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建筑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层建筑分析

篇1

关键词:高层;火灾;隐患;预防;宣传;演练

1高层建筑出现的背景

1.1土地资源紧缺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但是可用耕地面积相对偏低,又因为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均土地资源相当稀少。据国土资源部官方资料显示[1],我国耕地可用面积约为1.35亿公顷,人均可用面积不足0.1公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可用住宅面积为20m2以下。从该报告中可知,我国的土地资源总体呈现人均土地资源少、可用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等特点。

1.2城镇化高楼林立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区域面积在不断增大,县城、市区的范围变的越来越大。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稀少,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就需要采用高层建筑。高层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每个城市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商品住宅小区以及写字楼、酒店等。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房屋施工面积达124亿m2[2],其中绝大多数是高层建筑。随着高层大型建筑的出现,其安全防火设施和防火、救火、救援的方法成了消防部队面临的新挑战。

1.3高层住宅的防火重要性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一般在几十米到上百米,楼层大多是相对封闭,并且内部建筑结构复杂,建筑内布满了各种电线电缆、燃气管道、用电设备,这是都是潜在火源。住宅商品房或是酒店等在装修时,房间内可燃物品也较多,也存在潜在火灾安全隐患。

2高层建筑的可能火源及其特点

2.1高层建筑的隐形火源

高层建筑具有特殊的物理环境条件,一旦发生火灾,较一般建筑具有更大的危害性。高层建筑有以下几种火灾的可能性。(1)电器引发火灾。据相关火灾统计资料显示,电器故障、老化等因素引发的火灾占到各类火灾的30%左右[3]。在高层商品住房、酒店等建筑内,用电设备较多,空调、冰箱、电视机、热水壶、烤火风扇等等都可能引发电器火灾。高层建筑人员较多,电器数量增多,使用频繁,这更增大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2)明火容易引发火灾。高层商品房最大的明火是厨房燃气以及一些可燃液体,比如白酒、花露水、化妆品、食用油等,这些物品一旦接触明火或者高温物体极容易发生自燃并引燃家中可燃物,燃气的泄露也可能引发爆炸事故的发生。高层酒店往往设有餐厅、宴席厅、食堂、洗浴中心等等,厨房燃气用火必不可少,甚至出现卡式炉、火锅、煤气烧烤、电烤炉等明火。酒店出入人员较多,特别是各种会议、宴席,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引起现场混乱,救援难度加大。(3)吸烟不慎引起火灾。高层建筑内人员繁杂,有参会人员、赴宴人员、顾客、旅客、客户、员工等,虽在过道中标明禁止吸烟但大多还是难以禁绝。将未熄灭的烟头随意丢在有可燃物的垃圾桶或者可燃物体上都有可能引起火灾。居家生活使用的蚊香,燃烧的烟雾处温度高达300℃~500℃,倘若蚊香放置不对,也容易引起床单等可燃物引发火灾。近年来媒体也曾报道过类似火灾事故,星星之火可以引发重大火灾事故。(4)设备故障引起火灾。在高层建筑内一般安装有鼓风机、排风机、冷冻设备、各类电动机、电器设备等等。由于长期使用,没有及时维护、保养、清理尘埃,一旦运行出现故障,热量积聚,也可引发火灾。(5)因素。比如电工操作不当,装修工在电焊、切割、打磨过程中也容易引起火花四溅,点燃周边的可燃物体。(6)人为因素。很多火灾的发生存在个别人员为了报复社会或者个人,或是其他目的,自身携带如汽油等可燃物体,进行人为放火。比如2015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一男子不满单位领导调动岗位,精心策划放火报复;又比如2016年4月北京通州区一男子因为身体原因在楼道点火解闷。这些个人行为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产生极大的危害。(7)突发事件。比如“911”恐怖袭击美国世贸大厦,造成楼梯燃烧,高楼倒塌,死伤惨重。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城市周边的山林自燃等等也可能引起大型火灾。

2.2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高层建筑

由于其高度较一般的建筑高,有的可能上百米,在大城市中垂直高度200m的高楼为数不少。目前城镇化正快速推进,全国各地都在修建高楼,然而有关高层、特殊大型建筑的防火政策、救火方式和策略还有待完善,对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仍然是一个难题。比如巴中市的城市化建设近年来不断兴起,很多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面前。消防官兵还缺少高层救援的经验,在实际救火作战中,必然难度更大[4]。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特点如下。(1)火源隐蔽性强。由于高层建筑内部结构复杂,存在多种客房、会议室、礼堂、厨房、配电房、电梯、各类管道、线缆、燃气管道等等,所以较小的火源或者是星星之火很难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存在一定的隐蔽性。(2)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中一旦火势蔓延,其速度惊人,火势的发展和过火面积比普通的建筑要快很多。高层建筑犹如一个正方体木棍插在大地中,由于内部可燃物较多,若没有设置放火隔离或者其他切断火势蔓延的措施,火势一旦形成,就像一个冒着浓烟的“烟囱”。“烟囱”的火焰可达上千度而烟雾温度可达几百度,并且直接向上层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可将上层引燃,从而引起一连串的燃烧。这就是所谓的“烟囱效应”[5]。(3)疏散难度大。高层建筑由于楼层高、层数多、离地距离大、居住或流动人员比较集中,一旦发生火灾,建筑内居民紧张慌乱,现场容易变得相当混乱。此时逃生楼梯比较拥挤,在浓烟中很难发现逃生方向,从高层逃生到一楼耗费大量体力和时间,这也极容易引起人员拥挤、踩踏事件。同时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中,电梯停运,传统的消防梯很难达到上百米的高度,因而消防人员也必须从楼梯进入,必然延误救火的时间。(4)灭火救援难度大。传统的建筑一般高度在二三十米,而高层建筑一般在几十米、上百米,一些地标性建筑的高度可能在几百米。在普通建筑物着火时,消防员可利用消防梯、高压水枪对现场进行灭火。但是在高层着火时这些基本没有,而楼体内的消防栓,需要消防员经历一段上楼的过程后才能使用。由于高层火灾可燃物多,浓烟滚滚,环境温度高,空间狭小,室内相对密闭、能见度极低,这些都加大了救灾的难度。在救援现场,场面混乱、气氛紧张,低能见度使得消防员很难快速寻找火源,也容易产生错误的判读,对现场指挥提出很高的要求,造成很大的难度。同时高档小区和高层建筑在装修过程中使用了复合板、纤维、皮质、塑料等易产生毒气的材料[6],在火灾发生时,很多浓烟都带有大量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和浓烟很容易使人中毒和窒息死亡。

3高层建筑火灾防范预防

3.1预防为主

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从建造初期应该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法规进行设计和装修。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消防部门的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每个高层建筑或者单位、小区,需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各种消防规章制度,并定期组织人员检查消防设施。对可能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过道、房间等进行定期清查。加强管理并控制建筑内的各种火源,加强电器线路的检查维护,严禁私自乱接乱修,从根本上杜绝火源的产生。在我国很多单位和个人消防意识淡薄,没有组织和参与消防相关的演练和消防知识的普及,一旦发生火灾很多人措不及防。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或者培训,组织消防逃生演练,使人民群众能够正确使用消防灭火器,掌握自救和逃生的知识。

3.2火灾报警措施

(1)火灾自动报警设施。无论普通高层建筑还是一般写字楼,现在一般都装有烟雾传感器。在高层楼房着火后,燃烧产生的烟雾密度到一定程度后,便可触发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2)手动报警装置。在很多楼体内人们可以看到,通行巷道的墙壁上存在红色消防报警装置,一旦发生火灾,现场人员可以立即按下触发器,进行报警。(3)防排烟设施。由于高层失火后,容易造成浓烟滚滚,在建造初期,应该在楼体内加装排烟设备或者排烟管道。一旦发生大火,可将大楼内部的有毒气体和浓烟吸排到外面,给内部人员最大的生存条件。(4)疏散指示标志。在实际火灾中,由于烟雾密布,受困人员加之紧张、急于逃生,一时难以找到逃生出口或者消防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此时起到关键作用。传统的指示包括火灾应急照明灯,挂在墙壁或者悬挂于过道中的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标志,消防通道门等等。这些指示标志在紧急情况下应该能独立供电,并产生光亮以便受困人员发现逃生线路。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新型的逃生指示标志,比如灯带式逃生指示等。(5)应急通信设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基本每个人都有手机,手机报警最直接,消防人员也最容易询问,掌握火灾情况。同时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可以与消防专线通信,一旦发生火灾,便可自动发送信息到指定的消防人员的手机上。

4高层建筑的火灾逃生

4.1心理因素火灾发生后,火场逃生是一项平常用不到的技能,这其中需要克服心理和生理的障碍。火场内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根据现场火情的情况选择逃生的方案和自我保护措施。4.2逃生技能在火场逃生时,在火势和烟雾不大的情况下,可立即寻找安全出口,并按照路向指示的方向逃离,逃离到逃生楼梯后,迅速向楼下跑去,直到离开大楼。当火灾场面非常复杂,火势凶猛,浓烟滚滚的时候,首先应该找一块淋湿毛巾或者厚实的棉布,然后捂在嘴和鼻子上,避免自己被烟火呛住,同时找到水源将全身淋湿,或者找一个淋湿的棉絮披在身上,然后再开始逃跑。逃跑中远离火焰,在找到安全出口后,迅速冲出火场,直到到达安全楼梯,并迅速冲下大楼。总之,高层建筑逃生技巧,要做到冷静、机智自救,方式果断。4.3参与救援高层建筑火灾中,由于建筑楼内人员众多,在自己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就是拨打119报警。倘若自己身处火灾现场,首先应该自我逃生到安全地带,在消防官兵没到的时候,要做好防护措施,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再施救其他被困人员,不可盲目冲进火海。

5对高层建筑居民的防火知识普及宣传

5.1居民自我学习了解现在信息时代,居民可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介了解基本消防知识和学习消防逃生技能。通过媒体了解以往发生过的真实火灾救援案例,从中学习一定的消防知识。5.2集体组织消防演练单位、小区物业等应该定期开展公司内部、园区内部的消防知识安全宣传和讲座;在有条件的情况,请专业的消防人员配合进行消防演练,使广大人民群众具备一定的消防知识和逃生技能。

6结语

高层建筑改变了城市面貌、增加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这一建筑群体也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尤其是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基数大的中国。但对高层建筑火灾的救援目前依然是一大难题,高层建筑的高度、结构、材料、装饰、形状等不同于传统的小楼房,在防火、救火、灭火的难度上远大于传统火灾,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救援难度加大。所以在这一建筑群出现在城市中,人们要开展更多的消防知识宣传、讲座、演练、逃生演习等等,使普通老百姓能够参与消防火灾的预防;使消防部队官兵更多地参与实战高层火灾演练。只有这样,才能将火灾发生和损失才会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15[R].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2016.

[2]李莉敏,倪稞,郭巧洪,等.2015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6(3):1-13.

[3]2015年全国火灾统计数据[R].公安部消防局,2016.

[4]王鹏峰.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对策探讨[J].门窗,2012(9):343-344.

[5]夏前勇.浅谈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具体防范措施[EB/OL].(2014-05-04)

篇2

关键词:标准层;原则;平面形状;构成手法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ndard layer concept, elaborates basic principle of standard layer design and graphic forms,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design method of various types of building standard.

Key words: standard layer; principle; plane shape; composi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中规定:10 层及 10 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和总高度超过 24m 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在建筑水平与垂直系统中,有由大多数相同的楼层重叠起来的空间,这些空间的建筑、结构、设备等性质均相同,称之为标准层。

1 标准层的相关概念

在建筑水平与垂直系统中,有由大多数相同的楼层重叠起来的空间,这些空间的建筑、结构、设备等性质均相同,称之为标准层。

在高层中,建筑除了受竖向荷载作用外,还要考虑风力或地震力引起的水平荷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标准层设计的自由度。高层建筑的竖向交通系统以电梯为主,楼梯只是一个消防疏散和短距离运输的辅助手段,这点对标准层平面布局的灵活性构成了极大影响。

2 标准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重复性原则

标准层的竖向积层,向空中发展是含有标准层建筑的固有属性。有效水平重叠与合理垂直贯穿是建筑标准层设计的基本精髓,揭示出高层建筑的实质构成。为此,重复性是标准层设计要遵守的最为基本原则。这种重复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完全重复和部分重复。完全重复是最为常见和最简单的重复原则,即标准层平面的各项要素都完全一致,随着建筑的日新月异,完全机械式的重复所带来的空间单调、形式乏味被人们所重视,而部分重复原则在标准层的设计中表现了更为强大的优势。

2.2 高效性原则

高效、集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标准层这样一个容纳丰富社会活动的场所来说,更加具有现实性,提高标准层空间的高效利用率、使用率等关系到整栋建筑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标准层高效性原则是现在以至将来标准层所必须遵守和充分重视的基本设计原则。

2.3 安全性原则

标准层的安全性原则主要指交通组织、消防疏散的安全性以及结

构材料的坚固性。

2.3.1 交通疏散的安全性由于标准层建筑面积一般都较大, 使用功能复杂,各种设备管线繁多,人员密度大,人和各种物品的流动量大,引起火灾的潜在因素颇多。发生火灾时,将被火情围困人员迅速安全地疏散到地面安全地带是防火疏散设计的重要环节。疏散设计的原则是路线简单明了,便于人们在紧急时进行判断,同时提供从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

2.3.2 结构材料的坚固性不同性质的建筑等级都有规定的使用年限,这种划分主要就是从建筑的结构、材料的耐久性来确定的。在合理的

结构选型基础上,要保证建筑材料的可靠性,保证标准层的使用寿命。由于我国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建筑不能完全按照规范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和拆除,所以,在标准层的结构选取、材料配比上要放宽限度,尽量为延长建筑的使用周期做出富余,这也是保障标准层安全性的重要一点。

2.4 经济性原则

标准层的经济性长期以来一直是设计者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标准层形状的经济效益主要从长宽比予以考虑。相对来说,随着建筑层数、规模的增大,办公、商务等需要有较大进深的建筑更适合用点形的塔式;旅馆、住宅、医院等更适合用条形的板式,由于在大规模时进深受限,如果要采取塔式不得不采用内天井,而损失使用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层长宽比较小(≤2)的宽板式高层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如果利用得当常能有效地利用塔式和板式的长处,避开短处。

2.5 人本性原则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当代建筑师创作的基本原则,是以人的基本生活、心理、行为和文化物质为出发点的设计。

2.5.1 人性化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人服务,人性化是建筑的生命,在今天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强调人性化设计更有必要。标准层人本性设计就是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新一代建筑标准层空间布局更为灵活,空间设计的侧重点应向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转变。在设计中“中庭空间”“、景观空间”“、交往空间”“、共享空间”的概念不断被采纳,并与功能空间相结合,为标准层人性化设计铺开道路。

2.5.2 可持续性对自然的渴望是人的本性, 注重标准层生态化设计是人本性的重要体现。要保持生态必然要做到节能,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可持续性建筑标准层设计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设计中要紧紧把握“注重效益、崇尚自然、尊重科学”三个生态建筑基本点。“注重效益”就是“建造房屋少用资源,使用房屋节约能源”“,崇尚自然”就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处理手法,实现建筑标准层平面高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隔热和遮阳。“尊重科学”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建筑标准层的设计达到生态建筑的要求。

3 标准层的平面构成手法

3.1 组合连接

组合连接简称组接,可分为硬连接和软连接,都是将相同或不同的若干个形状有序连成一体的构成方式。

3.2 复合叠加

复合叠加是将相同或不同的几何平面采用“交集”相叠形成新的平面形式。如方形的叠加、圆形的叠加、方与圆的叠加等。采用这种方法,可在基本几何形体的基础上以复合方式衍生出多样化的建筑体形。

3.3 网格旋转

这种组合方式往往是利用单一的几何形平面单元在平面构成网格上进行圆周式转动,以简单元素做平面进行立体构成的变形处理,可以打破简单形体重复的单调、乏味,获得非同一般的效果。也可将不同的形以几何中心为圆心进行多角度旋转。此种构成方式虽然平面形式简单,但逻辑性很强,对构件尺寸设计及施工的精度要求很高。这些处理都能产生光怪陆离的平面及立体形态。

3.4 边角切割

边角切割是在完整基本几何形上做局部的简单剪切,是标准层构成及建筑造型上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是在简单几何形平面基础上,用直线或曲线为“刀”对其进行切削,构成新的平面形式。

3.5 多向扭曲

扭曲是将基础几何形标准层平面隔层按着某种规律进行不同角度的扭曲变异或在“力”的作用下整体变化,如矩形弯成弧形,扭成 S 形等,这些均可产生奇妙的新型平面空间关系和赋有雕塑感的建筑形象。

3.6 自由成形

自由成形就是适形的平面形式,是依据场地环境条件和造型上的需要,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的可塑性,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平面形式。复杂的基地形状,不规则的边缘条件,采用不规则图形设计的方式布置建筑,使建筑的体型与基地相呼应,是建筑师设计的基本手法。这种构成方式虽然不能有明显章法可循,但一定是有机的、整体的、符合形式美物质运动规律的。

4 各类建筑标准层设计

4.1 居住类建筑以居住为使用主体的建筑标准层平面多以单元(住宅单元、客房单元)形式出现,各单元空间划分方式基本相同,规模大小差别不大,基本表现均质空间效果。建筑外观也呈均匀变化趋势,很少出现大面积体快及材质的对比处理。

4.2 办公类建筑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建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量人口涌入到城市中来,城市人口的骤增,导致城市土地的紧张,这些外来人口为城市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建筑行业在满足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上提出了新的问题。城市为了节约土地及空间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从而带动了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高层建筑设计当中,如何更好的满足人员居住及精神生活的要求,并保证建筑的实用性成为当前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特征

1.决定因素——水平荷载

在竖构件中使用荷载引起弯矩和轴力的楼房自重和楼面,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例关系;而对结构产生倾覆力矩和在竖构件中引起轴力的水平荷载,与楼房高度的2次方成正比例关系。在一定高度的楼房中,竖向荷载多为定值,但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是伴随结构不同动力的特征进行不同幅度变化的。

2.不容忽视的轴向变形

竖向荷载很大的高层建筑,在柱中不仅能引起很大的轴向变形,还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减少连续梁中间支座的负弯矩值,增大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除此之外,预制构件中的下料的长度也会受其影响,所以,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时,要根据轴向变形的计算值。

3.控制指标——侧移

作为高楼结构设计中主要因素的结构侧移,与较低的楼房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受楼房高度直线增加的影响,水平荷载下的结构下的侧移也将会随其增大,造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侧移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高层建筑结构的布置原则

1. 结构平面布置

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对称尽量使质心和钢心重合。偏心大的结构扭转效应大,会加大端部构件的位移,导致应力集中。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布置,当由于使用功能与建筑的要求,结构平面布置严重不规则时,应将其分割成若干比较简单、规则的独立结构单元。对于地震区的抗震建筑,简单、规则、对称的原则尤为重要。

2. 结构立体布置

结构竖向布置最基本的原则是规则、均匀。结构宜设计成刚度下大上小,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下层刚度小将使变形集中在下部,形成薄弱层,严重的会引起建筑的全面倒塌。上不楼层收进使得体型较小的情况经常发生,但是对于收进的尺寸应当限制。收进的部位越高,收进后的平面尺寸越小,高振型的影响明显加大。如果上部楼层外挑,造成“头重脚轻”的状况,将使扭转反映明显加大,竖向地震影响也明显变大。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1. 地基与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中地基更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高层项目的整个工程造价中,地基占有很大一部分,因此,建筑设计师对地基与基础设计都特别重视,所以在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当中,结构工程师要首先对当地的地质条件有详细的了解,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的地质情况都有所差异,所以在设计之前要对当地的地质情况有个深入的学习过程,从而保证设计及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对整个工程的设计造成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设计不同于多层建筑,首先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及地下水水位进行了勘探,从而得出相关的数据,同时还要对高层上部结构的类型及使用功能、施工条件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另外还要考虑到施工时对周围的建筑安全性的影响,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物建成后发生沉降或倾斜的可能。同时为了施工中的安全及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要对周边构筑物及地下的设施的位置及标高进行了解,从而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2. 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及立面形式的选择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避免扭转问题的发生,所以在设计时要做到建筑的几何形心、刚度中心、结构重心尽可能汇于一点,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结构发生扭转的可能。如若在结构设计中没有做到三心合一,由此就会产生扭转问题。扭转问题就是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发生的扭转振动效应。扭转振动效应在风载等水平荷载载荷情况下会对结构产生危害,在结构设计时要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平面布局,从而达到建筑物的三心合一,因此在设计时对平面和立面形式进行选择是十分关键的。作为高层建筑,更适宜简单、规则的对称形态,而过于复杂的平面形式则不适宜。同时如果平面布置不对称,有过多的外凸、内凹等复杂形式都容易造成震害。因此在高层结构的设计中,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要保证结构的抗震设计中,结构体系的选择、布置、构造措施比软件的计算结果都要精确,这样将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3. 提高结构重要部位的延性

在结构竖向,对于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的、体形较简单的高层建筑,应着重提高底层构件的延性;对于大底盘高层建筑,应着重提高主楼与裙房顶面相衔接的楼层中构件的延性;对于不规则立面的高层建筑,应着重加强体形突变处楼层构件的延性。在结构平面位置上,应该着重提高房屋周边转角处、平面突变处以及复杂平面各翼相接处构件的延性。

4. 注重抗震设计

在需要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中,尽可能不采用纯框架体系,可以采用框架一剪力墙、剪力墙或筒体结构体系,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条件进一步总结对高层建筑的刚度要求,以便能够更经济合理地布置剪力墙及筒体等抗侧力构件。

5. 高层的连梁设计

在内力和位移计算时,其构件可采用弹性刚度,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因此,处理连梁超筋或截面控制超过剪压比的首要方法是选好刚度折减系数。当连梁刚度折减后,部分楼层的连梁仍然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内调幅,调幅不宜超过20%。

6. 剪力墙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因其即能承担垂直荷载又能抵抗水平力作用,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得以广泛使用,即将房屋的内、外墙都做成实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面积较大,同时又有楼盖的支撑,所以其自身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剪力墙作为一种刚性结构,即使有水平荷载作用下,也不会发生较大的侧移量,所以对于15-35 层的高层建筑非常适宜。但剪力墙也有自身的弱点,由于其是刚性结构,自身的刚度较大,因此一旦发生地震,地震力也会完全作用于剪力墙上,如果在施工中处理不好,在地震中会造成较大的破坏。同时对于公共建筑所需要的较大空间,剪力墙则无法完成,因为剪力墙在布置时对间距有较强的要求,间距不能过大,同时平面布置也不灵活。

结束语:

受高层建筑快速发展的影响,对高层建筑的材料、力学分析模型以及力学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所以,新的结构形式和更为合理的力学模型,是现阶段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主要目标,只有得到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以及合理的力学模型,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才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要点;整体设计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而高层建筑作为城市中的主心骨,其规模及数量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绿地面积和生活空间,同时也装饰着城市景观,使其更加丰富多彩。现如今,在很多高层建筑设计中过度重视独立,忽视了城市设计,从而在城市环境中被孤立,无法给人亲和感,让人感到畏惧。其忽视了街道与建筑、建筑与建筑、城市与建筑的协调设计,使得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格格不入,目前这已成为困扰高层设计的难题。下文主要就高层建筑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一、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

在我国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层建筑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高层建筑对城市的整体面貌影响很大,这是因为在城市的整体面貌中,高层建筑物的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其布置原则应该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各种高层建筑应该集中布置,从而形成城市“冠”,当然这一过程中要防止互相影响和干扰。可以通过调整高度和间距来避免不良影响。如果是单栋高层建筑可以建设在道路转弯处,增加城市风景美感。新时代高层建筑的顶端应该尽量避免相同建筑,避免对城市美感造成影响。在相同高层建筑中,尺度要有序,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尺度和街道尺度等等众多因素,避免多种尺度混用,确保高层建筑物和城市整体、局部之间的不协调,促进城市建筑和城市环境保持有机统一。高层建筑由于自身高大的尺度,可识别性很高,因此要有局部的尺度形象,使得人们能够估计其整体大小,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建筑来表示建筑物规模。对于这些尺度建筑的使用不能任意的增大或缩小,避免导致任职错觉,不过有时也可以利用这些错觉制造特殊效果。

二、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1.主体设计

在当前社会,人们在进行此类设计的时候要分析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即节能生态。第一,针对高层的下方裙楼来讲,虽说其对于总的城市氛围的干扰不是很大,不过对于街道尺寸等的影响会非常的显著。在其下方的裙楼不同于其上方的,在设计的时候要综合的论述,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而且要对裙楼做一些人性化的设置,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视觉通常能够看到的是高层的裙楼,而且裙楼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以较大。而对于高层建筑的中的楼顶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形象又起到了个性化体现的作用,虽说其很少会想到生态方面的内容,不过其反应的是高层的独特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认真的分析。

2.合理的使用处理措施

在具体设计的时候,高层中的塔楼虽说在设计的时候未设置非常多的变化,不过在其底层能够经由很多灵巧的设置来确保空间形式的有效性,在具体的设计中,很多均是使用底层架空之类的措施来设置的。

3.底层入口

第一对于其底层的进口地方一定不要设置在所在区域的冬天的迎风区域之中,对于南方来讲,由于气温高,所以底层进口的地方一般是架空处理,这样的话就不会影响到夏天的通风。

4.建筑围护

由于此类建筑本身的高度非常高,当我们在其中活动的时候必然会有一种恐惧的心理。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做好维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人一种安全的意识。而且,在设置窗户的时候,因为风压太大,不仅仅会导致外窗无法有效的开关,而且在擦拭玻璃的时候也会非常的危险,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形成推拉模式。

5.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要在建筑底层入口处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值班室中配置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公用电话以及值班人员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还要在大楼内外设计分户信箱以及车辆的存放处,在具体的分户信箱的尺寸安排上,应该大于 300mm。

三、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1.高层建筑采光设计

高层建筑因其楼层的缘故,故其采光至关重要。减少人工照明的能源消耗和优化日光的使用是高层建筑设计时的资源节约型目标之一。一般情况下,为了减少日光的直射对人视觉舒适度的不利影响以及减少热能的消耗来减轻高层建筑的制冷压力,往往采用被动日光技术来对建筑物中直射的光线进行控制。下面来介绍几种较为先进的日光采集系统:1)通过提高单位面积进光区域内有效日光量,来减轻对阳光辐射产生的制冷负荷,从而减少了建筑物的能耗;2)为了能在不增加窗户周围的阳光强度且能使其到达采光更深的工作区域,可以通过阳光发射到屋顶平面来完成;3)仔细设计阻挡阳光直射的系统,可以减少阳光直射导致的眩光和温度不适。设计的难度在于每天和全年阳光位置及获得的不断变化。自然采光的建筑无论设计得多好,只有在日光有效利用和代替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才能节约能源。当然,进行采光设计时,可以在人工照明节能和少量增加阳光热量获得之间寻求平衡。我们可以完善座位和工作平面规划,通过更好的窗户和立面设计来减少眩光,获得自然采光。研究表明,太阳光的适当获得和开阔视野可以提供一种舒适感。

2.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1)抗震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 构造柱是否已经设置在了大厅的四角和外墙的转弯处,且位置是否正确; 此外,还要注意山墙和纵墙的交界处是否设置了抗震构造柱和是否用构造柱代替了砖墙承重等问题。2) 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或者资料不全。在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施工是不可取的。若没有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时就缺少了必要的依据,对此我们要注意以下情况: 在设计方案会审后或者规划设计阶段便直接进行设计施工图; 在扩初设计会审后就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3)抗震设防标准掌握不当。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划分的设防等级,不能任意的提高或者降低设防等级,前者会造成工程投资超支,后者则会影响整栋建筑的安全性,不利于抗震。

3.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设计

1)众所周知,高层建筑往往是人群分布密集的区域。如果发生火灾,除了消防专用电梯之外的其他电梯必须马上降至底层暂停使用,这样人员的疏散必须通过楼梯,大大延长了疏散的时间和增加了疏散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时要注重人员疏散问题。2)由于超高层建筑中存在许多可燃物,它们形成了许多纵向烟筒。当火灾发生时,这些烟囱的拔风抽力效应可以促进火焰及烟气的蔓延,高度越高,抽力越大,这种效应就越强烈。超高层建筑的烟筒效应是最难防范的,虽然可在管道内设置一些防火阀,然而这些防火阀可能出现控制失灵、无法严密闭合等情况,从而导致有火溢出直至延烧。3)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在灭火过程中,就会遇到建筑周围场地小或者登高高度受限等具体问题。另外,如前文所述,高层建筑的火势蔓延迅速,也增加了扑救的难度。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中必须充分重视消防问题。只有全面考虑高层建筑中可能出现的消防问题,并在相关设计中消除这些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才能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根本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的发展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高层建筑设计工作,深入的分析设计为城市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满足人们观赏和使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Abstract: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are mostly high-rise buildings.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rising of city land prices,the proportion of high buildings in big and medium-sized cities has bee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So the water supplying systems in high buildings have made speed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aimed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work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ater supplying system in high buildings.

关键词: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multilayer buildings;water supply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103-01

0引言

随着市政给水管网的完善和新型设备材料的不断出现,给水系统的布置方式也快速发展,并衍生出多种不同类型,可供设计师选择用。但是,由于多层与高层的不同特性,尤其是消防方面,给水系统的正确选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轻则水压水量不稳,重则事故频频,不能正常运行。以下就分别介绍一下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常见的给水系统方式。

1多层给水系统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市政管网压力可以维持在2公斤以上,个别小城镇的出水压力甚至可以达到4公斤。因此,对于一般的多层建筑市政管网的压力已经足够了,但是由于市政管网的供水水量、水压波动较大,尤其在小城镇。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多层给水系统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直接供水型。就是直接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一般适用于市政管网压力稍高的地区或水厂附近压力较高的范围内。缺点就是水量、水压不能保证。但是,对于规模较小的管网这种供水方案的经济性能很好,不需要任何其他设备或措施。

②水箱供水型。将市政管网的水引至屋顶水箱,然后靠水箱与用水器具的高差,重力供水,克服了水压水量的不稳定性。但是,由于水箱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而且,水箱体积较大,因此这种方式不提倡。

③水箱、管网联合型。平时水量水压足够时,直接由市政网供水,超压时,多余水进入屋顶水箱,当压力或水量不足时,水箱靠重力自动向用户供水。物理结构上就是正常的直接供水的主干管伸顶接入水箱,并由水箱设一出水管。该方案减小了水箱的体积,并使水不需要都进入水箱停留这一步骤,卫生可靠性增加。但是问题就是如果长时间的稳压供水(现在的市政管网可以办到的),水箱中的水的停留时间反而大大增加,更容易受污染。而且,所有使用水箱的系统中水箱都必须放在建筑的最高处,在某些场合会影响建筑的美观,甚至会影响建筑的结构设计。

④气压罐供水。由于水箱的不安全因素,所以用密封可靠的气压罐代替,气压罐不需要高位摆放,不影响建筑美观与结构承重,近几年很受欢迎。但是气压罐系统需要水泵和自动控制系统得配合,使得成本有所增加。不过,近年其市场价格已经让很多用户能够选择。气压罐系统的原理就是利用水泵将水加压送进建筑内部管网,当压力过大时,水进入气压罐,达到一定压力时,水泵停车或减速;当压力小于规定值时,气压罐向外输水并同时启动水泵或加速(变频水泵)。

⑤二次加压型。对于小规模的用户,如单幢建筑,气压罐系统可以应付。但是,目前住宅向小区化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多层建筑的集群布置,集中稳压。以气压罐的容积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出现了水泵集中加压为主,气压罐稳压(消除系统水锤)为辅的方式。只是经济成本上升,也需要专人维护。另外,管网系统由于层数不多,属于低压管道,均分层直接接入用户即可,较为简单。管道材料以低压钢管和低压PPR塑料管为主。

2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的高度、管道的承压能力、用水器具的压力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①分区减压系统。这种系统目前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减压阀的价格已经降到3000元/件左右,相比而言,管材和安装工程量以及系统得维护难度等均大幅度下降,其经济效率大大提高。系统的组成方式为:生活水池、水泵、主管道、直接入户管、减压阀、阀后入户管等。目前的高层或小高层采用这种方式的很多。系统原理:一般由建筑地下室的泵房进行一次性集中加压,高压水沿主干管送至建筑上部用户,并满足要求;但是对于建筑下部的用户水压过高,则需要进行集中减压(减压阀组),再送至用户。缺点就是减压区的水头损失大,水泵功耗较大。

②水泵并联加压系统。该系统同样对建筑的供水系统进行分区,但是不同的是,每个分区各设置一台水泵供水(一台备用)。其缺点很多,如设备费用剧增,占地面积大,主干管多,系统复杂。但是优点也十分独特:供水可靠性高,水泵功耗利用率高,不会发生能量浪费。

③水泵串联加压系统。目前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超过100米的建筑已经不足为奇,甚至高到三四百米。这样就出现了几个问题:一是水泵压力不够,或即使压力满足,流量相差很大;二是使流量压力都满足,管道不能承受如此高的压力,发生爆管。所以必须采用这种接力棒式的方式。系统结构:各分区分别设置水泵或调速泵与吸水箱或吸水池,然后按由下到上的顺序启动。优点:供水可靠,能耗少。缺点是:设备分散,水泵等设备多,需要专用设备层等。

3分析

比较以上的几种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供水是不同的两种系统,虽然目的是一样的。在多层给水中,市政管网的压力已经满足要求,追求的是稳定性,而高层不同,高层给水则是为了能够将水送到用户用水处,其次才是稳定性。所以设备材料的选择也有很大差别。多层一般采用低扬程的小型泵,管材为低压力管材。高层则相反。

分开来讲,多层系统的几种方式中:直接供水仍然广泛用于规模较小的乡村城镇管网系统,经济上也节省。二次加压系统则在新建的小区住宅中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中分区减压的方式应用较多,而对于15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水泵串联的给水系统则相对适宜。

篇6

【关键词】桩基;检测;方法;实践;结果及评价

前言

在确保高层建筑质量,桩基安全检测显得十分重要。进行桩基检测,能有效确定桩基的承载力、质量是否达标,减小工程安全隐患,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发生。

一、高层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内容

对高层建筑桩基的检测一般分为成孔质量检测、桩的承载力的检测和成桩完整性检测三大部分。成桩质量检测又可分为承载力检测和对桩身完整性的检测,下面对高层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内容分别进行简单介绍。

(1)成孔质量检测。成孔作业时由于施工中的失误和复杂的地质条件都有可能产生缩径、塌孔、沉渣过厚、桩孔偏斜等问题。成孔质量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桩孔位置、孔径、孔深、沉渣厚度、垂直度、泥浆指标等。

(2)桩的承载力的检测。在高层建筑桩基承载力的检测上常用的方法有:静荷载试验法、高应变动测桩法和静动法。目前国内外均将静荷载试验的结果作为桩承载力的标准,这是由于桩的承载力和加荷速率有很大关系,静荷载试验和动荷载试验相比,所施加的荷载速率最慢,也最接近于桩基施工时的加荷速率,因此,静荷载试验的结果最接近于高层建筑桩基施工时桩的承载力。

(3)桩的完整性检测。高层建筑桩基完整性检测又成为桩基整体质量检测,目前,桩身的完整性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低应变动力试桩法、钻孔取芯法和声波透射法等。低应变法具有简便、快速、实用、经济等优点,桩基的低应变动测法是通过对桩顶施加较低的激振能量,引起桩身及周围土体的微幅振动,从而检验桩基施工质量的目的。

二、高层建筑施工阶段桩基检测注意的问题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施工阶段桩基检测的质量,本文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由于高层建筑施工阶段桩基的检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每个工程的检测目的、检测对象都不相同,因此,检测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地质情况、设计条件、施工因素以及受检桩的代表性等选择合理的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当采用一种方法无法对桩身质量做出正确判定时,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应该选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检测,多种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合理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在体现经济上合理性的同时,也要达到“安全适用、正确评价”的目的。

(2)实施合理的检测步骤。当选择完正确的检测方法后在具体实施一定要按照合理的检测步骤进行检测,例如检测桩基竖向承载力时就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试验桩进行桩顶处理、安装反力系统、放置沉降观测装置、放置千斤顶、逐级增加荷并测读和记录每个荷载下的稳定沉降值、根据沉降数据绘制P―S曲线、最后确定该桩基的极限荷载。

(3)选择合适的检测工具。由于每种检测方法所需的检测工具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桩基检测的准确性,在选定检测方法后就要选择合适、合格的检测工具,选用的检测工具还要符合计量标准的规定和检测精度的要求。例如需要检测灌注桩的完整性时,只要选用钻机一个工具即可。需要检测灌注桩混凝土的强度时,需要选用钻机、磨平机、锯切机、专用补平器和压力机等。

(4)选派技术能力强的检测人员。在高层建筑桩基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人员要根据检测桩基的具体情况、检测的目的来选择检测方法,同时检测步骤的制定、检测工具的选择、检测数据的记录和检测结果的分析等也都是有专业的检测人员来完成,因此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直接的、重大的。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提高检测质量,就要选派技术能力强的检测人员。

三、高层建筑施工阶段桩基检测注意的问题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施工阶段桩基检测的质量,本文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由于高层建筑施工阶段桩基的检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每个工程的检测目的、检测对象都不相同,因此,检测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地质情况、设计条件、施工因素以及受检桩的代表性等选择合理的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当采用一种方法无法对桩身质量做出正确判定时,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应该选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检测,多种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合理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在体现经济上合理性的同时,也要达到“安全适用、正确评价”的目的。

(2)实施合理的检测步骤。当选择完正确的检测方法后在具体实施一定要按照合理的检测步骤进行检测,例如检测桩基竖向承载力时就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试验桩进行桩顶处理、安装反力系统、放置沉降观测装置、放置千斤顶、逐级增加荷并测读和记录每个荷载下的稳定沉降值、根据沉降数据绘制P―S曲线、最后确定该桩基的极限荷载。

(3)选择合适的检测工具。由于每种检测方法所需的检测工具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桩基检测的准确性,在选定检测方法后就要选择合适、合格的检测工具,选用的检测工具还要符合计量标准的规定和检测精度的要求。例如需要检测灌注桩的完整性时,只要选用钻机一个工具即可。需要检测灌注桩混凝土的强度时,需要选用钻机、磨平机、锯切机、专用补平器和压力机等。

(4)选派技术能力强的检测人员。在高层建筑桩基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人员要根据检测桩基的具体情况、检测的目的来选择检测方法,同时检测步骤的制定、检测工具的选择、检测数据的记录和检测结果的分析等也都是有专业的检测人员来完成,因此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直接的、重大的。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提高检测质量,就要选派技术能力强的检测人员。

四、 检测桩基情况分析

1、广东某区高层商住楼,为25层建筑,附设地下室二层,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桩基为嵌岩冲孔灌注桩。按设计要求,确定总桩数102根,桩的直径控制在800~1800 mm以内,长度确定在 5.4~29.78 m以内,桩端持力层在微风化白云质灰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4 100~20 800 kN,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40。

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工程所在地岩溶发育丰富,表面溶蚀沟槽、并有局部溶洞及溶蚀裂隙。本工程采用冲孔成桩的形式进行,故必须做好桩基检测,确证成桩质量。

本工程采用了钻芯法、声波透射法、低应变法等方法进行检测,现仅以23#基桩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23#基桩采用低应变检测法与钻芯法相结合进行检测

由于 23#基桩预埋声波管堵塞,因此采用低应变法进行局部检测。该桩桩长为7.60 m,桩径 1 800 mm,混凝土设计强度为 C40。经低应变法检测可知:(23#桩低应变检测图1所示)

图1 23#桩低应变曲线图

检测波速为4.64 km/s,在混凝土的正常波速范围之内,该桩判断为I类桩。由钻芯检测发现,检测桩长范围内所取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表面光滑,胶结较好,骨料分布均匀,大部分呈中柱状,断口基本吻合,见少许气孔,未见空洞、蜂窝、麻面、沟槽等现象。钻机钻进进尺慢,桩底无沉渣。经钻芯法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该桩也被判断为完整性很好的I类桩。(见图2)

图2 23#桩芯样照片

通过取芯、综合分析,钻芯检测结果与低应变检测结果取得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桩低应变检测的结果是正确的,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因而该检测和分析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推广。

五、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建筑工程检测已经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到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构建相应的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更加准确的检测数据,促使建筑工程检测目标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电气;高层建筑;应用

1 高层建筑电气特点分析

建筑电气属于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及其综合效益。在高层建筑中,其电气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层建筑电气要求供电可靠性高

在高层建筑中,为保障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安全、对其供电可靠性提出较高要求。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应严格遵守《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类高层的消防设备用电为一级负荷,二类高层的消防设备用电为二级负荷。为保障建筑供电可靠性: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不好时,二级负荷可用6kV 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供电。对于建筑物内的消防设备应采用双电源供电末端切换。当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没有双路电源时,可设置柴油发电机组做为备用电源。一旦出现市电断电故障后,应在 15s 内自起动供电,保证电梯、应急照明、消防设备等重要负荷用电。

1.2 高层建筑电气设备数量多

因高层建筑其体量较大,用户量较多,为满足高层建筑电气需求,需要设置较多的电气设备。在高层建筑中,电气设备需用较多数量的高、低压配电柜,从而应为高低压电气设备安装留有足够的空间。另外,在高层建筑中各种管道设置较多,一般在楼道顶部用桥架敷设。如:强、弱电电缆桥架、设备风管及各种水管,在设计中一定要和设备专业结合,排出各管位的标高,以免设置不合理降低了楼道的高度。

1.3 高层建筑对消防要求高

高层建筑其高度较高,人员居住密集,各种设备数量多,其火灾安全隐患较大,为保障高层建筑安全,对建筑消防提出较高要求。应遵循《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9.4.2条;第9.4.3条对一、二类高层的相关场所和部位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应遵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比较适宜设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的部位,也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对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宜设集中报警系统;对于不同场所按规范选择相适应的火灾探测器。还应在高层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2 建筑电气的选择方法

2.1 供电电源选择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在用电时的稳定可靠,供电电源应该设置两个独立电源,而且可以相互备用,两个独立电源必须满足:一路通过变电所的线路必须引自两个独立的10Kv的高压人户线;备用电源采用正常的低压进户的供电电源,从而满足高层建筑电气设备正常供电,使用的备用电源通常类型有自带的蓄电池以及以柴油为原料的发电、EPS电源柜。

2.2 变压器及对开关柜的选择

(1)变压器的选择。应该通过高层建筑的用电负荷以及性质来合理的确定变压器的数目,当一二级负荷变化幅度比较大,随着季节的变化,用电波动很大,且用电的时间段也高度集中时,变压器应该选用两台以上(包括两台)。所选择的单个变压器的容量不允许超过1600kva,当变压器共同工作时,如其中一台发生用电故障时,另一个在满足其自身承受力(必要时可采用风冷方式处理)的情况下满足高层建筑物内的正常用电负荷。

(2)开关柜选择。开关柜选择时应该对绝缘能力、电流、额定电压以及断开和关合能力等进行全面考察。开关柜的进出线,无特殊情况,应尽量使用下进下出方式。低压开关柜与高压开关柜要在形式上保持基本的一致,均应采用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组合,但为保证低压开关柜正常使用时以及正常检修时的安全性,必须要保证其断点更加明显。变压器的母线分段开关和低压一侧的总开关可采用选择式断路器。

3 高层建筑电气的施工以及应用

3.1 电气间的架设和施工

电气间内应该包含配电间以及弱电间,且强、弱要分开进行设置(或采取某些技术措施使其分隔开),如需共同使用时,应分别设置在其两侧。如设置在一起,为避免强弱电之间互相影响,尤其是由动力柜和动力箱内部电气元件的产生的影响,合用的电缆桥架在电气间内应尽量不采用开放式,应尽量采用屏蔽电缆,并做好接地处理。各种线路在电气间穿越所形成的缝隙、空洞等必须要做好密封防火,电缆桥架通过楼板和防火区时,务必采用防火材料密封防火处理。在配电间内的线电缆需尽量缩短。作为供电系统中心的配电间,其位置应在尽量接近负荷中心附近,非本专业的管线尽量不要从电气间穿过,最好避开楼梯和电梯。

3.2 应急照明的设计和施工

现代建筑,层数越来越高,占地面积也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齐全,所用设备和材料越来越新。一座建筑里面包括水平交通、垂直交通的内部流量也越来越大。这些建筑(包括地下部分)应不间断供电,而事实上各种灾害也是有可能发生的。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内使用的延时自熄开关,必须采用专用的,不可以使用一般的,否则操作失误时容易成为长明灯,从而导致灯具损坏,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应急照明等无法正常照明,导致室内人员在正常撤离时受到影响。楼梯间的照明应有应急照明功能,当现紧急情况发生时,必须保证正常照明。在事故发生时,为保证正常照明,可采取以下方法解决:第一,采用专用延时自熄开关,可做到人走灯灭,因是三线制开关,它和消防控制室有专线连通。采用双线路供电,发生紧急事件,线路能够自动转为控制室电源,实施不间断供电。第二,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内使用组合式应急灯,其具体方法为,一个灯具中安装两个独立源,一个源与消防控制室相连,自动控制,但如发生紧急事件时自动亮起,另一个源与普通供电线路相连以获取正常有效电源,使用普通自熄开关控制,这样不浪费资源,同时又可保证当紧急事件发生时,满足消防应急要求。

3.3 电视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有线电视系统是当代高层建筑中的居民的生活必备设施。在对其供电与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施工时,至少要保证在客厅和主卧都要设置电视终端插座,其他位置要考虑电视机柜的放置和插座的安装位置等。

3.4 建筑电气节能的设计和施工

在高层建筑内照明、供电等系统的条件满足之后,要考虑节能措施的实施。以技术先进、安全使用和节约能源为原则,高层建筑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节约能源:通过供电系统节约能源,在变压器的选择上选用节能型的。通过配电系统节约能源,尽量缩减线缆长度,精简配电网络,变配电所的位置与负荷中心靠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高层建筑电气特点的基础上,然后在对高层建筑的电气的施工与应用进行分析时,从电气间的架设和施工,应急照明的设计和施工,电视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建筑电气节能的设计和施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因此,保障高层建筑的电气质量,在保障高层建筑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班连久.关于建筑电气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遗产,2013(7).

[2]姜广东.简析建筑电气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0).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关系重大,本文探讨了抗震概念、构造及设计过程中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的主要因素,指出了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就此,提到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广阔前景。

1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规定和标准

震级是根据地震的强度而进行的划分,在我国,地震划分为六个级别:3级为小地震,3~4.5级为有感地震,4.5"--6级为中强地震,6~7为级强烈地震,7~8级为大地震,8级以上的为巨大地震,是国家根据相关的历史、地理和地质方面的经验资料,经过勘查和验证,对进行地震分组的一个经验数值,它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有甲、乙、丁类建筑,在我国大部分的房屋抗震等级是8度,可以抵抗6级地震的作用。国家设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按照建筑物的分类和设防标准,根据房屋高度、结构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比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抗震等级可以分一般、较为严重、严重和很严重这4个级别。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混凝土结构应高根据建筑的高度、建筑的结构和设防的烈度运用不同的抗震等级,而且应该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措施要求。

2 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的因素

研究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需明确建筑物抗震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下面,将从建筑结构本身的设计效果、施工材料施工过程以及建筑场地情况3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建筑结构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施工过程

建筑结构的材料是影响抗震效果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这个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这样一点:在一般情况下,地震对建筑物作用力的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成正比。在同等地震环境下,建筑物材料使用越好,其受到的地震作用力也相对较小;反之,建筑物就会遭到来自地震的很大的作用力。所以,在实际的建筑物的建设中,建议他们多采用隔断、板楼、维护墙等构件,广泛采用空心砖、加气混凝土板、塑料板材等质轻的建筑材料,这将会有利于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所以,高层建筑在具体施工中,要加强监管和规范,严格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从建筑结构的质量上来提高抗震效果。

2.2 建筑物自身的结构设计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影响抗震效果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建筑物若要达到抗震目的,必须进行合适的结构设计,保证抗震措施合理,能够基本实现小地震不坏、大地震不倒这样的目标。无论点式住宅或是版式住宅,都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如果建筑物对平面的布置较为复杂,质心与

刚心不一致,在地震情况下,将会加剧地震的作用影响力,破坏性增强。所以,建筑物的结构平面布置尽量保证建筑物质心和刚心重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出屋面建筑部分不宜太高,以降低地震过程中的鞭梢影响;平面布置不规则的房屋注意偏离建筑结构刚心远端的抗震墙等等。

2.3 建筑物所处地质环境情况

在地震中,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岩石断层、山体崩塌、地表滑坡等使得地表发生运动,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海啸、水灾等次生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破坏。在造成建筑物破坏的诸多原因中,有些是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预防的。所以,在选择建筑工地的位置之前,要进行详尽的勘探考察,分析地形和地质条件,避开不利地段,挑选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点。

3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方法

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要从减小地震作用力的输入和增强地震抵抗力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尽可能减小地震作用能量的输入,运用高延性设计、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的运用,注重抗震结构的设计,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增多抗震防线的建设。将减小地震作用力和增强建筑的地震抵抗力二者结合起来,从两方面入手,进行建筑抗震的设计施工。

3.1 减少地震发生时能量的输入

在具体的设计中,积极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方法,对具体的方案进行定量分析,使结构的变形弹性满足预期地震作用力下的变形需求。对建筑构件的承载力进行验收的同时,还要控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限值;并且更具建筑构件的变形和建筑结构的位移之间的关系,确定构件的变形值;根据建筑界面的应变分布以及大小,来确定建筑构件的构造需求。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在坚固的场地上进行建筑施工,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发生作用时能量的输入,从而减弱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程度。

3.2 运用高延性设计、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的运用

现在在我国,许多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多采用延性结构,也就是适当的空着建筑结构的刚度,允许地震时结构的构件进入到具有很大延性的塑性状态,从而消耗地震作用时的能量,使地震反应减小,减弱地震给高层建筑带来的破坏和重大损失。如果某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较小,但是具有较高的延性,那么在地震中它也不容易倒塌,因为延性构件可以吸收较多的能量,经受住很大的结构变形。延性结构的运用,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它可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使结构物“裂而不倒一。

3.3 注重抗震结构的设计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结构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150 m以上的建筑,采用的3种主要结构体系(框.筒、筒中筒和框架.支撑体系),都是其他国家高层建筑采用的主要体系。我国钢材生产数量已较大,钢结构的加工制造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尽可能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柱)结构或钢结构,以减小柱断面尺寸,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我国传统文化中“以柔克刚”具有价高的思想价值,可以指导很多实际问题。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可以从传统的硬性为主的抗震模式向以柔性为主的抗震模式转变,实现以柔克刚、刚柔相济,有效地减弱地震作用过程中释放的冲击力。比如,在高层建筑的拱形结构中有这样一个例子迪拜帆船酒店,外观如同一张鼓满了风的帆,一共有56层、321 m高,就是运用拱结构抗震减灾的很好的例子。

4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前景展望

今后若干年,中国仍将是世界上修建高层建筑最多的国家,这将会给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带来新的难题。21世纪,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将有如下变化:

(1)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体系将从以硬性为主向柔性为主的结构抗震转变,通过“以柔克刚”方式,调整建筑结构构件的隔震、减震和消震来实现抗震目的。

(2)建筑材料对结构抗震的影响越来越得到重视。建筑材料的各个抗震指标的提升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研制新的建筑材料可推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发展。通过优化的抗震方法设计,来实现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

(3)计算机模拟抗震试验得到广泛应用。将制作好的模型或结构构件放在模拟地震振动台上,台面输入某一确定性的地震记录,能够较好地反映该次确定性地震作用的效果。计算机模拟环境可以拟真抗震效果,帮助科学改进各因素,有效抗震。

另外,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计算方法也有了新的转变:从线性分析向非线性分析转变,从确定性分析向非确定性分析转变,从振型分解反应分析向时程分析法转变 。

5 结语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技术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我们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对高层建筑所处的地质和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选用适合的抗震结构,注重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减小地震的作用力,增强地震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高层建筑抗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技术

引 言: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要从减小地震作用力的输入和增强地震抵抗力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尽可能减小地震作用能量的输入,运用高延性设计、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的运用,注重抗震结构的设计,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增多抗震防线的建设。将减小地震作用力和增强建筑的地震抵抗力二者结合起来,从两方面入手,进行建筑抗震的设计施工。

1 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特征

1.1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既承受竖向荷载,也承受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空间大,能适应较多功能的需要。但是,纯框架结构体系的侧向刚度较小,在一般节点连接情况下,当承受较大的侧向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时,将会发生较大的侧向变形,所以这种结构形式的高度和层数受到了限制。一般仅适用于高度不高的高层建筑。

(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利用建筑物墙体承受竖向与水平荷载,并作为建筑物的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的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对抵抗侧向风力和地震作用是十分有利的,它所允许建造的高度高于纯框架结构。但剪力墙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的不灵活,结构自重较大,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适应范围较小,仅适用于住宅、公寓和宾馆等建筑。

(3)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所组成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的优点,而剪力墙结构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能力,两者结合后的结构体系可广泛满足一般建筑功能要求。

(4)筒体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为空间受力体系,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侧力性能,在平面布置和满足功能要求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

1.2 对抗震有利的结构布置形式

(1)有利于抗震的结构平面

平面布置要简单、规则、对称。要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尽量重合,以减少扭转,通常偏心距e 不宜超过垂直于外力作用线边长的5%。复杂、不规则、不对称的结构必然会带来难于计算和处理的复杂地震应力,如应力集中和扭转等,这对抗震都是不利的。

(2)有利于抗震的结构竖向布置

结构的竖向布置应注意刚度均匀而连续,要尽量避免刚度突变或结构不连续。根据震害分析取得的经验,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竖向体型应力求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

2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技术要点

2.1 减少地震发生时能量的输入

在具体的设计中,积极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方法,对具体的方案进行定量分析,使结构的变形弹性满足预期地震作用力下的变形需求。对建筑构件的承载力进行验收的同时,还要控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限值;并且更具建筑构件的变形和建筑结构的位移之间的关系,确定构件的变形值;根据建筑界面的应变分布以及大小,来确定建筑构件的构造需求。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在坚固的场地上进行建筑施工,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发生作用时能量的输入,从而减弱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程度。

2.2 运用高延性设计、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的运用

现在在我国,许多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多采用延性结构,也就是适当的空着建筑结构的刚度,允许地震时结构的构件进入到具有很大延性的塑性状态,从而消耗地震作用时的能量,使地震反应减小,减弱地震给高层建筑带来的破坏和重大损失。如果某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较小,但是具有较高的延性,那么在地震中它也不容易倒塌,因为延性构件可以吸收较多的能量,经受住很大的结构变形。延性结构的运用,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它可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使结构物“裂而不倒”。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建筑物抗振动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阻尼器的使用在高层建筑的抗震方面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阻尼器的利用,进行减震和能量的吸收,可以巧妙的避免或减弱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作用。

2.3 注重抗震结构的设计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结构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150 m 以上的建筑,采用的3 种主要结构体系(框- 筒、筒中筒和框架- 支撑体系),都是其他国家高层建筑采用的主要体系。我国钢材生产数量已较大,钢结构的加工制造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尽可能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柱)结构或钢结构,以减小柱断面尺寸,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我国传统文化中“以柔克刚”具有价高的思想价值,可以指导很多实际问题。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可以从传统的硬性为主的抗震模式向以柔性为主的抗震模式转变,实现以柔克刚、刚柔相济,有效地减弱地震作用过程中释放的冲击力。比如,在高层建筑的拱形结构中有这样一个例子:迪拜帆船酒店,外观如同一张鼓满了风的帆,一共有56 层、321 m 高,就是运用拱结构抗震减灾的很好的例子。

2.4 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方案设计中,建筑结构的材料选择也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可以对建筑材料的参数进行抗震性能的分析,从整体上对材料的参数变异性进行研究,而不能仅考虑建筑材料的承载力忽略其他因素。从抵抗地震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控制建筑结构的延性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从高层建筑建设施工的各方面,来选择符合抗震需求而且经济适用的建筑结构材料。

2.5 增多抗震防线的建设

高层建筑结构防震可以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增强对地震的抵抗力。高层建筑物设置多层的地震抵抗防线,第一道防线遭到破坏之后,有后备的第二道、第三道甚至更多的防线对地震的作用力进行阻挡,避免高层建筑物的倒塌。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抵抗地震设计时,可以采用具有多个肢节和壁式框架的“框架剪力墙”等防震结构。

框架剪力墙具有性能较好的多道防线抗震结构,其中的剪力墙是第一道抗震防线也的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所以,剪力墙要足够多,保证它的承受能力较高,不小于高层建筑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一半。同时,为承受剪力墙开裂后重分配的地震作用,任一层框架部分按框架和墙协同工作分配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框架各层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5 倍两者的较小值。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连梁(包括非建筑功能需要的开洞组成多肢联肢墙,使其具有优良的多道抗震防线性能。

参考文献:

[1]董涛.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 河南建材. 2009(01).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规划;方法

一、高层建筑设计规划的遵循原则

(一)规划设计

高层建筑是现今城市中的主要建筑类型。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有机结合城市空间,保证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协调统一。高层建筑设计者必须依据建筑实用原则,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对建筑用地必须合理规划控制,同时,参照环境来设定建筑高度、朝向以及交通出入口位置等。掌握好尺度要求,控制好协调比例,对建筑整体的强调性有很大影响。在高空建筑临街时,考虑整体舒适度,必须做到临街高层建筑保持一致,从而做到空间和视觉的连续性。

如富阳海通的项目设计,该项目位于富阳街道迎宾路与公园西路交叉口,东至迎宾大道,西至规划住宅用地,北至公园路,南至规划住宅用地,用地面积约13223平方米。场地形状呈梯形。周边现有规划新建住宅及写字楼、酒店建筑。南侧与西侧是在建的富阳市富春街道农居安置小区。项目周边交通便利,东侧为富阳主要城市干道迎宾大道连接G320国道。紧临项目北侧的公园路为城市次要干道。其项目主要规划要求: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河道蓝线、基地界线情况:建筑退迎宾路用地红线20米,退公园路用地红线18米,退道路转角切线22米,退相邻地块9米,高度限制100米。从总体布局上来说,本项目主要包括两栋主楼:A楼和B楼及其连接的裙房,其中办公功能建筑面积为50001平方米,商业功能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商业类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比例为9.9%。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设计上,主楼建筑表面以光洁通透的玻璃幕墙结合金属装饰的竖向线条为母题,在重复中获得动态的韵律。商业立面以铝板为主要装饰元素,充分关注近人尺度的控制,以庄重大气的外表适应金融商业业态。利用无眩光、反射率低的玻璃幕墙结合合适比例的铝板装饰,塑造出现代办公建筑的时代先进性,同时也很好的防治了玻璃幕墙的光污染问题。如下图:

(二)设计原则

对于高层建筑中的整体或部分与城市间的比例关系掌握好,将尺度作为参数,达到高层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平衡原则,充分把握这些建筑的单体尺度(细部、近人、街道、整体和城市的尺度)的设计序列,保证其统一性,使得高层建筑和城市空间统一,同时,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要注意生态设计的应用,如,绿化、自然光技术应用等,有效降低成本。根据所在建筑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等环境,考虑节能资源的应用,保证环保、无污染的建筑设计理念。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高层建筑设计、规划就是指,结合实际情况,从建筑整体构思,全面的考虑针对这一构思设计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加快城市的发展。

二、高层建筑设计规划的方法

(一)设计方法

1、广场作用的发挥

由于城市空间中的高层建筑所占比例较大,使人产生空间压迫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做高层建筑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建筑周围的环境设计,如街道、广场以及绿地等,这样会给人一种视觉缓冲,从而营造更宽敞的空间。此外,广场的应用,使得人们有一个可以休闲娱乐的舒适场所。是以,在高层建筑设计时将二者结合,综合考虑。

2、有关主体的设计

在人们眼中,高层建筑在国家的城市中有很大的代表性、象征性,同时这些高层建筑折射出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必须选择合理的外形结构,并要注意限制结构形式以及对使用功能的需求。在做高层建筑的主体设计时,它的主体表现形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外形结构。新形势下,有很多高层建筑都具有其自己的特殊性,针对高层建筑设计的诸多要求,以符合生态设计需求,对主体的设计必须加以重视,比如,裙房与屋顶的设计,裙房与城市空间中的街道部分有直接关系,而屋顶的设计则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形象。因此,作为高层建筑的设计者,必须有效结合城市空间,将个性化与合理化融入设计之中,进行一个合理的设计规划,让人们拥有一个生活更为舒适的城市空间,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努力。

3、处理方法的巧妙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设计也要求的越来越多,所以,在做高层建筑设计时,会运用一些巧妙办法的处理,使得空间形式更丰富。如底层架空的处理方法的应用,这也是现代建筑的一个明显特征。通常情况下,适合应用在密度较高的环境中,实现建筑与道路、广场的结合且改善人流的开放空间。因此,处理方法的巧妙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时是不可或缺的。

(二)规划方法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高层建筑的规划在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合理的规划,规避了其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能够做到其与城市空间相互结合,实现他们之间的协调统一。

1、规避高层建筑的密集情况

尽管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办公条件有所改善,并使企业得到发展,但是,如果楚翔高层建筑过密的情况,会导致交通拥挤现象并产生污染,也会给城市空间带来不小的压力,像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玻璃幕墙的应用,这种设计方法的应用使建筑的外观十分漂亮,极具美感,但是却容易造成光污染,这样导致了交通意外的发生。因此,在做高层建筑设计规划时,一定要注意建筑间的密集程度,规避这种情况的出现引起的危害、污染。

2、关于高层建筑和街道的规划

在高层建筑设计规划中,建筑与街道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一般位于城市的繁华区,在这一位置的街道,交通负荷较大,所以,必须对高层建筑做出合理的设计规划,加强对于街道空间的设计,将高层建筑的高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改善交通的通行,否则,一定会严重影响这一地区的交通情况。因此,重视这一问题,为城市发展建设做出保证。

3、控制超高层建筑的数量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宣传影响,它有自己的独特性、代表性,然而在实际中,这类超高层的建筑的经济性、合理性却存在严重缺乏,仅仅体现了城市的形象、知名度,但是,在使用效果上,却几乎没有收益。所以,必须严格控制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规避其给我们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阻碍城市发展的进步。

结束语

总之,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合理规划,早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为满足人们对建筑的使用需求,我们必须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合理的规划,是以为高层建筑设计、规划得到有效保证,并符合实际需求,为城市发展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天文.论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整体的融合[J].民营科技,2011(07).

[2]刘潋滟,鲍继峰,徐永战.高层建筑顶部形式的审计方法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3]刘畅.高层建筑中影响疏散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院报,2008(11).

[4]何川,张雷,邓嘉萍.关于高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城市建筑,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