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能训练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能训练分析

篇1

关键词:体能项目;身体素质;网球运动

1 体能训练的内涵

我们只有在了解到体能训练的真正含义之后,才能找到开展体能训练的最佳方法。在此,我们从体能概念、体能训练作用和意义这三方面介绍了体能训练的涵义。

1.1 体能概念

体能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理解,广义上的体能训练主要指身体机能状态、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运动能力、社会适应力及心理等,而狭义的体能单指运动训练中运动员体能训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能力或是专项能力。

1.2 体能训练作用

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开展一切体育锻炼的基础,使进行战术训练和技巧训练、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只有良好的体能才能使运动员的高强度的体育比赛和训练中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良好的体能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运动员在训练中受伤的可能性,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

1.3 体能训练对网球运动的意义

专项技术训练师网球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内容,体能训练并不受重视,基本上是大而化之,缺乏科学性,完全没有意识到体能训练与技、战术之间的相关性。体能训练是开展网球技、战术练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为基础,运动员很难在网球运动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网球体能训练,将其作为网球训练的基本训练,迅速提升运动员体能,保证运动员在网球比赛中的正常发挥。

2 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和特征

2.1 体能训练内容

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是网球运动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通常专项体能训练是在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展开的,一般体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感官机能为主要目的,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挖掘运动员身体潜能,专项体能训练则略有不同,它是以发展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为目的,旨在实现运动员身体素质专业化,增强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

2.2 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

体能训练是以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等方面训练为主的运动锻炼,我们必须了解各项素质练习的主要方向,实现科学化体能训练,提高体能训练成效,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为网球运动比赛奠定扎实基础。

运动员力量素质指的是人体神经肌肉抗阻能力,是人体内自身的爆发力。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克服各种各样的阻力(自身阻力和惯性),展开急停、冲刺、迅速移动等各种网球运动技术动作,力量素质是运动员所必备的特质。优秀网球运动员一定要具备极大的爆发力,它是网球运动员必备的专项素质之一,网球运动对于人的臂力、腰力、腿部力量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网球运动中许多高技巧动作都必须要以良好的力量素质为依托,这同时也能够为网球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的控制身体力量,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各种网球比赛。

速度素质主要包含人体应激能力和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快速位移能力。通常在网球运动中会发生各种急速变向、奔跑、急停等动作,运动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反应,网球专项速度训练就是对运动员进行单个动作完成速度的训练,利用击球速度和脚步移动速度的重复练习来达到提高网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的目的。

耐力素质指的是人体能够活动时间的极限,耐力素质训练目的就是增强运动员克服疲劳的能力。在网球运动中不同时间对耐力要求也不同,它处于一个变化的状态,它与速度素质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球运动员可能会面对连续抽杀、摆臂,快速移动。我们在许多校队比赛中可以看到运动员因专项耐力差,而在比赛中后期表现动作迟缓,回球慢,最终导致比赛失利,由此可见,专项耐力素质培养对于网球运动员发展的重要性。

灵敏素质就是指网球运动员可以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表现出的迅速反应,能够准确的掌握接球、摆臂、出力的准确位置和方向,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的最佳应对反应,很快适应外部环境能力。瞬时动作时网球运动员经常要做出的反应,运动员必须要在快速运动的同时发起最有效的反击动作,根据情况快速变换方向和动作,使全身肌肉能够协调一致,维持合理的运动速度,以发起最有效的运动。运动员灵敏性是决定其能够在来球时做出最正确的反应,灵敏素质训练应注重上下纽带腰腹练习。

3 网球体能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网球体能训练要充分考虑到运动项目特点和运动员身体素质,应针对网球运动员目前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开展科学合理的网球体能训练,掌握好训练强度和内容,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特长、训练条件、训练状态开展专项训练,保证体能训练目标的切实可行,使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锻炼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网球运动的进步。

4 结束语

开展网球体能选练是必不可少、切实可行的,它能够有效提升网球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实现全面运动素质的发展。同时,网球体能训练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胜的关键影响因素。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对网球运动员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合理安排网球体能训练。

篇2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体能训练对于篮球运动员的意义,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针对篮球运动员的日常体能训练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即:篮球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篮球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重视训练恢复问题以及篮球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保证训练的系统性三点,希望能够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开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 体能训练 篮球 训练建议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对其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提升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和体质,能够促进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技能潜力的有效挖掘,从而对运动员速度素质、爆发力、灵敏素质、耐力素质以及协调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的平衡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进而为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就对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意义

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员日常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篮球运动员来说有着其它训练内容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良好的体能基础是篮球运动员承受高强度的训练活动和比赛活动的保障;其次,良好的体能基础是篮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能够在比赛中得以正常发挥的基础保障;再次,体能训练能够有效的提升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预防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有助于运动寿命的延长;最后,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能够间接的影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因此,良好的体能基础也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保持理想的心理状态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一)篮球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工作,追根究底还是为了完成篮球比赛活动并取得理想的成绩而服务的。体能训练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提升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一种手段。篮球运动员通过体能训练而获得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必须转化、融入到篮球比赛的各种专项技术动作和战术活动中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意义。因此,篮球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技战术训练的有效结合,尽可能的选择能够符合篮球专项技术动作力学生物特征的体能训练方法来开展训练工作,并合理安排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之间的比重,以实现篮球运动员体能与专项技战术水平的同步发展。

(二)篮球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重视训练恢复问题

在篮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如果训练后运动员没有产生疲劳现象那么就说明训练不到位,成效不大。而如果产生了疲劳现象却不采取恢复措施则是非常不科学的一种行为。一般来说,在篮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训练的强度和量都比较大,所以相应的产生的疲劳情况也比较严重。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重视相应的恢复措施,轻则影响训练成效,重则会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消极的影响。因此,在针对篮球运动员开展体能训练工作时,一定要重视训练恢复的问题,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训练条件做好运动员的训练恢复工作。

通常来说,在训练结束后针对运动员的疲劳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种恢复措施:一是积极恢复性训练。在进行积极恢复性训练时,应将恢复训练的强度控制在训练强度的70-75%之间,恢复训练的时间则应根据所开展的训练的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来说应控制在整个训练时间的1/3左右;二是水浴法。水浴法是消除运动员运动疲劳的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采取水浴法作为训练恢复措施时,应将水温控制在40℃左右;三是按摩法。按摩法通常用于水浴之后,每次时间应控制在20-30min之间,重点按摩腰肌、背肌以及小腿等部位;四是睡眠法。睡眠是运动员恢复体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进行训练恢复的一种有效方法;最后,心理恢复。在高密度训练的过程中,心理恢复十分关键。在高密度的体能训练结束之后,多数运动员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荷,这种心理负荷如果不加干预会对运动员的身心造成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高密度的体能训练活动结束之后,教练员应及时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以达到心理恢复的目的。

(三)篮球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保证训练的系统性

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间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具体来说,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升是通过机体各个系统、各个器官以及各部分肌肉功能的共同提升才得以完成的,而相应的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也是在长期的、不间断的反复练习中才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在篮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系统性是取得理想的训练成效的必要保证。

而要保证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系统性,在开展训练工作时,教练员就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的要求,制定一个系统的训练规划。从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手段以及与其他训练内容之间的比重等多个方面做出具体的安排,并根据训练规划将体能训练的任务和内容细化到每个月、每个周、每一天以及每次训练之中,从而保证体能训练工作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主导因素及其训练要点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2] 谭朕斌,王保成,黄黎.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8).

篇3

Abstract: Using each kind of investigation method law, has carri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nalysis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high level volleyball team 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 present situation. Result discovery: Changchun University high level volleyball team has not worked out the annual 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 plan; The special 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not to be high; Tallies basically in the 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 method's choice the volleyball movement project characteristic, but they, in has the oxygen to train on are relatively few.

作者简介:刘巍,1973年9月生,吉林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排球运动是以技能为主导的隔网对抗项群性集体项目。要想在排球比赛中获得胜利, 运动员必须具备完善的技术、战术和充沛的体能, 运动员充沛的体能是贯彻技术、战术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仍存在着体能训练与排球运动员运动所需求的体能相互脱节和偏离的现象。为尽快提高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水平, 笔者对体能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水平提供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长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体能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

1. 2研究方法

1. 2. 1问卷调查法针对本课题具体的内容和目的, 反复征求专家意见, 设计了长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体能训练现状教练员与运动员调查表; 并对问卷作了信度与效度检验。

1. 2. 2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有关数据在SPSS115.0, Excel2007软件上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2. 1体能训练计划制定情况

体能训练计划是指对未来体能训练过程中所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这种设计是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总结、吸取教训和抛弃失败教训, 以利于提高运动水平的一种科学手段。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目的在于科学的、合理的、迅速的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根据训练时间的长短不同可分为: 多年计划、全年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课时计划。统计显示所调查球队大多只制定阶段计划; 少数球队除制定阶段计划外,还制定了周计划; 所调查球队都没有制定没有全年计划与课时计划。各球队应重视对各种训练计划的制定, 以确保高校排球队业余训练与比赛的正常进行。

2. 2体能训练时间的安排

所调查球队教练员体能训练时间的安排方法大致有三种: 技战术训练之后、技战术训练之间与单独安排训练。在调查过程中发现50% 教练员是将体能训练课放在技战术训练之后。教练员将体能训练时间放在技战术训练课之后, 这种方法结合了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特点, 既为体能训练节约时间, 又解决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10% 的教练员将体能训练放在技战术训练之间, 这种方法是指在预加负荷后进行体能训练, 之后再进行技战术训练, 这种安排方法能够达到比赛负荷起到模拟比赛的要求; 40% 的教练员采用的是单独安排体能训练。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保证体能训练负荷的量与强度。三种时间的安排都各自有其优点, 教练员根据各阶段计划的任务与要求, 采用相应的体能训练的安排方法。

2. 3专项体能训练占整个体能训练的比重

根据所调查排球队运动员的特点, 我们知道他们大部分来源是退役运动员与传统排球学校, 他们的训练年限相对较长, 有相对完善的技战术素养, 由于考入大学后有很长时间没有进行系统训练, 他们的体能下降非常明显, 这时候作为长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的教练, 应重点发展运动员的体能; 在发展运动员一般体能的同时, 要重点发展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统计显示所调查球队在专项体能训练安排上基本集中在60% 以下, 所占比重不高; 各球队应当重视专项体能训练, 适当增加其比重。

2. 4体能训练的重点

在排球项目中, 重点素质及其重点程度的顺序是移动速度、弹跳力、挥臂力量。受场地的限制, 移动素质需要的是短距离起动的速度及制动和转换方向的速度, 而不是长距离的位移速度。弹跳力主要是弹跳高度、弹跳速度及连续起跳的能力。挥臂力量主要发展躯干肌及上肢肌群的爆发力。统计可看出:80% 的教练员认为专项体能训练重点是发展运动员的弹跳, 这也基本符合了排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基本趋势, 现代排球体能训练要以发展弹跳力、连续弹跳的能力及弹跳的绝对高度为主要方向。

篇4

关键词:新兵;体能素质;军事训练伤

新兵是部队的新鲜血液,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训练伤是影响部队正常训练和部队官兵军事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困扰从事军事训练人员的主要问题。新兵的入伍训练阶段是军事训练伤的高发阶段,我军的报告为7.9%~37.7%,外军的报告为4.8%~85.0%,其中过劳性损伤占70.0%~80.0%[1],不仅造成非战斗减员,消耗医药费用,而且丧失训练时间。训练伤发生的因素很多,本文重点分析新兵体能素质与军事训练伤发病的关系。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部新兵344例,均为男性;年龄17~24周岁,平均年龄19岁。其中城镇户口92例,农村户口252例;初中学历23例,高中及中专学历23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86例。

1.2方法 ①依照中国人民总参谋部2006年11月颁发的《中国人民军人体能标准》,对344例新兵,在入伍1 w内,对3000 m跑进行普测。②根据2001年8月1日在全军执行的《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利用门诊,监测新兵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发病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新兵3000 m跑合格情况 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不同学历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000 m跑是部队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部队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能基本反映一个人的体能素质水平。本次调查中的3000 m跑测试是在新兵入伍后,在没有正式训练前进行的一次摸底考核,结果能反映我国目前兵源的一个总体素质。其结果显示,入伍新兵3000 m跑合格率仅为27.0%,高中以上学历合格率为24.9%。充分暴露出现在兵源体能素质较差,分析原因,可能是我国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一项关于高三学生体能素质水平现况研究表明,高三学生体能素质四项指标显著下降[2]。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新兵军事训练伤73.1%分布于3000米跑成绩不合格的人群中,可见身体素质的好坏是训练伤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究其原因:①体能素质差、成绩不合格的人群中,大多不好运动、身体协调性较差;还有好多体型偏胖、下肢负荷较大,导致下肢训练伤的发生;②在平时的组训中,没有因人施训,眉毛胡子一把抓,体能素质好的人群,训练起来很轻松,体能素质差的人群适应不了部队的训练强度,结果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人群分布差异;③成绩不合格的人群极易产生心理压力,产生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而新训骨干没有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

结合本次调查,我们建议:①要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能素质。必须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②制定《应征适龄人员体能标准》[3],对体能不合格的实行淘汰制。现行的《征兵工作条例》缺乏对应征入伍人员体能水平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在对青少年的体质要求中,只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4]规定了我国学生时期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的导向性标准,但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选测试项目设置进行分析,对于军人完成多样化遂行任务需求较大的两项身体素质方面---耐力和力量,其内容设置与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缺陷,是无法有效评价应征适龄人员的身体能力是否符合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标准的。③新训骨干在对新兵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科学施训,循序渐进。要区分层次,体能素质好的要增加训练强度,体能素质的较差的人群可以适当的降低训练强度;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对新兵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通过研究发现[5],有效的心理干预及综合防治措施后,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并促使新兵及时了解新环境,面对、接受自己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新兵训练的成绩,训练损伤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李良寿.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医学情报,1993,7(5):241.

[2]李颖羽.高三学生体能素质水平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2,16:48.

[3]陈艳.制订《应征适龄人员体能标准》必要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32.

篇5

关键词艺术体操 平衡能力 拓展训练

一、艺术体操平衡能力研究现状

自1981 年我国首次参加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至今,艺术体操经历了将近30 年的发展历程,其运动技术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但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意大利等强国相比,无论在动作编排、身体技术、器械技术及艺术表现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艺术体操是一项艺术性极高并要求不断创新的运动项目。艺术体操成套动作能否引起人们的兴趣是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身体难度是组成全套动作的骨架,也是衡量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在艺术体操技术向更高更新更难方向发展的今天, 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优秀选手, 在完成跳步、转体、平衡等动作已经做到了几乎完美无缺、无可挑剔的地步, 把身体动作的技术质量又推向一个新的水平。而我国大部分运动员在技术动作完成质量上与外国优秀选手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是高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差距更为显著。被称为艺术体操新女皇,在08年奥运会上获全能冠军,四个最高分的俄罗斯选手叶夫根尼娅·卡纳耶娃,在表演中将人、操、音乐融为一体,表演得如痴如醉,特别是她的 “后搬腿转体1080 度立”让人记忆犹新。乌克兰选手安娜·贝索诺娃,彩带以“难度动作转体2160度立”开场,表演的完美无暇。能够将这些舞姿完成得干净利落,优美稳健,与其具有良好的平衡控制能力是分不开的。

平衡和舞姿造型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平衡的目的是为了舞姿造型,而舞姿造型则是平衡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所以能否掌握各式平衡动作在艺术体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衡能力即指在各种姿势中保持身体稳定性所需要的一种技巧。平衡动作是衡量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及构成高难度动作的重要内容。艺术体操平衡类动作均是以单脚或单膝支撑在地面上进行的。在最小面积的支撑中,完成具有一定幅度的、正确而优美的舞姿造型,并明显保持一定时间的控制,其对运动员平衡能力要求非常高。

平衡动作是反映运动员静力性控制身体平衡能力大小的唯一标志。当今艺术体操在平衡动作的造型上,更多的是采用上体向前、向后、向侧弯屈至水平位,同时结合大幅度控制腿的姿态,这是对以往的平衡动作只注重腿的高度和腿的幅度,而上体保持直立简单姿态的突破;另外,在最新规则中还把“慢转”技术引入平衡难度中,丰富了技术的多样化,从而也反映了平衡动作技术更加复杂化的趋势。

目前,在艺术体操中对于平衡能力的训练比较陈旧,为了能追上世界发达水平,我们一定要对平衡能力训练的方法进行创新,以难出奇,以巧出奇,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目前在其他体育运动中有很多很好的训练平衡能力的方法,运动均具有相似性,我们可以将其他运动中的训练平衡能力的方法运用到艺术体操上来,全面改进目前艺术体操的锻炼方法,从而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来完成高难度的身体动作,更好的发挥水平。

二、其他体育运动平衡力的研究

在各种体育运动专项中,平衡能力均非常重要,如射箭、射击体操、武术、摔跤等项目。张一兵对射击运动员的平衡能力的研究认为,射击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静态平衡控制能力。木村昌彦等的研究中认为,由于柔道项目的特点,使得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身体经常地受到很强的外界冲击,使得迷路的适应能力提高,所以当身体受到外界冲击以及无视觉条件下,恢复及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要明显优于一般人。

在健美操运动中,人体重心容易出现偏斜,因此要靠维持原有的平衡与克服运动所产生的倾斜来保持动作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动作移位和二维空间转换时保持良好的身体重心,平稳是非常重要的。健美操无论动作如何复杂多变,身体姿态要求始终控制在良好的姿态位置,即使在长时间复杂多样的步伐动作组合完成过程中,整个身体良好的姿态不被破坏。可见平衡能力与竞技健美操技术密切相关。

目前国内对平衡能力训练方法的研究在国际上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南仲喜(2003)在《身体素质训练指导全书》提出了一些训练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如,延长保持姿势的时间、缩小支撑面积、提高支撑平面的高度、使用不稳定支撑、使用对抗作用、模仿滑雪、滑冰动作等。以上的训练方法比较具体,但是对于运动员来说,这种练习平衡能力的方法是否容易让他们接受,应该因人而异。

三、艺术体操平衡能力训练方法的综合拓展

平衡有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种,静力性平衡是静止状态中所作的平衡动作,动力性平衡动作则是在走、跑、跳、转体后随即连接的平衡动作。对平衡的研究, 往往构成认识运动的基础和理解运动的钥匙。因此, 在体育运动的研究中,应重视平衡能力的研究。为了揭示体育运动的动态特性和变化规律, 应首先对其静态特征和稳态条件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 亦即应从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平衡入手。

(一)力量训练。

平衡能力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艺术体操平衡难度是身体姿态大幅度的静止与器械快速运动的“动、静”技术结合的运用。在各项体能中,平衡能力训练可说最困难,因影响协调性除了遗传、运动员心理个性外,主要涉及肌力与肌耐力、技术动作纯熟度、速度与速耐力关系、身体重心平衡、动作韵律性、肌肉放松与收缩,甚至还有柔软度等。

因此艺术体操平衡动作的训练首先应从掌握重心位置入手,以提高维持平衡所必须的整体肌肉的控制能力和相互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以及大脑皮层对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这是平衡动作训练的核心和基础。从静力学观点分析,影响人体平衡的主素,有支撑面的大小及重心的高低,支撑面越小,重心越高,维持平衡就难。其次,要针对身体的核心肌群进行训练,核心肌群对维持机体平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艺术体操训练期间,人体重心起伏不定,姿势不断变化,躯干始终处于一种平衡——失衡——平衡稳定的动态变化中。身体姿势的维持和平衡的调整则主要依靠核心大肌群和核心小肌群的共同收缩做功来完成。有研究认为躯干控制能力与身体平衡功能的相关系数高达0.783。这些肌肉维持体态,产生运动并协调肌肉活动,有稳定身体、吸收并产生力量,将力量传达至全身的能力。在核心区训练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能将“运动肌”和“稳定肌”整合起来,使其更好的协调工作。

结合各种运动的训练方法和艺术体操的特点,可以通过增强核心力量最终达到平衡能力的提高,在此提出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1、 把杆练习。

把杆练习以身体形态练习、身体控制力、平衡动作以及跳跃的辅练习为主。它不仅能够培养规范化的身体姿态, 而且能有效地发展腿部和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和力量,使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得到提高。

2、不稳定支撑面器械练习。

从力学角度来看,影响人体平衡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人体重心的高低,二是支撑面的面积, 三是支撑面的稳定性。人体的重心越低,保持平衡时支撑面面积越大,支撑面越稳定,平衡就越容易保持。平衡能力是人体的基本运动机能之一,指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特别是在的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由于其支撑面不稳定的特性,故将此类器械名称归纳为不稳定支撑面器械。这些器械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以练习平衡能力、提高核心区肌肉力量为主。已有很多的实验证明,运用不稳定支撑面器械训练对提高运动员平衡能力和核心肌肉力量均有显著效果。

国外体育工作者已把它引入许多项目运动员的训练当中。例如,在挪威有高山滑雪、跳高、高尔夫、足球、棒球运动员等。专家推测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中央躯干肌肉、髋部深层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提高在高度不稳定状态下的运动能力,从而提高其平衡能力。我国国家跆拳道队也已引入不稳定支撑面器械,意在将其应用于平衡能力训练中,发展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平衡能力及核心区控制能力。目前在我国的竞技训练中已经开始逐渐推广,这种方法如果应用到艺术体操的平衡力训练上,应该也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

3、悬吊训练。

实践证明,通过在悬吊训练这种动态不稳定环境中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对核心肌群的力量增加有明显作用,而且能够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及躯干的稳定性。若核心肌群无力,就需要身体脊椎、周围的软组织及周围的肌肉去承受多余的负担,才能够维持身体正常平衡。由此可知,核心肌群的力量越大,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就越好。在艺术体操中经常会有腾空的动作,在人于腾空状态下,右侧躯体进行运动时,左侧躯体和躯干部位就是维持其平衡的支撑点,因此,艺术体操运动员要在日常的训练中,除注重身体右侧肌力的训练外,还应适当加强其异侧肌肉力量训练,做到肌肉的“平衡性”训练。

转贴于

(二)耐力训练 。

艺术体操也是一项高强度的训练项目,对人体的机能和耐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运动员有很强的耐力,避免由于疲劳影响运动员的平衡能力。Antonio等研究表明人体过度疲劳影响人体平衡,另外,劳动负荷影响人体平衡功能,指出劳动负荷加大,身体动摇的各项指标均倾斜方向上增加,而动摇速度却影响较小。Day等研究发现两足站立宽度的缩小可提高重心动摇的位移和速度,而且在左右方向的影响比前后方向更明显。Lackner等注意到手指尖对周围环境的轻接触,可以增加本体觉的输入,减少重心动摇的程度。

(三)心理素质训练。

艺术体操运动员临场发挥是体育比赛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的水平很高,但在比赛过程(特别是重大比赛) 中,由于受到观众、比赛场景等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造成比赛失常。对于这类运动员,可以用模拟比赛现场的气氛、条件等,在赛前进行平衡能力的实验检测,再通过适当的心理训练,以提高运动员抗干扰能力。

人体平衡的维持依赖于前庭、视觉和人体感觉系统的输入以及中枢神经的整合。而前庭系统受到噪声刺激后,会影响人体平衡功能。人体平衡能力是在一定时间内的一种人体神经系统控制下的自我调控平衡的过程,其影响的因素除了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外,还受外界环境的噪音、光照强度、气味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研究时往往会带来一些迷茫。李文彬对噪音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噪声强度对人体动摇的左右轨迹长和动摇速度等指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动摇总轨迹长、前后轨迹长、左右轨迹长和动摇速度呈现线性增加趋势,从90 dB (A) 开始人体动摇明显增大。

(四)本体感受器训练。

人体的姿势平衡依赖于中枢系统对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信息的协调和对运动效应器的控制。本体感受器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比如肌梭感受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腱梭感受感受肌肉末端附于骨上的肌腱的伸展,还有关节感受器能感受关节韧带的运动。这些感受器主要在于感知运动器官的位置变化,有的将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也列为本体感受器。运动时中心偏离某一范围,则通过前馈调节来维持机体姿势的平衡。的变动被视觉和前庭器官所感知,其中视觉感受周边环境的移动而前庭系统则感受头面部的移动和重力相对位置的改变。前庭系统反应要比视觉系统反应迅速,因而在姿势的维持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艺术体操训练中提高平衡能力更是如此,如:瑞士球练习、平衡垫练习、无器械的垫上练习等都是很好的提高平衡能力的有效方法。

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一切运动技能是在本体感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借助本体感受器就能感知每一动作中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的缩短、放松和拉紧的不同状况,为大脑皮质运动行为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创造条件。经常参加体育训练,不仅使人的本体感受器的机能得到提高,而且对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动作时间的判断精确度均得到发展。例如,不同训练水平的篮球运动员运球快速进攻时,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其控球能力强,失球次数少,而且运动速度快,表现出本体感受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种感觉也就是平常说的“球感”,而体育研究证明运动水平高的球手的球感要好于普通水平的球手。肌肉活动时发生的本体感觉往往被视、听和其它感觉遮蔽,故本体感觉也称为暗淡的感觉。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在意识中比较明显而精确地反映出自己的运动动作。

由于艺术体操运动员必须注意与运动相关的刺激, 所以他们要依靠肌肉、关节内的感受器, 前庭器取信息以维持平衡和保持身体姿势。当视觉刺激被消除或分散时, 损伤的肌肉和关节内感受器要想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就要对肌肉和关节进行重新训练, 从而提高感受能力。恢复阶段, 本体感受器的训练,也是对运动形成的一个刺激。

踝关节是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关节,艺术体操的很多动作都需要脚尖着地,对踝关节的锻炼非常重要。踝关节本体感受器感受并向中枢传入位置觉、运动觉、力觉、震动觉信息, 参与神经系统反馈调节。研究发现, 恢复受损的本体感受器功能可为关节提供保护性感觉信息, 预防关节不稳。踝关节运动的调节是在高级中枢控制下的复杂过程。首先是机械性感受器感受到刺激, 然后神经信息传递至中枢, 神经中枢整合信号并传出信号, 激活肌肉, 最终产生作用力。这是一动态的调节过程, 躁关节的最终活动是由关节的生物力学与物理学性质如关节运动范围、肌肉力量、耐受性等共同决定的。关节运动稳定性的控制需要来自肌肉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的。

查找国外资料,练习平衡能力的手段还有很多种,如减小与地面的支撑面积、在平衡木上的动作练习、在三维空间里的单脚站立、突然改变重心的移动等等。在韩国跆拳道队训练的素质训练中也有突然改变重心位置的练习,如俯卧撑后的起身跑、仰卧后的起身跑等等。这些在艺术体操的平衡能力训练中均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童维贞. 对我国艺术体操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 广州体育学院,2005, 25(83): 100-103.

[2]刘长清. 简论艺术体操的平衡能力.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9,12(3): 51-54.

[3] 戴晓敏, 洪小平.艺术体操身体动作难度的发展方向.体育学刊,2005,12(3):120-122.

[4] 黎健民. 影响平衡功能的因素分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9, 30 (5): 95-98.

[5] 李文彬,高双林,胡传双. 噪声对人体平衡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 ,25(3):100-104.

[6] 马更娣,维小燕. 谈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 四川体育科学,1994,4:22-26.

[7] 吴婷琦, 俞继英, 渡部和彦. 体操训练与青少年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 体育科学,2004 .

篇6

关键词: 对口单招机电类钳工考试 问题 技能训练对策

自2008年对口单招技能考试方式改革以来,技能不但在总分中的比重增加,占总分百分之三十,而且有一定的淘汰率,考生必须首先通过技能的考试才能有参加文化科目考试的机会。这使得相关中职学校和考生明显加大了技能训练的力度,对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技能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考生应考能力显著提高。以下笔者就近两年参加江苏省对口单招机电类钳工考试监考和评分工作的心得体会谈几点体会。

一、近两年机电类钳工考试特点

2008年和2009年江苏省机电类钳工技能考试试题侧重于考核考生的钳加工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工艺安排的合理性。从考生考试情况看,2008年考生准备仓促,认识不足,多数考生在操作规范、工艺合理上有较大问题,而

2009年考生在这方面有明显改进,工艺安排合理的比率较高,操作明显规范,现场完成的情况也比较理想。

二、技能考试的突出问题

从2009年考试题型看,第五道操作题(如上图所示)明显难度偏高,从现场反馈的信息看,抽到第五题的考生明显准备不足,不少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比较困难,具体表现在:

1.工艺方案不合理。

几乎所有考生都是先加工完两个R6的圆弧组成的12±0.1键槽部分,再加工12±0.1直槽,这样的工艺方案依赖钻床完成两个?准12孔加工才可以进行其他部分的操作。很多考生在处理好基准,以及划线之后,就站在那里排队等待钻孔,等到钻孔完成,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仔细分析该试题,从加工对象的形状上看,考生结合所掌握的锯削技能,完全有更适宜于考试的工艺方案,比如在无法钻孔的情况下,可用斜缝锯削的方法先去除直槽部分的余料,将直槽加工完毕,这时考场上的钻床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了(考试后半场时间钻床基本无人使用),考生完全有充足的时间去加工其余腰孔部分。很多考生在应考前工艺方案的考虑上比较单一,灵活应变能力不足。

2.测量手段有较大认识误区。

很多学校事先准备有针对性的成型样板,寄希望于用样板配做试件,达到测量成型部分的目的。实质上机电专业的考生操作技能定位在初级技能,而锉配试题所示形状的工件是需要达到中级钳工技能才可以顺利完成的操作,而且这样的配做依靠样板的精度,精度难以保证。很多考生都依赖样板,忽视了游标卡尺、万能角尺这些精度高的量具的使用,导致很多加工部分精度不足。

3.刀具准备工作不足。

很多考生对考试所用刀具如麻花钻、铰刀等未作刃磨,导致刀具各个切削角度不合理,现场经常可见考生钻孔困难、尺寸超差等现象,个别的还出现铰刀崩刃、丝锥折断等严重影响考试的情况。

4.切削用量选择不当。

准10的铰刀铰孔,造成底孔孔壁比较粗糙,钻孔刀痕较深,很难通过铰孔消除。

三、技能训练对策

1.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巩固,在规范的基础上力求扎实。

按照钳工工种的技能特点组织好基本功的练习。首先从各单项技能开始,入门环节先进行安全文明生产的教育与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然后依次进行划线、锉削、锯割等手工技能实训,力求动作规范熟练,在此基础上用测量手段控制加工对象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以衡量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最后逐次进行钻孔、扩孔、铰孔、螺纹加工等与钻床相关的练习。在这一练习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孔加工工艺意识,合理选择切削三要素,了解刀具的几何参数。基本技能熟练以后即可以进入综合作业的练习阶段。

2.提高使用常规量具测量的精度。

从了解量具种类,以及各量具结构、原理、测量范围入手,明确各种量具、量仪的使用范围,并安排相应的测量练习。比如指导学生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沟槽、外径、深度等对象,使学生明确万能角尺0°―320°内四种测量范围的区分和相应的配件的组合情况。

3.加强工艺能力,能制定合适的工艺。

平时练习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工艺安排,在每一课题的入门指导中切忌包办一切。教师在给出指导性工艺之前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方案,与教师的方案比较异同,确定合理的方案,逐步养成独立制定工艺方案的能力。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能逐步养成综合衡量工艺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前精心准备工量具,如量具校正,刀具刃磨。

考前工量具应进行认真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切削刀具要进行修磨,比如麻花钻,新购的钻头存在外缘与中心前角差距大、主切削刃过长、定心不稳等缺点,必须加以刃磨方可使用;铰刀也应进行研磨,等等。刀具修磨完毕后应进行试切,确认达到加工要求后方可作为待用刀具收起备用。考前量具应进行校正和合格验收,清角锉刀要修磨棱边,用于锯割内腔的锯条应在砂轮上磨成窄条。

5.考前针对性训练。

在考试样题已公布的前提下,考试内容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这时训练的针对性就起到关键作用,因此考前训练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点:

(1)工艺方案的灵活性。考场上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钻床的数目有限。考前方案应充分考虑到一旦孔加工不能顺利进行时的替代方案,这样的替代方案应在考前有意识地加以练习。

(2)合理分配加工时间。各加工部分应加以合理分配,练习中宁紧勿松,这样在紧张的考试中才会有一定的时间裕度,不至于手忙脚乱,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3)整个训练环节严格按考试现场要求进行,尤其是安全文明等现场规范要求。机电类专业钳工操作150分里有50分的现场文明操作分,有些考生在现场过于紧张,出现工具掉落、戴手套操作等不规范的现象,这些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篇7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 体能训练 训练方法

1.前言

为了在技巧啦啦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体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的好坏,体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能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发展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运动素质,达到深刻影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意志品质的目的。陈月亮[2]说运动训练的专项化、实战化和个体化是目前各项竞技体育训练所需遵守的共性规律, 具有普适性特征。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及其负荷安排特征, 是运动训练由现实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载体。

本研究希望能通过结合现有研究对于技巧啦啦操所需体能素质的需求分析,对不同体能训练方法效果进行对比,寻求更适合技巧啦啦操的体能训练方法,同时对技巧啦啦操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主要查阅了以下几方面的文献资料:检索技巧啦啦操, 艺术体操,啦啦操,技巧,体操以及体能训练等相关论文。查阅《国家全明星啦啦操竞赛规则》《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学》等书籍。登陆了CNKI(中国知网)网站了解有关啦啦操训练最新动态的相关资料。通过各类文献资料的分析,为本研究的设计、构思、分析与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访谈法

针对本文的调查对象有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怀化学院啦啦操代表队教练员,他们的访谈内容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2.3数理统计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调查问卷中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3.结果与分析

3.1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体能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者们认为,体能是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耐力等基本素质。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文献综述法,对围绕技巧啦啦操体能训练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技巧啦啦队运动员体能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重复、间歇训练方法。根据调查得出速度训练方法的使用频数占最高,其次为灵敏与重复训练方法。

3.2影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

本文在进行技巧啦啦操体能训练的研究之前,根据技巧啦啦操运动的项目特点,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方法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因素有训练方法单一、训练环境、健康状况。

3.2.1训练方法单一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根据问卷调查发现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都是由多组肌肉群协同或者是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做功完成的。教练员在训练中使用的两头起+仰卧起坐、以及静力性体力等训练方法大都是在稳定、单一肌肉做功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与项目所需的能力不相符;而且在训练方法上大多采用传统的单一训练的方式,没有与项目紧密结合,因此不利于完成高难度动作。

3.2.2训练环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在训练环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中最主要分为训练的自然环境、训练的场地设施环境和训练的人文环境三项, 其中训练的场地环境占据主导地位。而训练场地环境中的训练场地安全和训练场地器械多样化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很大。

3.2.3健康状况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在健康状况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中主要分为训练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三项, 其中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居主导地位。

3.3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改进方案

3.3.1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训练方法

在通过对技巧啦啦操体能现状的调查得知目前的体能训练方法单一,故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在改进方案中主要实行卧推杠铃+倒立俯卧撑复合训练法、双臂杠屈伸+倒立俯卧撑复合训练法。

3.3.2 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场地环境

训练场地及训练设施是开展好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保证,因此,设立专管人员老师并负责场地的整修,布局的调整,设施的更换,并保证群体活动有场地器材并能顺利开展。在带有器材的训练场地时,教练员一定要给运动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保护与帮助工作。在今后的体能训练中,应该充分的配合运动器械来进行体能训练,并且要保证运动器材不仅仅少数的,运动器械的增加,可以直接对技巧啦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更加全面。保证了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正常进行,同时让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对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更加彻底的投入到体能训练中。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文献资料法得知影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方法单一、训练环境和健康状况。

4.2建议

4.2.1在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应针对不同的体能训练来安排不同的方案,不能是训练方法单一。同时配合动作技巧进行体能训练。

4.2.2在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应注意训练场地环境,有场地的安全维护、训练场地器材要多样性,要保证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CSARA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规则(2006-2009版)[S].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2006.

[2]陈月亮.现代训练发展趋势及体能训练方法手段概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7):67-89.

篇8

关键词:直招士官; 体能训练; 问题;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61-001

士官学员的体能训练是军事技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能对提高士官学员的健康水平,以及促进士官学员的军事技能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学院要重视士官学员的常规体能训练,在日常训练中不断的总结和借鉴其它兄弟院校先进的训练经验,并以之为基础。

本文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学院2013级学员为研究对象,按照士官学员体能考核的方式,得出七项体能(徒手五公里、单腿深蹲、100米、单杠引体向上、双杠屈臂撑、俯卧撑、仰卧起坐)考核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整理,并以此为依据。

一、士官学员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一)速度素质分析

速度素质在士官学员的七项体能中占有重要一席之位,速度成绩的优异是能反映士官学员的综合素质的一大指标,因此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我们要重视速度素质的练习。

由表1可以显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士官学员参加速度素质体能考核的为207人,其中有21人因身体原因或请假未能参加体能考核,其中合格人数为147人,合格率占71%,不合格人数为60人,不合格率占29%。由此可见,速度素质达到优秀的比率还有一定差距。

(二)力量素质分析

力量素质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到七项体能考核的结果,因此力量素质是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中的核心。从考核士官学员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及腰腹力量来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加全面的了解学员的整体情况。

由表2、3、4、5、6可以显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士官学员参加力量素质体能考核的人数分别为:单杠引体向上208人,双杠屈臂撑204人,俯卧撑207人,仰卧起坐206人,单腿深蹲206人,其中有部分学员因身体原因或请假未能参加力量素质体能考核。从以上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仰卧起坐的合格率达到93.2%,单腿深蹲的合格率达到75.7%,俯卧撑的合格率达到77.8%,双杠屈臂撑的合格率仅仅只有48.5%,单杠引体向上的合格率仅仅只有31.7%。从数据上分析得出,士官学员腰腹力量素质已达到优秀,下肢力量素质良好,上肢力量素质比较差。

(三)耐力素质分析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1]士官学员要在徒手五公里全过程保持特定的运动强度或动作质量,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那样成绩才能达到优秀。

由表7可以显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士官学员参加耐力素质体能考核的为206人,其中有22人因身体原因或请假未能参加体能考核,合格人数为62人,合格率为29.1%,不合格人数为146人,不合格率为70.9%。由此可见,士官学员的耐力素质非常差。

二、士官学员体能训练发展对策

(一)学院提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观和发展观

学院应充分重视体能训练的功能和价值,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能只重视队列训练和军事基本技能训练,应该把体能训练摆在与队列训练、军事基本技能训练同等的地位。

(二)规划长期目标和制定多年度完整训练计划

士官学员体能的提高是经过阶段性、系统性的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的,因此,相关负责人和教练员要规划长期目标和制定多年度完整训练计划,如大一学员的体能训练以打基础为主,到了大二体能训练以提升为主,大三的体能以巩固为主。

(三)抓好对士官学员思想教育,端正学员的体能训练动机

学院领导和分管体能训练的负责人要经常与士官学员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要帮助士官学员规划好体能训练的计划,培养吃苦耐劳和克服体能训练疲劳的惰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学院2013级的士官学员进行七项体能考核,整理并分析体能考核数据,并对体能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士官学员体能训练的发展对策,为士官学员体能训练朝着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篇9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思考

一、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

(一)体能训练缺乏专业化。篮球运动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对抗性,篮球队员必须拥有强大的体力支撑,因此,一个篮球队,除了配有主教练、助理教练、单项训练教练外,还需要一个体能训练教练,只有专业的体能教练才能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不断提高体能水平。然而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篮球队都没有配备专门的体能教练,体能训练一般都是由主教练来抓。对于学生来说,体能训练未能得到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对于主教练来说,工作任务过于繁重,无暇全面兼顾,导致学生体能训练经常被忽视。

(二)体能训练缺乏多样化。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等的训练,对于这些体能素质的训练手段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而实践教学中,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却过于传统单一。例如,在进行力量训练时,总是使用杠铃和半蹲、全蹲的方法,其实,单纯依靠这些机械化的练习,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力量训练中,只重视上下肢力量的训练,却忽视了对运动员的躯干力量训练,或者只重视大肌肉群力量的训练,对小肌肉群力量的训练重视不够。这些都让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受到限制,很难实现全面综合性的发展。

(三)体能训练缺乏系统化。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但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体能训练无章可循,使得学生养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良习惯。同时,体能训练缺乏系统化,在篮球运动员力量、速度和耐力体能训练方面,教练往往有失偏颇,未能进行合理分配及协调。

二、提高学生体能训练水平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增强师资力量。高校应重视篮球队教师力量的配备,除了主教练、助教、单项训练教练等,专业体能训练教练亦必不可少。在教练引进时,应选拔专业能力高、教学能力强、具备一定教育资格的高端人才。引进以后,还应重视对教练的培训和再学习,保证体能教练能够与时俱进,掌握最前沿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以充分发挥其对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提高的积极作用。

(二)创新多样化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手段。教练应该根据不同体能训练项目的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使得学生乐于学习、高效学习。

在力量训练中,可以运用瑞士球进行辅助杠铃训练。首先,让运动员放平或者倾斜身体躺瑞士球上,进行卧推杠铃练习,然后再让运动员在瑞士球上做深蹲、半蹲练习,重复做这样的练习可以让篮球运动员的上、下肢力量都得到锻炼。此外,级跳、台阶跳等也都是力量锻炼的好方法。

在体能训练中,可以要求学生每日保持3km以上的长跑训练,长跑是磨炼运动员意志,增强其赛场对抗性非常有效的手段,在长时间、不间断的长跑中,运动员可以练就出“跑不死”的体能。

篮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主要包括一般速度训练和专项速度训练两方面内容。

所谓一般速度训练就是要对运动员进行下肢力量的训练,以及步幅和步频的训练。而专项速度训练,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训练、起动速度训练、变向的加速训练等。在速度训练上,教练除了依靠传统的田径训练手段,还可以进行短距离速度训练和长距离训练。不仅要要求运动员做好短距离折返跑步,还要让运动员熟练进行变向跑、曲线跑以及越障碍跑,增强训练的多样性。

(三)制定科学系统化的体能训练计划。制定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计划首先要求教师详细了解每名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对强弱环节有准确把握,然后再根据班级的整体情况和每名同学的个性化需求制定短、中、长期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情况适当调整,做到体能训练既有具体化,又有系统化,兼顾每一名运动员的成长与发展。教练在制定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计划时,可以参考王卫星编写的《李宁篮球体能训练宝典》,同时还应明确运动员体能考核指标,并将体能作为素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体能过关,才能允许其开展下一阶段的训练。

三、结语

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必须同时具备技术和体能两方面能力,只有强大的体能做支撑,篮球运动员才能在球场上做出各种高难度的投篮、上篮动作,才能在激烈的赛场上保持足够的体力。因此,各大高校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视,并增强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以满足运动员篮球学习和训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罗永林.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篇10

摘 要 良好的体能、专业技能、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是消防官兵发挥应有的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当前我国消防官兵体能训练进行系统性研究,试图找出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当前的形势,提出体能训练发展趋势和以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消防队员 体能 训练

我国消防队伍,是以公安现役消防队伍为主体,地方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和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伍为补充,其它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并存的消防保卫力量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项目越来越多,消防部队所担负的执勤灭火、抢险救援任务也越来越重,出动越来越频繁。这无疑是对我国消防队员体能的重大挑战。因此,加强和完善消防员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是全而推进消防部队建设,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进步深化训练改革,适应日益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的需要。

一、目前我国消防官兵传统体能训练的不足

21世纪随着社会的飞快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消防队员进行体能训练的方式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消防队员所担负着的越来越重的执勤灭火,抢险救援任务。消防队员传统的体能训练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练员存在着对体能训练的理解偏差,训练方法过于单调,训练强度和运动量安排不合理,缺乏恢复手段等。因此,为了使消防队员体能能够满足日益繁重的执勤灭火,抢险救援任务,改进完善消防队员的体能训练迫在眉睫。

二、今后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

(一)合理继承勇于创新

消防官兵进行体能训练不单单要继承传统的体能训练的经验,还要勇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训练方法的改善和创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我们的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和经验,我们要有选择的进行继承和借鉴,不能一味的拿来就用,照搬无误,要剔除其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在继承传统方法经验的同时要结合人的生理学基础和消防实战经验,勇于创造新的训练方法。

(二)区别对待与团体协作相协调

人与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老兵与新兵的训练基础也不同,训练环境和方法的不同,因此在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要区别对待,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保证每个队员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执行灭火抢险救灾任务不是单个人的事,靠的是团队的协作,才能把事故降到最低,才能更有效的完成任务。因此,消防队员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不仅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而且还要把团队协作融入到体能训练中,使消防队员不仅在体能上得到很好的锻炼,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弥补不足全面发展

根据消防队员进行身体机能测试结果和平时训练表现的状况,对每名队员体能的优势和不足作出详细的分析,在以后的训练中重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身体机能得到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强化与专业技能有关的体能。

三、我国消防官兵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对策

(一)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

消防队员进行体能训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完善生理机能,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消防队员的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调节消防队员的情绪,磨练面对困难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增强面对危险和困难的耐受力,提高自信心,减少执行灭火抢险任务时的伤亡率,增加完成任务的效率。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互相促进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在消防部队中普及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使队员对心理方面的知识有所涉猎,能够有利于体能与心理训练的相结合,促使训练成果的最大化。

(二)体能训练与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结合

理论与实践是一对相互促进的因素,相应的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实践快速有效的进行,而大量的实践也可以促使理论思想的创新。消防队员进行体能训练时不能盲目的照搬前人经验,盲目的进行各方面的体能训练。一定要学习或了解有关体能训练有关的科学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平时训练时才能发现自己哪方面不足,然后着重训练不足之处。

(三)体能训练与体育竞赛或游戏相结合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是消防部队担负着繁重的灭火抢险战斗任务要时刻处于战备执勤状态,这就决定着消防部队的特点不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弓有松有驰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战力,同样消防部队也是同样的道理。消防部队时刻处于战备执勤状态,平时训练任务繁重使队员们的心理和生理的压力过大。因此,消防部队应多组织一些团体性的体育竞赛,如篮球,足球,排球,接力跑等。这不仅可以缓解队员们的压力,愉悦身心,同时还可以不知不觉的进行一定量的体能训练和争强团队协作能力,何乐而不为之。

(四)体能训练应与专业技战术相结合

体能训练中,体能和技术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技术就是要求肢体动作实现它的生物力学的合理性;体能要求运动生理学的合理性。在进行体能训练的同时要结合实战中的技术,使体能和技术的训练合二为一,在训练体能的时候要把实战技术融入其中,在训练实战技巧的时候也不能撇开体能训练。为了使消防队员在实际作战中能充分发挥平时训练所取得的效果,我认为,在体能与技术相结合训练时应按照“分训―合训―分训―合训”的训练方式。

(五)注重训练后的恢复

消防队员体能训练是一项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求消防队员身体承受尽可能大的运动负荷,这会使消防员身体机能产生变化,出现疲劳状态,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必然会给消防队员带来生理疲劳,最终会导致训练的质量下降。身体只要运动就会产生疲劳,体能训练是由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组成,因此更会产生疲劳。因此,在消防队员进行高强度,大运动量的体能训练后,教练员要客观科学的判断消防队员的疲劳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恢复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