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内部监督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内部监督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内部监督制度

篇1

摘要企业财务内控监督是关键,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关于财务内控监督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企业财会内控监督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控监督探究发展策略

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水平飞速前进,但是我国企业财务内控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我们要对其进入深入的研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企业更好地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一、建立企业财务内控监督体制的意义

(1)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对企业经济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且得出有利于企业发展改革的财务信息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财务内控监督的实施,使得企业内部的相互制约效果明显,财务信息的获得也更具有严密性和科学性,确保了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性。

(2)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企业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财务的内控监督能够制约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并且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施科学调控,确保了企业资金的安全。

(3)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是为了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监控,促进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企业财务内控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1)监督意识淡薄。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财务内控制度还不够重视,仍然受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所束缚,认为按照规定完成财务的常规工作就可以了,是否建立内控制度无关紧要。有一些企业虽然有了财会内控监督意识,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肤浅的认为只要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便是做到了企业财会内控监督体制。还有一些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认为财务内控只是财务部门负责,认为其只是一种管理手段,甚至有的企业还将内控制度与业务经营工作对立起来,一味地追求业务经营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忽视了内控制度,没有意识到企业财务内控监督制度是企业管理机制中的核心环节。

(2)监督体制不够完善。1)很多企业即使建立了财会内部控制监督体制,也将其束之高阁进行冷处理,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将企业的财会内控监督制度实施下去,很多措施难以落实,还有一些企业建立的财会内部控制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另外,一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习惯于事后进行反馈,通常忽视事情的预防和事中的控制。2)很多企业的监督工作主要由财务内部的审计机构负责,这种自己人监督自己人的管理体制,使得企业财会内控监督体制流于形式。

(3)监督制度执行力不强。在中国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到国家政策,下到企业管理。具体来说,我国很多企业在执行内控监督工作时,出现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不良现象,使得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如果政策制度无法贯彻落实到财务部门,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就会从根本上忽视自己在内控管理中的作用。在具体得实际工作中,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的方法比较落后,信息存在严重的失真现象,阻碍了信息及时和准确地传送,而且缺乏顺畅的渠道使信息进行交流,使得信息资源无法共享。

(4)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低。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从业人员存在综合素质低等问题,很多单位的财务都是老财务,对计算机等新时代的专业设备和知识不能很好地掌握,而有些财务人员拥有专业的财务知识,却丧失职业操守,有的甚至出现卷款逃跑、随意篡改报表等触犯国家法律的问题,这些都使得企业的财会内控制度变成纸上谈兵,一定要对财务从业人员在专业上和道德上进行培养和审核。

三、企业财务内控监督体制的发展策略

提高企业财务控制管理水平的关键就是完善企业财务内控监督体制,完善此制度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压力也不断增大,我国企业财务内控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等,建立健全的企业财会内控监督体制,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财会内部控制水平势在必行。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阐述了完善企业财会内控监督体制的发展策略。

(1)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即便一些企业建立了监督部门,但工作相对独立,与各部门之间交流较少,信息传递不畅通,有的甚至还出现各部门之间相互包庇的现象。所以,一定要逐步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1)切实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独立性。要想公正的发挥审计部门内控监督的作用,必须不能受其他部门的干预和影响,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实现。2)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一定要对经营活动做好事前规划,事中进行监控和管理,事后进行严格把关,坚决摈弃事后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行为,以规避经营活动的风险。总体来说,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地将其解决,提高企业防控风险的能力。

(2)实行职务相分离制度。实现企业财务内控监督制度的基础是:合理设置会计和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体制。具体来说,要制定并遵守财务部门将授权批准和业务经办相分离,财务记录和业务经办相分离,财务记录和财产保管相分离,业务经办和业务稽核相分离,监督检查和授权批准相分离的原则,以实现财务内部业务控制的目的。进一步说,企业若想落实财务职务分离和相互监管的政策,一定要明确资产记录和保管的分工、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并且要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最终实现企业内控机制监督机制。

(3)加大财务内控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和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以战略目标和整体发展规划为根本出发点,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财务内控监督机制,逐渐完善企业的监督职能。严格划分各部门的职能,并且做到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真正做到权责利的有效结合,利用相关法规和职业道德来约束财会人员的行为,保证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相互监督,提高财务内控监督工作的效率。如果内控制度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使内控监督制度失去了应用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对财会内控监督制度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加强财会内控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

(4)培养高素质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对于企业才会内控监督体制的实施和完善,更要加强对财务人才的培养,以确账目信息准确、安全,企业更好地发展。要注重对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监督意识的培养,确保企业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精神,这样的团体才能有效地保证实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另外,要将责任明细到个人,建立岗位监督责任制,这样也更能激发相关监督人员的责任心,确保监督制度更好的实施和完善。例如,可以实行财务人员上一级单位委派制和定期轮岗制,这样财务人员的岗位便会相对独立,更好地解决财务人员堵而不管、监而不察的问题,非常有利于财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四、结语

提高企业自身财会的内控水平会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一定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建立完整、全面、有效的财会内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关系,在各部门之间建立相互监督的机制,进行权利的相互制衡和相互制约,逐步完善财会内控监督体制,为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消防部队财务内部控制是控制理论在消防部队财务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财务内部控制就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控制主体依据相关的控制理论和一定的程序对消防部队中重要的经济活动与重要环节进行必要的监控与监管,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定目的的活动的过程。

二、消防部队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监控程序不完善

随着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财务监控已由单一制度监控转为程序监控与制度监控相结合。但在监控程序上还是以事后检验方式为主,特别是对消防部队财务内部监控信息的监控程序上,还没有完全形成从事前预防到事中过程监控,最后再进行事后检查验收的科学监控流程,许多单位财务部门为了简化程序而忽略了对产生财务内部监控信息前的数据准确性的评定工作,最终导致财务内部监控信息事后检验过程流于形式。

(二)财务官兵的能力素质不高

由于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体制及消防部队财务质量监控的特性,不可能将财务官兵完全独立于财务内部监控信息的产生过程,有些单位的主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强令财务官兵制造虚假财务内部监控信息,由于消防部队财务官兵在行政上隶属于该单位,为了其自身利益需要,财务官兵只能按照领导的授意制造虚假财务内部监控信息。消防部队财务官兵的专业素质不够高,有的财务官兵没有经过制度、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各项财务准则与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特别是有些财务综合性信息的产生过程比较繁琐,财务官兵在计量、确认、记录、报告等方面难免出现一点小错误,导致财务内部监控信息失真。

(三)信息与沟通不畅,不能为内部监控提供良好载体

我国消防部队大多固守传统思想,在信息制度的构建中缺乏全面构思和预见性规划,信息制度在制度设计和功能设置上缺陷明显,导致消防部队无法高效地搜集和传递信息,不能适应当代消防部队发展的需要。

(四)内部审计职能弱化,无法实施有力监控

目前消防部队内部审计部门是界定为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这说明我国内部审计只是服务于消防部队负责人。因为消防部队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各职能部门平行,都是在消防部队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行为就是单位领导意志的直接体现,内部审计无法在地位上实现超然独立,工作范围必然受到限制,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三、消防部队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程序

首先制定并督促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会计政策和费用政策,使经营者及有关管理层在这些政策的指导或限制下,开展消防部队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把握费用开支。其次,根据本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将财务制度具体化,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一系列财务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促使财务行为合理化。尤其是通过科学地编制和执行预算,监控有关经营行为,合理配置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以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其三,要根据会计政策制定符合本消防部队实际的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并严格按这些制度处理会计事项,以借助会计的监控以及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功能,确保消防部队财产的安全;借助会计以及审计部门的反映功能,使经营者及时了解消防部队整体及经营运作的来龙去脉、资金的运作情况和经营成果,并及时评价和调控其经营活动。其四,通过及时、制度、科学地收集、处理、存贮与消防部队经济活动有关的统计数据,通过科学有效的分析评价,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财务人才素质的提高

消防部队过去的财务人才选拔方式一直采用人事任命方式,随着参与市场竞争力度的加强,必须改变这一传统用人方式,采用竞争上岗的机制,改变人事监控中经营者和财务官兵的博弈结果。消防部队应当制定出一系列详细完整的培训方案,定期对财务官兵进行培训,通过开办讲座、举办专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财务官兵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另外需要提高财务官兵责任分配意识。消防部队应该按照职责分离原则划分财务官兵的工作岗位,特别是一些不相容职务要实行严格分离。如,记录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人员不应负责调节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出纳人员的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的岗位不能由一人负责。

(三)改进财务预算制度

改进财务预算制度的长期目标是创立一套符合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并与消防部队整体财务管理和经营目标相结合的财务预算制度,应覆盖并连接预算过程的各个层面。消防部队通过财务规划、预算来调整消防部队的经营规模、水平,使消防部队的资金、未来收入和可能发生的费用成本,以及投资、融资等相互协调,保证消防部队经营目标的实现。消防部队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消防部队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制定各项财务预算执行检查分析、预测方法、形式及目标的动态管理。

(四)强化内部审计是内部监控效果的保证

为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运行,除了建立财务部门自身的监控审核制度以外,还应强化内部审计制度。财务部门要监督消防部队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偏离消防部队的经营目标,是否符合消防部队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而内部审计部门则要对消防部队财务会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及时发现消防部队内部监控制度的薄弱环节,报告给消防部队管理当局,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或处理措施,维护消防部队整体的合法权益,促使消防部队整体效益的提高。要确保内部监控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监控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监控就必须被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监督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进行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或两者结合。

四、结论

篇3

一、企业财务内部管理体系

内部财务控制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器”职能。整个管理体系包括管理的内容、目标以及管理方法。

1.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财务内部管理体系的对象是企业财务本身,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够稳定企业财务发展状况。从宏观层面来书,财务内部管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财务活动的监督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最主要内容。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当前的市场发展状况,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第二,财务风险的管理。资本在市场的运作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企业通过内部财务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从而保证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三,纠正企业的财务漏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隐患和漏洞的存在,使得企业财务活动面临各种欺诈和舞弊等行为,所以企业通过内控管理制度,能够良好的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性。

2.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目标

管理的目标是管理内容的方向,也是财务内控对于企业发展起到的实际作用。在实际中,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保证企业财务的完整性;第二,保证企业财务的合法性;第三,保证企业财务的作用的有效性。

3.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方法

在实际中,财务内部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职务分工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业务记录控制等。这些控制方法属于传统的内控管理模式,对于当前市场较大波动背景下的企业发展实用性不强。根据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笔者认为在实际中财务内部管理应当利用三种方法开展。第一,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控制是目标化控制方法的重要内容,它是财务内部管理过程中计划职能的体现,对于内场的控制提供了标准,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较为适用。第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内部财务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企业财务预警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实际中,要加强内部管理的风险意识,从多个层面强化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各类风险预算。第三,内部审计控制。审计是财务管理控制的重要方法,也是财务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企业对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认识,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灵活性。

二、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具体建设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出发,根据企业发展的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性制度。

1.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原则

从内部财务管理目标出发,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合法性。合法形式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的前提,也是企业财务体系建设合理性的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能仅仅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管理。第二,适用性。这一层面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应当考虑的内容,由于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资金、人员进行内控体系的建设,所以在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更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市场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制度建设。第三,可行性。财务管理制度应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要有明确规定,并要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和运行。第四,健全性。财务管理制度应规范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覆盖产、供、销的全过程,涵盖对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

2.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步骤

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必须经过准备、调查、设计、试行等几个过程。在准备阶段,要确定制度设计范围,落实设计人员,安排进度;调查阶段要总结企业内外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现状,明确制度建立的目标;设计阶段是对各个制度方案进行规划、比较的过程,最终实现良好的制度体系;试行阶段则是为了对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的验证。

3.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的管理与优化

篇4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同各方面经济关系的基本规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必须建设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2、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仍停留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尽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已有多年,但我国大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依旧是会计和财务不分、财务仅是作为会计的附庸而存在,其对象仅限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内容充其量也只是成本费用的控制而已,而对如何按公司制度的要求筹集资金、用好资金、合理分配利润等,则研究不够。

二、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依据

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其科学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管理要求,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企业、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不同,其财务管理的方式也不完全一致。只有在充分考虑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基础上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才具有可操作性。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顺利进行财务工作、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企业目标。公司共同的理财目标,一般可理解为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无论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何种利益冲突,其他利益主体(包括经营者、债权人、劳动者等)的利益最终要服从于出资者的利益。因此,出资者需要,服从出资者利益,实现出资者(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成为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

(一)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框架

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管理是基于一定的企业制度而建立的。在公司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作为股东的出资者,具有终极财产所有权;作为代表股东利益的公司董事会,其有完整意义上的法人产权;公司的总经理,具有公司的经营权;公司的财务经理,则具有公司决策的执行权和公司资金的日常管理权。在公司制模式下,股东作为出资者,为保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一般通过间接控制,来行使其监督权,在财务上形成以出资者的管理主体的出资者财务行为;在公司内部董事会和总经理通过行使法人产权和直接经营权,全面而直接地参与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在财务上形成的经营者为财务管理主体的经营者财务管理层次;公司的财务经理,行使财务决策事项的执行权与日常管理权,在财务上形成以财务经理为管理主体的财务经理财务管理层次。

监督权、决策权、执行权三权的分离、有利于明确权责、有利于公司财务内部纺束机制的形成。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体系

1、出资者财务规范体系,主要是指股东在何时何种状态下对何种财务事项进行何种决策。一般而言,由于对剩余收益权的关注、有关公司分红及配股方案的决策,是出资者财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2、经营者财务的规范体系。

有关董事会的财务规范。董事会的财务规范范,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董事会的财务权限;二是董事会对经费管理者财务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有关公司经营者财务的规范。公司经营者受董事会委托负责日常经营决策与管理,它是公司重大决策事项的执行主体、同时又是日常非重大经营的管理事项的决策主体。应明确公司经营者在财务审批、签订合同、提供对外担保等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具体财务权限和为履行出资人受托责任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

3、财务经理财务的规范体系。财务经理受公司经营者委托对公司的日常财务运作进行管理协调,主要有以下内容:

选择适宜企业特点的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明确公司内部各有关利益主体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限和职责,建立财务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做好内部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建立内部财务管理的分项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益和利润分配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制度。

四、实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必须由集团公司董事会确定、由总经理负责实施。一方面是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涉及生产经营方方面面,一方面是为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必须由集团公司董事会确定,由总经理负责实施。

2、实施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需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和配备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实施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基础上,应建立财务总监督制度,主持和监督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

篇5

财务总监判断和决策的基础是会计信息,如何及时、准确地取得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总监进行财务管理、作出正确判断、决策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对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总监来讲尤为如此。2001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制度》,在此基础上,各单位可以设计企业内部符合统一制度的内部会计核算办法,以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但并不是新企业才需要进行专题探讨内部制度设计,老企业也应该随着业务的拓展、组织结构的变动、流程再造、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以及特殊的财政、税收政策,对旧有的内部会计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目的性

财务总监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前,应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想解决什么样的,对大型企业集团尤为如此,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特点,相当一部分大型国有企业至今尚未执行新会计制度。在进行设计前,财务总监应考虑制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哪些特殊业务或内部监控需要设置内部科目来体现,使用内部科目需具备什么条件;如何设计内部报表(报告),以及时、全面地得到集团内部企业的财务信息及它们之间交易的情况,并辨别下属企业对集团的依存程度,如资金来源或利润来源。

(二)合法性

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必须以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财经法规为依据,上应与《会计法》、《会计准则》协调一致。企业在设计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时,必须充分考虑《会计法》的各项规定,要符合《会计准则》中的一般原则,符合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各项规定。

(三)效益性

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以提高信息质量、工作效率为手段,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效益,财务总监应充分考虑设计成本、运行成本和与之带来的效益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例如对大型企业来讲,划小核算单位能比较有利于控制成本,但相应会增加运营费用和核算环节;向下属单位委派会计人员可以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另一方面却增加了母公司财务负担,某种意义上削弱了下属单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意识。当然这些判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只能根据企业自身管理的要求进行判断。

(四)可操作性

与国家颁布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相比,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在表达方式上应该尽量浅显,并与企业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内容上更为全面具体,某种程度上是对《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一个细化。对属于国家财务法规中可以选择的会计政策,应作出明确规定,对未作规定的有关内容、程序、权限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使企业会计流程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如提取福利费的依据是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工资中那些项目不能作为提取的工资基数,福利费的列支范围具体包括那些事项,超出范围之外应通过什么方式向上级部门汇报,经批准或备案后才能进行处理等,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内部科目使用、凭证(票据)交换、会计帐目处理流程等,便于基层财务人员实际操作。

(五)监控性

设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某种意义上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思想的体现,应贯彻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始终。对每项重要经济业务都要安排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方式,便于及时掌握和归集所需要的信息。对会计账目列示方式、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要进行详尽地规定。如企业所有者权益非损益性变动、财产盘亏或盘盈、递延资产,予提费用科目的使用,重大资产处置、投资等事项财务处理前,所必须履行的审批手续,需要的支持文件等。必要时可在公司计财部门设置内部科目与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资本性支出项目建立起对应关系,使下属单位的资本性支出项目支出始终受到有效监控。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上文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进行了叙述,在具体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内部核算单位

内部核算单位的设计,应本着效益性原则,以企业内部行政责任划分,按照工序、业务性质设立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便于成本(费用)控制、业绩评价。

(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管理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管理的设计(委派、派驻等),原则上每个内部核算单位都应设置固定的财务机构,并配备具备从业资格专职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数量最少应配备3人以上(1个负责人、1个会计、1个出纳),各单位根据自身管理的特点对会计人员采取松散型、会计人员全员委派、财务主管委派、委派财务总监等管理方式。

(三)会计科目、凭证、工作流程

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传递、会计工作程序的设计,是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关键点和难点,在国家统一规定科目的基础上,各单位可结合自身管理和一些特殊业务处理的的需要,设置内部科目,对各科目的使用范围、条件、二级科目划分应尽量进行详尽的描述,便于监控和及时收集需要的信息。对大型企业来讲,会计凭证传递、会计工作程序直接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准确及会计工作的运行质量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四)对内、对外报表(报告)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务内控 制度

财务管理是当今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高职院校的财务运行健康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必须实施有效的内控。本文从内控的基本原则、一般方法等角度,针对高职院校现状,对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现状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自进一步扩大,财政拨款不断增加,单位创收逐年增多,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竞争力,基建项目多,财务工作量急剧加大,原有管理模式、制度滞后,如:差旅费标准与现实不相适应,会计人为控制因素较大;制度未成体系且范围较窄和内容有限,缺乏可操作性;机构、人员设置不合理甚至权责不匹配,以及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导致执行效果较差。

二、内控制度的作用

(一)提高信息使用价值

财务信息来源渠道复杂,过程及环节多。因此,明确各项业务的标准及相应的处理程序,如:业务经过环节、处理时限、经办人员的职责划分、审批稽核手续及凭证账簿等,通过内控规范财务管理。

(二)贯彻执行会计制度

财务内控是贯彻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如:规范支出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账簿、凭证以及账务处理办法,明确规定采购、开票、入库、审核等有关人员的职责等,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防止违法乱纪行为。

(三)防错纠错

通过内控达到:业务处理程序和手续周密,对经济业务办理合理分工,明确每个经办人员的职权和责任。对经济业务办理全过程进行监督,有效防止和随时纠正错误。

三、内控三要素

(一)权利与责任

明确单位行政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职权和责任,据此明确他们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程序与手续

明确规定处理每一项业务的手续、方法及人员,以及这些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三)控制方式

办理任何经济业务,必须经过其他人员的核准同意,设置监督环节,让所有相关人员之间形成监督制约关系。

四、内控基本方式

(一)授权控制

获得授权的人员才能处理有关的经济业务;未经授权和批准不准处理业务,如:非会计员处理账务、非出纳员收付现金等。

“一般授权”只能处理一般经济业务,如:采购员在计划指标内购买材料,出纳员按规定予以报销等;“特定授权”经单位行政领导特批授权,如:削价处理积压或闲置物品等。学院应编制授权指引,规范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

(二)分权控制

也称职务管理控制或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指任何个人不得全程单独办理一项业务,必须由两人以上分工负责,相互制约及监督。原则为: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职务分离;执行职务与纪录职务分离;财产物资的保管职务与会计纪录职务分离;经办职务与稽核职务分离;货币资金出纳职务与总账纪录职务分离。

(三)凭证控制

原始凭证是实施经济业务全过程纪录控制的基础。因此,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凭证联次和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把参与的所有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联系起来。原则为:以真实、正确、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业务证明材料和控制依据;用复写方式填制,一式几联;收款收据、支付存根等重要凭证,事先连续编号,杜绝短缺,普通凭证在使用时按顺序统一编号;凭证上有业务经办人/验收人(或证明人)/报批人/审核人的签名或盖章。

五、财务内控的要求

(一)目标及原则

目标:针对单位实际情况,保证资金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使用效果,促进各项业务活动有序进行,有效控制各种风险,促进相关信息准确、真实、完整,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原则:遵循国家《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及财务管理相关要求,规范各项经济活动,人财物管理全方位覆盖;随着高校内、外环境改变实时修改和完善;合理设置工作机构、建立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简便易行;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及时改进发现的问题;以最小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并保持适当比例。

(二)方法及内容

1.对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防范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一般内部控制方法,按需加强或简化,使财务内控制度符合工作实际。

2.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将控制内容分为预算计划、审核录入、货币资金、人员工资福利支出管理、项目收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对外投资和其他控制等方面。

六、理性思考

随着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财务电算化迅速普、提高及功能延伸。原已建立的会计账务处理、工资核算管理、项目收费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信息系统,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自动化和加密技术也减少了人为控制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应将控制重心转到以下电子信息技术难以替代的人为操作环节:

(一)预算计划

一切经济活动应围绕预算展开,全部收支均纳入预算计划。强调集体审议联签、授权批准恰当、编报预算与执行预算数额一致,执行预算的严谨、及时和调整预算合理、可行等。

(二)资料审核录入

原始资料审核录入分为批准、审核、录入三个步骤,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核算的第一关。应适度下放审批权,合理划分授权批准界限;重点审核业务事项的合法(规)性和真实性,原始资料至少有两个环节的复查核对;建立岗位责任制,有人负责对执行预算跟踪控制;各要素录入完整、格式统一、分录准确和相同事项前后一致。

(三)出纳环节

学院的多个出纳岗位都应并入本控制环节。应特别注重出纳职能与登记(除现金、银行日记账)账目或记录相分离,避免由一人负责系统运行全过程;加强印鉴管理;加强银行账户管理。

(四)子系统人工衔接

除主核算系统外,工资核算系统、收费管理系统等在目前尚未形成系统自动衔接的情况下(即使有也应增加中间控制环节),至少应对两个环节进行控制,加强复核,不能直接处理子系统转来的资料。

(五)结果输出转报

对综合反映一定期间产生与上报的全部财务事项,包括微机系统财务报表输出、自我检查、转换上报,重点控制报表的完整性、结果的合法性、数据的一致性;格式或指标转换、合并与拆分数据要准确并有说明。

(六)并行体系独立控制

如固定资产管理、工资核算管理、项目收费管理及基建财务管理、资金结算中心管理、往来款项核算管理和融资贷款或创收管理等,都应制定相适宜的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能否有效执行,重在监督检查。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现状,充实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外部制约的基础上,适当增大监督力度。同时,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改变和单位业务职能调整、管理要求提高等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结语

篇7

医院财务管理是指对医院的资产增减变化、资本运动进行分析和决策,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则是为了遵守国家有关医院的法律法规,在完成财务目标过程中,对财务会计信息处理过程进行控制,包括信息的输入、加工分析及输出等环节,通过主动控制和调整,使得偏离的财务目标的行为得到纠正,最终保障医院财务目标得以实现的控制过程。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的保证。

二、目前我国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医院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效果的好坏。目前医院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的协调重视不够,导致同级各职能部门间各自为阵,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进而影响医院内控的成效。

2.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有些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与会计核算部门未明确划分,将两项工作合并一处,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既管理财务收支又处理会计信息,如此极易导致基于需要而捏造会计信息,同时医院又对他们缺乏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导致责、权、利严重背离。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却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或束之高阁,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也给实施内控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加强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1. 建立健全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医院管理的各方面,新业务的不断发生,需要制定相应新的制度,经济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漏洞要及时修改、补充、完善,不适应的制度要废止,使内控制度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漏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科学的控制系统。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该全面、系统,要涵盖预算控制、收入、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以及信息系统控制。遵循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物分离的原则,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确保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成效。

2.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为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医院负责人应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使其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进一步掌握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和财政政策,从而跟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医院还应实行人员素质控制制度对人员的素质进行控制,通常包括对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控制,政治素质控制就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加强对会计人员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的考核并加大业绩考评力度,对不胜任者坚决更换,以确保会计人员政治上过硬、业务上合格。

四、现阶段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构想

客观现实迫切要求我们早日建立和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要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可着眼于对医院的关键控制点,从以下几点着手:

1.建立财产物资安全控制制度

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1)限制接近,只有经过授权的人才能接近资产,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保护资产的安全。(2)定期及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财产物资“账实相符”。

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

(1)按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医院年度财务收支预算,在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收支管理责任。(2)效仿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只有在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机构产权关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现阶段单位管理中客观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从而使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内部控制制度需遵循以下原则:

1.兼顾防错防弊与经营效果的原则。

2.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事后堵漏的原则。

3.做到精细化管理,避免繁琐、操作性不强的原则。

4.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运行有效、重点控制的原则。

篇8

一、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含义与理论发展

(一)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含义 不同部门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会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审计权威机构COSO(1994)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一个受某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影响的过程,为了实现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会报告的可靠性;对现行法规的遵守三大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巴塞尔委员会把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分解为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和合规性目标,在内部控制定义中进一步强调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明确要求实现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组织中的所有各级人员都必须参加内部控制过程,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在操作性目标中,经营的“效果”根据实际产出与实际投入比较而言的,是根据实际产出与预期计划的产出比较而言的。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能够确保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受人的影响,而不只是政策、守则或表格;是一种程序,它意味着向某一终点努力,但不是终点本身,只能期待内部控制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是用来取得一种或多种互相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目标。经营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应该参照有关法规和实施细则,设定一些具体标准,看其是否合理地确保了这些目标的实现,认真考察被检查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稽核)工作的重心应当转向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再监督,其目的要明确和全面,检评要完整和深入。

(二)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理论发展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控制系统,具有不同的内容形态和作用应该看到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应割断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汲取前人的经验为现实服务这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简单来说,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经历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简单财务控制阶段。最初的财务控制的实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以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当时人们就用各种标志来记录生产成果的生产与使用情况以防止物品的丢失或私自挪用。当时的统治者为了防止掌管财务的官吏贪污盗窃或弄虚作假就开始实施了分工控制和交互考核等方法,达到了一毫财赋之出入数人耳目之通焉的程度。第二阶段是传统财务控制阶段。到了15世纪,在当时被认为是保证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的控制方法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实施岗位分离的控制制度。19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公司制企业的大量涌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财务控制,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扩大,生产技术更加复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适应这种客观要求应运而生。第三阶段是现代财务控制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企业规模继续扩,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连续化程度空前提高,许多复杂的产品和工程需要组织极大规模的分工协作,需要极其复杂的管理和控制,促使内部财务控制从以相互独立的经济活动控制为主向整个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控制为主发展,财务控制分为两个层次:所有者对经营者行为的控制和经营者对员工活动的控制,开始形成了涵盖范围更广运行更为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进一步促进了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在理论上的健全完善并使之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第四阶段是财务控制的发展阶段。步入21世纪,知识经济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是以人的创造性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引起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冲击着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对财务控制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引发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控制系统的新发展,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多种理论和多种技术的融合是未来内部财务控制成功的前提;加强风险控制是未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重心;网络化资讯化是未来内部财务控制的主要运行手段;适时性相机决策快速反映机制灵活多变性。

二、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分析

(一)企业人力资源失控 企业,客户,订单,流程等知识资源载体个人化的特征日趋突出,业务人员包办业务全过程的现象较为普遍,缺少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企业经理绝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管理者本身素质低。在国有企业中,领导者行政任命制,导致国企水平上不去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企业领导班子。管理服务于组织,它并不隶属于任何个人,只隶属于组织,组织的目标实现为自己的终极目的。以讨好上级为目的的管理,只能导致其本身性质的扭曲,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步入歧途,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二)企业财务组织结构控制缺位 一般而言,财务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建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财务内部机构间、各经办人员间的科学分工与牵制,这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软件要素;二是健全的机构,这是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硬件要素。没有按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设置必要的职能机构或岗位,存在职责不明,流程不畅现象,无法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和程序控制。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层四个刚性机构为财务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但目前企业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问题和设立管理控制机构问题。这种交叉任职的后果是董事会与总经理班子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必然带来权责含糊,容易造成办事程序由一个人操纵的现象出现,资金调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交叉任职。机构设置因单位的经营特点和经营规模而异,很难找到一个通用模式,企业仍没能完成内部有效控制机构的设立。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落后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落后主要表现在交易财务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缺少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信息缺失分散、滞后,缺乏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财务风险决策机制方法落后。主要原因不在于一些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不高,认识不到管理的重要,而是在于企业的财务机制问题。对于企业,由于缺少内外部对管理层有效的约束,没能真正把管理落到实处。因此,承担企业风险的所有者选择有经营才能的人经营管理企业资产,由经营者通过管理手段最优配置企业内资源,所有者有积极性监控经营者行为,经营者有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影响因素

(一)管理层素质能力因素 一个配合默契、互相制衡,且由各种知识结构人士组成的领导班子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集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民营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层次的增加,管理学一般认为,一位管理者所能直接管理的下级人员不超过5~8人,知识面的拓宽,信息量的增加,使任何一个人感到决策的吃力,常常会发生失误。因此,为了互相补充、互相独立、互相制衡,建立决策层和经营层两权分离的集体决策体制,用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素质的不足,是企业规模扩大后的正确选择。集团做大后必须建立专业化的管理组织,实行多层次授权。总部管理层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集“统而不死”,所以建立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好控制与授权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以完善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

(二)企业发展阶段性因素 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模式选择时一般会考虑集团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集团公司总部管理层的素质能力,公司的组织结构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模式会产生较大影响,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模式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很大的权变性。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基于管理总部的管理战略己得到各成员企业的认同而无需集权管理,或者由于各成员企业矛盾分歧的加剧而无法集权,或者由于总部管理层素质能力的限制而无力集权等等原因,管理的分权可能会随之产生。企业要能兼顾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正确处理一系列关系,需要有企业发展的总设计和总规划,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长盛不衰的趋势。在实施扩张战略阶段,应该积极鼓励子公司开拓外部市场,形成集团内多个新的经济和利润增长点,淘汰过分强调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集权控制模式,加大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分权程度,在实施混合战略阶段,可能有必要对不同的子分公司实行不同的财务内部控制模式;在实施稳定型战略阶段,集团总部必须从严把握投资融资权力,而对有关资金运营效率方面的权力可以适当分权。各个企业集团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财务内部控制模式。

(三)企业子公司因素的影响 企业集团子、分公司对母公司财务战略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个企业集团公司而言,从维护和增强集团的核心竟争力、保资本杠杆的功能、实现集团发展的战略结构、扩大核心产业的市场优势的立场出发,并非所有的下属企业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集团总部必须保持对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成员业的高度集中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模式。对于那些与集团的发展战略、核心业务、核心竞争力可预见的未来发展关系一般、影响不大的成员企业,只局限于财务部控制体系集权控制模式的结构框架,采用分权控制模式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其实行集权控式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在提高管理效率、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以及增强市场竞争的应变性。

(四)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因素的影响 财务管理的方式受到企业集团不同的组织结构直接的影响,现代民营企业集团大多采用控股经营制、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三种组织结构。控股型组织结构是在公司总部下设若干个子公司,并承担有限责任,对子公司进行控股,从而使经营风险得到限制。由于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因而具有更大的经营独立性,也可分布在完全不同的行业,十分有利于分散子公司的财产和经营风险。控股型结构中的事业部门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所替代,既能发挥母公司的战略优势,又能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灵活性,在必要时,母公司可以放弃没有前途的子公司,以避免财产损失和经营风险。对于全资控股子公司和优势控股子公司,集团公司总部一般采用集权模式对子公司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对于参股子公司和任意参股子公司,一般采用分权控制模式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是通过子公司董事会来进行。直线职能制将领导直接指挥和职能人员的业务指导相结合,并具有直线制和职能制的优点,是现代民营企业集团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职能的增多,集团总部规模日益庞大,协调成本上升,一方面各职能部门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往往不能主动配合;另一方面最高管理者面对大量而又复杂的协调、评价、政策分析等问题时,往往不能有效兼顾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事务。事业部制是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司内部,按产品、部门、地区和顾客划分为若干事业部,实行集中指导下的分散经营的一种管理组织模式。具有在产销分立的公司里,事业部只负责组织和指挥生产,不负责经营销售;每个事业部都是实现公司总体目标的基本经营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和统一管理;各事业部部长直属于企业执行总裁或执行委员会,受集团总部长期计划预算的监督,负有完成利润计划的责任等特点。

四、现代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立

(一)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及合理的企业股权结构 从我国这十几年的实践中,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制度是保障大多数企业顺利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有效的措施。那些建立了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的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也相对较好,而且其经济效益也比较突出。就实际状况来看,企业的决策制度也关乎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具体应包括建立决策的程序化制度和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程序化决策实际上是一个班子或一群人的协同决策,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决策方式一个人说了算可能带来的弊端,使决策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而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包括消费者消费评估制度、市场调查制度、产品售后服务调查制度等。对企业来讲,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决策规则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它保障了在以后的经营的稳定性、连续性。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股权结构,使我国企业治理结构与机制具有明显的缺陷。一方面公司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中小股东的权益难以保障。股权过度集中于个别股东,不利于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作为人的经理人由于具有双重身份和人格,使得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不能导致公司效益的最大化。建立国有企业合理的股权结构,应当在企业股权构造中要尽可能体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得于企业发展的目的,逐步推进企业股权结构的建设。

(二)进行全面风险评估,促进企业控制环境进一步完善 在风险评估中,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只需针对那些具有风险并且会影响有关控制目标实现的可控要素进行控制。可以采用如下的风险管理模型:工作目标~风险评估~控制风险的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通过对风险程度的评估,保证其工作目标的实现。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组织结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构、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员工的能力与其责任要相匹配。控制环境中的要素很多,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而公司要有积极的控制环境,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特别是高级管理层要积极地进行控制,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三)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监督与评审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单独的,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在监督评审活动和缺陷的纠正方面应当遵循五大原则。一是明确责任,强化人的作用公司是以人为主体的经济实体,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要规范公司内部各组成人员的行为;二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部控制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三是公司要树立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公司文化,充分挖掘人的创造潜力,形成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工作方式;四是内部控制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五是应当不断地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内部控制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为了确定使既定政策得以贯彻,资源的利用合理有效,建立的标准得以落实,公司的经营目标顺利达到,公司要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进行独立评价,设立审计委员会,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在做好财务审计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离任审计、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涉及到经理层的审计事项直接汇报给董事会,使董事会对内部审计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能及时采取措施,真正发挥在内部控制构建中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医院管理;财务管理;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群众健康需求增长使得医院(尤其是城市公立医院)病源持续增加、床位激增,医院规模是一扩再扩,然而医院在政府投资补助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好通过对外筹资来满足发展需要,这使得医院的运营风险越来越大。为防止医院财务活动因不稳定因素导致财务危机产生,造成损失。医院必须重视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设计科学、合理、可行的控制方案并有效实施,将医院的财务风险及损失最大限度降低,提高财务服务效能,保证医院财务活动稳定、持续、顺利地进行。

一、重视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意义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是医院为了保证财务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规范会计行为,保证医院经济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保证医院资产、资金的安全完整,预防、纠正、杜绝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制度。自医疗改革以来,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医院面临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社会资本办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医院外部压力激增,收支节余空间变窄,运行压力增加。医院发展、规模扩张、集团运营都会导致人力成本、运营成本的大幅上升,造成内部压力激增,医院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运行风险与日俱增,为了保证医院的稳定持续,就要求医院管理必须上台阶,要求医院有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做保障。当然医院的任何经济业务的办理都离不开财务部门,财务会计内部监督与控制是医院经济活动管控的核心,是医院管控的重中之重,因此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化医院经营管理相匹配的财务内控制度已势在必行。只有转变观念,强化内部基础管理工作,形成有效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最大限度的预防运营风险,让医院站稳脚跟。

二、当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解程度不够,认识上有偏差,强调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多年来在旧体制影响下,医院决策者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以提升医疗业务水平和扩大医院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争取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为己任。在他们的观念中财务工作就是为临床服务的、是辅的,这就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造成违章违规。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但制度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有些制度侧重于法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和奖罚措施;更多的医院则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的执行及监督检查,使内控制度变成一纸空文。

(二)医院会计管理模式落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影响会计内控体系的健全

目前多数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受到医疗行业传统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医院会计管理从属于行政级别的管理,会计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管理方法单一、简单。如会计科目设置与使用不够科学、不够具体;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针对性差,会计信息采集操作中信息失真;缺乏应有的奖惩机制。这些不仅对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还对会计内部控制的价值和功能发挥形成阻碍,使会计管理工作难以适应新医改的形式与特点,造成医院会计管理出现缺失和漏洞。制约了医院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也影响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创新健全。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医院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都制约了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职能的发挥

目前大部分医院与患者相关的临床业务信息系统比较完善,而与医院经济运行业务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即使部分医院建立了相关运营管理系统,也没有将业务系统进行一体化的整合,基本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就不能进行数据的综合统计和分析。医院运营管理比较粗放,财务会计系统核算过于简单、预算流于形式、成本控制观念淡薄、固定资产流失和物资耗费严重。加之医院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知识结构单一,大部分会计人员只懂财务,而医学知识、计算机水平较低。缺乏管理分析手段和软件工具,无法进行过程跟踪和管理决策,这些都制约了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职能的实施。造成了医院管理不均衡、医疗成本居高不下,医院总体运营效率低下的局面。

三、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优化内控环境,强化制度规范

在新形势下,无论医院的决策者、管理者,还是财务部门的从业人员都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对新医院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进行深入解读,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加强医院财务控制的内控文化建设。医院的领导要对医院财务控制予以充分重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制度、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控制等方法进行有效防控,将内部控制与发展和效益协调统一,建立健全并完善内控制度。让内控制度嵌入医院管理的各方面,随新业务的发生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经济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漏洞要及时修改、补充、完善,不适应的制度要及时废止,使内控制度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漏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

(二)改变旧的会计管理模式,引入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健全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在医药卫生体制不断深化的新时期,医院必须改变原有的会计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起新的有效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让会计人员从传统的以信息提供为目标的“要我算账、为他算账”的外部会计向新兴的以价值创造为己任的“我要算账、为我算账”的管理会计转变。会计团队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的核算方式、技术方法及其实施过程,积极参与医院经营管理,如在科室成本核算上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归集分配各项成本费用,取消管理费用的一级分摊、推广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项目成本核算等措施。为医院各级各类管理者提供客观、科学、实用的内部会计信息及分析意见。对医院经济运行控制体系从多方位、多维度的监督,及时发现控制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意见,使内部会计控制完成从“后见之误”到“先见之明”的质得飞跃,及时趋利弊害,不断完善、发展医院经济运行控制体系,为医院有序、持续、稳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三)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让财务管控在医院管控中真正发挥作用

随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原有的以药补医格局被打破了,医院面临新的挑战。医院要想持续健康发展,除了增加政府投入以外,就得在管理上狠下功夫。而提高管理水平的第一关键要素是人。医院的财务管理团队不仅要有较强的财务功底,更应该通过不断培训学习,拓展业务领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医院的内部控制把好关。另一个影响管理水平的因素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管理信息化是管理精细化的绝对保证。只有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相应的与医院相符合的信息管理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将财务管理精细化渗透到医院运营的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让财务管理在医院运营发展中真正发挥其内部控制与监督的职能。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公司;改进建议

JEL分类号:G23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11-0104-04

集团财务公司是产融结合的产物。截至2010年末。我国财务公司资产总额为15407亿元,净资产总额为1858亿元。财务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讨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财务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

一、财务公司内部控制理论与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理论的前身是20世纪40年代的内部牵制理论,并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基于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结构理论。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的提出,它才真正被金融机构所熟悉和应用。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使全球金融界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良好的内部控制要遵循如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设计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如《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等。(2)相互牵制原则,公司必须在每项业务流程上配给足够的参与人员,一般不少于两个,从而形成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避免因“一人操作”可能出现的事故和差错或因无人监督造成的、现象,相互牵制原则可以及时发现或制止出现的问题和隐患,提升公司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3)程式定位原则,是指公司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根据公司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具体职务的性质和人员配备作出明确定位,并赋予相应的职责权限,职位和人员设置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章办理,以使职、责、权、利相一致。(4)系统全面原则,强调内部控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特点,要求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应涉及单位的各个部门、公司业务流程的各个节点,保障对公司经营业务和日常运作的管理和控制的全面性、合理性及协调性。(5)成本效益原则,是基于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概念,要求公司做好调配工作,协调内部资源,用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6)重要性原则,要求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应有轻重缓急之分,对业务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控制程序和方法。

由于财务公司具有金融性、产业性、企业性三重属性,因此对财务公司的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财务公司的内部控制在我国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者对财务公司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风险管理等方面。冯云飞(2004)对我国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财务公司的功能应定位于结算中心、内部银行和投资银行上,财务公司应当具有内部结算功能、筹资功能、投资功能、咨询顾问功能,致力于向全能型金融机构发展。卜志坤(2008)提出了一种新的灰色关联度算法模型,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推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建议。王兴昌(2010)将财务公司面临的风险分为管理体制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五类,并提出了可以从政策、风险管理系统和服务理念三方面着手,为财务公司的业务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张曦(2011)指出,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财务公司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风险识别管理问题、风险控制管理问题、风险计量管理问题和风险监测管理问题四个方面。

二、当前我国财务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人治理存在先天缺陷

财务公司虽然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但在行政上隶属于企业集团。相对单一的股权结构难免产生一些不利后果:(1)财务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组成人员均为集团内部人员,三会之间难以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制衡;(2)集团公司进行产业经营的时间较长,对财务公司法人治理问题和金融企业特性认识不足.对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控制偏弱。虽然三会俱全。有的甚至还聘请了独立董事,但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却没有真正建立,公司治理制度虚化,法人治理结构中应有的“分权与制衡”的目的没有实现,难以有效控制财务公司的运营风险。

(二)委托授权不清晰

公司法人治理的法律基础是民法中的委托原则,但是大多数财务公司在实际运行中授权不清晰,具体而言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授权不明确,委托人与人对风险边界的认识不统一,造成风险失控。二是没有授权,决策效率低下。有的财务公司委托人在授权问题上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将大部分的经营决策权集中在董事层面甚至是股东层面,由于董事会和股东会并非常设机构,通常需要经过繁琐的会议召集和决策程序才能作出决议,这种低效率的运作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发展需要。

(三)激励约束机制偏弱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由于大多数财务公司的控股集团对人力资本缺乏市场化管理手段,因而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激励约束的对象认识缺位,将公司治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单纯地认为是对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忽略了对董事和监事及其他人的激励约束,从而造成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能虚化:二是人才选拔机制市场化程度不高。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多由集团公司行政任命产生,这样不利于财务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激励、约束机制弱化。目前对财务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大多沿用传统企业的考核指标,忽略了财务公司的金融特性,缺乏针对性。在这种用人模式下,一方面激励不足,人的人力资本价值未能得到真正重视.另一方面约束不力,破坏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间层层产生、层层制衡的委托关系。

(四)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部门都受同一企业负责人领导,公司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都会导致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为风险的产生埋下隐患。内部审核走形式,监督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内控制度的错误纠正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发挥。同时。对授权授信没有进行统一管理,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同时部门设置交叉重叠,缺乏严格的岗位操作规范。使公司权责不明,造成工作上的低效率,经营上的高风险。

(五)内控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获得全面、有效、及时的信息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作的手段之一,建立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内部控制提供科学的评估方法。由于有些财务公司内部控制的控制点不能有效地渗透到各个系统的关键环节,甚至公司信息系统本身不完整,给内部控

制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致使操作风险频繁发生。但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需要金融机构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财务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来说成本过高。因此,财务公司数据信息普遍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计算机数据信息系统和集中的数据信息库,信息的共享程度较差。使得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的获取、归集和分析比较分散和落后,内部控制水平较低。

(六)内控与合规文化建设薄弱

(1)内控部门人员力量薄弱。由于财务公司自身规模较小,组织机构简单,配置的部门和岗位较少,兼职现象较为普遍,部门职责、岗位职责模糊,权责不清。财务公司的风控或监督部门员工数量较少,如果仅靠这些员工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管理防止差错,显得不足。而且员工素质普遍不高,集团财务公司的员工之前多数从事会计工作,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金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知识,没有将内部控制和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2)合规观念需要加强。大多数集团财务公司虽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合规监控部门,但合规制度不健全。不少高层管理者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内控管理,认为财务公司的合规部门增加成本而并没有实际效用,导致经营者在指标的压力下,形成了普遍有令不行的现象。公司员工合规观念淡薄,在具体业务操作中没有按规章制度办事。

三、进一步加强财务公司内部控制的设想

(一)合理设定财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

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中.内部控制主体包括董事会、经理人、管理者和广大职工,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处于最高层次。同时。由于董事会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机构,董事会的内部控制目标代表着公司的内部控制目标.但每个控制分部的控制目标因主体的不同而略有差异。(1)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目标。董事会的控制目标是公司的内控目标的表现,它包括两个方面:对内目标和对外目标。其中,对外目标是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对内目标是保障公司经营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保障公司财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2)以经理人为主体的内部控制目标。其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就是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各项任务,主要是董事会的对内目标方面。(3)以管理者为主体的内部控制目标。管理者是公司内部各个岗位的负责人,是公司内部控制的中流砥柱,他们受经营者的委托,对内控具体的实施进行管理和控制,其内控目标主要是完成各项责任目标。(4)以职工为主体的内部控制目标。职工是公司内控目标的最后一层,是公司内控设计的基础,这部分目标的完成是公司得以顺利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的保障。其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就是完成其岗位责任。

(二)完善财务公司内控体系的组织架构,强化法人治理

良好的内控组织架构具有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特点。财务公司公司治理所要实现的目标既要实现控股集团提高资金效率的目标,也要在股东利益、相关者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上寻找一个平衡点。虽然财务公司在控股企业集团中处于从属地位。要为产业集团服务,但从事金融活动还是应该坚持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为解决董事主要甚至全部来自于控股企业集团不利于优化治理的情况,可以考虑多聘请一些专业的独立董事。控股集团在推选董事时.应着重考虑推选懂金融的专业人才担任。为弥补董事多来源于实业、专业不足的情况,尽量从现有金融从业人员中聘请高级管理人员。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有条件的财务公司可逐步构造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促进其从机械式向有机式并最终向虚拟组织转变。针对目前财务公司制度虚位的情况,监管机构应该结合财务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中长期及近期的监管目标,分阶段推出相应的治理制度指引,如财务公司章程指引、三会议事规则指引、风险监控制度指引等。将公司法的治理理念、监管部门的监管目标和要求以及股东需求融合在制度指引中,并结合考核评级、问责制度等措施,引导财务公司规范公司治理,做实公司治理制度。

(三)完善财务公司内控体系的制度架构

按照国际上流行的管理模式,典型的财务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可以按照公司治理、业务管理、其他管理三种类型进行划分,其中业务管理类制度又可划分为横向的流程管理与纵向的业务管理两方面。其中的关键是,要完善内控手册这一特殊的制度文件。内控手册是以业务条线而不是部门为着眼点,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内控手册由若干业务流程规范文件组成.每一业务流程规范文件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业务条线的详细描述;二是控制矩阵,即在对业务条线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提炼出该业务条线的关键控制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为内控公司自我评估及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打下基础;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提炼出本业务条线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及其岗位,对相应的岗位职责进行规范。针对财务公司规模小、部门少、人员少的实际,内控制度要求既要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也要简化流程,同时,也要允许适当的兼岗。要按照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重塑财务公司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

(四)健全公司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职责

根据权利适度分离的原则划分内控管理组织层次,将公司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的责任明确.管理到位,落实岗位职责,实现内部控制的科学化和程序化。(1)明确事前权责机制。改变目前股东对董事和监事的授权、董事会对高管人员的授权、公司章程对监事会的授权不明晰的问题,使所有参与公司治理的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权限,使每一级人的操作风险都在可控的授权范围内,使越权的行为都受到权限的限制而无法操作。通过设计董事、监事、高管人员非正常离任、决策失误追究、谈话提醒等制度,实行自上而下、多层次、多角度的问责制度,提高董事、监事等人的责任意识,严格问责,把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和功能真正落到实处。(2)优化事中内控流程。重点是优化内控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加强内控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公司日常业务、投资管理、审计稽核以及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交流得以有序进行。转变内部资金调拨供应链各个节点上的具体职能,使之适应多层次资金流程管理,提高对资金管理系统的集成和对具体业务流程的监控作用。(3)加强事后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建立一个不依附于任何职能部门、在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内审部门.用其来统一管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和协调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内审部门除了定期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监测.还应制定应急和连续营业方案。

(五)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内部控制评价

定期开展内控体系自我评估,建立长效机制,包括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机制、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等。一是实现内控管理信息化。信息系统建设要考虑整体性,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合理衔接。财务公司作为产融结合的产物,信息系统既要具有一般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功能,还要具有紧密联系、跟踪企业集团的功能。建立异地灾备系统,强化外包项目管理,防范外包风险,切实保障信息安全。二是要建立高效的沟通和监控渠道。应加强内控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内部员工、管理者以及业务合作者提供了一个公开、高效的网络。同时,与程序化监控模式相结合,强化专人监督,加强对内部控制流程的管理,及时检查内控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实施情况。应用内控评估模型,引入定量分析,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综合反映财务公司运营安全程度和经营效益情况。可以探索运用IS09000标准构建财务公司内控体系。

(六)提高员工内控能力和意识,营造公司合规文化

一是强化员工业务培训。多邀请国内外一些著名金融机构对员工进行内控培训,树立员工的内控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二是着力提高员工素质。落实绩效考核,建立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增强员工对工作和薪酬的满意度。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相结合,多引进一些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三是营造企业合规文化。公司的合规文化能使企业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公司员工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很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我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层应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榜样,在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加大员工特别是业务骨干的参与力度,将内部控制的理念、方法深入员工的内心。采用“以考促学”的办法。举办内控知识考试,遴选出重要的内控制度对员工进行学习引导,将风险责任与考核、绩效联系起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