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篮球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面临升学压力,重知识学习、轻体育锻炼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部分体育教师所教内容技术要领要求较高,学生心存畏惧心理,无形中削弱了他们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致使初中体育教学面临重重危机。我认为,要想让体育教学走出困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此,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自主编排了花式篮球教学,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并从中提高队员之间的配合能力,顺利实现有关教学目标。
一、花式篮球可以提高学生的锻炼热情
花式篮球既具有篮球技术的基本要求,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既适合男生练习,也适合女生掌握。因此,通过花式篮球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篮球练习中享受到运动带来的愉悦。初中生正处于生理的发育期,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花式篮球恰恰符合他们这一内在的心理需求。特别是一些女生,她们对一些技术要领较高的体育项目往往心存畏惧,如跳鞍马。花式篮球则完全不同,它虽然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符合游戏的基本特征,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进行练习和训练。
二、花式篮球的常见形式及技术要领
1.指尖转球。在花式篮球视频中我们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指尖转球。指尖转球训练的是平衡力。练习者首先要解决的是起球,需用手进行加转,努力使球做水平旋转,然后用食指指尖对准球的中心顶住球;接球时,手臂可随球下落的方向做下落动作,以达到缓冲的效果,使球平稳地落在指尖;同时食指应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并尽量稳定不动,以免失去平衡。
2.左右手衔接转球。即将球由右手指尖转向左手指尖,这实际上是一个球的重心实现过渡的过程,这里面主要涉及哪只手起球的问题。如果右手起球,左手不牵扯到起球问题,练习时需左右手来回轮换。除熟能生巧外,练习者还应注意背后左右手衔接、背后左右手抛接、胯下左右手衔接等动作。
3.左右手背衔接揉球。即手心揉球,手掌向外翻转,使球移至手背,让球在手背转动,另一只手用手背衔接持球,顺着球转动的方向将球旋转。以上动作,学生应加强左右手衔接的练习。另外,在两手背的衔接处,球从一只手背到另一只手背是朝一个方向转动的,然后球再向另一个方向转动,由一只手背移到另一只手背,此时要注意球与手的粘连性。
三、花式篮球练习的实施步骤
根据一年左右的教学实践,我把花式篮球的教学模式归纳成如下步骤: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及时反思与优化教学过程(观察找问题、学习动作解决问题、练习与纠错、师生沟通)教学巩固创新与提高激励性评价。
■
花式篮球教学模式科学化流程图
整个行动研究方案,就是在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包括反思学生、同伴、同行和本人以往的教学经验、教训及本人即时的教学经验、教训)重新制定教学方案,在反思与重新制定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实践行动。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螺旋式展开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游戏化能提高教师的素质,唤醒教师改变观念、方法、手段、策略的自觉,让篮球教学更符合学生的特征。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设法创设各种游戏情境,积极投入到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中去,大力地推行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热爱运动、喜欢体育、追求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为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打下基础。
四、结论
1.花式篮球教学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地位,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2.花式篮球教学改进了篮球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篮球教学中竞技化、成人化的教学模式,创设了融娱乐性、健身性于一体的快乐篮球,形成了篮球游戏化教学模式及科学化流程。
3.花式篮球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了教师游戏化的创造性教学,提高了教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除了要讲解花式篮球的技术要领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战术思维的训练。激发战术思维是培养篮球战术意识的核心。战术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是培养战术意识的中心环节。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用脑,在练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使篮球运动与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体育技能,同时也提高了思维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建民.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B,2011(11).
[2] 孙先宝.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教师,2011(26).
[3] 张蕊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教育教学研究,2011(37).
篇2
关键词: 循环训练法 初中体育 篮球教学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正在逐年提升,青少年和儿童的身体素质水平正在迅速下降,青少年体育教育应当作出反应,重视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因此,新体育教学方式显得额外重要,采用循环训练法,可以有效提高初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
一、循环训练法的意义和在篮球训练中的作用
循环训练法是起源于英国的一种系统性体育训练方法,是通过采用针对性很强的不同训练方式作为一个“组”,每个组都起到不同的训练作用和负荷作用,将这些不同作用的“组”组合起来,让运动员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组合式的训练和强化练习。循环训练法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平衡性,使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1]。
循环训练法是公认的科学性强、效率高的训练方法之一,它通过不同“组”的结合,让枯燥重复的训练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也确实可以提高训练效率,因此循环训练法在各体育项目训练中被广泛应用。在篮球教学中运用循环训练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作为篮球教学主体,并通过循环训练法发现教学训练中的问题,培养团队精神,调动每一个篮球运动员的积极性,使运动员增强自信,不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因为在篮球运动中要运用大量的技术性动作,并将技术性动作组合起来,例如运球、突破、传接球、上篮和投篮等,将这些不同的技术动作都作为循环训练的“组”,进行循环训练法,周而复始地增强动作连贯性,帮助篮球运动员更流畅地使用技术动作,满足篮球运动的切实需要,使其更熟练地掌握篮球技术动作[2]。
二、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应用循环训练法的具体办法
(一)采用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非常在意他人的目光,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篮球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篮球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随身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篮球视频,适当选择“街头篮球”的内容,因为“街头篮球”的动作更灵活帅气,更符合学生的口味,然后引导学生:“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视频所展示的运球动作,就是我们这堂课的学习重点,大家想要像视频中一样完成行云流水的运球动作,就要认真听讲,然后多加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篮球学习,为接下来循环训练教学法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
在开展循环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提高训练效率。但是在鼓励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要一味地、毫无原则地表扬,针对不同的学生,结合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鼓励语言。例如,在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尽量多使用“做得好”、“学习得很快”、“很有天赋”这种培养信心的鼓励用语,增强学生学习篮球的自信心。而对于已经具备篮球基础的学生,在鼓励用语上要更多地选择“进步很大”、“继续努力”、“保持状态”这种鼓励语言,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潜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训练热情,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用一些小奖品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向做得更好的学生学习。
(三)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与技巧。
在循环训练法中,学生不仅是接受训练的对象,而且是训练过程中的主体。在循环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发挥循环训练法的作用,不断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与技巧,成为篮球教学的主人。循环训练的目标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应当意识到循环训练方法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循环训练法进行改进和总结,使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及时地相互沟通,当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时应当及时向教师询问,了解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原理和作用,以及在比赛中的应用方法,在动作足够熟练时甚至可以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可以发挥才智的平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和技巧。
循环训练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效率,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向上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完善自身,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从而有效地增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情境体验 互动合作 心理发展 反思创新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技能与智慧的培养、情感的交流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大胆实践、提高综合运用身体素质能力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轻松、和谐、自主的精神氛围中真切感受课堂乐趣和运动魅力,接受体育文化的洗礼和熏染。在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教学效益这一核心。钟启泉先生指出,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就是教学效率。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标准。那么,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可作为实施的着力点。
一、创设情境,生动体验
体育课上学生最怕技术教学,没有运动气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如果我们留意教材的编写特征,就会发现很多运动项目都可以设计成形象直观、贴近生活、趣味横生的场景呈现,它们就像我们观看比赛和参与游戏一样,有欣赏性、娱乐性和竞争性,能引人入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环节开展教学活动:
1.让学生带着疑问快速进入练习内容。教师要尽量采用有趣的方式呈现教材情境。例如,在初二年级上跳远新授课时,我直接采用比赛形式:自荐或推荐报名参赛,男女各三人,试跳三次,安排学生帮忙裁判工作不一会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感受运动魅力,激发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根据教材学习的安排提出相关问题,带着问题练习。这种呈现方式能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不要碰到问题和难点就退缩,要善于根据印象和经验思考、实践和体验,鼓励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相互观察指导,给学生空间和时间,技能掌握会更牢固。同时,教师还应概括容易记住的动作口诀(如:腾空步制动时做出耸肩、拔腰、顶头要领,可概括为“耸、拔、顶”),培养学生在练习中根据口诀体验动作要领的能力。
2.检测学生对设计情境的理解程度。在学生整体感知情境内容后,为考查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请其他学生试着解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内容。
3.组织综合性的任务型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如小组推荐展示、动作技术评比(学生代表评分)、完成设定等级指标和集体接力赛等方式。学生在表现过程中,头脑中的相关知识被激活。这种分层训练有利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技能水平;能实现任何条件下从操练型向实践型的过渡,拓展学用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
二、面向全体,互动合作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贯彻积极学习的精神,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合作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1.合作演示,发挥学生的表演能力。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活动,如:队列队形练习、韵律舞动(包括新学的广播操)、武术等内容。运用小组演示法,先让学生分组操练,组员共同讨论编排队形与方式,在制订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在课堂上表演,展现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把运动能力与体育精神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开阔思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使学生不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
3.合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历来就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作练习就是对接受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在课堂教学中,选出组织能力较好的学生分别组成小组进行合作练习,让小组成员在一起共同钻研运动技术及有关活动内容,强化巩固技术和运动能力。学生小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源,小组练习后,通过讨论、信息转换、组内表演和检测与应用等渠道,把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的信息不断传递给师生。采用小组练习可以加强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使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变得更及时、更翔实、更确切,且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关注心理,主动发展
教改过于强调教法、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及其心理,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心理。事实上,如果我们能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加以引导、强化、训练,就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发展,这对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1.因人而宜,对症下药。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教师面对的是素质不一的学生,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则势必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这正是为什么有的教师总是孜孜于教而学生兴趣不浓的主因之一。其实,成功的教师总是把教学有意识地与教育学、心理学结合起来把握学生心理,然后结合学生实际,对症下药,这是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得出来的。如,一堂体育课,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爱好打篮球,但少部分同学对篮球毫不关心,甚至厌恶。怎样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参与篮球这项活动呢?首先要从以下方面加以引导:(1)以平常心参加活动,不论这些同学的技术水平如何,先让其加入到群体中,使其有参与和活动的机会,克服“我不行,我不会”的心理障碍,平等对待每一个参与者,让其树立信心。(2)帮助他们克服自以为先天不足,不是打篮球的料等想法。在参加这项活动中,从有利于发挥他们特长的方面入手,如,虽然身高不占优势,但动作灵活速度快,多从这些素质方面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所作为,使课堂有声有色,大家都活动,大家都快乐,大家都是主力军。(3)有全局观念和集体意识,将重点培养和区别对待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小型比赛和对抗赛,让这些同学也参与,使其感受到自己确实有相当大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尽最大的力量为集体献计献策。因为虽然自己的技术不太突出,但是缺了自己集体会受到更大损失,自己必须全力以赴,尽心尽责。
当然,教师不能用死框框套活的学生,要把握普遍的心理,再看人下药,必能使整堂课丰富多彩。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向你敞开,这样才能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内容,安排训练,实施对策。想办法让个性各异的学生发挥优势,使他们都得到完美的发展。
2.调控心绪,主动参与。要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就要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引导学生调控心绪则是每一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学会主动参与学习,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挖掘教材潜力,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有参与就一定有收获,做到精神饱满,边练习边思考才是主动参与的表现。
四、积极反思,大胆创新
钟启泉先生指出,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具备反思意识,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长期以来,多数体育教师抱着老教参和传统教学路子不放,一切以自己的要求为中心,自然毫无反思意识可言。这不能完全责怪他们,并不知道“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啥模样,自然并不知道到底该教什么。在实施新体育课程改革前,课堂教学以技术技能为主线,就像在培养“专业运动员”,老师高高在上,学习非常沉闷枯燥,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爱上体育课”的可笑现象。新课改实施伊始,出现了所谓的快乐教学,实质上是变相的“放羊式教学”。这就是我对新体育课程改革并不乐观的主要原因,但这绝不意味着体育教师可以无所作为。首先,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应是体育教师的天职,而让学生感到在体育课上很有收获,应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丢掉花架子,去掉表面文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第二,在新课程教材中,对体育教学大纲方向仍旧不够明朗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的教学资源能否得到成功开发,学生有无开发学习资源的热情与能力,教师自己能否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关键看体育教师自身是否优秀。第三,各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体育教学改革很难尽如人意的今天,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是可以调动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这一领域,可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总之,对于传统教学观念,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沿着成功者的脚步接力前进。更重要的是,针对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创设有效教学的环境,有选择性和层次性地开展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力求新颖、灵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构建轻负高效、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2]季浏,汪晓赞主编.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
新课改理念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进行体育教学。而在苏北的一些农村初中,因缺乏对体育课的重视,体育课还是有着教师“放山羊”、学生“瞎胡跑”的教学现状,还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只是个形式,学生一般是上“室内”体育课,所谓“室内”体育课也就是其他学科的自习课,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体育课堂呢?
一、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实际生活中,人们只注重了生活的节奏,而忽略了体育锻炼。现在中学生的体重日益上升,出现了亚健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身体的生长发育。发展体力、增强体质是通过体育锻炼才可以达到的。因此,要求师生都要重视体育课。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教材,单一的传授课本知识或者在体育课上重复简单的动作,使得教学过程单调乏味。新课改要求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目的,所以教师要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活动计划,改善以往单调、动作重复的教学方式。如体育课上的跑步可以设计成游戏,这样能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身心得到锻炼,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存在价值。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现在的学生钟爱电子游戏及网络游戏。再加上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致使现在的学生普遍都存在“懒”得运动的现象。因此在单调的体育教学内容下,学生更加不喜爱体育锻炼。所以,教师要在体育课时选择能锻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生喜爱的活动作为体育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双手掷实心球”时,好多学生认为,实心球从这条线扔到那条线很没意思,针对这一点,笔者在教学中选择操场的沙坑为教学场地,先准备好抛掷的实心球,在沙坑里选择适当位置挖几个不等距离、不等大小的沙坑作为“实心球筐”,也就是把实心球好比“篮球”,沙堆坑好比“篮球框”,然后从沙坑处开始测量扔铅球的距离,丈量一定距离后,由同学抛掷实心球,比赛谁扔得远并能准确抛进“实心球筐”中,这种竞赛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此次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教学指导
首先,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相互配合。因此,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沟通起着重要作用。体育课上的一些动作是部分学生很难把握的,这时需要教师耐心地指导,直到每位学生都可以完成体育教学项目。比如,在教学“跳山羊”时,有几个女生怎么也不敢跳,要么就是怎么也跳不过去,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安慰与指导。教师可以先做几个示范性动作,然后告知学生从什么地方开始助跑,到“山羊背”时抓住时机两手支撑山羊同时起跳、分腿、推手回落。帮他们多练习了几次,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果然这几位同学有了明显的进步,班上每位同学都可以顺利地完成“跳山羊”的动作。
其次,教师要注重快乐的教学模式。严肃的课堂氛围只会拘束学生的活动空间,以运动为基本体育锻炼的快乐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快乐的教学方法一般可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挑战法等,然后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比如,一堂排球课,先准备好所用的体育器材:排球和场地,场地是操场的排球场。先教给学生发球、垫球、传球、扣球的基本动作,然后讲述怎样拦网,让同学练习一节课,在下节课时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教学比赛,教师可以参加到其中一组,在活动中教师随时规范动作指导,在师生互动中,大大地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做好教学反思,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初中体育是以学生身体训练为主要手段,以增加学生健康为目的的课程。因体育课程自身的特点所决定,体育课在实施过程中和文化课程有较大区别,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环境来说都决定了体育课更多趋向于身体的运动。从教学过程来看,体育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积极的学习和训练而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因此,要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得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生体育运动效率的直接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因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一些学生锻炼不积极、活动较为被动,课堂气氛死寂,学习效率自然不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从学生自身分析做起。
1.消除心理障碍,激发运动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虽然增加到了中考中,但凭借自身的身体素质,哪怕不训练也能获得一定分数。也有学生认为,体育是“体力劳动”,与其辛苦锻炼,还不如搞好其他文化科目学习。其实,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作用认识不足,而另一方面则是懒惰所致。且部分女生认为,体育运动属于“高强度”活动,是男生的专利,不愿意参与其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正面引导学生理解体育运动对自身发展的作用,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正确认识作用,自主参与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打打篮球、跑跑步,而是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与运动,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健康知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也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单纯的说教方式,利用室内课、活动课等引导学生认知体育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逐渐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3.培养学生特长,培养技能
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中懒懒散散,原因是他们不喜欢体育运动,没有特长。其实,很多学生并不是没有特长,而是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自我否定了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和体育运动更加疏远。要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课堂中教师就要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树立自信心的基础上喜欢体育课,从而主动参与到运动中,在运动中获得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当然,教学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特长而组建诸如篮球队、羽毛球队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得到特长的发挥。
二、尊重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服务的主要对象。在体育课堂中,师生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众所周知,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并不是单纯地“教”和“学”的关系,还涉及感情的交流。为此,要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在运动兴趣、承载负荷(强度)、运动习惯、喜好等方面有着客观的差异。同时,学生的背景也是影响师生交流的主要因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就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了解,如,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需要、学习动机等,在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从而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
2.情感教学,尊重学生
正如上文所述,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还伴随着情感的交流,故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和表情的应用。如,在乒乓球教学中,某一学生平时不太喜欢参与,而本次课堂却积极参与并能主动提出问题,此时教师就可多给予表扬,从而激发其兴趣。又如,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可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去面对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这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听其言、信其道”,从而为有效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
三、转变观念,提倡合作探究模式
在传统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多让体育委员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然后教师讲解示范所要学习的内容,接着就让学生自主练习。因教学模式的单调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运动强度不够,课堂在“牧羊式”的教学中进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探究教学逐渐在体育课堂中得到应用,在实施探究模式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准备环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做准备活动或跑步的模式,转而以游戏活动、自主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如,在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教学中,准备环节教师提供了弓步走200米、自由慢跑400米、运球走100米等多种选择,学生可按自己喜欢的内容选择运动,然后再进入基本部分教学。又如,借助体育游戏来导入,在篮球的运球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两人为一组进行运球比赛,比赛后再进入基本部分。通过多样化的情境创设而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兴趣的支持下完成基本训练,从而为合作的课堂奠定基础。
2.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合作探究注重的是合作,即课堂中更多的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获得知识的构建和技能的培养。以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以拉弓射箭为引导,引导小组进行两次训练(第一次稍微拉开射箭、第二次用力拉开几乎成满弓),然后以哪一次更远启发学生思考其中原因,学生实践后教师在出示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动作图片,从拉弓过渡到满弓动作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满弓动作对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作用,从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3.分组训练,培养技能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方法后,教师就需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形式来引导学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分析运动中的不足、分享收获,不断训练、不断反思,然后再训练,从而形成技能。如,篮球换手运球的教学中,小组学生通过分组训练掌握一定技巧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效果就较为明显。又如,在投掷实心球的上步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教学后,教师组织学生以“上步”和“不上步”推实心球进行对比训练,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上步、蹬地、出手速度协同用力的作用,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篇6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公开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50-02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情况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市教研室体育科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与健康课教研活动。增城市体育科教研员柯老师曾经讲过:"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的一种松散型的学习形式,公开课只是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思考、交流、研讨的平台,是一次学习与探索、总结与锻炼、促进与提高的机会。听课评课要反映教师对体育教学价值的追求与愿望,重过程轻结果,通过对教学现象的分析评议,获得启示,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大家的教学水平"。近几年菊泉中学的以生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改革课堂取得突破性成效。由其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的"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见成绩。菊泉中学近几年中考体育的体育成绩也续步提高:菊泉中学"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施前后体育中考成绩对照。2003-2007(体育中考总分40);2008-2012(体育中考总分60);2010-2012年菊泉中学实行课改"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具体化前后体育中考成绩对照表1:
上述成绩取得,是结合我校当前实际情况("三小特色":场地小;小班制,每班40人;小组合作学习)。学校场地小是问题的关健(我校在校生804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平均4.09平方米∕生。)。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市教研员的指导下每年中考体育成绩越来越好(表1)。加上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特点,将育人、育体、育心有机结合,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突破。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下午2:30本人关浩良在增城市教研员柯汉基的指导帮助下主持一节:增城市体育科公开课教研活动。具体做法如下:(1)前期工作市教研员、专家到校调研,看体育与健康课的"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没有推广价值和教育意,再指导完善进行推广学习。(2)本体育科组人员集中时间对:敖劲争老师的体育与健康公开课进行多次听评课。确定课的内容:篮球运球。(3)关浩良指导敖劲争老师撰写体育与健康课的新课程标准:篮球(水平四)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4)增城市体育科公开课教研活动安排。(5)人人参与听评课,专家点评:精益求精、各有所获。具体做好如下几点:
1.增城市体育科公开课教研活动安排表:增城市体育科公开课教研活动安排,主持:关浩良;总指导:柯汉基
1.1 时间: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下午2:30
1.2 地点:增城市菊泉中学
1.3 内容:1、课例观摩:篮球运球;2、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中考的关系。
1.4 活动准备及分工安排。
(1)前门接待、签到、发资料教案和水(徐锦润、林潮辉)时间:14:00-14;30
(2)后门接待、签到、发资料教案和水(陈钜华、陈丽芳)时间:14:00-14;30
(3) 前门指挥车辆(唐峥嵘、钟叔)时间:14:00-14;30
(4)后门指挥车辆 (庄老师、保安) 时间:14:00-14;30
(5)上课音乐播放 (钟伟民);音响和电源准备(唐峥嵘)
6、场地舞台摆设(关浩良、徐锦润、钟伟民、唐峥嵘、陈钜华、敖劲争 )
(7)听课用登、矿泉水(徐主任、唐老师)
(8)录像拍摄(高佬);学校拍摄(庄老师)
(9)横幅准备:(1)增城市初中体育七年级篮球课例现场观摩(庄老师)(2)增城市初中体育教研会议(关浩良)
(10)接待贵宾专家组(王文胜、钟伟民)
(11)器材收集和搬台(徐锦润、唐峥嵘、陈钜华、七年级(2)班)
(12)医务组:陈俏瑜、吴连笑、关浩良、新塘医院医生
(13)突发事件处理组:(王文胜、徐通、吕成坤、钟伟民、关浩良)
1.5 活动流程
主持:关浩良;总指导:柯汉基
1、下午1:30-2:30协助同行学校车辆进入菊泉中学(体艺科).
2、下午2:00-2:30嘉宾报到、接待、资料发放(体艺科).
3、下午2:40-3:25敖劲争老师上增城市初中体育七年级篮球课.
4、下午:3:35-4:15评课和专题研讨。
(1)、菊泉中学王文胜副校长简单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课改情况同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开展情况。
(2)、敖劲争老师自评本次教学
(3)、专家教授点评(钟卫东、柯汉基、梁敏球)
(4)、专家组总述
(六)、嘉宾退场、活动结束、安全回家。
2.指导撰写体育与健康课的新课程标准:篮球(水平四)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2.1 (水平四)八年级篮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学习篮球的基本知识,学会拍、运、传、投球、上篮技术的基本技巧,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与爱好。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篮球运动的思想。
(2)使学生在安全情况下:跑、跳、投等素质得到锻炼,提高,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促进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4)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信心、解决困难的方法、及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
(1)运球的基本技术;(2-3)学习及巩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4)学习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5)复习及巩固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
2.2 篮球(水平四)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篮球单元运球教学(运球)。
(1)指导思想:本设计以"健康第一、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水平四教学目标与内容为依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篮球教学为主线,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和谐的氛围中通过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篮球的运球技术。
(2)学情分析:篮球运动是中学生最喜爱的运动之一,特别在新塘地区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运动水平方面,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另外,男生比女生的力量和灵敏度好,喜欢突出个性,本课设计让动作技术掌握较好的男生教动作技术掌握较差的女生,既能培养学生个性,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教学目标:1)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激发与培养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与爱好;2)初步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自主学习习惯及勇于探索,协调合作的集体精神。
(4)教学内容:熟悉球性——原地、行进间运球
(5)重点难点:重点:平稳控制好手中篮球;难点: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触-引-弹拨球的时机。
(6)设计思路: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运球技术动作,引导学生通过篮球运球练习发展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使学生们容易掌握动作技术。2)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他们的他新能力和合作精神。3)本次课在关心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平台,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7)教学流程:课堂常规(集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热身运动(徒手操、慢跑)——分组运球体验——熟悉球性、原地、行进间运球技术学习——集体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分小组研讨巩固运球能力——个人展示——创新展示——运球接力赛——放松、小结——师生再见。
(8)生理指标:平均心率:100-120次/分;练习密度50%-60% ;强度:中偏高
(9)安全措施:1)充分做好热身运动,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护踝关节。2)注意同学间的距离,相互礼让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碰撞。3)教师注意观察,语言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2.3 菊泉中学《体育与健康》篮球课教案(水平四)
班别:初一(2)班人数:24女22男;课次:第一次(新授);时间:2011.5.27地点:菊泉中学;指导老师:关浩良; 执教:敖劲争
(1)教学目标:1)了解篮球运球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初步掌握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3)在分组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加强同伴的交流合作,学生主动学练,有兴趣,有创新,敢于表现自我。4)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勇于探索,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和集体精神。
(2)教学内容:篮球——熟悉球性、运球重点:平稳控制好手中的篮球 难点: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触-引-弹拨球的时机 。
(3)教学过程:课堂常规
(集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热身运动(徒手操、慢跑)——分组运球体验——熟悉球性、原地、行进间运球技术学习——集体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分小组研讨巩固运球能力——个人展示——创新展示——运球接力赛——放松、小结——师生再见。
(4)课的导入:课堂教学常:1)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与要求;2)安全教育、安排见习生。3)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
(5)激发兴趣:1) 使机体器官机能兴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的自主组织能力;3)徒手操:(2)、慢跑。
(6)学习与体验1:1)体验运球动作,提高学习兴趣:请一位同学演示运球动作;提出练习要求;全班分四组体验运球练习;教师巡回观察语言鼓励。
(7)学习与体验2:1)熟悉球性、原地、行进间运球了解与运用熟悉球习:讲解、示范熟悉球性、原地、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2)球性练习:双手拨球、腰绕环、胯绕环、运球;3)基本姿势: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抬头平视;4)手型:五指自然张开,用手指和指根以上部位触球;5)手按拍球动作:运球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和手腕做曲伸动作,用手指柔和的按拍球;6)球的运行:原地运球时,按拍球的上方,向前运球时,按拍球的后上方
(8)学习与体验3:小组成员间探研运球方法相互学习:1)原地、行进间运球,个人展示1、讲解分组运球的练习方法.
(9)身心放松:做好放松运动,达到身心恢复的目的:1)自编操;2)收拾器。
(10)师生再见生理指标安全措施:1)充分做好热身运动,提醒学生注意注意安全保护踝关节;2)注意同学间的距离,相互礼让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碰撞;3)教师注意观察,语言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平均心率:100-120次/分;练习密度50%-60% ;强度:中偏高
(11)课后反思(教师自评)
篇7
新课改理念对“言传身教”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给学生留下反面的议论话题,更不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笔者所在的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听课定期有,评课动真格,反思限时交,改进没商量。制度化及常态化的浓烈氛围,打造了一支理论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心理素质过硬且进取意识很足的师资队伍。身在其中,不可以不求进步;久处其境,不担心不能成长。有幸的是,笔者长期接受熏陶、经受锤炼,已成为学校的体育学科带头人;更有幸的是,还获得了时常被邀请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常规视导活动、担任体育教学比武课评委工作机会。笔者对几年来的所闻所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感触颇深。
二、案例描述
1.预设不充分引发的尴尬
片段一:乱了之后的哄堂大笑
2008年11月,市教育局为了了解各学校的真实现状,对部分学校的常规管理及教育教学状况进行了一次突击性检查。我所在的组被抽调至一所农村初中去视导。抵达该校后,我们一行径直前往操场。稍作等待,上课信号发出了:只见一群学生懒懒散散地步入操场,某一体育教师一边拉上衣的拉链一边急匆匆地奔向学生群,吆喝学生跑步进入“指定”地点。课的开始是集合整队,尽管该教师大喊大叫了近五分钟,但队伍始终未能成形且学生仍然喋休不止。于是,该教师走进“队伍”,“请出”一名异常“活跃”的学生。当他转过身背对学生时,随即便是一阵接一阵的哄堂大笑。糟糕的场面,使得该教师如坐针毡似地挨完了一堂课。
课堂因何而乱?是因为该教师平常对学生不作严格要求,学生散漫惯了;更主要的是,该教师因我们的突袭,紧张得忘带口哨,无法发挥鸣示作用。学生为何哄堂大笑?是因为平时课堂上着装随意的他,突然着新运动服装,由没来得及撕下的标签频频飘动而引发的。
倘若该教师在课前作了精心准备,那会如此尴尬!
2.陈述不到位引起的混乱
片段二:争抢后的口角
这是小王老师的一堂体育课。课的开始,师:本课内容:篮球、跳绳。练习形式:分组轮换。要求:(1)先男生,后女生;(2)严守纪律,注意安全,积极参与,团结协作;(3)准备活动结束后各组领取器材到指定地点练习,老师巡视,15分钟后听哨声进行轮换。当学生慢跑、完成徒手操后,不由分说,疯抢起篮球和绳子。抢先得手的,沾沾自喜;抢不到的,神情沮丧;同时“拥有”的,决不松手,手上使劲,嘴上骂咧。很长时间,局面处于失控状态。
本堂课,小王老师的内容安排无可厚非,形式呈现无需推敲。乱的原因是交代不清:(1)男、女生组,哪一组先练习篮球后练习跳绳?(2)每组领取的器材数量是多少?(3)各组派谁领取器材?
如果小王老师陈述到位了,课堂会混乱吗?
3.指导不科学酿成的后果
片段三:本不该发生的事故
这是本组杨老师上学期开设的一堂教研课,内容是《障碍跑》。该课的主体部分是以小组接力赛的形式展现,设计是:起跑跨过一块平放的横海绵垫钻栏架负重(提哑铃)跑绕杆后折返将重物放回原来的区域快速回起点交接棒(与队友相互击掌示意)。整堂课,学生非常活跃,练得十分投入,较好地体现了速度、灵敏、柔韧及力量等素质。然而,在第二轮比赛即将结束时,出现了意外:一名同学踩在滑动的海绵垫上身体失去了平衡,扭伤了脚踝;另一名个儿较高的同学钻栏时头顶横杆趴在地上,蹭破了手皮。两起事故,使精彩的课堂打了折,更给杨老师的心理蒙上了阴影;学生疼在身上,杨老师疼在心上。
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二:一是器材的放置与调试出了问题,如应将海绵垫作适当固定,即使练习者失误,踩踏后用力后蹬,也不影响安全;应将个儿较高的学生编成一组,适当提升栏架的高度让其练习。二是杨老师虽然反复强调了安全,但没在海绵垫旁标识起跨线,造成了“步点”意识不强学生的频出失误;对于钻栏,杨老师只鼓励学生勇敢穿过,而没有在“巧”字上做强调(猫腰穿行)。
想必,杨老师会永远铭记这一课!
4.展示不精彩导致的平淡
片段四:一堂罕见的劣质体育比武课
这是我市教育局前年11月份组织的由部分体育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的比武课,课的内容是《篮球运球绕杆上篮》。作为评委,我观摩了全程,大部分参赛选手留给我较好的印象:运球娴熟、绕杆灵活、上篮似“嫦娥奔月”。然而,一名姓夏的年轻教师所授的课却让人大跌眼界:整堂课,讲解及示范近15分钟,准备活动及队伍调动近10分钟,课堂小结及组织放松活动用时5分钟,组织学生练习的时间仅15分钟多一点。更令人不解的是,除课堂组织无序外,作为年轻教师,其“蹩脚”的示范引发了学生的N次嘲笑。
笔者在纳闷之余产生了诸多疑问:该老师有没有接受过岗前培训?怎么过关的?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平时对他是否关心、帮助过?他有没有想过如此不佳的业务素质是在误人子弟?……
笔者通过其平淡的比武课推测:他的学生在课堂上对他肯定有抵触情绪。
5.提问不恰当产生的低效
片段五:未作精心设计的徒劳提问
这是我市教育局去年6月份组织的职称晋升评优课,课的内容是《立定三级蛙跳》,授课时间为20分钟,授课对象为我市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的学生。笔者选用参赛者马老师与学生的部分课堂对话进行描述: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什么是立定三级蛙跳?
学生良久犹豫……
生1:没听说过,更没看到过。
生2:老师,你示范一下不就行了呗!
师:跳跃的方法有很多,你们会几种?
生甲:像跳远一样的跳,还有像跳高一样的跳……
生乙:我会向上跳、向下跳,还会向前、向后、往左、往右跳。
课堂立时爆发出赛过欣赏赵本山表演小品时的“爽朗”笑声,连我等其他评委亦忍俊不住。马老师面红耳赤,很不服气地继续他的提问。
师:像青蛙一样的跳,会吗?
生A:老师,人类比青蛙高等,为什么要向它们学习呢?
生B:不会。青蛙是四条腿跳,而我只会用两只脚跳。
整个课堂长时间被笑声淹没……
其实,生2的回答已经很好地提醒了马老师,他为什么不去顺应呢?示范一下,择其要点讲解,不就行了吗?再者,在不了解学情时,马老师应该作摸底性的提问,压一压学生的调皮度,避免成为别人的笑料。20分钟多宝贵,岂容出岔?
笔者坚持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切题、直接、简单,切忌绕弯子、兜圈子!
6.评价不客观带来的麻烦
片段六:其实我做得比丹好得多
说来惭愧,这是笔者课堂上的一幕。
师:同学们,本堂课进行“肩肘倒立”测评,请大家认真做准备活动,特别是颈部、腰部要充分活动开;没有把握的同学,在测评前,可到备用垫上练习几番;感觉好的同学,准备活动之后,可以先测评,测评完毕,去打篮球。
说实话,打篮球,谁不乐意?
准备活动之后,吴艳秋等七名女生率先来到测评场地,要求测试。刚开始,我的测度很严,目的是促进学生提升动作的品位。七名同学测评结束,我给吴艳秋打了9分的最高分,她们愉快地奔向篮球场。
接下来的测评,情况不妙,不少同学动作完成得很勉强。为了增强同学们的信心,我“慈善”地放松了测度,如给本来只具中等水平的丹同学也打了9分。
在课的结束阶段,我公布完测评结果,准备宣布下课。这时,吴艳秋同学突然举手发问:江老师,丹也是9分,公平吗?其实我做得比丹好得多!面对她的突然发问,我还真找不到“站得住脚”的理由来解释。
也许我的出发点不坏,但随意放松测度,可能会自找“麻烦”,特别是对优秀生来说,有失公允。课后,我与吴艳秋同学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给了她客观的交代。
除以上六种描述的案例外,笔者认为还有其它,如反馈不及时错过的时机、管理不给力付出的代价、观察不仔细造成的误会、倾听不耐心形成的偏见、反思不深刻妨碍的进步等,在此不再赘述。
三、案例反思
上述案例描述的是笔者所知的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涉及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等方面。在全国众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中,它属于少数现象,甚至是某一集体中的个别现象。“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联想到这一俗语,笔者在反思的过程中,油然萌生了与之异曲同工的“警言”:教师“烂”一个,学生“烂”一片。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万万不可漠视这一现象,应设法通过有效途径及早做好转化、改进工作。
关于“规范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这方面的话题,许多专家、学者已撰文在各大报刊、杂志上进行了科学的、鲜明的、精辟的论述,也有不少权威人士深入到全国各地作了这方面的专题报告。通过学习,笔者深深地感受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专家们的见解很独到、论证具说服力,令人折服!赞叹之余,笔者斗胆对此提供一些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措施:1.造就“旗舰教师”,有效地发挥他们在引领中的辐射作用。2.打造“结对工程”,创设比、教、赶、帮的氛围。3.组织开展“体育语言”、“动作示范”及“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等竞赛活动,提升教师的课堂讲解质量及效率、持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及培养教师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4.强化教师的心理素质,如考虑到现在的年轻体育教师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耐挫力较差,多听他们的“推门课”,及时与之交换意见,促进他们尽快成熟。
篇8
20__年秋冬两季的教学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半年的教学工作中,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留下了不少的疑惑,需要我进一步地去深思、去探究、去解决。
忙碌了一个学期,偶尔翻出几张荣誉证书,嘴角也会露出一丝的笑容,也算是给了自己一点安慰与自信,高兴之余不禁慢慢回顾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
一、 教学工作已经能够按要求做到得心应手。
在接近五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科学的课堂管理方法。它能够在课堂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整个课堂教学即规范,又不缺少活力与欢乐。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其次要善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对一种运动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科学地锻炼、愉快地学习,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在学校业余训练中,进一步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训练水平。
在20__年暑假,对学校男子篮球队进行了系统的训练,并取得了亚军后,今年暑假又担任了学校的田径训练中的整个径赛项目训练工作,通过整整一个暑假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九中田径比赛历年来的最好成绩——团体第七名。其中释宝怡获得初中女子组400米第二名,李月明获100米第三名,巩帅获3000米第一名,朱志杰获1500米第三名等,自己也因此被评为优秀教练员。
三、 在裁判工作中收获颇多。
在中学生篮球联赛中,裁判工作突出,被评为优秀裁判员,并颁发了篮球国家一级裁判员证书。在湖北省宜昌市第六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被评为优秀裁判员。在宜昌市羽毛球裁判工作中,刻苦认真,虚心学习,得到了同行前辈的一致认可。
四、 在教科研方面,逐渐步入正轨。
通过对多年教学工作不断地探索和总结,逐渐地整理出一些文章,自己的论文《浅谈中学生篮球训练与比赛》获宜昌市二等奖。
五、 对学校工会组织的活动,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半年,学校工会承担了西陵区篮球比赛的任务,我主动担当起教工篮球队的组建与筹备工作,并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成功使我无比的高兴和快乐,它既是对我辛勤付出的一种回报,也是对我教学能力的认可,使我更加热爱我教育工作,使我更加自信、更加努力的去工作,争取更大的成功。兴奋之余,不禁又沉静下来,在这半年中似乎还留下很多疑惑,需要我进一步地去深思,去探究,去解决。
首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过多的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体育课常常是学生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课的内容,而不乐意按照教师的安排来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虽然学生几乎都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锻炼中去,能够很好的应对体育中考,甚至也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一学期下来,学生学到的新知识甚少,取不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周边许多学校都是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在进行。二是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不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致使许多学生不愿意跟着老师的安排进行学习。
通过思考,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摆脱外界的干扰,广泛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挖掘教材,创编出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每一个教学内容都能够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全面发展。
其次,在教研工作中下得力度不深,成果不够显著。几年来,只顾着教学、训练而忽视了反思和总结,致使教学较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会动中求静,能够静下心来进行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使自己教学更进一步。
篇9
关键词:新课改与新形势;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对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说,新课改与新形势的推进是机遇也是挑战。说是机遇,是因为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更加开放、人性与个性,旨在用富有创新精神、趣味性与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思考、自觉学习的平台。说是挑战,是因为新课改的教育精神走入数学课堂教学已有些时日,却并没有预期的提升效果,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多方面的反思。因此,明确新课改与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与发展趋势,并配合以科学有效、合理有序的课堂导入方法,才会使初中数学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反思
(一)对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引导”的反思
笔者认为,教学这个词的含义不仅有“教”也有“学”。教师在课堂中教学,过于重“教”就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合理转变这种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首先,重视引导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在课堂中受教师的主观教学限制而放弃对自我思想放逐的现象;其次,重视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思考习惯,使学生愿意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而非依赖于教师学习。
例如,在“数据与图表”章节的学习中,传统的教师重“教”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利用电子屏幕、课本、挂图等教学配件为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统计图表,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直接灌入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统计图表产生最直接的视觉效应。但是,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不同统计图表特点的理解,也并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乐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将学生引入统计表的特点比较中来。如,教师在课前说:“同学们,大家多高了啊?谁是我们班最高的呢?大家是不是一年比一年高啊?”首先,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兴趣,大家会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的身高,会自觉开始与同伴的身高进行比较,会思考自己这些年的身高涨幅,也会关注到谁是班级最高的同学等等。而其实,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凭借问题设置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即帮助学生在潜意识中理解各种统计表的特点。如,条形统计表较为直观地呈现了所有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也就是将班级学生的身高以条形统计表的形式展现将清楚地看出每一位学生的身高数,并可以轻松地找到班级中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而折线统计图则很清楚地看到数据变化的趋势,也就是当学生想要查看自己近些年身高走向时应选择折线统计图。
(二)对课堂中教师地位的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是课堂的实际管理者。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必要的辅助者,对学生学习知识、接受知识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样的教学理念反思,是对千百年来教师地位的转变,使教师从原本的主动教学角色转变为被动助学角色。一方面,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创新教学导入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例如,在“直棱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摒弃受传统主动教学地位的限制,转变教学理念,以辅助者的身份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直棱柱的特点:如让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制作直棱柱,并以小组形式对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进行讨论等。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研究,学生对直棱柱的各项特点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师再让学生概述讨论思路与过程,从而有效完善学生的思考结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反思
(一)转“严肃”教学为“乐趣”教学
数学是极其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也习惯性地以严肃的教学方法教学数学知识。然而,过于严肃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使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另一方面也会误导学生,使他们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无趣的。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具有趣味性与新鲜感的课堂导入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
这里以教授“特殊三角形”章节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心有灵犀”这个游戏的特点,将“特殊三角形”这节较为枯燥的课程改变为以学习知识为目的的趣味性游戏教学。所谓“心有灵犀”游戏,就是一个人通过比划或描述,另一个人来猜他比划描述的是什么。比如老师出题板,第一个词是“等腰三角形”。面对题板的学生看到后,开始描述:“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反方向的学生通过他的描述,猜到:“是等腰三角形。”然后,老师再出下一个题板,等边三角形。下一组学生描述:“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对面的学生答:“等边三角形。”有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描述或猜答错误,如描述:“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猜答的学生说是等腰三角形。这就是判定出现了失误,因为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才是等腰三角形,而非任意两个角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当前面的学生进行“游戏”时,下面的学生也要认真听,找出他们存在的错误。
(二)创建感官实物教学方法
所谓感官实物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效应,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替代抽象的理论知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将学生的各项感官意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以能达到高效认知知识实质的目的,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联想空间,因为丰富的联想力对解决数学难题是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的。
例如,在“投影与三视图”章节中对“简单物体的三视图”教学,若教师采用对过于抽象的物体进行语言表述的教学方法,就无法真正让学生明确物体的三视图绘制规律。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诸如篮球、正方体粉笔盒、长方体文具盒等简单的物体。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通过感官认知观察这些简单物体,使学生对物体产生基础性印象;然后教师再将物体的不同面展示给学生,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触摸、查看物体,使学生对物体各个不同面的特点有了深层次了解;最后教师再通过三视图的具体形成方式及投影内涵,向学生揭示三视图的真正数学意义与实际画法。笔者认为,这样的感官实物教学方法对教授不同几何图形的体积、表面积等是十分有帮助的。
反思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对课堂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深层剖析,不仅有利于根据问题“对症下药”,也有利于不断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反思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对教师专业素质与技能素养的有效强化,不仅有利于持续完善师资力量,也有利于改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历史弊端;反思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有机迎合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精神,不仅有利于实际贯彻新课改的诸多教育宗旨,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杨官平.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若干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7).
篇10
教学片断一:
上课铃声响起,整齐有序的课前常规后我和同学们一起绕着篮球场的端线和边线跑步热身,我利用哨声的长短音,破坏学生的跑步节奏,学生喜出望外的配合我。特别是短促有力的哨声,学生的大腿摆动越来越积极,教师用力地吹,学生努力地做,篮球场内师生的欢声笑语不断。集中注意力游戏,我站于学生中间,把篮球向上抛起,要求学生在球落到我手里之前通过跑动和躲闪找到并牵手自己的同桌,学生在我抛球忽高忽低的变化中兴高采烈地练习着,积极地合作与愉快地配合,喜上眉梢、乐不思蜀。
练习高抬腿和后踢腿各三组,要求学生按照我拍球的节奏进行,第一组我用的篮球高运球,学生都按照我的节奏认真完成动作,用时40秒;第二组我用的是低运球,学生做起来感觉比较吃力,用时30秒;第三组,我两种运球姿势不断变化,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用时30秒。就这样学生在不同姿势和不同节奏的变换下随球而动,活动场景其乐融融,参与的学生也乐在其中。
教学片断二:
学生由于全身心的投入,身体已充分活动开,大多数同学面色红润,额头冒出微小汗珠,放松调整做一组头上胯下传接球游戏,男生用篮球和女生用足球。我讲明规则,提倡小组合作、交流、竞争。哨声起,比赛过程很激烈,学生们不仅比的是技术,还有战术和心理。最后女生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一马当先的战胜男生,呐喊声、助威声伴随着欢歌笑语响彻整个篮球场,比赛名次已不再重要。
教学片断三:
和足球赛跑,借此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步频。我把四个篮球场的四条边线作为优秀、良好、合格、成功四个等级标准,学生一路横队做好准备。方法一:手抛球。我用手把球贴着地面直线向前抛出,学生视球动后迅速摆脱静止状态向前跑出,加快步频、你追我赶、穷追不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合格标准前完成,步频快的同学是优秀。小组交流经验、畅谈方法,同学们一致认为起跑快、跑直线、快频率是制胜的法宝。方法二:脚踢球。把用手抛改为用脚踢,加大难度,增加挑战性。我提醒同学们要用耳朵听踢球的声音,“砰”……聚精会神的学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方冲出……依据学生性别,我适当地把踢球力度控制好!同学们加快步频追的非常有趣,不断地向踢出的球挑战,超越自我!面带幸福微笑的同学们额头已冒出了晶莹的汗珠。
教学片断四:
结合我的哨声,同学之间相互缓慢牵拉、抖动,结合我拍球的节奏和声音,个人进行腿部按摩或锤或敲。相互合作,密切配合,交流体会。
通过我层出不穷的手段变换,以改传统的和秒表赛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此不疲。通过练习学生的步频得到锻炼,身体感知了短时间内提高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快步频,通过这些不同的参与活动练习,真正做到了“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乐悠悠”。学生也爱上这样的体育课。
教学反思:
(一)教在有法——有法即科学的教学方法,新颖、前瞻,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本节体育课改变传统的“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放任式体育教学,而是借助哨子和球贯彻整节课的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创建“以生为本”的愉悦课堂,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从准备活动到放松活动,通过哨声和拍球声、球动学生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步频,提高了反应能力以及速度和灵敏素质;通过不同节奏和速度的变换,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速度感,做到收放自如,从而增强了时间观念;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加强了合作与探究,进一步增强竞争性。
(二)重在得法——得法是用教材去教学生
传统的步频练习往往是教师规定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跑的专门性练习,注重学生的身体动作技术练习,忽略学生的身体体验。而这节课寓教于乐,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完成身体练习,还有和足球赛跑的身体体验。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兴趣盎然,而且都能锲而不舍坚持到底。准备活动的长短哨声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跑步节奏,变换步频,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铺垫;不同姿势节奏的拍球把学生练的不亦乐乎,师生其乐融融;集中注意力游戏能合理地把手舞足蹈的学生集中起来;头上胯下传接球游戏很好的把学生团结在一起,既对身体做了简单的放松,又做了队形调整;通过和足球赛跑让学生身体体验短时间内提高速度的有效方法;最后的放松也借助哨声长短和拍球节奏进行牵拉敲捶抖,形式上的变换,带来练习上的积极和心理上的欢喜。
(三)贵在创法——学生能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集中注意力游戏时,大胆尝试用寻找并牵手同桌取代喊数抱团,这样消除了性别抱团的现象,加深同桌间的友谊;高抬腿和后踢腿练习用拍球代替击掌,学生感觉很新鲜,又富有挑战性,学生争先恐后、乐此不疲;和足球赛跑,用等级制取代秒表计时的方法,关注了学生性别和能力差异的同时留给学生更广的自主空间。循序渐进,用手抛改为用脚踢,难度的增加带来挑战性越大,不断激发学生斗志,学生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勇于挑战。
哨子和球演绎别样的精彩课堂,学生通过教师不同的哨声和球类变换方式参与不同游戏和跑的活动练习,以此为乐,乐此不疲。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要以变化的眼光和思想去面对现行的体育教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不断创新,积极积累经验,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发现问题,用科学求实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要我们体育教师敢于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更新思想、提升能力,改变方法、优化手段,学生会更喜欢体育,喜欢我们上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