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网课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网课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网课教学总结

篇1

关键词:慕课;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一、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概述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

混合式教学来源于上个世纪末国外出现的混合式学习理论,最初适用互联网公司的内部员工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这种教学方法引起学者关注,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目前学者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定义,主要包括三种:教学模式或传输媒介的混合;教学方法的混合;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2003年,国内学者何克抗教授首次提出并应用“混合式教学”概念,并开始在国内教育教学领域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学者将混合式教学普遍定义为传统课堂和在线教学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和协作联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承继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融合了网络在线教学的优点,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全新的改革思路与方向。其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了线下课堂教学以及线上网络教学的互补,不单纯依靠传统课堂教学,而是借助课堂与网络两个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了教学效果。相比较思政课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而言,以慕课平台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问题,选择合理化的教学方式,有效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教学资源上,慕课平台可以有效整合思政课的相关教材资源、实践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可以采取视频、音乐、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有效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短、内容讲解不深入的不足。从效果评价上,慕课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线上综合评定,最终产生系统化的课程效果评价结果。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信息的实时采集,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二)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类型

本文论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模式是指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慕课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根据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结合时间,可以将其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首先,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该种类型指的是线上教学以及线下课堂教学在相同的时间点展开教学。这种方式通常将手机客户端作为载体,线上内容不仅包括了教师上传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任务,还包括了学生课程签到、在线讨论、问卷调查、课程反馈等诸多模块。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也可以利用手机客户端,在线上完成相应的功能,进而实现线上教学以及线下教学同步开展;其次,线上与线下课堂教学时间不同。线上教学主要利用慕课平台课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学生通过线上慕课平台能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线下课堂教学则主要是教师针对课程课前预习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学生课后根据自身喜欢的内容,完成线上学习。在这种类型中,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补充以及相互融合的关系,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本文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了学生线上课程预习、课堂深入教学、课后巩固反思三部分环节,主要是合理引导学生有效应用网上资源以及线下课堂教学熟练地掌握各种核心理念,通过课后线上+线下对知识巩固反思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一、线上课程预习。教师将课程内容设计成视频资料、阅读材料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这些课程内容包含课程的教学任务、难点、重点等相关内容,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本节课程的基本内容,对知识点有初步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学生预习完课程内容以后,视频资料中会有测试环节,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系统的测试,教师按照学生测试的结果可以掌握学生的课程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难点问题和知识漏洞,从而有助于提升教师线下课堂授课的针对性与专业性。第二、课程深入教学。学生所开展的线上课程预习活动能够为线下课堂教学深入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教师通过对学生难点与知识漏洞的梳理,对教案进行合理化设计,凸显学生不明白或者是还没有掌握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实现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迁徙,进而实现知识的二次外化提取。授课前,教师可以设置诸如:道德的含义指的是什么、你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解等这类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上,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讲解,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阅读课前搜集的相关文献,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换看法,完成协作探究活动,将相关知识用于新情境当中,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课程讨论的结果以论文的形式上交,实现知识的二次外化提取。第三、课后巩固反思。该阶段可以分成线上与线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线上部分,教师在网络平台中集中展示学生课前预习测试中表现出的问题,并交由学生对课前预习问题进行修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漏洞的梳理,从而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线下部分,教师针对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有效利用课程内容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在书写论文、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徙和应用。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以及效果进行调查,可以采用学生互评以及自我总结的形式,搜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三、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举措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社会教育功能以及学生之间的融合。在慕课平台上可以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获得学生思想动态。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化的教学内容,应用专题教学方法,以问题导向性专题教学作为核心,按照不同知识点之间所具备的逻辑关系将整个知识体系划分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同时,为了全面整合资源,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广泛的搜集工作,比如经典文献资料、课程教学视频等内容。按照教学资源制作课件与教案,加强课程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互动渠道

为了加强课程教学效果,高校思政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要实现线上慕课平台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线下课堂教学模块包含了课堂知识讲解以及小组讨论等相关环节,教师负责对教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讲解,针对线上慕课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解答疑难问题。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指导,保证所有学生的疑难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三)转化教学语言风格

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不单单与教学内容的有关,还和教师教学话语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通常会采用教材式的语言,表现出一定的政策性与学术型,对学生理论理解能力要求高,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由此可见,教师在编制慕课课件的时候需要注重语言风格的转变,构建一套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丰富而又生动的话语体系,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感染力与形象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使用更加富有时代特色,幽默而又通俗的语言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将一些抽象化的概念采用生动的语言加以诠释,保证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程内容,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篇2

【关键词】互联网;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85.8%,较2013年上升4.8%。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无可避免的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地运用到高等教育教学中,改变着高校教学的方式,推动着教学的改革。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已经有学者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张和生等就网络条件下对外汉语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总结,[1]曹宬宬等对互联网金融教学进行了探究,[2]王春兰等对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如何有效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深入分析,[3]杨兴华等则对市场营销学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4]然而,针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旅游市场营销学》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文章尚无。本文将在深入分析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传统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条件下凸显出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发展对传统教学的改变,对《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转变几方面探索了课程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一、互联网时代旅游管理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问题

1、课程内容亟需调整

《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旅游市场营销理论部分的4Ps、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调研、营销战略、营销计划、营销控制、营销新理念与网络营销,和涉及旅游企业的营销实务部分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景区营销、旅行社营销、旅游饭店营销、旅游交通营销知识内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课程应用的教材编排明显存在滞后于互联网时代的现状。现有教材中旅游市场营销理论部分涉及网络营销的内容明显篇幅过少,且涉及的旅游网络营销的知识内容偏陈旧,并不能体现互联网在现今旅游营销中的重要地位,更未将旅游网络营销的现状、方法、趋势做明晰的阐释;而在旅游企业营销实务篇章中,也没有将互联网及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和实际运用的生动案例编撰进来。旅游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性质偏实用,这就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更要紧密结合市场动态,避免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脱离实际需要。除了旅游网络营销相关知识在课程内容上存在严重滞后,另一个问题更加不能忽视:课程案例的更新。旅游市场营销学中除基本营销理论外,涉及较多旅游营销案例。通过对生动的旅游营销案例的学习及分析,学生不仅可以更好的认知旅游营销理论的实际运用,更能从中揣摩体味旅游营销的方法,开拓思路,为今后实际接触旅游营销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与案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有的案例少有旅游网络营销的优秀案例。在互联网渗透各个行业,并对行业产生重要改变的时代,旅游网络营销案例的缺失显然会对学生掌握和学习最新的旅游营销知识产生消极影响,更加不利于学生对现今社会的“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清醒认知。

2、教学方法

互联网时代手机、电脑、网络给人们带来新的获取信息途径。这种信息爆炸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升了信息交流平台,相应的也对旅游市场营销课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智能手机的便携性和方便性,学生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上网,加上校园无线网络的普及,必定会有大部分学生将个人时间花费在手机上。更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3%的大学生会在上课时间通过手机登录微博、QQ、网页等。[5]利用手机可以便利的获取大量信息,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学生,无论在技术上、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较“数字移民”的教师具备更多的优势,现今的学生掌握的信息量并不比教师少。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掌握大量信息的学生被课程内容吸引,进行积极的学习呢?此外,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可用其拍照、录音和录相。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记笔记来巩固和消化所传授知识的功能,被智能手机的各项功能弱化。在课堂上做笔记被代之以用智能手机拍摄教师课件内容。面对这种新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是值得任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应对思路

面对互联网时代旅游管理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上述问题,根据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国内学者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本科课程改革的经验,对“互联网+”语境下的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进行课程改革构思。

1、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对

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营销技术和方法得到飞速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遍运用,造成了网络营销的新发展趋势,丰富了旅游网络营销的理论内容,同时在实践领域产生了许多旅游市场营销精彩案例。在高校本科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应对互联网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中应及时的增加旅游网络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丰富旅游市场营销的知识构建。同时,应注重对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典型案例的收集,编写旅游企业应用网络开展营销活动的案例,以便利用案例分析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旅游市场营销如何在实际中运用。旅游网络营销理论内容的加入和旅游企业网络营销案例的增加,是高校本科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应对互联网发展态势的两个要点。应对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增长和知识的更迭,旅游市场营销这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内容需要较为快速的更替其中的内容,以应对实践发展。基于此,制作电子教材既可以及时更替新的旅游市场营销知识内容,也可方便的将其放在网络平台上,以便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自学。

2、高校本科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的应对

应对互联网时代特点,特别是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和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内容讲授为主要方法,学生被动听讲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已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对课程教学方法的重新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指导学生课前自学并借助互联网对相关的知识和案例进行挖掘,授课过程中变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信息传输为教师-学生双向信息交流,课后通过在线的讨论以及答疑巩固课程知识,是笔者架构的互联网时代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方法。(1)课前线上知识自学。授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应的课程知识进行自学。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看和学习有关的MOOC教学视频学习知识,并运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拓展阅读。此阶段的重点是将学生的自学重点合理的规范在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中,以免学生在庞杂的互联网信息中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如教材的电子文本,授课PPT等,及时在网络平台如班级QQ群、微信群、微博等,学生在共同约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提问解惑、发表见解。(2)课堂授课双向信息交流。在课前知识自学的基础上,课堂授课时教师就可以摒弃过去传统教学时教师为主,满堂讲解知识内容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师生双向交流。授课过程中以教师为组织者,学生为参与者,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并以提问回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运用智能手机,以课程微信等为平台,分享、可供课堂讨论的旅游市场营销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案例的分析。(3)课后线上讨论、答疑。课堂授课结束后,通过线上平台为学生答疑,并配套的联系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和发言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判。并以此为依据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本文就互联网时代,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提出了几点看法。在实现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同时重视教师角色从传播者到组织者的转变,另外,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的合理运用将极大地帮助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和生,洪芸.简论基于互联网的对外汉语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107-111.

[2]曹宬宬,梁剑.互联网金融教学研究的探索——“互联网+”时代对金融教学的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430.

[3]王春兰,谭娇龙.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及应对之策[J].教育现代化,2015(8)10-13.

[4]杨兴华,李刚.“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228-229.

篇3

一、使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软件及时教学信息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安排和教学信息,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安排,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在QQ群或微信中消息,以便学生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做好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告知学生预习的内容以及学生个人需要准备的教学用品;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课后作业和相关的复习要求。学生就可以及时地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软件提高物理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课前预习的深入程度,直接决定了预习的效果。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预习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习的效果,而深度预习又会遇到很多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这时我们往往独自一人,身边既没有老师,也没有同学。如果不能及時地解决问题,就会影响到预习任务的进程,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预习带来障碍。

怎么办呢?其实,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就是一位贴身的良师益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能理解的概念或者学过但已经模糊或遗忘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进行查询。上网查询过程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一些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和疑难问题,如果通过网络查询,还是不能理解,就可以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向老师请教,或者和同学交流探讨,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探讨平台。通过这样的交流形式更有助于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三、通过即时交流软件,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通过参与和追踪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预习过程进行指导、对预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对预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

在预习阶段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并对学生的交流讨论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预习过程有序进行。在讨论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不足、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讨论情况的追踪,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自己完成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新课教学设计提供依据,高效完成新课教学设计工作。

四、使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软件开展中师物理课后复习

按照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的理论,已学知识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巩固,便会逐渐遗忘。因此,及时的课后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课后复习主要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和完成课后作业进行。复习课本内容主要就是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而完成课后作业则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灵活应用程度进行检验。这两项工作通常都是在课余时间段进行。此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没有理解的知识点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正是最需要老师指导的时候。而此时学生往往是孤军奋战,身边没有老师,也没有同学。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我们无法及时地向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请教,只能将问题遗留下来。这就势必影响到学习的连续性和实效性。有了快捷高效的互联网和功能强大的即时通信软件,我们就可以利用智能手机,通过微信、QQ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五、使用即时通信软件开展教学讨论

网络交流形式和面对面的交流形式之间有着不同的特点。网络互动具有面对面交流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如今年轻人更加青睐于网络交流,通过各种即时通信软件进行交流,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交流的优势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对于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需进行专题讨论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的“群聊”功能发起专题讨论。随时随地组织起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且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由于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面对面地交流,这部分学生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减少他们的胆怯,增加发言的勇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讨论往往只有少数学生拥有发言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没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网络交流可以提供全班学生交流探讨的平台,增加了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当然,在即时交流软件的交流中,由于每个学生都能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没有老师进行有效组织,就会使整个平台交流乱成一锅粥,失去讨论的重点和有序性。因此,在整个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讨论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及时对提出的阶段性问题进行指导和总结,引导专题讨论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六、使用即时通信软件对教学难点开展有效辅导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知识难点,而且这些难点往往具有普遍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时,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这种方式不可能一次性让所有学生理解。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反复地对同一问题进行专题讲解。此时我们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学习理念,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小视频的形式到QQ群或微信中,供学生自主选择,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利用“微信”开展“微教育”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避免了课堂上不断重复地“炒冷饭”而占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像狙击手一样,精准地解决每一个目标,由点到面,由易到难,最终达到全面掌握所学物理知识的目的。

七、使用即时通信软件推送物理课外拓展知识

拓展教学是对物理教学新的探索与改革,它紧扣物理教学的宗旨,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已经赢得了广大物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厚爱。

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进行课外拓展,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即时通信软件及时推送相关课外拓展知识。通过推送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八、使用即时通信软件进行教学检测

通过QQ群,教师可以下发语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利用电脑或者手机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作业,并在线作答,线上提交。作业提交后,教师就可以对作业进行批改。对于完成质量较高的作业,还可以在群中展示,这既是对这部分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鞭策。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间的互动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还可以通过QQ提供的题库组题进行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QQ后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自动完成批改和统计,自动生成成绩排行榜。

通过QQ作业,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已完成作业和未完成作业的学生人数和姓名、每一个学生的正确率、每道题的正确率等。通过QQ作业,省去了教师对各种学习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批阅的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又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行有效调整。

九、关注物理方面的“微信公众号”,进行物理学习

通过微信,众多的教育机构和培训部门创办了大量的“微信公众号”,开展教育教学服务。其中不乏物理教育教学方面的“微信公众号”如:物理大师、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物理学习助手、科技小制作、每日物理、实验中学物理等。

不同的物理学习公众号,从各个角度对物理学习进行指导。其中,既有物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建构,又有各种学习方法、學习经验的介绍,还有经典题型分析、解题技巧等大量的学习资源。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资源宝库,无疑会对教师有效地开展物理教学、学生高效地进行物理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

总之,利用好智能手机即时通信软件开展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可以帮助教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桂鹏.安卓智能手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0):67-68.

[2]唐佳静.利用QQ家校师生群改进物理辅助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16(5):25-27.

[3]卢世伟.微信平台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6).

[4]马蓉.微信公众号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J].教育(文摘版),2016(8):288.

篇4

关键词:互联网+;个性化教学;协作学习;教学模式

一、引言

2015年,政府报告中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技术变革,也不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而是构建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现代教育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得“互联网+”的能力,形成新的“信息能源”,从而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快速整合,并利用相关产业和社会资源来充实和丰富教育资源,使得教育更加开放,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更易于提供O2O个性化的教学。这也为终身学习社会奠定坚实基础。[1]

二、“互联网+”教学的现实特征

(一)“互联网+”教学与传统网络教学区别

传统的网络教学很重视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复制到网络平台,依靠视频方式进行讲解,但没有进行教学内容的碎片化设计和重构,无法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式和个性教学,存在众多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一是基于论坛的网络互动教学方式缺乏科学组织,讨论主题和课堂教学结合不够,学生僵化地围绕教师进行学习,无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网络系统提供的固定功能和模块也难以体现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划。二是目前的网络学习平台更专注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没有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也无法帮助教师准确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困难,难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而学生也对网络工具的个性化功能充满疑虑。[2]三是学习过程设计存在较大区别。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课堂中的讲授完成,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完成。

(二)“互联网+”教学促使学习模式的变革

在“互联网+”的教育观中,课程的提供者为教师,但课程教学围绕学生的需求和个人偏好实施,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中心。学生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和学习方案,学生根据“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学习应用软件和系统模块,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在互联网平台中,学生课前进行课程重难点的视频化的自主预习,把课前时间重新作为一个学生的学习空间,形成较为严密的学习型组织。同时与传统的课堂统一学习不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节奏进行学习。然后,师生再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3]。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是学习的规划者和指导者,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中组织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一些探究活动和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使得课堂更加人性化。教师和学生将学习过程数据上传到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分析数据作为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分层教学的科学依据。

(三)基于“互联网+”教学的新特征

1.“互联网+”教学承载媒介多元化

基于新的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移动设备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通过大数据支持的互联网也使每个学习者的信息采集更加便利,使得移动设备成为虚拟社区、虚拟课堂的载体。学习者利用云技术扩充了学习领域的知识范围,从一台电脑扩充到整个互联网,接受教育的地点也从生活周边扩充到了全世界。通过虚拟建模、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网络知识体系可以被随意切割、分类重构,而且能够通过虚拟3D技术,立体生动地展示在学习者面前,让学习变得更加独立、有序和生动。

2.“互联网+”教学打破时空和人数限制

“互联网+”教学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模式赋予了新的革命性内容。以慕课(MOOC)为代表的网络教学模式为例,慕课将传统在线教学的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形成彼此独立的知识点,学生可以从任何知识点开始进行重复学习,直到学懂为止。传统在线教学虽然在时间上也实现了自由化,但学习者仍然要按照知识体系进行按序学习,如果学习者在学习期间出现知识断层或者毅力不佳,又无法获得教师的实时指导,就会放弃学习。因此,“互联网+”教学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模式,不用担心学习的门槛,仅需花费较少的学习时间就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慕课教学开发人员考虑到国人有限的外语水平,在设计慕课课程时,力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并配有翻译字幕,提供在线讨论和答疑板块,让学习者获得最好的学习体验。因此,类似慕课的“互联网+”教学模式不但真正打破了时间、地域限制,还突破了语言和文化壁垒,使得整个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学习者可以获得世界范围的优秀教育资源。

3.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突破

当代的学习者正经历着现代教学方式变革的不断冲击,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中找寻适合自己的模式,不断尝试着慕课、翻转课堂、导学案、微课等新兴教学模式,借助新兴教学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发起者、讨论的组织者甚至知识应用的创新者,这样势必导致旧有的知识体系、基于学习的人际关系、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和突破,教育的使命、教育的价值观、教育体制正通过互联网与教育的不断融合而重新定义。这些变革不是将传统教学简单地搬上网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通过真正的变革让学生更加愿意学,教师更加愿意教;需要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供有效的个性化和协作化教学服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将学习成为自身内化特质,实现基于“O2O”的教学价值推送,形成真正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突破。

三、“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互联网+”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构建个性化和协作型的教学模式。教育家李秉德教授认为教学环境对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顺利组织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3]传统的教学环境建设往往立足于教师的管理,强调课堂纪律、教学活动稳定有序,但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则更多“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教学和学习环境,着眼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在充分协作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经验。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互联网+”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通过获取外界信息结合自身能力对知识经验进行重构的能力。本模式沿用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构建模式,即对教学情境、工具、资源、组织架构四个基本要素进行设计。“互联网+”教学的学习情境基于日常生活和现实任务,适用于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多元社会文化和健康舆论导向。工具主要包括过程加工工具、处理工具、交流工具、可视化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帮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提供多媒体资源、组织协作学习和讨论活动,让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个性化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4]资源则泛指促进教学的多形式的静态和动态素材;狭义的资源指根据个体需求按照一定教学策略组织、碎片化和重组加工后的元知识。组织架构是根据个体需要而进行重组的知识在互联网的表现形式,涉及知识图谱的排列顺序、元认知形式、知识使用程序和学习策略。教师将学习环境要素与互联网教学相结合,科学搭建真实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于“互联网+”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以是否使用了互联网为依据,可以分成纯在线模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这两类在线学习模式都存在各自的缺陷。纯在线教学模式存在退学率高、缺乏面对面教学指导和难以考核认证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纯线上教学模式虽有较好的学习体验,较低的学习成本,但过于强调学习者的个人主动性和探索能力,大部分学习者难以坚持学完课程并获得与传统教学模式同等水平的教学效果。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可以解决纯在线模式在教学支持和教学效果方面的问题,但对教学场所、学习人数有一定的要求。虽然没有纯在线模式那么方便和应用广泛,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较接近传统教学。从“互联网+”角度来看,较符合将传统教育产业的价值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从而产生新的价值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借鉴了翻转课堂、慕课模式的各自优势,重新设计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教学模式,立足个性化和协作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尊重个体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又能根据不同的认知能力构成协作小组,既能让学习者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分层递进式学习,又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促进学生间情感交流,将学习动力进行内化,实现主动学习,获得适合自己需求的教学体验和知识能力,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1.教学准备

在本环节,教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对团队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完成课程的教学设计、内容准备、资源整合和优化、构建教学场景和任务、协商线上线下教学组织模式、确定各个学习任务的评价方式和内容。教学准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设计上,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体现个性化教学要求,考虑学习者差异。二是教学内容具有足够的广度、深度,保障内容的先进性和时效性。三是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区分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区别,线上教学视频应具有正确的时长和清晰度;如以教师为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讲学,整个教学过程要有一定趣味性和启发性,并为进入课堂讨论做好准备[4];所制作和挑选的教学资源要适合网络平台的技术要求。四是线下教学秉承翻转课堂的特征,以讨论、实践、应用和探究为主,关注参与线下学习的学生个体,注重面对面的交流。五是设置合理的答疑环节,及时反馈和解决学生问题,组织线上线下的交流和互动。六是教师应为学习者开发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手段,符合课程同行和第三方评审要求。

2.课前自学

在本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视频和多媒体资源明确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组织过程。在网络虚拟教室中,利用教师事先录制的视频学习理论知识,进行练习和自测,并以自组织的形式参与到网络讨论中,总结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初步完成对接线下知识应用和创新阶段的准备,教师同步做好线下或者线上虚拟课堂,为协作式和探究式个性化教学的组织做准备。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多采用合作学习来获得知识和自主学习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学习经验。

3.课堂学习

在课堂学习环节,教师首先构建完整明确的学习场景,抛出多个教学相关的学习任务或讨论主题。在确立场景和主题过程中充分使用师生协商机制。即学生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多个主题之一,也可以自主确定相关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或者教师建议选择独立探究学习或者协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聆听并记录学生学习的难点,观察学生的总体表现,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重点。再次,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进行学生间、组间交流,也可以在平台上提交学习疑问进行网上交流。然后,教师对成果进行评价,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和答疑解惑。最后,教师可以直接根据学生表现评定学生成绩,也可以通过布置习题或者测试来评测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

4.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的主要元素由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组成。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活动单元,一般协作小组的人数不能太多,通常以3~5人比较合适[5]。成员是指学习者,成员的分派依据学习成绩、认知能力、认知方式、性格差异等因素实施。辅导教师是协作学习质量的保障,教师也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协作学习的组织者与帮助者,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给学习者更大的自主空间。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5.个性化学习

“互联网+”教学以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提供教学产品、模式和平台为目标。在进入学习前,学习者可以进行自我评估;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和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判断学习程度、学习效果,进行补充式的自我学习,即通过特定知识点间的有效链接,获得完成当下任务或者学习当前知识点所需要的前续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6.课后提升

课后教师需要布置任务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习能力。任务的形式可以是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完成大型的项目,也可以选择合适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课后学习活动需要依托系统化学习平台来获得拓展任务,上传过程性资料,进行网上讨论及训练成果的评价。组织实施形式应该多样化、个性化,教师定时进行课后学习的监控和答疑,鼓励创新和探索,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

7.反馈评价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质进行制定,强调学生的差异性、测试场景的复杂性和有效性,形式多样,注重学习过程的阶段性考评,累积学习者个体学习状态和结果数据,通过大数据进行个体学习分析,不断制定和调整学习计划和习惯,促进个人学习经验的积累,最终提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完善整个“互联网+”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能力,推动教育改革。

四、总结

首先,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个性化“互联网+”教学模式将枯燥的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搬到互联网上,投以直观生动的影像资料,融入合作学习的大氛围下,学生学习动力将被激发;其次,教师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为学生设置合适的教学任务,从而减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所需的学习时间,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实施程序;最后,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策略进行诊断性评价,矫正学习策略和教学内容,通过不断调整,促使学生掌握全部教学目标,并通过最终的终结性测试评价。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不但能使得学习更加个性化、更有效率,同时具有推动现代教育变革的价值:一是“互联网+”教学模式将原本需要向学生屏蔽的互联网变成了能够创造教育新价值的互联网;二是“互联网+”教学模式开辟了学习者获得学习能力,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有效途径;三是互联网学习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工具,选择适合网络学习的学习内容,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的教学资源,将学习者吸引到一起,构建了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创新了互动教学和协作教学模式;四是面向大量学习者的个性化教学,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云技术的支持下已经成为现实,现在所要做的是如何优化算法、改进分析方法,使其对学习、教学等相关数据的分析更加准确、丰富、有价值,使学习更有效率。因此,“互联网+”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挑战不断,需要不断改进,让学习者形成“互联网+”的意识,主动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进行学习。[6]只有当学习者发自内心使用“互联网+”教学开展学习,“互联网+”教学才能真正完成对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的使命。

作者:颜正恕 徐济惠 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9).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4]申仁洪,黄甫全.合作活动学习刍论[J].教育研究,2004,(10).

篇5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钢琴教学

随着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人数的激增,钢琴教师的授课压力也在不断增大,这给传统的“一对一”钢琴授课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不得不考虑改革钢琴课的授课方式,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课题组首先改革了授课模式,采用钢琴集体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次,引入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先进理念,培养学生的乐感、审美情趣,提高练琴效率;再次,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编写了一本校本教材——《幼儿教师钢琴实用教程》;最后,随着学校网络平台建设的日益完善、手机功能的发展和普及,我们开始尝试进行信息化教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由于前面的改革措施已分别发表于诸报刊中,在此不再赘述。本文着重介绍我们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及收到的成效。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如计算机、手机、校园网、因特网等媒体,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优点表现在:校园网覆盖面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普及,有利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时间灵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网络上的交流区使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开展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老师将学生分成以4人为单位的互助小组,培养协作式学习;多媒体信息源丰富,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的提升。

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2014年3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通知中指出:“坚持从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探索以教育信息化手段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方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总结提炼形成可资借鉴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大力推广、深化应用……”鉴于此,器乐教研室同仁经过多次研讨,依托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我们着手开始了钢琴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尝试。

2.1拍摄微课,为学生课前、课后的自学提供素材

钢琴课程于2010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有独立的课程网站,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钢琴谱、打谱软件、参考资料、考核方法等。2014年秋,由于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课程组获得了拍摄微课的经费。经过反复推敲后,我们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加以分解,由4位老师主讲,最终完成30节微课的拍摄,并上传至学校的课程网站。微课上传后,学生在手机上下载“学习通”APP,即可上课程网站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手机学习的优点在于它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也可以在课后复习,对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地观看、琢磨,也可以在线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交流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受到老师的关注后,其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为了了解学生课余时间的自学情况,老师可以在微课程界面的“统计分析”栏里查看学生们的学习足迹,包括学习时间、内容、次数等都有相关记录,可谓一目了然。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15学前教育A班的学生于6月17日至18日上网观看微课的人数呈激增态势。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进度,6月中旬的授课内容是“民族调式歌曲的钢琴伴奏编配”。我们从学生网上的访问量不难得出,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因此老师应在网上搜集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将难点进行分解,增加实训的时间,确保学生都能真正的掌握。

2.2使用“智能钢琴陪练机”,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钢琴陪练机是一款智能化的电子教学辅助产品,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在识谱、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陪练机用液晶屏替代传统乐谱,在练习过程中能自动指出弹奏者在音高、节奏方面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相对客观的打分。机器内的每一首乐曲都可以调节速度的快慢,让学生由慢至快地进行练习,也可以分手练习,即一只手弹奏旋律声部或是伴奏声部,单手弹奏熟练后可以切换成伴弹模式,此时机器将自动伴弹另一声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听到双手合奏的立体音效。根据钢琴陪练机的特点,老师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擂台赛”:根据学生的程度将他们平均分成4个学习小组,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台比赛,他们弹奏的分数是由“智能钢琴陪练机”打出来的,所以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们不服不行。每堂课的“冠军”及其所在的组员的课堂积分为10分,“亚军”组的课堂积分为5分,“季军”组的积分是3分,最后一名的那组成员则在该堂课没有积分。这些分数累计到期末就是学生的平时表现分,有的组可以拿到满分,这无形中激发了学生们的斗志,从而使其在课后更能自主练琴。(2)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齐奏、合奏、弹奏接龙等。齐奏:打开节拍器,将智能陪练机的速度调到一致时,学生们就可以进行齐奏练习,中途如果弹错了也只能往前弹,否则会制造噪音,但是齐奏结束后允许学生们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反复练习。齐奏的优点在于让学生养成流畅弹奏的好习惯,通过多次练习,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合奏:将学生按照组别分成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要求主次分明、强弱突出、音乐的走向清晰等,弹奏熟练后交换声部继续练习。通过这样的分声部练习,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处理更加清晰、明了,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乐感。弹奏接龙:顾名思义就是让第一组的学生弹A段,第二组的学生弹B段,第三组的学生弹C段,以此类推。当第一组弹奏的时候,二、三、四组的学生边打拍子边哼唱旋律;第二组弹奏的时候,一、三、四组的学生打拍子、哼唱旋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歌唱的弹奏习惯。通过引入“智能钢琴陪练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甚至有的学生感觉练琴像是在玩游戏,课后自主练琴的频率和时间都有所增加。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枯燥的练琴过程变得简单、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目的。

2.3学生课后拍摄“练习微视频”,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大课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逐一指导,因此要求他们课后拍摄“练习微视频”上传至“学习通”的作业群里,由老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引导学生互相观看、评分。“练习微视频”大致有以下几个功能:(1)纠错功能:对于弹奏中出现的音高、节奏、强弱、气息,或是演奏方法、演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由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对于学生出现频率较多的错误,则在下一堂课上再次强调、练习。(2)激励功能:观看视频后,学生们互相评分,老师也参与评分,最后得分最高者获评“本周之星”,获得一星者,期末总成绩加2分,获2星加4分,以此类推。(3)示范功能:老师将优秀的弹奏视频或是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的视频放在“观摩区”,写上相应的评语,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3取得的成效

自从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以来,除了正常的上课外,老师们要线上线下与学生互动,观看学生们上传的练习视频,对他们弹奏中存在的错误及时作出指导,同时也要回答他们的疑难问题,所以老师们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许多。但是,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老师们的倾情关注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弹奏水平大幅上升。近几年在参加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键盘器乐)项目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钢琴课的教学效率。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钢琴信息化教学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接下来还将继续充实课程的网络资源,探讨各种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实现钢琴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鹏鸿.浅析电钢琴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作用[J].通俗歌曲,2014(06).

[2]…汤江子.从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探讨钢琴教学本土化实践[J].音乐大观,2014(06).

[3]…庄素霞,汤江子,刘文锦.幼儿教师钢琴实用教程[Z].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本教材,2016.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6

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新上岗英语教师学习常规,对照常规,搞好外语教学的每一环节。重点要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2022最新的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2022最新的教学工作计划1____年春天已经来了,为了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我首先排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表,满打满算本学期从3月1日——7月4日只有17周的时间,除去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各一天假,期中、期末考试外,大约只有13—14周的教学时间,时间紧。本学期本人还承担高一、高三的地理教学任务,还有班主任工作,因此可以说任务重。

一、高一教学安排

1、教学进度安排:

3月14日前完成必修1的第四章、第五章的教学任务;3月14日——7月4日完成必修2的教学任务。

2、备课要求:

(1)书面的教学设计,最好写详案,另外做PPT或白板进行电化教学;

(2)必须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语言精练、条理清晰,践行新课程理念,开展有效教学。

3、上课要求:

(1)适度追求速度,时不我待,同时保证实效;

(2)适当提问、背书或许也是一种针对他们的好方法;

(3)增强个人魅力,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专研精神;

(4)务求实效,突破重难点。

4、坚持学习:

(1)理论类书籍的阅读,坚持写读后感;

(2)导师计划认真对待,坚持每周至少去安大听一次课,必须写反思;

(3)每周上课的文案、课件应加以重新整理、重新备课,并在教学之后撰写教学反思;

(4)本学期3月份、5月份各进行一次公开教学,努力去做,虚心听取专家、同仁的表扬与批评,收获成长。(注:作为教师,教学始终是第一位的)

(5)1—2篇;优秀教案、电化作品整理发表或参评。

二、高三教学安排

四句话概括:立足基础,务求实效,研究考纲,加强指导。

(1)立足基础: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看似简单的问题,貌似也能懂,其实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做题更是一塌糊涂。(需要抓背、抓落实)

(2)务求实效:讲授题目不必过多,抓实效。以学生能接受,能吸收消化为准。

(3)研究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为高考出题之依据,历年高考题、例题、经典模拟题,务必人人熟知在心,并能够举一反三。

(4)加强指导:主要基础知识学习指导、答题指导,为同学制订答题指导手册,教会学生学会答题。加强对学生学习指导,进行个别辅导。

关于教学进度,基本上进行两轮,一轮是基础指导,二轮是做题、训练、主干知识及答题指导。以此,迎接二、三次模考。

2022最新的教学工作计划2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本事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所以,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经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本事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经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

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到达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本事。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资料、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我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让学生经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本事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上年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

2、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3、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俭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俭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

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六、实验效果检查和成绩评定

1、学期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

2、检查资料: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

3、实验结束后要填写好实验报告册,教师当场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七、做好实验室工作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为实验室的评估合格,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工作。

注:加黑体的六个实验要对学生进行重点的训练,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各班的实验课的情景参照实验课按排表。

八、实验教学管理

1、课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资料,写出预习报告,上课前由组长收齐并于上课时上交,没有预习报告的同学不准参加本次实验;

2、实验课过程中,注意用电安全,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设备,并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所用设备的型号及运行状况。

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跟教师联系,不能擅自处理;

3、实验结束,应先报告教师,检查实验结果无误后,清点整理设备完毕,方可离开;

4、课后,根据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2022最新的教学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继续以课改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立足课堂,着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学习行为的养成教育。低年级重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中高年级在强化良好习惯的同时,扎实双基教学,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着力提升毕业班的教学质量,争取教学成绩大面积丰收。此外,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使更多的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反思型教师迈进;大力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单项训练人人过关。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科专业素养

1、加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本学期,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形式如会议传达、上网浏览、科组讨论、个人阅读等,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研究新教材,实践新理念,着重在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有效的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2、有效落实教学建议。

利用科组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日常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二)树立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监控

1、语、数、英学科要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把关,单元练习随教学进度,各年级将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统一进行检测,认真及时批阅,指导学生订正。

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查漏补缺,弥补教学不足。

2、单项训练过关、验收。

加强对学生语、数、英三科知识与能力的单项训练与同步验收。本学期,学校将举行一系列学科竞赛活动,如语文组开展“双基”、阅读、古诗词、写作比赛;数学组开展口算、概念、计算、应用题能力测试;英语组开展“双基”、听力比赛等活动。

3、切实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

加大六年级的培优补差力度,因人而异,讲求实效,确保平均分、红分率、三科合格率稳步上升。发扬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共同研究探讨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毕业班质量的检测,建议语、数、英科任对学所知识多检查测试,特别是几个单元后可进行分类出题对学生进行检测,强化考查,巩固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月考;复习期间进行模拟考试。有效使用教学资源,尽力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4、重视学期“期中、期末”两大考,确保质量的真实性。

本学期将对中段考试跟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样同等对待,采取统一时间,交叉监考,分组同一评卷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半期教学工作情况,发现问题,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认真做好县优质课参赛选手的选拔工作,精心组织做好各项参赛准备工作,努力争取在优质课评比是取得好成绩。

(三)实施校本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素质。

1、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鼓励和组织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技能。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学习,内容根据期初的教研组的具体工作安排。

2、加强学科组和教研组建设,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为提升学科教学与研究水平,要完善教研组的建设,重视学科组的建设,精心开展活动。教研组工作由组长直接负责;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活动内容)、有总结;教研组长在学初落实每一位教师的公开课,为了加强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每一位老师全程参与,加强校本培训与教研,加快提升教师素质;有条件还得走出去。

3、搭建教师成长舞台,着力打造骨干教师队伍。

重点关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以点带面促良好教风的形成。通过师徒结对、风采展示、评选教学能手等途径,帮助青年教师努力实现政治素养、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和人文修养的共同提高,二是有意识的选择一批有潜力的教师,对他们提希望、提要求,提供一切可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展示其才能的平台和机会,并进行必要的包装,使我校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逐年增加。学校将组织一些校际间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生本教育”的保证。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保证各门课程开足开全开好。从备课——提高有效性、上课——体现高效性、作业——加强精选性、辅导——注重及时性、评价——倡导发展性等环节入手,扎实抓好教学精细化管理,重点是在发现的问题上下功夫,摆出问题———制定措施———行动跟进,抓薄弱环节,抓薄弱学科和班级。

1、备课: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强同伴互助,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

优化备课设计,要杜绝抄袭教案,应针对实际,在吃透教材和研透学生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案,让学生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自学、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同时还要设计出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怎样组织,怎样指导等内容。备课,不仅是在备课本上写教案,还要在教本上“圈圈点点”。备课随时抽查,随时公布被检查教师名单,并公示反馈,不符合要求由领导复查、面谈。

2、上课: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本学期,加大巡课和随堂课的力度,采取讲座辅导、教研组交流、评比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听课评课的质量。

3、作业:严格按照县局教研室规定的《作业设置与批改》要求进行作业设置和批改。

教师要做到“四精”和“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教师上课和作业批改要写规范端正的字,学生的任何一项作业,书写都要规范、工整,教师要提高这方面的要求,持之以恒地抓,必然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4、考查:语、数、英学科要认真做好单元检测工作,各年级将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统一进行单元检测,单元试卷要认真及时批阅,每次检测试卷详细讲评,指导学生订正。

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查漏补缺,弥补教学不足。

5、辅导: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的科学辅导原则。

加强对学生学科特长的重点培养,重视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各学科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全面了解,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培养帮助转化,要有实效。

本学期,学校将改变常规检查方式的单一性,每四周一次的备课、作业、考查首先采取由挂科行政检查、记录,然后组织同科教师互查、互学、互评,达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目的,最后,在期末综合评出备课、作业、考查方面的先进科任,以此表彰先进,鞭策落后。

新学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我们将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扎实工作,努力创新,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2022最新的教学工作计划4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工作,为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教学工作方面

1、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安排好本学期以下教学内容:

第一课: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第二课:一切从“新”开始;第二课,结识新伙伴;第三课,走近新老师

第1章:学并快乐着

第三课:记忆攻略;第二课,专心必胜技;第三课,学习永动机

第2章:与自我对话

第四课:这就是我;第二课,做个最好的自己;第三课,学会整治自己的草地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每节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测试、问卷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和谐气氛,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3、继续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编辑心理小报,不定期向师生发放,做好心

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提供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一份力量。初步拟定将心理小报分为教师专刊、学生专刊及家长专刊三部分。学生专刊主要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学生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体会、心理信箱中有共性问题的解答等。教师专刊主要针对教师自身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在处理学生问题中常出现的情况提供一些简单的测试、应对办法,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健康自我。家长专刊主要针对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建议,促进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

4、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利用月末或考前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让尽量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资源,对心理健康小课形成补充和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解决学生目前面临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5、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完整的学生心理档案,无论对于学校的管理还是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平时心理课的测试问卷以及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综合报告单等内容。

6、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做好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接待好来访的每一位学生,努力解决其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其他方面

努力做好各种迎检工作,辅助杨彤完成好各项工作,使我校的健康工作有长足进展。

以上只是对本学期工作的初步设想,还很不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完善,使自己的工作取得令领导满意、同事认可的成绩。

2022最新的教学工作计划5疫情影响,教师经历了近三个月的线上教学,学生经历了近三个月的线上学习,不负宅时光,师生线上共成长,做为教师的我过了一把“主播瘾”,学会了线上直播教学,学会了线上批改作业,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复学在即,怎样才能更好的将线上和线下教学衔接,我从一下几方面阐述:

一、做好收心教育

线上教学以来,学生都在家上课,刚开始对线上学习比较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劲儿过来,他们变得松懈了,家长的复工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无人监管,不参加直播、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逐渐增多,还有的学生进入直播间后自己就跑出去玩儿了,假学习、空挂机的现象越来越多,一部分学生已经掉队,对学习不重视,敷衍作业。复学的第一周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想法,精准施策,想办法帮学生收心,更好的度过本学期仅剩两个多月的校园学习生活。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线上学习中,有些学生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坐在书桌旁边认真听课、写作业,而有些学生躺在床上、坐在沙发上,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有些同学,一边听课一遍吃东西,正听着课就跑洗手间了,还有的同学听直播过程中,周围嘈杂,根本听不清老师讲的什么等等,这样的情况都有,学生肯定不会专心的学习。班上特别认真的几位同学,从未缺过课,积极交作业,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这些同学学习习惯好变得更加优秀,而哪些在校上学听课不专心、作业经常交不上来的学生,没有家长的监管,更加散漫,作业胡乱写,经常不交作业,这部分同学几乎没学到什么。线上教学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复学后重点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

还剩《年月日》、《整理复习》两单元内容没有学习,学习新课前布置预习任务,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带着问题预习,效果会更好。

2、课后复习。

每天学完新课,都留复习任务,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再次认真看教材上的相关例题和习题,消化所学内容。

3、认真审题习惯。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每次课堂提问、课中作业、课下作业,都要求学生先认真读题,题意不理解绝不开始答题。

4、作业书写。

线上教学中部分学生作业书写潦草,随意涂改现象严重,返校后,严把作业书写关,展示书写好的作业树立榜样。

三、梳理线上教学知识漏洞

线上教学学习了《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数学广角---搭配(二)》。根据学生做题情况发现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有:描述简单的路线、估算解决问题、连乘连除解决问题、面积单位换算、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搭配。

四、课堂检测坚持做

课堂教学中少将、多练,根据梳理的知识漏洞进行整合,精心备课,引导学生真正弄懂、学会,每节课预留课堂测试间,当堂检测、当堂评讲,把知识及时消化,不漏后遗症,对于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寻找原因,选择更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做到周清。

篇7

微课征集与评选现状分析与建议

2013年北京数字学校征集和评选的微课是以光盘的形式提交的,全市17个区县近900所中小学和教研机构共上交了2483节微课,覆盖全学科和所有年级;而2014年的微课征集与评选强调了应用,因此采取了在北京数字学校平台网上提交的方式,不仅可以统计和看到浏览量、学习人数和参与讨论人数,中小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微课应用与学习,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专题讨论和学结,最后网上提交561节,但依然覆盖了全市15个区县200多所中小学和教研机构的所有学科和年级。

在评选过程中,笔者总体感觉2014年微课情况好于2013年,但两年都发现存在一些之前认为不该出现的普遍问题。这可能就是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的现状,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做这种规定和要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 微课概念理解问题

2013年,北京市第一次面向基础教育进行大规模微课征集与评选。很多中小学教师对微课概念的理解没有十足把握,不少老师打电话咨询,他们不清楚微课里该不该有学生,不确定“面对的对象是教师或者教学研究者”的是不是微课,很想知道微课和微格教学的区别。到2014年则基本没有出现这类概念问题咨询的情况。

老师们的困惑可以理解,因为关于微课的定义的确非常多,这是由于不同人在不同阶段认识、实践、研究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强调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总体来说,多数专家强调并认可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载体或呈现方式,内容围绕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时长以5~10分钟为单位。因此,微课是否应该有学生,以及对象到底是谁,都要看实际的需要。

而微课与微格教学似乎有相似性,如时间都相比传统课程短,且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但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它的重点目的是考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理念及对学段目标的把握、对教材的理解与驾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对典型课堂教学细节的预设与处理,以及最终可预见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微格教学是一种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而微课是解决一个知识点或展示一个教学环节的可作为师生教育教学资源的真实的课。

关于微课的定义,尽管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深化对微课的理解。

2. 时长问题

尽管两年微课征评都要求微课视频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建议不超过10分钟,但2013年有22%的微课视频都超过10分钟,其中2%超过30分钟甚至是40~45分钟,大大超时。此外,也有一些内容尚可、但片长只有2分钟的微课视频。2014年微课作品时长基本都在5~10分钟,可能也和网上上传有关系,因为时长太长实在不方便上传。

之所以要建议微课视频的时长不要超过10分钟,是因为已有研究表明短于6分钟的微视频最吸引人。基于edX数据的统计,无论视频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6~9分钟的视频基本是个拐点。而2分钟左右太过短小的微课则会给人感觉太过单薄。

3. 选题问题

这两年微课征评都发现有的微课选题太小或太普通,内容单薄,重点不突出,没有太多价值和意义;有的选取的内容和案例属于个例,对其他老师的借鉴作用不大;有的微课只是罗列了一些知识类资料,也不属于难以查找的稀缺资料,难以称之为课;有的微课选题过于宽泛,缺乏对关键问题的整体设计,没有突出主题;或探究性不强,不适合作为研究主题;或动画片视频所占时间太长,教学内容安排不当;有的内容不适合学生年龄段,或理论分析较浅,或难度太大,等等。

微课是围绕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但选题、内容和设计应该有一定独到之处,有新意。在设计微课主题时就要考虑它的目标人群是谁,目标人群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微课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一些专家建议微课选题可以从重点、难点,特别是易错点入手,因为尽管微课的形式多样,可以非常新颖别致,但无论形式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微课的主题和内容是核心,只有好的、恰当的选题和实实在在的内容,辅助以新颖的形式,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提高内容的表达。

4. 基本功问题

在微课征评中,笔者也发现部分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薄弱,如教学语言不够生动、缺乏激情和感染力。而与之相反的是,还有的老师表演的味道太浓,不够自然;有的老师叙述嗦或部分内容描述欠精炼,甚至不准确,有明显错误;英文微课有的老师发音问题比较多;有的老师板书凌乱、不规范。这些都说明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作为公开、可借鉴的微课,对教师基本功要求会比较高。教师在微课中的语言应该得体,叙事时要清晰、简洁、生动,分析要逻辑性强、精准到位;板书要清楚、整洁、简约,对内容要点起到提示作用。整体给人感觉要有激情和感染力,方能吸引人看完视频。

5. 录制质量问题

征评到的微课有的摄像技术严重不符合要求,如画面不完整;或录像拍摄画面晃动;画面黑、模糊;录制噪音和杂音大,音质比较差;视频拍摄没有近镜头,板书看不清楚,或视频中的PPT看不清楚;或中间有几次快进处理得不好,应该进行必要的剪辑;2013年征集的微课有的光盘或视频质量不高,无法正常播放,2014年上传的视频也有一部分无法播放,等等。

一些研究表明,52.18%的教师认为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大(如片头片尾、画面效果、字幕显示等),48.77%的教师觉得微课视频的拍摄难度大、制作成本较高。一些地区调查发现,教师自己录制微课较少,微课主要由学校信息技术老师拍摄(约占60.68%),其次是学科、教研组教师协助拍摄(约占25.73%),还有大约8.25%的教师是聘请专业公司拍摄的,仅有3.4%的为教师自己拍摄。正是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通教师参与微课制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微课的制作。

6. 应用问题

尽管2014年北京数字学校微课征集强调应用,但参与学习和应用的学生和教师数还是偏少。虽然有上千名学生参加了学习,但仅有342名老师和学生参与了讨论,总体不够活跃,讨论互动的质量不是太高。

2014年参加征集与评选的微课特别是真正能够应用的微课数量少,源于不少中小学教师对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目的还不够清晰明确,动机也各不相同。这一点和目前很多专家的研究与发现是一致的。一份对教师参加微课制作的动机调查发现,84.63%的教师希望能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的证书奖励,66.98%的教师希望比赛成绩作为职称评定的参考指标之一,61.1%的教师希望有奖金奖励,56.55%的教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先进典型被推广宣传,48.58%的教师希望得到政策支持和优先立项等。该项动机调查显示,目前的微课热很多是出于功利动机,不少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制作都源于参加微课评比或参与项目开发与研究,而非以应用为目标,也就是并非课堂教学的需求。因此除了个别地区和试点学校,多数微课仅限于“参赛热”,很少真正地在日常教学中应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更是少之又少。参与者对于为什么要设计、开发微课,设计开发了微课之后,应该如何使用,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以及以哪些方式方法使用,都没有清晰的认识。

微课与传统课在设计、制作和应用方面有何独到之处,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呢?

解决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问题的建议

(一)微课设计建议

优秀微课与传统课有不同之处。根据这两届微课征集与评选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笔者认为微课设计时就应该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1.“一对一”的专属感

传统课堂是“一对多”,一位老师面对一个班的受众群,而微课突出反映在它应该让学习者感受到“一对一”的效果,也就是像被单独辅导一样,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专属感。因此,在讲解时,语言不得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

2. 名称和主题要明确

微课名称应主题明确、浅显易懂,方便学习者在网络上精确搜索。因此,建议微课名称要包含知识点,并尽量能够体现出适用对象。

3. 内容要精炼和恰当

由于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因此要求内容非常精炼、简洁易懂,仅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课题展开,不泛泛而谈。不仅学生看了容易理解和明白,老师也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这种简明和方便使用恰恰是一种凝聚了大智慧方能做到的化繁为简的创意。如果内容较多,则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由于并非所有学科的所有课都适合采用微课的方式,因而应该慎重选择微课内容。研究表明,比较适合微课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不会变化且需要重复讲解的核心概念讲述、基本的事实、定律等,包括已成定论的观点、基本的方法和规律、基本的过程演示和操作步骤等。而不适合微课学习,必须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思辨性很强的内容、情感性很强的内容、生成性很强的内容,以及必须立足于现场的、有赖于灵感激发和教师风采展示的内容等。

4. 切入主题要迅速

微课切课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主题;或从基本内容引入;或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主题。

5. 讲授线索要清晰

在微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活动设计等多种策略,精要讲授、巧妙启发、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思维。可以给学生提示性信息,必要时用颜色线、符号图标或关键词强调和标识;或问题引导的方式,恰当设计问题,从基本问题到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6. 小结要简短到位

尽管时间有限,微课结束前还是要有小结,用简洁的话进行归纳和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在注重内容总结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

7. 有个性有创意

微课不应罗列书上的知识,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该知识的表述应有一定独到的理解和见解。因此,微课制作者应该留心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微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和创造。例如,可以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获得可以借鉴的创意和灵感。

(二)解决微课制作与应用问题的建议

由于现在的微课和微课热很多只反映在“形”上,即数量足够多、视频足够短,而在“神”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也就是微课在内容质量、共享应用率方面效果不佳。这两届微课征集与评选中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为了今后更好地设计、制作和应用微课,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制定比较明确的微课录制标准

现在各种网站的微课种类较多,而中小学教师平时教学工作比较繁忙,没时间去广泛了解、学习和分析,因此容易茫然。因此,在征集和录制微课时,一方面允许个性化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比较明确和统一的录制标准。如文件格式、视频制式、视频编码类型、颜色格式、扫描模式、视频码率、音频类型、音频采样率、采样精度、声道数目、音频码率等。

2. 提供相关业务培训

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微课了解不够充分,中小学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还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缺乏合理的设计与应用,加上视频录制方面还存在相对比较专业的技术问题和要求,因此需要相关教育部门或组织、承办方提供相关培训,进行科学指导。中小学教师既需要普及微课和微课制作知识和要求,更需要加强应用的指导和引导,微课相关业务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微课制作的质量,更有利于加强一线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

3. 加强微课应用的研究和探索

微课应用的方式和方法更是重视不够。微课在制作前首先就应该考虑到应用,而微课的应用必须和日常的教与学相结合,真正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例如:北京数字学校微课征集评选活动目的不仅是引导教师交流研讨微课设计、制作、实施等方面的经验,推出一批具有典型有示范意义和不同教学风格的微课课例,更开始注重强调开展微课教学应用探索,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入课堂教学改革。

研究探讨可以从选题开始,研究微课可能辅助哪些教与学,如何利用微课的实施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什么选题是老师和学生关心的,比较有创意,能解决他们教与学的困难和问题;如何通过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式和资源,辅助学生学习,解决优秀学生“吃不饱”、问题学生“没学会”等个性化问题;目前还缺少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效果分析、学生对微课资源的学习体验的调查;以及教师如何通过微课的实施与反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等。

加强微课以及微课应用研究,对完善微课资源设计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把微课与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相结合,探索运用微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更有利于营造开放、积极、创新的教育教学环境,推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4. 不断完善评审标准

为促进和落实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2014年北京数字学校微课征集与评选不仅要求微课能够应用到教学中,要求老师和教研员设计完成、上传微课后,组织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微课应用与学习,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专题讨论和学结,最后做好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数字学校还鼓励所有有账号的老师、学生,包括区县教研员上网学习及使用,并打分、留言和点评,并在评审标准中加入了“网上评价(传播性)”这一项。“微课后受欢迎,点击率和回复高、人气旺,同行及学生评价好,作者能积极与用户互动”这部分占百分制的15分。根据线上的点击量、投票数量、收藏数量、分享数量、讨论热度等来综合评价。

评审标准往往可以起到一项活动和评比的风向标的作用,很大程度应该促进教师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但同时也必须适度,以避免没有真正深入,形成一些表面现象。

5. 重视微课应用平台的建设

目前好的适合中小学师生的微课应用平台还比较少。北京数字学校微课征集与评选平台由于是第一次尝试,还有一些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地方,如使用还不够方便,互动交流性还不强,微课资源没有与平台其他资源共建共享等。

篇8

【关键词】云计算辅助教学;云服务;低碳教育;教育活动低碳化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论文编号】 1009―8097(2010)06―0019―04

引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在《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温室气体的增加,预测在未来20年,每十年温度升高0.2℃。指出气温升高1摄氏度,缺水的人口将增加4亿到17亿,气温升高2摄氏度,缺水人口将达20亿,地球上20%到30%的物种濒临灭绝。地表温度上升7至9华氏度,全球人口将有1/5受洪水影响,11亿至32亿人缺水,全球出现大规模物种灭绝。[1]上述全球变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各国的重视,每个国家都要为共同生活的地球负责。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十分难得的,也体现了我国对世界环境保护高度负责的大国态度。在2010年的“两会”中代表们明确提出了低碳要求,并采取限制空调温度、低碳出行等系列低碳化生活方式为我国实现对世界的承诺作出贡献。在当前全社会低碳化要求下,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低碳教育也应运而生,本文将从低碳教育入手深入探讨教育活动中的低碳化问题,并分析低碳教育与教育活动低碳化之间的关系。

一 低碳教育与教育活动低碳化

1 什么是低碳教育

所谓的“低碳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对学生和全体公民进行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应对地球气候变暖的知识和行为方式的教育,[2]低碳教育的范围很广泛,可以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各行各业。同时,低碳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包括从人们的意识形态、生活习惯等养成教育到行为方式的方法形成教育等多个方面。

2 教育活动中的低碳化问题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低碳化问题日渐显露,并同样会为我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巨大的贡献。本文所说的教育活动中的低碳化就是指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为减少直接或者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进行的工作。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为人们所注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过程,比如:教育活动中学生、老师所使用的纸质教材、教科书,办公纸质文件,多媒体计算机等生产或者使用过程中都会间接地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据统计:每减少一本新教科书的使用,可以减少耗纸0.2千克,节能0.26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66千克,如果每年将5%的图书、期刊、报纸用电子书刊代替,可减少耗纸约26万吨,节能33.1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5.2万吨。[3]同时,移动硬盘、U盘、计算机等教育用具的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要想实现教育中的低碳化,就必须减少上述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充分合理的应用云计算辅助教学,合理高效的设计和使用“云服务”。

二 云计算辅助教学(CCAI)和“云服务”

1 什么是云计算辅助教学

“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s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CCAI)是指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支持的教育“云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①也就是充分利用云计算所带来的云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资源共享,存储空间无限的便利条件。

2 什么是“云服务”

Google提出“云服务”的特点――“第一、数据在云端,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第二、软件在云端,无数的软件和服务置于云端的服务器中,不必下载软件,软件能动态升级;第三、无所不在的云计算,基于网络的‘云’服务器的物理位置与用户无关,只要使用者能够使用接入网络的任何设备,登录即用,十分方便;第四、无限强大的云计算,为全球化的用户提供了无限空间。”②

李开复(原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曾把云计算形象地比喻为――钱庄。他说[4]:“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有了钱庄,很安全,不过兑现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发展到银行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点取钱,甚至通过ATM,或者国外的渠道。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其实“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他能为我们存储无限的资源,帮我们管理和更新资源。

三 “云服务”在教育活动中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1 现状分析

正如上述李开复对“云计算”理解一样,云服务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不神秘,比如收发邮件,利用各种电子邮箱存储重要信息,使用公共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等都属于“云计算”,只不过我们在使用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云服务。在我国教育中随处可见“云服务”,但这种便利服务在教育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通过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对于“云服务”的系统分类还较少,本文主要从“云服务”的实际应用状态出发将目前我国教育中常见的“云服务”归为两大类即固态“云服务”和常态“云服务”,其各自的应用现状分别是:

(1)固态“云服务”,资源共享丰富但缺少低碳化意识。

所谓固态“云服务”是笔者对人们直接能意识到的“云服务”项目的总结。比如,目前教育工作者最能想到的“云服务”项目就是Google推出的Google sites,即网络协作平台,2008年2月28日,谷歌宣布推出协作网站编辑工具Google Sites,“这是一款基于Jot Spot的协作编辑工具,用户可以通过Google Sites将所有类型的文件包括文档、视频、图片、日历等与好友、团队或整个网络分享。”[5]纵观目前许多协作平台的应用,结合笔者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教学中建立的数字视频与图像处理协作平台的实践,发现固态“云服务”大家都很重视,都在尝试着建立,但有很多老师利用Google Sites建立的网络协作平台都只是简单地向学生提供一些零散的学习资源,或者组织学生建立自己的网站。在老师的平台上将学生们的网站一一链接,但就学生们而言,仅仅是起到了学生个人学习和知识管理的作用,学生与老师以及与其他同学的联系较少。而且,在这些“云服务”的应用中很多使用者都没有考虑到低碳化问题,仅仅将学习平台作为学习资源的以及教学交流的桥梁,没有深层次挖掘固态“云服务”在教育低碳化方面的作用。

(2)常态“云服务”使用频繁,但使用方法单一,低碳化意识不强。

所谓常态“云服务”,是笔者对除协作平台等开源软件以外的日常使用的“云服务”项目的总称,例如:腾讯QQ、电子邮箱、博客、贴吧、移动服务等等,这些“云服务”都是日常使用的项目,正因为太平常才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很少有人在使用QQ时会意识到自己在享受“云服务”。我们每天都在非常频繁地享受常态“云服务”,但由于使用方法单一,所以很多常态“云服务”只是发挥了其最普通最基本的功能,如QQ只被许多同学和老师们用做聊天工具,完全没有意识到QQ提供“云服务”的其他强大功能,和对教育低碳化的贡献,即使有许多同学已经在用常态“云服务”为低碳化作贡献但他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也就是说低碳化意识不强。

2 多种“云服务”在教育中的特点分析

结合两种状态的“云服务”现状,围绕教育中的教学、管理和科研等主要工作,可将固态“云服务”和常态“云服务”的从应用的角度细分为八种服务状态,即:第一种是协作平台,第二种是电子邮箱,第三种是博客空间,第四种是网络贴吧,第五种为搜索引擎,第六种是QQ空间,第七种是QQ群服务,第八种是移动服务。

上述八种云服务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大致分析如下:

(1)协作平台:协作平台是进行团队开发、协作的系统,一般是基于互联网,也有用专业网的情况。协作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分工合作、进度控制、版本控制等功能。[6]如最常见的Google协作平台,它是一个在线应用程序,使用者可以像编辑文档一样简单编辑网页。Google协作平台将Google的很多服务,如:视频、日历、Google DOCs、相册、小工具等等提供给用户。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将多种信息以恰当合理的方式整合于一体,并可以轻松地将所有的信息共享给他人,供他人查看、编辑。这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且可以实现交流和写作。Google协作平台有多种用途,公司简单主页、学校网站、个人主页、教学网站等等。[7]协作平台适应于建立师生共享共建的教学和科研研究空间;

(2)电子邮箱(包括QQ邮箱):电子邮箱(E-MAIL BOX)是通过网络电子邮局为网络客户提供的网络交流电子信息空间。电子邮箱具有存储和收发电子信息的功能,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8]它除了收发电子邮件以外还是存储重要资料的好空间;

(3)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仍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9]博客成为了发展自己个性,自由学术交流和教师之间以及师生间沟通的空间;

(4)网络贴吧:贴吧是百度旗下的独立品牌,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贴吧自2003年11月26日创建,贴吧的创意来自于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结合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展开交流和互相帮助。[10]是学生跨系、跨学院交流的信息平台,是可以自由言论的公园;

(5)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并将处理后的信息显示给用户,是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11]常用的有百度,谷歌等;

(6)QQ空间:是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拥有Qzone就可以拥有网络日志、相册、音乐盒、神奇花藤、互动等专业动态功能,[12]是一个相对博客空间较为私密的个人空间,适合小范围人群的交流;

(7)QQ群: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交流的服务。群主在创建群以后,可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一个群里面聊天。在群内除了聊天,腾讯还提供了群空间服务,用户可以使用论坛、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交流方式。[13]QQ群服务在提高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及节约资源方面作用巨大;

(8)移动服务包括多种业务,如无线上网、手机上网、短信服务等适合于班务及系务管理和跨越地域的及时信息收发,并成为多种“云服务”超越时空限制的新载体。

四 合理设计、应用“云服务”实现教育活动低碳化

只有合理应用“云服务”,充分认识到八种“云服务”的功能和特点,才能更加高效地享受“云服务”,如何设计和应用“云服务”才能使教育低碳化,笔者在分析“云服务”及教育活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措施:

1 创设学术园地和自学空间,建立学习资源重复使用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纸质材料应用率。

通过协作平台(如:Google Sites)、博客空间可以创设学术园地,一方面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科研活动提供平台,减少纸质往来。另外,还可通过协作平台为学生开辟自学空间,老师可将自己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一些教学资料按照课程系统归类后放进为学生创设的自学空间里,以便学生自学查阅,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建立学习资源重复使用机制,即老师同学均可重复使用部分教学资源,而对资源的更新应以电子化为基础。

2 培养师生“云服务”意识和能力,大力减少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的使用量。

今天,随着新材料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广大师生几乎人人拥有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便携式存储器,为人们存储各种数据、影音资料等提供了便捷。但这些设备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何才能减少这些为人们所喜爱的便携式移动存储器的使用率呢?“云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高在云端的存储空间,你不需要维护,也不需要携带任何设备,只需要通过一根网线连接网络,享受“云服务”带来的存储空间无限的便捷。师生们需要同时意识到“云服务”中的协作平台、电子邮箱(包括QQ邮箱)、移动服务的信息存储能力,通过创建协作平台、每人至少申请两个电子邮箱等手段为自己在云端开辟一块方便、快捷、无需维护的存储空间。

3 通过移动“云服务”减少使用计算机的时间。

计算机使用率高时,势必会更费电。主机平均耗电150W,17寸液晶屏幕平均35W,17寸CRT平均85W,音响平均15W,另外计算机待机状态也要耗电30W左右,液晶屏幕平均5小时1度电,CRT的平均4小时1度电。[14]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如果减少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就可以省下许多电能,进而极大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移动“云服务”就是目前我国正蓬勃发展的移动通讯技术,3G时代的到来可以使很多以前只有计算机可以完成的工作由手机等移动设备来完成,而手机和计算机相比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使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都要少得多。

4 利用邮箱服务建立师生间新型的作业反馈形式。

电子邮箱即我们常说的Email(包括QQ邮箱),是目前人们交流的有效途径。据统计,用一份电子邮件代替一份纸质信函,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52.6克。如果全国三分之一的纸质信函用电子邮件代替,那么每年可减少耗纸3.9万吨,节能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15]从上述数据可看到电子邮箱巨大的减排二氧化碳的潜能,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电子邮箱的特点和服务功能建立师生间新型的作业反馈形式,尽量减少纸质或者光盘等形式的作业提交量进而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 充分发挥网络检索的作用,提倡多多访问电子图书馆,缩减传统图书馆规模,建立新型图书馆管理模式。

目前有如百度、谷歌等多种网络搜索引擎为人们提供着丰富的网络检索服务,同时随着新型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建立传统图书馆的规模将大大缩减,电子图书应运而生,管理者再也不用发愁同一本书如何满足多个人阅览的需求问题,当然也不用将同一本书购置多套,因为电子图书可以无限共享,进而极大地缩减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6 建立“云服务”管理理念减少纸质信函往来

以班、系为单位让师生充分享受“管理云服务”,通过QQ群、移动服务等方式在班级管理和系务管理中充分挖掘“云服务”的特色。管理者可通过建立系级和班级QQ群,飞信业务等来发出通知及时传达学校的各项要求,还可展开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并让学生在享受“云服务”的同时,学会利用“云服务”及时汇报思想、反映问题,培养班务管理的新理念。可以大大减少纸质信函往来,减少教育活动中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

7 应用“云服务”创建无纸化电子研究新平台

在魔灯(Moodle)、Google Sites等协作平台以及各种博客中,教育者可以很方便地创建研究板块,和同行间探讨学术问题,上传和共享多种教学研究资源如:论文、专著等,分析教学案例,并可通过便捷的网络调查问卷等来及时获得研究的反馈信息。上述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创建了新型研究平台,形成了无纸化电子研究的新方法。多种“云服务”为教育活动中教学研究层面的低碳化创设了条件。

8 应用“云服务”变革考试方法和理念

“云服务”下的考核方式一改传统理念,突破纸质考核的限制。结合部分老师网络考试的经验来看,协作平台上考核方式往往是开放式的,对学生的作答时间、作答形式没有做过多的限制,但考核的内容必须精心设计,最好是能考查学生的原创能力、设计能力和理解能力。其实只要合理设计,上述八种类型的“云服务”项目都可以作为不同阶段、不同专业考核的工具,有的适合于短时间快速考核、有的适合于长时间多次考核、有的还可以作为随堂考核工具,有的还可以作为其他考核工具的辅助。只要正确分析考核内容的适应性,选择最适合的“云服务”项目作为考核工具就能充分发挥云下考核方法的优越性和便捷性。而这种新的考试方法和理念的形成将为教学活动低碳化从思想上奠定基础。

五 低碳化教育与教育活动低碳化之间的关系

教育活动中的低碳化过程是个长期的工程,它和低碳化教育是一个并行的关系,即在低碳化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努力实现教育活动低碳化,比如:低碳教育读本《全民节能减排手册》的最后一页就标有“本手册采用再生纸制作”,同时,该读本在网上以电子稿的形式广为流传,这本身就是低碳教育的教育活动中低碳化的表现。当然低碳教育所涉及的面很广阔,它将通过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来教育人们如何节能减排。

从上述八种教育活动低碳化设计应用思想来看,不断被人们认识、不断发展成熟的“云服务”必将成为教育活动低碳化得以实现的重要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DB/OL].

E7%AC%AC%E5%9B%9B%E6%AC%A1%E8%AF%84%E

4%BC%B0%E6%8A%A5%E5%91%8A_%E6%B0%94%E5

%80%99%E5%8F%98%E5%8C%962007.html.>

[2] 黎加厚.低碳型教育与云计算辅助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73-78.

[3][15] 全民节能减排手册[DB/OL].

[4] 李开复形象比喻云计算为“钱庄”[DB/OL].

[5] 新浪科技.谷歌推出协作网站编辑工具Google Sites[DB/OL].

[6] 协作平台[DB/OL].

[7] Google协作平台[DB/OL].

[8] 电子邮箱[DB/OL].

[9] 博客[DB/OL].

[10] 贴吧[DB/OL].

[11] 搜索引擎[DB/OL].

[12] 什么是QQ空间?[DB/OL].

[13] 什么叫QQ群?[DB/OL].

[14] 台式机功耗[DB/OL].

篇9

写述职报告时应认真总结出限定时期的工作特点,抓精华,找典型,以这段时期工作中突出而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反映一般。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数学教研组长的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研组长的述职报告1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过去的一年,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数学老师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着工作,虽不能说轰轰烈烈,但也算踏踏实实。一学年来,我本身也在教研组工作的开展中做了一些事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具体如下:

一、具体的工作及成效

1、认真抓好本学科各项教学基础工作,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工作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的管理,配合教务处定期检查教案、作业和本组年轻教师的命题、教案设计及上课情况,及时反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学成绩,对薄弱班级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帮助提高。

2、组织公开课教学,开展听课和评课活动,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对本组的老师进行不定时的听课,特别是对初三毕业班老师和初一、初二的年轻教师,我们组织了本组有经验、负责任的老师进行了集体听课和个别指导,取得一定的鞭策效果,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用教育科学指导教学,一年来,我们在学校教务处、教研室的倡导下,先后开展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理科思维的培养”、“细化课堂教学环节的探讨”以及“中考压轴题命题方向”等话题的讨论,我本人也安排了具体的发言;

同时,虽然我本人任教的是初一年段,但我也多次参加了初二、初三年备课组的专题教研活动,特别在初三年中考命题方向方面多次与毕业班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在晋江市质检前,我们还邀请了南安市数学教研员潘振南老师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包括“新课标的修订简介”、“泉州市初三年数学会议精神”、“福建省数学学业考试评价报告”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切实落实竞赛辅导事宜,资源共享,责任到人。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我校初中部的优质生源受到了一定冲击,竞赛成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也不例外。即便如此,我们数学组在竞赛培训方面还是踏踏实实的开展,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实际行动,通力合作,从不敷衍了事,结果初三数学联赛也有多人在泉州市、晋江市获奖,在“希望杯”全国竞赛初一年有15人获奖、初二年有10人获奖,多位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辅导员”。

5、重视校本教材的编写,起核心作用。

身为教研组长,就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骨干,因此,按校长学期工作意见,在教导处领导下,我们必须管教管研,发挥学科组的核心作用,引领与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校本教材的编写活动。一年来,我与本组的杨玉山老师、尤长乐老师、黄旺丛老师等合作,先后编写了《赢在中考》、《课堂内外》等校本教材,受到学生及同仁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研主题不明确,探索氛围不够浓。

过去的一年里,虽然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雷打不动,但教研的话题主要集中在评课这一环节上,对平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深究和挖掘,也没有中心话题和中心发言人,平时随机性的听课也不多。

2、常规管理力度不够,工作的主动性有待于提高。

一学年来,我们总是在配合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开展工作,也只有在教务处、教研室布置抽查教案、作业、教案测试、命题测试时,我们才予以配合,平时较少主动提出工作要求。

3、未能发挥集体的智慧。

我们教研组每位老师都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讲师德,图进取,但基本上都是在单打独斗,集体备课的情况不多见,很少通过集体的力量去解决一些难题,不同备课组之间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4、教师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新课程、新大纲的新形势下,一个不重视研究的老师必将被淘汰。而我们组针对平时出现的一些问题,总是重教法、轻学法,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较多,很少根据我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长计划、短安排,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对初中三年做出有层次性的计划安排。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1、深化理论学习、鼓励课题研究。

新的一年,我们在加强组内老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的基础上,将引导老师们更认真地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注意教学资料的积累。指导教师进行教改,闯出轻负担高质量的新路子。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时对所上的课进行教后分析和反思。在课堂与教学方面,重点是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尝试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学会变为会学。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

2、根据年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初一抓好起始阶段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意识地进行理科思维的培养,宁可放慢教学进度,也要夯实基础;初二抓好“平几”基础教学,重视逻辑推理能力的锻炼,注意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初三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各备课组有针对性的开展培优辅差工作,初一、初二做好参加“希望杯”全国数学竞赛培训准备工作,初三备课组做好参加“全国数学联赛”的准备,各年段均要重视B率、控制D率,不盲目追求A率,同时有针对性的对中考的命题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力争每一年都能上一个台阶。

3、加强常规的检查力度,保证教学效果。

进入新学期,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

我们将不放松对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要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认真落实了集体备课制度,抓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让集体备课由“形式化”转为“实效化”,老师的教案要较为规范,质好量足。在这些方面教研组将配合教务处、教研室进一步加强检查的力度,内容包括是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及时反馈,单元命题是否结合实际、是否有质量等等。

4、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用教育科学指导教学。

坚持每周进行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到事先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讲实效,有主题、有主要发言人,在教研中有意识地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精心安排好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及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要求每一节公开课前都经过备课组的老师多次的研究和修改,每堂公开课后,进行认真的评课,不避丑,不走过场,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有研究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畅所欲言,同时加强对中考命题方向的探索与研究,通过争议使实际问题得以解决。

5、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之早日成为骨干。

新的一年,我们将配合教务处对新教师进行备课、命题、说课、片段教学等多方面的测试,不定时的对他们进行听课、评课及业务指导,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多听课,多走出去、请进来,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充电、充实自己,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武,积极撰写论文,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参与到试题的校对,审题,出题中来,让青年教师学到真东西,学会真本领。使他们能早日独挡一面,真正成为我们子江的中坚力量。

数学教研组长的述职报告2我们数学组是个大组,有14人之多,又有几个是班主任或行政领导,工作都非常忙,但全体教师都很注重教学,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钻研新的教学热点的老师也越来越多。我经常能感觉到我组青年教师的谦虚进取,像冉兴洪、刘代东等老师不仅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课意见,还经常聆听领导对别人的评课;我也经常切身感受到教龄长的教师确实功底深厚、经验丰富,而且当你向他们请教时都友好且不遗余力。可以说,我在这种年轻教师的谦虚进取和年长教师的“传、帮、带”的环境下确实收获了很多。所以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我组教师在教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收获。下面我就从教研常规和特色活动两大方面向各位领导和老师进行一下汇报。

一、教研活动常规

我组的教研工作始终建立在结合学校对教研工作的各项安排和数学组实际情况基础上,以认真务实、优质高效、广泛参与、共同提高为原则,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素质、科研意识和业务水平。

首先,我组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每月至少安排一次组内研究课。而且在每次听课之前通知教学课题,做到心中先有自己对该课的设想,这样就使对上课的教师的评议更有针对性,也使听课教师通过比较自己和别人对同一节课的不同设计而获得提高。在近两学期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检查课和六个一竞赛课中,有一些老师的课获得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刘代东、冉兴洪、苏丰慧等大多数教师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想,这是各位教师在教学第一线上努力学习和钻研的结果,也包含着我组教师,尤其像吴开禄、雷光旭、周飞、彭其娅、张德全等老师毫不顾及、毫无保留地当面评议的互帮互助的结果。

其次,我组坚持在教研常规活动中进行专业计算机学习。由于杨镇合老师在这方面做得突出,所以这一活动由他负总责,按学校的安排,以备课组为单位轮流主持,由各备课组组长分别组织实施。各备课组长都认真准备,给老师印发学习资料,尤其是星期四的下午,大家都一起到多功能厅学习,那种学习氛围真有点回到了久违的学生时代的感觉。

再次,我们坚持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选择科研课题,填写中期阶段报告书。以前大家都是找个好找资料,好写论文的题目,而现在我能体会到大家选题的慎重和有针对性。我们教研组一直都在搞西师的“一材双法”,而且一直在坚持,所以都选择了校本教材方面的课题。我想是共同的兴趣和研究方向使大家打破了以往以学年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的惯例走到了一起。

也许我们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成绩,但我们都有要搞点什么的想法,都在用心思考教学研究方面的问题,就已经体现了我们的科研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而这定会对我们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特色教研活动

可喜的是,在此期间我组老师在使用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方面不断努力,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首先,我组涌现出了一批电脑高手,比如雷光旭、冉兴洪和陈义全老师;相当多的老师都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了熟练自制课件的方法,让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我们的日常教学真正整合起来;此外,像雷光旭、冉兴洪和陈义全我们还经常交流新发现的优越的数学教学软件的制作平台,比如他经常告诉我在网上找到的特别方便的制作函数的软件等。

时间过得真快,我做教研组长工作已有几年的时间,也许在别人眼里这段时间很短,但在我看来却很长,因为在此期间我一直在努力做点什么,同时也收获了相当多——从刚毕业时的不懂得什么是教研,到对教研有自己的想法,再到自己在实践中常识和实施自己的想法,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快速成长和日渐成熟。

当然今后的日子会更长,因为还有很多很多的事要去做。当我刚做教研组长时我就在思考: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教研?又如何才能搞好教研?我的答案是只有让教师由“要我研”转变为“我要研”,才能真正搞好教研,进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要想让教师由“要我研”转变为“我要研”,就必须以解放教师为目的,让教师切身感受到教研的益处。想到这,大仲马那三个火的名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蹦入我的脑海。我想如果每位教师都积极参加教研,把大家的智慧集中到一起,把大家的成果进行共享,必然能使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从而使教师从强大的竞争压力中解放出来,也能使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工作和效率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在这里,我由衷地为自己能为同组同事做些什么而高兴,我也为自己在做这些的同时自己得到了锻炼感到欣慰。忘不了张明廷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时间参加教研活动,忘不了我组教师为创造优秀的教研氛围而群策群力,也忘不了同组同事每一次真诚的问候和关心,我真为在这样一个团结、和谐、奋进的集体中感到高兴,为此我有理由相信,我们涪二中数学教师一定会越合作越轻松,越相处越开心,我们涪二中数学教研组的工作也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数学教研组长的述职报告3一学期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的重点是以学校总体教学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用心探索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发掘教研工作的增长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全面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

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状况,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教研计划,坚持以数学教学课堂和多媒体教学为主阵地,认真贯彻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抓好各年级的课堂常规教育,逐步探索各年级数学教学新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体组员共同努力下,踏踏实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用心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上升,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又将结束,回顾一学期教研工作,主要从以下几各方面谈起:

一、发挥群体优势,以教学为中心,力求常规和创新有机结合

本组7位数学教师,思想态度端正、对工作兢兢业业,平时能用心学习、深钻教材。这学期,我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构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尽可能的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越性,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对作业能严格要求,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效果明显,大家能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搞笑,学得实在,学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

二、用心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改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为了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学期以来规范备课管理,加大有计划的随堂听课,辅以学业质量检测进行评价反馈。

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本学期通过微信研讨,提高教师的教研潜力,同时教师公开课都能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自觉地、经常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并能利用网络上网了解教学信息。对于测试与反馈,依照教学规划与实际教学效果,合理组织各种形式的测试与训练,教师能有计划地组织单元测查,并且能密切关注优秀率和及格率,做好每次测试后的分析与讲评。

三、共同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对学困生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交流中,老师谈得最多的是对学困生采取了哪些好的方法来帮忙他们提高学习效果,更多的关注学困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的教育,再教给他们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们在平时对学困生辅导的时候,能注意进行分层辅导,对不同的学困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和辅导不同的资料,给不同的学困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以此来激励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四、存在的的不足与改善的方向

1、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

今后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使大家的教学艺术进一步得到提高。

2、课题探索研究工作力度不够,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把加强课题的研究作为一个工作重点。

3、营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待于提高。

4、教师课件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应在这方面加强检查和督促。

5、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

6、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总之,一学期以来,数学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深深明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学校其他学科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取得的。我们还明白,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善的地方,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让我们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数学教研组长的述职报告4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中心,结合本学期数学学科教学与教研工作的实际制定了数学组教研工作方案。一学期来,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正确部署下,在全体数学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了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教研工作,总的感受是辛苦而又快乐的。下面我就数学教研组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个梳理:

一、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教研组根据学校教育工作安排和学校本期工作计划为指导,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以教育教研为手段,确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的教学管理观念,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为教研教学指导方针,教研组在县教研室和学校教研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组内的工作计划。各年级的数学教师根据本班的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教研组努力使教研内容与学校工作安排相结合,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力求做到,有的放矢,脚踏实地的开展教研活动。

二、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本学期继续要求全组教师遵守教学常规,按素质教育要求施教,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首先在备课上下功夫。老师们深钻教材,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切实了解大纲要求,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写出详细、实用的教案。课堂上大量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于教学中。多媒体电教手段的使用已蔚然成风,老师们已尝到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甜头,也充分感受到它带来的便捷性和大信息量,电教使用率均在50%以上。教学中,老师们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力争让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练习的设计,教师们也是精心设计,力求形式新颖、多样,尽量让学生们将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如制作学具、开展统计、调查等等。

三、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1、教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手段,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结合我区的数学教学现状,我们以基地校为依托,以“有效的练习设计”为主题,坚持开展了“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有效的课后补偿练习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在全体数学教师的不断支持和努力下,教研的氛围进一步的融洽和浓厚。教研活动中,老师们本着互相学习、交流的态度畅所欲言,针对研讨课探讨教法和学法,立足实际优化课堂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益。

2、为有效提高我校数学的教学质量,期中考后教研组还专门召开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专题研讨会,会上教师们交流了对试卷的评析以及期中考的质量分析,并能结合期中考暴露出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对策,取得一定的效果。

3、继续实施了结对子、发挥“传、帮、带”功能。

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有承担师、徒结对子的教师均能认真实施“师——徒”协议规定,形成了良好的互助互学的良好氛围。

四、丰富活动、改进方法。

总的来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们团结一致,互帮互学,共同协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组内教研氛围越来越浓厚,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下期教研组将继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数学教研组长的述职报告520_年上学期数学组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按常规管理,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认真搞好课题研究,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为了发挥每位老师的特点,同仁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本学期数学组采用了集体分节备课,每位老师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风格再进行修改,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教案力求符合下列要求:

1、教学目标应有: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确定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引导与规范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学目标和本校的学生特点安排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法。

3、课堂模式百花齐放。

教学案例是改进教学的抓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本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做一个教学的案例研究。每个课题都是按“三实践、两反思”的原则进行的。通过这个活动,让全组教师都投入到教研活动之中。通过这次活动一方面要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累反思的素材,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决策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培养新教师也是组内活动的一个重点。

很多老师在新教师的培养上也做了很多。在两位新教师上公开课前,听试讲、指导、反馈,帮助他们一直讲到成功,指(提供)导他们怎么备课,怎样上课,调动学生等方法,教给了他们很多自己的宝贵经验。其中沈晓理的指导老师是罗德忠,乔华伟的指导老师是李国诚。在本学期中,指导老师们给他们教会了怎么写教案,怎样批改作业、怎样上课、怎样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怎样做学生思想工作,一招一式地指导,并每人上一节公开课,效果很好,两名新教师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三、在全组推广三个老师的经验。

(1)朱家选老师办数学学习兴趣小组的经验。

(2)罗德忠老师合作,交流教学法。

(3)每课一考教学法。

四、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