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材范文
时间:2023-03-28 17:5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英语教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语法 新课标 《新标准》高中英语
一、引言
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新课标)。其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方面,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知识是技能发展的根基,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作为基础,又何谈技能的培养与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在英语学习中十分重要,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将对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法知识进行详细分析。
二、理论基础
语法是对词类变化和句子结构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词法学和句法学,有关于此的研究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学者们,如许国璋、张道真等,他们的相关著作也为我们的英语语法学习指明了道路,提供了清晰完整的语法学习体系。
语法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因此语法知识的编写在教材编写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高中英语七级语法知识目标有如下描述:(1)掌握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的常用表达方式;(2)理解并掌握比较人、物体及物体的常用表达方式;(3)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事物,简单地表达观点、态度或情感等;(4)掌握语篇中基本的衔接和连贯手段,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
三、外研社(新标准)高中英语教材中语法知识分析
本文以外研社《新标准》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分析其必修一至五中的语法知识。根据新课标要求,完成必修五的学习应达到七级英语级别。以下是《新标准》高中英语教材中必修一至五的语法内容及编写顺序:必修一:复习一般现在时、以-ing和-ed结尾的形容词、后加-ing形式的动词、动词加-ed词尾、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方式(表明是一般过去时的时间表达方式)、现在完成时、形容词的比较级、合成词、定冠词和零冠词;必修二:名词活用做动词、一般将来时、不定式to表目的、结果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过去完成时、动词后加-ing或加to do形式、动词ing形式作主语、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频度副词和表示地点的副词、副词和副词短语;必修三:被动语态、主谓一致、连词、过去完成时的被动语态、间接引语、不定式、but+不定式、限制性定语从句、定语从句of whom, in which、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定语从句(省略关系代词;必修四:将来进行时、祈使句、条件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复习被动语态、by+动词ing、复习情态动词、may have, might have;必修五:复习动词形式、被动语态、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
从以上具体内容中可以看出,对于语法知识的呈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部分:(1)动词的变式、用法、时态、语态和语气。(2)从句:状语从句和定于从句。(3)其它:形容词、副词、合成词、冠词、连词等的具体用法。其中,时态语态是重点,并在每一模块中,针对具体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和拓展延伸。总的来看,该教材的语法知识和编写顺序基本符合新课标中对七级语法知识目标的描述。形容词比较级的学习可以满足新课标中要求的理解并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常用表达方式;状语从句、定语从句、被动语态、主谓一致和连词的学习可以满足新课标中要求的掌握语篇中基本的衔接和连贯手段,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该教材对语法知识的呈现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对语法知识的不断重现,即已经出现过的知识会在后续学习中再次出现,且再次出现时会有适当的拓展和补充,这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掌握,也符合人的遗忘规律,再次学习或复习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记忆。此外,在语法知识的教学方法方面,启发式教学法是该教材的特色,即通过提供一些文章中的句子等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和讲解,这与传统的教师灌输似教学有很大不同。且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让学生参与到知识获取的实践中来,以更有效地内化语法知识,通过身心体验也有助于长时记忆和正确运用;学习语法知识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但如前面具体语法知识所示,以状语从句为例,对于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和让步状语从句等的呈现分布在不同必修的不同模块中,虽然有延伸和复习的功能,但对于一个既定语法项目来说,具体小知识点的呈现显得未免有些零散,可能会使学生们头脑中的整体语法框架不够完整,有些混乱。以小见大,必修五册书的语法知识点需要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语法知识框架,以有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探讨。
四、建议
语法知识是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毕业应达到七级目标,不仅要学会语法规则以满足应试需要,而且还要灵活运用,发展交际技能。因此,语法教学方式应多采用交际式教学法,这需要实际情境作支撑,虽然我国乃至很多东方国家,交际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阻碍,但这仍是教育工作者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它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针对上文所说的语法知识分布零散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进行完必修这五册书的学习之后,选修课的学习应灵活设置。虽然按顺序进行选修六至八的学习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但这与必修课的学习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不过是一个继续和延伸。因此,针对教材问题、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和应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完必修的学习之后开发校本课程,结合本校实际开发设计自己的教材和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途径。这样在校本课程中,可以实现对语法知识体系的整体梳理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设计,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将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提高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 陈琳,Simon Greenall(英).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7.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修辞格;修辞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114
在当今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教师认为修辞不是教学重点或是高不可攀的东西而将其束之高阁。其实,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公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已经把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作为模块列入高中学生的选修课程。毫无疑问,了解和正确理解修辞手法是阅读的重要技能,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欣赏和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拓宽文化视野,提高审美和鉴赏力,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我们不妨撩开修辞格的神秘面纱,一探其真实面貌。
一、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1. Life is like theatre, and theatre is like life. (SEFC 1B P21)
2. His hair was black and his teeth as white as snow, but his skin was yellow. ( SEFC 2B P15)
3. Mercy falls like the gentle rain from the sky upon the earth. (SEFC 2B P 68)
4. But relief soon spread through Rome like the golden rays of the dawn itself. (SEFC BIII P53)
5. So now Della’s long, beautiful hair fell about her shoulders like a cascade of brown waters. (SEFC BIII P85)
6. There she saw a wall of water that was quickly advancing towards her. (SEFC 1A P24)
7. As the oceans are the source of life on earth, the estuaries are our planet’s nurseries. (SEFC 2B P22)
8. Down flowed the brown cascade. (SEFC BIII P 85)
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格,最为人所熟悉的是明喻(Simile)和隐喻(Metaphor)。如上1-5个句子使用了明喻,它把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加以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且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者都在句中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like, as…as, as if, as though等。而句6-8则运用了隐喻,它是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共同特征,用一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喻方式,因不借助比喻词的帮助而显得更简练含蓄。其典型形式是A is B。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二、善用拟人,增辉添彩
1. The next moment the first wave swept her down, swallowing the garden. (SEFC 1A P24)
2. The world is getting bigger, or at least fatter. (SEFC 1B P74)
3. Rio de Janeiro, Brazil’s second largest city, stretches itself lazily along the coast of the Atlantic Ocean. (SEFC 2B P35)
拟人(Personification)是把人类的特点或特性赋予外界事物上,使之具有人格化的修辞方法。上面三个句子中,用人们囫囵吞咽的动作“swallow”生动地描写出洪水的肆虐,用“fatter”来警告人们不注意健康饮食的后果,用“lazily”来描写Rio de Janeiro悠闲地绵延在大西洋海岸,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拟人句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绚丽色彩,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喜怒爱憎情感,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对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恰用排比,气势如虹
The history of the South is one of suffering: the suffering of the Native Americans who were killed or driven off their land by European settlers; the pains of slaves brought from?Africa by greedy slave traders; the death and poverty of the Civil War; the hardships of unemployment and civil unrest in the post-war years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many sacrifices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SEFC 2B P43)
排比(Parallelism)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关联,语气一致的成串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用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深刻的思想、复杂的事物或沸腾的感情。上例中作者以五个相同的“...of”结构呈现出一幅美国南方所经历的辛酸悲惨的历史画卷,紧紧吸引住了读者的目光并令人深思。排比这种修辞手段在Martin Luther King脍炙人口的演讲名篇“I have a dream”中可谓运用到了极致。演讲部分的“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和“let freedom ring from...”更是声韵和谐,铿锵有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征服了无数听众或读者,令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四、夸张渲染,烘托意境
1. There is a world of music out there! (SEFC 1A P73)
2. Years of hard work, very little food, only a small cold room to live in and never, never a moment’s rest. (SEFC 1B P17)
3. Let me take you in my arms and say goodbye, I love you more than my own life, more than my wife, and more than all the world. (SEFC 2B P68)
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强烈的感情,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故意对事物的某些方面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给人以异乎寻常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Hyperbole)。用这种描写方法夸饰,可以使描述的形象更突出,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五、委婉含蓄,迂回避讳
1. Suffering from heart problems for more than four years, Linnaeus passed away in 1778. (SEFC BIII P33)
2. At that time in the southern states, blacks were not treated as equal citizens. (SEFC 2B P28)
3. In the year 2000, he was invited to study in London and became the first visually impaired Chinese to study abroad. (SEFC 2B P52)
4. In this way he made a call upon the rich to have mercy on the people who were less well off. (SEFC BIII P195)
5. A large lady from Corfu wished to travel to Peru. (SEFC 2A P25)
委婉语(Euphemism)就是用比较含蓄、文雅或幽默的话语来表达人们所忌讳的、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的语言。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死”是人们最忌讳的话题,由此也衍生出了很多委婉的说法,如“pass away, go to heaven, rest in peace, breathe one’s last, kick the bucket, come to an end, pay one’s fee”等等。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而修辞更是一门艺术,它能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更富有感染力。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通过提高修辞素养,才能更好地拓展文化视野,增加英语阅读欣赏能力,提高说话艺术和写作技巧,真正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对高中英语教师来说,谙熟英语修辞格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剖析课文,不仅可以使课文讲解生动、加深学生印象,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向高中生适当地一介绍英语修辞格知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势必会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
参考文献:
[1] 刘道义.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1-3册)[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材 多元化 发展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也不断努力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需要,古旧模式的重复出现只会让学生出现厌倦的逆反心理。相应的,高中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地修订、改版甚至是改编,这样便呈现出教材发展的多元化趋势,此趋势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探究高中英语教材多元化发展的根源,指出高中教材多元化的体现,进而探讨在教学中的意义,带给学生的益处,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二、教材多元化发展的根源
教材的多元化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生活在经济、生活都迅猛发展的当代,我们十分清楚如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体现经济的发展早已摆脱了单一化模式,而是一、二、三产业全面、多元、协调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体现在当今社会在注重发展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各国文化,多角度发展;个人的多元化发展也越来越受重视,专业型人才已经越来越输于综合型人才。在这样的社会趋势下,教材的发展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才能紧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教材的多元化发展,有着其自身需求。随着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全面,加上各个领域发展的越来越深入,学生能力、水平及自身性格的发展也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仅仅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且单一传授一套教材的知识也无法保证学生获得全面有用的知识体系。与之相应的,便出现教材的多元化发展,根据教育工作者对不同教材的深入分析与评价,从而挑选出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教材,进而促进学生真正全面、多元发展。
三,教材多元化发展在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体现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往往就是教科书,即通常所说的课本。[1]而本文所说教材是指狭义的教材。在教材的变化发展中用到多元化这个词,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教材自身的多样化亦可以认为是教材内容编写的多角化。这里我们将挑拣部分教材进行分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要求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在1993年中英合作编写的高中英语(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并在2003年审查通过正式投入高中教材使用。[2]每个单元的十一个组成部分包括:(1)目标(goals)、(2)热身(warming up)、(3)听力(listening)、(4)口语、(5)读前、(6)阅读、(7)读后、(8)语言学习、(9)综合技能、(10)学习建议、(11)复习要点。这十一个部分层层链接,相互依存,各显特色:goals增加教材的透明度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明确努力方向;warming up给学生开展一种“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的活动;listening则是培养学生听的技能和吸取语言与文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 其他组成部分各显功能,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们更好地制订学习计划、自觉地安排学习。本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整体提高人文素质。
由陈琳和Simon Greenall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5年6月出版的高中英语教材每册包含6个模块和1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共有10个环节,分别是:介绍、阅读与词汇、听力与词汇、听说、写作、功能与每日英语、语法、语音、文化角和任务。从内容上分析,每个模块包含:听力与词汇部分让学习者通过听力练习,在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同时,巩固词汇并正确使用;写作部分结合了基础句型以及篇章的练习,培养学习者书面表达能力;文化角部分提供了相关文的阅读篇章,以阅读的形式丰富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知识;最后以任务型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对语音灵活运用的能力。
以上两版教材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几年所用的高中英语教材,从教材的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始终是以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融入文化要素,使学生既可以提高英语技能又能了解讲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在对文化的深入了解下帮助自己更好、更地道、更标准地习得一门外语,除此也注重让学生在任务中掌握语言,全面学习知识。
四,教材多元化发展的前景
总之,从近年来高中英语教材的变化、发展中,我们看出高中英语教材明显趋于多元化,各种不同版本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情况、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学生使用的教材。
同时由于教材的多元化发展,学生从现在所能挑选的各种教材中,除了可以像传统教材那样锻炼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能力,而且因为在教材的编写上不仅越来越多地增加了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航天发展,使学生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体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对异国文化的更多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在学习中了解文化,在文化的帮助下更深入、更便捷地学习。
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教材的多元化发展也将如当下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一样,越来越繁盛,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越来越多的益处,给学生的发展带来越来越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英语教材设计与分析[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新教材 修辞
一、引言
修订版高中英语教材(SEFC,2003)的使用已进入高三阶段。这套教材无论在编写的形式还是在内容上无不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富于了较强的时代感。其语言地道,信息量大,词汇覆盖面广,句式灵活,促进了学生的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这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版高中英语教材里,出现了大量的修辞句式,这对学生的理解难度大大加大。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有必要对教材中的修辞句式进行分析讲解,了解修辞运用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语言表现技巧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有力提高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普通高中新《英语课程标准》在学习策略目标(8 级)关于交际策略的第2点指出:“能在必要时使用委婉语言来表达意思或想法”(P.21)。这便是要求学生能够在表达中会用温和或模糊的说法替换难听或生硬的语句,既学会运用修辞中的Euphemism(婉言)。选修课程的系列Ⅱ中开设的关于“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内容是:“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 (P.4)” 。显然,掌握初级的修辞知识已经跨入新《课标》的学习日程。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和写的各个环节的实践中,很少能够恰当理解或使用各种常见的修辞句式。普遍存在:听力实践中不能准确领会一些极其夸张的修辞言语;口语表达中不会用温和或模糊的说法替换难听或生硬的语句;阅读中而无法领会很多作者真实的用意,更是很难领会其引申的内涵;写作中更无法使自己的文章能激发读者的想象,使得自己的描述鲜明而有力度。长期以来我们广大中学英语教师主要从规范语法和措词的准确性等显性手段来进行研究和反馈。在反馈点评的过程中,也很少能够从修辞的各种手法等写作技巧进行分析指导。
修辞作为一项基本的语言表现方式,一直是英语学习与应用中的盲点。修辞学已经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学校便以修辞学校为主。据可查证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埃及。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 1000 多年的商代,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学校都有一些共同特征:以修辞学校、文法学校等古典学校为主(教育学基础/2002)。在欧洲的中世纪大学,文学科的学制三四年,需学完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之后,才可以当助教,也就是学士。1917 年 6 月,26 岁就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博士专门讲授英文修辞学课程。从古至今,修辞在中外文科学习中占有重要一席。
二、修辞的定义
修辞(rhetoric),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现代汉语词典,2002)。词可以有两种用法:一种是遵循本来的意思来使用;另一种就是按引申的意思来用。后一种用法便是使词句鲜明而生动的比喻用法,目的便在于激发读者或听众的想象。例如“chip 与 block”本来的意思分别为“(木、石等)碎片与整片(块)”;但在 You are really a chip off the old block.(你真像你父亲。)这个谚语里,“chip 与 block”就用引申的用法了,有了新的引申意义:“儿子与父亲”,正是因为把物引申为人,给我们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三、新教材中常见的修辞格式
词的修辞用法有很多方式,称为修辞格(The figures of rhetoric)。为了提高学生修辞格的运用技能,笔者在高中英语教材的教授过程中,对修辞格进行了有目的学习探究。本文所有例句均为本人在教学中点滴的积累,旨在辅助分析以下几种常见修辞格式,供广大同仁参考:
1. Simile(明喻):明显地用 like,as,as if 或其它词来描述两个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的方法。
(1) My money and goods are as dear to me as life itsel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SEFC 2B, P.71)我的钱财对我就像生命一样宝贵。
(2) But relief soon spread through Nome like the golden rays of the dawn itself. (Heroes of the North, SEFC 3, P.53)但是人们变得轻松的感觉就像黎明时的金色阳光一样迅速传遍了诺姆镇。
(3) So now Della's long, beautiful hair fell about her shoulders like a cascade of brown waters.(A sacrifice for love, SEFC 3, P.85)她解开头发让它披散下来。这美丽的长发像褐色的小瀑布。
以上的三个例句中,完全不同的人或物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钱财和生命,感觉和金色阳光,长发和瀑布。但是每个例句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正是因为前后两者比较的事物有显著的差别,他们的相似点才会显得非常鲜明。
2. Metaphor(隐喻):用一个词来指代与该词本来所指事物有相似特点的另一种事物的方法。这也是一种比较,不过这个比较是暗含的,且没有用 like 或 as 等指出。如果把例句:“My girlfriend is like a sweet watermelon.”,去掉了 like 这个描述词,这便是隐喻用法而不是明喻了。因为在改了的这个句子里面,虽然也把 My girlfriend 比作 a sweet watermelon,但却没有一个词指出这个比较,因而 watermelon 此处是隐喻用法。
隐喻通常和 be 动词连用,但是句子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都可以有隐喻用法。
(1) A nest is to a bird what a house is to a man. (Art and Architecture, SEFC 2A, P.21)鸟巢对于鸟而言,正如房子对于人一样。本句话的语言结构:“A is to B what C is to D”为隐喻结构,意为“A 对 B 而言正如 C 对 D 一样。”
(2) There were a few lordly poplars before the house.
有一排白杨像贵族一样矗立在房子前。
(3) Think carefully before going into partnership with Ed. He is a real shark. 在与爱德华交往前要仔细思考。他简直是一条鲨鱼(这里指骗子)。
3. Personification(拟人) :把某物或概念当作人或具备人的品质的写法。
(1) A smile can open doors and tear down walls. It can be used to express almost any emotion. (Body Talk, SEFC 1B, P.60)笑能敲开大门,拆除高墙(这里指化解矛盾),几乎可以用来表达任何情感。
(2) The city saw a series of fierce fights between blacks and whites in the 1960s and Dr King was shot and killed in 1968. (The American South, SEFC 2B, P.44) 在 20 世纪 60 年代,这座城市目睹了黑人和白人之间一连串的冲突,金博士在 1960 年被枪杀。
(3)“When the World Education Forum met in 2000, it calculated that there were 113 million children not in school.( Education for all, SEFC 3, P.103) 2000 年世界教育论坛召开时,统计数字表明有一亿一千三百万儿童没有接受教育。
(4)拟人在散文诗中很常见:
I quietly wave,
Saying goodbye to the bright clouds of the western sky.
Beautiful shadows in bright waves,
Waving in my heart.
My sleeves are waving,
Not taking away a single cloud.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节选徐志摩《再别康桥》;Edward Connynham 译
在这几行诗中,bright clouds,bright waves,My sleeves 都分别被当作三个人来描写。
4. Metonymy(换喻): 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的写法。例如 crown 可以代替 king,air 可以代替 plane,fall 可以代替 autumn 等。
(1) Could you give me a hand with this? (Body language, SEFC 1B, P.58)你在这方面能帮我忙吗?
(2) My father was not scientific, so I had to look for a road without having a map. (Fact and Fantasy, SEFC 2B, P.15)我父亲没有什么科学头脑,所以我不得不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摸索。
(3) A similar trick is used in so-called “bait-and-switch” ads, that is the customer is shown one product(the bait) and then given another. (Advertising, SEFC 3, P.41) 另一类似的诡计是所谓的“偷梁换柱”广告,也就是说消费者所见的是一种产品(钓饵),而实际买到的却是另一种产品。
换喻在诗歌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唐朝诗人元稹所作的诗作《行宫》中的后一句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玄宗”即采用了换喻的手法,用来代替“昔日的政权”。林语堂先生将此句英译为:“Some white-haired palace chambermaids are chatting, Chatting about the dead and gone Hsuanchung regime. ”这便体现出译者对换喻以及诗歌文化内涵的确当理解!
5. Euphemism(婉言): 即用温和或模糊的说法(话)替换难听或生硬的语句的方法,例如:
dustman
sanitation worker
fat
on the plump side
housewife
homemaker
mad
emotionally disturbed
old people senior citizens
pass urine/urinate pass water/ take a leak
to die
to pass away; to leave us
toilet
restroom/washroom
很明显,很多时候用委婉语言是为了避免直接说出不愉快的事实,但政客们用委婉语言则是为了欺骗公众。
6. Irony(反语): 这里指与真正意思恰好相反的词,用它的目的在于产生特殊的效果。假如你听到一声巨响后,耳朵感到不舒服,有点难受,但是当同伴问及时,如果你不说难受,而说“My ears feel funny!”那就是运用反语。“Face the music”中的“music”不是面对“音乐”而是面对“挫折”,也是运用了反语。
这就要求学习者要根据语境或上下文才能对词义、句义做出准确的判断。
7. Overstatement and Understatement(夸大和缩小): 前者是把事情说得过分,后者把分量或程度压低。但两者的目的相同,都为了使陈述或描写更加鲜明或有趣。
夸大多用于表达对对方的致谢或事物的过分需求的:
(1) There is a world of music out here! (The Sounds of the world, SEFC 1A, P.85) 音乐种类繁多,数也数不清!
(2) There was no other like it in the stores, and she had turned all of them inside out. (A Sacrifice for Love, SEFC 3, P.85) 其它商店没有像这样的,她把所有的商店都翻了个底朝天。
(3) His friends praised his daughter's performance to the skies. 他的朋友把他的女儿赞扬的上天了。
缩小在把程度压低的同时语言更生动:
(1) Can you solve the problem? It is a piece of cake.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小菜一碟!
(2) It took me a few dollars to buy this cellphone. 我只花了几美元买下了这个手机。
(3) Wait a second! I will be right here soon! 等一秒钟!我马上就过来。
8. Transferred Epithet(移位修饰): 把修饰语从它本来应该修饰的名词之前移到与该名词有关的词之前的写法,叫移位修饰。当有人说“I have taken a nervous exam.”,这里他就用了这个修辞手段,因为 nervous 本应该修饰人,现在却用来修饰exam。例如以下的例子:
(1) Stop that foolish clapping. (A Christmas Carol, SEFC 3, P.58) 停止那愚昧的鼓掌。
(2) He was so worried about his son that he spent several sleepless nights. 他如此担心他的孩子以至于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着。
(3) The students kept a respectful distance from their teacher when they were walking in the corridor. 当学生在走廊里走的时候,都非常尊敬地与老师保持一段距离。
9. Oxymoron(矛盾修饰): 意思矛盾的词有时可用在一起,以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
(1) “A tearful smile”is the most dominant feature throughout O Henry'novel . (A Christmas Carol, SEFC 3, P.58) “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小说最显著的特点!
(2) The examiner had to be cruel to be kind to the examinees.
监考老师应该严厉而又友善的对待考生。
四、结束语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介绍修辞格式的前提下(辅以简单的例句),有利促进了学生对教材中修辞句式的理解。通过修辞的学习,学生逐步能够在英语听、说、读和写的各个环节的实践中,能够理解并使用各种常见的修辞句式。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课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笔者本文仅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正确、恰当地运用修辞格,涉及的问题很多。修辞的进一步研究还需要广大同仁参阅更多的专业书籍。
参考资料:
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年;
刘道义,2003, 2004, 200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5
目前全国正在使用的新教材的共同特点是以话题(theme)为主线,按知识与技能的不同组合方式,以板块形式来设计。如:牛津译林版,人教版,外研版,这些教材都是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教者应充分利用各套教材,博采众家之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我们此地区所使用的牛津译林版教材,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该如何操作呢? 我认为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 明确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并协调好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所谓英语素质就是指“一个人对英语的相对稳定、内化的能力。具体而言,是指一个人对英语交际的驾驭能力,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英语素质教育是指以上能力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和说的能力。它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它包含着思想、文化、心理、体、美等方面。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各级各类考试开始淡化语法的教学,而开始强化技能的重要性。因此一线的教育者既要提高同学们的英语素质,又要达到应试目标。
二、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尤以少部分同学可以掌握的)进行大胆删除,适当的处理
牛津译林版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顺序依次为“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Word power”“Grammar and usage”“Task”“Project”“Self-assessment”,除了这些,后面还有配套的练习及Reading,这么多内容,如何处理呢?有些内容属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只有极少数同学感兴趣或极少数同学能掌握的,那么这一部分内容就大胆删掉,但必须明确告诉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课后自学。
2. 教材中语法词汇的教学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突出重、难点,并注意循序渐进的进行
篇6
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 在语言环境的欠缺中不仅要崇尚“苦读”、“勤教”,更要以人为本;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大力的开发,英语教学过程既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要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适应。因此,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
1.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 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 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不是一套死的规则,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过分注重语法规则的讲解而忽视它的交际功能,不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课堂教学大体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课下做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为了改革传统教法弊端,适应这种全新的“任务型”教学,教者要做到:
1.课堂要有互动交往的教学设计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 文化渗入 文化教学
英语语言类学习就如同中文学习是一样的语言学习过程,学生在接受母语的过程中,也是在潜移默化的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文化是语言类学习的重要载体。但目前英语的学习主要是注重技能的掌握,缺乏对文化背景的学习和理解,所以中国学生能够取得较好的英语考试成绩,却无法快速运用英语的对话技巧,甚至对欧美饮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都一无所知。这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忽视,也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缺乏对文化知识的合理编排,因此本文主要是根据文化渗入以及文化教学两方面为视角,对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进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文化渗入视角下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改进
文化渗入视角下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进应该是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是礼貌性用语;二是习俗性用语;三是专业知识用语;四是其他知识。
1.礼貌性用语。礼貌性用语主要是包括在姓名称呼方面、见面问候方面的语言用法,这一类交际性用语应该在编排教材中进行一定的交际习惯解说,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对文化方面进行重视。例如教材中的“Everyday English And Making Conversation”中就包含对日常英语以及简单对话的正确使用。
2.习俗性用语。习俗性用语主要是在宴请朋友、居住等方面的对话,比如教材中的“Foreign Food”这一章节就是对外国常见的普遍性食物进行介绍,并穿插着朋友间的对话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使用这类生活性对话。
3.专业知识用语。专业知识用语主要是包含一些简单的科普性知识,例如“The Conquest of the universe”就是关于一些简单的科普性知识,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多方面了解一些科学常识,也能够掌握一些关键词汇。
4.其他语言。这类语言主要是一些无法进行归类的,但是又往往被经常的使用,包括一些国外的名著、地名、常见的人名以及一些名胜古迹等,或者一些名人等等,都可以在书本中进行简单涉及。
二、文化教学视角下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进建议
文化教学应该是作为英语语言类教学中的一部分,尽管会被部分英语教师所忽视,但是在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应该为教师的文化性教学区考虑,因此书本应该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在包含一些社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应该是在认识上进行转变,其次应该涉及到比较教学的方面,再次是从词汇的基础上去理解文化,另外还包括文章背景知识的收集以及母语与外语的文化背景对比。
1.认识转变,文化教学。教师在进行英语的社会文化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因此在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能力基础上,也应该能够理解英语语言类国家的文化,这样才能在交往过程中灵活应用英语,才能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2.比较教学,英美文化对比。英语教学中关于词汇,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学生往往无法在语音上进行严格区分,当然也就不会进一步去考量英美的文化差异,首先在教学词汇的前提下,就应该对英美文化差异进行梳理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两种发音的差别。
3.词汇背后的语言文化。一类文字的发展和演变往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在教材编写以及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复杂性和生僻性的单词,应该将文化与单词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在把握英语单词的文化内涵基础上进行单词的学习和记忆。
4.文章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背景学习。高中时期的英语教学,文章已经开始由简单的文本对话转向一些知识逻辑方面的文本学习,而关于这些文章的学习应该将其背景知识作为预习以及导学的内容,这样通过对文章背景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国外文化,避免交谈过程中的对话失误。而且关于某一主题的学习中,也可以延伸多国文化背景知识对比,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阅读理解的外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性。
5.母语与外语对比学习下的社会文化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是以自己的母语为主,因此在减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恐惧时,应该将课堂中的文化知识学习与本国文化知识进行对比,这样一方面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陌生感,也能够让学生尊重本国文化,避免过度倾向于赞赏国外文化。
三、小结
本文主要是在文化深入以及社会文化教学的视角下对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编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改变进行简单的梳理,在这两个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应该礼貌性用语、专业知识用语、习俗性用语以及其他用语方面注意文化知识的渗入。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观念,运用比较教学,词汇教学以及文章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母语以及外语文化知识的对比等方式进行社会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54-01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行为、思想、性格等方面进行的判断和评价,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意识。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自我评估板块主要让学生针对本单元各项学习内容和目标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检测。然而,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自我评价板块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笔者认为,需要进行教学补救,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自我评估板块的不足
1.没有具体的自我评价标准
自我评估板块将各评价内容分成五级评价标准,然而对于每一级应该满足的条件、达到的水平、具体掌握的程度等,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致使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该板块由于没有具体而行之有效的自我评价标准,缺乏实践性,因此未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从而沦落为“鸡肋”板块。
2.没有关于评价之后建议实施方面的内容
自我评估板块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本单元各项学习内容的自我评价,二是了解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然而,该板块没有明确指导该如何进行具体改进,也没有明确所提建议采纳后能否改进不足,这就导致自我评价板块难以被有效利用。
3.没有实际的综合运用
自我评估板块只是提供了一个改进的方向,并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对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有效的综合运用,也没有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读音不标准”“不会进行有效的对话”等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自我评估板并没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导致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说英语,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二、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自我评估板块的教学补救
1.制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自我评价标准
自我评估板块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将教材提供的五级评价标准细分,补充具体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例如,教学高一下册Module3 Unit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中的Grammar时,教师可以将学习名词性从句的评价标准定为:了解名词性从句的几种句型,理解不同类型名词性从句的特点,能够判断句子为名词性从句的哪种句型,在练习中正确运用名词性从句,能够为不同的名词性从句造句等五级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可以针对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进行评价。
2.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不同的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不一样,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并进行分类,针对每类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转化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督促学生进行再学习,促使其尽量弥补劣势,甚至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例如,在教学高一下册Module4 Unit2 Sporting events中的情态动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对情态动词的掌握程度分为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基础部分包括:知道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不能单独做谓语,须与不带to的不定式连用;知道can和be able to,ought to和should,have to和must的区别。运用部分包括:情态动词与其他时态连用的运用方法,如must have done的用法。教师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进行分类,提出不同的建议。
3.营造使用英语的环境
只有会运用英语才能称得上掌握了英语,只有能够用英语进行具体对话才是真正的会说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使用英语的具体环境,让学生“大声说出来”,彻底摆脱“哑巴式英语”。
例如,教学高一上册Module1 Unit1 School life中的Task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school activities为话题用英语说一段话,可以是用一段英语表述自己参加学校活动的经历,可以是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介绍,还可以是提出关于学校举行活动的建议等。这样教学,既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了英语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篇9
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在语言环境的欠缺中不仅要崇尚“苦读”、“勤教”,更要以人为本;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大力的开发,英语教学过程既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要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适应。因此,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
1.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 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 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 。传统教学是由老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种“守成性”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火种”。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
二、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进行使用而教学
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不是一套死的规则,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过分注重语法规则的讲解而忽视它的交际功能,不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课堂教学大体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课下做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为了改革传统教法弊端,适应这种全新的“任务型”教学,教者要做到:
1.课堂要有互动交往的教学设计
教育活动,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交际 ( 交往 ) 活动,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教学过程,它是师生之间或是学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互动。在教学中存在着师生之间的交往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交往情境,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真实与互动的情境中,教材是脚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师生双方共同参与,频繁交流,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合作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同时,活化了教学内容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乐意学习,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越学越爱学。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篇10
一、注重话题整合的时效性
本套书每单元的热身这一部分意在通过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情境听说、思考问题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该单元的中心话题。毕竟这套教材的推行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很多话题人们照样谈起,但相关话题的素材却可以由教师再去整合、更新,使得教学体现明晰的时代特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激活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找到切入口,积极参与,达到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
例如模块一第四单元的话题是“地震”,在热身部分提供了唐山和旧金山两个城市的图片,要求学生描述地震对这两个城市造成的危害,并展开讨论。与其讨论这两个地方的地震情况,还不如讨论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因为这次地震是这一代学生耳闻目睹甚至亲自经历过的,是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更利于他们容易积极参与。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学时,笔者先给出了几张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学生一眼就辨别出了事件并能简单介绍这次地震。随后当笔者再提出一些关于地震灾情的描述、灾后救援情况、全国人民的反应及面临地震时如何自救等问题时,学生也不觉得十分空洞,总是能积极思考并给出满意的答案。当过渡到唐山地震时,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看似简单的整合,却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又不囿于课本,去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体现语言的时代性的材料,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二、注重话题整合的指导性和现实性
教材每个单元的语言使用这一部分提供了围绕中心话题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性练习。这一部分的写的任务一方面检测了本单元的话题是否有效输入,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语言的空间,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模块一第一单元的语言运用围绕友谊这一话题,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有效实现了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整合。阅读部分内容是萧东就自己不擅长交友这一问题向王女士写信寻求建议,写作部分则要求学生以此为任务来解决这个难题,帮助萧东写一封回信。这一部分对学生来讲没有太大的压力,他们结合语言运用板块的读和听所获取的语言材料,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把2012年四川高考卷的作文稍加改动,作为课外延伸和拓展。“假如你是高一年级新生李华。开学之初,你的英语老师Ms Wang 希望了解每位同学的英语学习情况,并征求教学建议,请你按照以下要点用英语给她写封信。(1)对英语学习的认识,(2)自己目前的英语水平,(3)自己英语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4)对英语教学的两点建议。”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练习提建议这一功能的写作运用、检测新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调查学生对笔者的教学接受情况。后两个目的在高一新生入学之初能更快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实际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三、注意话题整合的人文性
本套教材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素养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积累。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能脱离其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都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并由此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剥离的倾向,有意识地将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指导学生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模式,接受他们的表达方式并正确使用英语。如在教模块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笔者除了和学生一起理解并掌握了课文中提到的节日如墨西哥的鬼节、万圣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狂欢节、复活节等,还设计了探索圣诞节、情人节和英美国家的新年这三个节日的活动。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学生知道了英美国家的人们是如何度过以上节日及这些节日的重要性和对他们文化的影响,了解了为什么近些年圣诞节和情人节在国内也不断被模仿,并能进一步对比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这些节日的异同,在加深跨文化理解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