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与扦插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嫁接与扦插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态模式 月季 栽培管理技术 养护

生态模式是在国家综合考虑国内农业各方面指标,为促进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而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是根据科学的规划和实验,结合生态学、生物学以及经济学等多门学科,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土地资源、太阳能资源等多种资源,使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对农业进行生态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都在闲暇之时选择养花种草来陶冶情操,提高生活情趣。而月季花开化周期短,绽放时间长,栽培和养护相较而言容易,因此,月季花除却本身美化环境的作用之外,还受到人们在个人生活中的青睐。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迎合大多数人的喜好,现将月季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做一个详细的陈述。

1.月季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月季在就其花期来讲,绽放时间较长,形态直立,终年常绿或者半绿,花梗上大多有刺,相对于叶子较长的植物的来讲,月季的叶子长度偏短,一般在三到五厘米之间叶子大多呈现卵形,表面没有凹凸,且叶子表面光滑。月季花是“群居”植物,常常结伴开花,日常中很少见到单独开一朵花的月季,而且月季的颜色绚烂,开花绽放时夺人眼眶。

月季和大多数植物的生态习性相近,空气流通好,日照充足是月季对生长环境最基本的要求。此外,月季对温度的要求十分苛刻,昼间温度在15-26摄氏度最为适宜,夜间温度则可以稍微低一些,大概可以比昼间气温低五摄氏度左右,也就是说,夜间温度在十度到十五度范围内。因此,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月季的开花量会有大幅度的降低,此季节的观赏质量会下降,但是,月季相对于其它的蔷薇科植物而言耐寒性较好,即便在零度以下依然可以生存。此外,月季是“富养”植物,喜好肥沃的土壤,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里生长的较好,而且可以延长花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都能适宜月季的生存,土壤的质地可能有些贫瘠的地区就不太适合月季生长,但是总体来说月季在我国的分布还算广泛。

2.月季的繁殖技术

对于月季来说,人们在种植或者养植的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嫁接扦插,原因在于这两种方法简便且繁殖效果好,但是目前国内有关学者普遍研究的却是播种和组织培养的繁殖方式,就这一方面来讲,理论和实际出入较大。而这两种常用的方法在本质上区别也很大,嫁接注重的是嫁接砧木,大多选用蔷薇类的砧木来完成嫁接工作。而扦插与嫁接的侧重点不同在于,扦插需要与特定的时令相结合,节气对扦插工作质量影响甚大。下面我们详细陈述一下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和在月季的繁殖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2.1扦插法

在月季的繁殖工作中,扦插手段是常常位列首选,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月季本身对温度就十分挑剔,因此,在整花期或者整个生长季,都可以选取嫩芽进行扦插。在扦插嫩芽的选择上,也有些是必须注意的地方,首先要保证选取的嫩芽健康,什么是健康的嫩芽,最基本的就是保证嫩芽没有病虫害,枝条相对来说比较粗实,也不能选择低端太粗的部位,应该折中选择,长度大约在10厘米。选取合适的嫩芽之后,可以浸泡一段时间再进行扦插,这样效果会更佳。

2.2嫁接法

嫁接不同于扦插适合整个生长期,而是在七八月份比较多用。前文我们也提到,嫁接技术对砧木的要求比较高,普遍使用的是蔷薇,嫁接的主要季节是春季,或者在月季的生长初期。嫁接虽然与扦插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也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在嫁接选取枝条时,选择健康的枝条。在选取枝条后,将枝条进行技术剥皮,再使用剪刀把枝条修剪成固定形状,而后把枝条插入砧木已有的接口,最后使用塑料袋小心将接口包裹起来,保护接口。大约七天之后,观察嫁接的成果,若接口处出现绿色萌芽,则说明成功完成嫁接,如果萌芽呈现黑色,那么说明枝条没有成活的可能性。

3.月季的栽培管理技术

3.1水分管理

水分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资源,对于植物来讲亦是如此,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即便有些植物是比较耐旱的,但是耐旱不代表离开水分可以成活。月季属于比较耐旱的花卉,但是长期缺水也会变得枝叶稀疏,花朵颜色不纯正等现象。

由此可见,水分的管理对月季的生长作用是不可取代的。花卉的浇水也是有章可循的,不可盲目进行。天气和季节是影响浇水量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在温度较高、蒸发较快的夏季,每周浇水的次数控制在二到三次,阴天或者大气湿度较高的季节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浇水时,不可直接从根部入手,而是从叶片开始,这样既可以达到给月季增加水分的效果,也可以同时洗净叶片上的灰尘,还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是一举数得之举。

3.2养分管理

植物和人类有在习性上有相通的地方,比如,人类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营养,月季的生长也离不开养分。一般地,氮、磷、钾三种养分是最基本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其他养分也同样关乎植物的生长效果。有机肥料是很好的选择,其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不仅如此,而且还可以改善土质。在月季栽培之前,要先根据土质选取适当的有机肥料加入土壤,在种植之后,再行进行追肥,保证月季的生长发育。

篇2

查看更多《河北果树》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河北果树》编辑部

专题论述

(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李上的应用 董朝霞 叶明儿

(3)赵县梨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高立欣 郭贞 曹爱敏

试验研究

(4)坂田苹果在低效果园改造中的高接应用试验 王建民 李锋

(6)鸭梨大树改造对果实品质和效益的影响 胡尚强 史世军 信桂芳

(7)黄骅冬枣、早脆王枣结果习性研究 闫振华

经验交流

(8)双矮苹果细长纺锤形整形修剪技术 刘文田

(9)苹果开心形整形修剪技术 李洪宇

(11)苹果锈果病和苹果果锈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闫爱兵 张惠超 赵凤环

(12)提高国光苹果质量的措施 陈兰贵

(15)梨无公害栽培技术 谭鑫 李海山

(17)山楂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沈文宝

(18)李树主要刺吸性害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郑桂珠 陈兆銮

(19)夏黑葡萄当年扦插当年结果技术 赵荣艳

(21)高海拔冷凉地区设施延后葡萄休眠期管理技术 邵军辉

(22)核桃栽培技术 闫加印

(23)京东板栗优种嫁接技术 李铁钢 郭久丞 郭江

(25)枣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刘京伟 柴高正

(26)野生酸枣经济效益与综合管理技术 谌梦麟

(27)猕猴桃园非常规管理技术 张进

(29)无公害石榴丰产管理技术 张丹蕊

(30)无公害杏扁“围选1号”生产技术规程 刘月萍

(32)提高设施果品品质的关键技术 王静 郭宗方 刘金柱 高见 谌梦麟

(33)承德沙棘生产现状及开发建议 刘月萍

(35)无公害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 李海山 谭鑫

百花园

(36)苹果树整形修剪基本原则 郭宗方 刘金柱 谌梦麟 高见

(36)苹果树锈果病防治方法 吕晓丽

(37)苹果树花前复剪技术 孙翠华

(37)苹果建园技术 曹恒斌

(38)苹果轮纹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 李卫东 梁海林

(38)提高套袋苹果质量的关键技术 陈莉

(39)苹果腐烂病综合预防治疗技术 孙申义

(40)苹果、梨、桃春季病虫防治技术 郑连阁

(41)海棠与苹果种子砧木的区别 宁安中

r> (41)梨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李冬梅 刘晓霞

(42)梨果套袋注意事项 宫春梅

(42)梨园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吕润航

(43)桃树穿孔病防治技术 张莉莉

(44)冀南地区桃树疏花疏果技术要点 苏凤君

(44)设施桃树疮痂病的发生-5防治 才淑娟

(45)介绍6个晚熟李优良品种 孙竹梅

(46)葡萄冻害原因与补救措施 孙兆军

(46)葡萄绿枝嫁接技术 马爱红

(47)葡萄套袋技术 李少春

(47)老核桃树复壮“三更新”修剪要点 李春野 方英俊

(48)板栗芽倒接技术 尹小环

(48)板栗无公害痫虫防治技术 张向东

(49)板栗砧木苗培育技术 康彦明

(50)枣浆烂病防治措施 许文西

(50)枣树提高坐果率措施 赵志清

(51)柿幼树防寒越冬技术 许文西

(52)如何提高石榴坐果率 梁若霞

(53)石榴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马丹丹 李娜

(54)杨梅速冻保鲜技术 周翠英 张洪路

(55)花椒大尺蠖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赵香平

(56)平山县果品质量安全隐患及对策 李卫东 梁海林 高丽琴

篇3

近几年本人在一些园林绿化公司、花卉苗木基地调研中发现:在一些园林绿化公司、苗木基地里新录用的一些大学毕业生中,能发挥自己专业作用的学生很少,大数是不能独立完成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但是,象这样的问题不能说学生没有学好,主要因素在校方,调查中发现:有个别高校没有一个象样式简单不过苗木花卉实习基地,怎样去教的学生专业知识。本人就这几个问题来说说自己看法:

1 设计出来图纸不知道怎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我们现在有很多园林绿化管理、花卉培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用电脑计算机设计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草图、效果图都学的很好,很漂亮,基本上没有什么缺点,但是,大多数学生拿起设计图到实地地块去做,没有一个学生知道怎样运作,无从下手,实际操作能力很差。所以,校方应该加强这方面教学投入,聘用一些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园林工程技术人员来当教师,手把手的教专业学生去实际操作。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解读一下现实工作中如何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步骤:例如:某小区四幢楼房中间有一块二十平方米的空地要进行绿化,建造一个二十平方米的圆圈中心花坛。同学们,当我们拿到施工图纸后,应该怎样去空地放样呢?第一步,把圆圈最里的花坛中心用石灰给点出来,也就是说这个圆点是中心花坛的中心是种一棵景观树,按实际计算这个中心圆心花坛应该占用二平方米空地建设而成。第二步:用6平方米空地做第二个圆圈(平面绿化或立体绿化都可以),种有色(红色)小灌木。第三步:用十二平方米空地建做第三个圆,也可以用有色(绿色)小灌木花坛,如图:

2 植物选配

现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学生课堂理论课讲得很好,对学生到课外实践中应用时就很少。就拿园林绿化工程运用中最重要一关,就是植物选择与搭配,在具体施工时就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的地段种植什么样的树,高坡地积水地段种植什么样的树,种植乔木还是灌木,种什么样的草都不知道。其实像这样的问题不是很难学,只要同学们知道园林绿化不能失去基本条件,你们记着园林绿化工作就是按照“实地实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来做,你们工作就会做出成绩,校方应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知识课的锻炼。

下面解读一下:“实地实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什么叫“实地实树,因地制宜”,就是当你要在一块空地上绿化时,你就要去了解这块地地形、地质。如:是高坡地,还是积水块,地是什么质性,只有了解清楚才能实地实树,如果是高坡地,地质是酸性,这样我们就可以种植一些符合这块地质的植物。如果是积水地, 我们就种一些耐水植物,如:水杉、柳树等。

3 园林绿化管理

3.1 植物修剪。

近几年来从某些高校园林花卉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工作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如:有一个学生到一个园林绿化公司做树木修剪工作时,负责人安排他修剪黄杨绿堤,修出来的绿堤长短不一,高低不平,边沿无角,桥木修剪无层次,病枝、弱枝无从下手,造型树修剪得无造型,该修剪的地方没有修剪到,不该修剪的地方修剪了。很多树木(造型树)失去观赏价值,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

3.2 病虫害防治。

在一些高校园林花卉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一些病虫害防治,可是到实际工作中,很多同学对什么是病害,病害与虫害的区别表现在哪里,怎样去识别它,这样的工作都做不下来,根本谈不上怎样拿农药防治,如某高校园林管理专业学生在一个园林绿化公司工作时,有一天在公司门口有五、六十米女贞树绿堤发生了虫害,其虫害是成虫,可用针对它的农药来防治。但是他连这样很简单的虫害都不知道怎样去防治,后来打电话给老师,老师就教他用了低毒高效“触杀死”的农药来治理,结果用药十多分钟后就见效。

又如:还有一个同学在苗圃看到小树苗上有芽虫、介客虫等相对常见的病虫害都不会治理。通过与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他才从中学会了第一次治理病虫害。

3.3 植物培植技术。

篇4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生物学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教学是搞好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实现生物学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生物实验课堂教学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实验能力,而创造性的思维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观察与思维相互渗透,才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科学的实验教学应该首先抓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自发形成的,是靠教师的诱导启迪。在实验中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力是很必要的。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即根毛区的结构特点。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实验中,首先要观察水稻花和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见到蜜蜂及其他昆虫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他昆虫前来传粉?却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风媒花与虫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的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其次是对比观察,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结构、平行脉与网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最后,在实验中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

由于生物的课堂实验的观察受时间、空间、人数与器材的限制,观察清楚有关生物的形态结构就观察的质量往往不尽人意,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重视教材的同时应发挥音像教材的所特有的作用。首先要通读有关音像教材,充分了解音像教材的内容特点及使用方法、片长、编著的意图。据实验的需求和目的,正确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录像片和电影片,精心设计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生物的结构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结构的名称、组成和结构的作用,如根、茎、叶、花的结构,最好选用投影片或幻灯片,整个结构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使整个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若是表现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有机物输送以及动物体的血液循环等,还可以用组合投影片。在表现生物体形态、动态过程或者很难观察的瞬间即逝的过程,最好选择录像片,使音像教材发挥最佳作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剪辑有关的教学录像片填补音像教材的空白。这类录像片由于是根据教学内容剪辑而适时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因而既能起到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又不打乱教材的知识体系,更符合教学效果,特别是电教媒体、实物、挂图、标本等常规媒体的结合使用,弥补了实验中的不足,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生物学的知识和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践能力是实现探究的桥梁。因此许多的课外实验也不容忽视,课外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生活实践能力。例如课本中涉及到的人工辅助授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实用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许多课外实验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例如生物课本中种子的萌发、根尖的那一部分在伸长、观察叶色与光照有无关系等,这些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在课堂中完成,学生在课外完成实验,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得了新知,而且获得了探索新知的方法,久而久之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因此生物的教学与实验密不可分,是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应当加以重视。

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培其起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同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就是他们想的过程,也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过程,具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开发,创造精神才会得到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实验的内容,按探究实验教学中分层次梯度设计实验,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性,由于班容量偏大,多数活动只能分组进行,这就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做好生物实验对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由于他们在阅历、视野及方法的种种不足,在资料、信息、想象等方面更需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合作是做好生物实验的最佳方式,也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搞好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实现生物学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观念,制定务实的教学策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推进实验教学的稳步发展。

篇5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导入 教学实践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

The Teaching Leading of Middle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WU Hongzhen

(Saiwen Experimental School, Xingyi, Guizhou 562400)

Abstract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In biology teaching, the key point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curiosity is fitting into the new class to teaching students to create a pleasant atmosphere, the creation of wonderful teaching mood, firmly attracted the hearts of the students, to enable students to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easily and happy.

Key wordsbiology teaching; leading; teaching practice; motivation

如何在生物课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及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位生物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如何导入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导入的几点体会。

1 导入技能的类型

1.1 利用谚语导入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求知欲

例如:用一句农谚:“五九和六九,河边插杨柳。”说的是春天把杨树、柳树幼嫩的枝条插入湿润的土壤中,不久就可以生出杨树苗、柳树苗来。实践告诉我们,除了用种子繁殖新个体以外,有些植物的营养器官也能繁殖新个体,从而导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植物的营养繁殖”一课。这样既提高学生求知欲又轻松的引入新课。

1.2 利用谜语导入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用“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蜻蜓点水是在做什么呢?学生积极思考,接着问,蜻蜓是哪一类动物呢?学生肯定回答出,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又如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猜一食物)学生积极思考后会想到是花生,那么“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各指什么呢?它们分别由什么发育而来呢?这样就自然地引入《种子的萌发》新课。再如在教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我先说出一则谜语,请同学们猜测一种动物:“游泳唱歌是行家,捕捉害虫把田下。讲究卫生人称赞,到了冬日不见它”。学生听后兴趣盎然,积极动脑思考。轻轻松松导入新课。

1.3 利用诗词导入能加强情感教学,体现生物学与其他科目紧密相连

例如: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面强调的“插柳”指无性生殖中的那种生殖方式呢?自然导出“扦插”有关的教学。如:利用少年时写的一首“咏蛙”诗词“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来导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的教学,既生动又形象;如:在讲“嫁接”时,朗诵元代诗人欧阳玄的《接花木》诗,“园丁妙手即花神,接叶移枝伪脱真,万剪岂能伤化力,色香无复记前身。”在讲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让学生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地解释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动机。

1.4 利用歌曲导入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如:利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引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花的教学;“葵花朵朵向太阳”引入“植物的运动”的教学。如:在讲“遗传”时,唱歌曲《龙的传人》,中国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歌词,是遗传特征的写照等。轻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意境。

1.5 用故事导入新课能增强情感教育

如:在学习《人的起源》的内容时请一个学生讲 “女娲造人”的故事,学生心目中就会想,人类真是女娲造的吗?让学生讨论2分钟人类的由来,因而很顺利的就完成了导课的任务。

1.6比喻导入能增加趣味便于记忆

如提问:食品厂生产食品一般需要什么呢?同学们积极思考、发言后我接着讲:生产需要动力、车间、机器和原料等。那么,我们可以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它的车间是叶肉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品”是淀粉。这样,学生对叶肉细胞、叶绿体、光、水、二氧化碳、淀粉和氧的作用及地位就比较清楚,轻松导入“光合作用”的教学。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了,同时增添了趣味性。

1.7 旧知识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温故而之新,这是常用的导入方法。复习学过的知识或者回顾有联系的内容,对新知识的探究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部分新知识是以旧知识作为铺垫。如在上《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课时,先复习已学过的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有那些内容及特点,那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动物体是否一样呢?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1.8 演示实验导入

演示实验导入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能调动学生情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如在讲述“蒸腾作用”时,展示一株盆栽的天竺葵,外面用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套住,让他在光下照射1个小时,上课时把这盆天竺葵搬到教室让学生观察塑料袋内出现什么?”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教师自然地导入新课。

1.9 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到“叶片的结构”时,吩咐学生捡一些叶片带到教室,叫他们认真观察树叶着落的情况。上课时问学生“叶片掉下时,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学生通过观察自然会答“正面”。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叶片的结构”有关,就这样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又如在讲授《种子的结构》时,先发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在观察时提出要认识什么、注意什么,而且比他们有什么区别,从而正确认识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这种导入方法,学生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

2 导课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1)导入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强。既要针对教学内容,又要针对教学的对象。(2)导入要有关联性,要与本节知识紧密相连。(3)导入要有启发和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利于提高听课效率。(4)要有创新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不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反感。(5)导入具有趣味性,有一定的艺术魅力。(6)导入要精练、迅速,不能超过5分钟。

此外,导课还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学生演讲、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导课方法灵活多样,至于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采用的导课方法一定要恰当、贴切,和本节内容紧密相连,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好奇心心理,而脱离教学内容。总之,“导课无定法,妙在巧导中”。

参考文献

[1]刘恩山等.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朱小毛,肖霞英.让幽默点缀生物课堂.中学生物教学,2006(1-2):39.

[3]李翠兰.巧设悬念润课堂.中学生物教学,2005(3):21.

[4]周美珍等.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60-74.

篇6

[关键词]生物科技;林业生态;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X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333-01

0 引言

生物技术是20世纪后期人类科技史上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它是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安全的重点。在我国生物技术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从政策、环境方面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来推动生物技术与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重大科技计划,把生物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生物技术的发展步伐。有些研究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生物技术研发体系,生物产业也初具规模,生物经济初见端倪。目前生物科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食品安全、医药生产、农业、林业、动物、微生物、冶金等领域,并且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主要以生物科技在植物生态建设领域建设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近年来,生态环境发展建设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而现代生物技术的科学利用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突破点。

1 当前在植物类中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

(1) 细胞基因育种。通过研究细胞转基因,从而利用细胞转基因技术能有效地打破种间杂交障碍,拓展和扩大林业树种的杂交范围,促进加快物种变异速度,并根据林业造林的对树苗的需求,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树种。

(2)营养繁殖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植物组织进行样品离体培养,从而得到遗传上与母体完全相同的新个体。目前的嫁接和茎段生根(扦插)等技术都属于这各范畴。随着现代组织培养技术的出现,科学利用体细胞胚胎进行繁殖良种的技术,为保持生物种质又高效快速繁殖良种后代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3)分子标记技术。广义的蛋白质标记主要包括种子贮藏蛋白和同工酶及等位酶。而狭义说法的分子标记只是指DNA标记。这项技术并不直接对植物生产做贡献,这项技术只能为遗传转化感兴趣的基因定位提供重要的信息,或者是为种群结构、杂交系统和谱系鉴定提供信息。分子标记对于研究种群问的或种群内的遗传变异、评估杂交和自交的水平、对品种或品系进行遗传鉴定及“指纹鉴定”等方面的作用价值是巨大的。

2 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类生态领域中的应用

(1) 良种选育。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把一个品种、品系的理想遗传性状转入另一品种、品系,以提高植物的价值、产量和质量。

(2)提高植物的抗虫。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培育抗虫植物新品种除可以克服化学杀虫剂的长期使用造成药品的残留、害虫的耐受性、环境污染等严重的问题,还具有成本低、保护全、特异性强等优点。目前人们已获得多种抗虫基因,其中有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它们已被导入烟草、棉花、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在抗虫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的已进入了商品化生产。

(3) 提高植物的抗病毒性。传统的抗病毒作物,是将植物天生的抗病毒基因从一个植物品种转移到另一个植物品种,然而抗病植株常会转变为感病植株,而且作用范围较窄。最近,研究人员采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培育有别于传统方法的转基因抗病毒植物,目前最有效的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株获得抗病毒的工程植物。

(4) 提高植物的抗寒。低温对细胞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造成细胞内膜结构中的脂质双层流动性降低,导致膜结构损伤,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生物膜中双层脂分子保持流动性,主要依靠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多则抗冻。通过分离能催化形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3-磷脂酰转移酶的基因,并将其转入植物而获得具有抗寒能力的转基因作物。

(5)提高植物抗除草剂性。除草剂全世界目前约有2000多个品种,在农药市场占有最大的份额。然而除草剂的使用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如很多除草剂无法区别庄稼和杂草,有些除草剂必须在野草长起来以前就施用,而且由于抗性草类群落的出现导致使用量增大对环境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制造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是克服这些缺点的理想途径。把降解除草剂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宿主植物,从而保证宿主植物免受其害,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选育抗磷酸麦黄酮的工程植物。

(6)抗重金属。随着工业发展,空气、土壤、水体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重金污染,不但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植物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有Cd、Cr、Cu、Hg、Ni、Pb、Zn、As等。20世纪80年代,提出植物修复、超富集植物。但由于自然界中已发现的绝大多数重金属富集或超富集植物往往生长周期长、生物量低、植株矮小,因而限制了其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移除效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增加或减少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累积量被认为是进行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以及减少食物链重金属污染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7)现代生物药品。随着人们对化学药品危害性、局限性的逐步认识,生物药品在植物生产中地位逐渐突现出来,成为绿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微生物药品具有对人畜安全、不破坏生态平衡、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药效速度慢、专一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的缺点。而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菌种,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菌种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3 结束语

虽然生物技术的研究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但对生态领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随着大量珍贵生物的面临消失,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也将会提供大量有关基因行为和调控的信息,将来转基因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将对传统育种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生物技术今后必将在生物的大量繁殖、品种改良、基因转导、实现生物集约化培育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生态系统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詹卓.浅析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J].华章,2010,(05).

[2]张常东.浅谈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07).

[3] 张晓.浅议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状况[J].科技致富向导,2010,(11).

篇7

关键词:实验装备;对策;资源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实验,实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能力和形成生物科学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生物课程应重视实验教学。

一、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分析

1.实验装备配套标准无法落实

很多农村中学没有实验室,甚至连显微镜都没有或配置数量不足,致使许多生物实验无法正常开展。有些学校,教师则干脆在“纸上”应付上级部门对实验教学的检查。

2.师资配备严重失衡

笔者统计了所在县农村的11所初级中学,共有专任和兼任教师25位,其中,生物学专业毕业的只有4位,也就是有7所初级中学没有一位生物学专业教师。非专业老师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自身的生物实验基本技能不扎实,很难在实验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

3.教师自身不重视实验教学

因为没有将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纳入考核,没有成绩压力,导致从上到下都忽视了生物学实验教学,特别是许多非专业教师在任教生物学课程中,没有归属感,认为只是过渡性任务,申报职称,还要回到自己所学专业,所以,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提高生物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加强农村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学校应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农村中学应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参加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非专业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提高生物学教师的整体素质。笔者所在县于2009年7月上旬组织了全县农村生物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培训,取得很好的效果,许多非专业教师参加完培训后说,太有收获了,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没有的东西。

2.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书到用时方恨少”,生物学教师应通过阅读专业类书刊,如《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生物学杂志》等,从中汲取大量营养,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解决教学中的困难。生物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资源、科技馆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尤其是互联网上有着丰富多彩的生物学教学信息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运用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生物学实验的丰富情境和操作平台,不仅使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教师,而且为学习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可能。

3.因地制宜,开发资源

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积极开展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农村中学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区无法比拟的接近自然、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如,能因地制宜,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完全可以扬长补弱,保障生物学实验顺利开展。

三、利用当地资源,加强农村特色校本实验课程的开发

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已构成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结构。校本课程的提出,使学校能够真正参与课程管理,拥有课程管理的自。学校基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校本课程最能反映学校的具体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发展风貌。农村生物学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大力开发校本实验教学资源。笔者所在学校附近有一元宝生态农庄,是福建农林大学的实践基地。该农庄主人温元宝是学校校外辅导员,笔者多次组织学生到该农庄参观,并利用该农庄组织学生进行果树嫁接、扦插、环割等实验。学校后山有一片松树林,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采集松脂的实验,体验采脂工人的甘苦。根据本地农民的生产特点,还开展了“红酒的制作”“木薯淀粉的提取”“笋干的制作”“白晒花生的制作”“腊鸭的制作”等实验。这样,不仅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充分体现“STS”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开展实验活动

农村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大都参与了农事活动,养过鸡、鸭、猪,帮助种植过水稻、烟草、蔬菜等农作物,有的甚至很在行。家里种植烟叶的孩子帮助父母烤过烟;菜农的孩子知道怎样整畦,怎样播种,怎样松土,怎样防治病虫害;一位饲养过牛的孩子亲眼目睹了小牛犊的诞生。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经验的学生,把农村孩子的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学习上来。应优先发展这部分学生成为兴趣小组成员,最终成为老师的助手。在实验中,由小助手担任各组的组长,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学生中有很多的生物实验教学材料可以利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可叫学生带各种各样的种子。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布置学生带甘薯、马铃薯、甘蔗、黄花菜、柑橘、花生、青枣、小白菜等材料。另外,蚯蚓、鼠妇、田螺、小鱼、青蛙、蝈蝈等小动物亦可布置学生准备,但要提醒学生,要爱护小动物,不要破坏其栖息环境,实验完毕要将这些小动物放归大自然。

五、采集制作标本,发展学生技能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田野或山上,采集动、植物标本。教师可在现场对所采集的植物整体标本进行分类,重点认识和区别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网状脉、平行脉、直根系和须根系等,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然后带回标本指导学生通过整形、压平、干燥、装贴等步骤进行处理,制作成腊叶标本,供课堂教学观摩之用。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指导学生捕捉供蝈蝈、菜粉蝶、蟑螂、蝼蛄等昆虫,经过针插、展翅、干燥、保存等过程制成标本,充实课堂教具。通过这些生物学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六、创建植物园,培植实验材料

笔者所在县开展了改善农村寄宿生生活的食宿工程,政府划拨给每个农村学校十亩农田种菜。教研组向学校申请了几分地,建立了学校的植物园。教师和学生们种马铃薯、淮山,扦插甘薯茎、紫背天葵,割韭菜,体验什么是无性生殖;播下玉米、菜豆、小白菜等植物的种子,观察和种子萌发的过程;设置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给植物浇水、施肥、松土,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及生长过程;对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将甘薯的叶作为光合作用的材料,提取甘薯中的淀粉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也让学生体验了收获的喜悦。

总之,农村生物学教师应改变观念,加强学习。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应想方设法开足实验课,改进实验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缩小与城市中学的差距,努力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娴熟的动手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3-264

篇8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 科学本质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79-02

自 2011 年初中生物课改以来,在生物学乃至整个理科教育的改革中都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生物学概念成为生物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搭建“少而精”的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和学习化的社会。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实际上是传递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与科学属性,即对事物科学本质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对于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生物W概念的内涵

概念通常是对事物的特征和表现进行的抽象或概括。而生物学概念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包括对生命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是生物学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化的逻辑结构,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并且能用它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般来说,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重要概念,因为它不同于一般概念,它是更为系统和更为重要,起着统帅的作用。学生不可能全盘吸纳所有的知识,这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教育原则,即“少而精”的原则,将各类零散的知识点相互串联从而形成有机整体,抓住重要概念进行重点学习。

二、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一)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有效方式之一。而实验探究是最熟悉和最常见的方式,原因就在于生物学本身就是前人在不断的实验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要使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也应回到原点,用最初的认识方式――实验来理解。例如,对“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学生不仅仅要知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些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应知道它的内涵,即所包含的物质与能量是如何传递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生态容器,如鱼缸,比较哪种鱼缸中生物的生存状态更好或生存时间更长,分析其原因,说明鱼缸中各种生物所发挥的作用。从而感受到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必备条件,理解生态系统的真正含义。又例如,食物中“能量”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它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能量转换,燃烧一些食物来加热水温,让学生理解能量这个概念。同时,还可以进行拓展,比较不同食物中所包含的能量大小。由此可见,通过实验探究重要概念比教师反复用语言强调要更形象、更易理解。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的重要概念,教师都可以将之转化为实验的方法来加以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只要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探索,就能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概念,方便理解和记忆。

(二)STS教学。STS 是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社会 Society 三个英文单词字母的缩写。Yager 教授(1990)将 STS 定义为:“将技术当作科学与社会的桥梁;以地方、全国或全球性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来设计科学课程,让学生对这些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及好奇心,从而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的概念知识寻找解决问题之道,让学生产生创造力并应用于社会上。”这给了生物学概念教学予启示,即概念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概念来源于现实生活,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概念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关于“酶”这个概念可以和生活中的加酶洗衣粉、人类酶缺乏症联系起来;关于“呼吸作用”这个概念可以和发酵、食品工业联系起来;关于“有性生殖”这个概念可以和计划生育、试管婴儿联系起来;关于“无性生殖”这个概念可以和嫁接、扦插、克隆技术联系起来,等等。通过 STS 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概念进行主动学习和应用。

(三)发展史教学。让学生学习生物学概念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理解生物学概念的科学本质。生物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即生物学概念的发展史。就目前广泛使用的人教版生物教材来说,其中包含了许多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发展史。教师若能充分地运用这些发展史材料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相应的生物学概念。例如,“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中展示的探索历程带领学生逐步地探索和思考。一展示 1771 年普利斯特利的小白鼠实验过程,让学生思考并说明其原因;二展示 1779 年英格豪斯多次重复的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让学生思考并归纳得出结论;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光能去哪了?并指出 1845 年梅耶提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的结论;四继续探讨 1864 年萨克斯的叶片半遮光实验;五展示 1941 年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氧 18 标记法进行的探究实验和 20 世纪 40 年代的卡尔文利用同位素碳 14 标记法进行的小球藻实验;最后让学生清晰地发现氧气和有机物的生成是来自于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运用发展史进行教学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即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掌握其物质转换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拓展一些概念的发展史。例如,关于酶定义的演变。原先“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伴随着新的科学发现,人们发现有些 RNA 也具有催化功能,也符合酶的概念。于是对酶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即“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除此之外,教材中的“细胞”概念、“生长素”概念、“DNA 是遗传物质”概念等都有相关的发展史材料。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思考,就能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科学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四)对比教学。生物学中的很多概念具有相似性,学生若没能掌握其内涵,那么往往就会混淆不清。此时,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那么学生就能准确地理解不同概念。例如,“赤道板”与“细胞板”、“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中心体”与“中心粒”、“细胞液”与“细胞内液”、“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等等,这些概念在字眼上很相似,但其实质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找出各自的特点和实质,展示其相同和差异的部分,使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目了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比较方法,如表格法、图解法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例如,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这两个概念,单从文字的叙述上比较难以理解,如果通过下面的图像方式来比较,那么就能更清晰明了地理解和掌握。

又例如,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运用如下的表格来对比两个概念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运用对比概念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概念,而且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把握概念的实质,从而能够运用概念来解决问题。

(五)概念图教学。生物学中的很多概念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与其他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要了解一个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间的关系,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其含义。由于概念之间的存在这样的关系,因此教学中可以运用概念图来进行辅助教学。概念图具有四个图表特征:节点、连线、连接词和层级。节点表示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是指感知到的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意义联系。连接没有方向的限制,可以单向或双向也包含着交叉连接。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词。层级即概念间的等级关系。位于最顶层的是最抽象、涵盖面最广的概念,即重要概念。较具体的概念称为一般概念,位于其次,依此类推。下面我们用概念图来展示概念间的层级结构,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如下图:

这是我们利用 1984 年诺瓦克和高文绘制的普通层级概念图模式画出的生物教学概念图。

下面将生物中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这部分的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概念图的形式绘制出来。

综上所述,生物学概念教学可以采用多种策略,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都应注重其内涵的把握与渗透,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概念,学好概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 健,刘恩山.“科学本质”的研究及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