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

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社会实践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思维方式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经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一、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含义和发展现状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媒介的传播,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传播学就是在媒介作用中实行的信息传达、在人与人交流中构成的一种方式,广播与电视的产生在信息传达中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现代媒介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传统传播的科技延伸产物,广播电视编导利用这些先进的信息产物媒介,将现代需要传递的文字、语言、图片、动作等信息进行技术编导,从而形成人们愿意接受的电视节目。①由于广播电视编导工作是新闻学与艺术学的结合,面对传统的传播方式——报纸、电影领域的传递,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将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介加以整合。教育者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引导虚拟化的创造方式,使播出的电视节目没有一定的时效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较大的思维变化。②

二、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定位

在各个高校中,虽然开展了许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传播学领域的一种延伸学科,我国高校并没有将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定位传播学视野里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显得非常不够专业。要想在比较专业的领域里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就要对传播学视野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准确的定位,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人素质

传播媒介时代下的文人素质是由文字符号构成的,主要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明建设,所以要发展新兴的传播媒介,就要在传统媒介形式上加以改善。首先,改变电视媒介中的文字符号系统,使它在表达电视主题能力下更好地解释出电视画面的主题内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也包括文字媒介,例如拍摄中的采访大纲、电视脚本等。③最后,增加传统文字编导的能力,使电视节目中的思想能力和节目内容更具有文字气息,这样不仅能产生更好的电视效果,也能将电视内容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把握。所以,要发展传播学视野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必须要加强人文素质建设,只有在媒介运用中充分发展文字的优势,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从而使电视节目体现更好的播出价值。

(二)影人素质

电视媒介是影视媒介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影人素质是在现代影视文化中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人们思维的再次创造。电视媒介一般可以不运用文字媒介来表达节目的主题和内容,在表达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直接的表达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了解电视编导的实际工作,不仅要在电视编导中发挥导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艺术的升华和创新,还要保证整个电视节目的成功进行。所以,要发展影人素质在电视媒介中起到的作用,除要掌握电视媒介中原有的优势之外,还要发展广播学视野下的电视编导专业,从而使电视编导工作中的影人素质更好地发挥出电视媒介的作用。

三、促进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对策

(一)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首先应确立明确的、合理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各大高校很多专业中,要培养更好的人才,就要具有科学的教育目标。在新兴产业多媒体传播领域,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水平,需要科学、合理、具体地制定教育目标,目前在各个高校的培养目标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性人才,就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基础知识、创新理念以及社会的组织培养能力设置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二)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要发展现代化创造型人才,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理念的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该专业中的很多学科都需要在理解理论知识后学会应用实践,所以在高校期末考核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各个学科都要求学生的实际制作水平和创造能力,要求各大高校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实验课。由于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不同、创新能力不同,实践能力也不同,在实验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相适应的实验战略,以基础性、验证性以及创造性为本,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改变,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加强学校与媒体之间的合作

在各个高校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传播学视野下的高素质广播电视编导,就要在发展实践教学中发挥更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形势教学模式下进行创新。首先,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来校进行授课,通过实际编导人的授课,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本职业的发展方向,然后学校将本校的教师派到媒体企业中去学习、锻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有丰富的传媒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拿出更好的教学模式。最后,学校与媒体企业之间达成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习训练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一体两翼;脑力激荡;专项技能;系统写作;文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89-02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改革的原因

自1998年国家教委为了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变化,在本科生专业目录的艺术类中增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来,我国高校在广播电视编导类人才教育和教学领域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在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知识视野的开阔和艺术文化修养的提高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报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人数每年迅猛增长,各高校录取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在火爆的招生面前,就业难题日益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中国的传媒产业早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粗放型发展朝着集约型、品牌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要提高人才竞争力,必须在精品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对精品课程重点培养、着重强调,通过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性创意,从事和提升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切实突破专业发展瓶颈,推动专业发展。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而言,基础写作技能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位课程与核心课程。

1.在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呼吁培养大量的新型广播电视写作人才。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文化产业分为传统和新兴两大类型,如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产业、音乐产业属于传统类型,而会展、游戏与新媒体等属于新兴类型。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各产业门类对新型写作人才的需求也是如饥似渴。例如,影视广告传播业需要固定的编创团队进行分工和合作;报刊和图书出版业需要大量的编辑;会展和企业策划需要大量的创作人才;各类网站、游戏等新媒体,需要创作团队来撰写文案。由此可见,写作技能处于整个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始发端,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主题、文案、脚本或策划资源,正是写作者的灵感和技能承担整个文化产业的需要。

相比较于文化产业对专门写作人才的如饥似渴,我们的教学现实却是简单粗暴。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写作课程一般分为基础写作和剧作两大类型。前者的设置往往偏向于理论的学术研究,注重基础写作知识的讲解,学生缺乏系统具体的实作,对创意类写作文本没有形成直观具体的了解;后者的设置往往偏于制作的实践过程,成为摄制课程的简单铺垫,学生因为缺乏对写作过程的感性体验和写作实践无法深入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中。如此背景之下,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不高,不仅不能写出有创意的文学作品,连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字也很难完成,供求严重错位的现象出现,影视编导创意写作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创意人才的稀缺资源。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态势向高校的写作教育提出新的使命,培养大量的新型广播电视写作人才和创意人才迫在眉睫。

2.培养新型创意写作人才,体现广播电视编导学科人专业特色。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而言,传统基础写作类课程,理论性太强,不能从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拓展到专业性技能教育、实践性创意教育方面,显得枯燥单调,无法激励学生的创作意识,无法实现创意写作过程。相比较而言,影视摄影与制作等实践性课程应用性强,容易迎合市场,备受学生重视。然而,专门的摄影与制作专业已然存在,势必对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就业造成压力。在一个日益专业化的市场下,最没有专业特色的学生自然是找不到工作的。

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急切需要摆脱旧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新型广播电视编导创意写作人才,即具有从事口头的或书面的文学创意表征能力和技巧的文字工作者。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体系的创新建构

与此前的写作模式相比较,这种新型写作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培养文字或格式化的应用文写作者,而是从激发学生的人生感悟和文学体验入手,将文学创意思维的技巧和技能培训与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独立人格意识和创造取向思维结合起来。新型写作人才和创意人才更多的是迎合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特性,又源自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职业人,这是对广播电视编导学科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因此,整个课程在体系设置上,主要凸显“一体两翼”的特色。

所谓的“一体”,是以文类写作为主体,设计思路主要面向文学消费、创意文化产业两个编导类学生就业方向,使学生掌握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两大文类。在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中,重点训练学生二度创作能力以及纸质媒体向影视文本转换的能力。而生产类创意文本训练,重在文案写作和活动策划方向。当学生掌握此文类特点,能进行熟练写作后,无疑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拓展就业空间,同时为今后的剧作类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写作课程成为融会贯通大学四年写作课程的平台,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持续、均衡的发展。

所谓“两翼”,是指以学生思维开拓和写作技能培养为手段,通过脑力激荡、专项技能与系统写作三大模块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很大,除了文学消费和创意文化产业外,也能从事一般事务性工作。当然,前提是必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能够完成工具类功能文本的写作。新型教学模式,以思维开拓和写作技能培养为两翼,既使学生建构起体系鲜明、层次清晰的写作思维体系,从理论和思维层面提升他们的写作修养,同时通过对写作技能的体会和领悟、实践与创新,最终使他们的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全面适应社会要求,为就业拓展空间和渠道。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扩大编导类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文化修养,同时从素质教育、知识教育拓展到专业性技能教育、实践性创意教育方面来,真正实现通过专业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性创意,来从事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写作课程内容的创新设计

传统基础写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上,更看重学生对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的了解程度,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理论性强,实践性差,针对性极弱。新型广播电视编导创意写作课程系统,着力改变这种将基础写作等同于写作理论的倾向。新型广播电视编导创意写作课程体系,是在原有基础写作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遵循写作学普遍原理,通过模块化专项创新写作训练,开展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创作过程。课程更尊重学生写作经历、能力、禀赋和个人兴趣爱好,有利于形成个人风格和可持续写作的培训方案,通过创意写作课程模块体系的建立,使学生了解写作行为过程体系,熟化各阶段技能,用机制来保护创意人才,培育创意作品,为创意写作人才提供特殊通道和平台。

课程分为四大内容板块:

A.脑力激荡。在原有基础写作课程写作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出脑力激荡阶段。此模块,重在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脑力激荡、感知联移、想象移情等训练方式的使用,结合户外采风、参观考察、人物采访、沉思神游等手段,激活学生大脑和感官,为写作素材的收集和学生认知的开阔打下基础。

B.专项技能。在原有基础写作课程写作技法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创意写作的特点,开发专项技能写作阶段。此模块,重在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基础性培养。通过创意阅读、视角转换、文体转换、拼贴训练等方式的使用,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写作状态,锻炼专项技能。

C.系统写作。经历专项技能基础性培养后,创意写作进入系统写作训练阶段。学生通过收集、选择写作素材,开列提纲,提炼主题,培育意象,确立故事发展动力与阻力,设置故事情节、场景描写、人物刻画、对话描写等具体内容,完成作品。通过修改、润色和提高,完善作品。此阶段,教师将帮助学生引入投稿、申请出版资助、出售作品版权等活动,使创意写作课程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使教学活动实现从人才培养到作品孵化的转换。

D.文类训练:在原有基础写作课程写作文体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点以及市场就业形势,开发出文类训练模块。此阶段,主要面向文学消费、创意文化产业两个就业方向,向学生介绍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两大文类。在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中,重点训练学生二度创作能力以及纸质媒体向影视文本转换的能力;生产类创意文本训练,重在文案写作和活动策划方向。

通过四大课程板块的开展,延伸写作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应用性,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得到新维度的开发和提升,符合社会变迁的大趋势,顺应时代文化的发展。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新业.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状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5).

[2]王春枝.影视合流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素质教育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3]马莉莎.新就业形势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篇4

一、传媒学院简介

传媒学院设有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五个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现代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设有11个实验室,实验设备价值1300余万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和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挂靠该院。

学院现有一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分别是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广播影视语言艺术三个硕士点)、教育技术学硕士点、传播学硕士点;另有现代教育技术、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电影四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传媒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7人,另有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10余人。学院现有本、专科生1700人,研究生249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172人,全日制专业硕士75人,此外还有在职研究生85人。

二、招生专业简介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播音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音像公司、互联网站、电子传媒及其他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能够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采访、编辑和制作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基础课程: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传播学概论、新闻学理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即兴口语表达、文艺作品演播、形体训练、语言学概论等。

主要选修课程:化妆与造型、公共关系学、影视配音艺术、体育评论解说、活动与会议主持、类型节目主持、音乐鉴赏、现代礼仪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要、中国艺术鉴赏、西方艺术鉴赏、社会热点等。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培养目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以培高素质、高水准的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频道策划、编导、制作、主持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课程: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外艺术史、中外电影史、中国电视艺术史、艺术学概论、文艺美学、素描、色彩构成、速写与构图、摄影技术与艺术、电视策划学、影视语言与导演、摄像技术与艺术、电视节目编辑、影视特技、数字动画基础、动画艺术技巧、画面造型与影视用光、数字录音制作、电视节目创作、影视美术、影视化装、戏剧艺术、主持艺术、影视表演艺术、音乐基础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五官端正,无形体缺陷,有一定艺术素养;非色盲、非色弱。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影与电视剧剧本创作、影视编导与制作、影视产业策划、影视艺术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创造、鉴赏及选题策划和市场推介营销能力,能在电影、电视剧的制作与营销机构、各类媒体、相关院校、文化艺术市场从事电影电视剧的剧本创作、选题策划、影视制片、宣传、营销,以及评论、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基础课程:影视学概论、影视文学创作、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艺术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精要、创意广告文案策划、影像产品的市场营销、影视编导、视频制作、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经典影片解读、中外戏剧名作解读等。

主要选修课程:艺术传播学、美学原理、艺术哲学、信息与网络技术、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讲、西方文化名著选讲、平面设计、广告创意案例解读、文化人类学等。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掌握影视动画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影视动画编导设计、影视动画制作的基本能力,能够独立策划、设计、制作动画作品,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动画创作人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课程:动画造型基础-素描、色彩、创意造型,动画艺术概论,动画人物速写,动画角色造型,动画剧本创作,动画美术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与数字绘画,美术构成法则,中外艺术史,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无纸动画技法,三维动画技法,无纸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创作,艺术学概论,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像技术与艺术,动画后期制作与特效,数字雕刻艺术,定格动画,漫画创作,动画衍生品设计开发,广告动画创作,网络技术与网页设计,连环画鉴赏与创作,动画策划与项目推广,插画创作,动画导演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热爱数字艺术事业和动画创作,有一定美术基础;品行端正,身体健康;非色盲、非色弱。

三、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

播音与主持艺术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3月1日中午12点截止。

考试时间:初试3月2-4日,复试3月5-6日。

初试科目:基本素质测试(指定稿件朗读、模拟节目主持)。

复试科目:综合艺术素质测试(指定稿件播读、即兴评述、现场答问)。

广播电视编导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3月6日中午12点截止。

考试时间:3月7日

考试科目:文艺常识、影视创作与评论

1、文艺常识:含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文化热点、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文艺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2、影视创作与评论:(1) 电视编导基础;(2) 命题故事编写;(3) 电视栏目、节目分析。

戏剧影视文学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3月4日中午12点截止。

考试时间:3月5日

考试科目:文艺常识、戏文创作与评论

1、文艺常识:含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文化热点、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文艺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2、戏文创作与评论:(1) 分镜头脚本写作;(2) 命题故事写作;(3) 电影评论写作。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

报名时间:实行网上报名3月1日中午12点截止。

考试时间: 3月2日

考试科目:彩画、连环画

1、彩画

考试要求:根据考场提供的黑白动画截图,绘制一幅彩色动画图像。使用四开横幅素描纸,由考场统一提供;自带画架、画板、三角尺、铅笔、钢笔、毛笔、水粉颜料等。

2、连环画

考试要求:根据提供的动画稿本故事绘出连环画片断,采用写实画法,不得采用变形夸张等手法。包括:(1)设计主人公形象;(2)绘制三幅能代表故事情节的连环画画面;每幅都应画出边框线并注明顺序号;在每幅下面写出对故事画面的文字描述或角色语言对白(每幅不超过50字)。使用四开横幅素描纸,由考场统一提供;自带画架、画板、三角尺、铅笔、钢笔、毛笔等。

篇5

关键词:创新时代;电视编导;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2-0146-03

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转变,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教育事业也在发生着或即将要发生重大的改革与变化,这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向标。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规俗(法规和习俗),但与今天社会教育发展所需要的迫切改革发生着巨大的碰撞,一时间难以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紧密的融为一体,这也是处在社会发展关键时期教育所面临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结合实际教学的环境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所需的要求,试探析电视编导专业在教学发展中所需的创新教育模式。

近几年来,中国倡导要有自主创新的品牌、技术和科技,以此逐渐摆脱靠人力、物力发展的旧时代而进入靠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长存的生命之基,也是国家强大的有力保证,所以,时展要求我们去创新、要求我们去改革、更要求我们去发展,再加之,电视编导专业是20世纪新兴的专业,正巧在这种创新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为此,更应在创新中不断调整、改进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的模式,才能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其存活久远。

现结合大多数院校所开设的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现状以及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和学习与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经验、感悟而深化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理念。

一、电视编导专业在学校与社会发展中的现状分析

学校与社会对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两个重要阶段,是人生历练的两个关键平台。具体而言,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缓冲或是夯实基础能力的前台。所以,电视编导专业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接纳环境中要有衔接,但也要有区别,这主要由教育环境的性质所决定。

(一)电视编导专业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电视编导专业针对的是电视节目创作领域中的发展,而未来从事电视编导事业的学生所要达到的直接目的就是创作优质的电视节目作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此学科实践性较强,但是,电视节目的创新、创作离不开想象的思维,这种思维并非仅仅来源于实践技能的锤炼,更多的是来自于对生活的感知、对生活的创想,这种感知与创想来自于日积月累的知识积淀。而作为学校的大学教育,是形成学生良好思维的关键节点,再加之,学校是更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四年本科)内快速积累文化内涵、打好思维基础的安逸殿堂。所以,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模式必须适合学科发展的特点以及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并进一步全面创新适合专业良性发展的教育模式。

根据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特点应该合理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构。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是,理论教学对于创新教学而言更为重要。因为理论是形成思维,构建创作思路的后基源泉;是激发创作欲望,产生创作想法的内质基础。这也是解决在电视台及相关媒体工作的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所容易导致“上手快,但后劲不足的问题[1]”的重要方法。为此,作为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型模式,应该合理调整与规划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积极向着社会所需的方向发展。

(二)电视编导专业在社会平台发展中的现状分析

作为具有供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发展的电视台、媒体公司等相关社会媒体平台,所需求的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广泛的知识链接、较高的思想层次、突出的业务能力、执著的创作精神和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广播电视人才”[2]。

但是,从实际的媒体行业中反馈的信息可知,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并不具备这么全面的综合能力,反而在长时间的工作发展中赶不上同行业中文学类的媒体工作者,因为,电视编导的学生没有雄厚的文学基础,产生不出创造性的节目欲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各类电视节目创新缺失的重要原因,即实践技能好的学生缺乏想象,缺乏理论知识的积淀;理论构思新颖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导致有好的想法却实现不了,这就是电视编导专业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中所存在的失误,也是我国优秀电视节目只能依靠进口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重要原因。

所以,综合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必须走社会与学校共同发展的道路,合理创新教育改革模式,使学生受益,使学校与社会共同进步。

二、在创新形势下形成电视编导专业特色的教育环境

随着社会发展所需创新的倡导,在学校教育中也不断要求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当然,在教学中也要紧随创新的思想改进教育的环境,才能够营造出具有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创新人才。也就是说,环境塑造人。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个性的人,这在宏观的层面而言是教育得以创新的前提。创新电视编导专业教育的环境,主要是指学习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创新。

(一)学习环境的创新

学校是提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成长育所,更应该使学生有安逸的学习空间和舒适的生活空间,这就应该提供给学生以优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养成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循环式培养环境。

1.硬件环境的建设

电视编导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应该提供给学生学习、创作的硬件环境,更多的是提供给学生使用摄像机的机会,提高摄录设备的使用频率。公放影视编辑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都可以满足影片剪辑的欲望,学院应逐步完善影视工作室、影视编辑室、演播室、音频工作站、影视配音室、影视实验室、观片室,在满足电视编导专业发展与创新上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这将是营造软性学习环境的基础,也是根本保障。

2.软件环境的建设

就目前各学校电视编导专业硬件的发展而言,并非难事,只要资金到位便可实现,但是,相对硬件环境而言的软件环境来说,并非易事。这与对电视编导专业设计与规划的构架及其发展思路有关。所以,软件环境的营造更倾向于人本化的发展模式,即注重人的环境塑造,因为学生是第一位的,所有的大学教育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发展逐一进行的。因此,软件的环境就是要调动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形成弹性发展的人际关系,即学生可以随时咨询老师,老师可以随时指导学生学习、创作。只有把软性的环境建立起来才能使硬件环境发挥充足的效率。电视编导本来就是一门创作的艺术,离开创作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专业所本有的特质。

(二)人文环境的创新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3]”学校发展要注重人文性就是要关注学生、关心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作为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更易于实现学生的人文观、价值观,这与它自身的专业特性有关,即为学生营造更多电视节目、影视短片创作的机会,真正重视起学生学习的地位和尊严,使学生成为本专业发展的创作主角,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现实的教学、教育中使学生每天都能充斥在影视创作的环境中,比如影视编辑室、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见到影视制作、拍摄的学生,使学生成为校园的主角和主宰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重要性。

把人(学生)调动起来,并形成一种规范,进而代代传承下去形成一种风尚,便可形成良性教育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专指由于人类活动不断演变的社会大环境,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社会性的”[4]。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文环境就是由一届届学生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参与影视创作、拍摄以及每天在影视创作室、影视编辑室内参与影视制作、剪辑所形成的影视创作环境与氛围。这样的教育环境势必塑造更多的影视创作者和影视技能人才,这也是传媒院校所应该形成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日积月累便成为一个传媒院校优良的学习风尚,并逐渐成为一种教育的传统。

从硬件到软件再到人文化的发展环境是电视编导专业乃至传媒发展的优良途径:

有硬件资源的支持就得以实现软件的功效,二者在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中互相利益就会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风尚便会促使专业院校人文环境的形成与传承。

三、创新形势下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

(一)电视编导专业在学校教学模式中的改革与发展

1.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社会在不断改革中发展,为了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电视编导专业的培养更应该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写、采、摄、录、编、播的基本技能。只培养理论性,学生不会成为电视编导人员,而只培养实践性学生亦不会成为电视编导创造型人员。所以,电视编导专业的培养更应该注重理论教学与创造性实践教学均衡发展的模式改革,以使学生从理论上指导创新实践,从实践中反哺理论知识。

2.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中的总体规划

由于电视编导专业为艺术类招生,其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对专业的基础储备尚浅,所以本科第一年应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电视编导专业及其影视创作,使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对电视节目创作有总体性的把握;本科第二年更应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创作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专业实践之中,使其更加熟悉电视编导专业的基本工作及其影视创作的基本流程;本科第三年,此时的学生对电视编导具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丰裕的理论积淀与娴熟的实践技能,可使学生进一步创作新的影视作品和创造新的节目形态;本科第四年,完成大学所需实习和毕业论文。这样的四年规划,学生从无知或少知逐渐成为理论知识厚实、实践技能娴熟的复合型广播电视人才,有利于学科专业的发展,更能满足于社会的需求。

3.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中的互动发展

要体现电视编导专业的特性,必须让学生从心态上动起来,即勤于动手和动脑,动手可以拍摄、制作作品,动脑可以创新电视节目形态。在教学当中,要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互动,互动的纽带就是创作影视作品。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就是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二)电视编导专业在社会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创新发展

电视编导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是为了学生能够从学校学习与社会接轨,应该使其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社会性教育,这样,电视编导的学生一出校门便会融入到社会工作岗位中,所以,在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更应该提供给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与平台。

首先,与电视台合作并使其成为一种教学的模式和规范,使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从事电视编导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这样更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演播室的实体,使学生对影视创作有直观的印象,从而可以指定自身的学习计划和努力的方向。

其次,与影视传媒公司、影视创作基地签立合约,给学生创作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影视创作的气氛和影视创作带来的魅力。

最后,设立院校影视类大赛并参与社会中各类影视创作大赛,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自我找准电视编导专业学习中的不足与优势,更有利于学生反省自己,引导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总 结

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是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新的要求,既要使学生具有充足的理论内涵,又要具有娴熟的实践技能,这是在创新时代下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编导人理应具备的综合素养。学校作为承载学生培养的摇篮,既应该对学生负责,也应该对社会负责。所以,电视编导专业在学校内的教育更应该同社会对人才所需的要求相接融,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创新人才。综合电视编导专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可见,环境是承载事物(包括人)发展的育床,良好的教育模式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制度保障,所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更应该创新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孟改正.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3(10).

[2]陈卓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篇6

【关键词】编导;文化底蕴;艺术修养;节目质量

一、编导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地位及工作范畴

编导涵盖的范围很广,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或者一个精致的新闻专题片,除了摄像、记者等前期工作人员,编导的工作贯穿于整个节目制作始终。过去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导演和编辑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因此在各工作环节上容易出问题,而且制作时间比较长。现在的广播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节目的制作以编导中心制为主,在逐渐形成的采、编、播合一的趋势中,编导的作用举足轻重。

编导对作品内涵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审美水平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运用多少。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我认为文化修养可以说是广播影视这门艺术的灵魂,而这个灵魂正是操纵在编导这个角色的手中。

二、 编导的文化底蕴对于节目质量及深度的影响

1.文化底蕴的差异决定着节目风格的不同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或深沉厚重或浅显庸俗的底蕴支配着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尽皆体现着一个人的素养的高雅与低俗。一个艺术工作者的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无不透露着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取材不同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是各不相同,而取材范围相同的艺术家,其作品仍然具有鲜明的主题性烙印,具有强烈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特色。例如同样是科普类的节目,央视的《动物世界》重在介绍,而《走近科学》则强调解释。同样是纪念伟人的纪实类节目,不同的编导由于志趣理念以及知识结构的差异从不同角度着眼入手,也会取得不同的审美效果。而我们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也会根据节目风格的不同,去断定幕后的编导是谁,甚至看过不同类别的几个节目后,判断哪几个节目是同一个编导制作的,因为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编导必定不自觉的向其中倾注了个性化的很多因素。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因倾力普及传统文化,广受好评,并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多位“明星教授”。其实那些主讲人都是编导们经过严格的“海选”才决定邀请的,正是凭着编导这种对于古典文化的真诚的向往追求与严谨的工作态度 ,这种对于传统文明的情有独钟的热爱,节目才取得了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节目由于编导的思想僵化,没有能够及时更新思路,从而流星一样一闪而过,繁华只是一时。希望我们的编导能够从中吸取某些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2.文化底蕴的高低决定节目水平的优劣

节目的水平即是编导的水平决定的,节目的深度也是编导的深度决定的。古人说“文如其人”,对于编导,同样的道理,“节目如其人”。例如,某些历史题材的节目编导颠倒历史原貌,误导世人对人物的正确评价,其遗害不亚于歪曲历史事实,毁灭历史遗迹。我们在某些节目中,赫然看见有人在秦始皇墓前烧汉代以后才出现的纸钱,可以看见武则天厅堂上挂着宋代坡的名联,可以见到刘备竟然打着“蜀国”的旗号而不是汉朝的。这些低级错误都源于对于历史的无知,是明显的缺少文化底蕴的表现,导致节目质量的低下。

还有,部分国内综艺节目模仿国外同类节目的现象很严重,缺少创意。有人反映我国的《奥运向前冲》过分借鉴韩国综艺节目,里面的模式、道具、人数、游戏、情节,无一没有韩国节目的影子,这也同样源于编导的创意以及内涵的匮乏。

3.文化底蕴与商业运作应合理统一

很多时候文化与商业是存在某些冲突的,最主要体现在双方的目的和格调上。商业节目迎合大众,有时难免格调低俗;而纯艺术的节目又因为超出普通受众的理解能力而难以被接受。如今在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商品经济的浪潮下,很多节目过分强调物质上的收益而造成普遍性的艺术性的匮乏。首先我们要谨记,真正的艺术作品的质量绝对不能只从商业的角度去衡量,我们应该在保证艺术内涵的前提下,求得二者的合理统一。

文化与商业是相辅相成的矛盾双方,并不是绝对的相互抵触,相互排斥的,是应该也是可以通过努力使之和谐统一的。在文化与商业合理统一的祥和氛围内,文化的包容度自会达到一个更加高深广阔的程度。

具体来说,电视节目的思想内涵应尽可能深刻一些,不要太肤浅;文化意蕴应尽可能丰厚一些,不要太泛泛,也不可过于深奥晦涩,这样的话它就可能作用于最广泛的受众群体,营造出一种我们所期盼的、比较沉稳而不浮躁、比较健康而不媚俗的群体性的鉴赏修养,从而达到文化与商业的双赢,又实现它的商业价值。

三、总结

我们说艺术需要灵感,离开灵感思维,艺术的作品就缺少了神韵。我们大智慧的祖先们早在几千年前就明白地告诉我们,通过“修德明道”的方法开启灵感智慧之门。如果我们的编导能够真实地注意道德品格文化素质的修养实践,那么,就能够使灵感思维长期而持久的发生,使我们在艺术,生活,工作,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功。

篇7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让信息进入大爆炸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信息,使网络成为信息快速传播的平台,网络媒体如雨后竹笋蓬勃发展。互联网是在纸媒之后而崛起的一种新的媒体介质,这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存在的媒体,不同于纸媒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纸媒是传统媒体的代表,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纸媒虽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的终将被网络的广播电视所取代。在网络时代电视广播越媒体来越不受关注,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各种软件的开发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递这也就迫使广播与电视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数字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将数据传送至任何想要到达的有网络的地方,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媒体在如此巨大的挑战下,如果不能实施新的有效措施,其发展必将要收到限制,甚至被网络信息而取代。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虽然不及网络传输的迅速,但也比纸媒传输快速,有一定的可发挥其功能的发展空间。

2广播电视的现状

2.1旧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广播电视在20世纪是人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以及知晓新奇事物的主要来源途径,曾一度被称为媒体传播的新生代,但是,在最近些年网络迅速席卷全球,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直接将广播电视击垮。虽然,目前广播电视仍然存在,除了出行车辆对广播的需求还未衰减以外,电视也逐渐被网络数字电视所取代,在人生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更多的使用率。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有其巅峰时期,在巅峰过后,必将是跌宕起伏的路程,在逐步发展成为弱势媒体的过程中,也相应的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传统的信息新闻传播媒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它是一个高强度新闻的信息企业,它承载着很多年新闻的灵魂,而在多年运营的过程中,人们从来没有把广播电视当做是一种企业经营需要的宣传手段其实,真正的传播媒介都是一种宣传手段,而新闻的信息也是正是产业需要宣传的内容。而广播电视之所以能够在新闻行列站稳脚跟,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存在,新闻文化宣传既是它的基础,又是它的前提。电视与广播又有很大的视觉上不同,直观上给人们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激烈的角逐也激发了广播传媒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广播传媒在发生听众减少的前期就开始转变,现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宣扬新闻信息,还涵盖了市政、汽车、交通等行业,给广播赋予了新的生命。2.2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加速了广播电视衰落的进程,因为广播电视已经不再拥有广大的听众与观众,人们逐渐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信息化上来,网络传媒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传统的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作为其主要功能的宣传、教育与监督工作也已经逐渐的失去其价值,这是否意味着在网络信息的攻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传统媒体需要做出让步呢?那么,我国是否还会重视广播电视,大力主推电视广播的必行性呢?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电视广播的发展前途,党和政府需要广播电视为其宣传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产业的基准。

3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挑战

在电子信息时代,一切物质都在网络化,而电视广播如果不能跟随潮流,可能就会在新的新闻媒介产生的同时逐渐走向没落。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要找出一条改革之路,走出泥潭,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网络传媒与传统媒体不同,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访问量和点击量,首先说,投资的金额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高投入,高收益,这也不足为奇;然后,技术就一项不可或缺的功能,网络传媒通过高新技术开发的软件,再加上高效的宣传,高级设备,这些都给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网络传媒的网站并不是以此投资,终生受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软件和硬件设备也需要不断的走在科技前沿。所以说,网站建设是与资金投入息息相关的,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没有股市做强大的资金后盾,发展受到了局限,在网络化的现代,电视广播必须将网络融入进来,通过改革,重新登上传媒的舞台。而资金与技术是在摆在发展面前的巨大的两大难题,如何在挑战面前站稳脚跟呢?

4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

网络时代,广播电视应该依靠自身的优势,主要包括丰富的内容品牌、大量的听众观众支持者以及专业工作人员等,如果能够再将网络媒介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强大的资金链融合进入传统媒体中来,将双向的优势合二为一,这种理智的必然选择必将能够为广播电视带来巨大的收视效益和价值效益。因为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来源广泛,又有工作人员明确的现场调查,通过在实际现场的拍照、录像和录音等真实记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现场还原,这是网络媒体所欠缺的最重要的功能。网络媒体在不能完全自己采编、制作新闻的情况下,还需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人力资源等成长。网络媒体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依托传统媒体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走上了合作之路。各种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思路似乎正在形成,即内容与经营并重。在“内容”与“经营”这对概念的关系中,内容是基础,经营是手段,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不同的传播方式使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是不能完全与技术手段相等同的。网络媒体虽然兼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诸多特长,却并不能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取而代之。从传统媒体的有限信息到网络媒体的海量存储,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到网络媒体的双向交流,从传统媒体的定时出版到网络媒体的随时更新,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许多质的差别。互联网自身拥有的巨大功能决定了其将在信息传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新闻传媒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5结论

总之,要把握好机遇,提高媒体的竞争能力,完善媒体网站的建设,寻求媒体之间各种方式的互动与合作,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双赢之路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图谋更大发展的必然之路。可以预测,将有愈来愈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约携手,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如果能搭上网络发展的这趟快车,将会重新焕发出灿烂的青春,依然熠熠生辉!

作者:徐纯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参考文献

[1]马赫.媒介融合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策划研究———新浪网关于云南鲁甸地震的新闻专题为例[J].品牌,2014(4).

[2]叶彤,栾慧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意义与途径[J].新闻传播,2014(6).

[3]戴世富.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J].新闻界,2012(4).

篇8

【论文摘要】:一个好的电视栏目,需要内部资源的整和、协调,同时还要能够牢牢的抓住受众这个生命线,把观众的需求作为电视栏目最基本的定位标准,打造媒体的优势品牌,这样才能够在不断竞争的媒介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电视栏目是人类利用电子技术手段获取信息,传播信息,满足生活、享受、发展的需要,诉诸人类视觉感知的精神产物。对于电视而言,为满足合适人和社会的需要,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栏目。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电视人已经从业务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得出了一个宝贵的经验:要吸引创造好的观众收视率,就需要电视栏目围绕不同的受众群体和需求层次进行的精确定位,创造好的品牌栏目,名牌栏目来塑造电视形象,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品牌栏目作为电视媒体的支柱产品,是电视从业人员一直的理想追求,品牌栏目如何办,怎样将它办好,就成为电视人攻克的难题,为广大受众服好务的课题。

1. 定位

定位,中山大学教授中国营销研究中心CMC主任卢泰宏说:"要想在激烈竞争的今天,能够坚实的把收视率牢牢的占据在自己的阵地上,我们就不能不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不断的审视"定位"的重要性。"

(1) 定位要准--名牌栏目的生存之需

一个栏目要想进行准确的定位,就需要确定自己所办栏目的风格,一定要及时的把握电视市场的风向标,确实的知晓电视受众的各种需求。

市场定位,一个电视栏目开办的目标,是仅仅以社会效益为目的,还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或是要达到这两者并举呢?很显然,就要对电视台所开办的栏目进行市场定位,寻找两种效益的契机点,谋求二者合得之利。

观众定位,"电视也最显著的特点是观众的市场越来月细分,而且将目标受众定位于’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群落。"顾客是商品的上帝。那么在电视市场里,就可以说,受众是电视栏目的上帝。开办一个电视栏目,就要有明确的受众定位,办栏目者受众群体进行细致的调查,根据他们的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兴趣爱好、观赏口味等进行市场细分化,从而确定出准确的受众群。

(2) 个性要鲜明--名牌栏目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制作出富有个性而又风格独特的电视栏目,是电视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在诸多影响栏目个性特征的因素中,电视编导的个性特征,主持人的个性风格,电视栏目的文化特质等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这些个性特征很好的应用在电视栏目里,才能获得好的收视率。

编导的个性特质,"电视栏目要具有个性化特征,首先要拥有一批具有创作激情,又勤于思考,善于思索,勇于探索的电视编导群体。"对于编导来说,在任何条件下,去激发灵感的源泉,去结构触发灵感的网络是很重要的,灵感的火花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文化的不断积淀,艺术感知能力的不断加强,行为见解的不断超脱之后才爆发出来的。所以一个好的编导就要跨越思维定式和行业局限,从而谋求个性化的突破。

"节目主持人与其他媒介人物不同,他是节目的主体、灵魂,因而具有具有特有的特性。"一个电视栏目也因为主持人的个性风格而形成了栏目的个性化特征。如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李咏主持的《幸运52》,等。他们通过自身的语言、情感、形体风格,在荧屏上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从而吸引众多的电视观众。

(3) 机制活--名牌栏目发展的动力

"重视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激励机制"。要想真正打造一档品牌栏目,就需要电视媒体注重经营模式的市场化,人员设置的合理化,激励机制上的透明化。

一个电视栏目的成功打造,"以人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不能丢,只有将人的因素重视起来,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协调机制,才能将一档栏目推向名牌。

2. 品牌塑造

品牌塑造,"品牌"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企业产品经营的一个概念,它包括名称和标识两部分,是指产品与服务的名称及其标识,用以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分。伴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台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最中要的就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栏目。

(1) 内容为王,以内容至上为原则。世界最著名的品牌管理公司美国奥美传媒集团认为:一个强势品牌必须具备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和品牌忠诚度。而从这四个方面的产生都必须依靠内容。在内容为王的今天,凤凰卫视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央视新闻频道为何能够得到世界广泛的关注,这都归结为内容上的优势。《新闻调查》有过这样的口号,即新闻内容上的"三性",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以至到它后来的"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这在它的最初选题上都有详尽的体现,也是它一直能够保持很高的收视保证。

(2) 打造明星主持人,电视媒体品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持人、现场记者他们即是电视产品的制造者,又是电视产品的传播者,同时还是电视品牌形象的主要体现者,主持人的个性形象是电视品牌内涵的最好诠释者。

(3) 老品牌的创新与开拓,"如果说品牌代表着一系列的信仰和价值,则创新可以视为对价值的合理追求。"按照马斯洛的人本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不断升级和发展的,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人的需求和价值索取也在提高和增长。"’过去曾经合理的价值品牌承诺可能成为新的需求发展的障碍’,而价值创新就是’用新的品牌价值去满足人们对原有产品和服务的更高价值目标的追求。"从这里可以看出,创新是品牌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一个老品牌也许在以前是个响当当的好品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可能就变成了一个不符合时展的四老品牌:编者老化、议题老化、对象老化、形式老化,这些都会影响电视栏目的近一步发展。借助传统品牌的影响力来为现有品牌换上符合时代潮流的鲜血,扩充和延伸原有品牌的单一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都能有利于品牌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徐志祥. 《广播电视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 姜宏敏. 《打造品牌栏目之我见》, 《记者摇篮》,2005, 11.

[3] 钱向斌. 《电视栏目个性化特征探讨》, 《视听界》,2004, 2.

[4] 王献玲. 《谈电视专业频道品牌的发展战略》,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 7.

篇9

【论文关键词】:定位;品牌栏目;品牌塑造

【论文摘要】:一个好的电视栏目,需要内部资源的整和、协调,同时还要能够牢牢的抓住受众这个生命线,把观众的需求作为电视栏目最基本的定位标准,打造媒体的优势品牌,这样才能够在不断竞争的媒介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电视栏目是人类利用电子技术手段获取信息,传播信息,满足生活、享受、发展的需要,诉诸人类视觉感知的精神产物。对于电视而言,为满足合适人和社会的需要,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栏目。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电视人已经从业务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得出了一个宝贵的经验:要吸引创造好的观众收视率,就需要电视栏目围绕不同的受众群体和需求层次进行的精确定位,创造好的品牌栏目,名牌栏目来塑造电视形象,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品牌栏目作为电视媒体的支柱产品,是电视从业人员一直的理想追求,品牌栏目如何办,怎样将它办好,就成为电视人攻克的难题,为广大受众服好务的课题。

1. 定位

定位,中山大学教授中国营销研究中心CMC主任卢泰宏说:"要想在激烈竞争的今天,能够坚实的把收视率牢牢的占据在自己的阵地上,我们就不能不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不断的审视"定位"的重要性。"

(1) 定位要准--名牌栏目的生存之需

一个栏目要想进行准确的定位,就需要确定自己所办栏目的风格,一定要及时的把握电视市场的风向标,确实的知晓电视受众的各种需求。

市场定位,一个电视栏目开办的目标,是仅仅以社会效益为目的,还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或是要达到这两者并举呢?很显然,就要对电视台所开办的栏目进行市场定位,寻找两种效益的契机点,谋求二者合得之利。

观众定位,"电视也最显着的特点是观众的市场越来月细分,而且将目标受众定位于’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群落。"顾客是商品的上帝。那么在电视市场里,就可以说,受众是电视栏目的上帝。开办一个电视栏目,就要有明确的受众定位,办栏目者受众群体进行细致的调查,根据他们的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兴趣爱好、观赏口味等进行市场细分化,从而确定出准确的受众群。

(2) 个性要鲜明--名牌栏目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制作出富有个性而又风格独特的电视栏目,是电视人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在诸多影响栏目个性特征的因素中,电视编导的个性特征,主持人的个性风格,电视栏目的文化特质等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这些个性特征很好的应用在电视栏目里,才能获得好的收视率。

编导的个性特质,"电视栏目要具有个性化特征,首先要拥有一批具有创作激情,又勤于思考,善于思索,勇于探索的电视编导群体。"对于编导来说,在任何条件下,去激发灵感的源泉,去结构触发灵感的网络是很重要的,灵感的火花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文化的不断积淀,艺术感知能力的不断加强,行为见解的不断超脱之后才爆发出来的。所以一个好的编导就要跨越思维定式和行业局限,从而谋求个性化的突破。

"节目主持人与其他媒介人物不同,他是节目的主体、灵魂,因而具有具有特有的特性。"一个电视栏目也因为主持人的个性风格而形成了栏目的个性化特征。如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李咏主持的《幸运52》,等。他们通过自身的语言、情感、形体风格,在荧屏上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从而吸引众多的电视观众。

(3) 机制活--名牌栏目发展的动力

"重视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激励机制"。要想真正打造一档品牌栏目,就需要电视媒体注重经营模式的市场化,人员设置的合理化,激励机制上的透明化。 转贴于

一个电视栏目的成功打造,"以人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不能丢,只有将人的因素重视起来,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协调机制,才能将一档栏目推向名牌。

2. 品牌塑造

品牌塑造,"品牌"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企业产品经营的一个概念,它包括名称和标识两部分,是指产品与服务的名称及其标识,用以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分。伴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台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最中要的就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栏目。

(1) 内容为王,以内容至上为原则。世界最着名的品牌管理公司美国奥美传媒集团认为:一个强势品牌必须具备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和品牌忠诚度。而从这四个方面的产生都必须依靠内容。在内容为王的今天,凤凰卫视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央视新闻频道为何能够得到世界广泛的关注,这都归结为内容上的优势。《新闻调查》有过这样的口号,即新闻内容上的"三性",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以至到它后来的"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这在它的最初选题上都有详尽的体现,也是它一直能够保持很高的收视保证。

(2) 打造明星主持人,电视媒体品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持人、现场记者他们即是电视产品的制造者,又是电视产品的传播者,同时还是电视品牌形象的主要体现者,主持人的个性形象是电视品牌内涵的最好诠释者。

(3) 老品牌的创新与开拓,"如果说品牌代表着一系列的信仰和价值,则创新可以视为对价值的合理追求。"按照马斯洛的人本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不断升级和发展的,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人的需求和价值索取也在提高和增长。"’过去曾经合理的价值品牌承诺可能成为新的需求发展的障碍’,而价值创新就是’用新的品牌价值去满足人们对原有产品和服务的更高价值目标的追求。"从这里可以看出,创新是品牌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一个老品牌也许在以前是个响当当的好品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可能就变成了一个不符合时展的四老品牌:编者老化、议题老化、对象老化、形式老化,这些都会影响电视栏目的近一步发展。借助传统品牌的影响力来为现有品牌换上符合时代潮流的鲜血,扩充和延伸原有品牌的单一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都能有利于品牌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徐志祥. 《广播电视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 姜宏敏. 《打造品牌栏目之我见》, 《记者摇篮》,2005, 11.

[3] 钱向斌. 《电视栏目个性化特征探讨》, 《视听界》,2004, 2.

[4] 王献玲. 《谈电视专业频道品牌的发展战略》,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 7.

篇10

当今社会还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工具能够像广播电视一样具有如此广泛而巨大的传播作用。即使面对网络传播的冲击,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优势也是无法被取代的。这种优势主要在于传播的范围广、影响大。

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这不必多说,但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连,与受众者更好的沟通。作为一个媒体的代言人,主持人往往代表着一个栏目、一个频道,甚至可以说代表着媒体。学识渊博,社会经验丰富、睿智、以情感人等素质对一个主持人来说至关重要。节目主持人要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人,长期处于众目睽睽之中,所以,主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节目主持人时时刻刻都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塑造自己的形象,挖掘自身潜力,把优秀节目呈现给广大受众。

渊博的知识是主持人应有的修养。主持人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这样才能面对观众侃侃而谈。主持人的工作常常面对观众访问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有关人士,要对时事做评述。他们的采访活动能力,提出问题的深度,对问题的分析见解力,都一览无余的呈现出来。渊博的知识和文化修养,使主持人能在镜头前神态自若的采访播讲,作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从而令人佩服。主持人虽各有不同的形象、性格和气质,但在博学多才的素质上应该是相同的。知识浅薄的人是不能胜任主持人工作的。有时候主持人所充当的角色就像一名引导人们在生活百花园中观光的“导游”,这就要求主持人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要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决不能满足于所学知识。 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作为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只有自身具备了高深的知识技能才能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是主持人必备的专业素质,而且也是反映主持人个性和才学的重要方面。首先语言要通顺流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主持人要口齿伶俐,表达清楚,尤其较长篇幅的串场词更要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才能让观众有信服感。倘若吞吞吐吐,语流滞涩,前言不搭后语,观众又如何能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又如何能进一步了解编导的意图,如何能够同你一同溶入节目的氛围中?更有甚者,会给观众一种错觉:主持人素质都如此低下,那节目岂不是更不可信?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锻炼自己语言和语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语有心,言语用心,加强吐字归音的基本功训练,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巧、说妙。主持人应该“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在拥有优秀的主持人后,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也必须被逐步提升。在整个节目质量的提高中,需要打破传统的节目质量体系,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三个方面结合到一体;针对一些新闻报道,则需要从准度、速度、深度等三个方面加强,在深化新闻报道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取得好的收视效果。

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如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则成为其当前发展中急需完善的问题。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不同的是,当前广播电视节目除了具备节目量大、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外,其平民化传播也使其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将广播电视节目与市场经济充分的相结合,使其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更好的为市场经济服务。伴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关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措施也不断出台,这些都为电视节目的提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