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建筑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工艺;焊接技术
Abstract: The high-rise steel frame struc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with its own merit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inue to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the paper will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study high-rise ste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welding technology.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ste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ld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39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内框筒15×15 m,外框筒39.5×39.5 m。A塔楼所用钢结构的总重量大约需要二万吨,构件的总数量约为21300件;建筑平面内的钢柱为64根,其中,有箱型柱的有15根,工字型柱的有49根。工程中梁柱节点采用的是刚性节点,次梁和主梁之间的节点采用的是交接节点,钢柱与钢柱之间的连接采用的是全熔透坡口焊接来进行处理。在高强螺栓使用方面,地下室使用了少量的大六角型,主体结构则全部采用了扭剪型。钢材材质主要为Q345B、C、D级,耐火等级为一级。
2施工难点及对策
2.1塔吊的选择
为了加快施工速度和降低劳动消耗,垂直运输设备必须选择合理。塔吊的选择关系到整个塔吊运行安全,不仅要考虑到满足钢结构的安装使用,还要考虑到相关单位的吊装任务从而有效共同完成施工任务。塔吊的选择如果不合理很可能影响到工程的正常施工,带来安全隐患。该工程选择了两台M440D的塔吊。
2.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要科学合理,要保证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堆放物料和数量众多的构件。该工程现场位置狭小,所以在市郊选择了一块中转场地。堆场采用架空钢平台,构件运输通道在北塔楼的南边设置了一条通长的5.5 m宽的通道。堆场的布置要尽量靠近塔吊以有效发挥塔吊起重性能。当天需用到的钢结构构件要提前放在现场的堆放场,发现有变形的不合格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安装进度。
2.3大型构件的安装
大型构件重,钢柱须分批运至现场进行对接。结合工程现场条件、结构特点及运输设备,上部灯笼架的大箱梁构件长度达到了40 m,重为31 t,因此必须采用分段加工的办法,分段运输运至现场后进行拼装,然后整体进行吊装。
2.4结构测量控制
高层建筑的施工必须依靠测量技术来控制好钢结构的精度,本工程中,结构由内框筒和外框筒两部分组成,外框筒四根角柱的精度控制尤为重要。为了保证稳定性,对钢结构要进行多次的校正和调整,该工程采取提前预计偏移趋势进行跟踪测量校正等方法进行稳定性控制。
2.5厚钢板焊接
高层钢结构厚板焊接质量影响着建筑结构安全,在焊接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好焊接顺序和速度。厚钢板焊接的质量与操作者的水平和执行焊接工艺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应由具有高层钢结构施工经验的焊工施焊完成。现场焊接的作业环境相对较差,焊接难度较大,焊接填充量较大。因此,本工程采用了CO2气体半自动保护焊,其工艺性能好、施工效率高。
3钢结构安装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
3.1 CO2气体半自动保护焊用于立焊、斜立焊CO2气体半自动保护焊用于立焊、斜立焊,是一项新的工艺,并获得过国家专利。目前,该工艺在大型钢结构工程中逐渐得到了应用,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
3.2跟踪测量整体校正
每个构件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对水平度、垂直度进行实地的跟踪测量,出现偏差,立刻调整构件位置,当构架安装成为一个结构体系后,还要进行复测;每一水平结构按成完工后,要对整个结构进行复测。总之,一定要让构架处于一个可控的、准确的位置。
4冬季施工措施
4.1做好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
(1)冬季施工时,项目成立了冬季施工领导小组,具体落实责任细致,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做担负的责任。此外,还要从材料、设备、技术等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冬季施工保障工作,确保冬季施工的顺利开展。
(2)冬季施工时,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施工管理、技术措施,有效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3)冬季施工,项目部主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钢结构相关的技术,特别是方案和措施确定后,要组织大家一起来学习,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4)冬季施工,必须做好工地现场的温度变化记录,还要与当地的气象台建立良好关系,随时接受天气预报信息,以免恶劣天气对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
(5)冬季施工,还要做好材料、设备进行的管理工作,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物资基础。
工程进入冬季施工阶段后,为了有效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材料:工地当中松散的材料要求进行绑扎并且统一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如果是堆放在梁上的材料,需要将其绑扎在钢架上面;对于成堆放置的构件,需要经常检查,防止出现坠落事件,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固定。
设备:工地上面所有的电弧设备必须进行锚固,电缆都要相互分开,特殊情况下需要将其放置到安全的地方;起重设备,缆绳和临时结构都要牢固地系好;工程中所用吊车的吊臂需要安装生产厂家的要求停放在理想的位置,使其能够自由的随意转动;工程中所用的吊具和钢丝都必须从吊钩上取下;放下夹轨器,并拉上地锚。
电器:工地上对电气设备都要做好防水处理,并做好电源开关的管理。
检查:项目部安全监督员做好工程的检查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完成。在进行构件吊装的时候,必须清理掉构件和索具上面的积雪,同时在构件和索具接触地方,用橡皮垫包好,以免出现滑脱现象。钢结构构件在工地的堆放,必须要求清除积雪,垫上垫木板,采取防滑措施,确保构件的安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考虑温度对于构件尺寸的影响,特别情况下要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安装误差的产生。在负温情况下,必须对专用机量具进行适当的检验,以获取温差变化数据。对于结构构件必须进行校正后方可进行吊装,并马上做好固定,对于当天安装的构件,应对其形式空间定位体系,不得隔天再进行。高空作业的时候,必须清理掉构件上残留的积雪,穿上防滑鞋,系好安全带,方可进行作业。
4.2冬季钢结构焊接施工
4.2.1焊接材料的选择、使用
为了不焊缝产生冷脆现象,并能保证在负温度下进行焊接,在满足设计、规范相关要求的情况下,我们选用了屈服程度比较低且冲击韧性非常好的焊条,即低氢型焊条。
4.2.2做好焊接材料贮存工作
焊剂和碱性焊条的焊药比较容易受潮,负温度的环境下尤为明显,因此,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需要实现将其烘焙,烘焙好后放在保温箱,需要时就去取。焊剂和碱性焊条的焊药暴露于外界环境两小时后也要进行烘焙。工程中使用的焊条、焊丝都放置在通风干燥的阴凉地方,确保焊条的质量。
4.2.3做好焊接设备的检查工作
焊接当中,如果使用的是瓶装气体,工作人员要检查负温条件下瓶嘴是否产生了冰缩堵塞现象,如果发生,要立即进行疏通工作。
4.2.4焊接过程控制
焊接保证措施:在寒冷的冬季进行焊接施工,光有严密的焊接防护还不够,还必须采用焊前大范围加热的方法来消除不经焊前加热即进行缝焊接时母材与焊缝区的强烈差。消除明显温界,最大限度地减缓钢材在板厚方向由胀时压应力到缩时拉应力的转换过程,最大可能地促使接头在同轴线上均匀胀缩是超厚钢板焊接尤其是在寒冷地区焊接的重要质量保证环节。这一环节包括了焊前严格加热,施焊过程中,保证持续、稳定并且较高的层间温度,全过程地执行窄道焊、有规律地采用左、右向交替焊道。
焊后加热:在填充缝或面层焊接之后,先检测外观是否满足要求,然后再进行焊接后的后热处理工序。后热处理是焊接工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冬季进行焊接,后热的温度要比在夏天的时候提高70℃左右,可以采用温度感热仪器或者水溶性温度笔进行测试。
焊后保温:在寒冷的冬天,一切焊前加热、中间再加热、后热等都围绕着消除骤冷骤热、消除胀缩不均、延缓冷凝收缩这个质保目的,但是仅上述措施还达不到目的。还需加盖厚石棉布保温,密封空气流通部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GB50205-2001.
[2]鲍广.钢结构施工技术与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概念设计;重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抗震概念设计的含义和原则
(一)基本含义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建筑设计的相关原则进行高层房屋的建设,在设计的时候要从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来考虑抗震设计。具体抗震概念设计就是制定正确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重视抗震材料的选择以及结构设计,保证高层建筑的抗震性。现在抗震概念设计是设计师在设计房屋时,考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二)原则
结构设计要相对简化,结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直接的作用。简单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对建筑模型、建筑的位移等等情况分析,保证设计各方面的完善,增加结构设计的抗震性预估的准确性。抗震概念设计要保证结构刚性和抗震能力,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对建筑的损害,建筑结构要具备足够的刚性和抗震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抗震的目标,结构刚性要合理地把握,刚性过大不仅不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的损害,还会造成建筑结构的变形,影响建筑的质量。抗震概念设计要重视建筑楼盖的设计,建筑楼盖将建筑整体的力量分布到不同的部位,将压力平衡。当建筑某个部位出现变化或者损害时,建筑楼盖可以协同其他结构工作,保证建筑的质量。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必要性
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在设计高层建筑时,不能忽视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发生时对建筑的损害无法估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高层建筑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无法准确的预测地震会损害高层建筑哪个部位,造成怎样程度的损害。设计师在结构设计时,会仔细地分析地震带给高层建筑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重视材料的应用,增强建筑的牢固性。但是建筑材料后期的变化以及地震中不确定的因素,都会与实际地震带给建筑的损害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地震同样会给建筑造成伤害。结构设计时对建筑和地震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预估十分必要,但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不能仅仅只是依靠数据分析来完成,更主要的是在实际的高层结构设计中重视抗震概念设计,从本质上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随着抗震概念设计在实际设计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现在的抗震概念设计更加的成熟和完善。合理地应用概念设计可以更好地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结构设计的可靠性。汶川地震发生后,设计师更加重视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实际地震中的数据分析,制定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案,排除结构设计中不必要的设计,将设计的重点放在抗震概念设计上,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这些数据分析和结构设计方案,为设计师下阶段的抗震结构设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有利于高层建筑的顺利建造。
三、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一)选择有利的地形建造高层建筑
地形是造成地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的地震事件证明了地形对地震的影响,所以在建筑建造前要实地考察相关的地形,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详细地了解,有利于后期的建筑建造。一般建筑的选址要考虑地形、土质、地表等问题,要选择土质较硬,稳定性好的土地,保证建筑的质量。表层覆盖小、土质硬的土地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对建筑的伤害;表层覆盖厚、土质较软的土地会放大地震的作用,加重建筑的损害程度。土质越软的土地地震效应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在抗震设计时尽量避免松软的土地,当无法避免危险地形时,要加强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的施工期间有意识地加强建筑的牢固性和抗震能力,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二)合理地设计建筑的平面和立体造型
建筑的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建筑的平面和立体造型是将建筑的刚性和质量相结合的手段,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追求建筑造型的简单化,不要设计过多的不规则造型。不规则的建筑在地震过程中容易变形,造成更严重的损失,也要严格地控制建筑的高度,高度越高,地震效应越严重。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求设计不规范的建筑造型,这时候设计师要特别注意建筑的抗震设计,在建筑特定的部位设置防震线,将不规则的建筑分成几个单独的部分,有利于减少地震对整个建筑造成伤害,建筑的隔离可以降低地震对建筑的损伤。建筑造型尽量简单规范,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三)合理地设计建筑的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的设计要根据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建筑高度、材料使用、地形等特点来确定。综合所有相关的因素来设计内部结构,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建筑的内部结构要符合建筑对称和力量均衡的原则。建筑楼梯的设计尽量避免交叉的情况,提高楼梯的质量。在地震中往往很多情况因为建筑的内部设计,建筑受到致命的损害,所以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要保证整个建筑的安全设计,还要重视细节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的安全性。
(四)重视建筑结构的整体一致性
建筑结构每部分的协调工作才能保证整栋建筑的质量,建筑任何一个小部件出现问题,都会对建筑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保持建筑结构的整体一致性,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的伤害,将损伤降到最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的综合体现就是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在抗震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具体施工中,要选择稳定性和整体性强的材料建造房屋,防止材料发生变化,造成整个建筑出现位移的情况,建筑位移问题的解决,可以很好地保证建筑整体的质量。在施工时也可以放松墙面的要求,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五)减少非结构部分的设计
建筑的填充墙、墙、楼梯踏步板、以及其他装饰建筑的设计部分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的抗震能力。地震的变化性很强,杀伤力也很大,对建筑不会有选择性的破坏,这些非结构部分也会是损害的对象,但往往正是因为这些非结构部分的设计加重了建筑的损害程度。非结构部分会对建筑结构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破坏结构本身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出现意外状况。建筑结构设计时,减少非结构部件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震灾害,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还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
四、总结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建筑高层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层建筑要想在地震灾害中“存活”,设计师必须要重视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设计师要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对抗震概念设计有清晰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概念设计能力,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促进高层建筑发展。
参考文献:
[1]华颖.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6)
[2]周定前.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5)
[3]冯新波,马春玲,孙景芳.浅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概念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09,(10)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防火设计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在我国大中型城市,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人口不断增长,越来越多人员密集、结构复杂的高层商用、民用建筑大量涌现,并且成为当代都市建筑主流。虽然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带来生机,但是也增加了城市消防安全的困难和负担。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容积率增大,容纳人数多,纵向交通容量有限,且外部开放空间面积较少,因此,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时,避难和消防难度较大,特别是高层建筑中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现在高层建筑的火灾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越来越受人们瞩目。
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高层建筑的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在我国,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版的规定,建筑总高度超过24m 的非单层民用建筑和10 层及10 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楼)称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火灾发生后其性质与一般火灾不同,具有下列特点:
1.1火势蔓延迅速
在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如果防火分隔不好,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形成烟囱效应,使火势迅速蔓延。建筑物越高,形成风速越大。风速越大,火势的蔓延速度越快。
1.2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物建筑高度越高,内部结构越复杂,发生灾害是安全疏散越困难。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地人员需要时间较长;有人做过一个测试,让一名健壮的消防员从30 层楼的高度向下跑整整用了30 分钟的时间,二是疏散时人员集中,在疏散通道内容易出现拥挤踩踏情况;三是火灾发生时火势和烟气迅速向上蔓延,而发生火灾时人们涌向楼梯间,使烟气窜入,增加了疏散难度。
1.3高层火灾扑救难度较大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消防队员使用的灭火救援设备往往达不到高层建筑物着火层的高度,所以,扑救高层火灾需要利用室内设施。但由于室内设施管路复杂,需水量大,灭火针对性不强,阻截火势能力有限,建筑物自身消防水量有限,需要利用消防车从室外进行补给。
1.4发生火灾概率较大
高层建筑内部一般较为复杂,电器设备繁多,用电量较大,电器线路老化等问题,很容易发生火灾,而高层建筑现代化程度高,易燃物较多,引燃后不易扑救,如果管理出现漏洞,建筑物内自动报警系统不能正常启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概率会成倍的增长。
2.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对策
我国消防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坚持防患未然、立足自救、从严管理的原则,充分认识到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重要性,采取积极必要的措施,从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维修等方面贯彻消防安全工作,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损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严把消防设计关:设计高层建筑时,设计师进行防火设计应严格按照《高规》的要求。做好防火分析,结合建筑的使用性质做好各种功能要求,认真考虑防火安全。对高层设计、施工和验收单位的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防火设计要求负责,对对违反高规、不符合防火规范要求的不得审批验收并交付使用。
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1)总体布局合理,设计理念要清晰。
2)合理划分疏散楼梯间和防火分区。
3)高层建筑各构件要有足够的耐火极限。
4)安全疏散通道要设计合理。
5)安装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时选用联动效果好安全稳定的系统。
6)做好高层建筑消防用水设计,保障发生火灾时有足够的蓄水量,起到出不阻燃火势的作用。
7)室内装修尽量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减少可燃物的数量,提高安全指数。
(2)完善管理、健全制度、增强意识高层建筑不仅要在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消防设施配备上下足功夫,这些只是高层建筑防火要求的基础条件,而且要在完善管理、健全制度、增强意识。“防患于未然”最为关键。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安全管理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管理、健全制度高层建筑落成后、在高规的要求下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设备长期使用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很正常的,因此,这些设施的日常维护需要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按要求每年每年定期检查,定期检测,相关单位形成日检查制度,安全管理责任人,分区责任人,真正落实到人头上,让每一个责任人有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尽早发现消除各种火灾隐患。
2)建立督导机制,任何好的管理方法,都有一定的周期性,任何制约机制时间长了都会麻痹大意,这样就需要在每一个周期到来之前,进行督导,达到警示的效果。
3)做好消防培训,加强人员的消防意识。任何先进的消防设施、设备都是由人来操作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控制室的操作人员一要固定,二要经过消防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才能上岗;上岗人员要正确熟练地掌握消防设施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一般故障的排除等专业技能,并坚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及时发现、排除影响设施设备运行的不安全因素。
4)增强意识,加强消防宣传,提高高层建筑内人员应急防灭火能力。任何好的设施都是只能是处理现场火灾,却无法救援困在火场的人员,这时就需要建筑物内的人员自行逃生,而逃生需要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灌输树立牢固的消防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内部人员自救逃生的能力,加大逃生知识普及力度,从而减少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3.结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减少,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防火安全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不仅要在设计之初消除火灾隐患,而且要在思想上提高预防火灾的意识,遏制和杜绝群死群伤等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不要让血的悲剧一次次重演。
【参考文献】
[1]王有为.建筑防火的新动向[J].消防理论研究,200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城市空间
城市是由人类聚集建设起来的。城市的空间便是由人类建设的一系列设施组成,例如楼房设施,道桥等等,而随着人口不断地增长,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创造出大容量的建筑设施,高层建筑应运而生。由于高层建筑其显目性的特点,因此在设计上更要与整体的城市空间相融。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主要有其高层建筑自身外观设计,高层建筑内部功能设计以及高层建筑与周边环境规划。本文针对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考虑的这几个方面进行解释并就具体设计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分析。
1.高层建筑自身外观设计的内涵
1.1高层建筑自身外观设计内涵高层建筑由于其显目性,往往能够给居民与游客对于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因此,高层建筑设计时要考虑自身的美观性或历史性。例如文化古城的高层建筑就要考虑的与自身文化底蕴相结合。而时尚现代都市的高层建筑则注重突出个性,有鲜明特色。在高层建筑自身设计中要注意的重点,便是高层建筑的底座设计,顶层屋檐设计,楼体外层设计。从底部到高层,以及整栋建筑外观,必须给观赏者舒适感,艺术感。只有进行这样的自身外观设计,才能使设计出的高层建筑成为城市的标牌,为城市添加一抹靓色。这是高层建筑自身外观设计的含义。
1.2高层建筑内部功能设计内涵
高层建筑之所以在大都市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不单单只是因为它的显目性和标志性。之所以其能够成为城市特色建筑,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口数量不断上增,人们所需的办公空间与居住空间与城市自身所具备的办公空间与居住空间不协调,而高层建筑能在有限的土地空间构建出较大的使用空间。因此,高层建筑内部功能设计既要考虑到满足建筑内每个人的能源利用,还要尽可能的减少高层建筑内部的能源消耗,构建出一个生态型的高层建筑。这就是高层建筑内部功能设计的内涵。
1.3高层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内涵
高层建筑并不会孤立的处在某一位置,其周边必有与其相匹配的公园设施,道路交通系统,并有其他的高层建筑或普通建筑与其相结合。一栋高层建筑即使自身的外观设计是符合城市特性的,假如脱离城市中的其他建筑的话,也会显得十分突兀。高层建筑在自身功能上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必须要与周围的各种建筑设施功能相结合,例如高层建筑周边最好搭配公园广场设施,可以缓解高层建筑带来的高耸感,同时为在高层建筑中居住或办公的人们提供一个舒缓心情的场所。避免由于高层建筑的搭设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例如对城市风的影响和光污染等。只有这样,高层建筑才能更好的与城市契合,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2.高层建筑自身外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1高层建筑自身外观设计应注意的方面
高层建筑自身外观设计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自下往上,分别是大门侧门等出入口,高层建筑的楼身形象设计,高层建筑的楼顶样式设计。大门等出入口的设计,考虑到外形的因素,要与建筑整体相协调,风格一致。考虑到自身功能的因素,由于高层建筑中流动人口较多,设计时要注重于人流进出的流畅性。门外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也要考虑到,大门要有隔绝道路上车辆噪音和尾气的功能。大门与侧门的设计位置要合理,既要考虑到正常的人流情况,又要考虑到,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特殊灾难情况,大门与侧门要为拥挤人群提供安全的逃生通道,这都是高层建筑进出口要考虑到的地方。楼身的设计既要考虑到自身美观性,也要考虑到建筑内部人员对外的视野开阔性。不恰当的设计会使得建筑背阴,建筑内得不到充分的光亮,造成内部环境压抑。楼顶的设计会影响建筑的整体协调感。楼顶的样式要与天空相融,这样当观赏者自楼底处望楼顶时会感觉到建筑的美感。楼顶还要与楼身相合,这样会使建筑整体给人一种内部开阔的特点。
2.2高层建筑内部功能设计应注意的方面
高层建筑由于其内部空间宽广的特点,因此可容纳较多的人员。为使人员流动通常,电梯的搭设方位以及楼梯设计都是十分重要。而最重要的方面,便是大楼内部的能源配置问题。由于建筑各方面都需要利用到能源,若不进行合理的功能设计,会造成能源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设计时,要考虑到对自然能源的利用。例如,合理的采光通风设计会极大的减少建筑内部的灯源消耗以及空调消耗。除正常情况外,对于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高层建筑内部也要合理设计,如紧急逃生通道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内部的各功能区域划分也要得当,供内部人员饮食,娱乐,办公,休息等等区域都要具备,且所占空间都要适当处理。过大会造成空间浪费,过小又会使得部分人群无法进行利用,这都是内部功能设计需要注意的地方。
2.3高层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应注意的方面
各种各样的建筑设施共同组成了城市,因此,建筑与其他设施间要有一体性,高层建筑也不例外。高层建筑设计时要考虑融入周围环境,与周边的公园设施,商场设施,道路设施等要有层次感。即增加了建筑的丰富度,又不显得建筑繁多。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地方。相距过近会使得采光不充分,光线暗淡,另外个人的隐私也不好保持。相距过远又会浪费空间,使高层建筑显得突兀。高层建筑不可离街道过远,这会使得高层建筑脱离城市主体,使之与周边环境不协调。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原因,会对一些天气情况产生影响。例如影响城市风,使得高层建筑背风处形成无风区域,而迎风处会形成强风区域。玻璃幕墙的影响也会造成光污染,对居民的城市生活造成极大的干扰。并且由于高层建筑的遮挡会导致建筑背阴处被剥夺了大量的阳光,使得背后的建筑内部阳光不足。因此使高层建筑与周边环境更好的协调在一起,是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一处很重要的值得注意的地方。
3.结语
高层建筑由于其显目性,常常会成为城市的标志与焦点。设计时既要考虑到自身美观与功能,又要考虑到与周边环境和城市整体的相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层建筑作为未来城市的主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发展高层建筑并不是淘汰传统建筑。而是做到将高层建筑与已存在的其他建筑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达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进行合理设计,创造出一个适合办公与居住的高层建筑,进而创造出更好的城市环境,使我们所居住的城市良性发展,造福自己,造福子孙。
作者:崔文博 单位:宾县建筑设计院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大模板技术
高层建筑解决了可利用土地紧张的问题,但是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更是人们关心的重点。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开始运用大模板技术。大模板技术是我国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普遍应用的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加入大模板技术,使高层建筑有利安全保证,同时也使高层建筑的质量有利显著的提高。下面从几个方面详细的阐述大模板技术。
1 大模板技术的含义
大模板技术是大型或大块的模板组成一个整体,与小模板的应用相比具有很大的优点,也能够确实的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但大模板在施工中也有缺点其缺点,它的重量相对较大,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比较困难,都需要采用大型的机械进行搬运。大模板技术应用主要针对的是内外墙采用现浇筑混凝土结构和内外墙混凝土外墙内浇外砖结构,这项施工技术是高层施工中最常用的,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解决好大模板施工中的问题,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2 大模板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2.1 合理的施工方案
首先,在大模板施工中,要根据施工方案检查大模板的施工图表,查看大模板施工图与设计方案是否一致。在发现不一致的地方,要上报给审核部门,有关的设计人员,要仔细查找出错的原因,在经过谈论后对图表进行合理的修改。
其次,在大模板的施工现场要加大检查力度,对模板的质量、规格以及数量进行核对,大模板的质量要规范,符合施工标准。而大模板的数量和规格要在具体的施工要求规定内,以免在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
最后,存放模板的方法要正确,两个模板是相对放置的,中间间隔要超过60mm,模板中间的距离能够让施工人员安全通过。为了保证模板在安放中不发生倾斜,保持稳定,在放置模板时要让模板的支腿倾斜65°,另外,要清除模板上的垃圾。
2.2 支模阶段
首先,在模板上弹出符合工程的安装线,同时固定墙轴线,当墙轴线发生移动的时候,偏差不能超过3mm,而墙体的偏差控制在5mm之内,在支模的过程中,找平层的位置要准确,并且,找平层高度要与混凝土墙的高度一致。
其次,在安装模板时,模板底部要垫抹10mm~15mm厚的水泥砂浆,以免混凝土墙体出现破损、露出钢筋等现象。施工人员在墙体的根部地区也补浆,防止墙体根部浆体泄漏。
再次,在支模施工时,支大模板前要先支阴角模。支模的工作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施工方法要规范。为了保证大模板中的每个部件能全部合拢,要分开支设大模板。
最后,安装穿墙螺栓前,要校正模板,墙体的宽度可以有偏差,但是偏差不能超过2mm,立面的模板要垂直安放,垂直度不能大于3mm。穿墙的螺栓楔板在安装时,楔板的大端向上为了保证楔板的安全稳定,放置楔板时要保持垂直的状态,以免楔板脱落。在安装楔板时,穿墙的楔板要牢固,保证螺栓不胀模。
2.3 阴角模施工
在施工阴角模的施工按照一些几个施工步骤:
首先,为了确保阴角模在施工中稳定,在施工前要绑扎阴角模,使阴角模在施工中稳定不倾斜。同时也要绑扎阴角模的结构钢筋。
其次,借助建筑中的暗柱主筋安装阴角模,在阴角模的水平位置要设立与阴角模相一致的定位点。安装阴角模也要保证建筑墙体有一定的厚度,使阴角模在压接中能稳定,同时也不会避免墙体中的混凝土收押发生扭转。
最后,一般用企口的方式连接建筑墙内的大模板与角膜,而大模板的板面与阴角模要保持交平,两个板面直接也要有一定的缝隙,缝隙控制在2mm左右,这种做法为以后的拆模工作提供便利。需要注意的是,在连接大模板与阴角模时,需要用钩栓与压角固定模板。
2.4 拆模阶段
首先,在拆模阶段开展工作前,要检查混凝土的强度,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Mpa才可以进行拆模。
其次,拆模的工作要有一定的顺序,先拆除穿墙的螺栓以及固定阴角模的压角和钩栓,之后拆除大模板与阴角模。在拆模的阶段不要随意拆除也不要漏拆,避免引起施工事故。
最后,在将穿墙螺栓进行拆除时,要将大螺母进行松动,取下垫片,在转动穿墙螺栓时可以利用楔片,使穿墙螺栓与混凝土脱离。然后对小端进行敲击,将螺栓撤离混凝土,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掀皮等现象。
3 高层大模板施工的安全措施
3.1 在大模板施工前要分析高层建筑的施工情况,根据建筑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预测在大模板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对的措施。在大模板正式施工时,技术人员要交代具体的施工步骤以及施工方法,确保大模板在施工中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同时,管理人员要定期的检查模板的施工工作,为模板施工排除安全风险。此外,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施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以及施工技能,保证施工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以及质量。
3.2 在将大模板堆放和安装在指定位置后,采取相应的防触电措施。将大模板进行串联,同时与避雷网进行连接工作,避免大模板遭受雷击出现伤人现象。另外,要对吊装用绳索、卡具以及模板上的吊环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它们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3.3 在高层建筑安装模板时,如果风力在小于5级或等于5级时,可以对1、2层楼进行模板安装;当风力大于5级时,要立即停止模板安装工作。
3.4 在吊运模板时,要设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挥,同时要建立统一的指挥信号。另外,工作人员在指挥模板吊运和拆除工作时,确保下方的工作人员必须已经站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才可以进行工作。
3.5 在验收大模板安装质量时,确保大模板整体安装的稳定性,同时模板在安装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错位以及胀模等现象;在拼凑模板时,要保证模板之间拼缝的平整性、严密性。其次要将模板板面清理干净,要在模板表面均匀的涂刷隔离剂。在安装大模板时,控制大模板的偏差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要对其进行仔细的检验。
结束结
大模板技术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制定大模板施工技术方案。在模板支设过程中,将模板所需要就位的安装线以及控制线进行准确的弹出、在模板的根部垫抹水泥砂浆、对穿墙螺栓进行准确的安装。另外在拆模时,要按照相关的工作流程,确保大模板技术在高层建筑中有效的利用,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家昌.探讨大模板技术在某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1,25(7):56-58.
篇6
1引言
按作用方向分类,建筑结构除了抵抗竖向作用力之外,还要承受水平作用,最主要的就是承受风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往往水平荷载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高度的增加,体型复杂性系数加大,风荷载更是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控制要素。本文仅对风荷载的定义和结构设计要点做如下浅析:
2风荷载的含义
2.1风荷载定义
风荷载也称风的动压力,是空气流动对工程结构所产生的压力。风荷载标准值w与基本风压、地形、地面粗糙度、距离地面高度,及建筑体型等诸因素有关。
2.2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当计算主要围护结构时,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Wk=βz?s?zW0
式中Wk为风荷载标准值(KN/m2),βz为高度处的风振系数,?s为风荷载体型系数,?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W0为基本风压。
2.1.1基本风压
基本风压是指某一地区,风力在迎风表面产生的标准值,是某一地区风荷载的设计标准。基本风压是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的地面上离地10m高统计所得的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为标准,按基本风压=最大风速的平方/1600确定的风压值(《建筑荷载规范》附录)。基本风压对高层建筑物的经济、适用、耐久性有密切关系。
基本风压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表中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2。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承载力计算时候基本风压均须提高。一般情况下,高度在60m以上的高层建筑可按10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
2.1.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是反映风压随不同场地、地貌和高度变化规律的系数。以规定离地面高度的风压为依据,为不同高度风压与规定离地面高度风压的比值。该系数按照地面粗糙度确定,可分为A、B、C、D四类。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下图为加拿大某研究机构多次观测资料整理出来的不同地貌下平均风压沿建筑物高度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由于地表摩擦的结果,使得接近地面的风速随着离地面的高度降低而减低。
图1不同地貌下平均风压沿建筑物高度的变化规律
2.1.3风荷载体形系数
风,经过建筑物,往往正面为压力,侧面和背面为吸力。可见各面上的风压力其实是不均匀的,有正有负。风荷载体形系数其实就是这个各面上的风压力平均值和基本风压的比值,它描述的是建筑物表面在风荷载在稳定风压作用下的静压力的分布情况,主要和建筑物的体型和尺度有关,也和周围环境和地面粗糙度有关。对于重要且体型复杂的房屋和构筑物,应有风洞实验确定。
图2不同建筑平面的体型系数
2.1.振系数
风振系数是指风对建筑物的作用是不规则的,风压随风速、风向的紊乱变化而不停地改变。通常把风作用的平均值看成稳定风压或平均风压,实际风压是在平均风压上下波动的。平均风压使建筑物产生一定的侧移,而波动风压使建筑物在该侧移附近左右振动。对于高度较大,刚度较小的高层建筑,波动风压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动力效应,在设计中必须考虑。
3 风荷载作用下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3.1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特征
在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一些较柔的高层建筑,风荷载是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高,风荷载的影响越来越大。高层建筑所受风荷载承倒三角形分布,剪力呈正三角形分布,因此抵抗风荷载的结构刚度宜下大上小分布(见图3)。
3.1.1建筑结构变形控制
对高层建筑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要控制两方面:一是限制结构顶端水平位移与总高度的比值,二是限制相邻楼盖间的相对水平位移与层高的比值,目的是防止填充墙、装饰构件的损坏,避免电梯轨道和管道设施等产生较大的变形,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建筑物处于弹性状态并保持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较大的唯一而影响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
3.2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抗风设计主要是基于承载力的设计,对于高度较高的高层建筑,还要保证2~10年重现期的风荷载作用下人处于舒适状态,因而需要计算风作用下的加速度,当建筑物加速度小于0.005g时人是没有感觉的,当大于0.015g时居住者就会感觉不舒适,在其间值时人轻微有感;按照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或专门风洞实验研究确定的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不应超过限值,对住宅、公寓最大加速度不大于0.15m/s2。对办公楼、旅馆则不大于0.25m/s2.,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原因是为满足人的舒适度要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阻尼比取0.02时才能满足人们的舒适度要求。当大风引起建筑物的加速度较大时,容易引起维护结构的疲劳破坏,只能通过安装阻尼器或增加纵向结构来提高其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刚度。 3.3建筑结构体型设计
高层建筑不仅需要较大的承载力,而且需要较大的刚度,使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变形通过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的比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因为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不舒服,影响使用。另外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主体结构出现裂缝,甚至损坏。因此需要根据结构高度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外,还要恰当地设计和选择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剖面和总体型。一般应将结构的高宽比h/b控制在一定数值内比如剪力墙最大高宽比在5~7,抗震设防烈度9度时最大高宽比为4。 当结构高宽比较大、结构顶点风速大于临界风速时,可能引起较明显的结构横风向振动,甚至出现横风向振动效应大于顺风向作用效应的情况。对抗风有利的平面形状是简单规则的凸平面,如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鼓形等平面。对抗风不利的平面是有较多凹凸的复杂形状平面,如v形、y形、h形、弧形等平面。当结构体型复杂时,宜通过空气弹性模型的风洞试验确定横风向振动的等效风荷载。 4结论 风荷载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安全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应严格测算风荷载,把控设计要点,结合地域地貌,科学合理的进行高度体型设计,采用有效的防风构造措施,控制水平荷载作用,打造安全、舒适的高层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包世华.新编高层建筑结构[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
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消防设计;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楼大厦比比皆是,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的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美化了市容,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但高层建筑也给消防工作带来了困扰和危机。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试图从施工、管理等几方面,对高层建筑的施工防火做以论述,分析了现阶段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
一、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火灾特点
高层建筑的概念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在“高规”(GB50045--95)中有三种建筑形式:即单纯的高层居住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建筑目的为非单层民用建筑和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首层设置服务商业网点的住宅)、综合楼、商住楼,称为高层建筑。在建筑中因其施工的复杂和工艺的特殊等,极易导致火灾的出现。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火灾性质与一般建筑有区别。
1、高层起火蔓延快
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具有各专业竖井多个,一旦发生火灾时,烟火就会顺着这些竖井向上蔓延,因为竖井在此时就像高耸的烟囱,帮助火势迅速向上蔓延。烟气在竖向扩散中,速度极快,一般速度为3~4m/s,顺垂直通道迅速向上蔓延,从底层扩散到顶层,扩散的过程中,火势也将随着蔓延,不好控制。
2、火灾中人员疏散难
高层建筑的高度,决定了层数多,施工建材多的特点,加之垂直疏散距离远,所以一旦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疏散就成为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建筑顶层内的人员要迅速疏散到地面或建筑物内避难层,都是十分困难的,尤其还要承受烟气的威胁。把楼内人员疏散到地面是需要时间的,根据人员多少,时间不等,而大火的蔓延是不等人的,所以疏散工作十分艰难。
3、火灾扑救难度大
疏散困难,扑救困难,火势发展快,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是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是不容人思考和犹豫的。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要比地面火灾的难度大许多,由于受到消防设施条件的限制,高层建筑的灭火工作难度极大。特别是高层的高度超过消防登高车辆的高度,那么消防人员则无法实施室外扑救,只能依靠室内设置的消防器材自救。
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
1、消防意识不强,对消防工作不够重视
对于建筑的消防管理,目前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没有血的教训往往提不起人们的警觉性。施工单位不重视消防工作投入,或者为了应付检查而敷衍塞责。施工单位是建筑消防的责任主体,由于种种原因,人力、物力等方面投入不够,人员的消防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消防隐患不断出现,一些临时设施、电焊、电路等原因,没有专职人员值班负责消防工作,消防系统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2、高层建筑存在大量易燃物质。这些易燃材料为火灾提供了导火索,比如:油毡、泡沫板、胶、油漆、保温材料等。一旦有明火,火灾即刻发生,酿成事故。
3.高层施工中的门、窗、楼梯间、各种管道井都还处在施工中,没有封闭,就好比一个个的烟囱,一旦起火,烟气的危害极大,火势不易扑救,用不了多长时间,火势就会形成立体的局面,难以控制,后果严重。
4. 施工人员的防火意识差,只管施工不管防火,值班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责任心不强。各工种交叉施工,工艺的复杂多样,责任不清楚,致使管理职责不明确,即便有消防责任人也未明确其消防管理职责,消防安全管理均为空谈。高层施工人员多,施工面大,农民工是主要的施工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消防意识淡薄,自救自防能力都很弱,更何况施工单位对相仿问题疏于管理,没有提高到一定程度去认识,一旦发生火灾,由于没有预先制定疏散和方案,没有组织事先的防火演习,无以应对,往往缺乏应急处置。
三、高层火灾的救援对策
1.加强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意识,从上到下做好施工期间的防火工作。提高意识,落实责任,制定制度,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消防法律。建立施工项目的消防组织,由防火领导小组制定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防火安全制度和计划,防火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疏散措施等,明确责任,落实到班组和个人,成立工地义务消防队。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强化工地施工的消防监督管理。认清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明确消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建立和当地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
2.设计之初做好消防的防治工作
城市的高层建筑具有面积大,功能复杂,装修易燃材料多等特点,更易发生火灾,设计者必须按照《高规》的有关规定,做好大楼的整体设计中的消防内容。
(1)重视高层建筑的总体布局和防火分区
首先是建筑的消防通道设置以及总平面布置中的主、附体关系等,都是消防安全设计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这些因素决定一旦火灾发生,防止蔓延和迅速扑救的问题,设计方案中要优先考虑。合理的总平面布置,在设计时需不折不扣执行。
设计水平和竖向两种防火分区是延缓火势蔓延的重要措施,在建筑中水平防火分区的设计主要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通过这种设置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开来,根据《高规》要求,在防火门旁装设自动关闭的装置,并注意安装时不能留有缝隙。对于竖向防火分区的设计方案主要指对垃圾井、布草井、风道、水井(水管井)、电井(强、弱电)及楼、电梯间的消防隔离,从而阻止火灾的蔓延,有效进行消防控制[郑镇钦. 高层建筑防火母线槽选用的探讨[J]. 广东建材. 2010年04期]。
(2)保证建筑物内部的耐火强度
严格按照《高规》规定的耐火等级标准进行高层的设计,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必须保证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保证火灾发生时,短期内的结构安全,为扑火和人员预留一部分时间,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火灾损失。耐火等级包括建筑的主体结构和内部的附属设施,比如天棚,墙面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国外严禁使用玻璃幕,也是从消防安全方面考虑的,因为会导致掉落,影响疏散人群。
消防标志也是高层建筑必须设计的内容,设计足够的疏散通道,是消防的硬件,在此基础上,安全通道的标识,也是一项重要的软设施。以使人员能顺利疏散。
3、加强内部消防管理,增强消防意识
防患于未然是建筑防火的重要措施,防的主要措施包括上文提到的设计,也包括施工中的管理。规范的防火设计、完善的消防设施,科学的管理以及人们的防患意识。是杜绝和减少高层建筑火灾的前提,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可以使损失降低到最大限度。
(1)按时检查,消除隐患。对于消防设施,一定要保证使用时的无故障,这样就需要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检测,因为设施都存在故障的可能,消防设施、设备更是不允许出现故障,日常生活中定期坚持由专门机构进行定期检测,避免用时发生故障,影响扑火工作。
(2)完善设施,更新设备。高层建筑施工,应该按照相关规定,配备消防设施,比如楼层面每100平方米就要设置两个灭火器,由项目建设的消防防火组长根据施工实际配备适应的灭火器,特别是放置易燃物品的地点和动用明火的施工工序,应该适当增加灭火器。安装消防高压水泵,并且做到现场有人值班,有值班制度,按照指定地点放置易燃材料,并做好防火的标识。
(3)责任到人,业务精通。正确操作、做好维护是对专职消防人员和设备的要求。建筑施工现场一定要配备专门的消防控制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精通火灾的扑救和设备的操作,并且能够排出初级的故障。坚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消除影响消防安全的隐患。
4、严格监管,依法管理
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已经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建筑项目要通过一系列的审批手续才能开工,消防工程设计是保证高层建筑本身具有抵御火灾能力的专门工程。法制化的管理,尤其是消防建审、设计、及消防检测部门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但一些血淋淋的教训还是告诫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人员责任心不强,消防工程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强监管,切实有效提高人员的主观认识,进一步健全各种法规制度,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发生。
高层建筑火灾的性质都比较复杂,与一般建筑火灾不同,一旦发生,而且由于建筑本身的原因,将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给居民的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做好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秀娟. 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探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10期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密集,土地昂贵,城镇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正朝着现代化、大型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由于高层建筑楼层高,功能复杂,设备繁多,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像一般建筑那样从外部进行灭火,给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容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建设工程的特点导致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配套,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否合理以及照明、通风情况等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特征及消防安全特点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高层建筑指的是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鉴于高层建筑施工具有施工工期长,高空作业多、承包单位多、交叉施工多、用火用电多等特征,所以高层建设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相应具有以下特点:
1.在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没有安装防火门。一旦发生火灾会产生烟囱效应,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
2.施工现场的有些搭临设施采用了木板、毛竹、塑料布等可燃材料,而且搭临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往往影响消防安全。
3.施工现场由于深基坑的开挖和建筑材料的堆放影响了消防车道的畅通,使消防车难以靠近火场,阻碍了灭火行动。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较多,且电气线路较杂乱,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引起电气火灾事故。
5.由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承包单位较多,民工的流动性较大,给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火灾隐患不易被及时发现。民工临时宿舍人员也较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群死群伤事故。
6.施工现场使用的是临时施工用水,供水水量、水压等都不能满足消防要求。应采取适当措施,改善消防供水条件。
从以上几点消防施工中存在的隐患来看,就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经理部的成员要各行其责,避免安全事故。
项目部成立以执行经理为组长,各作业处负责人为副组长,安全员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的指挥、监督、执行。坚持每天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有结果,每周一评比,每月一总结,作到有错必纠,毫不松懈;作到工地上有人劳动,我们就有安全员在现场,要及时地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隐患,使之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不不致酿成任何大小的安全事故。
凡是进入现场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入场安全须知的教育,尤其是对那些安全意识薄弱、文化水平较低的施工人员,更要耐心地、细致地进行教育,确保其听得懂、做得到,而不是流于形式,一讲了之。
项目部将根据现场工程的特点,以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学习,提问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甚至进行考试,有针对性的抓好安全文明生产工作。
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做到眼快(能发现问题)、眼勤(多在现场巡视)、嘴勤(发现问题多讲),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进入施工现场的特殊工种施工人员(电工、塔吊司机、电焊工、架子工、机操工等)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正规培训,持有上岗证件、熟悉各项安全操作规程,能够经常对机器具进行保养,保证机械运转良好,不带病作业。
安全生产的关键点是必须做好事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每个分部、分项施工技术、质量要求交底的同时,必须做到、做好安全技术交底的工作,施工操作注意事项,脚手架、防护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要求;施工时要做到不伤害自己,更不伤害别人。
施工操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工作,加强过程控制。现场发现问题能够及时纠正,清除施工中的任何不安全隐患。
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也很重要,要做到如下几点:
1、消防梯保持完整完好;
2、水枪经常检查,保持开关灵活、喷嘴畅通、附件齐全无锈蚀;
3、水带收藏时应单层卷起,竖放在架上;
4、各种管接口应接装灵便、松紧适度、无泄露,使用时不得摔压;
5、消火栓按室内、室外的不同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和及时加注油,消火栓应经常清理,冬季采用防冻措施。
另外,施工组织设计是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源头施工组织设计是对高层建设施工总的部署,其中包括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应重点从施工总平面布局、消防设施、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等几个方面来考虑消防安全问题:
1.施工总平面布局施工总平面布局应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各种建、构筑物及临时设施之间应有适当的防火间距。施工现场一般应有环形消防车道,尽端式道路应设回车场。消防车道的宽度、净高和路面承载力应能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要求。
2.消防设施的配备高层建筑施工需要施工用水池、水泵及输水立管,可以利用上述施工设施兼作消防设施。施工用水池可兼作消防水池;施工水泵可准备两台(一用一备)兼作消防水泵,应保证消防用水流量和一定的扬程;施工输水立管可兼作消防竖管,管径不应小于100毫米;高层建筑周围应设一定数量的室外临时消火栓,每个楼层应设室内临时消火栓、水带和水枪。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灭火器材。
3.工地实行围挡封闭施工。围栏设置按工程所处位置分别要求:主要路段、市容景观道路高度不低于2.5米并达到稳固、整洁、美观;其他路段的围栏高度不低于1.8米,保证稳固、美观;建筑、装饰工程立面:围挡封闭高度必须高出作业层1.5米以上,以防物体外坠。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大模板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进步,国家经济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各行各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经济支柱,其表现越发突出。在社会发展、人口迅猛增长的驱使下,建筑行业需要不断扩大建筑规模和建造力度以满足人们对建筑越来越多的需求,因此建筑行业集思广益,采用高层建筑的建造形式,这就对高层建筑的性能和质量上有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不断探索,相关技术人员将大模板技术引入到高层建筑的剪力墙施工中,利用大模板的较大刚度、幅面等优势,为施工单位大大缩减了施工时间,节约施工成本和施工材料,更加符合现代化高层建筑的要求,但在实际施工中,大模板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不断进行研究,以完善大模板技术,为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大模板技术内容概述
(一)大模板的含义
大模板是一种大尺寸的,由专业设计和工业化加工而成的一种工具式模板,常与支架结合成一体,是由板面系统、支撑系统、稳定系统、操作系统和其他附带零件组合而成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大型工具模板,由于大模板的体积较大,在施工中一般需要吊装设备和运输设备进行运送,其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可以进行整体式拆装,利用其板面平整性和尺寸精准性等特点在施工中使用率较高,有利于建筑施工节省时间、材料、成本。
(二)大模板的设计原则
大模板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必须遵照相关设计原则,以满足建筑的实际需求,具体包括:第一,在实用性能上,要确保模板各组成部件的形状尺寸与所在位置能够互相对应,强调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拆装,模板表面要保持平整,边缝衔接紧密,另外要保证模板的重量符合施工现场起吊设备的承载能力。第二,在安全性能上,模板的组织构造要按照国家《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标准进行设计,对模板的强度进行精准计算,再结合刚度验算方法,以保证模板在刚度和强度上实现最大化,为建筑施工提供安全保障。第三,在经济合理方面,在保证建筑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分段式投入模板,以减少施工成本,增加模板的周转使用次数。
二、大模板技术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一)应用大模板技术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的技术特点及施工要点
大模板技术特点。应用大模板技术在高层建筑建剪力墙施工中,由于大模板的内部墙体是横纵向的交错构成的,所以其结构具有稳定性,可以大大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根据大模板的实用性设计原则,一般会将大模板建筑墙体的厚度设计成小于砖墙的1/3,从而增加高层建筑的使用面积,进而使建筑面积的平面系数得到有效提升,再加上大模板的结构相对简单,可以进行整体拆装,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约施工成本、材料,提高施工进度等作用,从而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
(二)大模板技术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大模板技g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大模板的安装。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过程中,大模板的安装设计要特别注意上下层模板安装时中间混凝土的强度控制,应在下层混凝土凝固后强度达到7.5MPa以上时,首先安装外墙内侧的模板,再通过大模板上层楼板的位置校正大模板位置,然后安装门窗洞口处的模板,随后在合成模板对施工中水电系统和钢筋预埋的可行性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施工安全。最后对上下模板衔接的牢靠性和紧密性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整体结构稳定性,为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大模板吊装检查。在检查大模板吊装过程中,应对模板的位置、尺寸、标准高度、预埋件等条件进行周密检查校对,有助于模板在施工过程中的位置固定,因此在对模板吊装检查校对时,强调模板伤口以及各个模板衔接形成的墙体中间位置的检查,只有检查结果符合标准才可以对角模与墙模实施整体衔接。第三,墙体混凝土的振捣技术实施应注意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必须要符合剪力墙施工对混凝土的配比标准,严格监管混凝土的振捣实施过程,以保证模板在剪力墙结构中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避免发生漏振现象。最后,大模板拆除。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大模板的拆除技术易受气象条件因素的影响,基于常温天气条件下,角模不易出现变形状况,比较完整,可以直接进行模板拆除。基于低温天气条件下,模板拆除的时间要按照施工要求和相关规定来确定,在确定拆模时间后,也要按照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拆除,首先将起到固定作用的穿墙螺栓卸下,其次卸除地脚螺栓,将模板与墙体分离开来,在拆除过程中若出现混凝土墙体与模板粘连现象,要依靠撬棍等工具反复撬动模板下口,直至彻底分离,再将模板平面上的混凝土残留物及其他杂志清除干净,尽量不要对模板造成损坏,同时要对模板周围突出部分及时清理,以免在搬运时发生钩挂情况,损坏模板,影响二次使用,然后利用起吊设备和运输设备将模板运送到制定存在地,并且要注意稳定操作设备,待模板平稳落地后,相关施工人员要在模板表面分数隔离剂,注意要均匀涂抹,保证模板表面平整、顺滑,最后,指派相关管理人员对模板进行不定期维护工作,加大模板存放地的巡查工作,一旦出现损坏要及时进行修复,避免影响二次使用,提高模板的使用率,降低施工成本,为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提供高质量的模板材料。
此外,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大模板技术实施要求施工人员要参考建筑平面和各轴线的尺寸参数对模板进行合理性规划设计,在配置模板过程中,相关节点相同情况下,可以依照最常用的尺寸标准对模板进行符合实际施工要求的设计工作。应用大模板技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模板的设计规划要切合剪力墙设计的相关要求和建筑施工的整体设计要求,将模板的偏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及时清理残留杂质,边角毛刺后均匀涂抹隔离剂,保证模板平面的平整光滑。
结语
随着国家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更新,在高层建筑机那里墙施工中,大模板技术的应用更具潜力和发展空间,作为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的主要技术,其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建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只有将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建造中,才能在同行业市场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从而促进建筑行业大步、长久、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和平.大模板技术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4(26):104-104,105.
[2]金娜,万成.全钢整体大模板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4):2513-2514.
[3]张伟德.大模板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与生活,2010(22):67,136.
[4]李宗志,贾兵山.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模板技术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23):111-112.
篇10
【关键词】建筑消防 电气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69-01
1 高层建筑消防用电设计应遵循的规范
目前设计者应该熟悉和掌握与高层建筑消防电气有关的设计规范主要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2005以下简称“高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以下简称“报警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以下简称“民规”)等。三部规范对高层建筑中一、二类建筑的划分以及对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与要求总体来讲是一致的,但从各自不同角度三部规范也各有侧重,有所区别。
2 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电源
2.1 基本原则
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一般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主电源必须安全可靠。一般采用放射式线路供电。(2)备用电源必须处于常年临战状态。备用电源的切换时间一般不超过30秒。(3)消防用电线路应采用耐热绝缘导线,管线不宜集结,并应暗敷于混凝土层中并作防火保护措施进行处理。(4)各个消防用电系统之间,以及与消防用电有关联的用电设备,都应集中联控和显示。(5)对消防设备及消防用电系统,必须采取有效的自身防火保护措施,确保消防设备的安全运转。
2.2负荷性质
消防用电具有五大特性:短时性、常备性、可靠性、突发性和灵敏性。因此,消防用电,在电源供给上都是一备一用。通常情况下,一类高层建筑,必须按照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建筑,应按照二级负荷要求供电,最少不得低于二级负荷的技术要求供电。备用电源可用自备发电机来解决。备用电源的容量,可以根据消防水泵和电梯的容量来确定。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初期,首先用的水是高位水箱内常备的10分钟消防用水,在消防给水压力下降或动用消火栓时,消防水泵才启动供水,此时消防电梯复位待命。所以消防用电的备用电源设计容量,主要依据消防设备用电负荷而定。
3 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1 火灾报警系统的基本形式
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保护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应分清保护对象的建筑类别、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等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按“报警规范”,火灾报警系统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而“民规”把报警系统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区域系统、集中系统、区域——集中系统、控制中心系统。随着火灾报警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火灾报警设备和元件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3.2 报警控制器的设计
报警控制器是给探测器供电,接受、显示、传递信号,并能输出控制指令的一种装置。按其输入网络的系统线路划分有少线制(又名总线制)和多线制两类;按作用性质划分有区域报警器(中继器)、集中报警器、通用报警器(前二者通用)3种。以往的设计模式是:火灾探测器n个区域报警器集中报警器联动控制装置。随着消防科技的发展,目前多线制与以往的设计模式已较少采用,而是一般采用总线制、模拟量多功能的报警控制器。它除常规功能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布线简洁。系统布线少,布线规律性强,方式任意,减少了布线故障。因而使设计简单,便于施工和维修,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系统结构模块化。系统单机结构包括250~2000个可编地址的各种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联动模块和报警显示装置,设计人员可灵活地进行系统配置,选择系统监控回路的数量;若单机结构地址容量不够,还可灵活地将系统配置成网络结构形式。
3.3 联动控制系统的构建
(1)消火栓控制系统
消火栓的水源一般来自消防水箱。系统处于常压状态,当压力不足时,由稳压泵自动开启补水达到规定的压力时,水泵自动停止。一般设置2台互为备用的消防水泵,并要求在泵房、消防控制室、各层消火栓处3地控制。设计中消火栓控制系统的控制电源电压等级为直流24V,且多采用独立电源。消火栓按钮的作用是:1、向消防控制室报警并申请启动消防水泵;2、直接启动消防水泵;3、发生火灾时,任一消火栓按钮动作启动消防水泵后,该防火分区内所有消火栓上的指示灯亮,告诉消防人员该区消防水泵已启动,不需要再操作消火栓按钮。目前国内生产的火灾自动报警产品,均配有带地址编码的消火栓按钮,它属于手动按下方式,内装手动报警输入模块板,可将手动按钮触点的开关量信号转换成二总线脉冲码信号,返回给报警控制器,并有一组常开输出触点,用于直接启动水泵,还配有红色确认灯。
(2) 自动水喷淋系统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对一、二类高层建筑分别要求设置自动喷水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失火时喷淋头表面温度达到它的破碎温度时,喷淋管网中的压力水自动喷出,此时系统中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动作,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模块,向消防控制室报警并申请启动喷淋水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则对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的报警时间及位置进行记录,启动喷淋水泵,灭火后由远控或现地控制水泵停止运行。
(3)防火卷帘、防火门控制系统
两个防火分区之间设置防火卷帘和防火门,是阻止烟火势蔓延的防火隔断设备。它要求现地(现场手动)控制、与探测器联动控制、消防控制室控制,即三地控制。
(4)电梯控制系统
大楼内设有多部客梯和消防电梯,当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模块发出指令,不管客梯处于任何状态,电梯上按钮将失去控制作用,客梯全部降到首层,客梯门自动打开,待梯内人员疏散后, 自动切断客梯电源,同时将动作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降到首层后,供消防人员使用。
(5)消防设备电源和疏散照明系统
在高层建筑消防电源供电设计时,消防电源应处于该建筑物(群)供电系统中最高供电负荷等级的位置上;当建筑物为高压受电时,从变压器低压出口处分开, 自成独立的消防供电系统;对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风机等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均应采用双路电源或双回路供电线路,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实现自动切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取自末端自动切换的双电源配电箱,直流备用电源取自与该系统配套的专用蓄电池。主、备电源的切换,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控制器自动控制。应急疏散照明是为了在火灾发生之际,指示出入位置和方向,便于有组织的疏散。一般安装在楼梯间及其前室、走道和出入口等处。公共建筑当走道长度超过20米,应每隔20米增设一个,疏散照明灯具距地面0.4米,地面照度不低于0.51x。根据“报警规范” 规定,发生火灾时,应局部切断有关层的交流电源,防止电源短路引起二次火灾。为此,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有切断空调、照明电源的按钮,以便根据火情切断相应的电源,电源切断后,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灯自动打开,引导人们安全疏散。
- 上一篇:供水安全措施
- 下一篇: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层建筑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