浅谈幼儿舞蹈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幼儿舞蹈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的幼儿艺术教育,在力求发展成为一种双向平衡的实践和理论体系。它既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强调幼儿自发的艺术倾向,又强调外部环境对调动发展幼儿艺术能力的作用;既强调幼
儿个人经验,又强调人类艺术遗产对幼儿审美和创造的催化作用。
因此,更新观念,重视发展幼儿舞蹈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系统化的舞蹈教学势在必行,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幼儿舞蹈教育,使幼儿舞蹈能够不断繁荣发展。
二、创设环境,引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近几年来,笔者摸索着进行舞蹈教学,发现要想使幼儿尽快地进入角色,就要从
幼儿的兴趣入手。首先,让幼儿观看各种风格及形式的舞蹈。笔者为此收集了许多风格及模式的幼儿舞蹈节目,在幼儿进行活动区活动时,便在音乐区中用电视播出,这样就吸引了许多幼儿前来观看。有时,孩子们看到兴奋时还跟着一起手舞足蹈着,尽管动作不标准,不正确,但这已经是兴趣的开始了。接下来,笔者用照相机捕捉着他们的舞姿,冲洗出照片后挂在墙上,孩子们又一次地争先恐后观看。从此,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在电视机前模仿着节目中的动作。在闲暇之时,还可以看见他们在互相交流,互相比赛谁学的动作多呢。
三、幼儿舞蹈教育的误区
过分重视舞台演出及舞蹈比赛,追求难度、时尚感及成人观众迎合度;过分要求舞蹈编排中的难度动作;重视舞台表演训练而不重视舞蹈的基础训练;
为了避免误区,需注意的关键问题如下:
选择引人入胜的教材,激发孩子学习舞蹈的积极性:1.音乐是舞蹈的灵魂。2.舞蹈的内容应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3.舞蹈的动作应是幼儿容易模仿的,强度不大,而且充满趣味性;也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由浅入深的安排舞蹈动作,从律动开始,通过简单的基训,舞步、舞蹈游戏、小组合直至完整的舞蹈小品。
4岁――律动为主,简单的舞步、舞蹈游戏和简单的基训为辅。
5岁――舞步可多一些,增加一些训练的运动量,舞蹈游戏与小品相结合。
6岁――地面训练、步伐组合和表演性小舞蹈。
四、采用正确的教授方式及步骤,增进舞蹈训练的效果
1.教学中应抓住舞蹈关键特征。
2.准确的动作示范。
3.选择有效的训练步骤。
节奏训练:2~3岁――律动小曲进行单一的拍手,踏步。
5岁后――训练幼儿自动在一个音乐节奏上,随音乐旋律变化而改变节奏。
基本训练:基本控制训练;动作训练:上肢脚手脚配合。
感情训练:眼睛,要能够随着动作所指而移动,能在空间利用假设目标而转动。
教师注重舞蹈的情感分析与引导。孩子有了一定的表达情感的基础,我在教舞
蹈时总是要把动作和表情统一起来,避免把动作与表情分开的做法。每一段舞蹈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都应有其相符合的情绪。舞蹈前我首先要给孩子讲述舞蹈的情感基调,这样都便于孩子理解。如:表演抒情舞蹈时,要求孩子动作连贯、柔和,表情自然。表演欢快舞蹈时,要求孩子表现出喜悦的心情,动作幅度大一点,眼睛亮起来。有些舞蹈在表演时,情绪是变化起伏的,我引导孩子根据情节变化用相应的情感去表达。
真正学习舞蹈的最佳年龄是5周岁~6周岁。这个时期的幼儿,大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而且节奏理解会明显一些。对于舞蹈的表演会很充分。如果2~3岁的幼儿学习舞蹈,只是锻炼对音乐的反映,四肢的协调。4岁,才会有方位的认知,而且有时候也不是很明显。比如说,左右,前后,站,坐,趴,躺,很多幼儿不能够分的太清楚。
学舞蹈从小学起固然是对的,但是想进行专业的训练,还不能太小。所以,家长一定要知道,不是年龄越小就越好。太小的幼儿,对于舞蹈是没有理解的,而且,他们的精神注意力只在10~15分钟。超出这个范围,他们就会觉得厌倦,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大脑只会对一件事物集中较短的时间,如果过了这个时间,他就会瞌睡,多动,烦躁等等。
篇2
关键词:幼儿舞蹈 教育方法
一、口传身授法
“口传身授”教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它在舞蹈教育界也颇受争议,曾经被批评为“注入式教学法”,但是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会发现,“口传身授”这种教学方法并非只是“注入式”,相反,该方法在现实中是适合舞蹈教学特有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幼儿时期正是人类生理心理初期发育的阶段,其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弱,对于老师的舞蹈动作示范和发力点讲解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
(一)口传
即口头传递的方式,包括讲解、语言渗透、内容分析等多方面含义。这种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讲解分析动作,传递舞种动律知识及理论知识,渗透学生思想等。在进行动作讲解分析的时候,最忌讳教师解说动作时似是而非,老师本身都没有理解透彻动作的结构规格,加上幼儿自身理解能力本就不强,如果教师在进行舞蹈动作讲解时模糊不清,学生心里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很粗糙,学习效果就会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组织语言,分析上课需要用到的舞蹈动作,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无论是准备讲解传授新动作,还是复习以前学过的旧的知识和动作,舞蹈授课教师都要通过讲解或伴以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动作的要领,动作规格和标准及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运行路线”等等。这里面包含许多人体解剖学,人体动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涉及到讲解当然也会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所有解说十分重要。
2.语言上应该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把抽象的舞蹈动作形象化,比如一个普通的两边摇臂动作,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小企鹅在游泳”这样的有趣的比喻,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挑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积极性,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更能带动课堂气氛,使原本相对乏味无聊的动作练习课变得有趣一些,更能让原本普通的不容易被学生所记住的动作变得更加的深刻。
3.组织精炼的语言,切记重复罗嗦,但不能因为求精炼而失细腻,对于幼儿的讲解应该把细节详细解释清楚。舞蹈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会有许多提示和讲解。有事在学生做动作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也可能会不时的发出许多指导和提示以此引导学生。学生一边接受老师的指导,一边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这不仅是一种感官的锻炼,同时还起到了传授各种舞蹈种类的知识和动作发力受力等的理解与领悟的作用,也包含与其它舞蹈种类的比较(比如动作重心的不同,动作重拍的差异,气息的运用等),还有关于对音乐的理解与感觉等等。但在对于幼儿时切忌使用过于专业的名词,尽量用一些日常的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和讲解。
由此看来,舞蹈教师在拥有足够的舞蹈专业修养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文学修养。为了完成“口传” 这一任务,舞蹈教师应该要求有丰富、扎实的舞蹈专业技能及有关舞蹈的各种知识。同时要锻炼自己的口才,使自己具有足够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做到“说得清,道得明”学生才能更容易的理解课堂内容,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二)身授
身授,就是教师亲自塑造一个动态或静态的形象,让学生尽量去模仿,舞蹈动态的形象示范要经历两个过程:
1.第一过程要全面示范,全面把动作做出,包括身体等各部位的同步进行,使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总体印象,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动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第二示范过程要使所有动作逐步的简化,去掉繁复的细小动作,化繁为简,用手比划加以口头提示和眼神示意。在成人的舞蹈教学中,这样做固然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对学生智力的提高也具很不错的好处。但是在幼儿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简化动作,更要耐心仔细的一边示范动作的运行路线,一边提醒学生注意观看的部位,因为幼儿无法把动作一下就模仿到位。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该先教授一个部位动作,再教授下一个部位动作。比如先教授脚步的变化,等其理解记住了,再教授手部动作,然后头部等,最后结合一起练习。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动作时最好面冲学生做镜面示范,因为幼儿的抽象理解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左右混淆。如果教师背对学生做示范,首先教师自身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正学生错误,造成学生错误不断积累最后成为习惯,其次学生不便于找到动作的“方向感”,导致无法跟上教师“教学节奏”。
二、“快乐引导”式教学法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快乐引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与因素,其主旨就是强调要让幼儿在愉悦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舞蹈的学习,由此解决舞蹈学习中动作需要反复练习给幼儿带来的枯燥和乏味甚至厌学的状况。对于幼儿而言,“感兴趣”是其做一件事情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注意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将枯燥单调的训练赋予新的意义,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注重课堂轻松愉悦的氛围,并且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幼儿的想象力往往比成人的想象力还要丰富多彩,他们没有太过固定的思维方式,更能大胆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对课堂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其所想所说,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地关注学生并尊重学生感受,让学生更有“存在感”,同时其对课堂的兴趣也更加浓厚。让他们在一个欢快的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舞蹈教学活动,“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与“快乐引导”的方向也是不谋而合,幼儿舞蹈教学正是需要这样一种理念作为指导。下面笔者举例叙述几种方法。
首先在教学之前,要慎重选择教学题材,有些题材本质上就不太适合幼儿学习,这是幼儿的年龄限制所决定的,因为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无法理解或练习某些舞蹈殊的知识或技能,因此,选择哪些作为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关键。联系幼儿们与生俱来的洁挚单纯的童心和好奇,教师最好选择一些丰富多变、轻松愉悦的内容,作为幼儿,他们的注意力和耐心往往只有大概二十分钟,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时间和时机,娱教结合,松紧得宜。
(一)情景表演式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老师的引导完成表演,让学生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动作的印象和理解,又符合儿童爱玩的心理特征,还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和活泼。例如教师以《小红帽》的故事为题,要求学生扮演的小红帽一开始是开开心心出门的,那同学们可以做跑跳步来出场,但是要求学生想各自的动作方式来表达开心和快乐。再比如小红帽看到大灰狼的真面目时的害怕恐惧可以缩成一团或者逃跑一类的动作去表达。这个情景可以是授课老师来设立讲述,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相互讲述,既可以开发幼儿想象又把学习的主动给了学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对舞蹈课的兴趣,需要提醒的是,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多的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有信心和自信去完成自己的“角色”。
(二)情趣教学式
心理学有这样一条原理: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与情感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不一样的情感对学习有不一样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良好的作用,人类在愉悦时感知力会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想象比较活跃。在其他学科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表演节目、游戏模块、实验操作、图画解答、妙趣解答、互相合作等等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这在舞蹈教学也同样适用,教师通过不同的手段激发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兴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通一个“开小火车”的小游戏来练习学生踏步及齐步,教师播放学生熟悉的节奏较慢较强的音乐,然后划分不同的路线让学生按路线“驾驶”,“行驶”途中由教师喊“红绿灯”需要按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停下或行驶。这就是一个以游戏为手段练习学生步伐和节奏的实例,这种手段即符合幼儿爱玩的年龄特征,也成功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喜爱和兴趣,让枯燥的步伐练习“焕然一新”成为有趣的小游戏,在玩乐中学到知识。
(三)音乐及歌词引入
幼儿在舞蹈学习中会接触到基本功的练习,基本功是舞蹈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基本功的练习却恰恰是十分枯燥乏味、单一而且相对见到成效较缓慢的一个练习过程。幼儿的耐心往往不够,对于见效缓慢的事物,总是不能以坚持的态度去对待,所有这个环节,往往会有很多幼儿在此失去信心。这个过程中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接受,了解这个过程并且渐渐产生兴趣呢?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如何让孩子们在枯燥乏味的基本功训练中找到乐趣,使之要学、好学、勤学最终达到训练的目的,这个和舞蹈教材内容的设定和教学编排的形式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和具体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总体而言,舞蹈在现实中是颇受幼儿所喜爱的,因为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善于去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孩子们一听到旋律优美的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这就表示幼儿对音乐和动作是十分敏感的,其潜意识就具有这种状态。初学舞蹈时,幼儿只是单纯的模仿,对于好动活泼的幼儿而言,这样的课程很快就会让他们失去兴趣,因为太过束缚他们的本性,特别是基础训练课时间一长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这就考验教师十分能从多方面来启发、开导,让学生刚刚走进舞蹈室时,就要尽量使幼儿产生出这不仅是练功房,更是舞蹈童话的殿堂的内在心理观念。在舞蹈题材的选定上,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可以贴近幼儿生活体现童趣的教材。我们可以用一些儿童歌曲作为音乐来编排,小演员们听到自己熟悉的会唱的歌曲,一方面可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舞蹈编排活动中,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小演员们更加容易记住动作和音乐情绪。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趣味和童趣等编入基础的训练中,以此来减少基础训练带给幼儿的枯燥感和单一性。
(四)示范、竞赛法
此法是利用了幼儿好强好胜,表现欲强烈的特点刺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的小朋友分成多个小团队,分别选出每个小团队的队长,然后由小队长带领大家玩成各自的内容,比比看哪一个小团队是最佳“舞团”。然后再从中挑选出最棒的小队长或者最棒的小队员,让他来给大家做示范,同样的,如果有个别小朋友比较调皮,也可以让他来给大家做“反面教材”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太过严厉,需要批评伴以鼓励,让其具有竞争意识同时也不会失去信心,因为幼儿的内心是十分脆弱了,整体来说是需要教师不断去鼓励的。这样做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及竞争意识,推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样还能起到吸引学生对动作细节的注意力,通过“一正一反”两感对比,学生就会很注重两人的不同之处,对于错误的地方自然会更加有印象。
三、结语
幼儿舞蹈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是学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舞蹈教师,我们要注重研究儿童的个性心理特点,了解幼年儿童的个性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幼年儿童进行教学。在舞蹈教学中,应该不断激发幼儿参与舞蹈的兴趣,为他们创设自由轻松的舞蹈氛围,让他们做自己喜爱的动作,从中感觉舞蹈的快乐,享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陶冶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其次,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讲解、舞蹈情景启发、角色转换、游戏教学、舞蹈练习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体现出寓教于乐,并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幼儿舞蹈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新课程,2009,(01).
[2]赵芳.浅谈幼儿舞蹈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篇3
一、通过舞蹈训练,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非常嫩,可塑性非常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有的孩子由于习惯于内八字脚形走路导致小腿内侧弯曲或是“X形”腿形,有的孩子凹胸,有的习惯于端肩,还有的轻微驼背等不良形态;有的孩子体质虚弱、经常生病等。这些形体毛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后都能得到矫正和改善。多年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证明,幼儿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风度、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通过舞蹈教学,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1.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心理素质
舞蹈课的训练是很艰苦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我经常引导他们向周围的哥哥姐姐学习,讲述舞蹈家的生平和体育健将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还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白流,总有一天会换来鲜花和掌声的。舞蹈训练,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舞蹈每堂课都时刻贯穿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苦,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是那样甜、那样开心,又加强了孩子们的集体主义意识。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优美动人的幼儿舞蹈能调动孩子们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从而发展了他们的有意注意,通过高度的指向和集中去感受舞蹈的内在情感、韵律、节奏。例如在教授舞蹈《劳动最光荣》时,富有童真、烂漫的歌声及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渴望,都迫不及待地高度注意老师的举手投足、情感的流露。在他们的脑海中记忆着舞蹈动作的变化、舞蹈情感的变化,使之融入自身的舞蹈表演当中。而当他们立于舞台上,迎着强而刺眼的舞台灯光,面对台下众多企盼的目光时,没有良好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怎么能有台下热烈的掌声和成功的鲜花呢?由此可见,经常参加舞蹈训练演出的幼儿在接受新事物、反映新事物时的综合能力,远远高于同年龄智商水平相当的幼儿。
3.培养幼儿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
幼儿有着奇特、美丽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多变的情绪,甚至我们常人乍看起来不太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充分调动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正因为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才会对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编排舞蹈《糖球乐》的过程中,其中有两组幼儿手中高举糖球相互向对方比试、炫耀,突然,出现了一男孩,手持特大的糖球,众人羡慕不已。他会怎么做呢?我把问题留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充分展开了想象与创造的翅膀,随着音乐进行着夸张而诙谐地即兴表演着、讨论着,最后,大家达成一致,以男孩炫耀后并没有独自吃,而是让每个人都品尝一口,将情节推向。其他孩子都向他学习,你让我一口,我尝你一口,以动作与感情的交流抒发内心情感,从而表达出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主题思想。
三、舞蹈艺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
1.感知美
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民间艺术,它们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泉”闪烁着绚丽缤纷的光彩,幼儿舞蹈在这如此丰厚资源的哺育下,正茁壮成长,期待着枝繁叶茂的明天。而今天,孩子们表演着具有我们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其意在于去感知美,为它添土浇水。如在排练《相聚在北京》时,力求表现以汉、藏、蒙古、朝鲜、维吾尔幼儿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团结友爱,共建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排练中,每个孩子都为其表演的角色着迷,但又为其所表演的角色中舞蹈语汇内涵的感知所困扰,但孩子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学着、练着,始终不肯放弃。终于,汗水没有白流,劲儿没有白使,演出的成功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舞蹈的美,感受到了“付出”的美。
2.表现美
篇4
论文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少儿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与家庭的重视,各种舞蹈培训基地相继而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我国舞蹈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现阶段幼儿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求知的欲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人们也开始重视幼儿艺术方面的早期培养。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幼儿舞蹈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家长们不遗余力的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切可能性条件。于是,各种舞蹈培训基地相继而起,对普及我国舞蹈艺术教育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一些初步建立舞蹈培训班的教师因缺乏经验以及教材、管理上等一系列的不规范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学前舞蹈艺术教育整个大环境的市场秩序。
据调查发现,各地区文化馆,青少年宫以及各类舞蹈艺术培训中心,其任课教师多数为各大艺术院校在读或已毕业的舞蹈专业学生,针对幼儿教育的幼师专业的教师则较少。这是由于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够完善,普及性的舞蹈工作者很缺乏,一所中小学或者幼儿园几乎都不配备专门的舞蹈教师,导致大部分舞蹈专业毕业生人满为患,上岗率低,跻身于各类舞蹈培训机构任教。一些培训机构抱着长期发展的目标,设立了大、中、小舞蹈班,于是,“一师多教”的优势显露无疑,但是它也同样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面对幼教,有的是完全没有经验,有的是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完全按照个人的经验走。有的一味将幼儿舞蹈教育向专业化方向培养,而完全不考虑孩子现阶段成长与发育的需要,按成人设计的模式进行教学,影响孩子正常的身心发育,不利于延长孩子的艺术生命力。鉴于此,笔者简要提出以下论点。
一、教学定位要明确
社会上的舞蹈培训机构星罗棋布,这是艺术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
《纲要》指出:“幼儿舞蹈教育在于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进一步促进他们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它渗透在普通教育之中,教育覆盖面很宽。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于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幼儿来讲,舞蹈兴趣班参与性强,积极性高,有利于提高全民舞蹈文化水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作为机构创建者,应站在普及舞蹈艺术教育的角度,制定长期有计划的阶段性教学目标,以幼儿主体为本,观察幼儿生理与心理基本特征,了解其家庭背景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的施行教学内容。本着“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明确幼儿的培养目标及方向。
1.充分发挥舞蹈教育中美育教育的独特功能:
(1)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以及表达美的兴致和能力,塑造幼儿个性魅力。
(2)帮助矫正幼儿不良生活习惯和形体姿态,通过科学训练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焕发健康向上的清新气质。
(3)挖掘幼儿潜在智能,锻炼幼儿反应敏捷、肢体协调的非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跳跃、想象力丰富的高尚情操。
(4)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存在,很容易养成骄纵和自我的个性,因此在集体舞蹈训练中增强幼儿的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走出普及幼儿舞蹈教育的几大误区:
(1)只有具备先天舞蹈素质条件的幼儿才能学习舞蹈,不具备的不接收或者接收但不一视同仁。
(2)追求经济效益,功力教育观严重。迎合家长口味,注重比赛层次、奖状数量,为以后的艺术道路做足名誉上的铺垫。
(3)追求专业化技能技巧训练,重技轻育。忽视孩子的年龄与心态以及舞蹈所具有的内涵与情趣,以做出叹为观止的高难度技巧作为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
(4)幼儿教育中的青年化倾向,以职业舞蹈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统全民舞蹈教育领域,缺乏对幼儿舞蹈教育特性的研究。
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素质
《舞蹈教育学》一书中提到,我国教育学家们根据生理学、心理学的原则,对我国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划分了若干时期,其中学前期为3——6、7岁,也就是幼儿教育阶段。幼师作为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导,如何把握幼儿心理和生理特征,调动幼儿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是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
1.注重声情引导,非语言性传播方式
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对于初学舞蹈的幼儿来说,无论是基础训练还是舞蹈组合,教师每一个示范动作要做到清晰到位,用身体和节奏来表现和抒发思想感情。因此,舞蹈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好的演员,在教学中要用准确生动的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去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唤起幼儿的兴趣。特别是在舞蹈组合和表演剧目的排练中,教师要不乏对一个或一组动作进行重复带领练习,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主体是幼儿,他们尚在生长发育中,机体、心智各方面都比较脆弱,对外部世界处于懵懂阶段。经验告诉我们,记忆力与协调性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潜移默化而成。初学时,幼儿只知一味的模仿,假以时日,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中国现代舞蹈奠基人炅晓邦认为:“在舞蹈教育中,必须打破教学中的呆板单一的技术学习习惯,加进情感的美的启发教育。”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循循善诱。做到声情并茂、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从新生第一天踏进舞蹈房,就要让幼儿意识到这是艺术的殿堂。比如示范舞蹈《大雁》时,可以把脚下比喻成茫茫的草原和一望无际的大海,想象自己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眺望,跟雁群随意的排列队形的情景。这时,在幼儿的脑海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老师的提示投入感情的进行表演。
2.坚持循序渐进,遵循人体运动规律
循序渐进原则主要是指在安排训练内容、难度、时间及负荷等方面要根据人体发展规律和超量负荷原理,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提高。使人体在不断适应的同时,身体素质和能力逐步得到增强。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的抱怨声,孩子学了这么长时间怎么横叉还下不去,还不能翻筋斗,进而对教师提出质疑。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施行专业性强化训练,结果可能对孩子带来身心上的伤害,缩短孩子的艺术生命力,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个幼儿都存在个体差异性,由于形体结构不同,孩子的训练效果和程度也就不同。教材应由简单到复杂,负荷由小到大,依次进行,逐步提高。进度过慢会限制孩子的潜能和技术的提高速度;进度过快,则使孩子难以承受,造成过度疲劳或损伤。在舞蹈训练时,对多数身体素质较强且悟性较高的孩子们应该在舞蹈技能中做进一步要求,而对少数性格害羞、娇气的孩子应该采用多鼓劲的方法,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一些学生家长由于对舞蹈艺术知识的匮乏和抱有功利性的不正确心态,追求外在技巧等显性成绩,常常会使没有主心骨的教师不知所措,听之任之。笔者建议教师在虚心接受家长正确意见与建议的同时,及时纠正和耐心疏导错误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摸透每个孩子的差异性,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切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三、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基训时间不宜过久
从生理特征来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体内各组织、器官、心脑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可塑性。一般情况下,由于骺软骨尚未完全骨化,进行合理的科学训练,能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幅度。因此,从小训练舞蹈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训练时间不宜过久,从幼儿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来看,幼儿多数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具有不稳定性因素,缺乏持久性耐力,还有一部分学生生性怯懦,言听计从。基训时间过长会减弱学生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烦躁情绪。因此为了保证授课质量和维持幼儿的兴致,训练软开时间最好控制在30——40分钟。
2.杜绝意外情况的发生
好动倾向较为严重的幼儿,起初对舞蹈房内的设施(镜子、把杆等)会感到新鲜和好奇,这种感觉使幼儿充满亢奋,课后休息时间喜欢爬上爬下,在没有教师监督或者稍不留神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意外跌打损伤,存在人身安全隐患。笔者曾在一幼教培训中心亲历过一案例:某幼儿在舞蹈课课下休息时间,擅自爬上把杆,跳跃至地面,尝到腾空而跳的刺激后,再次爬上把杆,因没有抓稳扶好,直接衰落至地面,造成右锁骨骨折。笔者建议,在课下休息时间,教师可以播放动画片或儿童舞蹈吸引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针对好动性强的幼儿做出及时的安全防备措施。实验证明,此方法安全有效,既降低了幼儿的安全隐患,稳固了幼儿情绪,又起到了课后休息的良好作用。另外,把杆不宜过高,由于少儿的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容易弯曲变形,发生拉伤错位,教学中要谨慎行事,不可大意。鉴于此,对少年儿童进行舞蹈教育时必须根据该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以促进少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围绕少儿的主体性原则进行因材施教。
幼儿舞蹈教育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事业,作为舞蹈教育普及工作者,应深感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光荣与艰巨,不断加强学习,参加教师培训,时刻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铭记今天的孩童是祖国明天的希望,只有符合幼儿自身特点、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幼儿舞蹈教育才能被孩子们所接受,才是成功的艺术教育。我们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努力,立志为发展幼儿舞蹈艺术,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舞蹈 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82-01
通过舞蹈学习不但可以愉悦幼儿的身心,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舞蹈基础水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育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及舞蹈创编能力不高。针对这种状况,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出时展需求的教育人才。
一、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只重视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虽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是作为一个教育专业,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将来能够很好地就业于学前教育行业。因此,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着重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并让学生从实践中去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特征,创编出最适合学生的舞蹈教程,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缺乏艺术教学能力
大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的时候不会在乎学生的舞蹈基础,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现象。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舞蹈基础是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必然在艺术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三)缺乏幼儿舞蹈创编能力
只有经过一定的基础形体训练和拥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才能够拥有较高的舞蹈创编能力。然而,有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从小没有受到过良好的艺术训练,因此普遍存在音乐、舞蹈素养水平不高的情况。[2]虽然通过四年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基础水平,但是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还是有点难度。
(四)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
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在此影响下,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容易忽略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而影响到舞蹈学习的效果。
二、提高W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方法
(一)明确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领悟到舞蹈教师的特征,促使学生强化自身的专业意识。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舞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舞蹈知识,进而拥有分析与鉴赏舞蹈的能力。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提升后,在日后工作中能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重视对学生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人群是幼儿,所以口语表达应准确、简单,以免学生因听不懂而产生误解,影响到学习的进程。与此同时,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应形象生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习兴趣。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还应和蔼,避免幼儿因为教师的激烈言辞而对舞蹈学习产生反感。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需通过不断实践,教师只有示范出优美的舞蹈动作,才能够在幼儿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三)重视对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根据幼儿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等特征创编舞蹈,不仅可以引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舞蹈教学的积极作用。要想创编出优良的舞蹈,幼儿教师应阅读舞蹈方面的书籍,了解目前我国舞蹈教学趋势,了解不同时代不同舞蹈的特点,了解创编舞蹈的规律与技巧。通过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够为之后舞蹈教学中汇编舞蹈提供大量的素材。
(四)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首先,通过教学评价机制,可以评价出教学课堂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通过教学评价机制,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能够有效完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因此,学校应对学生多方面发展进行评价。在传统评价基础之上,创立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审美能力评价、口语表达能力评价等评价方式。通过以上方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因此,高校应根据时展的需求,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为幼儿舞蹈教学培养出优秀、全方位发展的教师。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缺乏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缺乏艺术教学能力;缺乏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为了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状况,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各大高校应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把教学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引领幼儿体会到舞蹈的魅力;重视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创编出幼儿乐意学习的舞蹈;高校应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幼儿舞蹈;舞蹈元素;舞蹈经验
舞蹈释放了幼儿天性,让幼儿在音乐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身体,展现自己对美的感受与理解,因此幼儿舞蹈极大地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群体性的舞蹈游戏,即全体幼儿参与的以演唱儿歌为主的舞蹈,二是舞蹈班的成品舞蹈,即幼儿园开设的以教授舞蹈基础动作和成品舞为主的舞蹈教学。在舞蹈学习中,幼师过于重视舞蹈动作的规范到位以及动作的协调,一些幼儿在学习中不是忘记了脚就是忘记了手,渐渐地幼儿对舞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并对舞蹈充满了畏难情绪。
幼儿舞蹈创编的生成活动模式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归纳模仿的僵硬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前提下,幼师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合理巧妙地将幼儿引导到舞蹈的创编中来,使幼儿真正地融入舞蹈,成为快乐的舞蹈精灵。
一、积极捕捉幼儿的舞蹈元素
1.从生活中发现舞蹈的火苗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舞蹈这一形体艺术也不例外。幼师不仅要积极发掘幼儿的生活细节,从中汲取灵感,还要注意培训幼儿认真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幼儿把生活与舞蹈联系起来,引导幼儿用舞蹈来表现生活。因此,幼师要积极鼓励幼儿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人与物,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来展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幼儿天模仿,幼师要充分挖掘、引导幼儿的模仿天赋,为幼儿舞蹈带来新鲜的元素,使得幼儿舞蹈变得趣味横生。如,在一次课堂上,我问幼儿,你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他们叽叽喳喳回答起来,说睡觉、刷牙、洗脸、吃早饭、上学、玩耍……我把大家说的总结了一下,写在黑板上,然后依次让学生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学生们都很兴奋,在我的引导下,依次完成了动作。他们的动作生动而活泼。我把这些动作都记录下来,作为编舞的素材。
2.用音乐激发幼儿的舞蹈天赋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具有独特的魅力。幼儿对音乐很敏感,放一首音乐,幼儿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他们稚嫩的动作,往往给幼师带来创作舞蹈的灵感。幼师可以选择各种种类的音乐经典曲目,在舞蹈课上播放给幼儿听,使幼儿在音乐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幼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舞蹈,记录下来,为编舞积累素材。在一次教授《春天在哪里》的舞蹈时,我先让幼儿听一遍这首音乐,谁知他们竟纷纷扭动起来,我就改变了教学计划,索性让学生们疯个够。他们自由自在地舞着,虽然很粗糙,但很真挚。我记录下了他们的舞蹈,并放弃了已准备好的舞蹈,在他们的舞蹈基础上提炼出另一曲舞蹈。
3.积极营造具有主题性的舞蹈教学情境
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聪明才
智,幼师应该善于营造具有主题性的舞蹈教学情境,让幼儿为舞蹈创编出谋划策。在创编一曲以春天为主题的舞蹈时,我把问题交给了幼儿,向大家提问道:“小朋友们,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春天有什么啊?”他们迫不及待的举手发言。有的说:“燕子飞回来了”;有的说,“花儿红了,小草长大了”;还有的说:“天很温暖,大黑熊开始走出洞穴了。”我让幼儿们用肢体动物表达,他们都认真地扮演着角色。我从中吸取了灵感,创作了一首《春之梦》。
二、提炼、升华幼儿的舞蹈,使之发展成成品舞
幼师在通过以上方式采集了幼儿的舞蹈元素后,要结合幼儿的体质与形体特点,提炼、升华幼儿的舞蹈动作,增强舞蹈的表现性与趣味性,并选取适宜的音乐,进行编舞,使得幼儿懵懂无知的肢体动作升华为一曲真正的舞蹈。如,记录下幼儿自己做出的“我的一天”的动作后,我选取了一些表现力强的动作,并根据动作编了一首儿歌,使得动作与歌曲有机联系起来。因为舞蹈表达的内容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生活逻辑性,所以幼儿在学这首舞时很开心,他们很有成就感。
三、重视舞蹈欣赏,传达舞蹈精神
在舞蹈创编的生成活动模式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巧妙地引导幼儿参与到舞蹈创编中来,还要积极让幼儿欣赏优秀的舞蹈,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儿舞蹈经验,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舞蹈的真谛。如,在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时,他们被这首舞蹈深深地震撼了,一些小女孩跑过来说,“老师,我喜欢这位姐姐,我要跟她学舞,我要变成孔雀。”我趁机向他们讲了杨丽萍的故事,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舞蹈的种子。
舞蹈虽然只是一种形体艺术,但是它是展示自我的重要方
式,也是人的天性。因此,在舞蹈创编中,幼师应该把目光转向幼儿,从幼儿那里汲取灵感,使得舞蹈成为幼儿表达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机械的模仿,只有这样,幼儿才会爱上舞蹈,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飞锐.浅谈幼儿舞蹈教育与“快乐引导”[J].艺术教育,2009(2).
[2]薛宝.幼儿舞蹈创编刍议[J].学前教育研究,1995(4).
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舞蹈美感;培养
一、幼儿舞蹈美感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舞蹈不仅符合孩子们爱跳、爱动的特点,还符合幼儿通过依靠表象与感知来辨别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节奏、娱乐、动作中使模仿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幼儿舞蹈的历程中,人们虽然不能单独的满足于教会孩子一段组合、一个技巧,但是可以给孩子们留下一定的创造性空间。例如,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此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不但帮助了孩子们完成了由平面形象向立体形象的升华转变,而且能培育出孩子们的思维方式,训练并提高观察能力,使学生的联想、想象、幻想、感知等方面得到积极的发挥,并促进了学生们的智力发展。2、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舞蹈是一种整体艺术,幼儿舞蹈常常排练或演出都是以群舞的形式发挥的,动作统一,队形整齐,进而成为了评价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假如某一个孩子不认真去对待,动作不符合标准,从而会造成美好的画面被受影响甚至破坏。常常进行步调一致的训练,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培养成一种主动帮助照顾他人、注意集体协作、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3、有利于提升幼儿身体素质和气质。人的动作造型美的精华所表现出的是舞蹈,协调、科学的舞蹈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身体每个部分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还能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从而使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得到了增强,食欲得到了增进,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孩子们经历过舞蹈刻苦的训练,都具备有举止端庄得体、有仪表的特点。然而这种特点,不仅会使他们感觉自我良好,充满自信、积极、乐观,还为他们以后的为人处事打下一个好的根底。4,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感觉。舞蹈不仅能调动人体姿态、表情、情感内心体验、动作等多种生理机能与心理,还为孩子们构造与提供了审美创造空间以及富有童心的审美欣赏。幼儿舞蹈以寓教于乐的方法,不但使孩子们养成热爱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而且憎厌所有假、丑、恶的行为。了解舞蹈的具体形象从而来认识真善美,认识美好的世界,使学生们的欣赏美、追求美、感受美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幼儿舞蹈美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在幼儿审美教育中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把审美教育当作智育、德育的手段和工具,深刻地去发现审美对象的真和善的内涵,从而强调它的益智和辅德功能,却忽略了审美教育自身的相对性。譬如把幼儿的科学理性教育等同于审美教育,把积累艺术的知识、培养逻辑思维的推理能力从而来当作审美教育的目标,摸索不到的审美教育主观上是通过儿童的心理活动在审美活动中来促进发展,然而审美教育自身的特别价值被忽略了,儿童的幻觉、直觉等感性能力的培养也被忽略了,审美教育也渐渐的表现出非审美化的现象。
三、幼儿舞蹈美感培养的具体举措
1、通过欣赏课来让幼儿感受肢体语言美。舞蹈欣赏不仅使综合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还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一起观看同学的舞蹈表演、教师的舞蹈示范动作以及舞蹈教学录像带,从而使学生感觉到了舞蹈的流动协调之美,更好的达到了内心的愉快。
2、民族民间舞蹈来表现身体灵动美。教学中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性,在动作到位的同时,更加强调韵律美以及对该民间舞内在审美心理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动作“拧、碾、抻、韧”鲜明的动律特点,让学生感受舞蹈动律特征带来的坚韧、挺拔、舒展、利落的美。
3、通过古典舞来进行身韵练习。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无灵魂。如果说芭蕾基训侧重训练学生外在的形体、线条美,感受高贵气质的话,那中国古典舞身韵练习就是让学生体会身体身段带来的行云流水之感。身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身韵融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
4、通过赏识教育法激发幼儿展示美的欲望。赏识教育的精华就是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舞蹈老师,第一要做到对学生尊重、理解、鼓励、宽容、关心与信任。舞蹈课是师生面对面的训练,老师的表情、情绪和语言的投入都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特别是接受能力慢,舞蹈基础差的学生要多给予一定的激励,灵活利用“动作不错,再注意情绪的投入和美感的表现”等先肯定再说出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们更好的在轻松欢快中掌握了舞蹈知识,结束了教学任务,追中学生对舞蹈美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成人舞蹈和幼儿舞蹈有一样的规律,都是把人体当作工具,运用人体的动作来表现出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总的来说,与成人舞蹈相比较而言,突出了幼儿舞蹈的动律愉快明朗,它不仅包含青幼儿的“童趣”和 童心”,还包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亲和力和感受。目前,美育的舞蹈教育也在广泛开展而来。作为一名舞蹈老师来说,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开展舞蹈教育工作,在教学的途径中将舞蹈的训练性、娱乐性与知识性相结合起来,争取达到幼儿的生理发展与心理等特征,非常注重舞蹈训练的系统性、全面性与科学性,从而使得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晓曦. 幼儿舞蹈教育浅谈[J]
[2] 曾大地. 幼儿舞蹈教育及意义浅析[J]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表征;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59-02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是一门培养学生舞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基础课程,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日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良好态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舞蹈技能和师范能力。在一次培训后,笔者突然想到,如何提高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实用性,使其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一个值得我们这些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表征
(一)彰显儿童性――使学生掌握幼儿舞蹈知识和技能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多数从事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尤为重要。应加大幼儿舞蹈教学的比重,不仅应单独设置幼儿舞蹈教学板块,还应当将幼儿舞蹈元素渗透于其他舞蹈教学板块。例如,在民族舞教学板块中,笔者适当穿插了幼儿民族民间舞蹈,让学生在感受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强舞蹈表演的自娱性和趣味性;在芭蕾及中国古典舞教学板块中,笔者结合幼儿身体发育特征和生理特点,融入了幼儿形体训练,使学生掌握幼儿形体训练的教学方法;在舞蹈鉴赏教学板块中,笔者渗透了幼儿成品舞蹈鉴赏内容,使学生逐步提高对幼儿舞蹈的审美能力。通过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体现儿童特点,从而,促使舞蹈课学有所用,在帮助学生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凸显师范性――提高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和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幼儿舞蹈教育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将其形成的舞蹈素养融会贯通于未来学前教育工作。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舞蹈表演能力,还必须使学生掌握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和教学能力。例如,在幼儿舞蹈教学板块和舞蹈鉴赏教学板块中,笔者增加了幼儿舞蹈创编内容以培养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在幼儿舞蹈教学板块,着重强调幼儿舞蹈教学法的教学,并设置专门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三)体现创新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舞蹈的学习始于模仿,但学生不仅是模仿者,也应是创造者。因此,要考虑技能技巧训练与风格表演的互动;基础理论和实践的互动;模仿性认知与创造性开发教学的互动;主体课程与辅助课程的互动;实用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互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必须以学生整体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挖掘学生的多种潜能,不仅要重视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表演以及教学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态度,还应当重视学生创造潜能、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开发,提高学生舞蹈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笔者在幼儿舞蹈教学模块中创新性地引入了儿童戏剧表演,让学生对舞蹈创编、歌曲演唱、朗诵台词、制作道具、参与编导、录像剪辑等事项进行分工协作,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强调实践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以前和一些走上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学生交流时,发现他们刚参加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不知道怎样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有些韵律操、音乐游戏、早操不能很好地把握。那时笔者就发现幼儿舞蹈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教学方面的实践能力,而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教学能力相结合的必要性,为此,应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功能。
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利用幼儿舞蹈课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方式方法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获得舞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可以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的特性,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规律,进而提高艺术修养。笔者认为课堂设计必须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激发学生对幼儿舞蹈课学习的兴趣,以便增进学生对幼儿的情感,从中获悉教师的本质,逐渐完善教学。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策略
(一)多样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舞蹈基本功时,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笔者认为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将舞蹈基本功训练与现代舞教学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堂不乏趣味性,让学生会意犹未尽。
(二)落实因材施教,以动态生成为主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与舞蹈学校的专业教学有所不同,具备较强的针对性,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从事幼儿教学的职业训练,让学生在熟知舞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舞蹈基本技能。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力求使舞蹈种类多样化,保证舞蹈技巧、技能教学难度适中。由于学生的舞蹈基础功底较弱,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形体训练,包括中国民族民间舞学习、中国古典舞集训、芭蕾舞集训、幼儿舞蹈创编、外国民间舞学习等。通过让学生广泛地了解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舞蹈特色,从而使学生在积累一定舞蹈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激发学生的创编思维,提高学生创编舞蹈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认清舞蹈教育与幼儿舞蹈教育之间的关系,了解幼儿舞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创编要求,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通过对学生实施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组合教学,增强学生舞蹈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舞蹈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日后舞蹈教学奠定基础。
(三)分级分层教学评价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难度较大,这是由于舞蹈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以及学生展现的舞蹈综合能力难以量化处理。所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全面,具备较高的可信度。
首先,开展即时性教学评价。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掌握舞蹈技能的情况给予即时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其次,运用互评价。教师应积极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发现彼此的正误,加深学生对舞蹈技能的理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评判能力;再次,运用自我评价。教师应将自我评价渗透于舞蹈技能教学,让学生及时调控和矫正错误认知,利用客观的自我评价不断激励自我,避免学习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后,以技能达标评价作为总结性评价。在一段学习结束后,教师应当选定考核内容,评价学生的舞蹈水平和舞蹈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相信不同阶段不同方法的评价,可以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采用什么形式教学龄前儿童舞蹈,我们的教育必须做到系统、细致,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所以,应当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认清舞蹈教学的特点和策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努力提高学生舞蹈综合素质、幼儿舞蹈创编技能以及教学能力,为其日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可儿.中职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的探索[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
[2]李娟.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的问题[J].大观周刊,2011,(33).
[3]孙国利.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一些思考[J].职业,2010,(33).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以学生为本;舞蹈教学
引言:学前教育针对的学生年级比较小,正是各方面认知开始养成的时期,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老师门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创造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表现,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以此突出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从学前教育舞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展开以下分析。
一、学前教育舞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必要性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有其特殊性,它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依赖于人的肢体,而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是不尽相同的,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条件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进度和训练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并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学生阶段的末期,对未来充满了渴望和恐惧,难免会有矛盾心理,所以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老师在培养的时候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得到充分尊重,让学生做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关爱和培养,并且通过教师的人文关怀,诱发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个性化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最终提高整个舞蹈课堂的教学效果[1]。
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
(一)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主探究学习,需要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发展方向,然后制定符合自己发展的学习计划。自主学习不等于脱离老师和同学而独自学习,而是需要学生有强烈的主动学习意识,它是学生会学习的表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知识和同学进行探讨和交流,需要老师对自己的见解做出正确的指导,以便学生可以快速的成长。如:在舞蹈开度的基本训练教学中,教师经过操作示范,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的感觉,寻找开度训练的5种以上的方法,并通过尝试探索出一种让自己进步最快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摸索、尝试,学生提高了技能,了解自身的学习规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求知、探索、合作的能力。在学前教育的舞蹈基训课上,由于学生不可进行高强度的肌肉练习,所以重点在训练技巧和方法上。小组合作探究之前,要求教师的动作示范要到位,准确而富于神韵,动作讲解要细致,特别要强调动作衔接。这样,学生的探索才会准确,不跑偏[2]。
(二)以学生为中心,互动教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互动教学法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包括感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在舞蹈基训课上,通过与音乐、节奏以及舞蹈道具等的互动,调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强化学生的技能并以此来激励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审美兴趣。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完成一套完整的动作,与学生形成一种互动氛围,消除学生对于舞蹈动作学习中的思想束缚,提高学生的舞蹈热情。在学习动作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进行情感互动,通过帮助学生扶正头、摆正手臂等身体关节部位,适当地和学生进行肢体上的接|,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学生的相互学习,进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互动教学,旨在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强化舞蹈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互动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3]。
(三)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任务驱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它的基本环节有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如在幼儿律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动作要求,让学生们模仿相似的动物动作,例如模仿狐狸走、兔跳、骑马等,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动作要求,3到5个人一组,在老师规定的音乐节奏中,合作编一段舞蹈,舞蹈要符合音乐的律动,并且舞蹈内容要具有协作感。在学生们的创作以及表演过程中,老师在旁边观察,并且适当的给予指导。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并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多是幼儿教师,而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的性格进行教学,以便确保幼儿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勇于表现自我,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严.浅谈学前教育舞蹈创编在幼儿游戏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3.
[2]魏建国,李宁萍.浅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篇10
在幼儿教育中,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每个老师应尽的教育职责。舞蹈作为一门深受小朋友喜爱的课程,它通过人体的动作来展现舞蹈所表现出的一种美。儿童虽然对此感兴趣,但是由于音乐细胞不足,知识受限,会导致问题重重,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了。
关键词:
舞蹈教学;指导方法;艺术教育
舞蹈不仅仅是大人喜欢,小孩子也甚是喜爱。幼儿在进行游戏、散步或学习时,他们的本能就是唱歌,然后通过肢体动作将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这就构成了所说的舞蹈。对于这些表现,需要家长朋友们认真观察孩子的每一个细节。
一、感受、理解舞蹈作品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儿童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从感性认识和经验开始,通过一些直观的舞蹈动作、生动的形象,激发幼儿自主学习舞蹈的兴趣。不是所有的舞蹈都那么容易简单地让人能看懂。比如《采茶》,这个舞蹈没有歌词,只有一个题目,幼儿无法深入了解舞蹈的内涵以及舞蹈意境,只能重复动作,将动作零散地记忆在大脑中,但是这样的学习方法根本无法使儿童快速的记忆和学习。我们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可以通过音乐来刺激儿童的大脑,通过视觉听觉让幼儿的大脑活跃起来,便于幼儿对舞蹈的学习,有利于舞蹈学习的进行。
二、幼儿舞蹈教学方法
1.兴趣教学法。幼儿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依靠兴趣主导,如果幼儿对事情有足够的兴趣就会主动的去做,而不是被动的去做,并且会有不同的收获。对于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只有对舞蹈感兴趣了,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因为幼儿的能控意识比较差,兴趣会支配幼儿进行学习的方向,老师在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舞蹈时,如果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舞蹈方面,那么学习舞蹈的速度是不可超越的,对于学习舞蹈也是十分有利的。学校在进行舞蹈教材选择的时候,应该依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理解能力,来选择舞蹈教材的内容,这样可以根据学习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老师在进行舞蹈编排时,应该选择简单、易动的舞蹈动作来进行演练,如果舞蹈动作过于复杂,学生有可能很难理解,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时产生逆反心理,导致舞蹈学习能力下降。
2.生活化教学。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经历的也比较少,一些充满了成人思想的舞蹈,这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学感悟只有成人才能理解的感悟,让幼儿来进行消化,这恐怕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想个办法来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老师可以采用接近生活化的舞蹈动作进行教学,这样便于幼儿理解舞蹈动作。比如流行一时的《小苹果》,如果老师只是将舞蹈动作一一地亮在幼儿的面前,恐怕幼儿不会理解里边的任何一个动作,更别提让他们硬生生地记住每一个动作并连贯地将这个舞蹈跳出来。如果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将舞蹈动作分解开来,联系生活,用生活中的表达讲解给幼儿听,相信他们肯定能够理解并且记住每一个舞蹈动作,并将它们连贯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3.情感性教学。课堂上教师示范动作,学生刻意模仿,这样的上课教学方式,恐怕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学来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比如师生关系要搞好,幼儿有了问题可以问老师,老师认真的讲解,师生关系融洽,使幼儿学习的进步速度加快,增强幼儿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如果幼儿没有取得很好的舞蹈成绩,也不应该进行批评教育,应该对此进行鼓励,鼓励他下次肯定能做得更好。这样幼儿也不至于产生低落的情绪,不会使他的舞蹈兴趣降低,这样的情感教学方法对于老师的舞蹈教学模式,非常适用。
4.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这个年龄阶段,对于舞蹈的兴趣是十分强大的。舞蹈是幼儿最爱的游戏活动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舞蹈教学。舞蹈本身就具有游戏性,这样的特性更能激发幼儿对舞蹈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舞蹈中小碎步的动作,老师可以说,来同学们我们接下来学习的舞蹈动作小碎步,我们可以借用小鸡走路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小鸡走路的样子肯定很可爱啊,通过形象的描述,让幼儿通过想象的方式来进行模仿,也可以选出一个模仿能力超强的孩子,进行表扬,这样可以让其他孩子进行模仿,这样的游戏方式,既可以生动形象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并且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原本简单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起来。做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步调,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学方法,自然会提高幼儿的舞蹈成绩。幼儿在进行舞蹈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索能力、想象能力等得到了全方面的提高。幼儿舞蹈虽然是一种艺术性教学,但是它也有益于幼儿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幼儿通过对舞蹈的学习,能够健康、幸福、快乐的成长。
作者:陈莹 单位:浙江省湖州市长兴电大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贞.浅谈幼儿舞蹈教学的指导方法[J].青年时代.2015.(12):193-193
- 上一篇:城市道路照明施工方案
- 下一篇:空间设计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