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绘画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7: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绘画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美术 基础绘画 教学
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很多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中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像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实物展示、挂图等等逐渐脱离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等感官,但是却无法培养其实践能力。并且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也有一些新的特征,我认为应该将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互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
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新特点
针对性强,注重学生反馈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满堂灌,给所有学生所讲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学生只需要听懂教师的讲解,并能进行简单的绘画,能应付考试即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学教学针对性越来越强,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为每一位学生针对性制作下一步的教学方案。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性更强
大部分学校开展美术教学的同时都改变了以往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的教学倾向,更加注重学生实际绘画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部分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前,会鼓励学生凭借自己对事物的直观印象,先创造一幅绘画作品,而这个过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然后给给学生讲解一些需要注意的知识。
注重基础绘画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当前,很多教师都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之上不再以自身为主导,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再局限于课堂的讲解,而是将学生带出去,去观察社会、体会生活,或者走进大自然,感受美好的风光。
加强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措施
强调学生基础绘画创作的主题性与主观性
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在自主自由性的基础上需要强调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基础绘画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绘画技巧之后,可以自由的发挥,但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创作的热情紧紧围绕在需要表达的“主题性”上。例如:表现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的心理感受与视觉印象,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与点拨,提示学生其中应该具备哪些“色彩”,需要使用什么样的“线条”,注意有什么“点”、有什么“面”等等。通常普通的学生所体现的绘画弱点在于写实造型的基本功方面,其实普通的学生依然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因此,身为美术辅导教师,需要从纯化的美术基础语言形式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实现“抽象化”的艺术自由表现,努力追求以表达审美心理与情绪感受的“意象”审美的主要境界。
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能力,注重求新求异
基础绘画必然属于一个创作的过程中,而初中美术教师的任务主要是进行启发、引导与鼓励,进而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教师若是不加以指点,学生可能不会注意到物体的表象,因此,美术教师应该重视这个方面,适当的进行引导,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感性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绘画创作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认知特征,其绘画的造型一般具有随意性、游戏性、装饰性与一定的象征意义。学生掌握基础的线条绘画技能,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对物体进行创作,充分利用不同的线进行排列组合,加强学生对物体装饰的实践能力:例如:让学生画自己熟悉的动物,教师可以用一只蜗牛作为观察对象,这样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随之,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来观察蜗牛壳上的花纹,并在观察的过程适当点拨学生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线条来对蜗牛壳子进行装饰,学生对蜗牛这类动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兴趣,因此在具体绘画的过程中,想象更加大胆,不仅创作了不同花纹的蜗牛杯壳,有些学生还同时添加了其他不同的景色,让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充满了生命了。
创意无限,精彩无限
每个人都会有创意,而且现在的学生由于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例如:互联网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创意则是更多,关键在于如何被挖掘出来,尤其是在指定的主题下实现与众不同的“创意”,并通过绘画充分展现出来,这才是非常困难环节。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绘画基础知识学习充分结合起来,请学生以“灯泡”与“书籍”进行创意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图片资料,有效解决学生对图像把握较弱的问题。基于“灯泡练习”来讲,还相对简单一些,可以在原有的造型上进行天马行空的改变或者添加,让灯泡原有的形象更加有趣即可;而关于“书籍”创意联系就相对比较难,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书籍”的形象进行解读,尤其要将书籍的本身含义与延伸意义表达出来,书中的形象不仅可以局部也可以整体,可以单一也不可以多元化,通过与其他形象的组合产生有主题的作品,并添加适当的背景让作品的效果更加饱满,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的作品都能较好的通过“书”的相信表达自己的创意。讨论与展示的环节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了解到基础绘画也可以是自由发挥的,其实画的像与不像真的不重要,创意才能真正带来创作的激情,亲身感受到绘画的趣味性。
三、校内外文化活动中的绘画开展形式
外延绘画艺术课堂性辅导,利用适当时间带领热心绘画艺术的兴趣小组学生前往公园、乡村等方便组织活动的户外场地开展写生创作实践活动。另外,还要积极同校内外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由此拓宽学生感受与实践美术知识的参与接触范围,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巩固知识,增长见识与修养,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积累和提高。参与方式主要可分为:校内文化艺术活动,如:组织参与学校专题主办的“我的心情,校园现场绘画艺术比赛”等校园集体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学校师生美术展览等。校外文化艺术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美术馆艺术展览、听艺术讲座、观看美术文化有关的人文历史古迹等。
总之,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课要让学生放松心情,不断提升对美的感受与表现能力,尤其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鼓励学生要不断的挑战自己,有助于提升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可见美术教学的现实意义是不可替代的。
篇2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37-01
大部分初中生对于生活当中的色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但是一旦涉及到一些绘画当中难以把握的色彩描绘时,学生们对于色彩知识的了解程度就水平有限了,在色彩搭配上就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学生们在回话当中就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加以融入,针对当前的现状,教师应该积极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们的色彩绘画技术。
一、提升学生的色彩理解能力
初中生都是美术学科的初学者,对于一些色彩写生课来说,都是初次接触,虽然大部分的绘画作品还是要依靠灵感,但是还是要有必要的技术性铺垫,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也是学生们发挥自身灵感的基础条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图画的次序,避免杂乱无章和毫无意义的作品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和强调学生们在作画过程中对于绘画知识的理解,比如说,在画面形体结构把握这一版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们对于色彩和光的协调以及光和色的变化规律掌握上,重视一些补色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完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绘画,最终达到最佳的绘画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构图方面基础
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们绘画构图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无论是在色彩教学中还是素描教学上都是有所要求的。在进行绘画构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种因素,包括了大小设计、位置设定、主次选择以及实景虚景的结合,甚至是物体之间的亲疏关系,前后的叠加处理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利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绘画当中的主题或者是光线集中角度等等,教师应该在讲解构图方面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物品摆放能力,让学生们在物品摆放的过程中体会美感的存在和选择,然后再对学生们进行快速的构图训练,让学生们能够在大量的练习当中,提高构图的效率和速度,学生们就能够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于绘画构图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培养自身艺术修养。
三、革新教师的美术教学观念
除了日常对于学生们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东西之外,教师也应该逐步地提升自身的素质,我国美术教学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处于一种激发教学的状态,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学生们作品水平的好坏都是以技术作为主要标准的,甚至是以像与不像作为尺度,忽略了对于学生们观念和思维的培养,更是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美术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让美术教育趋向于国际化的发展。
一方面,教师应该正确地看待一些教学示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在学生们进行实践之前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们遵循着这个示范进行作画,示范本身是有优点存在的,它能够让学生们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方式弄懂作画的内涵,但是这种教学示范模式无疑会限制到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们的创作思维趋于单一化,长此以往,将会让学生们陷入到懒惰和盲从的状态当中,将作画转变成了一种盲目的参照作画,学生们的作品丧失了特色的同时,在色彩的选择上也丧失了自我,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求一种突破,引导学生们从自身的兴趣出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色彩产生专属于自己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在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技法上的指导,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地体会美术色彩,绘画的思维也更加地宽泛和灵活,形成真正的艺术特点。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于一些评价标准做出合理的改革,在以往的作品评价过程中,多数是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主要对一些技法的好坏进行判定,并且将这两者作为标准给出一定的枫树,自从教学改革之后,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也融入到了最终的成绩评定过程中,这种观点的提出是有意义的,但是还没有应用到实践当中发挥出具体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引进,比如说,在“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感受的表达,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定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对于同一组图片,有的人会感觉到是冷色调,而有的学生就会感觉到是暖色调,而且伴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变化,冷暖色调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评定学生们评论的同时也不能够采取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该尊重每一个同学的见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色彩关系,形成更好的作品。
四、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对于学生们技巧的培训,更是要让学生们多体会生活中的色彩,通过春游等形式让孩子们对色彩产生兴趣,形成审美,并且善于运用,一方面应该重视对学生们审美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绘画审美的生活化。也为了学生们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色彩本身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色彩教学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于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来说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见解,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的过程,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研究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速写教学学生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双基”,而现实情况却是学生的创造能力明显缺乏,而小学的学生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应该是天真烂漫,善于观察发现,小学美术教学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用好速写,帮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展现出来。速写是美术创作中常用的绘画手法,它是指用简短的时间,快速地概括勾画出所要描绘的事物,对于培养下小学生的观察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小学美术速写教学的意义
1.1锻炼小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还不是很精细,所作的画也只是对于绘画对象笼统的认知。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美术老师会发现,学生的绘画往往不是画他们所看到的事物,而是倾向于画学生想到的事物,速写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从画所想的事物过渡到画所看到的事物。速写能帮助学生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通过速写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更善于发现小学升眼里所看到的事物美。
1.2提高小学生概括感受能力
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喜欢用线来绘画,所以对于学生用线的训练学生更乐于接受,而线正是速写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通过对于小学生的速写训练,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线的粗细、直曲、长短等特点,通过对于生活中的事物的感受,用速写中常用的线条勾勒概括出绘画对象的特点和轮廓。
1.3拓展小学生视野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创作是对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的直观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范画跟图片的结合,这样的方式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要想得到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在教学中多多的让学生接触生活和大自然。特别像在小学生速写练习时,可经常性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向大自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师需要做的是在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
2小学美术速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小学美术速写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速写教学对于学生的绘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小学美术中的速写教学,盲目的追求“素质教育”,只追求形式,开展贴画、沙画、涂色画等,在这样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展示的范本,模仿作画,这样的小学美术教学只是“急于求成”,学生的美术创作浮云表面。
2.2小学美术速写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在日常的小学美术速写教学中,有些老师过于关注学生所谓的美术素养提高,对于学生的美术绘画技能和绘画的基础知识的传授过于弱化。这样的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为借口,无视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所对应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反而使得学生的绘画作品过于样板化,起不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2.3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基本不足
部分教师本身速写基础就比较差,对于绘画对象的快速勾勒不够准确,导致这些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时,刻意的回避速写教学,或者是开展速写教学时也是敷衍而已,此外小学美术教学除了速写以外还有大量的简笔画和制作课,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就把教学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此,忽视了速写这一美术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3小学美术速写教学的方法
3.1立足学情,开展速写教学
小学的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分布的比较广,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更趋向于幼儿阶段的形象思维,对于绘画充满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教授一点简单的速写勾勒知识;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绘画的创作热情已经不是那么高了,这个时候的速写教学应该结合提升学生的兴趣点,不能用成人化的速写训练,一味的要求学生重视比例和透视这些难懂的概念。
3.2形式多样,唤醒学生速写学习热情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速写教学不只是写生课,还要包括观察课,在观察课中渗透小学美术速写的基础知识,小学美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去观察一些事物,逐渐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一些速写的基本知识。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活动之后,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具有代表性的速写作品,组织学生一起欣赏品鉴,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又能启发学生。
3.3珍视小学生速写作品,树立学生速写自信
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速写教学时要明确:小学的美术教学不是专业的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速写要求不可以太过严苛。这个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只能称之为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学生的绘画对象和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学生的速写作品更是各不相同,有点学生关注明暗对比,但对比又过于强烈,有的关注事物的比例,但是在比例的把握上又不够准确。教师面对学生的这些速写作品,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不是一味按照速写的标准批评指正,这样会挫伤学生速写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更本不愿意去开展速写创作,那小学美术速写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篇4
[关键词]审美眼光 艺术认知 能力提高
不同人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是不同的,正如罗丹所说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人能否发现美,如果能发现,那么这种发现又能达到何种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审美眼光和对艺术认知能力的高低。对艺术品的审美眼光高,从艺术作品中所接收到的艺术认知能力的信息就多,所做出的结论也就较准确;反之,审美眼光不高、艺术认知能力欠缺的人,从艺术作品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就少,所做出的结论也就很可能不准确。
一、掌握美术常识是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的基础
美术常识就是关于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艺术语言等,美术常识重在研究美;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重在感受美。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在掌握美术常识基础上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高层次的美术欣赏都是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而得以实现。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美术欣赏的理论知识、方法和经验,在面对一件作品时,只会用现有经验来判断:“像不像”“画的是什么”“好看不好看”等审美态度来对待,这只能使美术欣赏活动误入歧途。所以我们会在“毕加索”、“米罗”的画展上发现,许多不专业的人解说:“这些画的是什么?那是画的是什么”而不是提出“我感觉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解释,以“好看不好看”“像不像”来评述美术作品的解说,对慕名而来的观众来说是肤浅的,我们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有和谐美,悲壮美,崇高美,有形式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有效的评价这些来源不可或缺的美术常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对作品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的眼光。
二、不断获取多种审美体验是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的途径
1、避开“标准答案”式的教学
传统的审美评价都是教师一锤定音的。有些教师在作品分析中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点,通过不断的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是给作品贴上了标签。这样的行为,忽略了学生自我和群体的评价能力,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也影响了学生获取多种审美体验的机会。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
2、开展演讲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
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中,总结、评价不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更主要的是由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下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对提交的小组课下讨论结果征选,对不同观点的、有较新见解的讨论结果,在课堂上让小组代表以演讲的方式陈述,提高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不但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性,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而且为某论点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利用每位同学掌握的不同知识和观点,可以丰富更多同学的知识面,体验多种审美评价,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在此之后,需要教师的点评,启示同学们在鉴赏作品时应有针对性,并且让他们在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下思考问题,从不同层次来欣赏作品,同时提出宝贵的观点和问题。在鉴赏作品时思维开阔,观点自由。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学会用“专业”语言对作品评价能力的培养,同时演讲式教学的构建,将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可能成为现实,提高的将是包括思维、鉴赏、评价与创造在内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审美体验是审美评价在美术欣赏课的目标。只有这样积极的教与学,才能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才能真正做到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
3、将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
美术欣赏课程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历史、地理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如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文人画,既是绘画的珍品又是这些文人的文学、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建筑、绘画等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又和音乐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古希腊建筑中的“黄金分割”定律又和数学联系了起来。通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艺术认知能力的途径,促进了审美眼光。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视觉器官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功能,但仅仅从视觉感知经验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恰当的辅以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感知美的兴趣,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体验,增强学生视觉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与科学、美与社会、美与生活的和谐关系,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使美术课堂成为能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阵地,并实现自我创新和跨越。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2月
篇5
小学教材 美术教学 想象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绘画是内在的一种儿童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在意愿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想象画是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开始创作认识的课程。它是通过学生的记忆、摹仿、然后按照自己的综合比较、重新组合画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形象摹仿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规划、构图能力、色彩搭配调和能力、表现创作能力都可以得到训练。
想象画创作中,首先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感。灵感具有其突然出现且迅速消失的特点,因此需要教师启发和保护。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欣赏作品,多思考,积累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想象画需要载体进行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灵感的同时,进行基本技法的指导,帮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内在潜力,使学生能够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
一、教材中第三学段中的想象画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美术教材中第三学段想象画的内容标准都不同,主要涉及“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三个领域。想象画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占的比重较大,三个学段均有涉及。
第三学段想象画的内容标准如下:
“造型・表现”领域: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制实践;学习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综合・探索”领域: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以《趣味文字》为例:
《趣味文字》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学习领域为“造型・表现”。教学目标为: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书写方法;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引导阶段: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归纳其特点。出示变体美术字,引导学生比较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
这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比较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发展阶段:教师介绍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的字体。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为形象、美观、生动、有趣等。它的变化分为笔画变化、字形变化、结构变化和形象性四类。教师出示各种趣味美术字启发学生想象,感受其趣味性。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这一阶段通过欣赏归纳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再进行基本步骤的演示,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同桌交流讨论将采用什么形式进行改变,得出基本结论以后让学生着手创作。
第三学段表现手法趋于成熟,想象画比重较小,重视技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可引导在一幅作品中穿插多种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创作。
二、想象画教学的建议
1.注意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在教学中,应根据想象画的要求,采用欣赏优秀作品、图片、录像、幻灯等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气氛,创设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情绪和教学氛同。让学生在学习情绪上受到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促使他们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不失时机地要把自已的见闻、感受描绘下来。学生对周围客观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形态、结构、比例和色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然后,运用绘画技法,表现可视的艺术形象,抒发内心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由观察事物,丰富感性材料,体验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料,运用视屏、范画、图片等手段使其表象素材增加。还要引导学生多方面观察自然,使其知识与表象丰富起来,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生活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形象资料,为想象画提供具体素材。
3.启迪学生思维,展开想象
唤起学生兴趣之后,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传授绘画的初步理论知识和技法,然后进行创作练习。根据学段的儿童,对事物的形象认识、分析和感受,有针对性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顿悟,使学生产生创新的冲动,并积极、主动地追求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4.合理评价,鼓励学生想象
评价学生作品时,可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作品展示、小组共评等多种形式。在他们互评时,注意倾听描述,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闪光点,作恰当的阐述,对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的儿童给予表扬,并激励所有的儿童积极地去思考去想象。
三、总结
灵感和技法共同构成了创造力的完整内涵。而想象画作为学生绘画的基本训练方法,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象画教学不仅能技法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创作技法。教师在想象画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灵感并示范指导技法,能使灵感和技法有机的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许平.关于中小学美术课程及创新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8,11(7).
[2]谭喜红.浅谈课堂教学中儿童画创作实践[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7).
[3]周景风.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创作能力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9,30(9).
[4]徐海云,燕红梅.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9,(6).
篇6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如我在上《魔幻的颜色》一课时,让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会成为什么色,“红色+蓝色”会成为什么色,“蓝色+黄色”会成为什么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如《校园里的花》一课,先让学生看看校园里各式各样的花,再看看画家笔下的花,最后看看以前小朋友画的作品。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
2.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 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 不协调” ,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关于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就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如《灵巧的手》一课,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将各种材料运用剪、折、贴、卷、插等制作方法加工成各种画面,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注意渗透德育
篇7
1 高职高专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现状分析
素描是高职高专美术专业的基础课,在学生的美术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依照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其在教学中的重视程度还没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之这门学科教学时间比较长,知识内容比较多,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腻烦情绪,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由此可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高职美术专业素描基础课程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相关人员探索更好地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促使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使学生真正重视起素描这门课程的学习来。
2 高职美术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策略
2.1 学会整体观察
在高职美术专业素描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第一个解决的问题,就是关于观察方法的教授。对于物像的观察,要从整体入手,先对其主体面貌进行观察,然后,再观察其主要的部分,最后再对部分的细节内容进行观察。整体观察就是从事物的整体形态开始,对形体形状有个系统的了解。整体观察的过程中,要从整体上都去观察,不能只观察某一具体部分,细节观察在这里是可以忽视的。包括在构图过程中的明暗中强弱的比较,布局的上下左右结构,通过整体的观察,将繁琐的内容变成一个有机体,通过画面体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程序,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化。前期的教学重点,就是使学生了解写实的基本规律,利用一些静止的物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开始绘画之前,一定对物体的形象特征进行仔细观察,这样才能了然于心,通过多观察、分析,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加深自己的理解深度。
2.2 培养整体美感
培养学生的整体美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素描教学更注重的是艺术思维和观察方法的培养。整体感是针对画面的整体效果而言的,绘画过程中,要依据轮廓与形体结构、大体明暗、深度刻画、进行调整这四个阶段依次进行。素描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比较,才能反映出客观对象的真实。在绘画的过程中,一定把握好规律与顺序,抓住其众多特征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否则,就是使其整体感受到破坏,影响整体美感。针对绘画过程中的细部刻画,只有经过不断的观察与对比,才能刻画好每一个细节,使作品整体更加形象、具体。由此可见,素描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感的塑造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塑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整体思维方式和整体意识的培养与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素描水平得到提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对美术专业的学习。
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注重对自己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多样化、合理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比如,在素描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物体的摆放位置、写实的角度以及光源的方向等进行变化,使学生打破原来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对物体全方位的观察与理解能力。素描教学方法新的突破,就是组合教学法和物体移位的教学法的使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物体进行变换,这个过程是对自己兴趣和思想的传达,代表着个人的情感,极具个人色彩,通过这种艺术情趣极为丰富的体验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构建学生逻辑性
利用对设计素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组织形体的归纳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在写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对素描基本技能的学习,又要提高他们对视觉造型精神内涵的领悟能力,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他们视觉语言的理解以及表现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促进他们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创新,将创意的培养与素描的构建结合到一起,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绘画的思维习惯,传统的思维习惯是单一的模式,一定要打破这种思维习惯,注重新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使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l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加强对逆向性思维的提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素描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美术专业有个大致、系统的认识,在学习到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将自己观点用视觉形象表达出来。
篇8
【关键词】色彩教学;色调;色调的学习
在高中阶段的基础色彩教学中,色调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专业要求来讲,学生是否具备把握色调的能力是衡量色彩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色调是一幅色彩画的灵魂。”我们把色调的学习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色调所能表达的内容是相当的丰富,同时又是综合的。它是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色彩规律、艺术素养等综合的集中体现。所以,作为教师,在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控制色调的能力,提高色彩绘画的水平。下面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
一、正确理解色调的含义
色调从字面上理解“色”是指颜色,“调”是指调子,简单的说色调是指颜色所形成的调子。实际上是指在一幅画中画面色彩整体的一种倾向,是画面大的色彩效果。例如:某幅画大面积的色彩偏蓝绿色,那么我们把这幅画的色调纳入到蓝绿色调。某幅画它总体上色彩偏冷,那么我们把它的色调定为冷调子。如何来确定一幅色彩作品的调子呢?我们可以从色彩的三要素入手,即色彩、明度、纯度和冷暖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确定色调时,应从色彩、明度、纯度和冷暖性四个方面选择某一要素来确定调子,比较适应初学者掌握,如某幅画,可以选择色相来定色调:是黄色调还是红色调?也可以选择明度来定调子:是高明度还是低明度调?不要求学生确定复杂的调性,如要求学生找出即是黄色调又是暖色调,又具有高明度的画面。这样做反而让学生感到确定色调复杂,无法下手了。所以从色彩的某一要素出发,学会先确定某一调子,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在原来调子的基础上考虑其他的特性,如已经在确定黄色调的基础上,利用色彩的冷暖性再确定这幅黄色调的画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这样循序渐进的进入更为复杂的色调练习,效果会更好!
二、色调形成的要素
1.固有色的影响
决定画面调子最基本的因素是固有色,它对色调的确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作者在作画时最直观的感受,能从第一感觉中确定画面的调子。例如:春天的山野中一片翠绿,绿色就是画面的主色调。金秋时节,田野、大地一片金黄色,金黄色调就成为画面的主色调了。平常,我们所讲的绿色调、黄色调等等,就是所绘物体的固有色,在画面中哪一种颜色占有的比例大,就决定这种颜色为画面的基本色调。初学者在画画时,根据固有色所占画面的面积大小,确定其画面的色调比较容易把握。
2.光源色的影响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一组物体在暖色光(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就会统一在暖色调的气氛中,如果在冷色光(天光)的照射下,整个物体就会被笼罩在冷色调中。这是光源影响并决定了画面的色调,所以我们在绘画时,只要明确了光源的冷暖,就能决定所画色调的冷暖调了。
3.环境色的影响
物体受周围环境色的影响,也占很大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色:秋天,在金色的夕阳下,田野、山川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余辉中。舞台上,紫色灯光的照射下,人物、道具都变成紫色,这种因环境的强烈影响而改变了画面本来的颜色,由环境色确定画面主色调的现象也较多。也容易被别人接受,而且这种因环境影响而产生的色调效果较突出。
三、提高把握色调能力的有效方法
1.色稿训练法
小色稿的写生练习是快速提高把握色调能力的有效手段。小色稿要求用8K纸张大小,训练重点是画面色彩的统一,大关系的完整性,所以它要求作者在固有色彩有适当呈现的情况下进行大胆的色彩处理,适当改变原有对象的固有色,通过有目的的取舍,快速获得具有明确色彩的偏向的调子,形成画面的色调。小色稿训练时,物体局部细节被忽略,只要求画出物体大致的体面特征,避免作画过程中死扣硬磨局部细节的现象,使画面产生色彩凝练、整体、造型概括,色调统一的画面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把握色调的能力。另外,在小色稿的练习中每个人对色彩理解的不同,色彩感觉也不一样,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对色彩的喜好,画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形成不同的色调来,这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色彩语言,同时也提高了色彩的素养。
2.有调性的色彩短期练习
这种练习是教师设计好写生的内容,确定好色调,有针对性的、有明确的训练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例如:摆设一组蓝绿色调的静物,要求学生用4课时完成一幅蓝绿色调偏冷的水粉画。这个阶段的色调训练要求深入、细致地表达出色彩之间的微妙关系,使色调更加丰富、生动,在前期小色稿练习的基础上把训练要求进一步提高,把握对色调控制的能力。
3.临摹名家作品
这个阶段的练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与绘画素养,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加深对色调的理解。作品的选择以法国影响派画家的作品为主,如莫奈的《鲁昂大教堂》组画等优秀作品,通过深入、细致的临摹,相信能深深震撼每一个学画者的心灵,真切地感受到色彩的魅力,品味“色调是色彩画的灵魂”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文献】
[1]AldomTang的日志.色调对水粉静物写生的影响[EB/OL].百度搜索——网易博客tangzhiqing2006.blog.省略/blog/static/239238852008101811509178/
篇9
在郎世宁之前,在宫廷美术教育中已有南怀仁与焦秉贞这样的师徒关系,也有擅长透视的画家格拉蒂尼(1700年到北京,1704年返回欧洲)在宫廷内传授透视画法和油画技法,还有擅长油画兼铜版画的专业画家马国贤(1710年来到中国,1723年返意大利)。虽然他们对于“引西入中”的宫廷美术教育机制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传教士的身份分散了他们的精力或是在华时间短的限制,未能将此机制形成宫廷美术教育的常态。郎世宁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
郎世宁早年来华前,在意大利接受过系统的西洋油画训练,画艺出众。进入到中国宫廷后,他在绘画方面的才能并未完全获得中国皇帝的认可,因为皇帝反感西洋油画对人物面部阴影的处理,郎世宁一方面揣摩皇帝的趣味,钻研面部处理技巧的变通之道,以创作让皇帝满意和接受的肖像画。另一方面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技巧,掌握中式笔墨颜色特性,逐渐形成了亦中亦西的绘画面貌,为日后的在雍正和乾隆两朝受到重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据清代档案记载,皇帝曾安排有名望的画家带徒弟,佛延、全保、富拉他、三达里、班达里沙、八十、孙威风、王价、葛曙、永春等十位柏唐阿都在郎世宁处学过油画和透视。应康熙皇帝之命,郎世宁还要将西洋油画技艺传授给内廷柏唐阿。到雍正年间,这十个徒弟或在养心殿当差,或仍在郎世宁处学画。后来的弘历帝还令丁观鹏向他学习西洋线法画(透视法)。乾隆三年,丁观鹏为同乐园戏台上画油画烟云壁子一块,紧接着又为重华宫戏台上画油画烟云壁子。乾隆三年皇谕:“双鹤斋着郎世宁徒弟王幼学等油画。”同年,王幼学还接过太监胡世杰交来的一张画稿,照样绘制了油画一张。由此可知,宫中存在着画室兼教室的教学场所。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熟练掌握西洋画技法的绘画接班人,另一方面是给画家当助手创作满足皇室的需要的作品。因此在画家培养方面,便按照皇帝的要求组织教学。其间要考虑到皇帝的趣味、宫廷的礼仪、正统的观念,所以要更多地注重法度、规则。虽然,宫廷画家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师徒传授的模式,但是,宫廷的大环境,丰富的收藏,代表异质文化的洋画家的存在,特别是盛行的满足皇帝趣味的“合作”方式,必然有利于学徒打开眼界。
应该看到,这种“引西入中”的宫廷美术教育机制不能等同于传统的师徒制,雍正、乾隆时期,它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以歌颂皇帝的享乐和文治武功为教学目的,由皇帝亲自任命郎世宁长年担任首席导师,按照西式美术教育模式,系统的向他的学徒和同僚们介绍并传授着透视学、解剖学、光学和色彩学等基础知识,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颜色为主要形式,学成之后并由皇帝安排工作,形成亦中亦西的宫廷美术教育机制。对中国美术教育来说,上述的一些特点具备近代性质的因素,虽然只有一种宫廷趣味和合乎这种趣味的单调手法,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清代宫廷教育机制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完善。
二、在郎世宁西洋画观念和创作实践的共同作用下将宫廷新体绘画风格带入成熟期
在郎世宁之前,清代宫廷中已有像焦秉贞这样擅长西洋画风的中国画家。胡敬的《国朝院画录》中有一段关于他的重要记载:
焦秉贞,工人物山水楼观;参用海西法。臣敬谨按:海西法善于绘影,剖析分刌,以量度阴阳向背斜正长短,就其影之所著而设色,分浓淡明暗焉。
从中我们了解到新体绘画风格——“海西法”,包含着明暗、光影、远近、浓淡及设色等多方面的特点。根据上文中所提到他与南怀仁的师承关系,可以得出中国的宫廷画家已经开始直接向供职于清廷的传教士画家学习。同时,这种情况也有助于说明:此一阶段西洋绘画的透视、明暗和色彩技法已经在实践中初步地产生了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出现了如焦秉贞、冷枚(约1670~1742)、蒋廷锡(1669~1732)、莽鹄立(1672~1736)等许多热衷于或往往喜欢尝试以“海西法”“、海西烘染法”作画的画家,同时也表现在一部由中国人完成的专门介绍西方透视学的著作《视学》的问世上。
据载,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郎世宁来华,当时年希尧正在研究透视学,在他后来出版的《视学》一书的序中曾说:“迨后获与泰西郎学士数相晤对,即能以西法作中土绘事。”说明在郎世宁的帮助和启发下,最后于1729年(雍正七年)著成此书,介绍西方文艺复兴开创的透视学原理和方法,不仅丰富了中国绘画画面的空间语言,同时对工程制图等领域起到了极大的开拓意义。
在雍正六年由郎世宁所作的《百骏图》是他早期代表作品之一,在绘画手法上保持着典型西方写实主义的风格,如注重明暗对比,强调色彩和体面关系、注重表现物象的质感和空间感等等。同时在题材的选择、工具材质和构图形式上选择上都是注意从文化心理上向中国传统靠近《。百骏图》就是迎合皇帝心理典型选题,在传统中国绘画中,骏马的表现还常被赋予超群出众的人才之意。
《乾隆皇帝朝服像》《、孝贤皇后朝服像》以及《慧贤皇贵妃朝服像》(以上皆为绢本设色,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慧贤皇贵妃像(》纸本油画、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认为是郎世宁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前面三幅“朝服像”轴充分发挥了西画写实能力的优势,人物形象丰实饱满,富于立体感和真实感,同时,他又着意削弱了明暗对比面将人物造型巧妙地融入到柔和的正面光线中,且将以体面和真实色彩关系为主的人物造型和传统中国绘画的工笔重彩和线描手法有机融合在一起,这就既突出了人物主体形象而又使画面具有统一的格调和装饰性。在这里,较之早期作品中那种特别强调明暗对比的欧洲风格,可说是更为中国化了,这不能不说是郎世宁的创造。
综上所述,郎世宁在进入到雍正和乾隆两朝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起先帮助年希尧编纂《视学》,成为了学习透视学的早期教材,为新体绘画风格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随后,大胆实践,融合西画的观念与中国画的形式,在乾隆朝进入了全面成熟期,无论是在花鸟走兽画,还是人物肖像画和历史纪实画方面都表现出新颖的面貌,这样的做法丰富了宫廷新体绘画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具有美术教育史的意义。
三、宫廷新体绘画风格的形成,为中国美术教育批评提供了议题,开拓了中国人美术评鉴的视野
对郎世宁新体绘画的评价,历来就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持正面论者,认为他的画结合了中西艺术技法,写实性强,工整细致,雍容华贵,开一代新风,是清代宫廷绘画的代表,在中西美术交流史上有重要地位。持反面论者,则认为他的画形胜神穷,非驴非马,非中非西,亦中亦西,中西绘画技法结合生硬不自然,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而已,艺术价值不高。就连乾隆皇帝,对郎世宁的画作也表现出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充分肯定和赞赏他的写实技能,一方面又以“逊于古格”为憾,嘱中国画家补绘背景以融二家之长。出现正负评价并不奇怪,作为中西艺术初次交流、碰撞下的探索,郎世宁的画本有许多值得争议之处,且从不同的角度和文化背景来观察,也会得出不同结论。
近代以来,研究郎世宁和中西美术交流史的学者们看待郎世宁绘画,也颇多赞许之词。严家淦评价:“郎世宁具艺术天才而献身天主,远来我国,为当时极具西画素养,且醉心于中国绘画者,声名虽不及四王,但亦成就蔚然,一时风靡,艺坛推重,史家论明清之际吾国美术之受西洋影响者,均予郎氏以一特殊之地位。乾隆以后,西教受禁,西学亦随之影响,文化交流转趋低潮。时至今日,吾人又得重见东西美术相激荡之新气象,回顾郎氏作品,亦可见郎氏对中西绘画之融合力与引导力也。”罗光序评:“郎世宁乃造成一种新的绘画艺术,以西画的立体几何法作轮廓,以颜色表达生气生气盎然,人物逼真,然而缺乏中国画的神韵,但却显露西洋画写生的优点。”秦孝仪论郎世宁绘画:“盛世清廷,传教士画家入内供奉渐多,然以郎世宁声名最盛,盖郎氏夙即工于西方画法,既来中华,寓京师,入禁庭,见我国艺术之高妙,遂沉潜其间,弃西洋油彩刀刷,转同化于中华之丹青墨妙,虽据其西洋写实之素养,要仍以我国笔描彩绘为依归,乃能神形悉具,成其卓然独立之面貌。郎氏本以教士来华,而终以画艺振奇于世足为一代画坛之英。”
篇10
指导思想: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学期,艺术组以市教研室及学校教研工作为指南,本着以研促教、共同提高的宗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投入到教学艺术的研究之中,引导教师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素质,提升教学水平。
课程1、美术鉴赏(高一)(1)、课程分析"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2)、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本课程内容包括: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实用性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尤其是现代主义系列中的抽象主义美术作品,能激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第1周 《教学预备周》
第12周 《审美自律》
第2周 《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13周 《美术鉴赏学段考试》
第3周 《图像与眼睛》
第14周 《从传统到现代》
第4周 欣赏DVD《超现实主义绘画》
第15周 《新的实验》
第5周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16周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第6周 欣赏DVD《蔡国强爆破画》
第17周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第7周 《原始人的创造》
第18周 《托物寄情》
第8周 《礼仪与教化》
第19周 欣赏DVD《中国古代建筑》
第9周 欣赏DVD《青铜器的铸造》
第20周 欣赏DVD《民间美术1》
第10周 《心灵的慰藉》
第11周 《人间生活》
第22周 美术鉴赏学段考试(3)、具体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播放相关教学短片及著名电影,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如参观美术馆等提高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以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
3、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如优秀的美术作品,画家的生平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4)、教学目标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学生能够:
课程2:美术专业课(高一、二)为了更好的实施我校的美术特长班教学,做到分阶段分层次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我校的高考升学率,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绘画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其能够掌握构图、透视等基础知识,理解绘画的基本规律,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并能熟练掌握临摹、写生等基本造型技能;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教学内容进度:
-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利率政策
- 下一篇:对线上教学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