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创新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通信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通信创新

篇1

【关键词】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系统;关键技术;创新

前言

电力行业并不是我国近年来新兴起的行业,其在我国已经存在多年,并且在各个行业中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今无论是人们的生活中,或是工作、生产领域,均离不开电力企业的支持。近年来为了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用电服务,我国不断创新设备检修技术,并且也在不断优化设备性能,但在整体状态检修中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有待强化。电力信息通信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即会立刻对供电产生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此问题,我国不断增加技术、资金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而如今该方面也已经小有成就。

1状态检修概述

状态检修实质上是对设备状态监测工作的拓展,将监测结果、分析结果等综合起来,并以此为依据从而创造出的检修方式,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设备状态监测;②设备诊断;③检修决策。其中状态监测是整个状态检修系统的前提,其也是为设备诊断提供相关数据的平台,其通过多种形式来获得当前设备的实际情况,如设备使用信息、神经网络以及专家系统等。若单单以信息通信设备为主,该方面的状态检修内容可以归纳为:①在线监测诊断;②设备检修;③检修后验收;④制定检修决策[1]。

2系统设计

该检修系统主要以三层B/S结构为主,整个结构构造与电力企业各方面均有所对应,且页面版式结构完整、美观,其中包含着大量功能,界面内容也得到了更大的丰富,并且该系统中融入了当代元素,使得该系统能够完全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操作[2]。三层结构主要由应用架构、数据架构以及技术架构组成。应用架构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也可以完成巡检管理工作,同时也支持状态评价功能。除此之外其也可以与信息层信息进行交换;而数据架构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①业务数据;②基础管理数据,业务数据的功能在于,采集实时数据,巡视数据,巡检数据以及检修等方面的数据,而基础数据方面则可以分为参数配置数据,流程数据以及权限管理数据等;技术架构分为多个层次,如数据资源层、业务支撑层以及应用系统层等。应用系统层以日常业务管理以及数据采集管理方面为主;而业务支撑层是整个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其主要实现功能模块的搭建;数据资源层拥有大量的数据,由基础支持库以及设备台账库和数据分析库组成。

3创新之处

3.1实现参数配置化管理如今在状态检修系统方面已经初步实现了完善,并且也将多种新型技术应用其中,其中以配置化技术最为突出,其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种:①系统预警参数;②评估模型参数;③系统页面展现等。以上多种方式的应用均使得该系统基本实现了配置化,此种配置的优势在于,其具有一定的自动性、灵活性,可以在系统需要调整时减少大量工作,如当下的业务要求使得该系统必须做出调整,而实现参数配置化管理后,其可以通过修改少量代码来使该系统功能得到调整,甚至有些情况下无需对代码进行改动,也能够实现系统功能的转换[3]。3.2创新管理工作机制目前该方面根据信息通信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完善了工作机制,使得该方面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具体包括了批次巡检和检修、批量化检修等,同时也将各个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和整理,此种机制使得传统管理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得到了改善,如今在该方面应形成了生命全周期管理,这对于通信设备的管理、维护、更新等方面均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是优化状态检修系统的最主要方式之一。3.3完善检修决策方法检测决策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此方面我国电力企业也完成了创新,其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来决定决策方法,也可以利用辅助检修系统的功能来决定决策方法,其中评价结果是基础,将其与设备数据结合到一起后,即能够掌握到所有设备的使用状态和使用信息、数据,并以此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检测决策方案,此种情况下的检修决策方案通常更具实效性,其不仅可以减少运行风险,也能够降低检修成本,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4]。3.4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创新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电力企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该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如今的检修系统虽然已经得到了完善,但其中应用了大量全新的设备,并且具有多种检修指标,长期使用后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因此在进行该系统的设计时,应将此方面纳入考虑范围内,如可以将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应用其中,或使用其他高效应用技术,如目前使用的缓存技术、逐步预加载技术等,此种技术的应用使得系统运行不会出现堵塞的情况[5]。

4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创新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更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在设备维保方面,我国不断加大研究力度,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状态检修即为其中一种,状态检修系统的应用使得我国在设备维护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并且也针对该方面建立了相应的管理规范,虽然目前来看该方面的应用效果十分可观,但毕竟该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今后电力行业的发展中还要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诚,胡斌.一种继电保护在线状态检修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的PIM模型[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11(04):40~44.

[2]刘贤杰,刘旭生.信息和通信系统状态检修相关问题的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3(05):127~131.

[3]郭红兵,夏洪刚,闫军,刘志林,张伟.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开发与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3,06(04):1~6.

[4]笃峻,叶翔,葛立青,杨贵,周奕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线运维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01(07):163~168+175.

篇2

关键词:电子通信;通信技术;创新

一、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主要在于科技综合力的竞争,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现阶段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信息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电子通信技术创新是满足消费者需要与提升现代通信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对于国家而言,电子通信技术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对国家军队建设有着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而言,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其生产运营成本,并促进企业的发展。不仅如此还有利于企业实施把握国际的相关信息,进而能够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让企业发展更为稳健;对于资源利用而言,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减少资源损耗,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对于人们生活而言,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远程沟通与交流,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如此,对于新闻事业以及社会教育而言,电子通信技术也发挥了极为积极的作用。是进行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也必将会让国际间的信息交流更为便捷,为实现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各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策略

1.加强创新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

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创新企业产业核心技术与基础技术。只有注重创新产业核心技术与基础技术,方可以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保核心优势。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第一,加大核心与基础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大力引进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将工作重心放在开发、研究以及突破关键技术上,从而为企业更好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持。第二,应当要创新电子通信设备的组建。第三,应当要创新电子通信的软件系统。如此一来方能够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例如,研究与使用面向异构/融合分组业务的动态控制技术、对等网络体系结构(具有异构网络融合特征的新型结构)以及新一代异构网络融合协同管理技术等,只有不断创新技术与研发新技术才能够让电子通信行业更为健康的发展。

2.切实推进电子通信产品的业务创新

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有效推广电子通信产品,而创新电子通信技术则能够给推广电子通信产品创造了更多机会,而推广电子通信产品业务则能够给创新电子通信产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及物质支持,所以说二者相辅相成。所以,不断推广电子通信产品,不但能够促进电子通信技术创新,推动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且还能够有助于电子通信产品产业链的拓宽,实现电子通信开发商与业务商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3.加强对电子通信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

电子通信技术在通信市场中并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不仅具有兼容性,而且还有合作性,想要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健康发展,则应当要正确认识自我的发展,避免在对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应用过程中产生独断专行,应当要将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作为强制的发展计划。在创新电子通信技术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方法就是保护产权,并将电子通信技术的空间和应用方法进行拓宽,以形成产业化技术。加强对电子通信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给电子通信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能够有利于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不但可以将电子通信技术运用于更多领域,并且还可以确保在应用电子通信技术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好的进步和提升。

4.重视培养电子通信技术专业人才

要想实现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专业人才是关键。当前,我国电子通信领域中,相对专业技术知识人才仍是较为匮乏。也正是因为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进程。所以企业应当要对电子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予以充分重视,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并对该类人才开展深入的培训工作,加强企业专业人才储备。除此之外,还应当提升专业人才在企业中的待遇与地位,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与科研环境,提升其创新的积极性,以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子通信产业的技术水平。

5.注重产业内部的沟通和合作

加强电子通信产业内部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各方构建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有效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强内部各单位在计算方面的组合,不但可以大幅减小开发成本,而且还可以实现大家的优势互补,可以对技术上的问题进行沟通探讨,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该领域的技术水准,并为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对该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以及我国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若不加强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则必然会导致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失去优势。所以,应当要对电子通信技术创新予以充分重视,通过加强创新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切实推进电子通信产品的业务创新、加强对电子通信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培养电子通信技术专业人才、注重产业内部的沟通和合作来更好的推动电子通信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李京宙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篇3

1 无电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无线电通信技术最早始于1885年,由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最早发现,他制造了第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可以说在此时,标志着无线电通信技术已经出现了,后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开始对无线电通信技术进行研究,包括无线电通信可以达到的最远距离,当无线电通信能够在海上得以实现后,标志着进入了无线电通信的时代。在1901年,两个国家采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得以联系,这一行动进一步推动了无线电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阶段。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又不断涌现出无线电通信的相关发明,发明出无线电信号接收器,这是无线电通信发展历史上的一大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更加印证了无线电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其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不仅要发明更多的衍生产品,更重要的是要令无线电通信技术质量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计算机为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这是通信的基础,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更多的通信应用软件不断涌现,不仅是在生活中,就连军事领域中也不能离开无线电通信技术。所以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弥补无线电通信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将通信质量得到提升,将高质量的通信技术应用在工作与生活中。

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势

在当前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中,无线电通信技术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令人们愈发关注起这一技术。首先,无线电通信技术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得以实现,在上文中的发展历程也有所提及,无线电通信技术最早是短距离传输,逐渐能够在海上进行传输,紧接着实现了远距离传输,甚至在两国之间也实现了无线电通信。其次,在通信设备的应用上,无线电通信技术并不需要大型的设备才能实现,而是具备了智能化以及简约小巧的特点,虽然通信设备具有小巧的特点,但是这绝不影响其自身的容量存储,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愿意将无线电通信技术作为研究的课题。第三,即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如洪涝灾害或者泥石流下,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可以得到应用,这就为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帮助,没有无线电通信技术,救援信息也许都无法传播出去。但是无线电通信技术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相对于其他通信技术而言,虽然其具备了一些通信技术没有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电磁波信号对无线电信号会产生阻断的作用,影响到无线电的正常传输,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3 无线电通信方法的创新发展

在信息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解决无线电通信技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必要。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并切实满足民用通信、军事通信上的各种需求成为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前进的方向。因此,在对无线电通信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各种改革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进行创新研究。

3.1 提高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可持续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各种设备如果没有较好的安装、配置与部署,那么无线电通信网络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就容易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因此,在无线电通信的整个网络布局上,我们必须保证网络的设备性能,优化各种设备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用来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3.2 采用无线电数字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界的干扰,保证通信的质量。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要保持系统信号的稳定、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效率、增加系统通信上的质量,就必须采用数字通信技术,以确保提高通信质量。

3.3 改进接入网络的方式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网络技术的融合,无线通信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市场发展中,无线传统网络与新兴网络接入技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下,快速地推动了无线接入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蜂窝接入,无线本地环路等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通信上的各种需求。

3.4 推动无线通信技术宽带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宽带化发展对于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最近几年,光纤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在全国各大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我国无线通信正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逐步演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宽带化成为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方向。

3.5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推广

在无线电通信侦察方面,软件无线电具有重要的应用。软件无线电在军事通信领域的运用,如果能够推广到大众生活市场,那么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研究也将是重大创新。

3.6 个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

个人信息化通信在全球上已经有着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在通信上,个人信息化能够有效地降低无线通信传输路线的信息量,提高无线通信的传播速度。

3.7 电路交换网络的过渡

过渡电路交换网络,IP网络都将是无线通信技术的核心。在数据的处理能力上,电路交换网络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无线通信信号易受到干扰的难题。

篇4

1 电子通信技术

电子通信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普及,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各个学校也增开了许多与电子通信技术相关的专业,希望可以培养更多的熟悉电子通信技术的人才。电子通信技术现在已经渗透到了许多的行业,解决了许多之前不能解决的问题。电子通信技术在各种电子元件、电路设计中都得到了很好地应用,这些都能更好的为人们的通信进行更好的服务。电子通信技术相比我国之前的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国通信行业的运行,进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效益。

2 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创新的意义

电子通信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在电子通信技术中提出创新理念,更有利于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更有利于保障电子通信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占有的地位。在创新过程中,能使得电子通信技术更加趋向于实用性,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同时,给人们带去更多的便利,也能提高电子通信技术融入更多的行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企业生产速率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且在这个充满信息化的社会,只有更加满足社会需求才能保证自己所占有的分量不被分解剥离,所以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创新发展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如此才能保证电子通信技术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信息运用也更加具有效率。

2.2 电子通信技术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是为了电子通信技术更好的发展,但是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以及难点。现阶段电子通信技术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主要是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不多,虽然有些外围技术已经有人提出了创新观念,并且以及得到了很好地创新结果,但是对于电子通信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创新理念仍存在缺漏,更何况应用于实践。在核心技术的创新中仍旧是缺少主动性。并且我国现阶段电子通信技术在地域发展方面极度不均衡,很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下一阶段,但是发展慢的城市对于电子通信技术可能是仅限于应用阶段,并未主动去进行科研。而且电子通信技术的研发是一个浪费资金的过程,虽然国家已经很重视并且很支持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但是相比发达国家经费依旧是略显不足。

3 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创新的突破点

3.1 注重保护电子通信技术的知识产权

目前电子通信技术在通信市场中并不是单独存在,其不仅具备兼容性,而且具备合作性,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自我发展的意识,避免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中出现独断专行的现象,因此,必须以电子通信技术为创新背景,提升强制性的发展方案。将产权保护作为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发展的措施,实现技术产业化,拓宽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空间和渠道。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实现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可以将电子通信技术投人更大的行业范围,而且可保障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例如:实行电子通信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即是为其建立特有的行业标准,进而为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环境,促使科研人员可放心的对原有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创新研究。

3.2 构建人才创新培养的机制

人才是促进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创新的关键步骤,为保障电子通信技术中培养更多的人才,首先需构建创新型培养机制,主要是提高技术人才的专业性。为此,可结合电子通信技术的现状,采取优胜劣汰的竞争模式,促使人才之间形成良胜的竞争环境,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研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要求人才在科研过程中,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更需要建立持续的耐心,主动进行创新策略的探讨,通过人才培养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保障科研成果的创新。

3.3 促进保护电子通信产品的推行

电子通信产品是电子通信技术的产物,同时也是技术实现的表现,保障电子通信产品得到有力的推行,利用社会背景,深化对电子通信技术的认可。电子通信产品推行的过程中,实现各类业务之间的相互交流,业务合作中,电子通信技术的开发商可发现创新型的商机,通过产品推行的实践经验,提高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研究的效率,逐渐发现产品改进方向和科学的设计理念,积极提出产品创新思想,进而围绕产品进行创新思想价值的探讨和挖掘,利用产品与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研究的关系,提出有效的科学技术,经过科研人员的多方研究,并将其投人产业使用,例如:与电子通信技术相关的行业包括开发商、业务商以及运行商,其将电子通信技术运用到不同的行业领域,很容易发现投人运营后,电子通信技术存在的缺陷,反馈给科研工作者,为科研人员提品创新的方向,明确创新思路。

3.4 提高创新通信技术的重视度

创新是电子通信技术发展的坚实基础,无论是对于电子通信技术核心技术还是对于相关小方面的创新都是值得肯定的,都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益的。穿新的发展离不开人力的支持,只有国家重视才能给电子通信技术更多的发展空间、更大的宣传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电子通信技术,并且在电子通信技术上也能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提高科研的力度以及科研工具的精确程度,为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可以更好地为电子通信技术制定发展方案,发现更多的创新点,推动整个电子通信技术的进步。

篇5

1.任课教师对课程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课程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的开展远比理论教学繁琐,工作量大,因此许多任课教师抱着逃避的心态来应付,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的课程设计,企业见习等环节,也被教师应付了事,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2.通信类企业少,难以满足学生见习需要

吉首大学所在的吉首市是个只有25万人口的小城市,通信类企业很少,只有几家像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和电信公司这样的服务性企业。平时的课程见习难以开展,许多通信设备只能给学生作书面介绍,影响教学效果。

3.城市偏远,毕业实习工作开展困难

毕业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很好的锻炼机会。然而吉首大学远离中心发达城市,与通信类企业联系不够紧密,毕业实习工作开展困难。每年学院领导都要远赴广州,深圳,上海等发达城市,联系相关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这在财力、精力上的耗费都是相当大的。以上问题与困难是西部地区高校通信工程类专业建设中所普遍面临的。为克服困难,在逆境中生存,只有创新办学思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在操作层面,我们既有总体目标与思路,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与思路

实践教学是通信工程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综合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因些,必须对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必须把实践教学放到战略高度上来思考,在具体实施中要确保不流于形式,要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实践教学实施到位。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根本,培养知识、技能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实践教学改革总体目标为指引,立足现有办学条件,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1.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

学校原有实验室已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支持,拥有单片机、光纤通信、宽带接入、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移动通信及通信网、交换技术、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DSP开发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自今年以来,学校化债工作基本完成,财政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而且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13年联合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吉首大学入选了该计划,获得了强大的财政支持。为解决实验室紧张问题,学校决定新建一座实验大楼。这是通信工程专业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重要机会。我们考察了兄弟院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吸取经验,制定了本校的实验室扩建方案。学校还准备投入专项资金,购置实验仪器设备,这些举措为通信工程专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2.革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培训力度

针对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的问题,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使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从而在备课时将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入到理论教学体系中;教育的实施,根本上还是靠任课教师。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外出考察以及网络教学培训,使教师能够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求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动手能力,改变只会学习书本知识的毛病。

3.实行“请进来”方法,构建校内实习基地

针对学校远离通信企业,实习教学不便问题,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就是以校内实验室为依托,构建校内实习基地,聘请通信类企业的技术工程师、培训讲师、资深项目经理等担任我校的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定期来校内基地进行讲座或者指导实习。这些来自于一线的指导老师经验丰富,紧跟技术潮流,对学生的指导可谓有的放矢,效果良好。

4.成立创新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

学校以教务处为主管单位成立了创新中心,开展学生自主创新活动。我们通信工程专业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办了“通信工程学生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主要由优秀学生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管理,主要开展以学科竞赛为中心的创新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通信类企事业单位是学生的主要就业目标,是学生毕业后施展才华的舞台。到这些企业实习无疑是最具有实战价值的,所以学校重视与这些企业建立良好关系,根据历年来的资源积累,学校有重点的选取一些单位进行签约挂牌作为校外实习基地,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共同制订更加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实习实训方案,让学生有机会进入知名企业开展设计、开发和测试工作。这就相当于把学校教育扩展到了学校之外,使学生在实习时能够得到良好的指导和锻炼机会,积累了工程实践经验。学校还针对企业的一些技术难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攻关,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这就使校外实习基地工作实现了“产学研”三赢局面。

四、结语

篇6

一、基于信息系统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挑战,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的问题日渐暴露。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在我国企业中实行的时间还不够长,企业的会计对企业的信息化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思想严重缺乏。因此,企业会计的业务知识有待不断的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企业信息系统技术手段的提高对于企业会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例如企业财务报表的电子化、会计核算需要通过电子软件进行自动核算、需要网络报表。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和运用对于企业的会计要求更高。

其次,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十分落后,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层次繁多,企业部门、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阻塞,信息时代对于信息的传递要求很高,而企业的财务信息的传递速度慢,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再次,企业对财务控制薄弱。主要是企业在存货管理环节方面薄弱,资金容易造成周转不灵;企业应收账款控制不严,回收资金困难,易形成呆账;现金管理不完善,造成资金闲置严重,资金的周转率较低,无法扩大再生产,对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管理不够完善,发生资源浪费现象。最后,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机制,部分企业为了隐藏自身的利润情况,将企业的真实的数据隐藏起来,将企业不真实的核算结果汇报给核算部门,容易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结果不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促进了偷漏税现象的蔓延。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到位。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意识,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缺乏风险控制部门,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健全,造成企业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影响企业的持久、持续经营。

二、基于信息系统下的会计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1. 会计理论的创新推动会计实践的改革。理论对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会计实践的发展在方向上、方法上、方式上都需要会计理论的支撑,会计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先进性发展对于会计实践的改革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理论的支撑。会计理论的创新能够保证会计实践的改革顺利进行,保证会计改革的先进性、科学性以及实效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系统的运用,会计实践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因此,会计理论的创新意义重大。

2. 信息时代会计实践的改革需要会计理论的创新。改革需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支撑,会计的实践改革对此也不例外,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实践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改革以促进会计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因此,改革顺利进行的渴求促进了会计理论的创新。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的创新应当是相互促进的,会计实践的改革对于会计理论的创新提供了许多宝贵实践经验,是会计理论创新的动力支撑。

3.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会计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以适应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是以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的,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对于资源的有效的、合理的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科技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趋势是人类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会计学科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其理论和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必须做出相应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会计理论的创新是必须的,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理论的创新,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的重要方面,企业只有不断的进行会计理论的创新,才能够推动企业的进步发展。

三、基于信息系统下会计理论创新的内容

1. 会计目标的创新。传统会计的产生是由于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时代存在许多不同。传统的会计目标是为企业的预测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以支撑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传统会计是以交易发生的原始成本计算企业资产价值,用损耗生产要素的原始成本与营业收入的配比计量会计期间的收益。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不仅重视经济目标,更重视社会目标,因此,现在的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目标不仅要报告企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反映社会效益。会计提供企业决策的有用信息是会计发展的主旋律和方向。因此,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兼顾责任信息内容。其中,以下方面的信息占据重要地位,包括生态环境信息,市场和服务信息,人力资源信息以及社会福利贡献方面的信息。

2. 会计信息的创新。首先,会计有责任提供尽可能多的会计原始信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信息的需求是巨大的。信息技术促进大量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直接分析利用的信息。会计部门的职责应该包括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原始信息。其次,会计信息应该由单纯的财务信息向复合信息转变。企业不仅仅需要披露财务信息,对非财务信息同样需要。企业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企业的复合型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再次,企业的会计报告应该由事后报告向实时报告转变。会计信息通过信息系统进入企业的各个部门,部门依据自身需求,选择有效的信息为自己部门的业务服务,而不需要等到财务报表提供后再获取旧的过时的信息,可以提高信息传递速度。

3. 会计报告的创新,基于信息系统背景下的会计报告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报告相比,不论是在报告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传递方式上都具有较大创新。会计报告所呈现的内容更加的丰富,会计的信息更加的充分和完善,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企业的前瞻性信息、非财务信息等提供创造条件,信息时代的会计报告的形式更加的多样。

4. 会计人员职能的创新,在信息系统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将会计核算逐步向财务分析、决策、监督的方向转变,企业会计逐渐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主要内容依旧是信息的归纳、加工。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的会计原始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方式实现在线录入,但是,会计的工作内容并不是由计算机取代。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更加复杂和责任重大。在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者、使用者,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特点,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会计人员对系统功能的设定和设计工作必须负责,同时需要加强成本管理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优化,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

篇7

【关键词】电力档案;档案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29-01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信息化背景条件下,对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电力企业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快速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这就要求电力部门以科技创新为理论基础,扎住机遇,加快建设和完善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保证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早已成为组织信息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对电力企业来说也是一样。通常情况下,档案信息化主要指组织把档案内容和档案管理的有关事项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处理,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传输和管理相应的档案资料,这样可以保证档案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实现相应档案资料的共享性。

近年来,我国非常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而且还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由于科技发展水平和电力企业自身的限制,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一直没有进行比较彻底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档案对企业及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必须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无纸化办公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实行信息化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相应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使传统的档案保存从档案库转移到了电脑存储库中。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虽然对档案的存放形成了一定的秩序,可是没有很好的档案管理灵活性,但如果采用信息化档案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运算性及严密的逻辑性,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数据排列和资料输出。

二、现阶段电力企业建设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对电力企业来说档案信息化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在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还有很多电力企业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方式对档案进行管理,无论是档案的收集、分类,还是档案的归档和提取,都主要采用人工完成,这样就会严重阻碍电力企业的发展,还会耽误同经济信息化的连接。

(一)相应人员的档案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现阶段对我国的大对数电力企业来讲,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都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人们对信息化的概念还没有十分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单纯的认为信息化就是把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利用人工方式和计算机模仿技术对相关的信息档案进行监理工作,所以没有将相应的编制、获取、浏览等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是一种分离式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只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程序,不是真正的信息化。

(二)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化其实是近几年才逐步提出和开展的,所以在多数企业中,技术支持不全面。一是电子文件在性质上确定了它的保管条件、保管期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不能很好进行解决,可能会带来。二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有大量的纸质档案需要通过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目前我们多数单位使用的平板扫描仪虽然价格便宜,但速度慢,无法适应将原始档案资料短期内完成转化的要求。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在时间上,我国的电力企业实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历程还不长,所以十分缺乏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建设,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编制软件的时候,常常经验不足,所以不能做出十分适合企业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最后只能弃之不用,浪费了很多企业资金。此外,各个电力企业对档案管理软件的管理没有统一的办法,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很难实现资源共享,浪费了一定的资源。

三、提高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化建设

1、档案信息著录的规范化

档案著录包括著录原则、方法、项目、格式、文字、来源、详简级次、主要规则和标识符号等。档案著录是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第一步,通过著录将文件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记录下来,形成数据条目,再将数据条目录入计算机,组成档案信息数据库。著录必须统一规范,否则就会在出现同一事物或同一人物具有不同的名称,而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人物却具有同一名称等一系列问题时,造成同一检索点的条目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影响档案机读目录数据的检索和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已有《档案著录规则》《电子文件著录规则》等一些标准,这是我国档案信息化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文件,我们的著录标引工作应以此为标准。

2、档案信息存储的规范化

目录档案信息多以硬盘为存储方式,随着数量的增加,为了安全起见,就要考虑卸载方式保存档案的信息,要研究统一的存储载体,如果以光盘为主,那么就要对光盘作为档案信息的保存载体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操作规范。

3、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技术的规范化

档案信息管理是对传统档案实体信息及档案的管理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辅助管理。作为一个规范化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必须具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鉴定、检索、开发利用及档案统计等基本业务管理能力。它不是简单的模拟手工作业,而是根据档案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业务工作流程,结合计算机硬件特性来实现一个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简捷的合理化工作模式。因而我们应该更新原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将原系统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平滑转入新的信息平台并投入使用,使其为档案资源数据库高度共享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问题关系到档案工作数字化建设成败关键。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简言之,就是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运用于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可谓一项档案技术工程。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操作技能。具体而言,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做到: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自我完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使自己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输工具,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能捕捉档案信息。

述上所述,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具体的工作,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翟丽华.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5期

[2]程铭懿.浅析电力设计院档案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才智.2012年12期

篇8

层次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把全体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分组,每组采取不同的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开展层次化教学设计既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自尊心理,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兼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尝试,本着“夯实基础、侧重方法、学以致用、开拓创新”的指导思想,基于学生呈现的“451”分布情况,基本形成了“一二三”台阶式教学内容划分和对应的“三二一”教学比重要求。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是进行教学内容层次化设计的基础。根据近几年的统计,我校的电子和通信专业学生大体呈现4∶5∶1的分布,即每年大约40%的人参加考研,而这些人中大约有80%的要考“信号与系统”(要么初试,要么复试);50%的第一选择是找份好工作,而剩下的约10%是正常毕业有困难的。基于此,笔者把整体教学内容分为“三”阶,如图1所示。图1阶宽度代表了比重关系。第“一”阶是指基础阶,包括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和问题求解方法,这些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比重约占六分之三;第“二”阶,是指提高阶,面向就业和考研群体,比重约占六分之二;第“三”阶,是指延拓阶,主要面向学有余力而可能考研上线、认真钻研的学生,重在点拨、引导,尽量把他们的创新潜力激发出来,比重约六分之一。

二、层次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案

层次化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讲授、作业布置和考核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笔者初步形成了以下的方案。1.教学内容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信号”与“系统”两大相关联的知识体系,二者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信号”部分包含的知识模块可归纳为表1所示(注:限于篇幅未给出“系统”部分知识模块表)。接下来要对“信号”和“系统”中的每个模块实行“一二三”台阶式划分和相应“三二一”要求,并力求每个台阶内容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表2给出了“信号”部分的“拉普拉斯变换”模块划分情况。2.课堂讲授设计课堂讲授中重点关注三个方面:(1)层次化备课。根据上述的层次化教学内容设计,尽量为每个群体量身定做,在课堂知识容量上分层次准备,包括知识点、课堂提问、例题讲解等。(2)时间分配。每个学时50分钟,基本按照25+15+10的比例进行分配(受章节内容限制不同学时时间分配上会略有不同),即讲授基本内容的时间合计约25分钟,讲授提高内容用时约15分钟,用约10分钟进行延拓,主要是抛出问题,引发思考,或者引入某些开阔思路的习题和资料。(3)层次标注。如果是板书,就用不同数量的“”标注出来。如果用多媒体课件的话,就用不同颜色来代表不同层次要求。这样,不同群体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己确定应该关注哪些内容。3.作业布置设计通过做作业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批阅作业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和教学中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获取反馈信息的途径。因此对于作业的布置笔者也采取了区别对待的策略,对于课后作业,尽管不同章比例不尽相同,但都大体按照3:2:1的比例布置作业:“3”对应基础部分,“2”对应提高部分,“1”对应延拓部分。如第三章傅里叶变换的课后习题,[4]“3”包括:3-1,2,17,19,21,23,31和37;“2”包括:3-6,29,36,38和39;“1”包括:3-10和41。另外根据学生情况,针对就业群体特别是考研群体,笔者还会安排少量的课外习题(如部分高校的往年考研题)或讨论,以进一步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4.考核设计近年来,笔者采取了多元化与层次化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多元化是指考核由平时(10%)+实验(20%)+期中(30%)+期末(40%)等4部分组成,每部分都采取层次化设计,如实验分为基础实验、提高实验和综合延伸实验。尽管期中与期末考核均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但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在试卷内容设计上本着“721”的原则,即70%是基础部分,20%是对应提高部分,10%用于拔高;同时还注意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一般按1:1原则设置。

三、实施效果

篇9

【关键词】通信工程建设;品牌;现状;前景

伴随着国内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安全经济、便捷实用成为新式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特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进行,现代通信电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然而如何创优通信建设工程品牌也逐渐被人们意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下,品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可以说一种商品的品牌将决定其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而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投入,多媒体通信技术以其宽带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特色在电力安全、电网调度等各大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需要的就是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让人们所熟知。

一、我国通信建设特点及现状分析

通信建设工程包括从招标、投标、工程实施到工程核算这一整个过程,且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建筑工程可委托达达资历的相关单位负责管理;如监理公司可全权接任工程管理,由并安排相关人员负责跟进工程的进度,控制工程质量到工程造价这一过程由建设方指定工程联系人来负责管理;同时可委托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来审核完成工程结算。在整个通达信建设工程中,其特点表现出:质量要求高、工程技术要求较高、工期要求紧,网络覆盖面广、建设地点分散、空间跨度大,协调量因涉及项目利害关系者众多而较大等特点。

随着经济水平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因通信建设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网络通信也已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军事、政治及科学等各个领域,这些都极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010中央推行的经济主线是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通信业也面临着同样的任务。2010年通信领域的三大重点为:“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固定网络的光纤宽带建设、移动网络的3G建设”,这些通信领域的建设促进相关产业自主创新与发展,拉动了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由于通信建设工程涉及多方面内容,作业较复杂,较多单项工程环节,尽管专业化项目管理越来越得到广大通信企业业主的重视及引入,在部分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也取得不错的成果,但在通信建设发展中还是不可避免出现不少问题,在此简要概述:首先,通信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前对工程没有做足够的论证与准备,导致组织无序,施工进度受到影响。其次,设计不规范,这给日后通信设施的运行和维护构成潜在的安全威胁,如不按施工设计图规范施工,或设计前没有收集足够的信息与数据而造成设计粗糙等等设计过程及施工中没有严格将相关建设标准没有真正执行到位。

二、通信建设创优工程探讨

1.重视设计的管理环节

工程的管理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良好的管理才能打造品牌过硬的过程。管理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品牌意识,从项目的策划到实施以及到最后的验收,都要严格把关,做好细节,做到万无一失,另外,还要具有品牌意识,在工程设计和准备施工阶段,就要把品牌的作用考虑进去,将品牌作为工程设计重要的一个环节。投资的管理与控制将贯穿于工程建设中,以前一阶段批准的投资来调控后一阶段的工程设计方案,其内容主要有:“调研、初步的设计、技术上的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各个阶段工程管理环节,必要时形成纵向的调控;其中心内容“以优化的设计、调控工程量”。整个建设工程中,最关键的是施工前的投资方面的决策和总体设计阶段,且投资决策出台后,工程造价的控制核心就是工程设计,因此要重视设计阶段,尤其是把控好造价。此外,还要重视设计变更关问题,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日后施工结算时出现超出预算的现象,而增加施工成本。建设除极特殊情况外,不宜作设计变更。重点控制点应着于施工方取自外出现的费用管理,如因工程、签证、材料等变更造成的额外费用。

2.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目前项目经理责任抽的模式在不少施工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得到应用,其主要是形成三方控制,一方协调的监管职责管理体制,即项目经理责任部、项目监理部、财物监管部三组成内容,而项目经理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应重视并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首先,积极落实细化管理措施,要保证符合初审检验条件的拥有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尽快完成其资产暂估,应及时按要求进行组织验收,应一个内完成那些验收后合格的投资项目;还要对那些运行上合格的工程项目按期进行组织终验,且应在三个月内完成其决算审批和正式转固;同时日常工程的管理中也应将验收和转固纳入,以避免突击行为,且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办法及时转入固定资产管理。其次,建设工程的物资管理。要规范。建设加强种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协调统一“通信建设、物资采购、工程计划”等多部门,使各部门熟练工程物资操作的流程,进而工程物资得管理水平。这样工程管理中具体计划落实到位,施工按相关规范进行,加上物资管理科学,工程质量不仅得到保障,还有力控制好工程成本。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通信建设工程品牌构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市场经济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那种“大锅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谁具有市场占有率谁就能获得优势,获得大量的财富,而通信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打造一个独立的品牌工程,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品牌效应在国外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因此,我国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潮流,创立品牌工程,将我国自有品牌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陇小渝,周海明.通信工程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魏标.我国通信建设监理企业发展战略探讨[J].科技资讯,2010,(19).

[3]郭凯.全业务运营模式下的应急通信技术发展战略[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9,(05)

篇10

论文摘要:本文在研究区域创新系统与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选用29个指标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且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得出相应的结论。为以后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地区之间的竞争优势从依赖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建立在知识资源、创新能力之上的区域竞争优势,而一个地区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是该地区取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关键,是衡量区域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是一个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但由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创新制约因素,如不同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发展因素等,造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不同,也造成了各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有大有小。所以如何评价和提升区域系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内产业升级、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与国家区域经济战略目标相协调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二、相关概念界定

区域创新系统概念首先由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库克(PhilipsCooke)教授于1992年提出。他指出区域型创新系统可以被理解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正式制度和其他组织的集合,它们按照组织和制度的安排以及相互关系运作并能够导致知识的产生、使用和传播。后经过学者们的潜心研究,基本得出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和政府等创新主体形成的创新网络系统。本文所研究的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为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区域创新能力”一词出现在1999年出版的专著《区域创新一中关村走向未来》中,对中关村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理论剖析。其后许多学者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已有的研究,本文提出区域创新能力是指区域创新系统通过对系统资源进行创造性集成,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新的能力集。其中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以及由区域经济水平、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等环境要素的创新组合决定的支持创新能力,构成区域创新能力集的能力基。

三、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不仅仅取决于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区域环境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力。

1、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介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处于系统的中心地位,政府是宏观指导的主体,所以政府的区域创新能力指导着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方向。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的起源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创新和竞争力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促使技术、知识资源按照市场机制进行扩散、流动、整合,所以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可以概括体现在企业的创新能力、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的创新能力四个方面。

2、创新环境的支持能力

创新环境可以概括为区域创新硬环境和区域创新软环境两个方面。区域创新硬环境可以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上,区域创新软环境体现在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本文将侧重考虑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环境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环境以及宏观经济水平作为衡量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环境支持力的评价指标。

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系统地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高低,我们首先要选取不同的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然后根据所选取的指标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个指标体系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整体评价。选取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具体指标体系构建见表1。

五、评价方法及结果处理

1、无量纲化处理

本文指标数据采用2006年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和各种统计年鉴及处理结果。遵循数据的可获取性原则,本文尽量用定量指标替代了定性指标,采用功效系数法将定量指标无量纲化。

2、评价方法及结果处理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进行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分在同一类中,不同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那么每一类变量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

根据因子分析方法的原理,运用统计软件SPSS11.0可计算出各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与各指标变量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等。从表2中可以看出,提取4个公共因子替代原来29个指标,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5.596,超过一般要求的85%。前4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已经对大多数数据给出了充分概括,所以认为该方法合理可行,最后结果确定提取4个公共因子。

第一个公共因子在D11,D8,D24,D10,D13即企业拥有专利数、企业研发人员比重、互联网普及率、企业培训经费比重、新产品产值增长率上荷载比较大,特别在D11企业拥有专利数,D8企业研发人员比重上更为明显。这个因子大体反映了企业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因子,可以理解为“企业因子”。

第二个公共因子有较高的荷载系数的指标是在D5高校科研经费比重,D1高校科研人员比重,D2l技术交易额,D3国内数上,特别在D5,D1上更为明显。这些指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知识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所以把这个因子称为“知识因子”。

第三个公共因子主要荷载体现在指标D23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D25通信设备拥有率,D17政府创业基金比重上。这些指标可以总结为主要反映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所以称为“政府因子”。

第四个公共因子荷载系数较高的是指标D20科技服务机构年产值,D22科技成果转化率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区域创新系统中服务机构的作用,称之为“服务因子”。

六、结论

通过对上述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评价及结果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作为以后建设区域创新系统、提升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的借鉴。

1、重视推进以企业为中心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

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都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但是企业处于中心地位,因此各地在推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上,要注重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加强对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建立健全企业的研发中心,加大企业中研发人员的比重,鼓励企业申请技术专利,全面开展技术创新。

2、充分发挥知识的创造性

高校及科研机构是知识的主要来源,人才是知识的传播着,所以我们应该加大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投入比重,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基地培育创新人才,提高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使用效率。

3、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指导作用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地方政府要从宏观上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创造条件,为区域创新系统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经济环境和行政环境,从而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的整体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