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导则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设计导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设计导则

篇1

1城市设计导则的定义与分类

1.1城市设计导则的定义

“设计导则”一词由designguideline和designguidance翻译而来,也有学者将其译为“设计指南”、“指导纲要”、“设计指引”。本文将其翻译为“设计导则”,是因为在汉字的解释中“导”即引导、指导;“则”即规范、准则,两字的组合更能反映其本质,体现出城市设计对城市开发控制和引导的双重作用。城市设计导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从人的行为、心理诸如艺术性、可达性等出发,研究建筑空间布局与城市环境品质之间的关系。从工作的深度看,导则可以说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精细化,尤其是对于某些特定地段(如传统商业步行街)和特定要素(夜景、商业招牌等)的设计。导则是在定性、定量和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

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导则是实现城市设计目标和概念的具体操作手段,是对未来城市形体环境元素和元素组合方式的文字描述,是为城市设计实施建立的一种技术性控制框架。

1.2城市设计导则的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层次的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与表达应该有所区别。总体城市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总体规划级城市设计、分区规划级城市设计),目的在于从宏观层面把握有关城市发展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构想,设计原则抽象概括;而详细城市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级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级城市设计),目的在于为具体项目建设提供直接的管理依据,相应导则也表现为在对城市局部地段进行详细研究后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建议与规定。城市设计导则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关系上看:大体分为总则与通则。总则指开发设计项目的设计目标与用途,即一个总体思路,特别是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价值理念和宏观要求;通则是在总则指导下的具体要求,两则的关系类似于文章的主题思想与具体内容。从设计导则管制的深度上看:大体可分为绩效性导则和规定性导则对城市加以管制。绩效性导则主要采用过程描述的形式,按照作用的方式刻画事物,提生具有希望特征的事物的方法。遵循这一思路,绩效性导则并不限定设计采用的手段,而只提供设计必须达到的特征与效果,并通过“为什么”、“怎样做”的原因与方法鼓励达到设计效果的多种可能途径。对于绩效性导则而言,其限定的最终设计效果而不制约设计方法和过程,为设计者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不会过多的禁锢设计思路,相反还能提供设计思路。这就是导则中“导”的含义所在。相对于绩效性导则,规定性导则明细标准的管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计师的创作和发挥。这种制约的目的不在于制约建筑师的思路,而在于更多的维护公众的利益,避免少数个体为了私人利益损害大众的利益。设计导则的最终目的是为建设城市环境提供一种有理性的弹性控制。

2城市设计导则的基本功能

城市设计导则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是一种保障,对整个城市空间也是一种整合;而且在城市设计的实施中,在城市整体和局部地段的改造与建设实践彰显出强大的功能。城市设计导则的本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承上启下

从城市设计的过程而言,设计导则为上一层次规划与设计的目标与原则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奠定基础;并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划拨土地等其他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照依据。

2.2保持城市特有风格、城市文脉的延续

文脉设计是城市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城市设计重在特色,把握“源”与“流”的关系。城市设计应抓住“源”加以梳理、提炼,保持并发扬,形成特色。设计导则不仅保护城市现存的风貌,还要促使城市新的成长和发展的和谐。例如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改造,其设计导则的建立目的在于确定传统商业街区独特的风貌,并力图确保进行的改造有助于风格的保持。“改善的途径不应当是大拆大改,而是有机更新,即保存完好的,修缮半好半坏的,拆除最坏的加以重建。”

2.3保证公众的利益

城市设计导则重在以“人”的活动为中心,重在考虑人的行为人对空间的感知,一切都是为人服务的是为广大市民而设计。城市设计导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广大市民创建一个宜居的空间环境,而不是让城市设计师自己画着看的,设计导则不仅要研究建筑的高低和空间的大小,更应真正从市民的角度去考虑究竟建造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环境。例如不解决好市民依法所提出的日照间距问题,即使再好的空间设计理念也难以实现。通过制定设计导则还可以避免少数个体一味的去考虑经济因素,造成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品质的破坏,从而达到保障公众的利益。

篇2

【关键词】 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

引言:

道路交叉口是道路的汇集点,在交叉口处交通流最为密集。所以,交叉口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在交叉口路段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分析现有空间和地形特点,针对交通路段的地理特征和交通流向特征,做出相应的改善计划,使车流和人流安全,顺畅通过交叉口,保证交通运行的顺畅。另外,在交叉口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它要同时满足道路景观的要求。符合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的标准,为城市增添亮点。本文总结了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对道路工程的建设有一定的作用。

1交叉口车道数的确定

常见的交叉口形式有:十字形、X形、T形、Y形、错位交叉和复合交叉等几种。在确定交叉口的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时,必须考虑到我国城市目前自行车交通量大的客观需要,尽可能组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行驶,以保证交通安全和畅通。交叉口车道数确定方法如下:

1.1 选定交叉口的形式,根据设计年限的高峰小时交通量和不同行驶方向的交通组成,进行交通组织设计,由此初步定出车道数。按照所确定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对初定的车道数进行通行能力的验算,如车道通行能力的总和小于高峰小时交通量的要求,则必须增加车道数后重新验算,直到满通量的要求为止。

1.2 交叉口的车道数不应少于路段上的车道数。为了充分发挥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要和路段上的通行能力相适应,同时也为远期的道路改建控制好道路用地,便于交通组织和提高通行能力,交叉口的车道数最好比路段上多1~2条。

2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当交叉口车行道的宽度不足时,为了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常采用向道路的一侧或两侧拓宽的办法,来增加车道数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交叉口的拓宽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拓宽的车道数主要取决于进口车道各向的交通量、交通组织方式和车道的通行能力。一般是比路段的车道数多设一条车道。

2.2 拓宽位置的选择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向进口车道的左侧拓宽,如利用中间的分隔带或越过中心线部分占用对向的车道宽度。②向进口车道的右侧拓宽,如利用行车道右侧的绿化带和拆迁部分房屋。

3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3.1渠化的概念

渠化的基本概念是将导流岛和路面标线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分隔车流或者控制车流冲突的目标,使车流进入特定的路线内,能够达到平面交叉的各种要求,方便来往的行人及车辆根据渠化设计的指引行进,避免交通拥堵,保障路面畅通。

3.2渠化设计的作用

渠化设计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降低冲突的发生率或者将冲突分开,并加以引导,有效的控制交通流,调整冲突出现的位置,使得路面铺装更少。道路交叉在实施渠化设计以后,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使得交叉口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量更多,并提高了安全性。该类道路交叉相较面积相等的一般交叉口,车辆行驶的路线更加合理,有效降低了冲突出现的概率,具有更强的通行能力及较为良好的安全性。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1]。

3.3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的交通能力,保障道路的畅通,交叉口渠化设计需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分离冲突原则 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车流之间的冲突,在设计的过程中,重点任务是充分利用道路的标志线或者标志物,引导出行者根据渠化的道路合理行进,将人流与车流分开,使之均能够在处于正确的道路中,有效减少或者控制车流之间的冲突;②交通疏导原则 先全面调查各种车流及人流行进路线,在设置专用道、便向道、禁止通道等不同类型的特殊通道,逐步疏导车流及人流,使交通更加有序,更加通畅。

4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4.1 交叉口的设计原则。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主要根据相交道路的技术等级、交通量、道路纵坡和横断面以及当地地形、自然水流向和相邻道路的高程等资料,使主要道路交通方便、排水畅通、方便车辆行人。同时要满足次要道路纵、横断面的设计合理性,交叉口立面设计的一般原则是:①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维持不变。②相同等级的道路相交,交通量差别不大,各自纵坡不同,则在交叉口为维持各自纵坡,通过改变横坡,使交叉口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不同等级的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应随着主干路的横断面变化,同时次要道路的横断面也应随着主干路的变化而变化,即次要道路的双向倾斜的横断面,应逐渐过渡到与主干路的纵坡一致的单向倾斜横断面,以保证主干路的交通便利。③交叉口为了保证排水,至少应使一条道路的纵坡自交叉口中心向交叉口外倾斜。④交叉口范围内横坡应力求平缓,一般不应大于路段设计横断面的坡度,对角线上横坡宜控制在1%以内,平坦地形最好做成中心高程微高而向四周倾斜的伞状地面,以利排水和行车需要。交叉口范围内,不应使一条道路的雨水排人到另一条道路上,也不应使地面水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一般采用截水的办法,多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前或路缘转角曲线的切点上布置雨水口。⑤交叉口设计高程要与周围建筑物及相邻道路设计高程相协调。

4.2 交叉口立面设计方法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和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等三种方法。①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在交叉口的范围内,以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方格网线一般采用5m×5m或l0m×l0m平行于路中线,斜交道路应选便于施工放线测量的方向,测出方格点上的地面高程并求出其设计高程,从而计算出施工高度;②设计等高线法:设计等高线法是在交叉口的范围内,选定路脊线和划分高程计算线网,算出路脊线和高程计算线上各点的设计高程,最后勾画出设计等高线,并算出各点的施工高度;③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是方格网法和设计等高线法的结合,主要用于大型的主要交叉口和广场的立面设计。

总结

道路交叉口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交叉口的合理设计,可以保证交通流畅,保证人身的安全与车辆安全的行驶,通过渠化设计,理顺各种交通流向,并且配合信号控制,将交叉口设计成果运用到交叉口渠化设计工作中,发挥其最高效应,建设出完美的道路工程。

参考文献:

[1] 陈朵朵,李世慧.连接线T形平面交叉口设计缺陷与交通控制分析[J].广东科技.2009(10):271-272

[2] 梁伟红,叶维达,张水潮.城市道路不规则交叉口渠化设计[J].现代交通技术.2009,6(04):86-89.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城市道路;软基处理;方案选择

软土是一种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在软土地区修建道路,常常发生道路沉降变形,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软基处理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浅析城市道路深层软基处理设计方案的选择。

一、深层软基处理的常用方案

深层软基处理的方法很多,根据工程软土的厚度和力学性能、施工工期以及软基处理方法在珠江三角地区的应用情况,常用的处理方案有如下几种:

(一)一般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方案

排水固结法是在软土中设置竖向排水通道(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和水平排水通道(砂垫层),然后填筑路堤施加荷载。软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孔隙中的水被慢慢排出,孔隙体积减少,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该法常用于解决软土路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可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几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使路堤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同时,可增加路基土的抗剪强度,从而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排水固结法的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处理深度大(可达25米),造价便宜;缺点是固结沉降时间长,特别是软土深厚、路堤设计填土高度较大且施工工期较紧时,路堤的工后沉降较大,故对于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或施工工期短的工程,其处理效果无法满足要求。

(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是利用深层搅拌机将水泥粉(干法)或水泥浆(湿法)和地基土原位搅拌形成圆柱状、格栅状水泥土增强体,形成水泥土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总沉降。水泥土搅拌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优点比较突出: 施工工艺成熟,加固效果好,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一般一根12米长的水泥搅拌桩采用4搅2喷工艺的施工时间不超过1小时;施工不受气候影响。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缺点是造价较高。

(三)高压喷射注浆加固(旋喷桩)方案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入土层的预定深度后,以20MPa左右的高压喷射流,强力冲击破坏土体,使浆液与土在水动力的作用下搅拌混合,经过凝结固化,便在土中形成固结体。旋喷施工时,只需在土层中钻一个孔位为5~10.8厘米的小孔,便可在土中喷射成直径为0.4~2.0米的固结体,而且能灵活地成型。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或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素填土等地基。旋喷桩施工机具高度仅为3.0~4.0米左右,可在小净空状态下施工。因而,该工法可解决下穿现状桥梁道路的软土加固问题。

二、深层软基处理方案比较

三、城市道路深层软基处理方案选择的实例

金凤西路位于汕头市城西区,路线全长约9.68 km,宽度60米,功能定位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为80km/h。从钻探揭示的地质情况来看,地层按地质依次分为:人工填土0.6~1.0m、粘土平均厚度0.83m、淤泥厚度为4.68~12.95m、粉质粘土层厚1.75m、中砂层厚0.20m。线路沿线分布有厚层的流塑状淤泥,容易产生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综合考虑软基处理的适用性、经济性及拟定的工期,本工程软基处理选择以下两种处理方案进行比选:

(一)排水固结联合堆载预压方案。

1、处理方法。塑料排水板具有质量指标较稳定、重量轻运输方便、连续性好,施工简便效率高且相对便宜等优点,故选用塑料排水板作为竖向排水通道。经过计算,塑料排水板间距为1.2m,梅花形布置,要求排水板打穿软土进入砂层0.5m。地面水平排水通道采用50cm厚的中粗砂垫层。堆载预压采用石屑,包括100cm路面结构等效荷载(全断面范围铺设)及150cm超载土(车行道及雨污管线范围铺设)。

2、主要工程量。软基处理面积115138O,塑料排水板总长2009777m,中粗砂垫层57569m3,土工格栅115138 O,堆载土方295797m3。

3、施工总工期及竣工时间。本工程计划2012年08月1日开工,前期场地回填及平整按50天计,塑料排水板施工时间按60天计;堆载土方施工时间按50天计,堆载预压300天,卸载土方施工时间按20天计,排水管道施工按60天计,路面及其它附属工程施工按90天计,总工期约630天。预计竣工时间为2014年5月1日。

4、工程投资。软基处理工程费用约4910万元。

(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

1、处理方法。水泥搅拌桩四搅四喷,采用湿法施工,与干法相比,湿法施工深度更深,且不宜产生断桩现象,施工简单,施工质量容易控制。根据计算,搅拌桩直径采用50cm,正方形布置,桩间距: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为1.3m,人行道为1.5m。搅拌桩应打穿软土层并进入砂层或粘土层0.5m(当软土地基深度大于15m时,桩长按15m控制),搅拌桩桩顶应设置30cm厚的碎石垫层。

2、主要工程量。水泥搅拌桩处理面积107734O,总长907090m,碎石垫层32320m3,土工格栅107734O。

3、施工工期。本工程计划2012年08月1日开工,前期场地回填及平整按50天计,水泥搅拌桩施工时间按180天计;排水管道施工按60天计,路面及其它附属工程施工按90天计,总工期约380天。预计竣工时间为2012年8月20日。

4、投资估算。软基处理工程费用约6454万元。

(三)本案例深层软基处理方案的比较

综上所述,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比水泥搅拌桩方法节省投资约1500万元,但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处理需要的土方较多,对土方较为缺少的汕头地区来说,不利于资源的均衡性;待堆载预压期结束后,需卸载部分土方及临时路面结构层,又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而且,竣工时间比原计划时间(2013年12月)推迟约半年。水泥搅拌方案虽然造价较高,但软基加固效果显著;工程基本可实现“推进式施工”,施工工期短,总工期为约为1年。如按计划开工,2013年9月前可竣工,满足计划施工工期要求。本着“保质、按期”的原则,本工程推荐采用水泥搅拌方案。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施工技术的开发应用,多种城市道路软基处理技术措施相继出现。在软基处理方案确定前,应认真踏勘现场,通过多方案综合比选来来确定,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结合。

参考文献

[1]地基处理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JTG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3]JTJ017-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篇4

柔和建筑的金属的灰色冷漠的情调,构成城市的美景。

关键词:道路设计;绿色空间;植被;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空间理论概述

1.1 公园系统论

“美国造园之父”F・L・Olmsted从生态角度将自然引入城市,还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运动,即自然不规则公园和住宅区城市公园。他提出的公园系统论主要观点有:(1)国家公园、城市公园和自然保护是维护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公园建设是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改良的重要手段。城市公园不仅是娱乐场所,更是自然的天堂,主张在城市心脏引进乡村风景。(2)尊重和保护自然。公园规划应尊重一切生命形式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尽量不改变地形和自然环境,尽可能保持自然美,使其与人工美融合。他规划的公园采用自然式布置,注重大面积自然意境。(3)其理论核心是,重视生态环境,系统地把公园有机相连,突出植物景观和自然景色。

1.2 自然风景论

1841年,A・J・Downing提出保护自然、接近自然的风景园理论。他认为,国家公园、城市绿地及自然保护不是奢侈,而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呼吁建立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1.3 景观规划生态论

1969 年,I・LMcharg出版的《Design with Nature》提出景观生态规划论,即把自然资源与风景规划结合的人造自然生态系统思,推动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区域自然保护和土地使用的规划。其主要观点有:(1)一切自然因素、生物及其存在形式,都是顺应自然过程和适应环境的结果;(2)生态决定风景,合理规划的实质是有效使用资源。风景园林规划必须遵循生态原则,根据自然特征、生态系统及土地状况,确定城市土地最佳利用方式。

2中国当代城市绿色空间

中国当代城市被誉为重城,它的意思指沉重,缺乏灵活性、可变性、高能耗、高污染。城市之于自然之重,城市是自然中的“黑洞”,不断吞噬和摧毁着外部的自然,而城市内部的自然被鼓励并不断消耗:当代中国城市对于自然缺乏弹性、还原性和可持续性。未来的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一种相对重城而言的轻城,轻的意思是弹性、可能性、灵活、清洁、节能、便利。轻城中的轻环境,指自然景观以其功能综合化特性成为未来城市的主要组成元素,生态、清洁、并充满着发展变化的弹性和可能性。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促进社会不同人群的交流,并由于数字科技的附着,使其也成为工作、学习、交流的完美平台。同时自然景观可以与交通基础设施结合,提供更绿色舒适的出行享受。合理区域的自然景观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优良便捷的居住载体和土地弹性储备区域。自然景观用作城市农场可以在满足生态和休闲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粮食和耕地保障。

2.1 城市绿地

城市规划中对生态学理论的应用,使人们对城市绿地有了全方面的综合功能的认识,城市绿地功能除了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气候且成为城市减灾防灾的空旷地带外,在使用功能上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观光旅游、文化宣传等场所。从美化城市的角度看,绿地能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城市绿地的构成主要是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分为(1)基础型地被:植株低矮,以覆盖地面为主,应用范围广,可大面积种植,不需频繁修剪,体现或替代草坪作用。如麦冬类、白三叶、扶芳藤等。(2)骨干型地被:城市各类绿地中广泛应用,以色叶低矮灌木为主,群植、组合配置,或通过修剪进行高度、造型控制,稳定性高、延续时间长。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等。(3)点缀型地被:主要观赏地被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同一绿地内用量不大,多用于花坛、草坪、林缘,或与骨干型地被配置。如鸢尾等。

2.2 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后期建设的公园主要是为本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城市公园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是创造城市公园的主体,对改善城市气候、调节人们心理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因此植物构造出的景色也就不同。西方国家喜欢将植物通过人工的塑形,创造出不同的景物,最典型的就是英式园林;我国崇尚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因此景色都是植物的本色,通过植物的不同含义来构造出不同的美景。

3城市公园中道路景观设计构思

3.1 途径公园的沿途

城市公园的位置会临近道路,在不同的车速情况下所看到的景色不同,虽然城市公园的服务主体是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比起小汽车,乘坐大客车可以越过栅栏、围墙、树篱和路堤的顶部看到更多的景观,而骑自行车或步行时则可以看到更多细部。车速不同,视角也就不同。

3.2 入口

如果入口是有一条通道与公路连接,必须考虑到几方面的因素:

(1)交通工具从入口处转向公路的视线问题,因此此处不应种植高大的树种以免遮挡视线;

(2)竖立标示提醒正在驱车接近的司机,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减速;

(3)入口处的路面要妥善处理,以便使司机安全刹车,同时入口处的路面要慎重选择,防止有松散物质掉落到临近的公路上;

(4)入口外观应该使人觉得有吸引力并觉得安全,因此在靠近城市道路附近要考虑设立信息和安全须知栏,但不能影响能见度和吸引力,入口处应当整洁美丽,让人觉得轻松愉悦。

3.3 通行步道

城市公园是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公园内是禁止机动车辆通行。随着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更多的人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城市中的自行车郊游团越来越多。现代自行车运动更加专业,速度也较普通自行车要快,如果将这种特殊的自行车运动融入到城市道路中,会给城市道路带来一定压力,而且专业的自行车性能也得不到发挥,将此类运动跟公园结合起来又会给在公园休闲娱乐的人们带来干扰。轮滑和滑板逐渐成为青少年的活动项目,轮滑和滑板的具有速度快、灵活度高且表演性强等特点。但是公园中的步行节奏比较慢,这种灵活性的活动项目与慢行会有冲突。

结合以上两点以及美国的一些实例提出一些构想:

(1)在公园中设立两种道路,一种是仅允许步行者通行的道路,还有一种是自行车及轮滑、滑板等通行的道路,这两种系统用黄色的线进行分割。

(2)道路周围景观设计要注意不宜种植低矮的灌木,可以种植草坪,地被植物或者乔木,乔木分为小乔、中乔和大乔。草坪和地被植物具有相同的空间功能特征,即对人们的视线及运动方向不会产生任何屏蔽与阻碍作用,可构成空间自然的连续与过渡。

3.4 公园内道路周围的植物选择

城市公园中基本都是步行道,与周围景观通常会用树篱进行分隔,树篱是由小型灌木构成,小型灌木的空间尺度更具有亲人性,而且其高度在视线以下,在空间设计上具有形成矮墙、篱笆以及护栏的功能,而且由于视线的连续性,加上光影变化不大,所以从功能上易形成半开放式空间。利用植被建立小规模景观以及大规模景观,还可以考虑路径设计中的趣味性内容和风景,同时公园的道路也要建立无障碍步行通道,必须沿途保持一条没有树枝妨碍视障人士的无障碍步行道。公园道路周围也适合种植一些大乔木,夏天起到遮阴的效果,冬天没有叶子的树枝也是一种独特的景色。

参考文献:

[1]王保忠,安树青,宋福强,何平,张智俊,李明阳.美国绿色空间理论、实践及启示[J]. 人文地理,2005,(5):32-33

[2]刘斌.城市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调查[J].科技风,2011:216

[3]孟华.西安城市东部绿色生态环境分析―以灞河生态区绿色空间的生态规划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5― 6

篇5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导则

目前,随着城市的设计与管理日益精细化,城市设计的角色也愈加成熟,作为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项目实施之间的重要层次,对城市公共领域与城市景观的具体方案设计进行规定与指导,并提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1]。多个省市也出台了相关的《城市设计导则》, 以将城市设计纳入现行规划管理体系,并与控规和规划实施管理有效衔接。

本文将就城市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进行分析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旅游度假区为例,研究在景观环境与开放空间为设计主体的项目中,如何通过制定景观设计导则来规范、引导景观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实施。

1景观设计导则的界定及作用

参考王建国对于城市设计的研究[2],可以认为景观设计导则是一套规范城市景观设计的指引性文件,旨在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设计引导,同时为政府部门或经营管理部门提供一套管理操作的技术依据。导则以条文、表格和必要的说明性图件构成,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景观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原则,确定主要的设计原则与控制指引,对重要开放空间提出必要的设计指导与控制引导的原则、措施。

在各省市已的设计导则中,均有针对于城市景观及开放空间的专门章节和内容,作为针对建筑体块以外的开放空间及相关界面的控制性规定。而对于旅游度假区这一类以景观开放空间为设计主体、依赖于景观特色和意向、对景观风貌与环境品质要求高的地区,景观设计也需要更为专项的城市设计策略,来进行引导和控制。

2 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要素与内容

关于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要素与内容,目前还没有通用的标准。实践中,可以参考各省市的城市设计导则中关于公共开放空间控制要素的内容。

例如,《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中将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分为片区、地段、地块3个层面,控制要素涵盖空间景观结构、开敞空间系统、景观设计、开敞空间及环境设计6个主要方面[3]。

而《北京城市设计导则》则将城市设计中需考量的要素分为公共空间设计要素与建筑设计要素两大类,其中的公共空间设计要素包括基本类、交通类、环境类和设施类4个类别的24个要素[4]。

此外,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就对绿化种植景观、道路景观、场所景观、硬质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模拟化景观、高视点景观、照明景观9个方面,进行了细化的景观设计指引与控制。

综合以上规范的要求及各类专项研究,我们可以将景观设计导则划分为片区层面的总体控制与场地层面的要素控制两个层面。其中,片区层面强调整体空间构架与形象特色的控制与塑造,需要明确区块内开放空间的结构体系、分类,提出主要的景观轴线、节点与空间属性;而场地层面则需要对包括街道景观、绿地、广场、水体等要素进行类型化的标准控制(即“通则”)与细化的设计要求与引导(即“细则”),如表1所示。

表1 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层次与要素

通过对以上要素的规范和标准,可以实现对景观及开放空间的空间布局与环境品质的基本控制。

3案例――固城湖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导则[7]

3.1 项目概况

固城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毗邻固城湖,总占地面积约为600hm2。现状为连片的蟹塘,生态基底良好。规划依托“堤、水、林、田”资源,以现代滨水田园文化为开发理念,打造运动康体、休闲度假为主题,以滨湖湿地休闲、水上体育赛事体验、人居和谐的田园风光为载体的水上体验度假旅游综合体。

由于整个度假区的建设实施与市场密切相关,其中的项目可能按地块由不同投资与实施主体分期建设,因此制定一套依托于控规层面的设计导则,对于保证度假区统一的环境品质和实施的灵活性很有必要。最终的设计导则分为建筑设计导则和景观设计导则两个部分,其中景观设计导则对于固城湖旅游度假区的开放空间制定了多层次的引导与控制内容。

3.2 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框架

首先,从规划度假区总体层面,对景观空间的结构体系进行界定与分类。

其次,将地块层面的景观设计导则分8个方面进行编制:街道景观、公共绿地、广场、水体景观、植栽、铺装、城市家具及灯光照明设计导则(由奥雅纳灯光照明团队负责编制)。其中,街道景观、公共绿地、广场、水体景观4个章节,对公共地界空间中的景观设计进行控制。而栽植、铺装、城市家具及灯光照明设计则涵盖了所有的公共地界空间与非公共地界空间中的景观设计内容。(如图1所示)

对于8个方面的景观导则内容,分为总则、细则与图则3个层次。针对特定的景观系统,总则部分在旅游度假区总体层面进行结构控制,并提出通用性的要求。之后,对于每类景观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内容与要素。最后,将控制内容叠加于空间,从而得出具体的景观设计图则。

3.3 具体控制内容

从规划度假区总体层面,整个度假区的景观开放空间以永圣湖与滨湖公园为核心,生态湿地与水系河道形成生态骨架,街道景观构建绿色廊道网络。(如图2所示)

对于8个控制类别,具体内容如下:

3.3.1街道景观。首先,确定旅游度假区街道景观设计的通则。主要内容包括:创造连续的景观意象,提供舒适、安全、多样体验的步行环境。结合建筑退后范围作整体景观设计,保证公共与半公共及私人空间的连贯。尽可能采用本土、易于管理维护的植物和材料,有利于保育自然环境。街道铺面应尽可能采用可渗透材料,增加雨水渗透,减少雨水径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使铺面略高于植栽区。设置生态边沟、雨水花园与雨水滞留池,促进雨水自然下渗,净化水质。

其次,将街道按照功能与道路等级分为主干道街道、门户街道、环湖慢道、堤旁路、支路景观5类,制定相应的设计导则,创造街道景观个性。具体要素包括:a. 控制性要素:包括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宽度、道路两侧生态边沟宽度、道路公共绿地宽度及建筑后退红线宽度;b.引导性要素:植栽布局、树种建议、铺地建议等。(如图3所示)

3.3.2公共绿地。公共绿地中的景观设计通则包括:结合旅游区空间架构体系和周边用地功能开展设计,创造具有层次、多样化、可以反映地区特征的公共绿地空间。满足各开放空间的不同功能,提供完备的户外设施。鼓励连续步道与自行车道贯穿公共绿地系统,提供安全、舒适、多样的游赏体验。尽可能采用本土、易于维护的植物和材料,维护和保育生态环境。

公共绿地空间按功能可分为:滨湖公园、堤花园、生态净化湿地、滨河绿带四类。

对公共绿地景观的控制规范一般包括:功能、特征、重要景观元素、游径设置、植栽、铺地等方面内容。 此外,针对各类公共绿地空间的特征,对于座椅和休憩场所的设置间距,湿地和生态敏感区域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措施均有特别的规范与指引。

3.3.3广场。广场空间按功能分为:旅游游憩广场、停车场与交通集散广场、入口转盘广场。

广场景观设计通则包括:结合旅游区交通组织、人流集散功能设置广场,并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设计风格宜现代、简洁,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铺装尽可能采用可渗透性材料,如透水混凝土、石料板材、彩色混凝土、预制砌块等。

栽植方面,选择集中成片绿地占广场总面积的比例与绿化覆盖率2个指标来控制广场中的绿化。街道家具方面,设置喷泉、水池、座椅、花坛、雕塑等可供娱乐、观赏、休憩的设施,提倡可体验的雕塑,让游人参与互动。

3.3.4水体景观。水体景观分为湖体及河道两部分。总体来看,面状的湖体和线性公共游船河道均为塑造景区特色的重要元素。河道水体设计需满足基本的水利要求。结合开放空间和河岸两侧公共绿地进行设计控制,创造符合不同活动分区特征的多样化亲水感受。建议采用湿地植物净化和设置河岸植物过滤带等措施,保证进入湖体及河道的水质。

驳岸处理是水体景观的另一个关键要素。结合永圣湖以及河道所经地区的环境特征与功能要求,将规划区的驳岸划分为5种类型:滨水广场和码头驳岸、游船河道驳岸、生活运动休闲驳岸、沙滩驳岸和湿地驳岸。分别对驳岸的空间结构、材料、入水坡度、水滨绿带宽度进行引导性控制。

3.3.5栽植。旅游度假区的植栽总体原则包括:营造与度假区景观配合的自然环境,选择丰富季相变化的植物种类,适当配置芳香植物。植林率原则上控制在70%以上,而其中60%用于种植乔木,常绿与落叶乔木比1:1~1:2,乔、灌、草和湿地植物多层次的丰富搭配,建立合理的生态群落,增强生态性。乡土物种比例达85%以上,提高生态稳定性,减少维护成本。增加物种多样性,布置多种类型栽植群落,吸引昆虫和鸟类,维护生物链体系。避免种植产生过敏源较高的物种。

3.3.6铺装。旅游度假区铺地总体原则包括:铺地的材质与质量应满足所有人群安全使用的要求;铺装材料宜选用可渗透性材料,注重节能与环境可循环利用;地面铺装的材料、质地、色彩和拼装图等应有助于体现地块的完整性和个性,与空间中其他服务设施要素综合考虑。

铺地按照材料分为6类。石材建议用于入口广场或环湖景区次要道路铺地等区域。砖石宜采用可透水的彩砖、砌块材料,可用于主要广场节点、转盘广场、景点内次要道路等景观节点。木质栈道、木桩等木制材料可营造亲切自然的氛围,用于湿地相关的道路和场地铺装。嵌草主要用于生态停车场地面,与生态透水砖石配合使用。砂石可用于主要场地局部需要精雕细琢的部分。推荐景区内道路以及场地使用可透水的面状材料。

3.3.7城市家具。旅游度假区城市家具设置的总体原则包括:设施种类齐全,满足游客旅游活动需要。尝试采用当地可回收性材料。 家具风格统一,并体现度假区特色与高淳当地文化。

城市家具可分为4类。公共休闲家具主要包括休息座椅、健身娱乐设施、电话亭、公共饮水器、邮筒、售报亭、照明灯具等。交通通行家具包括路灯、交通指示灯、交通指示牌、路标、人行天桥、候车亭、路障、自行车停放设施、加油站、无障碍设施等。公共卫生家具主要包括垃圾桶(烟灰皿)和公共厕所。信息系统家具主要包括户外广告、信息张贴栏、布告栏、导向牌等。艺术美化家具包括花坛、雕塑、喷泉、叠水瀑布、地面艺术铺装、装饰照明、景观小品等。

对于城市家具的控制性要求为:公厕间距不大于500m,垃圾箱间距不大于150m。

3.3.8城市家具及灯光照明。景观照明导则包含了5方面原则:创造一个印象深刻的舒适环境与参观者体验,促进对设施的使用。协助路线寻找并帮助游客在度假区中辨识方向。创造不同区域间的连续性与协调性。控制来自活跃度较高的区域对邻近区域以及夜晚天空的光污染及光逸散。节约能源。

根据人的活动强度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程度, 将规划区划分为4个照明分区,包括:活跃的公共区域、服务与居住区、开敞空间和环境保护区。对于分区内的道路、地标、建筑与景观照明分别进行了亮度、色温与灯具选择方面的指导。通过恰当的照明,保证道路与人行道照度,保障公共空间夜间使用安全,同时突出滨湖景致。生态湿地采用低照度照明,避免对自然系统的干扰。在邻近自然保护区域的界面设置过渡区域,避免光溢散到保护区域。

4结语

景观设计导则作为针对公共开放空间的专类城市设计,控制内容涉及景观结构、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地面铺装等多类要素。对于核心开放空间以及对于空间品质要求特别高的地区,如:城市公园、广场、旅游度假区等,需要建立有效的设计规则和管理策略,以实现对景观品质的引导。

不同属性的公共空间有其特殊的关键控制要素,设计导则也需要有所侧重。如高密度的城市建成环境中需要特别注重对于道路交通组织、人行及过街通道、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控制与引导。此外,随着生态与可持续设计趋于普遍化,多个与景观空间相关的生态控制要素,包括可渗透铺装、雨水收集等方面的控制原则、设计策略和指标,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仅以旅游度假区为例,对景观设计导则的分类控制进行了探索。对不同类别的公共空间开展更为精细化的导控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曙光等.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要素研究及应用[J].城市规划学刊

2008,z(1)

2 王建国.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陈振羽等.从项目实践看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J].城市规,2000(4)

4 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公司,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旅游度假区规划

深化设计,2013(7)

注:本文设计导则案例来自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公司、美国欧沃兰建

篇6

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背景与内容,现状与问题,对策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城市形态与空间塑造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千城一面,城市毫无特色与魅力,城市环境污染,公共空间破碎同时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缺少时效性等。都成为总体城市设计提出的重要原因。

总体城市设计理解为,以城市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总体布局,形成良好的,具有特色魅力的城市形象,用以指导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保障城市良性发展【1】。其编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针对城市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特点,提出对城市风貌的总体设想;确定城市整体空间结构;构建城市空间景观体系,包括确定城市标志性景观、景观走廊及控制区;形成丰富韵律的城市天际线、确定城市各分区建筑高度;构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包括安排配置各级公共绿地、公园、广场等。

二、我国总体城市设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难以兼容。在编制法定规划时,规划师更善于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进行编制工作,以城市功能作为主要标尺,缺少在用地布局引入设计思维,缺乏塑造城市空间的意识,难以指导实际的城市建设活动。

总体城市设计缺少系统性理论研究。在城市规划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侧重于从经济、社会、功能等宏观层面研究城市问题,而较少进行总规层面的城市设计研究。加上当前学界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尚存在差异,对城市设计研究缺乏关注。系统性理论研究的缺乏导致城市规划体系发育不够健全。

总体城市设计“泛化现象”【2】严重。总规层面上的城市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不足,导致编制与实施脱节。在总体城市设计的开展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一种过于求大求全的倾向,称为城市设计“泛化”现象。这种“泛化”现象容易导致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到过于复杂而庞大的巨系统中,导致在分析时对重点问题的忽略和在表达时对关键解决方案解释的含混不清。

市场条件下,投资主体多样性导致城市建设的不确定性增强,成为总体城市设计实施中的障碍。总体城市设计的目标涉及整个城市,因而在理论上会与所有开发主体有关。同时城市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法定程序的约束,总体城市设计的目标一经确立,并不能保证其延续性。

三、我国总体城市设计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的独立性减弱。总体城市设计师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的,不能独立存在。同时两者的内容有很多的交叉点,导致城市设计只能充当“配角”,处于城市总体规划补充、从属的地位。

决策者的意识干预与主体参与者的认识不统一。在城市规划编制的实施过程中,不同主体对总规层面的城市设计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总规层面的城市设计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其中规划师与建筑师对城市空间的认识就有巨大的不同。

城市设计的核心指标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在当前的城市设计实施中,多采用城市导则的形式加以体现城市设计意图。在导则中,常以色彩、材质、天际线等感性的指标体系为主要的构成内容,这些指标通常难以量化,更难以形成有效的指导,造成城市设计成果难以有效实施的尴尬。

在各种利益博弈中处于劣势。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涉及到政府、开发商、居民三者的利益。“土地经济”是当前许多政府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主要经济活动,开发商更多地关注经济利益,而居民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以及有关环保、生态等公共利益。而在这三类利益的冲突和协调过程中,城市设计的非刚性指标要素通常被迫作出无奈选择。

四、我国总体城市设计的对策与趋势

构建具有统一认识的城市设计学科体系。加强对工作内容统一性的理解。应着重从宏观尺度下城市整体形体环境设计和公众利益平衡两个角度去理解总规层面的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整体形体环境设计主要从城市景观特色、山水环境、形象特色、生态环境、城市形态结构、城市交通等要素入手把握城市的整体风貌特征和城市空间格局。

城市设计融入现有城市总体规划体系中。通过纲要的形式,可将总体城市设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文本。通过对城市整体风貌、空间形态和公共空间等三维要素的设想、确定和设计来弥补传统总体规划偏重于二维土地使用规划的不足。并在总体规划中引入城市设计的理念,将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相融合,公共空间网络与公共资源分配融合,空间形态特征与土地利用结构融合【3】。

强调总体城市设计对次一层控规的指导性。明确城市管理的主要依据依然是控规。因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国家法定规划,具有法律效应。但控规在编制过程中,对用地性质规定过于单一,对各类用地指标的规定缺乏弹性【4】。内容过于平面化,缺乏形象内容等问题,应以城市设计为依托确定各类规划用地性质与指标,同时编制相应控规地区的城市设计导则,强化总体城市设计对控规层面的引导性。

开发与管理模式的调整。通过完善的法律规定,鼓励开发商提供为全体市民服务的公共空间与设施,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开发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合理引导开发商的市场土地开发行为,逐步减少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的良性发展。如推广容积率补偿与奖励制度。

强调总体策划,加强城市设计实施的保障性。在总体城市设计中引入总体策划思维,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提高城市设计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总体策划是把建设意图转换成定义明确、系统清晰、目标具体且富有策略性运作思路的系统活动,产物是计划或大纲【5】。通过基本目标决策、可行性研究、项目基本策划、全面预测评估和拟定工作计划的程序,进一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为下一步的实施打好基础。

五、结语。

本文回顾了我国总体城市设计的现状与主要问题,对问题梳理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同时由于总体城市设计在我国的城市实践不长,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与统一的工作内容,因此,留给城市规划工作者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 宇 刘立宇 刘海波. 浅谈上海庙镇总体城市设计. 山西建筑,2010,7月,

[2] 李欣瑞,周国艳. 总体城市设计方法探析. 工程与建设,2009,第6期,

[3] 张敏,伍敏.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三维空间观――浅析城市设计空间理念介入总体规划的动力及方法. 城市发展研究,2008,5,

[4] 赵,张馨予.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革新之路――谈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融合. 城市规划,2009,10,

[5] 刘宛. 总体策划――城市设计实践过程的全面保障. 城市规划,2004,第7期,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边缘型 高新园区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设计走上规划舞台,城市设计观念逐步被普遍接受。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城市设计可以理解、改造、管理和经营城市,城市设计的作用愈发凸显。

1.1城市设计的概念及目的

长期以来,对于城市设计的定义,专家和学者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如沙里宁对城市设计的定义:“城镇设计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1]”;培根(E.Bacon) 指出:“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 包括相应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2]”;胥瓦尼( H.Shirvan)下的定义:“城市设计是处理物质环境质量的那部分城市固化过程, 也就是说, 它是环境的物质和空间设计[3]”。而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1998, 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中明确城市设计的定义为: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 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综合以上认识,城市设计内涵丰富,是对城市物质空间以及建筑形态上的一种引导控制,同时也是对文化、经济和社会总体协调的政策设计。

1.2产业园区类型

依据产业园区与城市空间的发展关系,将产业园分为如下三类:边缘型、城中型、拓荒型。其中边缘型园区处于城市边缘或城市,有较大的发展余地,这样既有利于开发区依托高校科研密集区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城市边缘区建设。如日本关西科学城、天津华苑产业区、深圳市高新区等 [4]。本文提到的长沙高新区信息产业园和济南大学科技园服务外包产业园都是边缘型开发区,依托大城市周边优秀的自然、人文、教育和公共设施资源快速发展。

2 研究对象简介

长沙高新区信息产业园规划区总用地964.21公顷,主要以林地、水面、耕地、村镇建设用地为主。基地四周被高速路及城市道路围合,东为雷锋大道、西为绕城高速、北为黄金大道、南为岳麓大道。基地内河流、水面、湖泊众多,其中渔婆塘水库在基地中心位置。未来发展将要求本区成为:区域级商业商务服务中心、地区级专业服务中心、信息技术转化应用中心、光伏产业集群区、综合服务配套中心。

济南大学科技园服务外包产业园位于大学科技园中部海棠路以西,马鞍山与徕佛山围合的山谷中,总用地约209公顷。基地内现状以农田为主,地形较为平缓。规划目标和定位:未来建成山东省及区域内服务外包产业最集中、技术最先进、资源最丰富、政策最优惠,面向世界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推进全国服务外包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引领山东服务外包品牌效应的先导区;提升济南服务外包生态特色的试验区。

3 边缘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设计问题的探讨

3.1 问题剖析

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从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了的环境设计[6]。许多城市设计项目是由于项目组织方、项目设计团队、政府管理部门、项目施工方之间不断博弈,最后得出相互磨合甚至妥协的结果,因此在这里面经常有一些程序上不合理、设计规范上球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需要细心体会。以前文所述两个边缘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这类城市设计往往有以下几点问题。

1)定位过高、与周边产业园形成竞争关系

规划设计定位是项目最基本的议题。而许多项目组织方和管理者存在着超前、求大、求全的思想,忽视了项目自身特有的区位、环境、资源等支撑条件。例如济南市城市东部的齐鲁软件园已经率先形成规模和品牌,而作为城市边缘区域的济南大学科技园服务外包产业园定位为面向世界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基地,这显然不现实。同时就环渤海湾地区来说,国家2009年批准的北京、天津、大连等“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均比济南具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长沙高新区信息产业园项目所在的岳麓山科技园以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为主。而湖南省内截至2011年已有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四个国家级高新区,临近省份湖北省截至2012年已有武汉、襄阳、宜昌、孝感四个国家级高新区,这些国家级高新区均涵盖光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产业结构部分重合,形成相互竞争关系。

2)现状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亟需改善

边缘型高新园区处于城市边缘或城市,优点是土地充足、拆迁量小,但基础设施薄弱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道路建设及地块内“七通一平”等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3)规划管理不到位,实施效果打折扣

目前我国的规划管理已经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管理人员也呈专业化、高学历化发展,但是在城镇化浪潮中规划管理无论从方式上、制度上还是具体管理者上看,还是有很多瑕疵。具体从长沙与济南两个项目来看,边缘型城市新区的管理和控制力度比主城区相对松懈。两个规划文本中都提到了城市设计的管理控制机制,强调城市设计介入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是对建设行为进行更有效的管控。这种控制过于结构性的和原则性,强调的是对城市总体结构、空间系统、总体风貌等宏观体系的把握和控制,而忽略了城市空间的具体引导,如建筑风格、色彩、高度、景观廊道、街道界面、开放空间等。而这些空间上具体引导往往是城市规划管理者需要掌控的重要内容。

3.2 对策与建议

针对边缘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项目系统性和可行性

规划中应注重项目运作可行性、重视分期发展,使项目开发形成连动的规模效应。近期开发和远期发展相结合,从整个规划区综合考虑,包括路网、绿地、建筑布局,以利于滚动开发,分期建设,紧跟时代变化发展。

2)提高城市设计的法律地位

从实际项目来看,我国城市设计还是缺少政策的支持和法律地位的明确,同时市民的公共参与也不足,在2008年颁布实施的《城乡规划法》中,城市设计不是法定规划,因此在实际项目操作中,城市设计经常成为华丽的招商文件或者挂在墙上的效果图。建议在政府层面应重视城市设计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参考和前置要素,明确城市设计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保障城市设计的有利推行。

3)充分利用城市边缘资源、提升项目支撑力

边缘型高新园区周边往往有大型高校园区、城市新区以及其他类型的产业园区。城市设计中应统筹考虑区域内的各种行政、公建、居住、教育、文化娱乐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商业竞争,利用外部资源,特别是高校优质的教育文化资源,形成对项目可行性的有力支撑。

4)城市设计控制导则细化

由于具体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的控制需要,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各管理单元提出城市设计控制性导则可以有效提高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实际效用。城市设计导则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确定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控制指标(如建设高度布局、建设密度分区等);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给出各级绿地指标和分布形态;对城市风貌要素、重要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及规定性控制。

4 结语

在城市化规划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项目中具有空间、形态、开发时序的引导与示范的双重作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设计的作用将越来越突显,在城市规划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沙里宁.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顾启源, 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341

[2] 培根. 城市设计. 黄富厢, 朱琪, 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121

[3] 刘宛. 城市设计的范畴及要素[J]. 城市规划汇刊, 2003(1):76-80,96

[4] 哈米德·胥瓦尼. 都市设计程序. 谢庆达, 译[M]. 台北:创兴出版社, 1979:91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分异;联系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city today, and city design and planning issues concerned by the people. In the city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of city has also brought many problems to the city, this is contact separating city design and city planning caused b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wo differentiation and hierarch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planning and city design, and to "detailed planning" control of Chencang District of Baoji city as an example, guiding role clarity two on cit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Keywords: city planning; city design; differentiation; contac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也因此有些人认为“城市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这种说法是把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等同列为两个领域。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人人心,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夸大城市设计的独立性,破坏了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从而使城市设计失去根基,最终也使得城市设计犹如镜中花水中月,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1]。本文以《宝鸡市陈仓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明晰了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其发挥的作用。

2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认知

2.1城市规划的认知

城市规划脱胎于建筑学,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地当作一门技术学科来看,但现代城市规划是为了应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所面临的危机,为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而发展起来的[2]。工业革命后,人口在急剧的增长,城市在迅速的发展,建筑被大量的建造,相应产生了一些城市问题:人口的拥挤、居住环境的恶劣、建筑的杂乱无序建造、污染严重等。让人们再度意识到城市是他们生活的基本环境,城市的环境应该是有序的、无污染的、较为宽松的、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人们需要有一种手段对城市的物质空间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人们创造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应运而生。

2.2城市设计的认知

城市设计兴盛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是针对二三十年代的现代建筑运动影响下的物质空间决定论、城市规划的主流思想—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影响下的秩序性、城市区域特色缺失等,力求从审美、社会文化的角度加以批判[3]。

3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分异与统一

要想深刻的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就应该了解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其层次关系,方能良好的运用规划与设计来正确指导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3.1规划范围的分异

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实践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虽然都处理城市空间问题,但是,两个领域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能差异非常大。

城市规划所处理的空间范围较城市设计为大。城市计划工作的空间尺度,不仅超越城市中的分区,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整体构成、城市与周边其他都市乡村的关连。城市计划工作经常需要考虑都市在更大范围中的定位,此处所指更大范围,可以指涉都市群、“区域”(以区域计划专业角度所认定的区域)、省、邦、国家,甚至国际政经网络,而这些往往是都市设计较少着墨的问题。

当代城市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城市的一部份”。非常常见的情形则是,城市设计工作被镶嵌在更大范围、更长期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当城市计划将城市区域中的各种主要机能区域(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自然或历史保存区等等)予以选址之后,城市设计专业便得以接手城市规划未能更为详细处理的工作,即在各个特定区块之中,建立其空间组织与其所属建筑量体的整体形构。

3.2空间塑造层面的分异

《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中“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对城市设计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于是很多人接受了“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

3.3设计偏重点的分异

城市规划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协调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结构。从平面布局上入手,为城市设计所设计到的细节部分构造一个框架;而城市设计在三维空间的塑造与安排的同时,又可反馈回来对城市规划的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脱节,其交叉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统一,出现设计和规划之间改动很大的现象,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浪费。因此,成功的城市设计必须先明确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关系。

3.4二者的统一契合

应该说,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虽然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设计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投映在土地和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4]。

在整个城市规划体系之中,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对城市进行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彰显出城市个性,突出城市性格,来达到人文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统一,完成城市规划的任务。

4案例分析—宝鸡市陈仓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1陈仓区概况

陈仓区为宝鸡市中心城市的东部组团,是宝鸡市的东门户。作为城市重要的物流中心以及生态工业示范区,将是未来宝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陈仓物流园与科技园和其他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城市战略地位必将不断增加,城市发展急待在有效控制下理性进行。

陈仓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共1243.08公顷,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公用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指标偏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及规模都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城市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也都存在较大的压力,交通系统有待改善。不过,通过开发强度分区建模分析,规划区范围内的除了老城和新城西侧开发强度稍高,其它地区的开发强度普遍较低,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会带来太大压力。下文着重以老城区的规划控制与城市设计来阐述规划与设计的关系。

4.2规划内容

规划将老城区管理单元编号为CC04。规划强度区划将CC04管理单元列为强度三区,其中居住用地基准容积率为1.8,商业金融用地基准容积率为2.5,办公用地基准容积率为2.0,公共设施用地基准容积率为1.2,工业用地基准容积率为1.3。(如表1)

控规对管理单元进行总量控制。管理单元法定文件控制内容主要为五线与公共设施控制,具体内容为:确定了老城区为城市主中心的战略地位,兼顾商贸购物、行政办公和生活居住功能;对管理单元内的五线设施个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不同等级的控制,确保区内在总量上的平衡(见图1)。

指导文件控制内容主要为用地控制和设计引导(见图2),具体内容为:对管理单元内的建筑高度、后退红线,环境设计和建筑物布局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和引导,对城市色彩和风貌给出了建议。城市设计应在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下进行合理的空间设计,指导城市合理建设。

表1 管理单元基准容积率

图1 控规导则法定文件

图2 控规导则指导文件

4.3城市设计内容

根据控规控制内容和指导内容,在规划城市设计层面对老城区空间进行了详细设计(见图3)。规划以“环状”片区从老城中心城区向分区,形成“四核,三轴,四片区”的功能结构,根据规划内容完成了城市空间布局(见图4)。其中“四核”为老城中心、民俗文化中心、虢镇中心广场、关中文化广场。“三轴”为东西向陈仓大道轴、南北向北大街轴、南北给向权家巷轴。“四片区”从内向外依次是:中心民俗特色商业片区、关中传统院落居住片区、“绿环”片区、周边现代居住片区。

图3 老城区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图4 空间结构规划图

区内道路系统承接规划内容,以高密度方格网道路与环路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了规划对于红线的控制,并明确了各级道路断面;规划采用“绿核、绿廊、绿斑”相结合的方式对区内绿地系统进行了布置,落实了规划对绿线的控制;对于各类公共设施,城市设计以合理的服务半径进行服务点的配置,落实规划内容的公共设施控制内容。

城市设计对于规划内容在空间上进行了落实,并结合陈仓区的文化特色和老城区在陈仓区的战略定位,彰显出了一定的空间特色,在三维空间层面对城市进行了详细设计,在规划过程中,因为城市设计的反馈,又进一步的完善了规划控制内容,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互为依据,达到和谐统一。

5结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设计的骨骼,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血液。城市规划指导城市设计的展开,城市设计在空间上将城市规划的内容进行落实呈现,二者相互依存,共同为城市发展与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完成规划内容。所以,为了防止城市设计成为镜花水月,不能将其脱离出城市规划体系,须将城市设计融入到其中,城市规划指导城市设计内容,城市设计明确城市规划内容,并在空间上进行落实。

参考文献

[1]宋雅春.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历史文化三位一体[J].大众文艺,2011(24).

[2]林燕海.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J].中国建设信息,2006(11):43-44.

篇9

【关键词】城市更新,道路环境景观,地域特色,文化,生态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of the city Shenyang .It proposed the Shenyyang overall concept to speed up the renovation of young street on both sides of the city. . But the road landscape is relatively lagging.The vehicle is still dominant, lack of pedestrian ca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ctors for street landscape control requirements, integration, promotion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road landscape, to create a beautiful environment, comfortable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vel, can show the image of Shenyang city landmark landscape avenue.

Keywords: city renewal, road landscap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ulture, ecology

TU972+.12

1、金廊发展建设概况

金廊自2003年启动建设以来,吸引了诸如华润置地、香港嘉里、恒基兆业、恒隆国际、新世界等知名企业投资建设。

2、金廊环境景观主要存在问题

2.1城市功能方面

目前,金廊主体即青年大街定位为城市主干道,多数时间承担的是城市快速路功能,这与现在及未来的多元化的城市功能不相匹配。

2.2道路绿化景观方面

沿线的道路绿化仍延续作为城市快速路的防护绿化功能,与两侧城市建筑空间缺乏渗透、互动,缺少市民庇荫、停驻、休闲空间。

2.3街道设施方面:

街路现有设施多围绕公交候车亭附近分布,,数量少且多数破旧,和金廊现代、简约的城市风格不相匹配;

2.4交通通行方面:

现有交通体系仍是以机动车为主导,部分路段仍存在人及自行车混行。随着地铁二号线的通车运行,这使得路面的通行变得更为复杂,不能满足现在及未来发展的需求。

3、金廊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

3.1设计总则

3.1.1总述

(1)本导则作为城市道路环境景观设计的基本规定,针对现状的实际问题对金廊沿线环境景观的主要内容和要素的规划与设计要提出控制要求,以引导道路景观向着舒适、安全、美观、有序并富有特色的方向发展。

(2)金廊作为沈阳市最重要景观道路应体现城市地域特色、发展历程、及时代特征,全面考虑道路环境景观中的各项要素,实现功能多元化、景观多样化、设施人性化,能够充分展示城市形象的地标性景观大道的设计目标。

3.1.2整体框架控制

(1)城市开放空间、视线及节奏控制

结合北陵公园、北运河、市府广场、青年公园、科普公园、浑河滩地等开敞空间与紧密界面相互交替,相互衬托,以达到空间明确的市氛围。

控制视线通廊,并结合道路交叉、广场、水系、公园等开放空间,绿化体系也应统一中又富有各区域的景观特色,增强个性。

(2)景观分区

依据金廊两侧组团的城市功能及金廊绿化景观规划的要求,在形成统一的道路景观景观体系前提下,结合各功能组团突出各段的景观特色。

省政府段(泰山路—崇山路),道路景观整体以规则式为主,体现庄严、肃穆的风格特点,烘托历史风貌街区的特色。

省公安厅段(崇山路—长大铁路),作为历史风貌街区的延伸区域,在在规则式基调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景观设施及色叶树木,烘托地区生活氛围。

市府广场段(长大铁路—中山路),并突出小尺度与精致性,体现简洁、明快、稳重、大方的办公环境特色。

市委段(中山路—十三纬路),道路景观布置树阵、花坛、露天茶座等休闲空间,突出商业氛围。

青年公园段(十三纬路—文萃路),结合青年公园、水系与展览馆广场绿化景观规划,注重开敞空间的营造与变化,并突出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

五里河段(文萃路—南二环路),整体以大尺度风格为主,烘托本区域城市入口的空间标志性。

3.2设计分则

3.2.1街路元素总体要求

(1)综合考虑步行空间景观环境及各类设施的布置,形成统一、协调的道路整体景观体系,结合不同区段可结合区段功能街路元素可适当变化,丰富街景;

(2)街路景观应体现季节、气候、景

观变迁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对街道景观元素的色彩、风格、造型等方面与地方文化、历史文脉及城市发展相协调,体现自然、历史与现代感。

(3)应突出市政空间(红线内)的公共性,明确与项目开发单位各自用地空间,开发项目临街空间也应突出市民共用的特征。

(4)街路景观的精细性是地域文化内涵意义的具体体现,通过对街路各要素的精心塑造和设计,使道路景观跟丰富怡人、自然和谐,提升街路魅力。

3.2.2沿线绿化控制导则

(1)应从城市的整体出发,金廊沿线绿化景观要形成大气、壮丽的景观特征,构建统一、连续的城市景观绿廊,体现和展示沈阳的形象和个性,且具有时代感。

(2)植物种植应以高大乔木为主体,重点地段可加强点缀,通过各色花草与树种的搭配,营造层次丰富、对比协调的观赏性景观,并注重加强与两侧建筑的联系与渗透。

(3)对于地下管线埋深较浅区域,可结合花坛、树池等景观形式增加覆土深度,满足大树种植需求。

(4)全线绿化要体现生态性,注重立体绿化的打造,多配置对减少汽车尾气、噪音有利的树种,营造环境舒适的街道空间。

3.2.4沿线硬质铺装控制导则

(1)硬质铺装应采用不同的材质、色彩及图案使人们能清晰辨明各种不同的使用空间(自行车通行空间、人行交通空间、停留休息空间)和相应设施,对交通形成引导。

(2)应采用结实、耐磨且易透水的先进材料,注重材质的生态环保性能,使人和车辆能安全、有效、舒适地通行。

(3)充分考虑慢通的重要性,通过铺装的材质及色彩的变化使街路空间更具舒适性与趣味性,同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2.5沿线街道家具控制导则

(1)街道家具应结合道路景观整体氛围进行统一设计,融合城市地方文化特色,体现金廊的 “现代、简约”的风格特点。

(2)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根据人流量、使用频率、服务半径确定合理间距。

(3)色彩应统一采用中度色彩(宜采用灰色或驼黄色),色彩不应过多,避免形成杂乱的效果。

(4)材质的选择应注重生态环保性,同时注重街道家具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并应适当体现沈阳作为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文化内涵。

4、结语

道路是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环境,与城市居民生活、文化、经济密切相关。道路环境景观具有复杂性,涉及我们在道路空间中视线所及的各种物体,即需要物质空间环境的需要,又依赖于各部门及规章制度的配合。本文试图从城市街路环境景观构成要素入手,从道路景观的整体性出发,对街路环境景观提出控制及指导性的规定,为道路景观的设计、审批及实施建设提供依据,提高城市道路环境景观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

2、《城市街路、广场景观设计导则》 DB21/T1171-2000

3、[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M].方宜萍,何小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

4、吕正华,马青.街道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

5、王浩.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

6、郭雅洁.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研究.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7、吴志强.浦东世纪大道城市设计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城市设计 改造

一. 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徐州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旅游城市迫切需要继承与弘扬历史,利用赋予她的历史地位,将其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文化名城,针对建国路目前的现状与群在的问题,我们按照“城市生态化”体现历史文脉要求,提出了自己改造的设想。

抱着把徐州把徐州建设成为外向型的旅游经贸城市的目标,我们对建国路D段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建国路文化环境及商业氛围的分析,逐步正确的定位了自己的设计思想脉络,使自己的设计一步步走向成熟。

二. 现状基础资料分析

1. 对基地内环境的调研

由于历史原因,建国路D段一带,建设发展长期以来在粗放和高开发状态下,形成了无序布置,高建筑密度,低设施密度.低设施水平的现状,直接影响该地区城市面貌。

通过对基地言道路商业情况及基地内居民生活的了解,我们深刻认识到该处改造的迫切性。基地沿道路现在形成了以生活用品及公共服务的商业,促使其杂乱无章的状态和无序的经营管理必须加以整治。同时我们将要努力维持这种商业气氛,并加以规范化。

2. 对基地交通情况的调研

由于奎河的变向,导致主干道在D段的收缩变窄,加之该地区拥有花鸟市场及沿街商业,使得交通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对此处用地改造,其目的和意义也就是为了缓解该处交通紧张,人流混乱的状态,彻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3. 对快哉亭公园的调研

通过三次对快哉亭公园的调研,我们已经看到公园已经形成如下特点:公园内主要游人为中老年人及儿童,这里成为中老年人聚会表演锻炼及儿童的娱乐场所,公园浓密的树木,各种娱乐设施及大片的水面为这些活动的展开形成充分的条件;公园与住宅小区联系较少,且公园内流线过长和单一,年轻人子所以不愿意进入公园的原因在于他们一旦进入公园就很难出来.如何加强公园与住宅小区的联系,让公园为多的人服务,将成为公园改造的重点。

三. 城市设计整体框架

1. 指导思想

运用现代城市设计手法,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力求创造一个功能合理、环境优雅、配套设施完整、基础设施齐全、文脉城市空间、建筑形态亲和的高品质生活街区,提高规划区域的综合环境质量。

2. 设计理念

文脉都市: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因而也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强调建国路整体的城市形象,并将徐州城市空间和建筑特色通过现代的建筑形式演绎出来。

生态人本:在建筑形态、道路、绿化的设计上注重人的感受,增加商贸中心的适宜性和可感性,通过功能划分、道路和绿化这些空间的载体之间的再组合,达到人与自然、空间之间的交融和生态系统的保持。

功能重组:合理安排用地功能,优化交通组织,增强环境的功能合理性。

文化延续:通过打通视廊,开辟绿化广场,形成烘托文化建筑的视觉空间,同时提供便捷的连接,使历史建筑环境与现代城市商业发展恢复联系,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地方文化的延续性。

3. 功能定位,

通过注重基地内汉文华的保护,着重人为景观的建设发展,提高环境舒适性和景观和谐性,把建国路D段建成一个高品质的人文生活街区.使D段成为建国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

4. 设计目标与解决手法

(1)功能布局:品位上形成自身的文化个性;空间上插入节点形成节奏,增强空间人性化和形成场所感;功能上梳理各功能区和交通系统,使其更合理有机.最终形成四条新的功能带。

在改造设计中坚持由表及里的改造。表:立面、景观、节点;里:交通组织、空间、文化气息的透出。北立面状况复杂,色彩风格不统一,与内部古建形象有冲突。既遮挡了文化活动,又破坏了文化氛围。改造主要考虑到文化的透出,使沿街建筑从色彩和风格上与内部统一。适当拆除部分沿街建筑,将文化活动引出,同时将人引入。强化动态景观点和街头绿地,形成丰富、完整、宜人的城市景观构架。

街道两侧商铺分布较混乱,杂乱无章.改造中对原有商铺进行重新整合分区,形成一定的条理性.减少不必要的人流,即使商业人流便捷与安全,又减轻了交通压力。

通过景观步行天桥与公共开敞空间的建设,加强快哉亭公园与建国小区的联系.同时加强公园内道路的联系,解决流线过长单一问题.让快哉亭公园为更多的市民服务,提高整个地段的生活品质。

(2)空间景观:强化动态景观点和街头绿地,形成丰富、完整、宜人的城市景观构架。

将城市街道视为城市最重要的开敞空间,重视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景观节点、商业轴线、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手法依据功能分区不同,对街道景观,包括交叉口、沿街建筑、绿化、地面铺设等进行设计,形成特色鲜明、秩序井然的繁华的商业街道景观,强调街道界面的连续性和宜人的尺度感,统一设计交通标志和街道公共设施.同时拆除街北局部建筑,增加绿地面积,形成开敞空间。建设配套交通设施,提升街道服务功能,人行道空间增加行人休息设施,如街登、报亭登.统一规划设计街道公共设施的设置位置、色彩及形式.采用共同的“建筑语汇”,于功能、艺术为一体,形成有序宜人的街道环境.将景观和建筑形式系统化:市政设施小品化:指示标志标准化.创造富有个性的城市空间及道路环境。

(3)交通:建立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通过标识物和小广场的设置使各种交通功能清晰化。

由于奎河的变向,导致主干道在D段的收缩变窄,沿奎河的南北向的交通与东西向的主干道相交,人流与车流在此交叉,交通异常混乱.设计中利用景观步行天桥连接奎河,奎河横跨主干道,桥上行人,桥下行车,达到人车分流的效果.天桥同时也成为了该段的一个入口标识物.

路北自行车随便停放,沿街商铺存在大量人流,见缝插针的小商贩,共同占据着步行道,使原本并不宽敞的道路显的更加狭窄。经过讨论我们最终决定将路北两栋破旧的店面房拆除,做成停车场和休闲小广场,并种植绿化,形成开敞空间,在周末还可以为小商贩提供空间摆设摊位。从而将路北的步行道解放出来,形成纯步行空间。

建国小区将三个出入口直接开向主干道,沿街布置的住宅楼为北向入口,也直接面向主干道,过多的出入口面向主干道,导致人流交叉,形成局部交通混乱.将西侧两个出入口封死,只保留东侧一个出入口,并扩大入口形成处形成缓冲空间,并通过标识物强化入口空间.同时与街北的广场形成对景。

5. 布局结构与城市设计框架

城市设计整体形成“一心两翼四带”的布局结构。通过对道路框架、交通组织的整合,以中央公共开放空间为中心,沿道路两侧文化街与商铺展开,结合原有的快哉亭公园与建国小区,最终形成生活带、商业带、文化带、休闲娱乐带四条带形空间。

四. 城市设计导则

1. 建筑设计导则

分别从建筑物出入口、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造型、建筑物的风格、地方传统特色等几方面来规范。

a、建筑物出入口

建筑物的出入口的确定,应满足设计中对建筑物主入口的规定。严格限制建国小区将出入口随意开向城市主干道。

b、建筑物的高度

建筑物的高度应满足城市设计的要求,或符合设计中的高度倾向,且变化不宜过大。

c、建筑物的造型

建筑的造型设计应符合城市设计中所引导的造型倾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最终达到造型的和谐,完整和统一。

d、建筑物的风格

建筑设计的风格必须满足城市设计中所引导的风格,即具有时代气息,现代而新颖,简约明快,又要注重建筑的文化性,与文脉都市的设计理念相一致,。特别应努力使不同建筑物的风格和谐统一,且力求自身完整和群落之间的整体性。

e、地方传统特色

通过环境手段反映建筑地方传统特色,适当运用地方优秀传统的概念(即神似),反映到建筑的风格中去,保持建筑风格的现代性和时代感,维护徐州作为汉文华中心的地位。

2. 道路及景观设计导则

提高该区域城市街道景观的可读性、可识别性、宜人性和生动性,提出不同性质的道路应具有空间和形态特征。街廓的设计目标是通过植栽、铺砌与街廓设施的整体设计,更完整地塑造城市外部空间环境,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强调景观道路的两侧的界面形象,成为商贸中心的景观标志。

街道景观设计内容包括:街廓设施系统,绿化种植系统,地面铺砌系统等。

a、街廓设施系统

街廓,即由建筑物、构筑物、岸线等界面及路面的连续状态所围合的空间。街廓具有着静态以及空间场所的意义。街廓空间中的街廓设施是构成“城市特性”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评价城市特性品质的基本标准。街廓设施:在一个城市中,所有座落于道路旁,人行道上或者就设在道路上的,有助于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或美化城市景观而设置的公共设施。街廓设施主要是指功能性的街道小品,如、座椅、雕塑、路标、喷泉等。

座椅:在各主要开放空间、广场等区域,应设供人们休息的座椅。可利用植栽周围空间,且将座椅功能与花台、踏步等布置整体考虑,使人们有更好的休闲感觉。坐椅宜成组布置,并且在坐憩设施的周围结合垃圾筒、灯具等统一考虑,以方便人们的使用。

雕塑:可在各开放空间、商业步行街、广场、道路转角、大型建筑物入口等区域设置雕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环境特征,使其与环境有机结合。这类设施的特点是以美化街道,增加街道情趣为主,文化艺术性较高,是形成街道景观,视觉焦点的关键。

路标:应结合交通部门的相关规范,统一设置,要求标识清晰、准确。

喷泉:在步行街、广场设置景观喷泉,采用群柱喷泉的形式。喷泉设计应与照明设计相结合,增加夜间的景观效果。

b、绿化种植系统

绿化环境规划原则:构建连续的绿化景观,结合建筑物、广场、道路功能条件及地方自然环境进行种植设计,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花果期,形成丰富的绿化形态景观、季相景观。

c、地面铺砌系统

对街廓设施而言,地面铺装既是街廓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衬托、支撑其它街廓设施存在的背景。尤其地面图案的处理能给人以尺度感、通过图案将地面上的人、树、设施与建筑联系起来,以构成整体的美感。设计需考虑:便于行动与安全,公共场所的路面铺装要注意防滑处理;外观:包括色彩、尺度和质感。要给行人以方向感,通过布局和路面铺砌图案,创造出一个动人的和合适的地面景观。

3. 室外广告设计导则

室外广告包含建筑裙房广告、霓虹灯、橱窗、道路广告等.室外广告物的秩序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道地区的空间环境品质的优劣.室外广告物应在地区的用地结构分区指导下,并按广告物规模的大小,又秩序地设置.严格控制在建筑物屋顶、墙身等部位设置商业广告,广告的尺寸、高度、比例、造型、色彩和亮度等应与街道和建筑环境相协调。

五.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