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能训练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念与内容体系概览; 2. 身体运动功能动作筛查方法与应用;
3. 激活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练习方法; 4. 提高青少年运动能力的基础动作练习方法;
5. 提高青少年协调用力能力的动作整合练习方法; 6. 提高青少年快速伸缩力量的练习方法;
7. 提高青少年速度与多方向移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8. 促进青少年体力恢复的再生练习方法;
9. 提高青少年能量代谢能力的练习方法; 10. 提高青少年最大力量的练习方法;
11. 提高青少年旋转爆发力的练习方法; 12. 提高青少年躯干支柱力量的练习方法。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首都体育学院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向的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田径专业的教学训练工作,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青少年学生体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应用水平。为配合本专题,作者将竞技体育领域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学校体育教学化,以期更好地指导、运用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旨在服务于普通青少年学生群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为一线教师从操作层面提供一个较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案。希望广大教师以此系列专题为基点,认真学习其教育教学原理,领悟案例设计思想,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并设计出更多有效提升学生体质的课堂练习内容与方法。
摘 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按照最佳运动能力发展的金字塔结构模型和逐级进阶模式,较好地将功能动作筛查、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恢复与再生等内容实现了无缝链接,充分体现出以提高运动能力为目标的训练新特征,其核心理念反映出身体训练已从重视提高肌肉力量的低端要素,向提高动作质量与控制的高端要素转变。
关键词: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12-0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起源于医学的功能康复训练,兴盛于职业体育,它所包含的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肌肉动员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整合、专项动作准备、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能量系统发展、恢复与再生等内容,不仅较好地服务于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而且还可以转化为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用性方法。本文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定义、内容体系作为系列专题文章的切入口,在后续的文章中将逐一介绍上述系列专题,以期让广大读者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有一个全面了解,更好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服务。
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宗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整合资源,做好损伤预防,努力提高运动成绩。在训练内容的选择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多维、多关节、运动的无轨迹、无序,而且在运动场上的动作模式要与功能性训练相一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之所以强调动作模式训练而不是肌肉训练,因为他们认为发展肌肉力量未必能提高运动场上的动作效率,但动作模式训练一定能够提高专项动作所需要的肌肉力量,并且能在运动场上得到有效的展现。而传统的体能训练理念则是进行单方向、单关节、实效性较低、有序的训练过程。但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施需要一个复合型训练团队作为支撑,它不同于传统的一名体能教练员身兼多职的训练模式。因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把训练视为一个科学的整体系统,并提出运动员的成绩是体能、技能、战术、智能和心理的综合表现,因此,它在各训练系统内进行了资源整合与协调,并将哲学、方法学、战术训练等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界定
1975年Yamamoto和他的同事在将功能训练运用到西点军校的伤病士兵康复训练中,他们把功能训练的重点放在膝关节的损伤治疗方面,内容是针对士兵的受伤膝关节采用动态练习来恢复其灵活性。随后Kegerreis在1983年提出了“特定需求的专门性适应(specific adaptations to imposed demands)”原理,即SAID。美国运动委员会( 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也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训练动作的一项专门活动,它包括平衡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运动训练;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Sports Medicine)则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身体的每一个关节和在不同运动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训练。美国著名学者Boyle M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包括平衡练习、本体感觉练习以及需要脚接触地面的、不需要固定器械辅助的训练。Gambetta V在《遵循功能训练的路径》《功能性模式》《力量与功能》中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多关节、多运动面、多方位、强调本体感觉的运动,包括减速、加速以及稳定性能力、对不稳定状态下身体的控制能力、控制身体重心、对地反应力和冲力的调控能力。Santana J.C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将日常的身体活动和竞技运动整合为一体的系列活动。Steven P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就是将具有力学特征的、协调的或者有活力的活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Michael P. Reiman 和 Robert C. Manske 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各种人群完成任务相关的、目标确定的、环境合适的、身体的多个系统与组织参与的任何运动形式。1997年,GrayCook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应注重身体动力链的作用,训练中应该将整个人的身体看作是一个动力链,避免某一环节单一的训练。2001年,美国著名体能训练学专家Mark Verstegen提出“体育运动的本质是动作”。他认为身体动作承载着运动素质和技术,动作模式的优劣决定运动成绩的表现,动作决定肌肉力量传递和发挥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动作决定能量传递和转移。运动员在训练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理,在多平面、不同负荷和速度的动作模式训练基础上整合多关节来加强动力链作用。以髋部的旋转和伸展为基础是大多数体育动作的原动力,通过提高身体的躯干力量可以有效地避免能量泄露,保证更为经济有效的动作过程。
由此可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在一定负荷和速度条件下所进行的各种递增式,并将多关节、多平面和本体感受性融为一体的专门动作训练方法。其核心内容包括:FMS测试、软组织唤醒、肌肉—神经系统激活、动作准备(含躯干支柱力量、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力量、动作整合、专项动作技能、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能量代谢系统发展、再生与恢复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主线就是以FMS测试作为切入点,以动作模式训练为主体,以提高动力链传递效能为核心,以提高或改进运动员在场上竞技表现能力为目标。
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关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的研究,美国著名学者Michael Boyle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从本质上就是有目的的训练,它在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既是一般身体训练理论的延伸和细化,促使一般身体训练朝着指向性和针对性方向发展,同时它又是对专项训练的拓展和补充,提升专项训练的有效性,缩短一般身体训练效果向专项技能需求转化的时间。2003年,Gray Cook进一步提出了“最佳运动能力金字塔”的概念,(图1和图2)。
从图中的内容结构可以看到,Gray Cook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所有体育技能训练的基础,运动功能训练也是专项训练的基础,将运动功能训练融入到运动员日常的训练中能够完善其训练模式,不仅能够保持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同时也能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从而有效地保障专项训练。最优化金字塔结构的核心是强调训练要以人体基本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为基础,在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的稳定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再升级到第二阶段的有效动作模式。
能力训练阶段主要是强调动作的经济性和高效性,而动力链传递效能又是实现其目标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此阶段训练尤为强调完整动作的整合和动力链的高效传递效能,以上两个方面才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核心所在,即运动员在身体运动功能发展到较高水平上,才能够有效发挥专项技战术水平,最后达到技战术的有机结合和能力展示。
我国学者对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始于2006年刘爱杰博士首次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到中国竞技体育训练实践。2007年他在《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一文中写到起源于康复中心、健身房的功能训练正向竞技体育领域不断渗透,并指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体能训练专项化的桥梁。2008年,他又在《我国运动过训练方法创新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人体的所有复杂动作都是由基础动作组合而成的,并且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一种为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加强核心力量并能使神经肌肉系统更加有效率的训练方法。袁守龙博士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应包括动作衔接的加速度、平衡性、稳定性等练习在多关节、整体性、多维度的动作训练;强调将平衡控制和本体感受加入训练当中,强调身体躯干核心部位的控制和稳定。在传统结构性力量、耐力和素质等训练基础上,创新设计了动作模式训练、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悬吊训练、振动训练、瑞士球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多种方法,对提高专项技术训练过程中的动力链效应明显,丰富了传统的体能训练体系。笔者在《躯干支柱力量与动力链传递效能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传统的体能训练的本质差异在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的是动作训练而不是肌肉训练,通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提高的是完成专项技术所需要的专门动作质量和竞技表现能力,而不是提高肌肉的力量(表1)。
从一堂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的内容来看,它的顺序基本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的:伤病预防练习、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力量、动作整合、专项技术动作模式、力量与爆发力、加速与多方向移动、能量系统发展、恢复与再生。这一流程并不意味着每堂训练课都要完成上述全部的内容,而是根据当天专项技术训练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内容。其中,伤病预防、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动作整合等属于功能动作,以徒手练习为主;快速伸缩复合力量、专项技术动作模式、力量与爆发力、加速与多方向移动、能量系统发展等则属于身体运动能力,以抗阻力练习为主。
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的板块及其功能来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FMS测试,评估运动员躯干支柱力量、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2)肌肉的拉伸、神经的激活等方面的动作准备活动,使得运动员做好充分的准备;(3)技术动作活动的准备,此阶段与专项的结合更加紧密;(4)运动员专项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5)与专项模式相近的能量供能系统的发展;(6)恢复再生的放松工作。但是,所有的这些训练都是在营养保证的基础上完成的。
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科学基础与实施过程来看,它是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和运动技能学融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教练员团队也是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士组成,体现出明显的整合集成特征(图3)。
由图3可以清晰地看到,实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需要拥有一个团队来保障,职业体育的教练员团队通常需要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顾问,以便最迅捷、最有效地转化其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在短时间内按照培训工作流程,培养出符合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体系所要求的教练员。
而传统的体能训练则是高度重视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高度重视肌肉力量的增长。体能训练所涉及的学科相对较少,训练也基本上是由专门(或兼职)的体能教练员负责实施。这种训练模式有其优点,但也同时会出现有些运动员尽管身体素质发展的很好,而且身体外型也很强壮,就是在场上跑不快、跳不高、停不住、转不动,比赛场上所需的专门动作做不出来。究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体能训练仅重视了肌肉训练,而没有重视动作训练。因为肌肉训练未必能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场上动作表现能力,而动作训练才能把专项动作所需的肌肉力量发展起来,并能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场上动作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诞生实质上是代表了当今的身体训练已从重视低端要素(肌肉训练不断提高肌肉力量)向高端要素(肌肉—神经系统协同训练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与控制)的转变,这是一个训练理念的转变,也是职业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人才培养现状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目前在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自2009年至今,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已先后选派4批国家队教练员和专家赴美国参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专项培训,经过几年的积累已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队伍,而且他们已成为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骨干。首都体育学院是开展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与实践最好的单位之一,2012年先后于成立了体能训练教研室,本科层次招收了体能训练专项班,硕士生层次设立了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2013年开始招收全国第一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博士生,也是第一个“体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篇2
关键词:体能项目;身体素质;网球运动
1 体能训练的内涵
我们只有在了解到体能训练的真正含义之后,才能找到开展体能训练的最佳方法。在此,我们从体能概念、体能训练作用和意义这三方面介绍了体能训练的涵义。
1.1 体能概念
体能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理解,广义上的体能训练主要指身体机能状态、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运动能力、社会适应力及心理等,而狭义的体能单指运动训练中运动员体能训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能力或是专项能力。
1.2 体能训练作用
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开展一切体育锻炼的基础,使进行战术训练和技巧训练、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只有良好的体能才能使运动员的高强度的体育比赛和训练中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良好的体能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运动员在训练中受伤的可能性,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
1.3 体能训练对网球运动的意义
专项技术训练师网球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内容,体能训练并不受重视,基本上是大而化之,缺乏科学性,完全没有意识到体能训练与技、战术之间的相关性。体能训练是开展网球技、战术练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为基础,运动员很难在网球运动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网球体能训练,将其作为网球训练的基本训练,迅速提升运动员体能,保证运动员在网球比赛中的正常发挥。
2 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和特征
2.1 体能训练内容
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是网球运动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通常专项体能训练是在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展开的,一般体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感官机能为主要目的,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挖掘运动员身体潜能,专项体能训练则略有不同,它是以发展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为目的,旨在实现运动员身体素质专业化,增强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
2.2 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
体能训练是以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等方面训练为主的运动锻炼,我们必须了解各项素质练习的主要方向,实现科学化体能训练,提高体能训练成效,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为网球运动比赛奠定扎实基础。
运动员力量素质指的是人体神经肌肉抗阻能力,是人体内自身的爆发力。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克服各种各样的阻力(自身阻力和惯性),展开急停、冲刺、迅速移动等各种网球运动技术动作,力量素质是运动员所必备的特质。优秀网球运动员一定要具备极大的爆发力,它是网球运动员必备的专项素质之一,网球运动对于人的臂力、腰力、腿部力量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网球运动中许多高技巧动作都必须要以良好的力量素质为依托,这同时也能够为网球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的控制身体力量,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各种网球比赛。
速度素质主要包含人体应激能力和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快速位移能力。通常在网球运动中会发生各种急速变向、奔跑、急停等动作,运动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反应,网球专项速度训练就是对运动员进行单个动作完成速度的训练,利用击球速度和脚步移动速度的重复练习来达到提高网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的目的。
耐力素质指的是人体能够活动时间的极限,耐力素质训练目的就是增强运动员克服疲劳的能力。在网球运动中不同时间对耐力要求也不同,它处于一个变化的状态,它与速度素质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球运动员可能会面对连续抽杀、摆臂,快速移动。我们在许多校队比赛中可以看到运动员因专项耐力差,而在比赛中后期表现动作迟缓,回球慢,最终导致比赛失利,由此可见,专项耐力素质培养对于网球运动员发展的重要性。
灵敏素质就是指网球运动员可以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表现出的迅速反应,能够准确的掌握接球、摆臂、出力的准确位置和方向,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的最佳应对反应,很快适应外部环境能力。瞬时动作时网球运动员经常要做出的反应,运动员必须要在快速运动的同时发起最有效的反击动作,根据情况快速变换方向和动作,使全身肌肉能够协调一致,维持合理的运动速度,以发起最有效的运动。运动员灵敏性是决定其能够在来球时做出最正确的反应,灵敏素质训练应注重上下纽带腰腹练习。
3 网球体能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网球体能训练要充分考虑到运动项目特点和运动员身体素质,应针对网球运动员目前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开展科学合理的网球体能训练,掌握好训练强度和内容,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特长、训练条件、训练状态开展专项训练,保证体能训练目标的切实可行,使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锻炼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网球运动的进步。
4 结束语
开展网球体能选练是必不可少、切实可行的,它能够有效提升网球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实现全面运动素质的发展。同时,网球体能训练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胜的关键影响因素。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对网球运动员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合理安排网球体能训练。
篇3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摘 要】学校体育是体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把体能训练运用到学校体育教学中来的实践尚少,在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进行体能训练对学生的影响仍不得而知。本研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制定了适合学生的体能训练计划,对陕西师范大学2011级两个专修班进行技术教学的同时,研究了专项体能训练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羽毛球技术及相关素质的影响。在对学生的立定跳远的素质影响方面,两者的效果区别不明显,在实际应用方面,通过十六周的专项体能训练,在教学比赛中实验组学生明显好于对照组。希望以后学校对学生开展必要的体能训练课,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全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体能训练;体育专业学生;羽毛球技术;影响
0 前言
体能训练近年来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被业内专家和教练员们认为 是运动员训练课程中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在竞技体育训练实践中该理论己被借鉴和应用在很多竞技运动项目上。但从人体基本运动素质以及生理机能为着眼点的探索还不多,体能训练训练对基本运动能力的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了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以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时引入体能训练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为体能训练对大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时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作用。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级两个羽毛球专选班各挑选十三人,共二十六分为两组。其中全部为男生,不选择女生。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论文撰写期间对有关研究羽毛球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校体育专业、心理学专业的专家、教授和体育教师进行访谈,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和各位专家的交流,以确保最好的调查效果。
1.2.2 对比实验法
将选取的实验对象26人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组实验。一组作为实验组进行相关的体能训练,一组作为对照组完成一般的教学任务,并在另一组训练时安排相应的一般训练活动或者相关的体力活动。
2 结果对比分析
2.1 教学比赛结果对比分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比赛是检验学生对羽毛球技术掌握情况和体能状况最好的模式,只有学生能够良好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说明学生掌握了知识。为了进一步验证实实验的效果,在学期考核最后特组织了一场教学比赛,将两组成员随机分组,尽量把同一组人员均匀的分配到每组。考虑到场地因素和时间因素。并根据名次给出相应的得分。经过统计学生比赛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实验组学生比赛得分为合计为23分,而对照组比赛积分合计为13分(如表1),实验组学生的得分比对照组学生得分高出很多,可见实验组学生由体能所承载的羽毛球技术在比赛中的发挥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经过16周的体能训练,促进了学生对羽毛球技术的掌握和发挥。
2.2 体能训练认知程度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的探索经过十六周的体能训练学生的心理感受,在考试后对实验组的学生讲述本次试验目的并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对体育课中体能训练的看法。
由表2可得,在实验组中有23.1%的人很很了解体能训练,有61. 5%的人了解体能训练,还有15.4%的人不了解体能训练,通过对他们的沟通了解到,由于实验组都是体院的的学生,大部分人对体能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的认识都是很浅的,不知道体能训练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因此在体育学院开设专门的体能训练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在被调查者当中有84.6%的同学认为在本学期的体能训练中感觉很艰苦,有15.4%的同学认为艰苦,这与体能训练训练的艰苦性是相符的。在被调查的学生中76.9%的学生非常赞成学校开设体能训练课,7.7%赞成开设体能训练课程,用以提高自身的体能训练,还有15.4%的同学反对开设体能训练课,因为体能训练太艰苦,但是询问得知,他们不反对体能训练相关的理论课。通过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能训练相关知识比较缺乏,但是都认为体能训练能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对自身有好处,良好的体能训练能使自己在技术课上有更好精力,注意力更集中,有助于自己对技术的学习,并且希望学习更多的体能相关的知识,并参加适量的体能训练来促进自己专业水平发展。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1)在技术方面,通过十六周的专项体能训练,实验组学生对羽毛球技术高远球、杀球、后场抽球掌握优于对照组,说明在羽毛球技术教学的同时进行相关的专业体能训练对学生学习羽毛球技术有促进作用,但对一些身体姿势稳定性较低的技术影响不明显。
(2)在身体素质方面,通过十六周的专项体能训练,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专项素质,虽然经过十六周的常规课训练也能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但是常规课训练明显没有专项体能训练好,但在对学生的立定跳远的素质影响方面,两者的效果区别不明显,这与运动负荷的大小、强度针对性有关,因为研究时间问题本研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3)在实际应用方面,通过十六周的专项体能训练,在教学比赛中实验组学生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经过十六周的专项体能训练对学生对羽毛球技术的实战能力提升明显优于常规课训练,这是因为专项体能训练在提升学生体能水平和羽毛球技术的掌握优于常规课训练共同作用的结果。
3.2 建议
(1)在常规课的运动技术教学中应该加入相应的专项体能训练项目,这不断可以促进学生对技术的学习,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减少运动损伤,也能增加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2)应该在学校体育课中开设体能课程,在面对青少年整体身体素质下降的大趋势下,专门的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多体能方面的知识,知道其以后找科学的锻炼。使其更好的工作、生活、学习,使学生的合理的培养自身体能,体验到运动更多的乐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已达到终生体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运平.运动员体能和专项体能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9):48-66.
[2]陈月亮,王旋.体能概念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4):41-43.
[3]茅鹏,严政,程志理.一元训练理论[J].体育与科学,2003(4):7.
[4]常颖.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研究:以温州市高校体育社团为个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7).
[5]沈红波.刍议体能训练概念及体能训练[J].考试周刊,2010(2):131-132.
篇4
关键词:体能; 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43-001
一、前言
“体能”一词在近几年的运动训练领域使用的频率较高,各竞技运动项目也在强调体能训练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的差异,人们对体能训练的概念以及概念所描述事物内涵的本质属性和外延的准确性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造成“体能”概念的多义性。对“体能”概念的研究对于训练理论的发展以及运动实践的深入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学者对于“体能”概念的研究
体能的概念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引入中国以后,引发了学术界对其概念的长期争论,各位专家、学者站在不同立场,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体能一词进行了深刻地理解。
1984年版《体育词典》,199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以及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于“体能”做出了一致的解释,只是在其外延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丰富[2,3]。它们认为: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前两者涉及的外延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协调、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以及走、跑、跳、投、攀爬等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最新的课程标准则是把体能分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跟运动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等,后者包括从事体育活动时身体所需要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灵敏等素质。
国内学者田麦久在《运动训练学》一书中,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对体能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4]。他认为广义的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内容;狭义的体能通常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力,它不仅包括运动员先天遗传的身体素质,还包括经过后天训练在专项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身体素质。
港、澳、台地区的学者多用体适能来代替体能这个概念,钟博光学者在所著的《Keep Fit》一书中详细的阐述了体适能的概念[5]。体适能,即身体适应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和与竞技相关的体适能两大类。这种分类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分类基本相似,而且两者所包含的外延也是比较一致的。
三、国外学者对于“体能”概念的研究
德国著名训练学专家Hartman认为:体能是以有机体能量代谢为基础,通过神经—肌肉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6]。他更多的是站在生理生化的角度进行阐述,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他在运动过程中能量供给、转移和利用的速率。学者拉森(Larson)则是从生活和结构两个方面对体能进行了定义:就生活方面来说,体能是有机体适应生活的能力,工作能力或者是抵抗疾病的能力;就结构而言,体能涉及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然而美国学者斯坦豪从精神和肉体上对体能进行定义,与他认为体能是人体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适应性,包括身体健康,机体功能的适应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等[7]。前苏联的马特维耶夫、普拉托诺夫、加拿大的博姆帕以及西方一些国家的学者在其著作中都表述了与体能相关的身体训练的观点:身体(素质)训练是直接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运动素质的过程,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水平提高有促进作用[8-10]。
四、小结
通过查阅有关体能概念的文献发现,目前对于体能概念的研究,国内的大多数学者更多的还是侧重于竞技体育方面,而国外的学者更多的还是侧重于身体健康,出现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的体育制度,以及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由于举国体制的原因,我国对于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要比其它国家高,而且对于竞技体育的投入也比群众体育多,因此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的专家、学者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竞技体育这一领域。另一方面由于收入水平,生活压力的原因,中国人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要低一些,人们对于运动健身的投资数量有限。
以上各位专家、学者结合自己所研究的方向,从不同角度对体能的概念进行了理解和表述,但还是没有形成最终的定论,而且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因此体能的概念也会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增加而不断的完善。在广泛阅读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我认为体能的概念可以定义为:体能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有效的运动训练而获得的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和身体健康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瑞华.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No.2501:42-44+48
[2]张钜林.体育词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21
[3]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现代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791
[4]田麦久,董国珍,徐本力,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63164
[5]刘庆山.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2004:15
[6]刘爱杰.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2001
[7]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9);48-52
[8]图多·博姆帕著,马铁,郭小艳,周丰,等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316-320
篇5
【摘 要】 现代乒乓球运动决定比赛胜负的基础主要来自于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和柔韧等方面,本文对乒乓球专项体能的概念、特征与变化趋势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推进专项体能科学化和标准化训练的对策。
【关键词】 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发展趋势;训练方法
从网球游戏演变到独立的乒乓球运动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在这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三个主要层面推进了乒乓球运动的持续发展:器械的变革、规则的变化、技战术的革新。现代乒乓球运动在技战术方面呈现趋近的态势,专项体能的竞争逐渐成为了此项运动新的关注点。专项体能是乒乓球选手技战术能否高水平发挥的基础平台,它的训练水平对选手技战术能力和心理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专项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前提是具备优异的专项体能水平。
一、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概念
现代竞技体育中,体能训练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优异的体能水平可以帮助技战术能力的提高,反之则会带来不利影响,限制了技战术的掌握。体能一般是指在体育运动中,选手在日常训练或是比赛的环境中,最大程度地动员人体的各个组织,从而对抗运动所带来的乳酸积累,可以持续保持一定运动水平的机能能力。体能训练则是指针对高强度和长时间保持高水准机能能力的各种身体练习过程,体能训练的生理依据来自于机体组织器官对超负荷练习的适应性特征。而我们所关注的专项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的组成部分,是狭义的体能训练,是教练对于选手的有项目特点针对性的体能训练。
二、乒乓球项目的专项特征
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类项群,起动速度及制动和变换方向的速度是其关键素质,尤其是挥臂速度需要体现在肢体远端关节末端。乒乓球运动中,选手即刻的反应、迅速的起动、准确判断、正确移动和挥臂等动作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周期。大球的使用以来,由于空气和乒乓球的接触面积增大,使球体的运行速度减缓,进攻的威胁性降低,选手在初期的中远台击球时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感觉。另外,击球回合逐渐的增加一定会增加对选手体能的考验,选手的拼抢日趋激烈。因此,我们要改变“乒乓球以技巧为主,体能为辅”的陈旧思路,应该重视专项体能的训练,需要增加对力量、力量耐力和灵敏等素质的训练内容。还有,从发球规则的改变来看,因发球所造成的威胁性也在逐渐降低,选手在发球技术上的选择上应立足于速度和旋转及落点的配合质量上,这对发球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乒乓球运动中所体现的灵敏、反应、动作速度、力量、移动和挥臂速度等要求,极为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重视专项体能训练,不断地挖掘乒乓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的潜质,最终才能充分发挥与其密切相关的优异的体能,才会转变成旺盛的斗志,形成心理优势,选手在比赛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技战术水平。
三、乒乓球运动的专项供能特征
乒乓球项目的运动强度属于中等,大部分时间的代谢特征是有氧代谢,高速大力的击球或移动动作会牵涉到无氧代谢。联邦德国的金特林格尔指出: “竞技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强度平均值较低的耐力性负荷,乒乓球选手在运动时主要依靠乳酸供能和有氧供能。随着负荷的持续时间增加,运动员依靠脂肪代谢供能的比重就越大,乒乓球运动总的负荷强度较低,是休息-中等负荷-短暂的大强度负荷不断变化的结果”。削中反攻型比快攻结合弧圈型、弧圈结合快攻型和快攻型运动员的能量消耗较大,而教练员应运用生化理论进行对选手的专项体能训练。
四、重视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
2001年乒乓球球体的规则改变对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乒乓球的比赛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击球力量的增大和击打回合的增多,使正手的连续性拉冲和中远台对拉的重要性变得愈加突出。这种规则的变化对运动员速度耐力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乒乓球的项目特点、能量代谢特点和技战术动作特点三个层面出发,发展乒乓球选手的专项身体素质。有研究表明,在乒乓球选手的专项体能训练中,首要发展的是选手的专项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其次是选手的专项耐力素质,提出发展乒乓球选手专项体能训练应该采用循环练习方式,从训练方法选择上体现了一般身体素质练习到个别专项素质练习的原则。指出应从生理学、心理学和训练学的角度出发,根据选手的训练任务和比赛目标,选择不同形式的具有针对意义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才能是运动员对科学的超负荷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反应,不断地提高专项体能素质。对于直板反胶打法的选手来说,球速减慢增加了正手连续拉冲的机会,使运动员的跑动总量增大,对耐力体能的要求更强。所以,必须对运动员加强专项体能的训练,尤其注意加强肢体远端支撑器官能力的训练。另外对臂、腰、腕部肌群的训练,对速度耐力、步法、力量等方面的训练也要加强。
我们今后的研究目标是从评价与诊断的角度,运用问卷调查、测试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进行量化的研究,筛选代表性指标并测试观察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现状水平,最终初步构建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评价体系并进行能力诊断,为专项体能训练的全程控制和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提供借鉴,最终目标是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武福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9.
[2] 郭恩来.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95-96.
[3] 齐婷婷.浙江省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C].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郭颖;朱淑云.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196.
[5] 吴向宁.儿童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必要性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3(6)59-61.
[6] 高颖.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3(2)36-39.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高校;训练;体能;要点;解析
目前,田径在受众眼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基础的一类项目,也是一项传统体能训练运动,其中包括了走跑、跳跃、投掷等肢体运动,所以,运动员们身体各个部位的体力水平都会影响最终的比赛结果。目前,在高校的体育课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死板,而且教学手段老套,没有趣味,同时老师总是处于主导的位置,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结果让体育课这么本该具有热情和激情的课程,也成了学生们为修学分而不得不完成的一项任务。如何运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在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体能训练缺陷是当务之急。
1 体能训练的作用
体能训练最能反映学生的身体水平,也是看到学生身体机能层次最直接的办法。所以体能训练不仅仅在田径比赛中有重要的意义,也在其他体育项目中有重要的作用。在田径项目中,体能训练是其中的重点,其方法是对运动的训练和耐力这两方面进行考察,因此,对田径项目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被要求得更加严格。
通过有计划性的体能训练方法能够让学生的形体得到重塑,并且因为具有很好的体能,在训练中也能从常规训练更加顺利得转向专项训练,在整体上提高了田径项目运动员的体能基准线。
依靠于目前科技的飞速进步,在目前的测试方法中发现:身体机能的强大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大有很大程度上的正相关,也就是说,体能训练的好坏决定了学生的心理能量。所以,为了让学生内心更加强大,高校体育教师更加应该考察学生的体能训练成效。
2 当前的体能训练现状
尽管当前我们国家在各大赛事上都有田径项目的多个奖项,但和其他国家相比,在体能训练上我们仍然还是差一个档次,这其实是一个文化层面上的问题,中国文化不主张个人意志的伸张,而心理的强度也影响着身体的强度,所以中国这种文化在身体的表现上也显得谦虚谨慎而不是昂首挺拔,进而国家和每个公民对身体的训练就没有强烈的意识,少了这些本质的东西,在结果上自然也毫无起色。
应群训练项目的要求,对学生的训练要求和体能需求也是不同的,训练模式和办法更是不相同。但一些教师没能理解田径竞赛的项群特点,让中国的体能训练持续落后,只关心专项素养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全方位素养的提高,导致运动员心理不平衡,进而导致比赛失利,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延长他们的寿命。
3 解决方案
3.1 教学模式多元化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最喜欢参与的一项课程,但是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往往对其失望,单调乏味的锻炼让其丧失激情,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的理念上突破常规,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方法来实施教学。在目前自主创新的理念的影响下,老师需要知道怎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改变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在内容、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变。在体能训练中,根据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等特征,可选择一些有挑战性、游戏性、内容新颖的训练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110米跨栏是田径项目中的核心项目,很多学生对该动作并没有进行很好地理解,所以在训练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候老师可以编一段绕口令,通过这个方法来帮助学生实施体能训练,进而让学生接受。
又比如在长跑等耐力活动的训练中,需要创造一些独特的场景。通过把很多设施变成类似于“烽火台”和“古道”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征服欲望,从而充满激情地训练。
通过对教学模式实行多元化改变,继而让学能够在整个环节中都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如可以把蛙跳动作改成鸭子走路,可能会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曾经失去的童真,并让学生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培养起对体能训练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保持精彩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环境中都富有极强的好奇心,而且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做符合自己年龄段的事情是非常有创意的。
体育运动其实一直都是游戏,学生们在玩游戏的活动中完成体育训练,不仅可以让体育训练更加饱满,同时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对该体育运动的印象极为深刻,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做和他们的年龄相匹配的事情,所以受到学生的强烈欢迎。
如在跑步时,老师可以通过变化体能训练的内容,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相互进行追逐和接力,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耐力跑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天性,还能让学生有很高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速度,还不会使其产生疲劳的感觉。
3.3 教学评价多样化
从以往的传统评价方法中跳出来,根据学生自身的参与度和其状态来考察学生的水平。同时,在成绩上标记老师本人的名字,从而让老师自身的人格为其成绩背书,而且要在评价的过程中多采取表扬的态度,人们都会在表扬进步,而不是在批评中进步。俗话说,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每一个学生都在真正的赞赏中获得自身的动力,展现运动的魅力。不能以一样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要通过他们的进步和态度的转变给其打分。
同时,在教学中可运用附加分的方法,对进步特别快的同学给予额外的奖励,让强者更强,弱者也有目标。
3.4 完善训练体制
中国目前的田径项目锻炼体系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要完善相应的训练体制,在训练时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充分识别那些有天赋的学生,同时对其进行系统的训练。目前,随着地球村概念的渐渐实现,在体育竞技上,由以前的全面型变成了现在的专一型。通过专项的体能训练,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一领域,同时专项的体能训练也是比赛成绩的保证。
4 结语
体能训练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系统的、长久的训练体系,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一步登天,也不能操之过急。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差异对个体布置不同的训练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宏亮.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的要点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0):207.
[2] 张燕波.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的要点分析[J].运动,2015(21):95-96.
[3] 邓万先.高职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职业岗位针对性[J].体育教学,2014,34(8):51-52.
[4] 徐诗清.高中田径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6):236.
篇7
【关键词】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92-01
一、科学体能训练的意义
任何运动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有着特别高的要求。体能训练也不是一日之功。体能训练是个综合型概念,包括身体形态健康水平等,运动员的体能是运动员作为运动机体的运动能力,体能好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就高,竞技状态就好,就能在比赛中更容易获取理想的成绩,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能定义。现代运动要求运动员不能只注重传统体能的训练,还要加强运动素质的提高,其中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举重运动对于力量的要求特别高,一般运动员只重视力量及速度方面的相应训练,对于耐力的训练往往不够。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协调能力,在比赛中减少肌肉劳损,加强力量训练的有效途径就是针对举重所需肌肉进行训练。速度方面的训练主要是确保运动员在举重过程中动作迅速,即在发力后能够及时举起杠铃。对于耐力训练而言,训练方式则比较单调。耐力训练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挑战身体极限,还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力,对于困难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良好的耐力训练对于运动员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耐力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呼吸系统及心肺功能有着很大的改善作用,对于运动员体能极限也有着一定的提升,运动员体能极限的提高有助于增强自身抗疲劳能力,延长职业生涯。一些运动员只是简单的进行一些体能训练,态度不够端正,体能训练方法的不得当导致训练效果达不到预期标准。体能训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可以说良好的体能训练时运动员成功的基础。现代运动竞争异常激烈运动员参赛次数频繁,要想在日益增多的比赛中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就必须强化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科学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的体能训练
所谓科学的体能训练,就是指利用科学的方式科学的思想进行科学的训练实践,传统意义上的有效训练即一味的苦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运动的要求。苦练只会对于身体造成不可恢复的损耗,适得其反。随着科技的发展,运动员各项身体指标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示在教练面前。通过高科技检测技术将运动员在训练时各项身体指标参数及时反馈给教练,确保教练在第一时间掌握运动员训练的效果,以便及时对运动进行纠正及改进。对于不同的运动员要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训练师要根据运动员身体状况制定训练方法。避免急功近利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科学的体能训练要遵循一定的训练原则,首先是系统性原则,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计划应该包括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应该制定符合运动员长久发展的计划,而不是为了眼前利益进行训练。体能训练除了要进行专项运动技能的训练外,更应该全方位进行体能训练,注重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训练师对于运动员的训练要因材施教,切忌一视同仁,每位运动员的先天条件不同进行因人而异的训练模式。
(二)根据以往的训练经验,通常情况下一般是先进行肌肉训练,在进行力量训练最后进行专项训练
对于刚进队的运动员,教练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他们进行肌肉的训练,向其灌输正确的训练思想及技术要领。主要是驯良运动员腰腹力量及上肢力量,可以通过传统方式比如引体向上等方式进行训练,肌肉训练可以有效塑造运动员的形体,还可以加强运动员其他部位肌肉的训练。运动员切忌操之过急,要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根据训练目标逐步进行,比如要先进行小部位肌肉的训练,然后进行专业动作所需肌肉的定向训练等。教练员在选拔运动员的时候要尽量选拔意志力坚定吃苦耐劳的队员,把好运动员质量关是提高整个训练团队效率及能力的关键。运动员在训练时要对于教练的讲解深化理解,高效执行教练的训练安排。
(三)运动员生涯难免出现伤病,如果能够处理好伤病期间的训练,则可延长运动员生涯
受伤对于运动员不仅是身体上的打击,对于心理打击也比较严重。运动员要端正对待伤病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对待伤病。在伤病恢复阶段,按照训练师制定的恢复计划,运动员的心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训练的效果。心理稳定的运动员能够保持坚定的意志及耐力,能产生想象不到的力量。忍耐力高的运动员更能够坚持训练,提高训练时间及强度,加快身体素质的恢复。运动员在恢复期间的心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忍受力,保持良好的训练心态能够使运动员克服训练过程中的困难,提高训练效率,缩短伤愈复出的时间,科学的体能训练对于处于伤病期间的运动员尤为重要,不仅关乎着运动员现阶段的运动生涯,对于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涯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结束语
良好的训练不仅是对于运动员体能的锻炼提升,对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加深,运动员自身运动机能的不断提高,体能训练的价值越能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目前我国举重运动中的运动员科学体能训练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运动员及训练师共同的努力,不断改革创新现有训练模式,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民素质的高效科学训练法,节约训练成本,减少训练投入,相信随着我国体能训练系统的不断完善,运动员整体训练效果会得到明显提升,我国举重运动会因为更多运动员的加入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职业体能 高职 土建类 体育课程 改革
1开展职业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以保证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具备专业的知识与专业的技术,还能够适应紧张单调的流水作业,具备较高职业技术所需的体能,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土建类专业学生对体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对其开展职业体能训练十分必要,开展职业体能训练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通过体能训练,能够使学生满足岗位需求,适应工作需要,更好地完成工作,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职业体能训练是针对相关职业的要求进行,与专业技能训练一样重要,好比警察一样,警察既需要具备侦查能力,又需要具备较好的体能抓捕罪犯,在一些需要具备良好体能的工作中,体能影响着工作质量。由此可知,职业体能训练尤为重要。第二,通过职业体能训练,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身体是革命的资本,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较好的体能是终身受益的,即使不从事相关职业工作,具有一个好的身体也能够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更好地生活与发展。第三,开展职业体能训练,有助于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教育课程,实现课程优化,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职业体能训练,能够为高职院校劳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建设,在增强学生体质的情况下促进学习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第四,通过开展职业体能训练,能够促进职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加快职业技术的学习。由于体育运动素质可以迁移到职业体能上,因此,运动中的坚持耐久力、动作协调配合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都对职业体能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2高职土建类专业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定位不准确
课程定位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方向以及教学质量,当前,高职土建类专业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课程定位不够准确,教学方向不够明确,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因而,课程定位不准确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课程定位不准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课程缺乏设计性,没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只知道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体能,却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法与实施方向,对课程缺乏准确的定位,课程内容较为模糊,不够具体,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无法达到真正提升学生职业体能的目的。第二,高职土建类专业体育课程与土建类工作岗位还是存在一些脱节问题的,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即使课程教学效果较好,也未提升土建类学生的职业体能,无法发挥出重要作用,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总之,课程定位不准确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也影响了职业体能的训练与提升,是职业体能视角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2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教材编写时间较长,一套教材会使用很多年,虽然,其中的知识都是当时较为重要的内容,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理论、新概念层出不穷,传统教材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已经脱离实际,不具备应用性与代表性,教学内容较为传统、单一,不利于教学的实施,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单一是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内容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并未体现出土建类专业对学生体能的要求,缺乏特殊性,不具备针对性。当前,虽然是对土建类学生进行职业体能培养,但是,体能训练项目依旧是常规项目,可以适用于各个专业,只是一些长跑、速跑、篮球、足球等项目,而不是与土建类专业密切相关的职业保健、攀岩等项目,不具有针对性,无法切实提升学生职业体能。第二,课程内容不合理,当前,土建类专业体育课程内容侧重于理论讲解,理论课程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且理论主要侧重于体育动作的要领、意义、任务以及体育活动的规则等,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再加上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伤病救治知识与保健知识较少,知识不具备实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3课程设置模式传统
课程设置模式影响着课程教学效果,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模式较为传统,无法达到提升土建类专业学生体能的目的,影响教学质量。课程设置较为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课时较少,对课时不断压缩,缩短了授课时间,影响了授课效果,同时,导致学生对职业体能训练不够重视,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时过多,实践课时较少,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职业体能的提升。
3职业体能视角下高职土建类专业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策略
3.1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准确定位
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并对课程进行准确的地位,只有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准确进行定位,才能够明确教学重点,有效地进行教学规划,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准确定位十分重要。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准确定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教学方向,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对体育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明确教学方向,可以抓住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对体育教学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达到准确的定位,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对课程的不同重要度进行划分,安排不同的教学课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不同重要程度的划分,将核心课程划分为必须课,安排较多课时,对一般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例如,针对土建类专业学生,拓展、攀岩、职业保健、伤病救治等课程为核心课程,需要设置为必修课,篮球、足球、铅球、标枪等一般课程可以设置为选修课。
3.2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单一是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专业化、多样化十分重要,是有效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调整教学内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快教材建设,尽快编制出符合土建类专业职业体能训练要求的教材,在教材中融入新的知识理念,删除不实用的繁琐的理论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新时代教学要求,注重安排符合土建类职业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第二,增加职业保健、伤病救治等内容,注重职业保健与伤病救治教学。此外,只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是体育教学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土建类工作较为特殊,极易出现各种专业病,如腰肌谒稹⒋躺艘约胺尾考膊〉龋非常需要保健知识,开展职业保健教学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生理学、急救学、保健学等课程,使学生在受伤后懂得急救的方法,掌握预防职业病的措施。
3.3创新课程设置模式
创新课程设置模式是有效进行体育教学的关键,通过创新课程设置模式,可以有效开展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创新型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1+1模式,此模式的核心课程是一年基础课程加上一年专业课程,即第一学年开设球类、田径等体育基础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学年开设攀岩、职业保健、急救等专业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第二种,渗入式模式,将职业体能训练穿插于常规体育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基础训练后,进行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职业体能训练,达到良好的职业体能训练效果。第三种,2+1模式,2+1模式与1+1模式较为相似,只不过2+1模式在第一学年开设体育基础课与体育选修课,也是一种有效的课程设置模式。
篇9
摘 要 青少年时期良好的体能训练是其以后在篮球比赛中具备良好体能的基础,目前在我国,青少年的篮球体能训练还是以传统的模式进行着,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对抗不行,灵敏、速度等素质达不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训练模式,采取科学的训练模式,来改变这种现状。本文在通过分析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篮球比赛要求的基础上,力求找出一种适合青少年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从而改变目前的现状,提升我国的篮球水平。
关键词 篮球体能 科学训练 身心发展规律 青少年
一、篮球体能训练的概念及内容
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能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我们所研究的篮球体能训练是指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运动者的身体施以影响,从而有效的增加运动者的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能能力和发展运动素质的过程。篮球运动训练的体能训练是在运动训练中发展各自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基本内容。
二、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与体能训练原则
(一)青少年生理特点
青少年的身体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智力和心理的发育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可塑性。青少年时期,肌肉组织的增长落后于骨骼系统。肌肉发育也不平衡,大肌群发育较小肌群快,骨骼的骨化尚未完成,弹性和柔韧性较大,在外因条件下,易影响骨的生长。另外,青儿童少年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尚不完善,心脏的容积和体积较小,心跳和呼吸频率较快,呼吸肌力量较弱,肺容量较小。
青少年特殊的生理特点,要求我们在安排他们篮球体能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合理安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原则
1.训练前进行诊断的原则。训练前的科学诊断,有助于教练员了解运动员身体情况,便于因材施教。
2.体能训练的计划性与系统性原则。篮球运动员体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许多年的积累才能收到效果。因此训练的计划性与系统性至关重要,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训练计划的安排。青少年时期的体能训练,更要注重这个。
3.以速度训练位核心的原则。篮球比赛中,速度是运动员的灵魂,速度是胜利的前提和条件,所以篮球体能训练的目的应该为速度服务,以他为核心。青少年时期,正是速度素质发展的关键期,要加强这方面训练,除了方法科学性外,还要于篮球比赛的规律结合起来,发展专项素质。
4.适时恢复的原则。适时恢复的原则即是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 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从而提高肌体能力的训练原则。运用好此原则,对于提高训练质量非常重要,教练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青少年体能训练方法
(一)速度训练的方法
篮球训练中的速度训练方法要与其他手段相结合进行,其中速度力量训练可以和完善动作技术相结合进行;而专项速度训练又必须和专业篮球技能的完善相结合进行训练。篮球训练的速度训练重点在提高球场上的启动速度和快跑能力上。可进行两人全场快速传球、运球、投篮,也可以进行半场和交叉的传球、运球和投篮,每次可以在途中传球三至四次,逐步提高难度到传球二至三次即要投篮。
(二)力量的训练方法
篮球训练中的力量训练包括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等,身体各部分肌肉力量要全面、均衡发展。主要训练方法有:通过最大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加肌肉收缩的最大力量;改善肌肉协调能力,提高神经系统指挥肌肉工作能力,做各种协调性的训练动作、急停、急起动、杠铃训练等;也可以进行负重练习,如绑沙袋跑、背器械跑等负重训练;另外,依赖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肌肉力量。
(三)耐力训练方法。
篮球训练中的耐力素质提高是提高身体的摄氧、输氧及用氧能力。篮球训练中的一般耐力训练经常采用持续、匀速负荷和变速负荷的方法来训练,负荷强度一般应控制在接近无氧代谢的强度,心率通常控制在150~170次/分左右;全场快速运球上篮并抢篮板,往返10~12次为一组,依训练水平可进行多组训练。
(四)柔韧、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
在发展柔韧素质与灵敏素质时应该结合专项的特点,提高训练效果。灵敏素质训练不宜在肌体疲劳状态下进行,因此应放在课的前半部分进行。进行灵敏素质训练时,教练员应采取多种手段,消除队员的恐惧心理或紧张状态,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小结
(一)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把体能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科学计划,改变以往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的误区。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
(二)在目前训练场地器材不足、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时应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使训练手段灵活多样化,并要多种恢复手段并用。
篇10
摘 要: 在运动训练研究领域,教练员相关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以中、法两国优秀击 剑教练员选材、训练工作中的执教理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在多年执教过程中选材、不 同时期与阶段训练工作的思路和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比较两国击剑教练员在选材,在技能 、体能、心理智能三方面训练工作中执教理念的异同。试图通过该研究,促使人们对目前我 国击剑教练员执教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揭示执教成功背后的秘密,拓展教练 员的执教思路,加深人们对击剑运动的理解,为我国培养高水平击剑竞技人才提供帮助。同 时也期望该研究,能够给予竞技领域其他项目的教练员们更多思考与启发,并为运动训练学 学科发展和教练员相关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关键词:击剑;教练员;执教理念;选材
中图分类号:G8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3-0049-0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lite Fencing Coaches' Teaching Concept f rom China and France
――Talent Selection and Training
WANG Haibin
(Graduate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 na)
Abstract: Studies related to coaches have drawn mor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s port training. Elite fencing coaches' teaching concept of talent selection and t raining from China and France are taken as objects in this study, and their thou ghts and means in talent selection and training in different phases are analyzed . Also their teaching concept in technique, physical condition and psychology ar e compared. It tries to take profound thinking on issues in Chinese fencing coac hes' teaching, reveal the reason of success, expand coaches' thought of teaching ,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fencing. And help to cultivate high level fence rs for China. Meanwhile it is expected to inspired coaches in other sports and t o develop new study areas for training sports and coachrelated studies.
Key words: fencing; coaches; teaching concept; talent selection
中国击剑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竞技水平得到了飞速地提高,在造就了一批优秀运动员的同 时也成就了多名优秀的教练员。在这些优秀教练员的执教经历中,有很多待挖掘的宝贵财富 。法国作为击剑传统强国,长期以来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许多优秀教练员不仅为法国本土 ,也为整个世界剑坛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们执教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些成功执教背后 的核心思想理念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非常值得研究探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鉴于教练员在其执教过程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和完成的多种任务,教练员的执教研究理应涵盖 选材、训练、竞赛、管理等方面。本文选取了执教过程中选材、训练方面的执教理念进行研 究分析。以中国、法国两国优秀击剑教练员的选材、训练理念为研究对象,对两国优秀击剑 教练员的选材、训练理念与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并对他们在选材、训练理念与方式上的差异 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访谈法
采用半标准化访谈,对中法两国击剑教练员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执教思路以及多 年执教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比较其在选材和训练理念与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针对教练员选材、训练两方面工作,设计了教练员调查问卷。问卷发放采用 当面呈送和函寄两种方式。问卷发放15份,回收有效问卷15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 为100%。
1.2.4 个案法
在对教练员执教的研究中,必然要接触到大量的训练案例。本研究运用个案法,通过对个案 的描述与解释,探索执教理念、行为与事物间的关系,以便于更加详尽深入的进行研究。
1.2.5 综合分析法
对访谈、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类、数据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对中国、法国优秀击剑 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选材、不同训练阶段以及在具体的技能、体能、心理智能训练方面的理念差异进行比较,对他们在训练理念上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因素进行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选材理念比较
两国的教练员都认为击剑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帮助运动员在竞技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对于能否成为一名优秀选手,法国教练员首先看重的是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接着是个性心 理品质、学习能力和智能,然后考虑项目必须的身体条件,不太考虑运动员的家庭环境和教 育水平。中国教练员同样非常关注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品质、智能、成就动机和学习能力,然 后考虑运动员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背景,最后才会考虑项目相关的身体要求(表2)。
在和法国优秀教练员的访谈交流过程中,在选材这一话题范围内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有:坚持 、专注、兴趣、智慧、热情、开放、天赋……透过这些关键词,显然也可以读出法国优秀 教练员选材的方向和理念,即选材时,他们更多考虑的是个体的心理品质,而非那些身体形 态、身体机能的指标数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印证了上述法国教练员在选材上的想法。被 调查的法国优秀教练员一致(100%)认为,只有具有高成就动机的运动员才更有可能成为优 秀的击剑选手,而具备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人在竞争中更易胜出。因此在选择运动员时,拥 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同时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是他们的首选(图1)。他们还认为,两名 剑手之间的对抗,实际上是他们各自意志、智慧、身体、技术的较量,所以在选材与训练时 他们都会根据这一顺序来甄选运动员。
中国优秀教练员倾向于选择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智能水平高、成就动机高、学习能力 强的运动员,对运动员的受教育水平、家庭背景、是否来自城市非常在意,而对于身体素质 、身体形态并不特别重视(图2)。
综上所述,中法两国教练员的选材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都认为击剑项目,充分体 现了人与人之间个性心理品质、成就动机、智能水平的较量。相反,对运动员能否成为优秀 选手、取得优异成绩而言,身体形态、机能水平、素质的贡献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而击 剑选材也就不会首先考虑身体条件方面的问题。
2.2 不同训练阶段训练理念的比较
本文将击剑运动训练的训练任务归纳为设定训练目标、了解击剑相关知识、学习竞赛规则、 培养兴趣、意志磨练、建立良好的训练行为习惯、个体技术风格的确立与形成、基本技术练 习、战术讲解、实战练习、发展相关身体素质、比赛等12项,供中法两国教练员对其在不同 训练阶段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选择。表3是三个不同训练阶段中,中法两国教练员认为最重 要的3项训练任务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中法两国教练员在训练任务的选用上差异并不 很大,但是对于不同训练阶段训练任务的安排却不同,反映出两国教练在训练思路与理念上 存在的本质差别。
2.2.1 竞技形成阶段(基础阶段)
法国教练员认为竞技形成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运动员对击剑的兴趣;而对于建立良好的 训练行为习惯最不重视。中国教练员的看法则不同,他们认为击剑是对抗交锋项目, 比赛是帮助运动员快速学习使用技术、战术的有效训练手段,因而列在了重要程度的第一位 ,同时把建立良好的训练行为习惯列在了第二位(表4)。
2.2.2 竞技发展与提高阶段
在竞技发展与提高阶段,两国教练员的训练核心思想都是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能力,有 效手段也都是比赛,但也表现出侧重点的不同。
法国教练员特别提出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和教练员双方都必须明确训练重点与竞赛目标。对于 技战术,要求运动员在这一个阶段学会合理地运用,在运用时特别强调发力准确,并不在意 技术动作本身速度是否快速、漂亮。对于比赛,强调较为完整的目标体系,用部分比赛提高 技术、战术能力与应用水平,服务于更为重要的比赛。
中国教练员则更期望运动员通过多种手段的训练,技术日臻完美,并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 绩。在训练过程中针对性强,模拟训练多,纠正动作技术多,要求运动员动作技术标准、完 美,追求技术动作的速度、准确。
2.2.3 竞技保持阶段(高水平阶段)
在高水平阶段,中法两国教练员都选用比赛与实战实施训练,但其目的却不一样。
所有的法国教练员都认为,运动员经过多年的训练会产生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倦怠,所以在 这一阶段,想方设法提高运动员训练与竞赛的欲望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提高运动员自身现有 能力的使用能力,让他们可以在比赛中最大化的发挥自身所有的能力。同时法国教练也较为 重视运动员个体的全面发展,而基本技术练习、技术创新与发展、身体、技术能力保持并不 是他们主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的教练员则是通过比赛和实战,使得运动员保持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身体能力。此外,如 能在技术上有创新和发展将会增加参赛获胜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到了高水平阶段,运动员 只要能保持现有身体以及技能水平,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但此阶段 的运动员上升与发展的空间相对小,如能在技术上有更进一步的突破,将会获得更优异的成 绩。
对于自身现有能力的使用问题,俄罗斯的罗宾教授曾提出过有效行为指数的概念,即指 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自身具备的能力。罗宾教授认为,人的潜在能力要高于自身的实际使用 能力,训练如在模拟比赛的条件下进行,就可提高有效行为指数。从这一点看,法国的教练 员与罗宾教授的观点是吻合的。他们都认识到高水平训练的突破是很难的,提高训练的有效 行为指数实际上不再要求运动员挑战个人极限,而是将自身的潜力尽可能多的释放出来从而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中国教练员则希望运动员可以保持现有的技术能力,如有可能通过 技术创新进一步地增强运动员的技术实力。应该说,在高水平阶段两国教练员的训练思路都 是“保持与提高”,法国教练员通过提高运动员的内在驱动力和自身能力使用来保持高水平 ,中国教练员则期望通过比赛、实战、技术创新等,使得运动员保持一定的竞技能力水平。
2.3 技能训练中训练理念的比较
2.3.1 运动员个人技战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运动员个人技战术风格的形成与教练员想把运动员培养成具有什么样技术能力的人高度相关 。法国的教练员都表达希望培养具有鲜明个人特点的运动员。他们认为,有很强个性、有鲜 明个人特点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激发教练 员的创造和革新。但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自我发展、坚持自我。大多数 的中国教练员也有同样的选择,希望培养有鲜明特点的运动员,而不是全面发展的最佳型选 手。但是与法国教练员不同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希望运动员能够被掌控,并且希望 培养出与自己相似的运动员,例如:性格、认同的技术风格等。
2.3.2 技战术训练方法
技战术训练的方法选用方面,法国教练员最看重战术实例讲解与演练,重视提高运动员的快 速反应和决策能力,通过比赛实战检验技术、战术的合理运用。中国教练员则把比赛和实战 练习作为最主要的手段(图3)。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法国教练员特别注重讲解动作技术的发力顺序,技术动作的合理 衔接与技战术在各种情境下的应用。此外,法国教练员还十分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快速反应与 决策能力。因为在比赛中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头脑准备太多,更多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动作准确 性上,高水平一定首先是准确、简单、凶狠、独立的思维和判断。中国教练员则十分重视培 养运动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的运动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 能力较弱。
2.4 体能训练中训练理念的比较
中法国两国教练员都认为体能不是击剑最重要的竞技能力,在回答对击剑而言,体能训练是 否重要的问题时,没有一人选择体能训练是非常重要、比较重要的选项(表5)。
但法国教练员对体能的重视程度明显要高于中国教练员。80%的法国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是 重要的,而一半中国教练员持击剑体能训练重要性一般的观点,认为对于击剑来说体能训练 并不是特别重要(图4)。
在对不同训练阶段,专项体能训练与一般体能训练比例安排的调查中发现,法国教练员在多 年的训练过程中,专项体能训练安排的比例通常有以下2种:1) 随着进入不同的训练阶 段,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逐步升高;2) 采用在基础阶段和高水平阶段完全放弃一般体能 训练,只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安排。这两种类型的体能训练安排说明,在击剑体能训练中, 法国的教练员们较重视专项体能训练。无论处于哪个训练阶段,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从未低 于一般体能训练(图5)。
中国教练员在多年的训练过程中,专项体能训练安排的比例通常有3种。1) 从基础阶段到 高水平阶段,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逐步升高;2) 从基础阶段到高水平阶段,专项体能训练 的比例逐步降低;3) 只有在竞技提高阶段安排较多的专项体能训练,在基础阶段专项体能 训练与一般体能训练各占50%,高水平阶段专项体能训练安排较少(图6)。三种安排方式 ,第一种使用的人最少,后两种使用较多。
总之,两国教练员都认为体能对于击剑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两国教练员在体能训练方面的 差异主要是,法国教练员较中国教练员更加重视体能训练,在体能训练中又更加重视专项体 能的训练,特别是在高水平阶段,专项体能训练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5 心智训练中训练理念的比较
两国教练员在培养运动员心理、智能能力的方法方面,加难训练法与训练性比赛均使用较多 ,其他的方法运用有一定差异(表6)。
3 结 论
1) 在选材上,法国教练员首先看重的是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接着是个性心理品质、学习能 力和智能,然后考虑项目必须的身体条件,不太考虑运动员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水平。中国教 练员倾向于选择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智能水平高、成就动机高、学习能力强的运动员,对 运动员的受教育水平、家庭背景、是否来自城市非常在意,而对于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并不 特别重视。
2) 在竞技形成阶段,法国教练员认为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运动员对击剑的兴趣,建立训练 行为习惯会太过约束孩子,让他们失去兴趣和创造力。中国教练员则认为自律、自我控制强 的人更容易进步和成功,所以在基础训练阶段,培养良好的训练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 的。
3) 在竞技发展与提高阶段,两国教练员的训练核心思想都是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有 效手段也都是比赛。但法国教练员更强调明确训练重点与竞赛目标,并不在意技术动作本身 速度是否快速、漂亮。中国教练员则更期望要求运动员动作技术标准、完美,追求技术动作 的速度、准确。
4) 在高水平阶段两国教练员的训练理念都是“保持与提高”,法国教练员通过提高运动员 的内在驱动力和自身能力的使用来保持高水平,中国教练员则期望通过比赛、实战、技术创 新等,使得运动员保持一定的竞技能力水平。
5)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两国教练员都希望培养运动员具有鲜明个人特点,重视特长技术的 发展。但法国教练员最看重战术实例讲解与演练,重视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 注意给予运动员足够的空间自我发展、坚持自我。中国教练员则采用比赛和实战练习,重视 培养运动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战术实例讲解与演练相对少,希望运动员能够被掌 控,培养出与自己相似的运动员。
6) 在体能训练中,两国教练员都认为体能不是击剑最重要的竞技能力,但法国教练员较中 国教练员更加重视体能训练,特别是专项体能训练,无论处于哪个训练阶段,专项体能训练 的比例从未低于一般体能训练。
7) 在培养运动员心理、智能能力的方法方面,两国教练员均较多采用加难训练法与训 练性比赛。中国教练员较法国教练员更多使用技术交流与讨论、观看技术录像、学习竞赛规 则等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智能能力。
参考文献:
[1] 钟秉枢.成绩资本和地位获得――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7.
[2]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第2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钟秉枢.运动员是特殊的人[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1):13-15.
[4] 钟秉枢.教练员的工作目标与角色定位[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4):7-10.
[5] 钟秉枢.法国教练员的队伍建设[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1):10-12.
[6] 钟秉枢.教练员如何做好工作[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1):4-7.
[7] 邓运龙.训练观念――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03.
[8] 袁伟民.我的执教之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9] 向家俊.中西文化差异与体育价值观[J].体育文化导刊,2002(2):32-33.
[10] 陈小平.训练理念的发展――传统与创新的碰撞[J].体育科研,2006(4):59-70.
[11] Martin Lynch. Cliff Mallett. Becoming A Successful High Performance Track
And field Coach[J].Modern Athlete and Coach,2006:44(2):15-20.
[12] Alan Launder.The Role Of The Track And Field In Australia: Complex. Compl icated. Yet Crucial[J]. Modern Athlete and Coach,2004:42(2):17-18.
[13] Tania Cassidy.Revising Coach Education (And Coaching)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J].Modern Athlete and Coach,2004:4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