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里健康辅导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年心里健康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年心里健康辅导

篇1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虽然学校尚无任何心理辅导设施设备,但是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设了班队课和设置了班务讲评时间。

     班主任老师每学期初做好特殊儿童(离异、留守、残疾儿童)统计,定期对特殊儿童进行访谈,同时依据政教行事历利用班队课、班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辅导活动。

二、开设了健康课和品德与社会。

    学校实施大教育策略,全体任科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并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尤其是担任健康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老师,利用课堂阵地,积极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工作。

三、定期对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进行培训。

    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定期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同时积极参与省市级学科教师及班主任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四、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学校利用广播站、宣传栏、宣传手册、集会等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

2、开展班队主题活动。少先队依据政教行事历、按教导处课程设置,每双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活动,进行“三生教育”等团体辅导活动。

二、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学校心理咨询室尚处于挂牌阶段,还无任何设施设备。

(2)学校尚无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和接受专业培训教师。

(3)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推广面也不够大。

    目前我们只刚刚迈开第一步,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将抱着真心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的精神,以更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为学生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绵阳市德政街小学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绵阳市德政街小学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辅导

对象

张某

年级

三年级

性别

年龄

10

辅导

时间

2012.3.24

问题

表现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原因

分析

 

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辅导

对策

及过程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

2,讲究辅导的方式 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辅导结果

通过半学期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篇2

一、校外辅导站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延伸

现代教育的形势与实际对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在学校时学校是教育的主角,但是现在周末及节假日较多,这不应该是一个教育的真空期,所以学校教育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加强广大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时期的社会环境总体上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但也有不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环境和因素。不良文化使孩子们走向歧途的问题十分突出,家长也对此非常忧愁。现在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建设校外活动场所,但无论是数量还是布局及规模都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校外教育已成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

校外辅导站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它具有融思想性、娱乐性、辅导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教育特点,对于未成年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不可忽视也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校外辅导站基础设施重在建设

校外辅导站要特别关注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在“留守儿童”较多的苏北地区,更要着重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管理,加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加入,我们更要注意保障外来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要注重做好对一些“双差生”、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儿童的关爱工作,做好对后进学生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的教育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

海安县地处328省道和204国道交汇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村民们纷纷外出经商、务工,村里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隔代家庭”“寄养家庭”。因父母外出而疏于管教,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逐步显露,其中较多的是逃学、打架、流连网吧,有的甚至不服老人管教而出现打骂爷爷奶奶的现象。许多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出现“无心管”“无力管”“无人管”的情况。对此,海安镇社区教育中心组织该镇的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以村多功能活动室为基地,添置了必要的教育设施,建立了青少年校外辅导站。校外辅导站从学生实际出发,开设了琴棋书画、音乐舞蹈等活动,让孩子在双休日特别是寒暑假集中在这里开展灵活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填补了校外教育的空白。

三、校外辅导站队伍建设重在管理

校外辅导站能否办好,关键是要有一支热心青少年教育事业、有较强辅导能力、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辅导员队伍。退下来的老教师、老干部为校外辅导站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这些老教师、老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发现许多农村孩子在漫长的假期里无课外书籍阅读,缺乏看护和约束,有的到镇上东游西荡,有的进网吧玩游戏机,少数青少年甚至染上赌博、打架斗殴的恶习。老教师、老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萌发了对青少年的关爱之心,产生了从事社会教育的念头,主动来到校外辅导站参与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学校放学,社区开学”。

老教师是校外教育特有的资源,他们具有一定的学识,富有一定的教育经验,对教育有一定的感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担当校外辅导的老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而辅导员队伍的构成在坚持以离退休教师为主的同时,如何同进驻社区的在职老师密切结合、同有一技之长的“五老”密切结合、同包括回乡大学生在内的志愿者队伍密切结合,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多元化,还需要探索相应的组织措施。

四、校外辅导站效果如何重在开展活动

如何使校外辅导站真正成为青少年假日生活的乐园、接触社会的窗口和进行社会实践的熔炉,关键在于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校外辅导站结合青少年的思想状况,不拘一格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主要形式有专题讲座、法制宣传、作业辅导、问卷竞答、参观访问、图片展览、作文竞赛、小记者采访、讲革命故事等,使青少年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篇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间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历史沉淀,文字语言,风俗习惯等,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形成具有其特殊性。在国内外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大多只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涉及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很匮乏。鉴于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因而探究家长文化素质与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针对此课题选取的调查对象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彝族。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其中彝族231.07万,占总人口48.85%。对于研究少数民族彝族家长的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凉山彝族自治州五所中学的1050名在校生及其家长,其中包括三个乡镇中学,两个城镇中学,学生年龄从13到16岁不等。

(二)研究工具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ental Health Inventory of Middle-School》Students } MMHI-60,该量表由王极盛教授于1997年编制。它由60个项目组成,分为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6个项目组成。这十个分量表分别是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和心理不平衡性。总量表反映总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按5点记分,1 }- 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根据信息采集地区的特点,问卷选取其中40题。总量表与分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所反映受试者心理健康的问题越大。家长的文化素质调查研究采用自制家长文化素质调查问卷,问卷包括社会交际,文化水平,家庭教养方式,文学认知,价值观等五个维度。

(三)统计方法

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二、研究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776份,有效率为73.90%。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调查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分布特征一(见表1)

表1 调查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分布特征一(性别)

(良好) 81~120分

(轻度) 121~160分

(中度) >160分

(重度)

男生(393人) 29.6% 58.7% 41.3% 0%

女生(383人) 25.1% 65.2% 9.7% 0%

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调查样本的中学生中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样本中没有学生存在重度心理健康问题。

(二)调查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分布特征二(见表2)

表2 调查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分布特征二(年龄)

(良好) 81~120分

(轻度) 121~160分

(中度) >160分

(重度)

12~13(63人) 22.2% 54.0% 23.8% 0%

14~15(242人) 36.8% 53.7% 9.5% 0%

16~17(262人) 34.4% 54.5% 11.1% 0%

18岁(8人) 37.5% 62.5% 0% 0%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调查样本的中学生中14岁到15岁之间的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余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均反应大多学生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

(三)调查地区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家长教育沟通方式为虚拟变量,要求孩子完成家长自己认为正确的为1;任由孩子,认为孩子应该管好自己为2;反复说教孩子为3;跟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为4。

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沟通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总评分,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里不平衡,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与强迫没有显著相关性。

三、分析与讨论

在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口学分布特征的分析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样本的青少年学生中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如表5所示)。这可能与青春期的男生相对于同年龄的女生,内心更为叛逆,心理发育更为不成熟有关。调查样本的青少年学生中14岁到15岁之间的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余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均反应大多学生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样本中没有学生存在重度心理健康问题(如表6所示)。14岁到15岁之间的青少年刚从小学升至初中,相对于小学课业的轻松,初中里学习负担会显得更为繁重些,再就是环境的改变和此年龄段学生在生理上开始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等因素,都可能是造成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要更为严峻些的原因或是诱因。

篇4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42-01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 ,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个性心理不稳定、思想意识可塑性大的特点。而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社会因素主要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小学生正处在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阶段。道德教育对学生品德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学校 ,将如何做好小学班级德育工作呢 ?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和探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小学班级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班级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就内容上而言,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教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利用班集体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育,以团体心里辅导为重点,将心里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渗透到学科教学及班队等活动之中,逐步提升学生心里健康的水平,从心里素质上提防和消除各种病态心里和行为的出现,防止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小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我们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荣誉”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演讲比赛”、“值周评比”、“体操表演”等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班级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三、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班级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课堂中德育的目的是育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它贯彻于每一个学科,贯彻在每一节课堂中,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都要渗透德育。这是所有任课教师首要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自身体会加强德育教育。例如,三年级品德《天天都是助残日》一课,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感受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疾人等的生活,学生的感受是非常难受,非常费劲,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就感觉很难受,那些残疾人一辈子都这样生活,他们不难受吗?在这里抓紧从思想上引导他们要爱护、帮助残疾人。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心中充满爱,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四、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篇5

当我对一个个心理案例进行归类分析的时候,我从心灵的深处感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一种心理渴求,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心理辅导教师身负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随着青少年学生年龄增长心理问题的增多而增强。

心理辅导案例资料的统计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异常不少。许多同学在辅导过程中表达了自己因学习负担过重甚至难于承受的苦恼。辅导谈话中说到爱学习的同学,仅占29%,而学习态度一般,以至“厌学”、“不得不学”的中学生竞占66%,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负担过重,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太大。他们在心理辅导活动中还表达了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产生的烦恼:因得不到父母、老师的尊重、理解、支持而苦恼;因受到父母、老师不公正和粗暴对待而苦恼;因受到父母、老师或同学的误解、背弃而苦恼。他们在咨询谈话中倾诉了青春发育期到来而遇到的烦恼与焦虑;体态发育的不如人意,身体内部发生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失衡,对异性产生特殊情感而出现的心理不安。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既感到担心,也有些茫然。中学生对个人前途的担忧集中反映在怕毕不了业,升不了学,将来考不上理想的学校,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方面。

中学生心理问题较之小学生要多。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是因在三个方面遇到障碍而产生:一是性格脆弱。有些中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和批评,一直在顺境中成长,受挫能力很差,一遇到某种劣性刺激,如碰到比较大的困难或有些过火的批评,就经受不住做出常人做不出的事情。二是心里忧郁。有些中学生的人生道路不够顺利,自己又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因此总喜欢带着墨镜观察世界,观察人生,性格孤僻、郁郁寡欢,整天长吁短叹,情绪消沉。三是恋情早动。有些中学生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过早地对男女关系方面的事情产生了兴趣,向往花前月下的生活,喜欢缠绵的情调,更爱读描写爱情的小说,看描写爱情的戏剧,进而去模仿,去效仿,于是校园开辟了传递“小纸条”的邮路,出现了交异性朋友的时尚。因这三方面的烦恼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在中学生心理辅导活动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

人际关系问题是中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占总记录的26%。而学习问题,这个本应在学生心目中占首位的问题,却反而排在了第二位,这是我在中学生心理辅导活动中记录统计的一大特点。在人际关系问题中,交友问题占33%同学关系排在第一位。同学关系问题占28%,家庭关系问题占20%,师生关系问题占12%。

人际关系问题成为中小学生求助最多的问题,这表明,在中小学教育中人际关系教育是一个空白,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学习类问题在中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记录中占总记录的22%,仅次于人际关系问题,居第二位。主要反映的问题是:因作业负担过重而引起的身体素质下降,精神压力增加,考试成绩与作弊之间的选择,对升学的忧虑以及请家庭教师作用的疑问等。

学习负担过重,竞争激烈,父母期望值过高,使得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一个初三的女孩咨询谈话时对我说:“14年来,我第一次觉得我真没用。七年级以前我一直排在年级前几名。可到了初三,我排在了109名。我曾一度消沉,后来我渐渐地正视了现实,抛开忧虑,努力学习,可现在我仍然排在40名。我现在不敢正视父母的脸,不好意思要零花钱。哥哥没能考上大学,父母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我怕父母的希望再一次破灭。如今,苦闷、烦恼、忧郁、气愤聚集在胸,我不知所措,真想将手中的书从窗户里甩出去。我经常感到恐怖和发抖,精神快要分裂了。”

厌学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在不单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就连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对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曾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过去没条件念书,现在人们反而不愿意念书了?”感到学习心理压力过大或心理负担过重,与少男少女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这些问题又与每个学生个人的心理认识能力及自控能力密切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学习方面的“减负”措施。

情感问题在笔者心理辅导案例记录中总记录的占8%。在情感问题中,恋爱问题占48%,主要是异性同学从彼此的好感发展到更密切的交往,或者是有的同学感到生活孤独、寂寞、空虚,寻求一种感情上的寄托而去寻找异。

中小学生情绪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有别于成年人,他们多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而不是像成年人那样有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辅导中表现出的青少年学生情感类问题往往会对学生个体心理品质形成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因情感挫折而造成的苦闷、情绪紧张、孤独、胆怯、恐惧忧郁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使我初步掌握了民办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也更强烈地感到了这些“富二代”孩子内心世界的矛盾,感到了一个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八九岁的孩子,成人的思维,十四五岁的人,四五十岁的心。学习竞争的压力、前途上的迷茫、生活中的烦恼、师生间的矛盾、家庭关系的隔膜,使他们如重负荷。有满怀悲愤欲自杀的女生,有无法自拔的男生,有离家出走前的呼救,有转学困难的不满,有辍学的苦恼,有陷入早恋泥潭无法自拔的男孩女孩等等。很多问题需要人来帮助指导,孩子们感叹,“谁来管我们的情感,做我们的人师”,大量的心理问题提醒教育工作者们,在人的一生中,没有哪个时期能比得过这个时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了。

篇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社会环境却纷繁复杂,这样的时代背景给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荡。

现今,班主任的工作不同于以往,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竞争的日益加剧,学业的过于繁重,人际交往的复杂定原因素,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初中生,处于成人交界处,更加需要的到关注。所以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更加有效。

1.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教育家陶行知谁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少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丁点心里困惑,如果不及时到矫正,这种不健康的心里不但影响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进一不提高,甚至会导致自甘堕落,厌学逃学,等严重心里障碍的产生。压力过大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那么对他的学习,生活的负面就显出来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正确评价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反谴与强化方式。所谓诱因是产生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表扬和鼓励这两个很好的诱因。因为教师对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会引起学生愉悦情感体验,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得到肯定,当学生发现教师对他们充满信心,就能增强主动学习的愿望,并能逐渐将这种良好的学习行为内化为良好的品质。

2.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经历过什么波折,因而普遍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抗侳折能力。学习顺利时,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听不进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慢慢地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成绩滑坡,又不能客观分析自己,积极的改正不足,甚至采取彻底放弃的态度。

只要有机会,多于学生接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缩短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真确了解心里自我。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就应对学生的思考和努力表示赏识,对答对问题的同学及时表扬,对答不上或答错的给予提示,同样应给予真诚的表扬,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被教师轻易否定而渐渐失去回答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他们才会愿意听教师的课,愿意参与教学,才会保持学习的热情。

根据发现学习理论核心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

3.关爱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在校的一天生活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的喜,怒,哀,乐大部分发生在课堂上。如果能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融人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在慢慢地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从而开始接近她,信任他,与他建立起一种友谊。教师对学生能够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成为朋友后,两者之间就会真情,班主任在开建工作是很顺利,此时,班主任可以用自己健康的积极心理,用真情的态度与学生想处,增经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最终是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健康度发件。

4.工作上要有创新

篇7

大体上,在做学生心理疏导中接触的问题有:学习中遇到的挫折,情绪表现的矛盾性和人际交往的不顺心。通过班主任的耐心工作,这些学生都得到比较好的疏导,他们都恢复到心理发展比较健康的状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现介绍几个案例加以说明。

关于学习方面的心理疏导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因此,成绩是学生最关心的话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变成为班主任作心理疏导工作中的重头戏。很多谈话都是先从成绩说起。我班里有一个女孩子,个性很强,干什么都想做到完美,尤其是学习方面的,每一次考试,当天考完,总会求着老师先给她批卷子,如果不理想的话,登时泪如雨下,情绪连接好几天不好,总是发呆走神;倘若考好了,便若范进中举般狂喜,有一次,当她刚刚得知自己进入班级前三名的消息后,老师还没来得及对她说些什么,她就飞奔下楼,径直向IC卡电话机走去,然后远处可闻其翻来覆去地大声对着话筒道:“妈,我考了第三名!!”平时跟同学之间的谈话也是半句不离成绩和名次。对待这样的学生,工作要做细,尤其是要有耐心,从点滴做起。因此,对该生的教育,我采取的是一种逆向思维教育方式,在她成绩取得进步时,我先不表扬她,而是在她面前夸赞别的成绩不如她,但是在心理素质上比她好的同学,让她意识到什么样的学生是老师从心里所欣赏的。在她成绩退步时,我更不会劈头盖脸地把她训斥一顿,而是在她情绪稍微有所好转时,装作不经意地和她聊家常,多说一些鼓励她的话,并且借其他同学之口说老师在某某时候表扬她了。同时,在周记上,给她写些提高心理素质方面的话,以减轻她的心理压力。这样,通过我不懈却看似不刻意的努力,该同学的心态恢复了正常,并且能够在自己考不好时主动找我谈心,找出失败的原因,力求下次不会再有类似的错误。去年的高考,她正常发挥,考入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大学。

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疏导

学生的人际关系包括和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同家长的关系;以及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其中,困扰学生较多的还是和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为人所乐于亲近的人。就有这么一个女生,她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很强,课余时间,她也很同别人亲近,但她从来都不能如愿以偿。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都不欢迎她。她没有觉悟到,问题的关键就在与她的自私心理,她总是在为自己打算盘,她决不肯浪费时间去为他人着想,每次同人谈话时,她总要把话题拉到她自己的事情上去。和她谈心时,我没有对她的行为做出明确的批评,只是拿班里几个特别受人欢迎的女孩为例,让她自己分析一下别人成功的原因,再对比一下自己和别人交往的方式,找出差距,并且提醒她在和别人交谈时多请倾听,多从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样,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都说,她好象变了个人似的。她自己的情绪也特别好,学习更有劲头了。

关于情绪的矛盾方面的疏导

篇8

1510班:张鑫 辅导老师:杜艳花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美德,争做美德少年》。

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璀璨瞩目;当我遨游在书海里,那些鲜活的文字和故事又告诉我,如何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少年!作为一名中国人,可以骄傲的事情有太多,但让我感到自豪的还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传递着的是中国几千来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美德之间的传递亦是如此。就拿电视上常常出现的给妈妈洗脚的广告,我们可以看到,小男孩正是看到了妈妈给奶奶洗脚,就去效仿,画面温馨又温暖。也许他还不知道这是孝心,这是一种美德,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到,美德就在身边,可能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折射出的是美德的光环,让人的心里如沐春风。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传承文明、践行美德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其实,文明美德可以体现在许多地方,既可以体现在小事上,也可以体现在大事上;既可以体现在个人上,也可以体现在集体上。小小的一个细节,或一个动作,都可以折射一个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国家的荣誉,可见文明美德非同小可。与美德牵手,让温暖传递。中华美德颂演讲稿。让我们躬下身捡起地上的一片垃圾,用美丽的倩影装点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做一次家务,用汗水荡漾开父母心底甜甜的微笑;让我们为班级、学校贡献一次力量,用无私的胸怀灿烂集体的荣誉;让我们让一次座位,用换来的赞叹为社会平添一串和谐的音符。

篇9

关键词:卫校学生 心理状况 原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16-01

1 卫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中专时期是卫校学生思想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往往快于男生,且存在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同步的情况,集中表现为生理发育的提前和心理发育的滞后。在这一时期,卫校的学生尤其是女生除了需要面对紧张的学业压力外,还必须要面对即将步入社会所需要面临的诸如就业压力等问题,这就使她们更容易出现心理困扰等问题,在卫校学生,尤其是女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如果这些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就会形成心理障碍。

影响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一方面学生追求成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因缺乏社会实践常出现一定的盲目性,致使学生在处理学习和生活等问题的过程中,常产生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最会导致心理失衡现象的出现;第二,卫校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就相对较低,在未考取高中后进入卫校学习,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再加上在卫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文化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医学类的专业课程。而医学课程本身难度较大且数量多、压力大,容易使引发心理疾病;第三,医护专业的专业知识要求高,而卫校学生在学历水平方面处于劣势,在就业形式严峻的今天,就业压力大也成为卫校学生焦虑、抑郁,甚至引发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第四,家庭教育重智力轻心理,也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不仅仅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目前,大多数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则关注过少,致使学生的心理发育严重滞后,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女生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点,心思细密且敏感,心胸和气量都不如男生,女生在求职时面临的压力也大于男生,这些都容易给女生带来心理问题。

2 卫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卫校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年龄小、文化课基础差、管理难,虽然一些学校已经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其效果甚微。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目前的中等卫校都只重视学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过分强调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应按照中职课程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优化课程结构。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2 加强教师心理学习,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

学校应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列入卫生职业教育教师的必备素质,激励教师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力求每位中职教师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此外,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坦诚相待,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由于卫校学生中女生的数量较多,教师更应该提高其心理辅导能力,积极发现学生中存在的矛盾,并对其进行开导性教育,防止敌对、偏激等不良情绪的出现。

2.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应定时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试,从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素质的具体信息,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2.4 加强思想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针对卫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地思考问题。此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有趣的文体活动,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愉悦其身心、陶冶其情操、健全其人格。只有这样,学生在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时,才能用积极地心态去对待,不至于陷入心理误区。

2.5 开设心理健康课和校园论坛。

学校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的课程。使学生通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扎实掌握排解心理障碍的方法,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时,学校还应在校园网络上开辟专门的校园论坛,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宣泄不满的平台,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及时了解到学生普遍存在的负面情绪,并对其采取合适的干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 结语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中等卫校要加大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力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其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广大卫校学生不仅拥有精湛的业务能力,更要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文.中职卫校学生抑郁焦虑心里状况的调查分析[J].教育界.2011(21)

[2] 温卫珊,吴水新,张芸.卫校女生心里状况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08,24(8)

篇10

一、建立班级留守少年档案

应该建立留守少年档案: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疾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地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少年”关爱不留死角,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且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少年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少年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握留守少年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少年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

二、给留守少年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理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爱是具体的、具有浓厚感彩的。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校巡视教室,重点关照留守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他们衣服穿的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应必备的用品等。总之,多关心留守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受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不歧视留守学生,使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们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会如此严格要求的。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老师的苦心。

班上成立留守少年“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少年帮助,让他们互帮互助、互相关心、鼓励。用真感情感化他们,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少年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要随时洞察学生心理,要倾听留守学生的心声,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也正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三、联系家长,让留守少年感知被“爱”

充分关注留守少年的个性心理和要求,把留守少年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级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具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少年进行个别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孩子对父母的那种思念和牵挂是什么也不能替代的,因此,建立与他父母的联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正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们的父母通讯,介绍孩子的情况,向孩子传达父母对他们的爱,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老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觉到有人在爱他,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学习成绩慢慢地提高。把他的一点一滴都向他们的父母传达,看着孩子那种信任的表情,会觉得所有工作都是值得的。

四、需要特别强调的方面

首先要与家长建立密切和谐的关系。利用家访和家长会,与留守家里的监护人很好的沟通,在同他们的沟通中,教师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使其配合学校、教师一起管好孩子。这样一来,教师成了监护人、孩子们的亲人,留守孩子的心理也不再孤单。

其次是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少年的生活,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以优异的表现回报你;切不可实施体罚、讽刺、挖苦他们,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距离只能是越来越远。我给学生每个人一个笔记本,要求他们学会把当天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录在本子上,回家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要求他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最值得写得事记录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尽管我是数学老师,孩子日记也每天查阅的,以了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积极的一面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

再次是不断为孩子的成长施加养料。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特别是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的活动,培养了孩子亲情关系,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感恩教育、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送小礼物、送祝福等。让留守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教育;同时,要经常组织他们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情关系的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少年成长的乐园。让学生养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最后是班主任要做心理医生,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