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施工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隧道工程施工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隧道工程施工措施

篇1

关键词:特长隧道工程施工;监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当金山隧道位于甘肃省阿克塞县境内,线路在长草沟以20.14km的隧道穿越祁连山-阿尔金山的分水岭当金山(隧道进口高程为2864.83,出口高程为3107.00),线路出隧道后接入当金山车站。除进口段470m为双线车站隧道外,其余洞身为单线隧道。但由于受其北坡陡峻,地表风化严重,泥石流、断层等不良地质影响,且伴随地下水贫乏,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对钢筋混凝土具有侵蚀性的情况,对于工程的顺利开展造成诸多困难。

当金山隧道工程参建单位:

(1)建设单位:敦煌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2)设计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3)监理单位:兰州交大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4)施工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2、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本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3、工程施工特点

3.1、自然条件恶劣。敦格线地处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小, 蒸发量大(年最大降雨量105.5~252.3mm,年平均蒸发量2505.1~2578.5mm),植被稀疏,地表主要为细圆(角)砾土,部分段落地表分布粉、细砂层,风沙大,且持续时间长。当金山山区的各大沟谷及其支沟部分地段有泥石流、风吹雪等。

3.2、施工难度大。高海拔地段长大隧道。当金山山势陡峻,最高海拔3600m,长度20.140公里,围岩分级为Ⅱ~Ⅲ级围岩占52.81%,Ⅳ~Ⅴ级围岩占47.19%,隧道部分段落地下水较发育,隧道共通过10条断层,其中区域性断裂2条(F4、F5),F5断层(825m)为活动断层,次级断裂8条。当金山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反应谱特征值0.40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八度区。

4、当金山特长隧道监理措施

4.1、监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应注重对监理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并且对其实行制度化管理,保证其内部管理的规范有序。因为制度的规范化管理是做好一切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这项隧道施工监理工作的开展,所属监理单位按照合同的规定严格设置监理机构及其监理下属部门。为此工程监理所配备的工程师应为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监理人员。同时,也要为工程项目配备相关的办公用具、仪器设备以及交通

工具,以满足完成其现场监理工作的需要。除此以外,监理工程项目部门还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各级的岗位均由专人负责,保证工程质量。在具体的工程监理过程中,应建立包括总监对业主负责,副总监理工程师对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现场监理对现场施工质量负责在内的三级质量负责制。

4.2、工程监理在特长隧道中的工作概述

4.2.1、开挖

工程监理在特长隧道工程施工前应审核开挖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及技术交底;检查台阶法开挖长度与设计是否相符;其次,检查开挖面的地质素描和地质预报;在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分部开挖时,下一循环爆破应在喷射砼终凝3h后进行。施工前应要求施工单位做钻爆设计,监理进行审查后方可进行爆破作业,施工中应严格执行钻爆设计要求,爆破人员需持证上岗,并严格控制钻孔数量、间距、深度及装药量,未做爆破设计的,不得进行爆破作业。若发现位置偏移或者出现超欠挖,应立即停止掌子面掘进施工,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中心位置不偏移,及时处理欠挖部位,否则易导致欠挖部位越来越长,增加处理难度,影响工程进度,并加强测量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测量及时数据准确。

4.2.2、钻爆设计

应由测量人员画出开挖断面的中线,水平和轮廓,监理工程师检查钻爆设计图标出的炮眼位置,合格后方可钻眼。检查炮眼的深度和角度,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辅助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为±10cm,周边眼口位置误差为±5c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5cm。钻眼完毕后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合格后方可装药。钻爆工作完成后检查弃渣场,弃渣场应严格遵循先墙后渣的原则,检查弃渣挡墙的坚固牢靠,保证安全,并符合设计要求。

4.2.3、支护

支护应在开挖后及时进行施作,监理工程师要检查喷射工艺是否按设计和验标要求进行湿喷,杜绝干喷工艺;检查锚杆,网片,钢架是否按设计要求安放,检验合格;审查施工作业技术指导书(技术交底);检查喷射砼所用的水泥、粗、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材料是否已检查且合格。开挖后不及时进行支护易导致围岩时间较长,应力释放产生变形引起坍塌,存在安全隐患,应要求施工方及时初喷并立架封闭围岩,及时进行监控量测工作,确保围岩稳定。因地质判断不准确,致使支护措施不到位,导致支护变形开裂应及时采取加固补强措施,如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应进行拱架置换施工,置换拱架前应先加固围岩,待稳定后方可进行置换施工,确保隧道净空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并在今后施工中及时进行地质预报,仔细分析,保证支护措施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原材料控制不严,尤其是骨料级配、速凝剂不按配合比拌料,易导致砼强度不足,开裂掉块,影响初期支护强度,严重的会导致变形坍塌。现场应严格控制原材料,不合格的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开盘前应校正计量设备,由试验人员出具配料单,严格按配料单拌制砼,并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4.2.4、防水与排水

对于防水板基面处理达不到要求,初期支护表面不平顺,锚杆端头、钢筋头等尖锐物外露不作处理,应在防水板挂设前应对基面进行处理,平整度达到验标要求,并清除外露钢筋头等尖锐物,以免损伤防水板,影响防水效果,未处理验收合格不得进行防水板挂设施工,如防水板已挂设应排查有无破损,发现破损及时进行修补。对于防水板固定形式不符设计,固定点设置数量、间距不合规定,应在防水板挂设前应铺设缓冲层并采用热熔衬垫固定,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板采用热熔焊接,不得紧绷,也不得过于松弛,以自然垂落用手轻压能接触到基面为准,达不到要求应返工处理。

4.3、现场质量控制工作措施

驻点控制:控制工程、重点工程和关键工序施工期间,安排专业监理工程师驻点,确保监理质量控制工作到位和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2)现场检查:根据现场的工作安排和实际施工情况,要求监理工程师对所监控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情况做到巡检、抽检、抽查、工序检查、隐蔽检查和旁站监理等检查工作到位,不允许有漏检、不进行检查的现象。(3)检测抽样试验(或平行检验):要求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现场的原材料、现制材料、构配件、测量放线等及时进行检查,按要求的频率进行平行试验、测量、旁站监理承包人的相关检测试验过程。对重点工程、关键工序中使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实施部位、试验研究部位,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跟踪检查,确定旁站监理部位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旁站监理。

5、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安全;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1、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组织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隧道施工组织体系一般采用传统的组织形式,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通常把施工的进度、效益放在第一位。另外,一些隧道工程的承包单位把工程分包给民工队伍对民工队伍的施工又缺乏指导与监督检查,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组织机构或是组织机构不完善,不能正确处理工程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使得施工安全没有保障。

1.2施工管理体系存在欠缺

目前我国隧道施工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比较缺乏,技术干部不足,班组长管理人员组织能力差,工人的技术水平低。在隧道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章不循、纪律松散、无知蛮干。出现隧道施工中支护不及时,衬砌远落后于掘进,锚喷支护不符合设计要求,掘进尺度过大,通风除尘不畅等现象,给施工安全留下很大隐患。

1.3应急预案与措施不完善

一旦发生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时,由于缺少相应的应急预案与措施,其处理方案往往根据经验来进行处理,由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事故具有多样性,不可预见性特点,在事故发生前如没有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则会陷入无章可循的地步,采取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事故,有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提高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的控制措施

2.1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加强地质勘察和监控量测工作。密切关注施工期间的地质情况,定期进行TSP203地质超前探测,以了解前方围岩特性,制定详细的施工预案,杜绝各种突发性地质灾害。采用目测观察法直观地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同时根据仪器设备监控量测结果,判定围岩的稳定性及支护参数是否合理,以制定不同阶段时期的量测计划,汇总分析数据,反馈指导施工。

(2)选用正确的开挖方法。优先考虑采用全断面或是少部分的开挖方法,以便减少隧道施工工序的干扰,有利于机械施工,并尽量采用新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以保证施工安全。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适宜的特长隧道应优先采用掘进机法施工。对于钻爆法施工的隧道,Ⅱ级围岩可采用全断面法施工,Ⅲ,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深埋V级围岩隧道可采用微台阶法施工,部分大断面隧道的洞口浅埋、偏压段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3)强化爆破安全作业与瓦斯治理。钻爆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爆破材料和出渣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根据预测的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必须严格控制周边眼间距、外插角、装药量等参数及装药、连线的质量,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及超欠挖数量。

当穿过瓦斯地层或从其附近通过而围岩破碎、节理发育时,必须预先确定瓦斯探测方法,及时监测瓦斯浓度,加强机械通风,采用超前周边全封闭预注浆等防止瓦斯积聚;使用防爆安全型机械和电器设备,爆破作业使用安全炸药及毫秒电雷管等,以防止瓦斯爆炸事故。

(4)及时加强支护。隧道开挖尤其在不良地质段隧道的开挖作业,应在超前支护的保护下进行;开挖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岩面,施作锚杆,安装钢拱架、钢筋网,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分部开挖时,应使初期支护尽快封闭成环,台阶长度不应超过1.0倍洞径;初期支护封闭后,可尽快施工仰拱和填充,并尽早施作二次衬砌。

支护作业应随时观察围岩动态或喷射混凝土的情况,防止落石、坍塌等引起伤人事故。

2.2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1)加大安全防护投入,不断改善隧道施工环境,隧道内应该具有足够的新鲜空气、良好的照明和人行通道,营造适宜的洞内工作环境。

(2)努力提高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并装设安全防护装置;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所有进洞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电焊工、喷射手、风、注浆手等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佩戴好安全作业防护用品。

(3)加强消防教育和管理,各洞口、井口施工区与生活区,均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具、消防水管和消防栓等,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与补充和保管;在生活区、停车场、材料库、油料库等建筑设置避雷设施。

(4)施工现场做好防排水系统,防止汛期发生洪灾。尤其在软岩地段要做好洞内疏排水,防止积水浸泡拱脚、墙脚,造成支护失稳。

(5)采用机械通风、湿式凿岩、撒水喷雾等措施降尘,使洞内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达到规范所要求的卫生标准。

(6)施工现场设立工地医院,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出现紧急情况应及时做好现场急救和保护工作,现场常备应急车辆,以供急需。

3、加强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成立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下设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的技术负责人。各隧道施工班组设立专职安全员,具体负责施工安全管理。要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加强隐患的排查。

3.2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技术保证措施要精细化

严格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强化企业内部安全管理,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将安全生产、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控制、应急救援预案等作为主要内容。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共同组织编制,报施工企业主管领导审查,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实施,并由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和安全防护现场交底工作,严格工序管理,规范作业流程,要加强对进入隧道人员的管理,建立出入隧道登记制度;要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单位对施工班组安全技术交底、应急预案演练、各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关键环节、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抽查,督促施工班组加强安全管理。

3.3落实施工安全责任制,加强施工安全培训

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做好安全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器材、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按规定报批,并定期进行演练。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隧道开挖、喷锚支护、衬砌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的技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结束语

根据大量的统计与分析可知,在隧道施工开挖、装岩运输等各环节中都容易引发各种事故。因此,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务必强化全员安全责任意识,正确选择隧道施工方法,,重点搞好不良地质段的施工作业,结合实际情况,强化现场作业安全控制,下大力预防惯性事故发生。这对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安全生产,都会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辉.公路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与应急预案[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01).

篇3

【关键词】公路隧道工程;病害处理;措施

1.综述

公路隧道工程病害问题是人类进行公路工程建设中最不想遇到的但又难以逃避的问题,尤其是公路、城市地铁、水利枢纽等。隧道工程多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多样性等特点,公路隧道工程病害发育程度高的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使得公路工程建设的难度和风险性较大,是地基稳定、公路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因此,用先进的手段和技术进行探明公路工程建设区内隧道工程发育情况,解决与工程洞穴问题有关的技术难题是非常有必要与迫不及待的。但是,目前技术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于实践需要,大多数的技术和方法多处于经验总结层次上,具有科学指导性的理论知识甚少。因此,进一步探讨公路隧道工程洞穴稳定性评价的技术和方法,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隧道工程稳定性评价的理论,指导公路隧道工程区内的公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病害处理,具有重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2.公路隧道工程的特点

2.1公路隧道工程属于地下施工。即从隧道施工的地理条件和地理位置来看同其他工程的隧道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地下施工决定了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要配备一定的通风和照明设施,并且也要对地下施工可能产生的各种病害进行预防。

2.2隧道施工的工作面较窄。所谓工作面窄指的是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较大的施工空间,从而也就容易导致对其他工程项目的干扰和影响,不利于施工的质量控制和施工的顺利进行,给隧道施工增加了难度。

2.3隧道施工易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即由于隧道施工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特点,所以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地质环境的勘查。

2.4隧道施工属于线性作业。也就是说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比较适合采用流水作业和管理的方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隧道施工中需要使用到一定的辅助坑道以及支护设备因为公路隧道工程中可能出现涌水。

3.混凝土施工中产生的渗漏水通道

3.1在隧道施工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调配比例导致的水灰比过大,也容易导致毛细型的渗水问题.也就是说水分过多的混凝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利于拦截渗水。

3.2在隧道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材料不利于拌合那么有关的泥浆材料将无法很好的和缝隙粘结,从而导致存有各种形状的缝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渗水病害的产生。

3.3在隧道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材料的拌合过程中存在杂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杂物腐蚀形成空隙也容易导致混凝土部位的缝隙和渗漏。因此也是导致隧道渗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3.4在隧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对“三缝”进行严格的密封处理,将会导致缝隙产生的漏水问题也就是说对于常见的混凝土隧道的缝隙不能进行有效的填补和预防将会导致公路隧道工程的渗漏。

3.5在隧道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的防水板及止水条安装不合理达不到相关的质量标准也将导致混凝土公路工程的接缝破损进而导致混凝土出现渗水现象。

3.6在隧道防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纵横向排水管的管材质量达不到相关质量标准,以及未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安装排水管从而造成排水不畅进而混凝土出现渗水现象。

4.隧道衬砌结构破损成因分析

隧道的结构破损也是导致公路隧道工程渗水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的结构问题的预防和控制一般来说对于目前常见的公路隧道工程出现结构破损的主要原因有地质因素、设计因素以及施工因素等几个方面其中反映在施工方面的问题比较普遍如强度不足、厚度不够、模板变形、拆模过早、振捣不密实及浇筑时机不合适等。地质原因在衬砌结构破损成因方面起主要作用尤其是地基不均匀沉陷和山体滑移错动。

5.隧道病害整治技术

5.1钻孔中的病害防治

在对公路隧道工程进行钻孔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要严格的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的原则并且要严格的控制钻孔的误差钻孔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对各种孔内的杂物的清理,避免由于各种杂物的存留导致的钻孔质量不达标,也防止钻孔深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的空位错位。

5.2滑坡病害的防治

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等特点要想绝对的避免滑坡病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就必须要做好相关的滑坡预防和病害处理。有关部门不仅要对现有的各种地质情况进行严格的勘查,还要对相关的地质危险地带进行支护和防护。在隧道结构产生病害部位安设锚杆可有效提高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将已产生裂纹的衬砌混凝土与已加固的围岩结合在一起阻止衬砌结构的进一步破坏。

5.3套衬技术

病害治理中如衬砌产生的裂缝不密集尚不足以危及隧道结构安全,经加固后仍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而且存在净空断面缩小的余地。在安设锚杆、注浆加固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施作套衬套衬就是在既有衬砌内表面再灌注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与既有衬砌共同承担围宕压力,套衬可以有效地阻止既有衬砌进一步裂损变形同时可起到防水的作用。

5.4隧道衬砌裂缝与混凝土腐蚀的防治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衬砌是承受底层压力和防止主体隧道部分坍塌的公路工程建筑结构这种结构的最常见的病害形式就是混凝土裂缝因此有关施工部门应该加强对其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控制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各种应力的控制避免压力过大导致的裂缝。

5.5渗水病害以及预防。

在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当地的山体和土地造成了破坏,所以一定会对其水体进行产生影响。因此,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渗水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对于从衬砌表面主要在“三缝”部位渗漏出来的地下水必须配合采用引排技术治理。

6.结论

6.1隧道病害是国内外非常普遍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公路工程隧道病害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隧道使用寿命,一方面直接威胁到隧道的结构和运营安全,运输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要求不断提高隧道修建技术水平,避免或减少隧道病害的发生。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看到公路隧道工程的病害问题仍然非常严重,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

6.2公路工程隧道病害的形式主要有渗漏水和结构破损,其中渗漏水病害比较普遍所以在隧道的病害管理和预防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对这种类型的病害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做好相关的地质分析以设计出合适的施工应对方案。

6.3通过对现有的运输公路工程的隧道施工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隧道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地质方面的、施工方面的、设计方面的和人为因素等,要想做好相应的预防和病害治理就必须要对现有的公路隧道工程的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6.4公路工程隧道病害整治要各种技术综合运用,由专业队伍来进行治理的时机最好选择在通车前进行要坚持”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治理原则避免在日后的隧道使用过程中反复的对同一位置的病害进行多次修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公路隧道工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严重的病害问题. 加强对公路隧道工程的病害管理需要全体公路工程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监管。另外,加强公路隧道工程病害预防的研究工作,有利于将隧道施工中发生的灾害防患于未然,将大大节约公路工程造价,提高公路工程进度,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路隧道加固技术规范(总校稿),2013.

篇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交通、水利水电、市政及地下工程开发利用等基础设施领域均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近十年来,铁路隧道、公路、水利水电、隧道以及城市地铁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亦面临着危险。一方面因为在设计和施工工艺上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隧道工程施工的所处环境比较特殊,施工的条件和地面工程有很大的不同,施工时在外地质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在这两方面共同影响下,导致隧道工程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安全问题,所以,研究隧道工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灾害必不可少,以确保我国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满足使用要求。

1隧道掘进中的超欠挖

隧道的超欠挖是根据隧道设计的开挖轮廓线为基准线的,将施工中实际开挖获得的轮廓线和设计基准线相比较,超出基准线以外的部分称之为超挖,而在基准线以内的部分称之为欠挖,在实际开挖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和基准线相重合,即表示既无超挖也无欠挖。因此,其表现形式为在隧道开挖掘进过程中,发生上下左右轮廓超标。导致隧道超欠挖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由于炮孔布置的测量错误或者不准确以及施工人员技术不娴熟或者责任心不强导致布孔偏差,进而引起布孔位置偏离周边孔的设计线偏内产生欠挖,偏外产生超挖;炮孔钻眼过程中孔眼不直发生斜孔超限或者爆破参数选择有误,装药量过多或不合理;在围岩条件差的情况下,穿越节理裂隙发育或者破碎严重的岩石隧道容易导致超挖。防治隧道出现超欠挖现象的具体措施:通过采取激光指向仪来控制隧道掘进的方向,增强隧道内照明质量;为了避免隧道内来往车辆破坏导线点及中线点,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将控制点设置在基础上,除此之外,还要设置明显标志及保护措施并且按规定要求对控制点进行复测;通过提高钻孔精度和加强对司钻人员的技术培训把超欠挖值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为了确保孔位、孔深、倾斜度等达到规定要求,在让司钻人员熟练掌握钻孔技术的前提下,严格按设计要求、操作细则和布置的孔位进行施钻;在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相关参数,在钻孔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和及时调整孔眼位置和方向。

2隧道喷射混凝土脱层隆起

把通过压缩空气,将按一定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和料通过运送管道高速喷射到受喷表面上并凝结硬化,进而形成混凝土保护层的过程称之为喷射混凝土。在此过程中将混凝土喷射层与岩面不粘结的现象认定为隧道喷射混凝土脱层隆起。导致隧道喷射混凝土脱层隆起的原因有:未清除干净受喷面上的松动岩石;受喷岩面浮碴杂物未用压力风、压力水清洗或清洗不彻底;未处理受喷面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未用风、水清洗间隔喷混凝土前一层喷面上的浮碴;风压和喷射距离不协调。预防隧道喷射混凝土脱层隆起的措施包括:清除受喷面上的松动岩石及浮碴杂物;采用凿槽、埋管的方式引导疏干处理喷水、淋水、集中出水点的受喷面;喷射混凝土前进行试喷来确定风压与喷射距离之间的是否协调。

3隧道锚杆拉力不足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就是隧道开挖以后,在围岩稳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加以支护的方式使其进入稳定状态。在支护形式中比较常用就是锚杆,其作用原理就是通过技术手段从内部加强围岩稳定性,提高围岩的抗裂强度,改善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并且还可以将不连续的岩体联系在一起,进而增强围岩整体性,同时充分发挥围岩的自载能力。锚杆拉力不足就会导致锚杆安装不牢固以及抗拔力不足,进而影响围岩的承载力。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没有足够的锚固长度、灌浆不充分、锚杆包裹厚度不足、没有处理干净孔眼内杂物、孔眼深度和锚杆长度不配套。防治隧道锚杆拉力不足的具体措施有:钻孔直径应和螺栓直径相匹配;钻孔孔深要满足设计要求;压浆前用压力风或压力水将孔眼冲洗干净;注浆时应从孔底开始,并且确保均匀连续进行、中途不得中断;安装时确保锚杆与孔眼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4隧道初砌混凝土麻面

作为长期保持隧道安全的重要结构,隧道衬砌必须同时满足结构安全功能、使用功能、美观功能等。因此,衬砌的外观也成为重要的控制指标。而衬砌质量的满足既要通过理论上的合理设计,也依赖于现实情况的精心施工。在实际工程中,随着大模板衬砌台车、泵送混凝土等技术的应用隧道衬砌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隧道施工技术也引起的足够的重视。但是目前隧道施工中也出现了一些细节问题,如出现混凝土表面缺浆、麻面、蜂窝、钢筋和石子外露、错台等问题。就麻面而言,导致其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且不易被有效控制。主要包括:在混凝土浇筑前没有清理干净模板表面,拆模时导致粘损混凝土表面;钢模板没有被充分利用,有其他类型的模板夹杂其中;模板表面不均匀涂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拆模时发生粘模;不严密的模板拼缝,导致混凝土浇筑时砂浆流失;混凝土振捣不够,未排净混凝土中残留空气。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预防麻面产生并防治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有:认真清理模板表面,使其表面不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全部使用钢模板;均匀涂刷混凝土脱模剂;振捣手振捣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避免出现漏捣,止捣时也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

5隧道初衬混凝土蜂窝

隧道初衬过程中相对于麻面,另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就是蜂窝。出现蜂窝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暴露在混凝土表面,这些钢筋主要包括主筋、副筋以及箍筋。而产生蜂窝的原因主要有:实际钢筋尺寸超过设计尺寸,导致局部出现贴模板现象;混凝土浇筑振捣时,由于钢筋垫块偏移或脱落引起贴模板现象;钢筋过密或者钢筋混混凝土断面较小,致使保护层厚度不够导致露筋。防治蜂窝产生的具体措施有:绑扎钢筋前,把不符合钢筋几何尺寸要求的重新返工;垫块应该按间距为1m的梅花状的方式布设,钢筋密集处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垫;收料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中的粗骨料最大尺寸,并且应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拆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强度进行。

6隧道初衬混凝土孔洞

随着隧道数量的增加和设计速度的提高,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均出现在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部分隧道中,其中主要的工程质量问题表现为喷射混凝土的强度不足或与围岩之间出现孔洞现象。而支护与围岩之间存在孔洞时会极大地影响隧道的安全使用,是因为这些孔洞导致了围岩松弛,使弯曲应力在支护结构中产生,进而破坏支护结构的功能,降低其承载能力。经大量的工程实践分析,笔者认为初砌产生混凝土孔洞的原因主要包括:钢筋和预埋件过于密集,致使混凝土无法将模板填满;没有按规程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现象;混凝土坍落度太小,无法振捣密实;混凝土中混有杂质,如硬块或其他大件杂物;没有按规定程序下料,导致振捣不均或来不及振捣。防治出现混凝土孔洞的具体措施有:混凝土配比中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规范要求;专人跟班随时检查以防出现漏振;施工时检查每盘到现场的混凝土,保证其流动性符合现场浇筑条件;将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清除干净,并且在正浇筑的混凝土中防止杂物落入,如发现应及时进行清理。

7隧道混凝土露筋

在隧道蜂窝中已提及隧道混凝土露筋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于混凝土表面的现象。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没有布设钢筋垫块或垫块数量不足,位置不正确,使得钢筋紧贴模板而发生外露;出现大于钢筋间距的粗骨料粒径,或者出现混凝土漏振以及钢筋骨架中存在杂物,导致钢筋发生外露;钢筋变形位移引起混凝土露筋,而这些变形是由于混凝土泵管、振动棒等机械的反复冲击、工人踩踏或振动器碰触钢筋而造成的;不当的混凝土配合比产生离析,导致模板严重漏浆出现露筋。避免出现混凝土露筋可以通过提高工人的质量意识、加强监测、确保钢筋准确布位、绑扎牢靠、确保保护层垫块足够稳固等措施予以保障。如果出现表面露筋现象,应在准确分析露筋的原因和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进行修补,使其达到设计和使用的目的。在修补过程中不得改变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和使用。

8隧道渗漏水

隧道工程渗漏水,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到结构安全性能,而且使工程的使用年限和使用功能大大降低。这是因为渗漏水容易锈蚀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会溶失钢筋混凝土内部氢氧化钙,进而加快结构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能耗损失以及成本提升。隧道渗漏水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拱顶出现渗水、滴水现象;拱脚、伸缩缝以及侧墙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水、淌水现象;在冬天则容易导致顶部出现冰挂,侧墙形成冰柱,道床形成冰堆、冰坡等现象。造成隧道渗漏的原因主要有:混凝土的渗透性差,防水板没严密焊接,排水管堵塞以及施工缝存在质量问题等。防治隧道渗漏水的具体措施: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控制水泥用量,来加强混凝土自身防渗能力;使用合格的衬砌防水材料;清除围岩表面突出物体,保证平顺;为了确保连接强度,防水板采用热溶焊接;环、纵向排水管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同时应该做好排水管的保护工作,防止出现砂浆渗入堵塞现象;为了保证排水畅通应采用横向排水管引至排水沟的方式。

9结语

篇5

Abstract: Tunnel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curr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we must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system design, thus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tunnel.

关键词: 隧道工程;防排水;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

Key words: tunnel engineering;waterproof and drainage;construction;technical key points;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102-02

0 引言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隧道的防排水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控制,减少渗水问题对隧道造成的危害,提高隧道使用的安全性。

1 防排水工程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隧道的防水系统施工质量对整个隧道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隧道防水系统在施工的过程中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我们应该在设计上、施工上、材料的选择上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隧道防水系统的施工质量。一般而言,隧道的防水系统主要指的是防地下水,其主要是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孔隙水;然而在夏季由于雨水比较多,若路面上的雨水不能及时的排出,积水时间长时就会造成雨水的下渗,大量的下渗雨水也会形成地下水,因此,雨水也是隧道防水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隧道工程施工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防水系统进行充分的考虑,对排水系统也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减少积水对隧道质量的影响,降低对隧道的损害程度。下面就隧道的排水措施和防水措施进行阐述。

1.1 防水措施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隧道进行防水设计,正常采用的防水措施是在隧道表面喷射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设立防水板,起到防水的作用,在隧道前期施工的过程中使用复合防水板提高二次衬砌的防水效果,在隧道的工作缝、变形缝、沉降缝等缝隙部分需要使用橡胶止水带进行密封,防止在缝隙处发生淋水现象。

1.2 排水措施 隧道的排水系统的设置对隧道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排水系统主要是排,怎样比较顺畅的排水是主要的,这比防水系统有时更重要。做好排水系统首先要在隧道施工的过程设置排水管,将所有的积水从排水管排出,减少积水的产生,这样积水就不会出现下渗,减少隧道周围积水的产生,减轻隧道的防水压力。

2 公路隧道常见的防排水施工缺陷

2.1 防水层铺挂不当 防水层铺挂不当是引起隧道渗漏的主要原因,铺挂过紧、焊接不牢或过焊等都是导致防水层渗漏的主要因素。防水层铺挂的基面通常为喷射混凝土,如果喷射混凝土施工时施工工艺或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喷射不平整都会引起防水铺挂不良等质量问题。在防水层铺挂时,需要预留一定的松弛度,这样在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时,才不会挤破防水层。

2.2 防水层保护不当 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隧道工程都有着恶劣的施工环境,复杂的施工程序,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专业,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交叉作业,容易造成防水层的破坏。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隧道进行爆破,在爆破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防水层的破坏,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大型机械也容易造成防水层的破坏,这都会对隧道的质量产生影响。

2.3 施工缝止水条安装不当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不能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对缝止水条进行安装,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出现的缝隙需要进行安装止水材料进行处理,一般施工过程采用的止水材料有中埋式止水带、止水条以及背贴式止水带。在安装的过程中若止水带的质量较差、表面不平整、填充不充分、止水材料安装不牢靠、在宽度突起处不能产生膨胀、施工过程中造成止水条的脱落等都会造成隧道接缝处出现漏水现象,若及时进行处理,可减少隧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若施工中未发现,施工结束后隧道就会发生漏水现象,影响隧道的施工质量。

2.4 混凝土施工不当 在衬砌混凝土施工时,施工不当会引起隧道渗漏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配合比或外加剂使用不当,使混凝土的性能不达标,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浇筑混凝土后养护不当,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或收缩裂缝;隧道下部的衬砌基础没有和上部的衬砌结构施工缝对齐,在承载以后由于受力变形而产生裂缝。

3 隧道工程防排水施工技术要点

3.1 进洞前的防排水处理

在隧道施工过程前首先要对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考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隧道周围的岩石分布情况及水源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好隧道的排水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水量不大时进行简单的表面排水处理即可,若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比较集中的涌水现象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集中涌水就需要使用开缝摩擦锚杆进行导水;若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大面积的涌水,就需要使用树枝状软式透水管将大量的涌水排除隧道。在隧道初期施工的过程中,在进行支护时必然会使用引水导管进行排水,可以利用混凝土堵截的作用,构成永久性的排水系统,这样隧道周围的地下水就能通过引水导管排到隧道外,提高隧道的防水能力,减少隧道表面出现渗水现象,降低地下水对隧道的影响。

3.2 开挖过程中涌水环节的防排水处理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若出现大面积的涌水现象,首先需要对产生涌水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岩石结构特点查找产生涌水的原因,对出现涌水的位置要及时的进行排放,根据涌水量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通常的情况下采用防、排、截、堵四种方法进行处理,最终达到将涌水排除隧道外,减少涌水对隧道质量的影响。在隧道施工前就需要对隧道施工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探和记录,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涌水的位置和涌水的多少,提高涌水的处理措施。

3.3 二次衬砌中的防排水处理

在安装背面排水管时,进行二次衬砌,对初期支护喷锚混凝土表面锚杆与钢筋网断头的凹凸不平的位置进行修凿和喷补,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平顺,使其达到铺挂柔性防水的要求。

3.4 止水带和止水条

止水材料对隧道缝隙处的止水有很好的效果,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认真对止水条和止水带的安装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避免由于施工不当产生漏水现象。

5 隧道工程施工中排水质量控制

5.1 洞内衬砌防排水施工

5.1.1 初支岩面处理

初支岩面处理需做到以下几点:①在隧道支护过程中喷射的混凝土面要平顺,喷射过程中不能出现大面积的凹坑和鼓包,对出现的凹坑和鼓包要进行补平和铲除处理。②在隧道表面出现的细骨料、钢筋头、锚杆头等尖锐的部位要进行及时的清除,并用砂浆补平。

5.1.2 盲沟施工

盲沟施工包括环向盲沟施工和纵向盲沟施工,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①环向盲沟按照设计每20m布置一环,局部渗水处可根据渗水量合理增加盲沟数量;②环向盲沟每段间采用对接连接,应用铁丝连接牢固,并用钢钉固定,与初支面密贴;③纵向盲沟沿隧道边墙两侧纵向布置,纵向坡度与隧道纵坡一致,紧贴初支面;纵向盲沟连接采用嵌入式,并用铁丝连接牢固,盲沟安装顺直,无明显波浪形;④环向盲沟与纵向盲沟连接采用搭接,并用铁丝绑扎牢固;⑤纵向盲沟根据设计每3m预留PVC三通,用于连接横向泄水管。

5.2 洞内排水

①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内排水沟要满足施工废水和隧道渗水的需要,对于不能满足排水需要的排水沟需要用管槽进行代替,在排水沟使用的过程中要及时对排水沟内的杂物进行清理,保证排水的畅通。②洞内反坡排水方式指根据坡度、设备情况和水量布置管路的分布和泵站的布置,将施工废水和隧道渗水一次或分段接力排出洞外。集水坑的容积应按实际排水量确定,其位置确定应考虑施工干扰。配备抽水机的能力应超过排水量的20%,并应有备用台数。

6 结束语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对关键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控制,提高隧道的施工质量,为隧道的安全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淡浓.浅谈隧道施工技术及其地面沉降控制[J].中国水运,2008.

篇6

铁路隧道工程结构防排水设计应当遵循等级确定合理、系统构成完善和结构耐久可靠的理念。这是在大量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1.1等级确定合理

因为铁路隧道工程在修建的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加之隧道本身的使用要求和重要性也均不相同,有些工程对防排水要求较高(如车站隧道),而有些工程在少量渗漏水的前提下并不会对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同时,隧道修建与环境条件处于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也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结构和防排水措施的选择。为了有效避免过分要求高指标或是降低防排水标准的情况发生,在对铁路隧道工程进行防排水设计时应当做到定级准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准确合理的等级不但能够降低工程造价,而且还有助于隧道维修。

1.2系统构成完善

多年来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表明,铁路隧道防水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外部环境因素、工程防排水条件和影响工程结构自身防水能力的因素等。以往铁路隧道在修建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排水设施的完善,并在这一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防水措施都比较单一,同时对环境因素和结构设置的重视程度也略显不足,这就造成了隧道防排水措施单一、效果较差,致使运营维修工作量增大。现如今,随着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环境条件、运营条件的重视,仍旧采用单一的防排水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和行业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建立铁路隧道防排水系统是一个综合的决策过程,应当以系统工程对待,并从工程的环境条件、排水条件、结构自身的防水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构建起一个完善的隧道防排水结构体系。

1.3结构耐久可靠

铁路隧道工程的环境和地下水质都比较复杂,一旦排水系统淤积、堵塞极有可能引起隧道渗漏水。同时,由于衬砌的工作环境和设计预期相比发生改变,从而造成衬砌结构自身的病害,这也是防水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满足防水要求,防排水系统必须耐久可靠。此外,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引起铁路隧道衬砌渗漏水情况的原因主要有:①衬砌本身的缺陷,如混凝土级配过低、水灰比选择不当、外加剂掺入量过多或过少等,这样一来便会使衬砌产生出泌水通路。②渗漏水常出现在衬砌结构构造、施工缝、变形缝等薄弱部位。所以在隧道工程设计时,必须对衬砌的结构和混凝土的质量予以重视,这样才能确保防排水系统耐久可靠。

二、铁路隧道工程结构防排水的有效施工措施

2.1初期支护防排水施工措施

可以按照隧道渗漏水的具体情况,在初期支护作业开始前预先埋设排水半圆管,使之形成暗埋永久式排水通道系统,并将水引入隧道纵向排水管,同时再借助横向泄水管将水引入排水沟。如果是地下水较大的区段,可采取加密排水盲管的措施。①对于较为集中的出水点可以沿着水源方向进行钻孔,随后将单根引水盲管插入到孔内,再以速凝砂浆进行封堵处理,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地下水从管中集中引出。②如果隧道开挖之后,在围岩表面出现股流或是线流时,应当均匀设置排水半圆管,并在排水管的周围喷射水泥砂浆,厚度控制在1~2cm左右,然后再进行混凝土喷射作业。

2.2基面处理

该工序主要是对初期支护表面的渗漏水及凹凸位置进行处理。如果是渗漏水情况比较严重的区段,可以采用注浆堵水的方法;普通区段则可以采取埋设排水管,将渗漏水引入边沟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割除初期支护混凝土表面外露的钢筋头和锚杆头,并切断钢筋网的凸出部分,随后用铁锤铆平,再用砂浆素灰进行抹面。当基面处理完毕后,应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可采用全站仪、断面仪等设备对支护断面进行检查,看其是否满足设计尺寸和规范标准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应每隔10m左右检测一个断面。

2.3排水盲管施工

在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过程中,排水盲管的施工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排水盲管主要包括环向和纵向排水盲管以及横向泄水管,通过变径三通、四通和直通将这三者有机连为一体,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隧道排水系统。第一,环向排水管施工要点。①施工环向排水管时,应使其与支护表面紧贴或是安设在渗水岩壁上,管子的布置应当尽可能圆顺,不得存在起伏不平的现象。②可将防水板的边角料裁成宽度为2cm左右的长条来捆住盲管,再用钢钉对长条两端进行固定,也可以采用U型卡进行固定,固定点与拱部的间距应当控制在50~80cm,与边墙的间距应控制在80~100cm。第二,纵向排水管施工要点。可将纵向排水管埋设在内轨面下20cm的位置处,进行安装时应确保排水管与隧道的纵坡度相一致,这有利于排水系统畅通。其固定的施工方法基本与环向排水管相同。在固定完毕后,应当采用土工布对排水管进行包裹处理,以免水泥浆液窜入,使排水管堵塞。第三,边墙内引水管施工要点。①可在隧道的浅埋、洞口和断层破碎等地段的边墙基础内引水管,间距控制在2m左右,渗漏水情况较为严重的区段可适当加密。②当边墙基础内的引水管与纵向排水管连接位置处需要通过防水板时,必须进行特殊处理,具体做法是将排水管与防水板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不可采用混凝土在该位置处进入防水板背后。③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使用编织袋将引水管口堵上,再用胶带进行密封,避免水泥浆液窜入,拆模后应及时将编织袋取出。第四,管子连接施工要点。可采用一字形对纵向排水管进行连接,纵向、横向与边墙内的引水管应采用异型三通进行连接,连接完毕后应使用透明胶带进行缠绕,并紧密粘贴。第五,质量检查。当所有排水管全部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安装质量检查,具体内容如下:①排水盲管与支护的间距应≤5cm,且与支护脱开的最大程度应≤10cm。②盲管的泄水孔应当通畅。

2.4防水板铺设

篇7

1.1隧道基底病害成因探析

地下水渗流、底部结构设计不达标、车流的长期反复振动以及排水设施安装施工缺乏合理性等原因均会导致隧道项目出现基底病害问题,其中地下水渗流问题是导致隧道项目出现基底病害问题的主要原因。

1.1.1地下水渗流问题

如果隧道建设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水平较高,则该隧道容易出现基底翻浆冒泥问题。这是由于在隧道施工建设尚未开始之前,施工区域的地下水系统会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隧道施工涉及到地基开挖,会导致地下水的平衡被打破,所以施工现场周围的地下水会逐渐渗流汇聚到施工现场,所以需要衬砌修筑施工。但是衬砌修筑施工技术只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防止地下水的流入到隧道基底中,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衬砌四周、附近的地下水量会越来越多,进而形成高水压,只要隧道基底发生开裂问题,地下水会顺着裂缝涌入隧道基底之中,导致裂缝恶化程度不断增大。随着隧道行车时间逐渐增长,行车所带来的振动会导致基底围岩出现液化问题,或者是基底翻浆冒泥问题。

1.1.2行车振动问题

车辆运行会带来一定的振动,在振动作用到隧道基底时,会导致基底出现不同程度的主拉应力作用,也就是准静载效应,随着隧道的使用时间延长,其所受到的主拉应力作用会逐渐增多,若基底混凝土发生开裂问题时,该问题会随着行车的频繁振动逐渐恶化,进而造成隧道基底出现下陷、开裂或者是破损等问题。

1.2隧道衬砌病害问题探析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隧道砌可能会出现坍落、开裂以及片块剥离的问题,导致衬砌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损。隧道衬砌病害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地质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施工技术因素、设计因素等等。但总体来说山体滑移错动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陷等地质问题是导致衬砌结构破损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解决隧道病害问题的有效手段

2.1有效解决基底病害问题的手段

2.1.1有效疏排地下水

隧道基底出现病害问题的一大诱因是地下水的长时间侵蚀,所以为了提升隧道基底的使用年限、质量,需采用有效手段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并疏排地下水,使基底基岩保持干燥,也就是采用多种手段防止隧道基底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就此在对隧道结构进行施工设计,需合理设计排水沟,同时确保排水沟的排水效率,使排水沟能够快速排泄地下。另外若隧道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较高,还需设计横向盲沟以及纵向盲沟,为了确保纵盲沟的排水效率,需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盲沟间距,同时纵向盲沟需要和排水沟侧交叉贯穿,以提升隧道的排水效率。3.1.2降低行车振动为了防止隧道基底受到过大行车振动的影响,可将粘性防水层安装在基岩以及基底结构之间,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地下水渗进基底内吗,同时还可以提升基底的吸振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提升路床厚度等手段,降低行车振动对隧道基底的影响。

2.2有效解决隧道衬砌病害问题的措施办法

2.2.1锚杆加固岩体

锚杆加固法是现在常用的一种岩体加固手段,该施工手段是将砂桨锚杆或者是注浆锚杆等材料顺着衬砌内侧防线打进到围岩之中,以在稳固性较强的岩体上牢牢固定住稳定性较差的岩块,进而增强破损围岩结构的私结力。

2.2.2注浆加固岩体

可以将聚氨醋、铬木素以及水泥桨液等材料压进至破损松动的隧道衬砌部位,从而起到加固围岩的作用。在衬砌背后修建人工固结圈,一般人工固结圈的厚度需要保持在一米到四米之间,这样就能够提升岩体的稳固性,同时避免地下水渗入到围岩以及衬砌之内。

2.2.3回填以及换填施工

隧道衬砌周围可能会由于超挖尚未回填等问题出现大小不一的空隙,进而导致衬砌结构得不到有效支撑,造成地层压力分布情况不利于隧道衬砌平衡的保持,进而导致衬砌所具有的承载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针对该问题,可使用回填措施补救,也就是将混凝土或者是砂浆等材料回填到隧道围岩空隙处,并确保回填的密实。另外,如果岩体的稳定性较差,可对其进行换填施工,以提升隧道衬砌的强度。

3.结语

篇8

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前面的地质情况较复杂,经常可能会遇到断层、破碎围岩等不良地质,而导致塌方、涌水等工程事故,从而影响工程进度。本文主要是对隧道不良地质情况引起的塌方原因和预防,以及处理方式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处理

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发现灾害的原因很多,有人为管理的问题,有管理体制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地质方面的问题。隧道工程是个隐蔽性的工程,难以对整条隧道工程有准备的判断,因此采用先进的技术,合理的管理,丰富的经验进行探测和判断隧道的地质构造,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是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不良地质引起隧道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表现在塌方。以下主要是对引起隧道塌方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做了简要分析。

一、引起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

1、断层

断层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是造成隧道塌方,大变形等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断层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很大,能改变岩体的物理性能,降低围岩的整体强度。因此要避免断层引起隧道事故的发生,首选应该做好断层的超前预报。可以采用的方式有断层探测技术。①浅层地震勘探。浅层高分辨地震勘探是断层浅部探测中极为有效的探测方法,对于浅层的地震勘探极为有效。②电法勘探。电法勘探主要是利用地下介质的电性特征,对活动断层的不同深度进行研究,其缺点是精确度较低。③地质雷达。地质雷达又称为探地雷达。是利用高频率电磁脉冲来判断地下物质分布的一种方式,而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④井间层析(CT)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其主要包括电磁波、声波、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能有效的判断地下介质的情况,根据电磁波有效的成像。

2、岩溶

岩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主要是岩溶水、岩溶洞穴及其填充物等的危害。隧道围岩范围内岩溶水的存在,改变了隧道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溶洞的存在是隧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隧道地层刚度和应力场的变化。地下洞体的存在使隧道部分悬空,隧道底部的溶洞充填物厚度大且松软或暗河水流给隧道基底处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3、涌水

涌水主要是指在开挖的过程中,遇到了地下暗流,或者泉眼等,突然冒出从而引起隧道内塌方,而且容易携带泥石等堵塞隧道内通道,改变了隧道内围岩的地质情况,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

二、防坍塌的措施

隧道施工预防塌方,除选择相应的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在施工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先排水:在施工前和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量将开挖范围外之水截住,不使流进洞内,一般采取注浆处理。

2、短开挖:在围岩石质较差地段,控制每循环开挖进尺,每次立一榀工字钢拱架且拱架必须紧贴掌子面,使拱顶与拱架间无空隙。

3、强支护:针对围岩和地压情况加强初期支护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采取增加拱架的本身刚性强度、减小拱架间距及喷射砼的厚度,有时也可采取模注砼尽早封闭。

4、快衬砌:必要时二次衬砌工作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环,和初期支护共同受力。

5、勤检查:安排专人对支护及围岩等进行检查和量测变形,发现围岩有变形或异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及时了解前方的地质和水文条件。

6、方案合理正确:隧道塌方是最容易造成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工人时刻处在危险当中。因此,只有方案正确、处理及时、方法恰当、组织严密、措施得力,才能使抢险得以顺利完成。

7、在隧道掘进施工中,要随时观察围岩变化情况,并密切注意现场所揭示的岩性和勘察、设计岩性的差别,及时进行相应的设计变更。

三、处理塌方

1、如塌方体积较小,且塌方范围内已进行喷锚或已架设了较为牢固的支撑时,可由两端或一端先上后下地逐步清除塌方,清除时注意观察拱顶及周边的围岩有无变化的可能,避免出现二次塌方。随挖随架设临时支撑,临时支撑必须紧顶到塌腔面。如塌体稍大些时不能完全保证能否引起二次塌方时,不要清除塌体,在塌体上先对拱顶进行临时锚喷支护、钢拱架支撑或进行模注砼作为临时支护,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再对拱脚进行欠挖处理进行刚性支护。

2、如塌方体积较大,因塌体堵塞无法进入塌方范围进行支护时,可采用长管棚或注浆加固塌体,待其稳定后,采用“穿”的办法按照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的原则挖开塌体,并尽早衬砌,有时为了减少塌腔的暴露时间支护可采取一次性模注砼进行封闭。塌方段围岩整体性较差或富水,还应对该段周边围岩进行预注浆加固处理。

3、如塌方冒顶,在处理塌体前应先支护陷,锚喷封闭洞穴周围岩面,避免洞内二次开挖塌体时上顶二次坍塌。地质条件较差时,还应该对陷周边地表进行打设锚杆或地表注浆加固措施。地表周围及陷上空要做好防排水措施,避免雨天雨水进注塌腔内软弱围岩。如果塌腔顶部地表埋深非常浅且塌腔比较大时,可以视情况将地表揭开进行明处理。

4、一般塌方段的支护和衬砌需加强处理,模注衬砌背后与塌腔周壁间必须采取紧密支撑。塌方衬砌背后空洞的处理,当塌方较小时,可采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回填密实。当塌腔较大时,可用浆砌片石回填,厚度宜为2米,其上空间采用钢支撑等顶住稳定围岩。当塌方冒顶时,要根据上顶回填炉渣及土的荷载确定支护及模注衬砌的类型,做好形成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冒顶回填,一般采用轻质材料如炉渣,至地表1-2米后用粘土封层防水,封层要高出原地表50cm左右,回填及封层要夯填密实防止塌陷进水。

5、处理坍方的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坍方往往与地下水活动有关,治坍应先治水。防止地表水渗入坍体或地下,引截地下水防止渗入坍方地段,以免坍方扩大。

参考文献

[1]谭若坚.不良地质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常用处治措施[J].湖南交通科技,2002,(03) .

[2]曾海银.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1,(12) .

[3]徐楷.隧道不良地质区段的施工安全措施[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8,(04) .

[4]蒋国富,贾艳领,戴文远.不良地质公路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0,(01) .

篇9

关键词:公路隧道;内渗;漏水;防治

中图分类号:U45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形势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公路客货运需求,大量修建公路已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公路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被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本文所讨论的就是公路隧道修建工程中所出现的内渗、漏水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作者结合自身丰富的公路隧道施工经验,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一、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危害

隧道渗漏水是隧道病害中最常见的病害形式,危害极大。比如,渗漏水的长期作用,特别是当水质具有侵蚀性,如含盐、含碱、含硫、含硫酸根等离子时,可能造成隧道侵蚀破坏,危害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寒冷地区,尤其是严寒地区,隧道衬砌渗水反复的冻融循环,在衬砌内部造成衬砌混凝土冻胀开裂破坏;隧道漏水还将使隧道拱部和侧墙产生冰凌侵入净空;隧道滴水将使路面结冰,降低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恶化隧道的营运条件,危及行车安全;隧道内路面冒水、积水不仅影响行车,也会引起路面基层下翻浆冒泥和下沉,造成路面开裂下陷而引起水沟、路面变形等问题;渗漏水使隧道内表面浸迹斑斑,由于车辆尾气和行车产生的尘土附着于湿润的隧道表面而形成“花脸”隧道,影响隧道美观:隧道渗漏水还将极大地降低隧道内各种设施的使用功能和寿命。

二、渗漏水的原因

引起隧道渗漏水的原因很多,具体原因如下:

2.1 设计上的原因

(1)由于某种原因,隧道设计在山沟破碎带或断带上又未进行防排水处理,地表水大量补给地下,最终造成隧道渗漏;( 2)对不稳定的地基没有进行处理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补砌结构出现缝或隙,从而产生渗漏现象;(3)拆模时间过早,或围岩压力过大超过衬砌体的设计荷载等,都能使衬砌内应力超过其破坏强度而导致隙和缝。

2.2 施工原因

(1)混凝土没有按放水级配设计施工,在地下水压力较大的地方,由于抗渗标号低于相应水压,从而出现渗水现象。(2)混凝土捣固不密实,形成蜂窝,因而局部渗漏较多。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多余水分(未起水滑作用的游离水分)的蒸发,在混凝土中形成透水的开放性毛细管路,尤其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沉降水过程中析出的一部分备挤向上面,一部分聚集在集料颗粒上面形成透水的管。(3)衬砌混凝土材料中有杂物,腐烂后形成缝隙或孔洞。 (4)灌注混凝土的工作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当,产生结合不严的漏水缝隙。(5)先拱后墙或先墙后拱施工的拱墙连接处填不严,形成渗漏。(6)预留孔洞没有按防水要求处理也会形成渗漏通道。

除了以上所述的两种原因之外,衬砌周围的天然水PH值超标对衬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常见的有碳酸性,酸盐性加镁盐性腐蚀。

三、公路隧道渗漏防治

公路隧道渗漏的防治,不仅应考虑措施的效果、施工的可操作性、经济性和耐久性,还应对变形缝和渗水量较大的集中漏水部位采取“以排为主,堵排结合”的方法,对渗漏水较小的大面积渗漏部位采用“以堵为主,堵排结合”的方法。

3.1 隧道项部防水设计

为了防止大气降水在隧道顶部汇集下渗,在隧道顶部储存较多的地下水。工程设计中对隧道顶部地面进行整平夯实,使之不存在凹陷地形,大气降水可以顺地表流出,并在易积水位置设截水沟,以将地表水捧出隧道顶部以外。

3.2 隧道堵水设计

(1)压注水泥浆。在漏水段拱部压注水泥浆,以提高原衬砌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并对原衬砌混凝土进行补强。设计布置间距2.5m以内的压浆孔.孔深与衬砌混凝土厚度相同,以梅花形布置,压注水泥浆配合比为:m(水泥):m(砂子):m(水)=1:1:0.6,以0.5MPa压力压进。

(2)压注水溶性聚氨酯浆液。在漏水段拱部衬砌混凝土、混凝土裂缝处、接缝处设计压注水溶性聚氨酯浆液,使拱部衬砌混凝土内部形成一道堵水层。在衬砌混凝土土体上设水溶性聚氨酯浆液注浆孔,设计布置形式与压注水泥浆注浆孔相同,两者压浆孔位置错开布置。水溶性聚氨酯浆液注浆孔深度应控制在衬砌混凝土厚度的1/2左右,不能钻透村砌混凝土,埋设注浆管材料强度不小于原衬砌混凝土强度,压注压力为0.3MPa。往衬砌混凝土裂缝处、接缝处压注水溶性聚氨酯浆液前须清除裂缝、接缝表面和缝内灰尘,凿出注浆孔,埋注浆管.再往裂缝、接缝表面粘贴无纺布两道,以0.4MPa压力向缝内压注浆液。水溶性聚氨酯浆液溶度很小,在隧道拱部水能渗漏的通道,浆液亦能在压力作用下反渗灌注填充于渗漏通道,并在遇水固化后,成为海绵状固体胶凝于衬砌混凝土中,在固化时有微量膨胀,有利于衬砌混凝土堵水和抗渗性能的提高。

(3)隧道引水设计。地下水渗(漏)至洞内的通道封堵后,下渗至隧道衬砌混凝士与山体间的地下水不能长期积聚在洞顶,避免形成新的病害,为此隧道漏水治理需做隧道内引水设计,引水设计方法是在隧道横断面方向开凿从隧道拱顶渗(漏)水段至边底部的排水槽,排水槽与周边墙底部的原水沟接通。在排水槽拱顶至拱部马口边墙段间隔2.0m凿排水槽漏点.漏点应凿透衬砌断面。在排水槽的拱顶端增加“人”字形支槽。支槽与主槽相接,并按主槽方法设置漏点。

3.3隧道排水设计

排水槽将地下水引至边墙底部的隧道内水沟后需排水于洞外。原有的隧道内水沟可满足排水需要,但因当地冬季气温较低,为了防止冬季水沟结冰,导致排水不畅而冻裂排水槽,需对隧道内水沟进行防寒水沟改造。改造设计为在原水沟两侧加设一道保温层,在边沟上部加设保温层即铺聚乙烯泡沫板,在保温层上加盖钢筋混凝土盖板。为使隧道内水沟流水能通畅排走,避免冬季隧道口水沟结冰,造成隧道内水淘排水不畅,在隧道内水沟排水出口(1ip宜君端)至涵洞公路两侧新设长30.0m的盲沟排水。

3.4 加强对结构变形缝施工缝的处理

根据隧道工程特点,为使变形缝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等要求,采用复合型橡胶止水带。即在变形缝部位现浇混凝土中间埋入橡胶止水带,然后在缝内侧用双组分聚硫橡胶嵌缝,最后在预留槽内嵌入聚氨酪涂膜胶和遇水膨胀橡胶复合在一起的止水条,即氯丁橡胶和遇水膨胀橡胶,复合形成止水条宽30mm 厚l0mm。

3.5 防水板的铺设焊接

因公路隧道衬砌目前大多采用全液压模板台车泵送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先施作矮边墙基础,矮边墙基础防水板沿隧道纵向铺设拱部采用环向长幅铺设。根据施工需要,矮边墙部位分段长度一般为30~60m左右,拱墙部位分段长度根据衬砌台车长度确定,一般为20m。根据防水板幅面的大小及纵环向松弛系数,将无纺布上的吊带对应初期支护位置做上标记,然后在做好标记的位置用电钻打眼,深度10cm 左右;将预先系有细铁丝的小木桩打入,并将高于初期支护表面的部分切除,同一高度的一排桩全部钉完后,再把防水板向上翻起,并贴近初期支护表面,将吊带与铁丝系牢固,向下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环向下一段铺挂,复合防水板吊带间距一般为:拱部0.5~0.8m,边墙1.0m ,梅花型布设。注意在凹凸不平处增加小木桩,防水板应由拱顶隧道中线开始,由人工在台架上依次向两边环向进行铺设,最后与边墙预留的防水板焊接。防水板采用自动爬行热合机双焊缝焊接,一次吊挂施工,不需要P E 垫圈。焊接之前把防水板铺设平整、舒展,避免叠皱,并将焊接部位的灰尘、油污、水滴擦拭干净,焊缝接头处不得有气泡、折皱及空隙。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公路发展的等级就越高隧道施工的工艺和方法都有了较大的突破,防水排水新技术新措施也不断涌现。由于全国范围内都在大量的修建公路,在隧道施工环节,每个工程所遇到的问题都不完全一样,因此,各自的渗水、漏水原因也不尽相同,防治措施也不一样,但是所有的渗漏防治工作基本上都是从防水、堵水和排水三个方面来进行。本文作者有着丰富的公路隧道渗漏水防治施工经验,结合大量实例对公路隧道渗漏水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铁路隧道工程;防排水设计;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一、铁路隧道施工防排水设计与施工

(一)常用防水体系

隧道防水通常以衬砌结构自防水为主,以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注浆及防水层加强防水。

暗挖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铺设防水隔离层――EVA防水板,防水板与无纺布结合使用。明洞结构外表面防水采用4mm厚自粘式卷材防水层防水,外罩2cm砂浆保护层。在裂隙水较发育地段,地下水影响到施工安全或环境时,采取开挖后径向注浆等方式,将大面积淋水或局部股流封堵,以减少地下水流失。

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防水,间距8-12m一道;纵向施工缝采取表面涂刷界面剂防水;在岩层显著变化处、明暗洞分界处设变形缝,采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加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防水,并加设可维护注浆管,便于进行后续注浆堵水。二次衬砌采用抗渗等级不低于P8的防水混凝土。

(二)进洞前防排水处理

首先,在隧道进洞前应对隧道轴线范围内的地表水进行了解,分析地表水的补给方式、来源情况,做好地表防排水工作;用分层夯实的粘土回填勘探用的坑洼、探坑;对通过隧道洞顶且底部岩层裂缝较多的沟谷,建议用浆砌片石铺砌沟底,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抹面;开沟疏导隧道附近封闭的积水洼地,不得积水;在地表有泉眼的地方,涌水处埋设导管进行泉水引排;在隧道洞口上方按设计要求做好天沟,并用浆砌片石砌筑,将地表水排到隧道穿过的地表外侧,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和对洞口仰坡冲刷,并与路基边沟顺接成排水系统;洞顶开挖的仰坡、边坡坡面可用喷射混凝土将其封闭,并对洞口上方及两侧挂网喷浆;若在洞顶设置高压水池时,应做好防渗防溢设施,且水池宜设在远离隧道轴线处等。

(三)洞内排水

隧道排水采取在衬砌背后环向和纵向设置软式透水管盲沟,盲沟伸入泄水孔管,将水排到隧道两侧的水沟中,隧道内设双侧沟加中心沟的方式排水。环向排水盲管沿纵向设置的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根据洞内渗、漏水的实际情况,在地下水较大的地段应加密设置排水盲管。安装时环向盲管应尽量紧贴渗水岩壁,减小地下水由围岩到环向盲管的阻力,盲管布置应圆顺,不得起伏不平。环向盲管安装时应用钢卡等固定,再喷射混凝土封闭。首先应用土工布将纵向排水管包裹,使泥砂不得进入纵向盲管。其次,应用土工布半裹纵向盲管,使从上部下流之水在纵向盲管位置尽量流入管内,而不让地下水在盲管位置纵横漫流。纵向排水盲管在整个隧道排水系统中是一个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纵向排水盲管安装坡度符合设计要求,通向水沟的泄水管应有足够的泄水坡。施工中应注意检查与上部环向盲管的连接,应与环向排水盲管、横向排水盲管用变径四通连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四通管留设位置应准确。接头应牢固,防止松动脱落。中心排水管沟管径符合设计要求,管身不得变形、不得有裂缝,管身上部透水孔畅通。

(四)防水板施工

设置防水板是保证隧道防水功能的重要措施,所选用的防水材料的质量、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防水板的张挂

防水板张挂时应根据板的材质,确保有一定的富余长度,张挂不要过紧,在灌注砼的挤压下能够与初期支护砼密贴。防水板的长度比初期支护砼轮廓线长度大5%~10%。 防水板的张挂,采用合适的作业台车。张挂时应从拱顶自上而下两侧对称悬挂。用冲气钻按防水材料上绑带的间距在初期支护砼上钻深5~10cm的孔,把拴有细钢丝的木块打入孔内,然后把钢丝与防水板上的绑带寄绑牢固。防水板表面应平顺,无折皱,无破损现象,且与洞壁密贴,松紧适度,无绷紧现象。

2、防水板的搭接和焊接

相邻防水板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防水板的焊缝宽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焊接时用专用热焊机焊接。防水板破损时,应用大于破损裂缝的同种材料进行补焊。焊缝、补眼应密实饱满,不得有气泡、空隙。漏焊、假焊处应补焊,若有烤焦、焊穿处,应用同样的防水板焊覆盖或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处理。

二、防排水施工要点

隧道喷射混凝土与二衬混凝土之间拱、墙铺设EVA 防水板加无纺布(分离式)防水(防水板施工缝应与隧道“三缝”错开)。衬砌背后设置环向盲沟,环向盲沟按纵向间距10m 一道计列,环向盲沟的设置在施工中可根据隧道出水情况作出相应调整,集中出水点应与设置。隧道两侧边墙底下各设一纵向贯通的纵向盲沟,衬砌两侧边墙纵向5-10m设泄水孔,将地下水引入洞内侧沟排出。全隧道环向施工缝设置全环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拱墙外背贴式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同时还应涂刷混凝土接口剂。

(一)防水板施工工艺流程

隧道初期支护完成,且检查隧道净空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防水施工,包括基面检查处理、排水盲管(安装)、防水板铺设、施工缝隙、变形缝处理、混凝土浇筑等工序。

(二)衬砌表面处理

对初期支护表面的渗漏水,外露的突出物及表面凹凸不平处进行处理。处理基面渗漏水,采用回填注浆进行堵水,以保持基面无明显漏水。

(三)防水层施工要点

1、防水结构

环向施工缝:拱墙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中埋式遇水橡胶止水带,仰拱仅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水沟电缆槽槽身横向施工缝设置遇水膨胀止水胶,并与纵向排水管出口,Φ100横向PV C 导水管设置位置避开,数量按纵向10m 一处计。纵向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胶+混凝土界面剂刷涂,每侧一条。变形缝:全环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拱墙部位同时设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明洞衬砌采用衬砌外贴EVA 防水板加土工布和隔水层防水。排水管:隧道衬砌初期支护与防水板之间环向设置Φ50打孔波纹管,结合施工缝设置,纵向间距一般5-10m 并根据地下水发育情况调整,地下水较大时,在地下水较大处增设1-2道。在隧道两侧边墙墙脚外侧两道环向盲沟之间设置纵向Φ110打孔波纹管,每10m 一段。

2、土工布施工

(1)铺设时,先在隧道拱顶标出纵向中线,根据喷混凝土表面的凹凸情况,留足富余量,铺设时,由拱项往两侧边墙进行铺设。土工布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cm ,土工布紧贴岩面,平顺、无隆起、无褶皱。

(2)无纺布固定,用射钉将塑性垫圈和无纺布平顺地固定在基岩面上,固定点间距:拱部0.5~0.8m,边墙0.8~1.0m,底部1.0~1.5m,呈梅花型布置。基岩面凹凸较大时,增加固定点。

3、防水板施工

(1)铺设防水板应采用台车将防水板固定到预定位置,从拱部向两侧边墙悬挂进行,下部防水板必须压上部防水板,然后用手动电热熔接器加热,使防水板焊接在固定土工布的专用热熔衬垫上,防水板铺设要松紧适度,使之能与土工布充分接合并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防止过紧或过松,防水板受挤压破损或形成人为蓄水点。防水板间搭接缝应与变形缝、施工缝等防水薄弱环节错开1至2m 的距离,阴角与阳角处防水板的铺设须平展闭合,平顺焊接。

(2)防水板间自动热熔焊接用自动双缝热熔焊接机,焊接前应试焊,控制好焊接温度及速度再进行焊接,焊接之前应清洁防水板表面的灰尘。单条焊缝的有效焊缝宽度≥1.5cm ,防水板搭接宽度应>15cm ,分级铺设的防水板边缘部位应预留至少60cm 的搭接余量,并对预留部位进行有效的保护。

(3)焊缝若有假焊、漏焊必须补焊,如果发生烧焦,焊穿处以及外漏的固定点,需要用同质地的防水板覆盖焊接。

结语:隧道防排水是系统工程,为了有效实现工程的既定目标,就需要做好设计与施工各各个环节的工作。在设计时,应因地制宜,结合隧道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同时可融入新的设计理念,提高防排水设计水准;在施工过程中应强化管理,并严格遵循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隧道防排水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