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山安全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在市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把非煤矿山应急管理工作做为加强非煤矿山安全基础管理,预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按照“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要求,强化了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装备建设、救援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提高了非煤矿山应急救援保障能力,保持了非煤矿山行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根据会议要求,现将我局非煤矿山应急管理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有采石企业24家,其中22家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2家正在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自去年9月份以来,由于全运会、国庆60周年、元旦、春节等大型活动或节日相继到来,多数采石场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在应急管理工作上,全市24家采石场每家均不少于1名专职应急救护员,并且都与市4支区域性的非煤矿山专业救护队伍签订了应急救护协议。
二、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情况
(一)整合力量,成立区域性应急救援队伍。
为提高非煤矿山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我们按照“布局合理、反应灵敏、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原则,在采石场数量相对集中的4个镇街,对应急救援力量与装备进行区域整合,先后成立了木石镇、柴胡店镇、南沙河镇、东沙河镇等4支非煤矿山专业救护队伍。救援队长由镇副安监中队长担任,具体负责日常的应急救援工作,并将自辖区内采石场的大型工程机械、救援装备予以登记造册,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救护队伍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各应急救护队坚持每季度召开1次由救援队员及采石场负责人参加的会议,通报相关事故案例,学习安全规程,开展巡回检查,协调救援演练,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签订协议,明确队企之间的救援关系。
为了激发救护队伍的积极性,我们按照“就近结对、有偿服务”的原则,积极敦促所有采石场与4支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目前所有22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全部于与4支救援队伍签订了应急救援协议;正在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2家采石场也于今年与木石镇非煤矿山救护队签订了协议。各救护队根据每个采石场的规模,定期收取一定的费用,应急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由所在采石场据实支付。
(三)跟踪指导,强化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结合采石场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和新办证工作,我们对全市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预案逐一进行了修订完善,对救援人员进行了充实和调整,进一步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同时,我们组织专业人员对《市非煤矿山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了修订,并报市政府备案,8月,被收录到《市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汇编》。
(四)未雨绸缪,搞好救援队伍预防性检查。
4支非煤矿山专业救护队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认真组织,精心制定预防性安全检查方案,采用到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熟悉救援环境与发现消除事故隐患相结合的形式,每年至少2次派专业人员深入各采石场进行预防性检查,重点检查各类安全隐患、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和“三违”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通报采石场和镇安监中队,及时监督整改。对一些重大的安全隐患,则由安监中队、采石场及专业救护队联合商定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处置方案,报市安监局批准后,由采石场抓好落实。
(五)加强演练,提升非煤矿山应急救援能力。
为督促采石场强化安全应急救援工作,提高救援能力,去年,我们先后在木石镇、柴胡店镇、东沙河镇分别举办了3次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演练做到了组织指挥到位、资金物资到位、演练程序到位,全面检验了应急救援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检验了应急联动指挥工作机制和处置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锻炼和提高应急救护队的抢险救灾能力。
篇2
【关键词】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现状;原则;重要内容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确立的抓好安全生产“五项要素”的落实、建设“六个支撑体系”的总体工作思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加强矿山应急救援工作,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快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要求。
一、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增长,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健全有效的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能有效地抵御事故蔓延并减少危害后果。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计划,妥善处理事故,实事求是进行事故评价,这有利于拯救生命、确保矿山正常运营、促进经济发展。
二、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缺乏矿山安全事故应急体系的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对
安全事故发生存在侥幸心理,重事前、轻事后,重处理、轻应急的倾向。(2)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缺乏具体的思路及工作计划,应急力量分散,没有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体系。(3)未建立相关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构,应急管理不完善,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缺乏统一规划、监督和指导,临时抱“佛脚”。(4)矿山企业缺乏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注重对应急设备和安全生产系统级器材的更新和维修,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很难有效的发挥应急能力,往往扩大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原则
在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以预防为主,加强统一领导、分级落实责任、区域自我完善为主、矿山企业自主救援与其他社会力量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安全事故的预防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企业注重加强对应急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应急设备的更新和维修,落实各项应急工作的各项准备,努力做到反应快速、判断准确、应变及时、措施有力。
四、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内容
(1)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及其职责;(2)有关部门的职责及其分工;(3)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组织的建设;(4)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训练和演习;(5)事故预警和应急响应;(6)事故的现场控制、交通管制、人员疏散、医疗急救、工程抢险等应急措施;(7)安全事故应急设施、设备、器械、交通工具及其他物资的储备调用;(8)安全事故应急的通讯保障;(9)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经费保障;(10)安全事故应急信息的。
五、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重点内容
(1)建立健全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责任制。矿山企业在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职责,将安全事故应急职责与个人政绩挂钩,确保做到各司其职、各就各位、协调指挥。(2)完善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构。矿山企业根据现实需求及条件建立专门的安全事故应急机构,全力保证应急经费、装备和人员,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队伍,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3)加强检查和演练。为确保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落实,矿产企业应进行经常性、突发性的检查,加强平常演练,确保安全事故应急组织、人员、装备常备不懈。(4)确保报警及通告程序的畅通。报警在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矿产企业要确保任何矿工都能拉响警报(大多数采用声音报警),要求任何工作人员在听到报警后能明确知道自己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必要的防护措施)。(5)充分发挥现场应急指挥中心的作用。根据具体的事故报告情况,安排相关安全技术人员实地进行安全事故危害估算,并组织专家开展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指导应急队伍和医疗人员的行动。(6)实事求是进行事故评价。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中,指挥中心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事故后果以及可能发展的趋势、应急的等级与规模进行评价,这样才有利于调配相关人力、物力,合理部署相关应急计划。
完善矿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牵涉到生命安全和经济稳定,然而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也是很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不断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救援”的应急工作方针,完善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应急及时、准备完善、决策科学、措施有效,把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上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参 考 文 献
[1]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X].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4)
篇3
[关键词]矿山管理;安全管理;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31-01
随着矿山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加,矿山开采难度的加大,矿山安全事故预警及其防治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矿山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当前矿山生产环境持续恶化,导致的矿山安全事故频度和强度在持续增长。频发的矿山安全事故不但给职工家庭、企业带来了绝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且还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分析当前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现状,探讨导致矿山安全事故的相关问题,提出矿山安全防治策略,对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1、矿山安全隐患的主要诱因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原岩性质、边坡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过程中会诱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活动,从而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会引发滑坡等灾害,造成矿山采场大范围的破坏,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
同时,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爆破的作业方式,其特殊的作业条件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极高的安全文化素质,要具备安全事故处理与应对能力。但是,由于部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生产过程中使得爆破伤害成为了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危害因素。总的来讲,爆破伤害的危害主要包括因为爆破震动导致的地面建筑物震动,通过共振使得建筑产生裂缝。还会引发边坡震动,使得边坡的岩层结构产生破坏,从而形成滑坡、岩石松动等地质灾害。
另外,对于露天矿山采场,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大量的生产机械设备,例如凿岩机、空压机、挖掘机、装载机等,生产过程中机械伤害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可能导致打击、卷入、挤压或者轧伤等机械伤害。
2、矿山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矿山生产环境较为恶劣
(1)井下巷道及作业空间狭窄
矿山生产工作中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凿岩、爆破、装载、运输、提升、充填和排水等一系列的作业生产,期间设备来往频繁,而且生产过程中还有不同类型的管线与各个工作面之间相连,使得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迅速增加。
(2)生产空间持续变化
矿山井下因为生产工艺系统与不同生产工序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三维场所,在采掘工作持续推进的情况下,整个作业场所的空间在持续的变化。因此,生产人员、设备与管线等都需要随着采掘工作持续移动。但是,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岩层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使得大量的不安全因素潜伏其中,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
(3)作业空间环境较差。因为矿井与地表连通的出口一般较少,而且其空间十分有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粉尘、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火灾。同时,地下水涌出也一直威胁着矿山的生产。
2.2 矿山外包现象普遍存在,易引发安全事故
当前,从事矿山开采活动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广泛的使用外包方式进行生产,工程外包已经成为了矿山采掘、生产的重要形式。但是,诸多外包施工企业都存在着安全管理较为薄弱,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等情况,而且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操作技能较差,这成为了诱发外包工程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
2.3 安全培训教育形式化,应急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培训工作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但是部分矿山在生产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针对安全培训的管理只是形式上应付部门检查。这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不能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同时,大部分的矿山企业没有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存在著不规范、不完善等问题。而且没有根据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工作,使得生产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与救援常识,遭遇突况时不能够正确的处理,甚至因为错误施救而使得事故扩大。
3、提高矿山安全防治策略的相关对策
3.1 积极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
通过应用先进的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例如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一个可视化的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人员利用该系统能够对矿山进行预警、生产监控。例如,对井下的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监测,及时的调整井下通风系统,从而降低瓦斯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期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出现超载等情况,则立即进行处理,从而减少由于电力系统产生的事故;可以及时的了解生产人员在井下的实时分布情况,通过合理组织开采工作,降低潜在危害因素对生产人员的上海;事故发生之后,可以利用该系统为救援人员提供详细的资料,为营救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
3.2 强化对矿山工程外包的管理
新的《安全生产法》针对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进行了进一步的明晰。矿山企业必须完全发挥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通过构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将安全培训教育与应急管理机制落到实处,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使得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矿山企业要基于安全管理办法,增强对外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并将之纳入到安全管理工中,实现一体化管理。承包企业则应该认真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成立安全监督部门,对生产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纠正。
3.3 构建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
通过建立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体系,能够形成一个具有自我约束、持续改进能力的安全生产机制。利用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体系,可以确保矿山企业的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整体质量安全工作与相关法规吻合,满足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要确定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的目标,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形成全员参与的责任制度体系。
另外,还要加强生产资金及技术力量的投入,根据矿山安全生产的特点,分析需要的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进行针对性的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全面提升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最后,还应该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强化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在矿山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长青.非煤矿山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J].安全,2016(7).
篇4
关键词:智利矿难 救护 煤矿安全建设 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疯狂的增长,由于能源格局所造成的在中国这样一个煤炭大国中凸显得更为严重。煤矿企业为了追去高利润,降低安全投入致使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2010年10月14日,智利圣何塞铜矿33名现场作业人员在井下发生坍塌,被困69天之后,以无一人遇难的记录,取得了矿山救援的奇迹。其震惊世界的同时,也给我国煤矿应对安全事故的安全管理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与借鉴[1]。
一、矿山事故因素分析
1.现场工作人员因素
1.1智利矿难营救经验分析在智利矿难中,矿工是在发生坍塌的第一时间,运用掌握的自救知识,第一时间去寻找矿井通风口。
1.1.1在面临井下应急出口全部被阻断的紧急情况下,矿工们能开展有效的自救,并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统一的领导者;
1.1.2合理协调分配井下获得的有效能量资源;
1.1.3运用各自的专业和培训知识,寻找到地下水源;
1.1.4同时对同伴进行基本医疗检查及心理辅导。这些都为矿难的成功营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2我国现场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通过智利矿难我们不难发现,地下矿山发生事故之后,首先面对威胁的是现场作业人员,他们是矿山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也是面对安全事故时开展积极自救的首要担当者。所以,现场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素质在应对矿山安全事故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1.2.1首先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煤矿作业人员安全技能标准和业务培训;
1.2.2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加强现场作业人员识灾、避灾、逃生的能力训练;
1.2.3加强对专业矿山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1.2.4积极建立矿山安全文化;
1.2.5建设本质安全型矿山。
2.企业因素
2.1在智利矿难中,救援活动开展之初,救援队伍前后共进行了七次开凿探井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矿井地图错误和岩层的不稳定。也没有预测到会在钻孔时遇到断层。可见对矿山各种资料准确、完善、详细的管理,对于矿山发生安全事故后,开展应急救援是有力的保障。对于此次矿难能以零伤亡的记录取得救援的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便是该矿山在矿井之下配备了避难硐室。避难硐室里存储着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食物和水源,这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2.2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不足:我国矿山企业在更新设备、增加安全设施设备的过程中,对于井下避难硐室的投资,将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我国的矿难事故频繁发生,企业因素主要包括:
2.2.1我国的矿山企业领导者安全意识差,过于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
2.2.2企业忽视必要的安全投资,如安全设施陈旧、安全设备严重不足、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低下等问题[2]。
3.政府因素
3.1在智利矿难救援过程中,智利政府一直坚信矿工活着的信念。并运用了以下科学合理的方案:
3.1.1确定现场作业人员是否遇难及寻找现场作业人员的位置;
3.1.2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足够的能量补充、空气流通及精神支持,包括与家属视频通话、观看足球比赛等;
3.1.3积极地开展国际合作,不计代价地让现场作业人员处于最稳定的心理状态。最终此次救援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奇迹。
3.2我国目前应急体系的不足
政府对矿山安全事故有提供应急救援的责任。
3.2.1我国现有的应急体系还有很多不足:
3.2.1.1国家矿山救援大队布置服务半径过大,而相对装备不足;
3.2.1.2装备陈旧,种类太少;
3.2.1.3缺乏统一的调度指挥;
3.2.1.4快速应急反应机制不健全;
3.2.1.5权责不合理。
3.2.2而且政府在矿山安全管理的监督方面,也存在问题,如:
3.2.2.1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安全监察不够严格。
3.2.2.2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相关法律保障,权责不够合理,发生事故后往往出现瞒报现象,贻误救援。
3.3我国政府应加强的安全管理措施
目前矿山企业在市场准入的门槛上没有“强制性”要求,在退出市场时也没有“强制性”标准。因此政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3.1严格审批条件,强化安全准入与淘汰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是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设计上是否安全;企业从业人员及领导者安全意识技能是否到位等内容。若这些条件没有符合,则不予通过;
3.3.2要严格把好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工作,对非法开采者要坚决取缔和严格查处;
3.3.3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矿山,要责令其停产整顿直到合格为止。如果经整顿仍未能达到安全基本条件的,政府将依法注销或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3.3.4推行矿山安全年检制度,要求矿山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生产评价[3,4]。
二、结论
综上所述,智力矿难的救援成功给中国的煤矿企业及政府上了一节课。我们从中吸取的经验包括
1.增强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
2.增加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投入,积极推广应用煤矿安全技术,尤其是避难硐室的建设[5],意义重大;
3.加大对矿山安全的立法和监管力度;
4.建立积极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5.建立一套合理的权责制度[6]。
参考文献
[1]王启明,鲍爱华.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与技术发展[J].采矿技术, 2005, 5(2): 11-12.
[2]唐利华.浅谈现代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J].中国矿业,2001, 10(6): 36-37.
[3]崔建军,马立成,苏春乾?采场管理在开采低品位复杂矿体中的作用[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8, 60(2): 47-49.
[4]吴穹,许开立.矿山管理学[M].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篇5
关键词:矿山生产;事故;预防
中图分类号: TD1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一个高危险性行业,矿业生产作业可以说是时刻经受着“顶板、水、火、粉尘、有害气体”等自然灾害的制约,时刻面临着坍塌、中毒窒息、爆破伤害、触电、尾矿库垮坝、车辆伤害、水害等危险,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隐患多种多样,安全管理任务艰巨。
矿山生产事故原因分析
1、安全投入不足,制度不完善
从矿山生产发生的事故总量来说,各类非煤矿山事故主要发生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通常来说这些地区矿山企业的规模较小、数量较多、没有充足的安全资金投入,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同时,这些矿山企业对相关的涉矿从业者没有作专门的培训,专业人员匮乏,公司应有的监管缺位等,这些都是造成矿山企业事故总量大的重要原因。此外,矿山企业内部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基础差、安全管理不规范等也会造成事故发生。
2、矿业秩序混乱
众所周知,矿业开采有着较大的利润空间,由此也就造成了一些非法矿山开采企业在没有安全保障或安全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下铤而走险,无证非法开采或盗采矿产资源,这些都极为容易引起矿山事故的发生。此外,即使是各项手续都齐全的矿山企业,也存在着违法、违规开采的现象。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存在着严重的短期利益行为,违反原有的安全设计乱施工、乱生产,也较为容易造成重大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
3、应急处置不当
对于一些紧急出现的安全事故情况,企业无法进行恰当的应急处置,造成次生灾害事故的多发。特别是在一些地下矿山企业的生产中,由于认识不到烟炮中毒的危害性,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或者虽有应急预案但束之高阁,没有对涉矿职工作应急培训,更别说是组织进行事故的演练,职工连最起码的应急救援常识都不知道,救护基本方法不熟悉,这些都容易导致在炮烟中毒后,因为盲目施救而出现更大范围的人员安全事故。
安全监管缺位
企业超越自己的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没有严格执行“三同时”的要求,而相应的安全监管缺位,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从发生在冶金、有色金属企业的重特大安全事故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立项的过程中审查不严,企业没有严格遵循科学的项目管理、设计、监理、施工、竣工验收、试车等规定,没有遵循国家所规定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造成企业生产的安全条件先天不足,为日后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
二、安全预防与管理措施
1、重特大事故预防措施
2.1.1 三个预防
斜井串车提升,按规定设置跑车防护装置、挡车栏和阻车器,设置合理的躲避峒,安设齐全的提升光声信号;严禁违章搭乘矿车,严禁违章指挥调车。严格执行“行人不拉车,拉车不行人”的规定,斜井提升时,严禁蹬钩、行人;定期检查提升运输设备各安全保护装置,保证保护装置可靠运行。
2.1.2 四个到位
排险到位。职工进入矿房作业前,必须由安全员和组长先进入矿房对顶板和两帮的浮石进行撬毛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准其他人员进入矿房;支护到位。由支护工按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选定合适的支护材料,按规程的要求对顶板进行合理支护;充填到位。确保充填质量密实,及时接顶,并按矿房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矿房槽口宽度;个人防护到位。进入工作面的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
2.1.3 五个加强
矿山要建立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使各主要巷道、作业点形成贯穿风流;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安装局部通风设备;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开动局部通风设备,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扇应连续运转;停止作业并已拆除通风设备而又无贯穿风流通风的采场、独头上山或较长的独头巷道设栅栏和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若需重新进入,应进行通风和分析空气成分,确认安全方准进入;加强职工的基本安全知识教育,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时,不能盲目施救,进行通风并确认安全后,方能进入抢救。
2.1.4 六个确保
确保保安矿柱充足。按国土部门划定范围,依照开采利用方案在红线内依法开采,严禁越线偷采和超层越界乱采滥挖;做好老窿和地面水体的调查摸底工作。聘请技术人员对矿山分布作彻底摸底,编制详细井上井下对照图;抓好超前探水工作。对接近水体的地带或遇到断层、破碎带、老采空区等可能与水体有联系的地段,按“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编制探水设计;结合企业实际修订爆破工操作规程。成立专业爆破队,明确规定放炮时间、顺序,严禁中途补炮;结合企业实际修订排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泵工交接班制度,每班作业放炮前先安排人员排尽水仓存水再放炮;建立放炮前隐患排查制度。每班在放炮前须由矿长跟班对所有作业点进行拉网式检查,确定无隐患后才能安排爆破工作业。
2、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安全逃生意识和素质,强化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增大科技预防工程的投入和科技含量,让企业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安全措施合力来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
3、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责任机制
健全健全各类安全责任考核机制,从每个涉矿单位的具体实际出发,逐月、逐季对每个单位进行考核,并将各安全考核结果定期进行公布,接受大家的监督。落实安全责任奖励机制,通过经济杆杆的自发调节功能,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落实好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在对各类事故进行分析、追查的过程中,先从管理找原因,单位领导要带头从自身查起,筑牢安全防线,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各类缺陷并及时进行改正。
4、加大安全投入
加大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到实处,特别是一些重大安全隐患要从人员、资金、措施等予以保障。资金没有保障,安全设备也就无法保证,安全措施也就得不到落实。在矿井设计、地质勘探、计划、建设、生产全过程都要牢牢把安全放在首位,优先满足在安全上的人、财、物需要。如果安全投入与生产效益出现了矛盾,也一定要满足安全需要,决不能“带病”生产,隐患不消除,生产就决不能进行。
5、坚持预防为主
矿井生产前需先掌握好影响矿井的各类自然灾害因素,提前分析好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发生的概率,预先做好防护措施和事故处理计划。同时,在生产中要秉承管理科学、生产文明的理念,为各涉矿工作人员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环境。
结论
我国的矿山安全生产任务艰巨,形势严峻,要想最大程度的降低矿山安全事故,需下大力气,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各类生产主体的责任,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做好矿山生产事故的预防工作,促进矿山生产的持续发展,构建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篇6
强力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在3年之内完成”六大系统“安装,具体包括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否则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随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还专门出台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明确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具体建设进程和要求。
2月28日,在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推进会议上,王德学副局长在讲到2011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时表示,建设完善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使用技术装备,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当前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以国务院《通知》为准则,认真落实总局168号文件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或细则,加强督促指导、监督检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要选择不同灾害类型、不同生产规模的企业,先期建设一批示范矿井,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i要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的原则,把“六大系统”纳入到矿井应急预案之中,切实发挥“六大系统”的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作用。同时,地下矿山企业要确保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位,按要求和时限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要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把关制度,选择性能先进、质量可靠、安全保障的产品;要教育引导员工正确、安全使用“六大系统”,提高职工自我保护和应急救援能力。“六大系统”建设将改变安全避险理念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安装使用,必将对我国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理念的改变――由“安全生产管理”转变为“安全生产与安全避险并重”,由“被动救援”转变为“主动自救”,由“安全为主”转变为“坚决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福建省安监局矿山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新型安全避险体系,将开创安全应急避险新时代,全面加快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进程,形成以避险为基础的新型安全避险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主动自救和被动救援相结合;原有避险设施和新型避险设施相结合;原有安全管理方法与新型安全避险措施向结合,最终形成以避险为基础的新型安全避险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
王德学认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不仅在保障日常安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又能在发生险情时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的主要系统,对维护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亟待“六大系统”统一标准出台
如何把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好、运用好?一些与会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或在分组讨论时也坦承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其中最多的是希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国家统一标准尽快出台。
四川省安监局副局长苏国超表示:“希望从国家层面尽快出台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国家统一标准,避免造成一些在建矿山企业不必要的浪费。全国非煤矿山因地域不同也是千差万别,希望标准也有所不同。”
广东省安监局副局长黄晓涛建议:“把‘六大系统’建设作为新建非煤矿山的必备要求,提高非煤矿山准入门槛。对已建好的非煤矿山分大、中、小不同标准来要求,并由中介机构先进行技术评估,安监部门再进行行政审批。”
安徽省安监局副局长朱峰提议:“提高矿山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从而确保‘六大系统’建设资金得至4保障,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能出台政策给以资金支持。”“六大系统”:未来五年催生万亿投资空间
我国已确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时间表,最后期限是2013年6月底,届时未装备“六大系统”的矿井将被吊销营业执照。这或许意昧着国内井下矿山将迎来安全避险系统的集中建设期,这也是中国政府、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首次将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纳入国家科学技术领域支持范围和国家“十二五”规划,这必将对中国乃至世界安全科技产品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家安监总局相关人员表示,“十二五”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安全生产装备产业将有望成为一支新的支柱产业。因为我国在安全生产装备领域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形成了门类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和政策强制要求,具备了市场化的条件。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蕴含巨大商机,将“变身”新支柱产业。2011年1月13日,中国首个安全科技园落户重庆合川区。“2014年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00亿元,形成带动产值数百亿元、1万人就业的新型产业集群。”有分析人士称,仅救生舱领域,就有上千亿元的市场。虽然矿用救生舱在国内尚未正式宣告大量生产,但预期的市场空间广阔这已吸引多家公司争相“试水”。山西潞安集团参与开发的可移动式救生舱已在上市公司下属几大矿井试用,龙岩龙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固定式避难所和移动式救生舱也在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安装使用。
篇7
下面,我汇报一下今年以来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情况。
原有非煤矿山企业31家,大部分非煤矿山企业采矿许可证到期,国土资源局注销了7家非煤矿山企业的采矿许可证,新批了市富伟石料厂和市木石镇鑫源石料厂2家采矿许可证。今年4月份,富伟石料厂和鑫源石料厂办理领取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有非煤矿山企业26家。由于环境整治等因素,目前允许生产的采石场共17家,主要集中在木石、官桥、柴胡店和东沙河4个镇境内。其中,木石镇6家,官桥镇2家,柴胡店镇5家,东沙河镇4家。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围绕“六抓六好”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措施,加强监管,确保了非煤矿山行业的安全稳定。
(一)理清全年工作思路。今年,我们确定了非煤矿山行业“六抓六好”的工作思路,即:抓源头管控,把非煤矿山和相关行业行政许可和“三同时”制度落实好;抓基层基础,把非煤矿山和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条件巩固好;抓日常监管,把非煤矿山和相关行业规范好;抓专项整治,把非煤矿山和相关行业突出问题解决好;抓依法治安,把非煤矿山和相关行业非法违法行为治理好;抓职业卫生,把非煤矿山和相关行业“治脏”行动开展好。
(二)及时贯彻上级指示。4月20日,市局召开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之后,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按照市局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市非煤矿山“打非治违抓责任”百日集中整治活动方案》和《市非煤矿山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通知》,并于23日在柴胡店镇召开非煤矿山“百日集中整治”现场会,公安治安大队、国土资源局、11个有山镇安监中队和所有非煤矿山企业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市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非煤矿山打非治违抓责任百日集中整治活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等近期的重点任务,对做好下一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要求。
(三)多措并举防范事故。一是关口前移抓预防。严格非煤矿山新建企业“三同时”工作,督促企业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确保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认真按照省政府213号令和有关制度的要求,积极帮助企业完善软件材料,改善现场条件,严格行政许可初审,及时为市富伟石料厂、市木石镇鑫源石料厂两家新建采石场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二是集中精力查隐患。组织开展春季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以非煤矿山企业采场工作帮、边坡角、台阶高度为整治重点,全面提高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指导督促各有山镇、市直有关部门加大对非煤矿山及其相关行业日常监管力度,提高检查频次,监督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的隐患,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确保隐患整改落实到位。三是监管注重全过程。春节后,我们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非煤矿山复工督查的通知》,周密部署非煤矿山企业复工工作,继续开展了“五个普遍”活动,即:普遍进行一次复工前的调查摸底、普遍进行一次复工前的设备检修、普遍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隐患自检自查、普遍进行一次职工复工前的安全教育培训、普遍进行一次非煤矿山企业复工检查验收工作。各有山镇安监中队对企业复工进行验收后,我们于3月上旬对全市非煤矿山春节后复工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督查,确保各采石企业的复工安全。
(四)提高标准规范生产。根据市局工作安排,在非煤矿山和相关行业继续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新增2家非煤矿山企业确保通过五级标准化验收,力争所有规模以上建材行业通过市级及以上标准化验收。春节后,我们及时安排部署了标准化创建工作,收集整理了验收新标准下发给有关镇街部门和企业,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大已通过枣庄市级安全标准化验收企业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安全标准化对企业安全工作的规范约束作用。
(五)始终做好应急准备。精心组织非煤矿山应急救援工作预防性检查,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熟悉救援环境与发现消除事故隐患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各采石场进行预防性检查,重点检查各类安全隐患、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和“三违”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通报采石场和镇安监中队,跟踪监督整改。对一些重大的安全隐患,由安监中队、采石场及专业救护队联合商定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处置方案,限期整改到位。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市局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一是企业安全意识仍待提高。个别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不细致,职工劳动防护不够规范。二是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企业安全基层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生产管理不规范,“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三是按标准化运行还不自觉。个别企业在通过标准化验收之后,没能按照安全标准规范运 作,安全管理水平保持不够。四是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部分企业“三级”安全教育没能有效开展,职工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步打算
篇8
一、切实抓好震后隐患排查治理,防止地震后发生次生灾害
“4.20”雅安庐山县7.0级地震,给我县各方面安全生产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在4月21日晚8时许,我市某县一食品厂冻库预冷车间发生一起氨气管道泄漏事故中,事故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各级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严峻形势。“五.一”期间,全县要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重点以地质灾害、住房建设、水陆交通、水利、电力设施,生产经营单位的设备设施为主。一是县级相关领导要按照“一岗双责”亲自带队开展检查分管行业安全生产;二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继续开展本辖区、本行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对监管的行业和生产经营单位要做到一个不漏;三是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开展自查;四是县政府安委会要派出督查组,带领县政府安全专家组,明查暗访安全隐患和乡镇、职能部门履职情况。
二、切实抓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当前已进入汛期,既是灾害性天气的多发期,也是生产安全事故的多发期;既是防灾抗灾救灾的关键期,也是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重要时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分析本区域、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抓住重点部位,找准薄弱环节,制定出针对性强的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一是道路和水上交通安全。加强道路和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和路面监控。继续突出抓好摩托车超速、超员,违反交通信号,驾驶员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无牌无证,三轮摩托车、电三轮违法载人和非法营运行为。抓好道路、桥梁隐患排查治理,严格“五不出站”和“三品”检查。营运船舶要严格执行“签单”制度,杜绝违章营运和超载。
二是非煤矿山安全。重点对硐采矿山井下排水、通风、提升、电力等系统,爆炸物品使用等安全进行细致排查。对露天开采企业规范开采进行检查。加强对取土以及河道内外砂石开采行业的检查、管理。
三是危险化学品安全。天气炎热,危险化学品易挥发、易泄漏。重点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企业做好防汛、防雷击、防暑降温、防泄漏等工作。督促危化品单位应安装必要的报警装置,对重大危险源严密监控。要对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应急预案编制情况,应急物资、器材以及防护器具的配备,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水利设施和地质灾害安全。进入雨季,要加大雨季对病险水库和地质灾害点的监控工作。同时,做好“防大汛、防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抢险救灾的人员、物资,加强汛期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汛期动态,遇到险情,迅速响应。抓好地质灾害的预测监测、预案和预防工作,强化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五是建筑施工安全。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重点设施设备、重点部位,特别是电力设施和高空作业等的安全监管,督促特种作业人员l00%持证上岗,督促工人穿戴安全防护用品,防范建筑工人因天气炎热,超时工作、疲劳施工发生事故。
篇9
(一)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政府“三定方案”赋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市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受市安监局委托,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察,对非煤矿山、危化品和烟花爆竹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实施重点执法监察,对其他工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实施一般执法监察。
(二)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职业病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5、《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9、《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10、《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11、《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
12、《省安全生产条例》;
13、《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14、《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15、《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
16、《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17、《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察工作指导意见》;
18、其他有关法律规定。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市安监局年度工作安排,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树立良好的监察执法形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执法监察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预防和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三、任务目标
(一)今年执法工作目标为控制事故总量,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确保执法检查计划完成率100%、按期复查率100%、行政处罚案件错案率为零。
(二)根据全市安全生产监察队伍的实际情况,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提高效能的原则,确定在2012年度执法监察工作日155天中,计划执法监察生产经营单位不少于300家。其中市监察大队计划执法监察生产经营单位不少于200家,直接监管的重点生产经营单位每家不少于4次监察(检查与复查,下同),其他直接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每家不少于1次监察,非直接监管的一般工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实行重点监察和抽查。各镇街区监察中队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全市执法监察总量不少于100家。
1、在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电力、机械、冶金、轻工、纺织等行业和领域,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1次专项执法检查活动。
2、对以下单位在原有执法频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执法次数:当年或者上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新建、改建、扩建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或者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合并、改制、转行等变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薄弱或者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的。
3、两节、两会、汛期和“五一”节、“十一”黄金周等重点时段,对镇街区监察中队管辖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不低于2%的抽查比例进行检查,确保各镇街区执法工作依法、有效的开展。
(三)根据检查数量制定执法监察计划,将执法任务层层分解。
按照总体工作部署,以市监察大队为主、市局各监管科室配合为辅,将全市10个镇街区大体分为南、中、北三个片区,实施生产安全执法监察:
1、2个镇。
监察大队由监管一科配合,一是对该片区2个镇的生产经营单位(危化品企业除外)进行执法检查,二是对全市范围内的矿山企业进行执法检查,三是对全市范围内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查处。具体监察任务见附件1。
2、中片区:包括5个镇街区。
监察大队由监管三科配合,一是对该片区5个镇街区的生产经营单位(矿山、危化品企业除外)进行执法检查,二是对全市范围内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具体监察任务见附件2。
3、3个镇区。
监察大队由监管二科配合,一是对该片区3个镇区的生产经营单位(矿山企业除外)进行执法检查,二是对全市范围内的危化品企业进行执法检查,三是对全市范围内举报的非法生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具体监察任务见附件3。
四、执法监察的内容
原则上按以下内容进行检查,也可视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检查项目进行检查。
(一)依法取得有关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情况;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情况;
(三)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四)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六)从业人员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有关安全资格证书的情况;
(七)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八)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九)对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
(十)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
(十一)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十二)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
(十三)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十四)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情况;
(十五)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情况;
(十六)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有关应急预案备案的情况;
(十七)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企业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兼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维护、保养的情况;
篇10
(一)注重相关组织与责任体系建设1.逐步建立了严密而明确的组织体系。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组织体系框架大体上包括政府和煤矿企业两部分,主要表现为政府监督监察机构体系、煤矿企业内部的组织分工职责体系。首先,在“执法”领域,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强调其独立性,并在机制上防止检查人员与矿主、地方政府形成共同利益同盟。1910年美国在内政部下设立矿业局,但调查人员缺乏执法权力。1977年,美国对《矿山安全和卫生法》进行重大修订,建立了独立的安全监察部门———矿山安全和卫生署,由劳工部助理部长任局长,对所有矿业生产进行全面和严格的监察。监督局下设11个地区监察处和65个矿区办事处,由国会与立法事务办公室和信息与公共事务办公室这两大事务办公室领导和协调部署工作,继而细分为煤矿安全与健康监察司和金属与非金属矿安全与健康监察司这两个职能部门继续统筹和分配相应工作。在煤矿安全与健康监察司的组织机构划分下,美国设置的11个地区的事故调查由副司长负责,主管地区的监察业务。其次,在煤矿生产企业内部也有十分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煤矿企业的管理机构设置一般为垂直管理结构,具有指挥与命令统一、控制及时、工作效率高等特点。组织管理体系在总体上划分为矿长、副矿长、矿井办事员、矿井总领班四个主要层级,在副矿长之下设置了各个职能部门的主管:维修主管、采煤总工程师、主任会计师等,专门领导和协调该部门下的作业活动。采煤一线的管理人员是采煤班组的领班,是该班组的关键人物,领班必须对他所在的班组的工作、人员培养、安全和行为负责。2.建立了以矿主为中心的追责体系。在美国,煤矿安全事故一般不追究政府的责任,因为地方政府不负责直接生产,主要是追究矿主的责任。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只是依据有关法律对企业进行监督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员与煤矿没有任何隶属关系。1913年成立的劳工部,安全生产管理是其主要职责之一。换言之,美国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中,政府只是监察监督的作用,而真正应该为安全事故“买单”的是煤炭企业。例如每个煤矿要与两个以上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煤矿发生事故由矿主组织抢救,必要时也可向当地警察求救。一旦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美国煤矿企业需承担责任。美国煤矿安全部门执法非常严格,矿主也必须遵守煤矿安全管理法律,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从而确保了煤矿生产安全。美国煤矿安全部门对唯利是图、违反规定生产的矿主惩罚严厉。针对不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一般性违反规定行为,政府督察员每次每项罚款可达5.5万美元。曾经违反规定并承诺改正、但不守信用的矿主则将被加重处罚,可能引起伤亡事故和危害矿工健康的严重违规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重视事故灾难的预防与应急教育据美国劳工部发表的各行业事故统计数字,美国的煤矿业已成为相当安全的行业,煤矿事故率低于金属、建筑、运输等20多个行业。美国煤矿行业由最初的高死亡率到0.03%的低死亡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技术的推广、《矿业安全和卫生法》以及相关配套规章的实施,同时,重视煤矿安全培训是美国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美国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事故调查报告和安全检查手册显示,美国煤矿85%的事故是因“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所致,仅15%的事故产生于不安全的设备和环境。所以,对煤矿人员的安全培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煤矿安全应急教育与预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管理实效。《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第115节明确规定,新矿工没有地下采矿经验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培训,新矿工没有地表采矿经验应接受不少于24小时的训练,每年所有矿工应不止一次地接受不少于8小时的学习培训。这样,用可操作性的法律来提高工作人员操作行为的安全性,增强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在美国,所有矿工在上岗之前要接受培训,上岗后,每年还要接受再培训。如果发现矿工未按要求受到安全培训,劳工部部长或授权代表必须签发命令,要求该矿工立即撤出煤矿,直到接受法律规定的培训为止。美国所有煤矿都必须制订矿工培训计划,安排必要的培训内容并保存培训资格证明。煤矿工作人员不光是指矿工,还包括煤矿经营者和管理者。矿山安全监察员必须具有5年以上实际采矿经验,并要在国家矿山健康与安全学院接受培训。根据安全监察员的水平和需要,分别对其进行初级培训(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高级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精通相关技术)和定期培训。“安全与生产并非矛盾”已经成为美国的行业目标,这对美国提高煤矿安全水平至关重要。在这个目标的引导下,美国的煤矿企业和矿工工会都十分重视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对于接受脱产培训的矿工,给予其与在岗日标准工资相等的培训期工资。此外,煤矿企业还与工会联合成立了煤矿工人培训教育基金,由矿方按照全矿职工实际工作每工时0.08美元的标准提取资金;该基金每年筹资约2000万美元,用于资助矿工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进修。为了进一步普及安全培训,矿山安全与健康管理局(MSHA)还启动了一项新的教育方案———现场培训服务,旨在通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各地区的矿山实施安全与健康计划,达到预防安全事故的目的。现场培训服务的内容主要是为矿山提供培训资料,帮助制定和实施安全方案,编辑教育材料,帮助各矿山制定适宜的培训计划以满足其特殊需求,等等。现场培训服务承担更多的是信息、咨询、指导等服务功能。2.预防第一,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2008年12月31日,MSHA《地下煤矿避难所(救生舱)最终规定》要求矿山经营者将井下避难所纳入应急反应方案(ERP)。2009年12月前所有煤矿井下必须建设避难所,保证所有人员在井下均有避险位置,并对避险设施的设置、功能和维修管理作出具体规定,额定防护时间提高到96小时。美国在2007年12月煤矿井下已经开始使用避难所(救生舱)。美国煤矿井下的紧急避险设施主要有救生舱和避难硐室。救生舱一般为舱体式结构,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和食物,既可固定设置,也可随采掘工程而移动。有钢结构硬体式和可充气软体式。硬体式救生舱可容纳6~24人,具备过渡舱,配备气动呼吸空气系统。软体式救生舱容量10~36人,在3~5分钟内起动充气,软体材料具备阻燃、隔热、抗静电、高强度等特性。避难硐室在矿井巷道两侧地层中直接挖掘或利用已有巷道建造而成,布置在主巷或逃生路线上,配备维持人员生存所必需的相关设备设施和食物等。救生舱至少为每人提供1.4平方米的地面空间和0.85~1.70立方米的立体空间;设置供氧、内外环境监测、废气清除等系统,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配备双向通信、照明、排泄物处理、急救等设备物品及维修工具和灭火器;存储组件或给养的容器应密封、防水、防火,醒目标注到期日期及使用说明。3.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与强制性工伤保险制度,为矿难提供安全保障。除了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美国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还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有一套规范的运作程序,拉得出、救得快、保障有力。按规定,每个煤矿要与两个以上的救援队签订救护协议。煤矿发生事故由矿主组织抢救,必要时也可向当地警察求救。一支救护队下井救护,另一支待命。任何矿山救护队不得建在距矿井2小时路程以外的地方。同时,美国执行强制性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具有高度的强制性,法律强制雇主必须对雇工的工伤事故负责,美国有99%的工人受到联邦或州劳工赔偿法的保护。
(三)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评估标准美国劳工部矿山健康安全管理局(MSHA)对美国矿业(煤矿/非煤)安全事故保存有全面翔实的统计数据,该数据不仅涵盖了所有事故相关的信息,同时还包括了煤炭生产状况及人员的相关信息。评估标准具体,分类清晰、系统、全面、详尽。美国煤矿事故数据统计的内容包括事故时间、事故地区、事故地点、事故分类标准、事故分级、事故范围、事故报告。其中,事故时间除了年度事故和月事故,还统计日事故;事故地点包括地面、采煤面、掘进头、上下山大巷、井筒;事故分类标准非常具体,是按照事故所在地区、开采类型、月份、作业者及承包商、伤害类型、伤亡员工工种;事故分级为死亡、造成工作日损失的非死亡事故、无工作日损失的轻微事故四个等级;事故报告中要明确伤亡人数、事故成因、发生机制、伤害类型。美国煤矿事故计量指标体系中:生产指标有两个,煤矿作业次数和作业时间;事故伤亡分类指标中,死亡事故率和死亡人数属于死亡指标,造成工作日损失的伤害事故率与其受伤人数、无工作日损失的伤害事故率与其受伤人数这四个指标归为伤害指标;还有总量指标,包括人员伤亡总数和总体事故率。煤矿事故数据统计内容和计量指标涉及的信息不仅是事故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还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作条件、开采类型及作业人员工种等相关的重要内容。这些信息越是全面具体,越能及时、全面、准确地研究可能引起事故的原因,并分析正在形成的各种趋势,进行综合研判,从而作出科学的评估,提出科学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对策。
二、美国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
如今美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煤矿安全管理体系颇具特点:第一,美国的煤矿产量和死亡人数呈反比例关系,充分体现了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理念比较先进。保护所有矿工及所有人员的安全,并非以牺牲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代价来获取企业利益。美国紧扣“矿工健康权和生命权的保护”这个安全管理核心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配套法规体系,提高执法力度,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严密并且比较实用。第二,在责任体系建设中,政府和煤炭企业责任明晰化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政府只履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如果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煤炭企业将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建立以矿主为中心的追责体系,抓住了责任处罚的主要主体,抓住了重点对象。煤矿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有了指向性,而且强调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并在机制上防止检查人员与矿主、地方政府形成共同利益同盟。这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第三,美国高度重视法制化建设,陆续颁布和完善《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等多部重要法律法规。政府和煤炭企业根据出台的法律法规,各自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虽然世界各国在此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但均没有美国的法律具体和完善。第四,美国十分注重培训需求管理。在培训方面有比较完备的要求和规定,如必须使矿工有明确的技术操作素质和安全急救意识等才能进入煤矿工作,这些举措可以利于后继的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开展,强调预防第一,有效规避了人为矿难的发生。
三、美国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启示
根据上述分析,美国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比较成熟,对我国有如下启示:
(一)重视法律的可操作性,逐步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法规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高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上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立法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基本、最管用的方法与手段。中国适用于煤矿的法律法规,除《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外,还包括国务院颁发的有关矿山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以及各省(区、直辖市)人大颁布的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煤炭企业的主管部门及其下属省级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规章,以及适用于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救护规程》等。《矿山安全法》作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法相对美国的《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可操作性比较差。如美国第303节的第2款规定:“所有生产作业区的通风风流必须符合以下规定,氧气含量不低于19.5%(体积),二氧化碳含量不大于0.5%(体积)……任何煤矿空气的最低数量在每个工作面应达到三千立方英尺每一分钟。”而我国的《矿山安全法》第十七条:“矿山企业必须对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井下空气含量进行检测,保证符合安全标准。”这样的笼统规定对有毒有害物质没有明确是什么,更没有提到其浓度或密度控制在什么标准范围内,以及井下空气含量应符合什么标准。立法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矿山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利保护,有毒有害物质、含氧量应该增加具体的数值标准,以职工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核心。虽然在《煤矿安全规程》第三十条第十一项第二款:“冻结站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都应有通风装置。应经常测定站内空气中的氨气,氨的浓度不得超过0.004%。”这样明确的标准利于执行和监督,这是该规程在操作性规定方面的优点。但从总体来说,《矿山安全法》及其各相关法律法规其可操作性仍有待增强,因此我们应重视法规的可操作性,积极学美国的经验将宏观的规定、措施、程序细致化、具体化,要将权威、具体、可操作的安全标准、技术标准写入基本法中,如《矿山安全法》仅仅是规定职工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后才能上岗作业,更应继续添加岗前培训时间的长度,在职员工定期培训的时间,次数等的规定,操作过程中才能强制执行这些标准,有效增加员工安全操作的系数。
(二)注重相关组织与责任体系建设,加强监察力度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几大采煤大国之一,在煤矿安全生产各方面的体系建设依然存在不足。美国煤矿事故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得益于注重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的建设。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逐步去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组织和责任体系建设:第一,明确责任,加强对中央到地方相关的管理组织机构建设。现今我国对煤炭的管理机构主要有国家能源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安全生产监督局等,尽管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不少,但是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的组织对煤矿生产的各方面进行管理,从而导致煤矿生产乱象迭生。因此我国在管理机构设置上应注重整合部门机构,建立和完善监管煤矿产业的统一的机构,合理地进行分工与监管,防止出现部门多却难以监管的现象。美国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主要是监察局,下设11个地区监察处和65个矿区办事处,在监察局里还有明确的各部门层级划分。从中央到地方实现了高效的纵向管理。部门机构臃肿和职责不明晰是我国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的建设尤为重要,应确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权力范围、职责、行使权力的条件、程序和目的,抓住源头、明确主要职能部门的权力边界与责任是应对安全生产问题的关键。第二,建立和完善煤矿生产单位的组织管理。美国的煤矿企业内部具有明确的职位分工和职责,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便于管理。在我国,煤矿生产乱象迭生,有的采矿工地不仅没有专门的组织管理部门,甚至存在着矿工工人临时招聘、不经培训随便上岗等乱象。此类问题不解决将会对工人们的人身安全极为不利,也无法保证煤矿有序生产。第三,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力度。煤矿安全监察员要深入煤矿现场,紧紧盯住那些高瓦斯容易出现事故的矿井,以及安全生产基础差的矿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矿井,当场下达《停产整顿通知单》,限时整改。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坚决予以关闭。第四,建立煤矿违规行政处罚制度。在我国发生煤矿生产事故后,相关的监察负责人才会来到现场进行勘查,对事前的监察工作并不重视,使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监察环节流于形式。我国煤矿生产的主要负责人承担的责任范围不明晰,处罚力度不够严厉,因此不少开采煤矿的单位会冒极大的风险以污染环境或者牺牲工人的利益来获取利润,造成了小煤矿、黑煤矿一直存在。我国应该建立严格的处罚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惩治处罚力度,实行行业禁入制度,让矿主不敢轻易越轨煤矿安全管理红线。
(三)通过应急教育与预防演练,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故灾难的能力对比我国煤矿现状与美国煤矿,可以发现,很大的区别在于美国政府一直强调煤矿安全监察管理机构的独立性,美国煤矿的成功之处在于垂直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框架,轮岗式的监管人事制度,并在机制上防止监察人员与矿主、地方政府形成共同利益同盟。美国煤矿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在我国,由于利益驱使,大多数煤矿企业更注重的是利益而不是矿工的安全。我国煤矿现仍存在很多的不足,我们应该对美国煤矿安全管理经验加以学习,首先,要提升素质、规范管理。切实加强队伍自身建设,要督促救援队伍加强制度建设,明确人员职责、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强化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和演练,煤矿企业要把应急演练与应急预案相结合,提高从业人员突发事件现象处置自救能力和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其次,要积极应用新技术。引进新型、高效实用的装备,不断优化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结构,加大煤矿救援技术研究和培训。最后,要平战结合、强化检查。煤矿救援队伍应遵循“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对于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