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标准

篇1

关键词:体育教师 实施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生健康体魄的最重要途径,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又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关系到青少年的身体状况,以及祖国的未来重任的担当,因此,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了解,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

(一)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在走访了解中小学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基层还有部分体育教师从学历是中专、大专水平,这部分教师的学历还有待提高。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从年龄和性别上看,体育教师队伍整体还需年轻化、男性化,才能有朝气、有精力,适合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体育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

在走访了解中小学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还是喜欢教学工作的,只不过少数人受眼前利益的驱使,对教师职业不喜欢和无所谓。

(三)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及解读的掌握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中小学体育教师还有一小部分没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还有部分教师还不太了解课程标准,可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建议

(一)教师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体育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教师具有创新教学设计能力

创新教学设计突破传统灌输接受式的单一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增进学生体能、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提供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和活动时间,改变过去只重视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提供通过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维目标。

创新教学设计还要求改变教师的绝对权威的角色,强调师生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重视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将成为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三)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教学研究,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个人成绩的取得和集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教育科学研究,依赖于同事间学术上的虚心好学,博采众家之长,学术争论有理有节,强调学术相容,同事相处要真诚相待,宽容大度,切忌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同事间互帮互助,共谋发展,真正地把教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改革既给我们体育教师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存在着本领危机问题,新课程理念不是教师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所熟悉和运用的,而学生是面向未来的,我们不要用昨天的知识去教今天的学生。课程改革依赖于教师提高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化发展能力,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教师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观念方法,以及技能知识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篇2

【关键词】新课标;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0 引言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各地的小学逐步开设了英语课。然而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1](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根据该思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3年级为起点,初中毕业为终点,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中小学英语存在着各自为营、相互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全面发展。为了使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符合《课标》要求,有必要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方式进行探索。

1 研究目的和方法

1.1 研究目的

通过问卷和访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调查,真实地反映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衔接方法和思路。

1.2 研究对象

依据研究目的,选取了焦作市三所小学的六年级和三所中学的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也包括相应年级的英语教师。调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别针对中学和小学的英语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不同的问卷,即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初一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六年级英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初一英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的问卷均为1852份,经筛选,有效问卷为1839份。其中六年级学生856份,教师4份,初一学生971份,教师8份。

2 调查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从六年级、初一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对比和六年级、初一英语教师教学情况对比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2.1 中小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对比分析

2.1.1 学习兴趣

问卷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了了解。六年级喜欢上英语课的学生为77.45%,不喜欢的占5.84%;38.66%的学生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相比之下,初一仅有34.64%喜欢英语课,不喜欢的达17.13%;课堂活动只有14.86%的人会主动参与。数据表明初一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六年级相比有所下降。

2.1.2 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看法

该部分是从学生角度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受欢迎。六年级75.46%的学生喜欢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喜欢的占8.67%;最喜欢的教学活动是游戏等(占83.53%)。上初一后,面对全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即背单词、讲课文、学语法、做练习等,只有39.69%的学生喜欢,不喜欢的比例上升到25.07%;和六年级一样,初一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活动也是做游戏,为44.28%;同时,喜欢做练习和听讲课的人相比六年级比例有所增加。

2.2 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情况对比分析

2.2.1 教学目标

问卷调查了教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关注情况。无论是六年级还是初一教师,对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关注度都不太高,六年级4名教师都没特别关注过,也没参加过中学教研活动;初一只有12.5%的教师非常关注,且仅有25%的人参加过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六年级英语教师都没系统研究过初中教材和教学目标,75%的教师认为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和《课标》要求基本一致,但不全面;25%的教师认为应该是培养兴趣和掌握知识并重。初一教师也存在同样问题,87.5%的人只熟悉初中教学目标和教材,认为没必要研究小学教材;62.5%的人认为掌握英语知识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25%觉得培养兴趣和掌握知识一样重要,12.5%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根据上述数据,中小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对各自和相互的教学目标与教材予以了解,以更好地进行衔接。

2.2.2 教学方法方面

该部分对六年级和初一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六年级教师比较注重口语、听力和阅读,也有50%的教师侧重于让学生认读单词(根据访谈,教师要求学生认识,但不要求拼写),另有25%要求学生知道课本中对话的意思。初一的所有教师则都对单词拼写、语法和阅读非常注重,另有一些教师对翻译、写作、说和听也有所侧重。

另外,还调查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六年级教师比较重视学生读书背书和认真听讲的习惯(分别占75%和100%),个别教师注重学生课后复习(25%)和记笔记(25%)的习惯。相比之下,初一教师要求更加严格,所有教师都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认真听讲,并在课后进行复习,除此以外,还有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学生读书背书(62.5%)、课前预习(50%)、课外阅读(37.5%)、看英语节目(25%)以及用英语进行交流(12.5%)的习惯。

综上所述,可看出六年级教师比较注重听说训练和学生认真听讲以及读书背书的习惯。初一教师则更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中小学英语教学重点不同

小学英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致使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单词书写不过关,句子和写作能力达不到要求,这成为他们比较薄弱的环节。初中英语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由于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特点,升入初中后面对大量的生词和长篇幅文章,会感到巨大压力,英语学习就会变得缓慢而艰难。中学教师就不得不加强课堂上对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训练强度,致使课堂趣味性下降,学生学习兴趣减弱。

3.2 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不同

小学英语教师大多采用直观法进行教学,通过说唱、游戏、表演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积极性比较高,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初中英语的教学形式由直观模式转化为知识讲授模式,与小学相比趣味性降低很多。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需要迅速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因此会有些难以适从,兴趣也会随之下降。

3.3 中小学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交流

中小学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进行沟通,对相互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缺乏必要了解,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教学相互脱节,使部分学生升入初中后感到不适应,对教师和学习都产生了一定的排斥。

4 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4.1 中小学教学内容相互衔接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多交流,熟悉相互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融会贯通。其次,可对相互的英语教材进行通读与梳理,整理出已出现过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若初中教材再次出现,就可进行简单处理,避免机械重复。对于新内容,可考虑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找准衔接点进行输入,避免出现知识断层。

4.2 推进中小学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教师可适当延续小学教师的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设置情景,使学生参与进去,从而既能保持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也能逐步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过渡。

4.3 搭建中小学英语教学交流互动平台

教育主管部门可协助为中小学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观摩课、研讨会、培训等,教师之间进行评课、讨论和学习,了解对方的教学现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明确方向。

5 结语

小学和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两个不同学段,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的英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应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合理安排教学,使中小学英语教学能有效衔接并平稳过渡,使学生能快乐学习,不断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篇3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实际;课程设置

一、衔接不紧密的原因分析

1.体育专业院校不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各级各类院校的教学,自始至终贯穿着按照专业讲解示范、按照专业教技术、按照专业讲教法等程序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向着健康第一、灵活多样的快乐体育方向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就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不了解,安排的教学内容不能结合中小学实际(培养目标所需),具有盲目性。因此,在教学内容―毕业生―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之间形成一个“断带”。由于这个“断带”的存在,致使体育院校培养的体育教师与中小学需要衔接的不紧密。

2.课程设置脱离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

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没提供具体的教学内容;只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意见,没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这一变化在给了体育教师极大的自和主动权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从课程设置的变化看,课程设置减少了技术相对难度比较大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运动项目,加大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教学淡化了竞技运动,向快乐体育方向发展。而体育专业院校学科理论课的设置都是围绕专业所需理论进行设置的。选修课设置了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竞赛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与中小学衔接的不紧密,仍然没有解决由于课程设置所形成的“断带”。

二、构建与中小学相互衔接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1.建立沟通和反馈机制

定期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体育教育专业院校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摇篮,只有主动去了解和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大中小学相互衔接。因此,体育专业院校要利用每学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比较关键的时间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了解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走出去就是派主管领导带领教师到中小学进行调研,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把调研的结果形成调查报告。请进来就是请中小学主管领导或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到本校,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讲座。并以调查报告和讲座为依据,结合体育教育专业院校的实际,切实从中小学实际需要出发安排教学内容。这是实现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相互衔接的最佳结合点,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最有效的途径。

2.更新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构建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施学科教学和分类教学。体育教育专业院校课程设置,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地减少学时,用来增设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增设素质教育理论、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有关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等有关课程。这是理论课程设置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的结合点。

3.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教学模式要与中小学接轨。教学模式的改变,主要以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为基础。在教学和课程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照顾学生个性差异、性别差异的多元结构模式方向转变。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要以现代的素质教育思想来看待未来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并能结合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来设计、选择教学的模式,那么,所培养的毕业生就能够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篇4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3.9]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培育21世纪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关系到全民健康素质和综合国力提高的诸多方面。小学体育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的重要阶段。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道:"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小学体育教育是整个体育教育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运动感受和体育信息的起点。良好的体育教育,一方面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对培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生课业负担重、身心健康状况问题多、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等情况,有必要对小学体育现状进行深入研究。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部分农村小学的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思想观念陈旧,对体育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部分农村小学中,学校领导和教师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严重。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则随意变更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则对体育的意义认识不清,认为孩子上体育课就是玩耍,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一部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则认为,孩子上体育课是"不务正业"。为了让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学好主课",家长则有意限制孩子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场地狭小,体育器材严重短缺。

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正规的操场且运动场地狭小,一些学校仅有一个简陋的篮球场和一两个乒乓球台。因办学经费有限,部分学校只能因陋就简,配备一些价低质次的体育器材。损坏的体育器材也无法及时得到维修,有些学校连一块像样的高垫都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等体育器材了。体育场地狭小和体育器材严重短缺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制约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体育教学模式陈旧、程序化严重。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又称为三段式,即准备部分(队形队列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烛光能动性和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低位,课堂气氛变得压抑甚至出现厌课、逃课现象。

3、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欠缺。

在农村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中,专职体育教师非常匮乏,体育教学一般多由其他学科教师负责,体育教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即便专职体育教师也缺少进修及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其对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程式化教学现象严重,不少教师不会备课,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更无从谈起。部分教师无法顺利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面对韵律体操、民族传统体育等教学内容,则感到力不从心。

三、对农村体育教学的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学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学功能的认识:体育教学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其能够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起到奠基作用;正确处理"主课"与"副课"的关系,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体育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保证体育教学课时,促进体育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使其真正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投

入力度,为学校配备满足体育教学所需的体育教学用品和器材;学校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寻求社会捐助等方式来改善办学条件;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自力更生自制教具,采用新型教学手段,拓展体育教学空间,有目的地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转变体育教学模式,贯彻快乐体育精神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推出,小学体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快乐体育将取代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快乐体育不仅使学生从原有的繁杂的体育技术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制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也变主体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起辅导作用,改变传统的个人唱主角的单一局面。这是小学体育所需,更符合当前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4、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

认识,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思考、锻炼,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篇5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实践

1.研读课标,理清课程特点

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指导性的文件,每个教师都要能够研读课标,领会课标,运用课标,在课标提供的广阔的教学空间里,以一种实践探索创新的精神来对待体育教学,开辟体育教学的新天地。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方法的衔接,新课标规定的小学、中学阶段的教材内容,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它们各具特点,承上启下,密切联系。中小学的教师要互相研究教材,小学教师不是只弄通小学教材就行,中学教师也不是只熟悉中学教材就行,真正要做好衔接,每个教师必须要对中小学的体育教材有全方面的了解,形成清晰的教材体系,这样才能对所教的内容定位以及重难点的把握了然于心。

2.分析学生,了解身心特点

体育教师一定要备好学生这一课,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掌握其不同阶段发展不同的身体动作能力和运动技能。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主要表现在从笼统、模糊的感知事物的整体,逐渐发展到能比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每个部分的特点,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互相联系。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发现和探索自我,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体育教师要注意到让学生从心理转换慢慢地过渡到从小学到初中的角色转换,中学教师要积极了解熟悉初中生特别是初一新生的这一转换特点。同时要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积极开展有益学生身心的体育活动,科学施教,才能达到“寓教于体,以体促教”。比如初一阶段宜用游戏竞赛与小集团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游戏多采用竞赛方式以达到学生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尽可能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这也是和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相互衔接的。

3.规范内容,必修选修同步

体育教师要对新接手的学生进行全面调查,掌握这些学生在前一阶段接受体育教育的情况和运动兴趣等第一手资料,便于后面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规范体育教学内容(必修+选修)是中小学教学内容衔接的关键。每个学校应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规定,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在常规、评价方面做到认真细致,真正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到实处,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身心的锻炼,让体育课获得实效。小学阶段有六年时间,从入学到毕业,在生理发育上是个跨度很大的过程,所以对于小学本身来说也有衔接的问题存在,比如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习惯和规范,学生从低段到高段的衔接,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4.加强监督,强化体能检测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检测,可以采用对部分学校、部分年级、部分班级进行抽测。抽测人数不得低于本班总人数的85%。测查内容:1.技能测试(必选):根据本学期体育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抽测1-2项。2.体能测试: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项目,抽测2-3项。3.体育教学的常规检查。测查标准:技能测试: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评价标准、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教材。体能测试: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标准》。通过每年一次的专项检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全面落实中小学体育教学必修教材。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思考

1.改进教研活动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学制的关系,小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要求。大多数中学教师对于小学所授课的内容也不甚了解。这本身就是教学衔接的不足;如何做好这一衔接工作应该说是六年级教师和初一教师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妨在初一的教研活动中加入小学听课这一内容,让初中教师更多地接触小学体育教学,反之亦然。

2.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衔接有诸方面的原因,但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积极的工作态度、广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性格特征、出色的学科能力,这是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因此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

对新教师主要进行教学常规的组织方面的培训;对中青年教师主要进行教材的熟悉程度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方面的培训。同时要集中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互换学习教材,强化对所教学段的学生所要学习的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做到心中有数。

篇6

关键词:小学田径;教学;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40-02

1.新课程标准的概念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3]。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新课程标准就是有关体育这门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田径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现行的中小学体育课田径教学基本上还是以某个田径项目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以完整教学为主,通过掌握某项目最低要求的完整技术为目标,来达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技能和增强体质的目的[4]。如跳远教学,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设置就是要围绕着跳远进行,整个教学体系都是怎样掌握跳远的技术和提高跳远成绩,教学的拓展空间受到局限,致使教学内容走向狭窄化,田径教学单调、枯燥乏味的问题也就凸现出来。以田径某项目为单元的教学内容设置体系,已远不能适应当前 "健康第一"为宗旨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需要,必须改变以项目为主设置田径教学内容的传统与习惯。

2.2 中小学田径教学的模式与方法过于简单。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将体育教学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以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教学方法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法的研究,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3 田径教学的考核方法过于单一。我国田径教学评价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技术评价这一层面上,田径成绩评价是以学生的绝对成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方法的根本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现实存在的个体差异,没有体现出不同的个体在学习田径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偏离了体育教育和评价的目的。比如学生甲和乙,学生甲再努力练习也无法赶上学生乙100米的运动成绩,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但经过学生甲的努力,其进步的幅度要远远大于乙的幅度,现行的考核标准评定是学生乙优于学生甲,忽视了学生甲、乙的个体差异,无法体现出相对的公平与公正。

3.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田径教学的改进对策

3.1 拓宽田径教学内容,重组开发新的教材。田径教学选择的内容过分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忽略富有趣味性的教材,关注的是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培养,忽视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为此,在适应时展的基础上应继承创新,拓宽田径教学内容,重组开发与新课标相适应、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材。

3.2 创新田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法。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因此体育田径课的教学不能带有强制性,而必须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乐于接受田径的内容与知识。在新课标下,田径教学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发现法、综合法、互评法、实习法、作业法、趣味法等进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厌学"为现在的"乐学",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和学的目的。教学模式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中学生的特点,从教与学的客观实际出发,变教学过程的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3.3 改革田径成绩的考核方法。在田径教学成绩评价中应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要体现和重视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成绩评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体现区别对待,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在田径教学成绩评价中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以体育活动的态度、知识及努力程度为主的个性化评价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4 更新传统田径教学的观念。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掌握大量新的知识,掌握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不断吸取新观念、新见解、新知识,才能把新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在田径教学改革中,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那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付考试为主体的旧思想,逐步转向"素质教育",注重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将学生培养成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后备人才。

4.结论

中小学田径教学的改革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锻炼方法,并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我锻炼以增强体质。我国中学田径教学不能完全抛弃竞技技术,应注意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特点的发挥,构建新的田径教学体系,创新田径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出发点,从身体、心理等综合因素出发去设计田径教学目标,注重田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廖志锦.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田径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报,2004(5):7-8.

[2] 蔡东山,陈素花.中学体育课田径教学改革之探讨[J].鸡西大学学报,2006,6(2):18-20.

篇7

【关键词】中小学 排球 课程标准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36

1. 前言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学生传播和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传统体育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体,集竞技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排球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目标。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三个层次和五个领域的目标,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后的中小学排球课,有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后的排球教学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技术的学习,而且还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山实验学校荔林中学部初二年级组一班,三班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图书馆查阅排球教学法相关资料近15篇,为本文提供了有效验证

2.2.2 实验法

南山实验学校荔林中学部初二年级组一班,三班进行对比实验,在进行教学改革后,一班在课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三班采用新课改后的教学方法,发现,三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远远高于一班。

3.结果与分析

3.1传统教学下的中小学排球课

3.1.1 教学观念滞后

排球教学长期受“教育第一”的“应试教育”影响,集竞技体育观和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为主要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为主要教学手段,阻碍了学生兴趣的提高,影响了排球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使排球这项充满生机活力的体育运动变成了枯燥无味,令人厌倦的运动。

3.1.2教学内容陈旧

排球教学内容一直都是以技术传播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整堂课都是由教师在讲,没有学生自由发挥学习的时间。轻视学生个性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慢慢的消失,学生不情愿地被动学习不可能产生上进的心理,技能传授就会变成为考试而进行的动作模仿,失去了其锻炼身体的价值和意义。

3.1.3教学目标使学生被动

所谓的被动是指学生必须接受这些内容的学习,必须达到这些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统一要求是不能改变的。在教学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在统一的教学内容中得到同样的收获,部分中小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学生的健康更是无从谈起。

3.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后的中小学排球课

3.2.1教学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强调体育教学过程师生的交往,互动的状态,这是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别。所以要求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作好角色的转变,适应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不知道的,不易想到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3.2.2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体育课要成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传统的排球教学注重五项基本技术的掌握即传 、垫、扣、发、拦的技术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后,排球课堂注入了很多新的东西,使排球教学成为了快乐排球教学。快乐排球让学生体验到从事、理解、掌握、创造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主动性。

3.2.3教学目标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内容到主动的参加到学习内容中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了一个三级目标体系,教学过程是以达成目标为依据所选取的手段与内容可以有所不同。由于先确定学习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达到,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中进行,也可以自己选择练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

3.2.4教学手段

传统体育教学手段由一个主教材加一具体素质练习的教学手段到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排球教学中可以用学生们喜欢的运动来融合到排球教学中。如热身可以引进健美操来代替跑步给身体预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利用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3.2.5教学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3.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排球课的影响

3.3.1由传授技术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排球是一项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具有较高的锻炼健身价值,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或比赛。经常参加排球运动的人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弹跳、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使学生在兴奋与愉快中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3.3.2由传授技术到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课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上传授动作的练习方法和改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技能概念,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两种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这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不同需求,照顾到了学生的不同兴趣,强调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努力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并使所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篇8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中小学体育 体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57

Summary of Research on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WU Chunming

(Tangshan Lubei District Ronghuadao Primary School, Tangshan, Hebei 063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primary task. In this paper, through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ports teaching based on a simple summary of the study, in order to play a certain role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teaching research

0 前言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过程由师生共同参与,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等,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丹麦、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率先把体育课设置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在美国的教育法中,虽然没有规定中小学设置体育课程的条文,但在大约一半的州,体育课也是必修的,其余的绝大部分学校也设置了选修体育课。我国教育法规定体育课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

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孩子身体的成长,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就是针对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体育锻炼教育。它作为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成为学生初始健康和健身的启蒙教育阶段,影响着每个人一生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小学生只需重视文化学习,尤其是有的学校也受到了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以至于缩减体育教学的课时,导致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能有效地得到保证。曾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①这也说明体育教育在小学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

1 国内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

调查说明,当前我国关于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多数都是从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对学校体育观念的认识;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以及体育教师的科研及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的现状等不同角度,对多个地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做了分析和研究。

陈顺太的《论如何发展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提出,要真正扎实有效地发展好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对政府而言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落实体育政策,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对学校及教师而言要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体育教师培训,提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三方合力,共同促进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②

黄全林在《浅谈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指出了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培养目标的单一模式;教学课程设置的优势与不足等问题。③

小学的场地器材设施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92.9%的学生每天有或基本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定期组织班级及全校性体育活动;苏州工业园区小学体育教师性别比例较为合理,但职称结构不太合理,

周宏达、何平尔在《城镇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研究》抽取的江苏省奉化市4所小学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制约城镇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学校的重视程度等等。学生只能随意进行一些活动,很难收到全面锻炼身体的效果。文中建议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学,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做到家校合一;开放体育场所和开办假日体育兴趣小组,组织学生活动。④

魏孟田在《河北省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分析》中提到,河北省农村的小学中仍有24.9%没有开设体育课,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比较简单的跑步、跳远等项目;体育教师职称普遍偏低,职称评聘工作严重滞后;体育教师福利待遇比较差;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基本上没有,而是以自由活动代替;农村小学基本没有体育专项经费,体育工作经费欠缺比较严重。⑤

曾凡在《东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中指出,一方面,部分领导对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比较重视,部分学校体育教师队伍逐年扩大,年轻体育教师不断增加且学历高,有创新精神和较高的工作热情。但另一情况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在减少。同时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还不能跟上改革的步伐,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⑥

戴维红,黄瑞国在《福建省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中指出,福建省小学体育教育中,农村及城镇小学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并没有大的差别。仅有30%的学校不能按规定每周安排3课时以上(含三课时)体育课,原因主要是领导重视不够,体育师资不达标,以及体育场地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另外也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其中,城市小学较之农村小学被占用的比例较小,无形中拉大了城乡之间小学生受体育教育的差距。其余70%无论农村和城镇学校,都能按规定开齐体育课。体育器材设施方面,城市小学体育器材达标率最高,农村小学达标率为零。体育教师配比方面调查显示,仅有65%的农村小学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但职后培训情况不容乐观,约有68.6%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理论培训。信息闭锁、专业培训滞后、甚至缺水必要的体育教学参考书,导致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不了解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相关理念。⑦

2 针对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国外对比性研究

对比国外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可以更好地开展针对本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提高对自己教育工作的认识。

例如:王健在2000年著的《中、日、澳3国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吴黎2012年著的《中日韩体育教学目标的比较研究》和刘转青在2012写的《中美中学体育课程标准之比较》主要是从体育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形式展开的;陈立国的《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同的体育思想轨迹――近代中日体育思想发展比较研究》和张嘉六《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之比较研究》是以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为主进行研究。

曾怀光在《中、美、日学校体育教育的比较分析》中指出,美国和日本的体育教学存在着多种不同。美国是动作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体质锻炼为主,更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倡导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和谐融为一体;而日本则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出发点,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所活动的成功体验以及在体育学习中的自主性。⑧

蒋海龙的《中外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比较》研究发现,世界国家都有自编自定的体育教材,按规定每周2~3学时体育课;虽然体育教学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注重学生的个性,力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以美、日为例,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活动、判断能力,但课堂教学组织的相对松散;以俄罗斯、中国为例,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活动强调统一性,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对象的不同出现多种结构的模式。⑨

郭太玮、金玉在《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现状述评》中阐述,教学目标上,日本注重体育的娱乐价值;德国强调提高运动技术;美国强调个体的发展、实现个体潜能、树立自我形象。教学大纲上,日本确立身心统一思想,达到体育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俄罗斯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注重建立学生的自主个性。体育教学内容上都反映出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上,日本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关心、意欲和态度;思考和判断;技能和表现;知识和理解。⑩

3 结语

小学体育教育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的体育教育课程能够正常开展。在今后我们应该抛弃传统落后的教育方法,不断加强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虽然我国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目前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因而继续加强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显得至关重要。在国外,体育教育方面虽然也存在着许多其自身的问题,但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兴趣,强调在快乐中锻炼,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内容上也更多地突出终身体育的理念。这些都为我国小学学校体育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注释

① .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② 陈顺太.论如何发展我国小学体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4:162.

③ 黄全林.浅谈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6:119-121.

④ 周宏达,何平尔.城镇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研究[J].体育教学,2010.3.

⑤ 魏孟田.河北省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分析[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8.10.

⑥ 曾凡.东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6.9.

⑦ 戴维红,黄瑞国.福建省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27):5,116-120.

⑧ 曾怀光.中、美、日学校体育教育的比较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4.

篇9

1. 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的基本内容

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理念是应用于指导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的纲领,其内容为使得所有学生接受体育教育。所有学生包括男同学和女同学、技术好和技术差、超常生和低常生、带残疾和非残疾等等;接受的体育教育包括体育课程、运动比赛、娱乐活动、锻炼身体等等。

2. 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核心理念的标准依据

美国的体育教育标准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体育教学目标、合格体育课程标准、适宜体育教学指南标准和学习活动机会规范标准。

(1)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的总体目标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接受过体育教育的人,这也正吻合了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对这个体育教学目标从三个层次进行理解,第一层次――六条内容标准,即有身体素质、有体育知识、有运动技能、有社会能力、有价值观念、有锻炼习惯;第二层次――四个年龄阶段,即学前至二年级、三年级至五年级、六年级至八年级、九年级至十二年级;第三层次――两大成果,即对学生的期待成果(例如,学前至二年级在运动技能方面掌握了基本移动技术动作)和其他若干期待成果(例如,学前至二年级在移动性身体活动中展现出协调跑、跳、滑动作)。

(2)合格体育课程

合格体育课程包含四要素:确保学生学习机会、采用多级测量评价、安排适宜教学内容、合理体育教学策略(包含所有学生、最多活动时间、及时评价反馈、最佳课时计划、适宜课堂管理、课后体育作业)。

(3)适宜体育教学指南标准

适宜体育教学指南标准包括5大类别、35个项目、68-70个标准、每一标准含2个方面内容。从三个层次进行理解,第一层次适宜教学的5大类别,即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的测量评价、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的大纲计划;第二个层次是适宜体育教学的标准,即课堂建立、练习组织、课堂安全、残疾学生、机会均等、学生多元、竞赛合作等;第三层次是适宜体育教学每一标准的2个方面,即适当教学和不当教学(例如,对待残疾学生,适宜的体育教学是带残疾学生参与融合性身体活动,不当的体育教学是带残疾学生观看其他人进行练习)。

(4)学习机会规范标准

学习性活动机会规范文件的类别包括10大类型、每类含不同标准、共80-82条。10大类型包括合格教师、大纲计划、健康安全、课堂人数、场地设施、器材物质、时间安排、科技手段、测试评价、课程评价。学习性活动机会规范标准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每一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最大化。

3. 美国体育教学改革核心理念的宪法依据

从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中看教学改革核心理念的依据,美国宪法第十四条:每一美国公民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体育属于幸福范畴,每一美国公民都有参加体育的权利;参与体育须受教育,每一美国公民都应该接受体育教育;美国公民包含学生,每一美国学生都应该接受体育教育。

二、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最新模式

根据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美国提出了最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三元结构。

三元结构是由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即体育教学包括常规体育教学、特殊体育教学和融合体育教学。

1. 三元结构――常规体育教学

常规体育教学是不系统考虑个案教学的传统体育教学。其主要特征是:学生能力相似、集体教学方案、同一体育课堂、相同体育活动、相似教学方法、统一学习目标、考虑差异水平、设有个案教学等。例如有氧教学采用的就是同一化教学,运动发现教学就考虑了学生差异水平,但并不要求个案教学计划。

2. 三元结构――特殊体育教学

特殊体育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个案化的教学。其特征是:根据个人能力、确定不同课堂、选择不同活动、采用针对教法。例如某一学生肌肉萎缩不能站立,就要对这名学生进行力量练习的个案化教学。个案化教学的教学计划需由多人参加的法定会议制定,包括学生在校校长、常规体育教师、特殊体育教师、其它学科教师、学生家长兄妹、被测学生本人、学校医生护士等。

3. 三元结构――融合体育教学

融合体育教学起源于一个著名的布朗案例。事件:于1954年发生在美国堪萨斯州某一学校系统中的著名的布朗案例;问题:放在特殊学校的带有残疾的学生布朗,享有了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吗?辩论:布朗家庭律师认为没有享受同等受教育权利,但学校认为享受了;结果:美国最高法院认定该学校违背了每个人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篇10

1 课堂教学目标维度设置更加准确,表述渐趋清晰

在前4届的观摩展示活动中,或多或少地看到目标维度过多,甚至有不切实际现象。如第1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综述中谈到“有的学习目标过多,5个领域的目标全都搬到一堂课上,难以实现;学习目标不明确,例如‘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会运用羽毛球进行身体锻炼’等。”[1]第2届观摩展示活动综述中再次强调:“制定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行,是可以检查、可以观察和可以评价的。”[2]

从第5届展示课教案看,课堂教学目标维度设置比较准确。例如展示课《篮球传切配合课》课堂教学目标是从知识技能教学目标、体能素质训练目标、情感体验和品质培养目标等3个比较可行的维度来设置的[3]53。另外,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也渐趋清晰了,其中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表述,基本能体现出毛振明[4]在《体育教学论》中提出的三要素:课题、条件、标准。例如展示课《小球操》的教学目标表述是:“通过学练,90%的学生能跟随音乐做出各种动作,一半以上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追求力度和美感,动作有力、步伐有弹性,表现力强。”[3]85正如于素梅[5]所认为的那样,要想使目标具体化,需要找准量化的指标,如体能素质锻炼目标的设置,主要锻炼的体能素质是什么,是耐力、速度、柔韧,还是灵敏、力量?然后,用相对能够量化的和便于评价的语言来表述,如“通过柔韧素质的练习,约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在做纵叉时动作完全到位”就显得便于观察和评价。

2 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

体育新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是,由体育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改成了新课程标准无规定内容和教学时数,而是由教师依据水平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课改初期,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出现了较为混乱的状态,教师在选择和确定具体要教什么时,更多的是选择了安全、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或活动形式,运动技能的教。第5届观摩展示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多元了,不但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大类,而且还有一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和新兴项目被引进体育课堂教学。同时也重视对运动技能教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观摩课增加了“课课练”教学内容,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种新趋势,使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内容的表述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既有健身价值,又多彩有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3 课堂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各种方法日趋融合

体育教学内容的价值是潜在于教学内容之中的,它要通过组织教法的运作才能实现。组织教法越科学,教学内容价值就体现得越充分。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策略,既要有正确的教法、学法和练法指导,又要有合理的组织形式、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从教学策略上来看,新课改后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等现代体育学习方式,打破了长期以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的单向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但课改初期,从前2届观摩展示活动情况可以看出,教师们对新学习方式的认识和掌握还有所欠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假象,尤其是形式化的探究更为突出。从第5届观摩展示活动来看,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形成了有机融合。比如初二“篮球传切配合及体能练习课”,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高效,各种教学方式变换的时机把握较准,把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学生学练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不是把学生集中起来纠错,而是把学生集中起来演示了几种出现错误的情况,让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实现了发现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的新路子。

4 课堂教学设计结构要素趋于集中,设计脉络更清晰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范式一直是一线教师很困惑的问题,前4届课堂教学设计结构要素分散、脉络紊乱。对第5届35节展示课教案中的教学设计结构要素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教材分析和课时计划达100%,即所有教学设计中都包含了这两项;学情分析达94.2%,只有两节课没有学情分析;指导思想达91.4%,有3节课在指导思想的位置上,写的是设计思想;教学流程达88.5%,场地布置达74.2%,安全措施达68.5%。由此可见,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结构要素主要集中在7个方面:(1)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2)全面透彻的教材分析;(3)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4)简单明了的教学流程;(5)科学合理的场地布置;(6)安全防范的具体措施;(7)规范有效的课时计划等。从上述分析看,体育教学设计结构要素趋于集中,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脉络更清晰。

5 课堂教学评价更具有真实性、发展性

教学评价是指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价值做出客观、科学的判定,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发展[7]。新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观认为,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参 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时,既要看到学生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既要看到学生现时的学习表现,又要看到学生的起点能力和基础,还要关注个体差异等。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良好表现要及时表扬,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而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前4届观摩课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你真棒”、“真不错”、“非常好”、“你们真聪明”等缺乏个性化的评价。而第5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课中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和令人信服的评价。如观摩课中出现了“这个学生是第一个摸到篮网的”“你的动作很好”等评价。毛振明教授在第5届观摩展示活动点评一节课时说“教师的表扬,学生笑了一下,做了一个得意的表情动作。这会给学生留下影响他很久的感受,这是真评价。”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通过长达10多年的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与不足。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正式颁布,从2012年开始在全国推行,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在体育教学目标维度设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策略运用、教学设计结构要素和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执行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结果,对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尽贤. 第1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综述[EB/OL]. http://dxf5.com/ziyuan/234997.html.

[2] 第2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评审委员会. 第2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综述[J]. 体育教学,2007(1):34.

[3] 第5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教案集[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

[4] 毛振明. 体育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