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钢铁冶金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钢铁冶金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钢铁冶金;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故障分析;解决方案

引言

钢铁冶金企业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环境恶劣、任务繁重等因素,运行中会突然出现各种问题。而一旦发生故障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威胁人身安全。因此,及时发现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故障,快速找出解决方案,对冶金生产至关重要。

1.起重机的故障类型

钢铁冶金行业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满载率和满载次数特别高。恶劣的运行环境以及繁重的工作,都会导致起重机性能下降,因此故障频繁发生。

1.1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传动系统存在制动器组件故障或调整不当,会导致制动失效,引发起重设备事故。

1.2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在工作过程中,运行机构的大小车的车轮轮缘与轨道头的侧面进行接触,因此会发生严重的摩擦,造成轮缘的磨损及变形。大小车的车轮啃轨会直接影响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的正常安全运行。

1.3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的主梁下挠变形是由于起重机的不合理超载使用、组装的变形、高温的工作环境和焊接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的。

1.4轴和轴套之间的不够等原因会造成起重机的滑轮不转。

1.5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的起重钢丝绳经常会磨损严重或者破裂。

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如果发生故障,必须及时维修。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机械故障的维修方法。

2.制动轮联轴器锁紧螺母松动故障

2.1 原因

冶金生产过程,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所担负的工作特别繁忙,所承载的负荷也特别大。起重机起升传动系统中,制动轮联轴器上的锁紧螺母在长期的运转负荷下,非常容易发生松动现象。由于长期运行和频繁运转导致制动轮联轴器螺母发生松动属于重大设备隐患。一旦螺母松动,可能引起制动失效,致使起重机所承载的重物坠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2.2 防治与排除

起重机应由取得相应资质的维保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螺母有松动现象,要及时拧紧。对于螺母松动最简单有效地解决办法是在螺纹上涂抹液体螺纹锁固剂,然后将螺母拧紧,可有效杜绝螺母的松动现象。在拆卸螺母的时候,只需要用水焊对其加热,粘结剂就会失效,即可以轻松将螺母拆掉,并且不会破坏螺母,操作方便。胶黏剂应选择性能好、适合机械螺母使用的型号。

3.制动器失灵及销轴磨损严重故障

3.1 原因

起重机工作过程中吊钩频繁升降,控制这些动作准确完成的是制动器(制动装置是用来保证起重机能准确、可靠和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制动器在起重机工作状态下,活动频繁,主要是起到连接销轴和杠杆的作用,通过它的传动,使起重机可以承载长时间的荷载。在这种长时间的运转负荷下,制动器容易受到来自两个连接部位的摩擦力,磨损会导致制动器失灵。

3.2 防治与排除

维保人员应该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调整制动器行程和制动瓦块与制动轮的间隙(对于直径150mm的制动轮为0.6mm;对于直径200-300mm的制动轮为0.7mm;对于直径400-500mm的制动轮为0.8mm)。调整推动器工作行程时应注意,在能够保证闸瓦最小退距的情况下,电磁液压推动器工作行程愈小愈好。

可以通过调节主弹簧上的螺母来改变弹簧的长度,从而改变制动臂的力矩,减少制动器的受力,使制动器尽可能小的承受荷载。对制动器部位的相关组件进行定期,加强日常检查,磨损的组件应及时更换。

4.起重机车轮啃道故障

4.1 原因

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由于起重量较大,且运行位置较为单一,特别是小车重载时运行位置相对固定,造成车轮轮缘与轨道的侧面会发生严重的摩擦,致使车轮轮缘和轨道侧面损坏的情况叫作起重机的车轮啃道。车轮啃道情况是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经常发生的故障之一,会造成轨道磨损、运行阻力增加以及车轮使用寿命降低等不良影响。车轮轮缘的磨损量达原厚度的50%时,容易造成车轮脱轨的事故,所以,起重机车轮啃道故障必须要及时处理。

4.2 防治与排除

常见的维修起重机车轮啃道的方法包括:调整车轮的跨度、对角线以及同位差(大车车轮跨度与对角线的偏差应该不大于±7mm;小车车轮跨度与对角线的偏差应该不大于±3mm;车轮同位差不能超过2mm);减小车轮的直径差(主动车轮和被动车轮的直径差不能超过3mm);调整大小车轮的水平偏斜以及垂直偏斜;调整大车的传动机构;调整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等等。工作人员要根据故障的具体详细原因进行故障维修排除工作。

以额定起重量为75t的桥式起重机为例,由于车轮自身垂直方向的倾斜数值过大,车轮轮缘和轨道侧面发生剧烈摩擦,因此造成车轮啃道。针对这一情况,在车体上悬挂一根带有重锤的细钢丝,测量车轮的垂直方向直径的上下两点到钢丝的距离a和b(单位:mm),计算车轮在垂直方向的倾斜数值h=(a-b)。解决的方法是:调整车轮,直至计算出来的倾斜数值h小于lmm为止。

5.结语

冶金企业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属于特种设备,必须依法管理和规范使用,确保起重机运行可靠,促进钢铁冶金企业安全稳定生产。

参考文献:

[1]王首成.现代冶金起重机的发展趋势[I]起重运输机械,2006(12):1.4.

篇2

【关键词】钢铁冶金企业;钢结构厂房;防火设计

中图分类号:U2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企业生产用房日趋大型化,而钢结构骨架建造的厂房,以强度高、自重轻、跨度大、吊装施工方便和建设时间短等优点越来越被广大厂家所采用。但这些大型钢结构厂房的建设却对火灾扑救提出了新的课题。钢材虽然是一种不燃建筑材料,其耐火性能却是很差的。由于钢材的导热系数大,比热小,在未进行防火处理的情况下,其本身虽然不会起火燃烧,但在火灾高温作用下,其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却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未加保护的钢结构在火灾温度的作用下,只需约15min,自身温度就可达到540℃以上,屈服点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承载能力等都迅速下降;达到600℃时,强度几乎等于零。因此,在纵向压力和横向压力作用下,钢结构不可避免的扭曲变形,垮塌毁坏。因此,做好钢结构厂房的防火设计相当重要。

1 钢铁冶金企业钢结构厂房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钢铁冶金行业迅猛发展,钢结构建筑结构形式以其自重轻、强度高、施工周期短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行业的大型厂房及各类建(构)筑物中。目前,钢铁冶金企业中采用钢结构的建(构)筑物主要有主厂房、炼钢炼铁平台、干煤棚、运煤栈桥等。钢铁冶金企业钢结构厂房具有以下特点:

1.1 面积大,跨度大,高度高

如上海宝钢集团的某大型厂房和一些特种构筑物都采用钢结构,其一、二期工程钢结构建筑面积就达105万m2,有的厂房面积达22.4万m2;无缝钢管厂跨度和柱距最大48 m,最多的连跨为8跨;有的车间柱高50 m。

1.2厂房内存在大量生产性热源

如高温铁水、铁块等,而且在生产中大量使用电气设备和加温工序,同时也存储、使用各类可燃物。

1.3工艺流程长,大型设备多,设备密集。考虑到钢铁冶金企业流程性生产及节约能耗,独立的工艺厂区建筑结构连体成片,生产机器设备布置密集。

1.4工厂管网、电缆、桥架等较多,钢结构厂房的局部完整性因此受到破坏或影响。

2我国钢铁冶金企业钢结构厂房防火设计存在问题细分

2.1丁、戊类厂房防火分隔与工艺要求的矛盾

根据钢铁冶金行业的生产特点,如果按照“建规”的相关规定需要对炼钢、炼铁等主厂房进行防火分隔,将会导致工艺流程的不顺畅以及成本和能耗的大幅度增加,甚至还会造成无法进行生产或不能进行改、扩建等问题。如果仅仅因为满足工艺要求或改、扩建工程的实施要求而进行防火设计,将会增加很多安全隐患。例如在热轧厂,其厂房上部两侧都设有运输成品或半成品的运输行车的轨道,如果进行防火分隔,那么行车将无法运行,整个生产将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国内的钢铁冶金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设备向大型化、现代化、连续化的方向发展,建成了大型烧结机、大型现代化高炉、转炉,冷热连轧生产线,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等大型先进技术工艺生产线,而且很多钢铁企业都采用了这些新的生产工艺,如宝钢三期、武钢三炼钢、珠钢薄板坯连轧、唐钢超薄板带和鞍钢1780轧机生产线等,而这些都给钢铁冶金行业钢结构厂房的防火分区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如连铸连轧生产线,如果按照“建规”将厂房进行防火分隔,将导致生产工艺流程无法正常进行,新生产工艺的优越性也无法得到体现。

根据多年的钢铁企业钢结构厂房的消防经验及国内外大量火灾案例分析统计情况,钢铁冶金企业各主厂房由于没有进行防火分区而导致火灾发生的案例很少。因此,对于钢铁冶金行业的主厂房进行防火分隔其意义不大。

2.2丁、戊类钢结构厂房防火措施的经济合理性问题

目前,钢结构厂房采用的防火保护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钢结构防火涂料保护、防火板保护、混凝土防火保护、柔性卷材防火保护、耐火钢、结构内通水冷却等。

我国“建规”用耐火极限作为建筑物构件燃烧性能的判定标准,从规范中可以看出,未加保护的钢梁、钢柱、钢制屋顶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为0.25h,要克服钢结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防火性能方面的不足,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防火处理。

目前我国钢铁冶金企业厂房的钢结构防火主要是采用涂刷防火涂料等方法,但涂刷防火涂料从经济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上均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涂刷防火涂料会大大增加建设投资费用,在《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还未编制完成前,依据现有的一些相关标准或规范处理,需要对钢结构整体全部涂刷防火涂料(未按危险部位区分对待),其费用相当高,如为某钢铁集团热轧厂钢结构涂刷防火涂料增加的费用就达到几千万元,其中还不包括后期的维护费用等;其次,要达到预期的防火效果,必须保证防火涂料的涂刷厚度,但是在施工验收过程中很难保证和检验防火涂料的涂刷厚度;此外,防火涂料存在着使用期限的问题,在涂刷3~4年后,就会出现老化脱落的现象,需要定期重新涂刷,费用不断增加;最后,有些防火涂料本身就存在阻燃性能差的特点,在高温的环境中反而易引发火灾等。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目前钢铁冶金企业钢结构厂房防火保护中对此类钢结构建(构)筑物均未采取防火措施,经消防部门审批时通常需要进行专家论证,这是特别值得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3 《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对钢结构厂房的防火设计的要求

《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对钢结构厂房的防火问题充分考虑了钢铁企业中的环境因素,生产工艺因素以及各生产工艺间的协调问题等。同时还从防火的安全性和经济的合理性两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以便最终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防火措施。

3.1丁、戊类钢结构厂房的防火规定

通常在没有火灾负荷的情况下,钢结构的防火设计不需要考虑在火灾情况下钢构件性能的变化,而对于火灾荷载比较大的钢构件部位,则应加强防火安全保护。因此,对于以往防火设计所参照的标准规范,《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送审稿)结合工艺特点和实际经验,在一些方面放宽防火要求,从而降低了消防投资。在《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第3.0.4条对丁、戊类厂房或库房的防火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丁、戊类厂房或库房中的承重构件为钢结构时,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防火分区应根据工艺要求划分,面积可不限。但对使用甲、乙、丙类液体或可燃气体部位的建(构)筑物承重构件,应采取外包敷不燃材料或其他防火隔热保护措施。这些部位装设自动灭火设备时,构件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第5.2.5条为对热源至厂房各种结构距离的规定:“建(构)筑物有可能被铁水、钢水或熔渣喷溅造成危害的构件,应采取耐热和隔热的保护措施。运载铁水罐、钢水罐、渣罐、红锭、红(热)坯等高温物品的过跨车和空钢锭模及底盘铸车、钢锭模车、(热)铸锭车以及车间内其他类似电动车辆的外表面距厂房柱、楼板或平台柱的外表面不应小于0.8m,且柱子和楼板还应包敷防热层隔热”。在后来的报批稿中该条又修改为“当采用无轨车辆运输红热状态的高温物体时,应采用柴油车辆且其油箱必须采取隔热保护措施。当采用厂内无轨方式运输液渣或铁水时,宜设置专用道路,避免与铁路平交及与其他车辆混行。严禁利用城市公交线路运输铁水与液渣”。

3.2干煤棚钢结构的防火要求

近年来,钢结构也广泛地在运煤系统干煤棚建(构)筑物中采用,其结构形式多为拱形屋架、网架。在钢铁冶金企业中,使用、贮存煤的场所多、场地分散(主要集中在工艺流程的上游,如:综合原料场、烧结、球团、焦化等),但其储量较小,一般仅为5~7d的用量,而且在焦化工艺中使用的炼焦煤一般为含水率10%左右的洗精煤,火灾发生的几率小。因此钢铁冶金企业干煤棚的防火要求要较低于火电厂。

干煤棚储存的是固体煤,不同于可燃液体,实践经验表明,煤场火灾均为煤的自燃,无大的火焰,因此无需计算火焰高度,但考虑到干煤棚结构形式的特点,如果拱形屋架的根部被破坏,将造成较大损失。因此,《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第3.0.12条规定:“当干煤棚或室内贮煤场采用钢结构时,堆煤高度范围内的钢结构应采取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

参考文献

[1]程彩霞,丁国锋,唐葆华,刘敏.钢铁冶金企业钢结构厂房防火设计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03)

篇3

关键词:冶金;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推动了钢铁、冶金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冶金行业的现代化,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把握当前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形势,全面分析其发展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对于解决行业问题,推动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发展

80年代左右,我国钢铁冶金行业还普遍采用单回路控制,一般控制设备都为常规仪表,控制水平简单。而在90年代以后,自动化技术开始在我国冶金行业中普及,大部分企业的控制装备方面都以PLC、DCS、FCS为主,控制水平可以达到准无人化水平。最近这几年,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再一次升级,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实现了全厂信息化,控制系统也更加优化了,出现了BPS/MES/PCS三级结构。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际钢铁市场的持续低迷,钢铁冶金企业现今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以为了适应全球冶金行业的大环境,为了我国冶金行业更好的发展,提升我国钢铁行业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势在必行。

二、我国冶金工业的自动化现状

1.冶金工业的生产控制体系

在冶金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是由四大分级结构控制体系完成的,它们分别为:①O级是采集执行层,也就是传感器和执行器,主要是完成物理量的测量、执行控制命令②1级是基础自动化,集中控制生产工艺的过程。③2级是过程自动化,控制生产的优化④管理自动化,调节个程序之间的工作,使其分工合作。

2.我国冶金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随着21世纪的发展,我国的冶金自动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冶金生产的各个工序现场可以随处可见自动化的设备,不仅有比较先进的单机操作系统,还有完善的集散式分布系统。目前我国的大型冶金企业都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设备,然后应用这些设备和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改造出适合我国冶金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的设备,使我国的自动化水平己经赶上了国际的水平。但是发展是不断的,所以对我国的冶金工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使得一些落后的技术和生产设备被淘汰,配备了很多新的自动化系统和单机自动化系统生产设备。

三、有色冶金行业未来发展及制约因素

我国虽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产品生产国,但是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保证程度比较低,同时我国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短时期内难以实现大量出口,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贸易长期存在巨额逆差。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数据: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8%,增幅比,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幅高7.3%,全年进出口贸易逆差额为744亿美元,同比增长8%;2013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仍为不振,而影响行业的主要问题还是下游需求不旺,产能过剩,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收入利润仅为3.56%,同比下滑了0.36%。有色行业未来在种类和质量两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在产能增加方面,首先是资源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现有冶金矿产资源将很难保证本世纪内生产的需求;其次,能源结构不合理,二次能源利用还很不充分,能耗高;第三,推行高效、低耗、优质、污染少的绿色清洁生产虽已有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品种质量方面,首先是淘汰落后工艺装备的任务还未完成,流程的全面优化和工艺装备的进一步优化还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大型设备依赖进口。其次在新品种开发方面原创性自主创新不多,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体系尚需完善。

四、冶金自动化发展趋势

(一)过程控制系统的完善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进行了过程系统控制,但是和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相比,我国的冶金控制系统应用并不全面。冶金工程的工作流程已经可以采用比较新型的传感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据融合以及数据处理技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键工艺技术,例如参数闭环控制、产品物流跟踪、能源的平衡控制以及环境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实现冶金流程在线检测和监控系统,包括铁水、钢水及熔渣成分和温度检测和预报,钢水纯净度检测和预报,钢坯和钢材温度、尺寸、组织、缺陷等参数检测和判断,全线废气和烟尘的监测等。

(二)信息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应用

受市场影响,我国冶金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需要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获得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技术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地重视和加强,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愈加突出。在冶金企业的生产控制方面,为增强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智能仪表、模型技术、高性能控制器和集中管控将得到更加广泛应用。可以预见,在MES、ERP等系统继续应用的基础上,物流管理、商务智能、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未来将全面铺展,获得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将变得无所不在。未来,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化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为冶金企业信息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程度

在过去,电气自动化受限于电子化和机械化,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才被慢慢引入电气自动化程序并发展成为主导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还有待加强。这是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主导,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从而改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质量。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两者相融合,将进一步促进冶金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机械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促进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渐趋于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深度融合,逐步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加强兼并重组,使得产业集中化提高,产业链游资源得到整合,工艺及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冶金企业向精细、集约化管理转变。

(四)能源管理控制一体化的构建

我们知道,冶金行业是一个耗费资源和能源较多的行业,耗费的这些能源和资源会严重阻碍到冶金工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们国家的冶金工业逐渐从粗放型的生产模式转化为精细型的生产模式,用耗费的能源和资源作为核定产能的标准在未来可能成为现实。因此,能源的节约与利用对冶金工业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中自动化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广泛运用,可以为节能减耗、低碳减排做出很大的贡献。冶金行业的能源管理控制一体化的构建,要是只处于数据采集阶段的话,那么作用并不大,但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冶金工业在能源管理控制方面的特点,也就是耗费大量的能源与资源以及在冶金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我们将能源控制与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建设能源控制与管理中心。能源控制与管理中心主要是以控制模型与管理模型的建立为基础。可以看出,能源控制与管理的工作重点是能源运用的合理化、二次能源运用得合理化、多种能源介质共同运行、转变过去的能源计算方式以及能源安全警告等内容。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冶金自动化技术不断提高,但是和发达工业国家相比,在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企业需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积极促进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钢铁工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关系到各行各业的生产,尤其是工业和建筑产业,没有钢铁就无法进行下一步具体工作。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高峰阶段,很多工业发展处于品质提升及转型阶段,今后对高品质钢铁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然而目前市场高品质钢铁供应不足,高端品质种类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冶金自动化技术是推动钢铁产量和质量提高的主要渠道。我国冶金行业在今后的发展当中要不断吸收借鉴国外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制定适合我国冶金自动化发展的目标,不断拓展我国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波.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山西冶金,2014,05:6。7+66.

篇4

【关键词】冶金行业 电气自动化 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应运而生,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极大地提高了冶金企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了我国冶金、钢铁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冶金行业实现现代化。在冶金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的同时,用户对冶金产品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冶金企业应该不断地研发新的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并掌握冶金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自身对冶金行业问题的自觉性,及时有效地解决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出现的问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冶金行业的飞快发展。

1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冶金行业越来越注重对高新技术的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引进加快了冶金行业的现代化进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着,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与创新。

1.1 实现生产自动化

冶金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引入自动化的控制,应用了很多技术实现对冶金产品的基础性控制,应用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技术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它是以DGS、PLC、工业控制计算机为代表的的技术,这种计算机控制技术代替了传统的生产模拟控制技术。目前,这种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在冶金行业普及开来。此外,冶金行业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还引进了最新的工业以太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等,使得生产过程中的分布控制系统结构代替了集中控制系统结构,成为冶金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主线。

1.2 实现监测自动化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应用在了冶金产品生产的监测过程中。例如,采用自动化的电气仪表设施可以检测冶金产品的温度、流量、重量等各种数据,这样,既提高了对冶金产品生产过程的回路控制、能源计量以及安全生产监测的准确性,又保证了生产过程的规范性。此外,冶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预报和报警功能也都采用了最新的测量、监管技术,确保了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

2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虽然冶金行业应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的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还不平衡,还是面临了很多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改革,优化生产过程。

2.1 创新控制系统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想要长时间的生存下去,就必须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经过不断的创新。目前,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都有可能会被应用到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控制系统中,而机电一体化的监测技术也会取代目前冶金行业应用的现代化的测量技术,大幅度地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2.2 向智能化发展

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单一的电子化或者单一的机械化,而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则是要将两者融合到一起,形成智能化的计算机技术,这样既可以节省劳动力资源,又可以提高冶金产品的生产水平,还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发挥信息化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地改善产品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只有将计算机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冶金产品生产过程进一步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此外,互联网技术和PC客户机的飞速发展也对冶金生产过程趋于智能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3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征

3.1 技术涵盖范围广

冶金企业基本是以流程型生产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用到的工艺环节多种多样,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连续性也很强,而且其中还包括复杂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冶金行业的生产流程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干扰,有时还会引起突变,其中最经常出现波动的是冶金原燃料的成分之间会发生反应,导致冶金的生产技术出现变动。为了保证冶金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冶金企业需要根据生产原燃料、成品质量以及成品能量等要求,制定出一套最优的冶金生产作业计划,并根据生产阶段的进行情况随时调整计划方案。为了提高冶金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在冶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行冶金电气的自动化管理,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引入电气控制设备,这样,冶金企业就必须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确保实时地对每个生产环节的产品进行控制和管理。

3.2 电子信息复杂程度大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既需要软件系统的操作,又需要硬件系统的管理,而且每一个环节包含的很多小细节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控制方法,需要用到很多种类的生产设备,延长了产品的工艺时间,这样才能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达到高质量的要求,真正的提高冶金行业的工作效率。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依赖于电子技术,少了电子技术,自动化程度也将无法得到提升。从采集生产信息的传感器到运算处理信息的控制器,都离不开电子技术。

4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冶金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冶金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冶金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了我国冶金行业发展速度的快慢,也影响了冶金行业输出产品的质量,因此,冶金企业要进一步创新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并高度重视这一技术,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对于外来的自动化技术,要取其精华,将初始创新、集成创新和综合创新融为一体,推出创新型的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和最优化,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带动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 刘新建.分析我国冶金自动化的技术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纵横,2012(15).

篇5

[关键词]冶金工程专业 工程素质 实验教学体系 改革

[作者简介]张明远(1971- ),男,甘肃白银人,重庆科技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冶金实验;吕俊杰(1963- ),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钢铁冶金工艺优化;柳浩(1983- ),男,陕西汉中人,重庆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炼铁工艺。(重庆 40133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02119)和201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208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17-02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脱离工程实践。教育部为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于2011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的是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人才的工程素质,适应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冶金工艺性专业主要是针对传统的钢铁产业,涉及冶金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目标定位是培养具备较高的工程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工程素质集中体现在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然而,在现行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是薄弱环节。以冶金工程专业为例,冶金工程专业原有“冶金物化”“冶金自动化”“传输原理”“专业综合实验”四门依序开设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其中前三者课带随堂实验,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实验项目多为理论的验证,综合多个知识点或具备工程环境的实验项目较少;实验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不够,没有突出工艺性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因此,必须通过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搭建新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产学研实验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知识集成能力,使人才适应国际标准的要求。

一、贯穿工程素质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思路

冶金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动脑、动手,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实验课程设置必须融合各学科知识,并以梯级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梯级能力培养包括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专业实践能力的强化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分别对应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和科研创新性实验教学平台。

1.实验教学打破按课程开设课内实验和集中实验的格局,全部开设独立实验课程。4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包括“冶金传输原理实验”32学时(2学分)、“冶金自动化技术实验”16学时(1学分)、“冶金原理实验”集中安排2周(2学分)、“专业综合实验”集中安排2周(2学分)。

2.采用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能力和知识层次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专业基础实验为必修实验,包括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冶金自动化仪表三门独立实验课程和课内实验,以满足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为下阶段的专业学习储备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专业综合实验也为必修实验,融合了多门专业课程知识,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专业层次的实验教学环节实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冶金工艺过程,加深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体系,使学生具备冶金工程师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科研创新性实验为选择性实验,主要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和学生科技创新,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研究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以钢铁冶金学科的行业优势为依托,不断将教师和企业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重庆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冶金工程专业办学紧密依托冶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难冶选有色金属矿物提取与分离、含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钢铁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冶金过程检测技术及装备等特色学科方向。这些学科方向紧密联系冶金行业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多项生产实际问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验教学项目,为学生开设了V-Ti铁水的纯净度实验、磁钢Al-Ni-Co的冶炼成型、高磷铁矿脱磷实验、ANAYS对钢的凝固过程的有限元仿真等一系列创新性实验项目,使两性实验项目超过总体实验项目的60%,实验项目的更新率每年保持在30%以上,整合了冶金工程实验教学的优势资源,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改革实验方法和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工程环境中的实验不再是理论的验证和重现,而是将专业知识贯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环境中,因此要加强各知识点的集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训练,实验方法看重培养学生在工程背景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并重视训练学生的撰写研究总结的能力,注重科学的实验方法与过程。实验指导教师要提升实验项目的深度,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验过程要训练学生工程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学生对专业知识不能硬套,而要贯穿应用在实验研究中。

实验采用4~7人为小组的团队模式,专业基础实验需个人独立完成,专业实验必须紧扣工程背景,应用多个知识点,创造性开展实验,以解决工程问题为最终目的。学生团队谈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项目,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粉料成球实验,粉料是工业生产的副产物,不仅来源于矿粉,也可以是除尘灰、污泥、飞灰、铬渣等,不同的矿粉其物理性质、成球性不同,进而利用的方式也不一样。实验中,教师给定某一样原料,学生就必须应用“物理化学”“冶金原理”“炼铁学”等课程知识思考如何将粉料成型成块并应用于冶金工业。这类实验体现了工程性、系统性和集成性,注重实验过程和方法,可充分锻炼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的核心是放弃只重视实验结果、增加一次实验报告评价学生,推行实验过程的考核模式,使背靠工程背景、应用多个知识点、过程式实验等以工程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实验方法得以贯彻,达到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的。专业基础课采用“平时+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模式,专业综合实验采用“实验设计+含的实验项目或知识点+实验过程+结果评价”模式。通过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实现了“三个转变”,即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知识和能力集成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转变。

5.建立以学生“工程意识”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成立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办公室,从实验项目开发、实验运行策划、设备材料保障、实验过程监控、考核评定等方面,评估与改善实验教学质量,实施项目更新评价、过程评价、实验设备整合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学生实验质量评价等,将实验教学管理与实验室管理由行政化向目标化转变,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搭建培养创新能力的交叉型实践教学平台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程环境缺失是一个主要问题。我校分阶段建设并最终建成了以过程控制、计算机模拟、企业现场操作系统为手段,结合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现场工艺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冶金工艺实验实训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可以融入生产环境,根据企业生产条件进行虚拟生产,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很好地将各学科知识进行了融合,满足了实验实训的要求。在该平台上不仅可以完成实验实训环节,还可开展大量的学生创新活动、系统工程训练、教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以及技术开发。对于在平台上开展的活动,最终的目的是强化工程环境,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集成,为学生尽早转变成具有较强工程意识的冶金工程师创造条件。

三、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实行案例教学,建立产学研实验教学新模式

以产学研结合为载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在实验教学体系和产学研合作机制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成果,推动企业资源和学校科研资源更加有效地向教学资源转化,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实施—优化—再实施—再优化的模式。冶金是一个大行业,非常注重对生产流程的认识和工程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做好实验教学环节注重模拟真实环境和整合知识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课程鼓励教师结合每一实验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确保实验教学环节的质量真正在高水平上运行。实验案例密切结合冶金生产实际,依托冶金工程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相结合,培养其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形成了校企协同的共建模式,构建了一批相对独立、集人才培养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平台。目前与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合作共建了“冶金与材料工程研究所”,与四川德胜集团川钢公司合作共建了“技术中心”,每年针对重钢和德胜进行科技攻关近10项,每年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近30项,覆盖冶金工程专业学生近120人,每年在实验室和研究所里担任科研助手的学生近20人。这些研究机构为教师提供了科研平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升工程应用能力提供了舞台。

四、改革的效果评价

通过多年的建设,冶金工程专业构建了“ 三大平台、三种能力、一个目标”的冶金实验教学新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有机融合,以“钢铁生产流程为主线”贯穿各个实验教学,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分层次教学、模拟工程环境”教学特点。冶金工程专业通过对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产学研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性;搭建了新的工程教育平台,为学生在模拟工程环境中实践创造了条件。实验教学的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应用的能力,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冶金行业的要求,近两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契合了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培养目标,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宝泉,杨晨光.如何培养好未来的工程师[N].中国教育报,2007-10-09.

[2]张国玲,高建军,刘新,等.从工科毕业生现状及企业需求看工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8).

篇6

摘 要: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是中、高级职业院校冶金专业的重要核心专业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懂得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核心操作任务及其技术操作规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冶金 炉外精炼 实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对钢材纯净度的要求日益增加。高效、合理、经济地发挥各种炉外精炼技术装备的作用,对钢铁企业建立高效、低成本纯净钢生产技术平台,促进钢铁企业调整品种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在整个职业院校冶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在开展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毕业生在就业后不能在第一时间内适应冶金企业岗位群的操作需要,迫使企业重新对其进行岗位培训,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也使企业减少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招聘数量。为此,笔者所在学院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冶金专业特色的中、高职院校,立足于学院的发展现状,大胆对冶金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专项课改、教研,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周边新钢公司、萍钢公司的地域优势,走出去、请进来,逐步建设以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连续铸钢操作与控制等为代表的一批精品课程,收到了良好成效。

一、职业院校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不合理

由于受到学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时间并不长。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生既要完成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又要完成就业必备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结果导致学生对许多课程的学习只能是“浅尝辄止”。另一方面,理论与实训的课程比例不尽合理、科学。现在的专业教学越来越强调的是“理实一体化”,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素质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专业操作。此举才能真正发挥职校生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

2.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在当前的许多职业院校的冶金专业教师队伍中都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不少50岁以上的老教师占据着主要的教学岗位,他们的教学经验虽然丰富,但其掌握的冶金专业理论却急待更新;另一方面,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最新的理论、技术,但他们却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这样导致教师忽视学生就业实际的需要,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3.实训“瓶颈”难以突破

由于冶金专业课程体系的特殊性,使得冶金专业的实训教学无法就近在学校内开展,因此必须组织学生去钢铁企业实地实训,这就给实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在实训课时安排、实训内容选择以及专业教师带队指导等诸多方面无法做到统筹协调,从而影响实训教学的效果,这对于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这门课程的实训教学来说,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二、职业院校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的反思

1.明确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一个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对于目前职业院校冶金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是每个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从职校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对于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这门课程,我们明确了炉外精炼的技术基础,炉外精炼操作工艺,炉外精炼与炼钢、连铸的合理匹配,纯净钢生产与质量控制,炉外精炼用耐火材料等内容。整个教学过程都以炉外精炼操作工艺与控制为主线,根据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必要的精炼技术基础、主要的精炼操作工艺、重要的钢种质量控制上,突出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从而缩短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的距离。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根据职校生的身心发展现状,我们在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中选择了目标教学法。教师根据学情明确学习内容、要求,如在“炉外精炼与炼钢、连铸的合理匹配”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炉外精炼合理匹配的要求和原则、掌握炉外精炼技术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掌握普通钢和特殊钢冶炼通常选用炉外精炼方法、比较分析常用的真空处理装置、具有电弧加热功能的精炼设备的特点、掌握典型转炉钢厂和电炉钢厂炉外精炼的匹配模式。师生在教学目标明确的状况下,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此外,为了突破实训“瓶颈”,我们与新钢公司等多家国内大型钢铁企业联手,在校内建设钢铁冶金仿真实训室,真正实现了冶金课程实训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受到了师生以及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篇7

关键词:冶金工程专业;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46-02

新时代不仅学校是学习的场地,社会也是学习的大课堂,因此,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应作为高校教育质量的衡量指标。冶金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有对现有知识的接收能力,还需要具有对知识的收集归纳总结能力,并能运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生产或工程问题。此外,冶金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生还应有对新知识和新技术有较强的吸收、融合和创新能力,同时必须具有高效地利用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冶金工程专业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

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学院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冶金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要快速适应环境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冶金专业类人才除了要有对冶金相关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之外,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学院为例,冶金工程分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两个方向,学生通过对冶金工程专业的基础及专业理论、设备工艺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学习,并强化教学实践环节以及对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冶金专业的毕业生除具备数理和计算机方面工科专业的基础和社会人文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外,应重点地掌握冶金专业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同时很多的冶金方面新技术和新工艺都属于交叉学科的领域,学生应及时了解与冶金方面相关的学科知识并能增强应用。除此之外还须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应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2.思维分析的能力。冶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比较强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针对冶金生产和工程等实际方面的问题,首先能用独立观察和判断能力、系统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文献检索和利用能力剖析这些问题,再利用工程思维能力并遵照工程问题的规律来解决这些问题。

3.设计和实践的能力。实践是区分工程与科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评判一个大学生应用能力非常重要的标准。因此冶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冶金工程测验的能力、设计规划的能力、研究方案实施的能力和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以及计算机运用的能力。

4.创造创新能力。冶金工程所解决的是实际问题,其根本任务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转化的核心就是一种创新。创造和创新是现代冶金行业发展源动力。尤其是现在冶金行业处在市场、成本和环境多种压力下,创新能力对冶金行业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冶金作为工程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应该在一般创新方法的应用基础上,树立创新的新意识,磨炼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和技巧,并应用在生产和设计实践过程中,提升实践创新的能力。

二、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是21世纪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院校对教学的核心要求。因此,学校、教师、学生应该完美配合,各尽其职,努力让培养的每位学生都成为现代冶金行业的工程师。

1.学校通过完善管理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团结合作,其一,高校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自学、思考、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大环境;其次,学校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全校内选择自己感兴趣与爱好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完成学习;其三,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科学研究氛围,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自学的热情;其四,学校应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需要和必要的设备及科研项目,对科研有兴趣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可以加入教师科研课题组,协助教师做一些科研工作。

2.开展有关科目的学习竞赛活动。学校应充分重视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各类竞赛,通过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各类竞赛,让学生在主动竞争中找到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英语口语竞赛、数学竞赛、工业设计、工业创新等竞赛,同时更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全国高校大学生科学竞赛。

3.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学校应该积极从经费和精神上支持学生开展的社会性实践活动。目前看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高的学生仅占极少数。因此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学校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第一,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第二,在学校周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第三,是学生回家选择企业或农村进行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方式,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也要求学生写一些有一定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用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理论课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

1.完善教学计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构。为加强基础教学,大类的专业课程中物理化学、冶金原理课时都有所增加;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思维视野,增设了一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选修课。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冶金工艺的基础性知识和生产控制中的规律。用工程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和工程设计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多媒体课件、虚拟炼钢等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撰写毕业论文和创新学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科研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

2.重视专业课教学,实施工程案例教学法。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守“一专和多能”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出本专业的特色。特别注重结合冶金专业的特点对核心专业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引进工程案例的教学法,并将很多工程实践研究成果编入到教案,用于相关专业课的教学,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讲授中,需将专业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冶金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运用先进手段构建系统培训平台。面对目前实习教学中的困难,在企业生产中能获得的生产实践经验越来越少,为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开发出先进的教学方法,组建冶金系统训练的平台,包括了:(1)开发模拟冶金的生产工序烧结―连铸―轧钢全流程方面的多媒体软件,使学生获得钢铁生产工艺中各工序的运转原理和工艺参数及操作制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企业实习,增强实习的目的性和效果性,明显提升了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2)用网络虚拟炼钢的系统,加强了学生冶金工程操作能力的培训。国际钢铁大学网站提供了连铸、热轧、抗拉测试等10余个模拟的平台,用户可在模拟的平台上进行相关生产方面的操作,系统会根据用户们的操作过程计算出产品的成分、性能和成本。

4.实践教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动手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效果。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引导和主动研究两者的结合,用来培育具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实践课通过实践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深层次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课程中,本专业的教师和生产一线的人员对设备和工艺进行详尽介绍,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当场讲解,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5.课余自学能力的培养。相对于被动的学习,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计划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学校教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自学能力。教师教学过程中,需以启发式教学为导向,教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断地思考,带着疑问去学习。同时学生应该在课余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总结

大学生对新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具有极强的探索思想,对新事物的吸收能力也很强。因此,师生共同努力,继续优化冶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并积极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继续总结经验和成果,让理论和实践积极结合,努力探索建设冶金工程特色专业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实施―优化―再实施―再优化的模式。相信我们培养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仲明,李红,杜建群.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原则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

[2]杨帆,穆肃.终身学习能力构成及能力项关系的研究[J].2011,(3).

[3]邓文新.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08).

[4]心策.能力与品德是人最根本的心理素质――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忠良教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07).

[5]杨海清,施福新.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03).

[6]徐月欣.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合格人才[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0,(03).

篇8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炼焦化学专业”,1985年改为“煤化工专业”。1992年,按“煤化工”“、城市燃气”和“炭素材料”三个专业分别招收新生。1996年,随着教育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煤化工”“、城市燃气”和“炭素材料”三个专业归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尽管名称几经变化,但始终坚持煤化工培养方向和煤焦化的特色。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武汉钢铁学院”和“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原来隶属于冶金工业部,毕业生主要面向钢铁冶金系统;培养目标针对性、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受到钢铁冶金行业焦化企业、科研院所的认可。目前,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规模及水平均有了显着的提高。在化工专业“宽口径”培养模式下,坚持煤化工方向特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中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在一次能源中,煤炭占70%左右,在较长的时期内这一能源结构不会改变[4]。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推广洁净煤技术,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是中国的一项基本能源政策。其次,煤焦化是煤化工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煤炭综合利用方法。至少在50年内,采用高炉,利用焦炭作为炼铁的主要燃料、还原剂和料柱支撑体的技术仍将是钢铁冶金的主流技术。再次,“节能减排”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全世界面对的主要挑战。面对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和焦化行业普遍污染严重的现实,从煤炭利用源头减少污染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最后,煤化工(包括焦化)行业涉及到中国能源供应和安全、钢铁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实现,当前以致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因此,武汉科技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坚持煤化工方向特色是非常必要的;理顺两者的关系,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际价值。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进行具有煤化工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是优化专业学科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办学特色,而且有利于提高办学实力,更好地适应以煤化工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5-6]。

(一)市场导向

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已完全走向市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已经成为评价一所大学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色专业建设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自主创新

特色专业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内容,本身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加之各校各专业都要根据内外部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更无先例可循。因此,特色专业建设要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坚持创新。

(三)错位发展

特色专业建设要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办学条件、科研成果和发展潜能,集中力量,凸现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差异化策略,实现“错位发展”,避免正面竞争。

(四)相对稳定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建设、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其特色的形成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变化。

三、主要措施

(一)更新教育观念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决定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突破,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针对“宽口径”的教育观念进行了多次研讨,并邀请、走访用人单位,进行深入地调研,逐步树立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宽口径”培养模式下坚持煤化工特色教学的观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教学和科研方向专长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多数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和研究者,又是专业工程的实践者。他们多数在武汉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从事煤焦化设计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学校跨越式发展,新引进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多数没有煤焦化专业的知识背景,为此,安排新教师随班学习煤焦化方面的课程,而后安排到焦化厂进行3个月现场学习,并在学校设计院教师指导下完成焦化的工程设计,经教研室组织考核合 格后方可上岗。

(三)创新课程体系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特色,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设置合理、科学、超前、前后呼应的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应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整合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学校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依据学校的学科特点,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构建了“焦化特色模块”、“精细化工模块”等专业方向课程。同时,将煤化学课程列入专业基础必修课,从而保证学生具备煤化工的知识背景。新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提升内涵、强化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

(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近年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考虑到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实习基地以武汉平煤武钢联合焦化有限公司为主体。该公司在国内具有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先进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同时,该公司可以说是焦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建有4.3m、6m、7.63m焦炉,所采用的配套工艺也有多种,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本科专业特色教学实习基地[7]。在实验教学方面,依托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通过开设本科生创新性实验与创新性研究等课外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特色教学提供了保障。

(五)强化课程、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专业特色必定要在课程建设中得以体现。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课程内涵建设,重新整理了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如在煤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将其它一些主要能源也引进来,从而形成了能源化学课程。在化工设备及材料中融入了力学、材料等知识;化工设计基础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在原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工设计内容,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增设了化工CAD绘图与识图。教材的质量体现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为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专业课程都选用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同时,鼓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编写与出版具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的教材,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目前,本专业自编公开出版的教材主要有:《煤化学》《燃气工程》《化工技术经济学》《化工设计概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以及《环境工程导论》等,其中《煤化学》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六)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是创建特色、保持特色的关键。只有特色鲜明,才能优势突出;只有集中力量重点建设,才能使学校加强对某一专业重点投入,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取得预计的成果。特色专业更强调精干高效,它是学校具有标志性作用的专业。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质量监控。为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实行课程、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学生评教制,干部同行评议制,教学检查员听课指导制,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监督电话、信箱信息收集制,等。此外,还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制定青年教师“过教学关”计划。上述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培养高质量的煤焦化特色化工专业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篇9

关键词:教学组织模式 项目教学 高铝资源学院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技能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和岗位教学是职业教学典型的教学活动。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冶金技术专业将技能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和岗位教学四个典型的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符合现代化职业教育要求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一、“1+0.25+1+0.75”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形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适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高特种钢、优质钢、稀土钢比例,发展大型石油管材、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推进有色金属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境外有色金属资源落地加工,培育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建设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提高深加工水平,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

为了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笔者学院冶金技术专业本着服务自治区经济产业,确定了“校企共育、分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面向钢铁冶金方向和铝冶金及加工方向培B人才。每年进行企业调研,根据冶金行业发展前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数量。

“8337”发展思路中提出: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经过对经济发展的分析,为适应内蒙古高铝粉煤灰利用的铝冶金及加工行业、企业需求,近几年笔者学院冶金技术专业在主要面向铝冶金及加工方向培养人才。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专业与企业紧密联系,根据用人企业对学生的知识要求、岗位能力的要求,构建并实施了“1+0.25+1+0.75”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该教学组织模式各阶段实施的场所为:校内一企业一校内一企业,并分段式进行基础知识学习一操作能力训练一技术能力提升一岗位能力提升的训练,灵活、有效地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活动。

二、“1+0.25+1+0.75”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介绍

“1+0.25+1+0.75”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分为四个阶段组织教学,将技能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和岗位教学融入教学实施过程,实现三岗递进。

“1”――基础课程、识岗实习。第一阶段是1学年。学生完成校内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电工实训、工程制图、应用数学、冶金基础知识)、冶金识岗实习。

“0.25”――大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进行跟岗实习。第二阶段是0.25学年,采用岗位教学。学生完成电解铝生产与控制、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矿热炉冶炼铝硅合金三门课程的企业跟岗实操训练。

“1”――校内基础理论提升、软件仿真模拟、项目开发创新。第三阶段是1学年,采用任务教学、项目教学、技能教学。学生完成冶金电解铝生产与控制、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矿热炉冶炼铝硅合金、粉煤灰利用分析技术、铝及铝合金加工等核心课程的校内参数优化、设备改进等专业技能提升训练。

“0.75”――顶岗实习。第四阶段是0.75学年。

三、“1+0.25+1+0.75”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背景

1.高铝资源学院的建设及使用

2011年8月,笔者学院与大唐国际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成立了“高铝资源学院”,为笔者学院的二级学院,并进行了高铝资源学院的体制建设,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依托高铝资源学院,按照学院校企合作教学组织过程的管理制度,灵活、有效的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活动。在企业分段进行“识岗、跟岗、顶岗”实习。识岗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学生进行为期1周的冶金识岗实习,初步了解企业环境、企业文化;跟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根据专业方向去到铝资源学院进行8周的岗位操作实习,掌握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至第六学期,共24周在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选择岗位顶岗实习时可达到精通生产设备构造,精通工艺参数控制,精通工艺操作及设备维护,全面提升职业岗位能力。三岗递进,累计实习时间为一年。

2.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及使用

校内建有电解铝车间、矿热炉车间、铸造实训基地、铝合金加工车间、粉煤灰利用分析室、冶金仿真机房等实训室、实训基地。

在此基础上,电解铝生产与控制、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矿热炉冶炼铝硅合金、粉煤灰利用分析技术、铝及铝合金加工等专业课程按照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情境,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四、“1+0.25+1+0.75”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过程

“1”――基础课程、识岗实习。入学第一年,在校内进行思政课程及计算机、数学等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并以参观的形式完成企业识岗实习。

“0.25”――企业跟岗实操。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为期8周的企业跟岗实操,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为4周、电解铝生产与控制为2周、矿热炉冶炼铝硅合金为2周。

企业跟岗实操分为企业工程师开办讲座、“师徒制”四班三倒的跟岗实操两部分。

“师徒制”四班三倒的跟岗实操是指将学生进行分组,与指定技术工人签订师徒协议,根据企业工人作息时间进行四班三倒,由师傅进行指导,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最终由师傅对学生进行评定。

“1”――校内理实一体课程的实施。电解铝生产与控制、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矿热炉冶炼铝硅合金三门课程在企业跟岗实操的基础上,通过校内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情境、科研课题研究和仿真操作,提升学生的工艺、参数的修订、设备改进的能力。

粉煤灰利用分析技术、铝及铝合金加工则是利用校内实验实训条件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教学项目的完成,增加学生的化学分析能力和铝合金加工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

“0.75”――顶岗实习。进入企业,完全由企业管理,在校内外兼职教师的辅导下,独立完成课程。

篇10

[关键词]连铸设备 连铸机生产 连铸技术

中图分类号:F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161-01

随着钢铁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就目前钢铁形势而言,我国大多数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落后的炼钢工艺都得到了有效改善,连铸等生产工序也随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统筹全局,做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在炼钢的整个工艺过程中,连铸生产是轧钢生产的前道工序,也是炼钢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冶金企业中,连铸生产对炼钢生产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一般来说,连铸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钢包中间包结晶器二次冷却拉坯矫直切割辊道输送推钢机铸坯。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连铸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改变了以往炼钢车间的生产流程,使车间生产更为自动化和连续化,信息技术也有了广泛应用,使生产质量大幅提高。另外,随着连铸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冶金行业内的其它行业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对于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组织结构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状况

连铸即为连续铸钢(英文,Continuous Steel Casting)的简称。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的连铸技术是一项把钢水直接浇注成形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连铸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连铸这一项生产工艺开始在欧美国家的钢铁厂中,这种把液态钢水经连铸机直接铸造成成型钢铁制品的工艺相比于传统的先铸造再轧制的工艺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到了八十年代,连铸技术作为主导技术逐步完善,并在世界各地主要产钢国得到大幅应用,到了九十年代初,世界各主要产钢国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连铸比。中国则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开始了对国外连铸技术的消化和移植;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的连铸比仅为30%。连铸技术在我国今年来一直作为国家级重点课题项目研究,就近年来发展趋势看,主要问题存在于高度的自动化有助于生产出无收缩铸件,但如果液态金属事先不除尽杂质,在铸造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氧化是液态金属杂质的主要来源,气体、矿渣或不溶合金也可能卷入液态金属。为防止氧化,金属尽量与大气隔离。在中间包,任何夹杂物包括气泡,其他矿渣或氧化物,或不溶合金也可能被夹杂在渣层。目前国际上铸铁型材已广泛运用到制造液压阀体,高耐压零件,齿轮、轴、柱塞、印刷机辊轴及纺织机零部件。在汽车、内燃机、液压、机床、纺织、印刷、制冷等行业有广泛用途。

2. 连铸技术

2.1 连铸工艺的优点

连铸的生产过程是个连续动态的过程,钢液将潜热和显热释放出来,凝固成有规则的铸坯形式。钢在这种过程中完成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较为复杂,钢内部的热量、动量和质量,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相变过程,通过应力和外力作用产生形变过程,这一过程相互影响,往耦合进行。同传统的模铸―初轧开坯的工艺相比,连铸工艺有其自身的工艺特点:

(1)连铸的生产极其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原有的模铸工艺从脱模、整模、钢锭均热到开坯,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投资,据有关报道,采用连铸工艺进行生产,可减少 30%占地面积,可节省40%操作费用,可节省40%基建投资,可减少15%耐火材料的消耗。

(2)在很多程度上提高了金属的收得率,一方面,连铸生产中使得钢坯的切头切尾损失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通过连铸生产其产品更容易接近最终产品,不再使用原有模铸工艺中的加热开坯环节,将金属损失进一步减少,有效地提高了金属的收得率。

(3)有效地使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降低,避免了钢锭开坯加热过程中的燃料消耗,总体减少消耗接近一半。

(4)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及机械化控制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现代化企业升级改造创造条件。

2.2 主要工艺参数

连铸机的主要工艺参数决定了产品规格和设备性能,同时也是机械设计和设备选型的重要依据,现将主要工艺参数介绍如下:

(1) 铸坯断面,是确定连铸机功能要求与机型选择的重要参考数据,我们不但要结合炼钢炉的容量大小和连铸机的生产能力,同时要兼顾到轧钢机的规格同连铸坯断面之间的联系,以保证生产出合格质量产品的同时保证其断面最小最经济。

(2)拉速:在连铸机生产过程中,拉速(m/mim)或注速(kg/min・流)是衡量连铸机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主要控制参数,其速度受到铸坯质量(内裂、偏析)、安全浇注(防止漏钢)、设备条件(冶金长度等多重因素影响。

(3) 冶金长度,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铸坯的液心长度。通常在最大拉速并且浇注最厚连铸坯过程中,钢液从结晶器液面位置到全部凝固完全的距离。它是影响弧形连铸机半径和二次冷却区长度最为重要的工艺参数。

(4) 弧形连铸机的半径,指的是外弧半径。它是影响铸坯厚度和设备高度的重要参数。

(5) 铸机流数:在钢包容量固定的前提下,一旦拉速、铸坯断面、浇注时间确定后,可以计算出铸机流数,进一步协调连铸和冶炼的匹配关系。

3.薄带连续铸轧

薄板坯连续铸轧是将热轧同薄板坯铸造联系在一起进行,也就是金属凝体在连铸机生产过程中通过结晶器使金属凝体凝固成薄板坯,之后的工序为通过连轧机最终轧成板材,实际上轧钢和铸造是两种独立的工序。薄板坯连续铸轧工艺从本质上将传统的钢材生产方法进行改变,避免了热轧、粗轧、连铸及相关的加热切头等相关工序,直接将金属液体凝固成型,将轧制和铸造过程结合在一起,极大的缩短了工艺流程,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4. 对发展我国高效连铸技术的看法

第一,要保证炼钢生产的稳定性和节奏性。为实现高效快节奏的连铸生产,炼钢部门不但要供应稳定,而且要保证供应钢水温度合适、成分稳定。原因主要在于钢铁与溶解氧反应也可能产生碳化物。由于金属是液态,这种碳化反应是非常的快,同时产生大量高温气体,如果是在中间包或者结晶器中发生碳化反应,氧元素还会反应生成氧化硅或氧化铝,如果产生过多的氧化硅或氧化铝将有可能堵塞中间包与结晶器中间的连接管,进而导致破坏生产。第二,对炉机配合给予高度重视。对于新建项目,要充分考虑到炼钢与连铸车间的炉机配合情况。而对于旧连铸机改造来说,炉机配合更为重要,将原有的连铸机台数多,小容量炼钢炉多的情况,改造为高效连铸机,要求加强钢水分配与调度,适当取舍部分连铸机,已达到合理生产的目的,取得切切实实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郝晓华.铸造高级轧制用板坯的新型连铸设备[J].世界有色金属. 2005(10).

[2] 郭峰.冶金连铸设备水冷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装备制造技术.2011(11).

[3] 黄珏.连连铸设备[J].江西冶金.19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