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会计监督 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公司治理结构
1、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职能的概述
1.1、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监督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活动,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地、综合地协调、控制、监督、督促,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会计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一部分,是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财经政策、会计法规,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进行的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广义的会计监督其内容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外部监督。
1.2、会计监督的目标及内容
会计监督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以及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杜绝财经违纪现象的发生,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其内容主要表现在:
1.2.1、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进行监督。
1.2.2、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
1.2.3、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1.2.4、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1.2.5、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
1.2.6、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
2、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作用
会计监督是保证现代企业制度良好运行的一项重要保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确立与其相适应的会计思想和方法体系,同时会计理论自身的发展也会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以股份制为主的新型企业制度,为了保障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有必要进行会计监督,从而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强而有力的会计监督为其提供保障,同时,有效的会计监督也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加强会计监督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
3、我国会计监督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会计制度得以不断地完善,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企业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其主要表现在:第一,无法监督。第二,无力监督。构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3.1、单位内部会计人员隶属于企业员工,在均衡自身利益中无法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是追求价值最大化,而会计作为企业的一员,受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制约,根本无法阻止管理当局的违规行为,并在大多数情况下还会成为其参与者,虽然《会计法》和职业道德规范都提及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和审核职能,然而很多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
3.2、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三者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监督体系
三种监督构成了会计监督体系,但他们之间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以及承担的责任等存在很大差异,虽然他们的目标都是维护国家财经法规,但是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分工,对于三种监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由于他们的职责分工不清,有时候出现重复检查,有时候甚至出现真空地带,一单出了问题,就会相互推诿,
4、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职能的体系框架的构建
4.1、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完善会计监督职能,更好的发挥职能的监督作用,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力度,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行业这个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主动并善于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得会计监督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能够有效地得以执行。
4.2、建立有效的相互约束机制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职能就像竞技体育一样,有运动员就一定有裁判员,我们要遵守规则,要尊重裁判,对于企业的会计监督也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一种相互约束机制,使其达到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效果:第一不能干坏事,建立恰当的公司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第二,不敢干坏事,建立完事的法治秩序,使干坏事者面对很高的惩罚成本和强大的威慑力;第三,不愿意干坏事,建立先进的公司治理文化,形成良好的道德秩序和自我道德约束机制。
4.3、建立起以行业监督(CFE)为主体的外部会计监督模式
为了彻底摆脱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依赖关系,保证其独立性,应当改变目前的审计聘任制度,成立独立的公众机构:审计聘用及舞弊检查委员会简称CFE(全称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注册舞弊检查师),拥有该资格就表明在舞弊调查方面具有了专业水平,并经过认可,合格的CFE必须拥有四方面的素质:欺诈性的金融交易、犯罪学和伦理、欺诈的法律元素、欺诈调查,我们可以引入这种政策,将CFE充当被审计单位与事务所的“中间人”,其具体工作包括对上市公司评级、招标选择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等,以提高其抵御外部环境压力的能力,增强其审计独立性,以CFE为主体建立一种新的外部会计监督模式。
5、结论
强化会计监督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有效地会计监督,不仅有利于企业经济活动更加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也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而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会计 监督职能 落实 发展
一、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透明度不够
在申报财务报告时,多数是总结性的将一定的综合数据进行最终化处理,这份数据信息也只有对于企业有领导的政府相关少数部门能够了解到,与一般的上市公司相比较而言,其他的投资者根部无法了解到资金运转的详细情况,无法通过市场来进行有效的监督,缺乏市场的基础性,这个监督体系就显得不够完善。如此一来,便只有通过政府的行政监督单方面来完成监督工作,即便行政监督中包含着来自政府不同部门的监督形式和种类,但缺乏更具调节性的市场外部监督,就无法达到一种均衡。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和近期远期的都需要通过对于会计信息来进行有效的分析。这种信息的不透明从根本上会对投资者作出投资选择和下一阶段的规划的决策造成阻碍。即便不公开不对称的信息会对企业经营的判断不利,但是却为企业对于会计信息的把握有了一定的执行决定空间。
2、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使监督职能不能有效落实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监督人员来看,一般的监督性工作本应该由执行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行使监督工作,这样能够使监督力度更有客观性,掺杂的主观因素较少,同时能够保证一定程度上监督职能的公正有效,但目前国企中多数情况的监督人员即为会计内部人员执行,如此会由于种种情况而弱化监督职能,或是出于对于工作的业绩的要求,会隐瞒会计信息中的疏漏。此外,所有者和债权人是与企业的利益最相关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权益不被侵害,需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但在新《会计法》的会计监督体系中确没有相关规定,这是会计监督体系的一大缺陷。其次,社会审计不规范。对于能够承担审查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工作资格,社会审计所产生的威慑力不是独立的,而必须借助于委托人才会发挥实际作用。我国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挂靠在各主管部门,事务所与挂靠的主管部门在人事管理、资金投入、收益分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系,使得在利益的驱使下,独立性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对于资格的考核审查力度不够,甚至有鱼目混珠的人员出现,无法及时的检查出会计核算中的漏洞或是错误。最后,独有的政府监督不能完成正常监督工作。由于体系和条例设置的不够完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疏漏或是重复,不能明确检查任务,责任分配不明。并且监督人员依仗政府的组织形式,对于检查的主观操作性较强,很有可能受到外界某种目的的影响和支配下进行审查和汇报结果。
二、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发展
分析以上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职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的修正以促进会计职能的发展,来保证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转更具科学性合理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主要从信息公开化和监督职能体系的完善两个方面进行。
1、 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制定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公开披露的制度规范,规范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和报告的行为,使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成为公开可以获得的信息;其次,国有企业应该自发主动的通过容易传播和查找的方式将信息公开化,特别是应该在大众传媒和流行的网络上开展;再次,对于信息要建立长期的对比数据分析积累,这些数据首先要保证是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的,可以制定相关的规定来保证投资者顺利获取数据,以便于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作出相应的决策;最后,将信息的公开化作为另外一项被监督的项目,使其具有束缚力。
2、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由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组成。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即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会计监督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所有者的会计监督、债权人的会计监督、经营者的会计监督、职工的会计监督和政府税务部门的会计监督。而经营者的会计监督则可以按不同层次进一步分为单位负责人的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和单位其他部门的会计监督等。只有建立内外兼顾的会计监督体系,才能有效的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
三、 总结
对于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落实过程中的绊脚石,我们要尽最大能力将其移开,会计监督职能的存在是维护国有企业资金运转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着对于企业前一阶段的运营情况,和后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如此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及时、有效就倍显重要。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创新和发展会关系着国有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对于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落实和发展工作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胡景丽.论国有企业中的会计监督职能[J],财经界,2010,(8)
篇3
摘 要 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职能在工作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如何充分地运用好该职能尤为重要。本文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内容为着入点,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职能现状,提出了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监督职能 现状 措施 探讨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范围和权责的不同,将其可以划分成为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这两个部分。前者在对本单位的会计事项、生产经营活动等进行监督时所选用的监督主体为本单位的会计部门以及会计工作人员;而后者的监督主体则转变成为了由审计机关、税务机构、政府财政机构等外部机构监督主体。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内容
首先,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监督。资产指的是事业单位使用或者占有的能够以货币来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它主要包括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资产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难点和重点。(一)货币资金会计监督;(二)应收和预付款项会计监督;(三)存货会计监督;(四)固定资产会计监督;(五)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会计监督。其中,对固定资产的会计监督是一个重点,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一个主要部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会计监督,重点是要求相关的职能部门制定出合理的购置计划,一些单位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必须要进行技术论证,购入后要仔细验收与安装。同时,组织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及定期清查工作。其次,对收入与支出的会计监督。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是预算管理、分配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因而也就是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内容。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引入了大收入与大支出概念,统收统支综合财务计划的实行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人为地将事业资金分块进行管理的模式,有利于单位内部自身的核算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管理。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职能现状
1.财经纪律松弛,会计信息失真。首先,财经纪律松弛。为了将预算外的资金转移,开办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把应当由本单位获得的行政事业收费转移到了新设立的部门,乱支乱用,逃避监督;虽然要求相关事业单位要贯彻落实政府采购制度,但是少数的事业单位至今仍没有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搪塞,主要就是为了在购买物资时可以获得一些回扣;一些事业单位违反国家的财经法规,通过虚列支出等方式来套取资金,让财会部门乱发奖金以及实物,有的甚至以个人的名义使用公款来购买商业性质的保险。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将本单位的公房出租收入、赞助费、广告收入等私分或违规支用。其次,会计信息失真。由于违规操作等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许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按单位负责人意图来办事,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众所周知的就是白条入账、公款吃喝。按照国家规定来讲,事业单位接待费是有着一定标准,但是有些单位通过巧立名目等手段,达到公款吃喝的目的;另外,有些单位为了迎合上级机关,通过白条从单位中套出资金;有的事业单位不配合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等的工作,设置多套账簿,对外是绝不提供本单位的真实会计信息。
2.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规定限额之上没有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同意,擅自调用或者处置本单位的资产,或者将本单位的资产低价处理。由于事业单位制度不完善,各种违纪违规现象比较多,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约束力。《会计法》(2000年)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但是在实践检查当中发现,有些单位没有内控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有些单位使用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是若干年之前的;有些单位的负责人甚至认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之后钱与账都由财政部门来把关,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可有可无的。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职能不断弱化。
三、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事业单位要贯彻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涉及到钱物的登记、结算、收付必须由两个人或以上进行分工办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落实复核制度,制单与复核应当分别由两个人完成;控制好印章,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进行管理,而个人印章由本人自己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出纳、会计工作分工要明确,禁止一个人全权代办;明确审批的程序,所有的支出必须要经过财务人员的审核,仔细检查票据是否合规、项目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等,然后再由领导签字,坚决实行自下而上逆向审批的方式。明确重大的经济业务事项决策与执行程序,使执行权和决策权分离,以相互监督、相互约束;明确其他会计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职责;健全发票收据的销、缴、用、领等制度,要建立票据台账;规范政府的采购行为,要建立政府采购台账,严格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建立内部财务的公开制度,提高各项财务支出的透明度;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实施调阅会计档案的登记制。
2.明确会计责任的主体,提高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诚信原则与道德价值观主要取决于单位的负责人。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事业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对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要保证会计人员、会计部门依法履行其职责,不得强令、指使、授意会计人员以及会计部门违法办理各项会计事项。通过明确会计责任的主体,强化事业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当中的责任,使会计人员以及会计部门明确地行使各项会计监督职能具有了一个重要的保障。
四、总结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在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与支出、收入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但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需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同时它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健全的会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出其重要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会计监督 经济活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24-01
习惯上称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在我国会计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中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本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把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作为会计两项重要职能。
1 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核算职能
在研究会计核算职能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从内容上刊,不能把会计核算职能单纯的理解维记账与算账,把会计看成是单纯的描述性工资,即记录、分类、计算、综合等一系列手段。提供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活动及其结果的会计资料,包括:文字、数字—— 主要是数字—— 资料,而对这种反映的要求和内容,则是随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随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而在不断前进变化,它由简单的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的把收支、支付等记载下来”。这种反映资料向包括完整、全面、系统的指导体系发展。作为观念总结的核算本身蕴含着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比较、预测等任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便上升维管理阶层,也就是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它不仅指对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聚财、用财、生财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的管理,而且还包括由于资金的变化而引起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如企业与国家财政、税收机关的关系,企业与供应单位,与用户等之间的关系,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企业与投资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职工个人之间的关系等。管理职能,如计划职能,通过制定并执行财务收支计划莱规划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行为;组织职能,通过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合理使用、调度资金,及时筹集供应资金,保证企业生财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指挥职能,通过对资金调度来平衡整个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决定哪些业务可以进行,哪些不可以进行,以及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范围、时间及规模等;协调与控制职能,通过价格形式莱协调、控制各项业务活动,使之按照预定的计划有顺序、分层次的进行,所以,有人不无夸张的说:好的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仅是专业的会计人员,而应是优秀的企业家,是“艺术家”,是帅才。
其次,从时间上看,核算职能应包含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即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第一,会计要记录已经发生的经济现象,提供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第二,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及时控制经济活动的进程;第三,要根据历史记录加以分析、整理,转换成新的经济信息。由此可见,核算存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会计核算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所记录、计量的经济活动是错综复杂的,其中有些经济现象其规律性并没有被人们所认识,还无法用科学方法去计量和描述,为了使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对会计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者发展趋势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和假定,这种判断和假定就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价与币值稳定。
2 会计的另一职能是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控制,也就是预测、控制、分析和检查,这些都是监督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进行的,为了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进行会计监督。
加强经济监督是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信息进行的监督,这是会计固有的职能。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资料的需要,监督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逐渐的扩展。监督职能一般含有监督、控制、参与决策等环节。
会计的监督职能,一方面铜鼓乖哦凭证等有关会计资料的审核进行事前监督、审查所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动内容是否合法、合理、真实可靠,是否符合财政制度和财经法纪的规定:通过事前监督,以及时发现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以避免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还要对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有关资料加以检查和分析,进行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通过事中、事后监督,可以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和浪费现象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按预期目标正常进行。
会计的监督职能,不仅指对会计信息进行识别与检查,以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在国际的法律与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还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其目的在于通过监督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即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
3 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密切关系
篇5
摘 要 针对目前社会上广受关注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强化内外部监督、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强化措施。
关键词 会计职能 会计监督 对策措施
纵观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认识,不乏对会计监督职能的讨论,会计监督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其监督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因此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会计监督根据各种合法制度,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达到提高企业工作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二、当前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第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则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现象经常发生。第三,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第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要防范以上述种种弊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相关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和严处;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主要是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4)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5)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同时国家也要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这些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参考文献:
[1]赵保卿.会计监督实务.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会计监督体系;思考;完善
现阶段我国企业“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在会计监督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是,由于实施监督的主体不尽相同,各个层面会计监督的客体、目标、范围、依据等也会随着变化。因此,必须对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各个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察,深入分析,才能得出更全面、完善的结论。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反而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导致企业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国家、社会及企业等各方面利益遭受巨大损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会计实务中重核算轻监督,对会计的监督职能往往只是被动地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而并没有主动予以运用。二是不能准确地定位会计监督,存在一些极端看法。三是认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全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监督要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四是认为会计监督只是会计人员的事,而不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事。
(2)会计基本职能界定不清,监督目标失衡。内部会计监督、政府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构成了“三位一体”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但是它们之间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及承担的责任等存在很大差异。有关规定明确了三种监督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但在要求上没有具体体现三者之间的差异,使三种监督职能混同。另一方面,在经济工作中各部门如何配合,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健全的制度。
(3)会计管理体制造成的局限。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实质是内部控制。在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一方面隶属于各企业,受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与制约,与企业存在共同利益;另一方面要执行相关财经法规的规定,监督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会计人员的双重角色往往令其在实际工作中顾虑重重。
(4)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低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日益增多,会计队伍逐渐壮大。但其中很多人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都不高,不遵守会计制度,不重视业务学习,对于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知如何处理,不能有效地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5)缺乏坚强的法律后盾。现阶段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法律法规的制订、执行环节存在疏漏。
企业会计监督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导致会计监督落实不到位。尽管采取了诸多整顿措施,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会计监督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完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至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健全企业内部监督。确立岗位责任制,在落实内部经济责任的同时,应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不同岗位的控制区域、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和规范标准,使会计人员做到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考核有标准。确立职业道德约束。会计职业道德能引导会计人员进行自我控制,自觉遵纪守法,同时还能从思想意识和具体行为上使会计人员树立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树立敬业、爱业、守业的工作情操。确立自我监督约束。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环,能最大程度地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多极化,必将促进内部审计职业化的管理。
2.健全国家监督体系。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财政、审计、税务、工商行政管理、证券、保险、人民银行等诸多监督机关应相互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加大对管理当局财务造假的惩处力度。企业的管理当局必须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表明其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负责,并进行相应的承诺。这样就可以从提供会计信息的源头形成一种威慑,加大惩罚力度可以增加管理当局财务作假的机会成本,有效遏制财务造假的发生。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鼓励与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曝光,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3.优化法律环境
随着我国新《会计法》的颁布和实施,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法规体系逐步建立。这对于加强会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实际上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现象仍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健全会计法规体系成为了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首要任务。其次是要严格执法要求执法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审判。目前需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各级领导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地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纠正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二是要理顺行政执法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尽量建立公开、统一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等行为。三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执法能力。五是建立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保证行政执法监督合法、适当、有效。
【参考文献】
[1]宋茂霞. 我国会计监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D]. 南京理工大学 , 2005
[2]王酾安.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 , 2004
篇7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
(一)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会计监督体系采取的是三位一体的形式,即“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政府部门监督”,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会计监督体系。随着企业集团投资控股及参股等企业产权多元化局面的形成,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相关者出现了。但此时的会计监督却未充分体现这一部分利益成员的监督意识,他们行使会计监督的手段稍显单薄。唯一可信赖的监督机构是监事会,监事会是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公司的常设监察机构,执行监督职能,监事会对企业会计的监督是明文规定,有章可循的,但现状是监事成员往往履行义务不够,只是企业决策会议上的坐上宾、门前客。那么来自利益相关者的这一部分外部监督就非常疲软,不能充分体现出有监督动机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会计监督作用。
(二)审计监督重于企业会计监督
外部审计是会计监督的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企业将外部审计作为会计监督的重要部分,希望通过审计监督代替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过分强调审计监督,偏重于审计结论,而轻视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很多企业认为,外部审计事务所有权威性,审计结论有说服力,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现状。但是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而会计监督从理论上来说是与企业经营并行的,也就是贯彻始终的,从企业自身来看,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更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外部审计监督仅仅是一种服务过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要审计机构来承担对企业的监督职能无论是从动机还是能力上来说都是不合理的。会计监督不能代替审计监督,审计监督也不可能代替会计监督。
(三)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目前会计监督职能趋于弱化表现在:其一,企业人员了解会计技术层面知识太少,从领导到一般员工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不够,势必使会计人员的监督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员工的理解与积极配合,特别是面对“合理而不合法”这种问题的时候,会计人员往往就会偏离了会计监督职守;其二,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监督关系建立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一些内控问题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不追究,导致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其三,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独立性强,部分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独断专行,一言堂现象严重,致使错误指令、错误行为缺少监督,甚至违法乱纪、,有些经营者还授意或威逼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企业会计人员知晓或参与一些经济案件,都是由于利益冲突和领导专制,从而放弃会计监督。
(四)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职业地位、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是影响会计监督的根本原因。从职业地位来说,一些企业管理者的会计知识甚少,没有认识到会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会计就是记账,任何人都能胜任,未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对企业乃至国家经济良好运行的危害。而且在一些企业中会计人员不能进入企业经营中心层,只能唯命服从,甚至会计的监督行为会受制于企业当局的压力,那么部分会计人员就会认为人微言轻,政策法规抵不过领导一句话,无法平衡自己利益与集团利益,而主动放弃监督阵地。二是职业能力,部分会计人员缺乏执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办事,没有根据事实说话,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在信息数据处理繁杂的今天,违纪违规行为更加智能化、隐蔽化,对会计人员的监督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三是职业操守,会计这个职业,职业操守很重要,部分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自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法律意识淡漠,不懂法、不学法、不执法,不能真正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责。
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思考
(一)加强对会计监督的认识
政府部门一直在大力宣传《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其目的也是加强会计监督的职能,对企业来讲,一是应该在各级层次的员工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的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特别是针对企业领导者,要大力宣传会计法律、法规知识,让其充分了解会计法律法规所覆盖的内容,合法决策;对会计人员也要加大会计法规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对会计法律的熟悉程度,对业务的判断能力,让其执法必正、必严。二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中会计文化的作用,将会计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全体职工中普遍明确会计职能、会计依据、会计流程,特别是对一些与经济业务有紧密联系的部门,如销售、供应等部门,要让其了解会计法律、基础会计实务等会计基础知识,开展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律约束。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组织编辑《财务特刊》这种企业文化宣传形式,达到了宣传会计法律、解释会计知识、建立会计文化的目的。通过期刊这个宣传阵地,长期对会计相关内容进行普及,使法在人心、循章办事。三是通过加强对会计监督的认识,让各层面的人员认识会计职能的管理核心作用,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地位和自信心,企业要充分为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权力保障、法律保障、措施保障。通过这些举措,逐渐从会计的认识向认知转变。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现有“产权不清晰、不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要加强会计监督,就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充分发挥所有权人的会计监督职能,形成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使监事会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不能作为花瓶虚设,要不受经营层的干扰,要充分赋予监事会经营审查权、意见反馈权、职务弹劾权,以保护出资者的权益,真正形成企业内部的制约力量。在董事会内设立高级财务董事或财务委员会,由董事会直接管理,向董事会负责,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防止企业经营层营私舞弊行为的出现。要处理好经济利益中会计监督权力委托关系,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权力委托,经营者对会计人员的权力委托,主张权力委托中的会计责任,形成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相一致的责任义务承担。明确并追究经营者的权力会计责任。对企业团体内部形成的权力委托关系进行必要的会计责任制约,有效保障赋予了权利责任的会计人员自下而上实施监督职能的实现。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核算、审查、分析及报告的所有程序与步骤,能有效地防止错误行动或故意舞弊行为的产生,减少人为造成的损失。一是在制度建设方面,企业应在遵守会计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出合理的货币资金、存货、费用支出、固定资产、往来结算、报表编制、内部稽核和岗位责任等制度,从而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二是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将不相容的职务分离,使各部门的工作必须共同协调,相互监督,通过以会计监督体系为中心,做到以各环节为程序控制,会计为中心控制,充分让会计体系贯穿整个经营体系过程,落实会计监督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规划好流程控制,用流程将利益关系群体区分开来,通过各环节的相互监督控制减少舞弊行为,然后伴以现代会计网络体系,利用以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杜绝业务流程中的人为因素,保证会计系统按业务实际情况真实完整地进行记录、核算、反映,做到有据可查。四是完善和利用好审计监督体系,审计监督是现有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通过外部审计对企业经济事项的独立思考,可以将隐藏较深的风险行为加以纠正,通过外部审计风险管理专业化较强的特点,帮助企业实现会计监督,规避经营风险。
(四)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督独立性
加强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独立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不受企业的干扰。一方面,从企业会计责任主体来讲,有些企业领导作为会计责任主体不懂业务、不懂法律,不能区分会计事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认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又借口自己不懂会计事务或会计人员没解释清楚将责任一推了之,严重干扰了会计监督的独立,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作为会计责任主体,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对法律负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保障会计人员独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从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上来讲,会计人员多是附属于企业的,那么权力是企业赋予的,利益是企业负担的,这样就造成了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依赖和畏惧,将会计人员置于一个不知可否的地位,会计监督就难以落实到位。现在很多集团企业实行会计负责人委派制度,将个人利益与所在企业分开来,将监督权力与服务利益来源相分离,提高了会计主管人员的监督积极性,减少来自企业的内部利益压力,提高了会计监督的实效性,但是其他会计人员仍属所在企业,难免有管理权架空的局面。现阶段,会计人员不能归属于所在企业这个利益主体,只能以独立身份出现,在会计法律法规的约束范围之内,向投资人负责,真正摆脱会计人员与所在企业之间的依附关系,从而使会计人员可以排除干扰,依法办事,正确履行会计职能,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篇8
财务会计核心职能核心职责
随着是社会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已经成为组织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不仅能够有效的预防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对于组织发展也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重视和加强财务会计,提高财务会计水平,对于组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向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明确财务会计的核心职能及其职责。
一、财务会计的核心职能
从财务会计理论的角度来讲,其核心职能主要有两个,也就是核算和监督职能,具体分析如下:
(一)财务会计核算职能
所谓的财务会计核算职能,主要是指会计对组织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量上的确定,通过核算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为管理及决策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会计核算职能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主要有记账、算账和报账,这也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核算职能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在会计核算当中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从货币价值的角度反映组织的经济活动状况。从这一角度来讲,在会计活动当中只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其他的计量单位都不能使用,能够直接以货币形式计量的就直接用货币表示,不能直接衡量的需要将其转化为货币价值再进行计量。第二,会计核算只要针对的是组织已经发生的事实,并且具有可炎症性,也就是说只能对核算日发生之前的事实进行核算,对于尚未发生的事实不能进行核算。核算的结果能够通过某种方式验证,以保证核算结果的可信度。第三,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也就是所要完整的反应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核算必须连续进行,核算项目之间形成一个系统。
(二)财务会计监督职能
所谓的监督职能,主要是指在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组织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和法律规定。监督职能也是现代财务会计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也具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是一种经常性的监督活动,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财务会计监督职能通常是与核算职能一起发生的,监督的内容包括组织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第二,监督职能主要利用了财务会计的各种价值指标,因此主要是以财务活动为主,综合反映组织的发展情况。财务指标是进行监督的主要依据,对照财务指标数据机具组织的活动目标能够比较客观的、综合的反映组织的发展状况,以督促组织内部各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三,监督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主要依据,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的特点,可以说监督是法律赋予财务会计的一项职能,也是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二、财务会计的核心职责
财务会计的核心职责比较多,因为很多职责与组织的发展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结合现代财务会计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流动资金核算
流动资金是组织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在财务会计活动当中必须对流动资金进行正确的核算。为此,财务管理部门要制定流动资金管理和核算的详细实施办法,参与核定流动资金的定额,在流动资金管理上实行管用结合与资金归口的分级管理模式。在流动资金管理上,应该编著详细的流动资金计划,并根据企业的负债情况,制定银行借、还款计划,根据计划和组织的发展需要进行流动资金调度,组织流动资金供应,以满足组织的发展要求。在核算过程中,要详细考核流动资金的使用效果,调整流动资金速度,实现流动资金利用的最大化。
(二)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成本核算主要针对的是经营性的组织,主要指的是企业,也就是核算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在成本核算当中,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办法,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工作程序,根据核算工作的需要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在成本费用计划当中要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的范围、费用开支的范围,对费用开支情况有一个科学的预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每一项成本费用开支情况都要登记成本费用明细账,按照规定编制成本报表上报。在成本费用考核当中,主要检查费用实际产生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寻找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并在今后的核算管理工作当中加以改正。
(三)利润核算及分配
篇9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内部控制;高校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具有其独特的专业资源优势,越来越多的高校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及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到社会经济产业中。很多高校创办了校办产业,由于依托学校优势,校办产业也实现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大部分校办企业都实行独立会计核算,使得高校财务部门难以真正的参与到校办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去,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高校财务部门对校办企业的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形同虚设的局面。
1高校会计委派制的职责与权限
高校委派会计主要是指高校财务部门通过指派会计人员参于校办企业经济活动事项,发挥其监督职能。委派会计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派出单位对被委派单位进行约束和监督。委派会计的主要权限有:被委派人员对二级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参与二级单位的财务收支事项,并参与二级单位的预算编制.
2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会计委派制普及率不高,由于大部分校办产业都是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其财务人员也是校办产业自行招聘,一些校办产业是每年上交学校一定金额的管理费,对于二级单位每年实现利润,学校也无法对其进行核算,由于经济目标和利益的不同,二级单位对学校主管部门指派的会计存在抵触情绪,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被委派会计代表高校财务部门对校办产业履行监督职能,作为会计又要参与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这两方面的职责导致委派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正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如仅仅完成会计监督职责,必然导致委派会计缺失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委派会计深入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要求,必然会引起二级单位的抵触,因此委派会计在工作中很难找到平衡点。(2)委派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参次不齐,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直接决定了其在工作中的责任心.从职业道德方面来说,上级单位无法对委派会计的工作成果及职业道德来衡量,完全依靠其自身素质严格要求自己。一些利益上的冲突,委派会计不采取任何措施,作为主管部门也无法对其进行奖惩。综上所述,会计委派制对于了解校办企业财务状况,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无疑是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办法。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健全的地方,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3高校会计委派制的完善
(1)要发挥会计委派制的作用,必须要建立健全与之相关及相适应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参予拟订财务规章制度,参予各项经济活动。不定期的开展财产清查及内部审计工作。将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委派制相辅相成,只有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整,才能保证会计委派人员在校办企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2)委派会计代表学校财务部门行使监督权力,必然要履行学校主管部门赋予的职责,为确保会计委派制发挥最大作用,会计人员与委派会计之间要不但需要进行沟通,在工作中也要相互牵制,校办企业的会计从事的经济活动和账务处理,一定金额以内的事项要由委派会计行使审批权限,对于超出金额的重大经济事项,要上报学校财务部门。实现学校财务部门对校办产业的真正监督职能。(3)委派会计必须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委派会计代表学校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学校财务部门要按公平、公正原则选择既精通会计业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业务能力采用校财务部门和校办产业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定期岗们轮换制度,在其离岗时,要对其委派期间的工作进行离任审计,建立奖惩机制。(4)对于委派单位的重要经济业务事项要及时上报学校财务部门,且定期汇报工作。对于重要事件采取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规章制度,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不但要追究相关责任的经济责任,同时委派会计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5)会计委派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体制发展和完善的的必然产物,对于规范企业经济活动行为,防止资产流失。都有重大意义。会计人员应加强后续教育,诚信及品德建设,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由于委派会计多数是从高校财务部门选拔,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与企业会计实务存在很大差别,委派会计需要不断学习新的财务知识,才能胜任这份工作。目前,会计委派制是规范学校对校办企业经济行为较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根本上防止会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漏洞,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应该大力推行会计委派制,虽然在委派会计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但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完善,相信会计委派制在现阶段在改善财务管理职能弱化,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和服务监督职能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郜进兴.关于“会计委派制”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1999(9).
[2]李艳.实行会计委派制,加强高校财务管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5):8-9.
篇10
[关键词]会计监督 会计服务 矛盾共同体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服务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有时候会表现出重重矛盾,作为会计人员如何既能行使好会计监督职能,又能让每一个服务对象满意,树立会计人员的良好形象,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进行以下浅显的探讨。
一、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的内涵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依据《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职权,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本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税政策,是否遵守本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否遵守本企业内控制度等等。例如:在日常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要审查票据是否真实合法,审查经济业务事项是否合理,审查签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审查支出是否符合预算,审查经济业务事项是否符合己签订合同的内容等等都属于会计监督。
二、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的关系
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共存于会计工作中,会计监督实际上是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服务过程中依据国家有关财税法规和本企业相关制度履行的一项职责活动,这两者的目的都是通过财务管理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经济、高效,防止奢侈浪费,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资产保值增值,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由此可见,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实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但是会计监督强调的是约束管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要符合财税法律法规以及制度规定,会计工作就不能有求必应,这样,往往个别部门或个别人员的非分要求就有可能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的矛盾就产生了。
三、如何正确处理好会计监督与计服务的关系
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要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好会计工作。正确处理好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的关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企业领导对于会计人员正确行使职权,进行会计监督,要予以鼓励和支持;对于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要批评、制止,严重的要予以处理。企业要营造这样的氛围,让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确保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合法、合理、合规,确保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如果领导不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对不合规、不合法事项持纵容态度,那么时间长了,会计人员就会失去工作积极性,甚至于怕得罪人而不坚持原则,对于不合规票据予以报销,对不合法经济事项不予制止,对铺张浪费甚至于贪污现象予以纵容,表面上看似服务热情了,实质上会计监督职能已经弱化甚至于完全丧失作用。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企业失去了会计监督会混乱到什么程度。因此,企业领导要为会计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支持他们的工作,尊重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工作原则,激励他们的工作原则性与积极性。在这样的氛围下,企业才会人正心正风气正,不良现象和违规事项没有滋生空间,自然而然只能销声匿迹。
其二,会计人员要向本企业员工广泛宣传财税法规以及本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这样大家就会理解会计工作,从而就会自觉支持会计工作。财税法规是会计人员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的依据,要尽可能做好宣传,让人人知晓政策。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员工更是密切相关,其中一些内部报销规定、流程,更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总之,要让大家明白,会计人员恪尽职守、谨慎把关不是针对某人,不是随意“设卡”,更不是带着个人好恶情绪,而是财税法规和本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明确要求,这样会计工作就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员工理解支持财务工作,分歧就会减少,就会从主观上自觉接受会计监督。而不是用抵触、抱怨、甚至误解的偏激态度来对待会计监督。
其三、会计人员要爱岗敬业,树立服务意识,用心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好评。会计人员要经常和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打交道,有时候还要和企业外相关经济业务经办人员打交道,无论面对什么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心态平和,一视同仁,注意沟通和交流。对于他们不知情前提下违反财务制度的问题,应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在工作上提供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会计人员不能办理的业务,也要做好解释工作,耐心细致地说明原因,不能只是简单的拒绝。再有,会计人员处理日常业务时,力争做到程序规范统一。同一项经济业务,无论针对谁,处理结果都是相同的,要经得起检验,坚决不能“看人上菜”,厚此薄彼。否则,会计服务的严肃性会在企业引起异议,也有损于会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会计人员要做好会计服务,树立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