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遥测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遥感遥测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遥感遥测技术

篇1

【关键词】 遥感技术;采煤沉陷区;煤矿区水资源;煤矿火灾

一、煤矿区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

在内蒙西北地区,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十分严重,是所有矿产工业类型中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西北地区煤矿以地下开采为主,其产量约占煤炭产量的96%。随着矿区环境地质问题日益严重,航天遥感技术在超前处理煤矿区的地质灾害中,取得了明显经济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煤矿区采空沉陷区及边界圈定

目前来说,内蒙地区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十分严重,西北部的煤矿以地下开采为主。采煤工作面顶板绝大部分采用陷落法,回采过程中巷道及采空区的围岩支护是临时性的,当开采后的采空区顶板失去支撑,顶板的拉张应力超过该岩层的抗拉强度时,原始地层应力平衡被破坏,产生向下弯曲和移动,发生断裂和破碎并相继冒落,致使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和断层形成地表裂缝、沉陷带、沉陷区等地质灾害。尤其在第四系覆盖层较厚的平原区,由于数十年采煤活动的频繁,小煤窑无组织粗放型的经济开采行为,常常造成局部出现地裂缝并伴有区域性大面积的地面沉陷,这种变化兼有渐变和突变的特点,形成规模也相差悬殊。采煤矿区沉陷的发生与煤层的赋存条件(埋深、产状、厚度)和开采状况(层位、深度、围岩、边界条件)及自然环境(降雨、地震)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开采深度越大,变形扩展到地表的时间越长,地面变形越小;开采空间越大,地表变形越大,并逐步扩大形成比采空区大的沉陷区(盆地)。

三、煤矿区水资源问题及其监测手段

(1)煤矿区水资源问题。产于鄂尔多斯盆地周边的石炭一二叠系中的煤田,其下部是奥陶系石灰岩,上部为侏罗系砂泥岩,属干旱盆地严重缺水地区。矿井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均衡系统破坏,地表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1997年以来,陕西神府煤田开发区的不少河流断流,如2000年窟里河断流75天,2001年断流106天。由于煤矿采空区裂缝遍布,最宽达2m多,局部地区地面下降2~3m,导致原流量达7344m3/d的双沟河已完全干枯。煤矿开采外排的矿井水、洗(选)煤水及煤矸石淋滤水的酸性及矿化度都比较高,从而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加剧了矿区环境用水的危机,尤其是水体较为发育的地区,矿区水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2)水污染监测手段。把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这个领域,先取得煤矿区的航片图像,并在图像处理时突出水体分布及所受影响程度,这些信息是进行矿区水体污染研究的关键。一般是通过增强方法来突出水体分布、增强水体边界,取得较好的水体边界效果。对于水体层次的处理,主要用密度分割的方法,对TM波段中的水体进行分级,层次性非常明显,从而为建立水资源污染遥感解译标志和宏观调查研究区地表水的污染程度以及圈定水污染范围提供重要依据。

四、煤矿火灾问题及探测技术

篇2

关键词:遥感技术 林业监测 应用要点

林业遥感技术是通过非接触性和非实地性的观测和记录林业的地理、生物、生态和其他信息,是现代做好林业监测、调查和信息获取的重要技术手段。应该在对遥感技术做出科学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提高对林业遥感技术的重视程度,详细了解影响林业遥感技术效果的因素,明确林业遥感技术的特点,结合实际林业监测工作做好林业遥感技术的应用,提升林业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为实现林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1、遥感技术的概述

遥感技术,英文简称RS(是Remote Sensing的缩写),是一种通过非接触性和非实地性的观测和记录目标物,获取目标物体各种信息的一种技术。遥感技术在林业的应用可以称为林业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和飞机对林业资源进行监测和调查,形成对林业资源实时地和动态地监测,形成各种数据和信息,为林业决策和发展提供基础上和实施上的参考。

2、林业遥感技术的特点

2.1 林业遥感技术具有高效性

林业资源的在我国分布区域辽阔,应用林业遥感技术可以使国家有关部门在短时间里掌握大面积的林业资源状况及变化情况。

2.2 林业遥感技术具有层次性

要想提高林业资源调查和监测的精确程度和速度,就必须利用抽样技术,建立林业遥感技术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获得多层次遥感资料,在配合多阶抽样技术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林业资源调查和监测的速度和精度。

2.3 林业遥感技术具有动态性

林业资源的具有再生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决定了林业遥感技术必须保证林业资源信息监控和调查的动态性,实现多时相遥感和动态遥感。

2.4 林业遥感技术具有基础性

林业遥感技术得到的林业资源信息是定量的数据,方便林业资源管理、调查和监测,应该重点做好林业用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定量监控工作,为林业资源调查和监测做好基础性工作。

2.5 林业遥感技术具有差异性

不同的传感器和不同的介质,接受和记录林业资源的属性不尽相同,为了林业规划的合理、林业生产的科学、林业监测的全面,必须提高林业遥感技术的差异性,将各种类型的信息接收和记录下来,以利于科学分析和综合利用。

3、遥感技术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要点

3.1 做好林业遥感技术在三个方面的应用工作

首先,做好对林业资源遥感资料的成图工作,林业资源的面积、土地类型的判定、制图和调绘是林业资源遥感技术的基础工作,也是其优势的主要方面,是林业监测的根本性工作。其次,做好木材蓄积量的估计工作,针对各地实际情况,开展有代表性的估量试验,为林业监测工作提供详尽的蓄积量信息。最后,做好林分调查因子的估计工作,加强林业遥感技术和传统监测技术的相互配合,对各种因子做以详细描述和准确记录。

3.2 做好林业遥感技术的信息共享工作

林业监测离不开林业信息的共享,林业遥感技术的信息共享是林业信息合作的重要措施,据相关林业文件报告显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把遥感技术当作林业资源调查信息的主要获取手段。但各国调查方法差异很大,标准(如分类系统)也不相同,这就使资料失去可比性,影响信息共享。我国已经建立国家级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和监测项目,就是这方面很好的尝试,在林业资源分类方法与监测体系上与国际上进行了协调。这方面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地林业信息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便于林业监测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3.3 做好林业遥感信息的信息融合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林业遥感信息源的多形式应用成为林业技术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做好林业遥感信息的融合工作,使信息来源多样化,信息加工多功能化,将不同系统和不同来源的信息融合成为一项值得关注的工作。随着信息源的多样化,人们总希望将各种信息源的优点集中在一起,而不是简单的叠加,这无疑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目前,应该做好林业遥感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融合工作,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

3.4 提高林业遥感数据的精度

林业应用航天遥感数据的一个重大障碍是当前运行的卫星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低,导致现有信息源不能满足林业上的一些特殊要求,如树种的区分。当前信息源即使能区分树种组,由于大量的混杂像元存在,致使分类精度一直很低。随着高光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上述问题的解决有了可能。如树种区分,森林结构的表达,郁闭度及其它林分因子的测定等。高光谱是一个新的思路,它将原来仅有6~7个波段的区间,细分为更多的波段(如从400~2450m分为192个波段),目的在于建立窄光谱段与地物的直接对应关系,实现空中对地物的直接鉴别,尽管仍会有混杂与干扰,但通过多维光谱空间信息的分析,也能将林业的相关问题适当解决。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监测工作中应用林业遥感技术是时代对林业整体工作的一项要求,林业技术人员应该明确林业遥感技术的概念,清楚林业遥感技术的特点,找到确实有效掌握林业遥感技术提升林业监测质量的方法,为林业的发展服务。本文来自于实践和基层,难免会出现水平和角度上的缺陷和漏洞,希望能够对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同行能把文中的缺欠当做新研究的开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林业监测工作的深入,振兴林业事业。

参考文献

[1]侯彦林,贺红仕,徐吉炎 等.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遥感研究方法[J].生态与环境遥感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44~50.

篇3

关键词:地籍测绘;遥感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总体来说,地籍测绘是一项由政府组织的包含很多技术的系统性工作。与此同时,它也是一项能够促进政府管理土地并且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这对政府管理土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法律意义。测绘地籍主要包含这些工作,首先调查土地以及相关附属物的位置、界线、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然后参照涉及到的相关标准测绘出土地的形状和面积[1]。数字地籍测绘主要包含数据采集和数字化成果成图等内容,在测绘的各个环节,通常采取一些专业测量仪器,比如全站仪等来进行实地资料的收集、地籍编辑成图,并与之对应建立数据库和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动态更新,以确保为工程建设和土地规划等需要利用这些数据的部门提供所需的资料和相关数据,促进相关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由于土地具有大面积和高复杂环境等空间因素,导致地籍测绘工作的开展会遇到很多难题。自从遥感技术广泛应用在地籍测绘后,地籍测绘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遥感技术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2 遥感技术概论

遥感技术作为当代一种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地籍测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遥感技术系统中,遥感装置不需要与被检测对象进行直接的接触,通过采用一定的传感装置即可采集所需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并且系统还需对这些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还需再针对这些具体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相应的表达描述[2]。传感技术的广泛使用鲜明的代表了现代化技术的发展。

传感器能够采集到的信息是很丰富的,并且这些信息会相应的随时间而动态变化,它呈现一定的周期性。通常情况下,传感器能够高效率的获取信息,并且采取数字化的形式记录各种数据和传递相关信息。自从遥感技术应用在地籍测绘之后,土地实际利用的情况也能够在较大的范围之内进行动态的更新和核查,因此传感器能够及时的获取土地的利用情形和所发生的各种变化,真正做到了信息获取同变化之间的同步,体现了实时性。遥感技术的利用,也能够使土地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更新年度土地利用所变更的数据,有效的促进了管理人员工作的开展。

简单来讲,在卫星设备或者飞机巡航系统等拥有较广覆盖范围的飞行装置中会大量采用遥感技术,与此同时,飞行装置也承担着载体的功能,飞行装置中还存在一些专门的传感器用来对需要研究的目标信息或者地面电磁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在分析地籍相关资料和判断地区环境时,遥感技术是一种最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在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便开始出现了,随后和计算机技术一起广泛应用在航空摄影中。近些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与进步,特别是日渐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导致遥感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现阶段有相关研究成果证明,世界上无论哪种物体,自身都可以发射出截然不同的电磁波信息,这也就是被大众所熟知的物体具有电磁辐射特征。对于航空系统装置,遥感技术变被广泛的使用在航空飞行器上,这些传感装置可以采集所需的信息,有助于我们详细分析待研究目标本身固有的一些辐射特性,也能够完整全面的记录这些飞行信息,最后还能针对接收到的比较重要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判断。换种说法,航空遥感技术即是在高空飞行设备中安装一些特定的遥感装置,然后通过此些特定的装置来开展相关测量工作。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的发展也日益成熟。在地籍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已经被大量使用来简化很多过程。

3地籍测绘中遥感技术的使用

3.1动态监测应用

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的发展也更加的丰富、成熟。测绘地籍中,遥感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了。比如,现在广为使用的GPS远程定位系统、人们所熟知的地理信息遥感系统,都大量使用了遥感技术。自从遥感技术同这些系统有效结合之后,地籍测绘工作比以前开展起来方便轻松了不少,克服了以前很多不足的方面,同时也能及时的采集所需的数据,并且有效的确保了此数据的准确性。地籍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使用最为直观的一个方面体现在动态监测上。通常来讲,动态监测也即是广泛使用遥感技术来实时监测待研究区域的土地变更和使用情况的一项应用,随后进一步更新采集的数据。在测绘地籍中,首先调查需要研究目标土地范围的使用情况,接着在一些数字和图形等诸多对象建立的基础之上,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收集的一些较难、不易判断的信息进行简化处理,将其转换成能够判断的文字和图形,进而完成相关信息的数据记录。整个过程中,我们还需确定一个合理的监测周期,全面监测区域内的变化情况。将收集到的最新数据同以往记录的该区域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得到最优的结果。动态监测能够为国家进行土地相关规划时提供所需的数据和理论支撑,此外,动态监测还能实时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一些违法用地的违规现象。

3.2遥感技术应用

地籍测绘中,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通常符合下列基本流程:选取数据、处理数据 、提取变化信息和监测精度评定[3]。

(1)选取数据:一般情况说来,地籍管理本身具有一些固有的特性,比如较长的连续性、较强的综合性、较高的精度性等。所以,我们通过遥感技术来选取相关的数据时,大多数情形都采用法国的SPOT和美国的Landsat TM这两种具备较强专业性的卫星数据。与此同时,监测精度作为遥感技术一个重要的指标也不能忽略。因此,我们在监测过程中,必须有效结合土地利用图来进行相关指标的对比,促进我们更进一步的提高监测精度。同时,地籍测绘资料收集时,还需要把人文、生态等相关指标都考虑进去。如果待研究区域需要比较高的监测精度,还需在资料中添加一些高分辨率的卫星影象,比如GPS。

(2)处理数据:在地籍测绘过程中,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通过遥感装置所获得的数据通常是难以判断和分别的,需要借助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将这些数据转换为人们可以判断的图形和文字等易于识别的信息,然后参照专业相关标准予以修正,确保监测精度能够满足一定的要求。

(3)提取变化信息:一般来讲,变化信息反映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段内,并且是土地的一些固有属性,比如面积、尺寸和类型等相关资料发生变化的那部分。提取变化信息是地籍测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依据提取的变化信息来准确预测未来的变化规律,为以后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4)监测精度评定:通过对相关信息和记录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统计整理所有已测信息,从而计算信息的精确度,这一环节可以帮助人们有效验证地籍测绘水平。

3.3RTK、GPS在勘测地界以及建设用地中的应用

在建设用地中,勘测地界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我们可以有效利用RTK、GPS技术来对勘测地界进行放样,此种放样方式能够充分克服使用别的放样方法所带来的很多不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勘测地界的很多工作环节,从而对一些较大型工程的放样更具有实效性。

篇4

关键词:移动终端;遥感监测;数据采集

引言

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一直是国土资源部的重点工作,针对每年一次的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开发了基于“一张图”的遥感监测数据填报系统,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及各分局、国土所借助该系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下发的监测图斑核查工作。但该系统仅方便外业核查后内业数据的录入,不能满足工作人员外业实地核查的一些特定要求,如无法实时定位、需手工记录核查信息、现场拍摄的照片不能与监测图斑自动关联等。国土资源部于2015年1月起开展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等全天候遥感监测试点工作,南京市是9个试点监测地区之一。南京市作为全天候遥感监测试点城市,监测数据核查每季度进行一次,与之前每年一次的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相比,监测数据核查工作更加频繁,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利用智能移动终端便携、高性能、移动定位的特性,设计开发基于移动终端的遥感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南京市全天候遥感监测数据核查工作,针对遥感监测数据核查过程中的需求,设计开发了基于iOS移动终端的遥感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包括采集、修改、存储、更新功能,实现了多客户端实时的现场数据采集、修改并提交至“一张图”数据库,使整个数据核查过程内、外业融为一体,高效快速地完成核查数据的采集,充分体现了“智能化、移动化、云端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

1系统总体设计

遥感监测数据核查工作,主要核查监测图斑的基本情况、地类情况、规划情况、用地手续办理情况、转征收上报待批情况等,包括图斑的位置、用地单位、项目名称等信息。遥感监测数据核查人员在数据采集时,需要利用本系统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如实时定位、图层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采集、拍照等。遥感监测数据采集系统是以矢量底图、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建设用地、规划、土地权属和相应数据库等数据为基础设计开发的数据采集应用程序。通过对矢量底图、影像等数据切片处理,在移动终端加载切片处理后的矢量底图、影像数据,相关业务图层数据,在调查现场对遥感监测图斑进行数据采集,并能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管理和上报。在需核查图斑数量多、核查范围大的分县局,由多客户端进行现场数据采集、修改并提交到“一张图”数据库。

1.1系统总体框架

基于移动终端的遥感监测数据采集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包括:移动终端层;移动网络传输层,利用电信运营商的VPN加密通道,提供终端与国土应用处理所需要的移动网络通信支持;网络接入/认证层,实现移动终端用户的接入和身份安全认证处理;移动处理层,由多个移动应用处理服务组成,处理来自移动终端层的实际业务处理请求;内网信息层,“一张图”数据库通过数据接口,为移动端应用处理提供数据处理。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1.2系统网络架构

本系统的整个网络主要由移动终端设备、无线网、局内部网3部分组成。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3G网络和专用线路接入局网络,通过“一张图”数据库服务器,在线数据实时对“一张图”数据库进行数据访问,获取现势的业务数据。移动终端设备用于承载遥感监测数据核查客户端应用,采用无线3G和Wi-fi接入模式,根据遥感监测数据核查工作的需求,用户体验及易操作性,建议采用iPad作为实际使用的终端设备。无线终端设备通过运营商3G网络,链接到电信机房,电信采用专线方式和局信息中心机房进行链接,实现从移动终端到局信息中心的数据链接。局内部网采用防火墙、网闸等网络安全设备进行严格的网路以及数据控制,确保局内部网的绝对安全。系统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从终端接入安全、传输安全、存储安全、运行安全、机制安全等方面保证数据的综合安全。为避免业务数据经过Internet带来风险,移动服务商专线与边界防火墙由移动服务商直接将专线接入至市局信息中心机房,通过专线链接,数据不经过Internet,从而在物理上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在局内部网络以及接驳电信网络时,系统为普通接入Internet的用户提供了可选的高强度的AES数据加密体制。SSL加密信道传输,是将南京市国土资源局指定的信任证书认证中心(CA)提供的数字证书,部署到手机端和服务器端,使得两端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传输通道。

1.3技术路线

本系统的技术架构设计如图3所示,表现层主要负责发送数据请求,解析返回结果并展示给用户。采用iOS原生开发技术,提供最好的兼容性,致力展示更完美的客户体验和数据表现。所有的移动终端请求都以服务的形式接收并发送到应用层进行处理,返回的数据经过加密传输至客户端,最后在终端展示。终端不缓存任何敏感数据,确保了业务的安全。该层采用.Net企业级架构,对终端提供WebService服务。应用层由各个部署在内网的应用系统组成,负责处理服务层发送过来的数据、业务请求。将处理结果以特殊格式返回至服务层。数据层采用Oracle11G大型后台数据库系统存储业务数据。采用ftp服务器存储文件数据。

2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图层管理、数据浏览和属性查询、数据采集、GPS定位、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入库等功能。系统开发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1)图层管理功能系统可加载经过切片处理后的影像数据、矢量底图等基础地理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监测图斑等业务数据,并可浏览和查询。2)数据浏览、属性查询功能数据浏览功能包括漫游、放大、缩小和定位等功能,可满足外业人员的基本采集需求。属性查询功能能够满足用户对感兴趣图层或者地物属性查看的需要,帮助外业人员更好地了解数据信息。3)数据采集功能数据采集功能包括图形地块采集、属性采集、现场拍照3部分内容。图形地块采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动采点,即在现场采集地块时核查人员在实际地块的每个拐点点击手动采点按钮,系统会自动获取当前位置的坐标值,该地块的全部拐点位置采集完毕后点击完成采集按钮,将自动按照采集顺序把各个拐点坐标构面,并能够计算采集地块的面积。第二种是手动采点,即不需要获取设备定位的坐标信息,由核查人员参考影像进行现场地块的描绘,绘制后点击完成采集,将自动生成采集的地块,并计算该地块的面积。属性数据采集功能,核查人员可以对监测图斑属性信息进行采集编辑,移动端采集内容与PC客户端填报内容实现互通互见;支持对编辑图斑空间位置的查看,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监测图斑等相关业务空间数据的叠加查看;支持对监测图斑的查询,已采集属性信息、附件信息的查阅。现场照片采集功能,即调用设备上的摄像头现场拍照,支持连续拍照,拍摄照片自动与遥感监测图斑进行关联,服务端即时方便查看。此外,对拍摄的照片可以进行预览、查看原图和删除等操作。4)定位功能定位功能主要包括监测图斑查询定位和调查人员位置定位,其中,监测图斑查询定位是在查找框中输入相应的图斑编号,点击“搜索”即可查询到该图斑,点击该图斑信息即可定位到该图斑所在的位置。调查人员位置定位是现场核查图斑时,支持对当前位置在系统中的实时定位,方便显示待核查图斑与当前位置的方位。5)数据管理功能数据管理功能页面,可以通过图斑编号、项目名称、用地单位等条件进行已核查图斑的查询;默认情况下显示全部的已核查图斑。已采集数据列表中数据要根据已上报和未上报进行分类标示,未上报数据需支持直接点击上传按钮,进行数据上报。在数据未上报之前可以对采集的属性数据和现场照片进行编辑。已采集但是不准确或者不需要的数据,可以允许调查人员选中删除。6)量算功能基本的量算功能,包括距离测量、面积测量,可以更好地辅助外业数据采集人员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7)数据入库上报功能在数据采集页面中,数据采集完成后可以点击数据上传按钮进行采集数据的上报;也可以在已采集数据页面中对未上报的数据进行数据上报操作。移动端和PC端中的监测图斑数据进行业务联动、互联互通,采集数据上报至服务器后,现场采集的数据在PC端界面也可以进行查看和编辑操作。

3系统应用情况

基于iOS移动终端的遥感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建成后已在南京市国土资源局主城区分局投入使用,应用本系统后,南京市主城区2015年二季度遥感监测数据核查工作成效显著,能够快速完成督察局下发的2015年二季度监测图斑核查工作,借助移动终端的遥感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减少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力的投入,人均核查工作时间减少60%以上,降低了工作成本。用户使用该移动终端采集系统后的体验如下:1)通过移动端进行数据采集,效率要比传统方式高;2)多客户端协同作业效率高;3)用户界面有待美化,离线数据响应速度较快,但在线数据响应速度慢需要优化改进。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地籍测绘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091-01

1 引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必将更加完善,它必将使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进遥感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相关工作者继续努力。

2 遥感技术概论

鞲衅魇歉据遥感技能,遥感技能是各式各样的东西,和地上方针辨认和检查技能,各种外表和传感器,电磁波信号收集、翻译终究的数字。电磁波理论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电磁波理论,整个体系首要包含以下几个有些:遥感平台,信息传输和接纳,数据,图画处理设备,等在作业的过程中,首要是经过传感器在遥感平台、地上接纳存储的遥感图画,图画处理,最终得到地上的特色和实质的信息。经过解说后,图画处理设备,地上和地上特征的图画特征,提出人员的释放。地籍测量是根据土地所有权的测量,测量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因而,地籍测量与通常的规模,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地籍测量经过遥感技能能够实时和精确的数据,实现地籍的动态管理,极大地进步管理的效率。(如图1)

3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应用遵循的原则

3.1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必须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充分体现科学的原则。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详细和全面的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也可以是全中国的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可以实现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科学和有效。

3.2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必须要遵循易操作的原则

因为地籍测量的方位首要散布在城市的市郊或在该范畴,操作环境比较简单,很难完成遥感技术和操作。为了习惯实际,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削减错误率的遥感技术,降低了遥感技术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一起,专业人员从事地籍测量作业的质量很低,和遥感技术和测绘作业进行许诺,因此,使用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使用有必要简化。它削减了遥感技术的操作艰难,使其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熟练操作扫描体系,从而保证地籍测量作业的速度。

4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4.1 监控城市扩张

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开展,加速变革的进程,也致使很多的人涌入城市,致使城市规模的扩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致使很多占用土地资源在乡镇和城市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峻的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将采纳严厉的管理、土地地籍信息更新城市遥感技能根据更新土地充满活力的城市,高频率测量技能,科学合理辅导城市土地的使用,合理使用和城市的扩大方案。很多的实践使用标明,遥感技能在城市土地使用信息收集和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的辅导起着主要的效果。

4.2 外业作业方面的应用

遥感技术,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和技术逐步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数字制图技术的结合,检查,地籍测量保证效率和定位精度,以满足现代地籍测量的需要,地籍测绘平稳运行,检测科学和技术人员,使用遥感测量技术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有效工作的复杂性已经得到解决。

4.3 信息提取与变化信息的选取

将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为2种数据提取和变化信息。数据信息提取。地籍测绘有三大特点:高度的整合性、连续性、准确性。在提取数据信息时,主要利用航空照片和卫星数据,以保证地籍数据的准确性,在信息提取中也可以参考相应的土地利用图。变化信息的选择是指时间和土地是确定的,与研究对象的结果一致决定改变土地变化量被理解,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

4.4 勘测与定界

土地勘测定界的遥感技术将可能确定坐标测量、测量,然后在此基础上,主要目的是确定土地范围、区域和线路建设,最终的结果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数据,土地审批的参考。针对调查和划分的建设步骤:监测数据采集、现场调查、审计、数据、文本和图形绘制边界的数字数据,归档。用这种方法进行土地测量和标定,不仅可以简化工作程序,而且可以减少误差。

4.5 在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

遥感技能越来越老练的技能,越来越完善的功用,更多的是进步测绘作业的功率,更适合于范围广泛的土地测绘作业。规划有用的遥感运用,完成动态监测的开展,完成动态信息的有用操控,非常好地运用土地和资本的土地资本管理,为国家发明有利条件。关于那些不易辨认,测绘作业带来不便,但是计算机能够解决这些疑问,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辨认条件,方便记载数据,断定定期监测作业,其次是土地运用的变化,比原有的历史数据,新的数据标明,在细心对比数据在不同的期间,最有价值的信息。为了进行土地运用的定期监测,开展巡视作业,作出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和布置。

5 结语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地籍测量中,完成土地资源的准确界说,供给准确的测量数据,然后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土地资源的管理。遥感技术在中国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测绘

Abstrac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s a new type of modern land surveying techniqu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ll aspects of nation-build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very mature in geological mapping, this paper do some simple exposi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mapping

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一、引言

地质测绘总体来说是一项政府行为上的技术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管理职能并且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技术手段,其主要工作是调查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界线、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来测绘其几何形状与面积,目前,随着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感调查正由示范性实验阶段步入全面推广的实用性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大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测绘是极其必要的,是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遥感技术特点及其它相关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可以贯穿于地质测绘调工作的全过程,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测绘工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全面推广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有待于遥感工作者和地质灾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遥感技术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技术。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资源、环境监测卫星的发射与运行,为研究地表动态变化提供了多时相、大范围的实时信息,遥感技术不断与地学、环境科学相互渗透,成为研究地球资源环境最有力的技术手段。遥感模式识别也为模式识别这一传统学科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注人了研究与探索的活力,近20年来,遥感技术在地址测绘与工程勘查领域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遥感技术是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的应用已深入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1]。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末几年开始执行的“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的主体。它具有时效性好、宏观性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以准确地监测地质灾害体的形变与蠕动情况,从卫星遥感图像上可实时或准实时地反映灾时的具体情况,监测重点灾害点的发展演化趋势,增强地质灾害发生的预见性。因此,为了能及时地调查地质灾害状况,为抢灾与救灾工作提供准确资料,根据国民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采用遥感技术这一先进手段,是尤为必要的,这也是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

2.1遥感技术在地址测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将有利于发展科学、促进地质矿产事业的持续发展。遥感信息反映的地质事实,不能因为学科偏见,传统观念和规程而被改变。当然,早期的遥感资料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近年来,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思路,在大比例尺地址测绘和地质制图中,遥感与地质的符合程度和可兼容程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如何充分发挥遥感地质的认识上仍有待统一,否则遥感地质将无法健康发展下去[2]。

2.2 在岩浆岩、变质岩,特别是火山岩地区,地质图上对地质结构的描述要比实际粗略得多,很多复式侵入杂岩体、隐伏侵入体、火山机构、脉岩、变质岩的类型和相带在遥感图像上有充分的反映,但常规地质图则记述得很简单。在松散堆积物广泛覆盖的地区,地质图上的要素内容也过于简略,近年来,各类钻井、物探资料进一步证明了遥感地质资料的可靠程度,如果能用遥感资料将各种各样的隐伏地质信息、隐蔽地质界限,补充到这类地区的地质图上去,则将大大改善其地质研究程度,所以地址测绘开展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在这些工作中如能充分正确地应用遥感技术,也必将大幅度提高大比例尺地质图件的精度和专业水平,加快详细地址测绘、专业勘测的进度。

三、遥感技术带来的新信息[3]

纵观遥感提供的构造新信息可概括为:

①表浅硬固地壳中的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

②地块和岩块;

③密布的直线形断裂和大节理;

④碎裂块体与漂移岩块;

⑤塑性-硬固地壳中垂直贯通的强爆环形断裂;

⑥地壳中的膨隆及塌陷地段等。通过遥感分析发现的不同世代、不同级别的环形断裂,包括隐伏侵入体和岩浆强爆中心等地质条件,我们坚信,这一新的地质构造理论终将会萌生、生长,给地质测绘带来革命性发展。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也是地质测绘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个体,还是由它们组合形成的灾害群体,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形态、色调、影纹结构等均与周围背景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对崩、滑、泥等地质灾害的规模、形态特征及孕育特征,均能从遥感影像上直接判读圈定。由此,通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可以对目标区域内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查明其分布、规模、形成原因、发育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危害性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区划,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评价易发程度,为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提供基础资料,此外,遥感在大型工程规划选址,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铁路、高速公路、引水工程、水利电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初步显示出遥感的技术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四、遥感调查中尚存在的主要问题

遥感技术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地质测绘队伍中,目前人们对遥感技术比较陌生,使得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需要多时相的实时或准实时的遥感信息源,而这种信息源价格昂贵。受资金限制,地质灾害的遥感调查工作难以得到普及,目前只能局限于重点地区与重点工程的地质灾害调查;目前常用的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小,难以满足地质灾害点的详细调查工作,这使得遥感技术仅在宏观调查中应用广泛,而在微观上应用较少。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测、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但急待以新的思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应用水平[5]。

五、总结

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随着遥感技术理论的逐步完善和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必将成为地质灾害及其孕灾环境宏观调查以及灾体动态监测和灾情损失评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给地质测绘工作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更全面的数据库资料,为“数字中国”提供更翔实的数据和信息,以全面提升行业领域中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发扬成绩 搞好改革 开创地质测绘工作的新局面[J];中国地质;1984年10期

[2] 熊盛青;聂洪峰;杨金中;;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新生;;地质部门测绘工作之特点、现况和展望[J];云南地质;1985年02期

篇7

关键词:环境监测;遥感技术;红外遥感

中图分类号:X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c)-0000-00

一、遥感技术概述

(一)遥感技术分类

遥感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物体对电磁波的辐射或反射,不与物体进行直接接触,远距离辨识及测量目标对象的一种监测技术。按照所使用的监测波段不同,该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热红外遥感技术、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和微波遥感技术。

(二)遥感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遥感技术的特点如下:监测速度快、范围广、能够进行长时间动态监测、投入成本低、回报高、无需现场采集样本、可以发现常规方法无法监测到的污染源;其较为明显的作用是可对指定区域进行跟踪测量,并且能够快速获取与污染有关的全方面信息,如污染源位置、污染范围、污染物分布及扩散情况、大气生态效应等等。

(三)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

目前,遥感技术已在我国诸多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具体包括:农林牧渔业环境监测;地质、地理、水文、气象、海洋等环境监测;城乡规划、资源勘探、军事侦察、土地资源管理等等。现阶段,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促进了遥感技术的发展,该技术目前能够测出水中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实际含量,如叶绿素、水温、泥沙含量以及水色等等,而且其还可以测量出大气的温度、湿度以及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在固体污染物的测量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臭氧层监测。因臭氧自身能够吸收0.3微米以下的紫外区中的电磁波,故此可采用紫外波段进行臭氧含量测定。此外,若大气中的臭氧含量达到一定高度时,温度也会随之升高,所以也可采用红外波段进行探测。

2.有害气体监测。对于由自然或人为条件下生成的二氧化硫及氟化物等有害气体,可采用间接解译标志进行监测。通常情况下,当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后,其对于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会有所降低,加之纹理、颜色等外在特征也会异于正常状态下的植被,所以可利用植被这一特点,对污染情况进行间接分析。

(二)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遥感技术对水环境进行监测主要是以清洁水与污染水的反射光谱作为监测依据。正常情况下,清洁的水体其反射率较低,而且对于在光的吸收较强,从而使得其在遥感影像中呈暗色调,这一特征在红外谱段上更为明显。在进行水体监测时,可将水色指标及光谱特征作为遥感技术监测的主要依据。由于遥感技术监测的范围较广,从而使其在水体扩散时能够及时发现污染物的扩散方向、排放源、影响范围及程度,以便尽快找到污染源。因水体中的污染物种类较多,且过于繁杂,为方面遥感监测,通常将水污染分为废水污染、泥沙污染、热污染、石油污染等几种类型。

1.热污染监测。利用红外传感装置能够有效地监测到水体中的热污染,由于热污染会释放出热效应,红外传感器则可根据水体热效应的实际差异监测到污染源,再通过计算机或光学分析,便可得出水体的等温线,进而达到对水体污染定量解译的目的。

2.石油污染监测。就港口和海洋而言,石油污染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水污染。利用遥感技术对石油污染进行监测,不但可以确定污染区的实际范围和石油含量,同时还能追踪到污染源。由于石油与海水的光谱特征差异较大,所以在很多光谱段上均可将石油与海水分开。

3.废水污染监测。由于废水中所含的悬浮物种类较多且水色差异较大,加之特征曲线上的强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可采用多光谱合成图像对废水进行监测。此外根据废水中水温的差异情况,也可采用热红外进行监测。

(三)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由于城市中一些工业企业的存在、汽车尾气排放、固体废弃物等,致使城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建立在城市环境的基础上,环境质量的优劣与人们的关系极为密切。利用遥感技术能够监测到影响城市环境的具体因素,这样有利于在进行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整体结构及工业布局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降低环境污染。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研究土地变化及分类;其二,通过遥感技术提供的各种信息,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此作为依据,对城市的工业布局及人口分布进行决策和管理。

(四)固体废弃物监测

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比较繁多,比较常见的有建筑垃圾、工业垃圾、混合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等等。由于固体废弃物的光谱特征均不相同,所以可利用光谱信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监测,以确定其分布状况、位置、面积等。运用GIS系统还可分析出其发展趋势,以便有关部门对此进行管理。

三结论

总而言之,遥感技术在我国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现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加大遥感技术的应用力度,使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马翠萍.刘有为.杨永.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A].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5)

[2]孙震.苏尚典.益建芳.遥感综合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作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4)

[3]胡举波.陈玲.仇雁翎.遥感技术在大尺度、动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5).

[4]周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环境科技.2011(z1)

篇8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测绘

Abstrac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s geodet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of modern novel,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aspects,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mapping has been very matur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Some simple exposition.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mapping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

1.“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的实现还需要遥感平台,像卫星、飞机、气球等,它们的作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当在地面试验时,还会用到像三角架这样简单的遥感平台。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波段范围,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物体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传感器会把这些电磁辐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2.遥感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量的重要手段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用于测图也正在研究之中并取得一些意义重大的成果,基于遥感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而应用于测绘工作已获得了较多的应用。自20世纪初菜特兄弟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起,航空遥感就开始了它在军事上的应用。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末几年开始执行的“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的主体。它具有时效性好、宏观性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以准确地监测地质灾害体的形变与蠕动情况,从卫星遥感图像上可实时或准实时地反映灾时的具体情况,监测重点灾害点的发展演化趋势,增强地质灾害发生的预见性。因此,为了能及时地调查地质灾害状况,为抢灾与救灾工作提供准确资料,根据国民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采用遥感技术这一先进手段,是尤为必要的,这也是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

1.遥感技术在地址测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将有利于发展科学、促进地质矿产事业的持续发展。遥感信息反映的地质事实,不能因为学科偏见,传统观念和规程而被改变。当然,早期的遥感资料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近年来,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思路,在大比例尺地址测绘和地质制图中,遥感与地质的符合程度和可兼容程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如何充分发挥遥感地质的认识上仍有待统一,否则遥感地质将无法健康发展下去。

2.在岩浆岩、变质岩,特别是火山岩地区,地质图上对地质结构的描述要比实际粗略得多,很多复式侵入杂岩体、隐伏侵入体、火山机构、脉岩、变质岩的类型和相带在遥感图像上有充分的反映,但常规地质图则记述得很简单。在松散堆积物广泛覆盖的地区,地质图上的要素内容也过于简略,近年来,各类钻井、物探资料进一步证明了遥感地质资料的可靠程度,如果能用遥感资料将各种各样的隐伏地质信息、隐蔽地质界限,补充到这类地区的地质图上去,则将大大改善其地质研究程度,所以地址测绘开展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在这些工作中如能充分正确地应用遥感技术,也必将大幅度提高大比例尺地质图件的精度和专业水平,加快详细地址测绘、专业勘测的进度。

三、遥感技术带来的新信息

纵观遥感提供的构造新信息可概括为:

1.表浅硬固地壳中的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

2.地块和岩块;

3.密布的直线形断裂和大节理;

4.碎裂块体与漂移岩块;

5.塑性-硬固地壳中垂直贯通的强爆环形断裂;

6.地壳中的膨隆及塌陷地段等。通过遥感分析发现的不同世代、不同级别的环形断裂,包括隐伏侵入体和岩浆强爆中心等地质条件,我们坚信,这一新的地质构造理论终将会萌生、生长,给地质测绘带来革命性发展。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也是地质测绘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个体,还是由它们组合形成的灾害群体,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形态、色调、影纹结构等均与周围背景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对崩、滑、泥等地质灾害的规模、形态特征及孕育特征,均能从遥感影像上直接判读圈定。由此,通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可以对目标区域内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查明其分布、规模、形成原因、发育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危害性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区划,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评价易发程度,为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提供基础资料,此外,遥感在大型工程规划选址,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铁路、高速公路、引水工程、水利电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初步显示出遥感的技术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遥感调查中尚存在的主要问题

遥感技术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地质测绘队伍中,目前人们对遥感技术比较陌生,使得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需要多时相的实时或准实时的遥感信息源,而这种信息源价格昂贵。受资金限制,地质灾害的遥感调查工作难以得到普及,目前只能局限于重点地区与重点工程的地质灾害调查;目前常用的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小,难以满足地质灾害点的详细调查工作,这使得遥感技术仅在宏观调查中应用广泛,而在微观上应用较少。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测、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但急待以新的思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应用水平。

五、结束语

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随着遥感技术理论的逐步完善和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必将成为地质灾害及其孕灾环境宏观调查以及灾体动态监测和灾情损失评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给地质测绘工作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更全面的数据库资料,为“数字中国”提供更翔实的数据和信息,以全面提升行业领域中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发扬成绩 搞好改革 开创地质测绘工作的新局面[J];中国地质;1984年10期

[2] 熊盛青;聂洪峰;杨金中;;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篇9

关键词:遥感技术;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监测

通过运用遥感监测技术,我们能够很好的应对过去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比如时空阻隔,无法体现整体,费用过高等等,由于当前的生态不断恶化,此时高速全面的遥感工艺已然成为了我们最常使用的监测措施。

1 遥感技术概述

1.1 遥感的概念

所谓的遥感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类借助物体反射电磁波,来实现远程监测目的的一种技术。其借助观测设备,利用各种物体的独特光谱性能来实现观测目的,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1.2 遥感的分类

(1)如果按照探测波段来区分的话,我们可把其划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红外遥感、微波遥感。(2)如果按照搭载设备的平台来划分的话,我们可以把其分成: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和地面遥感技术。(3)如果按照传感设备的运行形式来区分的话,我们可以把其分成:主动式遥感技术、被动式遥感技术。

2 遥感工艺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

2.1 监测区间宽,综合全面

如果只是从地表观测的话,我们能获取的信息非常少,但是如果使用遥感设备从卫星上拍摄的话,很显然获取的信息非常全面,而且更加真实。该技术可以从总体上观测环境,确保监测工作朝着立体化方向发展,具有区间宽,综合性强的特点。

2.2 高效快速

因为该项技术使用的飞行装置都是非常先进的,因此它能够以较快的速率获取所需的资料,所以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信息的传递是借助电子光学设备来完成的,所以其更加的现代化,便于我们更好的创建数据模型。此时我们国家的信息总数较之于一般措施获取的信息总数要多很多。

2.3 措施众多,工艺优秀

该技术能够用来监测普通方法无法监测的区域,比如荒漠以及冰川等区域。借助该技术我们还能够获取红外等不同波段的数据。不仅可以使用摄像措施获取资料,而且还能够通过扫描方式获取所需内容。

2.4 速度快,时间短

对于固定的地区能够多次成像,可以获得最精准的动态信息。

3 具体应用情况

3.1 用来监测大气情况

借助激光以及电脑等先进科技,明确大气信号的传播特点,以及不一样的大气状态之中的信号的具体特点,得到遥感方程式,进而完善有关的理论。由于大气成分在不同的波段吸收电磁波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分别测试各个组分的情况。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使用该项技术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其中监测的重点有如下几方面:第一,借助遥感技术,监测大气污染。第二,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体现出的植被变化特点,明确污染情况,比如污染的存在区域以及程度和变化特点等。第三,和地表采样获取的信息比对综合,建立完善的定量体系。第四,借助飞机携带监测装置,在污染区域的上方获取样本,进而加以处理。

3.2 用来监测水体情况

对水体的遥感监测是以污染水与清洁水的反射光谱特征研究为基础,洁净水能够很好的吸收光,它的反射率不高。所以,此类水在遥感图像是色泽较暗。综合考虑空间、时间、光谱分辨率和数据可获得性,landsat8数据是目前水质监测中最有用,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多光谱遥感数据。此外,SPOT卫星的HRV数据、IRS-1C卫星数据和气象NOAA的AVHRR数据以及中巴资源卫星数据也有一定的应用。水质遥感监测研究的内容包括:水体浊度、叶绿素、油污染、热污染、有色可溶性有机污染物等,其中在水体浊度和叶绿素的定量监测方面已比较成熟。

3.3 用来监测生态情况

生态环境监测又称生态监测,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生态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它可以被用来测定较广阔区间的土地使用状态,同时还可以调查大规模的生态污染问题。

3.3.1 分析土地使用情况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早在1960年国外就利用TIROS和NOAA卫星数据通过制备指数来研究土地利用和土壤覆盖变化。最近几年,很多国家都开始使用遥感技术来分析土地资源,特别是土地分类工作方面利用的更是频繁。

3.3.2 辅助开展生态调查工作

众所周知,植物能够反映出一个区域的环境状况。而且它还可以体现出所在区域的土壤以及水文等特征。借助遥感技术,我们能够获取植物特点。由于当前的传感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加之处理工艺不断完善,此时像是植被的成分以及数量等等的特性都可以借助放射数据来明确。NOAA气象卫星数据的优点非常明显,比如分辨率极高,而且所需的费用不多,不会受到外在天气干扰,因此被大量的用到植被监测工作之中。

3.3.3 调查生态污染情况

最近几年,由于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此时垃圾数量也在增加,这就在无形之中导致了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而借助遥感技术,我们能够测试到垃圾的放置情况以及数量等等,这样便于我们更好的处理。遥感监测固体废物的堆置对图像空间分辨率的要求比较高,需达到3~10m的水平。

4 发展方向

4.1 遥感技术层面

(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方面,随着高性能新型传感器的研发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资源遥感对高精度遥感数据要求的提高,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已是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总发展趋势。热红外遥感技术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雷达遥感工艺的特点较为显著,比如它能够全天性的获取信息,而且有着强大的穿透性,所以被大量的使用。建立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2)遥感信息模型的发展方面,遥感信息机理模型的发展和拓宽,特别是不确定性遥感信息模型与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综合应用也将是一个重要研究和应用方向。(3)遥感数据共享方面,积极发挥出国际卫星体系的优点,认真开展交流与沟通活动,确保从时空层面上加以互补。

4.2 与环境监测结合层面

(1)积极发展监测技术,切实发挥出当前监测的作用,将遥感工艺和地表监测措施结合到一起,完善当前的监测体系。(2)开发集成GPS,RS,GIS,ES于一体、适合环境保护领域应用的综合多功能型的遥感信息技术。

4.3 不同环境要素层面

(1)大气环境遥感的定量化、集成化、系统化和全球化;大气环境的主动和被动式卫星遥感一体化。(2)利用新型遥感数据进行水质定量监测,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水安全定量遥感监测体系,由于水体类型不一样,可以建立对应的反演算措施;提升监测的精确性;开展监测模型研究工作;发挥出“3S”科技的优点。

参考文献

[1]王桥,杨一鹏,黄家柱.环境遥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康志文,刘二东,贾飚.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21(6):177-180.

[3]陈玲,赵建夫.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篇10

遥感即为遥远的感知。遥感技术是根据电磁辐射(发射、吸收、反射)理论,应用各种光学、电子学和电子光学探测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接收记录,再经过加工处理,并最终成像,从而对环境地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物质不同,其分子、原子数量及组合方式也不同,所特有的反射电磁波性质也不同,对外来电磁波反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不同的物体发射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不同的物体对太阳和人工辐射有不同的吸收、反射和透射能力,这些差别经过遥感形成了不同的成像,然后把这些不同的遥感成像解译就可区分不同物体,从而收集目标物的各种信息数据,以掌握人们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料。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研究在采用遥感技术后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近年来开展的全国特大滑坡灾害调查及危险性评价、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示范治理、重点地区地裂缝与地面沉降调查、国家重大工程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与评价等项目都是建立在遥感图像的分析判断基础上的。由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资源卫星和环境与灾害卫星等组成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能够覆盖全国陆地、海域以及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1500万km2的地球表面。可见光、红外到微波遥感器都实现了星载飞行,遥感器包括可见光相机(胶片式和传输式)、可见光红外多光谱扫描仪、多种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多波段微波辐射计、微波散射计、微波高度计、合成孔径雷达等。具备了自行研制卫星地面接收站及其相应数据处理系统的能力。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数据处理平台,开发了多套通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专题遥感信息提取系统。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系列不仅显著提高了我国卫星气象监测能力,还为国家应急管理、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地球观测业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地球综合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前一般都会出现各种先兆,而且很多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时空规律,彼此之间常有一定的关系,这就为自然灾害的预报提供了可能。在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研究中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2.1推动国家自然灾害数据库建设

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质灾害后的地形地貌在遥感图像中通常与周围正常的情况有所区别,特别是在形态、色调和影纹结构等方面。为了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快速及时地了解地质灾害的规模和具体情况,可以通过我国的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和其他专业卫星等进行遥感信号的采集,然后运用地质灾害遥感信息的合理解释,对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或是隐患点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后得出灾害规模、灾害分布、形成因素、孕育过程、变化趋势等。通过以上工作可以有效推动对灾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且按照地质灾害的类别,建立灾害要素数据库,构建灾害预测评估和灾后灾害快速评估运行系统。

2.2为抗灾救灾应急决策提供快速信息支持

一些突发性自然灾害,难以实现迅速、准确、动态的监测与预报,但遥感技术可以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快速获取灾害发生后灾区的全面景观,根据灾害分类分级及影像模型,判读图像,快速确定灾情,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及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中,有关部门使用多种航天、航空遥感技术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提供了多种类型、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分析信息,为抗震救灾指挥系统及时全面地了解灾情、快速部署救援行动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持。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发生特大火灾时,我国立刻调整了环境减灾卫星A、B星拍摄角度和运行频率,每天两次飞过澳大利亚上空,迅速准确地拍摄了澳大利亚火场的光学、红外和雷达图像,为澳大利亚空间信息合作研究中心提供了大量的卫星监测图像,极大地帮助了澳大利亚有关部门的灭火行动。

2.3提高次生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

做好次生灾害的排查与监测预警工作,是减少和降低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地震次生灾害,让人们能够有效规避灾害或减小灾害损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通过航空遥感应急调查,及时掌握了北川等14个重灾县市道路、房屋损坏等灾情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堰塞湖等次生灾害情况,共解译出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7226个,堰塞湖147个,灾害毁路1423处;圈定有危险的村镇264个,潜在危险道路1732处,从而为有效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2.4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的重建规划是抗灾救灾的一项重要工作。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根据地质条件和地震活动断层分布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对城镇和乡村的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作出安排。城镇和工程选址时要充分考虑灾害综合区划,既防止类似的灾害重复发生,也要防御其他自然灾害的侵袭。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利用航天和航空遥感,及时开展汶川地震灾情评估工作,完成不同烈度人口影响评估,以及房屋倒损、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灾情及次生灾害评估、灾情综合评估、地震灾害范围评估、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等工作,为灾区规划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咨询。

2.5帮助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

地震的预测预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损失极为惨重。为了有效地预测地震发生,必须对地震前的各种兆信信息进行收集和数据挖掘,找到地震演变规律,尽可能地有效预测预报地震。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多种手段观测、广阔的信息覆盖、短周期的观测手段等,为提高地震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提供了可能。遥感技术用于监测和评估地震灾害已成为研究的一大热门。目前,遥感方法中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监测地震形变方面的潜力已得到广泛认同。在地震研究方面,我国运用各种遥感图像,进行断层活动性、强震构造环境、地震地表破裂等方面的遥感地质解译以及干涉形迹测量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同时还开展了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可应用性研究、红外遥感地震前兆的异常特征、预报方法和机理研究以及地震前兆热红外异常卫星遥感监测与快速处理系统研究等,为卫星遥感应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开辟了新的方向。我国地震局已将卫星遥感的部分热红外实测数据,通过全国地震系统共享给所有地震研究工作者,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3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我国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为大型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地质灾害分布、潜在危害及环境基础资料。实践证明,遥感技术在识别滑坡、泥石流,制作区域滑坡、泥石流分布图等方面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

3.1孕灾背景调查与研究从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相关理论分析可知,灾害孕育过程中要对一些因素进行长期观测,发现其变化规律。这些因素包括时日降水量、地面坡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植被发育状况、构造发育程度等。这些因素的成功观测是地震预测预报的重要保障。通过气象卫星可以实时检测降雨情况,而资源卫星可以对地表地物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分析地下物质的体貌体征等。结合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强大的遥感技术,可以对以上孕灾因素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因此利用遥感技术有效调查研究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地质灾害最重要的基础准备工作。

3.2地质灾害现状调查与区域划分

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必须及时有效地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总体分析,了解其发生规模和特征,才能制订相应的救灾和避灾措施。地质灾害过程中,不良地质所迸发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个体或灾害群体,在遥感图像中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地质特征。很多关于地质发生规模和形态特征等信息都可以通过遥感影像进行提取。这些信息提取后,就可以有效分析目标区域内地质灾害发生点和隐患点的全面信息,找到灾害发生的分布、规模、特点、趋势等信息。另外,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还可以对地质灾害发生地进行区域划分,对地址灾害进行分级管理,对隐患区进行严密监控,为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提供基础资料。

3.3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与预警

当地质体从量变到质变后,地质灾害很容易发生,但是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很难被观测察觉的,因为其蠕动速率非常小且比较稳定,地质灾害动态检测就是期望实时得到发生突变的信息,来预测和预报灾害发生。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精确定位下,这种缓慢的变动速率是可以被察觉并记录的。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地质灾害动态检测,可以有效地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和警报。

3.4灾情实时调查与损失评估

当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时,就要尽可能地减小灾害损失,这就要求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对灾情进行实时检测和调查,并评估和区分灾情较重和较轻的区域,进行有效的人员救援和物资运送。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调查,除了可以对人员和牲畜伤亡进行统计外,还可以对地面建筑、水域资源、桥梁道路、自然资源等各项情况进行实时的调查和评估,为救灾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