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课堂教学融合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线下课堂教学融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掌握一技之长的高职毕业生,其中不乏一些涉外企业,这就需要高职学生的英语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我国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问却存在很大差距。在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不愿意背单词,词汇量很低,对于语法没有概念。语法本身比较难懂,中学传统的应试教育又雪上加霜,使之更加晦涩、枯燥,学生对语法学习没有兴趣,然而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了阅读和写作水平低下。为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为了向企业输送更多的具有一定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其中020教学平台的引进给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以英语的基础语法之一“定语从句”为例,探讨高职教师如何结合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来找到适合高职学生的线上线下语法教学模式。
2 020教学模式在定语从句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020语法教学模式分以下3步走:(1)在020教学平台上完成线上微课授课十随堂测试; (2)线下课堂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补充讲授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白学内容;(3)线上进行过关检测和拓展学习。
2.1 线上平台自主学习(Online)
高职英语020线上语法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学视频、练习测试和拓展知识链接。微视频和相关配套材料应能够帮助学生完整、独立的完成某一知识片段或方面的学习活动。在020线上教学建设过程中,课程内容的形式选择非常重要。微课设计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等方面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问,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透一个知识点。定语从句是英语语法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知识细碎庞杂,并且跟汉语的语序差别很大,非常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为了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将定语从句分为8个部分进行视频制作,每段视频授课不超过10分钟。在讲解的过程中,对该语法内容进行了适当加工,讲解语言尽量简练,知识点阐述尽量用高职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而不是大量使用术语,使视频内容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使视频兼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该语法现象内容较多,教师把8个微课视频分成两次教学任务给学生,总课时4学时,第一阶段2学时,第二阶段2学时。前4个微课为第一阶段教学任务,授课内容是关于定语从句基本知识和关系代词的用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关系代词的用法;后4个微课为第二阶段教学任务,授课内容为关系副词用法、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以及与定语从句相关的句型等,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网络教学平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不仅能保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管、督促,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也给了师生更好的交流思想感情的机会,使教师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获得更多学情信息,以更有效地、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2.2 线下课堂补充讲授(offline)
线下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主要起到学习引导、问题支援、学习进度管理等作用,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课堂上,学生之问可以互相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和收获,讨论并解决在线学习中存在的遗留问题。而且线下课堂教学也将由单一的教师主导转化为师生共同主导,从而缔结师生问基于课程学习的心理契约,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心理认同,实现020教学模式主张的课堂翻转「n在线下补充讲授过程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通过白主学习,主动思考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被吸收和消化。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无法通过白主观看视频就能完全听懂,这是高职学生的特殊性,所以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本科以上的学生线下课堂教学相比,高职学生的线下教学部分更需要老师花多一些的时问和精力,总结归纳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补充讲授。讲授中发现,学生们对于关系代词之问的用法区别,介词十关系代词的用法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又逐一进行补充讲解,给出更多的例句,同时补充了一部分课堂练习,学生们才对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2.3 线上反馈、测试拓展(online)
线上测试内容以选择题为主,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测试题的筛选对于高职学生非常重要,如果题干句了复杂,超过他们的词汇范围,学生不能正确作答,就很难产生成就感;如果太简单了,又不能充分练习到所讲知识,学习的质量难以保证。所以教师筛选测试题上下了很大功夫,很多试题都经过了教师再加工,比如复杂句改简单句,罕见词改常见词,选项的干扰上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递进,尽量使学生能够保证60%-70%的正确率。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把台湾著名英语教师谢孟媛的定语从句语法讲解视频链接提供给学生,一些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作为拓展知识,进行白主学习。同时配备了两套难度稍大的测试练习。这两套题一套是选白高考真题,一套选白四级真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白主练习。
线上测试环节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学生经过了线上白主视频学习、线下课堂补充讲授以后,再回到线上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前两个阶段学习中仍未理解和消化的问题,师生再次线上讨论,教师及时给与学生解答。经过测试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对定语从句的各种情况的问题都能从容应对。
实验前后均值差异,实验前成绩减去实验后成绩,均值是一10.26,对应的成对样本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值是0.000,小于设定的0.05显著性水平的,说明实验后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经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启示与思考
综上所述,对教师而言,020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这种新方式的研究和实践给予高职教师的启示和思考如下:
3.1 基于020教学模式的英语语法教学优势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020教学模式在英语语法教学方面有着白己的教学优势,具体体现在:
(1)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和内容进度限制
顾名思义,语法教学是在传授一种语言规律,语言规律的学习不是一蹦而就的,需要反复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然而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占用过多的时问讲语法,更不可能反复讲解。因此传统授课中很多学生无法一次性牢固清晰地掌握语法点。传统的语法授课总是要在规定时问规定地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相对固定。然而020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问、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一次没有学会还可以反复学习。这种时问和空问的白由使学生能更加放松地学习,不用担心因迟到或缺课导致跟不上进度,不用担心一次性听课没有听懂,有效地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焦虑。
(2)打破了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
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教学中最枯燥的部分,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导致它与汉语的语言结构相去甚远,所以语法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最感到头疼的部分。而传统教学的先教后学,大量的语言规则先被罗列出来,使本身对语法没有概念的高职生立即心生厌烦,听课的效果很难保证。020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模式,变成学生先进行白主学习,然后老师再补充讲授。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带着白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中高效地听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3.2 基于020教学模式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样新鲜事物的出现都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性,020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实际情况之下,也存在不同的问题:
(1)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英语语法微课数量不够
目前,网络上的各种类型的英语公开课层出不穷,但是语法专题的课程较少,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语法方面的课程儿乎没有。虽然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白主录制了一些课程,但数量上仍然不足,质量上也参差不齐,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未来还需要大规模开发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语法课程。
(2)线下课堂教学的时问需适当延长
从本次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高职学生的语法基础比较薄弱,白学能力也不强,所以不能像给本科生上课一样,线上线下课时比例为2:1,高职学生的线上线下课时比例为1:1,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线下补充教学的时问需适当的延长。
篇2
2015年10月19日,教育部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互联网+教育”则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可以充分实现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的协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创建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2O2O教学模式
O2O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的教与学结合起来,将新的思维方式应用到普通的教学中,创建一套新型教学模式,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师生的交流沟通带来一种新的体验。互联网教育形式有很多,如O2O教学、MOOC和微课,但它们的教学形式不同,其强调教师与学生在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与通信工具进行教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移动终端的智能应用和即时通信工具就可以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依托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日常学习。移动性、即时性、参与性、体验性、交互性与碎片化是O2O教学模式与众不同的特点。
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341多所,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同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高职院校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地方产业升级。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存在一系列问题。
3.1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
随着高职实践课程所占比的不断增加,对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资金投入比较少,实训设备陈旧并且数量较少,一组学生围着一台设备,真正能动手的机会较少。因此,实践教学比的增加与学生实践动手操作不足存在严重不协调,一定程度上导致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3.2课前—课上—课后脱节
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原因,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环节,下课走人,课后答疑几乎没有,导致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脱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疏远,浪费了大量碎片时间。
3.3移动设备侵入教学课堂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入侵课堂教学的现象非常严重。上课过程中,刷微博、聊QQ、发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教室特意安装了手机袋,收缴手机,因此引发了一些冲突,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除了外界的因素外,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队伍等方面也暴露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高职教育,构建依托移动社交网络,开展O2O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高职教学的发展。
4O2O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应用
目前每个学校都在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库,但这些课程资源大多偏理论性,实践教学仅仅以PPT、录像等形式呈现出来。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将传统课堂进行延伸,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经过多年的课程资源建设,高职院校很多课程都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信息,部分实现了信息化支持。本文就以“计算机局域网技术”为例,运用O2O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分析开展O2O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4.1利用移动社交网络,搭建智能课程教学平台
课程教学平台是承载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平台。利用移动社交网络可以满足师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教与学的全部应用场景,除了将传统教与学重复性、事务性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降低师生等多种角色的工作量之外,还能够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中沉淀下的各类数据,针对学生学习的强项和弱项,方便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学校方案,做到一个学生一个学校方案,因材施教,在课程组织形态、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升传统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体验。
4.2重组课程教学内容
任何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都适合做成线上教学,需要将课程知识点碎片化,进行优化和重组。“计算机局域网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有些简单且又容易理解的内容放到线上,标志为课前信息,让学生自主学习,督促学生进行课程预习。如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章节中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OSI7层模型和TCP/IP模型的讲解,都是纯理论的知识点,易于理解。而一些实践性较强,不易理解的内容适合与线上线下相结合,贯穿整个“课前、课中、课后”。如双绞线的制作、网络服务器的配置等教学内容,这时可以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做微视频置于线上,线下主要进行实践演示。同时在每个内容设置后,还需进行单元内容测试,掌握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也为课程考核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4.3教学实施的变革
传统教学的单向传授不应再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讲解已经在线上实施完成,因此教学实施应进行变革。以线上教学为基础,对于线下的教学活动主要以讨论分析、重点难点讲解、实践练习等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随时将教学测试移至线上,利用线上平台,更好地跟踪测试动态,便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移动社交网络(如微信)进行课堂讨论和线上内容的再次学习。在讲解广域网接入方式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以是线上讨论,也可以是线下交流,教师全过程跟踪,适时参与互动,所有的线上讨论都留有痕迹。活跃整个课堂气氛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手机入侵课堂的问题。
4.4开展混合考核
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下,教学的考核也行进行改革,需要将线上学习等内容纳入教学评价考核中,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考核。以“计算机局域网技术”课程为例,除了考核IP地址配置、双绞线制作等知识点外,还需将线上学习进度、交流与讨论、线上单元测试等纳入考核环节,分配权值作为最终考核成绩,具体考核方式还需任课教师进行合理的设置。表1给出了“计算机局域网技术”课程教学考核标准。
5结语
篇3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田径教学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教师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方式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通过网络平台的资源来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这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相得益彰,这种教学方式既方便了老师,又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织、整合和利用,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度整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田径教学的特点
田径教学包括跑、跳、投掷等运动,每个项目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特点。而田径作为体育运动之母,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曹鹏、徐立和等学者在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周期性研究一文中表示:一项运动技能从形成到运用自如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去练习。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有十几门专业课要学习,分给每个专业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要想达到每项技能都能灵活运用是很难实现的。而田径具有跑、跳、投等多个运动项目,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作为田径专项的学生一共有两到三年的学习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把各个项目学好学精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田径教学方面要想每个项目都得到老师的讲解示范是难于实现的,这就给田径教学带来了难题,而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二、传统线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主导,教师主要扮演领导的角色。课前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往往是单调乏味且没有指导的。可能与教师讲解的内容关系不大或者大部分是课本上的基础理论。因此,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少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
(二)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
会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到操场和教师面对面进行教学,包括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布置作业等,学生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课后教师对于学生的掌握不到位,且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来源主要是课本以及教师课堂中补充的知识,从而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习技术动作,而在高校,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年龄、性别、身材和个人技术能力的影响,很难将一些技术动作做到规范标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过于依赖教师的个人能力,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点
(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线上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建立了体育线上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各个专项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视频或者名师的讲座作为教学资源,协助教师进行授课,学生通过音频、视频等资料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学到的技术动作更加规范,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使同学们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二)有助于学生体会各个动作环节的技术要领
在田径教学中,一些技术要领尤为重要,例如:背越式跳高、跨栏、跳远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田径项目,技术动作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模仿、观察、练习和纠正动作等大量的除本体感受以外的感受信息,尤其是视觉信息。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受年龄、身材、自身技能水平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动作规范还是具有很大困难的。而混合式教学可以将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视频作为参考,并且可以慢动作或反复播放,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各个动作环节的技术要领,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
(三)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形式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提出疑惑,教师则可以将问题归纳总结,在线下授课的过程中进行解答,并对学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专门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网络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由于传统的体育形式相对简单、枯燥,一些不想锻炼的学生会有一定程度的厌倦和恐惧,而混合式教学方式是通过视频、图画等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既能够通过一些高质量的视频进行学习模仿,还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分析关键的动作点。与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与时俱进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的职称大多是教授或者副教授,年轻教师相对来说还是占少数,而那些年长的教师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了解和操作并不是那么的熟练或出色,甚至存在一些困难,线上教学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教学难度,并且在进行视频剪辑制作的过程中相对繁琐,部分教师可能比较难适应。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现代化信息应用能力。
(二)高校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对现代化信息的应用能力,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十分重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但是大多数教师在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后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处于一种“措手不及”的状态,需要重新学习课件制作,信息技术学习等。而教师的教学状态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息息相关。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为数众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视频的现象较为严重,但是线上学习田径的兴趣不大。
(三)教师的教学任务加大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在课下进行备课,线上的课程也要提前准备,例如:PPT课件的制作、视频的选取和剪辑、网课的搜集和制作等。一些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会随之增加,加上一些对互联网了解不多的教师,还需要进行专门性学习相关知识。因此加大了教师日常工作的任务。
五、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在于体育教师的信息化能力,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与时俱进,明确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不只是传授体育技能,更多的是让学生提高创新、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其次,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操作技术的掌握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参与信息教学培训,向部分高校学习,实施现代化教学,不断提高信息能力,确保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顺利实施。
(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
目前大多数大学的线下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在线混合教学方法的接触较少,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采用各种形式的混合教学方法使同学们能够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其优点,使之都能够更好的参与其中。
(三)加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未来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尤其是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已成大趋势,课程改革的创新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要加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使更多的体育教师能够掌握线上教学的方法,减少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使用线上教学的困难。
六、结束语
疫情的到来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快速发展,由此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上体育课的方式可以不只是局限于线下面对面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印象发生了转变,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随着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增加,也能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为了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使田径教学模式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于蕾.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构建和实现%J花炮科技与市场[J].2019,01):147.
[2]马凯,贾亦帅.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J].2020,10(06):28+30.
篇4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混合教学模式
1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大多数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仅有少数院校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但也只是单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签到、作业以及一些教学资源,并未实现真正的混合式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弊端导致了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灌输式课堂”“学习兴趣不高”“低到课率”和“高挂科率”等现象。线上教学虽然在教学资源、形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存在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不能进行面对面交流、民办本科院校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弱和线上不能有效实施监控等问题,使得该教学模式下存在“低完成率”“应付式学习”和“教学有效性低”等困局。
2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1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为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奠
定了基础《基础会计》是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知识理论性和政策性过强,且概念多、业务性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且学生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督促,一旦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能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效率低。且一旦学习中遇到困难,习惯依赖老师和学习好的同学,学习主动性差。
2.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超星、蓝墨云班课、MOOC、腾讯课堂和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势进行融合,根据学生学习特性,制定层次化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大数据手段,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3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空间限制,主张以学生为主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学生学习自由。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知识点视频预习和复习重点难点,也可以随时随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测。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的优势融入线下教学中,二者形成互补式发展,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与《基础会计》课程特点和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特点相适应。此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还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深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整个班级或者单个学生的学习报表,再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3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网络教学平台+BOPPPS”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路径之一。BOPPPS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交际法为理论依据的闭环式课程教学模型,主要包括:课堂引入(B)、学习目标(O)、前测(P)、参与式学习(P)、后测(P)和课堂总结(S)六个环节的设计与衔接[2]。“网络教学平台+BOPPPS”教学模式是将课堂引入、学习目标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前,线下课程先通过课前测评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随后通过参与式学习讲解重点难点,最后根据课后测评掌握学生课堂接受情况,并对课程进行小结,课后根据课程教学情况,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渐进式、层次化的练习和知识拓展资源,课程考核评价方面则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的多指标、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3.1线上课程设计
①选择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有超星、蓝墨云班课、腾讯课堂、MOOC和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供教师进行线上直播或录播授课。每个网络教学平台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教师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特性和课堂组织形式等选择合适的平台,通知学生提前下载、注册并加入对应的班级。同时,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通过QQ或微信等软件建立学习交流群进行辅助。②教学资源的搭建。在开课前,教师需要将《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大纲、排期、课件、习题和拓展资料等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同时,根据自己各章节设计的教学方法,搭建课程章节目录,将各章节学习目标、任务和课堂引入以文档、PPT或视频的形式提前准备好并上传至章节目录中。此外,如果有设计线上分组任务的,还需要提前将班级学生分组情况录入平台。③课堂引入和学习目标的推送。上课前几天,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推送给学生,同时将课堂引入的案例、视频、阅读材料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帮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快速进入学习情境。④课后巩固与拓展。根据线下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学生自测的结果,设计不同难度、“通关式”练习题,便于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课堂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实现分层化、渐进式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习交流群,对学生在练习中频繁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答疑解惑。此外,教师还可搜集优秀网络教学资源、相关知识拓展案例、资料,录制习题解析视频和知识拓展视频等,将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
3.2线下课堂设计
在正式授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学习交流群的签到功能统计学生的出勤情况。①课前测评。教师可在教学PPT或网络教学平台上四至五道习题对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本次线下授课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②参与式学习。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对本章节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快速熟悉章节的知识结构,然后对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为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案例式、情景式、小组讨论、辩论和操作仿真等“参与式”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探索者和实践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③课后自测和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前用三、四道习题检测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统计结果设计课后任务,必要时调整下一环节的教学计划。同时引导学生对本堂课内容进行一个小结。
3.3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传统教学中大多数侧重结果的考评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3]。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多维度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评时,可采用线上、线下各占50%的方式。线上成绩由学生考勤、视频学习、课间访问、测验、作业、分组任务、互动和讨论等部分构成,这部分成绩网络教学平台会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自动生成;线下成绩由学生课堂表现、上机实训、参与式学习情况和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这部分成绩需由教师根据平时记录,汇总生成。这种考核评价体系评定指标多样且细化,涵盖了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部分,能够真实地、完整地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积极性与主动性、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等,考核评价更为合理、全面、客观、公正和有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教学平台+BOPPPS”的混合教学模式下,首先,通过线上课堂引入和学习目标完成课前预习;其次,根据“课前测评”结果以及章节内容特点,合理设计线下授课内容和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通过“课后自测”了解学生课堂内容掌握情况,并根据“课后自测”的结果,设计分层次、渐进式线上练习和作业,深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构建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在课程学习全过程中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1-6.
[2]张锦,杜尚荣.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09):11-13.
篇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在免费、共享、开放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迅速崛起。虽然MOOC的易于使用、覆盖人群广以及学习资源丰富的优点显而易见,但辍学率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以及互动性弱的缺点也逐渐显现。故在后MOOC时期,涌现了一些新的在线学习模式,如面向特定人群,限制入学人数和入学条件的小规模私密在线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下表给出了MOOC与SPOC的若干对比。
MOOC与SPOC的对比表
比较项
是否开放
是否限定人数
是否有准入条件
典型例子
MOOC
是
否
否
Coursera、edX、Udacity等
SPOC
是
是
是
哈佛大学的“版权(Copyright)”课程、浙江大学领衔的“工程图学”SPOC课程
较之于MOOC,SPOC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课程组织架构以及评价方式,运用混合学习的视角将视频很好地融入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让教师更多地回归校园,促进了大学校内的教学改革,它更加强调赋予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完成率。 二、后MOOC时期在线教育新模式――SCH-SPOC
SCH-SPOC教学模式是基于自主―协作―混
合理念的教学模式,其中S指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即学生充分利用线上丰富的优质资源所进行的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习策略;C指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即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如分组协作、跨班协作、跨校区协作、跨校协作、跨高校类型协作,师生协作、生生协作和师师协作,组织师生展开互相促进的一种侧重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协作教学策略,协作学习将师生个体演变为师生团队;H(Hybrid learning)即混合学习,深层次地融合了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
不同教学理念,是一种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融合,大班课堂讲授与小班分组翻转课堂相整合的教学策略,混合学习将同时同地课堂演变为同时异地、异时异地和随时随地的课堂。
SCH-SPOC教学模式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校园内的大学生,通过将线上的在线教学和线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即学生先课外观看线上的同时异地授课视频,教师把课堂教学时间用于释疑解惑、梳理和讨论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练习和巩固知识等,此时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需求灵活设置和动态调控课程难度、进度及评分标准。SCH-SPOC虽然借鉴了SPOC的理念,但内涵上比SPOC更为宽广,它同时包含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混合式学习这三种学习模式。
基于SCH-SPOC模式自主、协作、混合的教学理念。2013年10月,浙江大学率先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等五校,进行了两次同时异地联合协同授课的尝试。接着,在教育部科技司“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的资助下,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衔下,于2014年10月11日至12月27日的每周六晚上,以浙江大学的视频交互中心为支撑平台,联合全国30所高校通过硬件直接接入,实现视频交互开课及直播课堂,进行了12次由21位主讲教师授课的大规模的同时异地“工程图学”课程的联合在线授课。2015年将继续展开试点,不断探索自主、协作、混合的教学新模式。 三、教学资源信息化共享的随时随地自主式学习
定制型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教育的在线化和网络化,使得越来越多一流大学的优质课程免费在线开放,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将不再局限于课堂。开放教学资源的优质与否,关键在于共享资源是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为了既体现资源共享的共性,又适应不同学校课程要求的个性,采用了“工程图学”MOOC平台与同步“工程图学”SPOC课程群并存的学习平台模式。MOOC平台面向所有参与学校学生可资源共享,包括各主讲教师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思考题以及下一讲的内容预告等公共信息,学生也可在讨论板块内向主讲教师提问,与其他高校学生切磋探讨。面向不同学校学生的个性化的SPOC课程。鉴于各校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及学生基础有差异,故在MOOC平台下构建了由各个学校的SPOC课程组成的同步SPOC课程群,如此各校的“工程图学”SPOC课程既相对独立,又同步共享同时异地授课的课程资源。
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条件。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有别于纯粹的线上教学,SCH-SPOC教学模式中的线上授课更倾向于知识的拓展性、前瞻性和知识点背后的内涵介绍,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改变了学生在灌输型课堂中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在获取知识、拓展思维和培养能力等方面提供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有利条件。线上,借助于各学校的同步SPOC课程,通过创设学习活动,如网上思考题、讨论题、自测题、作业互评等,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沉浸于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进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和反馈提供基础。线下,开展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 “启疑”,从被“教课”到主动“学课”,同时,借助于布置课外自测卷,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自主设计、自我命题、自我测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线下由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线上资源的利用方式,如有的学校学生全程跟进,有的学校由学生自愿原则参与线上活动。这种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时间、地点,自主决定学习速度(观看次数、播放速度),自主决定学习路径的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特点。 四、教学环境信息化支撑的同时异地协作式教学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支撑下,以多媒体、网络为基础的教学环境改变了教学信息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在2014年的同时异地协同授课中,发挥教师共同体协同授课的整体效应,邀请了国内20所高校的21位资深教师合作承担线上课程教学,讲授各自有所长的知识内容,优势互补,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科前沿的介绍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协同创新。由于各主讲教师对内容作了精心的准备,授课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通过硬件或软件直接接入参与听课的共计30所学校,受益人次约为15000人次。
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不仅为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互助和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成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教学者和学习者、教学者和教学者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有利条件。
生生协作。侧重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SCH-SPOC教学模式,采用的是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线上是跨校区、跨学校的同时异地联合授课,这种联合授课的线上教学既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其他高校、校区学生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通过网上作业互评,甚至组织竞赛进行相互学习。线下翻转课堂,进行协作分组学习,组织学生展开研讨、交流看法,在探讨中提出问题,在相互质疑与论证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在互相学习的氛围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师生协作。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也为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了良好的协作交流途径。线上,教师可以在同时异地授课中直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回答学生问题,还可以开展网上主题研讨、作业信息反馈等互动活动。线下,课堂教学从以传递知识为目的的信息的展示与传递,转化为释疑、引导和讨论为主的授课形式,教师可以直接对学习者的参与讨论的表现、对小组的整体评价等了如指掌,让教师更有效、客观地获得教学反馈,同时,讨论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生成性的知识也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教学相长,为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性。
师师协作。在跨校区、跨学校的同时异地授课过程中,作为主讲教师必然是尽自己的努力,用数倍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备课时间精心备课,无形中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构建,而对于参与同时异地授课活动的非主讲教师,尤其是对于授课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而言,则是一次很好的观摩学习机会。在备课讨论、听课观摩、总结研讨中,教师之间相互启发学习借鉴,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以及教师的协同发展。
总之,SCH-SPOC教学模式下的在线学习并不是学习者孤立的记忆与练习,而是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以及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协同学习和发展,这种校际协作、校区协作、教师协作、师生协作和生生协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协作,此时协作共同体产生的效应远大于个体效应的简单叠加,师生既是课程的受益者,也是课程的生产者,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协作教学的整体效应。 五、教学情境信息化支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在未来一两年内,教育范式和情境正在向包含更多的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向转移[1]。所谓混合式学习,是指把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从而获得更佳教学效果的学习模式。教学时空上,采用线上授课或视频与线下面授混合;在教学资源上,既有线上的视频和文本等在线网络资源,也有线下的实物和实验等课堂资源;在学习对象上,既有同班、同校的学习者,也有跨校区、跨学校的学习者;在学习结果上,既有取得学分的形式,也有获得证书的方式[2],甚至只为获取知识而不求任何形式证明的情形。
线上同时异地联合授课。组织不同高校的资深教师精心准备授课内容,一方面,不同高校的学生在不同的地点同时通过网络观看同时异地授课内容,另一方面,借助于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教学资源,并且教师通过在网上布置练习、穿插小测试、作业互评、论坛投票等方式,鼓励学习者在线上互教互学。同时异地联合授课中,教师重点拨而不穷尽,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降低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性成分,提升指导性成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线下各校师生“翻转课堂”面授。随着在线学习的深入,传统的面授教学形式逐渐被“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所替代。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回顾、梳理知识点,然后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解决和总结问题,教师协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测试。对于教师而言,翻转课堂让教师从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实现了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转变。就学生而言,翻转课堂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预习)线上知识,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为了对比了解SCH-SPOC教育模式的学习效果,对参与学习的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问卷调查。85%的学生对课程教学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大多数同学对“所设计的学习活动有助于达到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能力”、“增加了我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我的自主学习”表示认同和肯定,在调查“课程学习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影响”方面,“信息媒介素养”与“创造革新技能”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说明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试点,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媒介素养和创造革新能力。
由此可见,SCH-SPOC教育模式下的混合式学习,学生既能得到本校教师的面对面的引导和指点,又能享受到来自不同高校、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教师的激情授课,这种实现了线上授课与线下面授的时空的混合,在线网络资源与线下课堂资源的教学资源的混合,跨校际的学习对象的混合,使得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实现了混合式教学多模式优势的活力互补。 六、总结与展望
全国30所高校师生同步学习、实时互动的同时异地协同授课给学生带来了视觉新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加强了不同高校间教师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有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SCH-SPOC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效果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同时异地的协同授课效果受制于网络状况和技术条件。目前不同学校的教室类型、硬件产品、网络环境等有所差异,有时会影响到传输授课效果,制约了协同授课过程中的实时互动。(2)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内容的取舍需进一步优化取舍。教师各讲之间的内容的衔接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3)有待编写符合信息化时代学生特征的学习教材和参考资料。
在全球化学习、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着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的如今,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基于自主--协作--混合理念的SCH-SPOC教学模式对于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推动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倡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提升多模式混合教学的活力互补等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从理念上将自身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而且,需要教师加大教学投入力度,提升自身的数字媒体素养;养成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重视优质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合理利用,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强化教学的互动度,整合在线学习、协作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因此,信息时代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更是一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互协同的革命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OL]. http:///subview/992776/5755073.htm.
篇6
中职院校机械专业课程设置中,《机械制图》是其中较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之一,在中职教育重要性得以进一步凸显的当代社会,如何构建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高效课堂,值得每一名中职机械制图专业教师分析探究。本文围绕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从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属性特点分析入手,重点总结构建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要点,以资借鉴。
【关键词】
中职;机械制图;高效教学;要点
中职机械制造等专业在课程设计上,《机械制图》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由于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涉及到一些较为缜密负责的计量及计算内容,学生需要兼具机械绘图技能及极强的逻辑思考能力,最终落实到机械设计或制造图纸上[1]。而受制于中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等因素,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需要在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打造契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机械制图高效课堂,以此改善及提升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一、以激发及调动学生的机械制图学习积极性为目的,构建教学新模式
中职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围绕专业课程基础知识讲述及知识实践应用而形成一种教学模式或常态。以往中职专业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主导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一方面有悖于中职教育注重实践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受此影响,中职课堂教学收效不高。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涉及到较多的逻辑思维及抽象思维运用,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热情,以此作为营造构建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教师而言,其在设计机械制图教学计划,或确定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时,要充分顾及到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学习力,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跟进,构建融合专业性、科学性及充满学习乐趣的课堂教学氛围[2]。例如,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涉及到制图部分的基础知识,如点线面及其投影,内容较为晦涩枯燥,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逻辑思维及抽象思维,该部分内容就成为中职机械制图学习的难点。此时,教师可以将教室的墙、面及学生的位置方位作为比喻对象,通过设置空间直线段及空间平面形的方式(如:以教室墙壁作为面,以学生座位作为空间点,以学生课本作为空间平面形),可以辅助学生总结制图中点线面及相应的投影之间的内在关系,再经由师生讨论交流,最终突破教学难点。
二、丰富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方式方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经过实践验证,在教学收效上较有保证,例如,涉及到机械制图中的字体设置、零件装配图纸、制图的尺寸要求、图线的布局及画法、机械制图图纸的阅读等,早期教学环节形成的教学做法,如板书书写、板图绘制、线条设计等,都符合国家制定的机械制图标准范式。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应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制图严谨的思维意识。此外,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一些较为重要且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在理解上较为困难,例如,结构复杂体的模型制作、截交线及相贯线等,教师除了可以采用实例教学方法外,针对机械几何体截交线及相贯线,以及相应的投影画法等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使教学过程兼具图文多样性及视听综合性,如此就可以让学生在更加形象直观中获取相应的知识点,增进课堂教学效果。而在机械物体的内外部空间演示上,教师可以综合采用模具实例教学、多媒体教学、AutoCAD教学等多种方式,通过动画演示及步骤分解,使学生对机械复杂物体及元件的构成及绘图要点加以全面熟悉及掌握,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关联学习,尽快掌握AutoCAD软件使用技巧,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分配及设计中职机械制图课堂线上线下教学内容
首先,在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环节,针对机械制图的基础内容及重要内容,教师应通过着重讲解的方式,在师生互动交流学习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针对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更多采用精讲的教学策略。在线上课堂中,由于课堂讲授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也较短,教师此时就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摸清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注重采用直达重点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将机械制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集中讲解及突破[3]。作为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来说,机械制图是机械制造专业学习的基础及前提,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应围绕提高学生的制图及识图能力设定,通过采用《AutoCAD》教学及机械制图交叉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混合学习,对相关知识点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在对重点进行集中讲解后,教师还应趁热打铁,对学生理解过程中较易陷入误区,或在练习中较易出错的内容进行课上专项训练,让学生可以在线上课堂教学中就能够对本节课的重点及易错点加以深入理解[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教育重要性愈发凸显的新时期教育背景下,中职教学应在方式方法上予以丰富创新,在教学模式上进行重新建构。作为中职机械制图专业教学而言,其存在较大的教学及理解难度,中职机械制图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教学手段的扩充,线上线下课堂练习的跟进,提高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成效。
作者:姚园园 单位:泊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陈艳.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2,(20):30-32.
[2]刘颖.浅谈中职《机械制图》中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2013,(9):220-222.
篇7
关键词:高职扩招;课程思政;工学矛盾;多元教学;考核评价
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2019~2021年连续三年高职院校面向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人员开展社会扩招。面对新型群体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融入思政元素,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值得高职专业教师思考和探究。利用“建筑材料与检测”省级教学示范课建设,分析统招和扩招不同生源的差异,在专业课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打造思政知识与专业课程知识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结合课程教学组织设计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入,采用多元教学模式与灵活机制的考核评价,打造符合高职扩招学生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全过程育人新格局。
一、传统课程教学与考核现状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检测方法及工程应用,让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建筑材料常规性能试验的操作技能,会根据工程特征和环境特点合理、经济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真正做到“会取样、能检测、懂评价、知选用”的基本原则,确保为今后从事材料检测、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督等职业岗位提供知识与技能。然而,该课程教学组织和教学形式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授课教师仅讲解知识点,没有针对扩招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授课,授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结合现有工程案例,课程结束后,仅用一张试卷来考核学生,导致未能完全实现其开设课程的初衷,尤其是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缺乏课程技能训练和考核,同时也缺乏对学生的品格教育和人格历练提升。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制定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标准是根据建筑行业人才培养所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围绕“1”种专业能力—具有合理选择、调配、管理和检测材料的能力;实施“2”种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依托“3”个专业岗位—材料员、试验员和质检员,设计“4”个教学环节—项目导入—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验证;学习“5”种模块材料—砌体材料、混凝土材料、钢材、装饰材料和其他材料。教学重点主要从建筑材料选择、材料进场验收、质量性能检测、材料工程应用等方面实施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后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材料品种及采购、材料质量与检验、材料基本性能试验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主要采用“顶层设计、标准可依、模块教学、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4],融入职业岗位和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充分体现“课—岗—证”一体化教学。
(二)课程思政融入
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就要求课程教学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建立了思政微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将思政元素具体到教学模块中,使得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课程导入阶段列举典型的工程案例(从古代长城、嵩岳寺塔,到现代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等),用实际工程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认同感;以工程灾害和事故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感;以建筑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
(三)教学方案设计
面对高职扩招生源的多样性和“工学矛盾”,课题组利用淮南联合大学混合式教学平台,打造完整的课程资源,包含课件、习题、视频教学材料和教学互动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成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让学生利用工作业余时间进入教学平成线上课程的知识点学习,教师利用周末线下教学和试验指导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标准要求和课程课时安排开展教学,教学方案设计主要从项目导入-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验证四个环节设计课堂教学,每个项目围绕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个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四)教学内容组织
图1材料讲解框架结构图“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施工现场材料员、试验员和质量员岗位要求设置,采用模块化教学,课程整体分为五个模块,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砌体材料、混凝土材料、钢材、建筑装饰材料和其他材料的检测与应用。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及特点,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条件选择和有效使用各种建筑材料,掌握建筑材料的验收、保管、储存和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相关材料的试验及质量评定的基本技能。同时,了解建筑材料的原料、生产、组成、工作、机理等方面的一般性知识,每种材料学习讲解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针对社招学生特殊群体,把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知识点采用线上教学,对于材料的基本性质、砂浆和混凝土配合比、钢材的应力-应变曲线等复杂理论知识点和技能试验操作采用线下面授,这样便于社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五)教学流程设计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为本位,将典型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导入来设计教学流程,采用模块化教学。课堂讲解主要围绕建筑工程所需材料核心知识点进行讲解,针对社招学生主要利用线上教学资源掌握理论知识,周末面授开展线下实操,整体课程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三、课程考核评价
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淮南联合大学关于深化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考核评价实施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教学过程评价+期末理论测试+课程实训操作”三个方面。教学过程评价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教学,一方面看学生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学习进度,课程学习、课堂参与度和线上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看周末线下课堂教学出勤和课堂表现;期末理论考试由学院负责安排统一命题和组织测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课程实训操作由任课老师负责组织实施,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过程评价、期末测试、课程实训操作占比4∶4∶2。在整个课程考核中,增加拓展项目,主要结合高职扩招学生的特点,对于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和现场材料管理的社招学生,可以利用从事施工现场材料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来申请“建筑材料与检测”学分认定。学分认定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期末理论测试课免考,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很好地反应高职扩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体现职业教育注重过程性考核方式,从而达到高职扩招要求的“标准不降、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原则,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标。
四、结语
高职扩招背景下,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生源,很多学校采用灵活的弹性学制、学分认定和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和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尤为重要。淮南联合大学“建筑材料与检测”作为省级教学示范课程,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采用多样教学形式、多元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课程教育教学中增添专业知识和育人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彭亚萍,胡大柱,苟小泉,等.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128-129,132.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4]黄世谋.基于“如盐在肴”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探索[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54-58.
[5]隆平,罗源,田伟军.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2019,12(2):3-5.
篇8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高等数学;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2-65-03
0 引言
高等数学作为国内外大中专院校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其他的数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有很大关联,并肩负着培养理工科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任,其知识点多、概念多、计算多、证明多,这无疑给高等数学的教学增加了难度系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单调沉闷的“黑板+PPT”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难解决教学效率低等诸多问题,而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就成为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誉为颠覆性的教育创新模式[1],是一种有效实现双主体的互动教学[2]模式,它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并促进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混合式教学整合了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体验,结合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的优势[3],并在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协作式学习,对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反馈等方面有显著成效,成为近年来主流的教学模式。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的支持和辅助是重要环节,将其应用在高等数学教改中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与高数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推动[4-5],制作微课或慕课来进行高数移动学习、开放学习和泛在学习[6-8],使用qq群、微信群实现教学互动[9]等。在这些研究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设计都是以一种信息技术形式来辅助和支持,但每种辅助手段都各有优劣,如果能够将多种信息技术形式相结合进行优势互补,会为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应用
笔者结合自身所在学校和学院情况,选用了两种信息技术形式,即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辅助课堂教学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通过分析各自功能和适用性,实现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不同环节的优化组合。
2.1 BB平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设计应用
BB平台是各高校应用最广泛的教学管理平台之一,它集教学、学习、管理功能于一身,为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交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10],它主要分为课程资源、互动教学、学习跟踪与教学评价四个功能模块。我校也已引进BB平台并部署完毕。因此,笔者申请并建设了高等数学课程的BB平台,并导入笔者教学班的学生来使用。一方面,利用其课程建设模块来辅助课堂教学,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习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互动模块的自主学习来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1.1 课程建设
课程资源:该功能模块主要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进度、教学课件、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登录自己的BB空间来在线观看或下载使用这四种课程资源。比如,精品课程网站添加的链接是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本学期的一门微积分MOOC课程,以及网易公开课数学课程的链接,方便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课余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补充。
作业及测试:这是教师根据课程的讲授进度和学习情况按需设置,并要求人人必须参与的两个功能项。作业有大众作业和小众作业之分,大众作业定期,主要是每章的学结(包括知识点总结和题型总结),分组完成(已将每班划分各学习小组,并有负责人),每位组员都要参与编写,整合后一组提交一份;小众作业则不定期的,是对课堂面授内容的补充和拔高,是面向想继续钻研书本之外数学知识的小众需求。测试是对学生阶段学习的检查,通过设置题库,可以随机抽题,提交后可自动阅卷和统计,如:平均分、高分、低分、差异等,并且可以根据教师需求导出成绩的电子文档。
2.1.2 课程互动
课程互动指利用讨论版模块和交流模块的消息功能来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讨论版模块分为三个功能区:作业讨论区、课程建议区和休闲区。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每个功能区通过发帖的形式在该区提交。比如在课程建h区,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把对教师授课的意见,或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提交。此版块主要是进行师生互动,教师看到话题可以直接在讨论版回复,也可以一对一地通过交流版块的消息来发私信;作业讨论区则主要进行生生互动,每位同学都可以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帖子回复评论,交流讨论对问题的认识。
2.1.3 应用效果分析
教师端 通过在作业版块把作业分为大众作业和小众作业,可以很好地区分大众化和个性化教学(相当于分级教学的一种形式),可以把线下课堂面授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设计(比如将全部学生根据其能力大小分级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与学来完成;通过讨论版模块将学生的建议和作业讨论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以便更合理的组织教学。
学生端 大作业是以分组协作的形式来完成,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坚持自主选择完成小作业则可以拓展学习能力慢慢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在讨论版的作业讨论区,每位同学既是问题的者,同时也是问题的解答者,这样的生生互动,打破了班与班的壁垒,同学之间无障碍的进行交流,而且因为有集体的智慧,有时也会为教师提供一些新的解题思路。
在进行混合式模式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BB平台尽管可以进行大部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用,但在某些环节上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用户交互界面风格单一、规范且传统,无法做到图、声、文并茂,因此,不适合做数学文化的传播媒介,对风格多变、喜欢个性化的大学生群体也缺乏吸引力,除非强制使用,否则并不受欢迎;此外, BB平台一些教学任务的紧急通知,无法让学生即时接收,只能在登录BB后才能获知。而微信公众平台则可以在这些环节中胜任。
2.2 微信公众平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设计应用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新增的功能模块,分为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三种账号类型。其中,订阅号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其插件功能构建了多种沟通与管理粉丝的模式。比如图文消息推送的功能,不但有即时接收的特点,而且因其传播信息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可以很好地做数学文化的传播者,做到图、声、文并茂;又比如自动回复和投票管理功能,则是与粉丝互动交流的特色功能模块,其个性化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
因此,笔者也申请并设计了高等数学微信公众平台的个人订阅号,通过二维码和微信号的,使得笔者教学班的学生成为其粉丝,并利用其高普及率和群发消息、自动回复、投票管理等特色功能来辅助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2.1 群发消息
向用户推送与数学相关的图文消息,可以新建消息,也可从已有的添加。粉丝可以对接收到的消息点赞或留言,教师可以查看留言并有选择性的回复。
从公众号建设至今,笔者推送的消息类别包括学习资料类、数学文化类、重要通知类等。学习资料类包括总复习时重点章节的知识点和题型总结,这是为大众数学学习者服务的,比如在第一学期期末笔者推送的定积分积分方法一、二、三;在讲重积分时配套推送的书中未曾提及的“重积分对称性在简化计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是为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的小众所提供的学习资料补充;数学文化类包括有用的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故事及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教材中定理所涉及的传奇数学人物(如讲费马定理时对费马生平所做的介绍)等;重要通知类包括定期的预习复习任务布置、节假日问候或是和数学有关的重要赛事(如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通知。
2.2.2 自动回复
包括被添加自动回复、消息自动回复和关键词自动回复,笔者使用的是被添加自动回复和关键词自动回复。被添加自动回复:新用户所得到的第一条系统消息,即对公众号的介绍和欢迎语;关键词自动回复:如教师设置希腊字母读音、常用等价无穷小公式等关键词,用户在消息栏输入此关键词,系统即自动回复相关内容,笔者是以图片形式呈现回复内容,这样利于用户观看和储存。
2.2.3 投票管理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一个投票活动让粉丝参与。如,笔者应用投票管理做的一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流程是:首先在群发消息上推送一条预习复习任务的消息,包括预习复习内容、要求、并点名在课堂上做任务讲演的学生,学生接收消息做相应准备;上课由点名学生做讲演、讲演结束当天推送一条对讲演者现场效果投票的消息,让粉丝参与投票。三天后投票截止,系统会自动显示此次预习/复习任务的投票情况,从而选出最佳讲解人。在此活动中,讲解人和参与投票人都会在平时成绩中给予适当奖励分来鼓励学生的参与行为。
2.2.4 应用效果分析
群发消息的即时性和多样性可以让学生只要在手机有网并且微信打开的情况下不错过任何重要的数学通知,并且能吸引学生主动的关注数学的新发展、新动态,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高精尖技术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既开阔了眼界,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师生互动打下良好基础。
自动回复和投票管理则为学生提供主动预习和复习的平台,尤其是投票管理更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且效果良好,是一次典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
3 结束语
通过将BB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这两种信息技术形式相结合,进行高等数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改善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沉闷的情况,使得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形式丰富起来,尤其是微信平台中数学文化的宣扬,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数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下一步将利用学习跟踪与教学评价模块来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Reference):
[1] 迈克尔・霍恩(Michael B. Horn),希瑟・斯泰克(Heather
Staker).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 牛汉钟.关于“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吉林省教
育学院学报,2014.2:38-39
[3] 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l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4] 吕书强,马青华,蔡春.基于网络学堂辅助高等数学教学的应
用性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1:62-64
[5] 任叶庆,张鸿雁,秦宣云.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对高数课程教
学过程的影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55-256
[6] 朱笑荣.基于微课程的高数网络学习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
育,2015.6:143-145
[7] 王文珍,.MOOCS冲击下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思
考[J].长江大学学报,2014.9:110-111
[8] 牟占生,董博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J].
XDIYIS 2014.5:73-80
[9] 伍祁蔚.浅谈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方向-移动学习[J].教育教学
论坛,2014.1:4-5
篇9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O2O;C程序设计;通识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3-0039-03
引言
“互联网+”在很多领域已经彰显了其优势,在教育领域势必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C程序设计》课程是普通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很多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均将《C程序设计》作为研究生入学的考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为学生开发大型教育软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C程序设计》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C程序设计》课程性质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入手,而传统课堂讲授时,讲授速度快,课容量大,对于学生来说,随堂掌握知识的程度低,编程练习等实践活动难以上手;教学环境条件制约教学效果,课堂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时,多会受到教室环境影响,课件播放效果不理想;课程的教学对象是90后大学生,其学习习惯是课前看课本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做习题,学习多是对知识的接收,问题意识较弱。现在学生都很有个性,上课选择座位时偏爱离讲桌较远的座位,这样,导致上课时不一定能很好地看到课堂演示;W校的规章制度也制约着信息化的推进:普通地方院校的学生守则规定, 学生上课时,不能使用智能手机,造成学生逆反心理;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少,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师生对授课信息互动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够过多深入交互,学生在课堂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教师反馈。
二、解决问题途径的考虑
(1)《C程序设计》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在教学该课程时,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一味讲授并不能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精髓,学生务必通过大量动手实践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上课讲授的调试程序的过程以及遇到实际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均可以通过课前事先录好的微视频,提前发送给学生。这样复习时学生想看就看,不受时空约束,实现个性化学习。
(2)创设资源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新媒体时代,学习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学习者具有主动、建构、协作、交流、反思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改变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一味讲授的模式,把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分为课内和课外,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推送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
(3)传统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为“书本纸质资源+上课讲授的PPT课件”。课前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料以及相应的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小测试,以至于学生在上课时不明确学习目的。课上学生表面上认真听讲,但是主动学习参与学习的有效时间较少,课后更是无法复习。本课程教学中采用了O2O的通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其中微信公众号组成了线上部分,即课下线上学生主要参与的学习活动(课前提供学习资源、课后提供学习指导与反馈)。课中线下采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章所讲内容,以小组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并采用先进的认知工具――思维导图,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想象和联想,将分析问题的过程以可视化的方式记录下来,有利于测评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参与度。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积极尝试运用新的技术助力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常态,在2016年NMC的高等教育地平线报告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版所预测的六大技术之一为自带设备,即在未来一年内会广泛采用的近期技术;所描绘的近期趋势为混合学习设计的应用;所揭示的可解决的挑战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用于学习是大势所趋。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世易时移,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为学生推送跟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才是正道。
(5)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通识翻转课堂学习。智能手机已经走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人手一个,每个学生都会携带智能手机上课,手机上存储着课表,便于学生上课时将重要的学习内容拍照。由此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为学生推送跟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很舒适清晰地看到教师课堂演示内容。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公众平台是一款免费的社交媒介产品,具有耗费流量较少、资源开发成本较低、信息传播速率较快、受众影响面较大的特点。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信息聚合、订阅推送和自动回复响应等交互功能,可以实现资源内容的精准送达、关键词检索和知识存储。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为师生互动提供了一个及时反馈的平台,不受时空约束,能够让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可以让学生自定步调学习。
三、“互联网+课堂”下O2O通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C程序设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手段的选择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而定,改变以往单向讲授的单一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结合教育技术学科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互联网+课堂”的通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C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方面,线上的教学视频,不仅有任课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梳理出知识点方面的,还有开放教育资源OER、MOOC网、网易公开课、TEDEd社区、可汗学院、中国大学MOOC、慕课网等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精良的学习内容。这样就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中学生不能自定步调学习的问题。教学内容除了提供视频资源,还提供了对知识点掌握测评的小测试,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C程序设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到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到基于精品课程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再到“互联网+课堂”下O2O通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O2O通识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过程包括课前的在线学习(online)和课堂面对面教学(offline)这两部分。课前在线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通过微信平台、精品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数字学习环境,给学生以个性化的帮助、指导,激发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交活动和批判性思维;课堂面对面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来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内化;在课堂面对面教学中,采用学生个人探究和小组协作的方式,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构建有意义的学习;课后教师利用构建的微信群、QQ课程群提供实时交互环境,提升师生、生生f作分享交流互动的机会,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见图1)
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微”特点,构建“C程序设计”微信公众号。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学习资源内容的组织、程序应该符合移动互联网下的碎片化学习特征,传播短小精悍、基于知识点的讲解、案例分析的学习资源,即构建基于知识点的认知去迎合现在学生分布式认知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在基于O2O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过程中起到了连接线上线下的作用。线上微信公众号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的思维导图,线下课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绘制思维导图,组织教学,并将课上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由教师课下发表到微信公众号。思维导图适用于组织学生深度思考,发挥小组成员的想象和联想,并把各级主题级相关知识点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思维可视化,协助学生记忆,增进学生的创造力,使其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测评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参与度。
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究、协作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课堂的讲授者变为给学生提供指导的引导者。将传统课堂学习的优点与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3.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
在教学评价方面也是积极改革,探求一种更好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从总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从笔试转向机试。由一张期末试卷笔试考试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改为“80%期末笔试成绩+20%平时上机实验报告的成绩”,现在正在探索“50%的期末笔试成绩(总结性评价)+20%时上机实验报告的成绩(过程性评价)+30%期末机试成绩(动手编程能力)”。这样不仅能考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考查学生真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编程调试程序的能力。
结束语
“互联网+课堂”下O2O通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时展的要求,体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并且迎合了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应个性化的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改革发现,学生比较欣赏这样的课堂,通过互联网线上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以及自主开发的具有交互功能的微信公众号网络资源,可为学生定时推送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并通过微信公众号订阅让学生组成实践共同体,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夏旭,彭元辉.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单片机原理与设计”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中),2016(2).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Based on Blending Learning
QIU B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Basic Computer Teach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has some short back such as course content is more, the class is limited,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is poor, and the rate of the grade is low.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Blending-learning method, and tries to apply the Blending-learn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enthusiasm and the ability of practice, we should combine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ake students as the center and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s the support, as well as make up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an be ensured, and a new thought of teaching reform can be provided for in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Basic computer teaching; Blending learning;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是教育部面向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三个层次中的第一个层次课程,同时也是许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1]。该课程理论知识概念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教学目的以介绍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office软件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为主。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实现办公自动化的目的,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并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或网络平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解决专业方面遇到的难题。目前广泛采用以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讲授和计算机机房上机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模式。新形式,特别是“互联网+”的背景下此模式并不完全能适合教学需要,学生感觉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久而久之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且实践综合应用能力较弱。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将混合式教学法应用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实现学生利用“线上”网络教学平台自主辅助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此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1 混合式教学法
1.1 混合式教学法的概念
混合式教学[2-6](简称Blending Learning,B-Learning) 由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12月9日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并倡导的概念,即把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和网络化教学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混合式学习将线上的网络教学与线下的传统教学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混合,更是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校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的混合,包括教学环境、教学媒介、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教学各要素的混合。应用混合式教学能够更好的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资源允许的环境下,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学习,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教育思想。
1.2 混合式教学法的几个步骤
为了确保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教学的有效衔接和互补,在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和功能后,本文对混合式教学的几个主要步骤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包括教学引导、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多元考核评价四个环节。
1.2.1 教学引导
教W引导是混合式教学法的起始阶段,就是本课程的第一次课堂上就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和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以使师生就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学习教学方式与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注重介绍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如何进入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如何使用教学平台,如何利用自主平台的学习资源,如何利于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如何提交作业,提问等等。
1.2.2 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
为确保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应提前编排好与教学配套使用的课程教案,PPT,课程实验内容等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良好的教学设计应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学习。在多媒体或者机房给学生教学之前,教师将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任务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提前准备和练习;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平台将疑难问题与老师与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如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于word操作中如何插入页眉页码、如何进行页面分节操作、如何进行邮件合并;excel操作中就Vlookup函数、if函数;多媒体操作中就如何设置母板等提前设计好相关的实验素材,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以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查找资料,数学实验内容。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只讲解重点、难点部分以及学生在网络平台提出的共性问题。
1.2.3 网络教学
对于课堂上未讲内容或者课堂内容的延伸扩展、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因操作性较多且知识点零散,学生常常出现上课掌握,下课忘记的现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把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视频的形式,学生可以对课堂上的内容即时巩固与弥补。学生可以根据网络教学平台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开展自主性学习,也可以组成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与其他同学协作学习。
1.2.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的一种形式。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混合教学形式的特点使得混合教学学习的评价方式更加丰富、评价手段更加多样化,既包括传统的以笔试或者机试的考试评价方式,又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评价方式,如学生网络平台的登入次数、学习时间、网络平台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讨论情况等等均可以作为最终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2 B-Learning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大部分工科院校的大一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的是大班教学,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表现为学生二级MS office的通过率不高,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情况。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资源与途径,通过合理的安排时间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教务系统所提供的在线网络学习平台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支撑平台,该平台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课堂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学习笔记、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教学资源等模块,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减对应的模块。如图1所示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对应的网络教学辅助平台:
图1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该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件、视频等资源,还可通过该平台布置作业提供课堂对应的作业练习和试题。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的特点可以在试题库栏目中增添有关计算机二级考试MS Office的内容,使得学生对计算机二级有所认识,并通过练习巩固Office操作,最终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通过二级考试,为就业增加筹码。答疑讨论区师生对各种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从而更利于课堂的教学。
3 结语
本文对混合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及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将混合教学法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极大的完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表明,相比传统的单向讲授式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进一步保障了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时效。
【参考文献】
[1]余益.大学计算机基础[M].北京:中国铁版社,2013.
[2]张歆渝.基于B-Learning的协作性知识建[D].云南大学,2014,5.
[3]蒋德志.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14,4:34-37.
[4]李静,张晓丹.基于《B-learning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应用[J].福建电脑,2015,60-61.
- 上一篇: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 下一篇:企业综合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