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原则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合作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校合作原则

篇1

[关键词]高校干部;信息公开;原则;路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6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2

信息公开对于完善高校干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落实干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的有力武器,是促进依法治校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的高校信息公开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人们总结经验,找出更加符合干部人事管理规律的方法和途径。

1 高校干部工作信息公开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985”高校网站的调研,可以看到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在干部管理方面也引入了信息公开的相关程序,但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其中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高校还没有针对干部管理内容设置独立的信息公开模块。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其信息公开板块主要包括“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清单”“信息公开年报”“信息公开信箱”“信息公开申请”等,对于人事及干部管理并未设置独立板块。已有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示链接隐藏较深,不利于广大师生员工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很多信息散落在学校其他版块。人事管理信息公开呈现出隐蔽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从而影响到了干部管理信息公开的实施效果。

第二,干部管理中的信息公开内容不全面。师生员工对干部管理中的选拔程序、资格、简历等有强烈的信息需求,如果信息公开不能很好地展现出干部任免中的上述相关内容,就会使师生员工产生各种不必要的猜疑,甚至会对相关领域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如果这方面的信息不公开,或者公开得不充分,就会滋生各种疑虑,网络就会流传各种小道消息,有些干部的相关信息就会被网友自发搜集、整理、传播,其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难以保证,等到正规渠道予以回应时,早已失去了话语的主动权。

第三,干部管理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差。例如:大连理工大学的公示信息显示的仍然是2014年的相关内容;北京大学的“信息公开-干部管理”相关数据也公布到2014年;重庆大学干部人事信息公开的时间点虽然延续到2016年,但是仔细分析发现其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也是缺乏的,2015年仅有10条任职信息公示,其中11~12月的信息占5条,其他分布在1月、5月、7月;华中科技大学的人事信息公开仅有6条。信息更新的滞后已经严重跟不上学校实际的发展情况。

第四,干部信息公开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对“985”院校信息公开网站的查阅和调研,笔者发现各个高校虽然总体上都遵循教育部的公示要求进行公开,但是在具体做法上,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度、监督方式都不尽相同。无序的公开不仅加大了监督的难度,而且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呈现也一定程度反映了高校对信息公开管理的混乱。

2 高校干部工作加强信息公开的原则

加强高校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对推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遵循以下一些基本的原则,才能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第一是要坚持“公开性”原则。信息公开的核心是公开,对于干部管理来说,首先就是要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高校应当确立“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原则。当然,在强调公开的同时也必须遵循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学校制度,要尊重个人隐私,遵循法定的程序。

第二是要坚持“平等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就是高校师生及社会公众有平等地获取、使用高校信息的权利,高校在实施信息公开时不能有歧视行为。高校与政府不同,在行使一定公权力的同时还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因此,高校信息公开的平等原则又分为对校内师生的平等公开和对社会公众的平等公开。对于干部管理来讲,更注重校内的平等性原则,因为学校干部的任免和管理,是学校的内部事务,他们的主要活动职责也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受校内师生员工的监督。社会公众则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高校申请获取相关信息,高校应给予平等对待。

第三是“便利性”原则。“便利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设计信息公开制度时,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程序、救济等方面都应包括有利于公众获取信息的环节,确保其知情权的实现。但是如前分析,很多高校的信息公开平台设计简单,很多信息隐藏链接较深,不易被师生员工获得。

第四是“时效性”原则。在信息公开方面,高校一方面要做到及时积极主动地公开所掌握的信息,让公众随时了解高校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对于公众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高校应及时处理,在法定的时间内尽快答复,不得拖延。在信息公开时,除了保证及时,抢占舆论高地外,还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未经核实的信息慎重公开,以免引起误读或者炒作,影响到校园的稳定。对于扰乱校园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应当及时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

3 高校干部工作加强信息公开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高校干部工作信息公开要遵循以上4个基本原则,从信息公开的组织建设、平台建设、监督机制、舆论反馈机制等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加强高校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组织体系建设。组织制度的完善是信息公开能够顺利实施的的首要保障。一是要设立较高级别的议事协调机构。高校要建立由校领导牵头主抓的高级别信息公开的议事协调机构,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的作用。二是设立独立的、专门的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对干部管理工作要单独设岗管理,有专门人员依据学校信息公开制度来完善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具体业务,形成干部管理有调整,信息公开有更新的运行体制。三是对从事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人员加强培训教育。学校既有公开制度也有保密制度,相关人员必须充分学习了解,把握尺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其次,建立独立的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平台。调研显示,目前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设计的科学性需要进步一加强,多数学校大同小异,从栏目设置来说就是摆放了教育部要求信息公开应该做的几个方面,多数都是制度文件,信息公开量不够。大多数高校在干部工作中没有信息公开的独立板块,很多信息公开的条目都隐匿在学校网站的其他板块。为方便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及时、准确地获取人事、干部信息,高校必须独立设置内容,建立相应的模块,以加强干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再次,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实行信息公开,加强监督是保证。信息公开是将权力置于阳光下运作的新路,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信息公开的核心是“公开”,关键在于“真实”,难点在于“监督”。对于干部工作更是如此,他们的任免和管理是关系学校发展的长远大计,是师生员工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公开的目的就是接受大家的监督,没有监督的信息公开必然流于形式,只有加强监督,信息公开工作才能持之以恒和深入开展。因此,要从高校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两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从信息公开的检查、考核、监督、反馈、处理等有关环节建立高校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推动干部工作的健康发展。

最后,重视对舆情的反馈和研究。信息公开接受监督后,必然有各种舆论声音,笔者结合舆情实例以及对各高校的调研发现,舆情反馈真实地反映出了广大师生员工对信息的需求,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干部管理问题,更能反映出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对舆情反映出的信息需求加以研究,拓展多样化的沟通渠道,积极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信息需求改进日常的干部管理信息公开工作。

此外,还要处理好公开性和隐私的关系。在涉及干部本身的信息公开中尤其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不予公布。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怀德,林华.论高校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J].甘肃社会科学,2014(3)。

篇2

关键词:家校合作;方法途径;存在问题;沟通合作;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年轻一代,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1]因此探索家校合作以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目前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内容和形式仍然较为单调。在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过程中,占绝大多数内容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其次是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情况,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业余爱好、心理健康等则较少提及。此外,家校合作的方式,目前看来仍然是以家长会为主,或者学生家长主动寻找教师进行询问,或者在有需要时教师在电话中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须知,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目标的大环境下,家校合作对于学生、家长和教师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仅仅是家长与学校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场合的面对面或者电话交流,并不足以让其中任何一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家长会这样的方式也仅是对学生中间出现的个性问题进行沟通,对于学生本身则难以深入分析。这样单一的方式也影响家校合作的效果。

(二)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学者陈家麟指出,家校合作应遵循“把单纯从学校出发,要求家长配合转变为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原则,[2]而现在许多学校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却偏离了这一原则,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减少家校纠纷的途径,或看作是学校评优的项目。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对家校合作效果感受最深的人是学生。学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合作愿望与能力,因此家校合作不仅是学校与家长的合作,也应该是学校与学生的合作,家长与子女的合作,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合作。要知道,学生是家庭的一员,教师给学生的压力会无形地传递给家长,家长就会责备学校,学校转而又将压力施加给教师,产生恶性循环。

二、建立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利用家校联系册增强家校的沟通与合作。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并都希望教师把这些进步告诉同学、家长。而作为家长,也想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真诚的赞美。所以,作为教师,写家校联系册时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渗透赏识。同时,要引导家长分享自己教育辅导孩子的“实战经验”。这样,家长之间既可以相互学习,又能及时反思、整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一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能立刻理解、记住,常常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为了帮助家长了解教师的要求,教师可以不定期写《致家长书》,在公开信中反馈班级情况,表扬表现优秀或取得进步的学生,介绍本班学生家长的成功做法和其他教育方法,并提出下一阶段的要求和重点。

(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讯工具的智能化,许多学校和家长开始利用QQ、微信、网站等及时进行沟通互动,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家长之间建立QQ群、微信群等,既便于众多家长之间有效交流,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校也要加强网站建设,将学校的教学计划等诸多内容又好又快地进行公示,便于学生及家长了解。除此之外,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建立定期交流反馈机制,如学校组织家长每月或者每季度进行一次家长见面会,以及组织教师与家长的定期一对一交流。交流见面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应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多重角度进行探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让家长走进课堂。我们可以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这是家长学习新课程最好的方式,也就是进入课堂中实际感受。每个学期,都安排几天“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进入课堂,观摩“新课程教学”课,和孩子一起直接感受新课程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有家长的互动,特别是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动手实践研究,这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激励。通过这样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不但使家长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使家校联动的开展更深入、更和谐、更有效。家校互动、合作,是给孩子们创造更多快乐的有效途径,把学校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

(四)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指将教师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家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参与家校合作,与教师、家长平等交流,共同反思。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教师或家长的批评教育只会加剧学生的叛逆,与其一味地纠正学生缺点,不如让学生自己反思,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商量解决办法。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有机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从而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教师和家长产生冲突的时候,学生可以作为调解员帮助双方了解事实,化解矛盾。

三、结束语

家校合作是新时展呼吁下的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更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探索家校合作对当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家庭和学校都应该行动起来,统一思想,明确定位,共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校企合作;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在职业学校中,其主要为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等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保证职业学校和市场就业的零距离对接,进而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概念,并且已经成为了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占有一席之位,职业学校一定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职业学校的活力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通过形象文化与制度文化的载体达成建设目标。在校企合作中,一定要加强双方文化的融合和互动,通过精神文化的建设,丰富物质文化,加强职业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落实校园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促进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与目标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四项原则的坚持:一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和职业定位教育的结合;二是,强化校园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三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四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同时,在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实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结合,形成具有企业特点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其主要就是利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促进学生建立实事求是、认真的工作态度,形成健康的工作习惯,强化社会责任精神。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树立,可以促进学生坚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有效调节自己的职业心理变化,进而在职业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完善自身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与企业先进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出发点。职业学校在传承历史文化传统、发扬学院精神、突出办学理念的同时,更要强化和企业、市场的对接,充分吸收企业中一些优良的精神、价值观、理念等,促进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学生毕业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因此,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逐渐向学生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在建设校风、校训、校纪等方面的时候,必须加强和企业精神的融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予以一定的认同。如果在校期间,学生可以接受一定的引导,就可以有效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促进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进而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职业学校精神文化就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基础与前提,而企业精神文化就是职业学校精神文化的发展与延伸。

(二)物质文化建设

在职业学校建设物质文化的时候,越来越强调“职”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企业文化特点。在职业学校开展课程教学的时候,加强教学模式的设计,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也一定要加强相关实验、实践教学的开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创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比如,在校园醒目的地方设置一些科学家、企业家的画像,在教室中贴一些名人名言,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到学校进行演讲,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进而让学生在面对职业生活的时候,更加自信。

(三)课程文化建设

课程文化指的就是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社会能力而形成的课程观念。职业学校的课程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人文与科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活动中,同时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这三个方面予以丰富。在建设课程文化的时候,加强对课程的改革,合理设置专业,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在设置专业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市场的调查与人才的需求,由专业委员会、企业专家等共同探讨,强化课程开发,根据企业的相关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生产活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知识和技能实用性的突出,强化实训环节,采取仿真训练、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促使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市场需求与就业导向的研究,适当调整专业设置与结构,使学生可以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职业学校教学和职业工作之间的零距离,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

在建设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可以有效吸收企业的文化精神与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诚信、敬业的素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规范的时候,一定要引进一些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强化学生的做人原则与工作作风。比如,在一些职业学校中,以企业名称命名院系,聘请企业领导担任系主任,要求学生按照企业员工标准着装,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举止与发型等,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一定要重视制度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可以提前适应一下企业的工作状态,遵守企业的一些管理规范制度。通过在校园生活中感受的企业文化,接受企业化的教育,进而深刻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与文化内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因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吸收与渗透,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每一个环节的建设,加强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进而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明,汤太祥.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1(06).

篇4

论文摘要:如何使省级学科竞赛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其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与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新形势下,全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从合作的必要性与原则、合作企业的选择、企业支助方式、企业培训与就业等几个方面对广西学科竞赛中与企业合作的具体做法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简要介绍了与企业合作的体会与成绩。

论文关键词:学科竞赛;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合作

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的最有效途径,已成为全国高校师生、社会和企业的共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作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赛区组委会单位、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组委会单位、广西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委会单位,在广西教育厅高教处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种形式与多家企业密切合作,为大学生学科竞赛在广西各高校的广泛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取得丰硕的成果,得到广西各参赛高校和教育厅的高度认可,这与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密不可分,下面就与企业的合作谈几点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合作的必要性和原则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高校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现象,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学生毕业即失业、出门就落伍,导致部分企业和家长不满。原因何在?归根结底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企业“需”什么、企业“用”什么、企业“想”什么高校知之甚少。一些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主要来自教材或“想当然”上,与生产实际脱离严重。而学科竞赛是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深化与企业的联系,才能使学科竞赛的方向与社会、企业的要求一致,使竞赛题目“真题”化,即竞赛题目取自现实社会亟待解决的真实课题,竞赛中所使用的技术、元器件跟上时展步伐。另一方面,企业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科竞赛经费的不足,同时企业技术人员的加入也提高了高校教师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与高校不同,企业是以生产品为主,以赢利为目的,因此与企业的合作要坚持“互利互赢”的原则。

多年来,广西学科竞赛组委会为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

第一,宣传支持。这是企业支持学科竞赛的基本要求。一般而言,这点比较容易做到。关键是竞赛的组织者要主动与企业提前沟通,只要举办与竞赛有关的活动之前要通知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同时要为企业宣传提供便利,如提供展览的场地、会议发言时间等。

第二,人力支持。这是竞赛组织者主动服务企业的基本形式,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一般不会安排很多工作人员参与到产品展览、产品宣讲等活动中,这时竞赛组织者要主动提供人力上的支持,给企业安排一定数量的志愿者,为企业服务好。

第三,技术支持。这是竞赛组织者主动服务企业的诚意体现。任何企业的产品都有一定的范围,如生产信号源的不生产示波器、生产直流稳压电源的不生产高精度数字万用表等,而要表现(或展示)信号源的好坏最好用示波器去测量其波形变化,直流稳压电源最好在带负载的情况用高精度数字万用表测量其稳定度。对此,广西组委会都能从技术和专业的角度提出善意的建议,或者想方设法从有关学校借来仪器设备提供给企业,企业会感受到竞赛组织者的诚意。

第四,市场支持。这是企业支持学科竞赛的最终目的。这一点竞赛组织者要理解,在不违反有关政策和纪律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帮助,这是与企业长期合作的根本原因。

学科竞赛与企业合作一定要坚持不干涉原则,即企业只提供各种形式力所能及的支助或支持,但绝不干涉竞赛,如评奖、参赛范围的确定、竞赛题目的最后确定等,这些问题一定交由竞赛专家组或组委会决定,否则会影响竞赛的公开、公正。

二、合作企业的选择

学科竞赛在选择合作企业时要坚持一些基本的原则,绝不能谁给经费谁就可以加入到学科竞赛活动中来,因为学科竞赛毕竟是以培养学生为主要目的,如果商业气太浓会适得其反,引起教师和学生的不满。

第一,合作企业的产品与学科竞赛的专业吻合。如电子设计竞赛,选安捷伦、泰克、普源精电等电子信息类企业合作。

第二,合作企业的热情。广西竞赛组委会在与企业合作中从不主动与企业联系。广西组委会认为:组委会的任务是将竞赛办好,扩大参赛面,提高竞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竞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只要竞赛得到了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认可,企业会主动与组委会联系,商谈资助事宜。

第三,企业长期合作的意愿。学校与企业不同,学校会长期办下去,企业是哪里有市场就出现在哪里。如果参与学科竞赛的企业每年都在变化,那么参赛的学校自然而然就会感觉到这些企业不稳定,购买这些企业的产品售后服务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在选择企业时要选择有一定规模、有信誉、曾经合作过的企业,要有一种为企业和学校负责的精神,只有这样校企双方才能长期合作下去。

三、企业资助的方式

企业对竞赛资助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形式。广西组委会解放思想、与日俱进,只要对学生有利,只要对竞赛有帮助,不受形式和方式的限制,资助方式由企业自主选择。资助的额度不在多少,只要企业有意愿,愿意为学校、为学生提供服务。这样,企业有了自由的空间,资助广西学科竞赛就有了长期合作的基础。

1.方式和形式

企业对广西学科竞赛资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经费资助。这种方式比较普遍,每年都有,额度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意愿和经济实力。近几年这种形式基本上可以解决竞赛所需经费的20%左右,对竞赛的开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器件资助是第二种资助方式。资助的器件通常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是企业销售的产品。器件有通用器件,也有专用器件。对于通用器件,学生在制作参赛作品时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但对于专用器件,竞赛题目则明确要求学生必须使用指定的器件。第三种资助方式是仪器设备资助。在这类方式中,企业通常是仪器生产厂家或仪器商。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三家企业对广西赛区提供资助。 企业在赛前为参加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所有高校提供常用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DDS信号等,供学生训练和参赛时使用,当9月份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结束后企业再将发放的仪器设备收回。这种方式对仪器设备相对缺少的学校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同时,企业也宣传了产品。第四种资助形式就是企业冠名。2010年中教仪为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提供冠名赞助,除了提供经费赞助外,还以开发板的形式提供器件赞助。2009年上海丰宝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冠名赞助嵌入式大赛,同时提供嵌入式开发板和相关器件,企业还派出技术对师生进行专门培训。这些对学科竞赛的普及和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

2.合作的时间

大学生学科竞赛一般需较长时间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这期间一般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通过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实际竞赛时间一般不超过四天,赛后还有一周左右的测试时间。随着竞赛进程的推进,企业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资助。

(1)赛前。企业一般可以随时介入,可以为学生提供培训。最常见的形式是经费和元器件资助,以保证学生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训练的质量。

(2)赛中。在竞赛期间是不允许企业介入的,这期间企业更多的是提供后勤保障,保证学生高质量按时完成作品的制作。

(3)赛后。在作品测试期间,企业通常提供测试仪器设备或技术咨询工作。在赛后举行总结和颁奖大会是企业进行宣传和与学生互动的最好时机,组委会多次邀请企业在颁奖大会上作技术报告,对开阔师生的视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学科竞赛与就业

当今,对大学生而言最重要、最能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就是就业。就业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家庭,关系到社会稳定,高校历来高度重视。因此如何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学科竞赛组织者必须面对且必须很好地予以解决的问题。广西学科竞赛组委会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1.培训内容与就业

企业参与竞赛培训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就业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学生通过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全面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动态,可以准确确定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可以充分地为就业做好准备。因此在与企业合作时培训也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予以重视,并写入合作协议之中。

企业参与学科竞赛的培训工作要坚持其公益性,凡学科竞赛组织的培训坚决不能收费,否则会引起众多问题。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集中培训、个体培训等等,以对学生有利为原则。

企业培训内容要注意其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工程性和实用性,在此强调工程性和实用性,这也是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内容。工程性一般要求采用案例教学法,所用案例通常是企业的实际工程。深圳的一家软件公司在与广西合作的过程中,组委会为其联系学校,企业技术人员进校培训,采用企业即将完成的实际工程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实际工程知识,同时企业也从中发现了人才,当年企业就从广西的高职学校招收了十多位参加培训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实用性要求企业培训的内容是当前企业普遍正在使用的技术、器件等,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马上就能用上的知识、技能,绝对不能将企业培训再课堂化,否则企业培训就失去其意义。

2.竞赛内容与就业

正像考试题目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导向作用一样,学科竞赛题目对学生也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通过竞赛内容和题目的科学设计不仅可以较全面地考查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实际工程、关注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进而提高就业能力。广西学科竞赛专家组与企业密切合作,深入交流,很好地将竞赛内容与学生就业、企业需求结合起来。

近几年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使竞赛内容与就业相结合。

第一,竞赛题目与社会热点相结合。近年来,环境问题已十分突出,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同时企业对环境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增加。2010年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专门出了一道环境噪声测量题目,出乎专家组专家的意料,通过实际测试有多个参赛队制作的噪声测量仪达到相当的水准,采用最新的嵌入式技术,而回避了传统的对数放大器技术,使噪声测仪的精度和准确度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仪器的性价比大大提高。

第二,竞赛题目与国家新型产业相结合。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国家的战略选择,加快新型产业的发展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必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大量高科技企业加入新型产业产品研发大军之中,企业新产品研发人员需求大增。2009年首届广西大学生创新设计制作大赛中将新型产业产品开发作为一个方向加以引导,在最终的参展作品中出现了新型光伏发电装置、全自动垃圾发电装置等作品,竞赛很好地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

第三,竞赛题目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相结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新产品开发更多的是理念,而非技术本身,因此人们常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校大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阶段,受各种条条框框限制较少,是理念创新的最佳群体。2009年上海一家企业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将企业需要开发的一个嵌入式产品作为校级竞赛题目,发动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赛,经过近三个月的竞赛,最后有几十个作品参加全校的展览和评奖,当企业老总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观完参赛作品后只给出了三个字的评价:没想到。其中有三个作品获企业近万元的奖励,同时获奖学生直接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

第四,竞赛题目与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相结合。任何工业产品总是在使用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实现升级换代,而升级换代的动力则是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多媒体数字产品,使用群体基本上都是青年人,尤其以大学生为主。如果多媒体数字产品能很好地适应青年的爱好,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很大的帮助。2010年广西组委会与北京一家企业合作,对企业已有的产品进行改造和开发,发动全自治区近一千多学生对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对企业产品的应用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仪器设备与就业

仪器设备的熟练使用是从事科学研究、企业产生等工作的必备技能。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仪器设备层出不穷,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很难与技术发展完全同步,对学生进行新仪器设备使用的有效培训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很有帮助。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广西学科竞赛组委与三家企业合作,为学科竞赛免费提供仪器设备,同时进校对学生进行仪器设备使用的技能培训,对广西各高校学生仪器设备使用能力的提高发挥了推动作用。

篇5

【关键词】 校企合作;1.5+1+0.5教学模式;《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4

根据调查,各级医院对工作在第一线的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仍有较大需求[1]。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2]

现学校创立“1.5+1+0.5”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学习一年半时间后去医院实习一年,实习完毕回到学校再进行学习半年时间。《基础护理学》是中职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因此我校也进行了课程改革,改革过程及结果分析如下。

一、研究目的

明确医院对《基础护理学》技能的需求项目和具体项目要求,改革《基础护理学》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形成校本教材,设计新的教学模式用于试点班级教学。最终请临床专家及教育专家进行《基础护理学》考评,调查试点班级实习护生与一般中职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区别。为校企合作下基于“1.5+1+0.5”新学制下《基础护理学》特色课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提供范例。

二、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Delphi技术调查研究法

对郑州市1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不同科室的30名护理专家进行访谈记录调查中职护生《基础护理学》教学基本原则,调查研究中职护生《基础护理学》临床技能项目具体目标。

2.实践研究

以郑州市卫生学校为主导,联合其他中职卫生学校,改革《基础护理学》应用于试点班级教学。

3.F场问卷调查

对2013级试点班级和其它班实习护生分层抽取45名对带教老师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护生实习考评,研究《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对实习护生考评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

1.专家访谈结果:

临床护理专家一致认为:《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对于中职生来说基本原则就是掌握基本概念,重在实践最好将理论融入到实践当中讲解,让中职护生80%的课时都用于实践操作。

2.《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临床考评调查结果

“1.5+1+0.5”学制下《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后中职护生实习考评结果:

试点班级和分层抽取护生实习评价及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性分析

四、研究结论

试点班级与分层抽取护生实习评价总得分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校企合作及新教学学制下《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效果明显。

总之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新技术革命的潮流中,在各层次护理教育并存的格局下,对中职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虽然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后达到明显效果但是教学改革应该不断深化并坚持。

参考文献

篇6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皖南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章程》,选举产生了集团第一届理事会。皖南机电职教集团由宣城市工业学校牵头组建,皖南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宣城市工业学校校长王永生表示,学校作为牵头组建单位,将全面总结校企合作办学经验,按照“合作办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以集团成立为载体,以科技交流为平台,通过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合作,积极探索集团发展新模式,加强校地、校企、校际间的全方位合作。

据悉,集团是以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为纽带,由相关企事业单位和设置机电类专业的职业院校按平等互利原则组建而成的职业教育联合体,成员单位之间以互利互惠为前提,实行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安徽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金辉在讲话中指出,组建职教集团,整合职教资源,是学校和企业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存、荣辱与共、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和企业做到服务和发展行业与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和企业做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

篇7

【关键词】会话涵义理论 合作原则 TEM-4

一、引言

听力是保证英语使用者能够正常沟通交流的最基础的条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听力理解要求为:听力考试要求被测试者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基本的日常生活对话以及中等难度的英语听力材料。能够提取会话纲要,领会说话者意图,体会说话者感情,认清说话者态度。而说话者意图,感情和态度都蕴藏在会话之中,深藏于字面意思之下,这需要学生整合语音材料的语调、语法、语用及文化方面的信息,推断会话的真实含义。近几年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对言外之意的考察呈上升趋势,因此具备一定的会话涵义理论知识能有助于我们准确地分析所得的信息,从而理解说话者的真实含义。

二、会话涵义理论与合作原则

在日常的对话中,说话人由于很多不同的原因,往往会采用间接地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真实意图。于是,出现了语言的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之间的不一 致,即语言的间接性,也就是会话涵义。不同的语言学家给这种现象以不同形式的注解或名称,如胡壮麟将其解释为“语言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差异关系”,沈家煊称之为“言外之义”,徐盛恒认为“含意”即“凡是由语句暗示出来的言词以外的意思”等,但是有一点是统一的,即语言形式上的意义和实质的意义不相同。会话含义为何存在? 听话人怎样弥补并理解这两种意义间的差距? 听话人为何会不能充分理解,甚至错误领会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等。对此,语用学家大量的研究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会话涵义的特征。

其中最具解释意义的是格莱斯(Grice,H. P.) 的 “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和 “会话涵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H. P. Grice) 提出的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理论,是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学说,是透过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字面意义结合语境推导出话语的真正涵义。格赖斯在1975年《逻辑与会话》中指出,由于日常会话的需要,在实际的交谈中,人们并不是直接叙述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意图。格赖斯对此的解释为,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谈话双方会抱有既定的共同目的,懂得共同合作,这些原则被称为合作原则。合作原因共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

(1)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所陈述内容应包含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所陈述内容不应比所需信息更详尽。(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不说自知虚假的话;不说自知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在关联准则下,所说话语要贴切且具关联性。(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避免使用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简明扼要(避免赘述) ;说话有理有序。

三、TEM-4听力对话中会话涵义的产生原理―违反合作原则

会话涵义的产生就是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一个或者多个准则的结果。下面列举几个对其中准则违反的例子便于理解。

1.数量准则的违背。

A:Where dose C live ?B: Somewhere in France

正常的交际过程中,回答者应该提供提问者想要知道的信息,而“量”的准确度应该以是否使听话者听明白为基准,既不应该过于简单,又不应该过多。而此处,显然 B 的回答过于简单,违反了数量原则,这就给 A 一个暗示,即B不想详细回答,隐含着B不想让知道C的住处。

2.质量准则的违背。

A:What will you do if you fail to pass the English exam this time? B:I'll eat my pen.

保证说话质量即要保证说话的真实性,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或者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B说考试失败就把笔吃了,显然违反了说话的真实性,也暗示了B对此次考试必胜的信心。

3.关系准则的违背。

A:I am out of petrol.B: There is a garage around the corner.

正常的交谈中,回答要对所提出的问题给以贴切且关联性强的回答。而对话中A说汽油用完了,B说在角落里有汽车修理厂。他应认为@个修理厂是开着的并且卖汽油,所以给A这种暗示,但是对于A来说和其所说内容关联性不大。

4.方式准则的违背。

A:Shall we get something for the kids? B: Yes. But I veto I-C-E-C-R-E-A-M.

会话中,A 想给孩子们弄点东西吃,B 同意,但没有直接说出事物的单词,而是用字母拼出来,故意使用晦涩的话语,这也给 A 一个暗示,即 B 不想让孩子冰淇淋,而故意不直截了当的说出,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让他们听懂,从而也让 A 推断出 B 的意思,使会话得到缓冲。话语的含义 B 违背了话语要简短的方式准则,间接反应出他对此事的态度。

从上述 4 个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人们会出于某种需要有意识地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准则,其原因不一样,因而违反合作原则的类别和数量也不一样。有时是意图不同,故意简略回答;有时是特殊的环境或语境所迫,转变说话方式;有时是出于礼貌,顾及对方的面子,而采取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这些举动都会违反合作原则。

在TEM-4 听力对话中,考生要根据对话中的信息,推断说话人的意思,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紧随其后的问题。对话中,这些意思通常不会直接说出,而以违反合作原则的形式给出。选取的对话要么信息“数量”不足,要么“证据”不充分,甚至“不真实”;或者话语字面上没有“关联”,或者说话方式含糊不清,谴词造句晦涩难懂。问题设计也多在这方面做文章。对考生来说,会话涵义由此产生了。听完对话及问题考生会觉得,对话给出的字面信息与要求回答的问题之间有差距,但考生知道,对话中,说话人的说与考生的听都是必须遵守合作原则的。在看似矛盾的情况下,考生“就只好(也必须)根据各项条件去揣摩说话者的会话涵义”。

四、近十一年TEM-4 考试听力对话题目的具体分析

以下材料选自2005-2015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对话部分为语料,针对对话部分进行统计分析。翻阅历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对话,我们可以发现,考题主要从考生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对话进行推断的能力进行考察。考生听到对话内容并成功将其储存于短期记忆中,完成这一过程的能力即可以回答细节题。而对于推断题目,则需要考生在接收听力信息后,对所听内容进行筛选、重组及整理之后进行推测得到其隐含意义。因此,细节题较容易,考生容易得分。而推断题较难,是大部分考生的棘手问题。

从上述11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是对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四级的考核内容,出题人为了避免考题过于简单或过难,将细节题和推断题的比例调整为基本持平,约61道细节题,占 55.5%,49道题需要用语用能力去推断,占 44.5%由此得出,语用推断能力在英语听力部分占有重要地位。

从50道题目中可以看出,从字面意思可以推断出的占54%,而需要对意思进行深度加工,去理解言外之意的占46%,在这类题目中,对话者往往会违反一个或者多个合作原则里的准则,以达到这种效果。因此,考生需要将会话涵义理论应用到平时的听力练习中。

五、合作原则的违背与TEM-4中听力对话实例分析

1.违反数量准则与听力理解。

例1:M: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essert?I think I will have apple pie and ice cream. W:W:The chocolate cake looks great,but I have to watch my weight. You go ahead and get yours.… (2007.6)

此对话中,男士问女士需要什么甜点,一般的回答应该是指出具体的某种甜品。但女士回答说巧克力看起来不错,此话似乎没有给出明确肯定的信息,因此违反了量准则第一条(所说的话应包括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此例中女士放弃了遵守量准则而遵循了质准则,说出实情,即她要控制体重,让男士自己去吃。她的回答的隐含意义 是“我不吃甜点”。

例 2:W: And then after the welcoming feast,there is going to be a piano performance, right? M: Yes, but we’ll have to contact the airline company about it. They are sponsoring the event. …(2010.6)

在这部分对话里,男方对于女方的问题,是否有钢琴表演只需作出 Yes 或 No 的直接回答即可,不需提供其他信息,而男方在给予肯定回答后,又加上了一句多余的话,contact the airline company about it. They are sponsoring the event.(要联系航空公司,因为他们赞助这次演出)。男方的回答明显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的第二条(所说的话不应超出需要的信息)。其实这句多余的话是有言外之意的,不出意外会有钢琴表演,费用由航空公司支付,若有意外,和旅行社并无关系。

2.违反质准则与听力理解。

例3:M:Well,wait,wait,here let me try a piece first. Here,let me,let me cool this off here.Oh,yeah.This is great stuff.W:Yeah right.Why are you making that face?M:Well,it’s just,just a little rich for me.That’s all.W:Let me try it,Dad.Uh.Dad.You put a little too much salt in it and besides it’s burned.And what’s that? …

父H的回答违背了质量原则明显违反了质量准则的第一条――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从前文的对话内容可以知道父亲明显是因为披萨饼的 味道才做出难看表情,而不是油腻问题,显然与事实不符,父亲通过违反质量准则,使对话产生某 种特殊的语用含义,借此来掩盖自己厨艺不精的事实。

例4:W: I thought we could just go for a walk. Maybe down to the park near the beach.M: Tonight? You must be joking-it’s too cold. I stay outside the whole day. …(2006.7)

在这段对话中,女方想下去散步,可是男方却说外面很冷来搪塞她,具体冷到什么程度,他也不确定。从后面他说自己在外面待了一天,实则说明一天在外面工作奔波累了不想出去。违反了质准则的第二条(不说自知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违反关系准则与听力理解。

例 5:W: I need to talk to someone who knows Baltimore well. I’m told you lived there. M: Oh,but I was really young at the time. ( 2009.12)

对话中,女士希望曾住在 Baltimore 的男士能给她提供关于那儿的一些信息,但男士的回答却违反了关系准则,说自己当时很小。这看似答非所问的回答其实隐含了男士的真正含意,即“因为当时 太小,不能提供有用信息”。

4.违反方式准则与听力理解。

例 6: M: But people can hear it, and it’s really embarrassing on the bus and underground. W: Well, I’m sorry, but it must be the way you are wearing the headphones. M: Look. I know how to put earphones in my ears. Thank you very much. but what I want to know is what you are going to do about it at all? …(2009, 5)

女士表示可能是男士佩戴耳机的方法不正确而导致漏音严重,男士表示他知道如何把耳机放入耳朵里。男士没有回答如何使用耳机的,只是说放入耳朵中,他的回答显然违反了方式准则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男士并没有直接表明其想法,而是故意违反方式准则,男士的间接回答让我们可以推导出他对该女士的不满。

六、总结

本文对合作原则及会话涵义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近十年专业英语四级听力对话题型进行统计分析,说明了其出题趋势慢慢侧重于对话深层含义理解,反应出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理解说话者真实意图方面的要求。且通过对历年TEM-4 听力对话部分,以合作原则理论视角进行定性分析,进一步展示出违反合作原则在听力对话中的应用,以及违反不同准则所体现出不同言外之意的效果。因而专业英语学生有必要以会话涵义理论为指导,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该理论为教学服务,在改进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础上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参考文I:

[1]胡壮麟.语用学[J].外国语言学,1980(3):1~11.

[2]沈家煊.语用・认知・言外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4):10~12.

[3]徐盛恒.含意本体论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3):21~27.

[4]Grice,H P.Logic and Conversation[J].Syntax and Semantics,1975(3):41~58.

篇8

关键词: 弱势群体 家庭教育 学校 支持途径

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低下,拥有各类资源偏低,身处困境之中的人群。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主要由下岗失业人员、进城的农民工和城乡低收入人员构成。弱势群体问题已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1]

1.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

关注弱势群体,救助弱势群体,效果最直接的是经济上的援助,但经济上的援助不能让弱势群体彻底走出生存困境,而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改善弱势群体在教育上的处境,则是弱势群体救助的一条根本性、发展性和提升性的途径。

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包括弱势群体本身的教育和培训,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又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在人的个体发展中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影响个体成长的三个主要教育因素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背景和基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进一步延续、深化。家庭教育根基牢、起点正,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顺利、正常开展。

家庭教育是指在人类社会家庭生活中,家庭构成人员之间的终身持续不断的一种教育和影响活动,它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自觉的或非自觉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在多重水平上的影响,又包括家庭的生活方式、家庭环境因素和社会背景对其成员产生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是正规的教育,没有具体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究竟对子女实施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如何进行家庭教育,要把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等,主要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家长有很大的自。

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由于其家长文化素养偏低、教育能力偏低、教育思想落后,导致家庭教育的效果差,并使其子女在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2.弱势群体的复制与变异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研究指出:各家庭的弱势与强势的不同由家庭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决定(位置以各种资源的占有量为标志,包括: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符号资源),这种位置又决定了各家庭中家长的习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家庭与外部的交流中的习惯决定了家长们的感知、思考、判断及行为的方式,即生活方式。而这些生活的方式所包含的内容成为子女成长中来自家庭影响的各项因素。在子女对生活方式的习得过程中,这种习惯得以在他们身上内化,而这种继承的习惯又将决定他们今后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2]

这是一个位置——习惯——生活方式的循环。这种循环让我们悲观地看到代与代之间的文化复制和阶层复制。但这是将客观环境的变化和人在实践中生成的策略都排除在外的分析。

布迪厄理论的生命活力就在于他发现在这个客观的结构所规定的轨迹上,有许多的力量可以使行动者在实践中摆脱这种循环的约束,从而达成个人位置的变动,“即以扩展的形式再生产出了空间自身”。[3]

在我国,弱势群体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其原因就在于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很有可能在教育再生产中成长为新的弱势群体。

但我们也看到通过家庭自身的合适的策略调整和外界的适度干预可以实现个人和家庭位置的变动,达到良性提升的目的,从而帮助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获得公平发展自身潜力的机会。

3.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的冲击,信息时代的到来,独生子女教养问题的增多,都使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受到主流社会阶层的排挤,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心理状态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与主流群体有很大不同,大部分弱势群体家庭没有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致使家庭教育陷入了误区,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教育观念和方法错误。

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而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必然导致教育内容的片面、教育方法的不科学,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2家长身心素质偏低。

家庭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现在弱势群体家庭的家长由于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不良影响,心理素质普遍偏低,自控制能力较差,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看见孩子犯错误,不是耐心地讲道理,而是发脾气,打骂是常事。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

3.3家庭关系不和谐。

一个和谐的家庭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是家庭教育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家庭关系不和谐带来的压抑气氛,会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心灵失衡。父母之间的争吵会让孩子产生恐慌的心理,也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失去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自卑、封闭、厌倦家庭和仇视社会,严重的会形成的扭曲心理。

3.4教养方式不科学。

不科学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3.4.1娇宠教育型。这类孩子的家长有一种观念,那就是自己小时候吃了很多苦,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再吃“二遍苦”,于是对孩子的要求一味满足。父母对孩子的娇宠表面上看是细致入微的关怀,实际上剥夺了孩子的正常人生体验,影响了孩子生存技能和自制自理能力的养成。

3.4.2专制教育型。这类孩子的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希望通过高标准、严要求来改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一旦孩子未达到其要求,心理得不到平衡,轻则训斥,重则拳脚相加。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的心理逐渐扭曲,无形中形成残暴的性格。

3.4.3放任教育型。这类孩子的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成绩不表扬,对孩子的缺点不批评,一味地让其自由发展,久而久之,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形成扭曲的心理,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3.4.4狼性教育型。这类孩子的家长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受到主流阶层的排挤。他们把原因归结为自己没有“狼”性。这种教育类型是在社会竞争压力的背景下而衍生出来的教育方式,这种一味地培养孩子的竞争观念和竞争意识的做法,最终会导致孩子缺乏爱心,甚至性格扭曲,从而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4.学校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1学校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支持的必要性分析。

4.1.1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的教育正面临着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等现实问题,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上述三者的合作中,家庭教育是最不容易落实的。就弱势群体而言,许多家庭缺乏子女成长的良好环境,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迫切需要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给孩子一个健康温暖的家庭环境。

4.1.2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客观要求。保护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问题,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关怀是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原则。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关怀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上,作为学校教育基础的家庭教育也必须给予适当的支持。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有研究者认为学校应给予弱势群体子女的家庭教育必要的支持,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趋向一致,增强教育效果。

4.2学校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支持的可能性分析。

首先,学校的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的修养。他们教育目的明确,了解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掌握有关的教育教学内容,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具有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

其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对象是一致的,学校和家庭关系密切,有共同的希望,有共同的语言,比较容易有统一的认识。同时,中国具有“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也使教师和学校在家长的心目中有较高的权威,相比于其他的机构,家长对学校更加信赖。

因此,学校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的支持不仅可行,而且是社会支持的最佳切入点。

5.学校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支持存在的问题

5.1学校对支持学生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

校长和教师对学校支持家庭教育作用的认识水平,是影响学校支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学校虽然能够认识到家庭、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但还存在以下不足:①未意识到家校配合的重要性。仍有这样的观念:学校教育是学校内部的事情,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与家庭关系不大。②学校本身缺乏全面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上还不够努力,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家长的合作热情。

5.2家校双方沟通交流渠道不畅。

家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学校对家庭教育支持的前提条件。如果学校在与家长沟通时采取双向的沟通方式,并且积极主动地和家长交流,同时采取平等的态度,那么这种支持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反之,如果学校只是单方面地传达命令,不顾家长的感受和反馈,导致沟通渠道不畅,则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不会成功。

5.3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沟通作用

学生在家校之间所起的沟通作用,也是影响家校合作的一个因素。如果孩子将学校近况、学校的环境、自身的学习状况、学校的管理和学校所具备的家校沟通渠道等情况告诉家长,就会使家长对学校和孩子的情况有所了解,为家校合作奠定必要的信息基础。同样,如果学生向学校说明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状况,家庭教育的状况,以及家庭中可用的教育资源,等等,就可为学校了解家庭、与家庭合作提供必要的信息。

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会积极地为学校和家庭传递信息,甚至还出现了想方设法隐瞒某些信息,阻碍家长和老师交流的现象。

5.4家长缺乏与学校沟通交流的素质。

家长与学校沟通交流的素质主要由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家长的个人特征决定。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长没有自信心,他们对学校和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愿参与学校的活动,怕丢面子,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因而不利于家校之间的合作。此外,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家长在言语、体态、衣着、行为举止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到教师对家长的看法,从而影响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6.学校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支持的途径

学校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的支持是社会指导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6.1完善“家长会”制度。

家长会在家长心目中具有较高的认知度。针对目前的“家长会”存在的种种误区,我们建议:①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家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恰当的时机召开家长会。②确定有针对性的会议中心议题和中心发言人。③选出学生家长代表,家长代表的孩子所表现的问题应具有代表性。④在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的“帮改”方案,然后实施这个方案,并将实施结果带入下一次“家长会”。

6.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在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支持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以家长学校的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学校在举办家长学校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选择好教学内容。讲课内容要有针对性,从弱势群体家长的实际出发,讲课内容要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强。讲课内容要有时代特点,随时吸取新的科学理论成果,把那些崭新的学术理论思想教给家长。②教学方式多样化。家长学校除了由专家、教授、教师、医生等教授理论知识以外,还可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现身说法,介绍他们教育子女的做法和体会。听家长自己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会感到更亲切,有利于真正提高家长们的教育能力。

6.3建构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

将教师的“家访”和家长的“校访”、“师访”有机结合,建构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

“家访”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老师在家访时,要注意讲究技巧,特别是注意与家长热情、诚恳地合作,实事求是地、一分为二地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在校情况,委婉、善意地向家长指出学生在校的不足;耐心、虚心地听取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增强其教育责任感;为家庭教育提供咨询,充当家长的参谋,给家长以具体的指导与帮助。

从家长角度来说,不应坐而待访,应主动出访,即“校访”和“师访”。因为孩子在家庭里生活的时间比较长,家长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个性特征都了解得最清楚。家长掌握的这些情况,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依据,还应主动提供给学校老师,让老师掌握这些情况,配合家长教育好学生。

6.4学校要建立家庭教育咨询机构。

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终身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问题可谓层出不穷,何况目前弱势群体家长素质可谓问题多多。家长在教育上的偏差,教育方法上的不当和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无知,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使家长有师可求,在学校中建立家教咨询机构,进行电话或书信咨询服务,有利于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将面向家长的“全体辅导”、“分类辅导”与“个别辅导”有效结合,优化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

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家庭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家庭的特点,在对他们进行指导时,要将面向全体家长的辅导、分类辅导与个别辅导有效结合,既要介绍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针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同时以个别辅导面向个体,突出针对性。分类辅导必须坚持:同质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自愿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民主性与启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6.6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其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十分关键。目前师范院校并没有设置相关的课程,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校要注意提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知识的培训着手:①有关社会发展与家庭关系的知识。②有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知识。③有关亲子关系的知识。④有关家校联系途径的知识,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家校合作制度构建的校内环境得到优化。

7.结语

当然,仅靠学校的力量并不能完全解决弱势群体家庭教育问题。这是因为家庭教育的改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动态过程,且涉及学校、家长、政策法规、传统习惯、大众传媒等众多因素,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效益。但从整体来看,学校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的支持是社会支持的有效方式和最佳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

一、理顺校企合作关系,创新合作模式,在组织上保障长效合作机制

要想有效深入校企合作,必须理顺校企合作关系,创建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也就是职教集团,从而达到互利双赢、资源共享目标,为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2006年8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公益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等5所高职院校,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盐城技师学院等等14所中职学校,江苏省连发集团、悦达纺织集团、苏大生集团等等15家企业共同建立了江苏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通过人才培养及科研开发这一纽带,将企事业单位、服装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等遵循平等的原则进行组建。该集团建立以后,利用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委员会、职业培训及就业委员会、产学研委员会等等工作机构,有效探索出院校同企业在科研、教学、生产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上的整合同集成,实现了共创共赢的局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经过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同相应的越大纺织集团进行有效的协商,都同意在相应的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产学共赢、校企合作等原则基础之上建立起相应的研发中心。通过大量的实践充分表明,职教集团为职业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行集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进行校企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进行深入融合的一个主要平台,是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一个积极有效的创新办学模式。

二、坚持互利双赢的原则,保证校企合作动力

校企进行合作的时候必须围绕高职院校的几个职能,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校企进行深度合作的主要动力及支点就是双赢互利,因而双方必须坚持这一原则,积极建立并不断完善校企间的动力机制,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及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职院校同企业可以有效借鉴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国家做法,例如德国设立了相应的产业合作委员会,对学校及企业进行监控的同时,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针对那些不靠学校培养人才的社会企业则要提高税金,公开那些因为教育水平较差无法满足相应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的学校的名单,减少甚至停止对这些学校的财政补贴,从而大力推进校企进行深入合作。诚然,在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过程当中,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对比国外经验可知,政府支持为校企深入合作的主要的推动力。因而,国家有关部门应针对我国具体国情,有效参照国外的校企合作经验,制定出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校企进行深入合作的法规及政策,例如减免相应企业的税金等等,从而有效推进我国校企进行深入的合作。

三、构建相应协调机制,有效处理校企矛盾

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利润的最大化,而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则为科研、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人才、服务社会,所以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会使其合作在某个环节当中产生矛盾。通常情况下,企业更加重视对职员的岗前技能培训,不重视相应理论知识方面的 传授;高职院校则容易脱离相应的科技发展及经济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无法取得良好的就业效果。现阶段,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是为了生存发展及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才会向相应的企业寻求合作,能够积极主动同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的企业非常少,而且合作通常都是在自助设备、设立奖学金、培训员工、提供实习基地等等比较浅的层次上,在相应的资源共享及科技研发方面缺乏深入合作,所以同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还存在差距。因而各地政府必须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促进校企深入合作的良性的协调机制,有效调节并处理在校企合作当中存在的矛盾,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及不断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急需大批具有较强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的人才。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校企合作成为企业及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双赢,更能有效推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相应的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相应的高职院校及企业应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保证校企深度合作的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田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杨云会,李忠泽,刘萍.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云南高职教育发展[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篇10

关键词:生源质量;以生为本;双管齐下;家校合作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高,普遍存在生源人数的下降,教育机制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等等一系列新情况,带来的问题是中职校生源质量急剧下降,中职生中品德、意志、行为、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较差的人数明显增多,给教学、学生管理和今后的就业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纵观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深切感到:探求一条行之有效的中职校管理的路子,已经成为学校管理者思考和探索的重要任务。

在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和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教育的一些做法,这种“双管齐下”的管理模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建立了充满活力、多元的教育共同体,近年来,这种共同教育的管理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班主任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随时关注学生的动向,观察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进一步规范师生关系

我们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创立了对班主任的量化评分考核体系,鼓励和促使班主任深入学生中,成为真正的第一责任人。如,我们要求班主任去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每天不少于两次,去班级每天不少于三次。每天到晚间值班教师处了解前一天的学生动态,对周末不回家的学生做好住宿登记。对请假有事的学生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周三下午是我们学校固定统一的主题班会时间,要求班主任在班级中宣讲和重申学校的各项制度,分析和解决上周发生的各种问题,表扬上周班级中的好人好事等,规范学生行为,激发学生的热情,这种师生关系建立在制度的保障上。

二、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建立家校互动的管理机制

学校要求班主任在充分掌握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情况,将有效的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做到“双管齐下”。

我们深刻认识到:“家长是否有效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缺乏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家校配合、分工合作是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这股合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要达到信念、原则、教育目的、过程和手段上的一致,尤其是过程和手段的一致,是件多么难的事情,必须要有深度而有效的家校合作。

如今,很多家长也愿意配合学校,但是由于各种因素,使得家校合作流于形式,而且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就无法做到深层次的合作。

我们在这方面做了长时间的讨论和研究,制订了长期、稳定、长效的家长联系和沟通体制。如,我们建立了家长联系单制度,对每周回家学生由班主任将该学生本周在校的表现以书面形式通告家长,家长签字确认后,交回班主任保存。我们建立健全了家长电话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周与班级学生家长的电话联系次数不少于6人次,及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了解。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要求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每学期走访学生的人数不少于10次。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会请一些优秀的家长来介绍自己的教子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并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切实做到“以生为本”。

新形势的变化必然要产生良好的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这种“双管齐下”让家校互动来促进教育,体现了充分尊重家长,关注学生的感受,让家校之间通过交流互动,育观念,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