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区块链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区块链盈利模式

篇1

从2009年中本聪提出比特币概念至今,已经快10年了。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也逐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词。

从平台搭建来看,区块链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将一项成熟的技术融入一个新的领域,其困难程度好比将火药的用途以枪炮代替爆竹。

现在,很多币种的源程序都是基于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开源技术。绝大多数区块链开发者都认可这种开源的模式,这可为他们省了太多事,也有更多的余力去推进区块链的发展。

然而开源和闭源是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的。

腾讯云于4月3日区块链TBaaS白皮书,以腾讯云为依托建立区块链服务。虽然腾讯云本着开源代码的原则,但实际上没有腾讯云这样有力平台的陪衬,其他企业得到开源代码也难以使用。

此外,别忘了百度金融也早已加入Linux基金会旗下Hyperledger项目的核心董事会;阿里也与普华永道达成合作,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BAT早已开始区块链的全面布局。

阿里的区块链布局

腾讯的区块链布局

百度的区块链布局

代码开源模式会一直持续下去,还是会因为某些颠覆性的事件而转化为闭源,我们尚不能知。毕竟商业可不遵循热力学定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符合一个由分散无序到集中有序熵减过程。

在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看看世界上的区块链项目,究竟计划如何盈利?

打造区块链生态圈

初创企业为什么投身于区块链公链项目?因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任何企业都有机会借助自己的理念、运营打造一个颠覆现有格局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将以生态圈所有者指定的货币进行流通。

由于初创企业自身持有一定货币,预留一部分货币供企业挖掘而货币总量一定,生态圈流动速度越快,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较多的交易追逐较少的货币,货币必然会升值。

但这样的想法建立在该货币是不可替代品的情况下。现在不少研究小组正在开发跨链技术,将不同领域的区块链连接在一起,最终达到货币流和数据流的自由流通,最终去交易所。

在这种情况下,某一链条货币不足对生态圈造成的影响,可能并非古典货币理论介绍的那么简单,货币价格很有可能不会遵循简单的供需关系。设计者需要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这也是区块链项目最吸引人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一新的领域中建立新的规则,成为去中心化系统的管理者。

届时,区块链的拥有者将拥有控制整个领域经济的能力——抛售或吸入数字货币都将对行业造成巨大影响。

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企业能达成这样伟大的成就,即便是以太坊打造的群星云集的以太坊联盟,也未能在区块链领域到达“垄断”的效果。

所以,初创企业表面上仍然保留着晋级机会,但其中的法律问题、政策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XCARE的目标生态环境(图片源于XCARE白皮书)

为企业提供服务

为企业提供服务是区块链项目现阶段主要的盈利模式,云储存安全怀疑者很有可能转向可追溯、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服务提供商,以寻求数据最大程度的安全。

BurstIQ是一家运营数据共享平台的区块链初创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在区块链+医疗领域实现盈利的企业。它的主要业务包括为客户提供数据储存和数据交易服务,从而收取服务费和手续费。

国内经营与BurstIQ类似业务的创业公司非常多,如云巢智联、边界智能、魔链科技等。各个公司都拥有卓越的技术,但要盈利,也许还得在运营上下功夫。

如今,腾讯云的TBaas加入此领域,并能提供涵盖金融、供应链、物联网、医疗等多个领域服务,想必未来客户的争夺与拓展将变得更加艰难。

智能合约参与利润制造

智能合约好比一份可以自动执行的合同,由机器代替人来判断合同的有效性,并强制执行。

它的实质还是一段代码,但区块链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保证这段代码在非信任机制下自动运行。区块链是智能合约运行的前提条件。

在实际情况下,通过智能合约进行利润制造的机会非常广泛。医疗保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医疗保险的赔付过程涉及大量的单据和专业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是冗杂枯燥且难以理解的,患者很难通过阅读条款去界定这次服务是否可以报销、如何报销及何时报销。

智能合约可以以非黑箱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只要能让患者相信机器是可以被信任的。

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智能合约执行了审计、分类信息等操作,排除了中间商的干扰,且记录不会人为损坏,也不会发生时间太长导致文件上的字体模糊不清的情况。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智能合约的运营者自身成为了中间商,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收付审计费用。这种特殊的中介服务为客户节省了大量成本,其实质是通过提升效率实现的。

这也是企业积极建设平台的原因——我们不缺效率,我们缺的只是客户。

在医疗领域之外还有一种模式,即Catalyst(MIT的区块链项目)的证券管理服务。Catalyst以基金交易员、数字货币投资者、数据管理者等用户群体为对象,能够帮助用户分享和整理数据,从而构建有利可图的数据驱动投资策略。

在整个过程中,Catalyst的分析过程是匿名的(这说明闭源在区块链中仍有生存空间),它的客户只能看到投资组合,而不能通过搭便车的方式自行对交易策略进行复制。

这种盈利模式类似与传统的证券行业,而医疗领域也是可以借鉴的。也许未来有一天,一切诊断过程都能由机器代为执行,而这种行为不同于金融领域的黑箱式操作,整个诊断过程都会记录下来,机器学习甚至可以比医生更快学会诊断技巧,并发现一些常人无法发现的关联。

特殊服务驱动系统运行

不少企业在打造区块链社区时拥有自己的专属领域。以遗传学家Church领导的Nebula Genomics项目为例。

消费者在享受Nebula提供的基因测序服务后,并不能以法币的形式付款,而必须将法币兑换成Nebula发行的Token。

随着更多的人将法币换成这种Token,Nebula便成功打造出一个以基因数据为核心的区块链平台,在那之后,它将更好的开展精准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这种模式以实际技术为依托,在项目开端以线下服务盈利,并在盈利过程中将收入中的法币转化为Token。

随着项目的进行,该平台能借助开端模式获得的数据,开展更多精准医疗服务,其盈利方式也变得多元化,但整个过程不会脱离实体。

在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Token的作用以激励为主,代币升值并非遗传学家应该考虑的问题。

国内的医数链项目也遵循着同样的思路,医数链从较小的职业病领域入手,以现有资源着手打造区块链项目。Xcare也即将在自有公链的基础上,推出自己的dAPP,为用户提供实在的医疗服务。

毁誉参半——项目ICO

ICO的原本目的是通过预售服务在市场上众筹。2013年,早期的ICO公司出现在金融领域,随后迅速引爆整个数字货币市场,投机潮由此兴起。

但这一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仅在2013年-2014年间就有众多项目死在了炒作中,或直接被判定为骗局。

根据Engadget数据现实,2017年,902个基于众筹的数字货币中,45.6%已经失败。

众筹、股票发行、代币发行比较

即便如此,依然有一般幸存,我们不妨看看其中的优质项目。

Medicalchain在2月1日启动ICO,不到一天时间便完成了2400万美元的ICO限额。

Medicalchain的本意是通过ICO项目融资且预售其健康服务,但实际上绝大多是ICO的参与者均是抱着投机的心态进场,很少会有人为自己预购医疗服务。这当然不影响Medicalchain完成其自身的目的,因为它的未来服务规划让投资者很安心。

在此模式下,这些企业(也包括打造生态圈的企业)非常重视Token的作用,代币升值将作为盈利的一部分计算估值(尽管几乎无法估计)。

这并非空手套白狼,实质上类似于一家企业同时运行金融资产(Token)和经营资产(服务),以管理经营资产来促使金融资产盈利。不过,若是“金融资产”占比过大,风险也就不请自来了。

国内前沿区块链项目盈利模式举例

以太坊的未来模式

2018年3月,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表示:“没有人喜欢谈论租金,但我们必须要开这个先河。”

随着底层网络上的dAPP越来越多,以太坊的基础构架已经不看重负,网络拥堵也是常有之事,这势必引发区块扩容或dAPP的自然选择。改革刻不容缓。

迄今为止,还没有加密货币找到合适的模式对资源进行定价,而以太坊的储存租赁无疑为区块链的未来盈利迈出坚实的一步。

此外,这也是区块链项目脱虚向实的关键,毕竟没有盈利的技术如何吸引人投资呢?

巨头涌入

共享经济的基础是通过实时监控可用资源和相应需求并作出调整,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对于Airbnb这样的独角兽而言,他们已经有着成熟的管理模式,稳定的现金流。他们尝试区块链,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带来更为透明,更为高效,更为公平的系统。

P2P住宿现在正处于上升的高峰,根据高盛的调查显示,很多使用过P2P住宿的用户,很难再适应传统酒店住宿。

这类企业使用区块链一般采用私有链或联盟链的方式,他们并不需要Token参与流通,节点也不以匿名形式存在,他们看中的是区块链技术本身。

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人工输入政府签发的ID信息将转变为政府签发ID安全储存及验证。顾客和房东可以完全信赖评价内容。同时评论可追溯,避免了负面评价被删除、水军参与的可能性。

医疗领域方面,新的巨头徐徐入场。4月12日,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在山城重庆召开。在此次会议上,腾讯CEO马化腾在谈及“区块链+医疗”落地方向时,提出了“处方链”。

马化腾表示:“腾讯与广西柳州尝试在微信挂号、支付等功能基础上,实现了全国首例‘院外处方流转’服务,院内开处方,院外购药甚至送药上门。因为处方流转涉及卫计委、医院、药企等多个环节,这里我们用了区块链技术实现处方不被篡改;我们也在考虑推动这项技术的落地应用。”

Airbnb、腾讯的盈利模式不会因此发生太多变化,因此此类企业使用区块链,是出于成本、效率的考虑,而非以区块链创造直接利润。这一模式也适用于百度、阿里、Alphabet等国内外大型企业,他们绝不想被新生技术颠覆。

区块链的未来

XCARE项目发起人茅泽民认为:“不仅仅是在医疗领域,在未来,每个领域仅会存在一条或两条最大的公链,其他小链条将会被吸入这些公链或直接消失。”这非常符合长久以来的商业规律——混乱走向统一。

事实上,一项技术的未来的价值在于它将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利益。区块链技术本身很难具备盈利性,但如果这项技术真能按众多白皮书上所描述的方向发展,这将是对整个产业的革新。

但在那之前,投资者需保持理智。我们不妨问问自己:问什么要投区块链技术?为什么要参与ICO?

篇2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路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迅速,传统商业模式不断被颠覆,互联网金融催生出许多新的金融业态。同时,伴随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金融脱媒趋势日渐加快,银行同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日益严峻。为适应新趋势、新环境与新挑战,传统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快利用金融科技的强大动力,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自身经营转型升级与发展。

1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1.1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有机融合的产物,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支付、生物识别、区块链等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支付、投资、融通、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具有平台金融、碎片金融、信息金融和普惠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演化升级。目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贷款、众筹、数字货币、金融产品(基金、理财、保险等)网售、金融信息服务等发展模式。

1.2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运用较低的成本直接接触客户。资金供求双方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项目甄选、撮合、价格匹配和资金交易,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不需要像传统金融机构那样进行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运营成本相对更低。传统金融机构承担的是组织者、平台的角色,它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利益交换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这一关系变成了客户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关系。(2)工作效率高。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自动的挖掘与分析,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整个业务的审核、评估过程,客户不需要在现场排队等候,客户服务体验更好,工作效率也更高。传统媒介会受时间、空间、地域等的限制,互联网的存在有助于打破时空的限制,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受这几个维度的约束,可以为客户能够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3)弥补传统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的本质其实就是资金的融通,其关键环节是供需两端信息对称,而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金融服务成本较高。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重建企业与个人信用体系,可以降低信息成本,有效控制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技术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4)具有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是联合国于2005年宣传国际小额信贷年时率先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任何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供给与服务,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城镇低收入人群、农民等社会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普惠金融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拥有平等享受获取金融服务的机会,信贷权也是一种人权。

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2.1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良性效应

(1)长尾效应:传统银行强调的是大客户、大众市场及主流业务,虽然也关注“个性化定制”、“二八定律”,但由于在精准定位、数据收集、有效分析、柔性生产等方面,缺乏必要的信息处理技术,因此传统商业银行无法低成本的满足小众客户独特需求。而互联网金融具有包容、开放、互动的特性,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具有处理小额、海量交易笔数的技术优势,能够有效整合碎片化的需求并形成规模优势。(2)鲶鱼效应。传统商业银行由于存在进入门槛和制度监管约束等问题,存在业务运营模式老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弊病。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能倒逼传统商业银行进行转型,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改变传统盈利模式,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客户体验与满意度。(3)迭代效应。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这就都要求银行尽可能快的推出的原型产品或服务,完成上线前的测试,而且要让更多的普通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试验与验证环节,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和互动,及时完善原型设计,进行持续的微创新、不断完善,真正推出客户体验好、竞争力高、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银行获客能力。(4)社区效应。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将更加依靠于传统金融体系外专业化的电子商务企业、移动运营商、数据收集公司、信息处理公司、移动支付公司、客户咨询公司、网络安全公司等密切合作。从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竞争模式转变为以银行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之间的竞争。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中,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金融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共同打造共赢的合作模式。

2.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1)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营思维形成冲击。互联网精神实质是开放、平等、包容、分享,这对传统银行的运营思维形成巨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改变传统银行业务采用的分布式业务流程作业方式,将人工处理流程转变为计算机智能化处理,彻底颠覆了传统银行靠增加员工和物理网点来做大业务规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能力的传统经营思维。客户的金融行为加速向线上迁徙,而且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的关联嵌套日益紧密,客户更加关注个性、强调体验、渴望互动等属性增强。可以预见,智能化、便捷化和低成本的综合智慧银行将大行其道。(2)小微业务与零售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后,市场更加复杂多变。传统商业银行靠利差收入来维持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向小微业务、零售业务转型升级成为必然。当前,创新与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催收大量的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此外,以80/90后为代表的网络新生代不断发展壮大,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络购物、虚拟社交、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方兴未艾,零售业务潜力巨大。(3)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当前,我国的贷款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实现,而存款利率市场化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将有利于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剧了资金脱媒,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使大量的社会资金绕过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直接导致银行存款大量流出。互联网货币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出现,社会资金快速从银行体内流向互联网金融机构,对银行负债业务造成了严重冲击。(4)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难以持续。目前,利差收入是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主要利润来源,基于此的发展逻辑就是不断做大业务规模。商业银行想扩大业务规模,首先要做大负债业务,拓展银行存款来源,进行存款争揽。而互联网金融企业销售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其年化收益率基本维持在4%-5%左右,但大大高于银行同期基准存款利率水平,导致银行存款不断流失,倒逼银行不断提高存款利率,压缩银行利差收入水平。

3积极拥抱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1)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当前商业银行经营压力较大,由于物理营业网点存在较高房租、水电费、物业费等固定费用,使商业银行运营成本大大超过非网点渠道。这些固定费用非常高昂,严重侵蚀银行的利润,降低了营业网点的盈利水平。互联网金融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有助于倒逼传统商业银行进行转型升级。(2)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平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供给不足的短板。由于互联网具备低成本、大规模处理标准化信息的先天优势,有效降低银行提供小额金融服务的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供给范围。互联网金融依据长尾理论,能够覆盖更多的客户,有利于偏远地区与弱势群体的客户获得金融服务,被认为是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与突破。(3)顺应技术发展的需要。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带来新的商业模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能够复杂环境下做出有效精准决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成为提升银行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开重塑商业生态,给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4)有助于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互联网技术已经全面融入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当中,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能够为客户提供便捷、多功能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提升客户体验、打造线上线下互为支撑的服务模式,全面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平。

4传统银行业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发展的路径

4.1形成互联网意识,运用互联网思维

金融网络化是时代必然的趋势,商业银行必须要适应新环境,及时更新金融理念与意识。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掌握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规律,参考和引入互联网方面先进、高效的信息技术,努力寻求在业务领域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市场的方法和路径,在意识和思想上能够跟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水平,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4.2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打造转型新动能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生物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商业银行要加强金融科技的运用,构建包容性强、功能齐全的金融科技平台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加强跨界合作,改变过去对抗的思维定式,努力做互联网巨头与科技巨头的合作伙伴,构建多元化互联网跨界融合渠道,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人性化的金融产品,提高获客能力,共同打造共赢的合作模式。

4.3要依托丰富的线下资源,建立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

区别于互联网公司纯线上运营模式,商业银行大都具有完善丰富线下渠道和物理网点,业务体系更是相对成熟。商业银行要更加注重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可获得性,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推进物理网点的转型升级与智慧网点的建设,提升金融服务的供给水平,培养客户独特的体验习惯,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4.4坚持风险可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商业银行实施互联网金融创新,必须要以风险和成本为约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搭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要妥善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二者之间的矛盾,为商业银行的创新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4.5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互联网金融的智力支持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金融学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思维、企业管理等深度融合的行业,要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分层次、分重点地加强培训,建立专业化的团队。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提高互联网金融人才的薪酬及福利待遇水平,不断激发员工的归属感,激励员工通过不断创新,推动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1):11-16.

[2]郭品,沈悦.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解读与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15,(10):102-117.

[3]王金龙,乔成云.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与普惠金融的互动发展[J].新视野,2014,(5):14-17.

篇3

关键词:广电传媒;上市公司;战略变革;数字转型

从行业环境来看,中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作为文化传播、宣传重要力量的广电企业,要肩负起更重要的政治与社会责任,亟须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广电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广电传媒上市公司目前全部为国有股份制企业,由传统广电企业改制而来,公司制改革尚不充分,市场化发展有待加强。从战略变革和经营转型两个层面,对于提升传媒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好的公司治理会促进企业绩效已成为管理学界共识[1],而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创造则会加速企业发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在政策、行业、市场等方面的压力之下,广电传媒上市公司加快探索战略变革与数字转型路径已势在必行。

一、战略层面:加快管理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

1.强化公司治理,推动治理水平的再提升在文化传媒国企加速混改背景下,广电传媒上市公司需要从资本层面完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2020年,证监会要求把强化公司治理作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举措,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措施,广电传媒上市公司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和资本市场杠杆效应提高企业绩效与治理水平。一是优化股权投资结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往往具有决定意义。对仍处于混改期的传媒类国企而言,需要丰富和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不断改善股权投资结构,促进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技术服务升级。华数传媒的成功尝试就具有代表性,在引入云溪投资等民营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后,对公司资本、运营、管理、业务及产业链布局产生了积极影响,营收同比变化达到104.21%,在11家上市广电企业中位居第一。在优化股权结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推进公司制改革和丰富股权多样性,吸引更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投资。二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国内外公司治理经验表明,改善“三会一层”治理结构对于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具有决定意义。与很多上市国企类似,广电传媒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和运营决策结构,完善层级衔接监管与协同配合,持续强化内部监管,加快高管人才队伍建设。改善集团公司内部治理,特别是加强母、子公司双向治理,协调参股、控股公司业务及权责分工,不断优化整合内部资源,赋予子公司更多自主经营权,提升各业务板块市场竞争力,建立起完备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三是加强集团内部治理。目前,广电传媒上市公司均已实现集团化发展,拥有众多的业务板块,以及较多的控股、参股企业。随着大数据、5G、云平台、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广电传媒业也已呈现众多业务、业态深度融合的趋势,这要求广电上市公司在做大做强过程中,需要更高层次的集团化治理能力,来优化整合内部资源,加强总、分公司管理,及母、子公司双向治理,协调参股、控股公司业务及权责分工,赋予子公司更多自主经营权,全面提升各业务板块的市场竞争力,提升集团整体绩效表现。2.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多元业态深度融合2020年10月,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注资成立,成为国内第4家拥有5G牌照的通信运营商,全国统一的5G广电网络指日可待。11家广电传媒上市公司通过现金、股权置换等方式全部参与投资。面对新的市场机遇,广电传媒上市公司应积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进一步推动多元化发展战略。一是聚焦内容打造“广电+”业务矩阵。从全球来看,不论是Netflix、Disney+、AppleTV+、HBOMax等知名流媒体,还是传统电视网,内容和流量依然是竞争的核心焦点。广电传媒企业仍需注重“内容为王”,不断提高IPTV、OTTTV、4K/8K视频点播、VR/AR视频质量,打造知名IP。在内容创新上把握新趋势,将PGC与UGC业务有机结合,强化客户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制作互动性、沉浸式、场景化的媒体娱乐服务。在产品模式上加快融合,推动广电主业与服务相结合,形成类似“广电+5G+全媒体服务”“广电+AI+智能服务”“广电+MCN短视频+IP衍生品”等业务矩阵,催生不同的业务模式新组合与价值链。二是深化传媒业务链纵深发展。多元化发展需要建立传媒主业与跨界产业的深度融合。湖北广电积极探索“智慧广电+政务服务+社会治理+产业振兴”,把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结合起来,推进“TV+文旅”产业转型,体现出明显的传媒业下沉式发展。随着未来产融结合趋势的持续,广电传媒上市公司需要在电子商务、文化教育、会展旅游、智能制造等更多领域进行深层次的资源整合与开发,探索新的价值创造模式、融合服务模式、商业盈利模式。三是打造融合型多元服务平台。近年来广电传媒平台化发展愈演愈烈。东方明珠与SMG合作,打造“BesTV+流媒体”垂直聚合视频平台,全面整合旗下东方卫视等视频资源,连通线上流媒体、线下文旅资源,提供一体化、多元内容服务,实现了公司全面战略转型。可以预见,今后依托5G赋能的多元平台战略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甚至形成“全媒体内容平台+业务+输出平台”的大平台战略,强化多元业务的支撑与拓展。

二、运营层面:加快数字转型,提升整体竞争力

数字经济带来的创新与变革是前所未有的。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已占到GDP的38.6%,而且有望继续攀升。对广电传媒上市公司来说,数字化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在经营层面上进行适应和转型。新型数字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实现“媒体融合”向“融合媒体”过渡的过程中,广电传媒上市公司必须进一步实现智慧型传媒转变,基于AI和5G技术完成生产、分发、推广、接收、消费的传媒全过程服务。为了推动“由大变强”,还应主动构建智慧传媒生态体系,重塑传媒生态价值,而不仅仅是打造应用级别的App。1.加快新型数字技术落地应用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数字技术已成为赋能广电传媒产业的强大驱动力。华数传媒新型数字经济业务占比已达58%,助推公司2020年实现净利润9.52亿元。一方面,广电传媒上市公司应积极涉足数字新媒体产业(TMT),通过将通信、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以科技加速广电业产业升级,不断塑造数字内容供应、网络和软件支持、硬件设备设施、数字化发行与接收、数字营销及服务支持、数字消费等全产业服务链,培育新的场景消费市场。另一方面,牢牢把握数字新基建潮流,加快完善自身智慧融媒体中心、5G网络基础设施及设备、大数据处理应用中心等。最后,树立数字治理理念,变革原有运营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更好匹配数字技术的应用落地。2.实现“融媒广电”向“智媒广电”转变在新型数字技术应用背景之下,5G将赋能新媒体视频传播,从根本上改变媒体传输方式和呈现形式,AI则重组内容制作流程和生产体系,VR改变媒体接收端。“智慧广电”构想将会成为现实。新华智云“媒体大脑”已经颠覆了传统的新闻和短视频策、采、编、审、发等传统环节,实现真实的人工替代和机器生产内容(MGC),智能化生产文、图、视频、Vlog、MR/VR等30余种全媒体产品。[2]在加速由“融媒广电”变为“智媒广电”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智媒广电运营,迭代完善智媒节目制作和智媒节目分发,持续挖掘智媒产业资源,探索智媒广告盈利模式。更要加大智媒园区、智媒中心、智媒实验室建设和智媒设备投入,全面提升企业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实力,借助数字化实现产业升级。3.积极构建广电传媒数字生态在“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任何单一平台都难以覆盖所有客户需求。这就需要将众多媒体平台聚合连接,形成传媒数字生态。新型数字技术会加快传媒生态链的延伸,逐步形成移动端为主导、多屏互联、万物互联的媒介新生态系统。[3]在实施路径上,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打破传媒产业内部与外部、实体与虚拟、线上与线下平台壁垒,推动成立企业间媒介战略联盟,形成整体性、共生性的新媒体生态群落,组建全国统一的5G广电网络,为生态群落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则会迈出更为重要的一步;二是在生态圈内部,完善产业结构、明确产业分工,推动资源不断循环,实现价值共生,企业间IP、内容、流量由竞争转向竞合,这有待于广电传媒众多企业更加深入的探索。

三、结语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广电传媒上市公司仍将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来自疫情、经济、政策、技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仍将会促使广电传媒行业发生巨大变化,企业间整合、洗牌、转型在所难免。通过战略变革实现未来发展方向的大调整,以数字转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将是改善企业绩效的重要路径。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挂牌成立,标志着广电传媒业新一轮的整合发展即将展开,广电传媒上市公司的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王洪盾,岳华,张旭.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19(04):17-27.

[2]黄月,黄彦菡.新媒体近期发展动向分析[J].传媒观察.2020(06):94-97.

篇4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业务作为现代农村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是银行保证创造一定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在这个业务开展过程中也将面临各种风险,一旦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无法按时收回,将会导致商业银行难以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成为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

1.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农商银行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群体中的一股重要新兴力量,其稳定持续发展能够为国家经济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前市场中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造成这个原因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多集中于小微企业和涉农客户,两者都超出了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50%。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信贷资产结构配置不够合理,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波动变大。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效益难增、风险难控的艰难困境,需要对信贷风险管理做出及时调整,创新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每个信贷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2018年11月银监会公布了相关数据,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要超出行业水平。农村商业银行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4.23%,虽较上季度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但较上年末的3.16%明显升高。

2.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信贷资产结构不够合理。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更多依赖于信贷业务模式,通过放贷去赚取一定利率差收入,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形式并不完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的设立通常集中在乡镇地区,乡镇地区居民主要是以养殖生产和农业生产为主,他们从农村商业银行获取来的个人信贷资金更多是投入到农业生产或者养殖生产活动中,然而这些产业都会容易受到外界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将会造成这些从业者严重的经济损失,无法按照合同条约及时返还个人贷款资金,从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面临信贷危机,如图1所示,某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76.6%用于农、林、牧、渔业,2%用于采矿业,7.3%用于制造业,1.7%用于建筑业,9.7%用于批发和零售业,1.1%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用于其他行业。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大多数都是属于一种保证类型的贷款,这其中还包括了市场企业信贷投放,一旦这些企业因为个人问题出现经营不善,也将会大大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不利于商业银行建设和谐健康的发展。2.2信贷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偏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信贷业务从事人员的整体水平要求不高,这些业务人员在信贷管理工作能力和素质都稍显不足,在实践放贷过程中为了提高个人业绩而盲目选择随意放贷,或者是为了个人利益去对他人进行放宽条件的信贷业务,这样无疑会大大增加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此外,农村商业银行高层领导缺乏对信贷业务人员的科学指导工作,未能够通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信贷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导致信贷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信贷工作人员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内容的学习,在信贷过程中缺少对贷款人的法律知识普及宣传,导致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缺陷,会阻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难以保障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高质量。2.3信贷风险防范技术工具较为落后。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选择引进利用更为先进的信贷风险防范技术和设备,这样能够帮助机构全面提升贷款业务管理技术水平,通过加强对加强各项信贷业务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够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控制提供有力保障。基于信息化技术管理辅助下,商业银行管理部门能够有效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率,科学高效解决各类信贷风险问题。然而,由于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它们在信息化风险管理工作上还较为落后,未能够有效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与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各项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和设备设施不够完善。

3.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路径

3.1增强信贷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现代农村商业银行管理领导要正确认识到提高信贷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的重要性,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信贷风险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信贷工作人员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对专业信贷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首先,农村商业银行人事部门在招聘内部信贷人员时,要合理提高自身的招聘标准,强化对每个信贷从业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考核工作,通过该项工作科学准确判断出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其次,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信贷工作者参与到专业的培训教育工作中,确保能够不断增强信贷工作人员的信贷风险管理意识,熟练掌握操作应用各项信息化管理技和设备;最后,农村商业银行管理部门还需要构建出完善的信贷工作人员约束与激励机制,在内部营造出良性的竞争氛围,引导全体信贷业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内部规章制度操作办事,杜绝出现违法违纪现象,充分保障信贷业务的高质量。3.2优化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各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内部信贷资产结构的优化改善作业,正确认识到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农村商业银行要安排专业人员深入总结分析出自身信贷管理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出最佳的信贷风险管理方针,这样有利于帮助机构有效解决信贷资金问题,通过展开对不同期限信贷业务问题的科学判断分析工作,能够全面降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风险。与此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门还需高度重视信贷资金过于集中的问题,要有效避免信贷资金集中在某家企业,而是要合理设置个人与企业的放贷金额。3.3提高信贷风险的技术防控能力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标准委联合《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立了“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的发展目标,《规划》确立了“十三五”期间金融业信息技术工作的发展目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技术措施较为落后的发展现状,各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高新技术的引进学习研究应用,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信息技术在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国家政府部门要给予农村商业银行适当的补贴,引导农村商业银行合理借鉴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信息防范技术,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融入自身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农村商业银行要通过强化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促使他们能够规范正确操作使用各项高新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设备科学应用在信贷风险控制管理中,从而降低银行机构内部信贷风险的发生几率。特别是要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领域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风险防范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在国家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要以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为重点,切实增强信贷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优化改善信贷风险管理内容和方式,创新技术手段与工具,多措并举,系统推进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瞿睿.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J].金融经济,2017(03):87-89.

[2]皇甫英杰.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务金融,2017(28):24-26.

[3]向国州,吴玉宇.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6(08):28-30.

[4]李艳慧.试论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5(10):15-17.

[5]王天华.浅议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