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鉴赏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鉴赏的方法

篇1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是鉴赏美术作品的一个直观、有效的方法,比较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我们不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那么对一些作品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当然比较也是“赏”与“析”的结合。“赏”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直观感受,要静下心来,捕捉一瞬间的整体感受,并敢于明确,肯定下来。只有把“赏”和“析”结合起来,才能对美术作品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赏”和“析”的结合也是被动接受和主动参与的综合审美活动,是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结合。比较式的美术鉴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就是将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相同内容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我们可把同一位艺术家的不同时代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就会看到艺术家不同时期的变化,同时也会感受到作者创作思想的变化和绘画风格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如把梵高的后印象作品与他早期的写实风格比较,就不难看出梵高的艺术探索是从写实走向意象的,其作品随着他艺术思想的变化与情感的波动而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再比如,我们把欧洲中世纪的圣母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进行比较,由于中世纪神的地位至高无上,神权主义严重束缚着人的思想,因此中世纪圣母显得呆板,色彩昏暗就不难理解了。文艺复兴突出了人文主义,所以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才会那么的端庄、美丽和大方,那么的亲切感人。再比如西方古典建筑和巴洛克建筑相比较,便能明显地感受到前者具有和谐、稳定、理性的特点,而后者强调运动与变化的形式美感。纵向比较,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中外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风格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以及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个性、风格特征形成的脉络,从而增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二、“横”相比较

“横”向比较就是对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流派,甚至是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把作品横向比较,能更加鲜明地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的艺术风格。通过“横”向比较,人们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很多。例如讲中国画的透视方法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可以找一幅中国画和油画进行比较,会使学生一目了然。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乡间小道》分别体现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和西方画的焦点透视的透视原则。再比如将中国的故宫和西方的凡尔赛宫相比较,不仅在审美趣味、艺术追求、艺术理念,而且在东西方文化领域、对自然的追求和认识方面,都显现出东西方之间的巨大差异。以比较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为理解作品服务。我认为,它的意义不仅是用一种方法论的手段来理解中外艺术的不同点,而且是用一种快捷的方式来剖析深层蕴含着的文化底蕴,从而切入到凝固的艺术史中,来完善我们的艺术理论。中外艺术作品比较,在整个艺术鉴赏中占了很大的篇章,所以我们应该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到,共同发展。不管作者的时代背景是否相同,不管他们采用了哪种艺术形式和技巧去创作,好的作品总在揭示人类共有的问题,昭示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心愿,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美术作品的欣赏不是向我们贯彻做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而是为了让我们懂得鉴赏方法,懂得这门学科和别的科一样,都是为人类的文明见智见仁,也就是美术鉴赏课不是一场闲散的娱乐活动,它涉及很多知识,涉及各个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透过两种形式不同、地域不同的艺术作品看到艺术家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让学生懂得,艺术是不同的,又是相通的,好的艺术品放在一起不分高下、不分优劣,只存在欣赏的切入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

三、“纵”“横”比较

纵和横的交错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风格特点。我们欣赏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星月夜》时,不经意间就会被画面上褐色的像松树一样的跳动的火苗,旋转的像云朵一样的彗星,以及画面大胆对比、色彩鲜明的画面效果所迷惑,为什么梵高用这种近乎点彩的笔法创造出了如此震撼、又如此让人费解的作品呢?而当我们简单了解了梵高的生活经历、情感经历以及艺术经历时,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能创造如此高价值的艺术了。再把这幅作品和同时期的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就会对这种艺术风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这种方法的学习,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进而积极地探索各种艺术整体的命运与历史进程。

篇2

关键词: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标准

培养综合全面型人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因此,美术作为德智体美劳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课堂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美术鉴赏课又是美术中基础和根本的课程,从对美术作品的评鉴能力与水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水准。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有一系列的标准和方法。本文将简要分析其鉴赏标准和方法,使大家对美术作品有更准确、生动的认识。

一、高中美术鉴赏程度级别

高中生并不需要用非常专业的眼光和角度去看一个美术作品。如果美术鉴赏按程度级别来划分,那么高中的美术鉴赏程度也就是能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美与力量,可以有最基本和正确

的审美认知能力,并使这些能力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积极

作用。

二、美术作品的简要分类以及适合高中生评价的艺术作品

高中美术课程中让学生分析评鉴的艺术作品,应该是能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对于美术作品的归类,大致分为:中国艺术作品、外国艺术作品;抽象美术作品、写实美术作品;古代美术作品、现当代美术作品。此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表现也具有多样化,艺术家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创作。如果按表现形式来归纳,则有绘画、雕刻、剪纸、泥塑等创作形式,以此对应的画作、雕塑作品、剪纸作品、泥塑作品等则是表现出的艺术成果。

高中所鉴赏的美术作品需要多样化,单纯的绘画作品或者只评析中国作品或写实作品会降低预期的效果。

三、不同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以及方法

不同的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评价标准都不相同,它们也有共通性。所谓评价的共同之处就是对于所有艺术作品来说,评价它们要先看这几点:首先是要了解创作者创作此作品时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当时大的社会背景。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创作风格。例如,昂扬向上的画作可能就是在太平盛世中创作出来的,而低沉消极暗色系作品可能是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黑暗或者生活失意等等。如果当时的人普遍偏爱鲜艳的颜色,那么可能当时的美术作品出产的亮色系偏多。其次是要试图理解观察揣摩作者当时的创作心境以及创作者本身是怎样一个人。只有很好地了解一个人,才能更好地从他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到他想传达的思想和精神,从而深入了解美术作品内涵以及延伸。第三则是以相对专业的眼光来看这件艺术作品,例如评鉴一件绘画作品,可能要涉及笔法研究色彩分析等;鉴赏一件雕塑作品,则是要考虑雕塑的刀工以及雕塑结构的框架设计。最后要有评价者个人深入的研究和揣摩,这需要主观思想参与进来进行评价。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人眼中也不都是相同的。因此主观的眼光参与到美术作品中的评价大概有多少也需要把握和度量。

以上讲的是在大体上对于美术作品的基本评价,这是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即使它们具有相通性,而美术作品呈现出的多样化,势必会出现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绘画和剪纸,我们对于它的评价标准就会不一样。绘画中会有抽象和写实两大分类,但我们不能因为写实主义的作品真实生动,抽象主义的作品难懂凌乱就说写实主义作品比抽象主义作品成就要高,显然这种评价是不客观、不合理的。而剪纸则是因剪出的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精美漂亮、内涵丰富为好的作品。它不存在抽象剪纸的说法。这个例子就说明,我们对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要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来评价。

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是有灵魂的,认真地揣摩分析,我们都能或多或少地体会到其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种体会,同样需要出现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以此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作品丰富的思想情感。所以,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就是要感受创作者的意图,真正从作品中感受人文主义散发出的魅力。它的标准不是用客观的专业水平来看的,一个小孩子用心画出希望大家热爱和平的图画,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一件好的艺术作品。美术作品评价标准也会受到评价主体因素的影响,高中生作为非专业欣赏群体,标准会和专业评价主体存在差异。

因此,高中鉴赏课中美术作品评价标准更应侧重偏向于从美术作品中感受爱与美的力量与内涵,对于专业知识的鉴赏要求较低。这样的评价标准更适用于高中美术鉴赏课,使之更为合理,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审美,从艺术欣赏中感悟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丽娟.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思考[J].发展导报,2014:12-13.

篇3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

多年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都难以获得高中学生的充分重视,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普遍对于美术教师的提问回应不够积极,难以实现师生间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要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标。因为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当前具体教学状况,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来展开相应教学活动,并且应结合当下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不断的充实教学课堂,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充分发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鉴赏水平。

一、与时俱进,转变师生的角色与观念

学生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将教师脑中的知识直接转移至学生的头脑当中,而是一个不断理解渗透的过程。这就涉及到了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及观念差异性的问题,师生之间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每位学生都属于教师生命中的过客,而每位教师则是学生们永远的教师,所以教师对于学生们而言意义非常深远。教师在教育当中发挥出的作用非常明显,这也就在无形之中直接将教师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因而由此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占据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们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优秀的教师通常是以学生为主体,其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针对学生们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具体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及思想观念,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将自身定位为引导者,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思考的意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制作和运用微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微视频欣赏,实现情感激发

要想培养和提升学生美术审美素养,相应的艺术氛围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处于此类艺术氛围当中,学生们的情感将随之调动,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本身就是美术鉴赏的关键环节。能够激起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的方法很多,采用精心制作微视频的方法是其中不错的选择,配以和谐的音乐,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了过来。同时,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兴趣大增,其对美术知识的记忆也将随之加深,从而有效提升审美水平及创造能力。

例如,《新的实验》这课可以精心制作播放美国艺术家波洛克在创作滴淌画和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创作《牛》的视频,并且让学生体验创作“滴淌画”的乐趣,也可让同学尝试画骨架式的“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讲述《战争与和平》的课程时,教师可播放相应的战争题材影像,比如精心收集和制作关于的影像,即可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将由此勾起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最终将由此提升教学的效果。

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其课程内容较为注重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以往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借助图片的形式来实现。这种方式很难给学生更为直观的体验,并且因为手法过于单一,促使学生感到明显的枯燥乏味,长此以往,教师本身也将觉得越来越疲惫,而学生本身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也将很快淡化。所以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方面入手,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而情感对于学生而言同样重要。情感氛围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原动力,引入作品当中将成为作品生命力的真实表现。

例如,在讲述《与时俱进-现代雕塑》的课程时,教师事先去专门的雕塑公园进行影像视频录制,然后精心改造制作一番,配上相应的音乐,最后安排进入到课堂教学计划当中。学生们耳濡目染,一般都对此类公园比较熟悉,但是如果学生们能够在课堂当中感受到此类熟悉的雕塑被直接拍摄制作成录像和视频,并且还为其配上了优美的音乐。学生们必然将变得极为兴奋,注意力完全被视频内容所吸引,由此课堂教学将变得极富效果。又如,《民间美术》这课,可先精心拍摄符合地域特色的吉祥喜庆欢度春节的过程画面,配以情景音乐,学生一定深有体验,以此展开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结合网络,巩固学生知识

如上所述,美术鉴赏课程,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必不可少,但是学生们在鉴赏外国优秀作品时,通常对作品及其作者本身所处的年代、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知识一无所知,导致其对作品理解时变得非常的困难。这就可以借助网络图片、知识和人物视频传记等来促使此类知识更加详尽、直观,从而起到巩固学生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的课程时,教师即可给学生们欣赏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作者是德拉克洛瓦。学生对此一般所知不多,这就可以借助百度、谷歌等相关搜索类引擎进行查询,直接输入人名,即可迅速的查阅到大量和作者相关的作品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记录。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甚至对作者的生平、所处的时代以及情感价值观念进行相应的了解。

三、采用归纳比较等方法,最终达到有效教学

归纳比较在教学中比较常见,具体是采用归纳的方式来明确比较两者的区分异同性,从而找出其中的重点,并由此对比较对象起到更深的感悟和理解。而在美术课鉴赏教学当中,采用比较法,能够促使学生们迅速的接受相应的美术知识,特别是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当中,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鉴别能力。经过此类教学学习,还将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课程时,不知不觉和其他的科目产生比较联系,从而由此获得意外的收获,最终将以此刺激学生学好美术鉴赏的浓厚兴趣,形成良好的循环作用。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美术鉴赏课程的良好开展,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化引导,积极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尽可能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效果。此外,还应当尽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敏.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有效教学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61.

篇4

【关键词】激活教材 讲解授课 创新能力

新课改给高中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丰富了高中美术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了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形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让美术课堂活跃起来是我长期以来努力追求的目标,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大胆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把教材变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学教材、“钻”研教材,甚至去背教材,教材被神化了、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就拿高中新课程中的美术鉴赏这本书来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时间最多是在第一节美术课下课之前。在好奇心和新鲜感退掉之后,在学生眼里那些老掉牙的传统绘画,残砖断壁的古代建筑,烂瓶破罐的古代工艺,断头缺臂的古代雕塑等等,根本再也吸引不了他们的眼球。在教学中,我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尝试把教材重新进行编排,不再按照美术作品原来的年代、画种、古今中外等条目的顺序,而是以“主题性和比较式”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某一主题与老师之间互相合作讨论,以及对各种美术作品进行比较,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如在讲《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这课时,自编了“最贵的一幅中国画”这个教学内容:先提问有谁知道中国画当今拍卖的最贵的是哪幅画?价值多少钱?然后在互联网上搜索到这件《杜甫诗意山水册页》。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画的研究和讨论,以点带面地掌握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传统特征,并因势利导地引出中国画的另外两个题材“中国人物画”和“中国花鸟画”及其特征;通过组编“中西方人物画比较”来教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还有用《疯子画家——凡高》来讲解西方现代美术,让学生通过了解凡高的坎坷一生和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来领悟西方现代美术的产生的根源、发展和成就。

二、讲解授课和谈话问答法相结合

讲解授课法是教师通过语言描述、说明和解释,口传心授向学生传递信息、传授知识的教学活动方法,是讲述、讲解、讲演等教学方式的总称。是美术鉴赏教学必须采用的基本教学方式。讲解授课法是美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运用其他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可缺少讲解授课法的配合。教师“教”与学生“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口传心授”,没有“口传”何来“心授”。

谈话问答法是美术老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或学生提出问题要求教师解惑,并通过正确的解答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教学方法,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问答,使学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思维活跃,引起学生定向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利于交融师生情感。这也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较常用的教学方式。

三、注重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虽然高中生在心理上较小学生、初中生成熟得多,观察问题也深刻得多,但他们爱面子,怕说错,长期以来养成了课内不愿举手发言的习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局面,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使他们想说、敢说、愿说?学生在校学习,受到知识面有限、社会实践缺乏、收集资料途径少等条件的制约。因此教师不可过于注重探索结果的正确性,否则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例如讲授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如果教师选择多幅学生较熟悉的中外绘画作品,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只会对那些不太熟悉的审美对象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对于《蒙娜丽莎》这幅画,学生们虽然知道,但不是太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内容与同学分享。“为什么这幅画会成为世界名画,流芳千古?”“这种微笑的神秘感是怎样产生的?”“作者达芬奇是怎样的一个人?”随着种种问题的提出,学生们产生了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断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篇5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问题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以及新课改的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被逐渐受到重视。高中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高中美术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让学生在高中美术的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本文所探究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意在优化现阶段不完善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鉴赏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现阶段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并不是很乐观,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美术课程被放到不重要的地位上。这种现象的表现可以说是因为不了解高中美术在高中教学阶段所起到的作用所造成的。下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还处于传统的教学阶段。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学生仅仅是自己想象。但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很多东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思维;(2)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适应性低;(3)学生的家长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多数家长认为高中生要以学业为主,分数的提高才是硬道理,但家长却忽略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关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解决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2)教师要研究出一套适合现阶段学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有相当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优化高中美术鉴赏教学;(3)从家长的角度出发,

改变家长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思想都影响着教学。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优化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

目的。

篇6

关键词:中学美术 鉴赏 教学

美术鉴赏成为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课时量不是很大,但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现阶段美术鉴赏和其他基础教学一样,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基础而忽视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与生活严重脱离,再加上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探索的地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美术鉴赏教育

社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当代文化环境下的中学生在他们的审美观念上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这表现在潜意识里,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心理的深刻烙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适当的方法:

在文化情境中实施美术鉴赏。如在教学中强化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中的传统精神的能力。例如,可以从中国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入手,引领学生结合中国书法来赏析绘画中的“线”的功力、情感、个性、格调,以及与中国书法的关系,还可以从传统审美观念对“意境”的追求出发,来赏析传统绘画中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道风与意境的关系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可以说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

使用更多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传统美术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首先,可以用鉴赏原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带学生进入美术馆、博物馆。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系统,从声音、图像、视频等多角度刺激学生,使其接受更多的传统美术信息,提供更好的展示氛围。

二、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课程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寻找教学所需资源,还可以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观点的交流。

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师生互动。在计算机与网络普及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一性: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电脑网络社会提倡的是人机互动,甚至是人与网络上的其他人的互动。

实施美术鉴赏教学的媒体手段获得了拓展。自从在多媒体教室上过美术鉴赏课后,学生们都反映希望多在那里上课。无疑,良好的教学设备是美术鉴赏学习的必要保证,学生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更美的审美体验。特别是网络教学兴起之后,学生们可以在网络教室里直接通过点击鼠标、敲动键盘来任意选择、放大美术作品,并在网络上实现与教师、同学交流鉴赏体会,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美术鉴赏教学更具有成效。

三、利用“百家论坛”在鉴赏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欣赏和鉴赏各种艺术作品,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艺术价值,形成自己宽容的开放性的审美心态。美术鉴赏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最为宝贵,我们应在理性的分析与理解作品价值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情感取向,因此,要敢于设置“百家论坛”,开展“百家”争“鸣”,倡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又富有个性特征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态度。例如:鉴赏《蒙娜丽莎》那永久的微笑,有人从微笑中看出他的庄重、娴雅;有人从表情中看到她的是神秘莫测,心事重重;有人看出她体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乐观自信:悲观的人觉得她的微笑带点伤感;快乐的人觉得她的微笑中带有甜蜜。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作者巧妙的留下了一个空间,让观众用想象去填补,形成精神上的愉悦。

四、利用比较教学方法增强中学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侧重于比较学的鉴赏方法也是常用的鉴赏方法之一。可以是纵向的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比较,可以是同类比较,也可以是异类作品之间的比较。在确定了比较的对象之后,可以选择各种方法进行具体鉴赏。例如,选择比较鉴赏的对象为:《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和《大公爵圣母》。《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这幅画显得比较呆板,完全看不到古希腊艺术引以为荣、古罗马时代固守不变的那种表现人物动作和表情的绝技。按文艺复兴时艺术家们的观点,这件作品缺乏“人性”的。而在中世纪时期的肖像画大都如此。如果把《大公爵圣母》这件作品同《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相比较,就会发现拉斐尔笔下的作品中洋溢着生命。圣母面部的造型和隐没在阴影中的方式,温柔的母亲怀抱着可爱的圣婴的和谐,充满着人间的温情,是那么的真实、可信。通过上述比较,可以清楚地了解中世纪绘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区别之所在。同时,这些方法也可以借用到中国美术的鉴赏上来。此外,在对中国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时,还可以依据中国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原则来进行解读。以此给予学生更多的审美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以上是我对中学美术教育中提出的一些看法。目的是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沟通.从而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鉴赏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让我们携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

“本文为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课题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06LX511)”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51-01

一、引言

美术鉴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现阶段美术鉴赏和其他基础教学一样,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基础而忽视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与生活严重脱离,再加上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探索的地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美术鉴赏教育

社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当代文化环境下的高中生在他们的审美观念上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这表现在潜意识里,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心理的深刻烙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适当的方法:

在文化情境中实施美术鉴赏。如在教学中强化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中的传统精神的能力。例如,可以从中国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入手,引领学生结合中国书法来赏析绘画中的“线”的功力、情感、个性、格调,以及与中国书法的关系,还可以从传统审美观念对“意境”的追求出发,来赏析传统绘画中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道风与意境的关系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可以说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

使用更多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传统美术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首先,可以用鉴赏原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带学生进入美术馆、博物馆。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系统,从声音、图像、视频等多角度刺激学生,使其接受更多的传统美术信息,提供更好的展示氛围。

2、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课程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寻找教学所需资源,还可以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观点的交流。

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师生互动。在计算机与网络普及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单一性: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电脑网络社会提倡的是人机互动,甚至是人与网络上的其他人的互动。

实施美术鉴赏教学的媒体手段获得了拓展。自从在多媒体教室上过美术鉴赏课后,学生们都反映希望多在那里上课。无疑,良好的教学设备是美术鉴赏学习的必要保证,学生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更美的审美体验。特别是网络教学兴起之后,学生们可以在网络教室里直接通过点击鼠标、敲动键盘来任意选择、放大美术作品,并在网络上实现与教师、同学交流鉴赏体会,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美术鉴赏教学更具有成效。

3、利用“百家论坛”在鉴赏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欣赏和鉴赏各种艺术作品,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艺术价值,形成自己宽容的开放性的审美心态。美术鉴赏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最为宝贵,我们应在理性的分析与理解作品价值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情感取向,因此,要敢于设置“百家论坛”,开展“百家”争“鸣”,倡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又富有个性特征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态度。例如:鉴赏《蒙娜丽莎》那永久的微笑,有人从微笑中看出他的庄重、娴雅;有人从表情中看到她的是神秘莫测,心事重重;有人看出她体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乐观自信:悲观的人觉得她的微笑带点伤感;快乐的人觉得她的微笑中带有甜蜜。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作者巧妙的留下了一个空间,让观众用想象去填补,形成精神上的愉悦。

4、利用比较教学方法增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篇8

关键词: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校本化

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具有设计和创造能力的关键所在,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加强对物品的了解和判断,熟悉物品的特征,有助于今后对美术的学习,与此同时,美术鉴赏课也应当进行校本化,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相结合。农村高中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首先必须学习物品鉴赏,对物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和理解,充分理解美术学习的内外意义。

一、美术鉴赏课校本化能够高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农村高中生来说,教师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进行校本化,可以引导学生对物品进行鉴赏,然后再去进行大量的练习。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无法对物品进行审美和评价,会遇到更多的学习困难,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对学习美术产生厌烦情绪。很多学生在一开始的学习过程中,只会单纯地看到事物的表面特征,并不能真正去解剖事物的内外结构,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鉴赏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对美术鉴赏课进行校本化,会使美术鉴赏课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美术鉴赏课上,大多数高中生只会看到物品的表面现象,只会停留在物品的外观特征上,并不能对物品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但是,如果高中美术教师进行结构素描的授课方式,就会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我们都知道,结构素描的侧重点就是对事物的外观特征及内外结构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描绘出来。如果采取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结构素描的任务。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实现校本化的具体途径

1.根据农村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他们学好美术鉴赏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关键。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挥,所以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通过外观的观察进行空间想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这样学生会对美术鉴赏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主动学习美术。

2.根据农村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细致入微地鉴赏美术作品

根据农村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要锻炼学生细致入微地鉴赏美术作品。例如,《父亲》这幅作品,作者罗中立通过对一位农民父亲外貌形象细致入微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人物饱含沧桑又带有盼望之心的一双传神眼睛,那双粗糙深棕色的手,破旧的瓷碗都被充分地表达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感觉,不能遗忘于心间。高中美术老师,要锻炼学生细致入微地鉴赏美术作品,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根据农村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农村高中美术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农村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应该引导学生对世间万物进行分析理解,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有效方法加强学生鉴赏的练习,提升鉴赏能力。例如,《血衣》这幅作品,作者通过高超的技巧,同时融入了自己的灵感,猛烈批判了剥削阶级令人厌恶的嘴脸和他们的残酷无情,让人们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更加懂得感恩。在学习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只有抓住生活中事物的特点和外观及其实质构造,才能提高高中生对于美术的鉴赏水平。

4.根据农村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增强鉴赏的技巧和方法

根据农村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赏课教学是审美的过程,老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鉴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作品鉴赏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包括:首先,继承传统,深入研究,汲取精华。其次,鉴赏要突出表现自己的特色,推陈出新,体现时代性。时代在不断发展,鉴赏的角度也随之不断变化。最后,鉴赏作品要体现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融合。

三、美术鉴赏课的校本化是训练学生对事物认知的关键

根据农村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美术鉴赏要求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做到思维连贯性,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所以,鉴赏能力在现代美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是训练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在高考美术考试中充分体现了鉴赏的重要性。美术鉴赏对培养和锻炼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越来越重要,我国高中美术教学模式中要对这一方面进行调整与变革。随着现代美术的发展,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基石。只有教师深刻认识鉴赏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鉴赏的方法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勤加练习,这样就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和效果。

综上所述,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怎样校本化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美术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创新教学和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国的美术学才会越来越发扬光大。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鉴赏;人文素质;教学初探

引 言

美术鉴赏是人们通过自己特定的审美感官,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从而获得美感享受,领会与体味作品的思想内容。美术鉴赏是一种以视觉为引导,联系鉴赏主体的人对鉴赏客体的作品进行感觉、认识、理解并产生情感判断,达到鉴赏者与创作者对生活的共识和共鸣,是鉴赏者通过鉴赏美术作品中美的真谛来认识和把握人生命运的过程。[1]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美鉴赏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进行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其美育教育功能,是我们目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学实际,对美术鉴赏育课程进行教学初探。

1.明确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

美术作为人类追求、创造美的活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美的认识。如何面对美术作品?从美术的特有性质和角度去认识、分析、体验、评判,将对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的探索延至深层,从美术活动的生理、心理分析上确定鉴赏的审美意义、方法、性质,完成鉴赏活动,这便是我们美术鉴赏的精神活动之所在 [1]。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能力和评判能力。对美术作品如何鉴赏、怎样鉴赏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关键。鉴赏美术作品的意义,首先是对人类文明史和人的智慧及创造力的认识、学习和继承,进一步认知人类自我的发展进程。其次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鉴赏过程是一种思想情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比较鉴别,肯定真善美,鄙弃假恶丑,审美能力、艺术素养、精神境界也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比如面对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就会深感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增强热爱祖国的热情。再次是通过不同的审美层面、审美内容、审美方法、审美途径,使审美鉴赏能力向更高层次推进。同时,必须认识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全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新的要求,加快研究和探讨现代审美鉴赏教育已在美育活动中凸显出来,这反映出社会各方面对迅速提高各类人才审美素质的迫切要求,也体现了现代人对提高自身审美素质的内在要求。[2] 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的同时,启发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诱导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鉴赏教学关键所在。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灵活、生动

美术的范畴比较宽泛,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建筑、摄影、工艺等方面,对我们教师来说,如何通过这么庞杂美术系统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识是一个考验。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2.1根据课程的性质,制定灵活的教学大纲

在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考虑到美术鉴赏课程性质,而简单的把美术鉴赏课程分为中国美术史部分和外国史美术部分。把鉴赏课程当成史论课程来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繁多,时间紧张,老师自己上起来找不到重点,满堂抓,上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仍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美术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印象。或有些老师干脆把《美术鉴赏》课程作为《美术欣赏》课程授课。美术鉴赏不同于美术欣赏。“鉴赏”具有鉴别、甄别的意思。“欣赏”,一般不包含鉴别。“鉴赏”是人们对美术作品带着一种科学、审慎的态度来进行观赏,“欣赏”乃是人们对美术作品带有一种肯定赞誉的态度来观赏。[1] 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在内涵上也不同,美术鉴赏的内涵比美术欣赏的内涵更广泛,其具体要求也更高一些。欣赏是在有所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赏析,其基本态度是肯定、赞许并为之感动。鉴赏是在一定层次的要求下对艺术作品进行鉴别、批评、赏析。它首先要求主体对作品作出是非判断,在仔细识别与知晓某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其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鉴别,然后才对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作出肯定、赞赏或批判、否定的表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这是不妥的。作为新世纪的人们不仅要能欣赏古今中外的美术名作,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鉴别复杂的美术作品的能力,以决定对这些作品取何种态度。[2] 在教学过程中,又有的老师为了迎合学生对逸闻趣事的好奇心,专门挑拣一些作者的趣事津津乐道,或对作品只是简单的从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对于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等等很少涉足;虽然不同程度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美术方面的知识,但大大的消弱了学生对美的评判,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以及人文素质及人格的培养。因此,我们上《美术鉴赏》课程,首先要打破美术史论课程一贯的教学大纲,分门别类的形式制度适合美术教育普及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增强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教学大纲。

2.2精选教学内容,力求内容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生动性

《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在原有大纲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灵活性。

首先需要让学生对美术鉴赏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例如美术的概念。美术又称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是运用造型手段反映生活“美丑”属性,表现作者审美意识的艺术形式。[3] 这里的“美丑”是一个宽泛的含义,主要是本质的、精神层面的,而不是表象的,外在的。

其次,把美术鉴赏相关知识与代表性的作品结合起来讲解,学生能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对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的介绍。首先要对徐悲鸿个人简介及在美术史上重要性有一个介绍;其次是其代表作品;再次介绍《愚公移山》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作品的形式语言、表现手段、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所体现的创作者思想情感等等。通过对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理解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氛围的艺术家,他们的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个社会和文化的约束,也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人格的表现。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就会大相径庭;让学生把握对某一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鉴赏不能简单的从作者个人经历,或单独的从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等来分析,而要把该作品放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当时的社会历史长河中,结合当时的审美价值观,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意识、思想情感、人文修养及其对当时、对后世的影响等等进行评价,才能做出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学生通过具体作品的鉴赏,把握蕴含在其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实质内涵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

3.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多样性

《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特殊的人文素质课,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多样性的教学发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以多种教学方式穿行教学。

《美术鉴赏》是视觉性极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这一特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积极和动性性,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

一方面先让学生去观察、体验、感受美术作品。例如我们展现一副美术作品,不要急于去告诉学生作品是什么,作品展示的是什么,作品的语言形式、创作者表达的意图、思想情感等等,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受、联想、分析、判断,然后再加以补充,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方法。

另一方面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教学语言要富有生动性。要用生动的语言、合适的表达方式去传达美术作品的思想和内涵,鼓励学生去想象、通感美术作品,比如在介绍摄影黄山的时候,让学生看了作品之后,闭上眼睛设想自己处在黄山之中,闻着大自然的芳香,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想象微风浮过脸庞,学生就能感受、体验到黄山的自然美,得到美的享受,身心都会感到愉悦,教学也在愉悦和享受中不知不觉的结束。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的直观性使学生直接感受美术作品,利用作品的震撼力和冲击力直接冲击学生的视听神经,营造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觉空间,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不同美术作品的特色和魅力,与美术作品达到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中,通过收集资料、制定多媒体幻灯片、手工制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体会和乐趣。

结语

总之,《美术鉴赏》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师要使该门课程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效果,通过《美术鉴赏》,普及大学生的美术教育,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健全人格,从而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李新生.美术鉴赏论[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5.

篇10

一、环境营造

很多教师发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课堂上会显得越来越沉默,这是学生逐渐成熟的必然结果,因为高中生不会再像小学生那样认为自己知道答案后就想着急于表现自己,而是习惯对问题作更深的思索后才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说美术课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往往是受学生欢迎的科目之一,但并不意味着高中生会在美术课上像小学生那样积极发言。因此,在培养高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比如利用多媒体,在鉴赏传统山水画时,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曲,就容易将学生带入到鉴赏的境界中去。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鉴赏的欲望。比如将韩干的《牧马图》和徐悲鸿的《奔马图》放在一起,设置问题: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教师通过相机引导,让学生鉴赏到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审美表现。

二、运用方法

一幅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形式语言、文化内涵与情感态度的完美结合,因此,美术鉴赏需要有一定的方法,从形式、内涵、情感等方面全面的分析,否则,学生只能徒叹作品精彩而说不出所以然,于他们鉴赏能力的培养也非常不利。常用的美术鉴赏方法有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和比较式鉴赏,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名作,作鉴赏方法的讲解。当然,这几种常用的鉴赏方法其实是互相渗透的,在平时鉴赏的时候,是可以融合起来使用的。比如笔者所在的城市,既有欧式的五星级酒店,又有民国风情的老建筑,笔者将两者的照片放在一起,让学生对罗马立柱拱券和青砖白瓦进行对比鉴赏,理解不同风格的美,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使用了比较式的鉴赏,同时也对两类建筑的形式进行了鉴赏,在感悟的同时,了解了两种不同建筑背后的社会学因素,从而对我们这个城市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三、思想引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一项,提出了不仅要有“发现、感知、鉴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这与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要求是一致的。在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阶段,务必要让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审美观。不过,升学压力巨大,让很多学校疲于应付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培养;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传播,让不少高中生无法明辨是非;更有一些化了美的妆的丑陋的艺术,吸引并毒害青少年。因此,高中美术教学中,必须注重思想引领,加大对学生的积极审美取向培养的力度。比如鉴赏名作《蒙娜丽莎》,可以让学生从内容形象、创作手段、艺术效果等各个方面去鉴赏,从构图、比例、色彩、透视、背景灯各个方面,体会名作之美。笔者有次让学生鉴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在展示画作的时候,听到有学生带着蔑视的吃吃地笑。于是大家说明原因,原来,同学们觉得“父亲”这个老农民的形象,让人感觉有贬低的味道。笔者抓住这个意外,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同学们终于领悟到作品的深邃内涵,鉴赏到了作者对父辈的关注与爱,也引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恩与愧疚之情。

四、联系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鉴赏的素材,但如果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则可供鉴赏的东西、能够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内容每天都在眼前也不会得到合理的利用。比如有学校新造的艺术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艺术馆的构造、功能、色彩的多方面进行鉴赏。当然,高中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很强,对于一些建筑的鉴赏,不必完全说好话,可以让学生进行批判性的鉴赏,这反而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作业,比如学习《古代园林》之后,让学生点评当地的园林等景观设计,明白造园艺术的匠心;比如学习《现代山水画》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春游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鉴赏自然的美景。总之,面向生活的鉴赏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将来拥有一个审美人生。

五、鼓励创作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只是听教师的讲解,被动地接受,学生所能够记住的很少,遗忘得也快;相反,如果能够付诸于动手操作,则记忆理解的效果会很好。因此,美术鉴赏不是仅仅落实在观赏、思考上面,同样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如前文所述的让学生评价学校艺术馆,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你觉得我们学校的艺术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请为此设计草图,并从艺术鉴赏的角度说明改进的理由。这必然会激发高中生创作的热情。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学生既对于融科技与艺术一体的现代建筑的鉴赏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样也会激发起他们的批评意识和创造激情。同样,在教学民间美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本地的一些手工艺进行制作,比如笔者让学生集合本地风筝、蓝印花布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鉴赏富有本地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