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的职能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监督的职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监督的职能

篇1

会计监督职能特点:

1、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它以国家的财经法规、财经纪律以及特定单位的计划、预算等为准绳,对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

2、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3、会计监督要对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对策分析。

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我国会计界长期讨论而又一直未能解决好的问题。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会计监督作为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人员作为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在参与单位经营管理维护本单位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着保证单位经济活动认真执行法律法规的重要责任。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对法律负责,也是对单位的经济效益负责,对单位负责人负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督,而且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社会外部监督等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督。

一、会计监督内容及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

1.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 会计人员要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权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会计监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会计法规条例制度的规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对象和内容是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合法;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以保证按时上交税金和进行利润分配等。

2.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

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会计监督在理论认识上存在问题,致使会计监督工作开展不力。

我国会计监督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会计人员是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者,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认真执行会计法规制度,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又是本单位的管理人员,要维护本单位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会计监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从目前实际情况分析,会计监督职能发挥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会计不具有监督职能,而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混淆了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界限,会计代表着多种利益主体,显得无所适从,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当局以及企业主管当局对会计职能作用认识不够清楚,使得企业会计忙于应付管理当局的要求,失去相对独立性。

二、会计监督的理论依据与必要性。

1.会计监督的理论依据。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依据是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或者补充规定;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各单位内部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等。

财政经济法律、法规是进行经济工作的规范,是经济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监督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会计人员在实行会计监督过程中,有责任也有义务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维护国家、社会公众和本单位等各方面的利益。广泛宣传《会计法》、《审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法律法规,在进行会计监督同时,对不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干扰、阻挠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的行为,要依法予以追究,扭转会计监督弱化的不正常现象,切实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2.强化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还是国有独资公司、合伙企业,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并且依法实施会计监督。由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及时、连续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会计核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准确、可靠。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才能有效利用并做出合理预测和决策。

三、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分析。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要针对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配置权力和职责,注意责权利之间的平衡,明确决策者的权利和责任,成立辅助决策的专门机构,建立配套的决策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

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又要监督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建立一系列主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权限内,充分发挥经营者的才智,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监督职能。

高素质的会计队伍能充分发挥其会计监督职能。一是要会计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会计行为、会计程序及会计方法规范;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电子计算机系统,实现会计监督科学化,有效监督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转的全过程,提高管理效益和监管水平。三是拥有公共权利的部门应当发挥监督的主导作用, 真正做到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违法、犯罪行为、损失、浪费行为的监督制止,以满足越来越复杂、重要的内控和外控的需要。

3.完善会计监督理论及立法建设。

现行会计法关于会计监督的规定比较笼统, 且不能适应变化的经济情况。这与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也有一定的联系。目前理论界从宏观体制改革角度考虑问题较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作为只涉及微观经济一个方面的会计监督理论, 如何与变革中的微观经济体制相配合,以指导会计实践,是一个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理论的止步, 必将导致法律规定滞于现实, 不能规范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会计监督的法律规定也应该进一步细化。如明确从事不同会计事务的会计人员的分工,从事监督应遵守的程序,违反会计规定应承担的责任等问题。

4.企业会计监督要适应ERP 环境的新情况。

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为例, 各业务条线不断推出信息系统的建设,突出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业务不断融合。信息化时代又必然导致各单位出现了一系列全新的业务操作流程, 原有的会计控制机制面临着重新设定和优化的迫切需要。ERP 系统各模块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对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RP 系统环境下,各部门的业务划分为不同的模块, 甚至同一部门的不同业务也可能划分成不同模块。我们主要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转变:一是要实现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换,拓宽监督责任链条。要建立完善业务流程信息管理责任体系。对分散在各业务流程上的会计信息相关岗位, 要进一步明细各流程步骤、具体业务处理、监督复核的职责划分,强化不相容岗位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牵制和事前控制。二是打破部门负责的管理体制,构建适应流程管理需要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上的会计信息相关的岗位, 都应纳入财务部门业务考核,并通过完善会计信息责任追究机制、部门沟通机制、日常协调机制, 突出财务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总管职能。

参考文献

[1]陈毓圭。对会计监督的几点看法[J].会计研究,2005-06-15.

[2]罗平。浅谈会计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M].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8-15.

[3]段瑞芬,郑美枝,王科唯。论会计监督的挑战及对策[M].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30.

篇3

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是指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预算情况等进行监督和管控,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1]在执行会计监督职能时,《会计法》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发挥会计监督职能。[2]

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有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能够保障投资人、事业单位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使社会经济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2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2.1 事业单位的财务纪律松散

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纪律相对松散,单位内部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使财务纪律缺乏足够的严谨性,导致会计监督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个别事业单位出现私自挪用公款的不良现象,一些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凭借工作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秩序;此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擅自在内部设置自收自支性质的部门,将本该由事业单位收取的费用向私自设立的部门转移,在不知不觉中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3]

2.2 未积极参与定期审查工作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事业单位应定期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查,并积极配合。在对事业单位的审查过程中,要对表现差的事业单位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或行政处罚。然而,在各方因素的影响下,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及时参与并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定期审查工作,同时对审查过程中所需支付的罚款也未在会计账务中进行明确规范,这些现象说明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处理方面存在着弊端。

2.3 监督工作具有一定虚假性

《会计法》中有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对本单位的财务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向上级报告财务支出情况。但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个别事业单位为了躲避会计部门的审查,将账务中的数据进行了二次加工处理,导致会计信息与原始数据不匹配,出现严重失真现象。具体表现为:事业单位存在偷税、漏税、欠税现象,没有严格遵照国家税收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缴纳税款;另外,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限额进行越权审批,未按照相关规定向上级部门报告,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给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增大了难度。

2.4 会计监督体制不完善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体制不完善,无法保证会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群众无法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有全面的了解,无法做到对事业单位的依法监督。有些事业单位由出纳人员对现金、票据和专用章进行管理,这阻碍了会计工作的牵制制度的形成。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会计管理机制,会计工作人员缺乏独立性,其在薪资、福利、升迁等方面受到上级管理层的制约,使会计监督人员产生思想顾虑,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3 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都是由上级管理者直接管理,而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拥有行使权,这一情况会给会计监督工作造成很多困难。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应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制定互相监督策略,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减少会计监督人员与上级管理层之间互相串通、谋取私利的情况。

将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奖惩措施以及升迁任免等决定权交由财政部门来执行,尽量保证会计监督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为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加大对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力度

在加大对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力度方面,应做到两点:首先是做到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的完善,包括会计信息、会计报表、会计账务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处理与工作流程的合法性,以及各项收支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对会计工作进行会计电算化改革,保证会计数据的精确度。需要数据化处理的经济活动和数据要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许可才能进行操作。

3.3 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

为了保障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必须加大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培养自身的会计监督意识,积极倡导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知识的学习和交流,使大家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配合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会计监督工作中要对个人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

3.4 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定期对单位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逐渐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其在监督过程中的执行力;第二,要加强对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运用真实案例对会计监督人员进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修养,减少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谋取私利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篇4

关键词: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以下简称会计中心)的成立,在进一步规范基层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减少了财务支出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但是,由于会计中心与基层单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机构,工作场所分开,也没有上下级管理关系等原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计中心通常只能起到“核算”、“付款”的作用,对基层单位的监督职能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尚需进一步强化。本文分析了目前会计中心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 会计中心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中心履行监督职能的主动性不够。普遍是“重核算、轻管理”,一方面由于日常核算任务繁重,疲于应付,没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基层单位实行细致的监督;另一方面是“好老人”思想作怪,一些会计怕得罪人,只停留于原始凭证规范性与否、开支合理性与否等问题的审核把关,没有主动深入去了解每笔经济业务事项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决策程序,对资产的使用也缺乏有效的监督。

(二)基层单位对会计责任主体的认识不清。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指的是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银行账户,统一到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资金结算、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会计档案的一种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管理形式,基层单位所有的财务活动仍是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其单位负责人仍为本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应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决策和资金使用等问题负总责。但是,在全部帐务集中到会计中心管理后,一些基层单位的人员往往错误地认为会计的责任主体也相应转移到了会计中心,对财务工作有了较大放松,领导不主动学习更新财务知识,报帐员也缺乏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会计中心的监督工作也得不到基层单位的理解与支持。

(三)基层单位与会计中心的工作相脱节。首先,会计中心对基层单位报送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把握,会计中心的人员没有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虽然对原始凭证等资料进行了审核与监督,但也只能看看票据是否规范、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整等,难以正确判断其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其次,会计中心对基层单位的财产物资的监管难以到位,会计中心只负责财产物资的记账与算账工作,具体的东西仍由各单位保管使用,如果单位领导与报账员法制观念淡薄,或因工作疏忽而不提供真实情况,会计中心将无法获知各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再次,会计中心向基层单位反馈的信息不够及时全面,由于报账员不进行具体的账务处理,而会计中心一般只提供月报表资料,使得基层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的往来经济业务尤其是债权债务不能及时、准确掌握,给其日常工作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

(四)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比较薄弱。按规定基层单位向会计中心提出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其年度预算指标,但由于目前预算还缺乏科学性,比较粗糙、功能不全,经常调整,造成了支出的随意性大,这也使得会计中心的预算监督约束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二、 加强会计中心监督职能的办法思考

(一)会计中心要加强自身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每一项财务活动,都需依靠会计人员进行收支、核算与监督,在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确定后,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是由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决定的。因此,要选用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具备会计知识与技能,并能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勇于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的人员到会计中心工作。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单位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与会计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会计人员所面临的工作形势越来越复杂,不再只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责任更大,遇到的问题更复杂,需要的知识也更多,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论,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提高政策水平,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再次,要建立选拔、激励与约束机制。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会计中心的人员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促使会计人员更好的钻研相关业务,提高履职能力,主动服务基层单位。

(二)增强基层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基层单位的帐务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后,其主要负责人仍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会计中心一方面可以通过签订承诺书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的形式,使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要督促基层单位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做到制度管人、有彰可循。要确定不相容的岗位与职务,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控制机制。同时,制定规范的业务流程,设定“六联章”,各项财务收支先写明用途,按照“经办人—证明人—验收人—审核人—审批人”等程序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批准,坚持做到“先审核后审批”,以充分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职能。

(三)加强对基层单位负责人和报账员的培训。单位负责人作为财务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很有必要通过经常性的培训,让其熟悉了解相关的财政、税务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和财务知识,为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单位的报账员虽然不再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但其仍负责着多项工作,包括: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的传递、备用金的管理、据实登记会计台账,定期向会计中心报账及对账,对原始凭证进行初始审核、组织人员实施财产物资的清查盘点等职责,其工作的规范程度与水平高低将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假,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否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对报账员的培训和管理,切实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篇5

关键词:医院 会计监督 职能

我国的医院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医院的设施、设备和医疗技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我国医改的深入和群众需求的增加,对医院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只有做好内部管理才能保证有序健康的发展,如何发挥好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医院高效运营的管理保障。

一、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会计监督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规章对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督和督促,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包括单位内部监督、依法批准成立的民间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会计监督表现为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督。医院的会计内部监督是经授权的会计人员,按照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方法,通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手段全面反映医院的经营活动,同时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监督和督促,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会计的政府监督,是指政府部门代表国家对医院及相关人员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医政监督、物价监督、税务监督等,是与会计内部监督相辅相成的。

1、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规。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综合监督,促使医院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预防和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安全完整。

2、有利于强化医院内部的经营管理。会计监督是与会计管理并存的一种经济管理手段,最终目的是促进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医院会计监督不足对医院造成影响

要使医院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机构职能,会计监督必须实施到位,若医院会计监督不足将会影响医院自身的健康发展。

1、会造成医院经济混乱

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中是主体,是掌握医疗机构经济情况的关键人物,若不能按照要求和规定做好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必然容易导致医院内部的经济情况混乱,影响医院有序发展。

2、政府主管部门难以了解到医院真正的发展情况

国家卫生部门要清楚和掌握各医院的运营状况和发展情况,是职能所在,除了常规检查和群众的满意度,也可以从医院的经济收支上反映,但要把握医院各项经济指标反映的真实性,才能真正清楚医院运营和发展的状况,若会计监督不严格或不到位,可能导致反映的结果失实。

3、容易出现贪污、腐败现象

在工作中有的经济问题是被掩盖或不实的,职务权力的过大与集中,会计人员的疏忽与妥协,也是出现反映不实的关键所在。若职能人员不能严格有效的把关,积极做好对会计行为的监督管理,则职务权力会被放大,甚至于在经济管理上形成放任意识,就容易出现贪污或腐败现象,直接影响医院的健康发展。

三、医院会计监督合理化及有效执行

1、会计监督职能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改的深入,医疗机构的会计监督也要不断完善,要把内部和外部的会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制度,形成会计监督管理体系,并建立有效的联动监督机制,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制度,才能保障医院有效的经营管理。

2、会计监督要讲时效性

政府部门对工作的监管一般都有时间周期,会计监督也存在时间循环,不只是工作周期总结式的一个监督,这会让其过程冗长而繁杂,也会使有问题的单位有时间处理其经济责任虚假之处,若把周期监督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及时传递信息进行会计监督,不仅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也能及时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提高职能人员职业素养

在医院会计监督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外部监督而忽视了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与教育,对每个职能人员的从业成绩和执业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不断提高职能人员的综合素质。

4、加大对内部人员的奖惩制度

在会计监督职能实行过程中,要建立和加大对医院工作人员相关的奖惩制度和力度,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就是要树立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风尚,只有奖惩分明才能更好的提倡和鼓励优良的廉洁之风,抑制不正之风。

5、切实落实会计监督的流程

医院的会计监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不能忽视,也不容懈怠,只要一步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所以在整个执行中职能部门的领导必须严格把关,按工作流程正确履行职责。

6、积极开展院务公开活动

在医院会计监督的过程中,按医院管理的要求,充分利用院务公开这一工作平台,让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及主要经济活动成果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这样可以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全面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医院是否能很好的发展,会计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监督和强化自我约束及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会计监督职能工作必须切实落到实处并有效执行,才能更好推动医院的有序健康发展及社会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慧,付杰.医院会计核算与基建会计核算重构方法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9(05)

篇6

一、拓展专业层面,熟悉相关政策和学科知识。财会人员要履行好职责,在事业上有全面的发展,应该在搞好自己的专业学习的同时,认真学习和了解财务管理法规。财政部经常制定一些相关的会计规章制度,财会人员必须及时了解相关的法规、政策,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必须关注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扩展自己的专业视野。例如,通过学习有关税收、金融、财政、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现代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知识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个人素质很可能会因此而出现新的更大的飞跃。新形势下,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将是兼容科技与管理知识,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二、掌握计算机工具,适应发展要求。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工具无疑是计算机。如果说在手工业社会财会人员不会打算盘就不算合格的财会人员的话,那么在网络时代那些不懂起码的计算机知识的财会人员无疑也很难算是合格的财会人员。

网络时代的财会人员除了必须懂得一些常规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如录入、查询、打印之外,还应该学会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并掌握其设计方法。同时,还能结合财会岗位的工作特点,进行有关财务软件的简单维护,并熟练地掌握常用软件(例如目前常用的办公软件office)的使用方法。另外,在互联网(Internet)的使用方面,更是应该特别注意加强学习和训练,掌握其常规使用方法。如电子邮件(E-mail)的编辑、收发,常用网址中相关信息的搜寻和检索,专业网页(Web)的设计与维护,相关文献的上传、下载等等。同时,财会人员还应该对所搜集的各类专业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为单位进行决策提供及时的重要信息支持。

三、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财会人员一般都有较好的专业功底,特别是经历过长期专业实践之后,许多财会人员都养成了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对会计专业人员来说,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税法等会计专业知识,是他们从事会计业务必须的专业基础,但由于他们的记账方式由手工变为键盘、显示器等计算机设备,账簿变为存储在计算机中的账户文件,因而他们还必须具备有关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以会计专业知识为主,计算机应用知识为辅。计算机对他们来讲是工具,具备这方面的应用技术知识,是有效发挥他们会计专业特长的重要基础。

有些财会人员养成了趋于保守的心理习惯,抱着那些早己过时的专业知识,不愿去更新。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从网上支付、网上销售到网上理财等等都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一些新技术、新观念将贯穿于新的商品交易和商品结算过程中。这些新的交易方式将不可避免地使现代财会人员的知识库面临严重冲击。同时也使财会人员新增了大量的诸如计算机知识必修的“边缘知识”课。可以说,在即将到来的网络时代里,能否熟练地掌握这些财会专业所必修的“边缘知识”,将成为衡量一名财会人员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财会人员必须时刻警示自己,良好的专业知识不仅是曾经学过的专业知识,也包括没有学过的知识,及时更新知识库,才是事业的根本。

四、强化外语能力。另一方面,在网络时代,传统的商品交易将发展成以电子媒介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即将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财会人员很可能因此被赋予了除算账、管账等传统职能之外的许多“边缘职能”,如参与商品交易前期的商业谈判,重要合同条款的审定,网上支付款项(包括电子货币)的监控与确认。或许这些交易的对象,是从未谋面的异国商业伙伴,根据通常的商业习惯,作为沟涌和交流的语言并不是母语,而是英语。但非常遗憾的是,很多财会人员英语方面欠缺太多。很难想象,这种情形下算账、管账的职能作用能否很好地完成。

篇7

一、反映与核算辨析

“反映”是指按照反映论的原理,对经济活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对于将“反映”作为会计职能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反映”包括观察、计量、记录、归纳、综合、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在内,是深刻地认识客观经济活动的过程。即“反映”是对过去、现在的反映和对未来的预测,是对表象和实质的反映,是对客观经济活动过程的深刻认识。还有人认为“反映的过程就是把大量会计数据转换为财务信息的过程。”

“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资金运动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会计核算往往贯穿于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会计法》所规范的会计核算,主要限于事后核算方面的内容,即对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作出规定,而没有过多涉及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管理会计的内容。

从上述“反映”和“核算”的概念中可看出,两者反映的对象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采用专门的方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依据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参与决策。两者的区别在于:1.“反映”比较抽象、概括,“核算”比较直接、具体;2.“反映”的范围大于“核算”,并且“核算”侧重于过程,而“反映”侧重于结果。

在讨论会计职能的过程中,究竟用“反映”还是“核算”的争议最初来自于对“观念总结”的不同理解,有人将其理解为“反映”,有人将其理解为“核算”,还有人将其理解为“反映或核算”。笔者认为,“观念总结”是指运用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包括三层含义:1.利用观念上的计量标准和尺度(货币),客观、正确地计量和反映经济活动;2.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记账、算账、报账,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分析;3.对经济活动进行考核、评价,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反馈作用。将“观念总结”表述为“反映”源于马克思关于会计性质、作用的论述,因此用“反映”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既符合“观念总结”的原意,又能体现会计的本质,还能弥补采用“核算”的不足。

二、控制与监督辨析

从会计角度看,“控制”是指会计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应用一定的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驾驭或支配,即通过指挥、调节和监督等手段完成预期的目标。“监督”,一般理解为监察督促。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反映来进行监察督促,使资金运动符合财经法纪和规章制度。监督一般应建立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利益冲突的基础上,没有双方利益的矛盾存在,也就不会产生监督问题。由此看出,“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也有联系:“会计监督是会计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与特殊的经济环境相联系的一种会计控制。”

笔者认为应将“控制”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其理由主要有:1.从词义上讲,“控制”所包含的内容比“监督”要全面,控制包括预测、决策、计划、监督、分析、考核等内容,而监督只是控制的手段和方法; 2.“控制”符合马克思关于“过程的控制”的本意;3.“控制”比“监督”的要求更高。如果在《会计法》中将会计职能规定为“控制”(代替监督),在贯彻实施中就很难操作。同时,应看到《会计法》中的“会计监督”包括“会计的监督”和“对会计的监督”两个方面,从而形成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而单位的内部监督是靠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实现的。

三、会计本质与会计职能

会计本质上包括经济信息系统和经济控制系统两个子系统。会计本质决定会计职能,经济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是提供信息,即“反映”;经济控制系统的基本职能是加强经济管理,即“控制”。会计职能体现会计本质,“反映”主要体现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职能;“控制”主要体现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的职能。因此,会计的基本职能应是“反映和控制”,它高度概括了会计内在的功能,揭示了会计的本质特征。

四、反映职能与控制职能的关系

篇8

《现代汉语词典》将职能定义为“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所以,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即表明会计“能做什么”。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会计职能也在相应扩展。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也产生了分歧。这集中体现在对职能数量的看法上。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会计学术界就在较大范围内对会计职能展开讨论,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并逐渐形成。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到“七职能说”,“八职能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渐趋式微,其原因是任意增加会计职能,反而会造成各项工作的混乱。人们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1985年颁布的第一部《会计法》也对此予以肯定。这里,笔者对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一基本职能,从其实现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上重新加以认识,展开深一层的讨论。

就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的关联关系而言,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离开了核算就无所谓会计,监督也无从谈起,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而离开了监督,会计就失去了生命,它是整个会计工作的灵魂”。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能使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实现管理最优、效益最佳的目标。

二、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任务

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是现代会计工作的基础,它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既服务于企业内部的决策者,又是会计部门参与决策的依据;既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又服务于投资者,以及与企业工作相关的财税、金融及审计部门。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和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可将其归纳为七类。它包括:(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四)资本、基金的增减;(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三、会计监督职能基本要求

追溯历史,人类会计监督思想的产生与从会计监督方面认定会计的职能,起始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历史原因,是在此期间社会生产由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的演进,具体表现集中在“成本控制”思想、方法及其理论的萌芽方面。会计监督意指会计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监督,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经济业务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以及公共财产的完整性的监督。《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四、强化会计基本职能

了解了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一基本职能,让笔者更加清楚应该从一些可控的因素上提出和采取一些切实的有效的措施,增强会计职能。

(一)当前,我国发展经济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随之会计核算职能也出现问题。首先,在广度上,不少私营、个体企业尚未建立会计账簿,会计核算尚未普及。这样,一方面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发展,也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应做到只要有经济活动,只要有货币收付行为,就应当从会计上加以核算。至于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建立何种账簿,是否进行报账,应视会计主体的不同情况而定。能够采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应尽量采用,保证核算的规范和指标可比,优化会计核算职能。其次,在精度上,我国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尚待改善。传统的低文化会计的思想仍然存在,高学历、高能力的会计专业人员还是不能满足现有要求,同时,职业道德也需要后续教育的培养。这些都给我国的高等财经学府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尖端的会计人才,更好实现会计核算职能。再次,从世界范围看,对国际会计准则借鉴不够。会计核算国际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具有国际的相应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的手段、措施和途径。其要求是:国际相应性,会计工作采用了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国际规范性,会计工作的组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可比的;国际适用性,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所采用的方法在国际上普遍适用。应该指出,会计工作具有国际性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通过借鉴、协调和统一来达到,这也是我们优化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要求。

(二)在明确会计监督的内容之后,若把会计监督放到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中,审视其质量,就会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73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现在,在会计核算中伪造、编造会计凭证,建立账外账的现象屡有发生,多数是由单位的会计人员或受指使、或自己所为形成的。让造假者去查假、打假,其结果不难想象。会计主管部门不应袖手旁观,不能仅仅充当制度的制定者和宣传者,应当介入到会计监督之中,弥补单位会计人员自身监督的不足。其次,现在,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新的会计制度的实行,对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发挥了抑制作用。但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只能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来约束。新修订的《会计法》,虽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治理,靠会计人员娴熟的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在日常核算中的自觉恪守。新闻宣传部门要披露打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实案例,宣传严格执行政策、认真负责的会计人员,为会计人员营造一种守法、护法、执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采取措施,加强会计基本职能

1、扩大现有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积极推广会计终身教育。学习是工作之本。尤其经济发展迅速,要求会计法律、法规、制度走在前列,这强调了会计人员学习的重要性。从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广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及其它各项素质。只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了,会计的职能才能充分发挥。另外,还应该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使会计人员适应多元化经济发展,可以应付各种复杂问题。

篇9

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可以概况为反映的职能和监督的职能,下面分别说明成本会计职能的基本内容。

(一)反映的职能

反映的职能是成本会计的首要职能。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就是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支出,以及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等的形成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成本信息的功能。就成本会计反映职能的最基本方面来说,是以已经发生的各种费用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从而使成本分析、考核等工作建立在有客观依据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情况的日趋复杂,在成本管理上就需要加强计划性和预见性。因此,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通过成本会计为经营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即除了要提供能反映成本现状的核算资料外,还要提供有关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信息资料,以便于正确地做出决策和采取措施,达到预期的目的。由此可见,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从事后反映发展到了分析预测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反映过去同预测未来是密切联系的。要进行成本预测,首先必须了解能够反映成本水平现状和历史的各项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据以分析未来的成本状况,以及为实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应具备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因此,对实际发生的生产经营耗费的反映,提供实际的成本资料,是成本会计提供成本信息的基础。

(二)监督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控制、调节、指导和考核等,监督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的功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为了达到自己预期的经营目标,不仅要制定计划、分配资源和组织计划的实施,而且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使各项经济活动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成本会计的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10

摘 要 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特别是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因此,必须在明确银行会计风险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以防范。

关键词 银行会计 风险防范

一、银行会计风险与其表现形式

1.银行会计风险概念

所谓银行会计风险,就是银行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由于银行经营风险存在于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始终,而银行会计工作又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由此看出银行会计风险与银行风险是密不可分的1。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要案不断,大多与内部管理体制落后,会计政策运用不当,会计监督乏力有着密切关系。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原因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产生金融会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了解和分析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忽视银行会计核算监督职能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意会计的核算职能。而对会计的监督职能却重视不够。会计监督职能往往只是被动地通过会计核算职能来体现。而没有主动地去运用。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为强化会计监督职能而进行的投入必须小于其产出才是经济合理的。在内外部环境相对宽松,商业银行的犯罪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对会计监督职能重视程度低于会计核算职能,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当前犯罪分子越来越多地把目标对准商业银行会计部门的情况下,重视和加强商业银行会计监督职能,就变得紧迫了。

由于长期以来对商业银行会计的监督职能重视不够,进行有针对性研究较少,导致至今也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目前,会计监督主要采用事后稽核、会计检查等手段。辅之以会计工作等级考核等手段。与会计核算职能相比。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形成一套较为规范、完善、科学的方法。在监督手段上较为落后。难以满足防范风险的要求。在监督手段上也较为落后。会计适时监督更是无从谈起除此之外。会计监督职能一直没能得到有效发挥,与会计监督职能操作上的难度有很大关系。

2.欠完善的银行会计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有比较完善的银行会计管理体系,仍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我国现阶段的银行会计管理体系,仍有一些欠缺。

其一,在宏观监管方面,其监管内容还需在如何促进各银行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方面强化。因为,地方政府的保护措施,可以使某些银行享有更多的政策优势。另外,对于有的银行以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宏观监管也缺乏有效性,表现为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从而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其二,在微观管理方面,银行的内部控制薄弱,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导致了银行风险的产生。

三、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建议及措施

作为银行的重要部门,银行会计部门在化解银行风险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分析的风险表现及成因,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

1.重视会计核算监督职能

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建立了全面的会计制度体系后,接下来的具体工作是严格执行。我们认为,在会计核算中要强调真实、准确、完整、合法;而在会计监督中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尤其要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因为事后发现问题往往无济于事。而严格会计业务事前和事中监督,可以力求把风险消除在日常工作处理中,从而减少损失。

2.强化银行会计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与上面讲到的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相联系。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在会计工作中,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着手修改现行的《现金管理条例》,合理限制单位和个人提取现金的数量,从源头上遏制大量存在的现金支付和现金结算现象,同时,积极推进支付手段的改革,逐步实现支付方式的电子化和个人收入账户化,最终将个人的主要收支情况纳入金融机构的监控之下。

参考文献:

[1]熊瑛.银行会计风险防范问题刍论.金融经济.2008(14).

[2]金文泉.我国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及控制研究.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9).

[3]陈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应对策略.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2).

[4]李晓辉,李炜炜.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金融经济2011(6).

[5]陈炜.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探析.调研世界2009(12).

[6]唐笑炯.浅谈金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7]孙.国外银行风险管理架构与流程的经验及启示.Rural Finance Research》2011(1).

[8]王斯琴.防范金融会计的几点思考.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4).

[9]邹建军.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09(7).

[10]刘羽宏.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创新研究.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2).

[11]庆.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2]史忠良.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13] H.W.Quaintance.1922.An Introduction to Financial Management.Managerial Accou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