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家校合作重要性;策略

人心齐,泰山移。对学生的教育,单打独斗只能是事倍功半,集体合力才是有效的教育。在全面推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单靠学校教育是严重不够的,只有密切联系家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发挥各方职能,形成合力,才能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下面,笔者就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策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让老师和家长随时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教育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只有了解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的情感动态,才能对症下药,形成有效的教育。对于老师而言,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同时更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一言一行;而对于家长而言,更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在这一点上,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形成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格局,让家长和老师学校密切联系、及时沟通,才能使双方随时掌控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动态,共同研讨教育学生的策略方法,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校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教育立体化体系。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学生的终生导师,家庭氛围的好坏和家长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固然占据主导,但缺失家庭教育的配合,无疑是单打独斗,力不足量不够,甚至与社会要求脱轨。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长将自己或社会上的一些意见建议带到学校,同时监督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利用家长这一丰富、有力的资源,不断调整教育思路、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理念,这样就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宽和延伸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使教育更完整、效果更好。

(三)有利于家校教育互补,促成学生全面成长。学生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各方面素质的提升,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同、教育方式相异,家校合作可以使双方在教育的很多方面的实现互补,这样才能不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断层脱节,不间断持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成才,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二、家校合作的主要策略

有力推进家校合作,形成立体共育机制,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下面谈几点主要的途径。

(一)发挥班主任的主渠道功能。班主任既是班级建设的总设计师、班集体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形成教育合力的桥梁和纽带,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扮演者主角的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扮演好这个重要的角色,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感到是一种威胁,对家长提出的建议产生敌意。其次,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经常与家长沟通,给家长适当的指导,予以热心帮助,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让家长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同时也要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二)创新家校沟通渠道。家校合作需要借助于各种渠道才能落实,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成立家长委员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平台和形式进行,这些方式在沟通家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方式内容单调,缺少互动,效果欠佳,家校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平等的、单向的。因此学校和班主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建灵活多样的家校沟通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比如网络、微信、QQ等,实现家校互动,建立家长和老师学校的平等依赖关系,深层次专业化地推动家校合作。

篇2

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总结

今年开学初我中心校就安排部署了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结合教育和体育局实施方案和中心校实施方案,我们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组织,健全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中心校成立以刘晓芹校长为组长的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并开展了第一届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把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进行了细致地分工,使工作明确,各司其职,以确保家校共育工作有序地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给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保驾护航,我们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有: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制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委员会工作职责、家长学校工作制度等等,并依据工作意见制订了本学期的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方案。

二、强化责任,落实培训

1.教师培训

我中心校一直特别重视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但对于这项工作的有关事宜,教师不是很熟悉,也没有专业的引领,因而我们分别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了培训,讲解了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要性、家校联系的方法和途径等专业知识,让全体教师学会方法,以便于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家长的培训

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可能是某行业的精英人物,但不可能都是教育子女的行家里手,并且大多数家长缺乏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引领,他们缺乏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方法多是简单粗暴。针对这种情况我中心校于5月16日下午,召开了家校共育启动仪式暨家长培训会议。在会议上,刘晓芹校长介绍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对全体家长进行了动员,然后,又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老师对所有家长做了有关如何落实好家庭教育的相关培训,引领家长认同教育是为了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要学会科学教子的方法。

三、深入调查,完善包保

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最有效形式,为了让家校沟通的桥梁更牢固,我校一直坚持家访制度。学校规定: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要轮访一次。我们要求教师家访时要做到“三不”和“三要”。“三不”是指:不告状、不苛求家长、不指责学生。“三要”是指:要主动家访、要有针对性、要与家长携手解决问题。做到“七个必访”:生病学生必访,学习、生活有困难学生必访,问题学生必访,思想波动的学生必访,新转入的学生必访,家庭有裂痕的学生必访。重点家访“两类学生”:“学困生”和“留守生”。家访前,老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方面要全面了解,做到了如指掌。

今年4月末到5月初我中心校组织了学生大家访工作,让班主任、科任教师走到学生家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并筛选出了重点关注学生30人,其中包括学习困难生、生活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除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重点关注这些孩子以外,学校还建立了领导包保体系,每个领导包保5个学生,要保证这些孩子不能因为经济原因上不起,要保证这些孩子学习上有进步,要保证这些孩子思想上有修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这些受到重点关注的学生思想上乐观向上,学习上自信满满,已初见成效。

四、创新途径,建立网络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也会面临新问题、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为把家校共育的工作做好、做实,我们不断探索家校沟通的新途径。

一是通过“校讯通”与家长沟通。学校借助中国移动“校讯通”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操行评语、各种活动信息以短信形式通知家长,家长可给老师留言,实现家长、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

二是利用QQ、微信或电话加强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学校要求每个班主任都建立家长QQ群或微信群,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每周最少要在QQ或微信上和全班家长联系一次。

三是鼓励每一位教师建自己的博客(空间),与家长进行网上互动。教师通过博客既可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丰富专业知识,了解外地教学信息,开阔视野,把教师从闲聊、打牌,钓鱼等娱乐活动中吸引过来,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可以很好的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我们的老师经常在网上与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家长)联系,现在我们中心校大部分教师都建有自己的教育博客,除学习外、更多的是与家长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四是定期开展“家长接待日”活动,让合作更真心。家长开放日是学校常用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这种集体交流,会激发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意识。我们每班都安排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有的班级举行专题讲座;有的班级让家教有方的家长作经验介绍;有的班级让品学兼优的学生谈自己的成长历程;有的班级让学生干部评点班级管理工作。家长开放日都也常常邀请学生一块儿参加,让家长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解读父母的心愿。

五、关爱有家,关注成长

结合局关爱+活动,我中心校以“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暧、多一份感恩”为主题,依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机制,多措并举,温暖一颗童心,感动一个家庭,成就一个梦想,实施“一对一”的关心、关怀和关爱学生行动,并在学校里建立起了“关爱之家”,设立了专门的屋子,里面安装了爱心电话、爱心电脑,放置了爱心图书、爱心读物,给那些特殊群体的孩子提供一个慰藉心灵的港湾,在这里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

六、亲子共读,携手同行

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地方,家庭是孩子栖息的港湾,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学校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两个重要阵地。结合宽城满族自治县教育和体育局“建党百年,读红色经典”和“校园关爱+”相关活动要求,孟子岭乡中心校倡导在广大师生和家长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旨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读书习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5月24日部分学生家长、各校园班主任老师、中心校班子成员齐聚孟子岭中心小学,共同组织了“快乐阅读,幸福成长”亲子阅读启动仪式。后续的读书活动各校园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书香也伴随着孩子和家长一同成长。

七、校企联谊,共筑成长

篇3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家庭;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幼小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合作、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 家园共育的现状

家园共育是指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孩子的学前教育。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学前教育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已成为在园幼儿的家长主体,幼儿家庭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家长自身的成长经历和职业特点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对幼儿教育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家园共育的实施。

2 当前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自身教育角色认识不足,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视。幼儿在入园一年后仍然有16.7%的家长和35.6%的隔代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教师负主要责任,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家庭只需要为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教育应由教师实施,存在过分依赖幼儿园的思想,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家长教育知识缺乏,隔代教育情况普遍,家庭教育效果不够理想。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幼儿父母获取教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依靠书本、互联网和隔代家长的传授,隔代家长的育儿知识主要依靠自身的生活积累,对现代教育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幼儿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

(3)家长教师信息沟通不充分,不利于形成和谐共育环境。因多种因素所限,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不够充分,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处于主导地位,家长是被动接受信息,难以形成平等地有效交流,不利于家园共育环境的形成。

3 家园共育形式的探索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家园共育形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开设多种形式的家长课堂。幼儿入园初期,定期对家长举办幼儿教育理念培训讲座,推荐育儿书籍,建立专业网络平台和即时聊天群等方式,提高家长的理论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园共育重要性的认识。

(2) 建立儿童成长档案。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由教师和家长填写幼儿的表现,使家园的沟通渠道更为畅通,使教育更为有针对性。

(3)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来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使其他家长能够从他人的育儿过程中有所感悟,找出差距。二是根据家长自身的具体情况,选取2~3名家长进行“家长进课堂”的活动,使家长感受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过程,既丰富了教育资源,也使家长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密切了家园关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重视隔代教育的影响。目前幼儿及其父母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由于幼儿父母工作较为繁忙,隔代家长与幼儿相处的时间往往较父母更长,对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由于隔代家长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其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会对幼儿父母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到幼儿的全面发展。

(5)改善信息沟通方式,提倡平等交流。随着社会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家长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且教师大多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处于主导地位,家长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信息的传播往往是单向的,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改善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建立多样化的信息沟通渠道,提倡教师与家长平等交流,对于密切家园关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家长和教师以完整性的主体意识参与到幼儿教育的活动中来,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在交流、理解、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发掘、联合双方的优势。同时,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教师比例过大带来的压力,增加了教育机会。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文英《架起家园共育的彩虹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 赵蔷.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甘肃教育.2006(15)

[3]李玉莲。张文芳.用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指导家园共育.学前教育研究.2006(3)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5]方明.推进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质.学前教育研究,2002.1

[6]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中国致公出版社

[7]李生兰.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

[8]黄予,冼伟铨.家校合作与信息技术.网络科技时代,2007

篇4

关键词:家园互动 个性化发展

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办园历程中,一直致力于家园共育工作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期幼儿园的家园协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倾心于孩子今天的快乐成长,着眼于孩子明天的幸福人生。围绕着办园理念,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构建出花园幼儿园特有的家园共育模式,成为打造全国学前教育的又一品牌。

一、爱与尊重――家园共育的前提

“尊重与爱”是幼儿园有效开展家园共育的前提,围绕办园理念,我园积极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模式。

1、调研与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的依据

新生一入园,老师就通过家庭访问、发放家庭征询调查表、亲子体验活动等方式,对幼儿基本情况、家庭文化背景、家长职业、家长期望和需求作初步了解,各班根据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计划,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指导方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建议,把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调整修正教育方案的依据,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形成幼儿园自下而上的家庭教育指导机制。

2、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主渠道

我园家长学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为核心的互动。目的是通过教师有针对的指导,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并转化为正确的教育行为。如“新生家长会”“幼儿防病专题讲座”“ 幼小衔接讲座”等。另一种是以家长为核心的互动。目的是让家长畅所欲言,分享教育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开学初,通过小纸条的形式,向家求意见,家委员会根据家长的意见及困惑,请有经验的家长畅谈育儿的亲身体会,叙说真情实感。如:怎样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我的保健法宝等。

3、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家庭教育指导的桥梁

结合省立项课题,我园为家长提供了一张名片大小的家园沟通一卡通,上面记录了幼儿园家庭指导团队的电话、指导人的专长、幼儿园公共邮箱、幼儿园网站等信息,帮助家长在第一时间联系家庭指导团成员。家庭指导团成员也能直接听取来自家长的信息与需求,听取家长们对幼儿园教育的建议和想法,并将落实情况与家长进行及时反馈。

二、“1+3”模式,- - - -家园共育的保障

“1”有效的管理机制。成立了由园长、主管副园长、各班的家长代表组成的家园合作工作室,工作室下设四个职能组。家园合作工作室研究制定了《花园幼儿园家园工作室工作方案》,具体提出了工作室的目标任务、组织机构、团队工作职责、学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让家委会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家园合作工作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3个模式”:

专业指导式。是以专家为核心的互动。幼儿园通过各类热点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当前教育的难点热点问题、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等,为家长提供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

交流学习式。是以家长为核心的互动。我园让家长轮值幼儿园家园共育小报的编辑,栏目有花幼印象、我的调皮宝贝、家长学校心得等,我们选优秀文章编辑到小报上,使家长不仅成为家园共育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让家长成为家园合作的伙伴和教师的良师益友。

流动窗口式。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特开辟了“花园园所流动服务窗口”,幼儿园设立了由家园合作工作室成员轮流当值的科学育儿咨询室。同时工作室开辟了亲子阅读室,图书全由家长赠送,并有专人管理,每半年开展一次赠书活动,此活动的发起者是家长,管理者是家长,受益的是我园的每一个家庭。

三、指导与服务――家园共育的宗旨

1、利用家长资源与社区联动,让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

我们广泛挖掘家庭、社区各方面的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带领幼儿走出校园,参观家乡新貌,参加社区文艺汇演,让幼儿领会家乡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社会领域的博大精深。家长参与教育环境创设,与孩子共同收集图片、照片、查找资料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近阶段的教学活动,使幼儿获得相关经验。

2、挖掘家长的职业专长,让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助教

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的职业专长,如邀请口腔医生的家长进课堂,讲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请艺术老爷爷进课堂,为孩子演示捏泥人的方法;请交警家长讲进课堂,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请消防员家长指导幼儿学习火灾中如何逃生的本领等活动,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饱满,使家园和谐统一,形成教育联盟。

四、科研与创新――家园共育的支点

1、科研引领共育策略

结合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与实践研究》的实施,我们探索出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技巧,初步形成了“家园沟通问题对对碰”、“家园沟通小案例”等资料;其次,为了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质量,我们在科学评价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第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创意方案设计活动,集中全园教师力量,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有效提升家长对幼儿园服务的满意度。

2、创新沟通共育平台

幼儿园门户网、教师博客――家园共育新平台

门户网开辟了“班级直通车”“幼儿天地”“教师频道”“家长频道”等八栏目,每个栏目下设多个子栏目。教师博客中的观察笔记、个案分析,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那些可爱的“小问题”,做到错时补充,达成“双赢” 的目的

幼儿园资源库――家园共育新资源

把幼儿主题活动教材用文字,音像,图片,动画等材素整理归类,搜集入库,共同开发,资源共享。“教学资源”栏目,教师上传自制的教学游戏课件:有计算课件(瓢虫找家、排序等),美术课件(剪连体小树、乌龟开店等),flash游戏(小动物怎样过冬等),内容精彩纷呈,幼儿园信息化小组成员还注意收集家长的意见和需求,增设一些她们关心,喜爱的栏目:如“亲子阅读”“网上有声图书馆”等,家长在体验网站新资源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幼儿电子成长档案――家园共育新视点

电子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和家中生活的精彩片段,内容以文字、照片及幼儿作品为主,呈现“介绍我自己、我的作品、我的活动、我在长大、老师眼中的我、爸爸妈妈眼中的我”等版块,记录孩子在园的各项活动、精彩瞬间、童言趣语以及老师、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评价等,毕业时我们将每位幼儿的成长历程制作成光盘,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们,成为孩子人生中一笔不可复制的宝贵的财富。

公共邮箱、班级QQ群――家园沟通零距离

篇5

关键词:共育;思想;合作;和谐;乐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242-02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重要职责。我园围绕“智慧阅读 快乐童年”的办园理念,立足“善读”、“赏读”、“乐读”文化展开家园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案例分析

幼儿家长常来我校询问“我的孩子为什么没有节目?”、“孩子打架引起家庭间矛盾”、“为什么没有识字、算数的作业”、“请老师关照我的孩子怎样怎样”等等的现象时有发生。领导和老师常常忙于事务工作和矛盾纠纷的处理,导致保教工作的滞后,影响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科学和谐的发展。

综合幼儿园出现的家园教育问题,主要存在家长观念滞后过分溺爱孩子;家长凭自身素质关注和支持对幼儿园;教师给予家长的引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家长参与教育中走过场、无实效性等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共育观没有形成合力,以致教育的脱节和片面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1、教育者还是脱离不开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的思想,单方面要求家长配合工作,没有考虑家长的需求与处境。

2、当我们提到家园共育时,总是把切入点放在家长这一方,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委会、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等等,却忽略了幼儿在家长主动参与教育中的作用。

3、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不太了解,只通过家长开放日和有数的几次教育活动达不到目的。

4、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在教育孩子方面各行其是,有合作的意识却没有实际的行动。

二、家园共育的误区:

1、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家长配合。

2、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开发,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幼儿片面发展。

3、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把家长听众化,以单向的讲授为主,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孩子上兴趣培训班,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5、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宣传力度不广泛,不深入。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行为习惯和品格,回家得不到巩固,在社会很少有遵从和实践的活动机会。

三、家园共育的策略和措施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偏颇任何一方,教育都会与“无效”结缘。如何携手共同教育好孩子呢?

1、统一思想,夯实“悦读合作”基础

思想的统一是合作的基础,为了让教师、家长、社区形成教育合力,首先幼儿园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网络互动、家长会等,让家长、社区参与幼儿园的文化打造,通过专家引领、园所的专业指导、教师的专题培训,领悟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智慧悦读 快乐童年”――“善读” “赏读” “乐读”文化的精髓,让家长树立“生活即教育”“做中学”“赏识、挫折教育”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育儿观,真正领悟“所有摄入人眼球的一切符号的过程”皆为“读”的过程”,家园共同将此过程愉快融入每个人学习生活的活动中,共同践行“善读”“赏读”“乐读”,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2、“善读”需要,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合作”

幼儿园通过日常活动、环境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使家园共育日常化。在幼儿园大厅、楼道创设互动性的环境,让环境与家长对话,变“被动了解”为“主动参与”。通过QQ群、幼儿园网站等形式与家长互动,充分了解家长需求, 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使家长明白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教育方式、配合的方式等,变“希望家长做”为“指导家长做”,从而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理解幼儿生活学习的困难和矛盾,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

3、纽带互动,创“赏识”共育的和谐氛围

发挥幼儿的纽带作用,从“欣赏”到“分享” ,幼儿园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 ,通过幼儿将幼儿园培育的良好行为习惯影响家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影响家长的观念与行为;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 积极主动关注、关心幼儿园的发展,并积极建言献策,付之行动。同时,使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如:进门排队刷卡、玩具哪拿哪放、大家来分享……

4、整合资源,创设“乐读”共育的大环境

社会教育是终身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们重视孩子社会性培养,让孩子在实践中去经受考验,体会生活,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自信的面对生活,加强自律与他律,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6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意识,形成育人整体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

2、调查对象:全校学生家长(家长到会率98%)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中问卷,共发出问卷1000份,收到有效卷987份,无废卷。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状况:

1、家长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为本科学历的占16.7%,大专学历占34.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8.7%。

(二)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投入情况:

(2)时间投入:每月经常陪子女去新华书店的(不少于2次)的占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占37.5%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但经济的投入明显高于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投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是不够,实质性付出太少。

2、家庭教育方法:

(2)教育子女的途径:以生活经验、随时随地教育为主的站96.8%,3.2%的家长从书、报、电视中获取教育方法。

(5)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东西)占58%。

(6)93.6%的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

说明家长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的观念、方法日渐成熟,普遍认识到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方法越来越多。但仍表现出对孩子智力学习重视的倾向。

3、 特长培养情况:

63.2%的家长让孩子参加青少年活动活动中心的乐器、书法、英语、绘画辅导班。

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的兴趣专长较为重视,兴趣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家长对孩子特长培养的投入较多。

4、 家校联系情况:

100%的家长希望每学期与老师沟通1次以上,联系方式一发短信、打电话、利用网络、写便条、上门家访为主。

说明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较高,对家校合力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同时也反映出家长把教育寄希望于老师、学校的心理。

四、措施与对策

1、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议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不断接受新知识,接纳新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2、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建议家长多学一些管理孩子的方法,对孩子要尊重,但不是听之任之;要管教,但不是独断专横。对孩子管理要把握好一个度。细心观摩孩子,发现有异常要及时想办法给以处理。

篇7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学校集体备课;管理实践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求真务实,抓牢学校发展着力点,找准教学质量增长点,提高学科教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学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备课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研讨的共同体,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落实课程目标,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单元。备课组的建立为同年级学科教师之间同伴互助、分享经验搭建了一个平等沟通、双向交流的互动平台。它要求同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问题解决的方案。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备课的要求,而能培养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最佳方式就是集体备课。面对新课程,我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新课程倡导“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教师之间只有通过集中在一起思考一番、探究一番,有了探究的经验,课堂上才能更有办法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而推进和创新学校的备课组管理,提高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和主渠道,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重要手段。同时,集体备课也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活动,它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加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集体备课中教师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针对学情,共同寻找对策,进行独特设计,在交流合作中互动,在交流合作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促进教师既能集思广益又保持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体备课中教师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引领教师理论提升与专业成长的过程。

集体备课更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一次集体备课的讨论,就是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碰撞就有一次提升,就有一份收获。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从而真正提高了教学效率。富有实效的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的合作、研究精神,促进教学相长;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避免教师各自为战、个体探索不足,最大限度减少课堂教学的失误,也是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的优秀平台;同时也激活了教师资源,深入挖掘了教学资源,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堪称备课史上最具实效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中我校注重有效备课,强调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尤其是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摸索出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备人说教学设计,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就主备人备课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调整,整合形成优化“共案”、 在“共案”基础上上课、课后及时总结反思调整,形成适合自己执教班级学情的个性化的个案(即个案共案个案)的集体备课模式。

我们的具体做法分四步:第一步: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广泛搜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搜集与本学科教学相关的素材,然后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第二步:充分讨论交流,设计出最优化的学案和教案。利用每周教研日的集体备课时间,讨论、交流设计出最优化的学案和教案。从课堂的导入到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当堂训练的习题,板书设计,学案的制定,都要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集体备课时,每位老师也要预想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问题,老师之间共同商量、交流,做好这些准备就能尽可能地避免一些尴尬的场面,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本身也要想想自己对教材、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有不能解决的,在集体备课时,提出来讨论解决。第三步:形成文字框架,进行电脑录入。教研组的成员轮流进行电脑操作,完成学案和教案的录入任务;第四步:各自分头实施,及时总结反思。各成员按方案实施,及时总结反思。课后反思包括得、失、改进措施。还可以把自己在实施过程中对学案和教案的修改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课上的精彩表现等都写进去。

我们的几点要求:

1.集体备课必须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要根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提前通知、提前准备。集体备课要做到人人准备、中心发言、互相交流,形成学习研究的氛围。

2.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不仅要在教材处理、教法的选用、教学标高的确定上作明确的说明以保证基础落实、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而且还要将中心发言的完整内容(提纲)在一周内上传至教务处邮箱中,保证资源共享并促进资源优化。

3.要通过集体备课达成教研组六个相对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标高统一、例题统一、习题统一、资料统一),保证年级教学一盘棋,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的集体备课重点内容通常包括这样几个方面:⑴开学初的集体备课,主要是学进度计划、教学目标要求;⑵平时的集体备课一般是每一章或每一节前的备课,主要是统一该部分的教学目标,明确各章节或课时的重点、难点;⑶针对教材中某一探究实验、模拟演示、某种类型习题的解题规律相互交流经验与信息,便于预防或及时补救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偏差;⑷备高考习题,研究高考习题设计的意图,出题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⑸讨论最近一阶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法。

敬业竞先结硕果,教无止境攀高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集体备课 ”这是一条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摸索的路,我们将会不断地改进提高,经过教学实践再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许森.有效备课─备课问题与诊断[EB/OL].2009(3)

[2] 韩宗顺.对学科组集体备课重要性及面临问题的思考[M].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篇8

关键词:家庭;学校;共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80-01

常常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由学校和老师教育就可以了。有的家长到孩子毕业时还不知道班主任是谁。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没有形成一种联系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协调一致教育合力。为了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必须家校共商共育方案,构建师生共同和谐成长校园。

1.办好家长学校,构筑家校育人的平台。家长学校既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也为家长搭建了一个监督学校的平台。通过家长学校校方可以听取到学生家长广泛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家长通过家长学校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能多次接触到老师,可以了解学校发展中的困难,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帮助学校,和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此外,通过这个渠道可以互相反馈学生信息,老师可以把学生在校的情况提供给家长,家长可以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告诉老师,这种双向信息交流可以增强家校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的培训、沟通,使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方法、技巧和艺术,理解、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工作。

2.开展家访活动,开设家校联系通道。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效益,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我们有必要开展家访活动。家访的教师充分明确活动的重要性,认真对待家访工作。家访工作以班主任为主,每位班主任及教师在进行家访时要有重点地选择家访对象,作好充分的准备,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子女在思想、学习、健康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寻求解决的良策。对家长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育人原则,尊重家长,融洽家校关系。家访使老师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现状,充分了解了学生家庭的组成结构、经济情况、周边环境、教育情况等第一手鲜活资料,为学校德育提供了依据,创设了和谐的德育交流氛围。家访让家长感受到了老师热情与真诚,建立起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感情基础,通过倡导互访(家访、校访),使家长、老师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管理方法上达到统一。

3.定期举行座谈会、家长会,实现家校合作育人。学校广开言路,构建信息互通制。定期举行座谈会,有的放矢地开展家校共商共育工作。设立校长接待日,每周一为接待日,没有特殊情况由校长接待家长,听取家长意见,汇后针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及意见,及时解决问题,消除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和谐,这样做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座谈会主要是学校领导向家长介绍学校近几年来基础建设、教育科研、教学质量、素质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家长会,学校要求教师要热情接待,各班主任老师就本班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习情况进行认真、翔实的汇报;并就班集体建设、班风、学风养成等方面与家长进行了交流。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家长传授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共商解决办法。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明确了下阶段家校合作的方向。科任教师与家长也进行了近距离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并给予指导性建议。家长会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上达到统一。

我们的家校共育工作虽然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1.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我们学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对孩子缺乏在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导致孩子们从小就放任甚至放纵。还有一些父母让爷爷奶奶来监护,尽管他们对孩子也非常关心,但主要体现在物质上,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较少关注。这样极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为特征。如何改变这种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家庭教育环境堪忧。有的孩子家里除了学校发放的教科书以外,再没有其它任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书籍了。有益孩子身心发展的娱乐设施更是极少,适合孩子的社区娱乐活动场所几乎见不到。因此孩子们一旦放学回家,或三五成群在街头逗留玩耍;或沉溺于不适合他们的言情、暴力等电视剧里;更有甚者,一些孩子受家长影响一有空就召集伙伴打牌赌钱,这种家庭教育环境,导致不少孩子沾染了吸烟、打架、赌博、偷窃等不良的行为。

3.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我们曾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们把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家长反映,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部分家长坦言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篇9

联合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必须包括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要素。同时应把创业教育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列到同等重要地位[1]。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创业教育课程也已经明确纳入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程教学进行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目前已知的最直接和方便的手段之一。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高等院校中的创业教育纷纷借助创业实践基地或创业园等进行教学改革[2]。相比较国外而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时间较短,学生创业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教学效果都有待于进一步考察。高等职业院校的经营活动要以学生顾客的满意为基础,因此,学生满意度评价研究可以为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创业教育的服务质量、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客观的评价与参考[3]。

本研究从质量功能展开理论出发,结合典型院校的创业教育现状,通过构建学生满意度评价体系,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际表现,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依据

学生学习满意度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内在衡量标准”和自己“内在标准满意度”而对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采取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想法和评价[4]。目前研究者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大学生所能感知到的各种校园经历的期望(既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对这种期望的满意程度。质量功能展开理论(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是一种着眼于将客户价值需求转变为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并制定产品与服务控制策略,保障提供最优效果的服务理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发与服务过程的实质也是为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客户的需要而提供创业教育服务的过程,同时需要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控制服务的流程,尽量提供优质的创业教育服务,因此以QFD理论为基础构建创业教育满意度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适应性[5]。

(二)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

按照QFD理论的客户需求开发原则,首先对21名来自不同专业的毕业班学生进行个人访谈,并利用顾客回应工具(Voice of Customer,VOC)对结果进行处理。按照满意度评价应遵循的简单、科学与实用原则,构建了创业教育满意度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学生的满意度分别从课程安排(A1)、知识教学(A2)、实践教学(A3)、师资力量(A4)、项目咨询(A5)、扶持力度(A6)、校内资源(A7)、外部资源(A8)、创业氛围(A9)、知识提升(A10)、技能提升(A11)共11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对应教学过程(含理论环节、实训实践环节与师资)、创业项目的辅导与扶持、内外部环境与资源整合、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提升等四个方面。

(三)研究对象

选取广东省某高职院校作为研究案例,该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创业教育一直实施创业课程、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校的创业教育已经涵盖各二级学院与专业,初步实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探索式融合。

(四)研究工具

在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编制《大学生创业教育学习收获调查问卷》(题目尽量避免预设倾向),共22个项目,按照重要性和满意度两个方面编制,这两个方面分别对应A1~A11题项。项目按照五级评定法编制(1代表完全不重要/完全不满意,5代表非常重要/非常满意)。

(五)研究被试

选取该校接受过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项目的大三学生,共发放问卷980份,收回有效问卷909份,有效回收率92.7%,共涉及经济管理、计算机、外语外贸、机械电子、艺术设计、建筑工程、人文等七个院系。其中男生415人,占总人数的45.6%,女生494人,占总人数的54.4%。

三、研究结果

(一)调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达0.856;通过一半数据(454人)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大化旋转)得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四个,各项目的归属与问卷初始编制思路吻合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四个方面,共解释[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总方差变异的59.62%。四个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均超过0.8,与总量表得分的相关在0.5~0.7之间,因子间相关系数也处于中度相关水平。将另外一半数据(455人)放入LISREL8.70软件进行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数据拟合指数为X2/df=2.12;RMSEA=0.049;NFI=0.95;NNFI=0.97;CFI=0.97;IFI=0.97;RMR=0.047;GFI=0.91。说明该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满意度体系的构建符合以学生客户需求为主的创业教育满意度评价要求。

(二)各项创业教育服务重要性及满意度项目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一方面,学生在重要性评定项目的均值得分均超过3分,即学生认为创业教育不仅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对创业教育的师资、创业项目的扶持与内外部网络资源都抱有较大期望,希望通过学校的创业教育提升自身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满意度评定项目得分也都在3分以上,基本达到了学生的学习要求,但是绝大部分项目结果和学生期望之间仍然存在差异,特别是技能提升项目的绩差较大(PG=1.04),说明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没有使自身的创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师资和知识教学过程的满意程度也与期望有一定差距(PG=0.69;PG=0.64)。最后,实践教学和创业氛围的绩差为负数(PG=-0.11;PG=-0.21),这说明学校对于创业实践教学和校园创业氛围的重视程度不足(M1=3.16;M1=3.08,在所有重要性评价得分中最低),同时通过创业教育真实载体的实践教学以及校园氛围的熏陶,学生对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学习收获超过了初始的认知。

(三)各项目优先行动矩阵图

对上述数据结果进行汇总,按照两维度方式将各项目归入优先行动矩阵图,见图1。划分的标准为:重要性评价得分超过4分,满意度得分超过3分,且绩差在0.5以内的项目作为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项目;重要性评价得分超过4分,但绩差超过1的项目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项目;重要性评价得分和满意度得分均少于4分,但满意度得分超过重要性评价得分的项目为 低重要性/高满意度项目;重要性评价得分和满意度得分均少于3分为低重要性/低满意度项目。因此,本研究发现了三种项目类型:创业项目咨询工作、校方对学生创业扶持力度、学生需要的外部资源属于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项目;创业教育的技能提升属于高重要性/低满意度项目;创业实践教学、校园的创业氛围属于低重要性/高满意度项目。

四、结论及建议

(一)创业教育学生满意度评价结论

从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该校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期望值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业学习后的总体满意度水平也比较高,但满意度水平和期望值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产生这类结果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本研究调查的院校在创业教育的教学载体选择上符合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该校创业教育以校内的创业园或专业内的校企合作教学基地作为教学载体,学生3~4人组成团队进行创业实践项目的学习,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体验创业全过程。这个教学载体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前期的个人访谈也证实了大多数学生较为认可这种创业教育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对各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期望值较高,学习收获也大。二是高等职业院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与重视,特别是在校内外资源整合与创业环境氛围营造上不断探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和家长开始思考并接受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现象,并对创业教育形成高期望。三是创业教育具有“效果延迟”的特点,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毕业几年以后才能显现创业行为或创业倾向性。同时,创业教育的评价方式不能采取传统的“考试打分”方式,但采取什么样的评估标准和体系仍然是困扰创业教育者的难题之一[6]。此次研究的个人访谈就发现,学生对于自身创业能力提升与否以及提升的标准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所以在满意度评价方面存在一些疑虑,尤其是在创业技能提升与否的评价中得分偏低。同时,研究结果还证明实践教学才应是创业教育的主体和重点,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创业师资应成为学生满意的重要保障条件。

(二)创业教育优先行动与改进建议

通过优先行动矩阵可以发现,当前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内容覆盖面广,但学生期望值和满意度局部不均衡的现象。相关研究者认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项目属于急需引起重视并采取优先行动的部分;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项目属于优势部分,需要继续保持;低要性/高满意度项目属于调整资源部分;低重要性/低满意度项目属于对学生发展作用不大的部分[7]。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完善:首先,要加大创业管理相关技能(如创业团队合作能力、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财务分析与融资能力等)实践力度。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相当重视,但由于教学时间和创业项目的限制,常常没有机会践行,容易引起心理落差。其次,设立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尽量使创业辅导与咨询、引进和丰富外部相关创业资源成为常设工作,持续加大对潜力型创业项目的扶持,突出这三项内容的核心优势,只有不断加强这三部分的联动机制,同时打造优质师资力量,才能保证创业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第三,创业实践教学和创业氛围营造两项工作为学生带来的收获已经超过其自身的期望,只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提升重视程度即可。第四,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必须依托真实的教学载体开展教学,在结合校本特色和条件的基础上,发挥各种创业园、创业孵化器的教学功能,引进创业型企业家充实师资团队。第五,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渠道尽快建立一套相对合理的创业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和标准,真正做到“评价结果与真实创业能力相匹配,学校评价体系与社会评价体系相统一”[8],并能通过评价标准发现创业拔尖人才,给予后续扶植。

限于本研究的案例及篇幅,更加深入的个体差异、专业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差异等问题有待于在更大范围的调查基础之上进行后续研究。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改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编号:JG201222,主持人:张锦)

参考文献:

[1]杜海东.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来自广东高职院校的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0(1):4-6,12.

[2]曹胜利,雷家骕.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1(4):26.

[3]陶美重,胡坤秀.提高学生满意度的意义和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09(1):82-84.

[4]林飞宇,李晓轩.中美高校学生满意度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15-118.

[5]张振山,关晶.基于QFD理论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论坛,2013(7):37-41.

[6]Sean P S,Alex Maritz,Howard Frederick.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ME Policies[J].Journal of Asia Entrepreneurship and Sustainability,2013(1):4-13.

篇10

关键词 家园合作 家长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期作为人生的奠基期,儿童的个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和家长的亲密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儿童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所以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更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明确指出:家园合作就是家庭和幼儿园都将自己当成帮助幼儿成长的主体,双方互相配合、了解、支持,通过双向互动,进而达到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家园合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部分,它是幼儿园与家长的现实需求,由于当前国内家园合作的程度、方法各不相同,造成了家园合作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必须促进家园合作工作的有效进行,力求突出家园合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保障教育效果。

1 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1.1 家长与教师在合作中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清

虽然大部分家长和教师已经认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在责任分工的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家长将参与合作看作是在帮助教师工作,教师也将家长的参与简单地认为是在配合教师工作。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家长只是打杂,①教育主要由教师负责,我们只是支持教师。在家园联系中,很多教师将报刊上摘抄的家庭教育内容张贴出来,再将一周的教学计划和幼儿需要准备的材料等信息传达给家长,家长只是被动地接收,缺乏发言机会。在家园合作中教师和家长的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清楚,无意中家长放弃了自己的权利,教师也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与引导。基于上述情况,家园合作必须明确家长在合作中的作用,教师与家长必须在共同参与、共同教育幼儿的思想上达成共识,使家长在协助教师的同时,增进与教师的沟通与理解,营造家园共育的氛围,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1.2 家长与教师缺乏沟通与互动

众所周知,在家园合作中只有教师和家长达成一致的想法,才能积极互动。然而据调查显示:92%的教师认为他们和家长的想法存在差距,在访谈中教师将问题归结为家长不理解幼儿园工作。他们认为:家长和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最大的差别是,很多家长在培养方式中“轻习惯,重知识”,②不切实际地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小学课程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面临着我行我素或盲目迎合家长两种选择,显然这两种选择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必须科学地面对不同家庭教育观念和本幼儿园办学理念之间的差距,引导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将家园合作看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3 家长与教师的合作缺乏计划性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园务委员会与家长在合作的力度上,在家园合作目标的设定上存在很大差距,甚至形同虚设,很多幼儿园设置该机构只是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家园合作则应该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工作,科学、系统、具体、周密的活动计划不仅是整个活动开展的指南,而且对促进活动顺利进行也有很大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幼儿园缺乏具体的合作规划,特别是要面对不同年级的家长、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家长更是缺乏计划性。从调查情况来看,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家长会都没有计划性,很多幼儿园的家园合作都只在开学、节假日、学期末进行,其他时间很少安排,所以会出现由于事先没有计划性,与家长的工作时间冲突,甚至不能及时通知家长,造成很多家长不能参加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使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 促进家园合作的建议

综上所述,产生家园合作问题的根源是合作双方对家园合作含义的片面理解,他们将合作定义为服从、接受和给予,在这种情况下家园合作必然会出现“家长是配角,教师是主角”、“家长被动,教师主动”③的现象;另外,合作双方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出现缺乏交流、形式主义、没有计划性等问题。家园合作作为一项意义重大的互补行为,是建设在合作主体相互理解与角色互换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与家长都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考虑,才能更加合理、客观地认识评价他人,保障双方互动的成功。

2.1 明确家长的作用,增进教师与家长的交流

2.1.1 明确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家园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幼儿素质。家长是影响儿童性格、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现代教育研究者认为:家庭是幼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幼儿园不可替代的,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家长也是最好的合作者,幼儿和家长具有密切的联系,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为直接,没有谁能比父母更加了解孩子,是教师了解孩子状况的最好渠道。在幼儿教育中,如果家长参与,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幼儿园的重要性,也可以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开拓教师的视野。

2.1.2 日常生活中增进与家长的交流

为了实现家园共育、携手合作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理解和积极的参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例如,在第一次召开家长会时,就为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让家长在孩子入园后有较好的心理准备;在交流沟通中,让家长认识幼儿园教育的方式方法,并对其产生信任感。家长作为家园合作的主要对象,怎样架设与幼儿园沟通的桥梁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和教师因孩子入园结成一种特殊的关系,在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中更多的是为孩子着想。因此,教师必须拥有诚心、爱心、责任心、耐心,保持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2.2 幼儿园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与家长互动

在幼儿教育中,不同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不同的优势,随着精神文明与文化程度的提高,家长也有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意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创造环境,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深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并且将其和改变家庭教育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家园合作更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连续性,进而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2.1 让家长参与教学活动

因为家长大多数来自不同的地方,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中,并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活资源。因此,在已有的家长工作中进行家园共育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聘请特殊行业的家长作为助教,会让家长教师比幼儿园教师传授的内容更具有趣味性、知识性与创造性。如:主题为交通工具④一课中,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目标、组织形式后,鼓励家长参与,根据已有的家长资源,组织孩子到火车站、邮电局、码头、机场公安指挥中心、公交单位等进行参观,并请交警家长讲解交通标志和常识,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进行标志性游戏。

2.2.2 鼓励家长参与假日活动、亲子活动

每个家长都很关心自己的孩子,随着幼儿教育的深入,孩子对自然界、生活拥有更多的兴趣,希望进入校园进行更全面的探讨。作为教师和家长在了解到这种需求后,应该充分利用双休日和假日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如主题活动为“宝宝的家”中,我们可以将孩子分成小组,再由家长带着孩子做客,学习孩子交往的礼仪。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2.3 拓展家园联系渠道

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方式很多,不管使用哪种方式,只要坚持,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从目前家园的联系渠道看,还是比较单一,主要采用的是打电话、请家长到幼儿园等口头的交流等,事实上,除了口头交流,还可以有书面的交流或联系渠道,诸如家园通讯录、家园小报、家长园地等。

2.3.1 家园通讯录与电子通讯

家园通讯录又称家园联系册,国外称之为“家庭与学校的日志”,⑤不仅是教师与家长相互交流的对话薄,也是儿童成长的记录历程,它是被幼儿园广泛采用的双向交流合作书。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时间的局限,更加简单易行,但是它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有一定难度。

2.3.2 家园小报与信箱

家园小报,⑥通常以期刊的形式存在,刊登各种幼儿作品、班级或者园所教育活动的课程安排、文字记录、图片、育儿文章与新闻等内容,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所在班级、园所的具体情况。家长信箱,则以信箱的方式存在,常年被悬挂在班级或者幼儿园门前,向父母征集书面的要求、意见和建议等,具有隐密性、信息量大、节省时间等多种优点。

2.3.3 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作为家园联系的另一种重要渠道,家长园地又称家园布告栏或者家园联系栏,它是展现班级、幼儿园最近信息的墙报、展示板和宣传栏,是一种同时面向家长的图像和书面交流形式,具有形式多样、适用性广等特征。

3 结束语

家园合作作为一项双向的行为活动,必须让教师和家长互相适应,在共育的过程中,得到家长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根据家园合作的现状以及合作的方式,在鼓励家长主动参与育儿的同时,让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达到和谐统一,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注释

① 王翠玲.家园合作策略的考察研究[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1(1):5-7.

② 王艳梅.幼儿入园时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3):60-60.

③ 杨玉蓉.浅谈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意义和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9):53.

④ 刘小珍.提高家园合作实效性的策略[J].科技创业家,2012(2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