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工培训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压电工培训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压电工培训教学

篇1

一、一体化培训课程分析与设计

短期培训业务:2016年9月,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送培一批新入职员工,委托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完成对该批新入职人员的低压电工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考取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证。

企业调研:学员大多是农民工学员(初中、高中毕业或初中、高中未毕业),文化基础和技能水平较薄弱。经过短期培训,入职人员完成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能上岗完成通信网络工程设施设备安装和维护的基础性工作。

一体化培训课程设计:一体化培训课程的设计,关键是将短期培训目标、岗位技能需求和职业规范(标准)结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为此结合企业需求、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编写了《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培训指导书》。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典型工作任务:触电急救、电工安全基本技能、低压配电及电气照明、电气控制线路。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1.一体化培训课程学习资源库的建立

构建《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培训指导书》学习资源库,如电工作业相关书籍资料、网络学习资源(安全标志、低压电气设备原理、生产岗位技能实例)、视频课件、配线仿真软件等。培训学员根据自身的学历能力,反复观看(阅读)相关学习资源,不断学习巩固技能知识和仿真练习。学习资源库的建立可以兼顾能力不同的学员需求,同时解决了企业用工时间和培训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学员可以根任务指引,自主完成网络学习和仿真练习,最终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2.一体化教学过程和效果

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理念,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结合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一体化教学方法,以培训学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模式,是教师指导、学员独立完成操作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过程有效调动了培训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材施教,因需学习,培训针对性较强、效率高,学员和企业培训反馈满意率高。

三、短期培训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培训课程的设计与改革应结合培训需求及专业特色

短期技能培训的学员每一期都不同,每个企业培训的需求和专业重点不同,因此在进行短期培训一体化课程设计和改革时不能生搬硬套,应研究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学员基本情况,培训实际场地设施设备,现有培训教材、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研究与设计,提高短期培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短期培训实现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是短期培训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培训教师不仅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完成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和适合短期培训需要的一体化教学教材的编写,还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完成相应课件、视频、网络资料的制作、设计和整理,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和改进,这些对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其他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和促进。

3.辅助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更新是提高短期培训效率的重要手段

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实训基地 细分重组 推广应用 职业技能大赛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31-01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精密机械高度发展、机械与电子技术高度结合的现代工业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的技术集成。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这些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机电人才。因此,为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我院于2004年成功申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并于2005年正式开始招生。

历经多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已经形成规模,并成为央财支持的重点专业之一。近几年,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和天津市级高职院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的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本人深刻地认识到依托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不断地促进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1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细分重组

1.1 基础技能实训室的建设

金工基本技能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台式钻床、钳工操作台和虎钳等钳工整套设备。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平面和立体划线、钻孔、攻丝和套丝、弯曲与矫正、锯削加工、锉削加工、制作加工、栏板加工、装配等实训项目。

电工技术基础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高级电工系统实验装置和直流稳压电源。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单相和三相交流电路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等,以及功率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等实训项目。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台、直流稳压电源、毫伏表、数字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常用仪器仪表使用,以及二、三极管、单管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试,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组装与调试,基本门逻辑电路、TTL集成门与三态门的应用,触发器、集成电路计数译码和显示,三端和多端可调集成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等实训项目。

1.2 专业技能实训室的建设

电气控制实训室(一):该实训室配备了电机控制系统实训教学平台和各种交、直流电动机、发电机及控制电机。该实训室主要完成交、直流电机、单相、三相变压器和控制电机的认知和调试,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各种控制方式的认知和调试,工业中各种电机的起动、运行、制动方法的选定和相应参数的测定等实训项目。

电气控制实训室(二):该实训室配备了机电一体化实训平台、网孔板、电源、直流电机脉宽调速器、接触器、时间继电器和行程开关等常用低压电气模块。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常用低压电气控制线路的装接、调试和排故,常用交、直流低压电气设备的调试和维修,直流电机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装接和调试等实训项目,实现初、中级维修电工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的功能。

传感器技术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台、传感器温度源、模拟示波器、各种实验模板和相应的传感器。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压电测振动、电容测位移、光电测转速、磁电测转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等实训项目。

电工专项技能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电工专项技能工作台、低压电气控制线路板、照明电路控制线路板、直流稳压电源。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常用低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维修的操作技能和焊接工艺实训,照明控制线路等典型控制线路的装接、调试和排故等实训项目。

PLC技术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装置、各种控制模块、机械手、电梯模型和PLC控制分拣装置。该实训室主要完成PLC指令及程序调试,电机拖动控制,交通灯自动与手动控制,自动送料装车系统控制,邮件分拣机控制等控制模块的编程和调试等实训项目。

1.3 综合技能实训中心的建设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配备了组合机床电气实训装置、直流调速系统实训装置、晶闸管直流调压调速实训装置和常规检测仪表。该实训中心主要完成C6140普通车床、Z3040B摇臂钻床、X62W万能铣床、T68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调试及排故,电力电子技术,直流调速电压单闭环、转速单闭环、电流截止转速单闭环、双闭环调速系统等典型工业控制线路的装接、调速及排故等实训项目,实现高级维修电工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的功能。

柔性制造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配备了柔性制造系统、六自由度工业机器及FANUC系统数控铣装置。该实训中心主要完成工业生产中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为原型开发的综合实训项目,如:机械传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气动与液压技术、过程控制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的组态控制、工业总线、实时监控等实训项目。

工业控制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配备了机电气一体化实训装置和自动生产线拆装与调试装置。该实训中心主要完成机电气一体化设备、PLC工业通讯网络和气动控制回路安装与调试、传感器技术、变频调速应用技术、触摸屏及组态监控技术等实训项目。

2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推广应用

2.1 在校内同类专业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培养了大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影响了学院电气自动化类、数控类等专业群,在客观上对学院整体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在国内职业院校的推广应用

我院电子工程系自2010年以来承办电子类职业技能大赛,到我院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职业院校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由于承办大赛的地点就坐落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参赛的职业院校可以随时参观,经过他们的反馈,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到了许多职业院校的认同和借鉴。近年来,到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参观的职业院校近上百所,人数近上万人次。

2.3 在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经济中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我院电子工程系为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中80%上的毕业生在天津滨海新区就业。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扩大了社会服务的功能,满足了培训的需要,为退役军人开设了“维修电工培训班”,培训了近百位退役军人,使他们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证书,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服务社会 技能培训 新模式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几所公办全日制高校之一,也是教育部人才评估工作优秀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多年来,学院坚持校企合作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盐株洲化工集团(以下简称“株化集团”)是中国盐业总公司控股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员工总人数达5390人,近年来,受多方因素影响,企业运行十分艰难,企业员工逐步分流下岗。为帮助株化集团下岗职工尽快走出困境,重新就业,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培训处针对株化集团下岗职工的现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走向,发现很大一部分下岗职工基本上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工作的正式职工,大多数人都有20年左右的工龄。这些人普遍年龄偏大,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文化程度偏低,不具备自我重新就业的能力,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就是想通过培训掌握一门技能,再次打开就业之门。市场调查分析显示,湖南省房地产开发仍较热,对低压电工的需求比较旺盛。学校与株化集团多次联系、沟通协商后,决定先开办一期低压电工培训班,解决一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燃眉之急。

二、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免费为下岗职工培训

资金是开展再就业培训的关键,但企业现在正处于运转困难时期,无法拿出资金为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的支持,而下岗职工本身经济负担就较重,虽然他们有参加技能培训、重新上岗就业的愿望,但让职工自掏腰包学习也不现实。政府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实施、决策部门及管理者,加强企业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针对上述情况,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培训处的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湘人社发[2013]26号文件《湖南省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进行了仔细研读和深入了解,并着重分析了这些优惠政策的享用条件。根据株化集团的当前形势以及下岗职工的迫切需求,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培处领导与株化集团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一起多次到株洲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请示汇报、积极沟通,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争取政府部门对下岗职工培训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补贴。在学院和企业领导的多方努力下,根据湘人社发[2013]26号文件的相关政策,就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由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先垫后补,学院按照规定的补贴标准先减免株化集团下岗职工的培训费,培训学员结业取证后,再向株洲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培训补贴资金。这样大大减轻了企业和下岗职工的负担,同时对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学校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创新技能培训方式,立足企业实际,提高培训实效性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本着服务社会,切实帮助下岗职工好就业、就好业的原则,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培训课程,注重培训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瞄准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性,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员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学习,帮助下岗职工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情操,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责任心。学院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着力点,培养具有开拓创新品质的技能型人才。

2.确定培养目标

以培养下岗职工具备低压电工上岗能力为目标,结合用人单位生产实际,并考虑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培养下岗职工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有关音频、视频、日用电器设备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经营保养、维修、工艺技术知识;掌握电力拖动及电气设备控制技术知识;形成一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能查阅有关技术手册,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了解企业管理常识;能掌握该专业基本操作技能,能分析及处理生产中常见的一般技术问题;能对该工种使用的主要设备进行基本的维护保养,熟悉安全生产知识,养成文明生产的习惯。该专业学员结业时,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安监部门颁发的相应的维修电工上岗操作证。

3.制定教学原则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对下岗职工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紧密围绕实践,联系实际,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工艺课与生产实习课尽量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重视技能训练,重视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下岗职工的综合职业能力。

4.主要课程设置与要求

电工基础:该课程重点讲授电路和磁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同时也介绍一定的电场和磁场基本知识,使学员熟练掌握电路基本规律、基本定理、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一阶动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了解静电场、磁场的基本定律。

电子技术基础: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性能特点及应用常识,形成查阅手册,合理选用、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估算方法,了解放大器、正弦振荡器和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等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

机械常识与钳工基础: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器维修工作所必需的机械常识和钳工技能,初步形成解决该专业涉及的机械知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安全用电和劳动法:讲授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触电急救知识、预防触电的基本技术措施、电气防火防爆、电气安全技术规程、电工安全用具以及劳动法等内容。

四、加强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有专门的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负责各种技能鉴定培训工作,株化集团的下岗职工培训结束后,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均可获得安监部门颁发的维修电工上岗操作证。为方便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后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培训处按下岗职工自愿申请,再次进行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等级培训,为学员以后走上技术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在培训期间,成教培训处按照教学工作规范认真做好培训的组织、教学过程管理工作;在培训后期,做好材料整理归类等各项工作。通过加强管理,提升学员的职业鉴定合格率,促进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春雷.创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方法研究[J].石油教育,2014(1).

[2]何琳,陶权,黎洪坤.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特色路径――以电工培训为例[J].高教论坛,2011(6).

篇4

一、教学上的几点突破

1.教学模式的改变

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将短期培训的课程进行改革。根据企业送培的目标与职业标准相结合,制定农民工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设计短期培训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实施教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过程,让学员自主学习,回归课堂,完成短期培训任务,达到培训教学目的。

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送培的一批农民工学员,培训的需求是使学员掌握电工基础安全知识及电工基本安全操作规程,考取低压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证。笔者学校根据培训学员的特点,结合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制定短期培训大纲和计划,完成五项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一:认识电工实训室;项目二:触电急救;项目三: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使用;项目四:照明线路的设计、安装与故障处理;项目五: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故障处理),每项任务3个典型工作情境。学习情境紧扣生活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学员学习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到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中来,培训质量好、满意率高。

2.新媒介的辅助学习

培训学员普遍都拥有智能手机或电脑,如何利用新媒介进行辅助教学、学员网上自主学习已是教师教学方法改进的重要手段。农民工学员基础较差、接收能力也参差不齐,开发构建目的性明确的学习资源库如培训相关书籍或材料、网络资源、视频课件、仿真软件等是有效辅助农民工学习的手段。在电工安全技术培训当中,笔者学校编写了《电工安全技术培训》实训指导书、各项目任务指导视频、配线接线仿真软件等,成功地展现了新媒介在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

3.培训教师业务能力提高

在备课上要求培训教师做到:备学生(学员特点)、备教材(根据短期培训的目标,研究教学计划),确定项目课题(学习情境)、备材料(备实训材料、备课件、备辅助教学视频、备网络学习资料)、备方法(结合学员特点和项目教学,找到适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这些与传统的备课要求一致,但却是传统备课的进一步提升。培训教师不仅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还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完成相应课件、视频、网络资料的设计、制作和整理。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和改进,这些对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其他业务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和促进。

二、农民工培训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奖励

近年职业院校招生人数多,大部分专业教师忙于校内教育教学,没有时间兼顾对外培训工作。有职业培训经验、实践能力强的师资整体来说不足,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因体制原因不能安排大量的培训任务。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以后,部分教师参加职业培训教学的积极性不够高。农民工培训(职业培训)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加大对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基础工程,当然培训的实效奖励也是激励教师投入到培训工作、培训教研教改的基础动力。

2.基地功能基础性实训设备的投入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各地、各职业院校纷纷加入到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的建设队伍中,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大多购置的是专业领域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功能齐全的培训设备。但目前招聘农民工的企业一般将农民工安排在工序简单的操作岗位,培训需求往往集中在安全操作和基础技能的掌握上,而自愿参加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学员,更多偏向于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或是创业,一般报名的工种(专业)往往集中在焊工、电工、农艺、服装制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农民工培训基地需根据农民工培训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基础性实训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换代。

3.农民工培训成果的分享

篇5

Key words: simulation teaching;PLC teaching;applica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216-02

0 引言

PLC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及调试在现代工业控制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在其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各院校电气类专业大多将PLC电气控制列为一门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将重点放在原理讲解及程序编写等方面,而忽略了硬件接线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教学,突出的问题体现在软件的教学与硬件的接线两方面的结合不够,而这恰恰是职业需要的核心能力。学生数量与实训资源的欠缺存在的矛盾导致了教学效果难以保证,通过引入仿真教学并进行应用研究与探索,可有效解决此问题。

1 电气专业PLC典型任务及职业能力的要求

通过企业调研及问卷调查,分析出PLC应用过程中的岗位典型任务是PLC安装接线、编程调试与维护,对应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够正确进行PLC的选型;②能够正确进行PLC的安装接线;③能够使用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PLC程序并调试;④能够使用PLC与计算机、PLC、变频器、触摸屏等组成通讯网络;⑤能够使用电工仪表工具检修PLC控制系统常见故障;⑥能够正确选择各种传感器并与PLC控制系统相连。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宇龙机电仿真软件参照职业标准,结合典型职业能力的要求,在PLC教学过程中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2 仿真软件在PLC教学过程中具体应用

①宇龙机电仿真软件的应用解决了实训设备欠缺的问题,并可随着设备的升级进行软件更新,保证仿真软件与现场设备的高度契合度。使用硬件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因PLC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差异,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不可避免会导致设备的损耗,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烧毁PLC及低压电器的案例发生,教学效果较差。使用仿真软件,因其可重复使用的特性,不会导致机损,可解决设备欠缺问题。

②宇龙机电仿真软件硬件接线及程序设计灵活多样,画面丰富,在保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前提下,可有效整合继电器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变频调速系统等,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如设计螺纹加工系统(图1),设备选型灵活多样可组合设计,克服实物教学型号单一的问题。其按钮、接触器、PLC类型的选择均可更改,学生通过选型遴选出符合控制要求的各种电器。

③软件仿真应用贴近现场实践。在保证选型正确并完成正确接线的基础上,学生可进行PLC编程设计,仿真软件程序设计界面及工作方式与真实PLC基本一致,可实现仿真与现实的高度统一,学生在两者之间转换无差异,可有效衔接。

④通过仿真软件教学,结合软件中接线及程序的编写,学生可直观验证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与否,同时仿真软件为动态软件,PLC控制硬件的动作可在仿真软件上直观显示,与实践现场无异。如果系统设计过程中出现程序问题或接线错误,可利用仪表进行查找,培养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PLC教学中使用仿真软件,按照设计>验证>调试>故障排除等步骤,可培养学生养成PLC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思路及方法,达到职业能力中对PLC控制系统的要求。

⑤仿真教学可有效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新型教学方法及手段,根据现场具体的控制要求设计多种控制对象,教学过程中按照由简入繁、通用到特殊的原则使学生掌握PLC课程的知识点及达到技能要求,切实实现教学做一体。

⑥仿真软件与职业证书培训相融合,因仿真软件灵活多样的特性,且其与现场实际的高度统一,在PLC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过程中,可作为培训的主要手段,保证学生练习的效果,对证书的通过率大有帮助。

3 PLC仿真教学存在的问题

宇龙仿真教学可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在细节方面仍有需要改善的环节:一是电气实践环节如信号的干扰等问题在仿真中无法实现;二是不同现场环境对低压电气的影响如潮气导致的电气问题在仿真中无法实现;三是电工工艺的施工标准等在仿真软件中无法得到练习。

针对第一个问题,可在实训室中将强电信号和弱点信号不做隔离处理,采用案例教学,使学生理解信号干扰在电路中存在问题;针对第二个问题,可采用仿真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编程接线等在仿真中重点练习,环境影响导致的电气问题组织学生去港口现场,由现场技术人员讲解环境对电气的影响,同时可展示现场的具体故障,强化认知;针对第三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学习加以解决,如在PLC学习前首先进行电工工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气施工的标准,在仿真教学中由教师对学生电气接线的工艺标准予以考核。

篇6

关键词:职专 电工教学 举措

一、职专电工教学培养目标的分析

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蒸蒸日上的生产发展以及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不断崛起,机械、电子、仪表一体化设备生产量与使用量迅猛增长,导致生产、销售、使用“机电仪”一体化的企业急需“机电仪”一体化的人才,使那些“懂电不懂机”和“懂机不懂电”的人才不再受到青睐。我国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严重影响我国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这一状况,把握社会需求、与时俱进,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机电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根据市场需求和考证要求,电工教学目标可以总结为“三有”“八能”“八会”:

“三有”,即有一定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有全面的电工安全技术知识;有熟练的电工操作技能。

“八能”,即能看懂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电气原理图;能用CAD进行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能正确区分各类接地保护;能判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及故障;能掌握低压变配电装置安全运行维护知识;能熟练装配电动机控制电路;能正确安装电度表和照明电路;能正确运用安全技术措施处理电气事故。

“八会”,即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会正确选择常用的低压电器;会合理地选择导线与电缆;会安装与使用移动式电动工具;会正确使用电工安全用具;会对照电气原理图分析故障;会运用PLC技术进行电动机控制电路编写程序;会触电急救和对电器设备防火、灭火。

二、职专电工教学改进的相关举措

针对职专电工教学的上述目标,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职专电工教学。

⒈改变现有教学模式

我国的职业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些发达国家大学实践性教学(包括练习课、讨论课、实验课等)学时占学科总学时的55%左右,理论课学时占学科总学时的45%左右。这表明,我们的教学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因素。实际上,理论教学学时太多有害无益,既妨碍学生独立钻研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实际锻炼太少,害怕实际操作,只会“纸上谈兵”,碰到实际问题则束手无策。所以,电工教学应按照“理论、实践、生产”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合理增加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时间,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学时。我个人认为电工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应分别占教学总学时的60%和40%为宜。

2.增强教学实践性

理论教学学时压缩后,各专业要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适当增加自学内容,少讲、精讲、多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上下工夫。现在一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不爱动脑筋,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推一把向前走一步,非让教师将知识“嚼得细细”地“喂”给他们“吃”,讲快了就不能接受、消化。这说明学生的自学能力极差,是我们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训练和自学时间,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增加练习课、讨论课、演示课,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练习、讨论、总结,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我们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所以我们首先要开好基本实验课,增加实验学时,让学生自选仪表、自己接线、自己测量,真正做到以学生自己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其次,实验室应办成开放式的,除完成规定的基本实验外,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选做一些提高实验,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职业教育办学特殊性对教师水平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高超的实践操作技能。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与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先进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自身实践经验少,再加上没有生产、管理等第一线的工作经验,难以保证实践性教学质量。只有加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改变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动手能力的现状,才能使职业院校教师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既懂理论教学,又懂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肖贤信.加强中专生电工考证培训的力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9).

[2]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谈.2008(97).

篇7

【关键词】中职;“三力”;电工实训;有效教学

中国的《学记》中提到要“善教”,可见我国很早就有有效教学思想了。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教学效果是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中职实训课堂学习往往更难组织,教学过程更难控制,涉及的教学理论也更复杂;目前不少职业学校中职实训教学简化成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过程,“放任自流”已成为不少中职校实训教学的通病。因此,有必要就中职实训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一、启迪心智、训练思维力

目前中职学校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重视思维训练的现象。例如,在教学过程的开始部分没有构成思维动机和线索的“课题”,在教程进行的时空上也无设立与学习思维相关的教学环节(如师生问答、学生个人或群体的探索、验证性学习、小组讨论、评价、归纳等),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目标追求的动力机制,存在重示范轻观察、重讲解轻提问、重被动管理轻主动探索等倾向。“练”的规律统制了“学”的规律;“教”的尊严掩盖了“学”的意义;学习气氛容易沉闷,学习动机不易诱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帮助学生全面、辨证地分析,开拓思维的深刻性,善于把握关键,抓住实质,让学生自己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追求结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正式传授技能前可故作糊涂,不要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掌握知识技能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避免学生盲目完成实验,刻板、机械地进行操作。例如:在实训过程中不直接给出选用仪表的量程,而是提出“如何根据被测量电路正确选用仪表、挡位、量程”问题,一是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思考的方向,二是为学生起一种示范作用。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每完成一个课题或课节,可先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教师再进行分析评点。归纳要求做到准、短、实、准:短:就是力求用几个字或几句话把所讲的问题概括起来,或编成口诀,便于记忆。这样,只要知道了一“点”,就能理解一“片”。归纳的语言要准确,能抓住本质,突出重点,一语破的,不可模棱两可,切忌离题发挥或无意义地旁征博引。

二、求异探新、培养创新力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是按照某一规定的模式对学生去进行训练,认为职校生没有必要学习太多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实训课堂教学简化成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过程,把知识学习降到了几乎可有可无的程度;在这样学习情境下学生学到的技能是机械的、呆板的,难以在新情景中灵活地应用,解决问题。我们是要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但同时更要重视培养他们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因此,电工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静态的教材内容设计成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索,使每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得以形成和发展。例如,功率因素的提高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要求学生在实训室中亲手接一个日光灯电路,并以日光灯这个感性负载电路为例,观察并联电容后功率因素的变化,再让学生到电子市场去实地考察各种规格、各种容量电容的价格。这样他们对功率因素提高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又比如,在学电机这门课,要求学生拆装鼠笼式电动机,自制小型变压器及缠绕电感线圈。并鼓励他们将这些自制的产品应用到自己的课程设计中去,如自制无线话筒等。整个实训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内心活动与外部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内驱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了开展有效教学的有效情境;经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学生们很容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自觉地通过实践补充自己的知识欠缺点,将所学的知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建构反思、培养学力

现代学力由“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组成。前者以“知识、理解、技能”为代表,后者以“关心、动机、态度”为代表。“显性学力”是课程教学必须追求的目的,但它必须依靠“隐性学力”的支撑,而且后者还有可能使个人终身获得“显性学力”。所以,现代教育加倍重视“隐性学力”;即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可持续独立学习态度这三个要素,也可谓之为“自我教育力”。为此,教师在实训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同化、顺应、组织和建构,将使学生终生受益。(1)将教材转化为学生的“学材”,教材内容有效处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材一般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第二单元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第三单元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第四单元变频调速系统。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教学,等所有低压电器教完,已经大半学期过去,学生的好奇心基本没有了,这么多电器学生一下子又认不全,记不住。等到学习电气线路安装、检修故障时,教师又得重新讲一遍要用的电器。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实际,提高实训教学有效性,合理加工教材内容是实现实训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以中等职业学校电气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维修电工技能为主线,对教学内容作了有效的整合,将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 各知识点融合在第二单元“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技能训练中,简化以学科知识体系为背景的知识要点的陈述,针对学生的实际,联系现实和其它与教学相关的因素,将教材进行合理加工与提炼、调整、补充、优化,转化为学生的“学材”——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2)按工作任务来组织实训课程内容,学会建构。教师可以将整个实训教学过程由一个或若干个“学习课题”(有待探究的问题、有待证实的悬念)组成的系列来串引,例如:“兆欧表使用”我是以“兆欧表使用”、“如何判断兆欧表的好坏”、“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的方法步骤”、“如何利用兆欧表判断变压器及电机的质量”组成的系列来组织整个实训教学;由简单到复杂,将单一的工作任务与整体的工作任务整合起来,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理解;将能力发展渗透融合在实训教学与训练中,是追求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3)“思考所做过的”,有效实现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在实训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主要忙于做,只是在感觉和只觉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很少把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起来。对职校生来说,不会做是不行的,但仅仅会做也是不行的。我们要认识工作过程不仅仅是个操作过程,它首先是个社会过程;教育的真谛在于挖掘人的潜能,启发人的心智,形成人的智慧;职业教育也不能忽视了对学生心智的开发;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职校生的工作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因此,在实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是不会自动发生的,如果学生不进行概括,也不进行反思,在操作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就没有与理论整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所做过的”,会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经验,并发展继续学习的能力;如此循环往复,就可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徐文,段玉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付承杰.实训课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0(12下)

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区域产业

作者简介:蒋小洛(1970-),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吴桂初(1957-),男,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浙江 温州 325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温州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1jg47B)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36-02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人才需求分析

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认为是强电专业,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弱电类课程的比重正逐渐增加,[1]现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成为强弱电相结合的专业。不同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和现有师资均有所侧重,目前重点高校基本上侧重于强电,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主要方向;而有些高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或学生的就业情况侧重于弱电。不同层次学校的人才培养,其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性质也不一样,因此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

浙江省是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的省份之一,高低压电器和机电业的发展处于突出的位置。温州电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产业种类最齐的工业电器生产基地,“中国电器之都”、“国家火炬计划智能化电器产业基地”、“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和“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均坐落于温州市(乐清)境内。

温州低压电器企业的规模虽然大,但是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平均盈利能力低于整体水平,与北京、福建、天津、上海的企业相比,差距甚大,其主要原因是:产品档次偏低,技术含量不高,缺乏附加值。究其根本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的缺乏已经制约了温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尽管全省已经有多所高校设置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是这些专业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不能满足温州地区对低压电器人才的需求。因此,亟需地方性高校为温州电器产业培养急需的人才。

二、专业建设思路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温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具体思路是:定位建成立足温州、服务浙江、辐射行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建立合理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电子设计、电气产品设计和电气工程设计这三方面的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地方产业、人才培养与专业特色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成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一定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体现具有“应用性”和“地方性”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型服务地方区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具体实施方案

1.以实际办学条件为基础,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温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鲜明的服务于地方电器行业的专业定位,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够在电力系统、建筑设计与施工单位、科研机构、电器制造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与电气工程专业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维护、管理和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在电器及其智能化方面能够从事研制开发、应用研究、试验分析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电气工程师。

2.以CDIO培养模式为基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的调研,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制订与企业生产、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培养模式,强调人才培养的社会和工程环境,结合产业背景和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制订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适应职场目标和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通过专业评估、社会评价和学生评价去修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旨在培养科学基础扎实、个人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电气工程师,以达到质量工程教育的目的。图1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框架。

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工程素质训练

本专业紧紧围绕温州市智能电子电器行业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电气工程师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电子设计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电路原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主要基础知识,熟练掌握PROTEL等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具备电子设计基本能力,包括电子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电子系统设计、分析和调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争取让学生在大二阶段就能完成电路、模电、数电和单片机课程的学习,利用暑假参加电子竞赛的培训,通过参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学习兴趣。

(2)电气产品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工程制图的基本能力,能看懂一般的机械工程图纸,掌握电器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电气产品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特别是电器智能化方面的知识,掌握电气工程师必须具备的计算、实验、测试、仿真等基本技能,特别是电器智能化方面的设计能力,能熟练运用常用的设计软件(如AUTOCAD等)进行辅助设计与分析。

(3)电气工程设计能力。掌握电气工程领域供配电方面的专业知识,如供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电气检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熟悉国家及行业的电气标准,了解机电工程安装与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方向)必须具备的电气工程项目设计能力,初步具备项目从立项、招投标、安装施工、监理与验收等一系列的项目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4)以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意识培养为核心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重实践,把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电子电气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校内实践与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采用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工程技术实践、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通过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环节:

1)以问题为先导——工程认知环节。[3]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见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认识基本电子、电气类元件和产品、机电或机械零件,如电阻、电感、电容、晶闸管、继电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动机、凸轮、曲轴以及简单的控制电路等,初步了解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增加其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以任务为驱动——面向行业的工程实践和创新环节。[3]该环节结合电气工程学科特点,将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相关联,在电器行业、电气工程设计、电力拖动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创新。教师以案例的方式给学生布置题目,学生则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组织讨论、设计和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沟通的能力。另外,通过电子电气产品创新、挑战杯创业大赛、科研项目和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引进和培养学历职称层次高、学术研究水平高、社会行业知名度高的高级人才,以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加强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建立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提升本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5.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构建学生、教师双向信息反馈与评估机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反馈人才需求和学生培养质量,提升本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特色

1.专业定位体现地方性

针对浙江省及温州乐清区域经济发展、企业人才需求,就温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形成鲜明的服务于地方电器行业的专业定位;努力为地方培养、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实现人才的就地培养。

2.产学研合作

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温州市智能电器重点实验室、省级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整合利用浙江省低压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优势资源,以重点发展学科、重点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等为依托,加快建设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学科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有机结合;突出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优势,争取在电气工程领域,特别是电器行业中,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研项目的开发和创新方面均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欣,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8):65-69,33.

篇9

关键词: 中职电工 理实一体化 特点 适应竞争

引言

作为传统产业中重要支柱的电子电工类专业自然是众多中职学校大力发展的专业,然而人才市场和企业反馈的信息表明,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缺口最大。引起这一供需失衡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中职学校内部在专业与电工类课程设置等方面普遍存在问题。

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是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不能纯粹讲解理论,这对于中职学生很难理解。基于中职学生的状态和电工课程的特点,老师应该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1.电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电工技术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这是一门课堂和社会相结合的课程,它要传递的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通过这门课程这个专业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基本操作工艺、电气照明和内线工程、常用电工仪表、常用低压电器、三相笼型电动机、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常用电力拖动与机床电路。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为学生考中、高级电工资证书做准备。

2.落实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电工技术课程的特点,我们应当探索以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边讲边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操作技能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并达到熟练的程度。专业理论学习对中职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现在通过增加学生操作动手机会,变原来被动听课为主动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2]。同时,教学从学生容易接受的动手方面入手,学生容易掌握,点滴积累,获得一个个成功,使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从而提高积极性。电工专业课的内容设计的实践问题较多,感性较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准确,记忆扎实,操作技能规范,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有保障。下面介绍下具体怎么落实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1情景教学。

教学情景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和培养人的社会需要而组织的、设计的育人环境,它往往体现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体现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期待。一般教学情景的设计有故事化情景、活动化情景、生活化情景和问题化情景等。例如在“串联”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采用问题化情景导入。教师准备一台收音机,提问学生收音机怎么调台,到底调的是什么等问题,切合主题,学生又都实际碰到过或已经观察到现象,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问题。

老师以要解决的教学重点为中心而展开教学,采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重新回到实践这样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比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首先要求学生动手完成电路的连接,然后改变电阻的大小,记录电压和电流依次的变化,这一环节中老师的任务就是做好观察、检查和突发状况的处理工作。比如:学生电路连接是否有重大错误,电流表的使用是否正确等,及时做好指导。在老师的帮助和学生自主动手下,学生更能熟练地知道一些存在的真理是怎样得出的,有了深层次的动手后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快。在这样的行为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2.3得出结论,掌握知识,适当延展知识点。

这一步骤就是实践回到理论的过程,教师是本着一个知识点而展开的实践,最后要回到知识点。在之前实践中记录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一些理论知识,这个时候,老师要画龙点睛之笔,着重提出理论。在达到基本目标后,然后类比生活中其他例子,延展知识点,让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刚刚做的这个实验,养成他们的开创新思维和联想性学习方式。

3.在实践教学中培养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一个个要生存、要发展的、活生生的社会人。中职学生在社会上个要有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实际动手能力。若改变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模式、手段,则必将较大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熟能生巧,应变能力有所提高,生存能力也随之提高。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大浪潮,加强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也是中职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前提。因此,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建设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电工专业课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的技能培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很好地落实“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面对人才市场的竞争有更强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方法;研讨式;项目参与式;暑假顶岗实习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发展计划。“卓越计划”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工程师。“卓越计划”具有3个特点:(1)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2)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3)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

湖南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实施“卓越计划”的首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首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在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卓越计划”之前的2009年底,我们就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级8个班中遴选出72名学生组建了2个“卓越计划”试点班,按“卓越计划”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教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采用“3+1”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校进行课程学习,第4年为企业学习阶段。

3年来,我们着力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尤其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卓越计划”的着力点

“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专业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工程。与现在的专业教育教学相比,其人才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以至于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都有较大程度的不同。“卓越计划”的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课程整合是难点,校企联合培养是重点,教学方法改革是着力点。

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全国电气设备制造业培养应用型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毕业生能较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能够从事电气产品、电气装置和电气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安装调试、施工、运行维护、技术服务、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学校要求毕业生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获取与应用信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了解电气工程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具有初步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2]。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时间从原来的三年半变为三年。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人才培养标准,首先必须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为此,我们根据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部分课程进行了删减与整合,并且新增了“科学技术史概要”、“科技创新概论”、“工程管理”3门课程,构建了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方法。要将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和素质形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设计和改革。我们认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充分调动、发挥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2)要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要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3)要将工程实际问题、工程案例引入教学中,树立学生的工程意识、环境意识、职业安全意识、创新意识。

(4)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5)专业课程教学要引导学生查阅、理解相关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与行业法规政策。

(6)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作为任课教师,要对所任课程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对教学方案进行总体设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满足课程教学大纲中关于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要求。通过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等来达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的运用及实践探索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符合综合素质形成逻辑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形成方面达到学习目标。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3]。

本专业积极探索和尝试研究性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比较典型的教学方法改革情况综述如下。

1.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

“电路理论”等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按每组4~5名学生将2个班的学生分成15个学习小组,采用“大班授课、小组研讨”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课外小组研讨。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研讨,形成小组研讨意见。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阐述问题答案或见解。

这种教学方法始于工程实际问题的引入,到问题的分析、归类、解决,再回到实际工程的应用。每个环节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领会问题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主线,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QQ群研讨式教学方法

“高低压电器”课程教学建立了“高低压电器学习群”,群成员除了全体学生、部分专业教师外,还包括湖南工程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博士等专家学者8人,有平高电气、正泰电器、德力西电气等17家高低压电器骨干企业的总经理、高级经理、技术总监、研发总监、部门经理、企业工程师68人。“高低压电器学习群”每周都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研讨内容涉及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水平、现场制作、行业发展趋势等。

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QQ群研讨式教学方法做到了学生、教师、企业工程师互动,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对接,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基于项目的参与式教学方法

“供电工程”、“电机设计”等专业课程采用了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供电工程”课程在开始课程学习时,布置5个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10个设计小组,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所给项目的设计内容。要求课程教学结束时,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加强了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提交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答辩情况来看,通过一个学期的项目设计“跟踪式”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而且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4.基于工程案例的研讨式教学方法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LC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在教学中,以实际工程案例和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体系和内容,实施教学。通过分析、讲解案例要求,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校企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近3年来,与全国各地20多家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施了“高年级学生暑假专业顶岗实习”、“在企业做毕业设计”、“校企共同举办科技创新设计竞赛”、“工程师论坛”等活动,校企联合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实践探索了“轮岗制”、“顶岗制”、“双导师制”、“准员工化(管理)”的企业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企业学习阶段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4]。

1.注重课外培养

通过课外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以本专业2009级试点班为例,3年来举办了以下课外活动。(1)加强了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聘请外籍教师为2009级试点班学生进行了2轮英语口语训练,每轮16学时。(2)为2009级试点班学生进行了礼仪与交际培训(8次,共16学时)。(3)设立“工程师论坛”,仅2011年就邀请企业工程师或高层管理人员举办讲座8场。(4)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2009级试点班学生参加校级科技创新项目8项,参加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3项,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与学术作品竞赛、“飞思达尔杯”大学生智能小汽车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25人次,获得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获得省级学科竞赛奖励3项。

2.暑假顶岗实习

从2006年开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实行了“2+6”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完成2周必修的生产实习外,还可选修6周的生产实习,后者是在大三与大四之间的暑假进行。2006年至2011年的暑假,均组织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在温州、上海、深圳以及本地的一些企业实习6周,每年有80~100人(约占本专业大三学生的40%)参加暑假实习。

(1)实习企业及提供的实习条件。我们一般选择对本专业人才有长期需求的大中型企业作为暑假实习企业,以浙江、上海、广东等地的企业为主,大多数为私营企业,也包括中外合资企业、港资企业以及少数国企。我们要求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往返交通费、免费住宿和一定的实习补贴。在每年5月确定当年暑假实习企业,与企业签订协议,确定各家企业接纳学生人数及提供的实习条件。

(2)实习内容与模式[3]。暑假实习不是让学生去打暑假工,而是让已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去实习实践,熟悉电气产品的结构原理、工艺流程、工序,了解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实习模式采用“轮岗制”和“顶岗制”。学生一般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质检等部门的不同岗位上进行轮岗实习。在生产部门实习时,学生要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包括产品装配、测试、质检等工作岗位。

(3)“准员工”化管理。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学校安排指导教师将学生送到实习企业,并不定期到各实习点巡回指导。企业将学生视为“准员工”进行管理,由人力资源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并安排企业工程师指导。要求学生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制度、考勤制度。

(4)考核办法。我们要求学生写实习周记和实习结束后的实结,并由实习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出具书面考核意见。学生的暑假实习成绩计2学分,可代替毕业实习成绩。

实践证明,暑假顶岗实习真正做到了互惠互利。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提升了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为企业人才招聘开辟了更有效的渠道。增强了大学生今后到企业工作的心理适应能力。

“卓越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改革,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对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 2011.

[2] 程晓民等. 交替式产学研合作培养卓越材料成型工程师的乐哥模式[A].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ETT),2010.

[3] 林健.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 高等工程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