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优势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互联网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衡量一个电商企业运营健康最重要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毛利率,因为同等收入规模下毛利率越高对未来规模增长的依赖性越小;另一个就是广告投放减少与收入下降的正相关性。
网络品牌毛利率低
淘宝规模最大的就属服装类了,不过服装行业的利润并不高。韩都衣舍CEO赵迎光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服装类的净利都不到10%。具体而言,包括直通车、硬广、聚划算等在内的营销费用占营业额的10%、人工成本占10%、包括房租、水电等在内的运营成本占15%、淘宝商城的佣金是5%,积分是0.5%~1%。服装的毛利率是50%多,这样一刨算下来,净利润不到10%。
网络品牌订单转化率低
淘宝中小卖家的营销成本很高,一般占据营业额的30%,有的甚至更高。目前B2C行业的几个平均数据:网站转化率:千分之三。推广ROI平均是1:0.3。平均获得一个实际购买用户的成本150元一个。这个是公认的行业平均数据,这也是导致很多淘宝卖家营销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篇2
新兴市场 初战告捷
过去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呈现飞速增长态势,引发了继PC互联网之后的第二次浪潮。有数据显示,中国的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突破4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同时智能化的普及正在加速。目前UC浏览器的总用户量已突破3亿,成为全球用户量最大的手机浏览器,而Android月活跃用户2011年增长更是超过10倍,目前Android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5000万。“现在全球每天激活的Android设备有100万,其中20%在使用UC浏览器。”
蓬勃的市场使中国在全球移动互联网格局拥有先发优势,同时复杂的产品技术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中国市场磨练出来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同样具备竞争力。以UC浏览器为代表的国际化先锋已经初战告捷,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UC浏览器的海外活跃用户已突破4000万,7种国际语言版本,覆盖15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超过6个国家市场份额超过10%,在全球第二大人口国家印度,市场份额超过20%。俞永福指出在印度市场的成长得益于去年11月UC在印度平台的建立。“直接在当地运营,我们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用户需求,改善产品体验,促成与当地合作伙伴更紧密的合作。”
走出去 请进来
“下一阶段UC将着力扩大自己在新兴市场的优势,同时今年还准备在美国正式建立运营平台。而除了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UC还将积极利用自己的全球布局和在新兴市场的优势,打造‘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移动互联网全球化枢纽。”俞永福在演讲中阐明了UC优视新的国际化定位,他相信UC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和在新兴市场Top级移动营销推广渠道地位,再加上全球超过5000合作伙伴资源和丰富的海外发展经验,能够给那些有意出海淘金的中国公司,带来最实际的帮助。
同时,在当天的论坛上,UC优视与美国知名应用开发商Evernote签订了全球产品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全球市场。据记者了解,最新的UC浏览器国际版(iPhone版本)中,除了完全针对欧美用户设计之外,还整合了Evernote服务,用户不用切换软件,就能将网页内容一键存储到自己Evernote账户上去,据了解,这一服务也将很快落地UC浏览器的中文版本。俞永福表示,UC希望能够利用类似与Evernote的合作,发挥自己在新兴市场建立的市场优势,推动世界范围内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在这些地区更快、更好的落地。
促进合作 抱团出海
论坛当天,UC优视还联合Evernote、InMobi、新浪、搜狐、凤凰等一批国内外优秀企业,组建了业界首个移动互联网全球化组织——GGL联盟,以期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化过程中,往往会遭遇本地化瓶颈。不少国际互联网巨头折戟中国,还有以百度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出海”受挫都有这方面原因。俞永福认为,UC之所以没有重蹈前人覆辙,除了将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在海外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本地化,只有做到全球化思考,本地化执行,才能让你的产品和服务真正被当地认可。
纵观UC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包括三大运营商和几乎全部的国内外终端品牌,同时还与大量的互联网内容和服务提供商进行了产品端的合作。比如与安全厂商合作推出解决上网安全问题,与中国银联和支付宝战略合作,推动移动支付落地等等。可以说,正是合作使UC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更多用户的认可与支持。未来UC的目标就是将在中国的成功模式全球复制,在把自己变成当地公司的同时,帮助其他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本地化,推动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落地。
对 话
技术、专注、合作
UC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 UC这次进军海外,最大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俞永福 UC的竞争优势有三:第一,技术。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所有平台型公司依靠第一件事情是技术,没有武功绝难成功。所以UC自2004年至今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始终占公司80%以上的投入。第二,专注。很多公司做了很多产品,可能几万人的企业有几百个产品,管理层再重视任何一个产品,其花在上面的时间、精力永远有限。对于UC来讲,手机移动浏览器是我们的主业,所有同事会花更多精力。重要的理解是专注而专业。第三,合作。不搞封闭,将UC做成开放的生态系统,跟所有合作伙伴共赢,这就是UC的三点竞争优势。
记者 对于刚刚成立的GGL联盟,将会在哪些方面展开合作?
俞永福 各自的产品靠各自,这件事情谁也帮不了忙,新浪的产品、搜狐的产品、凤凰的产品、Evernote的、UC的各自靠各自,我们可以共享的是两件事情,第一是有形的产品,一个是无形的经验,这就是GGL能够分享的价值。
记者 手机浏览器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平台,您认为在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篇3
HTML5是一种新的Web标准,使应用能通过浏览器在任何移动操作系统(iOS、Android等)上运行。移动应用搜索引擎Quixey CEO汤姆尔·卡根表示,尽管HTML5问世已有一段时间,但当时它要求的基础架构尚不具备,“但火狐和Tizen的将使HTML5东山再起”。火狐和Tizen分别是Mozilla和三星计划今年的开放源代码移动操作系统。
这会导致智能手机价格下跌,因为HTML5应用无需浏览器就能在这两款平台上运行,开发者开发HTML5应用的成本也更低。卡根说,“运营一个开发者社区和应用商店的成本将不复存在。更多的国际用户能访问比以往更大的Web。”更多的开发者将利用HTML5开发能在多种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应用。值得指出的是,Android或iOS版应用的性能高于HTML5应用,意味着移动操作系统和本机应用生态链至少在未来数年不会消失。
2、厂商将继续推出塑料材质的矩形移动产品
厂商将继续推出与当前产品相同的塑料材质矩形产品,并测试新外形的产品——智能手机、平板手机(phablet)和平板电脑。IBB咨询公司移动顾问杰斐逊·王说,“厂商将继续推出外形相同的产品。外壳不一定使用塑料,可能使用不同的材质。”有传言称三星在开发可以折叠的AMOLED(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013年可能会相关产品。
3、数家迟迟没有介入移动领域的公司将推自主品牌手机
Facebook受到的最大批评之一是迟迟没有进入移动领域,但多家媒体报道称,Facebook在与HTC合作,开发自主品牌智能手机,面临在2013年推出产品的压力。有媒体报道称,微软和亚马逊在与富士康接洽2013年推出自主品牌智能手机事宜。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可能收购一家陷于困境的设备厂商,可能的收购目标包括:HTC、LG、索尼移动、RIM、诺基亚,其中诺基亚最有可能被合作伙伴微软收购。
4、无线技术将使几乎被智能手机扼杀的产品获得新生
还记得手表、傻瓜式数码相机等产品吗?这些产品已经很少见了,因为它们已经被智能手机取代。杰斐逊·王说,通过整合与智能手机相同的无线技术,部分传统行业正在复兴。
2013年市场上将出现更多支持无线技术的可穿戴设备,其中包括能记录用户身体健康状况的手表,能上网、拍摄照片质量好于智能手机的数码相机。有媒体报道称苹果和英特尔在开发支持蓝牙技术的智能手表。三星2012年推出的Galaxy数码相机像素为1600万像素,运行Android,对照片编辑后直接上传到Facebook。
5、三星将继续主导手机市场
在销售、创新和高质量产品方面,多家公司曾在手机市场上称王,其中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RIM和苹果。三星2012年脱颖而出,取代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2013年三星将仍然是消费类手机市场上的霸主。三星得益于Android的增长,强大的销售网络、与移动运营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多种价位的产品将有助于三星保住第一大手机厂商的宝座。
6、富士康将保持第一大移动产品代工厂商地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超过台式机和笔记本,谁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商之一,客户包括苹果、戴尔、诺基亚和索尼,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富士康计划为微软和亚马逊制造智能手机。富士康将继续得益于苹果的订单。
7、微软和RIM在销售手机方面将遇到麻烦
智能手机市场将仍然是Android和iOS双雄争霸,微软Windows Phone和RIM黑莓则在争夺第三的位置。RIM的未来取决于即将的黑莓10手机的命运,但由于得到诺基亚、三星和HTC等数家大型设备的支持,微软争第三的机会更大一些。
8、黑马挑战第三大生态链
软件对智能手机越来越重要,这就为小公司提供了开发新款操作系统、推出新手机,挑战微软和RIM提供了空间。一匹黑马是Tizen——由Linux基金会与三星和英特尔联合开发的开放源代码移动操作系统;另外一匹黑马是Mozilla的火狐操作系统。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计,通过瞄准入门级智能手机用户,2013年火狐将占到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未来市场份额会更高。芬兰移动技术公司Jolla也计划2013年名为Sailfish的开放源代码移动操作系统,并计划首先在中国推出一款手机。
9、移动运营商对软件开发者影响力越来越小
AT&T、Verizon和沃达丰等运营商曾经是手机市场上的绝对王者,控制着生态链的各个链条。但目前,互联网巨头比运营商更了解用户,Facebook、苹果和Google和部分小型应用开发者收集了海量的用户资料,其中包括用户的位置数据、地址簿信息,其中Facebook用户超过10亿。
有媒体报道称Google在与Dish Network洽谈收购无线频谱事宜。杰斐逊·王表示,Google可能不会成为主流移动运营商,“但互联网公司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10、大数据技术需求强劲
在有关2013年的预测中包括“大数据”显得有些陈词滥调,但数家公司将得益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的需求。它们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做出准确的预测。
篇4
一只“神经猫”搅动了移动互联网
2014年被称之为H5技术的元年,最鲜活的例子就是一只“神经猫”袭圈了整个朋友圈。这个以日本游戏设计师TaroIto于2007年制作的“黑猫”为原型的游戏《围住神经猫》上线仅三天就创造了500万用户1亿访问量的奇迹。而更让人惊奇的是这款游戏的开发时间仅为一天半,美术和程序各一人,他们所用的技术就是H5技术。
H5技术的全称是第五代超文本标记语言,是整个万维网即互联网的核心语言的标准升级,由万维网联盟历时8年的努力,才于2014年10月29日将标准规范制定完成。而这个标准语言的升级,是由网页超文本应用技术工作小姐WHATWG于2004年提出的,最终被万维网联盟接纳。
H5最初立项时的名称为Web Application 1.0,Application就是APP应用的全称。以智能手机和APP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与H5技术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火爆起来的,然而H5技术主要是从核心底层重新构建整个互联网的基础,而APP技术只需要在过去的语言基础上去开发应用就行了,所以在H5标准未完全制定完成之前,APP应用先火了起来。
H5技术在最初开发的时候,就已经将应用的功能加入了其内核之中,可以说在整个技术立项之初,就已经埋下了终结APP(事实上并不会真的终结)应用的种子,而这颗种子现在已经发芽长大了,并将在未来重新构建移动互联网。APP应用改变得是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结构,而H5最终将改变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结构,不单单停留在移动层面。
H5技术的最初立项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硬件的限制,一些问题开始变得非常重要而且急需解决,而H5技术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传统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入口是浏览器,而各大浏览器的标准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不会有太多兼容性的问题,同样的一个网页可以同时运行在不同的浏览器甚至是系统平台中,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统一性就被彻底打破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的手机系统对于内容的兼容性都是不一样的,开发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手机系统去开发不同的应用,这就提高了整个运营的成本,也间接的给一些新生手机系统的发展限制了瓶颈。
以微软为代表的WP的发展受阻为例,WP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应用不足。前段时间微信第一时间开发了适用于苹果apple wacth的应用,受到了大量WP用户的抗议,就充分的说明了这种跨平台应用对于新生系统的限制。
由于APP的开发成本过高,许多企业尤其是创业者会忽略掉小份额的手机系统,只针对主流系统去开发应用,最终导致手机系统和应用的两极分化。而这种针对系统的倾斜又会让开发者失去其他系统的市场份额。对手机系统企业和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无解的双输。
除了跨平台应用的限制之外,还有手机分辨率的限制。以安卓系统来说,市场上安卓手机的分辨率多种多样不一而足,这令应用开发着非常头疼。不少用户反应大屏手机的应用就是个放大版,整个用户体验非常差。
前面说了H5技术最初立项时的名字就是“Web Application 1.0”,从立项之初H5就已经将应用技术加入了内核之中,有人说这种技术或许可以将移动互联网带回到浏览器时代。也就是说用户不需要再安装一堆的APP应用了,而是像PC时代一样直接通过浏览器去登录。
2010年Ethan Marcotte提出了“自适应网页设计”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针对过去不同的屏幕大小尺寸而提出的,意思是“一次设计,普遍适用”,这个概念从根本上解决了屏幕尺寸不一致而造成的应用不匹配问题。结合H5技术就可以实现网页的跨平台运行。
智能手机系统的受限与移动浏览器企业瓶颈
PC互联网时代浏览器是当之无愧的王者,谁控制了浏览器谁就控制了互联网的入口,所以在当时涌现了一大批浏览器企业,浏览在当时几乎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标配。而以浏览器为主的PC时代,百度则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入口。
然而这种王者地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受到了冲击和动摇,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的地位本身已经受到了冲击,另一个是原因就是移动网页的稀少,即便你想在移动浏览器上去搜索内容,可能很多内容都还是PC网页,一旦在手机端打开会消耗非常大的流量,而且内容根本看不清,需要点击放大左右拖曳着看。
这两个原因是个互为因果的关系,移动网页的内容稀少导致使用搜索的人数下滑,而使用搜索的人数下滑又会进一步将拉底移动浏览器的市场份额。所以有人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分享阅读的时代,就是朋友圈里别人发什么我们看什么,信息的获取不再是依靠门户或者搜索而获取,这明显是不成立的,因为人永远是希望掌握主动性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地位的旁落,其实与智能手机系统的发展处境倒是有一个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原生内容的严重不足。智能手机系统的表现在于应用APP的不足,而移动浏览器的表现在于手机网页的不足,这两个都是表现都是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而这两个问题未来都可以通过H5技术去解决。
APP由于预装于本地手机,对于程序的运行方面拥有非常良好的表现,但是每一个APP之间却是互不相通的信息孤岛,关于这点张朝阳在年初的手机搜狐网新版本暨Html5(简称H5)技术研讨会上就曾提到过。
而随着H5技术的越发完善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对H5进行支持,未来H5实现与现在APP相同的运行效果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同时对于一些小份额的APP来说,H5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救赎。在APP时代安装一个应用是有门槛的,一担你的应用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可能就会被卸载,很有可能就会永远的失去这个客户,而在H5技术下,通过浏览器还有可能会被用户再次使用的可能。毕竟登录一个网页比安装一个APP要方便的多。
未来将是共存的,谁也颠覆不了谁
最近几年最热门的词是什么?互联网思维?O2O?互联网+?其实都不是,而是颠覆,是终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无限想像空间,让人们开始从过去轻视互联网产业的极端走向了神化互联网产业的另一个极端。
互联网产业将颠覆传统产业,移动互联网将颠覆PC互联网,新媒体将终结传统媒体,余额宝将颠覆传统银行,各种新的将终结各种旧的,讨论的是一地鸡毛。在APP与H5的技术之争中,也有乐观派认为H5技术将彻底终结APP。
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热点技术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概述及发展现状
1.1移动互联网技术概念
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移动接入相关技术,从而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并在无线情况下获取所需信息的通信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实现了无线终端技术在用户之间的全面使用,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手机与互联网的连接,而是实现无线通讯与互联网资源的紧密结合。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历程中,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将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户可以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利用移动重点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目前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也让移动终端更为快速便捷,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业存在着问题,无线终端多样的种类,也使得操作系统和硬件配置各具特性,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并且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使用时间上也具有批次性的特点,使得移动互联网数据传输过程中会呈现断断续续的走向。
1.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现今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并在电子商务和社交领域中具备客观的发展前景。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让电子通信领域更具优势,互联网业务种类的迅速增长,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但从市场业务增长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仍集中在特殊增值业务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阶段,符合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阶段性发展,并对整个通信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不同地区具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且人民生活条件等因素也影响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导致移动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经济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之间具有明显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差异。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
自从2008年3G时代的开始后,移动互联网产业也逐渐丰富了更多的业务,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4G时代的到来,上网速度与数据信息量的提升,也能让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进一步发展,在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里,娱乐化、商务化、行业化和信息化将成为主要目标。
2.1信息化和商务化
信息时代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信息类业务,从传统的文字表达转化为了图片和视频等数字化阶段,而传统互联网技术也增加了许多新型技术手段,从而提升商品的可见度,改变公众对商品的态度和认知,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商务化的发展,也在满足了人们购物、炒股和商业交易的同时,强化了互联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2.2娱乐化和行业化
通过对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娱乐业务的增长最为迅速,并逐渐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经营者最重要的业务额增长点之一,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也促进了国内移动运营商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开发出了移动虚拟总机、无线DDN及移动定位等业务,提升了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而信息化产业作为创新热度最活跃的朝阳产业,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也将在社交领域、电子商务领域、移动支付领域和日常工具领域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多元化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热点
3.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讯息领域
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标志,而通信行业发展也需要将大量的有价值讯息呈现给用户,这样才能让用户在互联网中获得更多信息,并进一步开发通信行业的客户市场资源。现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讯息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服务、交通报告服务和天气预报服务中,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移动终端优势,可以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进行及时播报,并且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用户对新闻需求的定制模式,让新闻事件变成更容易被用户接受的形式,从而促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实性应用。而交通状况报告服务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方便用户出行的同时还可以结合信息播报服务和电子地图技术,让用户能够及时掌握城市交通状况的信息。移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结合GPS和天气预报服务,并与气象部门展开合作实时对天气进行预报,不但能够扩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服务范围,还进一步挖掘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
3.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沟通领域
移动通信的用户沟通服务主要以手机QQ和微信服务为主,通过移动QQ服务让用户实现双向通信,并且移动互联网技术中的WAP或GPRS技术也能让移动终端和计算机更加接近,促进了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效结合。而微信软件作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应用成功的沟通软件,实现了电脑与手机之间的实时通信,并且将手机和电脑功能进行了充分整合,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让用户能够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产品体验。
3.3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娱乐领域
传统的手机单机游戏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的进一步发展,在提升了手机游戏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够拓展到洲际游戏行业的实测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手机游戏行业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游戏画面、速度和功能,并完善乐了手机游戏市场,并使移动互联网产业获得了更多的市场资源和经济成果。如今的互联网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而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优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也将会有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形式出现,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及时把握互联网技术发展方向,从而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
参考文献
篇6
面――规模化有目共睹
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仍处在发展阶段。在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以及3G、移动寻址等技术逐步成熟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在2012年迈入了发展高峰期。
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4.29亿,同比增幅高达37.64%。而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5.2亿。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固定互联网用户数。
在市场规模上,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147.8亿元,同比增长102.1%,环比增长16.9%。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速放缓,逐步回归理性,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从投资细分领域分布情况来看,打破了原有移动互联网投资较为集中的无线增值服务、手机游戏等领域,而手机应用软件及服务、无线营销、移动搜索等领域受到资本的青睐。据清科报告2012年上半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披露的投资事件达30起,披露投资金额总额约为3.78亿美元。
线――产业链完全升级
过去互联网是怎样颠覆世界、引爆无数产业开创新纪元的,那么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还会如此,并且其规模和强度都将更甚一级,因为它关乎每一个人和物。纵观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构架在2012年的发展,有几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支撑技术
从2008年国际电联(ITU)提出4G标准IMT-Adavanced(速率瞄准1Gbps)后,全球迎来空前高涨的LTE部署浪潮。2012年,TD-LTE更以其高容量、低成本、简单的构架、灵活的频段以及日益成熟的生态系统,在亚洲地区占据主流位置,覆盖中国、印度和日本的27亿人口。目前中国电信的WiFi业务已拥有近800万户使用者,同时在公众场所布置了1万多个网点。宽带通信网络将为丰富的移动互联网软件与应用提供带宽保证。
终端技术
围绕“智能终端+内容提供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构建集成移动云服务的新型移动智能终端,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重点。新型移动智能终端集成了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开发与测试工具、浏览器、搜索引擎等软件技术,结合智能终端产品,以及社交网络、移动游戏、LBS、移动支付等应用服务,通过“强后台+薄客户端”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效的移动云服务。2012年,新型移动智能终端大规模普及。
操作系统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在2012年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各家必争的制高点。以苹果iOS和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为主导的智能手机、iPad、智能电视技术不断更新,带来了智能无线终端的爆炸式增长。而下一代Web技术HTML5与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使得Web能力得到极大扩展,富媒体、图形高级处理、终端能力访问、3D渲染、数据本地存储查询等技术将把Web打造成为全功能、高效率、跨终端的统一应用平台。
应用服务
2012年移动互联网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除了用户和移动终端规模化加大之外,移动互联网产品和应用服务的类型也不断丰富。借助于智能终端的普及,二维码和AR技术也开始大派用场,各种二维码识别软件纷纷涌现,被广泛地用于网上购物、获取优惠券、身份识别等方面;AR技术也被多次运用到手机游戏等多种热门手机应用中。从应用的类型来看,很多服务是传统互联网应用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的延伸,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移动互联网特有的应用,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层出不穷。
安全问题
对用户来说,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移动支付、移动办公、即时通信等应用,会产生大量重要数据流,个人信息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对于移动互联网本身而言,作为开放的信息承载网络,向用户提供多种具有移动特色的网络服务,其自身的安全性也越来越被重视。从国家层面看,人们可以通过多种移动终端,很容易获取国家的社情民意、舆情动向、敏感信息等,这对中国信息资源生产、传播和监管的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2012年,可以看做是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年,打造自主可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成为了新的战略目标。
点――较量与共赢
在移动互联网一石掀起千层浪的背景下,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加紧战略布局,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同时,传统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大移动互联网的投入,推动着各细分行业的成长。而拼终端、拼入口和网络融合无疑在2012年中备受瞩目,成为产业发展的突出看点。
移动终端争夺战
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意义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它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和用户的最大衔接点,自然也就成了通往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入口。根据CNNIC最新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用户达到3.88亿,手机网民比例上升到72.2%。整个互联网从PC端向手机端迁移的已是大势所趋,移动终端瞬间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必争的战略高地,以小米、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主力军也纷纷出招。
小米 小米手机的出世无疑在移动互联网界亮起了一道闪电,短短两年便打造了“小米粉丝经济”,虽然一开始的手机价格战略优势被竞争者撕碎,但小米的巨额融资让其底气十足。同时,有米聊等软件支撑,一度让小米领先于其他对手。
百度 作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有足够的现金可以砸向手机,但百度推出手机软件产品“百度易平台”,并联合戴尔生产“易手机”,虽然内置了百度的云服务,但并没有多大的产品差异化。作为流量之王,百度应当利用好这个优势。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与天宇合作的“阿里云手机”反响一般,似乎并没有得到实力强劲的阿里营销模式的全力支持。至于阿里云OS,如果能与淘宝、支付宝等强势应用深度打通,利用淘宝手握的用户量,则不同凡响。
腾讯 腾讯产品对用户的垄断性占有让所有人深感忌惮,同时,微信对智能手机用户规模的席卷也不容小觑。但一向只攻软件的腾讯还是与HTC、天语合作推出定制机,通过QQ Service的方案整合了手机QQ、手机QQ空间、腾讯微博等社交应用,其渠道优势无与伦比。
总结:苹果的成功,让业界认识到接入口的重要性,也促使同行开始摸索创新型的入口。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可以是一部手机、一个软件、一种应用。入口的概念已被延伸至终端产品之外,指向用户的认知和使用习惯。因此,决胜的唯一关键还是在用户那里。
联合部署TD-LTE
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基础条件。TD-LTE的出现,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促进现有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同时,将催生各类新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TD-LTE已经迈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马当先作为全球TD-LTE引领者,中国移动在2012年初宣布了未来三年TD-LTE全球部署计划,后续又启动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建设,通过新建和升级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厦门、青岛等城市建设超过2万个TD-LTE基站。与此同时,还在浙江、广东的大城市采用TD-SCDMA在F频段平滑升级到TD-LTE的建设方式,实现城区成片连续覆盖,并在杭州、深圳等地开展TD-LTE业务试商用。
产业携手 LTE时代,TDD和FDD产业链的融合是TD-LTE的最大优势。在TDD和FDD标准上,由于90%的技术是相同的,因此支持FDD标准的厂家,也可以较快地推出TDD产品,基于LTE标准融合和TDD技术的有效继承这两方面,确保了TD-LTE的核心竞争力。从发展趋势来看,TDD和FDD融合型的单芯片成为了主流,高通和海思均了融合型芯片。在系统设备层面,华为也进一步实现了TDD和FDD共代码融合开发。目前,TD-LTE整体产业链已经集结完成。
多网协同 2012年是中国TD-LTE发展的关键年,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同时运营多制式网络将成为运营商的普遍模式,TD-LTE产业的发展和网络的运营,是无法孤立存在和进行的,运营商同时运营多种技术和多张网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中国移动为例,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GSM网络和TD-SCDMA网络,而且还拥有正在建设的WLAN网络以及即将正式商用的TD-LTE网络。以华为最基础的SingleRAN和SingleSON战略为例,前者支持融合组网以及多网互操作业务策略,后者支持多网联合运维和多模多制式融合终端,并且还针对WLAN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在国内提出相应的四网协同方案。TD-LTE在整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战略地位已经提升,商用大门豁然开启。
总结:三大运营商都面临多网运营的局面,多网协同是必然的选择。多网协同不仅给运营商带来了突破的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做得好,能够充分发挥每张网络的优势,节约成本;做得不好,不仅成本增加,用户体验也受到影响。对于系统设备商而言,也是一样。在激烈的竞争与合作中,需要打出各具特色的牌。
移动互联网打开全新纪元
网络接入技术多元化、移动终端解决方案多样化、网关技术推动内容制作的多元化已成为2012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突出特点,也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新的一年,移动互联网还将乘势而上。
搜索为王 移动互联网同样对搜索的需求量非常大,在移动的状态下,打破信息搜索的限制,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方向。
LBS将成趋势 未来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将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性应用。固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差别就是移动的非本地化,移动互联网在位置服务和信息上有巨大优势。
APP生命周期缩短 目前,人们在APP入口上已经逐渐回归传统的搜索。随着大量创新应用的不断涌现,未来APP产品的生命周期在急剧缩短,最为严重的是游戏类。
移动电商崛起 传统电商服务商、电信运营商、新兴的移动电商提供商和软件商等已经展开了在移动电子商务相关领域的布局,市场进入者数量增多,服务形式多样性,市场热点不断涌现,行业结构正在进行良性调整,中国移动电商已具备实现跨越的基础条件。
篇7
首先,手机即将成为网络的第一终端,一切没有在手机上提供的互联网服务,都将是“非主流”的。
其次,在手机上,服务的“触发模式”由PC的浏览器模式演变为“桌面”模式,甚至“语音触发”模式。小小的手机“桌面”第一屏最多也就能容下10个应用而已。
第三,像传统电话行业,由单位到家庭,发展到移动电话时,行业达到成熟;互联网也一样,当移动互联网普及时,也是互联网格局定型之时。
所以,移动互联网的格局将是最终的互联网格局。大佬们“撞机”就不难理解了:雷军的小米,是希望借移动互联网打个翻身战,弥补在早期互联网的缺憾;盛大是希望借移动互联网摆脱腾讯的重压;阿里是希望借移动互联网确立绝对的优势;百度是希望借移动互联网扩大地盘;360是借移动互联网实现争霸……
那么,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争夺,为什么偏偏要“撞机”呢?“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格局中,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的看法是:重要,但不那么重要!理由是:
靠手机硬件的强行捆绑,确实可以让一个互联网应用在手机的生命周期中,具有“入口优势”,但是,主流的手机用户,不会选择“杂牌”。其次,消费者对于应用的选择,最终还是要看应用本身。互联网时代,应用的好坏极易分别,也极易形成口碑传播。
目前,“撞机”现象只是表面热闹而已。大多数是本着“试试看”的心理,反正就当是“推广费”而已。而某些看似周密计划的,恐怕也有“自说自话”之嫌。
“铁人三项”之说,个人持有保留意见,商业上有“第一第二”之说,从没有“铁人三项”;竞争者不会按“三项”与你竞争,而总是“集中优势”来竞争。苹果的成功,是一个硬件生产商的互联网战略的成功,而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硬件战略的成功。
“手机硬件免费说”,手机品牌、个性化、质量、服务等都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在移动互联网的消费链中,是最重要的一环。让最重要的一环实施免费,多少有“忽悠山寨手机商”的味道,其本质是用自己的流量换“免费的预装”而已。
无论如何,未来互联网的市场可以分为4大环节:硬件平台,软件平台,O2O应用,纯软应用。各自有各自的竞争规则。
硬件平台,拼综合实力、研发、资金、营销和服务能力。绝对是一个硬碰硬的领域,也绝对无法靠“贴牌”就可以进入手机生产领域。所谓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想法,多少有些低估消费者的智商。
软件平台,拼积累,只有少数的互联网应用具有成为软件平台的实力,现在发力有点晚了,多少靠过去10年的积累。在网民使用率最高的5个应用,才有机会成为软件平台。再好的硬件厂家,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做出一个新的软件平台。
O2O应用,拼线下资源,低成本,高效率,独占率高的线下资源,是保持O2O应用竞争优势的关键,与硬件平台良好的联盟关系,将有助于O2O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或者建立竞争壁垒。
篇8
关键词:移动互联;流量经营;增值业务;运营商;工作思路;运营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形势判断
纵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2002-2006年是早期的封闭化模式,主要通过WAP形式,市场处于培育阶段。2007-2009年,市场迅速起步,3G牌照发放,开始商用,企业展开布局;2010年以后,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快速发展,行业竞争全面展开。
1.1 移动互联网市场迅速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
截至2011年12月底,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3.56亿。其中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PC互联网从2000万到1亿用了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从2000万到1亿用了2年。
智能手机销量和份额增长,为娱乐与商务应用等高端移动互联网业务打下了终端基础。
2011年移动互联网网民与PC互联网网民基本持平,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将超越PC互联网的网民数,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1.2 用户逐渐习惯移动互联网,手机呈现非语音化趋势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趋势是:用(实用化)、玩(娱乐化)、看(媒体化)。
七成用户每天至少上一次移动互联网,在交通工具上移动上网的用户也占七成,零碎时间的积累逐渐掠夺传统媒体占据潜在消费者眼球的时间。
目前,中国网民更偏爱网游、音乐和视频等互联网娱乐内容,中国互联网结构还会经历从娱乐型互联网向实用和商务型互联网转变的发展过程,这其中蕴藏巨大的商机。手机游戏是目前用户付费使用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体现用户对娱乐化应用价值的认可;
移动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并且随着微博用户参与的内容创造的兴盛,赋予了移动互联网新的媒体特质。
手机用途的变化: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非传统业务(浏览、各种应用),而非传统语音。
1.3 互联网通信手段和通信模式的创新破坏了传统通信业务的价值
如今,语音通信仅仅是满足通信需求的诸多手段之一,且即使是语音通信也并非只有电信网能提供。因此,以语音为核心的传统电信业成长前景堪忧。究其本质,作为既得利益者,在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创新竞赛中,传统电信产业已经在通信手段和通信模式创新方面沦为互联网的跟随者。
互联网同质化和免费产品对运营商现有业务收入冲击巨大。收入结构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变化,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对快速增值的趋势型业务要加快速度发展,如流量收入;对明显下滑的传统增值业务要尽快实现转型,减缓下滑的幅度,如短信。
1.4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面临诸多挑战
1.4.1 传统“围墙花园”模式已被打破
2G时代,运营商构建了相对封闭的应用和内容体系。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极大地繁荣,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原来的自建、自产和自销的模式已被打破。
1.4.2 前向收费被“免费”的商业模式打破
2G时代,运营商以“前向收费”为主,向用户提供收费的内容和应用服务。移动互联网企业是“用户免费”为主,为用户带来大量优秀免费内容和应用,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或者依托用户规模资源建立起后向收费的商业模式,来支撑这种“用户免费”的模式。
1.4.3 VOIP应用侵蚀运营商基础语音业务
互联网应用渗透到运营商话音和短信等基础业务领域。当前,语音类和基础类增值业务仍然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和主要利润来源。越来越多的移动即时消息、移动VOIP等业务分流了运营商的基础业务收入。
1.4.4 社交网络应用侵蚀运营商短彩信业务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即时通信业务成为市场发展热点。在传统的文本通信的基础上,增加了语音短信、社交网络、位置服务等新功能。微信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日均消息数过亿。直接分流了运营商的短信、彩信业务量。
2 增值业务发展成功的思考
2.1 整合业务内容和资源
促使运营商创造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方面超越竞争对手,提升市场份额的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抓住数据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浪潮,全面提升企业在数据互联网业务上的竞争力和价值。
以创新和整合实现带来市场价值的产品及业务架构,在产品、运营、服务、价值链打造上全面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拓展合作联盟,支撑主营发展,降低互联网对电信业务的冲击。主动求变,积极创新,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2.2 增值业务发展思考
增值业务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提升市场竞争力。主要包括:拉动用户入网、提升客户价值、延长生命周期、跨产业链合作。
2.2.1 拉动用户入网
打造互联网应用联盟,强化联通在互联网产业的地位。发挥互联网应用联盟广告资源和传播能力,规模转化为电子渠道合约用户受理量。通过二维码、应用预装系统及专项活动,持续吸引新用户到店体验。
2.2.2 提升客户价值
以移动互联网服务为切入,通过应用体验和新产品推广提升ARPU值。提供实体渠道入网三件套服务。对2G客户开放3G功能,提量升速。促进3G数据副卡、互联网视频产品销售,提升沃商店下载。
2.2.3 延长生命周期
将全方位用户画像用于客户服务与维系。对家宽和3G客户及应用。免费提供个人云存储空间。实现零信控用户电子帐单全覆盖。
2.2.4 跨产业链合作
推动智慧城市民生工程的发展。确保招行手机支付项目按时。智慧医疗在公众和行业领域聚合出有市场价值的项目。
3 增值业务运营体系建设的思考
3.1 组织与资源
建立专门的移动互联网运营机构及产品经理制。产品经理负责从需求分析、产品开发、产品推广、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在商用阶段,负责收集客户的反馈,根据客户的意见改善产品,并提供客户服务。
3.2 模式与掌控:建立开放合作模式
(1)针对不同的合作伙伴,根据公司实力、市场规模2个维度建立3个水准的合作层级,根据不同层级开放不同的核心能力,并鼓励合作伙伴向更高水平成长。
(2)对三个不同领域的合作要求
业务领域:优先合作体现公司竞争优势、带来新客户、粘性强的业务领域。平台领域:开放资源富余、成本低廉、影响力较大的能力平台,如短信/wap平台。客户合作:实力相近、资源互补、共同能壮大的合作,如与银行合作手机购物。
3.3 需求与产品
3.3.1 产品规划与开发
(1)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创新发展趋势:端云结合趋势明显,业务产品与平台能力的终端集成逐渐深入;新型服务交付方式将成为产品创新的重点之一;开放常态化,能力引擎、应用产品、内容数据均提供开放API。
(2)针对个人客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规划:发展与移动特色能力强、固定宽带资源优势相关的业务领域;核心立足点重点考虑基于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优势的互联网业务;不做需要自己创新大量和内容和业务的领域,不做与自身能力优势无关的业务领域;核心商业模式创新双向收费模式,实现通信及信息服务价值的提升;产业链定位打造开放平台,推动优秀开发者合作共赢,引领产业链发展。
(3)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原则:以流量提升为中心:完善一站式的3G终端适配、应用下载服务,重点开发具有自传播功能的视频业务、软件下载和应用;以增加用户粘性为重点:开发手机秀等应用产品,完善业务系统功能,通过个性化的应用,增加用户粘性,提高用户价值。加快融合类应用产品开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推进家庭安防、高清视频、电脑保姆、在线教育等新产品上线和推广,通过宽带、手机等应用的融合,提高产品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标准化行业应用开发:推进行业应用的快速产品化,为规模推广提供条件,重点推进位置服务、近场支付、物联网,逐步开发跨用户群的应用产品。
3.3.2 质量与交付:服务与交付保障
(1)加强对用户端的控制管理:动态捕捉用户需求和行为变化,实时调整业务资源;监测用户使用率,及对业务和SP的满意度,指导业务开发和交付流程,提升各项业务的交付质量;根据用户消费等级提供有差别的服务等级;实现业务质量及价值领先的优势。
(2)业务交付支撑平台:将业务资源贴近用户部署,确保业务交付质量;根据用户使用率,利用动态资源优化调整网络及内容资源;实现业务质量及价值领先的优势。
(3)产品开发成功率:完善试商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加强对上线产品的质量管理和监测。
(4)合作伙伴服务质量监控及引导:对合作伙伴的管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引导;根据用户满意度和业绩对合作伙伴进行考核、奖励和淘汰;指导合作伙伴业务开发。
3.3.3 体验与营销:推广体验营销,开展感性营销
(1)开展感性营销,建立用户归属。
(2)拉动用户入网:将应用流量转化为入网客户,打造互联网应用联盟,线上吸引至电子渠道受理,线下吸引至门店体验。同时结合线上促销宣传,吸引用户到实体渠道体验、入网。
(3)深化流量经营-精细化营销。在“智能管道”基础之上,结合移动互联网产品特点,以流量经营为重点,深入挖掘用户的消费行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精细化营销和体验式营销,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4)深化流量经营的核心和关键点。三个核心: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解决客户需求问题;W?:W网+WLAN,解决高速上网客户体验问题;云:新技术,解决产品的平台方面问题。
篇9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智能管道 运营商 转型
2012年12月,微信荣登央视《焦点访谈》,被解读为受欢迎的“危信”。随后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抛出了“腾讯”重磅炸弹,矛头直指这一产品。中国联通宽带在线总经理何华杰也曾对外表示,如果按照用户数量来衡量,腾讯实际上已经是中国的第二大运营商。对于这种情况,与其说是腾讯给运营商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不如说是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已经对运营商的传统业务造成了冲击。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移动运营商处在转型的阵痛期,如何避免“沦为管道”?如何利用好移动运营商自身最大的优势――“管道”,深度挖掘其潜力,重构产业价值链?这是政府和企业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冲击下的移动运营商运营现状
(1)移动互联网对传统移动业务运营带来巨大冲击。据行业权威咨询机构的研究显示,随着大量智能手机用户使用聊天应用软件代替传统的短信服务,截至到2012年底,全球电信运营商将在短信收入这一项损失230亿美元。由于传统短信服务向基于互联网的平台让路,预计到2016年,电信企业损失可能会增加一倍多,达到540亿美元。2010年和2011年,全球运营商损失收入分别为87亿美元和139亿美元。全球主要国家的移动运营商都已经感受到来自移动互联网的威胁。
(2)运营商遭遇成长瓶颈,竞争激烈致ARPU值下滑。三大运营商因用户增长所带来的红利正在消失,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1月,新增3G用户合计达948.4万户,相比之下,2G用户增量市场显得惨淡,中国电信2G用户连续5个月出现负增长,中国移动当月新增2G用户68.4万户,中国联通2G用户仅新增7.8万户。对于中国移动,即便加上3G,其新增用户也已倒退至2005年,当年12月份,中国移动新增用户396万,接近于中国移动2012年11月数据。不仅如此,在ARPU值方面,三大运营商收益也在持续下降。中国移动2012年一季度的ARPU为65元,同比下降3%,较2011年第四季度下滑12.2%。2012年一季度,中国联通3G业务和2G业务ARPU值分别为93.9元和34.9元,同比分别下降了约19.9%和10%。
(3)“去电信化”已成为共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行业的利润重心加速由网络层向业务层转移。为了避免被边缘化,演变为管道提供者,各大移动运营商已经深刻认识到“去电信化”的重要性,纷纷采取措施,主动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转变运营理念,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并且与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争取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赢得主动。
二、移动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冲击下面临的问题
(1)App Store(应用商店)模式打破了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的垄断控制。早在2000年,中国移动就正式推出了移动数据业务的统一品牌“移动梦网”,英文名为Monternet,意为“Mobile+Internet”。这是全球很多运营商在当时采取的数据业务的经营模式,此种模式基本让运营商掌握了整条产业链,因为不管是入口、管道还是内容和收费等方面,运营商对移动网络实现了绝对的全面掌控。但在2007年后,这种局面发生了彻底改变。随着苹果手机及其应用商店的出现,以及后面涌现的安卓手机及其应用商店,对运营商原有的封闭系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业务的入口不再单一:苹果通过自己搭建的内容分发平台,成功地绕开了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的封锁。更重要的是,Android千元智能机的普及催生了数量繁多的Android市场。“移动梦网”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和用户的消费习惯,运营商内部也在对这种模式进行调整。到2011年,中国移动对梦网的支撑公司卓望进行一系列调整后,已经基本宣告了梦网模式的终结。至此,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失去了霸主地位,由攻转守。
(2)语音、短信两大核心业务正被“微”革命。当手机刚出现时,其无处不在的语音对话功能和方便的短信操作成为了用户通信的主要通道。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利用手机的聊天应用软件免费“传信”,甚至通过语音传送功能,连手机自带的语音通话也用之甚少。在移动互联网语音的强大冲击下,运营商的语音、短信业务增长一路放缓。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1-9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21601.3亿分钟,同比增长5.2%,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8.4个百分点。点对点短信量受到移动互联网OTT(over the top)业务的冲击,在移动短信业务量的比重首次降至一半以下,为48.5%,比去年同期下降8.5个百分点。月户均点对点短信量达到47.5条,同比下降13.7%。同时,运营商的ARPU值也呈下降趋势。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免费的沟通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消费心理。如果说应用商店模式只是削弱了运营商的增值业务,那么类似于微信、微博等OTT应用的普及和VoIP的快速发展则是对运营商的核心业务造成了致命伤。
(3)持续的网络建设投入换来的只是“增流不增值”的尴尬局面。OTT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蚕食着运营商的相关业务,同时,业务带来的爆炸式的流量增长对移动运营商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移动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公司可谓是“爱恨交织”:一方面,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初期的竞争关系明显,移动互联网公司替代传统短信和语音业务的应用软件杀伤力巨大;另一方面,运营商移动数据业务的增长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巨头相关业务的发展。尽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遭受到冲击,但我国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筹划各自网络的扩容升级计划,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同时网络投资回报率降低的风险也在增加。流量增长与收入增长的剪刀差日益扩大,未来几年的差距可能达10倍以上,企业难以长期健康发展。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运营商转型的对策建议
(1)布局智能管道,优化计费模式。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各大运营商正在不断地开展宽带提速行动。然而,网络的带宽并不是运营商差异化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而是宽带网络的性能。因此,必须推动宽带网络由粗放式发展向智能化发展转变,实现精细化网络运营管理,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精准化、高质量的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智能管道需要新的计费模式――更加灵活的定价模式,这将扭转运营商利润下滑的趋势。“云计算”的核心理念就是按需获取IT能力、弹性计价。同样对于移动运营商,在网络繁忙与空闲的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计费方式以及按照数据价值收取费用将是更加精细化与更大弹性的计费模式。通过忙时与闲时的价格区隔一方面缓解了业务流量分配,与网络压力,并能提高收入。有价值的数据流收取更高的价值将更能体现服务的重要性与提高整个网络的服务水平。
(2)全方位开放平台资源,构建新的产业生态系统。运营商是以网络资源为主,提供部分的内容和运用。互联网公司则是以内容和应用为核心,但是缺少基础网络资源,在产业链里面,双方有着很好的合作切入点,运营商可以将他丰富的网络平台能力,通过开放平台的形式,提供给各类的应用提供商,共同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种条件下,开放对于运营商不仅仅是一个业务的驱动,也包括多重的战略意义。第一,通过开放可以直接盈利,对第三方挖掘能够刺激潜在的消费需求,促进业务的销售能力;第二,与优秀的互联网应用公司深层合作是创新的一个价值基础;第三,运营商以前主要是对于单纯网络或网络+业务的运营,未来运营商也将向网络+业务+能力的方向转型。所以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运营商构建开放平台,通过开放服务支撑,可以凝聚广大社会合作伙伴,打造具有产业影响力的新的生态系统,也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3)探索新机制,推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的专业化运营。
1、移动互联网
①针对自身优势业务,加快其公司化专业的运作步伐。对于运营商传统的优势业务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快其公司专业化的运作。这些业务已经具有较大的客户规模和用户粘性,公司化的操作有利于其与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正面竞争。另外,运营商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终端公司,利用运营商自身的客户规模、渠道优势、业务优势,结合客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终端,从而加大对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掌控。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新的产品和业务。移动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用户身份识别的优势。在移动互联网中,移动终端的重要性得以凸显,用户身份设别可以通过终端识别完成。二是收费途径的优势。移动运营商渠道优势、便利性优势以及潜在的客户优势明显。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发展移动终端支付业务。另外,运营商可以与影响力大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合作,联合开发新的产品和业务,最终实现二者的双赢。
篇10
在在线视频领域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大趋势:“移动化”、“多屏幕化”及“互动化”。
移动互联不是互联网的延伸
视频用户需求的第一个趋势肯定是“移动“。今天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无线互联网大国,有将近4亿移动端用户。而且如马化腾所说:“移动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延伸,它是一个新的起点。”
第二个趋势是“屏幕化”。2013年中国城市平均每个网民的家庭中有4.68个屏幕,屏幕已经完全替代了纸张。
第三个趋势是“互动”,视频分享慢慢变成潮流。
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行规则与PC互联网时代完全不同,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想象空间很大,QQ、微博、微信、微视都是顺应了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过渡的产物。
对于腾讯视频,2014年将重点在主流化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上发力,重点通过大力布局电视剧和原创自制内容这两大核心领域,来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主流化战略上,电视剧流量目前已经占到视频网站总流量的60%-70%,而大剧一直是我们的优势。2014年腾讯视频将最大化地覆盖国内主流和热门的电视剧,聚集最全的电视剧类型,既同步播出电视台资源,也有腾讯视频独播的资源。
在差异化战略上,我们将继续围绕“主题脱口秀、社会纪实、娱乐综艺、体育比赛、人物纪实、生活秀”这六大主题矩阵进行深度建设和扩充。
颠覆传统视频的制播模式
2014年,腾讯视频在模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将集中体现在原创自制领域。最大的突破和改革在于,腾讯视频原创内容将彻底进入高品质时代,在制作、演员、内容、拍摄等各方面我们都是全明星级别。
另外,我们也将全面实现网动,颠覆传统网台同播的合作模式,从网台同播进入真正的网台互动,让互联网的特点更加显现。
而且我们将进一步把微信、微博、微视等移动社交平台,全面渗透到节目的生产与运营链条里,把原创节目带入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产生新型的网络节目。微信、微视等移动入口将全面渗透原创栏目自制链。让内容生产模式借助大数据平台优势,进行C2B模式的创新,把内容权交回给用户。这会颠覆传统视频内容的制播模式,引领行业进入大数据时代。
2014管理风向标
Q:您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与传统内容生产方式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 上一篇: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下一篇:社区安全应急预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移动营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