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地域性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资源的地域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资源的地域性

篇1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地游览。现代旅游开发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资源特色,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因为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游产品拥有市场的法宝。可见,正确认识和评价区域旅游资源条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内容。

旅游资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战,尤其是人文景观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工业生产中的标准化、规范化受到重视,而地方知识、地方技能、地方价值观遭到忽视。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观正在经历景观趋同,特色消失的过程,因此,保护现有富含人类历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观资源迫在眉睫。

2.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

其他资源经过开发,或以其自身,或以其产品,可以输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游资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这样便形成了旅游资源的地域垄断性。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首先,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由于其规模往往巨大或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性,使其难以发生空间位移。如长江三峡、壶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资源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无法用人工力量来搬迁或异地再现;第二,人文旅游资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类社会产物,它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包含人类社会、历史信息的丰富性上。由于这类资源与其生成环境紧密联系,人为割裂其环境联系,势必会影响到旅游资源所承载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实性,使资源的价值降低。如中国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断的万里长城,意大利罗马古城中的斗兽场,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与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紧密联系的;第三,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其他地方仿制有名的旅游资源是可能的,如微缩景观、园林建筑等,但由于脱离了历史和环境,仿制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义,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使得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应在当地进行,对于搬迁、移动资源,建设仿制景观应审慎对待。由于当地开发,旅游者必须离开常住地前往资源地才能完成旅游活动,因此,使得旅游地的一些服务设施、行业纳入到旅游业之中,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地或旅游产品的质量除受旅游资源质量影响外,还受到交通、住宿、接待等服务行业的影响。

4.旅游资源可重复开发性

其他资源多数不能重复利用,在人们消费产品的同时,资源也随之消耗掉。而旅游资源相反,在妥善保护的情况下多可长期反复利用。旅游者通常不能带走旅游资源本身(一些旅游商品除外),所带走的只是关于用旅游资源所开发出的所利用产品的意念和印象。因此,旅游资源可重复利用。开发过的旅游资源在新一轮的开发中,或更深层次的开发中,仍可作为资源来对待。如在原有的观光旅游地,原来用于观赏的悬崖,在配套一些相应的设施以后,可用于开展旅游攀岩活动;一些河道,在水深、地形允许的条件下,可开展漂流。

导致旅游资源重复开发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任何旅游资源开发出的旅游产品都存在生命周期,即存在起步、发展、平稳、衰退的发展规律,因此,当旅游产品处于平稳或衰退期时,应积极开发新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次,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发生变化,因此,同一旅游资源或旅游地必须针对市场需求不断地进行深度开发,才能适应市场需要。从为观光旅游而进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到为特色旅游、专题旅游而进行的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活动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今后一段时间,高科技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增加科技含量成为深化旅游开发及旅游开发创新的重要内容,高科技的应用可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并能使旅游资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5.旅游资源的观赏性

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它的美学特征,具有观赏性。虽然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丰富多彩,但观赏活动几乎是一切旅游过程都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时更是全部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无论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还有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以及美食佳肴等,都无不具有观赏价值。观赏性构成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观赏性影响旅游资源的品质,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我国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桂林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观赏性较强,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

篇2

    【关键词】国际旅 游;导游外语 ;功能结构 ;地域特征;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电子网络普及应用 ,现代交通的高速性、通达性与便捷性越来越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空前快速,这导致国际间交往与旅游活动频繁发生,国际旅游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因国际游客来源复杂多样,旅游需求不仅相 同,要实现在异国境内旅游的目标,依靠旅行社的纽带作用,而旅行社中的外语导游服务工作是旅行社工作的核心(是他们直接将 中国的旅游景观介绍给国际旅游者),所以外语导游的专业素质与国际旅游活动的需求紧紧关联,与其服务质量紧紧相关 ,亦与中国旅游业的形象密切关联。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1]为了中国国际旅游业能在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取胜,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积累更多的财富,做出更大的贡献,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外语导游人才,提高外语导游服务水平 。

    高素质外语导游人才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很好掌握导游外语功能结构特点与地域特征是其主要的专业素质之一。所以本文在有关资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着重对导游外语功能结构与地域性特征进行探讨,错误之处,欢迎指正。

    一

、导游外 语功能结构1、功 能 结 构导游外语顾名思义是 为导游工 作服 务的外语 ,它被 应用 于各种旅游需求之中,所以其功能应与游客在旅游活动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旅游需求相对应。因游客出游后的全部旅游需求基本可分为六大领域:行、食、宿、游、购、娱,e27所以导游外语的功能结构亦对应分为六大类:交通、饮食、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

    关于交通 :主要包括解答 游客的旅 游交通咨询及预定 问题 :如民航 、火车 、汽车 、轮船等 交通票据 ,路 途远近 、安全 情况 及沿 途风光等等 ;关于饮食 :向游 客介绍 目的地各种美食 与小吃的品种特色 ,回答游客关 于饭店 的地 理位置 、就餐条 件及特色菜肴 的 品种 品质及预订餐饮等问题 ;关于住 宿 :回答游客与住宿有关 的所有 问题 。如 :宾馆 及酒店位 置 ,住宿条件 及 房 间设 备 情况 (盥 洗 、卫生 问 、电 视、电话 、床 铺等)等 问题 ;关于购物:为游客解达关于当地银行外币兑换的有关问题 ,介绍当地的名优及土特产品、购物商场的地理位置、物种特色及价格等;关于游览:介绍 目的地旅游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生态环境),重要的 自然景观(地文景观、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方面),重要的人文景观(历史古迹、风格化建筑、民俗节庆活动方面),及每一重要景观的成因及特点等;关于娱乐:向游客介绍 目的地休闲、健身及游戏场所及特种娱乐项 目。

  2、功能特 点 (1)与国际旅游活动过程高度关联:(2)以国际游客为主体服务对象:(3)具 向导服务特征 :(4)口语对话为主体表达形式:二、导游外 语的地域性特征因导游外语的主体用途是将 目的地旅游景观介绍给国际旅游者,外语导游是联结外部 游客 和 目的地 景观 的结点人 物,他 既要 把目的地的景观特色向游客充分反映出来,同时要尊重来 自不同国家游客的接受习惯。因此导游外语的地域性特征总体依据两大方面决定 :即国际游客的地域性与目的地旅游环境与景观的地域性。

    1、国际游客 的地 域性 :

因国际游客来 自世界上 不 同的国家和 民族,属于不 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信仰、道德观念、价值观、风俗习惯等,用于导游的外语要能为他们所接受(不能与其文化特点相冲突),例如对于信仰伊斯兰教 的国际游客,导游 用语 中不 能有违 背伊 斯 兰教的 成分及 宗教歧视的成分,以免引起宗教和民族纠纷;又如西方人忌讳“l3”,在导游 用语 中要 避开这一数字,以免引 起西方 游客 的不快:再 如对 日本游 客,导游用语中要避免 出现 “四字 ”,因 日本人 发“四”音与 “死 ”音相同,听到“四”音认为是不吉利的。另外在与欧洲人交谈交流时,要注意他们不同的业余嗜好,如:英国人喜好 以茶会友:德国人喜欢读书爱买书,还喜欢吃香肠;法国人喜欢收藏纪念章,爱喝酒;意大利人喜欢服饰等等。

    2、目的地旅游环境与景观的地域性:观赏游览异国他乡的 自然风光、历史古迹和政教风俗是最常见最主要最基本的国际旅游形式,其 目的达到开阔视野、获取新知识、满足追奇猎新身心愉悦的心理需要,这种旅游具有活动空间大的特点。观光活动所依赖的旅游资源因其形成、发展,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 的影 响,在 地理空 间分 布上 有着 明显的地域 性(旅游 业的各个要素的组成和发展是植根于一定的地域的)。这构成了不同地域旅游环境 与景 观的特色,特色是 区域旅游业 的生命 ,因此 反映不同地域旅游环境与景观特色是导游外语的特点之一。换言之,导游外语有其鲜明的地域性。

    我国国土广大,有极为丰富的用于观光的旅游资源,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反 映了不 同的地 域性 特征,用 于观 光旅 游活 动 的导 游外语应体现这种地域性特征,才能让游客全面系统了解中国的旅游资源 与环境 的特色 。如在我国西北有干旱景观与丝绸之路 的旅游特色 ;在青 藏高原有 雪峰与 藏族风情 的旅 游特色 ;在 内蒙 有塞 外草原与蒙族风情 的旅游 特 色;在东 北是 白 山黑 水雪 原林海 的旅 游特色;在西南有岩溶风光民族风情的旅游特色 等等。[3]三 、结论基于导游外语服务对象的确定性,与国际旅游活动过程紧密的关联性,对旅游地理学科强烈的依赖性,经上述分析可以得 出以下观点:(1).掌握导游外语的功能结构与地域性特征是高水平外语导游人才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2).导游外语的功能结构与国际旅游活动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六大要素“行、食、宿、购、游 、娱”相对应;(3).导游外语的地域性特征由目的地旅游环境与景观的地域性及国际游客的地域性而决定。

篇3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87-01

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悠久醇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毋庸置疑,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主要支点。因此,充分认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全面加强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旅游强国目标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开发的关系

(一)全面认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

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烙印,是一个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结晶。民族历史文化属于社会人文资源,是旅游资源构成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民族工艺、民族服饰、民族建筑、寺庙观庵以及民族文化设施等;也包括能体现区域精神、区域气氛、区域风格的民族历史、民族艺术、民族宗教、民俗风情、节日庆典等无形物。

(二)全面理解旅游产业开发

旅游业作为一系统的综合性很强的新兴经济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架中涉及的领域宽、跨度大,几乎囊括了可资开发利用的所有社会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不管是历史遗存、文化活动、民俗风情、民间技艺,还是工农林水、山川河流、自然万态,都可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和物质基础。因此,旅游产业开发包括潜在或现实旅游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开发,以及潜在或现实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综合开发。

(三)正确认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开发的关系

目前开展的各种旅游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基础的。首先,民族历史文化资源质量的高低,对旅游产业的开发有重要影响。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旅游资源本身质量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旅游产业开发的前提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质量、规模、组合和分布等状况是旅游产业开发的前提和出发点。作为旅游资源主体的民族旅游资源,尤其不可缺少。

二、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地位

(一)基础性地位

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分支,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主要客体,是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尤其在当前文化旅游业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尤显重要。因为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是深化旅游活动,发展高层次旅游的重要资源,其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地方旅游业是否发达,能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可见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二)垄断且不可替代性地位

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最重要吸引物,因而也往往成为旅游者好奇和兴趣的所在,成为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因而也就具有垄断性。由于民族历史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地区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在竞争中就具有垄断的地位。可见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往往居于垄断的且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作用

(一)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活动互动发展

首先,在发展旅游的初期,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不可或缺,它们往往是旅游吸引物的核心因素,是当地旅游业在竞争中能否得以发展、成长的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而在旅游得以发展之后,又可促使当地其他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发现和保护,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经济借文化发展,文化借经济传播”,往往是许多地方发展旅游的初衷,这也表明旅游活动的开展能促使经济的发展,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缩小区域差距。首先,民族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接待工作中,许多工作都必须靠手工操作,因而需要大量劳动力。其次,又能增加地方税收或经济收入。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都伴有消费行为的发生,这些消费对当地经济来说则构成一种外来的“经济注入”,可增加当地的财富和收入。

总之,全面理解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开发的相关内容,正确把握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来发展旅游业,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可以取得独家经营的优势。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旅游资源文化属性旅游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阳光产业”的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不少城市或地区的支柱产业。在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中,把握其文化属性,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是旅游事业振兴的重要因素。

要理解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首先必须明确文化的涵义。“文化”一词在我国出现较早,《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文化”仍然见仁见智,但有三点应当是共有的:其一,文化是人创造的,包括人创造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没有人的行为,就无所谓文化;其二,文化能影响人,人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其三,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任何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区别,就在于它独特的文化。任何文化要想发展,都要与时俱进,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文化的开放性,即指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旅游,顾名思义,包括旅行与游览两种行为。通常认为,旅游是个人或团体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他乡异国去从事观光的活动,以此为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或精神上的放松。可见,旅游是人们有目的、有价值的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有观光型旅游、度假型旅游、生态旅游、特种旅游(包括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专项旅游(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

自旅游活动产生以来,它就与文化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许多有名的人物,其文化上的巨大成就,或多或少与旅游活动有关系。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治国理念,成为万世师表;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逢人便问,写成《史记》名著;诗人李白写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等千古名句,没有亲身的体验,怎会有如此优美的诗句。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家徐霞客,到处出游,细心观察,撰成《水经注》一书。近代的康有为、谭嗣同,本来熟读经书,茫然于外部世界。但当康有为从广东到北京、从北京到上海,又到香港游历,看到西人治国有术,则激起变法之决心;谭嗣同游览各地,体察民情苦难。在上海,他看到化石标本,认为天地都在变,社会也应当随时而变。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旅游在开阔视野、增长见闻的作用。固然,今天的我们,有电脑、互联网,信息来源与古人相比,其条件不可同日而语,但代替不了人们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涉足于自身文化相同或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受到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熏陶,并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身心的享受。人们看山,山各有不同;人们看水,水各有其状;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体验,赋予了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旅游是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旅游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外地人交往,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各国去欧洲的旅游者中,有65%的人是进行文化旅游。可以断言,旅游是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21世纪将是一个文化旅游的世纪。

既然,文化旅游是现代社会旅游主体,或者说旅游就是一种文化旅游,那么,形成文化旅游的物质条件,即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应当成为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对某个城市或地区的旅游业来说,能否快速发展、繁荣兴旺,主要取决于其旅游资源是否丰富,是否具有价值。总的来说,凡是能吸引旅游者的以山水名胜、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资源和以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古迹、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名人遗迹为主的人文资源,均是旅游资源。除了自然风光外,人文景观、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都以文化为主体。也就是说,都以一定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如古战场遗址、古城墙、古庙寺塔等。以山西平遥为例,虽然只是一个4.2万人口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但却是全国保护最完整的古县城。1997年底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后,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黄金周”期间,曾有每日游客突破五万人次的记录。

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属性,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产生美感、和愉悦感。人们把自己作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融入其中,把人的躯体和意念融入自然之中,使人也具有自然本性。许多人文资源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寄托与意念的产物。如苏轼写的《赤壁怀古》,所称“三国周郎赤壁”。他当然没有见到“周郎”,但想象到周瑜当年的英姿,感叹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旅游的文化,它使人受益匪浅。人们通过观光活动,可以得到新的知识,许多书本上不曾记载的知识,烙在游人的脑海里。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不同。人文景观千差万别、各具形态,对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人们离开居住地,前来感受不同的文化特征。这种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同其他物质资源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它的观赏性。众所周知,不论旅游者的动机如何,也不论旅游地在何处,观赏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旅游资源只有具备观赏性才能吸引游客,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吸引力越大。如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古朴典雅的文物古迹,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甚至土特产、旅游商品,也无不具有观赏价值。观赏性是一种文化特征,也显示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才具备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旅游资源的价值是通过观赏来实现的。观赏性越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越大。同时,旅游资源具有地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上。所谓地方特色,指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景观。不同的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经济、宗教和文化,也都能显示出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由于旅游资源是在一定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发生、发展的,其空间分布必然受到环境的制约。由此可见,地域性旅游资源划分的标准,其中的文化属性为主要因素。

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构成了城市旅游的主体。我国有许多优秀旅游城市,基本上以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著称,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内涵丰富。在这些城市的资源中,地面和地下保存有重要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的文物、建筑、遗址,再加之优美的环境。我国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分为六类,即古都、纪念名人名城、园林、文化城市,少数民族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重要港口和手工艺中心城市。不言而喻,对一座旅游城市而言,注重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光非常重要,但同时要大力挖掘其中的文化载体。比如桂林,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到了这里不去看山中的水,水中的山,那就不算到了桂林。但桂林既然这么好的山水,一定会吸引大量的名人、诗人、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家、文学家等前来,他们的足迹,他们的诗词赋画,桂林的民族风情。游人至此,亲身体味前人描述,“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心中顿生无限的惬意。还有,靖江王陵、阳朔古街、恭城孔庙,这些都是桂林的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等人编导的《印象:刘三姐》,将桂林的山、水、人、景、情融为一体,不禁让人想起“山川人物熔在一炉内,精灵腾踔有万千,彼此游戏相爱怜”。这种宏伟、壮观、几近完美的文化场景,让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为桂林旅游增添更加迷人的魅力。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灿烂的文化,融入山水之间,构成天人和谐。当我们登山涉水,旅游其间时,会处处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有京派文化、海派文化、湖湘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等,而这一切恰恰是突出旅游重点,形成旅游特色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文化属性是旅游资源的实质,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无疑是推动旅游业走向兴旺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邓爱民,刘代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篇5

体育旅游产业是我国旅游经济中的新兴产业之一,随着我国体育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业,也因此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并在近些年作为发展势头最猛的朝阳产业之一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中就明确指出要注意推动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以及体育广告和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然而,综观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可知,虽然近些年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鉴于此,为了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该文就在分析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有助于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 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起步时间比较晚,但是作为以大众运动休闲和主题旅游度假为主要内容和核心产品的新兴产业,近些年却展现出了迅猛的发展态势和光明的发展前景。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新一轮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此之后,不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成为了我国体育观光型旅游的重要地标,而且以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和北京国际马拉松以及上海F1等一系列国内品牌赛事也开始逐渐的成长起来,成为了国内体育赛事观战旅游的明星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的关注。除此之外,以我国东三省和北京、河北等地区为代表的冰雪主题旅游,在近些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了我国冬季旅游的主导产品,以登山、露营和自行车骑行等为代表的户外运动旅游在近些年也开始迅速的兴起,以自行车骑行为例,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尝试挑战川藏线,使得川藏线逐渐成为了户外运动爱好者,尤其是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的精品路线。综上所述,可知,虽然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起步时间比较晚,但是随着我国优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我国体育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专项旅游和体育产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并逐步成为了带动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2 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存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层面的问题

体育旅游产业的产业结构,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为满足体育旅游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和消费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体育旅游产品的内在比例和关联。现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层面的最为主要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等核心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仍然以单一的参观竞技赛和低层次的登山、自行车骑行自助游等为主体,忽视了体育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对参与度和刺激度的需求。而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核心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势必会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2.2 产品开发层面的问题

现阶段影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产品开发层面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在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盲目开发和重复开发的问题。虽然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起步时间比较晚,但是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和较大的市场潜力让很多企业都看到了蕴藏其中的商机,很多企业都开始进入到体育旅游行业之中,并不顾体育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实际的市场状况盲目开发了很多重复的、超过市场容量的体育旅游产品,例如:在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亚冬会之后,很多企业就都盲目投入到了滑雪场的建设之中,短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十几所新兴建的滑雪场,但是由于这些滑雪场兴建的过于仓促,事先也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不仅规模小,而且服务质量较低,功能不够齐全,不但不能够满足体育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甚至会因为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和限制了消费者的再次消费。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这种盲目开发、重复开发,不但使得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类型结构比较单一,而且还因为差异化程度不够,创意不足,服务质量有限,很难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其次,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地域性体育旅游产品特色不足的问题。我国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优质的体育旅游资源,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体育旅游企业在进行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却不能因地制宜的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只是简单模仿和重复重复开发其它地区已有的体育旅游资源,以至于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虽然拥有各不相同、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却是相似或者是近乎相同的体育旅游产品,从而使得我国地域性体育旅游产品的特色不足,影响了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2.3 营销层面的问题

从营销的层面来说,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企业的营销行为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的问题是营销意识和营销能力的缺乏。由于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起步时间比较晚,与此相对应的关于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也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不但很多体育旅游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而且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熟悉体育旅游产业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以及销售渠道策略等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以至于无法根据体育旅游产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心理去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和促销载体,从而影响了促销的成效。例如:在制定营销计划、实施营销行为时,由于很多体育旅游企业追求的是短期的销售目标,而不是长期的品牌塑造目标,再加上营销能力有限,所以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无论是策划、设计还是执行都缺乏创新性和特色性,很难取得预期的营销成效。

3 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

针对上文所分析的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为了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发展对策。

首先,要解决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核心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则要注意实施有效的产业调控政策,并注意为我国体育旅游核心产业的发展积极提供公共服务,以此来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例如:积极构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框架、实施有效的金融和财政扶持政策以及组织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来引导体育旅游核心产业的发展以及通过扶持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来带动体育旅游核心产业发展等等,均是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有效策略。

篇6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出现大量“国际式”景观,导致各地旅游区景观形式雷同。针对同化现象的出现,此次研究试图从地域性文化角度出发,探讨地域性文化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关键词:地域文化;景观设计;旅游景区;要素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旅游,在其景观设计中都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如: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生态等。在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下,同化现象日趋严重,地域性文化正面临着被抛弃和被遗忘的境地。旅游区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容易忽略景区所处地域环境中独特的传统文化因素,而文化价值却是旅游区深层次的价值,传统的地域特色也是旅游区应该具备的基本特色。结合关中环线地域性文化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系统地研究地域性文化如何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与发展。提倡探索新的文化景观设计方式,将地域文化与旅游区景观设计很好的融合起来,提高旅游区的景观吸引力。

关中环线原本是陕西境内一条生态旅游公路,而它的建设带动了秦岭北麓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至、户县、三原、扶风等区县的新农村建设和旅游景观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环线旅游圈。以西安的沣峪口为起点顺时针绕行关中环线,线路如下:沣峪口——马召——西汤峪——法门寺——乾县——三原——阎良——渭南——玉山——水陆庵——东汤峪——太乙宫——沣峪口。其中包括了草堂寺、楼观台、黑河金盆水库、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法门寺、乾陵、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岐山周公庙、凤凰山风景区等大大小小的风景区。

(一)自然景观特征

关中环线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号称“八百里秦川”。形成一个东西延展的矩形,东、西两侧分别与河南、山西、甘肃等省交界,南北与陕南山地景观地区和陕北黄土高原景观地区相邻,是陕西省经济和文化的精华之所在。

(二)历史文化景观来源

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自西周起,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此外,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关中地区不仅是历史上最早称为“天府”的地方,也是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关中自西周起,先后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此外,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关中)。从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关中地区。经考古发掘证实,关中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宝鸡斗鸡台等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还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国最早文化的实证,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农渔工具、最早的陶窑、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筑、出自何家湾的最早的骨雕人头像等等。关中平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三)关中环线旅游资源分布概况

关中环线旅游资源密度大,分布广泛,目前已开发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长安、蓝田、户县、周至。旅游资源大多处于初步开发状态。境内有大量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以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明代古城墙、汉阳陵、半坡遗址等人文旅游资源最负盛名。自然景观包括太白山、终南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等风景名胜区,其中,骊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有楼观台、终南山、骊山、朱雀、王顺山等国家森林公园,太平森林公园、黄巢堡森林公园等省级森林公园;拥有周至、牛背梁、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目前已形成以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为依托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关中环线自然元素的挖掘:①天文影响,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秦代时,秦始皇应用“象天思想”模仿天象来规划布局新都,以表现其宇宙中心的合理性,突出的宏伟与尊严和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威。②气候因素,关中北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雪。③地形地貌,关中环线所位于的关中地区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平原地区,其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④水体资源,关中地区河流很多,其中最能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长安八水。⑤植物,关中环线地区土地资源肥沃盛产瓜果。主要有:苹果、桃、石榴、柑橘、猕猴桃、梨、杏、枣、李、樱桃等。陕西卫矛、山茱萸、拐枣、银雀树、君迁子、山白树、金钱槭、血皮槭、蝴蝶荚蒾、猬实这十种是被新进评为的陕西乡土树种。⑥动物,关中环线上的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有兽类55种,鸟类177种。

关中环线人文景观要素的挖掘:①历史遗迹,陕西关中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②传统聚落,关中地区中心聚落体系的真正形成是以秦推行郡县制为标志,到秦统一已基本形成完整的首位城市与县级聚落二级制体系。③地域建筑,关中传统民居的布局及空间处理都比较严谨,多数为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但院落层次较多,错落有致颇具气势。④特色小吃,关中小吃主要集中在西安,由于西安的悠久历史和包容性,将黄河流域面食文化、长江流域米食文化的食品和伊斯兰的牛羊饮食文化交融在一起。在进行关中环线旅游景观的设计中,这些本土的特色小吃也是一个重要的造景元素。⑤,关中地区是中国宗教的一个重要发祥地。⑥民间风俗,在关中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关中环线地域景观元素的表达手法:

(1)保留——关中环线地域传统文化的保留

对于典型的传统文化进行保留,突出形式特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所谓保留,是保留重点和突出的文化特征,这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设计手法,并且效果突出,协调性较高,对周边景观环境的破坏力小。

(2)抽象——对地域文化进行符号的抽象提取

整理地域特色资源,从中抽取传统、地方设计的典型符号来强调民族传统、地方传统和民俗风格。与“保留”相比较,这种手法更加讲究符号性和象征性,在空间结构上则不一定遵循传统的方式。要强调的是,抽取的符号必须是地域特色资源中的形象感强、有代表性的元素,它们可以是建筑语言符号,也可以是民俗或文化的典型。

(3)再现——历史文化的再现

采用恢复景观的方式,再现昔日历史这种手法多见于昔日具有成熟的良好景观基础的场所。西安园林景观中,青龙寺的重建与修复了空海纪念碑院和惠果、空海纪念堂。建筑师进行规划时,从总体入手,相地立基,力求得体合宜。

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景观设计也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地域旅游区景观的设计是人们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场地记忆的一种途径。随着人们地域景观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地域景观设计的深入思考,蕴含着地域精神和地域文化的各种地域景观元素,必然将会成为人们提取展现地域特色、弘扬地域精神、传承历史文脉的沃土,也只有通过对地域景观元素全面的挖掘、科学的提取以及合理的表达营造出符合当地百姓生活习惯、被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区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 陈敏.浅析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表达.北京林业大学.2005

[2] 杨晓丽.西安园林景观的地域性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08

篇7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作为昭君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以昭君墓为代表的昭君文化旅游资源为内蒙古的旅游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自治区也在着力打造以昭君文化资源为核心的,多方位,多层次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首先,昭君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昭君作为一个历史名人,充分体现着在旅游品牌宣传中重要的宣传手段:名人效应。就此而言,昭君文化具有地域性广泛的特点,昭君同是内蒙古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作为昭君故里的湖北地区的旅游资源,昭君和亲路经过了湖北,陕西,内蒙古,连接了长江,黄河,草原多种不同的自然旅游资源。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昭君作为四大美人之一,更是在历史上驰名中外。古有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抒写昭君出塞英勇壮举的诗词歌赋,也有戏剧等的文化形式。近代以来,出现了更多描写和赞美昭君出塞的影视作品,话剧等艺术作品,这从另一个层面上扩大了昭君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着内蒙古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加强了对昭君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呼和浩特市自1999年8月20日成功举办了昭君文化节后,至2014年已成功举办了15届。在此期间组委会精心安排了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以呼和浩特市市区为中心,以盛乐百亭园、昭君墓、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等景点为主线,向全国和世界展示了内蒙古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届的昭君文化都有不一样的新的旅游吸引点。同时每年昭君文化节和民族商品交易会期间,都有大量的商务人士光临呼和浩特,这些人平时分布在天南海北,是昭君文化节和民族商品交易会的吸引力,让他们聚集到了首府。这些人来到内蒙古,不仅是旅游观光,还有商务考察的目的。对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的有关企业和地方政府来说,这是找上门的合作者,是难得的商机。针对这些双重身份的人推销产品、发展商、推广品牌和招商引资,将有机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就2011年的数据来看,全市共接待旅客1595.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22%,并形成了一个中心、三大特色、五大系列、六条精品线路的旅游业发展格局[4]。昭君文化节是一个成功的以昭君文化为背景和依托发展起来的综合旅游、经济、商业等多方面的草原盛会。每年,呼和浩特凭借着昭君文化节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投资者,极大地促进了呼和浩特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更好地向全国,向世界推荐了内蒙古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从一方面来讲,内蒙古还是草原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拥有着世界最美草原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历史文化浓厚的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借助昭君文化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推出内蒙古独特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珍贵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内蒙古旅游资源的主推的三大亮点。除自然和文化资源外,为拓展旅游模式,加强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开发了观光农业的旅游项目,结合沿山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格局,积极打造观光农业,大力发展反季节设施优质种植,初步形成了香岛、荣丰公司,讨思浩、野马图、塔利等村级规模生产和区属农林科技示范园类的9个较大种植基地。以观光和采摘的形式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另一方面,呼和浩特市有较多企业都以“昭君”二字冠名,希望凭借昭君的知名度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平台,如房地产业的昭君新村,是本市早期的高档住宅小区,还有酒店业中昭君大酒店,是呼和浩特市地区著名的五星级酒店,为早期内蒙古旅游接待做出了重要贡献,每年与昭君文化节同时召开的民族商品交易会就在此举行。这些产业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也会增强“昭君”的影响力。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自治区的经济大发展也会带动旅游业的成熟和完善,在基础设施、交通、旅游接待力等方面都将出现较大的进步。

2昭君文化游是草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如何让世界人民了解到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让内蒙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就是需要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宣传工具,以这个宣传工具带动提高整个内蒙古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在内蒙古众多的旅游资源中,既具有独特性,又有着极高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只有昭君文化旅游资源。从历史渊源上来讲,一个具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传奇女子,一个被冠以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历史名人,一个为汉匈两个民族带来近百年和平安定的英雄人物,以此足够具有吸引力和特殊性。纵观中外历史,如昭君一般的女子寥寥无几,可知她独具的特殊性。从影响力上来讲,从古至今赞美凭吊昭君的诗词歌赋从未减少,近些年,随着影视业的发展昭君的形象以影视剧话剧等形式体现,在影响上昭君文化具有广度和深度上的优势。从文化融合上来看,昭君代表着纯正的大汉文化,来到匈奴(今内蒙古地区)与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体现出特殊的文化融合和多元文化的魅力。以昭君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将草原文化一并推向世界。可以说草原文化和蒙古族文化孕育了昭君文化的特殊性,而昭君文化又成功发展继承了草原多民族文化的内涵,两者互为促进一同发展。借此将内蒙古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一同奉献给全国和世界人民。让他们在感受昭君千年傲骨壮魂的同时体验着内蒙古的青草蓝天白马蒙古包,感受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民族风情。

3结论

篇8

一、前言

旅游文化学是各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旅游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大高校必须要做好旅游文化课程的改革,从而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将地方特色融入到旅游文化学课程中,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融入旅游文化学的优势

(一)开拓旅游文化学的深度

在旅游文化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地方性旅游文化资源,能够促进教师对本地区旅游文化的的了解,促进教师的教学,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旅游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以及自信心[1]。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讲解南岳旅游文化时,可以将其地域特色为学生进行讲解,对南岳的佛教发展历史进行讲解,分析南岳寺庙的景观特征以及分布等,从而来使学生了解到其中的文化韵味,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

(二)能够实现隐性教学目标

我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各个旅游资源中都带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旅游文化只有植根于地方,才能够显示出特色。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旅游文化的教学时,一定要站在地方性角度,来表现出地域性特点,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地方性旅游文化的显性教育主要是学生能够了解地方的旅游文化特点以及旅游的价值,对于学生的教学来说,其中隐性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通过地方旅游文化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化韵味,为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操。

(三)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旅游文化学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时候旅游文化只有经过导游的传播与展示,才能够使人们了解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因此教师要针对市场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从实际出发,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一些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对各个地方的旅游文化有一个了解,同时也要能够深入的挖掘其中的本质,并且要不断的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对各个地域的文化起源以及各个朝代建筑风格等都有一个全面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走向社会后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三、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一)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

对于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来说,其教学大纲必须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教师要针对市场发展进行编制,将课程的内容,教学的目的以及各项任务等都进行明确的规定,将一些技能的范围以及深度体系结构等都进行科学的设置,从而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且旅游文化教学大纲必须要顺应地方高校的教育目标,针对市场进行分析,从而来不断的对其进行更新,做到与时俱进,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所以,高校要不断扩大地方性旅游文化的深度,将各个地方的旅游资源融入到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中,对每一个旅游文化主题都进行重点讲解与分析,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针对地域地点进行教学内容设置

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其中地域特色文化是旅游文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地域文化特色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对地域旅游文化的教学,学生在进行旅游文化的学习时,一定要充分的掌握到本土的旅游资源,这样能够有效使游客获得认同感[2]。所以学生必须要对本地域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能够发扬本土优秀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高校在进行旅游文化课程内容的设置时,一定要将本地域的旅游文化特色融入到教材中,从而拉我促进学生对本地域的旅游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针对本地区的旅游现状以及旅游发展目标进行一个良好的规划讲解,促进学生旅游文化素质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地方社会服务能力

目前来看,在很多高校对于旅游文化学的定位不是很明确,仅仅是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缺乏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无法提升,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因此高校对于旅游文化学课程的教学,必须要结合本地域旅游文化的特点,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教学,并且旅游文化学课程属于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必须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在对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本地域文化特点进行实训练习。另外要重视实用性实践性以及市场需求性,教师要做好教学大纲的整合,做好实践教学,充分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能够增加关于旅游文化项目的实训课程,要针对本地区重点的旅游文化景点来进行实训课程的设置,从而来促进学生对本地域优秀文化以及著名景点进行了解,对其发展渊源、建筑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等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四、结语

篇9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生产方式或是生产成果,以及与它相关的生活文化等。其内容十分的丰富,它包含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生产资料和生产活动、农业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包括了山、水、田、林、人等自然存在,又由人类创造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形式和农副产品等。一般地,根据农业资源的地域属性不同,可以将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为田园风光、牧场、、渔区和农家4类。

二、我国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规划。有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造成旅游布局不合理,功能雷同,无法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农业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不能有效发展;一些农民急于致富,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产品规划设计,只是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发展旅游,市场定位不明确,只利用了资源的原始价值,不能创造资源的再生价值,开发层次低,产品品味不高,因而逐渐衰落停业。

(二)政策措施不到位。尽管以旅游促进“三农“发展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认识,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还很不完整,甚至是一片空白,如投资开发优惠政策、保护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鼓励吸引外资政策等等方面,还有待于出台并完善。这些配套政策措施的滞后或空白,严重制约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我国现阶段农业生态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常规项目上,产品单一雷同,各地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较严重,缺乏精品和亮点,致使游客重游率低。一些“农家乐”、“民俗游”、“村寨游”等活动内容趋同,缺乏体验、休闲项目,缺乏文化内涵,地域性、个性化特色不突出,难以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支出受抑制。

(四)服务设施落后,经营管理不规范。因为缺乏规划,许多景区没有相关配套的设施设备。有些景区道路凹凸不平,狭窄难行,可进入性非常差;有些景区村户面貌落后,屋内摆设陈旧,卫生及住宿条件让人望而生畏,让游客感觉是在花钱买罪受。农业生态旅游的经营主体是乡村居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又因多未受专业培训,旅游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较低。

三、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农业、旅游产业协同效应农业旅游既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的旅游开发,其发展必须兼顾农业和旅游的发展规律。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旅游发展必须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做到“以农为本,以旅促农”,以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为核心,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加快耕作管理的科学化,发展绿色食品和特色作物生产,既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又为城市居民提供城市绿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从而提高现代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农业、旅游的双重效益。

(二)重视农业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我国农业旅游发展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等现象,以及舍本逐末、过分放大农业休闲旅游功能而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功能等现象。因此,农业旅游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兼顾农村社会福利和农民素质提高我国农业旅游发展必须兼顾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及农民文化素质整体提高。发展农业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拓展农业产业功能,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城乡统筹,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促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社区环境和福利水平。

篇10

1、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记忆)

旅游者是主体、旅游业的服务对象;

旅游资源是客体,旅游活动的基础;

旅游业是中介体,连接率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有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

2、旅游者具有的基本条件:自由支配的收入、一定的闲暇时间、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旅游动机)

3、旅游的基本类型

分类依据

分类内容

按游览区域划分

国内旅游

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

国际旅游

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按旅游目的划分

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五种。

备注:在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旅游。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开始步入独家保健型和购物性旅游的行列

4、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③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内容可以是观光度假、探亲访友、科技切磋、文化交流、采风问俗、宗教朝圣、体育竞技、狩猎考察、访医问药等)④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5、现代旅游的六要素

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①食:这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所以,一定要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干净。②宿:不用住太贵的饭店,因为出来主要是为了旅游,而不是睡觉,所以干净、舒适即可。③行:选择游览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该处进得去,也出得来。④游:一定要同导游配合好,才可领略更多乐趣和学到更多知识。⑤购:在异地购买些物品,既有纪念意义,又是乐趣之一。⑥娱乐乃人之常情。

特别提示:a、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绝大多数旅游者必须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实现旅游的愿望;b、“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c、“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主要途径;d、“宿”和“食”是人们的基本要求,也是旅游业必须满足的条件。

6、旅游业是一种“朝阳产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7、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①经济作用: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d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促进社会文化繁荣e促进国民素质生活质量的提高;f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g促进文化交流。③区域环境影响:h有利于保护当地旅游资源;j有利于保护旅游环境;k促进城市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8、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对旅游区居民健康的不良影响,

【讨论】列举旅游业发展有利于保护的措施:①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②申报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举例说明旅游对环境的消极作用:①由于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不当或失误,使生态环境恶化;②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排放的各类废弃物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而造成环境污染;③由于大量游客的接触或不文明行为引起的对风景、文物的破坏等

9、旅游资源的三种基本类型:①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等类型。(自然景观)②人文旅游资源:包括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风土人情等类型。(人文景观)③湘教版还有第三种是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种类

举例

旅游价值

核心

表现形势

形成过程

自然

旅游

资源

地文景观

路南石林

对于探险者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

形式

自然

过程

水域风光

杭州西湖

生物景观

黄山迎客松

天象与气候景观

黄山云海

人文

旅游

资源

遗址遗迹

北京故宫

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

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

历史过程及当代人类活动

建筑与设施

苏州园林

旅游商品

景德镇陶瓷

人文活动

傣族泼水节

注意: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宇宙类(太空、星体、天体观测、陨石等)。人文旅游资源还包括消闲、求知、健身类(科学教育文化设施、疗养和社会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中心、运动场馆、游乐场所、节日庆典活动、文艺团体以及其他消闲、求知、健身活动)。

说明:地文景观包括地貌景观(如丹霞地貌、岩溶地貌)、地质过程遗迹(如火山口、海蚀景观)等;水域风光如泉、瀑、景观河段、湿地等;生物景观如林地、草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天象景观如日月食观测地等;气候景观如海市蜃楼、佛光发源地、避暑避寒地等。

13、旅游资源的特性

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永续性等特征,对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征又各有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旅游资源

特性

含义

旅游

资源

共性

多样性

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

非凡性

旅游资源是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

永续性

多数旅游资源可反复使用,并且使用是无消耗的(与其他资源相比是最突出的特点)

自然景观

季节性

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不同特色,称为季节性,如雾凇形成于冬季

地域性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异

人文景观

可创造性

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可变异性

人文景观的性质、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14旅游资源的价值

资源价值

含义

主要的资源类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区一般具有美学价值,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自然旅游资源

科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人文旅游资源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价值上:美学价值(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夏威夷的火山、东非大裂谷、北欧的冰川地貌景观;庐山、泰山、华山的断层景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的喀斯特地貌景观;黄山的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的流水侵蚀的峡谷地貌;一些地区的生物资源丰富,也成为科学研究内容;有些景观可以研究气候、水文等。

15、旅游资源的评价:

①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A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B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能够和很多旅游资源构成景观群,则游览价值大)C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不同类型的景观在地域上分布较多,则游览价值大)

②.地理位置与交通: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开发条件差;反之,开发条件好(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进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③.客源市场: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大;反之,开发利用价值小

④.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反之,开发条件差

⑤.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16、评价黄山旅游资源①游览价值: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具备旅游资源质量;黄山周围有很多其它旅游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黄山旅游资源的景观特征和周围景点不雷同,地域组合状况好。因此黄山游览价值很大。

②市场距离:黄山距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较近,市场距离短。

③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黄山位于长江沿岸,交通位置优越,

交通通达性好。

④地区接待能力:黄山旅游活动设施配套,因此地区接待能力强。

⑤旅游的环境承载量:黄山山顶无平台

,环境承载量小。

17、对武夷山景区开发条件的评价(明白、应用)

①游览价值(1)美学价值:武夷山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其中九曲溪自然风光独树一帜,以秀水、奇峰、幽谷等诸多风景享有声誉。(2)科学价值:武夷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布区,又好似世界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显著。

(3)历史文化价值:武夷山文化遗产丰富,包括公元前1世纪的汉代遗址和宋代思想家朱熹学术活动的书院遗址等。此外,山上还有许多寺院、道观、亭台等古代建筑和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4)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高,游客数量多,旅游业发达,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市场距离:武夷山的国内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而且与武夷山的距离较近。我国的北方、华北地区距离武夷山较远,客源市场还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国外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以新加坡、日本为主的亚洲,而欧美和大洋洲因距离较远,客源市场还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前景广阔。

③地理位置和交通:武夷山游览区位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临近江西省;对外交通便捷,有公路、铁路、航空线通往全国各地,已成为福建省内对外旅游交通的中心。

④地区接待能力(基础设施):武夷山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多家宾馆、酒店,有较强的接待能力。我国的山地旅游的最佳时间是夏秋季节:夏季山上有云海、日出日落、丰富的水文和良好的植被景观,景色丰富、且变幻莫测,另外能起到避暑的作用。

18、钱塘大潮最佳的观赏时机是农历八月十八,因为农历八月十八日,出现天文大潮,外加此时盛行东南风,东南风推送海水到喇叭形的杭州湾,抬高了潮位);4月鸟类到青海湖鸟岛5月在此繁殖,6月飞走,最佳的观赏时机是5月份。

19、旅游景观的欣赏技巧

(1)选择观察位置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

观赏位置选择

诗句举例

高大雄伟的山峰

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

远眺、俯瞰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地貌的酷似造型

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徽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

特定的观赏位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山中的峡谷、幽洞、一线天

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桂林的芦笛岩溶洞、一线天

置身其中近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安赫尔瀑布、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黄果树瀑布、庐山瀑布

适当距离仰视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河、湖、海

洞庭湖、长江、滇池

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岳阳楼、黄鹤楼、藤王阁、大观楼)之上俯览远望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小的湖沼池塘

济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

多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路近观俯观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水有机组合景观

漓江山水、长江三峡

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北方山水风景——夏秋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观丰富且富有变化,兼收避暑之利);北国风光——冬季

随天气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飞瀑——雨季

特定时间和条件下出现的自然景观

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候鸟——5月;大理蝴蝶会——5月(农历四月十五前后);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凇——特定的气象条件

(3)抓住景观特色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5)以情观景

20、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冠于世。

黄山的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云海黄山云雾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此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

21、园林景观要抓住构景手法。①主配②层次③框景④借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