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逻辑思维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逻辑思维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逻辑思维的目的

篇1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 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他们除了必须学好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简单的说,就是应该掌握和具备一些适应社会的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所谓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衡量大学生思维能力和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大学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1 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1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其他专业知识。

一般我们认为,逻辑和数学的关系比较密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学习数学等学科比较容易,实际上,逻辑思维能力对学好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会比较清晰,不但关注事物现象,对问题的本质会有比较深入的看法,其思考方式也会变得比较严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的学习方法通常能使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学,所以掌握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产生融会贯通的作用,因此,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利于开展其他学科和知识的学习。

1.2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有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同样,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也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现代大学生要想毕业后很快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应该会学习,会思考,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能够很快的适应社会和环境。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3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求职时的社会竞争力。

随着社会制度的改革,所有类型的大学生毕业后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要找到工作都一样要参与社会竞争,或者参加招聘考试,或者参加求职面试。无论是考试,还是面试用人单位除了考查必须得专业知识外,他们都将着重考虑求职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一些临场应变能力,归结起来,这也体现了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现在大学生毕业考公务员的人数是居高不下,无论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是申论考试,都要考核考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跟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很容易就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解决的措施,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既节约了时间,也比较容易考出好成绩。同样的,在各种面试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占据优势。所以,我们要让大学毕业生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占有优势甚至胜出,那么就必须加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2.1 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现在,许多大学都开设了逻辑课程以及一些逻辑学有关的选修课程。不论什么形式的逻辑课程,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更多的是采用讲授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听老师讲,是被动接受,而没有主动参与进去,主动进行思考。本来开设逻辑课程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实际上,仅仅采用讲授的授课方式是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逻辑课的主动性,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听老师讲了以后,积极主动思考,提高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通过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检查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现在有部分大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就是临考前找重点死记硬背,有时候,采用这种方法有的学生也能在有的学科取得较好成绩,所以就有学生就认为平时的学习不重要,只要考前用用功就可以了。这种学习态度是不对的,对于比较灵活的学科也是没用的,更不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必要变革传统的考试方式,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来检测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检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一些小测验或者现实问题来考核学生的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有利于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3 在实践中积极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思维能力,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更重要的培养方式是要在实践中加强练习,注重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比如,高校的课余生活比较丰富,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辩论和各种比赛,既能锻炼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学生实践、实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事情,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大学生也能够很好的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为了更好的解决突发事件,他们就会思考最好的最合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训练。长此以往,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势必得到很好的训练,从而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宏.浅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焦作大学学报,1994,(02)

篇2

【摘 要】思维模式是每个人看待、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处于重要学习阶段的初中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显得非常重要,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逻辑思维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应用

一、逻辑思维

1.定义: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是作为对认识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也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2.重要性: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等。

二、正确使用逻辑思维在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逻辑思维教学

许多初中生来到初中时,学习观念没有改变,思维模式受小学影响,学习数学着重简单的数字加减或乘除,没有掌握彼此之间的关系,远离实际,违背了教学目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总结能力,也便于学生实践的对待身边事物的变化和认知,防止培养伤仲永式的学生。

概念的知晓、推理的模式与判断的能力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概念、公式、规则等是逻辑思维的主要依据,通过本学科(数学)知识的讲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其它学科、理论学习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达到教学的学以致用的目的。正如新课程《课标》中指出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逻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表现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大小量化)的重要科学,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它不只只是告诉人们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等,也是影响人们思维模式的重要因素。学数学的应用性、逻辑性、抽象性特点,也是影响一个学生一生创造能力的主要方面。

数学不是数字之间简单的加减乘除,特别是初中数学,对一个人思维模式的形成、成长有很大影响,掌握初中数学知识不局限于数字之间加减乘除关系,更在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化、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主要在于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总结、简化知识点之间的连续和延伸,在更多知识点之间找到共性和连接点,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科学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举例说明

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认识数学概念、公式、规则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数学概念有哪些特有本质属性的同时, 还要知道数学概念所涉及到的是哪些范围内的事或物。

(1)比较10099与99100、1000999与9991000之间的大小(计算过程略)。

(2)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条件与相似条件之间的关系、区别(计算过程略)。

(3)解方程和求不等式值成立的过程的知识连接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什么?(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效与否,变化规律等)

(3)线与线之间、线与面之间、面与面之间的关系(平面或空间问题、平行或相交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对比学习,能够直接的培养学生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逻辑习惯。

三、正确使用逻辑思维在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实际情况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在实际中必须承认和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搞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客观对待生活中事物存在、变化的客观性和科学规律。

2.在数学学习中用好逻辑思维

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公式、规则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和区别,没有搞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就不能真正理解基本的概念、公式、规则之间内涵和外延。让学生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时善用科学的逻辑方式,帮助自身在学习生活中更好的掌握、归纳知识要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用逻辑思维组织好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数学知识,并用其去认知、探索更深的数学知识,并以此逻辑规律认真的对待其它学科学习方式,把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际生活,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去提供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为将来创造幸福生活塑造扎实的基础条件。

四、用逻辑思维加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或实际生活中事物的想象或复杂的分析是要以基础的数学知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经验为前提的。知道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这样在面对陌生的事物时,才可以想象到似曾相识的事物(或问题),并以此解决经验来思考解决新问题应该使用的更科学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人的思维过程与思维模式的研究和认知,主要在于对人的认知活动表现的研究和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不是唯一的,但对人的自身思维活动过程的探讨和认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不止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现在执行的素质教育倡导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新课标七、八、九年级教师用书

篇3

心理学提出,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物理学科的研究,以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为内容。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要抓住其主要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因素,成为一种经过抽象概括的理想化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典型”,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建立新的概念。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简化。

在教学中,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之一。然而,在物理教学中,模型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步入模型思维的大门,适应并掌握这种思维形式,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重视实例和图像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问题现实化,尽量用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和想象的事例和图标来说明问题,重视实例和图像,教会学生简化问题和画图。在理论上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思维,从而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量变”和“质变”。

二、应训练学生对题目的敏感度,关注题目中的重点字、重点词,提高读题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读题断句和分析题目,要有目的性,从每句话中提炼所能得到的信息,从信息联系知识点,并把读题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内化为习惯,从而引起质的变化。在理论上就思维结构来说,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概念。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图式”即心理或思维结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构成新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也在变化和发展着应该说,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从教学必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来说,正如布鲁纳所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也符合现代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科学认为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的统一。不掌握学科结构,就难以发挥该学科的功能。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而是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的总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功能,物理学科更是如此。布鲁纳说:“制订物理学和数学课程的科学家已经非常留意教授这些学科的结构问题,他们早期的成功,可能就是由于对结构的强调。他们强调结构,刺激了研究学习过程的人。”

篇4

【关 键 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145-02

由于高考的存在感十分强烈,高中教学更多的是面对着这个强大的目的开展,因此便忽视了最直接的教学育人的目的。教学育人除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明显表现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数学学科开设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在现实数学教学中,一味填鸭的机械教学模式被普遍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往往被教师们忽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完善数学教学模式成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的忽略

教学,简单来说即教与学,囊括了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忽略最直接、也首先表现在学生身上。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学生总是和成绩顶尖的学生一样勤奋刻苦,但是最后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厌学、弃学心理的产生。这类学生非常清楚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自身学习杂乱无章、考前不会复习整理、数次考试错在同一种题型上,便造成了这种结果。此时,教师对其条理清晰的逻辑思维引导便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逻辑思维注重的表现之二,是教师完全按照课本及教案教学,忽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这种机械化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对于知识点毫无异议的表面吸收,对于启发学生的探究欲和自主思考的逻辑能力毫无益处,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接受的。

缺乏逻辑思维认识的表现之三,为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在各个方面对解题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在给学生布置练习或者课下任务时没有首先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们即使是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十分熟悉,但是碰到需要用其他方法、思路解决问题的时候一无所知。对于学生练习的总结虽然有讲解,但是没有对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整理,这使得学生虽然学会解这道题,但是不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碰到类似的或者是需要这个知识点的题目便又不知从何处下手。在复习的过程中经常只是把书翻翻,梳理下知识点,但是仍旧忘记了对归纳好的解题方法的复习。这种教学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造成做题做得多、成效不明显的后果,打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明白逻辑思维的内涵――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这只是数学意义上对于逻辑思维狭义的界定。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包括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逻辑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性思维方式,它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做到下面几个方面,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1. 以学生为中心,将培养逻辑思维的教学方法并入教学计划之中,明确地写在教案中。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内容编写,由于需要适应全国大范围的原因,并不能顾及到学生们不同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逻辑因素融入教学设计中,并且针对所在班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有效的改进教学方法。

例如,当摩天轮的半径R=1时,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自主探究可能会得到的结果:sinα=y, cosα=x, tanα=y/x.

明显可以看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不能够全面的分析问题。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是这种结论,可以肯定,全面的分析问题是学生的一大弱点。此时在教学计划中必须注重完善逻辑分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取到原点的距离为1的点可以使表达式简化。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体验数学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提高对逻辑思维的认识,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

2. 培养归纳整合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讲解的过程中,随时对题型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并依据分类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这种方法适用于高考前期的复习,可以根据课本最基本的知识点并且结合考试大纲对所遇到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并对解题方法的逻辑进行概括。在练习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等逻辑的训练,在几何、代数、三角函数、导数、数列、向量等题型进行多方面、分层次地开展。

本题主要考察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极值、导数、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以及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等逻辑思维方法,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导数运算题型,解题方法为分类讨论。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其类似的题型集中讲解。

3. 创造情景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逻辑思维过程,对其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这一思维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直观感知,也就是说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容易被理解。观察发现,用实际例子来加以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知识点,对学习也更加有兴趣。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结合实际社会,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学习保持良好、积极的体验,提升求知欲、探索欲。

例如,设a、b是二异面直线,则过a、b外一点p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存在吗?若存在请画出平面,不存在说明理由?

这种题目可以联系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解答。如,将教室想象成一个六面体,寻找到教室中的a、b、p解决问题,生动鲜明、便于理解。

高中数学教学不是单向的传授知识、做大量练习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并提高自己的智能,培养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各方面素质也能得到不断地增强。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及心理压力,能够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效工作。

参考文献:

[1]解恩泽,徐本顺.数学思想方法[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第一版.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非常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这是全面提升小学生素质的内在需要,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在基础教学活动开展时,重视对学生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主动观察学生平时上课表现,调整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效率。

一、循序渐进

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培养必须要贯穿到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也不断发展,通常在三年级开始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因此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需要从小抓起,在无形中不断加强培养。教师从小学生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时,就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渗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对长短、大小等有一个基本认识,逐渐加强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最后利用加减法等学习过程,来帮助学生有一个初步分析认识,在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更多的学习独立思考,加强认识,学会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概括,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加、减、乘、除等的用法和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拿到问题后,死记硬背,能够在授课过程中,重视教学方式变革,提升教学效果。

二、启发思维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必要,教师在整个知识传授、学习、训练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启发,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能够算出正确答案,同时还需要将自己的一个思考过程准确告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思考并且解决问题,形成一个连贯的解决问题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动脑、多动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活动开展时,一旦学生计算出错后,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进行错误改正,之后还需要让学生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能够正确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此类错误,同时能够更加细心、认真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寻找错误的逻辑思维,举一反三,更好地解决以后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难题。

三、灵活教学

灵活教学非常重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图像、声音、图片、动画等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在教师的充分引导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教学工具、现代化信息技术等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利用,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利用和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够不断把握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案,能够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前,制订一个完善的、科学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教学课堂计划,能够将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图像、视频资料等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结合动画形式加以呈现,使课堂内容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具体、充满活力,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过程中,主动学会分析、比较,对所学习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能够得出正确的判断。在教学图形概念学习过程中,比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图形时,学生对于这些图形概念是不清楚的,教师可以列举生活实例,比如文具盒的每一个面、魔方的每一个面、盘子底面等,学生对这些物品是比较熟悉的,然后学生可以自己列举这些图形,然后通过量尺对每一个图形的特征加以把握,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可以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相邻两边一般不相等,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这些学生都可以自己得出来,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时,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必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促进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同时可以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小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教学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怎样使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在一节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思维流动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保持思维的流动状态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启发诱导,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思维过程中,体现了思维的连续性、流动性。巧玲珑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若没有良好的思维的流动性,就不能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培养逻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侧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心路

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因此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具体地说,教师首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又应当帮助学生去承担起责任。也即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成为自天而降的“救世主”,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在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教师则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

四、精设练习,全力促进

篇7

1小学数学中常用逻辑思维方式和运用

1.1演绎与归纳法

这是教学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推理方法,推理归纳就是对个别或者是特殊的数学知识,将其逐渐向一般规律类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的性质、法则、运算定律都是用这个方法概括得出的。例如在学习“加法交换规律”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列举出两个加数彼此交换位置交加的例子,如“5+3”和“3+5”,学生会发现最后它们的和是一样的,都是8,可以由此推导总结出结论。

1.2分类比较法

这一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分类来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知识点中找出异同点,可以帮助学生清楚这些知识脉络以及总体的知识架构,进而让学生可以使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真、假分数、带分数的区别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表格的形式将三者的特征写下来,通过表格清晰的看出异同点,进而有效的进行区分。

1.3概括法

通常这一方法与抽象法是相通的,这一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找共同点,只会再用统一的定律或者是公式进行概括,方便繁琐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也经常使用这一方法。例如,在学习结合规律时,教师可以先用例子2×4+3×4=(2+3)×4,让学生认识到等列式的变换,进而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学生可以得出交换律的公式,即a×b+c×b=(a+c)×b,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2.1合理安排教学难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不可或缺的一个能力,数学知识也是从简单开始,难度不断提升,由浅入深,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难易程度不同,学生要挑战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也所有差别。小学生年龄还小,在理解以及学习能力方法较为弱,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难度,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循序渐进引出较难的问题,让逻辑思维培养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建立逻辑思维思考的模式以及能力。

2.2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还需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进度,激发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分为认识厘米和米以及认识线段这两部分,米和厘米是基本长度单位,而线段是由很多厘米、米组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长度单位,之后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说一说米、厘米之间的异同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之后再引入线段教学内容,在测量物体时并不是总是整数的长度,这时可以将两个端点之间的这个长度称为“线段”,对其进行测量使用的就是基本长度单位,通过设置问题:“什么是线段?”、“线段是如何表现的?”,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动脑思考,学生可以找出三者之间的共通性。

2.3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之间都有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的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可以自己寻找解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先给学生讲解逻辑性,要让学生知道每到题目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打破固定的解题思维,在确保思路是正确的情况下,让学生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教学实活动,让学生可以都参与进去,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4把握好练习题的难易程度

练习题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合理的布置和设计练习题,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找到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数学。

篇8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

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

就思维结构来说,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概念。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图式”即心理或思维结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构成新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有量变,也有质变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高中物理教改,必须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以心理学特别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科学成果为理论依据,以现代系统科学为方法论的依据来进行。由此必须对物理的教材、教法进行新的处理,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检测、评价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由于“结构的重要性”,必须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目前,在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对现行物理教材进行一番加工改造,突出结构,强调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高中物理。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学生又没有误差理论的系统知识,往往对于实验原理、实验得到的数值(哪怕是不准的)都抱着轻视的态度,而集注意力于操作上,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不利的。为此,高中物理实验的重点,应放在实验的设计思想,仪器的原理以及在中学仪器条件下对实验数据的认识和处理上,而不应仅仅停留在操作和观察上。

关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评价是仍需研究的,在此只提出一点线索

1.思维的智力品质研究是有客观指标的。我国一些心理学家,所进行的小学数学教改试验,即运用这一套指标。详情请见《思维发展心理学》朱智贤、林崇德著。

2.教学过程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因此也是可以量化的。现代系统科学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式”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人的短时记忆的最小单位定为“组块”,多大是一个组块,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数字、字、词、符号、成语、短语等都可以是一个组块。它的存贮时间需要0.5秒,而转化为长时记忆至少需8秒。掌握物理学科,首先要懂得物理语言,大脑中要有一套物理符号系统。即在长时记忆中要存贮一定数量的组块(信息)。仅有组块还不够,还必须把组块组成若干程序,形成产生式系统。一个产生式包括两部分:条件和动作。一定条件做出一定动作就是一个产生式。如:一个公式,一个定理就是一个产生式。组块必须按产生式组合才有意义,二者不可截然分开。普通教科书一章所传授的知识约有十几个产生式。掌握一间课程等于掌握几百个产生式。而获得物理学科那样的专业能力,就得掌握几千或几万个产生式。从时间上讲,一天学习5小时,1小时可以学习4-20组块,1个产生式。这就是相当于一课时的信息量。依此类推。如果能仔细地将高中物理教材中必须掌握的组块和产生式统计出来,实行控制是有可能的。

篇9

关键词:逻辑思维;培养;练习;训练;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在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下面进行一下总结。

一、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

1.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首先教师应该结合中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教学,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逻辑因素,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使学生初步感知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计算时观察比较,当商不同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最后发现得出当余数比除数大时商就符合要求了。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在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一是注重算理讲解,二是注重推导过程,三是注重数量关系分析。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讲完三种情况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出:遇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先看它们是不是约数关系(最易看出),若是小数,即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若不是,再看它们是不是互质关系,若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1,若不是,即用短除法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这样学生解题时方法步骤明确,思维操作有序。

3.强化学生练习与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

二、要重视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1.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思考的前提。中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教好这些基础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应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作前提,要教好、教活基础知识,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思维的感性材料,就是指用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

3.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式,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三、要重视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计算题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敏捷性。搞好计算题的教学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在计算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叙述训练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敏捷性。例如,计算16.3-5.8-4.2时,不少学生可能就会按照四则运算法则从左往右算了,没有分析观察,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就会出错。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得出错误的原因。之后教师提醒学生,我们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来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得出结论可以运用减法的性质来做16.3-(5.8+4.2),这样更容易做对。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进而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首先要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从低年级就要注意这一点。例如,让学生看20以内进位加法表,看看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教学生口算时,让学生想出不同的口算方法,等等。随着年级的增高,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能在兴趣盎然,思维积极的过程中去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注意激发学生,培养他们自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事实上从一年级认数计数开始就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如,通过数的分解组成,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数概念的教学,加、减、乘、除含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等。只有及时起步进行适当教学,才能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始初阶段就得到有意识的培养,把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强化教师的表述

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叙述数学语言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语言基础,对有些抽象概念难以准确地进行概括,因此教师要加强正、逆向思维语言的转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表达抽象的概念,使逻辑思维具有深刻性。

篇10

[关键词]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 数学教学 应用 培养

一、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课程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数学思维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思维过程是否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和意识的清晰程度,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可以把思维分为数学直觉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是指思维者严格按照逻辑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数学直觉思维是指未经过一步步的逻辑推理或无清晰的逻辑步骤,而对问题直接的、突然间的领悟、理解或给出答案的思维.[2]

数学思维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有非常多的学者从事着数学思维问题的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发现,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一直被学者对立起来研究.但是,根据课程目标,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密切相关的.数学直觉和逻辑思维对培养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思维快速发展的中学生,培养他们的数学直觉、逻辑思维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与学生应该一起努力培养良好的数学直觉和逻辑思维习惯.

二、数学直觉、逻辑思维在数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1.数学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个体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直觉思维要比逻辑思维先出现.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数学直觉思维要先于逻辑思维出现.在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是直觉告诉你这个问题可能会跟哪方面的知识有关,可能会用到什么方法,然后才会出现数学逻辑思维去证明直觉思维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是否可行.数学直觉思维对一个数学问题的本质的判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逻辑思维对于解决问题过程的严谨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1】 计算9972.

解法一:原式=997×997=994009.

解法二:原式=(1000-3)2=10002-2×1000×3+32=1000000-6000+9=994009.

解法三:原式=9972-32+9=(997+3)(997-3)+9=1000×994+9=994009.

剖析:这是一道计算一个数的平方的题.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视数的简便运算,因此,学生看到这个题,由于数字偏大,直觉应该是要简便运算的.如果学生对小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就不难发现997与1000比较接近,因此可以尝试用凑整的方法,后面的运算就需要数学逻辑思维去完成.如果学生对初中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则可以发现题目中需要求平方,我们学过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和公式,有没有可能用到,用哪一个更加方便,后面的验证就是依靠数学逻辑思维完成最后的解答.如果学生后面两种解法都没有想到,那就只能用解法一.

数学思维的出现虽然有先后之别,但却没有好坏之差.对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利用数学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归结出数学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数学教育就发挥了锻炼思维的作用.

【例2】 设有白酒与红酒各一杯,两者分量相同.先从白酒中舀一匙}放入红酒杯中,调匀后,舀回一匙}放入白酒中.问白酒杯在所含红酒是否少于红酒杯中所含的白酒 [3]

剖析:学生遇到这种题,直觉告诉他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然后就设酒杯容量为a,}容量为b,在第一次动作之后有……,大家都知道如何求解,但是大部分学生会因为计算而出错.如果学生换一下思维就会发现:两个杯子最终所盛液体分量相同.设将每杯中的白酒与红酒分离,则盛白酒杯中之红酒是来自红酒杯中之所失,红酒杯中所失之分量是由白酒所代替,因此盛白酒杯中之红酒与盛红酒杯中之白酒分量相同.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发现,数学直觉思维虽然先出现,但难以解决问题,而逻辑思维却很快就能解决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将两种思维有机地结合,这样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2.数学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数学素养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话题,但国际对数学素养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各有各的说法,PISA对数学素养的定义是:个体确定和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所起的作用,作出有充分根据的判断和从事数学,以此来满足一个在当前和未来生活中作为积极地参与和反思的公民需要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1]

数学直觉-逻辑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数学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逻辑思维能对直觉思维提出的创新性思想进行逻辑论证.这是逻辑思维在数学思维中最重要的作用.从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直觉-逻辑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策略

1.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或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异于寻常的问题,不应该直接否定或者忽视,否则会打击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勇敢地提出有创新性的问题,不受制于思维定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数学逻辑表达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和看法.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学会提出问题比学会解决问题要困难且有意义得多.此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中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直接影响数学直觉-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才能在学习生活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西尔威斯特认为,要对数学进行分析,是直接从人类已知的内在力量与活动中涌现出来,从思想的内在时间连续更新的反思中产生出来,这种内在世界的变化现象就像外部的现实世界一样要求密切地注意和识别.数学研究需要不断地观察和比较,它的主要武器之一是归纳,它经常求助于实际的试验与证实,同时还对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最好的训练.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方法,教授充满联系的数学,通过再创造展示数学思维过程

弗赖登塔尔说过,真正能够起到思维训练作用的是数学方法而不是具体题材,因而必须强调方法,并尽可能使之明确.要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直觉-逻辑思维,就必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会学生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如何才能让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方法进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呢 那就是教授学生充满着联系的数学.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人们学习的每件事情都应该是充满着联系的.这种联系应该是基于中学生能够理解的数学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并且这些联系是自然形成而不是人为地制造的;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应该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现实,而不是虚假制造的现实,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3]利用类比法是建立数学内部与外部联系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类比可以在心理上有个过渡,因此也就更容易掌握.充满联系的数学更易于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次数学再创造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要通过再创造来学习数学,而不应该将教的内容作为现成的产品强加给学生.学习过程必须含有直接创造的成分,即并非客观意义的创造而是主观意义上的创造,即从学生的观点看是创造.通过指导性再创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要比被动获得者理解得更好也更容易保持,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直觉-逻辑思维.

3.对数学知识进行多元表征,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将数学知识进行多元表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对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知识具有符号性和严谨性等特点,因此数学知识表征比较特殊.程广文在他的文章[5]中提到以下几种不同的表征方式:命题表征、符号表征、算子表征、图式表征和心智映象表征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各种表征,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构建属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中都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构建知识体系,对于薄弱环节可以加强学习.在复习课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是最理想的,同时教师也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4.学生要保持良好的个性;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逻辑思维,光靠教师的努力肯定是不够的,学生也应该为此作出相应的努力.首先,学生要保持良好的个性,主要是指学生在情感、意志和性格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正确的数学思维一般发生于情绪良好和心理松弛的状态下,因此保持良好的个性不仅对成长很重要,对数学学习也一样重要.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学生敢于表现自己,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自己的想法、质疑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也不要气馁,这也是一种学习经验,应该继续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许柏林.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直觉思维[D].广州:广州大学,2012.

[3]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