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体能训练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冬季体能训练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冬季体能训练方案

篇1

关键词:短道速滑;训练过程控制;中国女队

中图分类号:G8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6-0772-04

20世纪80年代初期,短道速滑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项目。随着项目的发展,几代冰上健儿、冰雪工作者的共同奋斗和努力,短道队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圆了中国冰雪项目金牌的梦想。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吃透项目比赛与训练的规律和特点,走了很多的弯路,也曾有过多次冲击奥运会金牌失败的经历和教训。重新审视和研究短道速滑项目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大赛前的训练经验,可为以后冬奥会大赛前训练准备提供指导,对于更好的促进项目发展也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备战2002年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训练过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控制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剖析,为以后该项目大赛前的准备提供借鉴模式和经验。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备战200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主力运动员:杨扬、小杨阳、王春露。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中国期刊网相关文献,阅读了关于运动生理、运动训练和训练管理等方面的著作等,为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和支撑,同时还查阅了大量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训练有关的内部资料。

1.2.2专家访谈走访了多位著名教练员和有关专家学者,如著名短道速滑教练辛庆山、国家体育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兰立。另外还走访了力量训练学专家王卫星和常年对短道队跟踪监测的运动医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就有关赛前针对运动员个体差异而制定不同备战训练计划进行访谈,获得了大量有关备战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训练上的第一手资料。

2结果与分析

2.1备战目标的制定

2.1.1赛前女子短道项目的世界格局分析短道速度滑冰运动作为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自1992年冬奥会设短道速滑项目以来,韩国取得的金牌最多,目前在女子短道速滑上,中国、韩国、美国、加拿大四强并存,尤以中韩竞争最为激烈(表1)。

2.1.2我国选手的实力分析1992年在法国第16届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女子接力队当时是国际公认的最强的队伍,但至1998年长野冬奥会,我国经历了三届冬奥会仍然没有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如表2所示,我们在女子短道项目上包揽了最近4年世界锦标赛的全能、接力和团体的所有金牌,因此,中国短道速滑队备战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冲金的希望主要放在女子短道速滑上。

2.1.3备战2002年冬奥会赛前的训练目标的制定鉴于以上分析,中国短道队2002年冬奥会目标是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目标极为明确。具体安排如图1所示。

2.2短道速滑项目的规律和特点

2.2.1对短道速滑项目规律的一般认识短道是从速度滑冰(下称大道)中派生出来的。随着短道的发展,不仅在场地和规则上与大道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在技战术上差别也越来越大。短道项目在制胜因素上与大道有本质的差别。大道是以绝对速度取胜的,有人把它称为人与钟表比赛的项目。短道是以名次取胜的,有人把它称为人与人头脑的比赛项目。短道在储备一定体力的前提下,关键是正确运用战术,完成领滑、尾随、超越、反超越,冲刺。通常一场短道比赛,互相超越就能多达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短道的比赛轮次多,一般从预赛到决赛要经过四轮或五轮比赛,按名次淘汰进入下轮。比赛中如名次列后,即使超过世界纪录也要被淘汰。短道的特点是弯道多、速度快、技术性强、比赛有超越与反超越。运动员从第一轮一直到决赛,都要保持不能犯规,出现任何一次犯规或摔跤,就会严重影响成绩或被取消比赛资格。

2000年,根据对短道速滑项目规律的认识,确定了训练的指导思想:从实战出发,在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及绝对速度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战术方面的研究与演练,提高运动员主动运用战术的能力;把握运动员心理方面的变化,磨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运动员抗干扰及场上应变能力。可以说训练指导思想的确定过程是对项目规律认识的反映和具体实施策略。

2.2.2短道速滑的训练特点1) 短道速滑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呈现出更注重专项训练的特点,一般训练对专项训练起“补充”和“调整”的作用。

在短道滑冰运动成绩达到高水平以后,人们更加重视专项训练的作用。就目前冬季周期运动项目来说,优秀运动员专项练习的比例越来越大,即使在准备期,也以专项完整技术和项目练习为主,一般训练只占次要地位,正因为如此,短道速滑优秀选手在比赛中都能表现很强的专项能力,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连续参加多轮次比赛并创造高水平的成绩。

2) 短道速滑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呈现出突出阶段性负荷强度的特点。

阶段性大强度训练的意义在于:第一,阶段性大强度训练可以在运动员大脑皮层建立一个极高的运动兴奋中心,使机体其他部分的兴奋灶暂时受到抑制,从而使运动员的用力更加准确和集中,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第二,阶段性大强度训练可以使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得到加强,人体所消耗的蛋白质和其他能源物质的合成代谢也相应地得到加强,有利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第三,阶段性进行大强度训练还能使机体各个器官系统机能能力相应处于高水平,可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提高运动员负氧债的能力,提高抗乳酸的能力。高水平运动员要承担大负荷的训练,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科研人员与教练员近些年来都十分重视对恢复问题的研究。国家短道速度滑冰队十分重视用“调”(大中小负荷调整)的手段进行恢复。使运动员的机体呈现出负荷-疲劳-恢复-提高-负荷的良性循环。

3) 短道速度滑冰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是以比赛为核心,训练围绕比赛转,灵活运用“周期”理论安排训练。

现代高水平短道速滑队负荷强度安排的方法是以比赛为中心,根据比赛的实际需要,安排好一年各个训练时期和每个月的训练强度。国家短道速滑队2000-2001年长达半年之久的赛季根据比赛任务把一年的赛季分成12个小周期,又在两次比赛间歇时间较长的间歇中安排一个中周期。小周期:两次比赛之间间歇时间在4~7~10 d安排一个小周期训练。中周期:两次比赛之间间歇时间在15~30 d安排一个中周期训练。整个中周期训练由休整-基本训练-赛前调整组成。这种安排很像一个缩短了时限的大周期。通过对短道速度滑冰高级教练员的调查结果看,小周期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是:比赛次数增多,小周期有利于调整竞技状态;当今训练时间增多,训练课次数多,小周期便于安排;当今训练负荷强度大,小周期便于调整负荷强度;当今以专项训练为主,小周期便于安排专项训练。

2.3训练各环节的控制

2.3.1体能训练

2.3.1.1陆地基础量训练法专项力量训练是陆地基础量训练的一个主要方面,如何提高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是当前体能训练面临的首要任务。从2001年5月短道队开始陆地基础训练,训练内容见表3。研究发现2002年备战冬奥会陆地训练注重全方位的体能练习,根据短道项目特点,训练内容及方法更接近冰上的专项技术力量训练,发展均衡全面力量。抛开以往只重视腿部的大力量练习,抛开腿部越粗,肌肉质量大就有力量,冰上就滑的越快的陈旧理念;训练内容安排更注重实际效果,内容接近冰上专项技术练习,快速发展小肌肉群(尤其是腰腹)、爆发力、自身体重抗阻力量的专项技术练习;强调小负荷,多手段的刺激。

2.3.1.2冰上基础量训练法冰上基础训练是整个冰期最为关键的环节。训练方法及要求见表4。

研究发现2002年备战冬奥会冰上基础训练非常注重有氧滑耐力滑的基础练习,训练内容以中长距离滑行,低强度为主要训练手段。目的是增加有氧耐力,提高肌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使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得到加强。通过这些适应可增加肌肉的耐受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利的适应以及疲劳,避免因下阶段强度训练发生肌肉损伤。

2.4.1.3冰上强度训练法具体安排见表5。研究发现2002年备战冬奥会冰上强度训练注重速度耐力训练,针对中国运动员后程易降速的缺点采取冰上间歇训练。每组要求运动员全力滑行,组与组间隔时间短,加强训练密度,目的提高后程肌肉抗乳酸能力,提高后程对抗能力、超越能力。

赛前备战仔细的研究了短道奥运会的赛事规则,奥运会的比赛没有全能金牌,是单项金牌。这样针对运动员的训练计划的制定就更加明确,突出个人特点和个人优势。在阵容上可以派出各个单项上最好的,能够抑制对手,有特点的运动员来出场。根据运动员的滑行特点、风格和战术运用能力,最后确定由大杨扬和王春露来突破500 m金牌任务。大扬扬和小杨阳来完成1 500 m、1 000 m金牌的任务。3 000 m接力则根据4个人的技术特点和能力来制定交接顺序。目标明确后,从比赛项目的实际出发,赛前的训练上更突出个性化,针对性的训练更多,突出个人优势的训练增多。

2.3.2运动员技术、战术训练在技术上从每堂课、每一圈滑行做起,要求运动员必须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滑行中要求不断的变化节奏。出入弯道的节奏掌握是短道运动员很难克服的障碍,所以训练中不断重复此项要求。打破常规的出入弯道的节奏和路线,克服弯道弧顶的离心力,通过技术练习控制脚下的冰刀灵活程度。要求延长每一步的滑行时间和滑行效果,以最小的做功换取最大的滑行速度。

战术上吸取了1998年长野冬奥会失败的经历和教训。短道的场上团体作战赢的系数非常大,所以在训练中更强调几个主力队员的默契。采用相互交替领滑、跟滑的办法,熟悉相互的滑行节奏和滑行路线,滑行风格和特点,以及滑行的能力,训练中多次模拟实战。战术上不制定单一方法,短道的战术是根据场上情况多变的,跟滑,领滑,连串滑,这些没有固定模式,需要运动员凭着多年的经验和良好的心理,加上两人的默契才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取得好成绩。

2.3.3运动员心理训练短道速滑运动是一项对技战术要求很高的项目,这就要求短道速滑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其表现出最佳的竞技状态。短道速滑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心理特征包括:1) 感知敏锐;2) 注意力集中;3) 自我效能感强;4) 控制能力强;5) 乐观的情绪。

2.4.4备战2002年冬奥会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关于运动负荷,教练组总体设想是:

1) 准备期训练课采用大负荷量,小强度训练手法,提高运动员自身基础能力。

2) 适应期训练课采用大负荷量,中等强度训练手法,提高运动员混氧能力。

3) 竞赛前期根据比赛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大小强度,中等负荷量转换训练。

4) 冲刺期采用小负荷量,高强度训练方法。发掘运动员最大潜能。

短道对运动员的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要求极高。生理生化指标监测能更好的反映运动员对训练的敏感程度和适应程度(表6~10)。

2001年6月25日到7月9日训练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血色素较往年比略低,运动员假期结束,刚刚进行较大负荷训练,身体机能出现不适应状态,属于正常现象。

2001年9月14日一周中、小强度训练为主,所以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偏高,与6月份比较,运动员身体机能提高,承受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能力有较大提高。9月18日指标表明:通过小周期的训练调整,运动员指标很快能恢复下来,血色素指标提高,肌酸激酶指标下降。说明训练节奏和训练量、强度安排合理,目前没有出现运动员疲劳状态。

10月份的大负荷训练阶段肌酸激酶指标随着负荷上升,到调整期指标迅速下降。说明训练节奏和训练量、强度安排合理,能够发掘运动员的最大潜能。

2.3.5备战2002年冬奥会运动员营养问题合理的膳食是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营养对运动员的健康和体能恢复十分重要。运动员训练中承受大负荷训练,课后要及时补充能量:一方面是合理的饮食,另一方面是针对运动员需要的营养补剂。短道队通过多次安排营养知识的讲座,使运动员更重视合理的饮食安排和营养补剂的重要性,为备战2002年冬奥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11是短道优秀运动员三次膳食营养调查结果比较。从表11可以看出,在对运动员进行的首次膳食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热能和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通过学习营养知识课,随后的两次膳食调查显示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2.3.6备战2002年冬奥会运动员的伤病和恢复手段的研究短道队非常重视运动员的恢复,从一开始就成立了伤病恢复小组,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运动伤病专家来进行指导和治疗。队员伤病及采用的治疗手段见表12。

3结论

1) 赛前对项目国际格局和我队实力的分析客观,判断准确,信息全面真实,为制定金牌零的突破的参赛目标提供了可靠依据;训练目标的制定明确、完整、具体、切实可行;

2) 备战过程中教练组对体能、技战术、心理调节、营养补剂、恢复等各环节的控制措施和手段是正确有效的,是提高队员竞技水平、实现参赛战略目标的有力保证。

3) 提前确定主力阵容,根据运动员不同特点制定不同训练方案,突破目标明确,吃透赛制规律,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田晓玉.冰期短道速滑训练控制问题研究[J].冰雪运动,2001(2).

[2] 吕东旭,等.运用血乳酸浓度对吉林省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训练强度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8).

[3] 肖天.对实现我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的哲学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

[4] 郭时萍.影响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因素[J].冰雪运动,2006(4).

[5] 纪仲秋,姜桂萍,王小虹.短道速度滑冰技术动作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2).

[6] 王玲.对短道速滑比赛战术特征的探讨[J].冰雪运动,2006(3).

[7] 陆桂芝.论短道速滑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心理特征及培养[J].冰雪运动,2003(4).

[8] 冯美云,等.备战第28届奥运会田径女子耐力性项目综合攻关与服务[J].体育科学,2006(3).

[9] K Hoga,M Ae,Y Enomoto,T Yokozawa,and N Fujii.Joint torque and mechanical energy flow in the support legs of skilled race walkers. Sports Biomech,2006(2).

[10] 冯炜权,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11] 朱佳滨,杨印川,黄宇.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冰雪运动,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