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数学学科来源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生活,并且在社会生活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中得以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因此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运用数学概念把“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数学生活化、生活化数学”课程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促进他们更好地学用结合与知行统一,而且能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兴趣;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善于通过有效性途径和艺术性方法,一方面积极努力地化抽象为具体,变相减轻数学学习的难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智慧和艺术,有效地“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从而引领他们逐步形成数学概念的学习能力与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我们先来分析其范围,小学数学教学,固然小学生是它的主体。所以,我们应该把小学生放在首位,认真研究,从而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进而推出本文的主题-概念引入的方法。小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小学生来进行的。由于小学生自身年龄小,心理思维不成熟,对数学学习认知不够,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不采取补救措施的话,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数学教学,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九九乘法表时,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建立初步的乘法概念,而这些都有些理论化,比较没有趣味性。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是不能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稍微迎合学生的思维心理发展,就会让学生觉得上数学课很无聊、很枯燥,没有趣味。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应该时刻注意小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特点,适时的加入一点生动化的教学手段,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学时,应该注意小学数学的特点。小学数学有它本身的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小学数学的教材编辑也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在教材中加入了具有趣味性的图画和例子,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概念引入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的概念引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对象的特殊性,还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概念引入的重要性。概念引入,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时运用某种方法手段来引入概念,以便于教学对象更容易理解。比如说,小学数学加法的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就会用买东西的例子来引入加法的概念教学。这也算是概念引入的一个好处。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概念引入主要的重要性。一个就是能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就是小学生,而小学生有他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心里思维发展不稳定、不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有着无限的好奇心,总想着一探究竟。教师应该把握这个时期的机会,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以便于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
所以,一个良好的概念引入,不仅能够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还能够对学生现在和往后的学习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另一个就是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事物总有两面性,数学教学也影响着两个人,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概念引入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概念引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助力。
三、概念引入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对概念的解释,但有的过于形式化,有的解释得不容易让小学生理解,有的解释得不够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概念引入的作用,用正确的方法方式引入概念,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概念引入的方法吧。
首先,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这个方法如今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方法了,好多数学老师都会在教学时,设置疑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数学学习的氛围中。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概念引入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来寻找学生喜欢的点,进而导入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就必须面对小学生,面对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好比较形象,在概念引入时,可以创立比较形象比较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好懂的概念。这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也帮助教师的数学教学。
其次,简单的概念直接导入,复杂的概念就剖析引入。对于比较简单的概念,我们可以直接引入,开门见山的解释说明。不需要太多的手段方式去解释,解释的多了可能对小学生来说会产生反作用。对于复杂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来研究,一起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是也要注意主次关系,尽量抓主要意思,抓关键点,以便于小学生的理解。
最后,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图解的方法来引入,规律概念就可以通过归纳的方法来引入。数学本身就有抽象性,而这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简单,我们可以利用图解的方法来引入概念。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思维特征。对于规律概念,我们就可以跟着学生一起从最开始来一步步的归纳,得出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引入一直都是数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更是一件很重要的教学过程。
好的概念引入的方法不仅仅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数学,还能够给教师省出教学时间去进行更多更精彩的活动。同时,还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该着重注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引入的方法,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数形结合;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17-01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被普遍使用的方法就是"数形结合"的方法,"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简便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式,这种重要的思想方法融汇于小学教学的各个阶段,为教师和学生都带去了对数学学习的新的认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展开。
1.“数形结合”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和重要性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接触事物尚且不足,自身的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限制,对于新事物好奇,但自身认知能力不足。这种特质对学习数学会产生较大的障碍,学习进度减慢,理解能力减弱,教师的教学力不从心,而在数学课堂上引进"数形结合"的概念就是很大程度上针对这样普遍出现的问题[1]。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直观可见的形状,现实实践来把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算法形象化,简单化,以帮助学生更加简便地理解数学中的算法、概念、思维方式。比如对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加减法计算,对于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小学生在幼儿阶段就学会了用手指形象的表示。而对于比较大数量的加减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小棒这一小学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辅助工具。例如要计算35+60,先把小棒以十个为一组捆起来,然后从小棒中拿出三捆又五个放在一边,再从堆里拿出六捆,最后把两次拿出的小棒放在一起,就有九捆小棒又五个,合计95个小棒。这样一来,对于小学生来说看似数量庞大的算法就清晰明了的计算出来了,得出35+60=95的结果。学生在这样的算法中充分了解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和意义,在后面的针对更高层次,更难的数学问题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选用较为简便实用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这其中,学生也学会了把抽象思维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具象思维来解决学习之外遇到的诸多问题。总之,"数形结合"思想既能帮助学生丰富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把一些高难,生涩的概念和算法传达给学生,使数学课堂不再乏味无趣[2]。
2."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策略
"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不言而喻,那么在了解了这一思想的重要意义之后,对于怎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这里,着重把这种实践在数学课堂上分为计算和概念两种形式。当然,对于多媒体教案的使用也十分重要。
2.1小学数学计算方法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计算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数学便离不开计算这一基本学习手段。从低年级的加减法,到高等级的乘除法和混合运算,在计算内容逐渐复杂多样的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就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为复杂艰深的运算提供简便易懂的方法。
2.2小学数学概念原理中的"数形结合"思想。除了在小学数学计算中"数形结合"思想无处不在,在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上,"数形结合"思想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它帮助学生把那些复杂,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象化,通过更加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便于理解和应用[4]。
2.3多媒体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不止停留在课堂上,也不止停留在实物和黑板图形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一些现实中不易实现的数学模型,在反映数学思想的时候未免显得力不从心,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欠佳的学生很难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那么多媒体课件就十分重要了。通过多媒体虚拟一些生动简单的数学模型,学生必然会对这些模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既学到数学知识,也学会了"数形结合"思想,加强了抽象思维形象化的能力。
3.结束语
我们要在实践中认清此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不断推动其发挥更为重大的实践意义,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升华,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数形结合"思想要求数学模型和数学思想要相互配合,在小学数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扮演重要的角色。没有"形"的"数"是枯燥难懂的,没有"数"的"形"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婷.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5,06:60-61.
[2]孙红梅.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Z1:88-89.
篇3
摘 要:加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关概念的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概括能力,对育人价值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都具有着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概念教学;育人价值;过程结构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学习数学理论和构建数学框架的奠基石.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既是正确思维的前提,也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尽管一直以来,教学大纲和新课标都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但教育反馈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不理想.对于邻近的数学概念辨别不清,对于基本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彻显得更为平常.每次考试过后,总有学生由于数学概念把握不准确,思路混乱,而导致解题的失误。而追根究底,数学概念形成的主要渠道可以说是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仍然存在着“重解题技巧的教学,轻数学概念的教学”的倾向,有的教师还是刻意的追求概念教学的最小化和习题教学的最大化,这是应试教育下典型的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而有的教师对数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概念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概念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育人价值的培养。这使得教数学教学很难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难以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
1、认为概念的学习单调乏味,不去重视它,不求甚解,导致对概念认识的模糊;
2、对基本概念只是死记硬背,没有透彻理解,只是机械、零碎的认识.结果导致学生在没能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无法形成能力的情况下匆忙去解题,使得学生只会模仿老师解决某些典型的题和掌握某类特定的解法,一旦遇到新的背景、新的题目就束手无策,进一步导致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成绩陷入无底的题海之中.因而在数学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对中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反思,针对不足提出教学建议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3、概念教学的情景较为单一。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学是提高学生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这对于帮助教师给学生讲解概念知识内容以及加强学生的理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很难设置较为合适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这使得概念内涵的单一化。难以激发学生对概念学习的兴趣,自然学习效率也提不上去。
4、概念教学的活动形式较为单调。在课本中概念都是较为分散的,这使得教师很难将有关的概念都串联在一起就行讲解,这就使得概念教学被隔离。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只能够重复的对这些概念进行学习,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概念学习的兴趣,很难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开发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数学概念教学育人价值出现了偏差。其实数学概念教学育人的价值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这种价值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概念教学是教育工作研究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概括性较强,这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采用富有育人价值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从而来提高学生对概念的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注重各概念之间逻辑性结构的把握
素质教育强调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知识逻辑性的把握,因此,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所有的概念都有一个系统结构化的认识,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够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主动性。如在小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在小学三年级之前让学生认识整数的概念;在四年级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在五年级就可以对以前学习的所有概念进行系统的再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结构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专研的能力,逐步进行概念教学育人价值的开发。
2、对概念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探究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教育研究者结果多年的教学研究而形成的。要想将这些概念理解深刻,就必须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概念教学中这些基本知识的思想和形成方法,自觉形成对概念研究的兴趣。教师应该在对知识体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以小学生能够接受的生活案例进行讲解,这是既提高小学生的概念水平,同时还促进了育人价值的开发。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结构设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丰富的育人价值,能否真正体现在学生身上,这关系到小学一生的发展。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设计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1、将数学概念系统化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最活跃最积极的时候,就是在已会的知识基础上启发诱导学习新知识之时。从心理学来分析,无恐惧心理,学生容易活跃;无畏难情绪,易于启发思维;旧知识记忆好,容易受鼓舞;所以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教学效果好。其实所有的数学概念之间都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概念与概念之间并不是单一的个体,其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加强概念的系统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的概念时要找到与已学过概念的连接点,合理的过度,这些能够使学生对概念的学习更具有层次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概念学习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并在有意识的概念教学中逐步深入实现育人教学的价值。
2、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实物化
数学概念都是一些概括性较强的抽象知识,小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在中将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采用有形的事实材料实物化。比如利用一些图片、具体实物等来实现概念知识的实物化转变,让学生在实物资料中去发现数学概念所涵盖的本质内容,然后归纳概括出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实现对学生育人价值的培养。
3、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教师忽视小学生这个特点,而单纯抽象地进行概念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概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总结能力,在育人价值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对学生终身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概念知识的传授时,应该注重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人生哲理,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强化育人价值结构的构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邹莉莉,《数学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9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概念;意象
素质教育作为衡量小学教育是否完善的重要筹码,已经活跃在教育理论界很长时间了,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将这一理论当成了教育缺陷的“挡箭牌”,如何实施以及实施的效果如何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教育实践给了笔者诸多的经验教训,要想使小学生对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产生兴趣并且能让学生将抽象转化成具象,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活动。接下来,笔者将就小学数学教学利用生活情境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一)直观性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抽象事物的想象能力不足,因此在教授数学概念和知识的时候除了要保证讲述的具象化之外,还要保证情境创设的生活化。利用生活情境来展开数学教学活动,除了能方便学生理解之外,还能够比较直观地告诉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即学习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学科属性中就包含了生活化的教学元素,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二)认知性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将概念和知识点一股脑灌输给学生,强制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严重违背了小学生课程标准体系中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学生们死板地记住公式和理论,这在应试教育的社会现状下确实适用,但是走出应试教育,回归生活,这依旧是课本上刻板的公式和理论。而利用学生身边真实存在的事物模拟情境进行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幼儿时期接触到的数学类型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生数数的时候会带来十个苹果,让孩子们按照顺序将苹果的数量从头数到尾,这样的方式是为了让知识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小学教育更应该从实际出发,创设出适当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中获得。
(三)标准性
利用生活情境展开教学内容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尽管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轮了,但是其实践效果并不显著。规范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将生活情境合理利用到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来,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在身临其境地接触到数学理论的源头,更能够让学生们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将数学理论和技巧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我们通常所说的“高分低能”无外乎是因为学生对文字、教材、公式的记忆能力远大于他们活学活用的能力,趁着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尚未成型,教师们应当尽心尽力,想法设法地将生活融入学科,为他们的学习创设最优的教学情境。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普遍性
虽说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有必要,但是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产生误区,也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有些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考虑的太片面,将情境设置成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经历过的,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经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普遍。例如,在小学数学的课本中,有一章节是《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不成熟的小学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同学们可以回家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在他们小时候种地的时候,平均每家每户有多少公顷的地可以种植?这样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无法从心理上联想到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的。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实事求是,除了真实存在的之外,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才更有针对性,并且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例如,同样是《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章节,有的教师会告诉学生,从某某路口到某某路口(学生们熟知且必经之路)之间的面积就是1公顷。同样是用土地来丈量,前一个案例是大部分学生很难接触到的,而后一个案例是学生可观可感甚至可以亲自丈量的。有的小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将偏都市化的情境带入到课堂当中去,这就导致课堂上的农村学生一头雾水,渐渐地,这些学生从课堂情境中寻找不到共鸣,就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考虑到教学情境是否适合学生的时候,通常还需要考虑到民族习惯和,例如在班级有回族学生的前提下,尽量不要在他们的面前提到“猪”等忌讳的字眼。
同时,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年龄层次不一样,学生的心理年龄也会发生改变,如果教师将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情境放在了高年级的情境创设中去,过于单纯简单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产生不耐烦的抵触情绪,反之,为低年级的学生安排为高年级创设的教学情境,他们也会因为不知所云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因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二)健康性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素质的塑造者,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切不可因为着急而对学生进行训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具有积极健康的特征。众所周知,德智体美劳,德育在学科教育中居榜首,可见,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是学习学科的根本目的。有的教师认为,和数字有关的学科包括物理生物对孩子德育的培养没有多大作用,其实不然,学生品德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学科的学习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判断和思考能力,是一场持久的战役,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利用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是可行的。但是要注意,在设置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多用鼓励的字眼来激励学生,以达到培养学生品德的最终目的。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教育界的前辈们在反复的摸索中总结经验提出的教育的终极目标,尽管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中进行培养,但不意味着完全遵循枯燥的课本知识,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境中培养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篇5
关键词:转变手段;以生为本;教学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也就是说,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方式,就是指经过课堂教学的过程后,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有所掌握,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朦胧到认知、从不懂到了解、从知道到掌握;在情感上从抵抗到接受、从不了解到兴趣、从不热爱到愿意学习。那么,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呢?在此,结合我自己多年从事的教育实践,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提出几点策略。
一、深度剖析、解读教材内容为基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小学数学变成更加多层次、多方面化的知识体系。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主要手段,剖析教材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1.全面理解新课程的概念
新课程所要倡导的是“以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下,自主能动地去学习知识,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实现在教学中所思,在教学中所悟,真正掌握好数学知识。
2.感悟教材所表达的内容
新课标所要求的是让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必须通过深加工和重新创造,使教材拥有新的“含义”,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确立和完善的师生关系为保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知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愿意上哪个老师的课,因此,我们要建立和发展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积极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由此,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能让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有效解决教学遇到的问题为关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统一的活动过程。学生进入课堂之前,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张白纸。在建构主义学说下,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差异化的是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含义,每个人的领悟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建立、构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此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提问的重要性。
2.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各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3.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师激励性指导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成绩分化;措施;提高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42-021.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学习目的教育
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因而必须在初一学生中经常进行理想和学习目的教育,使他们培养中心意志,有了中心意志,就有较好的自制力,就不会在学习上放任自流,在工作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经常向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未知向已知的转化,通过分式向整式的转化等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反复向学生讲明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学好科学知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需要,是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需要。在教学中,还经常对学生讲一些著名数学家故事,介绍数学发展史以及近几年科学上取得进步而惊人的数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端正学习态度,明确目的,鼓足为祖国人民而学的学习干劲。
2.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标志着从儿童期进入少年期,他们在心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感到自己是中学生了,有一种自豪感。常仿效大人,并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开始要求"独立自己"好胜心强,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而另一方面,他们毕竟稚气未脱,学习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具有中学生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常易片面轻率,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
鉴于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应十分重视激发初一学生的求知欲,经常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古今中外数学家轶事,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学生能理解的思考题,课堂上能叫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叫学生自己解决,经常开展竞赛活动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劲头就会越来越大。
3.搞好中小学教材教法的衔接
中小学教材教法衔接不好,是造成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重要原因,要搞好中小学教材教法的衔接,掌握小学教材,熟练小学教法是关键。因而有必要经常与小学数学教师研究教材,经常听小学数学教师讲课。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法,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材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法,感到小学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运用要求不高,比较侧重于运算。学生通常机械记忆较多,一般按教师上课举例的模式便能完成作业。进入初中后,概念的教学非常重要,因而应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克服一部分学生对概念不够重视的思想。除此外,在讲概念时必须做到所用语言要极其准确,在讲清概念的含义、范围、种类、特征及内在联系等方面下功夫,使学生把握住概念的含义,然后配合适量练习题及时巩固,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如:在讲有理数定义时,绝不能使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而必须说整数和分数都是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所有的整数和分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懂得有理数的定义,可以叫学生做一些巩固有理数定义的练习。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一,课程增多,内容加深,因而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水平,选用最佳教法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为必要。
因初中教材内容比小学教材内容既抽象又复杂,若听老师按传统讲法讲一遍,许多学生难以听懂,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预防分化的重要措施。心理学研究表明,看过的内容比听过的能多记住1.66倍。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初一学生自学能力开始还比较低,需要老师不断给予适应的帮助和指导,开始指导学生自学时,叫学生说明书中的某页某段的含义,找出某个问题的答案在何处。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就写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这样效果很好。如在讲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可写出以下自学提纲:(1)解一次方程组有几种基本解法?(2)一个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否是唯一的?(3)在什么情况下,用代入法好?(4)解一次方程组的指导方法是什么?
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很快提高,并由此学会阅读其他书籍,可谓受益匪浅。
篇7
关键词:课堂氛围;问题情境;合作学习
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当代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体系也逐渐立体化。探究能力作为人才的必备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只有具备了探究能力,才能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也只有具备了探究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提升。但是,现在的许多小学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因此笔者选择学生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培养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营造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理性的学科,学生对于其学多保持在严肃的状态。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对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堂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直接的作用,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角色,进行民主教学,使学生敢于与自己进行沟通,减小学生心里对于数学课堂的恐惧感,这对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积极的面部表情与具有正面意义的话语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予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情感上的交流会使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平等与和谐的画面,使学生放松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与教师进行教学配合。
师生互动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有正面意义,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多边沟通与交流的过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更要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合作者的角色。在学生进行讨论之时教师可以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讨论,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正确的方向,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没有问题,小学数学课堂就是不完整的,学生也找不到进行探究的基点。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使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情境进行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讲解“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孔融分梨的故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智力,解决孔融曾经解决过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分糖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妈妈今天去超市买了十个棒棒糖,给了你一个,给了姐姐两个,那么,妈妈还剩下几个棒棒糖呢?”这样的问题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起来之后,就可以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在进行探究时学生也会自主地将问题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利用已有的生活经历来简化教师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开发不同的问题形式,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
三、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开发学生个人的探究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利用小组合作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有许多问题是需要学生解决的,更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才能得到高效的解决。如,在进行数学概念的讲解之时,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教师会先对概念进行解读,让学生理解课本上给出的数学概念,再利用一些习题来加深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还有一些教师会利用一些生活现象去引出数学概念。后者对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让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会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更为深入的提高。如在学习正方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正方形模型的制作,从模型的图形性质方面自己探究与总结正方形的性质,从而得出正方形的概念。
综上所述,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其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以小学数学课堂为载体,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提高当代教师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视,利用正确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官林.小学生数感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4).
[2]马国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吉林教育,2011(3).
篇8
【关键字】小学数学;德育工作;渗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工作渗透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新课标要求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上日程。并且《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集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相关的德育工作的建设,特别是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拥有足够的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通过教学过程中德育工作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较好的道德品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进行德育工作的渗透,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德育工作的渗透,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工作的渗透
1.充分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数学学科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关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至宇宙飞船的发射、下至普通的设计运算,都要使用到数学这门学科。可以说,数学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与心理年龄,结合实际例子,阐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日常的人民币使用情况来像学生说明加减法的重要性,并且教会学生认识元、角、分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活学活用。而高年级的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乘除法和方程的概念,引出在实际生活中的设计以及制造工艺对数学学科的需求。让学生积极的了解数学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比如电视、报纸、杂志,向学生们展示数学学科的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产生学好数学的动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
数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许多教师都发现学生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其实质就是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同的年级需要讲授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小学数学教授过程中,都需要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到认真听讲的习惯、认真书写、认真演算、认真检查。这些都是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只有从小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保持良好的习惯。
小学学生由于身心条件限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差,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教师留置的作业。现代的小学生,生活条件大都较好,并且独生子女较多,一般都在家里受到过度的溺爱,养成了不好的学习品质,从而影响到了学习效果。可以说,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起着关键的作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正确的表率。其次书写要规范,给学生做出严谨的榜样。同时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坚持真理的习惯。
3.结合数学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许多相关的数学成果都领先于世界,对世界的数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通过给学生讲解我国古代取得的关于数学的伟大成就。比如说珠算就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并且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应用,还影响到了国外。在讲授计数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讲授我国古人通过用绳子打结或者在石头上划线来进行计数,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文明,了解我国文明悠久的历史以及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4.进行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在自然科学中,数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数学身上带着浓厚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概念、定理、公式的推导,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科中的许多知识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这反应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观点,任何物质都是实际存在的抽象。虽然理论对于小学学生来讲,有些过于深奥,但是可以通过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的接受一些简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相关知识。再者,可以通过公式之间的相互推导和转化,让学生了解事物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比如可以根据长方体的体积来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可以将长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来计算其面积。根据相关数学知识见的相互推导和转化,来向学生展示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实际生活中积极的根据事物的联系与转化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地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时渗透相关的德育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徐波, 王晨曦. 试论新时期的德育教育[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形成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在教学时,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实践应用
G623.5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新课标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各个知识点,还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进行熟练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无形中会将数学的晦涩感加深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生活情境教学方式增加数学教育的趣味性,让整个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数学本身就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将生活情境用于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还能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这个数学严谨的逻辑思维结构相悖,所以想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那么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而走进生活便是最好的方式,在各种生活情境中学生会尝试使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找到学习的乐趣。
2.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的计算法则和公式需要学生学会应用,枯燥的公式难免让孩子失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并且将学生带入到这个情境之中,让他们忘记课堂的严肃消除他们紧张的情绪,全身心的投入到愉快的氛围之中,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频繁互动增进感情。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应用的注意事项
1.所创设的情境必须生活化
数学是非常严谨的一门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其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这与现实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务必以生活实践为入手点,将所要教授的内容和日常的生活情境进行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逐渐领略知识内涵,并且逐渐掌握数学技能和问题的解决办法。表现在教学中则应该在情境创设时确保其真实性,符合学生的认知。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几和第几”的学习中,对于“第几”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创设一个“动物园运动会”的情境,比如“星期天,动物园举办运动会,在长跑项目中参赛的选手有小花猫、小狗、乌龟和小鸭子,通过激烈的比赛之后,结果小狗获得了第一名,第二名是小花猫,第三名是小鸭子,第四名是乌龟。”这种情境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所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情境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对于生活的认知上也存在差异,有时候高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画面但是低年级学生却很是费解;同样的适用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则会抑制其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教授“认知物体”时,老师可以展示所要讲述的物体,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触摸等认识,让他们对各种形状有初步的了解,但是高年级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
1.选择恰当的生活情境
小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庇护下逐渐成长,所以几乎没有生活阅历,因此更愿意接触自己熟知的事物,因此在情境设置方面尽量选择贴合日常生活比较紧密的。比如在学习“连加连减”运算时,由于单纯的讲解概念孩子难易理解,那么可以从简单的事物开始引导:如小明手里有14颗糖,由于做功课非常的用功,妈妈又奖励了小明12颗糖,做完功课后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妈妈又奖励了16颗糖,那么请问小明手里一共有多少颗糖?在讲解了运算法则之后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计算,然后又每一组选一位代表说出答案,对于计算正确的小组进行夸奖,计算错误的小组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再计算一次。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连加”的计算精髓。
2.使用贴合生活的教学语言
小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0分钟左右,尤其是在讲述一些新名词或者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时更容易走神,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少使用专业词语,让所讲的内容趋于生活化,促使他们更快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孩子们对时间的概念非常模糊,那么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对时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语言上尽量简化和生活化:“同学们,你们知道一般几点起床吗?晚上几点上床休息?”孩子们顿时抛开复杂的概念回想自己日常生活,甚至开始议论起来这样便对时间有了了解。然后我们进行更深一步的引导:“同学们请问上厕所、削铅笔、读一段话,以上哪个动作能在2分钟之内完成啊?”孩子们开始了解一分钟大概有多长。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的轻易的掌握了时间的概念,学习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日愈浓厚。
3.应用生活情境来巩固知识
学过的内容需要及时的温习和巩固,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牢牢的记在心里。课后作业是知识巩固的主要途径,因此需要老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将生活情境渗透进去。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就比较排斥学校那种严肃气氛,如果布置的作业带有浓厚的学校风格那么学生会不由自主的逃避,因此在家庭作业中融合生活的细节,会让还学觉得非常的亲切更愿意快速的完成任务。小学生普遍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如果在生活中单独或者家长的帮助下运用自己的知识那么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如果得到实时的夸奖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布置作业时便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心理。
如在W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在课堂上先详细讲解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特点,然后在课后巩固方面可以安排学生使用纸片等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以使用三角板等拼接等。学生回到家之后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便会深入了解这两种形状的一些特性,即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且平行,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保持平行两个边的高相等,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只有学生自己动手才能加深记忆。
四、结束语
数学本就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中均找到数学的影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对于小学数学的要求发生改变,即除过培养孩子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但是数学知识缺乏趣味性,想要让孩子们爱上数学,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就应该让教学回归生活,让数学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开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
- 上一篇:市政工程安全应急预案
- 下一篇:稳压电源设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