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审计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6S管理体系 内部审计的对象 风险管理审计

一、6S管理体系简介

6s管理体系是由华润集团公司创建,已在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推广的集团化战略管理体系。6s管理体系将多元化业务与资产划分为战略业务单元,并将其作为利润中心进行专业化管理,同时推进业务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检讨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具体而言,6S管理体系构成如下:利润中心业务战略体系(Profit centre business strategy system);利润中心全面预算体系(Profit centre master budget system);利润中心管理报告体系(Profit centre management reporting system);利润中心内部审计体系(Profit centre Internal audit system);利润中心业绩评价体系(Profit centr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利润中心经理人考核体系(Profit centre manager evaluation system)。6S管理体系是正是这6个系统的简称,它是一个统筹企业管理系统,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的效果,对多元化企业集团的专业整合收效明显。

二、6S管理体系下内部审计对象的确定

利润中心内部审计体系作为6S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子系统,说明了它的重要作用。池国华(2006年)认为,利润中心内部审计体系首先是一个确保信息真实可靠的信息审核系统,保证不会出现“输进去的是垃圾,输出来的也是垃圾”的情形,从而误导决策。蒋伟(2004)就内部审计体系的作用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总结,认为预算的完成度、管理报告的真实性以及集团统一管理规章的执行情况,都需要通过审计进行再认定。公司内部审计是管理控制系统的再控制环节,集团通过审计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魏斌(2004)在介绍华润集团利润中心审计体系的时候提到内部审计是战略管理的监督环节和管理控制系统的再控制环节,集团及利润中心通过内部审计来强化战略执行和全面预算的推行,提高管理信息的质量,从而支持管理决策的有效性。6S体系下内部审计的对象应该为:战略的执行力、预算的完成度、管理报告的真实性以及集团统一管理规章的遵循情况。

1.战略执行力的审计

6S管理体系融合了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强调战略导向,以战略为起点,涵盖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检讨等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内部审计体系作为6S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战略执行力的审计是6S管理体系的本质要求。战略执行力的审计也是6S体系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区别之一。战略执行力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估业务是否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评估该业务类型是否与公司战略发展的主流业务具有协同效应;评估各利润中心业务规模发展是否能与公司战略发展速度匹配,并寻找差异分析原因。

2.预算完成度的审计

全面预算体系主要是从财务方面确定了战略目标实现,它是战略得以执行的量化工具。利润单元审计体系根据6S体系中细化了的全面预算体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和手段,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将预算编制作为一个基本环节来对待,使循环往复运行的预算制度逐步得以完善。

3.管理报告真实性的审计

管理报告主要是为战略实施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信息与数据,管理报告的真实性对于6S体系作用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将管理报告的真实性作为其审计对象,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基本要求,也是传统内部审计职能中对财务报告真实性审计职能的延伸。管理报告真实性的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收入、成本、费用等构筑管理报告体系基础数据的真实性;重要报表科目的真实性;管理报告编制过程的真实性等。

4.企业管理规章遵循情况的审计

企业管理规章遵循情况的审计,是6S审计体系审计对象之一。将其作为审计对象,主要是要保证6S体系下,各种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它的审计也是6S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在传统内部审计体系中,管理规章制度遵循情况也是其审计对象之一,而在6S体系中只是审计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职能上仍然是对传统的一种继承。

三、6S管理体系下内部审计的重点

1.战略执行力审计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公司风险管理的审计。国资委2006年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明确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而在6S体系中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可以融于对企业战略执行力审计的部分,因此加强对战略执行力的审计,要充分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风险。

2.关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6S审计体系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完成度、管理报告真实性及企业管理规章遵循情况的审计,管理报告真实性及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的关键在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与否,所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就成为了关键。

参考文献:

[1]汤谷良 王斌 杜菲 付阳:“多元化企业集团管理控制体系的整合观――基于华润集团6S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

篇2

关键词:乡镇企业;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一、 当前我国乡镇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乡镇企业当中,占据了89%的企业,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仅有 11%的企业还未有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其中,有接近 50%的企业直接向总经理汇报工作,25%的企业同时向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双重汇报,23%的企业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对比而言,过去向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汇报工作的仅占很小的比例。可见,乡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设置情况比预想中的要完善,从汇报关系的层级来看,内部审计机构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如图:43%的企业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内部机构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这反映了我国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管理的成熟度,善于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内部审计的管理问题,当然,仍然有 30%的企业的尚未制定,27%的企业还不清楚是否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 

2008年至2015年,披露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评价报告的企业从1076家增加到2312家,披露比例也从67%增加到93%存在内部管理缺陷的部分,企业不仅披露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缺陷的具体类型,还披露了缺陷整改的具体措施,以及整改实施情况和进一步的整改计划。2013年,将控制环境纳入评价内容的企业占88.8%;将风险评估纳入评价内容的占65.49%;将控制活动纳入评价内容的占93.06%,将信息与沟通纳入评价内容的占71.1%;将内部监督纳入评价内容的占51.4%,评价内容趋于全面。披露评价体系的创够能够使乡镇企业的内部审计更加的完整,逐渐的使内部审计的整个过程完善和有序。未披露的乡镇企业内部审计评价从百分之三十降到百分之八,而披露的乡镇企业内部审计从百分之六十逐渐上涨到百分之九十,披露评价体系的企业数量和质量得到稳步的提升,纵观我国乡镇企业的经济情况和现状,这种趋势会持续的不断的上涨,最终会达到100%。对内部审计评价之后,可以将所有审计人员进行区分,高质量和低质量一目了然,而且还能够对其进行奖惩,改善每一个审计人员的服务和信息不对称,使每一个乡镇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高质量和高效率。 

二、 乡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标准明确与否直接决定内部审计风险的大小。长时间以来,河北省乡镇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都是在工作中不断尝试和积累,存在审计操作流程不科学,审计质量无法客观公正评价等情况。比如内部审计计划性不强,无法评价到底如何计划才是符合内部审计质量的要求。同一审计项目多个审计小组之间工作质量无法客观衡量,查多查少,查深查浅没有科学的依据,对问题如何准确定性,报告如何措辞,原因分析和管理建议的质量如何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衡量。 

内部审计大方法和技术还比较落后,乡镇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理念也未能及时的转变,方法模式仍以账目基础审计方法和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为主要内容,不能合理有效的防范和规避内部控制风险以外的其他风险。很多财务舞弊案例表明,作弊的经常发生并不是由于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是由于方法和技术落后,导致内部控制未能发挥本应该有的作用。同时乡镇企业也缺乏内部审计人员之间和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的经验交流,缺乏对内部审计方法和经验的归总和总结。加之内部审计的方法很少考虑内部制度的控制,更加谈不上审计方法的灵活运用了。乡镇企业对内部审计方法运用的不得当,不能得心应手,他们只是对企业的客观资料进行审核,所以出现低质量的内部审计。 

过程控制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重点,由于缺乏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致使部分审计人员在实施现场内部审计时,未按照内部审计准则、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以及审计计划方案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导致个别项目出现了重大的漏审和错审的现象,再加上现场审计信息的反馈滞后一段时间,各个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环节有关人员之间的沟通不顺畅,审计领导不能及时准确的把握现场审计动态。一般情况下,乡镇企业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该审计单位时,没有对该单位的基本情况、生产运营流程、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做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次对该审计单位上次审计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落实和改正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析。 

三、 乡镇企业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乡镇企业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明确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目标是首要条件。建设投资的目标:可以在审计建设项目可行性的同时审计其投资价值目标,例如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可靠,经济上是否有利等。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投资少、技术好、效率高、成本低、利润大的方案作为建设项目目标投资决策的依据。可以侧重在建设项目投资的领导、技术人员的运用、质量管理以及是否投标竞争、加强施工管理、缩短工期、节约材料、利用废料等方面研究,开展经济效益的审计。 

各个乡镇企业应加大力度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资源网络化建设,从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着手, 以审计质量管理为导向,利用网络信息等高科技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进行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将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有效的结合起来,用新型的、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并创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进而提升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加强内部审计先进的审计技术之余,还要积极寻求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以及对已经存在审计问题应解决的高效措施。乡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客服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主观经验来做出错误的审计报告,要把客观的数据、网络技术、内部审计准则以及电子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地创新适应本企业财务及管理的发展要求,提高内审工作。 

强化审计过程当中的监督和检查关键是加强乡镇企业的审计过程的控制,特别注意关键的环节和关键点的监督和检查,如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的整个过程当中的审计人员的到位离开情况和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日志和审计周报,阶段总结报告,隐藏记录等的监督检查。对审计报告的签发环节要做到以事实说话,必须经过各种标准程序和规定签章之后进行出具报告,这样才能是整个审计的过程保证质量,为企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为企业做出有利的帮助。 

虽然当乡镇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明确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目标,提高和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加强内部审计的过程控制,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来有效的提高并完善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发挥内部审计所应有的效用,使乡镇企业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为乡镇企业的经济繁荣提供方向,为乡镇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审计;信息系统;功效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审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基于B/S网络架构基础上一种操作便利的审计信息化运行平台――常州机电学院审计管理系统。该系统规范了学院审计工作流程,确保了审计工作便利、及时、高效的开展,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在学院的审计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一、系统总体设计介绍

1.系统总体目标:将审计业务流程在网上重新规划构建,各项审计业务实现智能化管理,协同化运行、简易化操作,使系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满足内部审计机构管理工作、实现审计成果、审计资源、审计经验内部共享。

2.系统框架: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共分为五项模块、六个功能,五项模块为采购审计、合同审签、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效益审计、工程审计、招标审计五项模块。通过立项、受理、分配、审核、动态、查询六项功能来实践内部审计管理五项模块,系统将自动生成审计档案,及时全面便捷地掌握内部审计工作动态。

3.系统功能模块:系统页面按左侧菜单设置,与windows最常用的资源管理器是一致,使用方便、直观、快捷。系统功能针对不同的审计业务,都有配套的模板,通过立项人员填报、审核人员审核后。审计项目、申请资料、审计动态、工作量统计和审计报告结果等数据信息即可显现于平台,对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实时、全面、准确掌控审计项目进度。(1)采购审计管理模块:采购审计管理模块除招标项目外,针对各部门零散采购的物资由使用部门申请,资产管理部门采购,内部审计部门审核。通过填报采购审计立项信息,传送或扫描相关采购资料,如拟采购货物名称、参考品牌、规格、数量、单价及金额,学院领导的审核批准意见等要素。内部审计部门根据提交的采购信息,通过市场询价、网络询价和平时收集价格信息等途径,审核拟采购货物服务价格的合理性并提出修正建议,出具审计意见书。采购审计管理模块实现了设备采购的过程管理、设备采购的状态查询及各类数据的灵活统计等功能,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及资源利用率。(2)合同审签管理模块:合同审签管理模块功能根据填报的合同审核立项信息,选择合同种类及采购方式,传送合同签订前期的相关资料,计算机自动生成“经济合同审核登记表”。审核后运用合同审核管理的三个阶段,主要是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对供应合同条款是否合法,有无不平等条约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正建议,完成合同审签工作。利用计算机程序对立项合同适时流程化、系统化、透明化、动态性的管理。(3)财务审计管理模块:财务审计模块创建了一个高效、顺畅的财务审计应用平台,财务审计模块功能是依据财务审计的基本程序,对立项、前期、实施、终结、后续五个阶段全过程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填报立项信息获取资料,主要是项目名称、项目类别、编号、审计期间、审计对象、外审信息、备注等。通过windows文件传送,Email等多种通讯手段,实现审计业务全过程的网络化,从而有效实现无纸化办公目标。其审计步骤是: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审计项目;制订审计项目计划;实施项目审计;编制审计报告;实行后续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效益审计步骤与财务审计步骤类似。(4)工程审计管理模块:工程审计模块功能是按工程审计程序包括立项申请、过程管理、竣工决算三个阶段,五个类别包括基建、修缮、装饰、安装、其他全过程实现计算机管理,完成对审计项目的管理、审计成果的管理。按每一项工程审计立项,同时,对审计项目立项申请、过程管理、竣工决算全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在工程审计每个阶段,系统设置工作流程控制,使审计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通过传送、扫描在审计过程中收集立项报告、招标文书、施工合同、补充协议、隐蔽工程记录、设计变更及签证、材料核价单、工程量及定额审核审核调整表、工程取费表等相关审计证据资料,对工程审计过程形成相关文件进行管理归案。同时该模块具有审计查询和汇总功能,实现审计工作成果的自动统计。(5)招标审核管理模块:招标审核管理模块功能是依据招标办传送的招标文件,审核招标文件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并提出修正建议;参加评标、对评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招标审核管理模块实现了招标过程管理数据的收集功能,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实际应用及效果介绍

(1)促进了审计管理规范化,提高审计质量。传统的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主要以手工和书面文档为主,工作量较大,审计质量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和监督。审计管理系统的应用突破了传统作业方式,使审计信息得以及时反馈,通过立项、受理、分配、审核、查询上述流程,审计工作的效果变得可以控制、监督和度量,从而达到对处理事务的时间控制;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对整个审计事务的流程进行跟踪,可以观察到参与办理的人员及其意见和所做的工作,及时掌握全局的审计动态,便于更好、更快地作出决策,从而达到提升审计质量的目的。(2)完善了资源管理全面化,提高工作效率。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审计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搭建了内部网络办公自动化和资源共享平台,更有效的对内部审计资源进行共享和交流,审计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传达和共享,在当前审计任务越来越重的情况下,审计管理系统将审计项目管理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计算机可以将各种管理项目进行重新组合、重新分类、进行各种数据处理,供审计人员需要时随时调用和打印输出,减少重复劳动,极大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3)实现了审计办公自动化,提升档案管理。审计管理信息系统针对不同的审计业务,都有配套的模板,审计项目、申请资料、审计动态、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结果、审计档案管理等数据信息即可显现于平台,实现审计办公的自动化。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这些优点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及利用工作的水平,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资料库随时检索、查询、调阅有关审计管理的历史资料,历年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等。

篇4

    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

    1.检查会计凭证管理内控制度。所有会计业务是否都取得或填制了原始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复核、稽核是否符合《会计法》和上级有关会计制度的要求;记账凭证的编制是否合规、合理、合法,要素是否齐全完整;凭证的传递、交接有无漏洞,是否及时有效;费用开支的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责任是否明确有效。

    2.检查货币资金管理内控制度。钱、账是否由不同人员分管,是否符合相互制约的原则;银行账户的设置、使用及核算是否合规、合法;现金、支票、有价证券、结算票据、印鉴的管理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有无漏洞,执行是否有效;货币资金收支有无审批制度,控制是否有效;货币资金有无定期盘点制度,出现差错或出现长、短款时处理是否及时并符合规定。

    3.检查往来账目管理内控制度。往来账目的设置和使用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资金借入、借出有无审批制度,执行是否有效,财务处理是否附有批件;债权、债务是否定期核对、清理、清偿,制度执行是否有效;呆账、死账的清查、处理是否合规、合法。

    4.检查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调拨、出租、出借、投资、闲置、报废、定期检测、盘点等财务处理是否附有主管机关的审批凭据,附件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完备;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器材物资的采购、入库、发出、盘盈、盘亏、处理积压和报废等的财务处理是否都附有主管业务部门的审批凭据,附件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在产品、产成品入库、发出、盘点、定期检测、处理积压和报废等财务处理,是否附有主管部门的审批凭据,附件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完备;固定资产、材料、产成品等管理部门是否有账目,是否与财务部门的账目定期核对并及时调整处理,调整处理是否合规、合法。

    5.检查成本管理内控制度。成本费用的收集、分配是否合规、合法;产品成本的收集、计算、分配、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专项费用(如折旧、养老保险、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等)的计提和分配是否合规、合法。

    6.检查销售及利润管理内控制度。产品销售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税金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的归集、核算是否合规、合法;利润的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单位能够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财务内控制度比较健全,但有相当一部分制度得不到落实,执行效果不佳。

    (一)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凭证填制不规范。记账凭证上填制、审核、记账、主管人员印鉴不全;原始凭证要素不全,如购货发票缺少品种、数量、单价,住宿费、餐费发票缺少日期等。凭证传递不及时,由于部分管理人员不及时将有关凭证向相关岗位交接,当期的生产成本(费用)和销售收入跨期入账的现象时有发生。

    2.不相容岗位职责划分不清。《会计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和收入、费用、债权和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有的单位以精简人员为理由,让出纳人员兼管报销,单位的财务专用印鉴也由出纳一人保管,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这种做法不但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而且为职业犯罪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往来账目管理混乱。有的单位将往来科目当作万能科目,实行经营责任制后,部分经营责任人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将潜盈、潜亏以各种名目长期挂入往来科目不作处理;外投外借资金挂往来科目,有的外投资金由于对方倒闭、破产,已完全不可能收回,但仍然挂在往来科目中核算;债权债务中有的明细科目几年都没有任何变化,也不作相应调整和处理。以上做法导致债权债务严重不实。

    4.物资采购、管理不善,账账、账实不符。有的单位物资采购管理不严,不管生产实际用量而大批采购、重复采购,造成了物资的积压浪费,加重了管理成本、资金成本;有的单位材料入库、出库手续不全,材料管理部门长期不与财务部门对账。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某油田的一个二级厂处材料出库已达一年之久,总金额500多万元,但该单位领导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纵容财务人员长期不作账务处理,不但造成了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而且造成了该单位业绩良好的假象。

    5.成本费用管理不严。乱挤乱摊成本现象比较严重,如将应列入资本性支出的固定资产、各种赞助款、捐赠款列入生产成本,应由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承担的费用也列入生产成本;费用分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分配方法不合理,有的单位机构发生了变化,但仍延用以前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分配方法,有的单位分配方法前后不一致,甚至不是同一个会计人员做账,就运用不同的分配方法。

    (二)财务内部控制本身具有局限性。

    不论内控制度设想多么周到,执行多彻底,也只能对管理者提供合理的担保,不能提供绝对担保。

    1.财务内部控制不能避免串通作弊的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可以避免单独个人作弊的行为,但不能防止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合伙作弊的行为。

    2.财务内部控制不能有效防止人为差错。因为内部控制不能防止工作人员粗心大意、精力分散、理解错误、判断错误,歪曲、曲解指令等。

    3.财务内部控制不能有效防止管理越权行为及滥用职权。

    4.财务内部控制更新跟不上经营管理变化,过去的控制措施对新出现的业务无能为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篇5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实施

财务管理是集团企业管理的中心和重点,集团企业必须建立相较完善和适宜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认真把财务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抓好,将财务管理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一、集团企业如何构建财务管理体系

1.加强集团企业财务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应地加强和健全财务制度建设。在坚持集团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资金审批及结算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成本管理、利润分配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建设。其次,应加强集团企业母公司的财务控制能力。加强集团企业中作为核心企业的母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资金、投资进行管理和审计监督, 统一并规范集团财务管理制度, 及时根据企业发展状况调整财务管理策略, 使各个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相一致,从而有效提高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效率,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2.健全集团财务机构及其财务职能,完善财务管理网络体系。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网络体系应该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在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管理下制定各个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以此保证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网络体系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和各个下属单位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服务和被服务、控制和被控制、监督和被监督、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集团公司财务部门是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主体部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应以财务预算为依据,对分、子公司的财务进行监督和控制。下属二级分、子公司财务机构必须接受集团公司财务部的统一管理和业务指导,接受财务部的检查与考核。三级分、子公司财会机构由二级分、子公司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和考核。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集团企业生产经营动态管理。集团企业应在集团整体战略规划指导下,结合预算年度经济形势及集团的生产经营状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要确保集团下属子公司及各分部门与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保持一致。集团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预算管理,明晰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细化落实集团公司财务目标,对子公司进行有效控制。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应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调整执行偏差,确保预算目标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资源,实现集团企业对分、子公司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

4.加强目标成本管理,构建集团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建立指标、责任、考核三大体系,认真划分和区分成本责任主体,制定目标成本分解具体办法,集团公司将年度总成本费用目标分解到各子公司,将目标成本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成本分析的体系,通过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把成本指标作为考核的重点,严格奖惩,对成本实行全过程控制。

5.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构建集团企业内部监控体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应该保证内部审计机制的强制性与权威性,以此保证内部审计对集团企业的管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集团及下属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 并负责领导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统一的内部审计原则,并且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准确的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由审计单位根据具体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审计意见,被审计的下属单位必须及时进行整改,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集团内部监控体系,保证集团及内部企业经营行为更规范, 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更低, 经济效益更好。

6.增强管理层的认可与支持,构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的保障机制。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否正常运行并满足需要、保持实施状况如何,都与企业的管理层有密切关系。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得到企业最高管理层的认可与支持。构建集团企业管理体系的保障系统,围绕财务管理的核心,正确处理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通过科学的筹划和调整企业财务资源,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分解和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或个人,通过建立责任目标保障体系,使目标和责任相匹配,以此保证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顺利实施。

二、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保使企业全员参与到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体系在集团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企业的全体职工也应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实施工作中,协助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者制定和实施管理计划,有效的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显著的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2.构建和企业财务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企业财务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是执行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机构。通过建立和财务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能够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系统的实施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3.重视人力资源工作,加强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合理的使用人才,始终坚持“合适的岗位安排合适的人员”的原则,明确人力资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充分的发挥人才的优势。同时,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实践的培训,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逐步的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实施。

篇6

论文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一、引言

随着安然、世通、帕马拉特以及“银广夏”事件的出现,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了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为关注。近年来,国际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公司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剧,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在风险导向审计方面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还是中国的内部审计准则都强调了内部审计在公司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外学者开始关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国内学者陈毓圭(2004)在分析了国外职业界以及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改进的历史后,提出了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急需修改的观点。目前,西方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都已经进入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但是,在中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其框架和具体实施方法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争议和困难。

因此,本文将从相关文献的回顾入手,在了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构建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提出几点建议财务论文,以进一步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框架。

二、相关文献的回顾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面的研究,严晖(2004)从管理学角度出发,认为战略管理理论的出现,促进了内部审计由管理导向迈向风险导向阶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深受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理论以及迈克尔·哈默及詹姆斯·钱皮的企业再造理论的影响。并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对风险、内部审计等相关概念的定义出发,构筑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结构框架。

王晓霞、孙坤、张宜霞(2004)通过从内部审计的定义,首席审计师的概念以及剩余风险3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际内部审计协会2001年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新变化,指出了2001年版本始终贯穿着风险审计的主导思想,并在研究了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步骤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程序。

徐德(2005)立足于COSO委员会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通过分析风险的特征以及多种分类模式,提出内部审计的开展要与经营风险管理的要求,与公司各级风险管理组织相配合,并且要全过程参与风险审查,进而研究了规避和减少风险的措施与决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对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

孟焰、潘秀丽(2006)分析了风险的实质和分类以及风险管理的内涵,认为对公司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结果,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取决于对公司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审查和评价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并指出对公司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是现在公司内部审计的一个新的领域免费论文。

路媛媛、袁洋(2008)从COSO委员会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产生的背景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动因出发,阐述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ERM的互动关系,指出公司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并且从4个方面提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措施。

邸丛枝、于富生(2009)梳理了国际和国内有关内部审计定义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关系,认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确认和咨询的对象。并且从内部审计的目标、服务对象、职能、方法等6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的框架。

国内学者们历年来的这些研究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中国的实施和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文献的梳理过程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文献比较重视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的研究,比较关注风险导向审计目标、内容和程序的分析,很少有文献对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两者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很少出现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的探讨,以及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措施的研究。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模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4个阶段的发展(胡春元,2009)。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度膨胀的经营风险,促进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的变化财务论文,经营风险的大大增加,同时,对公司内部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维持公司可持续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这种有效和灵活的审计模式便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意义

为了适合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被广泛运用到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能全面关注公司的经营情况,充分识别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又能有效配置公司的资源,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只关注公司报表的错报风险,忽视了对公司经营环境与经营风险的评估,已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

其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适应公司目标的多样化,它能对公司的这些目标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从而提出防范措施和改进意见,使公司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在事后,对这些风险进行后续评估,可以了解到防范措施的有效程度,有利于公司将来对这些风险进行规避。

作为公司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公司的经营管理部分,而且非常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流程。由他们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对公司的经营活动展开审查,而且还可以深入到公司经营中极其细微的环节,及时了解公司日常管理中的缺陷,更有利于公司管理体系的完善,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增加公司价值。因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中国公司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早在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就开始强调内部审计要参与工地风险管理过程,这对促进和推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公司经营环境的扩大,经营内容的日趋复杂。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加突出对风险的识别、计量和预测。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公司风险管理过程,对公司面临或者将要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更了解,就更有利于公司健康快速地发展,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

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在日常经营中推进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但还是出现了不少的困难。不同经营范围,不同规模的公司,其所推行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应是有差异的财务论文,其所负担的成本也是有差异的。因为不同的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是不同,其内部审计人员对经营风险的划分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不同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是不同的,公司所能负担成本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即需要具备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而大多数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充分识别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并对其进行防范。大多数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很难配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风险识别知识,不具备指导管理的意识。

另一方面,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处于发展阶段,缺少完善的理论体系的支撑,也没有配套的全面的运作模式。虽然很多公司已经大力推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用,但审计方法并没有跟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方法上,也没有学习国际上有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不能完全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作用。

四、对在中国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政策建议

近几十年来,中国市场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推动了中国很多公司开始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公司内部的需求。由于这种审计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且其与传统的审计模式在技术、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公司要全面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注意很多问题。

(一)全面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重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公司应在全面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同时,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免费论文。独立性是对开展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最低要求。没有独立性,就没有任何审计质量可言。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于公司经营管理部门之外开展审计工作,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前提。只有在独立于公司其他部门的情况下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全面参与公司的日常运作,客观地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公司管理体系的漏洞,有效地提出改善建议,降低公司的风险,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满足风险导向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公司才能有效地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因此财务论文,公司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同于传统的审计模式,对风险识别和公司治理领域等相关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内部审计人员拥有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识别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公司治理相关领域的知识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参与到公司日常运作中,发现公司管理体系的漏洞,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三)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审计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审计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还取决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开展主要是对公司所面临的所有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提出防范措施。因此,要有效地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就要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只有公司拥有比较健全的内部治理机制,才能明确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降低公司的成本。只有公司拥有比较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全面参与到公司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去,及时地发现风险,提高公司价值。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国外对其理论研究与实践也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公司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比西方国家要晚很多,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理论与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其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将得到完善。

责任编辑:

参考文献

(1)蔡春、赵莎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

(2)胡春元:《风险导向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张坤、李嘉明、周和生等:《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北京工业出版社,2004年。

(4)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5)陈武朝:《内部审计有效性与持续性改进》,《审计研究》,2010年第3期。

(6)邸丛枝、于富生:《内部审计的新发展——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财会通讯》,2009年第12期。

(7)高伟、李晓慧:《风险导向审计与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审计研究》,2004年第3期。

(8)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会计研究》,2002年第2期。

(9)黎志刚:《提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质量的对策》,《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年第8期。

(10)孟焰、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06年第3期。

(11)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背景分析与框架建构》,《财会通讯》,2004年第6期。

(12)王咏梅、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及运用研究》,《审计研究》,2005年第6期。

(13)王晓霞、孙坤、张宜霞:《论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研究》,2004年第2期。

(14)汪月祥、杨文蔚:《金融危机下的风险导向审计对策》,《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年第11期。

(15)徐德:《论现代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审计研究》,2005年第2期。

(16)殷丽丽、李媛媛:《经济危机下的内部审计战略》,《审计研究》,2010年第1期。

篇7

关键词:地方财政部门;内控管理体系;建议

目前,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对于地方财政部门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其财政职能,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与规范性,严格规范地方财政部门的工作行为,予以强有力的制度性约束,推动财政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以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增强地方财政部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可以助益地方财政部门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地方财政部门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地方财政部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一)内涵

地方财政部门构建的内控管理体系,属于管理机构之一。在内部控制中,必须重点监督和审查财政资金使用中的预算、编制以及核算等方面的工作,正确防范财政资金运作风险的出现,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可以严格约束财政部门的工作行为,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确保公共服务效率的稳步提升。

(二)重要性分析

在相关法律法规颁布的影响下,对地方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地方财政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管理的积极作用,并已经开始构建与自身实际相符合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为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大大规避了资金风险的出现。同时,政府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经验不是特别多,所以通过地方财政部门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为政府积累内部控制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政府内部控制起到了一定的导向性作用。

二、地方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财务部门内部控制体系比较落后

目前,不同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不相同的,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内部管理体系是相对落后的,其灵活性和动态性有待提升。基于实际情况的分析,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内控管理工作形同虚设,没有将其落实到具体管理过程中。由于内控体系的滞后性,地方财政部门相关内控机制不完善,现有组织机构不完善。而且一些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缺少较强的创新观念,新产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内控措施执行力度严重缺失。

(二)信息交流与沟通较为失力

现阶段,财务部门在信息搜集与传递工作中,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地交流与沟通,大大增加了审计部门和监督部门工作的难度性,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监督与管理力度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极容易滋生出行为。而且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较不完善,各个部门之间没有进行紧密的联系,一些检查监督工作往往在资金支出之后进行,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现象。

(三)内部监督效率有待提升

在地方财政部门内控体系较不完善的影响因素中,还包括内部监督工作难以有效落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内部监督效率始终停滞不前。诸多审计部门或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监督工作的进行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误区,难以做到、做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监督部门应用的作用难以发挥,严重阻碍着内控体系的构建。

(四)缺少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在市场经济的强大推动力下,内部审计使内控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一些地方财政部门缺少对内部审计的高度重视,没有构建专门的审计机构,专业的审计师不足,影响着具体工作的开展。而且一些内部审计机构附属于其他机构、部门,其独立性与权威性严重缺失,限制着地方财政部门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地方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要想将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落实到位,地方财政部门要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深入分析自身地区的经济结构,制定出配套可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促进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要融入一定的创新因素,不断优化和调整组织结构,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合理划分财政部门内部管理岗位,严格规范人员的工作行为,以便于地方财政部门内控体系的构建。

(二)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地方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节省人力和物力,促进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同时,在信息化管理实施以后,可以将财务数据集中整合到系统之中,加快各个部门之间财务信息的实时性与共享性,为单位管理人员了解财务信息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确保决策的准确无误,确保内部控制与现代化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与协调。此外,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措施严格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具体业务流程中,并基于计算机系统来构建内部控制管理监督平台。

(三)加大内部监督力度

地方财政部门工作人员要对审计部门开展监督工作予以配合态度,主管部门要发挥出自身的协调性角色,避免监督部门和被监督部门之间出现矛盾现象。监督人员要保证自身较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坚守自己的工作准则,以免造成单位的经济损失。同时,要进一步细化监督工作,在资金使用之前,要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创造最为安全的资金使用环境。此外,要加大预算和执行监督力度,在预算范围内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构建适宜的风险评估体系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普遍提升,大大提升了财政工作的精细化和信息化要求。然而,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地方财政部门要树立高度的风险防范观念,将全面风险管理渗透到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方向中,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将其控制在萌芽状态。做好风险评估,达到规避和防范风险的目的,有利于构建内控管理体系。并利用综合评价法和PERT风险评价法,对地方财政部门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将风险保持在可控状态内[4],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进而实现内控管理的信息化和程序化。

(五)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构成内容,首先要保持内部审计高度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正确处理好审计方与被审计方的权责关系,避免双方纠纷现象。审计人员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注重预算环节,对预算编制的审计要与单位实际情况相契合,做出最客观、公正的评价。

(六)对财政采购行为加以严格控制

地方财政部门要对采购行为加以严格的管控,构建财政采购制度,以便于地方财政部门做好支出管理工作,创建公平、公正的财政采购环境,将财政采购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也是提高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种方法。财政各部门要实施统一公开投标方式,以此来开展物资采购工作,确保财政内部采购制度执行效率的稳步提升。在财政采购行为活动中,要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适度公开财政采购结果,比如投标方的名称、价格以及中标方的价格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方财政部门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做好合理使用财政资金,保持财政资金使用的清晰度与透明度,确保地方财政部门较高的执行力。在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参考文献:

[1]郭玮.地方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理论架构与优化设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2]张进丽.地方财政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0):204-205.

篇8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成本管理 管控措施

一、前言

国有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想实现成本的有效管控,就应当建立全面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根据明确的成本管理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以及细化成本管理措施等方式,保证成本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与此同r,国有企业还应当加强对生产经营成本的有效核算,通过定期开展生产经营成本的核算工作加强资金管控,以及通过严格控制采购程序等方式,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得到有效的管控。最后,国有企业还应当重点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成为国有企业重要的监督管理手段,实现对企业整体管理过程和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国有企业应建立全面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一)建立明确有效的成本管理目标

对于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而言,在建立成本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建立明确的成本管理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和销售情况,对成本管理目标进行细化,使成本管理目标能够在科学性和有效性方面达到要求,保证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目标,从而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实施。因此,建立明确有效的成本管理目标是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成本管理体系是否能按照实际需要运行的关键。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从目前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来看,在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还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对成本管理内容进行有效规定。通过成本管理制度,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制度化,使成本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有完善的制度可以依靠,确保成本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是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地开展成本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促进成本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三)细化成本管理措施,优化成本管理流程

基于对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了解,在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当对成本管理措施进行不断细化,并对成本管理流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使成本管理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为企业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成本管理措施的细化,使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将成本管理贯穿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流程当中,充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既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成本管理措施,同时使成本管理流程能够更加科学有效。

三、国有企业应加强对生产经营成本的有效核算

(一)定期开展生产经营成本的有效核算

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还应当加强对生产经营成本的有效核算。由于生产经营成本是构成国有企业成本的重要内容,加强生产经营成本的核算能够达到控制企业整体成本的目的。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应当定期开展生产经营成本的有效核算工作,不但要做好月度核算和季度核算,同时还应当将每次的核算结果与往年的数据进行比对,保证生产经营成本的核算能够形成交叉比对,从而提高生产经营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资金管控,对资金用途进行记录

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资金的管控,通过对资金用途的有效记录掌握资金的流向,保证企业的资金都能够流向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环节,避免企业资金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浪费或流失和流向不明的问题发生。因此,加强对资金的管控是目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重要内容,其中用图记录资金使用情况和资金管控是十分必要的。

(三)严格控制采购程序,实行采购招标

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资金是资金支出的主要方向,为了保证采购程序合规合法,避免采购腐败行为的发生,应当合理控制采购程序,实行采购招标,提高采购招标的执行力度,通过采购招标来规范采购行为,使采购资金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管控,避免在采购过程中存在低质高价的问题。因此,严格控制采购程序并且实行采购招标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管理的重要方式,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果的重要措施。

四、国有企业应做好内部审计的实施

(一)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通过内部审计能够找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便于国有企业快速地调整管理方式,消除管理隐患。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对经营管理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有效监督,提高成本管理的实效性,使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日趋完善,保证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二)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在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中,应当定期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对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和核算管理进行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找出企业在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保证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使企业中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能够尽快地暴露出来,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方向,使成本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对内部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踪和问责

在具体的内部审计过程中,应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踪和问责,使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避免问题的二次发生。内部审计应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以提高内部审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利用内部审计的优势强化成本管理实效。

五、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应从建立全面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经营成本的有效核算以及做好内部审计的实施等方面入手,使成本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从而提高成本管控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为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物资供应站)

参考文献

[1] 孔祥梅.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公共关系理论与技巧[D].北京林业大学,2010.

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策略构建管理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权力过于集中于内部审计机构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独立性的问题,不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大多企业的通病,直接从其他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负责内审工作,这样不仅缺乏工作的经验,更为严重的是不了解内审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更不必说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而且本部门人员完成了核算财务结果、审核、评估等工作,长久一来包庇的行为自然难以避免,这样审计部门便失去其存在意义和价值。

(二)对风险管理认知十分匮乏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工作便是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其工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便是风险的发现及解决。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敏感度并不高,很多企业内部的财务潜在风险时常不能够有效地发现并及时处理,缺乏对于资金分配和流向的追查,这就导致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时时常猝不及防。

二、构建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目的

为了确保企业管理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谋求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紧紧依靠管理者科学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以此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管理者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企业管理者作出决策的直接依据,另外在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方面的作用也尤为突出。

(一)企业内部财产安全得以保证

实际应用中能够监督和管理财务活动,是企业在构建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当首先要确保的,为了避免资金过多的浪费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资源应当合理地配置,每个部门之间也要协同合作。同时,在维护企业财产安全上也有效地降低了和的不良现象。

(二)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有助于落实国家法律的政策。通过内控管理体系使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实现了遵守国家制定的法规和政策,因此,从实际的情况上来看,更好地落实国家的法律政策,健全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三)提升会计资料的质量

企业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就是本文所指的会计资料的质量。企业的领导者所作出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很重要的要在于财务工作人员能够提供真实有效、全面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三、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策略分析

(一)提高内部审计结构的独立性

第一,企业在完善过程中要着重完善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相关部门工作内容需要相互依靠,相互影响,合理地区分内控工作,这样才能避免职务分离的现象,并且在每个部门、及其每位员工都要明确其责任,对于员工更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第二,为了监督企业财务部门的财务活动,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督部门,这样便于及时地追踪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进展,了解企业最新的财务状况。

(二)完善企业风险防范体系

第一,关于筹资决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是需要着重分析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筹资需要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进行,这样也不至于企业陷入债务危机的困境。对于这方面,企业需要对客户的信用情况加强了解,从而科学合理地确定产品资金欠拖和赊销的额度,这样呆账、死账的现象便可以尽量地避免发生。另外,企业盲目贷款现象也可避免,对于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也是大有益处。第二,企业不但要分析评估面临的风险,还要预测风险的发展。如果发现不同寻常的情况,反应必须及时,这样才能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因此,构建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对企业竞争力的加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最低限度地降低企业所面临风险的损失。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决定了企业的的管理效率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这是我国企业当前必须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当然,企业首先需要充分认识财务内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完善和改进,这样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才能推动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姣良.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探讨[J].财经界,2014,(2):170-171

[2]曹志德.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探析[J].财经界,2015,(36):240

篇10

关键词: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 功能研究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经济信息和财务信息安全的客观评价活动。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为提升其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加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从而改善企业在行业内部的竞争能力。内部审计工作一般由企业的行政人员进行,是以政府审计为基础的,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应与政府外部审计相同,秉承客观、严谨的观念。

一、价值增值内涵

自我国颁布最新修订的内部审计以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增值定义也得到了新的解释。企业创造服务大众的价值,在创在价值的过程之中,会通过创造价值的具体方式获得对企业产品的推广,从而实现企业创造价值的增值。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就具有价值增值的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价值功能,二是间接价值功能。首先,直接价值增值功能为利用内部审计管理,将审计使用的成本尽量压至最低,为企业减少成本,从而形成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增值功能。其次,间接价值功能是在内部审计严格进行的基础之上实现的,内部审计能够发挥监督作用,改善企业其他部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能力,从而提升整个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管理树立一个有效的监控机制,从而形成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增值功能。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

虽然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我国目前的整体状况来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效果并不理想。内部审计工作是为填补政府外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而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企业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之中并没有完全补充政府外部审计之中存在的不足,且内部审计严重缺乏客观性和严密性,通常都是一笔带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就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也不能发挥其价值增值作用。

首先,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功能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功能为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工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工作进行评价,并得出具体的控制方案。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找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其次,审计工作并没有发挥咨询功能。我国的竞技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之下,企业也应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创造新的发展高度,但是在企业发展的现状之下,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并未随之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即实时咨询职能,能够对企业现有的工作状况进行总结,并充分总结出企业工作之中的不足。企业的审计人员没有重视咨询职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功能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也无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增值。

三、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途径

1、企业管理方面

企业的内部审计对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应在企业管理方面进行建设。首先,应为企业的董事会提供企业管理的相关信息。在企业管理之中,需要具有监督、评价与控制兼得的智能部门,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工作进行统筹监管,所以,内部审计工作应与企业的董事会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与企业董事会建立的监管渠道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其次,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企业的监理会、董事会以及管理者之间互为制约关系,而内部审计部门应凌驾于管理者和管理部门之上,成为企业的整体监督部门,才能够更加客观地对企业的工作进行审计。另外,还要确认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职能,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地传达到企业管理制度之中,并及时解决审计中出现的问题。

2、内部控制方面

内部审计是企业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操作手段,因此,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功能,还应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利用企业发展之中存在的优势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二是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转过程进行严格地监督,防止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出现问题,还需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三是在发现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时,应及时解决,将内部控制缺陷直接递交给企业的管理层,由企业管理层制定内部控制方案,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风险管理方面

内部审计工作不仅为监督、评价与控制,还要对企业潜在的风险进行管理,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加入到企业的战略设定之中,评估企业战略计划之中的潜在风险,从而规避生产、经营、销售之中的风险。还要评价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劣,根据风险管理体系,制定评估制度,并对风险管理体系的不足进行填补,从而减少企业运作中易出现的风险,有效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增值功能,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

四、结语

总之,从我国的整体形势来看,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且普遍缺乏客观、严谨的态度。许多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都没有进行深思熟虑,审计管理不严格、审计制度不合理等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对于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应该加强管理,实现内部审计的常态化,使审计工作真正为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文进,刘介星.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内部审计功能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4).

[2]卢俞岑.基于增值视角的内部审计功能拓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