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课堂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师课堂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双师课堂解决方案

篇1

论文关键词:学案;双主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活动既有模式又无固定不变的模式,从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度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以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逐渐获得大家的认同,很多大学试图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双主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几年来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将学案引入大学课堂,以此为载体,构建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有效落实了双主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双主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双主教学模式勾勒了一幅教师精导妙引、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课堂场景,然而现实却不尽然。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太多,没时间引导学生,直接把自己当成了主体,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在课堂上“满堂灌”。有的老师则“一问三不知”,根本导不起来,最后只能从主导做回了主体,课堂教学一如从前。还有的老师则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扩展到整个课堂,上无序的兴奋课,看似热闹,既定的教学目标却没达成。

双主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没有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事实上,“主导”和“主体”不是一组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引导得越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越强,主体地位越明显;反之,学生学得越主动,也就证明教师的引导越有效。但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已经适应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限;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权威—依存”的师生关系根深蒂固,使得教师仍然是独角戏的表演者,尽管许多老师在有意识地改变这种现状,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时有流露,很难彻底转变过来,出现上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所以,除了在思想意识上尽快转变外,还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帮助教师做好“主导”,帮助学生做好“主体”。

二、学案是落实双主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

使用学案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做好“主导”和“主体”。

1.学案的内涵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并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完成。对于教师而言,学案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体现,其对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皆在学案中有所隐含;对于学生而言,学案是显性的学习支架和隐性的学习策略,它能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意图,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思维方法,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2.学案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重难点分析、课前预习及回顾复习、课堂思考的主要问题、课堂练习、小结、课后练习、学习信息反馈等。

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由教师给出,目的是使学生大致了解本次课程需要达成的目标和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法指导是由教师给出的学习方法指导或解题思路等,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及回顾复习是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通常可以把课堂教学需要用到的一些知识以问题或习题的形式组织在其中,由学生自学完成。课堂思考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具体知识和特定研究内容而构造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使课堂讨论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如果问题能结合实际并体现知识的实践价值,则更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课堂练习是讨论释疑后的巩固训练,其设计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重在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如运用学到的原理解决一个新问题等等。小结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本次课的总结,比如列出主要的知识点以及知识运用时的注意事项等。课后练习不是作业,而是1~2个指向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性问题或是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综合性任务,这样使教学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学习信息反馈则是学生对此次学习活动的小结,学生在此总结学习方法,对教和学的活动提出建议,教师由此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使学案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桥梁。

3.学案是落实双主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

从学案的设计可以看到,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来编写的,对学生的学、思、探、行给出了有效的指导。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目的、重难点更加明确,对课堂上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心中有数,甚至可以通过自学获得解决方案,并且在学案引导下进行知识的扩展和应用。所以说,通过学案,教师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章、有法、有效,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主体”;另一方面,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也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现场引导调节更加顺利,教师循学案而导,组织学生或自学、或讨论、或练习,主线突出,并有效克服了满堂灌的弊端,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主导”。所以说,学案是落实双主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

三、基于学案的双主教学模式

学案的设计只是落实双主教学模式的第一步,还要继续探索如何将学案应用于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总是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程序,所以基于学案的双主教学模式也被分成三个阶段:其一,展示学案,课前自学;其二,讨论总结,当堂巩固;其三,课后实践,拓展创新。在每一个阶段中学案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展示学案,课前自学

这个阶段是教师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阶段。教师把学案放在网络上由学生下载,或者直接打印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学案,了解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按照学案给出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查阅参考资料、做实验,探究学习,解答学案中要求回答的问题,记录下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问。

学案加强了对预习活动的设计、指导和评价,使课前预习真正成为学生先行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同样,学案也使得复习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帮助学生进行前后知识的衔接。这样的课前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总结,当堂巩固

这个阶段是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将学科体系中的重点难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呈现在学案中,通过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在此阶段,教学流程被细分为四步: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精讲和巩固训练。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思维的起点。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逐一展现学案中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进行思考。在组织讨论时,教师针对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及尚未解决的共性问题组织讨论活动,进行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不同想法的呈现、相互之间的补充和评论能够有效促进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讲解不是对答案,而应该注重对思维过程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应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表现给予适当点评,及时表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同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最后,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课堂练习,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正确评价。至于学案中的小结,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可以当堂引导学生完成,也可以课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3.课后实践,拓展创新

本阶段是课后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课后练习通常是一个问题或者一个任务。对于大学生而言,应重在对其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限于知识本身的传递,应重在创造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不仅是知识的模仿迁移,所以问题或者任务不能局限于课本、局限于某次课,而应该是综合性的。在难度上要适宜,不能太简单,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也起不到本环节的作用;也不能太难,应该让学生努力地跳一跳就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探究问题准备必要的资料并给予指导。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交流、协作完成任务。事实证明,这个过程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协作精神是非常有益的。

在以上教学流程中,学案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思考和学习的线索,也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引导的线索,学生和教师循线而行,不易失控;学案把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课上扩展到课前和课后,课前引导使学生预习有章可循、课堂上有备而来,从而使课堂上的引导更加有效;课后引导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在基于学案的教学流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自主的,他们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以学案为载体,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引导,达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育目标。

篇2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育,信息化是最终让教育更加完善的途径方法。作为源于中国、根植中国的大品牌宏碁一直以促进教育发展为己任,不断进行探索研究。

宏碁专业特色打造“无线移动教室”

宏碁大客户一直致力于解决各行业信息化产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教育、政府、证券等不同机构,根据各行业不同的需求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宏碁移动网络教室解决方案就是应对未来教育灵活多变的形式而生的。移动网络教室不但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还可以在课前、课后使用,基本可覆盖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和传统意义上的“无线移动教室”有所不同,宏碁运用家族产品的优势,将家族明星产品进行整合,既保证了教师在课堂明确生动地传递所授的知识,也让学生能在课前、课后、学校、家庭都能随时随地地进行更好的消化学习。

这套专门为教育行业定制的移动无线网络教室解决方案,针对传统的台式机计算机教室(电线、网线)复杂、成本高、教室利用范围窄等弊端提出了改进方法。将宏碁大客户的明星产品宏碁VERITON C630作为教师机,用其具备的singal up无线信号增强技术,结合无线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服务支持系统等功能性软件,搭建一个多媒体无线化的操作系统中心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VERITON C630 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利用电子教室控制软件,来达到语音教学、分组管理和随堂小考管理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高效互动的沟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快乐互动的学习方式。

顶级配置使教学更加快捷、稳定

方案中采用了宏碁VERITON C630 ,C630虽是台式机,但完全解决了以前台式机的弊端,只有3L的体积,放在教室不会占任何空间,且移动的操作性非常强。同时还继承了台式机的优点,较之笔记本,它有着更加强大、稳定的操作系统,成本相对于同等性能的笔记本来说也相对的较小。

宏碁VERITON C630拥有优质的配置,支持正版 Windows 7专业版(简体中文),应对教学学习完全不在话下;采用DDRIII1600内存,强大内存令运算性能更趋稳定。采用第三代英特尔酷睿双核i7/i5/i3处理器,搭配SATAIII 6.0 Gb/s,7200转硬盘或SSD硬盘,让运算速度飙升。可选 DVD/DVDRW,采用了Intel高清显卡,可支持三屏输出,让联机教学更加便捷。

宏碁VERITON C630前、后采用最新USB3.0高速双接口,速度相比2.0提升10倍,缩短数据拷贝时间。为了规避接口不足而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上的不便,C630采用串并口的独特设计,无需占用扩展插槽或增加外设,扩展第二串口和并口,为以后的教学升级拓展节约了成本。

VERITON C系列采用的固态电容是电解电容产品中最高阶的产品。固态电容产生的温度比一般电解电容低10%, 100%固态电容设计让散热更好。此外,VERITON C630应用了宏碁VERITON T、B、C系列的三大优化设计。模组化设计:方便组件抽取及提升内部空间。整齐内部设计:提高散热效能。免安装螺丝设计:简单、快速、安全地进行组件更换。如果有需要移动都会十分方便。采用新一代机箱报警传感器,相比上一代的灵敏度有了大幅度提升。升级后的内置电池可以保证在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持续工作三年,保护资产安全。

宏碁VERITON C630采用一键通Basic(备份恢复,文件保险箱,USB密码保护)或软件保护(网络同传,系统保护),能够使用户便捷高效地完成重要数据备份、机密文件保护和数据传输的认证,还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为了满足未来发展的更高需求,VERITON C630还提供多种扩展方案:一键通Pro (系统安全、系统优化、数据保护、支持TCM可信计算)、ACER SCM(远程管理)。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完善可用性,让整个教学流程更加稳定、快捷。

篇3

1 计算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基本程序

确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计划应是通过市场调研然后再设计的。市场调研主要就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企业内部的应用调研,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各类型企业进行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针对需求现状设计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当然调研结果要经过充分论证,得到审批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含多个一体化课程,每个课程由多个学习任务组成,并配有相应的教学工作页和资源包。教师接到学期教学任务时,应根据授课总课时数,确定各学习任务的具体教学时间安排,拟定切合实际的学期授课计划,报教研组审核通过后执行。

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要完善备课内容,尽可能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工作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用具准备、教学情境设置、工作页准备、多媒体资源包的二次开发,合理编制教学活动策划表,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方案预设,同时应合理编制学习任务评价表(含自评、互评)。以Photoshop图像处理为例: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类问题,包括应用实例、道具、工作页等。准备工作越详细,学生的理解就会越充分,教学效果更为理想,教学时间更节省,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活动。

布置教学任务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布置教学任务要考虑到是否能够解决企业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问题。例如,提出企业的活动方案,“让学生为企业新季度的服装设计一个宣传网页”。这类的任务能够让学生掌握网页设计、花色选择、效果图对比和画面和谐处理、选区工具、用色彩校正命令调整对象的颜色、对比度和透明度等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传递。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实现了对企业内部问题的解决。

学生实施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称为“学生实施”。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任务后,并不急于讲解解决方案,而是由学生独立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小组的解决方案提交给教师审核,然后由学生自由讨论执行方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小组方案找出是否存在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要对学生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既充分了解各个小组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对学生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各学习小组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考虑到学生的课堂表现,而这种表现要以“工学结合教模式”为基础,就是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具备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操作与支配能力。因此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占50%,同学互评占30%,另外的20%可以由企业专业人才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评价。

2 计算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实施对策

加强教学硬件建设 计算机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对于高校而言,必备的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实践工作室、电教工作必备的一体机等、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各类软件等。同时要引入微软、SUN、思科网络、华为、Adobe等国际知名厂商的认证体系,来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认证证书,以满足当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人才选拔的要求。另外,要打造工学结合的“学习工作站”,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企业实训实习等方式来提升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学生进校后,学院单独设立班级进行针对性培养、行业跟踪管理、学院课程教育与假期岗位见习,行业主管部门还将定期、不定期地与学校加强沟通联系,拟安排学生假期到具体岗位上见习实习,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将从事的岗位。而这种跟踪式的学习方式也需要学校建立工作站,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增强培训效果。

总之,高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提升硬件设施建设,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都要凸显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培养的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他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这种认可也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升硬件设施的建设空间。

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要在抓紧硬件建设的同时提升软实力,切实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其中的核心是提高培育人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提升育人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关键。具体来讲,就是要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需要,多举并进,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引导、强化培训,助力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学校修订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全日制研究生、职校硕士、留学研究生等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强化实践环节,提高研究生的“双师”素质。

2)搭建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平台。结合计算机工程师E-Learning线上平台,让教师真正成为企业的“计算机工程师”。改变了常规3~6个月完全脱岗的教师培训模式,在不影响教师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让教师每周用1~2天的时间,到最近的网络服务中心进行实践性能力培训。

3)通过培养、特聘、特岗、特邀的方式,聘请企业技师、高级技工和能工巧匠到该校任教。这种外聘的方式也是培养高校内部计算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时间快,能够解决师资紧缺的现状。

4)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鉴于目前有了“双证”并不一定证明“双会”,因此可以在把“双证”作为“双师型”教师认定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师进行考核。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劳动部门和相关行业参加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小组,实施考核认定工作。

教学管理一体化 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学生有些时间是在企业内部开展学习活动,如果采用单项目的教学管理,就会使得管理效率降低。因此,要实现两条线路的教学管理,并整合制定两个制度,实现教学管理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要考虑到学生在实验室的表现情况,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控制实现一体化管理,例如实时监控管理的主要功能:能够及时查询计算机使用的用户,还能够了解到每一位用户的位置、上机时间等。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系统设置(权限设置等)、系统初始化、修改口令、信息的定期安全备份等功能。

2)企业内部管理。管理要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需要出发,结合生产需求,合理确定实习环节和实践内容,接纳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并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要与职业院校共同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制订实习计划,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设施。这种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学生的利益,同时也保证了企业与高校的信誉。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计算机工学结合一体化管理要实现教学程序的全面设计,并保证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实现教学管理一体化,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少群.关于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0(36).

篇4

关键词:数学;互动式课堂;教学策略;

五年一贯制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数学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平台. 数学教师教学互动能力不强的焦虑是自身素质不足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数学课堂“假互动”现象比较严重的重要原因.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实施,数学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互动的效果. 因此,深入研究数学教师组织教学互动能力的内涵及提升策略,对化解数学教师的困难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主要从创设互动情境的能力、疏导互动冲突的能力、捕捉互动机会的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提升数学教师组织教学互动能力的策略。

[?] 创设互动情境的能力

教学互动情境是指实施教学互动时的一种情感和活动氛围.教学互动情境的本质属性是学科性,即要体现学科特色,挖掘学科魅力,充分利用学科自身内容.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情境自然应该能够体现数学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充分利用数学的严密性、抽象性特征.比如,在教学“极限”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阿里基斯与乌龟赛跑”的故事情境,不过组织教学互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思维尽快落到“有限到无限”、“近似到精确”、“量变到质变”的思想上,同时理解ε的任意性、确定性及ε-N语言的严密逻辑性等数学活动上来,而不能让学生思维停留在“阿里基斯、乌龟”等与数学内容无关的故事情节上。

根据教学交互情境的含义,数学教学交互情境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人际关系情境和数学问题情境.人际关系情境属于情感氛围,是交互的基础;数学问题情境属于活动氛围,是交互的核心. 因此,数学教师提升创设交互情境的能力,需要在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情境和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两方面努力。

1.创设和谐人际关系情境

要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互动,需要有一个和谐的互动情境.和谐互动情境主要指的是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协调、冲突较少、心理距离小,都有互动需要和欲望。

数学教师要想提升自己创设和谐人际关系情境的能力,应该努力在培养高尚师德、提高数学素养、善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上下工夫.数学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真心关心学生,这是教师受爱戴的基础,也是学生乐意服从教师组织教学互动的前提.学生不能清楚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师生之间就会产生心理距离,学生也就很难给予教师以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这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和谐人际关系情境产生的要素.

当学生佩服教师的数学素养时,学生就会喜欢听教师的课,就会产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2.创设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

教师创设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要求数学课堂的提问应该是恰当的,是能够实现提问的目的、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认识能力提高的提问.因此,教师创设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需要处理好以下3点。

首先是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 即提出问题的目的.所提出问题是否符合本次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数学知识现状和认识水平?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问题的难度是否合适、是否具有开放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否符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理论”的要求?能否有利于教学互动的开展?教师在选择数学问题时,选择的应该是学生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马上解决的,但经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又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应该是学生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问题。

其次是如何提出问题,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提出问题两方面.关于教师提出问题,有学者将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提问方式归纳为“七问”,分别是自问、即问、追问、串问、反问、辩问和趣问.这七种提问方式,是数学教师经常要用到的,有时课堂用到好几种提问方式, 但什么时候用什么提问方式,什么内容的问题用什么提问方式,都需要教师提前认真思考、恰当选择.关于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指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数学问题提出是数学活动经验的源泉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只有教师提问绝不是高效的数学教学,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教师不能只顾自己“一吐为快”,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学生,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所谓“借”一双慧眼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第三是怎样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的. 教师在提出数学问题之前,就应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应注意的是,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方案,有些解题方案甚至是教师事前无法想到的,只有在数学课堂这种特殊的氛围中才可能被发现.因此,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既要为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把课堂作为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一起探讨问题的平台,作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又要注意“数学倾听”,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闪光点,将学生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析清楚,并与其他学生共享。

[?] 疏导互动冲突的能力

我们建立在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必然存在冲突的认识基础上,基于帮助数学教师提升疏导数学教学冲突的含义、表现形式和疏导互动冲突的策略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1.数学教学互动冲突的表现形式

数学教学互动冲突除了具有一般课堂交往冲突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外,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还具有其特殊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学生数学抽象能力不足、数学严谨性不强和数学应用能力不够引发的冲突.在数学教学互动过程中,因为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数学抽象、数学严谨和数学应用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上均存在差异,导致数学教师和不同的学生群体对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目标、数学思维方式、数学价值观念等的认识和反应出现矛盾,从而形成冲突。

数学教学互动过程中,数学抽象能力差异的反映是,部分互动参与者(教师和严谨性强的学生)能够做到对数学语言掌握较好、使用规范,对数学结论的叙述精炼、准确,进而推理严密、逻辑严谨;部分互动参与者(教师和应用能力强的学生)既能够比较容易地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来,又能够较快地将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其他互动参与者却往往在碰到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这些差异使得数学课堂始终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使得数学教学互动经常被迫中断或者需要进行转换。

2.疏导数学教学互动冲突的方法与策略

教师在互动过程中的主导或者组织作用就体现在善于疏导冲突.这里讲的“冲突的疏导”,也可称之为“冲突的管理”,既包括对消极作用的认真化解,又包括对积极作用的合理利用和适度强化.冲突管理应遵循一些原则性方法,比如,建构良性人际关系、重建师生之间的信任、重构师生沟通平台、加强协商合作、加深理解、建构课堂文化共同体等等.这些原则方法也适用于数学教学互动冲突的疏导或管理。

除了上述方法和策略以外,数学教师在选择疏导冲突的方法和策略时,还需要根据数学教学交互冲突的特殊表现形式,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正视师生在数学抽象能力、严谨性和应用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认真分析差异的具体表现,切实了解差异的程度,准确把握差异可能带来的各种冲突;二是搭建“脚手架”,提供交互平台.这里所谓的“脚手架”,是指针对师生在数学认知上的差异,为防止交互冲突消极作用的产生而采取的数学课堂殊的方法和策略,或者可以说是为数学教学交互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搭建疏导交互冲突的“脚手架”,既要从认知方面进行,又要从情感方面着手.认知方面是指数学教师根据数学教学交互参与者对数学理解和认知的差异,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分层次给学生指明认知方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在不同水平的参与者之间搭桥建路,保证数学交互的顺利进行;情感方面是指数学教师通过恰当评价数学交互活动的效果,使每位学生均能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以此激发全体学生参与教学交互的欲望,让教学交互得以有序开展.在指明认知方向上,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认知活动的大量案例,总结经验,探索认知活动的一般规律,也可以借鉴数学史料上关于数学创造过程的记载,把前人创造数学的过程经过改造后,迁移到数学课堂中来,使之成为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的材料,让学生对数学家曾经走过的路模拟。而所谓恰当评价数学交互活动效果,则要求教师既要及时对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和见解给予肯定和鼓励,又要注意发现学生错误的解决问题方案中的闪光点。

[?] 捕捉互动机会的能力

篇5

1建设内容

1.1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

继续优化教学内容,强化野生动物医学特色,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强化野生动物医学特色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感染野生动物或经济动物常见病原微生物为教学重点,兼顾传统教学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列举,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为此,课题组成员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收集野生动物微生物教学案例,现已收集野生动物及经济动物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案例近千件,且绝大部分案例来源于外文文献,将这些案例按微生物种属特性进行分类,并且将一些代表性案例定位于教学章节中,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优化教学内容,强化了野生动物医学特色。部分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初步应用于2010级动物医学专业的兽医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课堂上态度积极,专业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专业学习动力明显增强,主动查阅野生动物及经济动物疾病文献的积极性提高,能够积极与课程组教师探讨自然保护区、森林动物园、经济动物饲养场野生动物习性及野生动物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流行情况。而课程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优化后的教学内容来讲授,课堂教学务实,有抓手,授课效果更加生动。

1.2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中大力推行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依据野生动物保护医学工作特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于临床案例的破解中讲述。大量搜集和整理问题式的问题和案例式的案例,将其细化并定位融于教学章节中。通过教学中问题和案例的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及问题预想结果的推断,可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兽医微生物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野生动物医学相关科研探索。例如肉毒梭菌感染野生鸟类的教学案例:2011年10月份,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处海滩上惊现数只死鸟尸体。专家认为,这些鸟可能是感染肉毒杆菌死亡的。目前,这处海滩附近尚未发现人类感染肉毒梭菌的病例。教学导入:什么是肉毒梭菌?它在形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生化特性?如何分离培养?怎样进行诊断?野生动物肉毒梭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怎样?该病的爆发与野生动物栖息生境和食有何关系?案例分析:野生鸟类肉毒梭菌中毒的疾病特点?野生鸟类食性(吃鱼)与肉毒梭菌中毒的关系?肉毒梭菌的作用机理?如何诊断和防治野生动物的肉毒梭菌病?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提高授课效果,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搭建网上教学平台[2]。首先要大力开发、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形象传递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授课教案、习题、授课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上网,充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促进教学互动,使学生更加全面清晰地掌握授课内容。在课堂上大量导入自然保护区、森林动物园、经济动物饲养场等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野生动物兽医微生物学相关问题,同时向学生征集处理解决方案,可促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加深理解和吸纳。另外,大量收集临床病例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不定期展示临床真实病例,尽可能多提供学生接触实际病例的机会,指导学生利用所学兽医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进行取样、检验及临床分析,更直观展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1.3实践环节建设

要构建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需充分论证现有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整合,增加野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对象比例,把一些孤立分散的实验项目有机整合,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实践教学过程尽量符合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及科学研究的实际程序,模拟现场工作程序。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设计采用环环相扣式,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实验项目来解决教师在实践教学前设置的问题,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完整、系统,教给学生一种连续的微生物技术和手段[3]。丰富实践教学野生动物疾病临床样本,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测评体系。

1.4考核改革

考核是一种有效提高和巩固学生《兽医微生物学》学习效果的手段。考核标准的确定受到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制约,服务于教学活动。良好的考核体系能够正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变现有的理论知识测评办法,逐步建设兽医微生物学试题库,增加实践性、综合性及分析性试题的比例,强调考核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特色案例的收集及整理

特色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的适时给出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但如何全面准确获得这些特色教学案例是个难题。课程组成员反复商讨解决办法,决定采用网络、杂志、书刊等途径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为了获得更加生动的教学案例,课程组成员几次深入国内几处大型野生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繁育基地及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场,大量收集野生动物流行疫病相关资料,整理特色教学相关案例,并融于教学内容中,充实教学,突出课程特色。

2.2课程保障体系建设

篇6

关键词 LBL+PBL教学方法 报关理论与实务 T检验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47

Study and Practice on LBL+PBL Double Track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Customs Decla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WEI Yanqiu

(Shaox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wo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LBL and PBL. Secondly, taking the procedure of customs of processing trade bonded goods as example,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LBL+PBL double track teaching method in detail. At last taking two classes which is taught by the author respectively as control class and experimental class,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analysis of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using SPSS22.0.The test and analysis results shows that the LBL+PBL double track teaching method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method of LBL+PBL; customs decla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course; T test

“报关理论与实务”是国际贸易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理论加实践的课程。该课程的授课目标是为学生顺利通过报关员能力水平测试及从事报关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要想顺利通过报关员能力水平测试,就必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同时学生毕业后从事报关员工作又应该具备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该门课程教学内容多、抽象且不容易理解、理论知识记忆难,目前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灌输式讲授,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报关理论与实务”PBL+LBL的双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LBL和PBL教学法各自的优点,使LBL与PBL教学法有机结合。①

1 LBL与PBL教学法相关理论

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指的是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方式。LBL教学方式下授课教师一般是按照教材章节循序渐进的讲述理论知识。因此知识体系比较完整、系统,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几乎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②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在医学教学领域广泛应用。是一种以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教学法。该教学方法在1969由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医学领域首次提出。③与LBL不同的是PBL教学模式下强调学生的主体身份,基于情境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的基本教学过程:情境假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查阅和收集资料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考核评价。目前该教学方法已从医学领域走向其他学科教育领域。

但PBL教学方法下学生基础知识欠扎实,而且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同时实践操作难度也较大。另外,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都比较短缺,而且班级规模普遍较大,学生人数较多,因此还无法全面开展PBL小组讨论式学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LBL、PBL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具体见表1),不能相互取代。

2 LBL+PBL双轨教学法在“报关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

2.1 LBL+PBL双轨教学法教学设计

双轨教学法的典型教学过程是:任课教师首先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而采用LBL教学方法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小组对资料进行汇总,最后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教师采用LBL教学法,随后与PBL教学法相结合。教师可从侧面启发、提示,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 具体如图1。

图1

2.2 LBL+PBL双轨教学法在“报关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2.1 “报关理论与实务”教学内容

“报关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进出口报关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能够完成报关员岗位工作职责,该课程总体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见表2):

2.2.2 LBL+PBL双轨教学法在“报关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与实践

为了使学生扎实掌握海关报关相关基本要求,同时又具备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实际操作的基本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海关对货物进出口的监管制度及相关海关监管政策、方针,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LBL+PBL双轨教学。本文以加工贸易保税货物报关程序为例解释LBL+PBL双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1)讲授基本知识点。按照本章教学目的,首先任课教师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系统、详细地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定义、特征、分类,加工贸易手册,保证金台账等。然后根据需要辅以习题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教学情境设置。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情境设置。本环节对章节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情境设计得不好,将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文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富士康和学生感兴趣的苹果iphone6为素材进行情境设计。具体为:深圳富士康集团和美国苹果公司签订了一笔加工贸易合同,合同内容为美国苹果公司提供iphone6 零部件由深圳富士康集团进行加工装配10000台iphone6整机。

(3)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实施LBL+PBL双轨教学法重要的另一个环节。如果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学生会很快就做出解决方案,无法实现知识的深度扩展;反之如果问题设计得过难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直接放弃。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后面几个环节的效果,因此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是十分关键的。本文根据iphone6的情境假设,提出的问题为:根据上述情境,问深圳富士康集团应该如何办理相关的报关手续?

(4)分角色进入问题情境。授课班级学生按照每组4~5人的规模进行分组,然后小组内进行任务分工和角色扮演。角色主要包括:海关官员、报关员、深圳富士康集团、美国苹果公司、银行等。

(5)分析问题。学生根据任课教师所给定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运用教师运用LBL教学法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小组内部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可以借助各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为了完整地完成深圳富士康集团的报关手续,根据之前的角色分工(海关官员、报关员、深圳富士康集团、美国苹果公司、银行等),小组内部每一个学生都要分析、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同时任课教师要加以引导。

(6)解决问题。通过之前的分析讨论,小组内成员分角色阐述自己的任务和观点。然后开始广泛地交流与讨论,并形成一份最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个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小组作业展示。在本环节,每小组派代表将本组分析讨论后完成的加工贸易保税货物的报关程序进行讲解。每一小组展示完毕以后,任课教师进行提问,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地方。当小组全部展示并点评完毕之后,教师给出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

(8)考核评分:自评+互评+教师评价。LBL+PBL双轨教学法过程性评价,评价过程主要由自评30%+互评30%+教师评价40%三部分构成,注重学习的过程。自评主要是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互评和师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小组讨论表现、回答问题质量以及所提交的书面作品等进行综合评估,最后按一定的比例纳入本课程的期末总成绩考核当中。

3 LBL+PBL双轨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检验分析

LBL+PBL双轨教学法已经在笔者所教授的“报关理论与实务”课程进行试验。其中:12国贸1班作为对照班,该班“报关理论与实务”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法,12国贸2班作为实验班,该班“报关理论与实务”采用PBL+LBL双轨教学方法。学期结束后进行考核和评估,2个班的成绩组成方法相同:理论考试成绩占50%,业务操作占50%。并且2个班的考试方式相同,试卷构成相同。④其中理论考试为笔试闭卷,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组成;业务操作题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针对某一产品,设计一个报关流程,撰写一份报告。最后用SPSS22.0统计软件针对上述两个班的考核成绩,采用两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显著性检验水平定为P=0.05,即当P0.05时无统计学差异,检验PBL+LBL双轨教学法有效性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表3中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2国贸1班和12国贸2班期末考试成绩当中,理论知识考核部分,两个班的总体方差F检验P值为0.952>0.05;总体均值T检验双尾概率P值0.941>0.05,说明这两个班的理论知识考核部分无明显的差异,说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差不多;而在实践技能操作部分,总体方差F检验P值为0.494>0.05,说明因此认为两总体的方差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总体均值T检验双尾概率P值0.025

同时也表明“报关理论与实务”课程适合采用LBL+PBL双轨教学法。

4 结束语

LBL+PBL双轨教学法在“报关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的教学效果表明,采用PBL和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明显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关于两种教学方法课时的安排,学生的有效组织与管理,教师的能力水平等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项目基金:2013年浙江省课改项目kg2013799,“PBL+LBL双轨教学法在高职“报关理论与实务”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注释

① 汤琼.基于PBL和LBL的数据结构教学研究与实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1):36-38.

② 马冬梅.LBL+PBL教学法在高校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3(8):186-188.

篇7

一、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目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培养商科人才的定位上差别不明显,在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案设计上大体相同。各校表述不同,但大致内容雷同,基本都涵盖了“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和理论,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相关的政策法规”,等等。在课程设置上也体现了上述的内容,基本包括通识教育类、学科教育类、专业教育类和专业方向或模块类课程组成,课程的设置在符合专业教指委要求的同时也添加了实践类的课程,但学生普遍感觉,虽然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到工作单位后却力不从心,究其原因,这与实践类课程偏少和学习不连贯有关。有些学生为了弥补此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培训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事实证明,这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充实忙碌,毕业后就业机会较好。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化引领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将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将实务类课程的学习贯彻始终,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与实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培育考职业资格证书的氛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促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一致,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样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也更加符合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提供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对口率。

这样,既要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又要有别于高职院校的双证教育,积极培养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二、制定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上述理念的具体体现。根据社会的现实需求和各地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人才的需要,必须着手制定“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普通高校的“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也不应该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模式的简单交集,更不应该照搬高职院校的做法,而是针对本科院校学生特点的高端职业资格的培养。普通高校的商科类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已大量设置了与本专业资格证书相关的课程,但因为没有明确指明适应哪类考证,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参加考证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学校对毕业学分的要求也没有明确要求。因此,在修订商科类人才培养方案时,可通过比较筛选,选定了既可作为补充学习又被广泛认可的资格类考试课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销员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国家理财规划师、BEC剑桥商务英语、报关员资格国际商务英语等考试。相关课程的设置时间上既可以安排在学期进行中,也可以在实践环节中的安排职业技能培训,既改变了过去某些实践环节的专业课实习名义上是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但实质上因为人多分散而很难管理,况且实习的情况也很难评价,甚至有个别同学没有参加实习。现在将资格考试的相关课程融入其中,按其考证要求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结束后参加考试,考试通过者不仅能获得两个学分,而且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学生毕业时,不仅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即建立了“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以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积极培育和营造考证氛围

虽然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的考证意识开始被唤醒,但却由于缺乏相关的指导,盲目考取的证书要么是与本专业不相关的证书,要么就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奔波到校外参加培训。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参加培训和考试的需求,学院可以有组织的与相关的培训项目开展内训合作,签署协议,构建和运作人才培训平台。为配合双证书人才的培养,营造更好的氛围,制订相关的培育“双证书”人才的实施方案也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各专业各层次的学生筛选适合的项目,也是指导学生避免盲目考评的指导手册的作用。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双证书人才培养的实现至关重要。双证书人才的培养,需要将学科中的理论教学与专业中的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该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双证书人才培养的实施,离不开双师型师资。因此,将通过下述途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积极鼓励和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并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培训,要求教师获得培训资格。鼓励相关的教师参加培训和考试,并获得了相关的证书。

具体做法:根据专业学科相关内容,要求新引进的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培训,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要求在不同的岗位培训,由企业负责人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实际能力进行全方位的鉴定。鉴定结果将会成为“双师型”教师聘任的主要依据。“双证书”的聘任方法及制度的实施使教师在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生产和技术培训等环节的工作中增加了进修的机会,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自己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聘请企业高管人员、培训机构的职业培训师、外贸企业人员、政府部门人员、培训机构人员长期担任本专业群兼职教师。本专业长期与兼职教师保持联系、交流与沟通,通过给本专业教师与学生作讲座、座谈等形式,使专业教师与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五、创新与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许多职 业资格的授课内容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因此,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求授课内容与国际接轨,而且要求授课的方式也与国际接轨,即其授课方式与传统的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强调互动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此,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气氛与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探究去“发现”知识,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与反思去领悟各学科的思想方法,实现学生潜力的最大开发。在课堂中先创设问题活动情境,诱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再激发探究欲望内容为核心,探究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推理及逻辑思维能力;最后精讲总结,理性归纳,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问题解决后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的能力。

六、改造和新建实验实训基地

“双证书”人才的培养需要校内外的实验实训基地。因此,本着“以教学为主、以产促学”的原则,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基地建设:

1.引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只有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大量应用型复合人才,学校教育才能长治久兴。作为地区经济建设的参与者,市发改委、外经贸委、经委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深刻的认识。专业建设中,加强与这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络与沟通,正确解读相关经济政策,把握地区经济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2.联合涉外企业打造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主要考虑与大中型企业合作,探索校企双赢合作机制。选择一些优秀学生到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实习前,公司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争取学生带薪上岗,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学生,专业组派出指导教师针对岗位实际和实习课题,及时发现面对的问题,召开座谈会,进行集体研讨、专家点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邀请一些合作单位在校内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把部分业务操作流程直接搬入校园,方便学生观摩和参加企业实际操作。

3.激发学生热情,鼓励积极参加科学研究

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用人单位在高校挑选人才的唯一关注对象。与现如今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科研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成为他们更注重的考察内容。可以预见,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急需创新型的人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因此,科研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判断标准,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成为衡量大学培养大学生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挑战杯、电子商务、ERP沙盘模拟等。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将教育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式自主学习,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将结合。

将教育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竞赛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这样,在学科竞赛促进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以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竞赛能力,可以根据每年的学科竞赛选拔该学科的专业优秀知道教师担任组长,制定详细的辅导方案和选拔方案,在不同年级中进行选拔,筛选优秀的选手参加比赛。学科竞赛后,由专业教师及时总结,无论选手获奖与否都分析其成败的关键,用以积累参赛经验。这些总结对学科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有条件时举办一系列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专业知识活学活用,同时可以起到宣传作用,有助于扩大本专业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芳奎.试论“双证书”制度的教学体现[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3-34.

[2]丁立明,张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0):15-16.

篇8

关键词:MBA培养;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业界专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055

1引言

工商管理硕士(MBA)是一种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硕士研究生有所不同。MBA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自1991年首次进入中国以来,其群体日益壮大,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界的支柱力量,但由于近些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MBA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断凸显。深入推进MBA培养的改革以保证MBA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MBA培养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有关MBA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备受学术界及培养单位重视。庄晖基于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当前对MBA的培养还停留在“本科化”的培养上,针对此作者给出了相关培养对策。刘中艳等人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MBA培养现状,指出国内管理人才目前呈现“总量过剩,结构失衡”的状态,提出了新的MBA培养模式和政策建议。卫志民针对MBA的培养目标比较含糊、培养方案欠完整、培养方案执行过程监督不力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以MBA详细的能力框架为准绳并融合“学科中心”与“能力中心”的多边培养模式,构建了与社会评价有机衔接的MBA培养三维评价体系。虽然学者们大多对MBA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却未将对MBA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业界专家融合到其培养模式中。鉴于此,本文在分析目前国内MBA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以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为例,构建了融合业界专家的MBA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详细论述了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就业指导等关键培养环节中业界专家发挥的协同作用。

2国内MBA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与学术型学位相比,MBA教育突出职业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注重实践。国内MBA项目从无到有,不断成长,自开展MBA教育工作以来,各培养单位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师资配备、教学管理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许多特色及优势。但随着MBA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MBA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不断暴露,亟待解决。

2.1执行力度不够,双导师制流于形式

南开大学在国内首创的MBA双导师制度,除为每位学员配备校内专职导师外,另配一名业界的兼职导师,可为学员创造更多的理论联系实践机会,并成为全国效仿的优秀教育模式。由于针对双导师制并无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导致培养院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较大的随意性,培养单位实行“全员全程双导师制”的程度也参差不齐,而大部分培养单位实行的是“全员半程双导师制”,校外导师仅会参与MBA学生在实习实践及论文指导阶段培养指导,而其他诸如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堂教学等环节并不会参与;有的校外导师因工作等方面的原因在MBA学生实习实践及论文指导阶段也未能参与,使得双导师制仅有形式上的规定但并未付诸行动。

2.2案例教学比重偏低,优质教学案例缺乏

MBA培养不仅强调理论和实务并重,而且更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更符合MBA培养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更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而在MBA培养过程中,为降低培养成本,部分培养单位并未对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作严格区分,将MBA的部分课程与学术型研究生集中开课,进行纯理论的讲授,部分培养单位在MBA培养过程中虽然导入了案例教学,但所占课时比例并不高,达不到应有效果。此外,许多培养单位因建立案例档案成本高,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授课教师自行开发案例,导致案例开发的质量不高。再加上对开发案例时间投入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教学案例还相对较少,以上种种都影响到了MBA培养质量。

2.3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实习实践时间较短

在实习实践方面,根据教育部要求,MBA学生必须要有至少半年的实习经历。但一方面由于管理岗位的特殊性,大部分企业很难接受多个MBA学生的实习,给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安排带来很大挑战,很多学校并未建立实践基地,大部分学生基本是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培养单位采取两年制培养方式,致使MBA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程学习、学术论文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上,没有充足的实习实践时间,影响了相关方面能力的培养。

2.4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位论文应用性不强

MBA专业学位论文必须突出学以致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论文类型一般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但在学位论文的选题环节,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难以结合实际问题设计选题,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也因缺乏具体企业作为调研对象,无法获取直接数据,只能通过网络搜集相关二手资料,导致学位论文的写作不够深入,学位论文质量不高,无法针对企业当前存在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3融合业界专家的MBA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

重庆理工大学于2009年经过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MBA专业学位教育点,经过多年发展,在MBA招生宣传、录取办法、培养过程、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成果。目前拥有一支由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主要负责MBA学生的案例教学、实务指导、实习实践安排、论文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就业指导等。通过这些业界专家的协同参与,以达到进一步提高MBA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基于上述对目前国内MBA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以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为例,构建了业界专家参与下的MBA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MBA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取决于MBA学生、授课教师、校内导师、业界专家等多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同和资源共享才有可能带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聚合效果,加速人才培养的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个人培养方案制定协同

制订完善的个人培养方案是切实保证MBA人才培养质量一个重要环节,现有的7门核心课程、4门方向必修课程、15门方向选修课程基础上,通过与业界专家合作,增设了5门方向选修课。学生会在校内导师和业界专家的共同指导下,结合本人的专业方向,选择适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的课程。校内导师会综合考虑MBA学生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职业定位后从专业课程的学习、方向课程的选择等层面给出建议;业界专家则针对当前的行业现状,岗位知识结构需求,职业素养等方面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由此,制定出切实可行、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个人培养方案。

3.2课程教学协同

培养单位授课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业界专家则更多的是参与“管理人生”、“MBA大讲堂”、“移动课堂”等环节。“管理人生”更多的是对学生职业道德、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MBA大讲堂”分享各业界专家擅长领域的实务经验与深刻见解,引入最新的案例,让学生对真实事件和情境进行分析、思辨,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移动课堂”设置在企业一线,通过业界专家现场讲解,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场环境。通过授课教师与业界专家的协同授课,提高MBA学生培养质量。

3.3实习实践安排协同

校外实践主要为了锻炼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是MBA学生专业技能应用与提高不可缺少的环节。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有着相对完善的实习实践安排体系:为了保证MBA学生能有长期稳定的实习场所,学校凭借其学科优势,通过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培养或培训、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等活动与许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由于重理工大学聘请的业界专家大都来自各级政府的主管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证券以等机构,校外导师通过安排MBA学生到他们所在单位实习,也能很好的解决学校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这一问题。

3.4学位论文指导协同

MBA学位论文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要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重庆理工大学MBA学生在论文选题时业界专家会参与指导,并强调学生应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选题。毕业论文开题后,除了有校内导师对论文撰写的全程指导外,业界专家也会参与学生论题相关内容的指导,为学生获取第一手案例资料提供帮助。基于这样的双重指导,MBA学生的学位论文会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更能体现其实际意义与经济效益。

3.5就业指导协同

当前就业形势日趋激烈,因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未能作出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毕业生初入职场时比较茫然,缺乏清晰的职场定位。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自学生入学开始便会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并对专业就业岗位、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历届毕业生情况进行分析。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校会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合理安排一些就业指导课。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岗前实训,强化MBA学生的就业意识。与此同时,培养单位也会经常邀请职业经理人、企业高管等相关行业的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行业宣讲,让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式、岗位需求等更加明晰,提早让MBA学生做好入职准备;另一方面学校每周都会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界专家作客MBA大讲堂,由于他们对宏观层面上的就业形势更加了解,能够高瞻远瞩地给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建议,此外,在目前就业前景堪忧的状况下,对拓宽MBA学生的就业渠道也十分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庄晖,高松,叶青.以行动学习为核心的“三位一体”MBA培养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上海管理科学,2012,(5):110-113.

[2]刘中艳,曾令斌.我国MBA培养模式的发展瓶颈分析及创新路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5):12-15.

[3]卫志民.企业导师制在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中的创新与完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60-63.

[4]李锋亮,冯柳青,蔡晶磊.欧美MBA培养模式发展趋势与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5,(3):106-111.

[5]贺克斌,冯柳青.共性与个性:基于院校层次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4):83-88.

[6]黄昱方,唐杰.基于PBL的MBA教学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1):27-32.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意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育研究者提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融合教育新理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最终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对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就需要教师摒弃原先落后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教学,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新课标的要求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上将抽象的数学学习转变为具备趣味性的学习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以联系生活实际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运用各种形式(如,游戏、猜谜、设置问题悬念等)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抽象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与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变换讲解方式,尽量使用有趣生动的语言进行授课,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可以给出许多生活中图形平移旋转的现象,让学生去体会图形的平移旋转,再给出图形平移旋转的抽象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火车在铁轨上疾驰,门窗的滑动,滑旱冰时的水平移动等等,都可以给我们一些平移的形象。在体会到图像平移是如何的过程后,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教学方式多采用知识的机械记忆和固定思维方式来进行注入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失去思考与想象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及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设计这样一道题:全班47人要去动植物公园游玩,门口的“购票须知”上写明――门票:40元/人(50人以上可享受8.5折优惠)。那你认为怎样买票更实惠,需要用多少钱?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提出自己思考后的观点,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对所有方案进行最优方案评选。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团队合作,更有机会真正地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在应用中进行创新实践,以此来更好地理解数学,认识数学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对数学进行创新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在学生已经了解负数的基础上,提出问题:5+3=?5+(-3)=?对比这两个运算,答案一样吗?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的生活体验,对问题赋予实际意义和进行剖析,得出自己的答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数学的广泛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中提出自主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这一目标。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能够独立自主进行学习而不需要他人的约束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自主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会主动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复习环节则培养学生列举知识提纲,回顾知识点,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教师及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及时了解新课程的内容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适应新的课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应该具备创新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成为合格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亚双.新课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17):135.

[2]赵国义.解读新课标,打造科学高效的初中数学新课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3):199.

篇10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据统计,2016年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65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缓解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等院校必须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高等院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功能。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为基本定位,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且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当前形势下对我校材控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也是学生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目前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类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料一般由教师个人制作收集,对相关知识的讲解会有所偏颇,且缺乏知识的发展更新;而学生则早已适应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也不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相关课程介绍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原理,还包括大量的新型材料,而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要让学生了解到先进的新型材料的发展概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发生了改变,不仅要求毕业生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积极探索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设计。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入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

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跨院系、跨专业的选修课,打破专业、院系之间的壁垒,使学生选课不受年级、院系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兴趣和个性正是创新创业的前提。

二、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一)坚持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内容更新的统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资料-授课教材,其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专业教师应及时更新和修订教材体系,使授课内容更科学合理、更贴近实际,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

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向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法转变。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之间互相启发,彼此促进。同时鼓励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自然地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进去。

(二)课堂学术报告教学

为了使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大学将训练学生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上。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开辟第二课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期开展课堂学术报告[1]。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前布置相关的主题,小组内进行任务分工与协作,课前进行文献资料搜集、分析,并动手做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的讲解与表述,同时开展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授课效果,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科研项目式教学

科研与教学是辩证的统一体,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的关键,科研式教学是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2]。它是以真实的科研项目为载体,让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工程实例、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实验室里展示有关典型材料的样品和组织照片等,供学生课余参观,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任务,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通过对科研项目深入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项目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获得灵感与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注重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

(一)建立“导师制”,开放科研实验室,实施科研驱动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建有“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一系列科研平台,能为各类项目的开展提供优良条件。

通过教师学生互选的形式建立导师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或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科研项目[3]。这样,参加导师制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可以逐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中去,导师每周会安排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来解答学生学习上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师生间平等争论,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质疑精神。学生们在发现和解决科研项目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中,全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方法、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以创新创业项目及学科竞赛及为载体,以赛促能

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金相技能大赛、铸造工艺大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学校和院系从资金和设备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并邀请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科技人员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团队小组自主选题,围绕参赛要求,多学科、多领域的团队合作,分工明确。这样,学生能在实践中更多地找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武之地和不足之处,培养其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以及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通过实施校内老师加企业工程师的双导师制模式,在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学生参与产学研项目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与技术培训,全方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

本专业在多年的项目合作过程中与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实习实训。专业为每三到四名学生从合作企业单位聘请配备一名校外指导老师。在校内导师的日常管理和辅导之外,这些校外导师可充分利用本单位的优势和资源共同对学生的科研、实践和论文工作进行指导,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社会生产实践的机会,锻炼与提高自身的能力。这种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基础上的,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既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企业也可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更好地引进合适人才。

四、探索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校企共建科研基地的协同创新模式可有效地避免目前高等教育理论教学脱离生产实际、与市场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校企协同创新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4]。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地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和开设新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竞争力。

教师通过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合作研发工作,既能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些教师也能将企业的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加以总结并带到课堂的教学中去,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求[4]。实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这些产学研合作企业成为了我校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依托,同时也是学生实践和锻炼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