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职能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监督职能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监督职能特征

篇1

从财务会计理论的角度来讲,其核心职能主要有两个,也就是核算和监督职能,具体分析如下:

(一)财务会计核算职能

所谓的财务会计核算职能,主要是指会计对企业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量上的确定,通过核算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为管理及决策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会计核算职能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主要有记账、算账和报账,这也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核算职能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在会计核算当中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从货币价值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从这一角度来讲,在会计活动当中只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其他的计量单位都不能使用,能够直接以货币形式计量的就直接用货币表示,不能直接衡量的需要将其转化为货币价值再进行计量。第二,会计核算只要针对的是企业已经发生的事实,并且具有可延展性,也就是说只能对核算日发生之前的事实进行核算,对于尚未发生的事实不能进行核算。核算的结果能够通过某种方式验证,以保证核算结果的可信度。第三,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也就是所要完整的反应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核算必须连续进行,核算项目之间形成一个系统。

(二)财务会计监督职能

所谓的监督职能,主要是指在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法律规定。监督职能也是现代财务会计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也具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是一种经常性的监督活动,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财务会计监督职能通常是与核算职能一起发生的,监督的内容包括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第二,监督职能主要利用了财务会计的各种价值指标,因此主要是以财务活动为主,综合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财务指标是进行监督的主要依据,对照财务指标数据机具企业的活动目标能够比较客观的、综合的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以督促企业内部各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三,监督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主要依据,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的特点,可以说监督是法律赋予财务会计的一项职能,也是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二、财务会计的核心职责

财务会计的核心职责比较多,因为很多职责与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结合现代财务会计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流动资金核算

流动资金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在财务会计活动当中必须对流动资金进行正确的核算。为此,财务管理部门要制定流动资金管理和核算的详细实施办法,参与核定流动资金的定额,在流动资金管理上实行管用结合与资金归口的分级管理模式。在流动资金管理上,应该编著详细的流动资金计划,并根据企业的负债情况,制定银行借、还款计划,根据计划和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流动资金调度,企业流动资金供应,以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在核算过程中,要详细考核流动资金的使用效果,调整流动资金速度,实现流动资金利用的最大化。

(二)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成本核算主要针对的是经营性的企业,主要指的是企业,也就是核算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在成本核算当中,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办法,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工作程序,根据核算工作的需要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在成本费用计划当中要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的范围、费用开支的范围,对费用开支情况有一个科学的预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每一项成本费用开支情况都要登记成本费用明细账,按照规定编制成本报表上报。在成本费用考核当中,主要检查费用实际产生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寻找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并在今后的核算管理工作当中加以改正。

(三)利润核算及分配

利润核算及分配是财务会计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企业来说这一职能非常重要,能够集中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企业所获得利润分配也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到底是用于扩大生产、支付债款这些都需要进行决策才能确定。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要编制详细的利润计划表,将利润指标详细的分到各个单位或部门;另一方面要详细的核实利润实现情况,不断寻找新的利润空间和增长点。

总之,财务会计活动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务会计活动当中要明确其核心职能和职责,明确日常工作的主要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实效性。

篇2

关键词:会计监督职能;建议

一、会计监督职能及特征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的功能。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监督具有以下特征:1.会计监督是一种经常性的监督,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2.会计监督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3.会计监督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的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二、当前会计监督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会计监督法规体系有待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是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行为的法律文件,对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仍有一些规定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求,如对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出现问题时如何问责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

(二)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监督方式比较单一。就目前来看,财政部门对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仍然以事后检查为主,难以将问题发现和解决在萌芽状态,未能实现事前调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常态化监管有待加强,信息网络技术的利用也需要进一步推进。

(三)对内部监督关注不够。现阶段,财政部门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重点在于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对单位的内部监督关注不多,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责任落实与否,缺乏统一的评价机制。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时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也仅限于审计相关部分,而且评价结果也仅仅对自身进一步审计程序方案的选择产生影响。

三、加强会计监督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依法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问题还在于我国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招待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三)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单位的经济基础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四)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其意愿办事,出了问题或将其一推了之或找个“替罪羊”,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用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五)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所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再次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主要方式

(一)日常监管。主要针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等,目的在于实时监控和预警防范。通过建立、完善企业会计动态监管数据库,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动态、持续监督,通过约谈提醒、实地调查等手段,督促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不定期开展查前调查,对日常发现的线索、疑点、问题及举报及时进行监督;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报备系统,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日常监督台账制度,重点关注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承接、现场审计、逐级复核、报告出具等重要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全面监督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执业质量、会计信息等情况。

(二)专项检查。主要根据财政部统一部署和我办年度工作计划,通过财政部统一组织或者我办自行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方式进行。按照有关法规要求,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寓于财政管理之中,围绕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灵活运用“从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延伸到企业”、“从检查企业延伸到会计师事务所”。

(三)调查研究。围绕财政管理和会计制度改革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工作,关注《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会计政策、制度执行情况,并向财政部报告有关政策制度的执行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完善财税政策,加强会计监督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整体水平服务。

篇3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变更;会计质量;影响

变更后的注册会计师的谨慎程度从总体上显著低于没有变更的注册会计师,这一结果表明变更后的注册会计师没有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有理由相信,变更了会计事务所的会计意见是不可信的[1]。特别是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会计质量问题,需要构建会计监督管理体系,对其进行有力的保障。

一、农村金融机构审计委员会与会计事务所变更

独立性被看作是有效审计委员会的最重要特征,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成员比内部董事或灰色董事更注重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对于会计事务所的变更,需要相关的审计委员会进行正确的判断,要保证会计质量问题,同时要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进行监督,要独立于审计委员会之外的职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要有能力独立完成对财务报告的审核和监督职能。

通过审计委员会的各成员要有专业的经验和水平,对相关任务具有独立完成审核和监督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某个成员的水平和职能给予负面的评价,对于审计委员会来说其监督的职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各个成员而言,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注册会计师与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层之间的分歧根源所在,要能够具有尽量降低变更可能性的能力,因为变更后的会计意见是没有实质意义的,这会使管理层运用这一点进行财务舞弊行为,这就需要审计委员会在应对这种分歧时要具有及时沟通的能力,并能够调节注册会计师与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层的分歧所在,认识到管理层利用变更调节的真正目的,从而完成对农村金融机构财务有效的会计,因为这种会计事务所的变更意见是会影响到会计的质量,有可能这种变更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2]。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

我们选择了2010年和2012年度发生会计事务所变更,且能够公开搜集到审计委员会成员名单的90家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样本,在剔除了数据缺失的上市农村金融机构后共得到82家研究样本。在这个样本中,要选择会计事务所没有发生变更的上市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对照样本。这些数据均收集于相关部门提供的上市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情况和网络上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相关资料,通过对比分析,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

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在控制了财务状况变化和盈余管理因素的影响之后,会计事务所的变更对注册会计师的谨慎程度有显著影响,变更后的注册会计师的谨慎程度显著低于没有变更的注册会计师。

如果H1假设成立,则表明在会计事务所变更过程中存在“收买会计意见”的现象。

H2: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由上市农村金融机构控制权转移所导致的事务所变更与会计质量的相关性。

如果H2假设成立,则表明事务所变更与会计质量的正相关。

H3: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捆绑关系的独立董事的事务所更换与会计质量的关系。

如果H3假设成立,则表明事务所更换与会计质量有关系。

三、数据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对审计委员会对农村金融机构财务报告的监督职能所表现的相关指标进行核实,同时这些参数要有利于对审计委员会处理会计事务所变更所表现出的职能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首先可以看出审计委员会的开会次数能够判断各个成员在履行财务报告监督职能的相关情况,是否有效地运用这种职能来处理好注册会计师和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会计事务所的变更的过程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也会带来质量问题,因此需要非常谨慎地态度来对待变更的意见。这种变更一般是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失时想通过会计事务所的变更来达到利益调节的目的,对于这种变更会计事务所是不能同意,并且了与会计注册师的意见保持一致性[3]。

(二)回归分析

控制变量中,董事长变更、上年非清洁会计意见和财务困境与会计事务所变更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会计事务所变更显著负相关,与预期一致,而农村金融机构规模与会计事务所变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从以上样本的情况可以看出,对于显著性水平主要所映出会计事务所的变更与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密切相关,审计委员会的成员是否会因为被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层和股东们收买会计意见,而会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的损失,还是与独立的注册会计师的意见保持一致,做到谨慎行事,不能因为管理层和股东们因为私自的利益而损害整个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益,这就需要审计委员会真正地行使监督职能[4][5]。通过变更会计事务所而“收买会计意见”的行为主要发生在连续亏损和扭亏的上市农村金融机构中,特别是连续亏损的农村金融机构表现得更加明显[6]。

四、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会计质量监管的对策建议

篇4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促进企业会计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内部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后者更切合企业的会计管理,更偏重于对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保护,以此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企业发展的短期与长期利益,局部与整体的利益,保证企业的两种利益能得到相应的平衡。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就是要在基础目标上,不断扩大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范围要涵盖整个企业,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此举不仅有助于企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也有助于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职能得到发挥。

加强对管理者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

人员的素质对会计管理的效率有很大影响,加强对管理者的素质培训,要不断加强他们的风险意识,让企业管理者能宏观调控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和控制工作。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抓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情况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当前,很多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从业水平还比较低,专业素质也比较差,有的甚至对于日常的核算工作也不能胜任,因此,在聘用会计人员时要严格把关,对于聘用的人员要进行能力的培训,做好上岗前的教育,并且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安排培训,让会计从业人员能随时充电,避免出现会计工作失误。

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法

篇5

关键词:会计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

Abstract:Theaccountingcontrolisoneofaccountant''''sbasicfunctions,itisplayingthegreatimportanceinthesocialeconomyactivitytherole.Howeverforvariousreasons,theaccountingcontrolassumestheattenuatedtrend,forthisreasonthisarticleproposedthatstrengthensaccountingcontrol''''scountermeasure;Strengthensthelegislativework,increasesthelawenforcementdynamics;Strengthensthenationalsurveillance;Strengthensthesocietytosupervise;Strengthensunitinternalaccountingtosupervise;Improvestheaccountingpersonnelsqualityandtheoccupationalethicslevel.

keyword:Theaccountingcontrolcountrysurveillancesocietysupervisestheinternalsurveillance

前言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指依照国家法律和各种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会计工作实行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地协调、控制、监督、督促,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离不开会计监督。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更需要强有力的会计监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监督呈弱化态势,致使经济领域中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与违法犯罪层出不穷,强化会计监督日益重要。

一、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

(一)国家会计管理部门以法规制度进行会计的宏观控制失灵,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重要原因。会计监督是通过法规制度的制订、执行和监察三个环节进行的。在法规的制订环节,由于我国改革步伐较快,新旧制度的交替比较频繁,形成了新旧法规制度的“真空地带”,有的法规已经滞后,而有些法规并不完善有疏漏,从而导致法规制度对会计行为约束不力,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在法规制度的执行环节,法规制度靠基层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执行。但由于会计人员具有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监督又代表企业行使经营管理权的监督双重责任,在国家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很可能首先考虑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利用法规制度中的漏洞,甚至采用各种违规手段来维护企业利益,这也使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在法规制度的检查环节,多年来的财务大检查大都只重查违纪金额而忽视对企业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即规章制度的检查,并且对违纪者打击力度不够,起不到威慑作用。

(二)微观会计机构难以发挥监督职能,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直接原因。企事业单位是会计监督的基层机构,也是会计的执行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企业的矛盾并不剧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独立性越来越强,这时虽然有的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健全,但在这一监督体系的运行中,一些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独断专行,进行甚至违法乱纪坑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在一些经济案件中,必然有些企业会计人员知晓或参与,但由于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使其向集体利益倾斜,单位领导的打击报复使其不能依法办事,从而放弃会计监督。

(三)社会监督不力是造成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外部原因。新《会计法》构建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及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模式。当前不仅国家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弱化,而且社会监督不力。根据国际惯例,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交给社会监督,即交给那些具有“经济警察”作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但当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体制原因、执业标准、人员素质、执业环境等问题,使社会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内部原因。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财产进行监督,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很必要的。但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即使有而且较健全,但却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作业人员技术要求较高,操作单一化,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违纪违规行为呈现出智能化特征,会计监督难上加难。

(五)法制观念淡薄,法制环境不健全,执法不严是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关键原因。法制观念淡薄是我国公民的普遍现象,在多数人的意识中只有《刑法》才是法,而对违反了《会计法》却并不以为然。这样的意识必然造成财会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法。并且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经营者、领导者无视法律屡有越权行为,企业会计人员虽有监督职能,却无力监督。执法不严也是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个人行为取决于其行为给个人带来的收益与可能受到的惩罚及惩罚概率的大小。目前管理上不足及财务监督的缺陷对违法乱纪的诱惑力较大。当前对违犯财经法纪给国家、他人带来严重损失的行为,存在着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究,多以罚代法,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监督目标,而且纵容了违法行为,导致恶性循环。

(六)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职业道德滑坡是会计监督弱化的根本原因。会计监督问题根本是人的问题。人们的行为既要受法的规范,也要受道德的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是:一部分人受益是以大部分人利益受损,尤其以国家利益受损为代价。尽管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是:所有会计数据都由会计人员流向社会,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不可能有假数据产生,可以说会计人员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表现在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软弱无力,致使会计工作混乱,会计监督弱化。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执法力度。随着我国《会计法》的颁布和修订,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这对于加强会计工作管理,维护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会计法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有关部门对现行会计制度中存在遗漏或政策模糊的地方,应抓紧修改补充;对未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应尽快出台,力求财经法规、财会制度条款分明,界限清晰,内容具体,规定明确,可操作性强,使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会计监督,除了健全《会计法》之外,还应修订相关的刑法、公司法等其他的法律法规来配合《会计法》实施,真正树立起《会计法》在会计工作中的权威。

与此同时,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贯彻、执行《会计法》等财经法规的活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的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首先应全面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从法律上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行政权力的垄断保护改为政策、法律上的扶持。其次是注重培养注册会计师队伍,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建立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最后应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自身建设。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和风险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注重执业质量,向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在社会上树立起使外行人信赖,内行人尊重的公众形象。认真遵循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与工商、税务、证监、国有资产管理等执法机关齐心协力严格执法,共同作好会计监督工作。

(三)加强国家监督。国家监督作为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和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主导。国家监督职能落实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强化会计监督必须加强国家监督。首先,赋予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一要把监督工作融会于财政收支分配管理的全过程,建立跟踪反馈机制,把握监督主动权。二要切实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记账规则、核算手段等基础管理制度,从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管理上来。三要把加强监管与帮助企事业单位完善管理紧密结合,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四要完善法规,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把处理事务与处理责任人结合起来,追究责任人责任,彻底改变过去对违法违纪部门的对事不对人,违法单位交钱了事,责任人安然无恙,违法问题屡查屡犯的局面。其次,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要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及部门职责分工,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加强监督,并与财政部门分工协作,互通信息,形成合力,同时应避免重复查账,以免影响监督检查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形象。最后,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执法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检查能力,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篇6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事业单位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事业单位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国力增强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国家对事业单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以促进其更快发展。我国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管理方法,就是以相关规定为依据,采取对收支进行核定等措施。 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监督职能的加强,是其有效执行财务预算,使经济和社会效益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另外,事业单位在近些年,由于财务监督的匮乏,为很多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致使事业单位频频发生经济事件,直接损失和减少了事业单位的财产,扰乱了事业单位正常的工作进展,并使事业单位的形象受到损害。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现状

(一)忽视财务监督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相关领导负责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活动。由于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存在较少环节,而且业务比较简单,同时还有单位领导自身观念的影响,导致在对财务监督的认识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认为没有必要重视和关注事业单位对财务监督的作用。也有部分事业单位只把眼光定在个人利益或单位小团体利益上,对财务监督职能进行限制或假造财务监督报告。同时不配合外部财务监督工作开展,严重的甚至对相关监督工作进行阻碍。

(二)没有明确内部财务监督的地位

就事业单位内部来看,财务监督行使部门和其他内设部门为同一等级,这就使财务监督陷入通尬境地,而且财务监督没有清晰的职责。因而,在财务监督过程中,其他部门不积极配合财务监督活动的现象,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导致财务数据信息失真状况的出现, 对发挥财务监督职能造成极大的影响。而财务监督机构属于事业单位内属机构,当整体与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单位领导意见就发挥重要的作用,财务监督的作用就很难独立,其应有的作用很难真正发挥出来, 这是财务监督功能停留在表面层次的具体体现。

(三)财务工作人员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事业单位的性质,对部分财务人员影响极大,致使他们主人翁意识匮乏,财务责任感不强,监督意识肤浅,核算资金与效益观念弱化,对于财务管理遵循但求无过的思想,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二是就当前财务人员专业及知识结构而言,单一化是其主要特征,而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财务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对财务评价和监督的要求也日趋提高,因此当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状况很难适应该要求;三是事业单位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监督活动所发挥的作用, 重视培训财务人员力度不足, 投入较少。致使财务人员不能及时的更新专业知识,很难真正的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原因分析

(一)相关审批部门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关部门没有深人分析和审核事业单位预算方案,是否具备合理性、科学性以及效益性。对执行预算情况没有从全方位视角出发, 使检查和监督达到及时有效, 预算与执行出现严重脱节。在各审计部门间没有建立起联动机制。致使监督效果受到影响,监督成本也被提高。另外,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定期的方式,为事业单位实施财务检查与监督的方式,这样监督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无法得到突击性检查所获得的约束力。

(二)有待进一步完善财务监赞制度

就我国财务管理整体情况来看, 财务管理制度逐渐趋于完善,成为其发展的主旋律,但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体实施来看,之前的相关制度很难适应新规则下所要求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而财务监督规定缺位程度尤其严重,行之有效的实施细则更是欠缺,不能为发挥财务监督职能提供保障,无据可依是当前财务监督面临的状态。

(三)财务监督范围狭窄

就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来看,范围较小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财务监督和检查只针对最终结果,而经济活动在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则被忽视,主要表现为:一是有效监督单位预算编制情况缺位,致使部分单位预算编制与实际脱节、不合理及不科学等问题存;二是监督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匮乏,不能及时的督促整改预算与执行脱离的情况。三是检查乱支滥用收支情况严重缺位,致使单位运行成本被增加等。另外,重问题轻建议倾向存在,整改和完善单位相关措施很难实现。财务监督事业单位效益工作欠缺。

四、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监督对策

(一)明确财务监督范围

在新《规则》中规定:预算管理和支出管理等等内容都在事业单位财务监督范围之内, 而财务监督范围在旧《规则》中没有具体规定,新《规则》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内容,财务监督内容涉及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当前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情况下,更加重视预算的管理和执行,在有些事业单位中存在重执行和轻管理倾向,为使预算支出进度完成,则存在严重浪费资金现象。有的单位在预算中管理使用项目支出资金,不能划清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致使专款专用很难实现,重预算、轻核查、轻实际效果的情况严重存在,有效的监督和考核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效果缺位。

(二)明确财务监督的时间和方式

在新《规则》中规定: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必须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者结合的方式, 实现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事业单位是从财务活动的时间上进行的划分,实质就是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个财务活动过程,实现整个时点的无缝隙监督,全方位的监督, 跟踪监督、事后检查稽核以及跟踪问责属于统一的整体,在财务监督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目的都是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加强规范财务收支程度,提升财务监督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在财务监督中结合日常监督和和专项监督,有利于加强财务基础规范,对突出的问题有利于解决与整治。实现监管的常态化和经常性,是日常财务监管活动的内容,有利于督促并改正出现在日常则务活动中的问题, 专项监督就是具有针对性的监督某项则务活动,通过专项监督手段,能够把存在于财务活动中的突出问题解决。

(三)明确各项监督制度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财务信息进行公开,在新《规则》中规定:在事业单位中应把内部控制和经济责任以及财务信息披露等监督制度建立健全起来,对财务信息依法进行公开。 事业单位应以规定为指导,

并与部门和系统内部相关管理要求规定进行结合,以本单位业务特点为依据,把与其适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 而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应与会计电算化发展相适应。 在事业单位不断深入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关系的复杂性日益凸显,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制度的完整建立与健全必须坚持充分的结合权责利和合法性以及目标性原则,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体系必须具备多层次特征,其中决策层和执行层以及基层等都涵盖其中。

篇7

一、网络财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

长期以来,传统的会计理论为会计业务的正确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网络财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会计理论也受到了有力的冲击。

1、会计分期假设方面。

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截取一定等长的时间段落来考核其经营成果。我国采用的是日历年度,会计年度末,必须办理年度决算,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为了及时了解单位情况,一般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要求单位分季、分月办理期中结算和编制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在传统的模式下,由于提供会计信息的技术受到限制,信息处理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划分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期间,才可实现会计报表的连续性和规律性。

而在网络财务系统中,会计分期的涵义却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高科技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采用,交易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在瞬间内可能会发生无数笔交易,信息量十分庞大,如果再按传统做法来划分会计期间就会影响信息的科学性,网络财务系统完全能够及时反映交易状况,没有必要再人为地划分会计期间。

2、会计确认基础方面。传统会计的主要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它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凡是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来处理。而在网络财务中,交易发生、付款和发送货物是很短时间内完成的,不存在多个期间中前后各期的问题,会计期间等同于交易期间。于是,权责发生制就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另一种办法――收付实现制则更适用于网络财务的应用。

3、会计职能方面。传统会计强调核算和监督这两个职能,而在网络财务中,核算职能与传统会计的内容基本类似,监督职能体现得更为广泛。传统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针对“交易中”这一环节进行的。然而在Internet环境下,单位进行电子商务时,网络财务在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这三个阶段上的监督职能都有所不同:交易前的监督主要是保证交易双方的信用度,使得双方交易建立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之上;交易中的监督主要是为了保证交易双方在合同执行、结算等过程中更加合规、合法,进而保证交易的质量和效益;交易后的监督则是为了保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

二、网络财务对传统会计实务的影响

与传统会计相比,网络财务具有更加广泛的核算内容,更为及时、全面的信息服务,并且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会计核算方面。首先,会计组织将发生变化。传统会计核算的组织主要是以单位为基础,会计人员分散并隶属于各个核算单位。而在网络财务下,会计核算工作在组织上可能会发生由分散到集中的变化,这里说的集中核算不仅仅是把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集中起来,而且还包括把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会计核算集中起来,由一台主计算机通过互联网集中记账。这样可能导致社会中介记账机构(如记账公司)的大力发展,大大提高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其次,会计核算特征发生改变。传统会计核算采用手工记账或各单位单机记账核算。网络财务实现后,会计核算由主计算机进行网上核算,各单位只需通过互联网向主机传送原始信息,便可获取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会计核算由静态核算变为动态核算,由事后核算变为实时核算。再次,会计信息的载体将发生变化。传统会计的记账凭证和账簿是以纸作为载体,而网络财务是记录到主计算机的磁盘上或刻录在光盘上。

2、会计报表编制方面。编制会计报表的目的主要是为决策提供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信息。传统的会计报表一般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编制,所以无论是动态报表还是静态报表都有面向历史的缺陷,如国家规定在经济业务完成后,报送会计报表的时限为七天。而网络财务系统使用后,只要及时结账,就会立刻自动生成会计报表,这种即时处理随时提供信息的特点是传统会计报表处理模式所无法比拟的。此外,电子会计报表的运用还可有效地扩大报表所含的各种信息容量,从而为不同的报表使用者提供各自所需的信息。

3、会计人员方面。首先,会计人员数量大为减少,管理职能充分发挥。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核算环节多,核算速度慢,若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会计人员。同时这些会计人员也主要从事繁重的会计核算工作,削弱了会计人员在财务预测、分析、管理等方面职能的发挥。网络会计则通过主计算机对大量的会计信息进行及时、全面、高效的处理,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的数量,会计人员也将由主要从事核算转向主要从事财务分析、决策和监督。其次,网络会计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会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懂会计知识,又懂管理知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和灵活性;既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

篇8

[关键词]会计监督;企业管理;内部控制

[DOI]10.13939/ki.zgsc.2016.24.152

会计工作是一切财务收支的“关口”,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程序,才能得以认可和实现,并在会计上进行真实、完整的反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职能在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真正起到了“把关守口”的作用。

1 会计监督的内涵及其职能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会计核算的后续和深入,是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

会计监督的职能:一是通过对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来规范企业的日常核算行为;二是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使用货币度量,并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指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利用这些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监督,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资源。

2 会计监督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制度

财经法规是一切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绳和依据。会计监督正是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等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各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一切财务收支都要通过会计这个“关口”。因此,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于防范和制止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

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同时,符合本单位预算和经营管理的要求,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2.3 可以对管理者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

通过会计部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比如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等,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现阶段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公正的对管理者做出评价。

3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企业的会计监督是伴随会计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发展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生活、社会完全融为一体,使得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得到了发展与完善,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我国会计监督法律法规的约束能力与机制还不够健全

由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健全,使得现今的会计监督在监理管理企业的财务时不能够有效的行使其应有的职能与义务,势必导致企业会计财务监督力不够。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发生的“琼民源”事件,它的发生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还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如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再加上现今与老旧的会计法律法规相互错杂,使得会计管理更加混乱,增加了企业会计在监督时的困难。而且现在还没有出台任何的相关会计监督的保护与监督的具体内容,使得在会计监督的过程中监督人员监督观念模糊不清,在执法时又有很多执法机构职责权限不够明确,增加了监督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把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做到最好。

3.2 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失调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企业管理一时不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使得企业的管理在制度上存在一定缺陷,内部控制失调。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使得我国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出现严重缺陷,很多管理制度都形同虚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执行,导致企业会计监督时缺乏各个部门的配合与协助,以致会计监督管理混乱,的现象常有发生。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领导教唆、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做假账,报虚账,使会计工作陷入僵局,监督工作也得不到应有的施展,破坏了正常的会计监督工作。

3.3 企业中个别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就一般情况来讲,企业的虚假账簿都是由会计人员直接参与而导致的结果,所以就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力来说,是保障企业会计监督质量的重要标志。据有关部门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短缺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欠缺、学历参差不齐,甚至有无证上岗现象的发生。

4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4.1 加快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法律法规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4.2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管理机制

我们要保障在企业中构建一个完善的企业会计监督机构,参与监督的会计人员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更要各施其能,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3 大力加强外部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

社会上要努力建立完善的外部企业会计监督的检查部门,毕竟仅仅依靠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不能够做到绝对的公正与公开,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外部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来保障企业会计监督的质量。

4.4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会计监督负责人的责任

企业要尽量明确会计的主体,加强会计监督负责人的责任。前者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后者是保证会计机构运营监督责任的保障。

4.5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建设

要加强培养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打造一批高水准的监督队伍。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管理要想发展得更好,不能只加强法律法规制度,还需要企业与社会各个方面的有效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力度,才能为企业、为国家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

5 监督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为特征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与冲突。为了使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婷.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与对策[J].老区建设,2009(2).

篇9

商业银行风险监督量化程度较高,通过在内部控制系统中设置重点监督参数,自动筛选每日业务中符合风险监督条件的内容,提交监督人员进行分析处理,风险监督具体、量化。人民银行的风险监督,目前,主要依靠事后监督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

二、在监督结果反馈方式上

商业银行通过实时授权、风险监控系统次日核查等方式完成监控结果的反馈,时间及时、效率较高。人民银行对监督中发现的差错或问题,主要通过手工传递处理,监督结果的传递与反馈过程效率较低。以国库业务监督为例,全部国库资料到达事后监督中心一般需要2天时间,监督部门业务监督结束并发现差错需要1天时间,纸质差错通知书向支行网点传递需要1天,整改后返回事后监督中心还需要1天,整个流程在不考虑具体整改时间的情况下仍需5天以上。

三、提高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监督职能随着会计核算集中程度逐步上收监督职能的逐步上收可以大大提高监督工作效率,有利于实现统一的监督模式,统一监督的流程,统一的差错判定尺度。监督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有效避免同级监督地位不超脱、监督权威性差、监督结果不被重视等问题。便于监督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特别在核算系统集中后,便于监督系统从核算系统采集数据。从目前情况来看,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可以上收到省一级,实现会计、发行业务监督上收一级,国库业务监督上收二级。市中心支行以下可只负责对辖内会计原始凭证初步扫描或录入,集中保管纸质会计凭证等基础工作,大区分行或省会城市中心支行负责监督系统管理、人工监督、监督差错处理等职责,最终实现事后监督工作在省级行层面的集中。

(二)进一步完善事后监督系统目前人民银行现行的人工监督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还停留在人工审票、手工录入为主要手段,全面复核凭证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模式,微机只是对会计凭证主要内容进行核对,存在着管理成本高、监督重点不突出、监督方法落后、风险识别能力较差等弊端,已很难适应全行业务发展及内控管理的要求。建议人民银行在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及国库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开发和推广的同时,同步开发与核算系统共享信息的事后监督系统,并不断增强监督系统的功能,逐步实现由人工监督为主、微机监督为辅的监督方式向系统自动监督为主、人工审查相辅的监督方式转变。

(三)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和监督手段1.业务监督可以考虑适时向前台延伸。会计业务的处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一个各个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关联的过程,如果脱离了业务实际发生的环境,仅从业务处理结果来判定前台业务处理是否合规,不仅在时间上滞后,很难查找问题发生的根源,而且也不利于各类资金风险的防范。事后监督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对前台重要业务实施实时监控,不断提高监督质效。2.积极参与前台业务电子登记簿建设。前台使用各类登记簿有向电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或在核算系统增加功能模块、或单独开发登记簿系统,事后监督部门可以通过参与开发、共享利用等手段,达到随时监督前台相关登记簿的目的,丰富监督手段。3.可以尝试监督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手段。在目前情况下,事后监督可以通过参与业务检查,到业务前台查看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内控制度执行是否严格等内容,与日常监督结合提高监督质效。上级行也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将部分检查权赋予事后监督部门,增强监督部门监督权威和监督效率。

(四)着力强化风险监督环节针对原有监督模式下存在的监督重点不突出、监督方式落后、风险识别能力较差等弊端,人民银行事后监督重点应逐步由业务复核型向风险监控型转变。规范监督方式,监督重点转向操作风险监控,真正将监督资源运用到需要防控的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上来。在研究各项核算业务的风险环节上下功夫,根据不同业务环节潜在资金风险及操作风险的大小确定相应的监督方法和流程。要通过研究多年来发生的各类案件,总结资金风险的高发领域及特征,找准监督着力点,探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各项业务处理过程的风险监控,切实提高事后监督的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探索风险监督方法,努力实现规范监督和风险监督的有机结合,将风险监督理念逐步融入日常合规监督工作中,从而构筑起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篇10

关键词 企业管理  管理会计 重要性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也逐步趋于成熟。对于谋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管理当局是企业目标的实施者。这就决定了管理当局希望企业会计站在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立场,寄希望于会计和管理当局立场一致,产生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协同效应。另外,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交易趋向于复杂化,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记录、计量、报告都会对管理效率和最终的经济利益分配,带来明显的经济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希望在任何情况下,会计活动都能服从于企业的利益需要。由于会计和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处于一种雇佣契约关系,加之人们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在一个机构中处于一种相对从属地位,就会计的职能定位形成以下观点:一、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其职能就是反映经济活动,为有关方面提供管理信息;二、会计的监督职能因为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而流于形式,不具有实际意义。 

从会计产生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或是后来在地中海兴起的复式记账,还是发展到今天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都归溯为人类记述经济活动的需要,“客观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产生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点不容置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会计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任何一个经营者都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经济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经济,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筹集、投放、运用、收回和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是通过会计来完成,处于这一个核心的位置,如何发挥其在一个管理组织中的工作效能,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满足相关利益团体各方面的需要,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基于实现这些目标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要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满足考核投资者对经营者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广泛的利益团体对企业了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