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及危险品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品及危险品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防范化学事故和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信息支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以下简称登记单位)。
第三条危险化学品的登记范围:
(一)列入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中的危险化学品;
(二)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务院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一)、(二)确定的危险化学品,汇总公布《危险化学品名录》。
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单位为:生产和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分别简称生产单位、储存单位)、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
生产单位、储存单位、使用单位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了登记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内危险化学品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登记机构
第五条国家设立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中心),承办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具体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化学品登记注册办公室(以下简称登记办公室),承办所在地区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具体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第六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登记中心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本辖区登记办公室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登记中心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二)负责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颁发与登记编号的管理工作;
(三)建立并维护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数据库和动态统计分析信息系统;
(四)设立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与各地登记办公室共同建立全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网络,提供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
(五)组织对新化学品进行危险性评估;对未分类的化学品统一进行危险性分类;
(六)负责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八条登记办公室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二)核查登记单位申报登记的内容;
(三)对生产单位编制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的规范性、内容一致性进行审查;
(四)建立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数据库和动态统计分析信息系统;
(五)提供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
第九条登记中心和登记办公室从事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登记人员)应经统一培训,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考核合格后,发给《危险化学品登记人员上岗证》(以下简称登记上岗证),持证上岗。
第十条登记中心应有10名以上有登记上岗证的登记人员;登记办公室应有3名以上有登记上岗证的登记人员。
第十一条登记中心和登记办公室应当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程序,为登记单位提供良好的服务,保守登记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十二条登记中心每年应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书面报告全国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情况;登记办公室每年应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书面报告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情况。各地登记办公室的报告应同时抄送登记中心。
第三章登记的时间、内容和程序
第十三条登记单位应在《危险化学品名录》公布之日起6个月内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手续。
对危险性不明的化学品,生产单位应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1年内,委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认可的专业技术机构对其危险性进行鉴别和评估,持鉴别和评估报告办理登记手续。
对新化学品,生产单位应在新化学品投产前1年内,委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认可的专业技术机构对其危险性进行鉴别和评估,持鉴别和评估报告办理登记手续。
新建的生产单位应在投产前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手续。
已登记的登记单位在生产规模或产品品种及其理化特性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在3个月内对发生重大变化的内容办理重新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生产单位应登记的内容:
(一)生产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能力、年需要量、最大储量;
(三)危险化学品的产品标准;
(四)新化学品和危险性不明化学品的危险性鉴别和评估报告;
(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六)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第十五条储存单位、使用单位应登记的内容:
(一)储存单位、使用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储存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品种及数量;
(三)储存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第十六条办理登记的程序:
(一)登记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办公室领取《危险化学品登记表》,并按要求如实填写。
(二)登记单位用书面文件和电子文件向登记办公室提供登记材料。
(三)登记办公室对登记单位提交的危险化学品登记材料在后的20个工作日内对其进行审查,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要求的危险化学品和登记单位进行登记,将相关数据录入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管理数据库,向登记中心报送登记材料。
(四)登记中心在接到登记办公室报送的登记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必要的审查并将相关数据录入国家危险化学品管理数据库后,通过登记办公室向登记单位发放危险化学品登记证和登记编号。
(五)登记办公室在接到登记证和登记编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危险化学品登记证和登记编号送达登记单位或通知登记单位领取。
第十七条生产单位办理登记时,应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办公室报送以下主要材料:
(一)《危险化学品登记表》一式3份和电子版1份;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2份;
(三)危险性不明或新化学品的危险性鉴别、分类和评估报告各3份;
(四)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各3份和电子版1份;
(五)应急咨询服务电话号码。委托有关机构设立应急咨询服务电话的,需提供应急服务委托书;
(六)办理登记的危险化学品产品标准(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提供所采用的标准编号)。
储存单位、使用单位应报送上述第(一)、(二)、(四)项规定的材料。
第十八条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有效期为3年。登记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办公室进行复核。复核的主要内容为: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基本情况的变更情况,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更新情况等。
第十九条登记单位履行下列义务:
(一)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普查,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档案;
(二)如实填报危险化学品登记材料;
(三)对本单位生产的危险性不明的化学品或新化学品进行危险性鉴别、分类和评估;
(四)生产单位应按照国家标准正确编制并向用户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在产品包装上拴挂或粘贴化学品安全标签,所提供的数据应保证准确可靠,并对其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五)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使用单位应当向供货单位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
(六)生产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七)配合登记人员在必要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登记内容进行核查。
第二十条生产单位终止生产危险化学品时,应当在终止生产后的3个月内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使用单位终止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当在终止使用后的3个月内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一条生产单位、储存单位、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或在接到登记通知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登记的;
(二)未向用户提供应急咨询服务的;
(三)转让、出租或伪造登记证书的;
(四)已登记的登记单位在生产规模或产品品种及其理化特性发生重大变化时,未按规定按时办理重新登记手续的;
(五)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有效期满后,未按规定申请复核的;
篇2
1.1安全与环保现状
实验教学中心于2010年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规范实验室环境行为,自正式按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运行以来,充分贯彻ISO9001一贯强调的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建立安全绿色环保实验室,保障了实验教学质量,规范了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从而为培养环境学科高质量、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管理规范、运行高效、创新突出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
1.2安全与环保问题
实验教学中心共开设专业实验课程11门,授课对象面向全校12个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参加实验的人员约900人次。中心还积极组织绿色社会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SRT)、环境友好科技大赛、学生绿色协会活动等绿色课外实践。仪器设备的频繁使用以及多种类化学药品的大量使用无疑给中心的安全及环境卫生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实验教学中心主要存在的问题为:(1)安全观念和环保意识不强,师生员工的安全观念和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选择试剂最低使用量以防止实验室的污染扩散,实现实验绿色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尤其是处理含有害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废弃物,仍需强化学生的无菌意识,一定要作消毒和高压灭菌处理,避免实验废弃物对环境产生危害。(2)奖惩工作力度不够。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应该有明确的奖惩制度[5]。对于违章操作或麻痹大意、而发生安全事故,致使国家财产受损失的,应按具体情况进行赔偿、罚款、通报批评、行政批评、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设置奖励基金,奖励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做出成绩和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2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6]。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在实验室安全方面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卫生制度等;为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实验教学中心制定了《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即刻启动预案,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法;实验室采取安全责任层层落实,中心主任和实验室主任是第一安全责任人,各实验室安全员负责具体安全工作,每间工作室指定安全责任人;实验用的仪器、设备等的使用说明书妥善保管,分类登记,并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设备,保证使用正常运转;坚持记录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借用登记表及维护维修记录表。
3加强安全、环保教育及培训
实验教学中心十分重视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的环保教育,通过讲座及培训的方式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增强防护能力,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另外,对于新生初次进入各实验室时,实验室教师需对新生进行一次系统的安全与环保知识讲座,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危险性强的实验项目,实行强制性安全教育,对未参加或未通过考核的学生,将不允许进入实验环节的学习。此外,将安全和环保教育落实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在实验课前,实验教师要求学生学习该实验的有关规定,做到规范操作、安全操作,养成良好的安全卫生习惯。
4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其品种繁多,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潜在着很大的危险性[7-9],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10]。首先,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场所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安装通风装置[11],根据化学危险品的种类、性能,对性质相抵触的化学危险品要严格分类存放,对易燃、易爆、剧毒、致病微生物、麻醉品和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品,要按规定设专用库房,做到专室专柜储存,指定专人保管,并建立专账[12],根据储存仓库条件安装自动监测和火灾报警系统,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安装防盗装置加以监控;其次是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使用人员能正确使用危险化学品,明确防范措施,使用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确保实验安全;还要对过期失效、无标签的废弃危险化学品,集中妥善保管,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最后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性、易挥发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计划,要严格按照实验使用量购置,不存余量[13]。
5建立健全消防、防范设施以及安全、环保措施
实验教学中心全部安装了防火报警系统,按建筑要求安装消防栓和配备灭火器。各实验室均安装了烟感报警系统。中心在实验室采取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标准的接地保护,安装了总配电开关、分线配电开关和设备供电开关三层漏电保护,封闭了实验台上所有可能造成漏电的金属部位,形成全封闭的实验导线与插座。实验操作台均为标准实验台,台面材料耐化学腐蚀,并具有防水和阻燃性能;实验室通风、照明良好;水、电、气管道、网络走线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实验室噪声低于国家标准。中心设有专门的保安岗位,实行24h值班与巡逻。现在实验室设施、环境能保证安全和环保,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消防设施、应急灯、安全通道齐全规范,防火、防盗可做到智能化监管,有专门的物业公司提供整个中心的物业管理服务并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6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危险化学品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辐射危害等种类,危险化学品都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我国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化学制品的危险性,安全管理也存在问题,导致了全国各个地区出现很多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个高危行业,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管理化学品的管理,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核电站危化品管理的概述
核电站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会用到多种化学品,其中也存在危险化学品。尽管核电站为了实现自身更好的经营和管理,对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分类处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但是由于危险化学品具有多重特性,在管理过程中就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困扰,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一方面给核电站的发展带来动力,另一方面也使核电站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问题。一旦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出现问题,不但会对企业环境、设备等带来伤害,还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通过分析核电站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存储情况,构建更加安全、科学的危险化学品监管体系,对核电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电站化学品管理目标
核电站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确保企业安全运行的前提,因此,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危险化学品对企业和员工带来的伤害,保证相关岗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与此同时,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可以构建更加和谐、安全、合理的核电站人机系统,符合国家对企业建设的要求。
三、核电站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不到位
核电站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首要工作就是需要明确核电站所使用以及储藏的危险化学品数量。但是目前有些核电站没有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没有积极开展对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工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管理人员意识的薄弱,没有形成全面的安全监管意识,单纯的以为监管登记工作是一种文字性的工作,没有与实际的生产管理结合起来。从而出现了部分企业虚报自己所用危险化学品数量、种类的现象,严重威胁到生产安全,威胁了员工的生命安全。
(二)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在从事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管理中,专业人才缺乏较为严重。企业的生产人员和管理阶层的安全意识都不强,都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此,操作人员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因为缺乏专业的操作水平,就容易出现疏漏。同时,由于作业人员和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意识薄弱,就不会在工人的防护上下太大功夫。因此,在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存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由于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手段,就会增加事故的严重性。
(三)安全意识和监管力度不够
国家和企业在危险化学品监管机构的设置方面不完善,从事危险化学品监管的专业人员少,没有发挥出真正的职能。同时,在核电站的危险化学品使用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安全制度,企业领导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更有甚者,为了节省开支,取消了监管安全作业的部门,这就使得危险品生产的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近年来事故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四、加强核电站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做好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加大ο喙厣产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加大对不按时登记企业的处罚力度,以便引起生产企业的重视。同时建立严格的危险化学品购销管理制度。对监控化学品应按国家相应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应建立严格的出库、入库检查制度和登记制度,应贯彻“五双管理制度”,实行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把锁、双本帐,并将贮存数量、地点及管理人员报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安保部门要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模式和应急救援体系
构建五位一体的安全管理工作格局,也就是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和社会监督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格局,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生产中的各大问题。另外还需要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联合执法,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整合和规划,加强对化工园区的监管,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
(三)加强安全宣传力度
核电站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责令督促相关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提高自身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意识。企业也应该在工人上岗前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操作水平和能力,还要加强对安全防护意识的宣传,教给工人一些应急方法。同时,企业应该完善车间的防护设备,以便应对危险化学品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五、结束语
做好核电站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和分析,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体系。核电站自身要严格进行管理,定期进行危险化学品审查和统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通过在人员选拔培训、安全宣传和危险化学品登记等方面加强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企业 隐患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行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一般生产规模都比较大,生产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很高,以化学品为生产原料,生产出众多的化学品产品。这些化学产品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方便,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一部分易燃、易爆、有毒、腐蚀和辐射的危险化学品,由于品种多、性质复杂、稳定性差,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如果受到外界日晒、雨淋、温湿度变化或者相抵触的物品相互接触等条件的刺激,就会引起爆炸、燃烧、中毒、化学损伤、辐射伤害等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环境安全及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
同时,部分危险化学品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重视不够,没有对危险化学品加强管理、持续改进和对安全条件不断完善,增加了危险化学品的人身伤亡、环境安全好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
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各类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等从业单位30余万户,危险化学品有3823种。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于促进化学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实现企业安全发展,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企业安全发展是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危化品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特点,三废污染严重,事故一旦发生将随之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不仅是从业单位自身生产发展及管理问题,更是关系社会公共安全的大问题。做好危化品安全管理是社会安定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客观需要。
化工企业是高危行业,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行是化工企业实现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企业的生命线,化工企业往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聚大量的生产装置,对硬件设备的依赖程度很高,工艺复杂、条件苛刻,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导致化学反应停止,生产中断,影响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重则若发生大范围的火灾爆炸,将使企业毁于一旦。因此,为了能使企业有的放矢地避免事故发生,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3)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推进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随着煤炭、油气等传统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新兴的煤化工、磷化工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危险化学品品种数量不断增多,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也随之不断显现。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实现发展和安全生产“双赢”的目标。
2 目前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与成因
2.1 管理体制与法规标准
2.1.1 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滞后
近年来,针对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多为单行法,缺乏系统性,执法标准操作性不强,危险化学品事故责任划分不明确对责任人员处罚力度过轻等。
2.1.2 行业管理功能弱化
化工行业发展水平还很原始、落后,很多地方没有化工发展整体规划,一大批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重、能耗高、生产安全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出现。标准修订工作停滞,导致化工行业市场准入条件低,低标准开工投产,造成惨痛事故教训。
2.2 企业安全责任
2.2.1 安全意识淡薄
危险化学品企业观念落后,重生产、轻安全倾向仍然存在,忽视安全,漠视生命,没有把企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安全发展的基础之上,个别企业甚至违法、非法生产和建设,削减安全设施。
2.2.2 工艺设备落后
危险化学品生产设备往往有特殊要求,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呈大型化、集约化和一体化,而不少化工企业普遍设计不合理、工艺技术落后、装置水平低、设备老化等问题。缺少必要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及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报警设施或防超压、超温安全装置,容易造成跑、冒、滴、漏,在投料试生产过程就发生安全事故,教训十分深刻。
2.2.3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从业人员素质低,危险作业岗位操作人员不具备基本化工专业知识,操作人员违章作业、冒险蛮干造成不少事故的发生。化工产品多样化、生产工艺复杂化、生产装置科技化,对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仪器仪表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缺乏。
2.2.4 使用、仓储不合理
(1)企业员工在使用易燃易爆的液体过程中,仅简单了解化学品特性,不够重视、专业,使用中不能够及时密封, 也疏忽自身的安全防护, 往往贪图一时的方便, 增加了工作场所的危险性。对于氧气瓶和乙炔瓶等高压气体的使用,为了方便操作经常会将两个气瓶并排放置,增加了气瓶使用的危险性。
(2)危险化学品企业仓库在气温、干湿、防漏、防雷、仓库结构、仓库位置、消防灭火设施等配置上很少达到要求。有时,基于仓库空间限制,或每一类危险品量少,而未分类分库存放,导致一旦起火很难及时采取合理措施灭火。
3 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策
3.1 建立健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具有高危的特点,操作必须标准化。相关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情况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的标准化作业程序。
3.2 重视安全识别与台帐建立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包括原料、中间产品、产品的危险特性,先进行燃烧、爆炸、有毒、有害或腐蚀性等危险特性和重大危险源等属性的识别。并建立规范、完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台帐,每种危险化学品都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明火作业许可证、设备内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许可证不可缺少。作业前,一定要进行相关安全管理部门的检查、检测和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作业。
3.3 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必须达到包括负责人与职责、风险管理、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培训教育、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作业安全、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职业危害、事故与应急、检查与自评等10个方面的一级考核要素要求和与之相关的53个二级考核要素要求,把安全生产标准化与隐患排查治理及自动化改造工作结合起来,把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生产布局、工艺流程、设施设备等作为标准化达标的重要内容,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绩效。
在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应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基础,强调风险意识,注重事前预防,开展以班组、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根据生产特点从制度、规章、标准、操作、检查等各方面制定具体规范,将安全生产责任逐一落实到每个操作岗位和每个工种、每个作业人员,建立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安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上等级、上台阶,使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通过开展标准化活动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基础问题,固本强基,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引导企业采用安全、可靠的设备、工艺和先进技术,使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达到和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所规定的标准,满足高危企业安全准入条件。
3.4 实施安全技术措施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在遵守执行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地研究和获取新技术、新工艺等,同时通过采取适当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和风险,从而确保生产安全。
(1)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研究和获取先进的工艺技术,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不断优化工艺指标和流程,完善和提高生产、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原材料的应用上,通过对有毒、高毒、可燃物等进行处理,寻找替代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危险化学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引发火灾爆炸等。
(2)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企业要结合危险化学品自身的工艺特点、装置规模和可控程度等,设置建立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而对化学品的温度、压力、流量、流速、液位、物料比等指标进行准确控制。或采用智能自动化仪表、紧急停车系统(ESD)、安全仪表系统(SIS)等自动控制系统,不断降低现场人工操作,避免接触,提高企业的安全自动控制水平,确保装置的平稳运行。
(3)提高安全设施水平:根据物料特性、设备性能、工艺指标等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安全阀、防爆膜、压力表、液位计等具备安全功能的附件。同时,相应的设置超限报警装置,对安全联锁、温度、压力、液位等进行管理,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自动泄压、紧急切断、紧急联锁停车等装置,有效提高装置防御异常状况的能力。
3.5 加强企业员工安全知识教育
危险化学品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强调人人参与,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并实施培训教育计划,包括安全生产意识、规章制度、岗位风险管理、岗位技术技能、应急等方面内容。确定“岗位达标”标准,通过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评议等方法,全面客观地反映每个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情况,实现岗位达标。
危险化学品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建立“安全第一”意识,遵守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了解所使用的化学危险品性质,切实掌握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消除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学习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熟知应急处理及急救措施,通过考核合格上岗操作。工作过程中,穿着防静电服,禁止穿钉鞋等,定期检查员工操作方法是否合规。
通过员工危险化学品知识、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防范事故的能力和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
3.6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事故发生概率大,潜在危害严重。因此,必须遵守国家应急救援相关规定。必须建立自己的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启动,能有效减少各方面的损失。应急救援体系必须充分,主要做到:救援知识的培训、定期的演练、内容的更新、设施的保障等。同时,加大应急资源投入储备力度。充足的资金、物资和技术资源是企业危机管理的基础和应急救援的根本保障,应急资源的匮乏不仅会降低生产单位初期应对事故的能力,还会扩大事故的危害程度。
3.7 加强隐患整改的后期追踪,严格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
危险化学品企业需要频繁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使用高温高压的特种设备,必须坚持定期安全检查,发现生产中的隐患时,要及时通知、及时整改、及时落实。防止事故出了、原因找到了、整改进行了、事故还是发生了。因此,对隐患整改落实的后期追踪工作必须加强,一定要重视后期的追踪工作,使得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善始善终,以减少事故的再次发生。
危险化学品企业的事故多发确实是是我国现阶段化工行业发展中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客观上讲,发生事故在所难免,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同时,事故不仅会促进法律标准体系的完善,也能够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制定和落实预防事故、改进工作的措施,这是事故调查的精髓所在,是事故预防的根本途径。”
4 结语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在我国工业化迅速推进的今天,还远远不够重视,使得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形势严峻。加强企业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标准、方案等,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环节,努力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令591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5).
篇5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中毒、灼伤、死亡等事故。危险化学品仓库是易燃易爆等化学物品的集中储存场所。如果库址选择不当、布局不合理、建筑不符合要求、管理不善,就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甚至会造成恶性灾害事故。因此必须加强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设计和管理。
一、必须从设计抓起,保证本质安全
1、选址与设计
首先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法规标准进行选址和设计。《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对厂内仓库设计有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按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三大类。规范对甲类物品仓
库的储量有严格的总储量控制与防火隔离的要求。如甲类物品的储量不应超过30吨,当储量小于3吨时,可与乙、丙类物品库房共用一栋建筑物,但应用实体墙与乙、丙类隔开并各设出入口。我们在设计审查时发现设计人员往往容易忽视这一条。其次,设计中应同时遵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如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未明确的条文,而在其它国家规范中有要求的,也必须严格执行。
2、消防系统的设计
根据可燃化学品仓库的火灾特点,仓库内消防设施的设置应以自动灭火系统为主,同时采用消火栓、灭火器等辅助消防手段。消防系统的灭火剂应主要采用泡沫-水或水喷雾。现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第4•2•7条规定,存在较多易燃液体的场所宜采用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具体方式有:①闭式泡沫喷淋系统;②预作用泡沫喷淋系统;③雨淋泡沫系统。其中雨淋泡沫系统按工作模式又可分为前期喷水、后期喷泡沫与前期喷泡沫灭火、后期喷水冷却两种系统。可燃化学品仓库的消防排水中含有泡沫液和泄漏的储存物料。我国现行的消防、环保规范中对于消防排水的收集、排放和处理没有明确的
规定,对于可燃化学品仓库的消防排水应由污废水管网收集,不宜直接排放至雨水管网,可送至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达标后再外排。
3、管道设计
管道工程是化工装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是装置的“血管”。管道不止用来连接各类过程设备和相关系统设施,使装置成为一个有机的生产整体;同时也是装置各类流体输送的安全屏障,防止灾害、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这对化工装置中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类介质,尤为重要。管道设计的管道布置、器材选用和管道机械都可能涉及管道安全,如要操作的阀门、开关及控制器能否安全接近(操作、维修);危险介质管道慎用波纹膨胀节;管道可靠的支承等。管道设计标准规范是综合了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成果,提出了管道设计安全的基本要求和限制,工程设计中,无疑应严格执行。但要完成一个相对安全的管道设计,还必须对全部工艺条件和可能的偏离及其后果有充分了解;对器材在工作环境中的适用性有正常判断;对位移应力、敏感设备嘴子受力和力矩、振动有必要的了解。
为加强压力管道法制化管理,确保压力管道的设计质量,1999年,劳动部颁发了《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这对提高管道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保障压力管道运行安全有积极意义。
二、建立明确的防火责任制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
1、落实安全责任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把我国的危险化学品仓库的消防安全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如何落实《消防法》、落实各项防火安全要求,关键在于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所以要进一步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责任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讲政治、保稳定、促经济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骄傲自满情绪,慎之又慎、采取一切针对性预防措施,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要落实仓库保管员的安全职责。危险物品仓库的保管员作为一种特殊工种,必须经消防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是仓库岗位防火责任人。仓库保管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对自己岗位
上的危险物品的理化特性,如储量、储存温度、闪点、自燃点、爆炸极限、不许混放的危险物品及采用消防灭火的方式等都要做到了如指掌。
2、严格储存保管制度
要贯彻专库分储原则,严禁性质相抵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危险物品同库储存。库内禁止明火,进入库区运货的汽车,排气管应装火星熄灭器,库区内严禁检修汽车。蒸汽机车应在烟囱上设双层钢丝网、蒸气喷管等火星熄灭装置方可入库。夏季气温超过30度时,不能随便发货。装卸化学危险物品要注意不得碰撞、摩擦。化学危险物品入库时,要认真检查物品的品名、规格、包装是否正确。一天至少对仓库进行2次安全检查,易分解的物品应由专人定时测量记录。及时清扫散落在地面上的化学危险物品。定期检查建筑设施、照明线路和避雷设备。根据库区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消防水池和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防护用具,保证完好随时可用。
3、深入地推广科技手段,运用信息技术绑定管理责任
对危险物品储存、领退、运输、使用各环节,应综合运用视频监控手段,对其流动的物品、接触的人员、作业的状态,实行实时监控,监督其落实规章制度的情况,并绑定其安全管理的责任。同时,应充分发挥枪支弹药、民用爆炸物品、剧毒化学品、放射性物品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绑定每一家单位、每一位从业人员的管理责任,监控危险物品的流向和流量,实行“一日涉危,终身备档”,提高危险物品管理的精确性。
4、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危险化学品仓库如果管理不善,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危害很大。因此,为了预防事故发生和一旦事故发生后便于施救,必须制定危险化学品仓库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通过完善的预防措施、完整的救援预案和完美的扑救方案,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或控制事故的规模及减小事故的损失。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小型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危险物品使用企业与日俱增。危险化学品仓库的管理,涉及知识面广,从各种物品的化学物理性质到各种安全法规、管理规定和制度要求等,难度很大。为此,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科学管理方法,使化学危险品仓库的日常安全管理真正落到实处,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消防技术规范实施手册》编委会.消防技术规范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奥林匹克出版社,1996
2、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篇6
关键词:高等院校;实验室;消防安全
高等院校普遍设置了从事科学实验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内往往存放着价值贵重的仪器仪表和重要技术资料。尤为突出的是,化学实验室中化学药品种类繁多,多数为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还有一些化学性质未明的未知物料。有些物品能够自燃,有些物品化学性质相抵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很多实验是在高温高压、高电压、高转速条件下进行,蒸馏、回流、萃取、电解等操作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受高校扩招和实验室对外界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实验室较以往使用率更高、人员流动性更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贵重仪器设备、重要技术资料损毁和人员伤亡。剧毒化学品的泄漏,还有可能对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鉴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必要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一、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1.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
高校现行的消防安全管理体制一般是由分管学校后勤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校领导分管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工作,职能部门是学校保卫处。而人事、财务、质检、科研等相关部门又分别另有学校领导负责。由于学校领导分工过细,而火灾隐患整改往往涉及若干部门,导致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长期纠缠不清。存在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没有依法建立法人是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的管理体制,其他校领导以无能力解决为由致使隐患迟迟不能解决。
2.归口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足
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消防安全的思想。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消防归口部门人力配备不足。一是消防管理岗位编制少;二是管理人员缺乏消防专业知识,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简单等同于一般性的校园治安巡逻。日常的消防工作就是检查消防器材是否在位,自动消防设施常年得不到正常的维护保养。
3.师生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在平时经常发现部分高校在实验室疏散走道上放置办公设备,甚至设置实验台。有的学校为了治安管理方便,甚至将双向通道走廊封闭一头,改为单向通道走廊。对于一楼多用的实验楼,为防止精密仪器被盗,部门院系之间各自为政,疏散通道上层层设置铁栅栏。一旦夜间发生火灾,科研人员很难逃生。实验室内违章使用明火烧水、煮饭,部分场所吸烟等现象广为存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师生没有接受消防安全培训,不会报警、不会逃生。
4.消防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呈快速发展状态,高等学校大量扩招,学校校舍日新月异,但消防安全投入始终未得到足够重视。学校年度确定消防预算时仅考虑了正常的人力成本和基本的消防器材维护费用。一旦火灾隐患整改费用超出年度经费预算,学校通常是拖延隐患改造期限。
5.实验室缺乏专职安全员
随着学校的开放办学,实验室对外开展业务数量逐步增多,外来人员到高校实验室工作的情况很多。再者,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明显不够,聘用临时工到实验室工作和让学生到实验室值班的情况已很普遍。仅由当班老师负责门窗水电安全管理,难以保障各项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实,造成危险化学品管理不严。
6.消防控制室无人值守
高校内的实验楼多为分批建设,分属不同院系。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统筹考虑,基建部门对每座楼均按规定设置了自动消防设施和火灾集中报警系统。但各个实验楼之间的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没有实行统一控制,导致每座实验楼均需安排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部分院系为控制用人指标,仅工作时间安排值班,夜间消防控制室则处于无人值守状态。即使工作时间发生火情,由于值班人员未经过消防专门培训,也无法正确控制消防设施。
7.老式建筑先天隐患多
我国有相当部分院校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建筑物为砖木结构。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建筑物普遍存在耐火等级低、布局不合理、周边无消防通道、未设置消火栓系统、电气线路老化等先天性火灾隐患。不少高校的一些旧建筑的走廓和室内吊顶采用易燃的泡沫塑料板,此种材料遇火即燃,且易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8.化学危险品管理有待规范
各高校普遍对危险化学品实行集中储存,能够做到出库登记。但危险化学品领到实验室后,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日积月累,实验室储量越来越多。有的高校药品采购实行多元化管理,部分化学危险品由使用单位自行采购、自行存放。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导致危险化学品超量储存、违规储存。
二、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1.明确逐级消防安全责任
首先应以文件形式明确学校的法人为学校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级领导的消防安全责任,具体应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实验室的日常消防管理可由所属院系负责,具体施工改造由基建部门负责,学校保卫部门(或实验室管理部门)定期抽查。对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隐患或涉及若干部门的隐患,学校主要领导或经学校主要领导授权的分管领导应及时召开消防安全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
2.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实践证明,积极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学校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注重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学校的教职工要定期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新员工、新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新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和新实验项目开始前均应开展例行消防安全教育。应做到操作人员人人懂得各类初起火灾扑救等基本消防常识。对火灾危险性大的实验室,应编制灭火疏散预案,安排坐班教职工参加灭火应急疏散小组,并定期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消防演练。
3.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员
高校应根据实验室火灾危险性特点,设立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员,规模大的高校可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科,专职负责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和检查督促工作。实验员职责应包括消防设施设备巡检、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实验室日常用火用电检查、危险化学品回收管理、组织灭火疏散演练等必要内容。
4.强化安全基础性工作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的关键在于做好实验室的相关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加大消防安全投入。高校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火灾的危害性,对实验室消防安全状况认真调查摸底。对设置在木结构建筑物内的重点实验室优先搬迁,对暂时无力搬迁的实验室,应采取电力扩容、更换老化电线等措施确保用电安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重要实验室内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二是制订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的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对关键性设备要责任到人。要教育实验人员严格遵守,防止因违章操作或忘记关电源等原因引发火灾。三是健全消防设施设备和基础实验条件。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应通过消防审核验收。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汽等管线设施敷设规范,实验室安全设备完好,实验室布局合理、疏散通道畅通、安全指示标志齐全、醒目,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
三、高校实验室主要防火要求
1.一般实验室防火要求
(1)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层数、面积、防火间距应符合具体规定,其中与甲、乙类物品仓库以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场所防火间距不应少于25米。
(2)一般实验楼的疏散楼梯数量、位置和走道的宽度应按具体的指标计算确定。一般每层安全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实验楼超过5层时,宜设置封闭楼梯间。建筑物内各实验室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封闭式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位于两个封闭楼梯间的实验室,建筑物为一、二级建筑时为35米,三级为3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实验室,建筑物为一、二级建筑时为22米,三级为20米。
(3)实验室的配电线路应符合电气安装规程的要求,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保护,暗敷时非燃烧体的厚度不少于3厘米,明敷时金属管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实验室的用电量应在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并保证额定负荷要求。
(4)实验室内使用的易燃物品、可燃气体以及氧化剂、腐蚀品等化学危险品,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专人负责保管,应按性质分类、分柜存放。
2.化学实验室防火要求
(1)化学实验室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化学实验室内有易燃可燃液体蒸气和可燃气体散逸时,其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包括照明灯具、通风设备应选用防爆隔爆安全型产品,配电电路和电器接线应符合防爆要求。
(2)实验过程中,利用可燃气体作燃料时,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应符合防爆安全的有关规定,对可燃气体储罐、减压装置、分流装置要定期检查。室内应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3)实验室安全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设置门槛。
(4)严格控制试验规模。在化学实验进程中,对实验性质未明或未知的物料,应先做小试验,从最小量开始,同时采取安全措施,做好灭火准备,人员应采取防爆保护,建筑物应具有泄压措施。对危险大的试验,应在确保试验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在实验台范围内,不应放置任何与实验工作无关的化学物品。
(5)加强剩余和常用少量易燃化学危险品的管理。高等院校无论化学品采购途径如何,均应实行统一保管,按需领取。对剩余或常用少量易燃化学危险品,总量不超过5公斤时,应由专人保管,存放在金属柜中;超过5公斤时,不得在实验室存放。实验室所用的各种气源或气体钢瓶要远离火源,放置在室外阴凉和空气流通的地方,用管道通入室内。
篇7
[关键词]汽车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教育
0引言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汽车制造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制造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影响现阶段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安全的因素很多,比如主观方面—员工的思想、客观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以及相应的生产线管理等。如果汽车制造企业对于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就很有可能出现各种安全事故,进而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人身安全。因此,无论对于企业而言,还是对于社会而言,都会有很大的不良影响。汽车制造企业必须重视汽车安全生产,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且寻找更好的办法解决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提出更多更好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对策。
1汽车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汽车制造企业与时代进行接轨,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与自动化生产,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但是,现阶段的汽车制造企业日常生产车间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很多企业都以盈利为目的,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企业就会在设备检修、人员培训、危险品管理等方面偷工减料。汽车制造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安全生产费用管理问题。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营的保障。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减少安全生产费用,从而不利于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由于缺少经费支持,安全生产也只是纸上谈兵。第二,安全教育管理问题。个别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认为学习安全生产相关知识是没实际用处的,错误地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没必要在学习安全管理知识,觉得事故离自己还很远。殊不知,事故发生绝非偶然,是长期疏忽造成的,汽车制造企业应该做到防患未然。第三,设施设备及危险品安全管理问题。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建立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从而在管理各种危险设施设备与特种设备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2汽车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想要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就需要管理层仔细熟悉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内相应规范,在了解本单位现阶段的生产情况基础之后进行相应调整。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每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对各个生产设备进行仔细检查,选取合适的生产措施,采取合适的预防手段。
2.1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对策
为了更好地管理安全生产费用,汽车制造企业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制定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弄清楚每项资金的来龙去脉,确定各笔资金的提取标准,并仔细核查年度费用计划的使用情况,按照相应的管理要求进行审核;按照国家和各个地区的相关规定,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在年度资金生产计划中,提取相应的安全生产费用,用于专项安全生产。第二,汽车制造企业要将安全生产费用用在正确的地方,比如对于各种安全设备进行相应的维护与保养更新,从而保证安全生产设备可以正常使用。第三,定期进行应急彩排演练,将容易出现的突况进行多次彩排演练,从而保证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护,将危险降到最低。第四,对整个生产车间进行安全评估,如果发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地方应及时进行整改,从而确保整个车间的安全性。第五,也可以进行安全教育宣传,设置相应的课程培训,使员工深刻理解安全管理知识。
2.2安全教育管理对策
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汽车制造企业要做好以下工作。(1)使员工了解法律法规,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①管理人员应及时将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以文件的形式传达给各个员工和相应的从业人员,让他们进行深度理解,并且有更深一步的研究。②将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融入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这些制度执行,并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测。③配备专门的检测管理人员,当发现员工执行制度不到位时,应该及时进行批评引导,对于严格执行制度的员工,要及时进行表扬。④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奖惩机制,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情况,根据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要求进行调整。⑤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改进,定期考核培训结果,找到上一阶段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寻找解决方法。让下一阶段的培训得到改进与完善。(2)做好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汽车制造企业应要求安全管理相关人员,无论是管理层员工还是车间人员,都要把每次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和考核结果记录在案,并与个人工资直接挂钩。同时,管理人员应该对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进行考核,如果考核通过才能够任职,如果考核没有通过,要继续进行培训;对于在职人员也应该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与教育考核,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加入生产企业的员工,要以企业为中心、以车间为单位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建议每天都进行,并且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此外,对于一些在危险岗位工作的人员,需要严格把握人员的从业标准,只有符合相应标准即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人才可以从事相应的工作,不能马虎对待,要严抓质量,确保在工作过程中不出现意外,从而保证整个工作的安全性,提高生产管理水平。(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汽车制造企业还可以在员工进行正式上岗时,将培训的内容与自身工作和企业文化相结合,根据每个人从事的职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在工作的同时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在日常工作之余,汽车制造企业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相应的比赛与讨论,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而约束自身的工作行为,提高对于自身职业的安全性理解,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3设施设备及危险品安全管理对策
汽车制造企业应建立一些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种危险的设施设备与特种设备以及平时使用设备的验收检查标准,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补救,从而规避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当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提高整个车间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与此同时,相关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相应标准和设备使用说明书,建立一些设备操作的规范步骤,规范日常工作人员使用设备的方法,提高安全性。对于一些特殊的电器设备,比如说处在爆炸危险区内的电气设备,应该符合相应的专业规定,汽车制造企业要委托相关资质机构对这些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将安全检查报告存留档案以便查询。同时,汽车制造企业应建立后台的安全设备管理账目,制订设备生产安全计划与维护计划,对于这些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与养护,降低这些设备出现事故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汽车制造企业一定要严格保证这些生产设备的质量,不能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残次设备,要是出现质量残缺以及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就直接进行淘汰,从而减少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对于场内的日常设备也要进行相应检修,保证整个车间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与正常运转。对于危险品的安全管理,汽车制造企业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于不同的危险品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登记管理。比如:危险品就要送在标准的隔离区;对于化学品和一些其他装置应该放在专业的区域进行不定期检查;将各个危险品都选择较为安全的地方进行存放,定期进行检查,并且加大检查力度,确保这些危险品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意外,降低出现意外的风险,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3结语
现阶段,汽车制造企业应该全面地从思想上提高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建立相关的质量生产安全检查制度,以及相应的责任制,规范各个操作流程,优化车间日常工作流程。除此之外,汽车制造企业还要不断完善预防机制,对相关设备与产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和机器处于稳定的状态,加快企业安全生产进程,从而才能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基础,才能为国家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巧梅.供应链环境下中小制造企业安全生产败德行为的规避机制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7.
[2]蒋林艳,覃红林,陈荣杰,等.汽车制造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与风险管理——基于SGMW安全管理的案例[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9).
[3]王鑫.新时期汽车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及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4(23).
篇8
长期以来,项目管理重点偏向于项目进度、投资和质量管理,对项目安全管理的研究与探索相对较少,pmbok(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的九大知识领域中也没有包含项目安全管理。这种安全管理研究的缺失,间接造成了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频发和不应有的损失。目前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的表观原因是项目管理者未能在项目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项目安全防控系统,其深层原因是没有在项目中建立起良好的项目安全文化。
一、安全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等机构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对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度”。我国安全文化界将安全文化归纳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
1.项目安全管理与项目安全文化
项目安全管理是项目顺利进展的保障,在项目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项目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管理的机制和能接受的方法。项目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某些经验化、理性化不断发展和优化的体现,科学的项目安全管理也属于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项目安全文化的氛围和背景或特定的安全文化人文环境也会形成或造就项目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项目安全管理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种独特的安全文化发展过程,作为项目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和相对独立的现象,丰富了项目安全文化,促进了安全文化的发展。项目安全文化与项目安全管理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项目安全文化也不是项目安全管理。项目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项目活动全过程。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互相不可取代。
2.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将安全文化建设与项目管理有机结合,将企业的先进安全理念与良好实践应用于项目管理具体工作中,确立项目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安全核心价值观和安全理念,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和项目管理组的有意识引导,培育和创造良好、健康积极的安全氛围,使安全工作与项目其它工作和谐统一,使安全工作有机融入日常工作程序中,使安全理念在项目全过程中得到有效贯彻、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使项目员工的安全素质得到提高,使其职业生涯从项目中受益。用安全文化建设来弥补传统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真正使安全成为项目全体参与者共同的目标并转化为工作中的实际行动,将项目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和谐地实现项目安全目标。
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调动项目员工的安全工作主动性,实现职工安全与健康。项目安全文化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项目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结果是减少设备、设施和原材料的损失,减少和防治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安全和健康,由此充分表明了项目安全文化能够创造生产力,可以促进项目建设活动的开展,也说明了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与难点
1.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思路
在开展项目安全文化建设时,必须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目标原则;全员参与、通力协作的原则;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与企业安全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第二、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第三、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第四、提高装置本质化安全程度。第五、改善施工现场安全环境。
2.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
(1)处理好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关系。项目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的融合,所以必须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作支撑。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因此,在设计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时,要和企业的总体价值观相融合,要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相一致。项目安全文化不能代替企业文化,又不能缺少企业文化。(2)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创新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项目在不同的实施阶段,针对工作环境的变化,既要继承优良的企业安全文化传统,又要适应项目工作要求和职工需要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和发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手段和内容,使安全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
(3)处理好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安全文化应该说是项目安全管理活的灵魂,但它不能代替管理制度。因此,在建设项目安全文化过程中,仍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处理好与安全投入的关系。安全管理是基于安全设施的可靠性之上的管理,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保证。要加大安全投入,消除设备隐患,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职工心情舒畅,乐于接受项目的文化观念和管理手段。
(5)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与项目短期性的矛盾。需要通过项目相关制度的强化运用、策略的应用、内外部动力驱动、利用好项目重要里程碑点等方法来解决。
(6)项目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取得项目干系人的支持,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综上所述,成功开展项目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项目发起企业在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基础,项目安全文化建设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和必要的物质投入,项目安全文化建设要有科学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项目要有一定的规模和时间跨度。
三、如何开展项目安全文化建设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按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有序地进行项目安全文化理念层建设、制度层与行为层建设的相关工作。
1.理念层建设
(1)安全培训。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业主、管理方、承包商及分包商的人员)入场前必须参加相关的入场培训。承包商按照合同中的健康安全环保相关要求的规定,为其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训练,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安全地进行工作,项目组检查承包商员工是否已接受培训,如有必要,项目组可针对某些需要强化的内容进行再培训。承包商保存培训记录。项目组审查承包商的培训记录以验证培训是否符合要求,承包商也定期审查培训时间和安排培训材料,以检查是否可行。培训效果可通过书面和口头考试、现场演示或执行工作评价等方式进行验证。当验证不合格时,进行再培训以达到培训要求。
(2)业绩考评。项目组强调hse是每个人的责任,强调“谁主管、谁负责”,将个人的hse表现与年终绩效考评挂钩。绩效考评不仅要重视安全生产的结果,也有注重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检查的结果将作为考评的依据。
(3)安全承诺。项目总经理、项目主要领导及承包商主要负责人均需做出承诺,严格执行项目的hse政策。举行hse承诺活动,项目总经理、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及承包商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等在承诺书上签字承诺。之后将签
过字的承诺板复制成若干分,展示在施工区和办公区的显著位置接受监督。其它的施工人员则在相应的地方签上本人名字。现场发放一定数量的小纪念品。
(4)多样化的安全活动。项目组和承包商制定了安全活动计划。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安全主题活动,例如:印发项目安全手册、安全生产月、消防周、技能比武、安全检查,安全激励、安全竞赛等。
(5)广泛的宣传。在施工现场悬挂宣传画和安全承诺书、安全标语的横幅、安全警示牌、安全生产人工时统计等,施工高峰期加设必要的现场安全广播。以积极的态度,通过多样化的安全宣传方式,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使各级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2.制度层和行为层建设在认真识别项目重大安全和环境风险的基础上,应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体系,将安全环保、防范事故发生贯彻到每个员工的具体操作行为之中。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求各级管理人员以系统化的思路来计划、实施、审核、改进(pdca),并将这种思路制度化、程序化、文件化,从而达到持续改进hse管理水平的目的。
体系化管理内容覆盖了完整的作业过程,主要包括:组织与机构、人员能力及培训、变更管理、作业许可、安全操作规章、职业健康及个人防护、检查及维修、体系审核、信息沟通、作业监督、危险品管理、设施设备完整性、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价、事故应急、事故管理等。体系化管理为生产作业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是项目组执行的依据。但是由于施工现场的特殊情况,项目组通用的管理规定并不能全面覆盖,有一些隐性的问题以前的管理规定不能解决。这时,项目组就需要结合现场实际,通过制订管理文件来作为现有管理体系的补充,并使其得到有效执行。尽可能使制度将项目的作业内容全面覆盖,发现有管理上的不足立即用制度进行补充完善。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与此同时,要加强行为层方面的建设:
(1)作业许可制度。项目组要求承包商对于高风险的作业实施作业许可制度,高风险的作业包括:吊装作业、热工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压调试、射线作业、压力试验等。作业前必须按相关的程序办理作业许可证,作业负责人就作业许可证的内容向参加作业的所有人员交底,作业许可证放在现场。
(2)设备和工具的管理。所有起重设备、吊装索具、发电机、电焊机、气焊工具、手动工具、电气设备、灭火器等在进入项目工地前,承包商必须进行全面自查,不符合的工机具不允许带到现场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3)施工用电管理。所有从事电气工作人员,包括临时供电或接电人员必须具备有效的电工操作证书。承包商应指派合格人员负责临时用电的维护和管理。
(4)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承包商为其员工提供必需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至少穿戴工作服、安全帽、安全眼镜和防砸防穿刺安全鞋。高处作业必须系挂安全带。
(5)文明施工管理。施工总平面的规划,场地的平整,施工道路的修建与维护,配电箱的设置和施工电缆的敷设,施工材料与工器具等的堆放,都要符合要求。承包商施工现场要设置供员工休息、饮水和吸烟的场所。保证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休息、充足的饮水。员工不得在吸烟点以外的区域吸烟。承包商设置垃圾箱,及时回收废物,废料、废物的垃圾和处理要符合相关的规定。
(6)消防管理。作业现场和办公场所配备消防设备、器材。并应有专人对消防器材进行定期检查。
(7)保安管理。项目组要求承包商对施工现场实施封闭管理,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出入人员,以保护项目财产,同时保证未得到允许的人员不得进行到现场。
(8)警示和标识管理。对于存在危险的地方,要使用适当的警告标识或警示带,以警告进入有危险的项目现场的人员。承包商必须确保施工现场安装有与潜在危险相应的安全标识和防护栏。
(9)医疗和急救。在现场设有基本的医疗和急救的设备,如急救箱。承包商对现场的hse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以保证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所有的医疗都要进行记录。在夏季有防止工人中暑的措施。
篇9
为全面了解镇海区义务段学校的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加强学校科学实验教学,促进学校提高科学实验开出率和教学效果,同时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保障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13年初中科学实验教学随访督查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5月23日—6月17日期间,镇海区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对辖区所有义务段学校的科学实验教学检查调研。
调研组查看了每一所学校的实验仪器进出账目,检查了实验仪器、物品使用和学生实验记录,组织开展了学生座谈、科学教师座谈等,了解学校是否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设实验课或开展演示实验,是否达到实验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2 现状分析
全区义务段学校的科学实验检查调研工作得到了各学校领导的普遍重视,多数学校的校长汇报了学校实验教学开展情况。所有学校都按要求整理了相应的台账资料,对学校的实验开出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各学校科学实验室管理基本规范,演示实验、分组实验都能做到按学校条件开出,满足教学实际的需要。
2.1 实验用房及配套设施
1)实验室。区教育局在去年相关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已经安排专项经费逐步开展了义务段学校的实验室标准化、现代化改建工程。总体上,目前学校的实验室符合《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能满足目前的实验教学需求。还有部分学校的实验桌老化,结构不合理。
实验教学仪器大多按省一类标准配备,品种齐全,数量达标,实验室硬件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各校科学教学要求。
2)仪器室与准备室。由于条件限制,存在仪器室与准备室共用的情况。个别学校化学实验准备室和化学药品仪器室缺少通风装置,或者通风效果不理想。各学校都有独立且符合要求的危险品存放处,存放危险化学品有专门的存放柜(室),且双人双锁管理。
2.2 实验室管理
1)学校都有专(兼)职实验员,负责实验室仪器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各校在抓好实验室建设的同时,还着手于实验室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科学实验室的各种制度齐全并能上墙公示。
2)实验仪器账册齐全、完整,设有总账、明细账;基本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仪器室的教学仪器基本做到科学保管,仪器存放按类别,定室、定橱、定位,陈列有序,取用方便。仪器使用后能及时整理、复位。多数学校的仪器及仪器厨标签整齐规范。
3)危险药品管理均严格按照《危险化学药品保管和使用规则》《镇海区中小学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等执行,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都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危险化学药品保管和使用制度,危险品使用登记管理规范,记录长期保存。
2.3 实验教学情况
从实验记录材料和教师座谈情况看,学校每学期能够按教材要求制订了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室有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通知单及相关的实验记录。个别演示实验因教学内容已调整为“选教”或“不作教学要求”(如“比较高吸水高分子材料与脱脂棉的吸水性”“汽油机模型”等),部分学校对这些实验没有安排实验计划。
除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外,部分学校安排一些随堂实验,来增加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天平、刻度尺、滑动变阻器、安培表、伏特表、弹簧秤等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次数都普遍增加。
许多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制度,但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开放工作还未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
3 问题与建议
3.1 学生实验体验不充分
自然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教材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容量很大,可以说几乎在实验的环境下完成教材的教学,但由于在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在实验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经常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而是先花费大量时间讲评作业,再留出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象征性的“试验、试验”。一节实验课,学生实验没做完的现象屡有发生。
还有部分生物实验难度较大,实验效果不理想,如 “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分组实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一系列实验演示等,由于实验材料或实验准备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显著。这些影响学生实验体验的因素,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并通过改变实验策略加以完善。
3.2 实验仪器配备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浙江省初中、小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配备的部分仪器已经不再使用。在教师座谈会中,教师们普遍反映教学仪器(特别是电学类的仪器)质量下降较严重;一些新型的教学仪器(例如电学工具包),教学实验效果好,但是由于未进教学仪器采购目录,学校征订有困难。部分学校的化学药品出现过期、变质,也直接影响了实验的效果;个别学校由于办学调整,出现了旧的教学仪器无法淘汰、新教学仪器无法购入、上柜等情况。实验仪器的配备,应以教学需求为导向,通过统一征订、专项采购或学校自购等形式相结合,及时更新教学仪器,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3.3 科学教师与实验员的兼职问题依然突出
实验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学效果如何,关键还是在于人。实验教师责任心强,实验室管理就规范。事实上,小学科学教师兼职、初中科学实验员兼职现象非常普遍。在与学生座谈过程中发现,小学兼职科学教师几乎不做科学实验。初中学校专职的实验员配备不足,由科学教师兼职的还比较多,影响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建议学校加强实验师资力量的专业配备。
3.4 实验安全管理意识亟待加强
多数学校的危险化学药品“领用—回收”记录不规范;某学校对危险化学药品未采用双人管理,使双人双锁管理流于形式;某学校使用危险化学药品后,未及时放回柜、易燃品柜,而是存放在准备室、实验室,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建议学校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特别是危化药品的管理制度,建立责任人制度,危化药品必须存放在柜、易燃品柜之中,严格实行双人双锁制度。同时,规范“领用—回收”记录,当天领用、当天回收,用于什么实验、用了多少量、回收多少量,领用人、回收人分别签字确认。
3.5 实验专项培训需求迫切
调研中发现,不同学校的教师、学生的科学素养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实验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科学实验教学是提升师生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教师们普遍反映任职以来没有参加过实验专项培训。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迫切希望教育行政部门或教学业务部门多开展实验专项培训,可以是学时培训、也可以是专题培训,可以是基本操作培训、也可以是实践创新培训。有教师希望能在培训期间,有机会将《科学》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实践。建议有关业务部门针对教师的现实需求,尽早组织开展实验专项培训,同时多方位搭建实验教学的交流平台,更加全面保障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实验教学需要教学常规和特色发展一起抓。前者需要依托教研室的力量,落实教学常规,每学期都开展实验计划上墙审查,使实验开出率真正达到100%。后者主要依托教育行政系统的评价,在学校内涵发展的评价中,对学校的科技文化建设给予支持,并搭建各种交流的平台[1]。
篇10
编制:
审核:
批准:
*******公司
二〇二一年四月三日
为及时获取国家和政府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查找、消除违法违规现象,进一步规范公司生产经营行为,2021年3月综合管理办公室组织各单位对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了识别与符合性评价。
本次识别出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47项,其中综合法规15项、安全法规198项、环保法规21项、工艺能源法规25项,质监法规33项、设备法规22项、电气仪表法规41项、销售法规85项,内容比较全面,适用于公司生产运营的管理,是各项制度的编制依据,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具体如下:
二、安全法规本次辨识评价新增10项。
1、安全生产运行过程中法律法规手续遵循情况:事业部能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劳动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法规性要求,劳动用工和职业病防治各项工作符合要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能够遵守,安全生产过程中法规性手续全部办理齐全有效;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全部有效遵守与执行。
2、危险化学品管控:结合危险化学品相关法规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危化品登记证并按照三年延期与重新登记要求进行了延期办理与登记工作,符合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化学品登记有关问题的复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等法规标准要求;开展了危化品分类、分级并进行了标识,规范了危化品安全标志与包装、存储措施并进行了落实,编写了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符合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危险货物品名表、危险货物包装标志、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等法规标准要求。
3、特种作业人员管控:根据规定要求开展了特种工种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再培训,按规定进行取资格证并复审和换证,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并分解到月,分专业进行培训,建立健全了安全培训各项台账,建立了一人一挡制,符合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法规要求。
4、劳动防护管理:制定了劳动防护管理办法,对劳动防护工作进行了规定,辨识确定了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并定期进行发放,建立了发放台账,对各种防护设施进行了培训学习与日常监督检查,确保了员工会使用与保持完好备用状态,对所有进行生产运行活动、产品及服务以及进入装置现场的相关方的管理,各装置为从业人员提供了由定点厂家生产的安全帽、安全带、劳保鞋、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尘口罩、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经检测符合《安全帽》(GB2811-2007)、《安全带》(GB6095-2009)、《防护鞋》(GB21147-2007)、《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焊接眼面防护用具》(GB/T3609.1-2008)、《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GB12624-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2626-2006)等国家规范要求;各装置通过对员工与相关方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了正确佩戴、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自觉性,正确佩戴、使用率达到了100%,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规标准要求。
5、消防安全、防火防爆管理:根据法规要求制定了消防管理办法对相应管理工作进行了规定,建立了消防设施台账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了消防设施完好备用;制定了防火防爆管理办法,规定了防火防爆管理要求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辨识确定了防火防爆区域重点管控;对重大危险源、危化品仓库、罐区消防工作重点关注,明确了管理责任,规范了标识与标志,对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与定期检测,消防部门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与维护保养,开展了消防外部培训,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火灾统计管理规定、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火灾事故调查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消防安全标志、室外消火栓通用技术条件》等法规标准要求。
6、职业安全健康装置、设施、健康安全资金保障:根据法规标准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办法,明确了管控责任,建设了厕所、更衣室,配备了急救药箱及常用药具,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等法规标准要求。公司有专门的安全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为职业健康安全提供资金保障;辨识确定了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危害区域重点管控,建立了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每年组织涉及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健康查体,并向员工告知了职业健康查体情况;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了建档控制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了完好备用;每年对职业危害因素由法定单位进行检测并出具职业危害检测报告,对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并告知员工;符合《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有毒作业分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等法规标准要求。根据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对职业危害与防护等进行了重点标识,对监控点悬挂了安全标志,按照导则要求使用安全色以更好的警示作用,对职业危害区域进行了明确标识,符合《安全色、安全标志、安全色卡、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安全卫生术语》等法规标准要求。
7、安全控制技术保障:根据法规标准要求辨识确定了高危作业管控规范,对非常规的风险进行控制,制定了动火、登高、受限空间、盲板抽堵、吊装、断路、挖掘、检维修等管理规范,同时制定了临时用电、管线打开、作业许可管理规范等,并严格落实执行,对高危作业管控进行了监督管理,开展多种多样的监督手段加以控制,制定了安全考核标准进行监督绩效考核;符合《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厂区盲板柚堵作业安全规程、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厂区吊装作业安全规程、厂区断路作业安全规程、厂区动土作业安全规程、厂区设备检修作业规程》等标准要求。
8、生产设备安全技术:根据法规标准要求制定安全设施管理办法,对安全设施进行了相应规定并开展了监督检查,对机械设备防护工作进行了重点要求,严格落实DNT禁止触摸部位的管控,所有防护罩齐全完好有效,平台、爬梯、护栏、直梯等防护到位,设计安装符合要求,能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在高点罐顶为防止人员滑落,在现有护栏的基础上增加了不锈钢防护网,更有效的进行安全防护,对直梯进行了上锁封堵,防止了人员随意攀爬;对各装置界区进行了围栏防护,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装置的行为,规避风险,生产设备防护符合《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等法规标准要求。
9、不可接受风险评价的合规性情况:通过对办公区、生产运行活动、产品及服务中产生的危险源进行有效识别,确定其危害性和管理方式,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符合具体要求。
10、不可接受风险控制的效果:通过辨识和建立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对清单中有害因素实行分类控制,重点监控,使得办公区、运行活动、产品及服务中存在的不可接受风险均控制在萌芽状态,安全事故隐患已得到有效遏制。
11、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公司每年适时组织员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及时为员工购买了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有效的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其他职能法规
1、综合法规新增法规8项,包括新颁布的《民法典》及《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7项标准,适用法规及其他要求共计15项。及时与到期或新进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按规定为职工交纳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转岗及新进厂员工均进行了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公司销售、采购合同的签订、人员用工的管理、管理体系的运行均符合要求。
2、设备职能本次识别出22项适用的综合性法律法规,新增法规1项,内容比较全面,适用于公司设备管理、设备维修、人员培训等过程,是设备管理制度的编制依据。公司各种设备的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要求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3、环保职能本次辨识出21项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新增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4项。公司环保目标、指标、制度的制定、环保设施的建设及投用、环保监测信息的公开符合法规要求。
4、电仪职能在去年29项适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新增12项,共计41项,涉及内容比较全面,涵盖了电器仪表的所有工作过程,电气仪表的安装、检测方法及频次符合法规的要求。
5、工艺职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要求,严控生产过程指标与产品指标,组织进行工艺流程HAZOP分析,不断提升工艺安全管理和能源管理水平,结合部门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宣传、教育并贯彻实施,对体系的运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次辨识适用法规25项。
6、质检职能结合公司实际运行状况,对33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逐项进行了对照、评价,完善了质量管理办法及程序,每季度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了出厂及中控产品的质量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不足
- 上一篇:电气及自动化基础知识
- 下一篇:外出游玩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