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市场调查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政工程市场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市政工程市场调查

篇1

关键词: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142-02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市政工程建设发展快速,工程项目投资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避免投资风险,实现必要的经济效益,是市政工程投资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市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质量对于企业合理控制投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工程的施工建设、工程的合理组织以及工程按时按质的完成,同时也是财政监督的重要依据。但在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1 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政工程概预算指的是工程开工前由概预算编制人员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其它必要资料,利用相关的定额软件,对工程中施工单元、施工对象的定额费用进行明细预算,同时对工程的总投资费用进行定额编制,从而达到对工程项目总投资费用的一种概预算活动。概预算编制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成本进行了细化,并对工程预计投入费用进行了汇总,避免工程出现财务风险。市政工程的概预算编制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①概预算编制活动面过于狭窄,缺乏与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沟通环节。概预算编制工作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属于承上启下的环节。编制工作的凭据是施工设计图纸和资料,而概预算编制对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施工部门也是概预算的执行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概预算人员往往只是片面套用定额软件,运用相关设计参数进行定额计算,忽视了与设计、施工部门的沟通。

②概预算编制相关费用指标变化性较大,概预算结果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概预算的定额标准随着区域以及市政工程的不同性质、类型会有所不同,部分概预算编制人员对于定额标准过于随意。另外,概预算编制所依据的原材料数据(例如最重要的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编制时并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查,导致概预算结果失真。

③企业以及概预算编制人员对概预算过程缺乏必要的校核和审查、监督。在利用定额软件进行编制时,较少人员会考虑到不可抗力(例如施工期恰逢雨季等)对工程工期的影响,另外,概预算编制人员也较少考虑到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应用使得设计图纸设定参数意义不大,需要重新进行更改。有些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必要的概预算管理制度,对概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也会导致概预算结果的不准确。

2 提高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对于工程投资总额以及施工质量、进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当前概预算执行的实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①大力培养专业的概预算人员并建立起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制度。一是要加强概预算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高技术人才是提升概预算编制质量的重要保障。二是建立起企业概预算编制管理制度,对概预算行为进行规范化,同时加强概预算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对概预算的审核实行严格的制度规定,例如应该规定造价主管人员对概预算初稿负有审核责任,工程主管部门对概预算编制负有监督的责任。

②概预算人员要加强与工程设计单位以及施工部门的沟通。概预算、设计、施工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对于概预算人员了解和熟悉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当从施工人员了解到一种新材料的应用可能会引起设计参数的重大变化时,概预算人员就需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对设计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还有可能设计人员对当地地质条件不太了解,但特殊的地质环境会对施工造成重大影响时,概预算人员就应该及时联系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协调,尽量使得概预算符合实际施工情况。概预算人员通过与施工部门的沟通,可以熟悉整个工程施工的概况,使得概预算编制更加符合工程实际,这是准确编制概预算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进行路面工程概预算编制时,通过对施工现场的了解,可以充分考虑到施工材料、材料运输等的费用,从而实现准确的概预算编制。

③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并熟悉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以及相关资料。仔细分析设计图纸等资料是对工程量准确核定、提高概预算质量的基础。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是编制概预算的基础性资料,编制人员必须要重视并进行充分而必要的分析,要对这些基础资料进行专业化的计算,对工程量进行准确的提取。

④严格遵循“量价分离”的概预算编制原则。“量”即工程量,也就是主要工程消耗的人工、机械、材料。在进行工程量计算之前,概预算人员首先要对定额说明进行详细的了解,熟练掌握定额的工作程序、内容以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尺寸、标准。工程量计算是概预算编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进行概预算编制的基础,必须要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影响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例如设计图纸表达的正确、全面以及清晰度、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等。在确定了工程量之后,需要进行套价工作。套价过程中要明白工程量该套什么定额(定额标准),对于定额中没有的子目要择优选择。另外,由于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并不反映实际的市场价格,还需要进行市场调查,货比三家,力求预算价格能反应工程的实际价格,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调差处理。

⑤发生重大设计变更时要对概预算进行必要的更改。工程设计变更的原因很多,例如设计人员对工程了解不全面,地质勘探资料不够全面、施工技术、工艺的改变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等等都可能对概预算编制发生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对概预算编制进行更改,使得更加符合工程决算的实际。

3 结 语

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概预算编制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了解和熟悉相关的工程资料,也要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针对概预算编制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强审核,提高概预算的精度,有效提升概预算编制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崇焕.对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建议[J].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22).

篇2

关键词: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市政工程建设发展快速,工程项目投资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避免投资风险,实现必要的经济效益,是市政工程投资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市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质量对于企业合理控制投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工程的施工建设、工程的合理组织以及工程按时按质的完成,同时也是财政监督的重要依据。但在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1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政工程概预算指的是工程开工前由概预算编制人员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其它必要资料,利用相关的定额软件,对工程中施工单元、施工对象的定额费用进行明细预算,同时对工程的总投资费用进行定额编制,从而达到对工程项目总投资费用的一种概预算活动。概预算编制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成本进行了细化,并对工程预计投入费用进行了汇总,避免工程出现财务风险。市政工程的概预算编制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①概预算编制活动面过于狭窄,缺乏与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沟通环节。概预算编制工作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属于承上启下的环节。编制工作的凭据是施工设计图纸和资料,而概预算编制对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施工部门也是概预算的执行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概预算人员往往只是片面套用定额软件,运用相关设计参数进行定额计算,忽视了与设计、施工部门的沟通。

②概预算编制相关费用指标变化性较大,概预算结果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概预算的定额标准随着区域以及市政工程的不同性质、类型会有所不同,部分概预算编制人员对于定额标准过于随意。另外,概预算编制所依据的原材料数据(例如最重要的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编制时并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查,导致概预算结果失真。

③企业以及概预算编制人员对概预算过程缺乏必要的校核和审查、监督。在利用定额软件进行编制时,较少人员会考虑到不可抗力(例如施工期恰逢雨季等)对工程工期的影响,另外,概预算编制人员也较少考虑到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应用使得设计图纸设定参数意义不大,需要重新进行更改。有些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必要的概预算管理制度,对概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也会导致概预算结果的不准确。

2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作用

2.1工程概预算可以有效的确定产品计划价格

每一项建筑工程,都需要通过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来对其全部建设费用进行确定,即将产品的价格正确的计算出来,这样在建设过程中则有了可靠的依据。而通过概预算编制依据,也可以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建设过程中建立起经济核算制度,所以可以说,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是建设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个环节。

2.2工程承包合同和招投标工作都需要以工程概预算为依据

建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依照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来明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责、权、利。而承发包合同的签订,则需要以工程概预算为其重要的依据,这样才可以有效的确保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更利于进行工程管理。同时在招标工作中,工程概预算作为标底,对定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工程概预算也是投标单位对投标报价进行确定的基础。

3.提高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对于工程投资总额以及施工质量、进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当前概预算执行的实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①大力培养专业的概预算人员并建立起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制度。一是要加强概预算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高技术人才是提升概预算编制质量的重要保障。二是建立起企业概预算编制管理制度,对概预算行为进行规范化,同时加强概预算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对概预算的审核实行严格的制度规定,例如应该规定造价主管人员对概预算初稿负有审核责任,工程主管部门对概预算编制负有监督的责任。

②概预算人员要加强与工程设计单位以及施工部门的沟通。概预算、设计、施工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对于概预算人员了解和熟悉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当从施工人员了解到一种新材料的应用可能会引起设计参数的重大变化时,概预算人员就需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对设计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还有可能设计人员对当地地质条件不太了解,但特殊的地质环境会对施工造成重大影响时,概预算人员就应该及时联系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协调,尽量使得概预算符合实际施工情况。概预算人员通过与施工部门的沟通,可以熟悉整个工程施工的概况,使得概预算编制更加符合工程实际,这是准确编制概预算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进行路面工程概预算编制时,通过对施工现场的了解,可以充分考虑到施工材料、材料运输等的费用,从而实现准确的概预算编制。

③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并熟悉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以及相关资料。仔细分析设计图纸等资料是对工程量准确核定、提高概预算质量的基础。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是编制概预算的基础性资料,编制人员必须要重视并进行充分而必要的分析,要对这些基础资料进行专业化的计算,对工程量进行准确的提取。

④严格遵循“量价分离”的概预算编制原则。“量”即工程量,也就是主要工程消耗的人工、机械、材料。在进行工程量计算之前,概预算人员首先要对定额说明进行详细的了解,熟练掌握定额的工作程序、内容以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尺寸、标准。工程量计算是概预算编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进行概预算编制的基础,必须要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影响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例如设计图纸表达的正确、全面以及清晰度、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等。在确定了工程量之后,需要进行套价工作。套价过程中要明白工程量该套什么定额(定额标准),对于定额中没有的子目要择优选择。另外,由于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并不反映实际的市场价格,还需要进行市场调查,货比三家,力求预算价格能反应工程的实际价格,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调差处理。

⑤发生重大设计变更时要对概预算进行必要的更改。工程设计变更的原因很多,例如设计人员对工程了解不全面,地质勘探资料不够全面、施工技术、工艺的改变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等等都可能对概预算编制发生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对概预算编制进行更改,使得更加符合工程决算的实际。

4.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我国的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概预算编制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了解和熟悉相关的工程资料,也要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针对概预算编制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强审核,提高概预算的精度,有效提升概预算编制的质量,为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熠云. 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探讨[J]. 城市建筑,2014,03:196.

[2] 骆晨光. 论市政工程中工程概预算的准确性和编制质量[J]. 价值工程,2014,05:90-91.

[3] 杨智. 关于工程概预算编制中的若干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2:253.

篇3

关键词:市政工程 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市政施工企业把降本增效、争取最大利润、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一项长期追求的目标。这是企业增强实力、求得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建树地位、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其间融合了成本控制的主旋律.也体现了一个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当前各个施工企业在加强成本控制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也不乏存在以工程盈亏作为成本控制评估的标准,成本控制的内在潜力未能得以充分的挖掘,留下很多遗憾。

一、市政工程成本管理的内容

市政工程的成本包括直接的成本和间接的成本,具体来说,市政工程的成本还可以被分为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和外部损坏成本。政府要想能够有效的控制好市政工程的成本,就要进行必要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合同、材料和机械、技术和安全、行政管理和财务等。首先,施工企业可选择根据施工合同和设计图纸,设计出有效的施工组织。其次,要做好详细的策划,科学布置施工工序。第三,对需要进场的材料进行核算,减少行政管理机构的开支,加强安全部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第四,要加强企业的财务审核制度,在企业的项目管理体系中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确保政府部门的各项开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为市政部门争取最大的利润空间。

二、市政工程成本管理的目的

1.加强市政工程的成本管理,既能够有效地为国家节约资源,又能在为社会提品服务的同时来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市政管理里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及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节约市政工程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空间。

2.企业之间往往会因为价格而进行激烈的竞争,一些企业在管理上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这些企业在投标报价的时候,可以将报价压低,这样就能增大中标的机会。

3.成本是市政部门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成本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市政部门只有做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市政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的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的市政工程主要推行的是项目经理负责制,这种体制虽然能够促使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提高成本管理的意识,降低成本,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制度对项目管理者的要求往往是非常高的,一般的项目管理者往往只重视的是现场的管理,对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视度较低,导致成本管理的失控,以致于在出现亏损的时候找不出问题的关键,这样也就没法对症下药,导致效益的下滑。

2.成本管理的体制不够完善

市政部门的成本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成本管理的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有的工作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实际的成本管理经验,一些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不能适应成本管理发展的需要。例如,一些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市政部门的大多数项目部在购买材料时,存在很多的无计划采购现象,制定的采购计划也是非常随意的,大量的采购导致了材料的积压,这直接导致材料采购成本的增加。再者,在材料保管阶段,有效利用率低,在材料的领用上,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3.不重视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质量成本一般包括:为确保与要求一致而作的所有工作叫做一致成本,以及由于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全部工作叫做不一致成本,这些工作引起的成本主要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由于在人们的思维里,工程质量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成本的增加。

四、如何做好成本的控制

(一)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

市政部门可以考虑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材料的储存量,这样可以使资金能够更好的周转。对于材料的采购应做好全面的市场调查,论质比价,对于消耗量大的材料,价款总额较大的材料可采取招标方式,对外公开竞价,择优购买。要加强材料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堆放和储存,这样能够更好地减少二次搬运的损耗。在发料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计划发放,做到账物相符。实行限额领料,对余料坚持回收,废物再利用。

(二)现场成本控制

现场控制包括对人员成本的控制以及现场费用的控制,一方面要抓好对人员的编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岗定员,工程项目组织结构要精干、高效,尽量缩小中标人工费与实际工资的差距,另一方面要控制好间接费用的产生,保持严格的审批制度,特别是在招待费的使用上,要尽量做到不铺张浪费,降低办公费以及电话费等杂项费用的开支。

(三)进行成本的动态管理。

进行成本的动态管理, 应强调项目成本的事中和事前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管理方案, 为今后成本管理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由于成本盈亏基本已成定局, 即使发生了误差, 也已经来不及纠正, 因此, 应当把成本管理的重心放在主要施工阶段上, 对成本实行动态管理, 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措施, 控制成本。

(四)建立严格的成本考核制度。

将市政工程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考核建立健全一个严格的制度,层将责任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上,对市政部门的各个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甚至是每个人的工作都要进行详细的考察,督促他们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可以考虑用用一定的物质奖励去刺激他们的工作,这样能够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工作状态,真正做到责任到人,全方位的成本管理网络和成本群管格局。

五、市政工程成本管理工作需要的几个问题

①市政工程在进行组织工作安排时,应特别的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在主观上对工期、质量的要求特别严格,尤其是工期方面的要求。为适应这种主观的强烈要求,在工作安排时就必须予以落实。在强调以项目部为重点进行工程施工的同时,各业务主管部门应予以充分的配合,减少不必要的摩擦,这样就能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

②市政工作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及分工,建立各尽其责的管理体系的同时,必须是这个体系能够很好地运作,不能只是流于形式。

结束语: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政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丰富,在造福百姓的同时对于成本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成本的控制与效益的提升是所有企业工程都必须遵循的生产规则,怎样把这项重要的工作做好,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怎样把这项工作做到最好,则需企业自身对此加以研究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翟明艳.浅析施工项目部成本管理工作[ J ] .山西建筑,2006,(07) .

[2] 谢连生.控制市政工程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08).

篇4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在市政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1.1质量目标

所谓质量目标,指的是承建方为了达到自己的品牌效应,或是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工程在质量方面的目标,然后再分层确定质量目标,每个分部的工程难易度和工程本身要求的技术指标都不同,然后再综合考虑本分部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整体素质,把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细分开来,然后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1.2质量控制

所谓的质量控制,指的是在工程施工时使用全面全程监管质量的方法,实时监管,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事先预防、建设中实时管控、事后管控。

(1)事先预防,主要指的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把以往工作中积攒的好的管理经验、领先的科学技术及其他好的建议,因时制宜的应用到施工的项目中,充分考虑影响到质量控制的条件和原因,找出质量控制在实际实施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更改相关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2)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管控,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地自我约束或是受他人约束的管理方法。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严控相关质量意外事故的发生。施工时,质量控制是必须的,工作人员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检讨的方式,然后再通过他人监管补充自己意识不到的地方。

(3)事后管控,这一最后一到关口,它的任务是,对已经完工的项目进行质量最后的管控,包括,质量验收、不达标地方该如何处置,这样做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符合相关标准。验收不过关的分项工程,或者是产品,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或是流入市场。事后质量管控的责任就是验收工程的质量,有质量错误地地方及时更正,不达标的地方应及时处置。上述的这三个步骤,不是单个作用的,它们互相结合,形成一个质量管控系统,达到良性循环,让工程质量在循环中不断得到提升,不间断地改善工程的整体质量。

1.3影响质量的几个原因

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指的是建设项目的前期计划和后期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来自人为技术、质量管控、环境气候、社会政策等很多主客观方面原因的干涉。

(1)人为技术因素。一方面指的是承建单位从上级决策者到基层施工人员每个人的质量意识及管理质量的能力,另一方面指的是承建方、第三监理方、规划设计单位、咨询公司等合作单位的质量意识和相关能力。技术方面指的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工程的技术,直接的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间接的涉及到后期验收的技术等等。

(2)质量管控涉及到决策、组织两个方面。决策指的是业主的建设决策,组织指的是承建单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关于技术、日常管理的决策。实践得出,没有经过可靠论证,没做市场调查,建设的项目是盲目的重复的,完工后不能发挥工程的价值,合格但是没有实用价值的项目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建设的项目不考虑实际经济状况,只是单纯追求高标准,也不利于质量的管控。

(3)环境气候因素,环境一方面指的是施工现场的照明、通风、安全防护等等;另一方面指的是工程质量的管理环境,这一环境是由多个管理单位、多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

(4)社会政策因素,主要是指工程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和具体落实的力度;业主或是承建方的建设理念、管理理念等等;工程相关的建材、设备市场的规模是否达标,交易的行为是否标准;政府质量管控部门的成熟与否;咨询单位的发展状况,提供的咨询是否科学合理等等。综上,人与技术、管理、环境这些因素的可控性是很高的;但是社会因素,处于整个工程之外,不受工程管理人员的控制,只是尽可能地利用有利之处,回避不利的地方。

2监理在工程进行质量管理时的用处

2.1测量放线和试验的安全监理

(1)复测设计单位的基准点、导线点,如果在工程施工时,数据出现误差,会导致工程进展缓慢、成本上升,所以,工程监理人员要严格对待。

(2)施工单位出具的相关实验的数据必须正确、符合实际,没有正确的数据,质量保证无从谈起。

(3)监理在进行重要的实验时,要亲自参与,施工方的实验数量要符合相关的标准。

2.2质量验收不达标的项目该如何处置

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验收,以检验某一单位施工质量为单元。检验不达标,考虑到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使用的基础材料不达标;二是具体施工作业不符合标准;三是质量监控不及时等等,处置的具体措施如下:

(1)验收不合格,对于较为严重的不足,要推倒重建,一般情况下的不足,要及时翻修或是换一换部件等,再进行复检;

(2)个别检验批,有的试块,强度等指数不达标时,不能确定能否进行验收的时候,要请有资质的或是法定的单位,进行更细的检测,如果达标合格,就予以通过;

(3)检测或是鉴定的结果不达标时,但是设计单位计算得出,能满足工程的相关需求时,予以通过;

(4)当有很严重的质量缺陷,或是超出检测范围的质量缺陷,法定单位验收仍然不合格,达不到工程关于安全、使用的相关要求,要进行额外加固处置,虽然外形不达标,但是仍能使用,可以通过协商的结果,进行验收,相关责任方,要承担具体的经济损失责任;

(5)返修、加固后仍然不能使用的分项工程、子工程,不能通过验收。

2.3材料检查要仔细、认真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的材料检验要注意以下几点:

(1)水泥:要求生产厂家提供合格证、相关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承建方要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安定性等方面的测试,出具报告,监理人员核准检测的项目和检测时间周期,根据承建方自己的检测结果,决定水泥是否合格;

(2)钢筋:按照规定的检测项目和检测周期,承建方进行自检、抽检。工地上钢筋的码放要整齐、分类要清晰、下铺上盖;容易受到腐蚀的钢筋,腐蚀程度严重的,要拒绝接收;监理要检查焊接工的专业证件,到现场去看看他们的实际操作的水平,无证者或是技术差者,不能任用。

3结束语

在市政工程项目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需要监理和施工单位一起,展开全面的贯穿全程的质量监管,以求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人员素质。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业务素质,关系到企业是否能长远的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绍权.浅析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2).

篇5

关键词:市政工程、设备管理、机械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施工机械的选择方法

通过多年的施工经验,每种作业选择的机械设备各不同。例如清基使用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挖掘机等机械。填方路基施工主要用:推土机、铲运机、羊足碾、压路机、夯板、碾压机、洒水车、运输车辆等。如久晴不下雨,土质干燥时可选择轮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反之,旷日持久下雨,土壤过分潮湿和作业场地及道路泥泞时,则选用履带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

根据市政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单位的具体条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合理组合机械,使机械设备高效、经济、实用的为工程服务。市政建设中的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等均需要采用相应的施工机械去完成,或按施工工序连续作业,或若干种、若干台施工机械联合作业。而市政工程施工机械的种类、型号、规格很多,各自又有独特的技术性能和作业范围。为了保证市政建设的施工质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市政建设项目要求和具体施工条件,对市政工程施工机械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是市政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时必须首先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

1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一般原则

市政建设采用机械化施工,目的是为了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是市政建设机械化施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市政建设采用机械化施工时,选择施工机械应遵循原则有适应性、先进性、经济性、安全性、通用性和专用性。

2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主要依据

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主要依据是市政建设项目的工程量和施工进度。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提高技术经济效益,市政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时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但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影响市政建设机械化施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二、施工中的机械管理

项目部成立时应立即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大小做好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编排所有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并深入了解各机械技术状态,撤换低劣机械,为市政工程顺利进行做好准备。项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

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又要结合本机情况视情作业,同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机械的易损件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市政工程施工。对缺口机械应进行租赁,保证市政工程如期进行。机械租赁应做好市场调查,努力降低租赁成本。

三、设立机械维修基金,加强机械设备的成本核算

1设立机械维修基金,实行专款专用,能够有效解决项目部的短期行为。机械维修基金可从各项目部提取,比例可根据项目大小或效益的情况而定。

2成本核算应对燃油、油和维修费等执行单机登记,随时掌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等情况。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产量、油料、配件消耗等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和调整。

四、设备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1机械设备管理的方法

保养管理:工程机械在作业过程中,不仅负荷变化频繁,而且经常在恶劣环境中工作,还要在野外停放,机械各部件经常受摩擦、冲击、扭转、振动和剪切力的作用,并遭受自然环境较严重的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内部和外部的工作条件将不断变化,其结果必然使磨损加剧、性能变差和消耗增加,如不及时进行技术保养作业,会使故障不断扩大,使机械设备非正常损坏,影响作业效率和使用效益,严重的还会造成机械和人身事故。技术保养管理是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过程”,也是“手段”。

维修管理: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这些故障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可能是很微小的,有些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大事故。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因此,对于机械故障,无论大小都应及时地进行排除,这样才能保持机械的正常性能,减少引发更大故障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所谓适时进行处理,一是要按照维修保养规程,对机械进行定期的保养与修理,各种等级的保养与修理必须按要求进行。现有的各种保养与修理规格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在没有重大的技术进步与革新的情况下,这些规程对工程机械维修与保养的指导是绝对性的,必须遵照执行。二是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机械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及时了解机械的运行情况,对临时出现的故障,要及时进行处理,不要因故障小、不影响使用而延误维修时机,酿成更大故障。

备件管理:为了满足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能连续工作并保持良好运转状况,保证机械设备易损件的及时更换以及意外机械故障的及时排除,尽量减少停机待料的损失,保证工程机械使用的经济效益,应储备一定量的零部件作为备用件,并建立机械设备的备件库。备件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各有不同,一般按备件来源分为外购备件和自制备件两大类。外购备件是指施工企业购置设备时或购置设备后向设备生产厂家订购的配套零部件,如轴承、链条等;自制备件是指施工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自身潜能,自己设计或测绘制造的配套零部件。备件管理是维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储备和供应高质量的备件,不仅能有助于按期完成维修工作,而且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所谓科学地储备和供应,是指在及时供应维修所需备件的同时,储备备件所占用的资金最少,资金周转率最高,各种备件储备量适宜,管理方法先进科学。

2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积极做好设备的组织工作。

项目部成立时应立即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大小做好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编排所有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并深入了解各机械技术状态,撤换低劣机械,为市政工程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2.2做好所有设备的查验、保养、调试工作。

做好预防性维修。对所有到场的运行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启动检查,并组织机械手对机械设备进行例行保养,包括三滤检查、加注脂、紧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机械,应编制合理的检修计划,并立即组织实施。针对新购机械,要选拔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协同厂方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对机械手实行岗前培训,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术后方可上机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彩虹. 浅谈机械化施工的组织管理与设备调配[J].山西建筑,2004,23(4):34-36

[2] 郭小宏. 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与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78-324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项目结算审计工作量也相应增加。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有许多方法,其中工程结算审计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做好工程结算审计,在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来说就是严把工程结算审计“四个关口”力求审计结果真实可靠。由于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竣工结算审计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有的项目结算往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才能完成。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规范工程管理程序,促进项目建设实现预期目标,进一步提升投资项目审计质量和水平,是做好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关键。

一是控制工程量关,因为工程量是计算费用的开始,也是审查的核心。实施审计时,我们以工程竣工图及施工现场为依据,严格按照各专业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逐项进行核对,检查有无多算,重算,冒算和错算现象。对认为不符合客观实际或图纸标识不清、存有疑议的地方进行实地测量、现场取证,重新计算工程量。如,某市政道路改造工程项目结算审计,施工单位原报结算资料中显示排水管沟回填土方工程量为9108m3,审计后发现施工方在计算工程量时未按照清单计价规则执行,填土标高未扣除路面结构层,审计后核减了工程量1898m3。

二是严把定额套用和取费关。定额单价确定了定额子项工程的单位价值,是合理耗用人力、物力的关键指标。我们着重对比主要材料、主要机械、工艺及工作深度,尽量做到切合实际,套用方法正确。重点审查定额套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符合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的约定。看是否有高套、错套、乱套定额;对无定额可套用的情况下借用近似定额的,审查其是否适当、合理。建筑产品计取的费用较多。情况各不相同。进行审计时首先熟悉施工合同及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工程类别、承包方式等情况,其次熟悉建设项目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最后仔细研究费用定额及相关取费文件。明确费用的计取条件、适用范围、计算基数并结合实际进行审查以计取正确的费用。如,某市政工程结算审计项目,开工日期为2011年1月18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4月28日,送审的竣工结算全部按80号文件进行调整,多取费用约为19万元,根据规定,2011年6月1日起完成的工程量按湖北省文件《关于调整我省现行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定额人工单价》(鄂建文[2011]80号)执行,审计人员认真核对了施工期间的相关资料,将2011年6月1日后施工的工程量进行划分后执行80号文件,审减工程造价。

三是严把现场签证关。现场签证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因此我们切实抓好签证资料的审查和识别工作,对签证上增加的内容与实际施工的内容进行认真核实,以便准确地核定工程量。对于图纸以外的现场签证,严格审核签证的时间、地点、事由、几何尺寸或原始数量,必要时通过现场勘验进行确认,对于一些重大的现场变化,还应及时拍照或录像。强化过程跟踪审计,实行现场复测和逻辑性分析,从专业的角度审查签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避免出现随意增大签证工作量、伪造资料、巧立名目、人为虚增签证费用的现象。如,在某一市政工程道路改造项目结算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其破除混凝土路面的签证存在可疑之处,审计资料中提供的签证记载路面厚度为22CM,而审计人员跟踪审计的日记中记录的路面厚度则只有18CM。于是审计人员将跟踪审计时的现场照片资料等证据比对,使施工方不得不承认存在有虚假签证的问题。仅此该项工程就审减14万余元。

四是严把材料价格审核关。工程造价中材料费占总造价的60 %以上,因此对工程材料价格的确认十分重要。在审计中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核定,通过比照招投标文件、造价部门的材料价格信息以及审查材料采购合同协议、施工企业购买材料的付款凭证等办法,来确定施工单位提报的工程材料价格是否合理,是否与施工期间的市场价格相符,对单价差别大的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招投标文件上有的项目依据招投标内容确定价格,招投标文件上没有的项目根据同期市场指导价格、同期类似工程的招投标价格或者市场调查价格来确定材料价格。确认价格时还应严格审核合同条款的具体约定。如,某单位的办公楼安装工程结算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原报结算资料中主材料的报价进行检查时,对照市主管部分的工程造价的信息价,发现其报价高出数倍。审计人员通过认真研究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竣工图纸,开展市场询价,核减该项工程主材料报价118万元。施工单位在事实面前不得不予以认可。

篇7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投标 ;报价编制

中图分类号:TU201.7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1.轨道交通工程简介及特点

1.1轨道交通工程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固定的铺设轨道,是以轨道运输为主的交通系统。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是交通运输的主干线,是最大的市政工程设施。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存在复杂的系统体系,主要由车站、供变电、维护检修基地、轨道路线所构成。根据轨道交通工程的不同特征,可将其分成高架线、地上、地下三种类型。

轨道交通工程相比于普通的公交车具有载客量大的优势,并且速度快,但是其运行条件同普通的市政公交工程有着鲜明的区别。

1.2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轨道交通工程有高架线、地上、地下三种类型,而高架线和地下的轨道交通工程占比例比较大。轨道交通工程的线路通过的区域人流比较密集,商贸经济发展程度高。由此,轨道交通工程有着和其他土木工程不同的特点。轨道交通工程投资巨大、防渗漏和防坍塌的要求高,并且对环保程度也有较高的要求,施工方法很特殊。

2.轨道交通工程招投标中的概预算工作

轨道交通工程招投标内的概预算工作,既决定了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也决定了工程设计的质量。轨道交通工程招投标时的概预算编制工作,需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2.1对招标文件认真研究

招标单位为了实行工程招标,需要带有法律性的文件,即招标文件。招标文件能够让招标单位确定施工企业,施工企业也能依据招标文件加以编制。施工单位在预投标时,要认真的研究招标文件,理解招投标的范围。投标范围是报价的前提,轨道交通工程内有较多的项目区分,比如车站、供变电、维护检修基地、轨道路线。在概预算编制时,需先了解采购材料的方式,因为材料费用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的比重最大。并在招标文件中寻找到工程的难点,在投标时提出该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提高中标率。

在深入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之后,可去现场作业地点实际勘探。周围环境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报价,例如地质情况、水文条件、周边建筑物以及地下管道的铺设状况等。关注市场环境,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管理、材料的供应以及竞争对手的水平等。

2.2确定投标报价

报价决定着中标与否,也决定着企业能否因为中标而产生获利。项目不中标,就等于之前的经营成果成为了零。中标报价低,不但利润小,而且有可能造成亏损。因此,报价是企业决策的主要过程。而对投标报价进行概预算编制,也显得格外重要。

轨道交通工程的项目直接费和投标报价均以以下的公式来说明。

项目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经费+措施项目费

投标报价=项目施工成本+规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税金

在进行投标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四种因素,分别是评标的方式、招标单位的所需、竞争对手的能力以及企业所需要的管理费和利润价位。报价既要有竞争性,也要对企业有战略性。报价要讲究低报,而在之后的施工管理中再寻求高价索赔。了解对手的报价,相应的进行降低。

2.3投标报价技巧

投标报价的技巧和方法有多种,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增加建议方案、突然降价法以及先亏后盈法。要根据不同的招标项目采取不同的投标报价技巧。

2.4工程案例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招标中,规定招标的内容是镇龙北站及康大-镇龙北盾构区间。其中,镇龙北站位共有3个出入口,2组风亭,3个紧急疏散口。其九龙大道作为景观大道的规划,2组风亭均为低矮敞口风亭。而康大站-镇龙北站盾构区间需设置3座联络通道和1座废水泵房,废水泵房与联络通道合建。

3.概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现场调查不准确

有的预算人员没有深入、详细的勘察现场,不能认识到设计方案优化成本的能力。不能很好的把握地方资源的利用程度。有的预算人员甚至不对料源和料价进行分析,结果缺乏准确性。有的甚至没有做好市场调查,以当地信息价作为编制预算的价格。导致分析成本时缺乏基础,数据信息都不准确。

3.2过分侧重了现场施工情况

预算和成本分析有着不同的侧重点。预算侧重在施工组织中的经济效果,成本分析侧重于现场实际情况。在预算阶段考虑了过多的实际问题,就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在涵洞边墙、桥梁锥体护坡、挡土墙、路基边坡防护等项目中,均采用浆砌片石的设计。但在具体操作中,为了保持美观,选择了浆砌块石。施工成本有所下降,但有的工作人员会肆意的增加料石、块石的费用。

3.3管理上连续性不足

市政管理人员对轨道交通工程概预算方案的编制缺乏管理上的连续性。在我国众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概预算的审查工作方面,各工程阶段的预决算分别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进行审查,这些部门缺乏必要的连续性,使得管理的整体调控功能失灵,三超现象经常出现。

4.提高概算工作质量对策

4.1依据编制规章做好概预算编制

概预算方案的制定要从其编制的依据条件着手,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编制。各省市需要按照原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以及各地方的定额标准进行概预算编制。例如江苏省根据《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颁发了《江苏省市政工程计价表》、广州市颁布《2001年广州地铁忠诚主要项目综合成本指导价》,轨道交通工程的概预算方案的制定必须遵循这些法规和章程。

4.2明确设计意图

概预算方案编制人员需要有专业的设计才能,能够充分了解设计意图。这就意味在编制概预算方案之前需要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对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和审查,掌握工程的结构特点、规划人员的设计意图以及施工的技术水平和限制因素,对一些数据进行核实,才能制定出优质的表格。

4.3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

轨道交通工程的概预算编制一直都是系统性的工程,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轨道工程的分项目都带有不同的专业性质,在计算其工程量时把握定额条件,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这样可以减少相应的工程造价。

4.4开展现场勘查

现场勘查工作是检验工程概预算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的必要工作,所有的轨道交通工程概预算案的变动都需要与现场勘查同步进行,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掌握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价格、材料的价格和运输等加强对概预算的控制。

5.结语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和造价体系能够对当前的市政工程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科学合理的概预算案能够合理的确定和有效的控制投资规模以及建造成本,实现国家对大型投资项目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招投标阶段的概预算编制,要注意投标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增加中标的机率。在具体的细节上,工程概预算的编制需要有关人员能够根据施工图纸以及各类数据的应用选择套用定额,并注意相关问题,与设计人员进行探讨,从而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盛晓伟,镡铁春.建筑工程概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价值工程. 2011(19)

[2] 吴少忠.提高工程造价编制质量的分析与探讨[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2)

[3] 包绍华.杭州:检查勘察文件,质量令人担忧[J]. 岩土工程界. 2005(08)

[4] 杜红云.论提高工程预结算的编制质量[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8)

篇8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检测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测量质量控制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的线型布置特点,平面控制点通常按复合导线布设,市政道路由于建筑物、构造物较密,地下管线复杂加之排水管道定位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应提高其测量精度,以免发生配套管线碰头和现象;市政道路工程高程控制一般按线路布设成复合水准路线,水准点的布设应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在路线起、终点和需长期观测的重点工程附近宜设置永久性水准点,应标志明显、牢固、使用方便,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不低于三等,并按有关规范规定的观测计算方法进行复测并签证,测量控制要严格按照二级复核程序要求,即施工单位放样、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复核,误差值必须控制在允许误差值内,并及时完成测点任务后加以测量保护,监理检查、记录并复核签收。

2、材料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对于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道路工程质量,因而必须全力抓好材料质量控制。抓好市政道路工程材料质量控制,首先必须抓好采购,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加强市场调查,了解掌握材料信息,特点是要在价格、质量、技术以及厂家信誉等方面进行调查,尽量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供货商。抓好材料质量控制,还必须抓好材料进场后的保存管制,确保各类材料有效保管理,不出现被偷盗以及受损等问题,保证材料质量。

3、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挖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挖方路基要根据设计的横断面和边坡坡度的要求,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开挖,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不能发生超挖的情况,一般应留有15cm 左右余量。边坡开挖后必须做好排水工作,避免雨水冲刷边坡,禁止采取不当的开挖方式而造成边坡失稳或者坍塌的现象。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土方开挖时,绝对不能使用爆破法或掏洞取土的方式施工。边坡修整与边坡的稳定是施工的主要工序,当开挖层靠边坡的两旁时,可使用减弱松动爆破或者光面爆破,这样可以维护边坡的稳定,但爆破工程一定要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才能进行。

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填方通常采用的是同类土,在填方路基开工之前,一定要进行填方路段试验,试验时要记录下压实机具设备的类型、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以及材料的含水量等信息,填料施工应以试验得出的技术参数作为依据。路基填土不能使用腐殖土、淤泥、冻土块、盐渍土等,填土不能含有草和树根等一些杂物,粒径大于10cm 的土块要打碎。因此在路基填方前就应把原地面上的草皮、树根以及地表层腐殖土等杂物清理干净,先用平地机整平,再用压路机进行压实。若清理后原地面或表层土含水量较高时,必须就地翻松与晾晒。在达到最佳含水量允许偏差的范围内,即可直接用重型振动式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按照先轻后重、先两边后中间的碾压原则,用大于12t级的压路机碾压,通常碾轮每次重叠5~20cm,大概碾压5~8遍,直到表面没有明显的轮迹,达到要求的压实密度为止。若是路基下有淤泥质土等属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的软土层必须把全部软土挖除出来,根据路基的实际情况填上合适的填筑料进行分层压实,这样有利于提高路基的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工后沉降。必须严格控制松铺厚度和路堤分层填筑的质量,每层填实的松铺厚度必须经过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压实。

4、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时混凝土 的28d 抗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 300kg (标号不低于42.5)。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应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要均匀、到位,先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捣,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覆盖养护时间不少于 14d,应防止强风和曝晒。胀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测要点

1、材料质量检测要点分析

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测,对于提高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对市政道路工程材料质量进行有效检测,确保各类原材料、半成品材料、成品材料以及构配件符合技术和工艺标准。加强材料质量检测,必须对土方、碎石、砂子、水泥、石灰、钢材、沥青等材料进行严格检测,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工艺,一切不符合技术规范和工艺的材料都不能进场,更不能使用,否则就会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加强材料质量检测,还要对填方用土进行检测,绝不允许使用有有机质土和高液性粘土,确保填方符合技术标准。还要对市政道路工程用砂进行检测,主要是检测用砂的含泥量以及颗粒级配,确保降低含泥量和砂子总空隙率。各类原材料进场后,还要进行再次检测,确保其符合技术和工艺标准后,方可抽入使用。

2、施工过程检测要点分析

加强对施工过程质量检测,是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面检测,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施工过程检测,必须进一步建立施工过程检测体系,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奖惩机制,确保各方面检测到位,保证工程质量。加强施工过程检测,首先必须对施工标准和工艺进行试验检测,确保材料和工艺符合工程标准,完善检测程序、流程和规范操作,确保各项标准和工艺符合要求。要高度重视施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检测,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路基各方面的质量检测,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出现任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程质量不出现重大问题。

3、工程质量检测措施分析

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测,必须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检测措施,这是做好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道路工程质量检测制度,明确质量检测目标、领域、范围、方法、流程等标准,确保工程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和规范化。道路工程施工单位还要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组织机构建设,特别是对那些施工时间长、规模大、难度高的重大市政道路项目,必须组建质量检测机构,建立目标责任体系,确保各项质量检测到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质量检测工作机制,建立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单位协调工作检测,形成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合力,确保检测到位,特别是合力解决检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结束语

随着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特别是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力向前推进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必须高度重视市政工程质量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检测,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对控制和检测要点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做好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和检测工作,才能推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和检测走上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良性化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沈健华. 试析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及检测要点[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248.

篇9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当中,精细化管理除了应用在企业、公司等盈利性的组织中,也被应用在了诸如市政施工企业等一些非盈利性机构当中。由于市政施工企业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国家的财政拨款,本身的财政压力很小,因此很容易出现铺张浪费、成本过高的现象。所以,就目前我国的市政施工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其资源节约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市政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管理不规范

在目前大多数的施工现场上,施工所需的物资、材料等大都是随意摆放,管理松懈,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来管理。导致了摆放混乱、丢失甚至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关的材料物资管理人员为了方便省事,没有及时入账,导致了施工账目与实际材料物资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于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小工具、部件等物品,一旦损坏就直接丢弃更换,几乎不进行维修和保养,增加了物资的消耗。甚至还有一些相关人员虚报物资消耗量,将多得的部分进行倒卖,以获得非法收益。

(二)人员管理不科学

很多市政施工企业对于人员的管理十分不科学,导致很多不必要的成本产生。有时基于人情、关系等方面的原因,对于闲置的临时工也留用。而有时又为了加快进度抢工期,安排过多的人员负责某一项工作,导致了人员的闲置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了人员管理的成本。还有些企业员工工作态度十分消极,整天混日子,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生产状况起不到任何帮助,却也能够照常领取工资、奖金、补贴、福利等待遇。这也对企业成本的不必要浪费起到了影响。

(三)机械设备工作效率低

在市政设施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施工机械。它不但能够完成单靠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也能够大大提升施工效率。但是当前有很多的市政施工企业,对于机械的管理十分不到位,在出现故障时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故障的成因也不进行仔细分析。操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不重视对机械的保养和维修,降低了机械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同时,很多机械操作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对机械的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机械的故障和损坏,大大降低了其运转效率,拖延了工期,也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三、市政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一)加强对物资的管理

市政施工企业一定要十分重视对物资的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物资管理制度和规范,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物资、机械等物品的摆放、管理和取用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工具、机械等施工设备,要加强平常的强维修和保养,按照正确的标准进行操作,以减少这方面的成本消耗。此外,还应当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方面的建设和提高,加强员工对企业财产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并在日常的企业管理和工程施工管理中贯彻这一思想意识。企业还应当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科学、统一的企业价值观,让员工能够真心实意的为企业着想,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预算机制

市政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预算的过程中,应当有专业人员按照成本控制综合分析的策略,根据企业的具体施工任务与现有的施工技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析和预算。这样能够使企业更加有效的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投入和消耗,帮助企业取得更好的利益。市政施工企业要做好成本预算,首先应当依据手中的信息和资料,仔细的分析研究,建立和设定成本预算的初始目标。然后,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为成本预算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后,通过企业各方面人员的探讨和分析,选定最好的实施方案,制定最优的目标,为施工合同的签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进和优化人员管理制度

篇10

关键词:工程造价;决策控制;设计控制;策略

工程项目建设往往是一个工期漫长,涉及众多环节和流程的生产消耗过程,这意味着工程从设计、开工、施工到收尾检验等环节面临着大量成本的支出和资金的流动,倘若缺乏有效工程造价管理,将使工程因账务混乱出现亏损或者无法盈利问题。虽然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掌握和学会运用了一些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但由于思想认识或体制等原因,在建筑工程市场上,工程造价管理依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分析原因,由于不同的建设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不尽相同,而工程项目总的造价又在决策和设计阶段已基本定型,因此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工程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等构成的事前控制。

一、我国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 工程造价管理存在“九龙治水”的体制弊端

“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现象在工程定额标准制定上表现尤为明显。工程项目定额按照主编单位和管理权限划分来看存在着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等,林林总总,种类繁多。事实是,地区定额由省定额站编制颁发在全省统一执行,而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同时又有由政府颁发市政定额,职责和权限不同,必然因为出发点和掌握尺度不同出现执行上的互相打架,致使定额使用单位无所适从,为造价依据因标准混乱而埋下了隐患。定额标准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诸如庞大的市政工程往往要牵扯到工商、电力、交通、绿化等众多职能部门,倘若出现重复执法等问题必然无形中增添了工程成本,干扰到了工程造价管理。

(二)工程计价方式落后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中所采用的工程造价计算模式依然沿用的定额计价为主的计划经济模式。定额制虽然有助于企业进行内部经济核算,但是定额只是一定时期内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反映。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定额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然而事实是我国的定额标准长期一成不变,或者只是微调,与社会形势和造价管理技术脱节。时间的滞后性和内容的呆板导致企业在使用定额时面对两难的抉择。另外,我国政府建设部门的工程造价基本上属于社会平均价格,这种均价尚可作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参考价格,但并不能充分反映参与竞争企业的实际消耗和技术管理水平,标准缺乏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公平竞争。

(三)监督缺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若缺乏应有的监督和规范,必然是一地鸡毛。我国当前建筑市场逐渐放开,然而由于缺乏监督,市场交易中不正当竞争现象极为突出:盲目压低造价、压缩工期、不按质论价、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等问题层出不穷,还有诸如工程甲乙双方串通第三方中介咨询机构有意提高工程造价,从中渔利;最严重的是设计人员人为变更设计,抬高标准以及后期施工过程中频频变更设计标准的现象时时发生;有些投资方只希望以低价招标而不去考虑施工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导致工程层层转包,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管理的被动局面。这些都是建筑市场缺乏有效监督造成的后果,这些不正当竞争造成的机会成本和质量成本损失无法估量,无形中也推高了工程的造价。

二、工程造价管理的应对策略

前面说过,按照工程运行流程来看,项目总的造价已在项目前期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基本定型,因此,加强工程实施前的投资决策控制和设计控制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另外,改进工程计价方式和整顿规范建筑工程市场也是重要的策略。

(一)决策阶段是控制项目造价的首要环节

工程项目决策是指根据预期的投资目标,从项目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地点、施工工艺、设备选用等方面拟定若干个科学的投资方案,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对比,从而确定最佳的方案。因此,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可行性方案应包括国家政策环境、地产市场行情、建设地点位置、建筑材料来源及市场价格、建筑特征、环境影响评估、施工方案以及编制投资估算等。在这其中,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是造价控制的关键,对决策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关系到下一阶段的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具体而言,要实现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的有效控制,首先必须是调查研究一定要详尽,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得出正确结论。其次是投资估算要尽量经济合理,考虑到建设中和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杜绝工程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发生。第三,聘请造价咨询单位参与估算。建设单位可委托有行业经验的咨询公司、国家注册造价师等权威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和投资估算的编制,尽可能确保决策的正确。

(二)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的主要环节

我国很多企业较少把精力放在设计阶段施工工程造价的控制,而是把重点放在施工阶段。殊不知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上了。虽然设计费用在建设工程全寿命造价占很小的比例,但就是这小小的比例基本决定了项目后期付出的所有费用。当前设计阶段影响造价控制的因素主要有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致使设计出的工程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投资造价失控。另外就是忽视设计人员控制造价的责任。造价控制应是设计人员的责任,而当前许多造价人员为提高设计方案保险系数而降低经济性方面要求。关键原因在于对设计人员造价控制责任的忽视以及设计人员自身控价责任意识的淡薄。因此,设计单位应加强经济观念,重视工程概算的作用。同时,加强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力求全面科学。

此外,从技术角度出发,改变陈旧僵化的工程计价方式,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投标人依据企业实际水平填报综合单价,而不再是参照某一个固定的标准,这样反映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有助于获得最合理的工程造价,从而利于有效的投资控制。另外,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工程造价管理的竞争秩序也非常重要。建筑领域执法者应严格执法,保持打击不正当竞争的高压态势,加大违法成本,确保从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开始到项目竣工决算阶段为止做到全程监督干预,促使工程造价管理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运行。

三、小结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以及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和技术尚未在我国企业达成普遍共识,而一些制度障碍在侵蚀着逐渐建立起来的工程造价管理基石,诸如不平等的市场竞争、监督的软弱无力和缺失等问题。然后,工程造价管理由于涉及工程盈亏等核心问题而成为企业今后必然努力的方向。分析了工程运行流程,发现在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进行事前工程造价控制,对解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再通过改进工程计价方式,加强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则无疑实现了从事前、到事中和事后的全程有效干预。通过重点加强,全面干预,建设企业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将会逐渐得到解决,逐渐走上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龚文胜.关于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探讨[J].葛洲坝集团科技,2005(01).

[2]赵春锋.谈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J].陕西建筑,2005(06).

[3] 胡楚旺,贺继芳.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改革[J].筛选建筑,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