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品质管理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聘用护士;培训;管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72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75-02
聘用护士是经医院考核聘用的具有护士资格的非在编护士。使用聘用护士是解决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缓解医院临床护士紧缺的重要渠道。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医院编制体制的调整,聘用护士已逐渐成为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的职业培训和规范管理是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提示医院管理机构及管理者应深入考虑聘用护士的职业培训和规范管理问题。
1.聘用护士职业发展中的不足
1.1 职业价值观模糊。受传统人事管理思想的影响,聘用护士有着身份尴尬的思想负担,认为自己不属于正式在编职工,没有归宿感,感觉职业前景渺茫,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因此,一些聘用护士只把护理工作作为自己谋生的职业而不是终身的事业,加之有些医院在管理方面,对护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使部分聘用护士对护理职业价值观模糊,产生职业自卑感和失落感,以致于离职,对护理队伍的稳定造成影响。
1.2 业务水平有限。聘用护士普遍资历浅,基础理论与业务技能掌握较差,临床经验不足、整体素质差、在工作中只满足一般的护理操作,只求过得去,不求精,不求过硬,理论知识浅薄,缺乏观察病情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形成不了技术骨干力量。我院对85多名聘用护士多次护理考核中发现,聘用护士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专科护理水平差,缺少工作经验,不能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联系。在临床工作中对一些已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视而不见”,从而导致护理质量低和护理差错发生。
1.3 医院管理缺陷。有部分医院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不重视,甚至对聘用护士的认知有误区,认为聘用护士是临时人员,不愿投入时间、财力、人力对她们进行培养。部分护理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把聘用护士更多的作为劳动力使用,没有从管理高度上给予支持,对工作和生活关心不够。由于医院和用人科室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聘用护士属于临时用工,只需要胜任常规的护理工作,而不需要给予过多业务方面的培训。因而,导致聘用护士参加继续教育机会少,知识更新较慢,业务技术水平和护理综合素质较差。
1.4 职业培训不够,待遇低。有研究对2所市级(三级)医院、1所县级(二级)医院130名在岗护士(在编护士和聘用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聘用护士进修率为0,聘用护士进修率显著低于在编护士。聘用护士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发展前途,其自我实现的需求难以满足。聘用护士职称晋升、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少,极大的影响了聘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最终阻碍聘用护士的职业发展。黄平等[1]的研究表明聘用护士中有33.3%的认为无培训机会,43%在学历教育上无政策性鼓励,特别是升迁机会上,49%认为无升迁机会。适当学习机会、升迁机会有助于聘用提高聘用护士的自身素质,成为聘用护士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有研究[2]对临床一线的护士142人调查,结果显示聘用护士比正式护士更为明显地感到工资及福利待遇低的压力,这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很多医院聘用护士都在临床一线工作,干的活比在编护士多,所得的报酬却低于在编护士,而且不能享受和在编护士一样的福利待遇。在多数医院,聘用护士工作量都较大,每日疲于应付大量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使其没有精力去培养自己的科研、教学能力。聘用护士相对在编护士基本工资普遍偏低,而工作量大,任务重,让聘用护士感觉心理不平衡。
2.聘用护士应采取的规范管理措施
2.1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心态是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学习引导聘用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客观认识护理职业,正确定位作为一名护士的社会价值及自身价值,增强护理职业自豪感。积极宣传护理职业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护理工作的含金量。对临床工作表现突出的聘用护士进行表彰,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对护理队伍中涌现出来的一些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2.2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影响护理人员工作专业化、事业化、留任、离职率及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聘用护士应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学识水平、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己所处工作环境、学习进修的机会等情况,根据自身个性特征和优势选择专业发展方向[3]。护理学会等专业团体应将聘用护士纳入到管理组织中来,在聘用护士职业发展计划制定与实施等方面提供指导。
2.3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是提高护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极重要的手段,是影响护士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能使护理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称职地开展工作,必须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参加各种形式的再教育即成为必然趋势。应鼓励聘用制护士积极参加学历教育,鼓励自学成才,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对于取得好成绩的护士按医院的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奖励。目前,探讨适合于工作紧张的临床一线护士或长期上晚夜班护士职业发展的弹性培训项目和模式,成为管理者和职业发展教育者感兴趣的课题。
2.4 奖优罚劣,实行动态管理。一般医院规定聘用护士聘期为1年,聘用期满后,根据对其德、能、勤、绩综合考评,决定解聘或续聘。在聘用护士的管理上,应每年组织2次以上护理理论和操作考试,结合用人科室测评、护理部质量考核、患者满意度调查,定出考核档次,优秀档次:理论成绩在80分以上,操作成绩在95分以上,综合成绩在90分以上,三项均达标;合格档次:理论成绩60分以上、操作成绩85分以上、综合成绩80分以上,三项均达标;理论成绩60分以下、操作成绩85分以下、综合成绩80分以下,三项其中符合一项即定为不合格,理论和操作均可给予一次补考机会,仍不合格者,将不再续聘。对考核优秀者在合格基础上增加50元至100元的浮动工资,对工作三年以上且每年考核优秀的,实行嘉奖,从而在业务管理上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2.5 提高待遇。薪酬是医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薪酬分配得当,既可节约医院的人力成本,又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她们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增强凝聚力和医院竞争力。医院只有拥有对工作满意的护士,才会赢得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患者。薪酬分配不当,收入低或收入增长不理想,心理上出现不平衡,缺乏归属感,不仅导致员工满意度低,工作情绪低落,而且还会导致人员流失,工作效率和整体效益下降,甚至威胁医院的生存和发展[4]。
3.讨论
聘用护士的使用与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全面的管理过程。她们最需要的是受到尊重、理解、信任和平等,进而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展现出自己的才能,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好医院、科室、聘用护士之间的利益关系,既要考虑到医院和科室的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又要为聘用护士争取适当的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把她们当作医院护理工作发展的资本,严格聘用标准,择优录用,强化培训,从严要求,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和评价,优胜劣汰。选好、用好聘用护士,不仅在工资待遇、奖金福利、养老保险等给予保障,而且要从职称晋升、护士长竞聘、参与医院内各种活动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使其安心工作,尽可能减少非正常流失,稳定住聘用护士这支护理队伍,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平,戴肖松.聘用制护理队伍的现状及优化对策[J].现代护理,2005,11(13):1053-1054.
[2] 方贵蓉,郭淑荣,廖娜,等.二级医院聘用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志,2008,2(6):285-287.
篇2
[关键词] 院长 职业化 医院管理
[Abstract] China has been a professional director of the hospital has cause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the importance, In this paper, hospital professional difficulties, goals, actions and results to be described in four areas.
[Key words] president, professional, hospital management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人力资源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最为宝贵的要素,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是当今社会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在人力资源真正被中国管理者认识之前,只有“人事”,而无“人力资源”的概念。现代人力资源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格,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需求,其管理职能也主要是直线管理和进行协调。严格的制度,命令式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令员工难以接受。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不再是纯粹的命令式直线管理和协调,更重要的是为决策层在各重大决策提供信息,为制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提供信息。“以人为中心”贯穿了整个过程。
经济全球化带来医疗全球化。医院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它的理想运行状态是优质高效低耗,虽然不是单纯的企业,但也要引进企业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关键的环节,医院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的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要顺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就要有一批能够迎接挑战、了解医院事业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型管理人才。医院院长既是人力资源中重要的一环,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者。人力资源改革计划的制定要依靠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院长,如果院长不具备现代管理知识,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整个医院人力资源的变革也无法进行。因此,医院人力资源的变革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应该从院长入手。
由于中国几十年来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卫生行业各企业内部基本上是经验管理,绝大部分各级管理人员也都从卫生专业人员中选拔,他们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医院高层及中层管理者主要来源于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就是所谓的专家当院长。他们身兼数职,既要管理医院、出专家门诊、又要带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会议不能落,还要在各种学术团体尽职,可谓分身乏术。因此,中国医院的院长被称为是“专业做专家、业余当院长”。他们虽然在专业技术上是强者,但是在上岗前后却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管理方法属于传统经验型和封闭型,上亿元的大摊子由此漏洞颇多。专家并非不能当院长,而是有的专家未必懂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摆在院长面前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医院院长“职业化”迫在眉捷。医院院长“职业化”的进程包含了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用一个英文单词――STAR来概括。
S:Situation=What background?阶段行为主体―中国医院院长的整体情况。为什么要“职业化”。认清背景是制定职业化目标的前提。
T: Target=Whataim?些素质。A: Action=What done and how done? 在这一环境之下,行为主体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怎样去实施。这一实施过程包括:步骤,实施过程中的细节,哪些是要把握的,哪些是要避免的。即怎样“职业化”。R: Result=What effect? 行为的结果或者影响。即院长职业化的未来趋势。
一、Situation――专家当院长的困境
进入新世纪,以改革而著称的北京某医院以“副院长”待遇从南方挖来了一名30多岁有MBA学历背景的总会计师;在广州、深圳,有MBA背景的医院院长更不在少数。这些事例引发了众人的思考:新世纪的院长由谁来当,MBA还是医学专家?甚至有人认为,专家当院长即将走向终结。这并非本文讨论的重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中国传统的院长选拔方式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院长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国内大医院绝大多数是医疗专家当院长,这一点和日本相似。而其他国家逐渐学习美国模式,即医院由CEO任院长。国外的院长知识结构与国内不一样,一个医院由三种类型的院长构成,第一种是管理院长,工商管理硕士出身(MBA),或者是公共管理硕士(MPA)。MBA强调把医院经营成企业形象,注重医院的经济,赢利性医院尤其如此,注重成本核算,医院的公共形象,研究医院更多占领市场份额。非赢利性医院的院长则是MPA担任,他们多半来自政府机构的管理官员。不管MBA还是MPA,他们都注重管理,前者注重经营管理,后者注重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第二种是副院长,允许医疗专家来担任,以保证医疗质量。第三种是护理院长(部分国家的医院存在),国外医院人员构成是低年资医生和大量的护士,资深医生是单独开业的。由于体制的问题,我国医院的院长不得不扮演“三合一”的角色,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他们身兼数职,既要管理医院、又要出专家门诊、还要带硕士生、博士生做科研,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还要在各种学术团体任职。我国的医院相当于国有企业中的大型企业,省级“三甲医院”每所业务数亿元,工作人员几千人,门诊人次超过百万,这么大的摊子把管理者却把管理当副业,有些医院院长甚至因为是学术权威,“赶鸭子上架”逼到这一职位上去的。目前,我国医院管理方面漏洞较多,比如经营管理成本核算,我国很多医院处在粗放经营的初级状态,根本谈不上经营和成本核算,财力和物资方面浪费,人力方面也有浪费,做不到奖勤罚懒。此外医院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为了向上级做报表,而不适合做内部的微观管理,所以干了多少活,消耗了多少能源、人力设备都没有详细数据,这样就不能很好地管理医院。医院管理的漏洞与专家当院长有一定关系,专家身兼数职,怎能全心投入医院管理。医学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分科很细、具有高度工作自治性的特点并经过严格训练,所以他们的思维比较程序化,很难把他的视野从尖端的领域引开而达到宽广、多样化、兼收并蓄的思维方式,而管理学科恰恰需要跳跃性、多元性、甚至是反向思维。专家的素质和类型并非不合适做院长,但是如果他们不具备行政、金融、财务、人事、政策等综合素质和管理知识,就很难管理医院。随着医院市场化的推进,院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一家医院的经营业绩,甚至医院的命运。目前,我国医院都试图引进一些专业管理类人才,但管理领域人才相对缺乏,懂得医院管理的人才就更难找了。MBA做院长还处于起步阶段。体制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二、Target――医院院长的重新定位
目前我国医院里的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从专业人员中选拔,基本上是实行的是经验管理。管理的落后制约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行业有识之士已经发现,新世纪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一大批适合不同层次卫生工作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建立一支懂经济、懂法律、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化卫生管理干部队伍。2000年12月29日,卫生部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领域建立的第一个培训基金――“中国卫生管理人才培训-丽珠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主要用于开办国内医院高中层管理人员研修班,普及管理知识,推广管理新理念;开展国外医院管理考察学习活动,促进国内外医疗卫生管理领域的相互交流,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创办“医院管理论坛”,拓展中国医院管理科学研讨园地,交流管理经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摆在院长面前的难题也越来越多:“怎么才能用好大家辛苦挣来的钱?”“为什么提高了奖金,员工的积极性还是调动不起来?”“为什么制定了那么多医院操作规范,医疗纠纷还是在增加?”这些都是院长们参加职业化管理培训时摆出来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主动接受培训,边学习职业化管理理论边实践。医院职业化管理短期培训班的开设为医院院长的自我提升提供了途径。据有关人士介绍,1999年他们第一次办班时,只有不到20人参加。到了2001年,每期培训班都有100多人参加。培训班以 MBA 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战略制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市场管理、经营运作和信息技术管理、变革管理等。像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都是目前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但院长们又不具备的知识。院长们认为,现代医院管理者除了需要培养医疗行为的行销与策略管理经验,需要学习医院品质管理和绩效评估、成本分析的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外,还要学会资本运营的知识,而这一切都需要系统培训。由于国内医生和医院是连为一体的,不像国外的医生是流动的,因此国外的医院管理者只懂管理就够了,而中国的医院管理者还必须加上医学背景。总而言之,现代中国医院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是:学医出身,懂经济管理,掌握组织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知识,懂信息技术。从管理素质上来说,院长应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管理的智慧。从理论到实践应有扎实的医院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
三、Action――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职业化进程
由于我国医院的管理者都沿袭了“医生――出色的医疗专家――院长”的成长模式,职业化的道路相当艰难。要真正地搞好职业化的进程,要把握要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宏观:体制再造――要与现实相配、与国际接轨,就非得体制再造。无论什么样的改革,体制的变革应是根本。资料显示,美国有3家医院管理集团进入了世界500强,整个医疗卫生产业占GDP的14%,而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却面临着体制和结构的双重困窘。北京现有68家三级甲等医院,实际上20~25家就足够了。多余的怎么办?大量的乙级、二等怎么办?生存都有问题,何谈职业化管理?至于医院管理者、尤其是院长的职业化角色转换之所以艰难,有一种说法是:管好医院的确有太多的东西需要系统地学习,但还得挤时间坚持出门诊、查房。为什么?心里不踏实。现在提倡干部能上能下,如果把临床全放下,哪天不让当院长了,哪个科肯要?内科医生还好办,外科手术刀扔三个月手就生了!这种情况又怎么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医院管理工作?还有,在现在的机制下,院长一个月也就比一般职工多几百元工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又能支撑多久?提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目前在我国32万个医疗卫生机构中,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近百家其中医院30余所,营利性医院仅有0.73%,远不及美国市场营利性医院所占的比例;美国医院最大的支出是人力资源,占到总支出的50%左右,而我国医院最大的支出却是所谓的“三片”:药片、铁片(设备)、瓦片(基建),人力资源所占比例不到20%,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行政和后勤人员,真正创造价值的医护人员实际上被忽视了。这可以回答红包、回扣为何屡禁不止的问题:灰色收入已然成了补偿机制;另一方面,成本核算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医院利润跑冒滴漏现象的大量发生。中国同美国相比,医疗水平、设备、医源都相差无几,差就差在管理。美国人怕看医生,是因为医生的“天价”收费,而医生的“天价”是由医院的成本核算决定的。国内就没有这种概念,医院每一环节的人流、物流都缺乏成本核算:一切由政府定价。人力资源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院长作为人力资源最为关键的一环,如果不把院长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配合,职业化的进程将难以进行下去。
微观:加强对医院院长管理的培训――具体形式有:举办院长岗位培训班,时间控制在1个月内,根据情况设置课程,包括医院管理与经营,领导艺术,财务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和计算机应用等。请法律专家,经济学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授课,理论教学的案例教学相结合,系统学习有关管理理论指导工作实践;选派院长赴国外进修,可以到国外有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医院,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进修,也可攻读学位或者重点作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或者参观考察;短期研修班,时间一周左右,以当前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主,结合国内外医院管理最新动态和国家有关卫生政策进行探讨;举办专题研讨班,医院管理某一专题有关院长和职能部门管理干部学习研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四、Result――“职业院长”登堂入室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医疗改革的深化,未来5年,中国医疗改革速度将超过其它行业。专家认为,与健康有关的产业已成为或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医疗市场几年内将出现巨大变革趋势。医疗竞争将比想象的来得还要快。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医疗市场,已成为国外资本觊觎之源,现有的公有制医疗机构将面临着内外夹击、不得不变的竞争局面。医院院长由职业经理人出任,董事会管理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将出现在公有制医院中。原来医院院长主业当医生,副余抓管理的现象将越来越少;连锁医疗管理集团的数目将增加,新的医院管理集团将出现;医院作为企业运作、MBA出现在医院管理队伍中将不足为奇。医院将设立品质管理、企业策划、危机公关等部门,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去年,北京大学将招收50~60名本科硕士学位连读的7年制卫生管理学生,为医院培养管理人才。此外,北大医学部计划招收有工作经历的人,培养MPH(卫生管理硕士)。北京大学将2002年定为“医院管理机制转变年”,在这一年里医院管理机制转变将有三个大动作――学校卫生管理专业要招本硕连读7年制学生;医院将设立专管经营的副院长;现有医院管理队伍逐步接受职业化培训。今后,北大医学部的三家综合医院都必须配备一名专职分管经营的副院长。原来医院只有分管医疗、教学、科研、后勤等工作的副院长,经营和财务工作并没有单拎出来专人管理。此番想通过设立经营副院长的方式,将医院的经营与医疗学术工作逐步分离开来。经营副院长将是脱离医疗工作的职业管理人,不再像以前的院长那样“专业当医生、业余做院长”。广州部分医院则推行总经理负责制,院长抓医疗技术,总经理抓医院经营。
篇3
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华丽蜕变,得益于医院以服务患者、提高医疗质量、突现医疗服务人性化为切入点,启动了6S管理这一大胆尝试。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6S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5S管理,最初应用于生产制造业。日本企业在5S管理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品质管理手法,使产品品质迅猛提升。此后,又在5S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security),形成6S管理。1995年,6S管理被引入香港,随后逐步在海尔、美的等国内生产企业中应用。
航空总医院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作为企业医院,尽管在财政补助、员工待遇、科研教育等方面“先天不足”,但依靠不断消化、吸收并创新企业管理的重要思路和工具,进行跨领域交叉融合,进发出惊人效果。
6S管理是医院背靠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所引入的重要管理理念之一,并将其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改造,可谓6S在医疗领域管理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医院于2011年通过中航工业6s管理达标验收,成为中航工业50余家医院中第一个达标的医院。
航空总医院推行的6S管理主要包括六方面:一是整理,将工作场所的物品区分为“必要”与“不必要”两类。不必要的物品要尽快处理掉,防止误用,打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二是整顿,将必要物品分门别类排列整齐,明确数量,并进行有效标识,缩短找寻物品的时间。
三是清洁,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保持整洁亮丽,消除脏污、稳定品质、减少意外伤害。
四是规范,即健全规章制度,并纳入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中,对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考核。
五是素养,员工要仪表端庄、言谈举止规范、组织纪律强、工作责任心强、效率高、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发扬团队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努力,确保质量和效率,从而营造团体精神。
六是安全,健全安全生产制度,配有专职机构和人员;规范安全标记,重点部位安全设施齐全并保持良好的可用状态,以实现工作现场无安全隐患;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医疗和护理的安全操作规范。
其中,素养是6S管理的核心,开展6S容易,但长时间的维持,必须靠整体素养的提升。
全方位推行6S管理
在6S管理推行初期,由于医护人员常年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早已形成,医院物品存放等问题也已积累多年,因此如何应对抵触情绪,成为首要问题。
为此,院长亲自挂帅,明确了6S管理工作对改善医院形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素养、降低医院管理成本和风险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将6S管理与创建三甲医院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提升到医院发展战略的层面。
在此规划下,医院成立了6S管理委员会,院长任主任,下设6S管理办公室。各部门、科室均成立6S管理小组,并设立6S联络员,建立了全方位的6S管理体系。各级组织及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6S管理的整体良好运行。
与企业生产相比,医疗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贮存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以及消费者对服务产品质量评价的主观性等特点。因此在生产企业中应用的6S管理标准不能完全适用于医疗行业,而医疗行业中目前还没有成型的制度和模式能够照搬。这就要求医院在制定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时,创新制定一套与医院自身发展背景相契合的模式。
为此,医院首先开展了6S管理试点工作,选取了党群工作部、干部保健科、功能科以及特需门诊4个不同性质的部门及科室作为试点单位,对医院的适用性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经过数月的摸索,医院对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6S管理制度进行了本土化修订,并配套出台了5套规范性文件。
推行6S管理重要的一环,即做好培训工作。只有让全体员工正确理解6S管理的制度和要求,才能执行到位。为了克服医务人员临床工作量大、不易集中的特点,医院推行了“6S办一部门科室两级培训”与“同内容多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一方面,6S管理办公室严格执行参培人员签到和培训会后考核,保证培训质量;另一方面,6S管理办公室对各职能部门、科室的二级培训情况进行随机检查,查阅培训记录,抽查员工的6S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力求培训工作落实到位。
医院形成定期实地检查与考评机制。由6S管理办公室牵头,成立6S管理检查小组,每月均开展督查指导工作,不断发现问题,现场研究解决,并将每次检查结果在每月的全院干部例会上公布。此外,医院利用媒体,形成上下互动的宣传方式。以6S管理简报、院报和网络为依托,定期刊登6S管理工作进展和检查考评结果,并刊登各部门科室在6S管理中的经验总结,表彰先进,督促后进。
在6S推进过程中,后勤部门曾是一大难点。众所周知,库房、食堂、锅炉房等地,在以往的管理中易被忽略,故环境欠佳,物品摆放杂乱;再加上后勤部门涉及范围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而成为6S推进的要塞关口。
鉴于此,后勤负责人每日巡视现场,细化到每个抽屉、每个角落的点检。除了达到6S管理中库房的一般要求外,还在物品的摆放上,将医疗用品、医疗器械单独摆放,避免混乱和污染,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存放时间进行规定,做到了取用方便、标识清楚、保障安全。如此,后勤部门的6S管理成为了全院的亮点。
篇4
【关键词】高职机电类专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189-02
近十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数量上看的确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从培养质量上看却与半壁江山不尽相符。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考生逐年减少和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如何体现其优势和特色?如何使高等职业教育坐稳半壁江山?这是个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问题,是能否培养出企业和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问题。
一、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职教与产业需求矛盾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以致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与企业渐离渐远。没有企业参与的办学,势必导致学校在教学时空、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乃至师资队伍等方面与企业需求脱节,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符合企业需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早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教育部也在2006年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因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担心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利益受损等而缺乏合作热情,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处于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无法真正实施。
笔者对广西境内的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珠三角、长三角一带20余家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80%的企业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具有生产管理知识,知识面广,有一定实践经验,具备设备操作、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毕业就能上岗等。懂技术又懂生产、管理的复合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最受中小企业欢迎,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夺对象。然而,企业的要求恰恰是机电类高职毕业生的弱点所在,如何在寻求校企合作切实可行的途径的同时,增强高职院校自我发展提高的力度和自我造血功能,已成为高职院校探讨的热点话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构建“目标产品+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成功典范,为新加坡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我国高职院校可借鉴其成功经验,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以工厂化实境教学为目的,在校内构建设施先进、环境逼真的教学型工厂,在机电类专业中实施校内工学结合“目标产品+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交融的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就接触到真实的企业产品、企业设备、技术标准;引入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中真实体验到工厂的企业管理氛围。这一举措无疑将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注入新鲜的活力。具体办法是:从入学的第二学期开始,把学生安排到校内的教学工厂,成为该工厂的员工,使学生在该处的生产性学习活动完全纳入企业的管理之内,配合实施综合训练或顶岗实习,生产中根据学生素质与技能情况,将他们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完成不同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产品,并在考勤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采取企业化考核模式;所构建的“教学工厂”不以生产为目的,而是以与工厂对接实施教学为目的,让学生完成参与到生产过程,在校期间基本完成由大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变,真正做到零距离与企业接轨。
三、构建适应“教学工厂”的工学交融的专业课程体系
没有与市场、企业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工学结合就无从谈起,学校需要根据“教学工厂”的概念来编制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中,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来自“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一)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
为实施“目标产品+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征集和参考一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实践专家的意见,寻找实践专家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强调“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并重”,构建工作过程导向“宽基础多线并行活模块”的机电类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综合考虑与生产、教学、设备、师资、场地等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充分利用教学工厂,安排学生进入教学工厂的各部门并定时轮岗,通过完成目标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有一技之长,从而在职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平行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高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总体要求,依据专业学习领域,结合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要求和技能大赛需求,适应不同企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构建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特长训练为保障,灵活组合、按需施教的“宽基础三线平行活模块”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以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为平台,把专业课程划分为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加工、机床数控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维护三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涵盖一定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之间互相独立,知识交叉少,便于分段式组织教学或采用交叉的教学模式,不同班级学生在同一学期分选不同的模块完成教学。三线并行可有效、合理的使用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工作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及低成本的运行。
配合各模块内容的特点,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相应目标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任务明确、兴趣激发的状态下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四、改革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一)工学交替式教学组织形式
实施工学交融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利用校内教学工厂将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与生产过程融合、交替,学生在教学工厂的两年时间里,根据需要轮换多个部门和岗位,如技术中心、人力资源部、品质管理部、生产制造部、采购部、安全管理和销售部等部门。学生在生产环境中学习,一方面掌握专业技能,学懂专业技术知识和生产运作管理知识;另一方面懂得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沟通、共事,甚至锻炼调动他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能力、协调众人活动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的分量从少到多,从为了学的“做学”逐步过渡到“产学”,最后是与生产零距离的顶岗实习。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结合各部门的职业能力要求,按照自愿的原则竞聘上岗,岗位可为各部门的一般员工、班组长、主管助理或主管。学生在每个岗位上完成“学习—独立操作—完全胜任”全过程的柔性岗位技能训练,经过安全能力、质量能力、团队合作和发展能力考核合格后,可以申请进行轮岗或竞聘更高的岗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轮完所有教学要求的基本岗位方可获得相应的毕业学分。这样,学生在教师(工程师、师傅)的指导下,在校期间,基本完成由大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变,真正做到零距离与企业接轨,培养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二)分段式模块化教学
目前的“三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安排第一年学习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第二年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完成毕业设计、毕业实践及顶岗实习,参照新的课程体系及新型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后,理论上毕业生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但前提是教学资源充足,包括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实验实训条件都满足生均要求,在目前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导致师生比高、教学设备不充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缓慢,这些条件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提高起来的,这给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模式,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分为几个相互平行的能力培养模块,如:设计与加工、装配与调试、控制与维修等能力模块,在增配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尝试以分段式模块化教学的教学组织模品质管理部、生产制造部、采购部、安全管理和销售部等部门。学生在生产环境中学习,一方面掌握专业技能,学懂专业技术知识和生产运作管理知识;另一方面懂得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沟通、共事,甚至锻炼调动他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能力、协调众人活动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的分量从少到多,从为了学的“做学”逐步过渡到“产学”,最后是与生产零距离的顶岗实习。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结合各部门的职业能力要求,按照自愿的原则竞聘上岗,岗位可为各部门的一般员工、班组长、主管助理或主管。学生在每个岗位上完成“学习—独立操作—完全胜任”全过程的柔性岗位技能训练,经过安全能力、质量能力、团队合作和发展能力考核合格后,可以申请进行轮岗或竞聘更高的岗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轮完所有教学要求的基本岗位方可获得相应的毕业学分。这样,学生在教师(工程师、师傅)的指导下,在校期间,基本完成由大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变,真正做到零距离与企业接轨,培养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二)分段式模块化教学
目前的“三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安排第一年学习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第二年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完成毕业设计、毕业实践及顶岗实习,参照新的课程体系及新型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后,理论上毕业生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但前提是教学资源充足,包括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实验实训条件都满足生均要求,在目前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导致师生比高、教学设备不充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缓慢,这些条件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提高起来的,这给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模式,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分为几个相互平行的能力培养模块,如:设计与加工、装配与调试、控制与维修等能力模块,在增配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尝试以分段式模块化教学的教学组织模式,即各平行班分别实施不同模块的教学,解决现有教学资源匮乏难题。分段式模块化教学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
实践证明,借鉴“教学工厂”的先进理念,再融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实施“目标产品+教学工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精心设计课程体系,探索和实施工学交替、分段式模块化的教学组织模式,配合目标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以及教学工厂的生产展开教学,使“讲”与“练”相结合,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相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将实现跨越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燎原.关于“教学工厂”理念与实践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5)
[2]马彪.关于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1(5)
篇5
【摘要】本文将主要以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为切入点,对其完善措施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档案管理;问题;措施;规范化
鉴于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我们各项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得档案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时展的趋势,但是如何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其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却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档案管理在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一)行政管理方面的作用。对于行政部门的日常工作来说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助于计划和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项目运营方面的作用。档案是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记录,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记录,公司的品质管理、项目的达标创优工作,都是建立在项目档案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档案整理与运营工作相互促进,才能不断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二、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偏低。档案管理工作相较于企事业单位其它类型的工作而言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很多高层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还停留在抄抄写写上,无法认知到档案工作对企业运营管理带来的重要影响。但实际上,人事档案可以反映出企业员工的工作经历、社会关系、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原始记录;会计档案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文书档案可以反映企业的历史发展沿革、业务工作状况等等。另一方面,档案为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现阶段,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档案管理系统,但分类混乱、管理不善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对档案的价值和作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们更加意识到对于一个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以及信息化构建而言,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现代化专业能力普遍较弱,也缺少足够的专业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设备,也很难得到充分的应用与发挥,这些都是需要在未来工作中必须重视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当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上来看,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的OA(办公自动系统),配备了现代化的管理设备,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环境,有的还配备了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但由于档案信息的范围和种类处于不断扩展和变化之中,有的企业档案工作仍停留于传统的纸质档案阶段,或介于传统与现代信息化两种工作方式之间;有的企业所使用的档案软件通用性差,档案软件升级改造后,档案信息很难有效移植;有的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与档案管理软件未实现对接,致使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文件数据不能自动转成档案数据,需要人为地在档案管理系统中手工地输入档案数据,极大地增加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四)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由于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缺少专门的档案管理设施,而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存在很大的数量缺口,档案管理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普遍存在无档案室、无档案制度等混乱现象,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在这种环境下,虽然企业也能够开展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但是此时的管理工作显得更加杂乱无序,档案破损以及遗失等现象在所难免。
三、档案管理问题的相关完善对策
(一)提升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企业管理层应当逐渐提升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在思想上要认识到位。在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使相关领导重视起档案管理工作,为档案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重要保障。要想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相应成果,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推动其信息化建设。同时,还要重视起人才的培养工作,努力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丰富其知识储备,使其能够对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以熟练掌握,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而相关企业在人员的选用上也要予以严格要求,不断完善和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者队伍。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术加以熟悉和掌握,提升档案的管理质量。针对档案管理的工作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使其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以及相关流程具备清晰的认识能力,提升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
(二)加强档案电子化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已成为档案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而档案作为我们记录事件和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也直接见证了信息化技术的巨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档案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应用上,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此,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上还应当跟上信息化的发展脚步,对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手段加以积极应用,摆脱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一是要重视电子文档资料的归档工作,统一计算机的规格型号,统一软件的使用,利用计算机和扫描仪等设备将纸质档案数字化。二要加大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利用,注意软件的通用性、对接性,实现档案数据的完全、自动导入与对接。三要建立起全文数据库,以便档案数据的查询、统计、检索和利用,逐步实现室藏所有档案案卷级、文件级目录计算机检索,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
(三)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想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相应成果,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推动其信息化建设,我们还要重视起人才的培养工作,努力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丰富其知识储备,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而档案管理部门在人员的选用上也要严格要求,不断完善和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者队伍。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悉和掌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术,提升档案的管理质量。
(四)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档案的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方向指引。企业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规定,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予以明确;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收集、归档、移交、管理和利用制度,尽可能地细化、明了和具有可操作性,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守。
四、结语
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杂乱现象,我们还应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统一标准。对于档案管理的未来发展来说,要想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是必要的前提。目前档案管理信息化正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仍然有待完善和提升,而规范和标准则是所有工作的依据,并且规范和标准的建设方面也正属于档案管理工作上的薄弱项。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着重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制定上,改善不足,实现优化。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管理类课程;整合创新;职业学校
一、职业学校忽视管理类课程的原因
1.历史原因
改革前囿于对管理学一般属性的认识不足,全国大学院系合并仅保留了复旦、中国人民大学等少数大学之管理教学。开放之后,学术界仍对管理学能否成为独立学科存在疑问,具体体现为1990年之前管理学在我国不是一级学科。1994年,确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才从政治上为管理学成为一级学科扫清障碍。
2.学校原因
有些学校认为学生的管理能力是学生在校无法培养的。应当说,这一说法混淆了管理与领导的概念。管理能力不仅是一种领导能力,更是一种做事的能力。在现代企业中如果一个人不能管好自己的设备、工具、产品、原材料及成本,那么有哪个企业会长期使用此人?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职业学校由于师资缺少,教材落后,管理类课程成为学校可开可不开的课程,近年来这种情况改善不少。但职业学校管理课程学科整合不够,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方法落后,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3.课程原因
管理学包含了一些社会科学的内容,又有一些数学知识,还有一些工程技术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从出现到现在仅仅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同农学、机械学、电子学、化学等传统学科相比,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加强管理类学科课程建设
1.提高实体经济质量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共识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实体经济总体仍被世界看好。美国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近30年的停滞状态使我国经济界、企业界和政府看到区域经济空心化的后果。伴随着30年的经济发展,东部工业发达地区面临着近一轮经济结构之调整。我国中西部和东部农村地区迎来了职业教育的春天。我国中小企业基层管理不科学,基础人才质量有待提高,而造成这一状况同我国企业长期“重技术,轻管理”有关,也有职业教育中管理课程边缘化的原因,这样的状况使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人才从学校教育中就有管理素养先天的不足。
2.我国企业管理人才绝大部分是自我培养的
我国企业管理人才有些是靠师傅带徒弟培养的,而早在1930年泰罗就告诉我们:师傅在把好的本领带给徒弟时也把坏习惯传给他了。基层管理人才之坏习惯近年来体现为影响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近年来我国东部一些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通过自办管理学院培养企业管理人才,企业的管理基因得到传递,管理精神得到传承。
3.各类大学能否成为优秀企业基础人才稳定供应商
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外资企业涌入国内,其基层管理人才的获得通过工资等物质条件从国有企业、乡镇企业获得。近年来我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到位,伴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差距也在缩小,我国经济地理条件决定人才的走向一般是“孔雀东南飞”。开放之初,不少外资企业引进了一些大学本科毕业生,这些学生现在发展一般遇到“玻璃顶”或选择跳槽或选择自主创业,因为他们不会久居人下。而一些工科学校培养的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不少已经选择离开了实体经济,而从事金融等更高收入的行业。
4.实体经济的基层管理人员可以由职业学校培养
满足中西部地区和我国东部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性人才可以由职业学校培养,前提是重视管理类课程的整合创新。我国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根深蒂固,学电学的不会使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学化学的不会使用分析天平。这样,学生势必眼高手低,大学本科毕业生不会久居实体经济基层管理岗位,而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动手能力强,又由于学历不高一般不会频繁跳槽,只要加强管理类课程建设,使这些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管理原理,又加上他们自身的技术素养和工作经历,他们一定可以在实体经济的舞台上施展才华,有些可以逐渐从基层做到中层最后到企业高层。
中德无锡高级职业技术学校(AMBF)是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创办的一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学校采用“双元制”模式学制三年,培养无锡地区职业教育的师资和企业管理人才。在企业干部班教学中,企业管理课程一般开设两到三个学期,此外还开设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等课程。目前这些学生活跃在江南不少企业成为企业技术业务管理骨干。他们在回校看老师中多次说到学校所学课程中管理最重要,也最有用。
综上所述,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才的责任和使命落在技术类职业学校身上。而技术类职业学校要承担起培养企业基层人才的使命,除了要传授先进的制造技术之外,必须整合管理课程内容,创新管理教学方法。
三、管理课程的整合创新
针对职业学校培养实体经济基层管理人才的目标,管理课程的内容整合主要是生产管理,内容有计量检测与质量管理、物流仓储与成本管理、生产周期与交货期管理、创业管理与商务实践。
1.计量检测教学与质量管理教育相结合
在“质量管理”教学中,不要泛泛而谈产品质量、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标准,而应结合计量检测,结合具体的数控系统、测量技术而谈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管理,让学生认识计量检测对产品质量的重要,让学生知道比计量检测更重要的是员工的品质,因为一流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是检测出来的,而是一流企业员工制造出来的。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有大量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等企业管理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精练管理学教学内容,而且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质量管理素养。
2.生产周期与交货期管理教学与时间观教育相结合
在“交货期管理”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或企业的实训和实践,调整生产班次、加班等从实际出发讲生产进度管理,从而让学生知道“时间与效率”对企业与学校有着不同的价值。也可以结合企业的顶岗实践,让企业员工教会学生5S(或6S或7S)管理,TPM(全面生产管理)教学可以结合装修拆实训结合进行,让学生在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物流仓储教学与成本管理教育相结合
现代物流包括采、供、储等一系列活动,它的优化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有的企业家说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物流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比如当年的爱立信与诺基亚之间的成败就说明了这一点。这种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利润=收入-成本”,“钱”不一定是你的,只有节约成本,节省下来的钱才是我们的利润,才是我们能充分支配与享受的“钱”。
4.创业教学与商务实训教育相结合
创业教学的实质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创造、创新才是成功的途径。成功不可复制,成功也不能复制。“钱”除了节省可以剩下来外,对于企业、企业家而言更重要的是开源。有时开源比节流重要得多,当然开源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有时比“钱”更重要。
篇7
以连锁经营为核心的现代流通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连锁经营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热点,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测。而人才在连锁经营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连锁经营实务的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成为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关键。
1.1我国连锁业的发展状况
连锁经营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连锁经营最早兴起于商业发达的美国。这种先进的经营业态后来不断扩散。现在,连锁经营正风靡全球,在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商业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新兴业态的兴起,推动中国零售业格局在世纪之交发生了重大变革。数十年来以传统百货店为主的中国零售业,将逐渐进入以连锁经营为主的业态多样化时代。
2001-2005年,是中国连锁业发展最快的几年。其中前四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的平均年店铺增长率达51%,年销售增长率达38%。连锁业快速发展的几年,也是政府管理部门探索连锁行业管理、连锁企业深入思考和实贱发展模式的几年。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69100个,同比增长57%,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总数增长26%,与销售规模增幅基本持平。营业总面积达51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员工人数达204万人,同比增长31%。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连锁企业间并购活跃。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45家零售类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9.85亿元,同比增长23.55%;平均净利润为5650万元,同比增长50.11%,为10年来最高水平。根据2007年最近四年的上市公司财报显示,商业连锁类上市公司的EPS分别是零售行业的1.25倍、1.6倍、1.69倍和1.38倍。
1.2连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据《2008年中国零售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零售业在未来几年里各类人才的需求量约为1000万人,而市场供应量仅有约40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近600万人。另外,我国零售企业众多,零售从业人员有8000万到1.3亿人,庞大的总量掩盖不了结构性需求缺口日益拉大的事实。具体表现在: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不足;基层店组长稀缺;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环节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开发价值。
鉴于连锁经营人才目前奇缺的情况,我们认为研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解决连锁经营人才奇缺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连锁经营管理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设计缺乏对社会环境的考察与判断
很多高职院校通常是根据市场的短期需求设置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岗位。学校就办什么样的专业,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很明显。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等到2-3年的人才培养周期结束后。原来供不应求的专业可能市场已经饱和。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已不是市场所需的。所以如果不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来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定课程标准,很容易造成就业困难。
2.2专业定位模糊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所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首先就要理解职业化的人才标准。而现有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一些误区:一是定位过高,把培养目标定位在理论型和研发设计型人才或领导型人才,比如说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做对连锁业的研宄或做以一些连锁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士;二是定位过低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低层次、低技能的操作人员,比如做一个合格的超市理货员或促销员等,我认为认为操作型人才主要应由中等职业教育来承担。
2.3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脱节
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等等。而目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知音,这是错误的吐音。
识宽泛、技能指向不准等问题,感觉什么方面的知识都学了,好像什么技能都掌握了一点,但是到了企业却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导致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期望以一个专业去满足一个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果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2.4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市场接轨不到位
目前本专业的教材太少。新设置的专业课程对应教材的教材很少,给授课带来了困难。专业基础课的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或者以理论知识为主,偏向本科教材,或者片面强调技能培训,偏向中职教材,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训指导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2.5忽视对高职学生特性的分析片面
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贱教学与理论的应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强调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忽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2.6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市场接轨不到位
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3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3.1指导原则
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该文件不仅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提供了指导性的原则。
3.2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借鉴了德国“双元制”把教学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企业模式办,把企业按学校模式办,使学生在三年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来自于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实贱技能培训,这种教学模式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多元技能的人才。
4开发研究的特色
4.1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
委员会确定了开发总思路和流程成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有实贱经验的人员担任委员,每年定期召开会议,不定期走访联系,听取他们对专业改革、建设的意见。在教学计划制定中,应遵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岗位实践的三级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兼顾连锁经营区域性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职业的岗位能力和岗位的可迀移能力为目的来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
4.2确定了“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院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确定了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贱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教学模式与工作现场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贱教学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并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体现教学模式的实贱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4.3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基于教高[2006]16号、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解决人才培养办学模式问题。推行“产学结合”办学模式,产学结合点主要应体现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能力标谁相结合、师资专职队伍与企业员工兼职队伍相结合、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
本专业培养具有连锁经营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能胜任连锁经营企业分店店长或区域负责人)。通过理论和实贱教学培养精通现代商业经营业务流程与管理、新型零售业管理、商品采购与配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适应行业技术发展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在服装连锁企业及其他业(含百货、超市、特许经营店、会员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从事经营管理所具备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4模块化弹性课程体系
连锁经营管理不是理论型职业,是操作型职业或应用型职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连锁经营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分析连锁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多种岗位(如零售企业营运、采购、店长、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把理论和实贱结合为一体,这样才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高级职业人才的发展规律。要把课程按逻辑关系整合成知识模块,形成网络状的课程体系,按照“大平台,小模块”的模式组建教学模式。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由公共必修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贱教学六大大模块组成。
4.5加快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连锁经营业态的多样性和岗位的复杂性导致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所采用的实贱教学模式也不是单一的,从认知实贱到案例实贱,从校内基地实训到校外基地实训,各实贱教学模式应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4.5.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院的基本办学方针:紧扣“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和“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整合资源、开放共享、创新机制、效益优先”原则,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实训基地、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强化实贱教学内涵建设,突出实训条件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进一步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培训能力。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除了建立模拟实验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不出校门就有真刀实枪的实习场所。根据连锁经营的专业特点,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筹建校内实习商店。校内实训计划是,每学期都安排学生进店实习,从最基层的店员做起,一直到店长助理,经过这样的流程,实习过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回到学校,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贱的重要和理论的不可缺,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4.5.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们也是按照学院既定的方针: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原则,加快拓展与装备水平优良、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科学规范、产品质量过硬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发能够满足更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高质量校外实习基地,借此不断完善“实训室一校内实训基地一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并向校外实习基地和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训练体系。学生在第六学期进行的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贱经验的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实训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实现了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企业、优势、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国内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强有力政策推动下,以及我国建筑业企业不断的尝试和发展中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行业推广面越来越广,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现有200多家建筑业企业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工程总承包业务。国内建筑行业承包模式从单一的施工总承包逐步发展成为涉及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工程总承包模式。在行业推广面上来看,从早先的石化行业工程总承包尝试、试点,到目前在电力、市政轨道交通、房屋建筑等领域的广泛推广,可以说我国的工程总承包模式走上一条持续健康发展道路。
②总承包额不断增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境内外工程总承包合同总额每年均已两位数比例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我国对外建筑业企业工程总承包业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亚太、中东、东欧及非洲等国际市场。
③大批设计、施工等传统型企业纷纷进行改组改制,按照国际通行的专业分工、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调整结构、完善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功能和机构,积极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参与国际竞争,其中部分企业已经通过多年努力将单一的设计或施工业务,改造成具备前期策划、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管理服务的多功能国际型工程公司。
④推行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试点和加快人才培养进程。
⑴国家建设部为推动国内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制定和颁发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试点方案》。并由中建协组织各地区各企业间的相互学习、观摩,有力地推动了工程总承包业务在全国的推广和发展。
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工作,每年都有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有助于提高我国工程总承包整体管理水平。
⑶我国建筑业企业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取到显著成效。在近期中建协召开的工程项目管理成果会上,先后有100多家企业上报了项目管理优秀成果。这些优秀成果中充分体现了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方法现代、管理工具先进、经济效益良好的特点。充分达到了“低成本经营、高品质管理”的目标。
2、阻碍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的主要原因
①总承包企业融资能力不强,没有可靠的金融后盾
当今国内外工程总承包市场,私人投资增长幅度加大,政府出资项目比例逐步下降。工程项目更多要求带资承包,要求承包商已各种方式协助业主进行融资、垫付工程款、参股、提供融资保函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流行趋势和国际惯例。因此承包商的融资能力已经成为能否赢得项目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基本都是从施工企业或是勘察设计企业转型而来,特别是勘察设计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也没有太值钱的固定资产,在金融领域缺乏资信记录和融资经验。因而面对规模较大的工程总承包项目时,出具保函已捉襟见肘,带资承包就更加难以应对了。
②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缺乏,项目管理水平较底
由于近年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导致建筑业企业经营利润普遍下滑。企业效益日渐低迷,则必然造成企业中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特别是有的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在项目部人员配置上绝大多数为刚刚毕业的学生,甚至有的企业还以减少项目管理人员配置数量的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项目管理水平难以提高。另外企业缺乏长远的人才发展战略,不重视人才培养。
③缺乏信用机制,业主不认可
⑴国内总承包企业资金实力不强以及信用机制落后的现实使得广大业主对承包商能否做到在保证项目使用功能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业主最大程度上的节约投资而产生怀疑和担忧。甚至出现错误的理解,认为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就是施工费加上一笔管理费,就是一种扒皮式的承包行为
⑵国内的建设市场还存在着为了“权衡照顾各方关系”而变相肢解工程,形成所谓的人情招标,使得大部分业主不得不抛弃国外已经成为主流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没有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④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我国针对工程总承包的立法相对薄弱,对于工程总承包市场准入、法律定位并没有专门法律法规来进行界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工程总承包由于游离于法律、规范的范畴之外,使得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还有很多的瓶颈。
3.勘察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性分析
①勘察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发展状况,为业主做出更科学、更系统的发展规划。
②勘察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能有效地对项目投资进行控制,设计阶段是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项目设计方案的优劣以及是否体现经济性,都将对项目总体造价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工程总承包模式使得项目经济利益与设计人员建立了必然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了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严格贯彻限额设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其不断的进行设计方案优化。
③勘察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有利于对项目建设阶段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协调管理。设计、施工与采购各部门均在项目经理统一领导下分别开展工作,可以避免传统承包模式由于分属不同企业而导致的不能协同工作的不利问题。根据项目总体进度计划,可以对各专业进行合理穿插安排,在项目工期较紧的情况下,对于大型设备及材料的采购可以协调设计部门提前给出设备选型规格标准,方便采购部门限期进行采购,对于施工设计图纸可协调设计分阶段进行交付使用。
④勘察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勘察设计企业可以借鉴以往工程实践经验和对国内外新型技术的掌握,在施工阶段加强与现场的沟通配合,及时发现和处理设计缺陷;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存在不利于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增加施工操作难度的设计节点,积极进行优化、修改,另外在施工中过程中同时也可以督促施工部门按设计意图进行施工。
⑤勘察设计企业是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企业,有齐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掌握国内外最新技术,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先进的设计手段和几十年创下的工程业绩。这些内部资源用于项目总承包管理中,可以将设计的技术优势延伸到项目采购和施工阶段,特别是高素质技术人员能很快地适应工程总承包的建设需要。
4.建立与工程总承包功能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措施
勘察设计企业要建立与工程总承包功能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模式。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的理解这种模式是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是有利于提高我国勘察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其次应该对勘察设计企业进行机构改革和结构调整,使之达到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功能要求。最后应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它满足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人力资源需要。具体的措施如下:
①转变思想,寻找出路。大部分勘察设计企业的出路就是转变成工程总承包企业,所以企业的有关部门和领导应该支持和鼓励这种转变。
②依据企业自身实际条件,确定最佳实施方案。勘察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必需要经历探索、实践、发展3个阶段,如何在探索初期选择一个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总承包经营模式,是勘察设计企业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成败的关键。
③编写适用且可操作的管理程序文件。勘察设计企业对于总承包某些业务比较陌生,没有相关经验。比如进度控制、施工管理、费用控制、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和合同谈判等,这些也与设计管理有很大不同。如果没有一套可操作和适用的管理程序文件,工作就难以开展。为了管理程序文件的质量有所保障,也为了少走一些弯路,我们通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向有经验的单位借鉴通用管理文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一些修改,使得通用管理文件变成适用于本企业的管理程序文件。
④增设机构,配置专业人员。设置的组织机构应该满足工程总承包功能需求。需要增设如前期策划、设计管理、预算成本、施工管理以及采购合约等部门,新增设的部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配置齐全。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按照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组织管理体系标准应设置控制经理及信息工程师岗位。
⑤定期组织总承包企业项目总承包管理业务的培训学习。建立与国际知名工程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定期组织优秀项目管理人才到国外学习深造。在高等学校相关专业中增加项目管理的课程,普及项目管理知识,鼓励国内总承包企业与各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基地,加快培养后备专业人才。
⑥学习和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总承包实施过程中需要快速处理大量信息、数据,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实施效果进行监控与评价,需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计划准备,这些复杂而庞大系统工作只有依靠计算机以及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软件才能真正得以实现。项目管理软件的运用与开发是总承包企业是否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当今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先进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结束语:
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是市场分工的必然趋势,也是业主降低风险的客观要求。工程总承包模式具有资源配置优化、综合效益集成等多方面的优势,必将发展成为工程承包的主流模式。勘察设计企业在建立工程总承包企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探讨和改进的地方,都有待进一步摸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从培经.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篇9
1.通过亲身接触自动化设备和实验器材,并且通过老师及工厂人员的讲解,对自动化专业进行初步的认识,在实践中验证、巩固和深化已学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2.加强对企业技术操作的理解,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已学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技术操作进行初步分析观察和分析对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见识电子控制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维护等过程,理解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动态与专业前景。
4.通过一定的实践认知实习,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及论文撰写做好铺垫。
5.让我们了解到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提升自己实际的工作能力,领悟到现实工作中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朝哪一方面发展,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为今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安排
1.实习地点:
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时间安排:
8:30由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出发
9:20到达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参观
11:00返回学校
三、实习单位介绍
公司主营业务为:方坯、板坯和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板带冷轧与处理工程和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冶连铸现依托集团各项优势在北京设立了分支机构,从事国内外海水淡化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连铸核心业务有:EPC工程总承包,事业部具有专业化连铸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能力的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类连铸机(大小方坯、圆坯、矩形坯、异型坯、扁坯、板坯、薄板坯等)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一条龙工程总承包及单项服务;技术服务,事业部依靠专业化连铸技术研发实力,为客户提供连铸生产工艺、品种开发、生产工艺诀窍、铸坯质量问题诊断等相关技术服务;设备维护服务外包,事业部具有专业化连铸设备制造、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提供连铸设备维护服务外包,为客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公司人力资源实力:2012年初,公司已有职工854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496人,拥有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101人、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83人。公司在北京设有自己独立的研究院,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每年研发费用占营业额的5%,研发实力强大。中冶连铸拥有专业的设备制造基地——中冶易新科技,设备制造能力强大。主要机械、电气设备在公司内部制造完成,产品质量和交货期有保证。
事业部/子公司:连铸事业部、海外事业部、北京科贸、斯瑞普科技、中冶易新科技、中冶重工。
四、实习内容
1月5日我们到了中冶易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实习开始,由公司员工李华刚师傅带领全班同学对公司各个车间进行专业性的参观,在车间里李师傅对同学们参观中的疑问进行了专业、技术性的讲解。在参观过程中,李师傅针对我们专业对他们车间采用及开发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我专业知识的认识更深了一层。各个车间各司其职,但又紧密联系,比如做一台轧钢机,它需要各个车间的配合,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最后的零件组装要求毫无差错,精密准确。
对于李师傅介绍的一些简短又新鲜的名词如“铜排”“总、分控制机”“PID”等,同学们疑惑百出,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而李师傅耐心的为我们在专业技术与知识方面进行了解惑,电子产品本来就更新速度快,在技术研发方面需要什么,大学生需要具备什么,专业的发展前景怎样等问题他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因为他做该公司工作了挺长一段时间,所以对大学生他很了解,对我们在大学中应掌握的技能都做了一些要求,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在他们产品中占据的地位进行了解惑,让我受益匪浅。
五、实习心得与体会
通过此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更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我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我认识到了从事电子工作应支持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创新的精神,应该拥有一颗随时接受考验的心,迎接未知的世界。
实习期间,我谦虚谨慎,认真听取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讲解,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能够做到服从指挥。感受到了提出疑惑和疑惑解决后的。对自己的专业也更喜爱,不再迷茫。
本次实习使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认识实习对于我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让我初步完成了从理性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让我初步认识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
总之,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这次专业的认识实习,无疑会使我以新的视角来审视对待所学的自动化专业,并必将对我未来的发展与提升有所助益。我会把这此实习作为我人生的起点,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做的更好。最后,我想用屈原的一句话作为结语来与大家一起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动化毕业实习报告(二)
一、概述
这次为期六个月的毕业实习是我顺利完成大学所有课程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就业指导处老师帮助下我在烟台富士康科技集团参加毕业实习。可以说我在这里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没学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为毕业之后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烟台富士康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在烟台的园区,位于烟台开发区,现有员工近8万人,工业总产值居于Foxconn在大陆工业园区的第三位,仅次于深圳上海园区,将建设成为山东半岛最大的3c产品工业基地。目前园区内主要有CCPBG和PCEBG两大事业群。
我的实习岗位是CCPBG事业群CNP组装B04线完成品检查,在师傅和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各项生产、检测任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二、主体
实习目的
11毕业实习是我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入教学计划中的。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12可以使我们通过实习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毕业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
13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我们初步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十分必要的基础。
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21实习单位简介
烟台富士康为富士康科技集团简介:
烟台富士康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在烟台的园区,位于烟台开发区,现有员工近8万人,工业总产值居于Foxconn在大陆工业园区的第三位,仅次于深圳上海园区,将建设成为山东半岛最大的3c产品工业基地。目前园区内主要有CCPBG和PCEBG两大事业群。山东烟台科技园2004年开始进行投资设厂前置筹备工作,20**年7月正式投产运营。烟台富士康科技集团以实力创效益,以效益谋发展,以发展营造规模,以规模换取口碑,以口碑造声势,以强大声势进军市场,以实力赢得了世界五百强企业之称号。
企业的经营理念:爱心、信心、决心。
企业的从业精神:融合、责任、进步。
企业的成长定位:长期、稳定、发展、科技、国际。
企业的文化特征:辛勤工作的文化;
负责任的文化;
团结合作且资源共享的文化;
有贡献就有所得的文化。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速度、品质、技术、弹性、成本。
22岗位介绍
实习内容及过程
31了解过程
起初,刚进入车间的时候,车间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车间里的工作环境还好,就是人特别多,车间也非常大,有1000多平方。呈现在眼前的一幕幕让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茫然,即将在这较艰苦的环境中工作6个月。第一天进入车间开始工作时,所在线体的线长、多能工给我安排工作任务,分配给我的任务是跟着一名叫茌良志的老员工学习完成品检查,我按照师傅教我的方法,运用完成品检查治具开始慢慢学着检查该产品,在检查的同时注意操作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毕业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在这初次的工作岗位上检查产品,体验首次在社会上工作的感觉。在工作的同时慢慢熟悉车间的工作环境。
作为初次到社会上去工作的学生来说,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开始我对车间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阅读实习单位下发给我们的员工手册,向线体里的师傅、员工同事请教了解工作的相关事项,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对车间的情况及生产组装产品、检查产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车间的工作实行两班制(a、b班),两班的工作时间段为:早上7:10至晚上7:10,晚上7:10至早上7:10.车间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该上、下班制度。
32摸索过程
对车间里的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开始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工作期间每天按时到厂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点等待副线长集合员工开会强调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同时给我们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后,则要做一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于是我便到我们工站的工具存放区找来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用具(比如:不良品票,手指套,防静电手套,静电环、产品标识单等)。在机台位置上根据SOP(员工作业指导书)上的操作流程进行正常作业,我运用工作所需的治具将流水线上的产品检测好,并将检测完毕的产品放回流水线,进行下一道工序。另外在工作中,检测生产出的产品有时会出现异常(比如:彩屏、黑屏、不读卡、开机断电等)。出现上述情况时,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填写不良品票,交给线外人员送修。
在工作期间有些产品的检测难度较大。第一次检查可能NG,这是需要追加四次检测,在这四次当中出现一次NG,视为不良,不能像良品一样放回流水线,需要单独放置在规定的地点。为了提高检测效率,避免NG的发生,于是我便向同工站的员工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与技巧。运用他们介绍的操作方法技巧慢慢学着检测这有难度的产品,从中体会检测产品的效果。同时在加工中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也要不断摸索检测产品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有时在摇杆按键测试工站,对怎样高效率的检测不太明白,此时,我便向员工同事学习,向他们请教正确的摇杆按键测试方式,另外也可以询问品管(品质管理员),按品管提供的要求进行生产、检测产品。
33实际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完成品检查、摇滚按键检查、LCD&KEY、TP校正及产品老化的学习,我对车间产品的检测的整个流程已有了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与熟悉。对有些常出现的不良现象和代码也比较熟悉了,对不良产品的识别力也有所提高了,检测产品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上班期间,接受线长、副线长和多能工分配的工作任务,在自己的工作区认真地进行作业。当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和困难时,先自己尝试着去解决,而当问题较大自己独自难以解决时,则向线长、多能工反映情况,请求他们帮助解决。在他们的帮助下,出现的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我有时也学着运用他们的方法与技巧去处理些稍简单的问题,慢慢提高自己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不断摸索出解决治具小故障的方法途径。这样从而让我在工作时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工作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在所用的治具不出现大的故障的情况下,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尽自己的努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尽量让生产出的产品数量达到班产要求的数量,以便完成生产任务。每次下班之前,将自己工作区域内的卫生打扫干净,垃圾放入垃圾袋中并放到相应的位置,把工作桌面和地面上的物品用具收拾摆放好。就这样一天的全部工作内容也就完成了,嘿!这工作任务也较艰巨的啊!
实习期工作总结和收获
实习期间,我对实习企业的CNP组装SOK生产的整个操作流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和熟悉。虽然实习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很大的关系,但实习中,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很多学校以外的知识,甚至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
在实习的那段时间,让我体会到从工作中再拾起书本的困难性。每天较早就要上班工作,晚上较晚才下班回宿舍,深感疲惫,很难有精力能再静下心来看书。这更让人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此次毕业实习,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我体验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性,通过实习,让我在社会中磨练了下自己,也锻炼了下意志力,训练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积累了社会工作的简单经验,为以后工作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动化毕业实习报告(三)
本人自20**年6月份我到烟台东信电信设备有限公司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组装、接线、制线和调试。组装、接线和布线,调试过程要严格按照电气调试步骤手册进行,一步步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还做了焊接电路板,制作电线,组装模块和安装空插头的工作,主要涉及分压板、整流板、控制板、温度显示电路板和晶升限位等等。
烟台东信电信设备有限公司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包括实习员工公司需要依其更快更好发展的需要并结合个人的情况来安排工作岗位。有做技术工作的,有做市场工作的,还有做管理工作的等等众多的工作岗位。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我认为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很重要。作为一名未来电气控制方面的技术员工,我会始终坚持公司提出的“七事一贯制”原则。技术员工不能只会配线、接线、调试和装配,而不懂研发、设计和编程等工作。我对公司发展的理解,烟台电信设备制造公司自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太阳能行业后,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半导体硅锗材料的需求同目前的市场供应相比,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太阳能产业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我想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技术工作的全部内容—“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七件大事技术人员要一竿子到底!”。我认为这里所说的“七件大事”就是技术工作。有些人认为只有研究和设计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技术性工作,而贬低看不起安装、使用和维修这些工作,认为技术含量低甚至没有技术含量。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从哲学的观点看,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用于指导实践。而试验、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就是我们的实践工作。这就好比是一台计算机,要想使其正常运行,硬件和软件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硬件的灵魂。毫无疑问,我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实习生,实践方面的经验还很缺乏,在学校中学到的是更多的理论知识。因此,很荣幸上级领导给了我这次车间实习工作的机会,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在实践中的技术工作,弥补在实践经验中的不足。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下面主要汇报一下我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如配电箱开关是否接错或安装是否到位等,通过观察可以通过目测容易地解决;对于一些偶然的、特殊的问题,在调试过程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需要积极地思考,向有经验的员工请教,亲自动手进行各种检测和试验,问题解决后须做认真的总结,使自己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此外,我认为整流主板的电路接线原理对于掌握维修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可是很多维修工根本都不懂。
最后,在公司技术和管理上提几点建议:
1)目前,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电气控制柜设备比较陈旧。从公司长远发展和经济利益考虑,我认为应当对电气控制部分的产品在控制方案上加以改进,推出自己的新产品。
2)在机柜的接线、布线、调试、安装过程中,我认为机械人员与电气人员应当加强交流,互相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在生产车间,我首先在电缆班,毕竟是第一次,所以起初做起来笨手笨脚的,也挺辛苦的,不过在同事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也充分感受到公司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所以工作起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更是通过虚心请教,在师傅的指导帮忙协助下,我很快的适应了这份工作,经过这几天的过渡,我已经初步掌握了制作电缆的步骤和一些基本注意事项。不过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我知道甚少,于是我虚心请教师傅同时自己也阅读相关的书籍,并细心专研,最终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在车间实习的这段时间,虽然有时候工作很苦很累,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实践中的专业技术,不断积累实践技术经验。生产实习是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骨干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多种电柜的主要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内容,加深对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设计、试验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好专业技术,从事这方面的接线、布线、调试、安装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
最后,我至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工作态度仍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工作上不够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