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外建筑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很多人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或者做些手工,其实不然。我刚刚在黑河小学上班,接手五、六年级美术课时,书中有几节美术欣赏课,起初我认为这样的美术欣赏课可能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大,但后来通过仔细阅读新课标,和其他老师、学生沟通发现,这样的欣赏与评述课有很大的教学价值。五、六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不那么强烈,教师不容易“激趣”,但他们想问题的时候更加理性,更加贴近生活,美术欣赏与评述课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1.把看起来很遥远的建筑欣赏图例与我们周围的事件结合到一起。我为学生们讲述前几年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与学生一起探究事件的起因,进而转向如何使建筑物既美观壮丽又能坚固耐用,如欧洲的石砌城堡,它的坚固性很好;金字塔陵墓,它内部的神秘让人望而却步,不敢随便进入;福建的客家土楼,它能起到防御土匪和盗贼的作用等等。这些建筑能够历经成百上千年而不倒,遭受无数打击而不破,其中的原因值得研究,这就为小组合作深入探究打下了基础。
2.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节目结合到美术欣赏中。机灵可爱的“小燕子”是男女老幼耳熟能详的电视人物,“她”是一个普通民间人物,被皇上招进皇宫做了公主,来到富丽堂皇的皇宫里,她反而不适应了,这是为什么呢?以此引入到中国古代皇室建筑风格。在封建社会有苛刻的等级制度,刚刚到皇宫里的人肯定会不习惯,最后就会像“小燕子”做出这样、那样的荒唐事了。在那堂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研究了很多古今中外关于建筑的见闻和故事,一直到下课,学生们还意犹未尽。
3.通过中外建筑的特点和区别进行对比学习,增进学生的知识面。中国故宫讲究为皇室服务,是一个中央集权的代表产物。整个故宫方方正正,几个大殿的周围寸草不生,显得极其庄严、巍峨。而对比法国的凡尔赛宫,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浪漫国度的皇宫是另外一番景象,它富丽奢华,用到了很多彩色玻璃和圆拱形的建筑方式,由此看到了中外建筑的设计理念的差别,为学生以后深入研究美术和建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术课堂应该是交流的课堂,是拉近师生距离的课堂。师生之间应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应从生活中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为师生交流做准备,使学生利用美术课学到广博的知识,而绝对不是仅仅的“画画”和“做手工”。教师只有不断夯实课堂实效性,才能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欣赏课。
篇2
一、建筑结构发展中的创新
1.全钢结构:1870年工业生产第一批热轧型钢以后,钢材逐渐在土建行业中普及采用。桥梁及建筑中更是应用广泛。为了探索这种新式型钢能使建筑物达到的极限高度与跨度,籍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举办之际,由桥梁工程师艾菲尔在1889年,设计建造了高321米型钢塔架(图1)。它的高度和造型与巴黎华丽、和谐的市容格格不入,当时被社会绅士阶层视为“怪物”而遭激烈反对。但是,历史证明了巴黎艾菲尔铁塔是欧洲工业革命的成果,是建筑创新的奇迹,是新时代的标志性建筑物。1972年慕尼黑世界奥运会上,德国F.Otto教授设计的钢索网结构建筑群是另一座造型奇特的标志性建筑物(图2)。它高效利用钢材强度,应用预应力技术提高刚度,形成了山峦起伏的建筑造型。为钢结构设计从刚性体系向柔性体系转换提供了示范。自然,全钢结构的众多设计中也有败笔,2008年兴建的北京鸟巢就是无视钢材强度特性及加工工艺特点,在创新名义下出现的另类。无独有偶,中央电视台的建筑,被国人称为“大裤衩”,是来自外国人的奇思妙想,其在本国实现不成的“创新”,在中国的土地上建成耸立。这两座建筑的诞生,除了其使用价值之外,也为中国百姓创造了茶余饭后诸多的闲聊话题。
2.钢材与混凝土结构:水泥的工业生产始于19世纪初,素混凝土的形式多应用于土建工程的基础部位。由于混凝土抗拉性能差的特点,只有在和钢筋配合使用时,才找到它在土建工程中的优势位置。20世纪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几乎可以应用在土建工程的任一项目,取代了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工程。但是,混凝土材料的生产过程与施工工艺,尤其是后者给施工现场带来不少混乱与麻烦。钢筋混凝土构件生产工厂化之后,不仅给施工现场带来文明生产外,还提高了施工速度。1964年罗马奥运会上,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组装的大、小体育宫就是由意大利Nervi教授设计兴建的(图3)。两座体育馆所具有的造型美、图案美、韵律美赢得了社会及业内的高度赞扬,成为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精品。但是,法国建筑师Taillibert于1976年设计建造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主体育场,却是一座名垂千古的“全混凝土建筑”的败笔(图4)。不当的选址及造型,错误的用材及配重促使这个混凝土庞然大物提高造价达6倍,延误工期近20年,加、法两国为此不断官司往来十余载。另一“创新”不成的钢筋混凝土工程就是悉尼歌剧院,因为结构选型错误,造价提高14倍,工期推迟16年。为此,还撤换掉一名内阁建设部长。
3.钢铁与玻璃结构:1851年在伦敦修建的水晶宫是这类建筑的早期作品。区别于传统建筑,它靓丽、明亮、通透的特点,构件生产工厂化和整体建造装配化的方式赢得人们的欢心。可惜1936年后毁于大火,因铸铁及玻璃的材性缺陷,此类房屋未再建造。直到20世纪后半叶,研发出高强玻璃及钢结构预应力技术,这才创新出大面积玻璃幕墙结构,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及豪华公共建筑之中。形成了高楼林立金碧辉煌的现代建筑城市景观(图5)。
4.钢材与塑膜结构:塑膜建筑始于20世纪后期,它依附于钢结构之上后 ,才具有了真正实用价值。在那膜贵如金的1980年,沙特修建了第一座索膜结构的利雅得国际体育场(图6)。它通透、轻便的特点非常适合沙特的环境与气候,成为轻型建筑结构的排头兵。由于预应力钢结构的发展,创新体系层出不穷。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修建了索穹顶膜结构,建筑用钢量仅为19kg/m2,达到了惊人的轻量化 。以后,1996年美国又修建另型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索穹顶膜结构(图7)。直至2012年,我国才研制建成第一座索穹顶的内蒙依旗体育健身中心体育馆(图8)。由于它的创新性,获得了我国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综上所述,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显著地改变建筑物的造型,影响材料的用量与工艺,优化施工的方式方法。创新建造的建筑物必然地具有奇奇怪怪的外形与特点。因此,奇怪建筑多数属于创新的建筑精品,只有少数才是在创新名义下的变异。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对于有些暴殄天物、挥霍资源、污染环境、误导行业,逆天行事的异类建筑,我们是应当大力反对和阻止的。
二、建筑创新的精品与假货
建筑创新的产品区别于传统的、普通的、大众的建筑物,必然呈现出新颖、多变、现代等奇怪风格,大家通称为奇怪建筑。符合科学规律,设计合情合理的工程必然会产生建筑精品。出于功利或形象工程的短期考虑,自然会产生创新赝品。由于物产、气候、地理等的差异,每个地方的建筑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差异,每个时代的建筑有自己的特征。由于人的创造力无穷尽,所以世界的建筑因此千变万化。古今中外都存在不少创新的奇怪建筑物。我们分析其类型,区别真伪,以分别对待:
1.景观型:由于自然地理的特殊条件,应势顺景而建造的建筑物(图9,图10)。它们很奇特,但很自然、清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和休闲去处。因此,具有特殊地理条件和优美自然环境中修建的奇怪景观建筑物是理所当然的。
2.功利型:为商业宣传或标志性而建造的建筑物。它们具有明显的物化形象和商业色彩(图11,图12),例如,酒厂的房屋像酒瓶,茶场的楼房像茶壶,经贸大楼像古钱等等。业主出于商业目的最大化的企图自力营建,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形象低俗的建筑,不仅惹人非议嘲笑,还玷污市容文化氛围,不应鼓励与提倡。
3.创新型:与传统建筑设计的风格不同,不采用直线、对称、均衡、稳定等传统设计理念,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风格构成新颖明快的亮丽建筑物(图13、图14)。它们奇而合情,怪而合理,造型优美,受力科学,让大众喜闻乐见,赞赏有加。它们是货真价实的建筑精品,是设计师建筑创新中应该学习和追求的方向。
4.逆天型:违背科学规律、超越法规准则 、不顾国情风俗、脱离大众情趣的建筑物,源自于追求怪异、只求眼球一亮惊世骇俗的设计邪念(图15,图16),科学、合理、经济、美观、适用等原则不在此类设计考虑范围之内。对于那些挥霍自然资源、浪费社会财富、破坏和谐环境、腐蚀文化传统的逆天式奇怪建筑,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考虑,我们应当全力制止与坚决反对再建这种建筑物。
三、几点感悟
1.建筑创新中要奖罚分明,出台抑恶扬善的机制和法规
在创新与发展的年代,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建筑物,在造型、体量、色泽、功能等方面自然区别于传统建筑。无论优劣,冠之以“奇怪建筑”还是名正言顺的。对这些标新立异的建筑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无非是观念之争或是非之争两类。前者由时间和历史可以做出公正的结论,例如,对艾菲尔铁塔和卢浮宫前玻璃金字塔的评价,初始时候,反对之声甚嚣尘上,连名作家小仲马都赤膊上阵。但结果是艾菲尔铁塔成了现代法国的象征与荣耀。曾经设计卢浮宫前玻璃金字塔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初始的非议之后,终于因此而获得法国总统密特朗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但属于是非之争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主赛场,由错误一方掌控工程,结果造价提高十余倍,竣工延误20年。目前,日本人均GDP虽然超出我国许多倍,但在建设中仍然还算经济账。最近在本国大众的反对下,停建了奢华的2020年奥运会主赛场馆。因此,期盼在我国也能建立阻止错误工程实施的有效机制和建筑法规,使鸟巢、大裤衩等类怪异建筑物不可能再建造。所以,在创新名义下出现奇奇怪怪建筑虽然可以理解,但是无力无法制止错误工程进行,任其挥霍浪费社会财物的现象应该早日在中国结束。
2.疏导与制止逆天式奇怪建筑需要正本清源
产生逆天式奇怪建筑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权贵干扰和设计低劣水平。随着社会风气的澄清与好转,权贵因素会逐渐淡化和消退。而教育和提高设计师业务及素质水平就成为终止逆天式奇怪建筑的当务之急。对烧钱建筑物持批评否定态度应是专业同行的科学共识和社会责任。促使“无序之美”、“眼球一亮”、“回归自然”等歪理邪念远离设计思维。重回“科学合理”、“绿色建筑”、“理性创新”等时念。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设计师们面对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等新鲜事务,应抓紧学习及时补课。避免在业务工作中,对先进科技设计因素的陌生、冷漠、回避或拒绝。争取作一个业务全面,德艺双馨的新型设计师。
3.回归理性,回归共识,促进行业积极健康发展
为什么争论已久的奇怪建筑物问题达不成共识?为什么对我国土建高层人士学术会议上的批评与呼吁反应平淡?为什么在我国钢铁产量过剩特定情况下,可以违背科学发展规律,默许浪费资源?究其原因,无非是关系到涉事方的利益、责任、面子、名声而已。这些“丑事”的涉事人都还在位,运用手中权力还能保护自己,但却无视国家利益和行业健康发展,置个人利益于国家之上。尤其是土建行业中“适用、经济、美观”的建设方针,是古今中外遵守了千年的行规,应该早日回归我们的设计指导思想。专业媒体更应振臂高呼,抑恶扬善,宣传正能量。让我国土建行业在创新旗帜下,再攀高峰,再创辉煌。
篇3
【关键词】环境设计;景观设计;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专业设置都存在着重复、混乱的现象,2012年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代码进行了重新制定,改变了这一现象,使得教学资源更加集中、整合,促进了国内教育体系的合理化发展,也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设计专业方面,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在研究人类居住环境方面是两个相邻的学科,这两个专业在工作对象上不仅存在着联系与区别,还有非常深厚的学科历史渊源。在近代教育中,学科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明确。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将此作为依据与基础,对课程教学结构进行更深一步的细化,对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协调。
一、对课程教学机构进行细化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装饰与装潢、室内外装饰设计、环艺小品(场景雕塑)等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有时,对土地上的构筑物与塑造构筑物之间的空间艺术设计进行安排也是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方面的尺度范围,可以是对小庭院进行设计,也可以是对某一区域进行规划,但在建筑方面的自然环境或者设计宏观方面的东西涉及到的还是比较少的。
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以及工作经验,一个环境设计师不能只会设计建筑内外的装饰,景观设计师也不能只会设计外部空间,其工作范围亟待扩大。因此,这就给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的地面环境都可以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服务对象,总体设计层面也都可以是景观设计专业服务的对象,因此教育体系覆盖的内容范围就必须扩大,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外美术史、琉璃艺术、陶艺雕塑、摄影艺术等课程是艺术类专业的优势,在学生捕捉艺术感上具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二、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改革的思路
1.对人居环境进行设计
对人居环境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要将整体的环境要素有意识地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量,绝非对室外环境、建筑室内外装饰进行简单、孤立、单一的设计。与之相反的是,在设计建筑及其室内时,环艺专业的学生却能很好的掌握。所以对教学进行改革的一大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居环境设计的思路。
2.注重中国园林文化历史知识的教学
在实际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传统的园林设计文化精髓融入到教学之中,在设计具有可以代表本土文化园林的时候,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对其进行创作训练,从而对环境设计专业暴露出来的重视效果而忽视内涵的缺陷进行弥补。因此,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将本土历史文化融入到设计之中,并通过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达到写实与写意并存的效果,可以与观众产生共鸣。
3.培养学生建筑空间的思维
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可以把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各种体现形式美的元素、装饰艺术的方法与技巧、建筑空间的理解与设计以及动静态五中感觉渗透到设计之中,使得包含景观建筑在内的整个环境下的园林艺术效果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园林景观课程的时候应该对环艺专业与建筑学专业中的室内设计教学思路进行借鉴,从而对学生的建筑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强化,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也要更具有针对性,在学生的设计能力方面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
4.对系统的课题进行设计
当前,许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计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城市规划原理与城市陆地系统规划等课程教学时环艺专业所缺少的,使得在规划规范与方法上学生没有足够的了解,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专业水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对课题进行设计的时候,有必要对环艺专业的学生增加这方面的知识点。
5.对系列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
环境设计专业与景观设计专业有许多课程是重复的,因此对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专业课程的重复。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对环境设计的专业课程进行考量,对表现出来的针对性不足的课程予以删除。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专业与景观设计专业在研究人类居住环境方面是两个相邻的学科,这两个专业在工作对象上不仅存在着联系与区别,还有非常深厚的学科历史渊源。因此对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要认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课程进行细化、整合与优化等,意在让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中走得更宽。
参考文献:
[1]李田.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与教学的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5(2):81-83
[2]曾丽娟.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改革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3(4):3-5
[3]黄鹄.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37-38
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住宅建筑;改进创新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7-0163-01
1.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
纵观城市住宅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使得城市居住面积严重短缺,住宅建筑大量兴建,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住宅的建筑设计与人们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出入,令居住质量较差。另外,呆板、复制也是居住环境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改进和创新的要求。
住宅建筑设计应以市场需求为主要依据,随着住宅逐渐成为商品,那么就应脱离传统福利分配住宅的陈旧模式,而是根据一定的销售定位,针对销售对象的经济情况、成员构成、生活模式、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进行设计的调整。
住宅建筑设计应以舒适的居住环境为主要目标。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住宅内部的功能分区也可以较为注重。目前来看,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的设计与卧室并重,应充分考虑到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性,结合建筑本身的特点,而进行动静分区、面积和三维尺寸的确定。
住宅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室内空间的可变性。结构形式的变革使得建筑可以有开敞的大空间,这对于住宅建筑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可以对开敞的大空间自主地进行空间分隔,使得室内空间具有可变性,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住宅建筑设计应考虑室内外环境的景观性。景观环境早已成为住宅建筑的衡量标准之一。应设计适宜的景观来提高住宅的舒适性,使得每个住户都能有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和声环境。
2. 改进和创新的理论依据
建筑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伴随着大量的实践活动的进行而总结,并发展而来的。这方面国外的理论成果较为先进,我们常常要借鉴国外各种新理论、新思想。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始终为科学创造所普遍倡导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理论对于一个学科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革新,要将一门学科成果提高到理论水平才能够指导更多的实践活动,同时反观理论成果的可靠性。此外,我们也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地域性、民族文化等传统方面与建筑设计有机地结合,形成独有的建筑设计理论。
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生态理念,住宅建筑设计应积极地将生态理念引入其中,通过一些建筑技术,或是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来实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将建筑节能贯彻到整个建筑领域,从而使建筑设计理论更加完善。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应加入环保理念,除了创建良好的室内居住环境外,还应营造良好的室外生态环境,包括住宅区域位置的选择、总体规划布局、园林绿化和必要设施的配建。
3.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改进和创新
建筑艺术是社会的艺术,其艺术特点、风格及式样的变化代表着对历史的传承以及特定时代的审美观。也就是说,建筑艺术不仅包含历史的范畴,还包含时代的进步,因此它的本质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此过程中,应以开放的眼光来对待传统,积极吸收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经验和理论成果,并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先进的建筑设计理论。
建筑设计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与解析式的逻辑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创造性的思维是一个囊括了创造主体多种基本智力因素的集发过程,也可以说建筑创作与纯粹的科学技术存在一定的区别,在于感知和理性、形象和概念相融合的领悟过程。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赋予建筑以生命,使其在完成基本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体现出历史性、文化性、创新性等,是衡量建筑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准。
建筑不是单一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而是与其他的建筑及周围环境共同形成了城市,外部空间换件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设计某种特质,而且包含着建筑形式、建筑空间所不能揭示的美学形式要素。也就是说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之间存在某种统一及协调的逻辑规律。
建筑设计的表现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进步。从最初的手绘图纸,到如今的计算机绘图,使得建筑师的各种设计思路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精确地跃然纸上,也令绘图工作量降低,人工误差减少。同时,由于计算软件的飞速发展,可以模拟出多种设计思路,令建筑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思路。
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也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创新。钢筋混凝土的出现使得大跨建筑、高层建筑得以实现。钢材的大量生产使得钢结构的大量应用得以顺利进行。钢结构轻质高强的特点令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将建筑设计引向了降低建筑能耗的高质量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要将生态、节能的意识贯穿整个设计活动中,坚持创造出高品质、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这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4. 结语
住宅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生存空间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尤其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这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的住宅建筑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有较大的变化。首先从设计内容来看,传统的建筑设计注重于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而对于舒适方面较为忽视;而现代的住宅建筑更注重于品质和舒适的要求,在经济方面较为看轻。其次从设计程序来看,传统的设计主要注重于实际功能,更多的是如何实现;而现代的建筑设计对于前期的调研工作、方案设计阶段与工程进行阶段并重,更加突出建筑设计对整个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再次从设计工具来看,传统的设计是通过手绘图纸和人工计算来完成建筑的设计,由于计算方法的局限,存在较多的简化内容;而现代建筑设计采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绘图、计算,保证一定的精确度,而且缩短了图纸绘制的时间,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设计内容。最后从设计方式来看,传统设计主要依靠经验来规范设计行为;而现代建筑设计更加鼓励建筑师能够有创新的思路和设计手法。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城市住宅建筑设计需要适当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潘祖伟.探讨中小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发展[J].科技资讯,2010(20).
[2]张刚.现代住宅建筑设计阶段的新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3]黄海燕.未来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篇5
关键词:场所精神 旅游 古镇 业态
序言
提到丽江,立刻使人联想到神秘的纳西文化,提到阆中,使人联想到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提到洛带古镇,能想到什么?“客家文化”么?为何游客不知“客家文化”所以然?究其原因,在于洛带古镇当前的旅游开发和管理等不足以彰显“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的形象,没有很好的展现其独特的客家文化精神。
一、场所精神
(一)场所精神的起源
挪威建筑学家诺伯特·舒尔茨在《建筑的意向》、《存在、空间、建筑》、《场所精神》和《居住的概念》中最早系统完整的阐述和建立了场所理论,并于1979年正式提出 “场所精神”的概念。
场所精神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典型特征,通常指地域应该具有的特色,它是场所的象征和灵魂,它能使人区别不同场所之间的差异,使人唤起对某地的记忆。即“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认同感,表现为受众内心对该场所的导向感、位置感和识别感。归属感,表现为某区域给受众的舒适感、安全感、交流感和成就感,充分满足受众所需求的功能性价值、情感性价值、认知性价值和社交性价值,最终使受众满意和信任,有意愿逗留。
空间特性决定了场所类别,场所类别决定了场所精神的类别。场所精神的载体是“场所”,表现是“精神”。人为场所是古镇场所精神的载体,古镇的场所精神在人们心中表现为认同感和归属感,一种场所感,一种有意义的空间感受。它可以通过很多形式和手段来体现。例如:建筑立面、铺装材料的肌理、色彩和环境中的特有的声音、气味、温度、光线等都是构成“场所精神”主要特征的元素1。
二、认识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位于成都东郊,交通便捷,历史悠久。古镇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的格局。如今镇上有二十多万客家人,客家人约占镇总人口数的86%,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客家习俗,被誉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
1、发展现状
多年来,洛带古镇凭其资源和交通区位,占尽四川古镇旅游发展的先机。然而,随着古镇旅游如火如荼,黄龙溪、上里古镇、平乐古镇、泰安古镇等,都对开发较早的洛带古镇又很大冲击。
2、存在的问题
田野调查发现,如今的洛带古镇经营管理上已经凸显出诸多问题。
(1)业态分布混乱,街巷特色不明,承载力不均。如今,古镇呈现“一街七巷”的空间格局(如图1),古镇内各街巷的业态设置混乱,各街道产品雷同,鱼龙混杂,毫无特色之分,游客大多扎堆于主街“一街”,主街承载力超限,而“七巷”游客寥寥无几。
(2)主题文化模糊,认知感和归属感低。
洛带古镇虽号称“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然而游客却不知客家文化为何?虽然政府通过倡导“火龙节”“水龙节”把客家文化成功推向社会,然而产生却是短期效应,不能真正体现客家场所精神。当前古镇内能展示客家文化的仅为已被喝茶麻将所充斥的会馆,人迹寥寥的客家博物馆和几处破败的文字标牌。而旅游产品,也鱼龙混杂,如新疆羊肉串,毫无客家特色可言。许多游客到此游玩后,还不知洛带的特色在哪里。
(3)商业化过度,产品单调无特色。
现今古镇内几乎全部充斥着商业气息,就连古镇的核心建筑会馆,部分也被茶馆所占据。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为主,缺乏特色、互动的项目。只有几家冒险、操作类的店面能够给予游客些许毫无客家特色的体验。
(4)缺乏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文化的保护机制。
古镇的原著居民是古镇文化的传人,是古镇场所精神的核心载体。但如今,洛带古镇内店铺多被外地人租用,传统客家人生活、交往的场景几乎不复存在。至于客家文化的保护,仅限于每年一次的“火龙节”“水龙节”的举办和客家博物馆的展示。游客们常常身处“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却不知道客家文化所以然。
(5)基础设施不健全,绿化景观不足。
首先,古镇的车站与古镇街巷入口处缺乏引导性标示标牌。其次,古镇入口处的水体景观和街巷店铺前的水沟边缺乏必要的安全标牌,造成安全隐患。第三,古镇内缺乏必要的休憩设施和无障碍设计。第四,古镇内绿化严重不足。每到夏季,游客都暴晒于烈日之下,极大地降低了游览的热情。
图1 洛带古镇内古街空间格局
三、如何再现洛带的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的再现是古镇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基于当前和未开的市场潮流,洛带古镇要“鹤立鸡群”,应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可进入性管理
交通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感受。针对现状,首先,要做好入街通道的绿化和导引措施工作;其次,正确引导街边摊贩的售卖,使游客愉快地进入古镇领略古镇魅力。
(二)功能组织和业态管理
空间环境强烈影响人们交往活动的发生:有利的空间环境能够极大促进人们各类交往行为。2
首先,合理安排“一街七巷”的功能,进行主题化包装,或美食,或服饰,或休闲……主动引导游客行为。其次,整改业态,特色高效管理。如对现有业态进行甄选,剔除如老北京布鞋等业态;引进和创新体现客家文化的业态,并实行情景化服务,给游客独到的感受。
(三)社区居民管理
古镇的原著居民是古镇精神文化的传人,是古镇场所精神的核心载体。如今洛带古镇二十多万客家人的却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当前的旅游发展之外。因此,应积极促进客家人参与古镇旅游发展。
首先,让客家人参与古镇的开发管理,既保证其主人翁意识,又保证了古镇精神文化的原真性。
其次,鼓励和扶持客家人参与古镇的商业活动,强化文化保护意识,保障其经济利益和文化气质。
再次,鼓励客家人保持其原有的生活方式,避免文化污染,树立真实的客家场所精神。
(四)建筑及设施管理
第一,定期维护古建筑和基础设施,完善风貌。第二,安置必要的休憩设施,注重无障碍设计,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第三,合理设置公共卫生间和直饮水设施,保障人性化、特色化、完善化的基础服务。第四,增加绿化及遮阳设施,保证游客旅游品质。
(五)节事活动管理
首先,适度开展客家文艺演出和路秀展示,如狮舞、龙舞,传文达意、活跃氛围。其次,对已有的“火龙节”“桃花节”等节庆,大力营销,强化市场对古镇文化的认知感和归属感。
(六)安全和卫生管理
安全是旅游活动开展的基础保障,卫生是影响游客感知的重要因素。首先,完善入口处的安全措施。其次,维护古镇内的标示标牌和预警设施,使其清晰、完好。再次,整改古镇的生活垃圾、噪音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严禁播放与环境相悖的流行歌曲,营造古镇客家的风貌。
结语
古城古镇是人为场所在时间维度上的一种表现。它所包含的建筑遗存、精神风尚和原著居民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无不是场所精神的载体和体现。因而,我们必须谨慎的兼顾好洛带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让游客深刻的感知古镇所特有的场所精神。
参考文献:
[1]吴威.园林的场所精神初探.华中农业大学[C].2005.05,10—16.
[2]杨·盖尔,何人可译. 交往与空间[M]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曾晓辉.客家文学与客家民系的族群认同.中外企业家.社会视点[J].2011.(04),164.
[4]Tuan Y F. Space and Place :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M] .Minneapolis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771 8 - 18 ; 118 -1481
篇6
论文摘要:建筑师既是工程师又是艺术家。建筑师是具有一定独特性和稀缺性的复合型人才,也是目前社会上流动比较频繁的职业之一。因此,全社会应充分重视建筑师的培训和激励,使建筑师更加健康地成长。在岗位训练方面重点阐述了知识、实践和观察三个方面积累的重要性和途径。在激励方面,重点论述了薪酬分配、搭建成长平台、实施精神鼓励方面的作用,同时提出了实施弹性工作时间的建议。
1前言
建筑含意在《韦氏英文字典》是这样表述的:①没计房屋与建筑房屋的科学与行业;②构造的一种风格。这个简要的定义,虽然反映了建筑与土木工程的区别,但基本上还是指建筑本身涵盖的层面,应该是狭义的。广义的建筑就是指人类居住的环境,它是一个整体,一个环环相扣而且必须由小到大紧密配合的层次关系。因此,建筑具备多重的属性,它与人的行为、工程、科学、社会行业有关,而又与美感和艺术有关。建筑是一门必须面面具备的学科与行业,而围绕它的中心论题就是“人”。
建筑师既是工程师又是艺术家。2000多年前,罗马的一位建筑理论家维特鲁维斯曾经指出:建筑的置要素是适用、坚阔、美观。从这个论点引申开来,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确地说,是许多门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此建筑师首先是一个工程师。同时,建筑师必须是一个艺术家。为,建筑设计的过程,也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建筑设计要从社会科学角度解决适用的问题,从技术科学的角度经济地实现坚固的问题,从艺术的角度解决美观的的问题。也就是说,建筑师思考和关照的层面是十分广泛的,一个杰出的设计要能反映时代、社会、环境,而且又能满足使用的功能并具备美感与历史感。那些闻名中外的建筑没计无一不证明了这一点。
2建筑师的培训
这里主要是指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工作以后的培训。
(1)知识的积累。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除本专业外,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诸如给排水、供热通风、通讯网络、工程经济、工程材料、道路交通、环保:【J生以及声学、光学、美学、绘画等,仅靠在学校学习的几年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城市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技术在更新,因此建筑师必须加强知识的积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广泛查阅文献,善于在网上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2)实践的积累。建筑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根据工程任务书的要求,设计最适用、最经济、最坚固而又尽可能美观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检查并监督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工程竣工后还要参加验收工作。这个十分重要的实践过程,在学校是学不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师要综合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做出各方部满意的设计。同时,要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协调各方问题的管理能力。作为一名建筑师,要敢于承担大型项目,参加一个大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投产的全过程,获得的收获是十分巨大的。
(3)观察的积累。建筑大师梁思成说:“建筑是一种全民性的、体积最大、形像显著、‘寿命’极长的‘创作’。”正是由于建筑的这个特点,建筑师需要多观察、多涉猎,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目的。有条件的话应该多看一看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建筑。如悉尼歌剧院、圣彼德教堂、温哥华图书馆、玻璃大楼菲利浦、约翰逊(美国匹兹堡)、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里昂机场的高速铁路车站以及中国的故宫、首都人民大会堂等,观察这些建筑的自然条件,人为条件、比例、尺度、功能、美感、含意以及空问感、历史感等,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样,无疑会有一个大的进步。
3建筑师的激励
由于建筑师的特殊工作性,目前它已成为社会上流动最频繁的职业之一。因此,每一个企业和单位都必须更加重视建筑师的激励。
(1)重视薪酬的外部公平性。这个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单位要想留住建筑师,首要的问题就是建筑师的收入水平要达到甚至超过同行业的收入平均水平。只有有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才能留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做好薪酬外部公平性的基础是做好薪酬市场调研,清楚类似企业和岗位的薪酬制度,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具有竞争性的薪酬。由于目前国企薪酬的刚性约束较多,这也成为国企建筑师流失较多的重要原因。
(2)为建筑师搭建事业的平台。薪酬是重要的,但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更看重的是事业,更看重的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他们每个人都期望,留下珍品、留下杰作。凶此,作为建筑师的领导者,应该创造条件给建筑师搭建事业的舞台,让建筑师有机会一展身手。
篇7
关键词:皖南古村落;安徽宏村;景观价值;现代意义
皖南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山区地域范围内的具有古代文化特色的村落,在这些依山而建的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西递和宏村这两个古村落了。皖南的古村落有着其它古代村落所不同的特色,那便是它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达到了摆脱对农业依赖的程度。
1 宏村的概述
在古代宏村并不是这个“宏”字,在官方的记载中是“弘村”,它的地理位置是在黄山的西南麓,距离黟县的县城大概有10km左右。宏村是古代安徽地区桃花源内的一座具有代表性特色的“牛”形村落。整个古村落的占地面积在30hm2左右,紧靠着雷岗,面对着南湖,钟灵毓秀,被世人誉为“水墨画中的古村”。水绕山而山色凝,山傍水而水盈盈,早在南宋绍兴时期,古宏村的村民以浇田与防火为目的,运用自己独具匠心的设计,修建了当时和现代都被称赞的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人工水,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仿生学”工程了。村民们受到牛的启发,以牛的生理结构做为建造的基础,创造出了“牛肠” 、“牛胃”、“牛肚”和“牛身” 。青山绿水与村庄叠院交相呼应,自然景致和人文环境完美融合,这便是宏村与中国其它村落建筑特色上的本质区别,这也就造就了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现宏村全村共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居住建筑140座左右,宏村的建筑内雕梁画栋,树影相称,被现代的研究学者盛赞为“山岭之楼阁,民间之故宫”。其中,宏村还拥有着独具特色的著名景点,包括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以及承志堂等景观。现代的宏村已经被有关部门保护了起来,随着它被世人所认识,其保护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2 宏村的景观价值
2.1 人文价值
皖南古村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很深,直到现在还仍然保有很多当时建筑的形态和特色,形成了徽商文化的特色风景。从文化上来看,宏村是一个可以使许多艺术家彭发出灵感的地方,例如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曾在宏村有感而写道:“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真就从侧面描写了当时古宏村居民们的生活面貌,除此之外,在如今这里也吸引了众多知名的文学家、诗人、艺术家以及摄影师等,而他们都是因为被宏村所特有的艺术气息和乡土文化所吸引的,因此,宏村具有着非常大的文化价值。
2.2 文化遗产价值
现在皖南的宏村村落已经拥有了近80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两个朝代的更迭,全村共有140余座保存完好的明代与清代的古居,古居中雕梁画栋,树影掩映,典雅古朴,具有很浓的文化特色。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无穷的,因此,其成为了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遗产价值。
2.3 建筑景观价值
古时风格的建筑就是宏村古村落的标志,一座古老的民居、一条古老的小巷、一扇古老的木门,这些都代表着不同朝代背景下的宏村文化和建筑理念。皖南宏村的古风建筑中都是徽派建筑的精品之作,是徽派建筑中的代表,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它的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黛瓦、粉壁、马头墙等;其装饰的特色在于以砖雕、石雕、木雕为主的装饰风格;建筑多是高院、深井、大厅,具有很浓重的皖南建筑风格。
2.4 水系景观价值
水绕山而山色凝,山傍水而水盈盈。自古山水尽一色,山水之中掩雕栋。宏村尤其自成一体的水系,这是宏村的前人们利用他们的智慧建造成的特有的用水系统。也就形成了现在的以“牛肠”、“牛胃”、“牛肚”和“牛身”为主的立体式水循环体系,而如今再看这用水系统,其嫣然已经成为了建筑史上的艺术品。
2.5 村落的选址布局
皖南的宏村古村落依山而建,顺山势而成,充分体现了古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其建筑的建设位置也充分的利用了《易经》中的知识,并以此达到古人理想中的“天人合一”境界。其建筑特点和对地理的运用,放到今天,也是非常有学习价值的。
3 宏村的现代意义
从宏村的文化角度、建筑角度以及地理角度去看,对现代社会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不管是研究历史的、研究文化的、搞建筑的、学地理的等,宏村对于很多科学研究都有着促进的作用,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提供的方便,为我国的建筑业提供了参考的素材。因此,宏村村落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其本身优美的景色,还有它所内涵的文化、艺术、建筑以及地理方面的知识。
4 结语
总而言之,宏村做为皖南古村落的代表村落,其带给我们的是无穷的财富和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后世的影响依旧会很大。
篇8
对于这次访谈,我多有忐忑。因为熟悉,我居然有些不知道从何处切入,似乎总觉得我准备的每一个问题他都曾或多或少与我有过交流。深怕他厌倦我的“重复”。所以。思量再三,我选择了一个咖啡吧,在那个炎热的下午,开始了这场带有颇多“重复”嫌疑的访谈。
中外建筑:您作为一个建筑师已经很多年了,您如何评价、回顾自己从业这么多年的经历,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刘纲:最大的感受是,短短几年时间国内的建筑设计行业变化非常快。回顾设计行业的从业经历,与十年前相比,无论是景观规划、住宅设计、公共建筑设计等都在迅速地与国际接轨。从业这么多年,与其他公司横向比较后发现,许多发展得不错的设计公司部有鲜明的特点。建筑师也一样,坚持自己的特色,这一点很重要。所谓特色并不仅是创作手法和理念,还有对建筑师的能力要求。建筑师尤其是职业建筑师活跃在第一线,直接帮甲方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建筑师的综合能力对于解决问题非常关键。我的感受是:建筑师在大环境下有很多选择,但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坚持自己的特色和擅长的设计。
中外建筑:您认为建筑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刘纲:在不同阶段建筑师应该有不同的品质。一位好的建筑师最根本的品质是应该保持自己的特点a当每一个建筑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创作理念时,就会让建筑设计行业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象。但是,就目前国内设计行业而言,我认为对建筑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广泛的认知能力。协调能力代表着建筑师跟团队的协调,跳出自我封闭的设计状态,与他人协调一起完成作品。此外,建筑师对社会的认识也非常重要,要知道无论是国家、地方政府还是房地产商投资的项目。绝大多数与社会密切相关,业主方会有一定经济利益的考虑,政府也要实现为城市增加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目标,而投资都有预算,每个业主都希望少花钱多办事。这时建筑师就必须对包括经济形势、施工和材料采购环节以及沟通过程中的技巧等各方面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和认识,这种认识如果能达到一定水准的话,项目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小。
中外建筑:您现在既是一个职业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个企业领导者,那么在这两个身份之间,您更希望自己成为哪一个?
刘纲:在这两个身份之间,有时确实很矛盾,这也是作为一个建筑师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需要努力平衡。作为建筑师,恐怕大多数人的理想就是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建造出一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建筑,这也是一个建筑师存在的价值所在。但现实把我推到了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位置上,使得我不得不花较多的精力在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上,从而使得自己有很多关于设计的创作灵感,往往缺乏时间深入下去。但同时我又认为,一个真正喜欢设计创作的建筑师,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停止追求,他的灵感会随处激发。所以,虽然我领导着一个创作团队,但我还是尽可能参与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中去。
从内心来说,我更喜欢单纯的建筑设计。但如何平衡一个人的创作和一个团队的创作,我必须作出选择。自从2001年公司组建以后,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的组织构架、行政管理等工作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必须腾出一些精力来更多考虑公司的整体发展。所以,我想如果公司管理得好,运作正常,能完成高品质项目,而且同时运作多个项目,也能够实现我作为一个建筑师的创意,这对于一名建筑师而言,会是另一种成就感一一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完成单个作品,而变成一个人有机会领导和协调其他建筑师完成多个不同的项目。
中外建筑:在行业内,您怎样看待建筑大师的影响?您会崇尚哪一位建筑大师?
刘纲:在每个不同时期我会关注不同领域的建筑大师,这一阶段我研究空间形态,那么会着重寻找在空间形态方面比较有突破的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下一阶段可能我进行建筑构成方式的研究,那么也有不一样的关注对象。曾经一段时间很喜欢路易斯・康,在美国时特意去看他的作品,确实做得很好。但是自己的思路也在变,我告诉自己可以尝试接受一些其它建筑师的创作,不用排斥其它类型的作品。比如盖里的作品并非每个人都为之叫好,但我认为真正深入其作品中亦能体会到益处。作为建筑师,我个人不太希望自己受某种固定模式的限制,建筑设计的思路应该经常跳出固有程序。欣赏和喜欢某位建筑师的作品并不是靠模仿,而应该吸收其中好的元素。这种虚心吸取并不是针对一个人而应该是分析很多人的作品,慢慢地能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所以,我欣赏的建筑师很多,而且他们也不属于同一类型,我从他们那里学习处理问题的方式、手法或者他们内心对于建筑的深层次的一种思考和理念。
中外建筑:您是否想过10年、20年之后未来自己将成为一个怎样的建筑师?
刘纲:自从组建公司以后,我在创作方面的精力和时间明显比以前减少,可能更多地是在完善组织和管理,有所偏离了自己的理想。事实上有很多建筑师和管理者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可能放弃建筑创作直接去做管理。有的还是坚持创作而放弃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即把团队控制在类似于工作室的规模。我认为还有第三种方式可以尝试:目前我放弃一些创作的理想,确保公司管理走在正轨上,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建立一种系统的方式,可以把大多数问题在系统内理顺关系,然后再重新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创作。经过这几年的时间,工作经验变得更丰富、对于社会的认知和判断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提升,有了积累以后对于创意和理念的提炼也可以进入更高层次,走的道路也会更顺利一些、相信也能走得更远。
中外建筑:博创国际从2001年创立至今发展一直很平稳,规模扩张相对-迟缓,您对此有怎样的考虑?
刘纲:因为通过公司的实践和一些经历我们得出了一个教训,就是应该坚持自己擅长的方面。因为任何扩张都是建立在有准备的基础上,没有准备的盲目扩张只会损害企业的基础。以前我们主要做公建项目,这类项目有一个特点,如果不能把控到细节,建造出来的效果与设计初衷很难保持一致。所以当时施工图设计也在坚持自己做,各个专业都配备齐全,结果运作下来后发现,如此规模的全专业公司很难形成良性运行系统。一些大型设计院往往有几百上T-A,但并不完全是靠人数取胜,而是有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等。我们反思自己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并非施工图设计的优势,而是不断精益求精的创意。所以我们放弃大而全的模式,集中力量于自己擅长的创意设计,这也是我们公司的特色之一。到现在我们仍然认为公司扩张之前首先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组织架构是否适应多元化的组织管理,另外一个是等待市场的成熟。公司的任何扩张是建立在大环境基础上,大环境不佳时,可以积蓄力量做好准备,等到环境转好时再发力。
中外建筑:您认为博创国际在过去这八年时间的发展中,怎样形成自身
设计理念和特色?
刘纲:有了生存基础和人才基础才有可能进行研究和创作,形成公司相对固定的特色。从经营特色来讲,我们解决了生存阶段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积聚志同道合的人才经历新陈代谢。因为公司经营和人才积聚相辅相成,经营好的公司能吸引更多好的人才,经营不善也会流失人才,这是很客观的问题。
我们总结出确实想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近几年研究课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怎样在建筑中融入文化元素,除了业主特殊要求的建筑风格以外,建筑创作要尽量融入中国的文化和特色,这不仅仅是增加某种符号,而要求更高层次的提炼,从最初提炼符号到应用于构造和空间。包括规划和空间组织上也能把中国的一些空间优势提炼出来加以应用。我认为建筑师有责任去保护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另外一个层面是研究的氛围,作为一线的创作公司,可能平时忙于做项目和完成项目,但我一直鼓励建筑师在项目进展的同时形成相互讨论的氛围,鼓励大家表达自己直观的想法,这种讨论氛围对于建筑师的能力锻炼非常有利。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会要求公司所有建筑师关注对材料的控制和项目后期的把控能力,保证最终建造的成果能达到设计标准甚至超越。比如我们只做到方案的项目,很难说可以最终达到设计标准,往往遗憾太多。所以我要求建筑师们对设计的细致程度、把控的细致程度应该达到高水准。像国外的设计事务所,经营了上百年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管理方式,我们不排斥任何先进的东西,目前阶段希望把他们先进的东西学过来,在经营理念和服务上有所突破,花比较大的精力和比较多的预算在后期服务上,保证项目实施时能够按照建筑设计的要求实现其效果,同时这一结果也满足了甲方的开发要求。
中外建筑:您刚刚谈到在公司内一直倡导建筑师把中国建筑文化融入到建筑创作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如何来实现庀,您对此有哪些体会?
刘纲:这一点我有很深的体会,我一直在倡导,倡导所有建筑师都这样做,但发现大部分国内建筑师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并不足。这可能与我们的建筑教育有关,不能说缺失了对于中国古建筑文化的教育,但教授方法不对。往往在大学院校里,中国建筑文化的课程被单列,没有和建筑手法以及实践等有太多联系,仅仅教授古代建筑是什么、什么是斗拱,学生背会了就行。可古建筑怎样和现代建筑建立联系,可能学校老师也不一定有好的方法。很多研究古建筑的老师并没有太多现代建筑的实践,研究现代建筑的老师也只是对古建筑停留在认知上。目前,在公司里我们一方面让大家看很多关于古建筑的书,但更多地是学习案例,研究别人怎样把古建筑文化体现在现代建筑中、结合方式有哪几种、可以尝试哪些方式。比如最初的层面是一些符号的提炼,另一层面把中国元素符号抽象以后重新组合,突出形态外表的特点,而更高层次是提炼出形象空间组织的手法,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可以通过实践再去提高总结。
中外建筑:从博创国际已经取得设计和创作的项目来看,您觉得哪些项目是比较特别,有与众不同的效果?
刘纲:我们在上海和华东其他省市地区有很多不错的项目。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两幢楼。虽然只做到方案设计,但施工和设计配合很不错,完成效果非常好。还有一些比如苏州工业园区的雅戈尔未来城、西安交通大学和利物浦大学合建的研究院楼群、合肥“萨尔斯堡”住宅项目、苏州太湖边“帕提欧”和“托斯卡纳”别墅区、昆山花桥的行政服务中心,生态园接待中心等公建项目。
中外建筑:对于近年中国出现的大建设机遇而言,很多人讨论过期间并没有出现世界级建筑大师人物,您个人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刘纲:任何国家处在大发展时期,对建筑师会有一个心理上的影响,即“我必须快速完成项目设计”。国内建筑师短时间内完成图纸的能力可能确实比国外设计师强,但是细化的能力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发掘和提升。如果很多问题考虑不周全,东西又做得不够细,这样建筑师的创作就很难有历史价值、很难被流传下来。等到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中国进入发达社会,在这一批建筑中能够称之为优秀的作品屈指可数。当然,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既然没有精良的好作品,建筑大9币靠什么出现呢?大家都在快速完成作品,很少有人沉下心来去研究创作,这对于成就大师会是很大的障碍。在建筑师这一群体中,如果有80%甚至90%以上的人都只在忙于自己的项目,而不是创作的话,那么有潜力的建筑师的比例将会缩小,而在这其中不可能人人都拔尖,自然地成为建筑大师的基础人群会更少。
中外建筑:正如您所说,中国目前建筑设计实践非常多、量非常大,但是相对应的建筑理论仍然贫乏,是否这也会是影响出现世界级大师的因素?
刘纲:国内建筑设计在研究方面的成果确实仍然薄弱,我们一直在追赶国外,“与国际接轨”这是前几年流行的口号。现在我们很多地方已经接轨了,国内的新建筑与国外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反而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外国朋友从国外来到中国,一方面很惊叹,中国城市跟国外差不多,但同时也很失望。为什么中国是这个样子。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建筑设计怎样在现代化的前提下保持中国的特色和元素。这一方面是社会客观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和相关研究投入的精力不足有关。如果我们在建筑技术和建筑科学方面有大的突破,就不会永远学别人的形式、学别人对材料的应用和组合方式,而是创造性地把这些材料重新组合。国内有大量社会实践的诱惑,做大量的项目实践可以直接体现建筑师的价值,也有实际经济效益,而对于研究创作的热情、兴趣和时间精力都会受到影响,包括一些学校老师都不一定有更大的热情去研究。
现在全世界发现了多元化的建筑文化和理念,新理念出来后在实践过程中颠覆了很多固有的理念,以前在学校一直追随的理念现在变得式微,没有太多人关注或者已经完全没有市场。因此社会在不断选择建筑师,我们不得不去反思,理论研究是追随别人还是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追随永远追不过来,那么是否能超前一步,追随到一定程度后研究下一步自己应该引领些什么。对此,我想一方面可以向日本建筑师学习,因为他们在学习西方基础上也在引领行业,提出了自己的创新:另一方面是否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中去提炼,做一些有效的结合,起码可以启发一些思路。
中外建筑:前几年,关于中国建筑的全球化趋同与本土文化缺失等讨论非常;对此您有什么观点?
刘纲:我觉得本土化一定要有一定基础,所谓基础就是技术,必须对建筑技术的掌握达到较高层次,去运用这一技术创造很多新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创新的东西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去实践本土化。否则,中国建筑本土化就只有那么两招,使用青砖、自墙、黛瓦,或者仅仅提炼一些很表面的符号,那么本土化的理想就只能永远停留在原来位置。日本建筑设计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材料方面有所突破,我们的建筑师也可以应用这些,当对材料的把控非常灵活、对于本土文化的理解达到一定高度时,一定会有更多创意性作品出现。
中外建筑:近年我们也注意到,您一直活跃在各种学术组织和活动中,那么您对目前国内建筑学术活动有哪些建议或者期许?
刘纲:弥补自身的不足,需要吸收他人的长处,我认为建筑师之间的交流很重要。之前参加过东部和西部建筑师之间的交流活动,接触过一些西部建筑师,发现他们非常优秀,和我们很多人在西部看到的建筑反差很大,我想可能他们缺乏的是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受地域制约或者领导和开发商的理念限制比较多而已。我也参加了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通过与华人建筑师圈内的交流获得视野和认识的提升。所以,建筑学术界交流争论的机会,对于开阔大家的视野很重要。
但是目前的建筑师交流也不能只局限于内部,希望通过媒体等平台扩大与社会外界的交流。比如国外有建筑评论家,会对公众关注的一些建筑进行评价,引导公众对建筑的认识。建筑综合了技术和艺术,但凡涉及到艺术的东西,就需要一定的观众群体去欣赏。在目前的中国,广大民众的建筑审美意识是需要去引导的。建筑首先需要看懂,才可能去欣赏、喜爱它。北京奥运会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掀起了行业内外对建筑的大讨论,使得大家对公共建筑的认识热情空前提升。公众欣赏建筑并不仅仅是看外形,还可以从经济角度研究建筑造价、也可以从文化内涵上了解设计初衷等。
篇9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设计事业的发展,建筑的类别越来越多,而小品建筑正是在这样一种多学科交织的状态下逐步凸现的。一提到小品建筑,大家都很熟悉,因为在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当中,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小品建筑。
笔者将小品和建筑结合起来,作为独立的一门建筑类型,是以区别于一般的纯观赏性、没有功能意义的构筑物和雕塑。本文所指的小品建筑是指那些体量小、功能简单的“小建筑”,强调其在所处环境中的装饰性。小品建筑的定义涉及范围广泛,从一片墙到一座小型建筑均可归为小品建筑。
2.小品建筑的创作意义
2.1人们审美情趣的要求
小品建筑分布广泛,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与周围不同的景物和人群发生关系,因而必须具有灵活多变的体态、气质和表情。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重视小品建筑的创作。
2.2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首先建筑无论大小,他们都是我们所创造的共享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部分环境中的标志性小品建筑,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对小品建筑的设计手法和艺匠经营决不可等闲视之。此外,同时处于总体环境中的小品建筑家族中的成员,如车库、锅炉房、配电房、变电所、水泵房等,处理好了它们可以起到点缀环境和美化的作用。而处理不当,它们会破坏甚至会毁掉整个环境。这就要求在设计中,小品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与群体建筑协调,并尽可能的带有“环境建筑”[2]的意味。
3.小品建筑的构思技巧
与普通民用建筑其他建筑创作不同之处在于,小品建筑的构思出发点较多。由于功能上限制较小,有的几乎没有功能要求,因而在造型立意、材质色彩运用上都更加灵活和自由。但从众多设计实例方案中,分析归纳出以下两种构思技巧和思维方式。
3.1原型思维法
众所周知,创作性的构思,常常来自于瞬间的灵感的产生,而灵感的产生又是因为某种现象或事物的刺激。这些激发构思灵感的事物或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原型”[3].正是由于原型的出现,使得创作有了一个独特的构思和立意。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关键在于原型与所构思创作的问题之间有“某些或显或隐的共同点或相似点”[3].设计者在高速的创作思维运转中,看到或联想到某个原型,而得到一些对构思有用的特性,而出现了“启发”。
古今中外,无论大小的成功建筑都受到了“原型”的影响和启发。如柯不西埃设计的朗香教堂,就受到了岸边海螺造型的启示;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构思的关键就是来自于中国古老格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启发。
原型思维法从思维方式来看,是属于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结合。对于小品建筑而言,是具象思维(具体事物和实在形象)和抽象思维(话语或现象的感知)转化为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通过创造性思维,在发散性和收敛性思维的作用下,导致不同方案的产生。在这过程中,原型始终是占据创作思维的核心地位。
3.2环境启迪法
在小品建筑创作中,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建筑本身的体态和表情,从环境艺术设计及艺术原理来看,小品建筑所处的环境是千差万别的,作为环境艺术这个大系统下的“建筑”,它的体态和表情自然要与特定的环境发生关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它们之间去发现具有审美意义的内在联系,并将这种内在联系转化为小品建筑的体系或表情的外显艺术特征。
因而环境启迪就是将基地环境的特征加以归纳总结,加以形象思维处理,形成创作启发,从而通过创造性思维发散,而创造出与环境相协调共生的小品建筑。
4.设计手法探讨及实例分析
在以上一种或两种构思技巧和思维方式的共同引导下,运用不同设计手法,对同一主题的诠释是不同的。笔者具体的结合实际工程和设计方案共同探讨小品建筑的设计手法。
4.1雕塑化处理
这种手法是借鉴雕塑专业的设计方法,其设计出发点是将建筑视为一件雕塑品来处理,具有合适的尺度和部分使用上的要求,力争做到建筑雕塑一体化。这是原型思维的一种表现。
在某景区山门及公共厕所设计中,作者根据当地出产红色岩石的特点(环境启迪),以雕塑化手法设计,模仿山石的自然组合形态,形成古朴自然的独特建筑形象。在彭一刚先生的作品中这类手法也较常见,如馆入口大门和鱼美人音乐宫入口处理等。
4.2植物化生态处理
手法的目的是为达到与自然相融合,使小品建筑有“溶入自然的体态和表情”[2].具体做法是在造型处理中,引入植物种植,如攀援植物、覆土植物等。通过构架和构造上的处理,在小品建筑覆盖上或点缀上绿色植物。从而达到构筑物藏而不露,适用于要求与自然相协调的环境。
如在某景区另一公共厕所的设计中,采用了这一手法,创造出生态厕所的品位。又如布正伟先生在其著作中的“苏州未来农业大世界”小陈列馆,展出主题为澳洲美利奴羊,由于甲方要求在建筑物上耸立一座雕塑,因而从构思一开始,就有意将该陈列馆想象成为一个长满青草的绿色土丘,这样,通过这一手法的运用,不仅与总体大环境相协调,而且这种陈列馆更具吸引力。
4.3仿生学手法
运用仿生,即是在设计中模仿自然界的生物造型(原型),包括动物、植物的形态。达到“虽为人工,宛若天成”的境界。
在石梅湾旅游度假村起步区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布置一些生趣盎然的仿生建筑,注意将其造型特点与建筑功能相结合[6].并考虑到将摹拟生物的生活习性结合地形布置(环境启迪),如珊瑚(海洋音乐舞厅)、鹦鹉螺(多功能厅)、展凤螺(海洋艺术展览中心)等布置在人造岛的水边,海贝结合海岸的礁石群布置,菠萝(风味食街)则如自然生长于士中,使之栩栩如生,自然成趣。
4.4虚实倒置法
通过对常用形式的研究和观察(原型思维),进而在环境的启发下运用之,以收到出人意料之外的强烈对比效果。
吉林闾山风景区山门设计,用四片镂空的石墙,表现出古代建筑庑殿的剪影形象,十分贴切的表现出风景区的性质和特点,又给人以新颖和强烈对比的作用。贝聿铭在巴黎卢浮宫扩建部分的地下入口,采用一简洁的玻璃金字塔,与卢浮宫的石砌埃及式建筑的厚重风格形成强烈虚实对比,而取得统一协调。
4.5延伸寓意法
篇10
天津拥有“滨海新区”、 “五大道”、“意式风情街”、“狗不理”、“天津麻花”等众多城市特色景观、著名小吃,但尚未形成一个标志性的城市名片,将天津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天津城市的文化特色表现出来。笔者认为,如何为天津成功打造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需要对城市名片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有深刻理解。
就内涵而言,城市名片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具有鲜明特征的符号,代表了城市的形象、气质与品格。台湾大学教授夏铸九认为,城市名片反映的是变化中的城市和变化中的生活方式,更多地涉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和他们的生活。城市中的居民、他们的生活方式连同建筑本身一起构成了一个城市的识别性。这也意味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政治法律、思想意识、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也从不同方面影响着生活方式的具体特征。因此,城市名片的素材来源有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包括作品中的人物、环境等等,用以展示特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反映不同的个人、群体在相应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
天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的经济规模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文化更是丰富多元,有句经典的话:“两千年中国历史看西安,一千年中国历史看北京,一百年中国近代史看天津。”自至今,天津汇聚了许多中国历史人物,上演了一幕幕的精彩大剧。例如,天津作家龙一的《潜伏》被改编成电视剧后,大理道57号这个花园酒店被改造为“潜伏谍报博物馆”。这个馆不仅是天津第一家以潜伏谍报为鲜明主题的民间博物馆,在全国也很罕见。它填补了全国各种主题博物馆的一项空白,其创意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其实,天津人乐观豁达、幽默洒脱的性格,丰富的曲艺活动和城市承载的多元文化,都是天津塑造城市名片最直接可取的素材。天津人乐观幽默的性格特点,在文学作品中有着集中体现。作家李治邦的《津门十八街》,不仅描述了天津从到民国初期的历史变迁,更是通过平实幽默的语言,展现出了天津的风土人情。天津人乐观幽默的特点,就连商家都在这方面大作文章。招商银行推出的“我爱城市”信用卡系列,天津地区卡被称为“哏儿卡”,一个“哏”字活现了天津人乐天洒脱的精神面貌。
就表现形式而言,城市名片可分为建筑、自然景观、历史遗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其中,建筑文化是一个城市特征最直观的体现。城市建筑是城市变迁的物化反映,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是想象城市最直接、最容易获取的东西。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时东陆教授曾指出:对于一座城市,之所以称她古老,是因为在这座城里到处可以看到具有历史色彩的建筑。如果你走遍全城也看不到几处上了年代的老宅子,如何能称其为“古城”?法国里昂有一条十六世纪前的旧街巷,完好保存了两、三百栋旧式建筑,附近新建的现代建筑物风格也与古建筑保持协调,从而形成了一片老街的历史风貌,并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天津,城市建筑颇具特色。由于历史原因,天津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歌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等建筑。在一座城市中,保存着大量具有民族风格的古建筑和如此众多的西洋建筑,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中都是少见的。天津的五大道汇聚了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是近代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冲突、融合的典型载体,也是天津都市文化开放性的一个象征。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风情建筑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许多新的建筑也延续了这种风格。天津“瓷房子”是张连志先生在一座年久失修、闲置十余年的法式建筑基础上,历经六年精心打造的“中国古瓷博物馆”,这座蕴含着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的法式建筑使用了数亿片瓷片装饰而成,灿若繁星的东方中国古典艺术品与西洋建筑的完美结合堪称中外一绝,是天津建筑中又一张叫得响的名片。这些建筑是近代百年天津历史的缩影,是天津人对城市认同感的载体,对内形成了城市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对外形成了城市的品牌影响力。
面对承载着近代百年历史的建筑文化,天津城市名片的打造更增添了一份责任和使命,要保护城市的历史建筑文化,借以凸显城市特色。城市名片是千百年来城市发展的历史沉淀,必须得到市民的认可、社会的承认。一张好的城市名片能够体现城市的灵魂,能给人们提供想象城市最直接的方式,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