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安全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安全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安全管理条例

篇1

关键词:安全监理;问题;建议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实施,明确的将建设工程的安全监控纳入到监理工作的范围之中,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监理企业普遍感觉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监理企业最大的风险,它的风险性已经明显超过了质量责任的风险。特别是在事故责任的追究过程中,对监理企业问责随意性很大,处罚依据又各不相同;在监理企业承担风险、承担责任义务明显增大的情况下,权利却并没有体现;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全,或者虽有规定但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导致监理企业安全责任范围模糊不清、这些情况目前都困惑着监理企业,也阻碍着监理行业的规范和发展。下面就这些情况做以分析和探讨。

1. 监理企业在承担安全责任风险的同时没有体现其权和利

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一种工作,只有责、权、利达到了统一,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目前的监理服务收费标准,只在项目的环境、技术复杂程度等方面,有所体现,而在安全方面却没有一点体现。经统计我国现有监理企业人均年产值在8万元左右,人均收入在3-4万元,甚至无法和施工单位的技术工人相比,当然监理企业无序竞争是一方面原因,政府在监督方面的缺失是另一方面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想聘用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只是一种幻想,原有的技术人才不断流失。工程监理企业的责任增加明显,而监理的收费却始终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工程监理在承担责任的时候却没有获得其与之匹配的利益,由于监理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制约了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对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是十分不利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自身的风险。

2.安全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虽然已经把安全纳入了监理的范围,将工程监理单位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活动中所要承担的安全责任法制化,但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只是对监理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和法律责任作了原则上的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均感到缺少可操作性,例如,总监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措施)时,按照正常程序进行了签署,施工过程中出现措施纰漏(非强制性规定)发生安全事故,监理单位是否应承担责任?案例一,某工程基础挖土方工程,车辆在运输土方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在追查责任过程中,认为监理工程师审查的施工方案中,没有具体的运输安全措施,应承担监理责任。还有《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在实践过程中实施的可能性极小,众所周知,工地情况复杂,任何时候,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如果监理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的那样,不停的向主管部门报告,不停的发暂停令,业主早让监理走人了。因此以《条例》为依据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监理国家标准,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安全监理的工作内容和范围才能更加具体化,有关的法律法规才能更有可操作性,安全监理工作的要求才能更明确,安全监理行为才能更加规范有序。

3.施工单位发生安全事故监理企业是否应为其埋单

在施工现场发生人员伤亡的各种事故,伤亡对象主要是承包企业参与施工生产的人员。安全管理,主要也是指如何保护这些人员免受伤害。由此可见,无论从事故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对象,还是从利益悠关主体来看,安全生产管理完全是承包企业的内部管理。目前建筑安全事故之所以多发,根本原因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薄弱。要做好安全工作,一是承包企业负责人要有很强的安全责任心: 二是企业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技能培训制度;三是设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四是要有投入完善的安全保护设施;五是施工人员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这就是说施工单位如果没有健全的机构、没有安全设施、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要搞好安全管理那是一种空话。而工程监理人员是无权介入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特别是目前建筑市场较乱,挂靠、非法转包、层层分包现象屡禁不止,施工企业原有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内控机制经过变迁已严重缺失,施工队伍在经历了层层转包后更是鱼目混杂,施工现场各类安全防护设施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监理企业更是无能为力。因此安全监理只能是一种肤浅的程序性提醒和督促。实践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一句“安全监理不到位”,将监理企业的责任无限制扩大,而目前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正当权益维护又没有畅通的途径,造成的后果是严重挫伤了监理人员的积极性,甚至一些素质高的技术人才离开了监理行业。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监理企业呼吁尽快减轻企业背负的“安全监理”的压力。

4. 对监理企业安全责任追究随意性太强

目前的法律法规只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针对性涉及到了监理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均没有涉及到监理服务企业安全责任,但政府有关部门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理解和掌握的尺度不尽相同,一些地方把监理单位和人员的安全责任无限扩大,所有的安全生产事故,主管部门都要处罚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甚至不少政府部门在处理事故过程中使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如某工程基础施工为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和措施在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已审查,措施规定混凝土隔孔浇筑,但在施工过程中,浇筑完一孔桩后,监理人员离开现场,施工班长认为在午饭前还有时间,对下午浇筑的孔桩检查发现几个孔桩底部都有浮土没有清理,让工人下去清理,结果在清理刚浇完孔桩的相邻孔时,发生底部扩大头间隔土层被刚浇完混凝土冲破,将一人淹没溺死。在次事故调查过程中,调查组认为施工单位违反施工方案及操作规程是主要原因,但监理人员没有在现场进行监督负有失职之责。次事故属于一般事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本次事故对施工企业罚款12万元,对监理单位按下线10万元罚款。这是明显一起行政机关肆意乱用法律进行行政处罚的典型案例,而这种情况在日常事故处理过程中并不鲜见。我们知道《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行政相对主体是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发生单位,作为提供服务的监理单位很显然不是事故发生的主体,因此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监理单位的行政处罚显然有失公允的。本事故监理单位的处罚应该采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因为它明确规定了监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如何做出处罚,虽然原则性东西多,细则性内容少,但毕竟是现阶段唯一明确有对监理单位安全责任进行处罚的条例。

5、几点建议

1)国家应在监理服务收费标准中明确安全监理费率固定部分,此部分应固定,不可参与市场报价,必须保证费用到位、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人员安全方面培训、设备监测等方面。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 燃气经营 安全运行

1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燃气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不断有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出现,工艺过程也日趋复杂化和大型化,使得安全隐患大为增加,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一些燃气经营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忽视用户自身的管理,缺乏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系统安全管理理念。主要表现为:

(1)管理权限界定不明

燃气行业是比较典型的网络型公用事业,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还需要建设主管部门和用户共同努力。近年来,在燃气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中,因燃气经营企业和用户管理权限界定不明而引发的燃气纠纷屡见不鲜。由于燃气经营企业缺乏对相关燃气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忽略了企业和用户双方燃气设施管理权限的划分,致使在限制自身发展的同时,安全管理工作也无法高效、有针对性地进行。

(2)安全管理机制不科学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现今,我国大部分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方法还较为传统,甚至一些企业仍然靠会议、靠文件防隐患、防事故,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没有把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进行。安全管理机制不科学造成了企业的信息流通不畅,管理者决策滞后,各部门难以协调一致,不利于安全隐患的整改。[1]

(3)用户安全管理系统不完善

燃气经营企业从事的是公用事业,服务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有义务平稳、安全供气。为切实保障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燃气经营企业在做好用户安全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分类管理,对用户信息进行整合,积极利用先进工具,建立信息化系统,完善用户资料,真正通过互联网工具实现安全管理的前瞻化、数字化、图像化、群体化。一些燃气经营企业在此方面还有待加强,由于企业缺乏用户安全信息、隐患和维修管理等为一体的用户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造成了管理效率低、隐患管理和事故处理能力较弱的结果。

因此,研究燃气经营企业与用户在燃气设施管理权限划分的政策依据,明确燃气经营企业与用户双方的安全责任,构建一套科学的现代燃气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用户安全管理系统,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2管理权限界定及安全责任划分

要提高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相应的法律纠纷,首先就需要对我国现有的法律及行业规范进行研究,找出燃气经营企业与用户在燃气设施管理权限划分的政策依据。我国的燃气法律体系可分为以下5个层次:燃气法律;司法解释;燃气行政法规;燃气行政规章;地方性燃气法规、规章。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专项的燃气法律尚属空缺[2]。在此背景下,经广泛征求意见后修订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的颁布与实施具有重大意义。该《条例》于2011年3月1日正式实施,是一部规范燃气建设与管理、加强燃气服务与设施保护、明确法律责任的重要法规。它在规范政府、燃气经营企业和用户行为的同时,还为不同用户燃气设施管理权划分提供了依据:

(1)对于单位用户,根据新《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中第十九条相关规定[3]燃气设施管理权划分及双方所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参照合同约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77条和第184条相关规定,供用气合同的内容包括供气的方式、质量、时间,用气容量、地址、性质,计量方式,气价、气费的结算方式,供用气设施的维护责任等条款,从而可以杜绝燃气经营企业与单位用户之间管理范围和安全责任混淆不清的问题发生。

(2)对于居民用户,根据条例中第十九条规定,管道燃气经营者对其供气范围内的市政燃气设施、建筑区域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承担运行、维护、抢修和更新改造的责任,而根据物权法第六十四条、第七十条规定表前阀至燃气具的燃气管道与设施及燃气计量表在业主专有区间内并由业主投资,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应该完全有业主专有。因此业主专有部分燃气设施(即表前阀至燃气具的燃气管道与设施及燃气计量表)需要用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即对于居民用户,燃气设施管理权划分以表前阀为界,顺气流方向至燃气具属业主专有,其维护管理和更新改造等事项应由用户自行负责。

3安全管理机制改进

为确保燃气管网安全、稳定、正常供气,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运营管理机制。燃气经营企业需要调整、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优化安全运营管理流程,落实安全责任制度[4]。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燃气经营企业在原有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监管,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整体负责,各部门进行责任的具体落实。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之后,公司的三级安全责任制便能更好地得到落实,做到权责明确、奖罚分明。图1所示为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之后的安全管理流程。

在安全管理委员会中,总经理需要负责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含年度安全培训计划),组织员工逐级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对安全目标认真考核并兑现奖惩。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应负责建立安全管理基础台帐及编制安全事故案例资料,组建事故应急抢险队伍,配置应急抢险机具,制订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实战演练[5]。各部门负责人则需贯彻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和规定,开展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并完善员工的安全管理培训计划、内容、制度,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4用户安全管理系统完善

随着城镇燃气的发展、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户内燃气设施运行使用时间的增加,用气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居民用户,户内燃气事故屡有发生,造成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不可小视。燃气安全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制度是保障燃气安全的最有效的制度。燃气经营企业对燃气设施进行日常巡回检查,是多年来管理规范的燃气经营企业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6】。因此,建立用户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收集用户信息,建立用户安全档案,从而有效地对安全隐患和事故进行管理。其具体包括3部分内容[7]

(1)用户安全信息管理

用户信息管理是通过对用户建立档案,从而形成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库,使燃气经营企业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有一个清楚全面的掌握,更好地做到对外服务。用户信息管理主要由用户报装管理、用户日常管理、安全信息管理3部分组成。其中,安全信息管理记录着用户的安全信息数据,主要是由工作人员在入户安检以及用户报修过程中所记录的情况统计整理而得。

燃气经营企业要从切实保障用户安全出发,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向广大用户进行燃气安全宣传,定期上门在社区内进行燃气安全宣传和解答问题,发放燃气安全手册,普及燃气安全知识,加强用户安全意识。尤其是在用户点火、安检员上门安检时以及在日常的安全用气宣传教育活动中,都应强调用户自身应尽的安全责任,引起用户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2)隐患管理

隐患管理是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状态从发现、处理到消除的全过程动态管理的业务。隐患主要来源于用户安全信息管理中的隐患记录数据,同时也包括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抽查以及用户报警。为更好地进行隐患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一方面,需要燃气经营企业建立维修数据库、完善维修业务,及时处理用户报修的问题,进行隐患整改,即要求电话受理员通过整理用户报修信息,维护维修工单,通过信息化工具传至维修人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后维修人员将维修时间、维修内容、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另一方面,燃气经营企业应健全户内安检回访、抽查制度,即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在一定的时期内,按一定比例进行随机回访、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沟通。

(3)事故管理

事故管理是指对燃气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设备事故、管理或操作失误、燃烧爆炸事故、伤亡事故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处理、统计和档案管理等事故发生后的一系列工作。通过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取证,编写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事故发生时间、上报时间、发生地点、事故类别、事故原因、内容等。之后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确定事故的性质,对属于责任事故进行责任分析并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制订纠正和防范措施,建立事故档案等。为加强事故管理能力,燃气经营企业应做到事故发生前防微杜渐,在高度重视管网巡查制度和用户报警制度的同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以便对突发事件顺利实施应急救援;在事故发生后做到处理得当、实事求是,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的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制订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

5结论

通过上述所看燃气安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责任重大,需要燃气经营企业和用户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燃气经营企业以往的安全管理往往重事故后整改,轻事故前预防,只是单纯的强调遵守现行法规或者凭经验去进行安全管理,视安全管理工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独立工作,缺乏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使得燃气设施管理权限界定和安全责任划分有据可依,燃气经营企业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同时还应改进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完善燃气用户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喜存.城市管道供气企业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篇3

主题词:燃气安全管理消防保证体系存在问题

1、概述

我国目前使用的燃气主要有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三个大类。燃气产业的发展领域大致分燃气汽车、城市燃料、燃气发电、基础化工四方面。

随着燃气事业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生产与消费规模越来越大,使用场所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现有的安全管理机制已跟不上燃气事业飞速发展的步伐。在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等方面的不同步、不配套等落后弊端也凸显了出来。近年来,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火灾、泄漏与爆炸等重、特大事故层出不穷,其等级与数量也不断上升,如98年3月西安液化气球罐泄漏、爆炸事故等,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给社会的公共安全与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燃气事业的推进与发展。

因此,理清当前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有关部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燃气消防安全管理保证新体系时提供参考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正是从消防的角度,系统地对当前我国在燃气消防安全管理保证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和论述。

2、我国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现状

根据1991年3月30日由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联合的第10号令《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建设部门是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消防部门作为燃气安全管理的监督部门,劳动部门作为燃气安全管理的监察部门和压力容器的主管部门。

作为消防部门,在燃气安全管理方面的业务,主要涉及:参与制定与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并执行;负责相关消防产品的检测认证;对燃气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上的相关场所、管线、设备、用户进行防火监督管理;参与燃气灾害事故的处置;日常的消防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我国目前与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有三个,即《消防法》、《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关的消防法规和规章非常多,如《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城镇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各省市的《燃气管理条例》等;以及众多的产品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规范,如《城市燃气设计规范》、《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站设计规范》等。

3、我国燃气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燃气消防安全管理涉及规划、设计、建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日常维护及应急处理等环节,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组织专家研讨,以及对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和黑龙江等地的调研,就目前我国在燃气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安全管理机制不适应燃气产业市场经济发展

燃气产业涉及建设、能源、交通、劳动安全监察、农业等各管理领域,燃气行业的安全管理也涉及公安消防以及上述各主管部门,目前由中央和各地方的上述部门颁布有关政令,对燃气实施安全管理。但地方与中央以及地方各部门之间的政令协调难度较大;同时我国南方和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用气差异也较大,要求同一种安全管理机制或法规有时势必造成诸多不适应。

第10号令第四条明确了建设部负责管理全国城市燃气安全工作,劳动部和公安部分别负责安全监察和消防监督,因此,各省市的燃气安全工作应当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但是,各地建设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在燃气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经常性协调,使得各地区的燃气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不够。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都在建设主管系统设立了燃气管理办公室或者燃气管理处,但由于受人员编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部门履行着行业管理的职能要大大多于履行安全工作职能,有的办公室只有几个人,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根本没有精力通盘考虑安全管理,而把安全管理的职能依托于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察等监督部门,或者让燃气供应单位自行强化安全管理。

2)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目前燃气安全管理的法制建设力度明显不够,现有的法规严重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法规制定滞后。我国目前执行的较权威的燃气规定只有1991年的第10号令,该规定对燃气的安全管理只提出了原则意见,相关的法律责任也不够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弹性太大,有一定难度。而且该规定至今已有10年,其间的经济体制、市场发展和行政部门的变化很大,迄今尚未进行修订。

(2)各地管理法规不一。全国各地为了加强本地区的燃气管理和安全工作,又在第10号令的基础上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燃气管理条例、办法。但由于各地方使用的燃气的种类、数量、地理环境等情况不同,所制定的法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全国燃气管理没有较为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头,职能重叠,监督与管理的界限不明确,使得许多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及时整解。

篇4

关键词:地方海事;执法;能力建设;地方海事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303-02

作为国家行政执法部门,在“全国海事一家人、水上监管一盘棋”的理念下,地方海事部门和国家直属海事部门一样,承担着维护水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污染的神圣职责。但地方海事部门业务量小,人手少,装备差,执法质量水平相对较低,如何提高地方海事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中国海事机构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改革,目前中国海事机构由国家直属海事部门和地方海事部门组成。国家海事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体制,主要负责沿海和内河对外开放水域。地方海事部门多实行属地管理,主要负责直属海事部门管辖以外的地方水域,也有部分省份地方海事实现省级直管,垂直设置,但大多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上级海事部门只对下级海事部门实行业务指导,海事机构隶属于当地的交通主管部门。一般地方海事机构的职责为:授权负责所辖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督和防止船舶污染管理;负责船舶、水上浮动设施、船用产品的检验、发证及管理;组织协调和指导水上搜寻救助工作等。有的地方还负责水路运政管理工作和其他有关水路交通工作。

二、当前地方海事部门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不顺,执法困难

由于中国直属海事机构和地方海事机构并存,体制不顺,导致一些地方海事机构,特别是非水网地区在海事执法中遇到很多困难。以吉林省为例,2004年,省里撤销吉林省港监船检局,成立吉林省地方海事局。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成立了独立的海事局(处),有的和当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合署办公,分为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省、市成立地方海事局,县(市)、区成立地方海事处,分别隶属于当地交通主管部门。这样,在具体的行政执法过程中,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无论国家海事部门还是地方海事部门,都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授权,行使海事行政执法职能。海上海事行政处罚程序第85条规定:“各级海事局所属的海事处管辖本辖区内的下列海事行政处罚案件:对自然人处以警告、1 000元以下罚款、扣留船员职务证书3—6个月的海事行政处罚;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警告、1万元以下罚款的海事行政处罚。”而《内河条例》所规定的海事行政处罚数额下限都远远超过县级海事机构的处罚权限,国家海事部门直属的海事处由于实行垂直管理体制,超越处罚权限的,可以由上级海事部门处罚;而隶属当地交通主管部门的县级地方海事处与上级海事部门无隶属关系,超越其处罚权限的案件,上级海事部门也不便出面进行管辖,这样就造成了海事执法的尴尬局面。另外,地方海事机构管理的船舶大都吨位小,收入少,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水上交通法规所设定的罚款数额巨大,致使海事行政处罚决定无法履行,使海事行政处罚决定大都成了“白条”,海事机关执法权威受到严峻挑战。有的基层海事处由于业务量特别小,当地政府只给核定两个人的编制,而按照海事行政处罚程序,至少需要4个人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处罚案卷,分别是两个办案人,1个法规员,1个领导。两个人的海事处根本无法行使处罚权力,怎么去开展海事管理工作呢?四川、陕西、湖南等省制定了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规和规定,使当地海事部门行政执法活动有法可依。但遗憾的是,这些地方法规大都仅仅在降低行政处罚额度上作了规定,而在处罚程序的简化等方面没有新的突破。地方海事部门在执法中的尴尬没有得到化解。目前吉林省已出台《吉林省水上交通管理条例》,这将有助于解决吉林省地方海事机构行政执法方面遇到的一些难题。

(二)业务不精,执法能力不强

全面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需要一支具有综合执法能力的海事执法队伍。近几年来,“全国海事一家人、水上监管一盘棋”的理念的提出,部海事局通过国家海事和地方海事“结对子”共建活动,安排地方海事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等方式,通过“执法先进单位”、效能建设等一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地方海事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滞后于新形势下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需要。一些地方海事执法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不高,认识问题只停留在事务表面,对一些新时期的海事行政管理工作和出现的问题,研究不充分、理解不透彻、管理不到位。体现在知识水平上,表现为文化水平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各类复合型人才和一专多能的执法人员。另外,执法人员老龄化加剧,工作瓶颈问题日趋明显,特别是在基层海事处,一线精干执法人员缺乏,人手不够,导致执法力量偏弱,造成基层海事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执法整治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海事监管职能无法到位。

(三)文书制作欠规范,案卷问题多

法律文书应当充分体现严肃性、规范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地方海事机构都有完善的办案程序,制作了相应的执法文书。但是,由于执法人员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填写或制作的相关法律文书不够规范。从近几年来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案件质量的评查结果看,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案件的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没有提供,船舶证书未提取,一些证据的复印材料没有标明出处,现场查获的单据和询问笔录中的数据不一致。甚至有的案件,在对当事人询问调查的时候,有先入为主的现象。有些案件在送达处罚告知书时,未制作送达回执,或送达回执制作不完整。有的海事处罚告知书送达的当天就制作送达处罚决定书,未留足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期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是由于办案人员粗心所致,只要细心加以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有些是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和法律素养问题,需要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决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三、提高地方海事行政执法能力的几点建议

以上种种不足,原因有多方面。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有些是体制、不顺等原因造成的,也有些是执法人员自身素质不足的原因。针对上述问题,要加强地方海事执法队伍建设,尽快提高地方海事机构的行政执法能力,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执法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对地方海事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是提高海事执法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培训中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员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首先,要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用集中学习与平时业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海事执法人员的法律水平,使大家能自觉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善于用法律手段处理各项海事活动。使其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丰富海事人员专业知识,提高海事人员办案水平。其次,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办案和岗位练兵竞赛活动,调动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整体执法水平。

(二)加强执法监督,严肃执法纪律

加强对执法权力的监督是提高执法水平的关键。在内部监督方面,各级地方海事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整合内部监督力量,纪检、监察、法制等部门要对执法活动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尤其要加大对易出问题的重点执法环节的监督力度,力求在监督内容、监督手段、监督形式上有所创新。在外部监督方面,结合“阳光海事”创建活动,深入推行政务公开、行政执法公示和社会承诺制,增加执法透明度。将各级海事部门的行政行为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中。要主动配合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外部监督,认真解决好举报工作,聘请行风监督员,使之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网络。通过内外监督两张网对海事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进行行政问责,追究行政责任。

(三)改革管理体制,保证政令畅通

篇5

关键词:农机补贴 安全生产 安全教育 排查隐患

1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制落实

要落实农村的安全生产制度,首先要强化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领导,要把领导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其领导职责,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制度。同时,相关领导者还要从思想层面予以重视,不断提升其管理水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制定专门的农机安全生产指标和质量考核标准,并将其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从而有效地激发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

1.1 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领导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生产质量,保障农村地区农机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各级领导要加紧部署,根据实际人员情况和生产需要成立专门的生产领导小组,确定主要负责人,并由其负责整个项目工作的安排和管理,统一划分责任范围,实行责任到人,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同时,基层组织也可以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组织网,并制定相关质量监测机制,定期开展农机产品定向检查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对负责生产的相关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

1.2 强化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领导干部是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主要力量,承担着保障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责。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强化其领导责任意识,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全面规范管理细节,及时排除农机安全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另外,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分析当前生产形势,根据内部组织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机安全生产规划方案,明确生产任务,制定严格的生产规范和管理制度,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严格责任负责制,实行责任倒查。在日常生产工作中,要想进一步强化生产单位的责任意识,引导其自觉规范其生产行为,就必须从制度层面予以严格要求。因此,生产单位要严格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负责制,实行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并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生产单位的绩效考核计划当中,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另外,一旦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有关部门要依据责任倒查制,明确责任负责人,并依法作出相关处理。

2 宣传教育是基础,长效机制是保障

2.1 要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是安全生产教育的思想动员,要深刻认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学习《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管理条例》等条例,深入落实《河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基本准则,提高对安全理论研究和安全法律研究的水平,总结宣传教育经验,积极培养安全使用农机的文化,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对非安全生产、操作的警示级别。

2.2 积极运用有效手段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生产单位为进一步强化生产人员的责任意识,可以积极运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定期开展多种层次的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其自觉遵守生产规范,不断提高其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另外,生产单位还可以深入基层,建立专门的农机安全生产宣传组织,设立安全生产宣传栏,举办主题演讲,进一步扩大农机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规章、政策、条例等,并通过具体事例增强宣传效果。

2.3 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相关单位要积极转变其生产管理机制,优化内部管理组成,充分发挥组织的“内核效应”,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一是坚持以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依据,强化内部生产人员的法律意识,引导其自觉树立依法生产意识,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防止其影响范围的逐步扩大;二是要严格农机安全行政许可制度,相关管理人员要严格管理市场现有生产单位,从源头上进行安全管理,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三是要集中开展多渠道的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3 监督检查是手段,排查治理隐患是关键

3.1 对农机具在作业环节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排查,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加大对监督管理人员的考核,将“三夏”、“三秋”、“节日”和冬季农机安全生产做为重要的考核阶段,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合理调整排查治理工作的重点,尽可能减少不必要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条例,做好日常性的农机安全监督检查,提高预防机制的效果,对于隐蔽性的安全隐患、危险源要进一步强化治理,做到定期排查,认真记录排查结果,有针对性的解决难点问题。

3.3 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机制。要密切配合公安、交管、工商、质检等部门的抽查管理工作,提高各级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有效落实联合督查执法,对于农机具的安全生产、安全使用、安全管理要做到分类治理,通过专项安全教育落实治理措施。

4 结束语

农机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长久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的防范机制、严格的考评机制、创新的服务机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使农机安全生产不断进入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李友,王思平.安全生产是根本兴旺繁荣众望归――安图县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J].中国农机监理,2011(06).

篇6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桥梁工程施工建设是路桥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结构功能的特殊性,存在施工难度较大、施工环境较复杂、施工人员综合操作技能素质普遍不高等问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桥梁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控制的难度。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路桥基础工程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桥梁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进度等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路桥工程交通运输能否按时、优质、高效顺利的投入实际运行中。严抓桥梁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和安全管理,有利于国家路桥工程建设的快速稳定发展和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对于桥梁工程施工企业而言,结合各种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理念,通过完善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管流程,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高效优质的施工建设,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践应用价值。

1 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存主要问题

由于桥梁工程结构功能和施工环境的特殊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时有发生,加上引起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繁多,加上工程建设周期进一步压缩、施工人才进一步紧缺,导致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1.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

由于受传统项目施工建设管理理念的制约,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在制度、措施、技术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①施工单位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桥梁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的相关项目安全管理技术规范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常常使得安全管理规范在实际项目管理中流于形式;②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中,没有详细划分权限,导致实际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中,较为混乱,权责不清;③工程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加上施工企业没有预备足够的资金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更新,现场很多施工机械及附属设施普遍存在技术落后等问题,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1.2 现场质量安全监督力度不够

有些桥梁工程为了尽快投入运行,施工工期一压再压,使得工程只有持续赶工才能满足竣工时间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推促施工单位在实际项目经营管理中弄虚作假,使施工现场生产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质量安全隐患,而施工企业又为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对现场质量安全问题不予重视,蒙混过关和弄虚作假,给工程施工现场和后期运营埋下巨大安全隐患。

1.3 现场施工人员综合技能素质水平不高

由于桥梁工程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吸引高技术、强管理的项目现场经营管理人员加入。桥梁工程现场施工作业人员以临时工、农民工等较多,这些从业从业者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水平普遍较低,也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不重视,管理较混乱等也是造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2 提高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技术措施

2.1 建立健全完善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结合桥梁工程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同质量、进度、成本管理摆在同一高度,更全面地、更客观、更有效地在施工现场开展各种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施工安全为基础,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制度,如: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按照《桥梁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佩戴好安全帽、构建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完善施工机械设备检修维护措施等。另外,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监督检查,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确保工程安全、高效、快速、优质的施工建设。

2.2 人的安全控制及时

加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水平的培训教育,并按照《桥梁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安全生产管理。从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可知,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大约有80%以上,是由作业人员违规操作引起。

因此,结合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好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有效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水平,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3物的安全控制技术

“物”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的主要动力能源载体,其具有较高安全可靠性能,是工程高效优质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施工机械设备由于运行工况状态不良、操作不当等,均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发生。对于物的安全控制技术,必须采取严格控制和监督措施。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设备功能特性做好详细的档案资料,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做到提前、及时掌握各施工机械设备运行工况状态信息,详细周全安排好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要技术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更新,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主要结构性能损坏严重、修复难度较大、修复经济效益偏低、以及技术水平较为滞后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坚决予以淘汰。施工企业应预留足够的设备养护维修和更新更换资金,确保施工机械设备具有较高安全性能,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系数。

2.4 环境的安全性控制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 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恶劣变异;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音、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缺陷。

2.5 加强施工企业与政府安全监管部门间的信息沟通

施工企业与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应改变传统单一的静态的安全监管方式,要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建立桥梁工程施工建设全方位、全寿命周期的动态监管体系。另外,施工企业应加强与政府安全监管部门间的信息沟通,配合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展开全面的施工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真正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工程安全高效的建设发展。

2.6 制定完善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施工企业应根据《桥梁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安全技术条例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相关工程施工建设实践经验,建立完善系统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由项目经理直接担任组长,由现场施工技术员、安监员等共同组成。一旦施工现场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应立即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有效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的扩大,有效降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损失。

3 结束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涉及内容较多且复杂的综合性系统科学。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是施工全过程各阶段中,所有作业人员、物、环境等的状态管理与安全监控,是一种动态复杂管理项目。施工企业只有在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同时,有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系统的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才能确保施工现场具有较高安全水平,推动桥梁工程安全、高效、优质、快速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俊卿,邹朋.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02)

篇7

关键词:海洋;船舶污染;船舶管理;海上运输;预防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前提下,我国海内外经济交易日益频繁,因此海上运输也随之增长,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造船技术水平的提高,船舶的吨位和尺度也在的增加;然而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是我们生命的摇篮,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比如海洋的污染问题。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将一些物质引入海洋环境直接或间接造成海洋是不可避免,结合个人工作经历对船舶对海洋污染问题展开以下论述分析:

1.船舶污染处理现状

1.1主要船舶污染源

船舶污染:是指船舶在停泊港口、装卸货物和航行的过程中,对周围大气和水环境所产生的污染。其主要污染物包括生活污水、含油污水、船舶垃圾。除此之外也将产生粉尘、化学物品、废气等,但总的说来,对环境影响较小。

1.2处理方法

(1)生活污水的处理:建议在船上直接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达标后直接排入江海;但企业考虑到成本等原因一般是收集到岸上再作处理;

(2)船上的生活垃圾的处理:

a.岸上处理:在船上焚烧、磨碎排放等。收集到岸上处理的方法用的最多,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收集装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实用;但是食品类垃圾会容易腐败,若垃圾量大则需要大容器,而船的重量会随容器体积增大而增大,还会提高转运成本高;

b.船上焚烧:船上垃圾的缺点是会产生大气污染,其优点是减量比例大,能达到90%以上还能彻底消灭病菌。

c.磨碎法:因为只改变了污染物的物理形态,在内河上,只能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对于海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直接排放)。

(3)对含油污水污水的处理:其一般是用油污分离器作处理。其关键还是在于源头控制上,一是要加强管理,二是船上的设备要尽量少漏油。至于溢油及化学物品事故,目前,主要建议是建立快速的应急反应机制。

2.船舶管理情况与立法

2.1船舶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后,经过总经理批准,将会在公司船岸同步运行。船舶为取得“安全管理证书”(SMC),在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具备必要的条件后,向海事主管机关或其认可的机构(简称审核发证机构)申请初次/临时审核。经审核发证机构批准,船舶审核组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被审核船舶的体系文件和安全管理活动进行审核,判断体系文件与《国际/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覆盖性、对强制性规定的符合性;评价船舶的安全管理活动与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实现规定目标的有效性。其目的就是利用外部强制手段来促进规则的有效实施,为被审核船舶提供改进体系运行的机会。

船舶安全检查是主管机关对到港船舶进行监督检查,确认其船舶技术状况是否符合国内法规及规范的要求,船舶、船员是否持有有效证书,船员是否熟悉船上的应急及关键性设备的操作,并就检查中发现的缺陷提出处理意见,要求船方予以纠正,保证船舶状况不低于标准,确保船舶航行安全,防止造成水域污染。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是针对公司管理进行的,而船舶安全检查是通过抽查船舶设备及船员的操作来反映公司的管理是否在船上得到了有效运行。相比之下,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侧重于公司管理,船舶安全检查侧重于对船舶及设备性能检查和船员适任性检查。因此,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船舶安全检查的方法、周期和侧重点均不同,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不能替代船舶安全检查

2.2重视以法防治

《宪法》第26条和《环境保护基本法》总则部分对保护我国环境、防治污染(包括船舶污染)都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国务院在1974年版布了《防止沿海水污染暂行规定》,1979年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与《环境保护法(试行)》,1999年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其中第八章专章规定:“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1988年国务院还颁布了行政法规以实施该法,《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在防止船舶污染海域方面,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起到过重要作用,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作出了修改后更加适应2000年我国重新颁布的新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与我国加入的经多次修正案修正的MAR-POL公约,除外我国针对公海发生的重大紧急污染事故,还加入《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8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1990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件公约》;

我国现在防治船舶污染海域方面已基本形成一个涵括国际公约、行政法规、法律和宪法在内的多层次法律法规框架,该框架对我国船舶污染海域的防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3.污染的防治

3.1加强船员对资源和环保意识

船员的资源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船舶垃圾管理有重大作用,特别是对垃圾的回收其作用就更大了,在目前的船舶营运过程中,很多船员对船舶垃圾管理的认识不够,即使是进行垃圾的收集、分类和管理也是为了经济利益或为了应付船旗国和港口国的检查,而不是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船舶垃圾管理的重要性,对船舶垃圾的价值和其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对船舶垃圾的收集和管理就不能坚持下去,一旦脱离了监管,船员胡乱处理垃圾的情况就会不自觉地暴露出来。因此,必须对船员进行资源和环保知识的培训和宣传,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船舶垃圾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船舶垃圾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2开发“绿色船舶”

“绿色”船舶是指在正常营运期间对环境无害(即不污染空气或海域环境)的船舶;一旦发生事故尤其是发生搁浅或碰撞时绿色船舶船具有内在的防止有害物泄漏的能力,它船舶建造、整个营运期限内和最终拆船时都要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开发“绿色”船舶的目的是控制起源于船舶的大气和海域污染。

3.3规范航运企业内部管理

ISM规则认为因素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是可以管理控制的,通过强化公司的内部管理和船舶的安全管理加以控制;目前导致船舶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多数小型企业存在管理的漏洞很多,故整合小公司闺房航运企业内部管理,使其从管理科学合理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防治船舶污染。

3.4船舶污染物处理的系统建设与严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

一般大型港口都有建立废油、废水和垃圾回收处理系统;一些港口还实行了严格的的防污染设备铅封管理制度实现船舶污染物的集中回收和岸上处理,局部海域的环境质量因此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因国家大多数的中小型港口以及渔业港口中的防止船舶污染问题不容乐观,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中小型港口和渔业港口的防污监督检查力度,多渠道组织建立船舶废水、废油、垃圾回收处理系统以尽快实现船舶污染物的集中回收处理,以有效地遏制内船舶违章操作、随意排放现象的发生。

3.5加强法制化建设,提高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

目前我国沿海港口的应急能力不足,在应对较大规模的污染事故时,尤其是对于一些危险化学品在海上运输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故,严重缺乏必要的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有关安全管理部门应积极推进海上船舶污染应急预案的制订和应急反应体系的完善性建设,督促港口和船舶配备污染应急设备,提高海上污染事故的防御能力;只有不断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制化建设,严格执法,规范管理,才能使船舶和港口的污染治理和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能力不断提高。

篇8

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企业的领导者和监察部门的检查,一线生产人员对于安全管理也是出于应付的心态,企业的安全管理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通常会忽视和放弃对安全管理方面的检查;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也只能为企业生产让步,更多时候是作为辅助工作来进行的,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多数化工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企业实现安全管理的进程缓慢。企业的安全管理仍有很大层次上依托于技术、工艺和设备,企业生产中技术、工艺水平不达标,安全管理难有突破。而现实的情况中,很多企业的易燃、易爆物品中阻火器及其它防火防爆措施跟进速度有待提高;设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没有设定合理的检定周期,往往是进厂后就开始使用直至报废。安全生产要更大程度上依靠技术的力量,提高企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监测能力,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实际上,企业更愿意在生产技术上投入,而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技术投入略显不足。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企业社会形象的建立,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更进一步的关键环节。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降低企业的损耗成本,对于化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意义重大。要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推动作用,用科学先进的生产理念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是一切生产活动进行的根本前提,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明确安全生产是企业进行其它一切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通过编制安全发展规划、制订配套和保障措施,确保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技术指导,在企业内部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将治理安全隐患、防范生产事故发生作为中心任务,着力解决好影响制约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参与和监督,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问责制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检查;杜绝违规操作,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安全生产问责制的建立,首先要对违反国家法令条例(如:《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行为追究相应的责任;其次,在企业内部编制严格的生产规范制度,对违反规范操作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接着,企业还应当对事故处理中的应急制度作出规定,对事故处理不力,放任事故无限扩大影响的责任人进行追究;最后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及岗位技术培训也必须落入制度管理,对不按时参加和借故逃脱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

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由设备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引发的事故不在少数,保持企业内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多数化工企业的设备都处于老化状态,设备中的一些零部件都面临磨损失效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加强企业内设备的检修制度管理,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对于企业的设备安全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设备检修工作编制作业安全方案,制定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保障检修作业安全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提高对企业内部的设备监测力度,应安排技术人员加强对设备的巡视,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或报停维修;在操作员工的作业前技术培训中也应该加强一些设备参数的常识,以便及时监控设备的状态。

安全生产管理对于化工企业的意义十分重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化工企业应该通过创新安全生产理念,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避免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等损失。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是化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篇9

加油站安全保卫责任书【1】

为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全面加强和规范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严防不法分子利用散装汽油实施个人极端行为和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加强汽油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指导汽油零售站点完善内部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治安防范措施,检查、指导汽油零售站点的内部消防安全工作,及时依法处置各类违法案件,特制定《散装汽油管理责任书》,以确保单位内部稳定和安全。

一、加油站点安全保卫工作应当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规范加油站点内部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加油站点各项保卫制度、工作责任和防范措施,维护工作、生产、经营秩序。

二、加油站点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站点的内部消防安全工作负全责。

三、规范散装汽油销售管理

(一)不得随意销售散装汽油。

(二)加油企业要建立健全汽油零售站点成品油销售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单位名称:

(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20XX年X月XX日

公安局消防大队(公章)

负责人:

20XX年X月XX日

加油站安全保卫责任书【2】

甲方: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做好20XX年我镇成品油市场安全生产工作,营造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加油站安全管理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1、无人员伤亡;

2、无火灾事故;

3、无治安和刑事案件。

二、甲方职责

1、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精神,定时布置安全生产工作;

2、对安全工作指导、协调、服务;

3、定期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

三、乙方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成都市消防条例》等消防法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责任到人;

2、建立健全本单位消防安全组织,严格落实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3、制定灭火和应急工作预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到应对有方;

4、组织本单位职工学习防火、灭火知识,油品操作人员必须经消防机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5、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对消防机构指出的火灾隐患积极采取措施整改;

6、定期检查加油机、油罐、输油管线、防雷防静电设施,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保养,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8、发现火情,要立即报警,组织并参加扑救,保护好火灾现场,并如实向调查人员反映情况。

四、本责任书一式二份,签订双方各留存一份,甲乙双方责任人如工作变动,继任人为当然责任人。

甲方:镇人民政府

甲方责任人: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责任人:__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1月1日

加油站安全保卫责任书【3】

甲方:XXX镇人民政府

乙方:XXX镇加油站

为强化消防管理,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损失,保障加油车辆安全、操作员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周围居住群众安全。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陕西省地方消防安全法规的要求,特签订本安全协议书,具体约定如下:

一、根据谁主管、谁负责消防责任界定原则,甲方将消防安全保障工作委托给乙方负责。

二、甲方的责任义务:

1、协助消防部门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和消防逃生演习活动,定期安排防火检查,对火灾隐患及时上报或整改。

2、协助消防部门对公共消防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贯彻执行各项消防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3、协助消防部门在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扑救和进行消防灭火施救工作。

三、乙方责任义务:

1、积极支持配合和参与甲方协助组织的消防安全防范活动,自觉培养消防意识,宣传消防重要性。

2、不在所属住宅房屋或车辆内贮藏保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3、不违规使用电器和不超容量用电。

4、教育和培养工作人员学习消防逃生技能、会报警、不玩火和不燃放烟花爆竹。

四、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XXX人民政府(签章)

责任人:______________

乙方:(签章)______________

责任人:______________

篇10

第一条为加强镇村渡口安全管理,维护水上交通运输秩序,明确职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广东省、__市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区辖区内的镇村渡口、渡船及其渡运的乘客。

第三条我区渡口渡船和镇村船舶安全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各镇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要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制为核心、以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行业管理为重点、以海事部门执法监督检查为保障、渡口经营者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水上交通安全格局,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对镇村渡口渡船的安全管理,避免重大、特大水上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区人民政府的管理职责:

(一)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渡口安全管理机构,指定部门负责对渡口渡船安全实施监督检查,落实人员、职责和经费;

(二)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落实各镇街的管理责任,与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督促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一步健全和层级落实渡口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渡口渡船管理台账和安全管理制度;

(三)渡口的设置及撤销,由区人民政府审批。要严把渡口审批关,规范渡口渡船的承包经营市场,建立承包经营风险金制度,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从源头上整治渡船违章渡运行为;

(四)建立健全渡口渡船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小组,确保险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在重大节假日及重大水上活动期间,落实必要的现场监管、监护措施,防止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发生;

(五)搞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镇村渡口渡船更新改造的工作力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全区镇村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工作上新水平。

第五条海事处的管理职责:

(一)督促、指导渡船进行船舶登记和船员考试、发证。加强现场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在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渡口渡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向当地政府反映渡口渡船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意见,协助政府部门落实各项整治措施;

(三)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强化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镇村渡口渡船违法违章行为;发现内河交通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有关单位和个人不立即消除或者逾期不消除的,必须依法采取责令临时停航、停止作业、驶向指定地点,禁止进港、离港等强制性措施,对发现有违章渡运行为的渡船,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可采取强制卸载、拆除动力装置、暂扣船舶等保障通航安全的措施;

(四)制止和取缔“三无”船、渔船、农用船等非渡船从事载客、载车渡运;

(五)发生沉船或人员伤亡事故,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展开事故调查处理,协助政府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六)积极受理各级政府部门及群众反映投诉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的违法违章行为,并坚决依法查处,确保水上交通违章必究;

(七)负责渡船的检验发证工作,加强对各镇街修造船厂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严禁修造低标准渡船;

(八)调查处理渡船水上交通事故;

(九)协助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渡船的台账。

第六条区安全生产监督局职责:

(一)积极参与渡口渡船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渡口渡船,要及时向当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反映,协助当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消除安全隐患;

(二)召集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和召开一次安全会议,分析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查出事故隐患和落实整改措施。

(三)在洪水期、重大节假日或者重大水上活动等渡运繁忙期,加强对乘客上落秩序的维护和现场监督管理,禁止渡船超载和冒险航行;

(四)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负责镇村船舶安全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第七条区交通局的管理职责:

(一)在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对镇村渡口渡船实施行业管理。指导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完善本镇街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制度,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制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政策、规定和规划,指导水上交通安全工作;

(三)贯彻落实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指导和帮助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四)组织协调辖区的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总结推广交通安全管理先进经验;

(五)结合农村公路网建设,

大力推进撤渡建桥工程,以进一步改善渡运条件,保障渡运安全;将渡口改造纳入公路建设计划,改善渡口设施,使渡口与公路技术状况相适应;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筹集渡口渡船更新改造资金,推广渡船标准船型和新技术,按照通渡道路硬底化、码头适于船舶靠泊、乘客上落、简单适用的原则,加快镇村渡口渡船改造更新;(六)在洪水期、重大节假日或者重大水上活动等渡运繁忙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加强对乘客上落秩序的维护和现场监督管理,禁止渡船超载和冒险航行;

(七)协助各镇街建立针对渡口、渡船紧急情况的应急救援预案。

第八条港航管理分局职责:

(一)监督检查渡口渡船所有人、经营人或者承包人执行国家渡船渡工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纠正渡船渡工的违章行为,督促渡船所有人、经营人和渡工,按规定办理有关证照;

(二)对镇村渡口渡船依法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渡船证照是否齐全有效,码头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好;

(三)协助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渡口码头的台账,维护乘客上落码头秩序。

第九条公安部门应协助有关部门维护渡口秩序和治安管理。

第十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管理职责:

(一)制定、完善本镇街的渡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本镇街行政村(居)委会和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的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与村(居)委会签订镇村船舶安全管理责任书,建立渡口渡船台账和安全管理制度;

(二)落实渡口船舶、渡工、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洪水期、重大节假日或者重大水上活动等渡运繁忙时间,应增派人员维护渡运秩序;

(三)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1—2名安全管理人员;督促村(居)委会落实1名以上的镇村渡口管理的专门人员,监督渡口经营行为;

(四)建立针对渡口、渡船紧急情况的应急救援预案。发生沉船或人员伤亡事故,立即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和人员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协助海事、安监等有关部门展开调查、处理,负责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五)负责向群众、学生、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宣传水上交通安全法规,督促他们遵守内河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

(六)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渡口渡船更新改造工作,并按照“三个一点”的办法及时向交通局提出资金补助计划。上级拨付的专项补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并按基建程序,做好镇村渡口、渡船的更新改造工作;

(七)规范、监督村(居)委会与渡口承包者的承包行为。

第十一条村(居)委会的管理职责:

(一)与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并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二)负责组织人员在墟日、节假日到渡口、码头现场维护渡运秩序,经常教育群众和渡工遵守渡口守则和渡运安全规定,制止和纠正“三无”船、渔船、农用船等非渡船从事载客;严禁未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的镇村渡口渡船超载、违规载车渡运行为。

(三)负责渡船操作人员的管理,配合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渡口渡船台账,至少配备1名镇村渡口专门管理人员。组织渡工接受培训,镇村渡口管理员要参加业务培训,持证上岗;

(四)组织村民制订“村民安全公约”,加强对本村渡口及其渡船的安全管理;

(五)实行“以渡养渡”政策,营业渡口要从收取的投标金额中提取30以上,用于码头及渡船的更新改造及管理资金,此项管理资金要专款专用;

(六)依法规与渡口承包者签订渡口承包合同。

第十二条渡船所有人或经营人必须与村(居)委会签订安全责任书,对渡口和渡船的交通安全负直接责任,并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一)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配备必需的安全设备;

(二)必须按规定申请办理渡船、渡工证照,并按规定交纳渡船检验、渡工考试费用。严禁不具备条件的渡船和渡工参加渡运;

(三)必须亲自或督促渡工每天记录《__市镇村客渡船、车渡船航行记录簿》;

(四)严禁非法载客、渡运汽车或超航区渡运;

(五)必须在明显的位置标明船名、载重线和乘客定额,严禁超载航行;

(六)不准在恶劣天气和洪水期间冒险渡运;未经批准,严禁不具备夜航条件的船舶航行。

第十三条渡口管理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参照《广东省乡镇渡口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谁经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经批准设置的渡口,必须实行“定渡口、定渡船、定渡工、定客额、定制度”。

第十四条设置或撤销镇村渡口必须由渡口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经辖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海事处加具意见后,送区交通局审核,跨市(区)经营的渡口须经区交通局同意,涉及堤防安全的还须经区水利局同意,报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按照“建桥撤渡”的原则,逐步减少渡口数量,提高渡运安全系数。

第十六条渡口设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必须经过区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并且渡口证照齐全;

(二)选址应当在水流平缓、水深足够、坡岸稳定、适宜船舶停靠的地点,并远离危险品生产、堆放场所;

(三)具备码头或台阶、缆桩、跳板、照明等便于货物装卸、旅客上落的安全设施,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

(四)渡口设置候船室或候船亭,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五)渡口竖立有明显的“渡口安全管理制度”、“十不准开航”、“渡口守则”和“乘客守则”牌,设置的标志应标明渡口名称、渡口的批准机关、批准日期、渡运路线以及乘客须知、《渡口守则》等;

(六)配备1名以上具备水上安全知识和技能,并持证上岗的镇村船舶安全管理员;渡口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区人民政府指定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

(七)渡口应当建立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具备应急通讯条件;

(八)渡船应办理船舶保险和乘客意外保险。

第十七条渡口承包单位(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渡口承包以船公司经营为主,个体经营为次,逐步向全面实行船公司经营的方式转变,规范经营行为;

(二)渡口承包期不少于3年,承包单位(个人)必须具备合法的渡口经营资质和2名以上持证渡

工;(三)渡口承包招标应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招标时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派出工作人员到场监督。中标的单位(个人)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

(四)渡口承包合同应以渡口承包人(经营人)为安全生产主体,突出安全违章处罚条款,违章渡运与经济处罚挂钩;

(五)渡口承包者应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缴交一定数量的安全风险金,金额应不低于当年销售额的10;

(六)渡运承包价、过渡收费标准应在承包前由物价部审核,区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渡船具备下列条件,方准航行:

(一)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

(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船舶登记证书;

(三)配备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

(四)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规定的水路运输许可证和船舶营业运输证,并领取工商执照;

(五)配备其他的必要的航行资料;

(六)配备足够数量、完备、有效的消防、救生、信号等必要的航行设施。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渡运:

(一)超客额或超重的;

(二)船体有裂缝或有漏水的;

(三)天气恶劣、对航行安全有危险;

(四)船舶证书超期或渡工无证的;

(五)载运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的;

(六)其它有碍渡船安全航行的。

第二十条渡工必须年满十八周岁,身体健康,掌握驾驶渡船技能,会游泳,并经海事部门考试合格领有合格证书;对于在载客超过12人或载运危险品的渡船上任职的渡工应当按照规定经过相应的特殊培训,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持有相应的有效适任证书或其他适任证件。渡工应保持相对稳定。

渡工必须做好渡船的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每天记录《__市镇村客渡船、车渡船航行记录簿》;必须自觉维持乘客上落船秩序,不得随意停航罢渡,不得刁难乘客。当渡船在航行中发生危险或乘客落水时,渡船人员必须积极抢救。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应及时拔打12395水上求救电话。

第二十一条乘客应遵守如下规定:

(一)渡船停稳后,依次序上落船,不得争先恐后,上船后按指定位置坐好或站好,不得坐在或蹲在渡船的左右两舷侧板上;

(二)自行车、摩托车、其它物品必须按渡工指定位置放好。一辆自行车或摩托车或50公斤物品按一个乘客额计算;

(三)船满载时,应立即停止乘客上船;船超载时,后上者应自觉离船,渡工有权责令后上者离船;

(四)听从渡工指挥,在渡运遇到危险时应配合渡工保持船身平稳,不得惊扰骚动;

(五)应自觉交纳过渡费。

第二十二条未经批准、擅自渡运汽车、证照不全或失效的渡船擅自航行的,一律由海事部门予以强制滞留,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的镇村船舶及其所有人、经营人和渡工,由海事、交通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安全监督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村(居)委会干部、镇村船舶安全管理员未按本办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或,发生镇村船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党纪政纪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管理部门应开通社会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接到镇村船舶安全管理隐患举报后应立即安排有关人员核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