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4-07 12:2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知识点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高中化学知识点2一、汽车的常用燃料——汽油
1.汽油的组成:分子中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烃的混合物
主要是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
2.汽油的燃烧
思考:①汽油的主要成分是戊烷,试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汽车产生积碳得原因是什么?
(1)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2)不完全燃烧——有CO和碳单质生成
3.汽油的作用原理
汽油进入汽缸后,经电火花点燃迅速燃烧,产生的热气体做功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动力,使汽车前进。
4.汽油的来源:(1)石油的分馏(2)石油的催化裂化
思考: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什么的大小来衡量?
②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是什么?
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就越好吗?
④常用抗爆震剂是什么?
5.汽油的标号与抗震性
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辛烷值的大小来衡量。
②辛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
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越好.
④常用抗爆震剂
四乙基铅[Pb(C2H5)4]
甲基叔丁基醚(MTBE).
6、汽车尾气及处理措施
思考:进入汽缸的气体含有什么物质?进入的空气的多少可能会有哪些危害?
①若空气不足,则会产生CO有害气体;
②若空气过量则产生氮氧化合物NOx,如
N2+O2=2NO,2NO+O2=2NO2
其中CO、NOx,都是空气污染物。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哪些?CO、氮氧化合物、SO2等
如何进行尾气处理?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填充催化剂的催化装置,使有害气体CO、NOx转化为CO2和N2,
例如:2CO+2NO=2CO2+N2
措施缺陷:
①无法消除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加速了SO2向SO3的转化,使排出的废气酸度升高。
②只能减少,无法根本杜绝有害气体产生。
二、汽车燃料的清洁化
同学先进行讨论:①汽车燃料为什么要进行清洁化?②如何进行清洁化?
1.汽车燃料清洁化的原因
使用尾气催化装置只能减小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而要有效地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汽车燃料就必须清洁化。
2.清洁燃料车:
压缩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为燃料的机动车
清洁燃料车的优点?
①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排放的CO、NOx等比汽油汽车下降90%以上);
②发动机汽缸几乎不产生积炭现象;
③可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氢气
讨论为什么说H2是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1)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释放能量最多
(2)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会污染环境。
氢作燃料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
1、大量廉价氢的制取
2、安全贮氢
介绍两种方便的制氢方法:
①光电池电解水制氢
②人工模仿光合作用制氢
高中化学知识点3一、乙醇
1、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官能团-OH
医疗消毒酒精是75%
2、氧化性
①可燃性
CH3CH2OH+3O22 CO2+3H2O
②催化氧化
2CH3CH2OH+O22CH3CHO+2H2O断1、3键
2CH3CHO+O22CH3COOH
3、与钠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用途:燃料、溶剂、原料,75%(体积分数)的酒精是消毒剂
二、乙酸
1、结构
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
2、酸性;CH3COOHCH3COO-+H+酸性:CH3COOH>H2CO3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3、脂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脂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2)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总结:
三、酯油脂
结构:RCOOR′水果、花卉芳香气味乙酸乙脂脂
油:植物油(液态)
油脂
脂:动物脂肪(固态)
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甘油
应用:(1)食用(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41、亲电取代反应
芳香烃图册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卤代:与卤素及铁粉或相应的三卤化铁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苯环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卤素的反应活性为:F>Cl>Br>I不同的苯的衍生物发生的活性是:烷基苯>苯>苯环上有吸电子基的衍生物。
烷基苯发生卤代的时候,如果是上述催化剂,可发生苯环上H取代的反应;如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侧链上的H被取代的反应。
应用:鉴别。(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如:鉴别:苯、己烷、苯乙烯。(答案:step1:溴水;step2:溴水、Fe粉)。
硝化:与浓硫酸及浓硝酸(混酸)存在的条件下,在水浴温度为55摄氏度至60摄氏度范围内,可向苯环上引入硝基,生成硝基苯。不同化合物发生硝化的速度同上。
磺化:与浓硫酸发生的反应,可向苯环引入磺酸基。该反应是个可逆的反应。在酸性水溶液中,磺酸基可脱离,故可用于基团的保护。烷基苯的磺化产物随温度变化:高温时主要得到对位的产物,低温时主要得到邻位的产物。
F-C烷基化:条件是无水AlX3等Lewis酸存在的情况下,苯及衍生物可与RX、烯烃、醇发生烷基化反应,向苯环中引入烷基。这是个可逆反应,常生成多元取代物,并且在反应的过程中会发生C正离子的重排,常常得不到需要的产物。该反应当苯环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不能进行。如:由苯合成甲苯、乙苯、异丙苯。
F-C酰基化:条件同上。苯及衍生物可与RCOX、酸酐等发生反应,将RCO-基团引入苯环上。此反应不会重排,但苯环上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也不能发生。如:苯合成正丙苯、苯乙酮。
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小结:连接给电子基的苯取代物反应速度大于苯,且连接的给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大;相反,连接吸电子基的苯取代物反应速度小于苯,且连接的吸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小。
2、加成反应
与H2:在催化剂Pt、Pd、Ni等存在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终生成环己烷。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自由基加成反应,最终生成六六六。
3、氧化反应
苯本身难于氧化。但是和苯环相邻碳上有氢原子的烃的同系物,无论R-的碳链长短,则可在高锰酸钾酸性条件下氧化,一般都生成苯甲酸。而没有α-H的苯衍生物则难以氧化。该反应用于合成羧酸,或者鉴别。现象: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4、定位效应
两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又称为第一类定位基,包含:所有的给电子基和卤素。它们使新引入的基团进入到它们的邻位和对位。给电子基使苯环活化,而X2则使苯环钝化。
间位定位基,又称为第二类定位基,包含:除了卤素以外的所有吸电子基。它们使新引入的基团进入到它们的间位。它们都使苯环钝化。
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则:原有两取代基定位作用一致,进入共同定位的位置。如间氯甲苯等。原有两取代基定位作用不一致,有两种情况:两取代基属于同类,则由定位效应强的决定;若两取代基属于不同类时,则由第一类定位基决定。
高中化学知识点5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
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篇2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11.甲烷
(1)甲烷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紫色溶液是否有变化?
现象与解释: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KMnO4酸性溶液不反应,进一步说明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滴,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说明量筒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发生了化学反应;量筒上出现油状液滴,说明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量筒内液面上升,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量筒内的气压在减小,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小。
2.乙烯
(1)乙烯的燃烧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乙烯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较高,燃烧时有黑烟产生。
(2)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烯能被氧化剂KMnO4氧化,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反应。
3.乙炔
(1)点燃纯净的乙炔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炔。观察乙炔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乙炔中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还高,碳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
(2)乙炔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炔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炔也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21.苯和苯的同系物
实验: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别注入3支试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甲苯、二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苯说明甲苯、二甲苯能被KMnO4氧化。
2.卤代烃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实验:取一支试管,滴入10滴~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小心吸入10滴上层水溶液,移入另一盛有10mL稀硝酸溶液的试管中,然后加入2滴~3滴2%的AgNO3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看到反应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这种沉淀是AgBr,说明溴乙烷水解生成了Br-。
(2)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试管里加入2mL1,2-二氯乙烷和5mL10%NaOH的乙醇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溴水。用水浴加热试管里的混合物(注意不要使水沸腾),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不饱和的有机物。
3.乙醇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在大试管里注入2mL左右无水乙醇,再放入2小块新切开的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迅速用一配有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一小试管倒扣在导管上,收集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并验纯。
现象与解释: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比水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慢,说明乙醇比水更难电离出H+。
(2)乙醇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烧瓶中注入20mL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放入几片碎瓷片。加热混合液,使液体的温度迅速升高到170℃。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4.苯酚
(1)苯酚与NaOH反应
实验:向一个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酚与水混合,液体呈混浊,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不大。当加入NaOH溶液后,试管中的液体由混浊变为澄清,这是由于苯酚与NaOH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苯酚钠。
(2)苯酚钠溶液与CO2的作用
实验:向苯酚与NaOH反应所得的澄清中通入CO2气体,观察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使澄清溶液又变混浊。这是由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在碳酸的作用下,重新又生成了苯酚。
(3)苯酚与Br2的反应
实验: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苯酚与溴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既不需加热,也不需用催化剂,比溴与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H变得更活泼了。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3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
⑴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篇3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b )
a.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化学能与电能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
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3)聚合反应:
四、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 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 +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五、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 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 ch3ch2oh +2na= 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 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 +3o2= 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 ch3ch2oh +o2= 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六、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 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 乙酸的酯化反应
篇4
我校《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双基”知识点比较与教法探讨》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的工作,历经课题组的筹备、选题、制定方案等过程并已顺利完成;第二阶段即实施阶段的工作已有序的开展,并取得初步的成果,研究的方向也逐渐清晰。
一、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
(一)2013年6月至9月为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6月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召开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会议,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6月下旬至8月下旬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相关教师学习讨论,收集课题研究的素材,做好读书笔记。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审查、收齐“课题申报表”及开题报告。
在准备阶段,按照上级要求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召开全校化学教师的动员会议,制定全校的课题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研究方案。各课题组成员根据方案,选定实验班级,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二)10月开始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全课题组教师都已进入课题研究活动,都能认真学习、思考,做好读书笔记,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开展的具体工作有: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全面了解学情,收集并整理分析原始数据。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实验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创意。课题组成员教研工作走向常态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实验,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讨论会。同伴互助,携手并进,人人都上公开课、研讨课,相互听课、评课。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认真写好教案、教学反思及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等。
(三)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调查
学生原因
1、学生基础差、无兴趣
2、学习方法不对路,一味蛮干
3、学生对化学现象不理解,厌学情绪加重
教师的责任
1、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强烈,他们患得患失,故步自封,积极性差,无心教学。每天都是程序性上班,惯性下班,课堂缺乏激情,死气沉沉,学生受其影响,学习岂有效果,教学岂有效果!
2、个别教师整日抱怨工资低、待遇差,经常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无心认真面对教学,教案设计不会出现高水平,势必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最终只会让学生对老师失望,对化学失望。
3、多数教师都能认认真真工作,但许多人缺乏学习新理论、新教法的激情,不能顺利贯彻新课改精神,缺乏新鲜、实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无创新,依然是“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意识,慢慢地学生也就对化学课堂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课堂教学自然就失去了效果。
4、有部分化学教师明知自己知识水平和授课水平较差,却仍只是凭经验教学,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5、不少教师上课,只注重知识的单纯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教育。
6、师生关系紧张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篇5
一、与试剂有关的条件控制
例1(1)实验室用Na2SO3固体与较浓的硫酸制取SO2,要控制SO2生成速率,除了控制反应温度,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2)试剂厂常用银与稀硝酸来制得硝酸银而不用浓硝酸,原因是;
(3)粗盐中常含Ca2+、Mg2+、SO2-4等杂质离子,可依次加入NaOH、
、、盐酸试剂来进行提纯;(4)某工厂制备草酸锌晶体(ZnC2O4・2H2O)的方法是:向ZnCl2溶液中加入(NH4)2C2O4使草酸锌晶体沉淀.若沉淀过程采用Na2C2O4代替(NH4)2C2O4生产草酸锌晶体,合理的加料方式是.
分析⑴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除了除了受温度的影响以外,还与反应物的浓度、体系的压强、使用的催化剂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有关,因此可以利用改变酸的浓度来控制SO2生成速率.⑵浓稀硝酸均能与银反应,此时就得从原料的用量、产物是否有污染、操作是否简单等方面考虑,而浓硝酸与银会产生NO2,稀硝酸与银会产生NO,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从消耗的硝酸的量来看,生产等量的硝酸银,消耗的稀硝酸较少,所以选择稀硝酸与银反应.(3)除去Ca2+可以用Na2CO3,除去SO2-4
可以用BaCl2,但若先加Na2CO3再加BaCl2,则会引入杂质离子Ba2+,所以应先加BaCl2再加Na2CO3.(4)Na2C2O4溶液呈碱性,若将在搅拌下将ZnCl2溶液缓慢加入到Na2C2O4溶液中,将可能产生Zn(OH)2沉淀而使草酸锌晶体不纯,所以应将Na2C2O4缓慢加入到ZnCl2溶液中.
有关“试剂”条件的控制,常常包括试剂的选用,试剂的用量,加料方式等.若试剂作为反应物,选用时往往考虑提高反应速率、不引入杂质、不造成环境污染等.若试剂作为溶剂,选用时往往考虑溶解度的影响、是否有利于沉淀析出等;试剂的用量有时需要控制恰好完全反应确保纯净物,有时需要控制某反应物过量来确保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加料方式有时需要控制滴加速度,有时需要控制滴加顺序等.
二、与pH有关的条件控制
例2以硅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CuSiO3・2H2O,含SiO2、FeCO3、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u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SOCl2+H2OSO2+2HCl
②Fe3+在pH=1.1时开始沉淀,pH=3.2.时完全沉淀;而Cu2+在pH=4.4时开始沉淀,pH=6.4时完全沉淀.
(1)“调pH”时,应将溶液的pH调节至(填范围),pH不能过高,其原因是.
(2)“加热脱水”时,加入SOCl2的目的是.
分析“调pH”是为了使Fe3+沉淀完全而Cu2+不沉淀,所以应该调节至3.2~4.4.(2)“加热脱水”过程中要防止CuCl2水解,而加入SOCl2生成的HCl会抑制CuCl2的水解.
控制溶液的pH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让某些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同时使一些离子不沉淀,从而可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另一种类型是防止某些离子水解而转化为沉淀.
三、与温度有关的条件控制
例3(1)实验室从含I-的废液中回收碘:三颈瓶中向含有I-的酸性溶液缓慢通入氯气,在40℃左右反应.实验室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2)工业生产的碳酸氢铵晶体通过气流干燥而不采用加热烘干,原因是.(3)实验室制取乙烯时,需将温度迅速升高到170℃左右,其原因是.
分析(1)实验室控制较低温度主要是防止温度过高造成一些物质挥发或升华或氧化或分解,若是气体温度升高减少气体的溶解,故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增大氯气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同时可以防止碘升华或氧化.(2)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若采用直接加热烘干会使碳酸氢铵分解(3)乙醇与浓硫酸在加热至140℃时会生成乙醚,所以实验室制乙烯时是将温度迅速升高至170℃,以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
“温度”条件的控制往往有两种情形:一是物理过程,通过控制温度使某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或减小.一种是化学过程,通过控制温度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对某些平衡的影响或防止一些副反应(或副产物)的产生等.
四、与操作氛围有关的条件控制
例4有报道称,SnCl2・2H2O在氮气或干燥氯化氢气流中,在208~214℃温度下减压干燥制得无水SnCl2.在氮气或干燥氯化氢气流中进行干燥的原
因是.
分析由于SnCl2易被氧化且易水解,所以在氮气或干燥氯化氢气流中进行干燥的原因是防止Sn2+氧化以及水解.
篇6
1.I2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2.Fe3+能使无色苯酚溶液变紫色、能使含SCN-的溶液呈血红色
3.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
4.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
5.能与SO2等气体或其水溶液作用析出浅黄色固体的H2S;
6.在一定条件下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为Na2O2、无色液体为H2O2、有色液体为氯水、无色刺激性气体为SO2、有色刺激性气体为Cl2;
7.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白磷;
8.可溶于氢氟酸的酸性氧化物只有SiO2
9.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通人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含CO32-或HCO3-的物质;
10.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且通人品红溶液中能使之褪色,加热又复原的只有含SO32-或HSO3-的物质;
11.能与浓H2SO4、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晶体只有硝酸盐;
12.通入CO2能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酸的溶液中一定含有SiO32-
13.与水反应产生氧气的单质是氟气
14.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的化合物有:BaSO4(白色)、AgCl(白色)、CuS(黑色)等。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汇总(二)
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 0℃)”、“ 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 糖类(包括二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 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 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 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汇总(三)
某些物质在发生一定变化时能够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现象对于无机化合物的判断有着重要作用。重要特征反应现象:
1.焰色反应:Na+?(黄色)、K+?(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
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 (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3.白色沉淀Fe(OH)2置于空气中最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Fe(OH)3(由白色灰绿红褐色)。
4.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
5.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6.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Br2、FeCl3、碘水等(即有能力将I-氧化为I2,不一定是碘分子)。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汇总(四)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汇总(五)
1、化合价:它是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其实质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2、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或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表示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核素组成符号: X 式中各字母涵义是Z表示质子数,A表示质量数,X表示元素符号。
4、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代表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5、电子式:在原子周围用“?”或“×”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可表示分子(或晶体)的形成过程和结构。注意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兴趣;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学学习兴趣对于高中生化学学习成绩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高中生对学习化学的热情,使得高中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中化学课堂之中,教师与我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高中化学知识点;高中生只有在感兴趣的前提下才会去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如果我们对高中化学知识毫无兴趣可言,那么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和效率是非常困难的,培养高中生的化学创新思维能力更是纸上谈兵。
一、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师都对高中生实施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使得我们对高中化学学习热情不高,当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较难解决的问题,他们第一时间采用的方法是死记硬背下答案和解题过程,高中化学教师想要提高自身的化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需要做的事情不是一味地灌输给我们化学知识点和公式,而是想尽各种方法让我们理解和吸收这些化学知识点和公式,提高我们的化学学习综合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激发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点的兴趣来实现,我们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我们的化学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可以充分培养我们的化学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际的高化学教学工程中,许多教师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以通过高考为最终目的,为了完成相应的高中化学教学任务,针对那些我们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机械讲解式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不能轻易地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化学知识点,换言之,这样的授课方式会给我们的化学学习带来很大的学习心理压力,使得我们不能讲化学知识点理解透彻,不能将其灵活地运用某些化学习题当中,使得我们对自身的理解能力产生怀疑,对学习化学失去信心。
二、培养我们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1.展现化学魅力,培养动手能力
高中化学与其他学科比较具有独特性,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遵循一定的实验原则,利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实验现象,教师应当重视这一个独特的地方,利用多种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象我们充分展示高中化学的魅力所在,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对学习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对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具有高涨的热情,可以主动参与到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化学教材的安排进行相应化学实验的演示,可以极大程度地吸引我们的眼球,以及有效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主动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化学知识点。
2.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化学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对我们的动作操作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可以从化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因此,高中化学教师注重将化学的理论知识点与实际操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多数我们会觉得高中化学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所有的化学公式都需要背诵记在脑子里面,这样繁重的背诵过程使得我们觉得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点非常无趣,教师应当积极引导我们将化学中的理论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的实际进行有机和结合,让我们觉得化学离他们的日常生活很近,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息息相关,鼓励我们去主动探索这些生活问题与化学有何种关联,有效激发我们对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点的积极主动性。
3.教师本身需提升教学素质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一名优秀教师可以成功地引起我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素质的提升,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心爱护自己所教的我们,多与我们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提高教师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让我们感受到教师是可以非常亲近的人,并且注重自身专业化学知识素养的提升,不断丰富自身的化学专业知识量,让我们觉得这位教师学识渊博,可以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敬,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我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化学理论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调动我们对学习高中化学的积极主动性,使得我们的化学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士云.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3(04):140-141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 归纳分析教学法 实践
高中化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原理、公式、符号众多,知识点相对比较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依靠自身的理解能力,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也就造成了许多高中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缺乏兴趣,成绩不佳。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利用归纳分析教学法,对教学中零散而繁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归纳分析教学法概述
所谓的归纳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通过相应的分析方法,由个性化的知识入手,引出一般性的知识,使得知识更加系统全面,更富条理性,便于理解和记忆。归纳分析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归纳分析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归纳分析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合理利用,确保其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1.新知识点的传授方面。归纳分析教学法可以应用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对绝大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在高中化学教学初期,也就是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习中,合理运用归纳分析法,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的神奇性和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可以运用归纳分析教学法,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辅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联系和总结,并最终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例如,在对元素周期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开始前,可以运用归纳分析法,对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联系,通过对旧知识的分析,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向着新知识和新内容自然过渡。在对1-2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分布规律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规律相似的元素进行归纳,集中学习,对于规律相异的元素,进行个别学习,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更加牢固,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旧知识点的复习方面。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归纳分析法,对教学质量进行总结,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教学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有效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分析、思考和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以最短的时间理解和掌握化学教学中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其教学工作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化学学习中要合理运用归纳分析法,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对知识点进行牢固的掌握,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确保归纳教学法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化学平衡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生活中和教材中关于化学平衡的实例,将知识点挑选出来,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自身的代入感,快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不会出现即学即忘的情况。
3.单元小结方面。在单元学习完成后,还可以利用归纳分析法对其进行小结,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对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巩固,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单元小结的作用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树立和堆砌,更是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通过单元小结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对旧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容易。
在对单元进行小结时,归纳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首先是顺序归纳分析法,指按照教学顺序,对单元中每一个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依次归纳总结,对知识点进行排列组合,使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明朗,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是分类归纳分析法,指对单元中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分析,按照各自的类别进行分类,对相似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分析,从而构建结构明确的知识框架。在分类归纳时,教师可以对知识框架进行构建,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对知识点进行添加,以填空的方式,对其进行完善。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相似知识点的理解,明确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弥补,从而系统化地掌握高中化学知识,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而由于知识点的复杂和零散,其学习难度也是很大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归纳分析教学法,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一、引言
高中教育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学任务繁重且内容复杂,高中教育中经常出现课程紧张、教学枯燥且方法单一等情况。在这样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开始推行课程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高中化学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且课程内容多为实验,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高中化学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育特点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主要表现为知识渐序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分析高中化学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编排存在明显的渐序性特点。与以前高中化学教材相比,新的教学知识点内容衔接更加紧密,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此外,改革后的教材内容更加注重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学生更加容易学习与掌握知识点;其次,高中化学课堂教育还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教学中涉及许多化学实验,因此其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一定的开放性。
三、高中化学教育现状
(一)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高中化学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但实际中存在教学方式与学生接收效果相脱节的情况。首先,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陈旧,造成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化学学科具备一定特点,部分教师不能适当安排实验课程,有时天天实验课,让学生产生疲劳感;最后,一些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式过于刻板,课堂氛围严肃,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师整合能力不足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增加复习课堂,有效整合化学知识。但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整合化学知识时,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将课堂化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或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步骤与学生情况脱离。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措施
(一)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对于高中生来说,即将面临高考,学习枯燥,压力大,而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刚好可以在繁忙中调节学生枯燥的学习和生活,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同时它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应该将化学实验课程重点利用,在加强学生直观体验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比如,在学习钠与水化学反应过程中,钠是漂浮在水面上融成闪亮光点,四处游动,产生白色的火花,同时酚酞溶液变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变化,帮助他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小心提示,从趣味性方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性能力和思维。
(二)引入生活因素,活跃课堂氛围
高中化学知识中的概念就是化学概念,其反映化学事物、化学性质及化学性质等本质属性。所有概念都可以分成内涵与外延两部分,前者指的是事物特有属性,后者则是适用的一切范围,两者成反比状态,也就是内涵越广,外延越小。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因素。例如,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在新课导入前准备一段憨豆先生洗衣服的视频,并思考洗衣服失败的原因,激起学生上课兴趣,通过举例引出分类法。大量举例让学生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师:大家平时洗衣服时是怎么分类的?生:颜色深浅;布料性质;内衣外衣……师:为什么分类结果不一样?生:分类标准有差别。这时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垃圾回收、超市货架等,总结日常生活中分类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点在化学学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有效整合化学复习题
化学复习过程中需要整合归纳各知识点,教学中化学教师也应该总结教学内容。例如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可以分类归纳化学知识点,依据各知识点特点详细划分习题。知识点分类结束后总结教学工作进展,反复推敲。可以通过填空题训练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夯实基础。记忆时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全面理解知识点,通过理解训练加强记忆。通过复习题系统整合,发挥习题训练的作用。例如:现代汽车安全程度越来越高,安全气囊作为保障驾驶员安全的重要装置,在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汽车剧烈碰撞后,安全气囊内迅速充满气体保护驾驶员,气囊内化学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反应后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75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D)A.反应生成标况下N242.0LB.反应中KNO3被氧化的量为0.25molC.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25molD.N原子被氧化的物质的量3.75mol解析:此项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电荷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判断出反应中的N2不是单纯的氧化或还原产物,而是两者的综合。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反应后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75mol,可以计算出N2体积为44.8L,因此判断A选项错误;参与反应的KNO3被还原而不是被氧化,直接判断B选项错误;借助方程式计算出反应中16molN2转移10mol电子,结合已知条件得出生成N2为2mol,转移的电子量为1.25mol,C选项正确;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出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4mol,有30mol的氮原子物质的量参与氧化反应,其物质的量为3.75mol。D选项正确。最后判断出此题目为多项选择,正确答案为C、D两项。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思维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塑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创新性思考,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在课堂上发表自己观点与看法,不断进行创新性思考。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推进高中化学教育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丽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习题课高效课堂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11.
[2]赵国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62.
篇10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会计模拟实务 结合
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主要侧重在上机的操作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软件的操作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迅速的适应公司的会计系统。模拟实务在手工方面体现出企业整个会计的流程,以及一些会计的最基本对原始凭证的处理流程。目前的高职学校中都是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分别授课,事实上,企业的实践过程中都是能够实现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系统的统一。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也可以在会计电算化的授课中,在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和难点,保持电算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资料,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一、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和难点
会计电算化的重点。典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和管理决策三大系统。高职教学中的会计电算化主要讲授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主要包括总账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应收、应付账款子系统和报表模块子系统。高职教学中重点讲授电算化的基础知识、总账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及固定资产系统。其中总账系统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也是会计电算化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报表系统也是电算化会计的重点。
二、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比较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均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未来在企业工作实践的一种模拟,各自有其特色。
1.两者有着共同点。电算化与模拟实务都是在遵守基本的财经制度及会计法规的基础上,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及会计方法上对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的技术。两者一样都能编制出企业的会计报表,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是基于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共同性,才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前提。
2.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又保有各自的特色。教学过程中,不同操作人员的不同权限及各种时序控制,输入控制等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非常熟悉自己的身份,能够熟练操作,完成各个会计流程的处理。但一般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无法看到企业实务中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这是一种遗憾,也是电算化中惟一的与企业实务脱离的环节。而会计模拟实务完全具有在原始凭证方面的特色,学生可以看到增长税发票、支票等原始凭证。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普遍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电算化为重点,同时融合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材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两门学科上的教学统一,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实务,胜任未来的工资。
1.在教学资料上的融合。以用友通的财务软件为例,说明模拟实务的材料如何同时可以在电算化上总账系统进行应用。模拟实务的教学资料需要提供的资料如下:
企业是否外币核算,是否对存货、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分类。
编码方案,包括存货分类编码级次、客户和供应商分类编码级次、部门编码级次、结算方式编码级次,科目编码级次。
数据的精度。主要的人员的财务分工,如账套主管、出纳、会计、等等。公司的部门档案,包括部门编码、部门名称。公司的职员档案,包括职员的编号,职员的名称、所属部门、职员的属性。公司的客户分类,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公司的供应商分类,包括分类名称和编码。
地区的分类,包括分类编码和地区的名称。
客户的档案,包括客户的编号、客户的名称,所属分类码,客户的简称,及所属地区。供应商的档案,包括供应商的编号、供应商的名称、供应商简称、所属分类码及所属地区。会计科目及期初余额表,包括科目名称,辅助核算,方向,及期初余额。凭证类别,包括凭证类别,限制类型,限制科目。结算方式,包括结算方式编码,结算方式名称,票据管理。项目目录,包括项目设置步骤,设置内容。辅助账期初余额表,包括设计日期,凭证号,部门,个人或供应商、客户,摘要,方向,期初余额,科目名称,项目名称。
2.教学分录的准备。在基础数据准备结束后,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有了合作的基础。下一步,教学分录的设计可以为两门课共用。基于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教学分录应该涉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各个科目,业务设计涵盖日常的经营业务,企业的投资业务及企业的筹资业务等三大方面,在各个业务后面附带原始凭证,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
3.教学方式进行。笔者认为在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轮教学资料可以采用课本后面已经附带的资料,通过这种练习,目的让学生对电算化的系统逐步了解,掌握各种必要的操作,熟悉电算化系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初步掌握;当第一轮教学结束后,第二轮练习资料可以将会计模拟实务整合过的材料带入试验室,让学生在了解原始凭证的基础上,将模拟实务的资料在电算化系统上进行演练,这样才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在高职教学中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还需要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反馈进行调整。通过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统一起来,使高职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健:会计电算化纵横谈[J].财会月刊,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