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电工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级电工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地位。
一、电工初级考证课程介绍
电工初级证包含电工上岗证和电工初级证,是电工电子专业人员从事电工类职业时必须要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同时是技工院校学生继续考取中、高级电工证书的必要证件。其通过的要求是能够掌握电气安全知识及规程,独立从事简单的电力控制线路、照明线路及电动机控制电器的设计、安装及维修等等。
二、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
第一,专业能力:现代企业对技工人才“三用”人才的标准为实用、适用、好用。既毕业就能上岗的熟练操作人员。
第二,学习和创新能力: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职业学校毕业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是既有理论基础,同时还具备实践经历和潜在创新能力,相比较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人而言,将更有职业发展空间。
第三,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沟通、协作能力,服从企业管理的意识及工作责任心等基本职业素养。
三、电工初级考证培训课程教学现状
在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中,教师因为面对考证通过率的压力,电工初级考证的培训课程都仅仅是简单的为考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与学,而不是为学生能够达到获取证书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及素养而教授与学习。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基于考证通过率的压力及教学时间安排不足等因素,教师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化,没有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和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授课。
二是技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基本上只是被动学习,往往都只是死记硬背,而缺少创造性的思维或行动。这样的学生即使考取了相关工种的技能证书,在面临生产实习或真正工作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三是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和理解力的差异,而教师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对每个学生所传授的技能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却是一致的。
四是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忽略对学生基本职业素养(比如: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服从管理等)的考核、评价。
四、电工初级考证培训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施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及电工初级考证课教学的特点,与大家一起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在通过实训验证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其在后续的学习甚至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技能低要求,规范高标准
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对学习缺乏自信心,没有上进心。针对学生特点,结合电工初级考证课程的实际要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建立。首先实习任务一定要安排简单易行的基本技能训练。教师反复示范耐心指导,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实训任务,对完成较好的同学及时表扬,表扬他们的“领悟力强”,对做得较慢的同学表扬他们做得“比较规范”,对操作有错误的让他们再看看老师的示范,问一句“是不是容易一些了”。这些简单的语言,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被关注的喜悦。同时针对部分同学存在的迟到、旷课、吃零食等陋习提出严格要求,并将纪律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激励他们慢慢改掉坏习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实行“技术低要求,常规高要求”后,迟到等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了,很多学生课间休息时还在练习操作技能。
2.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笔者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全面贯彻到教学中。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训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熟练操作外,还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如在电力拖动部分安装电气控制线路的实训中,老师提倡学生自主思考:在实现同样功效的基础上,思考还能有哪些不同接法。让他们自主设计绘图,然后接线验证。通过实践,学生们都感觉到了自身的价值,每一次成功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运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强化职业意识
技工院校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认识不够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欲望的激发。基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职业意识十分淡薄的特点,结合电工初级考证培训课程的知识点,教师运用实际生活及岗位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比如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定职业岗位,进行情境演示操作。学生在进行情境演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与思考了很多相关的电工知识,强化了职业
意识。
4.“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具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进行教学,能不断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积极地主动思考,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笔者在讲授某个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前,先提出此电路欲解决的问题,调动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此问题。
5.设定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任务的完成采用一体化教学,教、学、练连续、同步完成。要求教师在演示操作时严谨规范,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认真积极,学会相互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传统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转变成为学生充分参与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再到学生自己实操观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团结合作的能力、共同学习的能力。
6.注重职业素养的教学评价
篇2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84-01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的促进者,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电工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 确定学习意义,建立学生努力目标,发挥潜能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这是伟大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教育者的忠告。
图1图2
让我们以“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教学过程为例,来探讨如何建立探究式教学氛围。首先带学生回忆他们曾经接触到的模型,带领学生们回忆童年时代风靡的电动玩具、迷你四驱车,同学们兴趣大增,因为每个孩子都有玩具,特别是这种普及性强的种类,但此时要掌控好纪律,因为每名同学都要谈论童年趣事,这时就要给学生提出问题,设立疑问,尽量提高动力,取得比赛胜利。接着就要介绍四驱车动力部分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电动机及小齿轮、后导电片1个、开关钮1个、电机罩、开关罩形成完整的直流闭合回路。可控地将直流电能转变成稳定的机械能,并以运轮圆周转动形式输出。接着就要切入与课题有关的信息:电动机(车的核心心脏),更换或者对内部的线圈和磁铁进行变更,更换上比现有的电动机更好的原装电动机,升级空间较小。对内部的线圈和磁铁进行变更是最常用的改装,如变换铜线圈为银合金线圈\换成稍细的线圈丝以增加线圈匝数,同时更换磁力更强的磁铁,以增加转速。这样以专业的术语分析学生熟悉的事物,足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电流表中磁铁与铁芯之间是均匀辐向分布的,所谓均匀辐向分布,就是说所有磁感线的延长线都通过铁芯的中心,不管线圈处于什么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之间的夹角都是零度,该磁场并非匀强磁场,但在以铁芯为中心的圆圈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是相等的,就像四驱车中的电动机结构,上述问题的实质是线圈通入电流以获得动力,电动机获得动力,指针偏转。
二 注重氛围,发掘学生潜能
首先给学生创建一个探究的氛围,插入历史故事,1831年8月,法拉第把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线圈A接直流电源,线圈B接电流表。他发现,当线圈A的电路接通或断开的瞬间,线圈B中产生瞬时电流。法拉第发现,铁环并不是必需的。拿走铁环,再做这个实验,上述现象仍然发生,只是线圈B中的电流弱些。为了透彻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做了许多实验。这样就把课堂的氛围升华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平台。因为法拉第的实验改变了世界,这听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这对一名学生的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恰恰一名科学伟人的成功的源头都始于童年的兴趣爱好,因此学习氛围浓厚。
在授课之初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给学生自己尝试的机会,如果在学生掌握了现有的知识后,他们就会被已有的知识模式所约束。例如,“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实验,教师把实验前的情况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大胆想象实验操作和结果,让学生以实验者的身份参与进来,发掘其潜在能力。
三 敢于提问题与疑义
激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首先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教师教学要民主,对学生热情洋溢。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打开思维的大门,提出一个个问题。例如,“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当教师带领学生计算出各点电位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把零电位点改变,计算结果还会是这样吗?”教师不要公布答案,应立即组织学生大胆猜测,然后再实际的去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增加了他们验证结论的能力。
四 善于总结,勤于反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自己直接经历和体验的,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入而细致的收获。个人教学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有限。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
篇3
电工基础与电子电路这两门课虽说是作为两门独立的电子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但它们二者在某些知识运用上是互有关联的。有的时候在处理电子电路课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时,如果采用电工基础课程中学到的相关知识,不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不易出错。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将两门课的知识相结合、相运用在一起,学生会恍然大悟,体会到原来学到的知识并不是无用的、用不上的,而是会帮助他们能更快、更好地学习理解新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讲解电子电路课程中有关晶体二极管知识时,有种题型是求解含有晶体二极管的电路中的某段电压值,若采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即列KVL方程,则会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该题的解题思想为:先假设二极管V断开,求该二极管两端的电压,根据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原则(正向电压导通,反向电压截止,若两端电压大于零,则导通;若两端电压小于零则截止)判断出二极管在该电路中的状态后,再去求ABU。在这步过程中利用列KVL方程就会比较方便,不易出错。(U=U−=15UV−12V=3V>0()二极管左右导通;KVL:150.70ABU−+=;则14.3ABU=V)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掌握该题思想,无论怎么变化,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再如,在讲解电子电路课程中有关调谐放大器时,在解释调谐选频性能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电工基础课程中有关谐振电路的知识,通过分析LC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压谐振曲线图,说明调谐选频原理,从而将这两门课的相关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
二、采用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考、动脑能力,提高积极性
所谓循序渐进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求或步骤逐步深入或提高。学习要有一定的过程,依照一定的难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学生才会有一定的时间去适应知识,逐步吸收知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讲授新知识时,大多会采用此方法,而且效果较好。在电子电路这门课中,由于该课程涉及大量的复杂电路,分析起来也比较繁琐,因此比较适合采用该方法:先根据要求分析最简单的电路,而后在分析该电路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所在,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措施,最后修改电路、难化电路,在使电路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中,完成全部课程的讲授。例如,电子电路课程中最重要、最典型的一个知识点——三极管组成的放大电路,最适用、最重要的应属分压式稳定静态工作点偏置电路。但如果直接讲述该电路,绝大多数学生会被复杂的电路图给“吓倒”,从而没有信心去学,最终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因此,笔者会从最简单的阻容耦合式共射基本放大器讲起,分析该电路各元器件的作用及原理,而后针对该电路的不足和缺陷——静态工作点不稳定,会影响输出信号的失真,从而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措施(图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引用行为引导学中的“大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激发学生的思考、动脑活动,进而改进、完善电路,即采用分压式稳定工作点偏置电路,具体分析该电路的原理。在电工基础这门课中,如在学习基尔霍夫定律知识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先分析最简单、最熟悉的电路,运用以前学过的欧姆定律、分流公式及分压公式就可以很快并无障碍地解出所求的各个量,然后逐渐改变该电路的结构,如变换电阻的连接方式、个数,虽然电路变复杂了,但仍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最后变换电源,增加电源的个数、变换电源之间的极性。这时,学生就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不了呢?学生便很快对此感到好奇,急于想知道该如何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通过老师前面有目的的引导和铺垫,基尔霍夫定律就会较深刻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三、抓住学科特点,突出教学重点,用言简意赅的概括性语句来教学
电子电路及电工基础这两门专业理论课,理解性较强、复杂性较大,学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学生本身基础薄弱,因此,如果一字一句地详细讲解,他们会觉得厌烦,也会因为一大堆的分析弄得大脑“混乱”,反而达不到效果。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抛开不必要的细节,直接抓住核心内容,突出重点,用最简洁、最易懂的语言把关键内容概括出来,让学生能一目了然。例如在电子电路课程中,在讲授正弦波振荡器的自激振荡条件时,要求振荡器必须同时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及振幅平衡条件,即2(0,1,2AFΨ+Ψ=nπn=…,AF=1,学生一看这两个公式就不能理解具体意思。因此,笔者在讲解该知识点时,直接突出两点,即相位平衡条件就是要求振荡器中必须引入正反馈;而振幅平衡条件就是要求振荡器中的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了。又如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分析RLC串、并联正弦交流电路会比较复杂,这时,只要把前面讲过的关于纯电阻、纯电容及纯电感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相关结论引用到RLC串、并联正弦交流电路中,只要抓住相关的概括性结论就可以了,不必大费周章地进行分析讨论。再如,在讲述电磁感应定律时,只要抓住两大点就可以了:一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二是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方向。这样,学生大脑就会比较清晰,容易记住。
四、通过实验,巩固知识点,锻炼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电工课程中的电路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易理解。同时,我们也知道这是一门与实践联系较紧密的课程。而技工院校培养的目标主要是技术操作人才。因此,通过实验,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知识的吸收度;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形成一种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及自我解决的能力。电子电路及电工基础这两门课程中涉及大量的实验电路,笔者在教学计划中会安排相应的课时给学生实验锻炼机会。电子电路中的单管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理论讲解,学生虽然知道该电路的功能是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也知道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是为了产生不失真放大作前提的,但是只单纯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也不能很好地掌握。通过自己搭接电路、调试仪器、观察波形、计算数据,学生可以很直观、很感性地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从而掌握要点。最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为什么我搭的电路不出波形?为什么我的输出波形会比输入波形幅值大、相位相反?为什么我的波形会失真?从而根据出现的问题自己去分析:会不会是电路接错了?会不会是某个元器件损坏了?会不会是示波器的设置出问题了?最后通过排查和老师的指点,自己解决了问题:原来是线路接错了,原来是示波器没调好,原来该电路是共射级放大器,输出和输入信号相位是反相的,原来是……这样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了相关的元器件、学会了使用相应的仪器设备。电工基础课程中学习叠加原理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内容,笔者采用了先实验后教学的方法。在做实验前,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电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二是在复杂电路中,多个电源是起何作用的?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结果两节课下来,学生都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五、改革实践性教学,适当地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篇4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我校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薄弱,理解知识的能力较差,因而缺乏听课的耐心,因此教师要经常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这既是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又可以培养他们探索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问题。基于这些原因,笔者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逐步弄清以下问题: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当然,实验中还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
二、有效设计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导入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好的语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重视与否,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教学艺术性的高低,反映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知识面覆盖率的大小、艺术创造性的高低及个人素养的优劣。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如讲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可用类比法引入新课:先复习变压器的知识,由铁心(磁路部分)和线圈(电路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并将其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入今天所要探究的内容与上述变压器极为相似。这样的引入顺理成章,既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比喻
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在讲解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比喻,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不但能降低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更有助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因此,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能够灵活多样、恰到好处地运用比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介绍载流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电磁力的大小除与磁感应强度、导体中电流的大小、导体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磁感应强度方向的夹角有关时,引入生活中的事物作比喻。乡村家庭晾晒衣物时较多使用竹竿晾晒。天下雨了,此时横置着的晾衣竿一下子便被淋湿(因为它与雨线垂直)。但如果晾衣竿是竖置的话,那它就不易被淋湿了(因为它与雨线平行,并以笔竿作示范说明)。现在把均匀磁场当作雨线,把载流直导体当作晾衣杆,自然地引出结论:当载流导体垂直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放置时(90°),导体所受到的电磁力最大,当其平行放置时(0°)不受力。若载流直导体与磁感应强度方向成a角时,那导体与磁感应强度垂直方向的投影L┻为导体的有效长度,即L┻=lsina,导体所受的电磁力F=BiLsina。这些比喻生动有趣,知识中有兴趣,兴趣中有知识,比喻事物来源于生活,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因此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搞活了课堂,教学收效好。
四、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引导自学相关内容
篇5
[关键词]主体性;民主;成功;方法;兴趣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职业学校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概念抽象、原理复杂等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难学难懂、枯燥乏味。以下就如引导学生学好电工基础知识,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一般来说,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也使部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要想上好课,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一)努力发现并善待每个学生的优点
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因素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善于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因材施教,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学生。对优点,教师要积极表扬,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有人说:一句表扬,足可以让人饱食两个月。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教师千万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表扬。而对缺点,则少说。即所谓: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要看学生参与了多少,学生参与越多,则学习收获得越多。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求索的结果。给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片空间,带着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鼓励他们自己走向彼岸。
(三)发扬教学民主
有时,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的课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但教学效果却不好。究其原因是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过程,要发扬教学民主,要鼓励学生发表新见解、拓开新思路。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魏书生说:“和学生商量,就是教学民主。”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情境,善于走进学生心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成功是成功之母
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失败对中职生来说,无疑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而当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之后,则会增强自信心,积极走向下一个成功。作为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设计适合的问题、任务,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久而久之,收获的必然是教学的成功。
二、讲求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能达到最佳效果。结合电工基础课的特点,可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一)用身边的实例激起兴趣
用身边的实例激起兴趣,使教学贴近生活。例如,讲电的应用时,和学生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用电的例子,如LED、手电筒、手机、电脑、电动车、洗衣机、空调等,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电,电工基础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讲电的产生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风力发电和小浪底工程等,将电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联,并且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通过演示一些实验,比方说智能小车的前进、后退和转弯等,学生对电动机是如何进行控制的原理产生了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技能比赛活动以激活兴趣
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学期开始时就告诉学生本学期比赛计划,学生学起来的时候,心中就有数了,学起来就认真,从一开始就在暗中较劲了。比如,举行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排除和照明电路的安装等比赛,看谁方法对、判断快、安装标准。这样学生赛前认真准备,仔细训练,通过比赛赛出了水平,锻炼了技能,同时也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教师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很多难以形象说明的公式、原理、定律,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清晰表达,例如,在讲电动机的原理时,通过课件,可以清楚地显示电流、电流的磁场、附加磁场、感应电动势的变化情况,刺激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总之,每一个教师都应善于点燃学生对电工基础热爱的火苗,让每一个学生都喜爱这门学科,让尽量多的学生如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势;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评价;创新教学
“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教育要创新机制,教师要创新教学。而如何将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电工基础》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教材,教会学生轻松学习
《电工基础》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许多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直流电路、磁与电磁、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等。由于电路和现象种类繁多,结构各异,解题方法也各不相同,教师应该结合专业要求、企业需要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教会学生轻松学习。我总结了四个方面的知识包。
1.1 掌握电路的两个定律及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电路的两个定律是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三个定律是指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两个定律和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是分析计算各种电路的基本依据,所以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定律。掌握欧姆定律,不仅要掌握部分电路的,还要掌握全电路的。掌握基尔霍夫定律,不仅要掌握电压定律,还要掌握电流定律。在正弦交流电路中,要注意掌握电阻、电感、电容这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相量之间、有效值之间、相位之间的关系。
1.2 掌握磁与电磁的两手定则及三个定律。
磁与电磁的两手定则,是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三个定律是指磁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两手定则及三个定律是学习电磁学的基础,也是学习交流电路的基本条件,所以必须掌握运用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磁路的欧姆定律、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明确左手定则是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依据,右手定则是判断导体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依据,磁路欧姆定律是定性分析磁路的依据,楞次定律是判断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依据,电磁感应定律是确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依据。
1.3 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三大类方法。
由线性电阻、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叫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线性电阻电路有三大类方法:等效变换法、网络方程法、网络定理法,这三大类方法同样适用于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所以,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三大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等效变换法就是利用等效网络的互换,将电路简化来分析计算。要重点掌握电流源和电压源的定义、串联和并联的概念以及等效条件。在解题时要正确画出等效电路图,可先把电路中尚未进行等效变换的部分按照原样画出,再找出等效网络所接的端纽,然后在端纽间换上等效网络,进行分析计算。
网络方程法就是选择一些未知量为未知数,列出方程组进行求解,它包括节点法、网孔法和支路法。要重点掌握它们分别以什么为未知数,需要列几个方程,怎样列方程,列出的方程有何规律可循。
网络定理法就是应用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来解题。用叠加定理分析线性电阻电路时,首先要画出每一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下的电路图,然后求出每一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下的结果,最后叠加。用戴维宁定理解题时,首先将电路分为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网络两部分,然后求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画出等效电路,最后根据等效电路求解。
1.4 掌握各种类型电路的定义,选用正确的解题方法。
《电工基础》分析的电路有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
直流电路是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路,它分为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两种。简单直流电路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联、并联、混联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用基尔霍夫定律和等效变换法、网络方程法和网络定理法来计算。正弦交流电路是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接正弦规律变化的电路。分析和计算正弦交流电路,主要是确定电阻、电容、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数值关系、相位关系及功率。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是由三相电源供电的正弦交流电路。要掌握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特别是负载作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非正弦周期电路是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不按正弦规律做周期性变化的电路。分析非正弦周期电路,要应用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把非正弦周期电路转化为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阻电路来分析计算。
2.从层次上进行教学创新,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功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使学生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他的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创新。
2.1 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发展创新个性。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操作者,必须树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教学观念,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素质的持续协调全面发展。在《电工基础》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对教学内容安排既要源于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强化教学内容的可研究性,注重充实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要改变现有教材中对知识点的陈述性排列结构为小课题探索研究性矩阵结构,强化知识点的建立过程教学,将平铺直叙、权威定论式描述方法改变为论证求解、层层剥笋、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的问题研讨方法。把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上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材权威论断性知识点的继承性学习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现象、总结规律的开拓性学习。
如我在设计“电磁感应现象”定性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教案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并通过猜想提出自己的观点,创新设计导体运动、磁场不动的实验和磁场运动、导体不动的实验,独自进行验证并评价观点。把操作研究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自主探索发现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规律,让学生分享创新发现的成功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没有直接给学生介绍陈述性的知识答案,而是努力创设“望梅止渴”的情境教学,把“梅子”(知识点)打扮得引人注目一些,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吸引学生主动进入教学环境,启发引导学生在列举磁铁插入线圈或拔出线圈时会遇到几种情况,分析比较各种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2.2 进行教学手段创新,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认识。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原有的教学手段诸如挂图、幻灯片、录像带等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现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更便于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于它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培养其创新认识,特别在认知微观世界方面,它能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教学中,电动势的形成是学生最难接受的知识点。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叙述和传统挂图,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非静电力移动正电荷这一难点,通过一个程序控制正电荷在电源两极间移动的速度和数目,运用电路动画的手段,逼真地模仿出电源两极建立电场的全过程。正电荷运动的立体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创新认识和真实理解。
通过多媒体教学,化解了教学难点。既节省了板书和画图时间,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质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认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2.3 进行教学管理创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激活创新思维。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仅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企业对职专生的要求和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让学生重分认识到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对职业的挑战将更加复杂多变,职专生要有关注自身未来前途命运发展的危机感,从而增强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教育学生要胸怀爱国之志,增强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紧迫感。并且列举本校优秀毕业生的自主成才的具体事例,从而激励学生增强创业成才的自信心。
我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 10分钟左右的自主探索学习时间,做到启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相互学习,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建立直接的联系,从思维辨别中感悟学习。以思维训练为目的,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时对学生的创新观点及合理想法进行评价。允许学生采取逆向学习法,从质疑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从论辩中学习。
通过上述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平时言谈上唯唯诺诺、精神上恍恍惚惚、思想上闭门造车的学生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信任增加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率提高了。
2.4 进行教学评价创新,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走出单一以分数评价的误区,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评价学生。
更新传统的以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学生学习质量好差的绝对静态评价标准,代之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进取精神、课堂协作、学习行为表现、自主探索能力、成绩上升幅度等发展过程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相对动态评价标准。力求全面地、客观地、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我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以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个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为评估依据,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在做学科成绩评价时,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时的行为表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是否积极完成作业等作出定性评价,按照 20-30 %的比例纳入考试总成绩,作为平时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成绩分数,以解除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心理上的后顾之忧,改变原来的“辛勤耕耘者未必有好收获”为“辛勤耕耘者一定有好回报”。让理论基础较差、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发展潜力分或教师的心理期待发展分,从而保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上进心,通过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用自己的语言教会学生轻松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开篇第一课在对教材进行简要概述的同时,增加了引导学生立志成才的内容,激励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不同的人,体现的人生价值是不同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全由自己把握。我们不能一生碌碌无为,就是成就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也要掌握一门技术,凭着一技之长,既能服务社会,又能受到别人应有的尊重。
另外,我还把中外一些成名的科学家,特别是那些少时被认为不聪明,通过努力成功的科学家事例讲给学生听。我还收集了本校毕业生走出校门成功立业的事例,让学生立志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通过以上激、带教育,让一些学生克服了胡吃闷睡、混天度日思想,树立起奋斗才能成功的正确人生方向。
二、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驱动力。兴趣能够使人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时时、事事都生活在“电”中。在开篇课中,我让学生列举一日生活与电的联系:起床开灯,做早餐,上班乘车,路上遇红绿灯,上楼乘电梯,打开空调、电脑,洗衣服,看电视,把剩饭放进冰箱……使学生认识到电的广泛应用,天天、事事、处处离不开电。然后问大家:“灯为什么会亮?电梯是怎么上升的?电磁炉是怎么烧水的?冰箱怎么制冷的?要明白这些道理,就要学好电工基础这门课,不懂得电,就无法正常生活。”这样开门见山的提问题,列出谜团,激发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
2.要尽量多组织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电”是什么。电看不见、不能摸,只有通过实验,让学生树立起电的概念。在实验中,学生看到了一些“神奇”的现象,特别是通过亲自动手,能进一步加深了解,从而增强学习兴趣。例如,学生转动手柄电磁发电机能点亮电灯,而电生磁实验、声电转换、交直流转换、串联并联实验等,让学生即对电有了直观了解,又会产生兴趣。
3.运用类比,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趣味化。大千世界中宏观和微观现象存在一致性,利用好这个一致性,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神秘及内在联系,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电流与电位的关系可以用水流和水位比喻;电容可以用水库对比;电感的作用可以用湖泊比喻……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便于接受,还觉得很有意思。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
艺术最能打动人的心灵,调动起人的思维和记忆神经。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讲解、幽默的神情和话语、深入浅出的比喻能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使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我认为教师掌握授课的艺术离不开以下几点。
1.必须不断丰富自身内涵,这是一个教师面临的永久性课题。准备每一节课,特别是重点章节,我要参考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网上参考全国知名教师的授课,揽众家之长,丰富自身知识。
2.讲授课程要生动风趣、深入浅出。教师教学能否体现艺术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喜不喜欢这门课,喜欢就会有良性循环,使教学顺利;不喜欢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可能会导致教学失败。当然,教学艺术提高并非一日之功,要经过长期努力和磨炼。
总之,教师讲课的艺术性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提高自己水平,以完成自己的职责,不辱使命。
四、要有效利用多媒体这个先进的教学手段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所获得的知识分别是83%、11%、3.5%、1%。单纯靠听觉大脑能记住15%,单靠视觉大脑能记住25%,如果视听并用,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的另一个优势是,它能够使之前教师不好表述,学生只能靠想象获取的知识直观化、图像化,使学生像看动画片一样就学到了知识。把多媒体与网络结合使用,基本上能做到我们想怎样去教学生就能做到。
五、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
教书也要育人,任教教师的育人不同于班主任的具体管理,也不能像政治教师去向学生灌入思想,而是通过情感交流去影响学生,做到既传授知识又交流情感,两者结合好了,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教师要热爱学生,与他们交朋友,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当师生形成一种和谐、融洽、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学生才能对教师无话不谈,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从而改进教学,提高自己。
篇8
关键词:中职;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1)师资方面。据我了解,很多职校缺少专业的老师任教这门学科。因此,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不得不促使电子老师去完成电工老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2)学生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高等院校的一再扩招,使得目前中职教育资源不再是像上世纪末那么吃香,地方院校为继续发展,不能不降低录取分数。因此,学生入学水平相对以前较差,而且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与理论课互为一体。《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类专业的基础课,在中职院校里这门课地位比较低,而实验教学往往是制订在理论教学计划中,这使得电工电子实验课在一学期的授课中也就3~5次。有些学校的实验课大都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来作为学生成绩的标准,往往是不注重过程而偏向于结果。这样,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要改善实验设备,弥补实验经费不足。中等职业学校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难以满足职校实践教学的需要。在国外,往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首先出现在学校中。就我校而言,实验设备已经至少有6年未更新,设备相对落后,有些内容根本无法开展。此外,中等职业学校得到政策支持的力度比较小,不过,也正在改善。
(3)中职教师兼职现象比较多。中职学校理论类教师占大多数,而真正能够做实验的一线教师相对来说,比较少。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来说,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需要实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有的理论类老师自己都没有做实验,有的老师甚至连仪器都未必会使用,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也充当了一回“新手”的角色,这样学生又能学到多少知识呢?
三、探索《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方法
(1)在教学理念上有所创新。①激发学生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的兴趣。由于目前的招生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中职生的生源质量比较差。有部分学生是被逼进入中职学校,更有部分学生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到了中职院校,学习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就是奢侈品。因此,在讲授电工电子的时候,既要兼顾大纲要求,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基础知识只能进行必要的强调而省去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中职学生好表现,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我们可以借助这个特点,去挖掘他们的内在的潜能。如我在讲授双联控制内容的时候,首先引入“楼上楼下电灯控制”这一现实生活中经常见的实例,借助生活实例,从而使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直观、生动。学生感觉所学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不再觉得遥不可及,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双联电路,经过我的提示,学生也能在其中悟出一定的解决办法,而且学生的表现也是相当积极。②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涵盖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课程,由于课程理论性强,又需要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学,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下载课件,制作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这一章节,需要教师用多媒体形式播放出来,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还需要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虽然热热闹闹,结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真正有用的知识。要知道,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只是载体,是辅助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2)《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基础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学习后,要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考核过程中,我们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个部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创新考核模式。不需要只懂理论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也不需要只懂得实践,不知道理论的不合格学生。在我们宜兴市,有许多现代电子企业,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企业中去,让学生在工厂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难题,为工厂的设备进行测试、改良,甚至发明新的设备。
平时,要最大化利用教学资源。我校实验室资源有限,但是我们通过以前创业成功的校友,利用他们的公司,组织学生实习,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训。我们尝试利用小班化教育,利用团队教学,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小班化教育的效果比较好,团队教学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竞争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有效弥补我校实验资源短缺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传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需要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更新教育理念,把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让中职生能够学到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创业中具备必备的素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中职生的发展而发展,为了中职生的需要调整教育教学目标,让各种层次的中职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幸福感,让中职生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封春年.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探究[J].学园,2012(10).
篇9
【关键词】电工基础 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
在当今职业类学校的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对矛盾现象:学生方面——他们在中学时成绩普遍较差,有着不良的学习习惯,并且表现出厌学态度;学校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各与电相关的专业都把电工基础作为必修课。为了协调这一矛盾,我们必须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修改教学计划,降低电工基础课程理论教学的难度,改进教学,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既有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又有一定实践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为此,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讨、改进,并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一 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缺漏多,学习上懒散、马虎,作业抄袭比较严重,心理上较为自卑,缺乏上进心。再加上电工基础是电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某些电学、磁学问题抽象难懂,理解掌握起来较难,加之一些学生的基础薄弱,对该课程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内驱力。有了兴趣,才能激发进取的欲望,引起思考和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视课程入门教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绪论课教学是教材的第一课,教材的绪论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的概括,对教材的学习将起到提示、导向等作用。绪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本人在绪论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借助生活实例的理论教学方法,列举教室里的电视机、电扇;家庭中的空调、电炉;交通运输中的汽车、电车等说明电能的广泛应用。应用实验的实践教学方法,做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一些直观的感兴趣的实验现象,甚至还可让学生参与。如运用电磁式发电机模型演示发电情况,让一个学生转动手柄,学生们就看到了并接在发电机输出端的发光二极管发出了光亮。再以浙江北仑的火力发电、三峡的水力发电、荷兰的风力发电等启发学生,得出“电能生产方便的优点”。另外还可以根据“电能便于转换的优点”做“交直流电转换”、“声电转换”等实验。这样使枯燥、抽象的绪论课变得生动、直观,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课程的兴趣
对于现在职高学生来说,他们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的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内容,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个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用定律去加以应用。基于这些原因,我尝试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积极探索,逐步弄清以下一些问题:(1)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2)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3)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4)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5)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
当然,实验中还应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由于此法不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硬“灌”,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验,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分析,领会其过程及其实验现象,因而更易使学生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对定律中“阻碍”这个词的理解。所以,学生对这种方式的教学兴趣很浓。
这种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可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益于学生理解,增加学生兴趣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讲到电流的流动及电位的关系时,可以将水流和水位进行对比,讲到电容时可以用水库进行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又如,讲到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时,我就用一句话概括:“感压压在前”,赶鸭子的时候,鸭子总是要在你的前面嘛,这样学生也就能清楚地认识到,电感性电路中电压比电流超前,同时其他两种电路的电压电路关系也就明确了。
4.引入多媒体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集声、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直观、兴趣性强、生动活泼等特点,可使教学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特别是在处理某些教学重点、难点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利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这些重点、难点知识,也可以有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二 多媒体课堂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通过视觉获得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单纯靠听觉一般能记住15%,如果靠视觉能够记住25%,如果视听并用,记忆率可能65%。因此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功能,可较好地把抽象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传达给学生。尤其一些电路的工作原理,仅凭学生的想象是完全不够的,只有在想象基础上再利用计算机将抽象化为具体,才可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对此,在电工课堂教学中,我将一些很难通过说就能解决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展示。如在“交流电的产生”这一节教学中,交流电的三要素(最大值、频率、初相),用动画去设计,可以事先提出问题:当线圈匝数、磁感应强度、矩形线圈的面积、转动频率发生变化时,最大值会如何变化?学生可以想象,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教师开始演示、验证,并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正弦型图像又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形象的图形激发学生兴趣,并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及已有的图像进行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并用数学公式和逻辑语言将其表现出来。
另外,教学“电容器的充放电”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在实验过程中,电容的充放电时间极短,不容易明显地看出来。那么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同样也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通过“放慢”电容的充放电的时间,“延缓”其变化过程,以期弄清电容的充放电原理及其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带着一种好奇心,头脑中不时产生一连串的疑问,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边解答,把抽象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电有趣、学电有用。多媒体教学的恰当运用,将大大简化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又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中,虽然生动的内容、清晰的讲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某些公式推导、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时,难免会略显枯燥。这时就要充分采用一些小技巧来抵制学生的厌烦情绪,拉回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例如,可以采用一些卡通图片、新奇的音频文件或动画短片,先抓住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再向他们强调教学内容,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 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幽默。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面带微笑,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3.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电工基础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后进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后进生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的特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 结束语
针对电工基础系统性强、内容广泛、课时相对较少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认真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高职 电工电子基础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12-01
国家教委《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强调:“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在吉林省,高职院校工科非电类的毕业生大部分选择去汽车制造业的大型企业工作,但在上岗之前还要进行为期几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和今后从事的岗位技能有关,包括很多的基础课程在实践中应用的回炉补课。讲授的这些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理论知识有印象,工程实践应用少。学生往往发出“在校学的知识全过时,到岗位上重新学”的感慨!针对这一状况,对于《电工电子基础》这门提供机械设备中电气系统运行及故障检修的理论基础的课程怎么上,才能做到校企合作到位、工学结合得好,缩短毕业生岗前培训周期,毕业即上岗,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课程教学的改革亟待进行。
1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理念
《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工科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非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学生接触电学知识的唯一基础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一直对该课程缺乏兴趣,因而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课程抽象、难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轻视现代技术的教学思想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所以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成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改革。
模块式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及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然后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再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课程模块式教学是将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然后根据该专业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教学要求选择所必需的教学模块。模块式教学的特点是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汽车制造业的大型企业中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运行和出现故障检修时都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就需要进行充分的企业调研。把这些技能储备和电工电子理论知识点重新整合的课程模块就应该是任课教师深入企业之后思考并探索的问题。
2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突出“开放实践”操练
《电工电子基础》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融合,也可以紧扣高职教育的特色——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开放一:实验过程。改革实验教学,必须将原来封闭的实验室变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整个学期内根据需要自由进入。实验室不仅在时间上开放,更重要的是包括器件、设备和实验过程的全程开放,学生自己配置器件,独立使用仪器设备,自己安排实验过程。
开放二:实验方法。以往的实验教学,学生总是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学生上实验课,都是由教师讲解后,按照给出的电路图接线,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画好的表格填写数据这样一种老是依样画葫芦的办法进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所以,在讲解一些实验的共性问题时,比如针对实验内容怎样画好电路图、怎样选择仪表、如何操作、如何处理数据、如何书写实验报告之类问题进行介绍,并且举例示范。在以后的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在课下根据实验题目自己拟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
开放三:实验类型。现有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学生就是再一味的证实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对能力的提高效用不大。所谓的开放实验类型是指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原来简单地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
开放四:实验方式—— 专题操作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相结合。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进行实习,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企业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进行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时,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机床电气原理图,分析各控制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各元件的动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最后找出故障点。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在排除故障时,基本上都能准确、快捷地完成任务。
高职院校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型”、也不是中等教育的“拔高型”,高等职业教育应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要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就业作为最主要的办学目标和方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都将进行改革,使得学院在培养学生时目的性更强,学生们从“入学”到“就业”之路由此而更加通畅。通过实施产学结合,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顺利实现从学习到就业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2] 习谏.围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高职特色[J].高等职业教育,2000(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