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翻转课堂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翻转课堂的建议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高质;高效;建议

翻转课堂是近些年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出现的新型课堂形式,其主要是指在课堂中将主动权、决定权交于学生,教师仅作为指导。这样的课堂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突显出了学生的主导位置,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效促进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无论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都会觉得十分吃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学效率,下面就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打造翻转课堂提出几点建议。

1 培养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意识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还较为基础,并且形成的数学学习体系还不够完整,在这种情况下过度到初中,面对初中难度大幅度增加的数学课程内容,难免会觉得理解困难、学习吃力。这时想要更好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可以在数学课堂中构建翻转课堂,使用翻转课堂中灵活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之处有很多,但学生普遍已经习惯传统教学模式,无论是主动学习的能力还是应用研究的能力都较差,为了避免学生在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出现不知道如何学习和理解等问题,教师需要在授课之前组织一定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适应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对翻转课堂的理解,以此来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比如,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先组织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依照当堂课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并且需要详细到为每个小组成员安排固定的预习内容,之后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选择抽查的方法对学习小组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长久以此模式进行,学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继续深入,为学生提供走上讲台的机会,这样有条理的方法,不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翻转课堂,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从新定位,以此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翻转课堂顺利进行。

2 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延长了学生自学的时间,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同时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滥竿充数,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些学生由于胆怯、缺乏自信心等原因,不敢向教师询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很容易造成问题的堆积,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1 安排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任务

当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初中阶段数学课本中的内容普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教师在构建翻转课堂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为学生制定更有生活针对性的数学知识预习任务,而因为与生活相关所以学生有例可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中“正数和负数”一课为例:这一课较为基础,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实如果能够完全掌握对学生今后的各项数学学习可以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可以说正数与负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安排预习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正数与负数的概念进行举手说明,对其中存在严重偏差的理解进行纠正,之后在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仔细观察,来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最后正式上课时邀请学生走上讲台自己结合自己寻找的例子来谈一谈自己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教师适当的对其进行鼓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兴趣,减少学生走上讲台羞怯心理,更主动的投入于数学学习当中。

2.2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学生自信心

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将全班同学分成8~10人的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安排组长,让组长在小组内负责每次任务的安排、以小组的模式进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各个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也能够增添班级内的学习氛围,在遇到问题时,小组内成员也能够事先进行研究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一些遇到的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再寻求教师的帮助,减轻教师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时,学生在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由最初理解后,教师将“边角边”、“角边角”、“边边边”、“角角边”、“HL”五个判定方法安排到五个小组成员上,让学生在预习的同时并想出应如何讲解,在课上为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讲解,同时教师予以纠正,这样的翻转课堂既符合教育改革目标,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性,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3 巧编课堂习题,落实课内检测

打造高效的翻转课堂,就需要培养学生运用自身所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需要有效的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还需要学生的课后复习和教师的课内检测,教师在不脱离实际的情况下,编制一些符合当前教学水平,符合学生的基础并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的数学题,利用课堂的最后8-10分钟内,开展课内检测,并由教师监督学生独立完成,课内检测能够检验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与学生适当的帮助,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总之,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彻底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翻转课堂的实施,得益最大的是学生,挑战最大的是教师。在翻转课堂里,教师除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科学深透的把握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对教学内容作二次处理,要因材施教,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简洁性。

参考文献

[1]邢梅梅.移动学习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J].读天下,2017(02).

[2]南瑞君.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利弊[J].中小W电教(下),2013(08).

[3]王成勇.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

篇2

张春华(1978.8-),女,汉族,天津武清区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优化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指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个性化教学、建立实践共同体、注重知识的拓展及延伸。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翻转课堂;学习自主性;个性化教学

1.引言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林地公园学校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他们录制视频课程让学生提前进行课外学习,在课堂上则以答疑、讨论等形式实现了教师从课堂“引领者”到“指导者”这一身份的转变,学生也从传统课堂教学的客体转化为主体。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一出现就引起了各国教育界的关注。自2007年开始,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从西方中小学开始逐渐拓展到高等教育领域。自2012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界也一直在研究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解决高校课堂中存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翻转课堂的应用性研究(例如王海杰等2014[1]),探讨各类英语翻转课堂的实施模式;对实施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在技术层面上进行的探讨(例如应筱艳等2013[2]);以及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理念的研究(例如范秀丽2013[3])等。

本文从建构主义视角,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期待能够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实证性研究提供支撑,设计出更好,更加完善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控制能力和自我剖析能力,养成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对积累的外界和内在信息积极主动挖掘。[4]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学习知识观,情绪观,也带来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反思,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注入新鲜血液。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明确学生是大学英语学习的第一实践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构建模式,提倡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转变为教学材料的供给者和课堂情境的设置者。学习效果是由学生的主动性来决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有限的大学英语教学课时中掌握无限的英语学习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且注重彰显自我个性,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2体现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药引”地位

在建构主义视角下,教师的作用已不再是给予“真理”,而是“在确定的经验领域里,在概念建构上给予学生支持和控制”。[5]在教学模式中改变教师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者的地位,转换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是良师亦应是益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走下“讲坛”,消除传统意义上发育起来的至上心理,平等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真正做到由知识技能的占有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帮助者。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3.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3.1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的变化也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而变化的,可以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比如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师只是讲解英语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就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没有应用的机会。而翻转课堂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出发点,将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作为目的,通过学生反映的问题,教师进行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翻转课堂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必然会有所变化。第一,教师由过去的单独讲解转变为英语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有利于教师将英语理论与英语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使用;第二,学生从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学习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尤其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言权大大增加,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3.2利于优化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考察采取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分数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这样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学生过分的追求理论学习而忽视实际英语运用能力,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由过去的注重理论学习转换为强调综合技能提高。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参与,可以着重于对学生英语应用技能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的考察也可以以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效果为主,这样的考核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网络学堂等平台,对学生课堂和课外表现的总体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也会促进学生翻转课堂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4.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施关键

4.1个性化教学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翻转课堂有赖于任课教师制作设计精良的教学视频以供学生课外学习(例如徐苏燕2014[6])。诚然,利用网络平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微课教学是翻转课堂实施的一个环节,但相比较而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个性化教学”却是英语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该理论强调在处理学习任务时每个人使用不同的个人构建方法。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任课教师准备的英语学习材料类型应该多样化,包括视频内容、音频内容、阅读材料、词汇语法素材等等,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有所选择,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依赖视频讲解这一单一手段。此外,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为学生收集筛选各种学习资料,同时鼓励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软件、教学软件等各种资源,拓宽知识来源。

4.2建立实践共同体

美国社会学家Etienne Wenger 1998年提出“实践共同体”这一概念,他指出,所谓“实践共同体”是指我们经常参与的,为了共同目的而形成的各种共同体,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团体,还是多个个体通过长时间的相互交流拥有共同确定的实践、信念和理解的团体,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群有着共同关注点,对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个体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该群体中,每个成员有着共同的任务、联合的事业、以及共享的资源。[7]因此,在翻转课堂课外学习环节,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们积极构建“实践共同体”。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有些任务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每个小组有具体的任务。每个小组都有负责人,负责组织组员完成各项任务,分组时要尽量将英语基础相近的学生安排到同一小组,这样每组比较容易完成个性化学习。同样,在课堂讨论环节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实践共同体”,可以有效组织及顺利实现课堂讨论,课堂实践等教学环节。

4.3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在实施了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方面知识,在此知识点的深度及广度上进行拓展。课后英语知识的分析与总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通过课后知识的拓展可以对相关的英语语言进行充分的思考,以此提升学生对相关英语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各种英语实践锻炼,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社团以及观看英语影视作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激发学生主动拓展知识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5.结语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低下等状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英语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实施英语翻转课堂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好处,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可以让课程评价体系更为合理等。但英语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应该注意强调英语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在课前学习阶段和课堂讨论阶段构建“实践共同体”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在课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提升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基金项目:北京联合大学2014年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北京联合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21207992208)

参考文献:

[1]王海杰,张黎.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4(7):141-144.

[2]应筱艳,吴星阳.信息技术助力英语“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0):26-28.

[3]范秀丽.试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2013(11):271-272.

[4]曹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2):110-112.

[5]司显柱.多元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构―建构主义市域[J].外语学刊,2011(1):110-112.

篇3

【关键词】移动学习 移动终端设备 小学语文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一、移动技术的发展催生移动学习

“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带来的巨大挑战。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开始普及,移动学习开始影响基础教育,并成为基础教育中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不再被限制于电脑桌或书桌前,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随时随地进行不同方式和不同目的的学习,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如若将移动学习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整合,那么翻转课堂的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部分就可以采用移动学习的方式,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可行性分析

(一)小蚂蚁教学平台教育功能分析

小蚂蚁互动教学平台能提供海量微课学习资源,满足课内外翻转课堂教学的需求,教学管理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及实时互动,实现教学当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线作业、智能阅卷系统、成绩分析与排名等功能。同时它是一个为学生、家长和老师搭建信息互动平台而设计的集校园、班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独立学习空间,具有极大的前瞻性。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可行性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独立自学相对简单的知识内容。

翻转课堂对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课前的 “教学视频呈现”和 “学习材料呈现”,课中 “探究问题的确定”、“教学情境的创建”、 “总结、评价与反馈”,以及贯穿于课前和课中的“个性化指导”、“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课后总结性评价与复习。

三、基于移动终端的语文翻转课堂实践

1. 课前准备

1) 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

整个移动学习的过程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校应有校园网络,在教室需要有能保证课堂流畅进行授课的网络环境。学生家中也必须保证有无限网络的覆盖,在网络和硬件达标的情况下,学生借助平板电脑在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上进行学习。

2) 结合学习目标,创建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老师在小蚂蚁网页端上进行指定教案(PPT、PDF、word课件)的上传,同时也可以上传相应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以及音频视频教学资源。

2. 利用移动终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 自主学习能力。课前,老师将每一课的预习内容发到学习平台上,学生根据要求和自己的实际学情,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对应的习题。这些学习内容都通过移动终端,由老师在线批改,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也可以分享到平台,全部学生共同研讨,互相学习;也可以查阅老师的答案。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 朗读能力。传统的教学,学生朗读后,对自己读的声音,是不能客观地感受的。在线学习利用移动终端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学生把自己读背的声音录下来, 反复试听,反复练习,老师的在线点评,也能及时帮助学生读正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整理笔记的能力。利用移动终端来学习,学生学会创建笔记、整理笔记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是要学会创建笔记。老师在点评作业时,会通过移动终端传送已经批改的学生作业,有的是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错题,学生一边听点评,一边在平台上记录。学生可以把错题专门收集在错题集里,也可以把订正的笔记收藏;还可以把老师、同学分享到平台的作业、资料、图片等等资源进行整理收藏。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学习,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整理笔记的能力。

4) 阅读能力。利用移动终端,学生在平台上互相交流、探讨,各抒己见,能有效地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觉得大家说的有意思,就自觉不自觉地走进文本,静心阅读,以期在探讨时自己也能有独特的见解。有移动终端作平台,提升学生阅读的广度、 深度 ,有效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发表有见地的看法。

5) 写作能力。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难,老师批改起来也很难。借助移动终端,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了很大改变,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老师在平台里面分享优秀的学生习作,其他同学能非常便捷地及时阅读学习,从而触发灵感,打开思路。老师把全部学生的作品拍成图片,分为10份一组,推到作业里,让每个学生选择一组习作,进行批改。每个人的习作会得到很多人的意见。综合大家的修改意见,学生再次修改,习作会更完美。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也在这一来一往中悄然提升。

3. 学习效果分析

学生在学校使用小蚂蚁教学平台进行课堂上课,后使用小蚂蚁进行课后的复习和新课的预习。产生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语文学习效果统计表如下图:

篇4

关键词:中职会计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会计模拟课程中所涉及的手工记账技能贯穿日后会计岗位工作的全过程,可谓与就业“无缝对接”。然而,日常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多,传统教学呈现出诸多问题。

一、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课堂枯燥乏味,教学缺少互动性

传统手工记账技能的课堂上,实训教学模式大致是“教师演示、学生照做”的教师单边面授讲解形式。学生的活动基本是被动地“复制”教师的活动。由于缺少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环节,很多学生觉得这种实训课的学习过程单调枯燥、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

2.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个体差异受忽视

相较普高学生而言,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十分明显的。虽然在接触专业课前大家都处于“零起点”,传统的“一概而论”的教学方法无法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其仅仅是将知识“抛”给学生,而不同的学生能否都“接住”“接好”是无从考量的。

3.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在传统的实训课堂,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照葫芦画瓢”完成操作即可,缺少自我思考和组间合作的交流过程,一旦在课后出现问题,学生也不知该如何解决,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因此,开设这样的传统实训课程质量不高,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失去了原有技能实训课的开设目的。

二、中职会计专业会计模拟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是指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派发学习任务,学生利用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随后在正式授课中进行师生互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即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教师将一部分简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听播客、阅读电子教材,或是在网络资源库上查阅资料并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课前学习。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授课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并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来达成学习目标。

2.中职会计专业及会计模拟课程教学的要求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能了解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并能独立开展基础性手工记账工作的综合技能型人才。这势必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与人沟通、合作和协调的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创新及团队意识。

中职会计模拟实训课是以日常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实操性强,贴近岗位能力要求。而“翻转课堂”正符合中职会计实训的教学特点。教师通过录制做账的教学视频,展示关键步骤,令学生能举一反三,进而处理不同经济业务,达成教学目标。

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会计模拟课程应用实践——以“记账凭证的填制”一课为例

笔者学校会计模拟课程开设在高二第二学期,学生在此之前已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会计电算化知识。笔者将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已有教学理论,尝试将翻转课堂理念引入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并以会计模拟课程中“记账凭证的填制”一课为例,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顺序展开论述(具体内容见表1),进行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

1.课前——知识传递,自主学习

笔者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制作本课微课视频。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使用手机对填制记账凭证过程进行拍摄。其次,将填制过程细化成几个步骤,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将视频按步骤压缩成几个5分钟内的微视频,并对填制过程中容易出错及重点步骤进行突出强调,在视频中用醒目的字幕进行修饰引起学生注意。最后,将上述微视频上传至百度云,并以链接共享的方式分享至班级群空间,利用网络做好知识的传递,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由观看。同时,根据微视频内容制作一份配套的学习任务单,附有学习指南、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记录等。让学生能根据学习任务观看微视频,有针对性地做好自主学习。

2.课中——知识内化,实战演练

为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笔者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化,并把本堂课的教学环节分成了三个阶段,为教师与学生均设计了课堂活动(具体内容见表2)。

“翻转”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让传统课堂中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改为以学生为操作主体,教师辅助解答疑惑并作指导的“双边”教学方式。

3.课后——知识巩固,反馈评价

在本节课结束后,课后巩固同样不可忽视。学生在课后将使用“问卷星”网络在线系统进行课后练习,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测评,继续巩固“记账凭证的填制”。同时,通过在线测评反馈的成绩数据统计以及群空间的学生疑惑问题,教师可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在线平台的大数据反馈,对课程设计进行针对性优化。

四、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会计模拟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为证实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笔者进行一场教学实验效果检验。选取笔者任教的另一平行班级(16会计电算化班)作为对照组,对该班实施传统教学方式,即课堂老师演示,学生进行“跟学”操作。在两个班级各自完成教学后,组卷后采用课堂“闭卷”方式考核,要求每位学生为10笔经济业务填写记账凭证。考核完成后统计错误的凭证张数和错误类型,计算错误率(结果见表3)。总体来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填写错误率明显降低了,尤其是简单的操作性的错误,成效显著。

五、翻转课堂教学总结与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展开的会计模拟技能实训课程设计的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证明,“翻转课堂”使学生在具体的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填制等实践操作能力、实操正确率上都有较大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应用于中职会计专业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手工技能实训课上。

在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中都给予评价和反馈,使学生真正做好“知识内化”。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自学成果进行反馈,例如小组展示、组员交流、实操检测等,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

第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需教师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制作微视频。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自律性,课下的自主学习效果很难保证。因此,一个高质量、夺人眼球的微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开展的保证。

第三,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不适宜全部专业课都应用“翻转课堂”教学,而应该选择会计模拟此类技能实训课程实施。因此,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如今,在“互联网+”的概念推动下,中国教育已迈向4.0时代。“翻转课堂”不仅符合时代变革,更是一种适合中职生个性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各类在线交互教学平台的出现,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2]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4(5).

篇5

职业院校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英语课改为例

文/龚丽丽

摘?要:本文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从微课本质特征出发,探讨新模式一体化教学与传统一体化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区别,探析微课引领下的新一体化课堂教学独到之处,从而构建职业院校全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培养新一代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 :微课?新一体化教学?翻转课堂?思维引导

近年来一体化课改在职业院校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在迅速发展中却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大部分教师因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费力,只有精品课程才采用一体化教学或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只有50%的学时采用一体化教学,即便是全部采用一体化教学也往往流于工作任务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却很难实质上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此外,现代社会对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成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为解决上述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笔者用一年的时间开发了以微课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新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微课的应用

在新一体化教学中,微课不单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也并非仅仅是作为一体化教学的有益补充。那么,微课在整个一体化教学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笔者以汽车英语的一个单元(租车服务)为例,简单讲述微课在一体化教学中是如何运用的。

1.微课导入

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微视频,明确工作任务,然后发放工作页,要求学生根据所给词汇和句型编写租车对话。

2.微课实施

让学生分组通过角色扮演拍摄微视频,在拍摄过程中学习新的词汇和句型。这也是整个课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学生把工作任务用微课的形式设计制作出来,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现在学生上课喜欢玩手机,与其强制禁止学生玩手机,不如利用他们对手机的喜爱开展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拍摄微视频学习知识点并运用,再将现有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另外,通过要求学生自己充当小老师,在拍摄视频中讲解新词汇的意义和句型运用的对错,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必定在寻求老师帮助下才能完成任务,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3.微课制作

学生除了拍摄微视频,还需将微视频进行后期制作,增加中英文字幕等变成微课。一个成功的微课制作中,需要要用到PPT、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这对学生的整体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

4.微课演示

学生演示自己制作完成的微课,老师进行点评和全班互评。在点评后,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修改,在修改中再次提升。

由此可见,以微课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新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是一项严谨的系统工程,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同时解决了现阶段一体化教学学习方法形式化、工作过程学习简略化、教学手段传统化的不足,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微课的视频格式便于传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传自己拍摄的视频,利用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传输等形式观看微视频片段,使用便捷。

二、以微课为基础的新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那么,以微课为基础的新一体化教学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和传统一体化教学对比来阐述这种新模式教学的好处。

教师带着工作页来到教室,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做,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时不时发表一些看法,最后总结几句就下课。这是在传统一体化教学中几乎成了固定的模式,而新一体化课堂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答疑解惑,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升,同时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微课在新一体化课堂中也并非是只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手段,因为典型工作任务的设置和作业设置已经通过微课融为一体,任务就是作业,作业就是任务,作为贯穿学习的主线索。新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开始学习的阶段更专注,对所学内容理解更透彻。更重要的区别是:传统一体化教学几乎完全恪守“先学后教”的理念,形式上一般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这就逐渐形成一个误区,即有的老师认为在只要给视频学生看或提供资料然后回答学生问题就可以了,甚至可以不用讲授知识。虽然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内容、以讲授为方法”,却很容易导致老师们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再重视知识的讲授,只要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就好了。可是,如果光靠媒体就能完全解决知识输入的问题,那也就不需要老师了,所以以微课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新一体化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先学后教”,而是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做中有教、教中有学的方式。在微课拍摄和制作中,学生自导自演,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这样老师也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去亲自拍摄微课,因为本身学生自己拍摄的微课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只要老师严格把控质量。同时,由于是学生自己拍摄的微课作为教学资源,在运用于课堂教学展示中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对同龄人的关注远远超出对老师的关注,表现上也更有趣,往往同一个主题的拍摄会出现不同的版本。因此,这种以微课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新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再像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产品。

除了省时高效,生动有趣,充分体现个性化外,以微课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新一体化教学模式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省钱便捷。有的老师认为需要掌握大量的电脑技术和电子设备才能制作微课。而笔者在历时一年的实践中,都是学生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完成微视频的制作。现代社会,大部分学生有智能手机,只需要下载一个小影软件,十几分钟就能将拍好的视频制作成微电影,所以根本不需要摄像机之类的大设备。特别是城市的学生,本身对网络非常熟悉,他们还时不时将自己拍摄的微视频放到网络平台,供他人欣赏,而这些网络平台都是免费的,所有学生都能通过上网进行互动和交流学习,解决了学校自建网络平台和服务器等经费不足的难题,而经费问题恐怕是大部分学校难以持续课改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在长达一年的课改中,没有跟学校申请过一分钱的经费,自己也没有掏过一分钱,完全是利用免费资源开展的。

以微课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新一体化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和注重学习的过程,所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和传统一体化教学方式本质不同的是,这种新的方式敢于让学生们犯错,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想法,让他们听到不同的观点。这种DIY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像“创造家”一样投入到创造之中,而不是简单的复制老师,从“做”中“学”,拥有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拥有创造作品的学习过程。老师不再是“内容的呈现者”,而是“学习空间的设计者”。在新课堂上,老师帮助学生自己拍微课,老师也能从繁重的制作微视频中解脱出来。同时,由于任务设置和作业设置的一体化,减少了老师课后大量机械式批改作业的时间,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改研究中。所以,这种新一体化教学方式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有利的。

在职业教育领域,人们从教学实践层面已开展了一体化教学应用,但人们对微课与一体化教学整合应用的研究则鲜见于报纸杂志。以微课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新一体化教学符合了微时代学习的需求,一体化课改只有围绕着“微课翻转课堂”这个核心要素整合教学应用,才能促进整个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新模式教学,对目前解决职业院校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等共性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及课堂参与率。微课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克服传统数字化教学反馈机制建立的不足,在课中就能建立起互动教学的即时反馈机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相关的微视频拍摄任务,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课后完成,然后在课堂提交,教师能及时点评并根据学生的作品及时调整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等。同时学生也能收到来自教师的建议和评分。这种灵活、便捷、高效的教学方式,迎合了微时代的学习需求和学生的心理,有效减少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生“走神”的现象,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网络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和期待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这就迫使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和教学组织方式来提升自己从而不被时代淘汰,同时也迫使学生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在自媒体时代,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不高,众多的教师都在尝试将网络教学融入到教学中,众多的学生也越来越倾向在使用网络和手机网上查看资源和获得更高层次的知识学习,甚至利用网络各种社交平台共同探究问题解决方案,拓展探究的边界。以微课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新一体化教学有效弥补了传统一体化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创造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

三、微课翻转课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很显然,在创一体化教学中,微课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究竟什么是微课呢?对此,不同研究者的理解不同。有人将微课定义为“微课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也有人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可是不管怎么去理解微课,都没有跳出微课字面的定义。在笔者的课堂中,微课不仅是短小视频,而是一种引导教育回归本质的全新教学理念。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前面所提到的租车服务那堂课。微视频的拍摄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拍自演自导来进行自我学习。传统的课堂多是老师提出问题,而创新课堂多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因为学生在自拍微课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老师不是简单的行为引导者,而是思维引导者。另外,知识的呈现也不仅仅是靠课前一小段视频就完成的,而是在学生自拍微课中反复呈现,没有学生能一次性就完成拍摄的,所以知识点是随着视频的反复拍摄和学生的不断思考反复呈现并深入的。笔者每完成一个新单元的教学,就会布置学生在下一个视频制作中要将上一个单元的内容融入进去,这就促使学生在创新教学中必须懂得知识的整合,在整合知识中学生的层次得到提高。这也就意味着,每一次新的视频拍摄与制作就是再一次的知识更新与能力的提升,不断整合,不断提升,最终完成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以,以微课为基础的创新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由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和本身特点不同会表现在自己拍摄的微视频中,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个主题或工作任务的视频拍摄,不同的学生也会制作出带有自己风格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个性化。

微课,虽然具体表现上是小小的视频,却浓缩了知识的精华。以微课为基础的创新课堂,学生得到的不仅包括知识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学生懂得如何自我学习,能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难道不就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吗?除此之外,微课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课改中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传统一体化课堂中,部分学生往往流于形式,在分组活动的时候习惯依靠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任务或是被动地参与其中,有的学生懒得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时也无话可说,有的学生是因为基础差自卑从来不敢主动发言,所以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而新课堂中,由于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微视频的拍摄,所以促使这部分学生不得不独立思考。这部分学生或许开始有抵触情绪,但一旦当他们投入进去,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在分组合作拍摄第一部微视频时只需要扮演小角色,说一两句英文台词就可以了,老师只需要给予鼓励并吩咐组长在后来的视频拍摄任务中慢慢增加这部分学生的台词,久而久之,这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也就跟了上来,有些甚至进步很大,还提出要在视频中扮演主角。由此可见,在微课引领的新一体化课堂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综上所述,以微课翻转课堂构建全新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彻底改变了几十年来职业院校教师灌输知识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新一代高技能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翻转教学;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设计;应用

从Unit 4 Earthquakes中节选Period 2 Reading来探讨如何有效设计“学习任务单”,其中主要从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和学习困惑等三个部分着手开展探索设计。

一、设计学习指南

(一)课题名称

“人教版高中必修1Unit 4 Earthquakes Period 2 Reading”。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学习,认识地震对城市的毁灭性破坏,了解唐山大地震以及救援等有关情况;(2)通过阅读学习认识道理:能了解并认识地震前的预兆,提前做好准备,获得求生的机会,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3)进一步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与技能;(4)学习掌握本课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典型表达方式、重要语法结构。

(三)学法建议

“自主阅读;精泛结合;适当借助相关辞典工具和资料;在线初步交流”。

(四)学习预告

活动形式一:展示和分享(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共同分享学习收获);活动形式二:交流和探究(①教师巡视,小组交流;②解答小疑问,记录疑难问题;③加强小组合作,鼓励释疑解惑);活动形式三:检测和点评(随堂训练,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活有问剿模鹤芙岷吐涫担课堂小结,审视易错点)。

(五)学习资源

(1)教科书必修1Unit 4 Earthquakes;(2)教学微视频;(3)互联网络、微信、QQ、短信以及其他可利用资源要素。

二、设计学习任务

优化设计学习任务是“学习任务单”的主体部分,学习目标的达成主要靠学生自主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来体现和保证的。

如,针对Period 2 Reading教学要求,设计了学习任务:“认真观看微视频,并结合课本阅读材料以及自己的有效学习资源,努力完成任务:‘1)Try to remember thes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and know the meanings of these words and phrases:earthquake, quake, well (n.) , million, event, pipe, burst, nation, canal, steam ... dig out, a (great) number of, run out of, think little of... 2) Try to remember these Key sentence patterns(重点句型): ___________ the world was at end;Everywhere they looked nearly everything was destroyed;__________ hope was _______ lost. 3)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guessing, key sentences, skimmimg, scanning and so on so as to get the main idea and find some detail information of the reading quickly. ’”

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必须让学生能在明确的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的任务要求和学法建议的指引下达成目标;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各个任务的过程中适时对照自己的阅读学习情况。

三、提出学习困惑

提出学习困惑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后的重要一环,是对自己学习的有效反思和总结。如,在Period 2 Reading这一课时自主学习后,笔者发现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习困惑和建议,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在英语词汇和短语的积累上很薄弱,在英语语音读法不够到位;有的学生提到自己的英语阅读技巧较差,在guessing、skimmimg、scanning等方面能力不足,把握英文篇章和段落的主要意旨和关键句词的敏锐性差……这些都表明了学生真正融入了自主学习进程中去,获取了难得的心得体会。

四、应用建议

(一)要防止“习题化”倾向

“习题化”倾向是“学习任务单”设计活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将“学习任务单”变成了“导练单”,失去了利用精简有效的典例训练来测试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问题的积极作用。

(二)要始终关注的核心

“问题”是我们在阅读翻转教学前后必须始终关注的核心。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单”,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学习任务单”,由自主自觉的阅读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学习困难或问题,并积极准备“带好问题进课堂”。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 审计学 案例教学

一、“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理念源自于2007年的美国“林地公园”高中,该校两位化学教师为了给因病无法进行课堂学习的学生补课,使用网络上找到的录屏软件录制课堂播放的PPT及讲解声音,形成视频上传到网络供学生使用。2011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可汗学院,他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使“翻转课堂”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校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理念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研究者,课堂则由知识传授转变为问题探究。

二、审计学原理课程及案例教学简介

审计学原理是审计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学生专业知识架构的基石。该课程以注册会计师年报审计为主线,不仅要求学生能较为系统地理解与审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而且要了解如何从审计目标及管理层认定出发,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降低到可以接受的低水平,同时要求学生熟悉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流程,了解如何对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应对。

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它以管理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 融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审计学的理论性和操作性均较强,其内容和方法上都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审计教材无法将实际中灵活、丰富的审计实务遇到的所有问题都罗列出来,而只是将普遍性的一些审计思路、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介绍给学生,实务中需要审计人员大量的合理的专业判断。所以,传统审计课堂教学中,仅仅针对理论知识的教授是难以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知识消化与提升,而实施案例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模拟审计实务情境,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获取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思考,以深化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传统的审计学案例教学法,其主要做法是收集实际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详细资料,经过适当编辑后,提供给学生作为范例阅读,以便学生对实际审计工作有系统的感性认识。同时,根据教师搜集到的审计失败实际案件,用于解答相关问题或进行讨论。这种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确实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等作用,但完全依赖这种途径进行审计案例教学,并不利于促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近年的审计学教学经验以及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在2015年秋针对2014级审计学专业的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审计学案例教学的改革。

三、“翻转课堂”理念下审计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实施

审计学原理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审计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4学分,64学时,开课时间为16周,每周2次课,每次2课时。基于审计理论的发展以及系里“以证促学”理念和后续课程的开设,我们选择CPA《审计》教材,并以年报审计为主线介绍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翻转课堂”理念下审计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尝试从如下几方面实施:

(一)开学第一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审计学专业的审计入门课程,开学第一课除了介绍该课程教学大纲及考核要求等内容外,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审计的兴趣,并鼓励大家多思考、多交流。为此,开学第一课,首先通过已毕业学生实例详细介绍了审计职业发展方向及审计职业发展要求,通过身边的事例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的发展有所了解和期待。同时通过展示某上市公司最新年报中的审计报告,介绍审计是什么?如何开展审计?以此介绍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推荐学习资源并给出学习建议。推荐的学习资源除了诸如《蒙哥马利审计学》等经典教材外,也有《用数字说话》等通俗的入门资料;除了介绍中注协、国家审计署等官方网站外,也有巨潮资讯网、财经杂志等财经媒体网站,同时还有一些知名报刊杂志的微信微博;除了《财经郎眼》、《解码财商》等财经视频外,还有爱课程、网易公开课等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总之,第一堂课就告知学生:本课程要求在学习审计理论后(大约10―12周)结合推荐的资源内容搜集案例资料,分组进行课堂翻转。

(二)课堂理论教学+案例翻转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我们将审计学原理教学内容整合为审计学基本原理、风险导向审计流程(基于循环审计)、完成审计工作及审计报告等内容,用10―12周的时间进行课堂讲授,并辅之以课下练习,同时每完成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均进行一次课堂测试,并在全批全改和及时点评跟踪学生学习进度的基础上将测试成绩纳入平时成绩。此外,在课堂讲授中,结合审计实务经验,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不断鼓励学生关注财经新闻热点并利用课堂的理论知识思考现实问题,推荐学生观看审计相关的财经视频,培养学生对于审计学原理的兴趣以及了解案例分析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与助教讨论后,于第12周确定详细的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并拟在第14周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自选案例,鼓励选择财经新闻热点,建议基于自选案例的简单介绍提出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如何识别、评估、应对相关案例的问题或者对审计有什么启发(鼓励有其他的思考,但务必围绕审计或会计话题展开)。

2.每组讲解时间控制在10―12分钟,超时扣分,由其他小组打分,取平均分为小组成员最终成绩,组长、主讲人以及现场参与的学生根据表现,教师可酌情进行个人加分。小组评分细则见表1。

3.为保证讲解效果,每组组长务必在第14周之前将相关案例资料及PPT(提交资料要有小组成员详细分工)统一发给助教,交由主讲教师审核后由助教统一提前发给学生了解。

4.翻转顺序现场抽签决定。

(三)学生评价

在完成课程教学后,按照学校要求,布置一课一文的作业,并将一课一文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审计学原理一课一文要求如下:结合本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推荐的相关资料及视频:(1)谈谈你学习本课程的收获与感受;(2)谈谈你对本课程的建议或意见;(3)如果你愿意,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何想法也欢迎交流分享。

根据一课一文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对于案例翻转的尝试大都是比较认可的,案例教学改革的尝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家学习审计的兴趣。有学生说:“审计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联系课堂所学的内容,去查阅资料,同时PPT要求我们把有关资料整合,我觉得这些考验的是各方面的能力,只要真正参与其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还有学生说:“通过翻转课堂,老师把审计学原理课程的框架条理理得很清楚,顺着教学框架走,学起来就不会那么难,通过用案例的方式授课,让我们真正把知识学活……翻转课堂,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实际的审计问题……”;有的学生说:“很赞同老师的做法,对于我们这些初次接触审的学生来说,不能听一听就完事了,关键是课下一定要多看、多想、多分析……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更加喜欢审计这个职业了……”;还有学生说:“每次上课我都觉得轻松愉悦,这种惊喜与轻松愉悦来自于老师能够将书上大段的复杂文字总结归纳为简单的知识点,结合实务操作,甚至有时谈谈自己的工作经验,让你的印象非常深刻,并且理解起来也相当容易……”;也有学生说:“将审计学原理这本书认认真真地读完,再去看老师推荐的视频,会发现,审计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就像老师在上课时提到的一个词――‘游戏’一样,当我们理解掌握了游戏规则,我们才能从中获得乐趣……感谢老师的提醒,不要把视频解说中的想法作为自己的想法,要在吸收精华的同时,用实践去积累自己的经验……”

四、总结与思考

结合审计学原理课程的“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改革实践,笔者认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在今后的审计学案例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不要为了翻转而翻转。应该真正结合课程实际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选择适合“翻转课堂”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这是进行有效翻转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由于从第一堂课开始主讲教师就提醒学生搜集案例,分组进行讲解,而且课间也不间断地播放相关财经视频,给学生提供参考,相对于枯燥的理论学习,学生更喜欢分析案例,因此,事先要准备充分,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选择得力的助教。助教要具有较高的执行力和领导力,并且有热情参与翻转课堂是进行有效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助教或者班委是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桥梁,其组织协调能力,影响着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在翻转课堂上,一般全程由助教主持,主讲教师就是观众。

再次,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对所学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推荐与课程相关、学生又有兴趣的相关视频、资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是进行有效翻转课堂的核心。翻转课堂只有全部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真正产生积极的效果,这就需要强调小班化教学(至少60人以下)的重要性。

最后,适当的考评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除了将翻转课堂实施纳入平时成绩考评外,审计学原理课程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对个人提问问题加分项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言的踊跃程度。

参考文献:

[1]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吴秋生.《审计学》案例教学体系的创新[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03 (16).

[3]郑英莲.审计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J].财会月刊,2014,(7下).

[4]齐励,康乐.“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21).

[5]于天贞.从“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4,(05).

[6]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

[7]王磊,张海晓.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12,(22).

[8]郑炳金,郑韵楚.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2,(06).

篇8

本研究是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第6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为例,尝试建立一个3课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翻转教学的应用效果。研究的对象是刚进行文理分班的高二(1)、(2)班学生,班级整体水平基本相当。对(2)班学生实施翻转课堂来学习“细胞的增殖”,简称实验班;(1)班按平时教学模式进行学习,简称对照班。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测试法,尝试用学生具体反馈和真实的数据来了解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学生是否适应、概念能否构建和思维能力能否得到发展。本学习单元以微课作为辅助手段,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共分3课时:第1课时为细胞周期和数学模型构建的学习;第2课时为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学习和构建细胞分裂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第3课时为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

2课程目标

经过对参与研究学生的学情分析,将知识目标确定为: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学习数学建模的方法和学习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方法。将能力目标确定为:用数学模型表示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用物理模型理解有丝分裂过程,提高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提高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为:在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后进一步提升探索、质疑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物理和数学模型的建构中提高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实施课程

第1课时:课前给学生一个学习包,包含细胞周期微课视频、课前自测网址和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单完成课前自学和自测发现自身的问题,结合教材学习解决部分个体问题。通过问卷星网络,统计学生的共性问题。课堂上将问题列出进行讲解,以细胞周期概念为主线,完善概念学习(约10min)。待难点解决后在课堂上进行进阶训练:学生以手机为媒介登录教师提供的进阶训练进行练习(约15min)。后台直接统计数据,找出共性问题讲解,深入概念学习(约10min)。最后,进行数学建模知识的学习(约10min),为下一课时数学模型构建做铺垫。第2课时:课前独立完成按学习任务单完成学习包,包含动、植物细胞分裂微课学习、课前自测和学习任务单等内容。全班分为8个学习小组(以学习能力为参考,组成强弱搭配的学习小组)引入评价机制。由小组长组织讨论,组员提出问题,记录员记录。组员间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解决部分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独立列出。教师课前对问题进行评价,书面解答一些“偏问”。共性问题小组互答,全班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回答(约25min)。用教师自制的卡纸染色体模型进行物理模型构建(约10min),之后在构建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数量变化的记录和曲线模型的构建(约10min),布置完成进阶练习。第3课时:课前独立完成按学习任务单完成学习包内容(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操作过程微课学习、课前自测网址和学习任务单)。小组内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列出不能解决问题。课前教师搜集不能解决的重点问题,其他问题书面回答。列出重点问题由小组间讨论回答(约7min)。动手完成实验: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制作,等待漂洗和染色间隙完成固定装片各时期拍照计数(约28min)。小结以及讲评第2课时共性问题(约10min)。布置完成第3课时进阶练习,并在练习完成后在该网址直接给出得分,以及试题的详解详析。

4研究结果

本研究于2014年12月12日在问卷星网站发放问卷,12月19日回收问卷,发放对象为实验班50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50份。其中男生32人,女生18人。针对学生的直观感受来了解翻转课堂是否适合学生知识发展的需求、是否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帮助,以及对翻转课堂的建议进行调查。

4.1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

学生中有41人(占82%)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9人(占18%)不喜欢,调查发现喜欢翻转课堂这种方式的学生中有78.01%的人认为其在教育领域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即使不喜欢翻转课堂的学生中仍然有22.22%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发展前景也是比较好的。所以大多数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是持支持的态度,对其发展前景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共有32人觉得翻转课堂是比平时教学方式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与平时课堂对比时,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更有利于基础知识的深入掌握很赞同观点的占26%,赞同观点的占36%;很赞同和赞同翻转课堂更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的占90%,认为其更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占88%,认为其更有利于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占82%。说明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比传统课堂是更为有效的。

4.2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参与过程的看法

通过调查发现本次学习中认为课堂内容合理恰当,能主动参与互动交流的占18%,66%的学生认为内容针对性强,有利于积极的思考,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还有10%的学生认为课堂内容和传统教学没有差异,仅有6%的学生认为没有兴趣参与。4.3学生在翻转课堂学习后的问卷反馈和实测表现通过对学生“翻转课堂与知识掌握”的调查,看出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如细胞周期、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翻转课堂能够比较好掌握,其中认同“精通”和“掌握”的学生比例都在90%左右。相比之下数学建模和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知识掌握程度在“精通”和“掌握”的程度分别只有60%和76%,处于“了解”和“不会”的学生分别还有40%和24%,推测这与他们第一次接触数学建模的过程,及与观看视频和进行实验时间间隔较久有关。

5巩固测试

本节内容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进行了细胞增殖内容的测试:测试总分100,其中选择题10题(60分),非选择题2题(40分),测试时间为40min。实验班平均分81.3,对照班平均分75.8,两个班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选择题的主要差距体现3道试题上,这3道试题分别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征和数学建模的知识内容进行考查,概括性比较强,相对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才能完成。通过该3道选择题的实测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以及数学建模应用方面的掌握情况实验班学生明显强于对照班学生。在对两个班级学生的非选择题答题正确率分析后,发现在实验的理解上,实验班强于对照班,特别在从不同材料中选择出易于进行分裂期观察的材料,以及确认给定的视野找到分生区等问题上实验班表现优异。在实际实验操作内容上,实验班学生的掌握程度远比对照班学生熟练,同时对解离目的的描述上,实验班也略强于对照班。

6分析讨论

6.1以“层层深入”的思维探究为核心的教学设计

微课具有“微”的特点,是短暂而高效的。在本次微课程教学前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知识内容整合,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教学。如课程设计中将微视频知识点分为细胞周期概念、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制作原理和过程,通过简短、精炼的呈现知识点、实验操作步骤,学生的反复观看和针对性的课前练习完成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同时,在第1课时进一步完善细胞周期概念同时进行数学建模的学习。在第2课时则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利用数学建模的思维加深了对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和分阶段的辨析。第3课时则通过充足的动手实验,观察具体的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整个课程先总体概念学习,后分阶段进行过程学习,再进入实践操作。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多方面引导学生思维层层深入,能使学生掌握细胞增殖这一知识。

6.2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任务的课堂教学

在学生自学微视频且较为充分掌握知识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部探讨和小组间交流完善知识体系,解决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提升了知识和能力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学生在第3课时实验操作前观看微视频后在学习任务单上记录了自己的疑问,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后,像为什么要找中期、后期的细胞来观察?解离时间为什么不能过长或过短?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和小组内探讨就解决了,然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这节课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是:醋酸洋红为什么是碱性染料?怎样能从根尖外观上找到分生区?如何判断根尖解离完全?等。部分比较刁钻的问题由教师通过书面回复学生,共性的一些问题进行课堂分享由其他小组尝试解答教师辅助,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步骤,掌握实验原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动手操作,这也是实验组在实验理论和实践操作上存明显优势的原因。

6.3以“激活思维”为目的的教学资料制作

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前对于知识的自学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资源的制作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的要求,以激活思维为目的的教学资料能够搭建比较好的学习支架。

6.3.1学习包的制作

学生在学习前应该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即学什么、怎么学。这时可以在学生的学习包中列一个学习任务清单,包括了学习达成的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学习任务,以及提出一些困惑和建议。如在第2课时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达成目标是: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学习方法建议是:先观看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微视频。同时,做笔记以及记录困惑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教材完成课前自测,有困惑先解决,不能解决记录下来课堂提问或者重点听讲解;课堂学习形式是:易错点讲评—学生提问—师生答疑—构建有丝分裂的物理模型—建立有丝分裂的数学模型;学习任务是:完成进阶练习一、记录微视频和练习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同时列出未解决的问题。

6.3.2课堂练习的筛选

篇9

【关键词】教师培训;翻转课堂;可行性;操作性;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7/08-0039-04

所谓“翻转课堂(反转教学、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一是“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二是互动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培训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导致针对性不强的原因很多,其中可能包括:没有以参训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培训者为中心;缺乏多元主体交往互动;个别化指导和跟进指导缺位。“翻转课堂”的理念对解决当下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借鉴。

“翻转”教师培训课堂的可行性

1.“翻转课堂”是否适合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需要以参训教师为中心。有效的教师培训应该是以参训教师自主学习为基础,参训教师主体参与的培训。不论是教师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学习者如果没有主动参与、缺失自主性的话,那么真正的学习活动就没有发生,何谈学习效果?以参训教师为中心的培训,首先要实现主体参与,应该根据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围绕参训教师的现实问题,设计教学、组织活动。

“翻转课堂”对于改变教师教育,特别是职后以专家(专兼职培训者)为中心的培训现状无疑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一是需要在培训前向参训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能够杜绝“因人设课”的情况,使“因课寻人”,寻找切实能够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培训者。二是对培训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挑战,不能课前提供学习资源的培训者将无法胜任。三是习惯于讲授法的培训者,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关注参训教师的学习需求和岗位实际,否则即便提供了课前学习资源,也难以应对培训课堂上的提问和针对性指导。四是促使参训教师必须在培训前通过网络手段下载学习资源,提交前置作业(问题、案例等),为培训做好专业准备;否则,培训中将无法参与专业对话。这将使参训教师自动激发学习动机,主动掌握网络学习技能,自觉梳理训前学习资源,从而为培训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培训需要互动的个性化指导。有效的教师培训应该是以参训教师自我导向为指引,参训教师多向互动的培训。凡是有效的培训,其绩效在于实现问题解决和行为改善,促进参训教师在对学习进程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导向的“自我”既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当参训教师的个体需求符合群体需求时,培训指导将具有普适性,更为有效。

传统意义下的教师培训注重统一告知,漠视个体差异;信息传递方式单向,忽视多元主体交互。“翻转课堂”因课内时间较为充分,这为教与学、学与学的主体间互动提供了可能,因前置作业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了内容和对象。如果培训者将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培训课堂的话题,或将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作为培训活动的议题,可以促成参训教师之间的问题研讨和经验交流,培训者自身也往往从中受益。这样的培训课堂迫使培训者不能够“一份讲稿次次用”、“自定问题,自问自答”;培训者必须课前认真研究参训教师的前置作业,认真分析所提问题,分清主要问题和个别问题,分别进行全班重点解答和个体针对性指点;精心选择典型案例,引导分组讨论和班级交流。课堂内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研讨不充分的案例,必将延伸到课外、训后,促成培训者的跟进指导甚至训后跟踪、参训教师之间的面对面或网络交互的实现。

因此,实现有效教师培训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理念,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对教师培训课堂进行“翻转”:培训者训前提供学习资源,要求参训教师课前自学并提交前置作业;课上突出对问题的针对性指导,组织典型案例分析研讨;课外跟进指导、训后跟踪指导,以及促进参训教师同伴间的互动交流。

2. 教师培训能否进行课堂“翻转”

教育信息化为“翻转”提供了物质条件。

首先,信息化教学环境为“翻转”培训提供了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三通两平台”[2]的建设将全面改变教学环境和培训环境。云服务、云端资源和云端教室将助推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信息化教学环境不仅为“翻转”中小学课堂,也为“翻转”教师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方位的交互形式。

其次,信息化教学技术为“翻转”培训提供了手段。互联网和现代移动信息传递沟通工具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远程网络和移动通讯等是新一代教师(包括教师培训者)普遍的生活方式。教师及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学校、网吧或个人计算机,还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教学视频的录制与点播、学习资源的上传与下载等“翻转”培训基本条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掌握和使用。

“翻转”教师培训课堂具备了基础能力。第一,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增强。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6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约占应培人数的76%。如,2012年通过实施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国儿基会教师培训等国际合作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中小学教师15万人。这为教师参加“翻转”培训奠定了学习能力基础。第二,混合式学习方式被教师培训采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年1月4日)要求,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促进远程教育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国培计划”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积极探索和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如教育部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3],培训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教师培训机构及培训者实施“翻转”培训积累了实践经验。

可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翻转”教师培训不仅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而且参训教师、培训机构及其培训者基本具备了基础能力,实施“翻转”培训有了现实可能性。实施“翻转”培训将有效促进参训教师和培训者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和学习方式、培训方式变革,推进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翻转”教师培训课堂的操作性

其实,“翻转课堂”的理念在教师培训特别是远程培训中已得到渗透,并逐步被推行。如“国培计划”要求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积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开展网络研修,进行跟进指导;远程培训建立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机制,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但是,“课内面对面培训+课外网络跟进指导”、“网上学习研讨+网下教学实践”等混合式培训,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结构比较,不难看出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先教后学”,后者是“先学后教”。那么,怎样构建教师培训的“翻转课堂”,将“先教后学”翻转为“先学后教”呢?

张金磊等认为,其一,“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脚手架。其二,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且通过教师评价反馈控制自己的学习。其三,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但并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需要高度参与。他们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翻转课堂”的这三个特征,是“翻转”教师培训课堂首先应该具备的。

作为成人教育培训范畴的教师培训,其课堂结构有着自身必须遵循的规律和要求。2012年10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等三项国家标准,是构建“翻转”教师培训课堂结构的基本准则。同时,还必须落实教育部有关教师培训工作的文件要求,如当前“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课程要执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和三个“国培计划”《项目管理办法》[4]等。

基于上述对“翻转”教师培训课堂的可行性的思考,根据“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成人教育培训国家标准和教师培训的有关文件要求,笔者构建了“翻转”集中培训的课堂结构并提出相关建议。教师集中培训大致可分为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两类。由于目标定位不同,“翻转”培训的课堂结构有所区别,前者是“学习新知指导解析网络研修”,后者是“示范观摩要领点拨岗位实践”。

1. 知识更新类“翻转”集中培训模型

知识更新类课程结构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图1),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操作建议如下。

图1 知识更新类“翻转”集中培训课堂结构

课前——学习新知。在这个阶段,参训教师主要通过“自学”和“作业”实现知识反思。教师的自学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网络阅读培训者提供的学习资料,如浏览指定网页,或下载文本资料;二是在线或下载培训者的教学课件(如PPT演示文稿)进行阅览。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培训者布置的作业。作为成人学习者,不宜向他们布置记忆类的作业,而要基于他们的工作需要和专业发展需求,突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出问题,提交案例,促进他们理论联系实际。

课中——指导解析。培训者和参训教师(学员)的专业性对话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指向。对于培训者来说,要在课前分析参训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提交的案例,梳理出主要问题和典型案例,课上进行问题指导和案例解析。而参训教师则在培训者的组织、引导下,围绕主要问题(话题)展开研讨,针对典型案例结合经验进行交流。课中,培训者在必要时才讲解知识,或者将知识嵌入指导、解析、研讨、交流等专业对话活动之中,也可以组织参训教师变换角色,“客串”培训者讲解知识和开展对话活动,让教学富有针对性和吸引力。

课后——网络研修。通过课后的网络研修平台互动,促进知识内化和深度对话。这是不同于中小学“翻转课堂”之处。一是由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是长期连续的,而参训教师的集中培训是短期的且往往围绕一个主题。如果没有课后的网络互动,就会使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和深化。二是由于中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而教师却是以工作为主,他们通常是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进行学习。网络研修平台,不仅为教师学习提供了环境和空间,还构建了学习型组织(如学科研修共同体)。

2. 技能提升类“翻转”集中培训模型

技能提升类课堂结构也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图2),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操作建议如下。

图2 技能提升类“翻转”集中培训课堂结构

课前——示范观摩。技能提升类培训课前的“自学”重在“观”(观看、观摩),不同于知识知识更新类培训课前重在“看”(阅读、阅览)。参训教师在线(或下载)观看“微课”,如教学技能的操作视频,或者是指向教学技能的课堂教学片断。所谓“微课”,即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通常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长度维持在10 分钟左右,通过媒体播放器,可以实现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能够提高自学的效率。而参训教师的课前作业,则主要是由“微课”引发的个别化疑难和个性化需求,并在线反馈给培训者。

课中——要领点拨。技能提升类培训的课堂对话实现途径是培训者的精讲点拨与参训教师的技能微格训练相结合、培训者的评价反馈与参训教师的技能测试相结合。这四种方式的结合,有效促进了“师生”对话和“同学”对话。培训者的“精讲”针对的是参训教师的难点或弱点,“点拨”指向技能的规范和提升。参训教师的技能训练离不开要领讲解和示范点拨,需要培训者对技能使用的诊断评价和即时反馈,同时也可以从同伴处得到启发和帮助,因而技能培训会更具实效性和感染力,促进教学技能的掌握和提升。

课后——岗位实践。同中小学生学习技能一样,教师的教学技能学习也一定要反复练习,要利用教学岗位“在游泳池中学会游泳”。教学技能的实践运用能够得到同伴的批评和专家的指导,可能是许多教师训后的需求。为此,培训者要通过网络研修平台或实地回访等途径开展训后跟踪,参训教师也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或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寻求同伴的帮助和指点。这是“翻转”教师培训与传统教师培训的不同之处之一,是信息化培训环境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积极作为。

篇10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主体精神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教学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收到让学生更专注于学习,并开拓其思维发展的良好教学效果,目前已成为强化化学教学效果的必要教学手段之一,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使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下笔者将结合长期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化学课中有效开展翻转课堂的建议。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最明显的特点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应用上,首先就教师教学特点而言,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位居讲台之上的“一言堂”,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参与知识的探索。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师和学生由传统的从属关系向互助伙伴关系转化,同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对于学生而言,特点是,首先,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节奏,当有的学生在某堂课中没有全神贯注听讲时,也可以在课下时间通过回放课堂教学视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这也是翻转课堂最凸显的优势之一。

其次,翻转课堂实现了对学生的分层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特点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有针对性,在翻转课堂开展中,一段教学视频囊括了每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系统化地进行了知识点之间的链接,所以对学习成绩和层次不同的学生状况而言,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视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学习薄弱点和重点,并且可以循环反复播放,无需担心外界环境的干扰,直至学会为止。

二、化学课堂中有效实施翻转课堂

(一)精心制作翻转课堂之微课视频

翻转课堂是以微课视频形式开展的,因此教学视频制作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微课课堂学习中,不断提出观点或质疑,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或质疑给出正确指导和明确引导,课堂不仅是教与学的场所,还承载了师生间的互动,从而取得教学效果的突破。

高中化学翻转课堂一般控制在十五分钟以内,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如微观世界中如晶体结构、物质的量等,教师的口头讲述往往使学生产生疑惑,而通过微课视频将原子等微粒子的特征生动展现出来,学生直观地对微观世界进行观察,会更容易理解化学变化的性质,进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再如,一些受课堂环境限制而无法操作演示的化学实验,亦可通过拍摄微视频的方式M行课堂讲解和操作演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看到实验整个过程,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可以从多个角度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学习和吸收知识内容。

(二)加强师生间交流注重课堂引导

化学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加强这种效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知识讨论或者和学生一起进行动手操作,采用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延伸。从而真正实现教师角色转变,从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前,要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了解,从而使教学视频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视频时还要注意视频播放环节的轻重缓急。

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必须接近或者超过必要学习时间,尽量结合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练习,不可贪求过多,不能面面俱到,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以《喷泉实验》为例,上课伊始,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气体类型,得出结论:难溶干水、能溶于水、极易溶于水。老师开始进行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引导:

老师以氢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设问它们与水是否都会产生喷泉?

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通过视频演示产生的实验观象,进行验证同学讨论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深化知识,根据视频中演示的二氧化碳气体看到的现象,教师可继续追问学生:如果想使二氧化碳气体同样产生喷泉,那么可以将这里的水溶液改成什么溶液?这时学生会回答各式答案,如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氢氧化钙溶液等,教师根据答案利用视频演示验证学生的答案,并运用微课视频演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喷泉观象。

翻转课堂的实施,为老师和学生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其规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学习节奏和风格,可以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三)完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反思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需配上恰当科学的评价机制,方能使此种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和改进,对化学翻转课堂是同样道理,学生观看完学习视频,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结束,学生学习得怎样?是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而这便牵扯到翻转课堂的评价和学生反思,通常做法是,教师在学生观看视频后,会配上相关四到五个小问题让学生解答,以达到检测的目的,如果学生回答得不理想,教师则应回放视频重点,让学生反思问题所在之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及时补救。

对翻转课堂效果评价方式的跟进,使学生学习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回答、作业展示和实验操作的方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跟进,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作业展示则有助于教师可以对学生整体学习状况进行有效把握,而实验操作则可以观察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通过以上评价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微课学习的有效性,另外,可以学生互评,拓展创新思维,转换实验操作的方式,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验要求,给出改进建议,增强学生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