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媒体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媒体盈利模式

篇1

关键词 电视媒体 经营 数字化 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0.7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电视媒体经营内容

1.1节目经营

电视传媒业属于信息产业,根本上生产的是信息产品,表现形式主要是电视节目。电视节目也是开展其它电视媒体产业经营的基础。节目是电视媒体产业经营的核心,电视媒体价值的实现能否保持较高的收视率持续吸引广告投放都与节目密切联系。然而中国电视媒体产业的现状是电视节目经营的产业化程度低,产业功能薄弱,产业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有的甚至处于零开发状态。

1.2广告经营

当前我国的电视媒体产业主要还是依靠广告收入作为资源补偿和价值增殖手段。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电视媒体开始播放电视商业广告以来,电视广告收入逐渐成为各电视台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近年来,小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对电视媒体单单依靠广告收入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1.3技术经营

数字技术发展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播媒介也不例外,电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相连更是首当其冲,基于数字技术许多新型的电视媒介形态出现,这些新媒体业务的经营是电视媒体产业经营的趋势,但在国内只是刚刚起步没有形成经营的模式。

1.4混合型经营

除去主要的经营项目之外,电视媒体还可以开展与主营内容相关的衍生产业或者根据电视媒体的品牌优势开展多种混合型经营,但由于起步较晚、开发比较薄弱,经营的成效并不好,大力开发电视传媒的上下游产业是日后发展的趋势。

2基于数字化的盈利模式

2.1 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的电视媒体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发展,由同步传播向异步传播发展,由共性向个性发展,用时下流行的话说,“网络电视变大家的电视为我的电视”。网络电视可以负载起声音和影像的传播实现,影音节目的实时直播和各种形式的视频点播同时结合了网络所特有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从而大大弥补了传统电视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种种缺陷和不足,正是在传播方式上的区别导致两种媒介的竞争关系。

2.2移动电视

数字移动电视是目前区别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数字移动电视。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媒体,数字移动电视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法进行数字节目的播放与接收的一种现代化系统。目前已开始在铁路、地铁、公交车等领域得到应用,它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移动人群。

2.3手机电视

随着手机数据业务的进展,终端性能的提高,以及许多国家开始发送数字电视信号,移动服务中的电视市场已经出现。手机移动视频应用已经成为继电影、电视和PC之后的第四块屏幕。除手机电视外,运营商可以提供一种可以将通信与移动视频内容服务融为一体的服务组合。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个传统电视台必须面对日趋激烈的多频道竞争市场,在技术上,电视人面对的不仅仅是诸如录像机,无线电缆直接入户,卫星传送系统以及有线电视等可转换的影像传输系统,而且还有影像压缩技术,高清电视,互动电视和加密系统模拟时代。广告商对于电视台的生存而言至关重要,数字时代电视媒体将获得多个收入来源,但广告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模转数的过渡阶段争取新的并扩展以往的广告客户还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受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电视台的管理者挂在嘴边,关于收视率的分析常常是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情,在一个多频道的竞争市场环境下,相对于以前节目选择余地较少的年代,受众的期望值、受众的收视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今的受众更加浮躁,更有鉴赏力。数字时代下的受众,在众多的选择面前当然就对节目拥更多的挑剔的权利,这就要求传媒要不断开拓新的经营模式,以应对受众挑剔的眼光。

3当前我国电视媒体经营模式的弊端及出口

基于数字技术的各种电视媒体在我国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我们在各方面包括技术理论运营等都缺乏自主的创新观念和理论,很多东西都较为盲目的从国外引进,在应对中国独特的现状时,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必须对发展电视媒体中的一些思路和观念,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电视媒体经营模式上的观念,要有一个新的全面综合的观点,将新兴的各种电视媒体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进行运用,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各种电视媒介形态的发展思路。

3.1以广告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的弊端

广告作为电视媒体单一的经济支柱,使电视媒体产业对外部经济环境非常敏感,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大,相关政策变化或者外部经济不景气都可能带来电视媒体广告收入的波动,此外广告增长速率放慢、广告分流、利益分成减少、小众传播时代与数字技术的要求都成了电视媒体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大挑战。

篇2

我们的判断

毋庸讳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给传统纸媒带来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一直以来,我们对网络媒介高歌猛进式的发展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缜密深入的思考,先后作出了两个判断:

早在2008年,尽管国内很多的传统纸媒(包括杭州日报在内)依然占据着强势的市场地位,但我们认识到,传统纸媒绝不能对新媒体的发展采取漠视观望的态度。相反,传统纸媒必须以最彻底的方式与网络融合,才有可能在新的发展时期再创辉煌。随后,世界报业的发展态势很快印证了这样的判断:

(1)2009年美国有100多家有着悠久历史的报纸或倒闭,或停止出版纸质版,改为只在网上出版。其中不乏久负盛名的百年大报。

(2)另一个纸媒帝国——日本,几张发行量雄踞世界前茅的大报,也首次出现集体性巨额亏损。令人瞠目的是,曾拥有800万发行量、被誉为世界第二大报的《朝日新闻》不仅在其创立的130年来首次出现赤字,而且这一数字竟高达100亿日元。

(3)据2010年新近公开的数据,美国2009年纸媒的总广告收入只有276亿美元,比2008年大幅下降了102亿美元。这个营收数额已经下滑至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显然,在网络的冲击下,纸媒的生存危机已经迫在眉睫。虽然眼下国内纸媒的日子还比较好过,但如果无视媒介发展的整体趋势,很可能会让自己措手不及,贻误战机。

2009年的上半年,我们又作出了第二个判断:终端移动化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最新趋势、必然趋势而且是主流趋势。这是正在向网络转型的传统纸媒必需高度关注的一个趋势。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而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也就是说,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增长速度及增长数量已经超过了用传统方式上网。这也是传统纸媒在制定自己的互联网战略时,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判断。

我们的应对

基于上述两个判断,杭州日报主动应对,推出了以下战略举措:

1. 提出“一报一网,报网合一”战略,兴办杭州日报网。

我们于2008年年底开始筹建杭州日报网,并于2009年3月7日正式上线运营。此前,国内的很多报纸或报业集团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站。但我们的杭州日报网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杭州日报网是杭州日报的同品牌网络,只为杭州日报服务。其次,我们并没有另起炉灶,另行招聘一个团队来办杭州日报网,而是通过全员转型,让杭州日报现有的编辑记者同时成为杭州日报网的编辑记者,最终实现以“一个编辑部,一套人马,同时运营两个媒介终端”的战略目标。“一报一网,报网合一”的核心内涵就是:在“杭州日报”整个品牌框架中,杭州日报与杭州日报网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共为一体,报即是网,网即是报,两种不同的终端介质形态“比翼齐飞”,共同为“杭州日报”这个品牌服务。而在网络发展初期,报纸的强大影响力给了其很大的扶持助益。

得益于“一报一网,报网合一”的框架优势,杭州日报网上线后,取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杭州日报网的流量快速增长。仅用半年时间,单日最高独立ip访问量就突破了30万,日均独立ip访问量稳定在10万以上。一年后,单日最高独立ip访问量就突破了55万,日均独立ip访问量稳定在20万以上。这样的成长速度,在地方性的综合新闻网站是比较快的。这也说明,杭州日报网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

(2)杭州日报网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也初见成效。上线第一年的10个月,营收达到230万。而2010年1—10月,营收就达到了600多万,全年营收可以比2009年翻一番半。根据我们的测算,杭报网年运营成本在500万左右,所以,2010年杭报网已能够实现赢利。更重要的是,通过近两年的运作,网站已经找到了一些有望支撑持续发展的盈利点,这为今后杭州日报网探索成型的、系统的盈利模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创办“城市通”,打造“三合一”新型融媒体。

2009年下半年,在杭州日

网上线半年后,我们又注意到,网络终端的移动化即将成为新的主流趋势。所以,我们马不停蹄,开始调研,并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提出了我们的移动终端战略。

2010年3月7日,杭州城市通媒体有限公司宣告成立。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技术开发及内部测试,10月11日,杭州日报手机终端“城市通”正式面世,向社会公测。这标志着杭州日报成为真正意义上纸媒、电脑屏、手机屏“三合一”的新型融媒体。

“城市通”利用目前最新的3g无线技术,向手机用户提供城市生活的各类资讯服务,可以实现新闻实时、资讯实时查询。

这样,杭州日报的纸质终端、电脑终端、手机终端就像三驾马车般实现无缝对接,可以全天候、全时段有效覆盖受众。杭州日报应对新媒体挑战的互联网战略也因之成型。

杭州日报自实施互联网战略以来,已经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媒体,颠覆性地转型成为融报纸、网络、手机为一体的全新媒体。很多报道,可以通过我们的3g直播车,在杭州日报网上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实现实时播出。我们的手机终端“城市通”也可以进行同步报道,到次日一早,杭州日报的版面上则用传统方式再一次向受众传播报道。

未来的构想

目前,杭州日报的互联网战略正在以与时俱进、只争朝夕、大胆尝试的态势向前铺展。我们的努力方向是:继续探索报纸、网络、手机 “三合一”终端之间的互融、互促,并进而形成全新形态的媒介运营模式。展望未来,我们的重点集中在以下三大方面。

1. 完善“三合一”运行

报纸、网络、手机三者合一的媒介终端,为媒体运营提供了极具想象力的空间。这三者各具特色、各有优势,能够在不同的时点、空间为受众提供最符合其需求的资讯服务。而三者的融合、对接则可以实现最大范围的覆盖。目前,我们对报纸与网络之间的互动共融已经比较熟悉,新的课题就是要继续研究、探索、完善手机终端“城市通”与报纸及网络之间的“三合一”的运作模式。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三合一的报道策划

我们的新闻报道、新闻策划在实施之初,就立足于从三合一的终端来考虑问题。比如,2010年农历八月十八,我们对闻名天下的钱塘江潮水的报道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在现场安排了直播车,利用杭州日报网这个终端实时视频。同时,我们在城市通的新闻频道中图文报道。到了晚上,所有的资讯又被重新整合精炼,然后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

(2)三合一的人才保障

要想实现“三合一”的传播报道模式,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人力资源。杭州日报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采编的精兵强将。而在我们的互联网战略施行了近两年后,通过实施“全员培训”、“全员转型”,我们也拥有了一批可以全天候、全功能“作战”的全媒体人才。杭州日报的记者彻底改变了拿着“一支笔,一个本子”出现在新闻现场的惯常形象,扛着摄像机、举着话筒、拿着无线上网笔记本出现在杭城大街小巷,进行采访报道的场景已经屡见不鲜。目前,杭州日报有三分之一的编辑记者已经成为具备摄像、主持、现场出镜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我们计划再用1—2年的时间,继续推行“全员培训”、“全员转型”,让70%以上的员工实现完美转型。

(3)三合一的机制配套

自“报网合一”后,杭州日报以一个编辑部同时运行两个终端,而这两种介质终端的性质、形态是大相径庭的。所以,经过认真调研、测算和研究,我们果断制定了两套流程和两套量化考评体系。这两套流程和考评体系,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从而在激励机制及考核机制上确保了有机融合,运行流畅。

另外,我们的城市通是以组建市场化公司的形式开展运营的,它的激励机制及考核机制相对独立,并与上述两套考评体系互有关联。

2. 确保技术先进性

技术对网络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对于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的我们来说,技术本是我们的短板,我们必须付出更大的心力与资源来强化投入,保持关注,以确保技术的先进性。

(1)新闻直播车的定制及应用

在初步实现“三合一”终端的无缝对接、全方位覆盖后,我们率先定制购买了全国纸媒中第一辆集卫星、微波、3g三大传播方式于一身的新闻直播车。通过卫星信号

,我们的直播地域大大扩展。有了微波,摄像机无须拉线,在方圆1公里内、车辆无法靠近的地方也能采集新闻并传送回直播车;有了3g,在高楼密集、卫星信号被遮挡的地方,也照样可以即时进行热点新闻的滚动播报。比如,在2010杭州西湖国际烟花大会上,我们的直播车大显身手。新闻直播车在钱塘江主会场,全程同步对烟花大会现场进行了图文、视频直播。这次视频直播共有11595人次同时观看,创造了杭州日报网上线以来视频点击量的新高。

新闻直播车的潜力很大,它的应用将使我们“三合一”的终端框架在突破时空限制的新闻运作上有了更大的可能。

(2)微博的开发及应用

微博是当下最火的互联网杀手级应用。我们已经与国内在微博方面做得最好的新浪网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杭州日报的微博应用。我们的微博,内嵌于“三合一”的融媒体大框架之中,不但将用作读者网民报料的信息通道,也可以成为记者快速发回现场报道的利器,还可以用来与我们的受众即时、深度的互动交流。

(3)“城市通”适配机型的拓展

目前,正处于公测阶段的“城市通”客户端的适配机型、适配品牌还没有实现全覆盖。接下来,我们要加快开发速度,尽快拓展“城市通”的适配机型,力争全面覆盖苹果、塞班、安卓、kjava等主流手机操作系统。

(4)ipad应用的开发

ipad的出现及热销,代表着一种新的媒介运营模式。目前,美国的很多知名媒体纷纷致力于搭建基于ipad(包括iphone)的媒介运营平台。我们也将在这方面紧跟趋势,投入资源,开发应用,以求让“三合一”的终端运作更加完善,更趋完美。

3. 开发盈利模式

对于我们的“三合一”新型融媒体来说,衡量这种模式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指标就是能否持续稳定地盈利。对于我们来说,要想让“三合一”的新型融媒体取得成功,就必须积极探索、开发、完善我们的盈利模式。目前我们的主要做法及思路如下:

(1)广告套餐

用打包套餐的方式来吸引广告投放。套餐不但包括报纸广告,也包括网络广告和手机广告。在具体形式上,不但可以平面广告,也可以视频广告等多种形式。

(2)植入平台

策划举行大量的报网互动活动,将其打造为植入式广告的最佳载体,吸引活动赞助,以广告、冠名、实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加以展现。

(3)收费模式

我们在“城市通”里提供多项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应用及服务,公测结束后,将通过微收费模式提供给广大市民。市民们花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小钱,就可以得到超值的回报。而这些小钱积少成多,也可以累积成较为可观的收入。

(4)技术服务

通过我们现有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平台(杭州日报网和城市通),提供收费的技术服务,比如兴建网站,在城市通上定制专业化频道等。

(5)短信平台

利用城市通的平台,开发“短信投票”、“短信竞拍”、“短信点播”等应用,也采取微收费的模式,积少成多。

(6)电子商务

利用杭州日报直营的分布于全市各大区域的旺财超市,在杭州日报网上开设专营网店及淘宝店,并整合城市通资源,开展网络团购业务。

篇3

【关键词】 第三方服务 高校 盈利模式 发展壁垒 商铺

近几年来,基于社会关心、政府鼓励扶持、高校引导帮助,大学生创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连结学校师生和社会、企业、商店等的第三方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创业方式方兴未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商铺(以下简称“财大商铺”)作为这样一种第三方服务平台,也引起了校内外关注。但当前对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的研究较少,需要对其盈利模式与发展壁垒加强研究,促进和引导其健康发展。

一、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与财大商铺

1、第三方服务及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兴起

第三方服务是指由独立提供的专业服务商,以第三方的角色为客户提供系列的专业的过程,该过程以合同的形式来界定供需二者之间的职责。第三方服务最早运用于物流运输业,之后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在产业价值链不断细分与扩张的过程中,更多的第三方服务业态在不断涌现,凡是企业核心业务以外的业务都可以由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依托大学生为消费主体的商家越来越多,但商家与学生间的联系少,难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和优化,以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商家的最新动态。高校内第三方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在校生的创业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在校生自发组成了创业团体,高校内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发展迅猛;同时,高校师生以其拥有的丰富专业知识和创业激情,向社会延伸,搭建起满足市场需要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2、财大商铺的组建及其现状

财大商铺是近年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校学生创立的、通过合同与商家建立利益联系,并为其提供宣传业务等服务,为财大学生提供学校周边商店优惠和折扣信息服务的第三服务平台,在校园周边的商家和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从调查的情况看,商家的认知度高于学生认知度。从调查的43家商家中了解到,有92.1%的商家了解财大商铺这一组织形式,其中82.4%的商家表示虽然加盟财大商铺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但仍对店铺经营有帮助;5.1%的商家表示加盟对经营起到了很大帮助。从9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中了解到,有47.04%学生表示对财大商铺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目前财大商铺已经有705名学生办理过财大商铺会员卡,占本校区学生人数的11.76%,其中有411人,即占校区学生总人数6.86%的人认为财大商铺有较强影响力,处于起步兴办阶段,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从财大商铺看高校第三服务平台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通过调查财大商铺经营中的部分第三方服务额有效盈利模式来看,高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多样化局面。归纳起来,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主要有如下盈利模式。

1、中介服务盈利模式

财大商铺通过向学生出售相关会员卡,赚取相关利润。据不完全统计,两年间,商铺共出售会员卡705张,会员卡价格20,工本费1元,共计盈利约13395元,占总盈利金额的67.4%。中介服务在高校是一种较为广泛的第三方服务形式,如有许多高校成立家教服务中心,在社会学生家庭学习辅导需求与高校学生优质资源供给方面架起桥梁,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效益。

2、营销推广盈利模式

财大商铺通过人人主页、新浪微博、QQ群等方式,在网上诸多社交平台宣传部分商店资料,从中赚取相关宣传费用。据不完全统计,两年间,共计7家商店通过财大商铺进行宣传,获宣传盈利6500元,占总盈利金额的32.6%。有的高校联合社会力量建立大型网站特别是专业领域网站作为面向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推广的网站,有的高校学生成立广告传单散发专业机构,为同学们提供勤工俭学渠道,发展势头较好。

3、咨询服务盈利模式

财大商铺还在规划通过为同学提供相关商店的服务咨询等项目赚取相关咨询费用。此盈利模式尚在试行中,因商铺规模、知名度等因素限制,暂未采用收费模式。据了解,有部分高校通过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或者会计、设计研发、产品质量等咨询途径,取得了较好的盈利效果。

4、销售盈利模式

部分高校成立了第三方销售服务,如基金产品销售、工业新产品销售等服务。已经有不少高校学生在淘宝等网络平台上建立网店―销售工业及文化产品,取得了较大收益。如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物流专业的在校学生杨甫刚,2012年5月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叫“嘟嘟靓妆小铺”的网店,今年以来,每月的纯收入超过一万元。浙江林学院大四女生宋雅丹,从大三开始边读书边开网店,由销售特色女装至开厂生产加工,用了一年时间从300元赚到300万元。有的高校集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向电子商务进军,特别是在细分专业领域组建专业电子商务网站。

三、从财大商铺看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发展壁垒

高校第三方服务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行业短期化、管理水平不高、盈利模式低端等阻碍发展的壁垒显现,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行为短期化是首要问题

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多数为学生创建,流动性较大是其劣势。多数大学生创业群体,或是追求短期利益,或是仅旨在得到相关大学生创业奖励,导致大多数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性不强。往往组织者毕业后,项目就处于停滞状态或是渐渐消亡。这也导致了类似财大商铺的高校第三方平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短期化趋向,从而直接影响了第三方服务的可靠性。财大商铺由于团队成员多为大二大三的学生,学业较重,生活重心仍旧放在学习上,致使部分成员对团队工作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并且财大商铺发展缺乏长远考虑,更缺乏企业发展战略思考,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甚至在社会、市场上带来了负面效应。从来自商家调查情况看,近39.1%的商家认为诸如此类新兴创业组织不值得信赖。

2、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和低端化

通过调研发现,财大商铺从成立至今,现阶段业务依旧停留在以出售商铺会员卡为主要方式的相关业务,开展业务较为单一和低端,服务质量不高,离高效运转的高校服务平台有较大差距。通过向商家发放的问卷调查的回馈结果来看,大多数商家表示与财大商铺的合作并未能为其店铺经营带来预期实质性经济效益,财大商铺所做的宣传未能在商家处得到实现,导致部分商家的合作意愿下降。

3、管理机制滞后和水平不高

内部管理不高、运行机制不完善、团队分工不明确,是制约其发展的内在重要因素。从对财大商铺团队负责人的采访中得知,该团队目前共有16人,但团队内部的分工并不明确,导致团队的工作效益较为低下,且运行机制不完善,团队内部的沟通效率不高,常常会出现彼此脱节的状况。在实际运营的状况中,团队成员分工不够合理,致使成员的工作效率较低。且营销水平不高,宣传力度不够,方式较为单一。财大商铺的主要宣传方式是通过人人网等校内媒体进行宣传,并未尝试过有组织的线下宣传,也没有尝试过更加新颖高效的宣传方式,致使宣传效果不佳,在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较低,未能有效的扩大消费者群体,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4、外部支持环境不够

通过调研发现,财大商铺从兴办至今获得的外部性支持极为有限,缺乏外部性扶持也是其发展中一个重要壁垒。资金都由学生自己筹集,而且在遇到困难时,难以获得有关方面的指导和帮扶,特别是由于团队内部成员大都缺乏创业经验,又缺乏相关专业人员和机构的指导与支持,导致团队运营过程中出现发展缓慢和经营困难等问题。

四、促进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使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健康发展,承担起为高校师生服务、促进高校学生创业、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等多重任务,需要政府和高校、社会和企业等多方面扶持,从财大商铺发展历程和现状来看,重点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扶持。

1、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健康发展

在引导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用好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等政策条件的同时,政府、社会、高校还要加大其支持力度,给予其资金等方面资助和贴息贷款服务,帮助其规避有关风险,高校可考虑设立创业基金,扶持有发展前途的创业团体;同时,大力开展专业性创业辅导和培训,帮助诊断和梳理经营管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引导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层次。

2、发挥专业优势,创建有效的盈利模式

在围绕高校师生学习、生活服务开展第三方服务的同时,更应注重发挥本身专业优势,开展诸如会计、法律、金融咨询服务和等需要专业背景的第三方服务,形成有效盈利模式。特别是要紧扣时代脉搏,抓住新业态、新兴领域竞相兴起和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介入电子商务、网店等新业态,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等经济转型升级大需求,大力推进高校第三方服务发展。

3、处理好创业与就业等关系,引导可持续发展

在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发展中,要将克服大学生为尝试创业而创业的短期化行为作为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业与创业、创业与就业的关系,特别是有发展前途的创意创业,加强战略管理和引导,鼓励教职工参与,注意吸纳部分社会就业人员参与,帮助提升管理,促进其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注:课题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课题组成员:周易思弘、陈思融、汪名扬、李斯、朱青云,指导老师:王华。)

【参考文献】

[1] 孙明贵、潘留栓:物流管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彭本红、谷晓君、胡若:第三方物流联盟的网络协同模式探讨[J].商业研究,2006(4).

[3] 彭贺:金融心理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 赵国柱:市场营销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5] N.Gregory Mankiw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唐国平:会计学原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7] 董志勇:行为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8] 黄亚娟、杨国明、杨丽影: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6(12).

[9] 陈力行:关于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22).

篇4

    【关键词】新媒体;纸媒;数字化;美国《新闻周刊》;

    传统纸媒遭遇的发展瓶颈

    《2011全球传媒蓝皮书》指出全球报纸日发行量自2009年开始下降,2010年下滑到5.19亿份。全球报纸广告收入比2009年下降了20亿美元,比2006年下降了300亿美元。[1]数据表明,传统的纸媒发行数量在逐渐减少,广告收入也在不断降低,媒体如果仅靠广告来维持经营收入,那么将会显得十分被动。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纸媒的实效性不及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更新,信息量不及网络海量的搜索空间,付费阅读的方式也让更多受众倾向于在线浏览免费的新闻讯息。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运用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1972-2002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分布图和1972-2002年日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通过对前者的分析,他预测道:“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触到0点。”通过对后者的分析,他做出了以下预测:“如果用一把直尺将图中的线顺势延长,那么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也将归于零。”菲利普?迈耶教授用这个数据提出了他的“寒冬论”,即纸媒的发展遭遇到了瓶颈。事实也正是如此,2009年拥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停止发行印刷版,拥有27年历史的杂志纸质版《电视周刊》也不存在了;2012年巴西的《纳塔尔日报》也仅保留电子版,停止出版纸质印刷报纸。近几年来,媒体业界的“纸媒寒冬论”呼声不断,特别是2012年10月19日美国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宣布,将在今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出版印刷版,从2013年初全面转型数字化。这个80年的老品牌最终还是倾向于数字媒体,这不得不让媒体人怀疑“纸媒寒冬”是否真的要到来了。

    即使“纸媒寒冬”会到来,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纸媒市场的寒冬”,因为新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统纸媒在精品化、小众化的发展趋势中分化重聚,寻求新的聚合平台,参与新平台的形成,这将会使纸媒市场重获新生。这一趋势在内容上表现为纸媒产品突破传统的版面局限,形成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产业形态,在形式上表现为数字化、移动化的物质形态,把讯息通过分众的、定向的、交互的、即时的大众媒介进行扩散。笔者认为,对于传统纸媒来说,不管是否面临着寒冬,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仍然是其新的发展机遇。

    纸媒数字化转型:以美国《新闻周刊》为例

    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成立于1933年,和《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同属美国三大时事周刊,但由于遭到新媒体技术的冲击,《新闻周刊》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不断下降,2007年至2009年持续亏损。2010年8月,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把《新闻周刊》以1美元价格出售给悉尼?哈曼。3个月后,哈曼国际工业集团把《新闻周刊》与新兴的新闻网站野兽日报合并,成立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现在的周刊归美国互联网巨头IAC公司所有。而2012年的10月份,正是IAC公司宣布《新闻周刊》要在2012年底停止发行印刷版,并在2013年初实现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战略。纸媒的数字化转型是发展的新出路,不论从媒体本身还是受众的角度来看,这一趋势到目前为止都充分显现出了强大的优势。

    微利时代下迎合中产阶级群体的文化消费。纸媒的属性特征决定了它是高风险经济产业,高风险经济体现在纸媒销量的非确定性和纸媒生产的高成本上。一方面,纸媒销量的高低源于新闻的“变动性”和“趣味性”,一则新闻的追踪报道或许会延长这份报纸在一段周期内的高销量,一则深度报道也许会引起群体大规模的兴趣而购买,但同样平淡无奇的报道则会让受众迅速在短时间内流失,再加上区域人员的流动性也会导致销量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纸媒生产的高成本体现在高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上。据资料显示,中国的报纸每多1万份的印量要增加300万元的开支。在高风险经济特征之下纸媒只能依靠广告来平衡支出,总体而言纸媒的印刷发行还是处于微利阶段。而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问题。全数字化运行的《新闻周刊》改称为《环球新闻周刊》,采用付费订阅的模式来运营,这种盈利模式并不适用于任何数字纸媒,而是将目标受众定位于精英的、小众化的中产阶级的高端纸媒。中产阶级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他们是经济精英、知识精英、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对印刷制的零碎内容已失去兴趣,而倾向于能够解答自己领域内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通过付费订阅来得到的,在他们看来获得的讯息是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的,也迎合了自己的文化消费。

    厚报时代下满足“受众本位”的主动选择。厚报时代意味着纸媒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了读者的信息接收量,同时也意味着纸媒竞争的必然结果。纸媒有“二次销售”的产业特征,媒体将读者当作产品卖给广告客户实现第二次销售,纸媒的扩版意味着能够增加广告版面,实现广告主投放纸媒的影响力经济。但是纸媒的扩版也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有效接收,受众对被动灌输的信息只会“泛读”。举个例子来说,一份50个版面的报纸读者只用十几分钟就读完了,每个版面平均分配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几十秒就看完了一个版,无法达到对信息的深刻记忆。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已经成为市场所追逐的稀缺资源,如何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是纸媒生存的根本。数字化平台构建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受众对信息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期待,在读屏时代纸媒的受众不仅可以成为交互式阅读对象,甚至可以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在人性化的阅读界面中充分自主地选择和阅览信息,发挥思维的跳跃。美国《新闻周刊》在改版成《环球新闻周刊》之后锁定的目标受众是高端精英人群,新杂志电子版适用于平板电脑和其他的网络阅读设备,通过移动电子设备终端来呈现多元化的讯息,把受众在厚报时代单一的角色转变为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的双重角色,让受众成为信息的主导者和操控者。

    竞合时代下实现媒介的“内容为王”。竞合时代指的是在未来的竞争中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传统的纸质媒体在与新媒体的合作下实现了移动APP产品,最大的特色在于媒体要把精力投在受众的服务体验价值上。当然,受众最需要的还是内容,什么样的内容更有效、更精典、更便捷地使受众接收信息,什么样的内容更能够与受众所处的生活、工作领域息息相关,受众就更倾向于选谁。“内容为王”的模式始终还是受用的,纸媒在构建数字化平台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把握住内容的主旋律,用原创性的信息去绑定受众的目光。数字化媒体实现内容的优化体验比服务体验更能让受众自愿买单。具体来说,就是数字化媒体提供优质的内容,付费阅读也就会成为受众选择的一种方式,“内容为王”的竞争模式对于数字媒体来说是争夺受众市场的良好渠道。

    展望纸媒构建数字化平台的未来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纸媒走数字化平台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传统纸媒可以从以下几点构建数字化平台

    细分投放渠道。在市场营销学中所提到的细分市场,并不是根据产品品种、产品系列来进行的,而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划分的,是从包括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准确地了解、把握受众的期待心理,捕捉有效的受众群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传播策略,将关系到传播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和有效传播。媒体只有有效地对目标受众进行细分,才能把有效内容精准投放,提高受众的阅读率,因此细分后的投放渠道对媒体经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平板电脑、手机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等各种新媒体的包围下,纸媒数字化平台的构建是充满了机遇的。媒体可以利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的优势,实现两者的互融。如纸媒与网络的渠道融合,开发电子阅读客户端、讯息数据库、网上书城;与移动媒体融合开发APP付费阅读下载终端,分众实现内容的细分投放或者移动媒体的在线阅读等。具体来说,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也可以实现投放渠道的差异化。年轻一族是网络、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等流行电子设备的主力消费者,他们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跟踪电子内容的生产、更新,传统纸媒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投放趣味性强的小说连载,开辟专栏与受众进行互动,根据受众的需求对小说情节进行开放性的征集等等。而针对年长的受众,他们习惯了传统纸质报纸或者期刊的传阅,一时间对网络海量的讯息还无法适应,因此可以开设电子书,以PDF的形式清晰地展现给这部分受众。

    精品内容为主流。纸媒的数字化平台可以说是媒介形态的更新,也可以说是报网联合的一种新形态,充分利用公共信息提升舆论引导力,利用新媒体的环境去快速搜取精准讯息来设置议程,提升媒介价值。因此,纸媒数字化平台投放的内容实质上会影响媒体的定位。

    早在几年前,研究市场营销的学者就提出了内容营销才是网络营销成败的关键这一观点。的确如此,除了运用图片、动画、文字等媒介符号烘托数字化内容的质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打造精品的内容讯息。在新闻讯息上体现为,要进行有影响有深度的采访报道和高效的媒体议程设置。新闻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要对客观现象与事实一针见血,在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的注意,利用数字化平台可以高效地实现第一时间传播、第一时间共享,当然这也就要求媒体提供的内容第一时间内是精品化的。只有以精品的内容为主流才能体现出高端的媒介水平;只有锁定知识阶层的消费者,媒体才能在竞争大潮中保持常青。

    拓宽盈利模式。传统纸媒的盈利方式最重要的就是依赖广告,媒体通过“二次销售”把受众的注意力销售给广告商以此获利。该理论认为,媒体第一次销售的产品是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能够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的是受众的注意力,从而获得广告收益。如此的盈利模式也许能让传统纸媒获利,但却不稳定,因为越来越多的媒介形式正在持续分散传统媒体广告投放的价值。因此,纸媒在数字化平台上要拓宽盈利模式,改变以往被广告商牵制的局面。

    目前数字平台上的众多媒体都选择了“付费阅读”这一模式,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支付途径来阅读一些通常被运营商加密或隐藏的文字图像内容。这种方式被作为媒体盈利的一种方式但也不是唯一能够获利的方式。笔者认为,会员制的阅读方式既可以把潜在受众向固定受众引导,又可以实现媒体的盈利,通过入会的方式自愿索取讯息,为会员读者提供兴趣阅读,享受会员的读者服务,对媒体和受众而言是双赢的模式。拓宽数字平台的盈利模式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必须考虑的。

篇5

内容摘要:地方性门户网站竞争日趋激烈,网站的经营者该如何提升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何种运营策略,采用何种赢利模式,都是经营者应该慎重考虑的。文章阐述了地方性门户网站运营策略及目前常见的网站赢利模式,并简要分析了地方性门户网站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门户网站 网站运营 赢利模式 网络受众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民数量的不断激增,地方性门户网站已很普通,而如何运营好地方性门户网站,使其既服务地方、又赢利自身,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从山东青岛市门户网站―青岛信息港分析入手,探讨地方性门户网站的运营策略及发展前景。

地方门户网站首先是“媒体”

如果说媒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是一种信息载体,那么互联网应该是不同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的“第四媒体”。地方门户网站应该是同地方电视台、地方报纸、地方广播一样的地方媒体。因此,地方门户网站的运营也可借鉴传统媒体的运营方式,如:新闻资讯采集的方式方法、招商广告的运营模式、自身品牌的推广营销等。但作为新兴媒体的地方门户网站,又有着地方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性。

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的最大特色,地方门户网站应充分利用这一特色,开发出更多人性化的、实用高效的交互式功能,吸引更多受众,达到最大盈利。如青岛信息港不仅推出了新闻资讯的互动搜索及评论,还设计有在线交友、聊天、在线博客、在线影院等交互特色栏目,在方便受众、聚集人气的同时,也获得盈利。

实时性。网络媒体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比,只有网络媒体才真正具备随时的可能,报纸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出版,广播、电视一般要进行制作后在特定栏目时间才播放等,都对实时性有所限制。门户网站的这种实时性正满足受众对资讯要“新”的需求,进而培养了一大批忠实受众。青岛信息港在“十一届全运会”期间开通的全运频道,及时跟踪报道全运会期间青岛赛区的赛事报道及金牌情况,受到网民的极大好评。

大容量及多媒体化。报纸版面有限,即使再扩版,还是有限的;广播电视有时间性,即使连续不停地播放,一天也只有24个小时。而网络没有时间和版面空间的限制,并能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模式,可以是网状的,让受众自由选择。不仅如此,传统媒体是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则是立体媒体,可融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为一体,从而对某一专栏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宣传。青岛信息港开设的栏目近四十个,而且每一栏目都自成一体,内容详实,多媒体资料丰富,这是其它地方性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易检性。易检性也是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色,各种资讯可全部保存在数据库里,查询以前信息及相关新闻都比较方便。如青岛信息港的房产频道,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同类房子,如:价位、地点等,并可稍作比较,极大地节省用户时间。

根据互联网的这些特性,地方门户网站应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合适的品牌与应用,形成自己的特色,抢占受众资源,拓宽运营渠道。

地方门户网站应坚持服务地方的策略

地方门户网站的主要受众是地方群众,服务地方、满足地方群众的需求应是地方门户网站始终应坚持的策略。

首先,在网站的栏目设置上,应多考虑地方性。地方受众多,网站才具有更大商业价值。地方门户网站中,地方新闻栏目是了解当地人、当地事的首要途径,一般地方门户网站应考虑设置。资讯多应以本地为主,兼顾其它,决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因为要看其它地方新闻资讯,大可上新浪、搜狐,显不出地方门户网站的地方特色,而且,全国及至国际资讯多而广,挑选、采编精力消耗就会更多,栏目质量也自然会降低。除地方新闻之外,地方群众上网查询最多的是房产信息、人才信息、婚介交友信息、二手信息、本地各类服务机构的电话信息、商户的促销信息等,以及服务本地受众的便民信息,也应该大受本地群众欢迎,如青岛信息港设置的本地天气预报、航空时刻、公交线路、青岛地图等栏目,极大地方便岛城民众的出行;再如青岛信息港设置青岛景点、青岛美食、酒店预订等,方便本地群众的同时,为外地受众提供相交信息,服务了地方经济,提升了网站自身知名度。因此,合理设置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栏目,是网站运营要慎密考虑的问题。

此外,地方门户网站坚持走地方路线,会让网站更具亲和力与生命力。

互联网的魅力在于互联,用户通过各种网络工具匿名或“网名”交流。地方门户网站相比起传统传媒,更为有利,可化咫尺为见面,打破网上网下的距离,多举办线下活动和聚会以及注册商户的促销活动等。在网民的心目中,网站不再是几个字母的组合,而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和纽带。因此网站作为重要的平台、桥梁、纽带,很自然地在受众大脑皮层中建立起稳固的映像点。从这个角度而言,真正具有亲和力的网站,其流量变化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地方门户网站,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可以让广大网站用户参与进来,人人都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和网站内容的分享者,也都是网站内容的接受者。接收、分享、制造,网站的影响力不断扩散,再加以适时的亲和活动,让受众真正融入其中。

地方门户网站的运营应考虑投资回报的问题

网站要生存,肯定需要资金。因此地方门户网站的运营也应考虑投资回报的问题。当网站通过合理的栏目吸引力、高质量的互动性、超强的亲和力汇聚起一定数量的受众后,地方门户网站才会有大的发展。然而,这个受众的积累是比较缓慢的,有很多地方门户网站开始有着很好的规划,但是盈利缓慢,运营1-2年后都没有很好的效益,就会丧失经营的兴趣,减少投入。尤其是个人站长运营地方门户,在运营之初一定要仔细计算网站月度最低开支多少、多少时间后收支平衡、多长时间后盈利、多长时间后纯利润达到目标收入,自身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撑到达到盈利目标的哪一天等?因为这个行业随时随地会诞生出很多竞争对手,如果不能快速实现盈利目标,就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持续发展。

受众的积累主要是依靠公益性的宣传栏目,真正能产生投资回报的栏目不仅技术含量高,需投入较多人力开发,而且相对资金投入也比较大,因此在这类栏目的投资上,地方门户网站应仔细研究。尽管没有哪个网站功能或栏目可以保证投资稳赚不赔,但是,有一些功能被普遍认为是值得投资的,而另一些功能则是可能会给网站带来消极影响的。

值得投资的功能有:搜索:成本不高,但能帮助客户找到所需要的东西,从而把客户维系在网站上。博客:这也是一个技术、时间投入都不大的功能。活跃的博客们能给网站带来价值。播客:图片、视频比单独的文字能更吸引人。而如今的数码设备让这一功能越来越便宜。

要谨慎投资的功能有:注册:遇到需要注册时,受众很容易会离开,他们更愿意去那些不需要注册的网站。

音乐:有些用户觉得网站的音乐让人厌烦。因此,提供这一功能前要确信有充足的理由。

多语言支持:看起来提供多语言支持的网站比较专业,但是,如果你的客户根本不需要这样功能,建议节省开支。

地方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分析

首先,作为地方媒体,地方商户加盟费是主要盈利来源。地方商户加盟费,可包含商家联合优惠会员卡销售收入、页面广告费、VIP会员费、频道冠名收入等,其中尤以页面广告费收入最多,网站及商家也最重视。以青岛信息港为例,网站在广告服务宣传栏,根据商家在该信息港主要精品栏目(如首页、房产频道、教育频道、旅游频道、婚庆频道等)投放广告的具置、具体形势、具体版幅及具体价格作了清晰的说明,根据该说明,地方商户便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栏目、相应形式投放广告,这样对商家而言,广告的投放更具针对性,收到的实际效果也最佳。当然,地方商户加盟的数量及费用与网站会员多少及网站知名度、美誉度是密不可分的。

其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提供相应的网络技术服务来盈利。地方门户网站不应同于传统的地方媒体,不能单纯地靠企业或商家主动,还应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比如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企业建站、主机托管、域名注册、虚拟业务服务等相关业务,既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收获盈利,又可进一步扩大网站的影响力。青岛信息港依托青岛网通技术力量,开发智能建站系统,根据该系统,已成功开发出艾米儿国际花艺网站、青岛市弘文星现代办公家具有限公司网站等,已收到很好的效果。

除了以上常见且实用的盈利模式外,地方门户网站要想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超越竞争对手,创新是最好的途径。技术上的创新为网站提供新服务、新业务的技术支持,是网站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而盈利思想、盈利模式的创新则是网站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壮大的助推器,本文介绍几种目前较为成熟的商业网站盈利模式,以供借鉴。

信息“Wap push”服务费(短信):这是最有特色的赢利模式,同某一移动运营商合作,将某栏目或某业务的最新资讯链接,通过短信发送到支持Wap push功能的对此内容感兴趣的用户手机上,用户只需要阅读这条短信,打开短信中的链接,就可以直接访问业务了。

移动增值业务:选择优质的SP业务商,通过短信、彩信、彩铃等无线形式,网友可以通过网站平台给自己的亲人点歌等,来获得提成收入。当然,增值业务还有很多,比如企业黄页等,形式多种多样。

电子商务:可借助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网站在线推广一些本地商品,通过B2B(如全球采购123trading.省略)收取相应的利润,而且B2C比较适合企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希望建立B2C平台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市场潜力不小。

3G相关业务:目前3G网络相关业务方兴未艾,地方网络门户要予以关注,一旦某一赢利模式或业务成熟,要积极跟进。

以上是大多地方门户网站的赢利模式:努力挖掘客户设立特色栏目吸引特色人群(集聚效应、口碑相传等营销方式)投入适合该群体的广告及电子商务开发新技术新思想等创新手段,这一赢利模式贯穿网站经营的整个环节。

地方门户网站发展前景

地方门户网站是地方媒体的有效组成部分,有其合理存在的意义,只要认真调研、合理规划、精心操作、持续经营发展,必然能在地方媒体中获得一席之地。但未来地方门户网的经营存在着诸多风险:首先,信息的管控风险。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控制从技术和政策上,都难以科学地、有效地、有理有据地进行,当控制不力的时候,网站就会面临关闭,这是许多地方门户网站在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巨大的投入很可能会因为论坛或其它某篇文章导致被关停。其次,竞争的风险。未来地方门户网站的竞争必然激烈,各大网站的地方分站连锁加盟、地方传统媒体的强势介入、新人新公司的不断进入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各种创新变化,网站经营者都应积极面对。另外,各方面潜在的风险。地方门户网站必然会涉及到地方的人和事,不可避免的会有企业、个人的负面影响,如何处理这些因素,趋利避害,也是网站经营者应仔细考虑的。

综上所述,地方门户网站要想在未来的经营中规避风险,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要立足本地、突出特色、拥抱新技术、创造差异化服务,努力提升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做好各个环节,便能站稳脚步,挤掉泡沫,真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康峰.商业模式的概念分析[J].江苏商论,2003.5

2.孙学文.我国B2B网站盈利模式创新与发展[J].商业时代,2007.10

篇6

2008年的冬天相当曲折,一次又一次猛烈的降温之后,伴随的是一次又一次令人充满希望的回暖。人们的心情也随着这样变幻莫测的气温而起起落落,正如2008年的国际和国内大环境一样,充满了跌宕起伏: 天灾、奥运、金融危机……无一不牵动着人民的心,自然也牵动着各个企业的“心“。

21世纪最引人注目的行业非互联网企业莫属,自世纪之交时的互联网“泡沫经济“之后,存活下来的企业发展更为迅猛,各个新兴领域中的新兴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一夜间遍地开花。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组成的有机部分,2008年3月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占GDP的比重约为7%,而据国家相关新闻发言人表示,在未来三到四年的时间里,此比重将再翻一番。

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贱卖、AIG告急、高盛转型、股市下挫,被喻为“华尔街9•11”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向各个行业的蔓延之势日益猛烈。风头收紧了口袋,融资困难; 用户订单减少,运营成本提高,业绩下滑……这一系列联动反应使得全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这个冬天的凉意。

抓住转型大好时机

“危机就是危险加机遇,对于不同的互联网行业来说,这个冬天并不一定是一场灾难。机遇大于挑战,这是一个互联网企业转型的大好时机。”世纪互联副总裁蒋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信心地说。

对互联网行业来说,危机中潜藏的机遇,是互联网的需求从整体上不会受到IT业冬天的实质性影响,反而在某些领域需求甚至有所增加。在大环境低迷的情势下,网民会选择更廉价的网上娱乐购物方式,比如网络游戏和C2C电子商务。随着网民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企业客户也会选择相对传统媒体性价比更高的、基于网络平台的营销推广方式。

“对于储备有充足的现金流和成熟盈利模式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大洗牌的机会。”蒋建平说。以网游公司为例,2008年起,各大网络游戏厂商纷纷出口网络游戏,搜狐的《天龙八部》进入东南亚市场; 金山《剑侠世界》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市场推出; 完美时空2008年前三季度的海外销售额达到1900万美元。同时,网易、巨人、九城、完美时空、金山等非休闲游戏主流厂商在2008年均加入休闲游戏的竞争,开拓新产品线。

而金融危机也使得网游市场兼并加剧: 2008年盛大收购锦天科技、入股NC Soft中国子公司; 腾讯控股深圳网域; EA参股九城等资本层面合作。上述这些例子无一不展现了网游公司对于 “互联网冬天”的兴奋。无疑,这个冬天带给他们的是转型扩张的契机。

对于初创业和正在发展阶段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并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和成熟的盈利模式,风投是这些企业的命脉。而如今,由于不断恶化的资金来源情况和对退出市场的不确定性,使风投投资变得更加谨慎和保守,同时不少VC机构都对其所投资的公司发出了准备过冬的预警。

在这种环境下,运营成本高、政策风险大、有版权问题纠缠的视频网站,和没有成熟盈利模式的博客网站最为危险。

不久前“六间房”就裁员140人,数量高达员工的70%; 国内第二大独立博客服务提供商Feedsky被腾信互动公司兼并; 曾经融得1000万美元投资的博客网关门之后仍拖欠工资。

看到这样惨烈的战况,许多视频网站纷纷采取以紧缩节流为主,调整业务结构为辅的转型方法,以期待度过“寒冬”。 目前视频点播网站多采用Youtube式的微视频模式,为满足其流量需要支付大量带宽费用。而P2P技术在满足同样的视频网站流量的同时,能节省90%的带宽成本,所以在金融危机后,视频网站纷纷做出了向P2P转型或研发P2P产品以控制带宽成本的举措。以优酷网为例,近期研发了名为“I酷”的客户端软件,未来还可能开发其P2P产品,同时新产品“合计划”意在开拓合作版权视频点播广告领域。而不久前,优酷屏蔽搜索引擎的抓取,也有业界人士分析是出于成本考虑,准备压缩流量进行过冬。

“在目前来看,我们并没有受到互联网冬天的影响。”网络电视平台Openv网络及系统支持部总监彭涛在采访中表示,“这是由于我们从开始就不支持用户上传内容,节约带宽和成本; 坚持正版,在广告客户和网民面前树立了良好的网站形象。我认为这也是整个视频网站领域将要转型的方向。”的确,如何通过转型寻找到更理智成熟的盈利模式,是这个冬天值得所有互联网企业深思的问题。

节流紧缩走出困境

在转型过程中,“归核化”是绝大多数现金流紧张的互联网企业都会考虑的战略选择。“归核化”是指企业明确自身的核心业务、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资源配置都围绕核心进行,最终使核心业务具备其他竞争对手不具备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而无论是新浪、搜狐、百度、腾讯等大规模名企,或是初创业仅靠创意争取风投的小型互联网公司,究其本质,都是通过提供服务为访问者创造价值,从而吸引流量和用户,开发出成熟理智的盈利模式。所以提升用户体验是互联网企业最根本的诉求。如前所述,用户体验与成本这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企业决策者们可以通过外包来实现统一。

而对于现金流比较充裕的企业,“多元化”,亦即开源战略是主要考虑的途径。需要看准发展方向,细分用户,以积极的态度开拓新产品、研发新技术,从而把握住这个冬天的洗牌机会,占据行业领先地位。比如C2C网站淘宝,依靠巨大市场份额和阿里妈妈扩大收入,屏蔽百度搜索以为进一步收费做准备。而开源导致的用户数量和运营成本的增加,也可以通过外包来实现统一。

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商,世纪互联对于用户体验价值有着深切的体会,用户需求的增加、网络行为的活跃,意味着互联网企业在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计算能力、网络带宽和存储的开支方面压力相应也会居高不下,这也就意味着各种互联网公司在面临增长压力的同时,也都在寻找各种压缩互联网数据中心投入的方法。

篇7

王同英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国内部主任

深化思想认识 创新技术手段

媒体的创新融合,是着眼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部署,是新闻界应对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的战略调整,是时代赋予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的深化。融合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或是只满足于把网上的东西求证一下,内容相互转一转,而是要认真研究“点对多”的传统方式和“多对多”的网络方式相互融合的规律。

二是手段的创新。技术是媒体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角色,传统媒体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新技术,让新技术为创新助力,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

三是人才队伍的培养。采编人员能否对重大事件做准确把握?能否与高端人物就敏感问题从容地对话?这其中能力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正能量。中国记协将一如既往地为媒体做好服务,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与中国新闻界一起见证转型发展的艰辛与成就。

顾兆农

人民日报社

湖北分社社长

善于以变应变 创新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本质是一种新的传播介质,随着时代的变化,新闻传播的介质可以发生变化,但是,新闻内容的生产和社会需求是永恒的。纸媒专业生产新闻的功能,是不会衰亡的,因为社会需要它。

现在很多纸媒都主动地融入了新媒体,普遍运用了电子报、二维码、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的方式,这种融入需要一个过程,融入的方式、方法在不断地探索完善。

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制作要求,与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流程、特征、风格等是不一样的,这需要纸媒不断创新传播方式,真正地融入新媒体,才能赢得未来。

郭玉福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

党委书记、社长

加强统筹规划 构建立体传播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技术创新为特点,构建传播平台;以产品创新为根本,拓展传播方式;以机制创新为支撑,提升传播能力,走出了一条湖北特色的发展之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近年来,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积极推进新媒体发展,加快转型步伐,实现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立体传播格局的构建。然而,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必须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制定总体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在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

媒体融合发展更需立足现实,务求实效,大胆探索,科学推进。希望和大家加强互动交流,保持战略沟通,共同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万仕同

新闻战线杂志社

总编辑量力借力合力 重构生产流程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须“三力”齐发。

第一,要量力而行。各地媒体应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不宜盲目照搬、模仿。

第二,要借力做事。商业网站在移动客户端、手机浏览器、应用商店等方面技术比较成熟,传统媒体应借助他们的技术和平台,扩大在移动终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要积极探索怎样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并购、参股、合作等形式借力发展自己的产业。

第三,要合力打造。打造全媒体产品,关键还在于流程再造,建立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架构。这样才能形成团队作战的合力,从而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观点二:发挥自身优势 拓展品牌价值

梁相斌

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坚持内容为王 注重技术创新

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我想谈两点感受。

第一,内容为王。不要改来改去忘了自己。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石是内容,新媒体发展的基石也是内容。内容是传媒业的灵魂,以渠道起家的新媒体更加需要内容的支持。以内容为王,我们必须牢记12个字:报道事实、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报道事实,要遵循三个关键词:自产、原创、首发。澄清事实,要注重实事求是。引导舆论,则要求我们牢记使命。

第二,技术与创新。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路上,运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是大家的共识。目前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补上短板。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弱点,包括目前传统媒体主办的官方网站的技术运用,远远落后于市场化旗舰网站;二是由目前的技术支撑,转变为技术支撑与创新并重。

黄合水

厦门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挖掘优势资源 优化新闻产品

传统媒体应坚守本色,将新闻内容做好、做精、做深。

传统媒体还可通过投资第三方,进入新媒体行业,优化现有产品线。新媒体则需要有新媒体思维的人来经营,同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资源发展新媒体。建议传统媒体多参与投资,不参与直接管理。

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新闻报道的精准,让人信赖,公信力高,而新媒体时常会出现新闻失真。传统媒体也应好好挖掘“公信力”这一优势资源,做有品牌信誉的媒体,将普通的新闻消费品变成读者心目中的高端产品。

杨驰原

传媒杂志社主编媒体界限模糊 是融合新趋势

传统媒体受到挑战是不争的事实,但它依然有新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和长处。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的优势,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而它在获取信息源、从业人员素质等各方面,也是整个媒体行业中最优质的。不管将来新媒体发展到什么阶段,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的权威性优势,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

现在很多传统媒体都在发展自己的新媒体部门,这是一种重大改变。近年来,报业在发展新媒体方面表现不俗,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很多报业集团明确提出了要向全媒体集团发展的目标。在未来,媒体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渗透,不分彼此,这将是融合的一种趋势。

观点三:加强受众研究 强化互动意识

高海浩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党委书记、社长培养受众意识 再造商业模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首先必须具备受众意识与互联网思维。媒体的新闻内容重要,新闻展现的形式同样重要。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展现形式和话语体系,都应该跟上受众与互联网发展的步伐,真正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加强用户研究、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维护传统媒体的内容权威。传统媒体人要逆势而上,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探寻数字化发展之道。

浙报集团过去三年向全媒体转型,主要完成了三件大事:第一步,构建资本平台――推进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第二步,构建技术平台――打造传媒梦工场;第三步,构建自主性互联网用户平台――并购边锋浩方网络。这三个平台是我们未来转型的主战场。

董岳林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党组书记、总编辑增强互动思维 创新表达手法

虽然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中不断进步,但在思维模式、表达手法、受众互动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传统媒体的互动相对缺失。现在,从报纸电子版到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再到官方微博、微信、APP平台,互动在逐渐增加。但不能仅仅把纸媒新闻往新媒体上照搬,而是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延伸。同时,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新媒体所需要的团队。另外,利用不同类型媒体的差异性来实现互补。新媒体的速度优势与传统媒体深度优势之间的融合,可将交互性、全息化发挥到极致,而传媒集团内所有媒体相互间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二次甚至多次开发,无疑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董林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改变单向传播 加强受众互动

近些年,主流媒体新闻网站虽然也有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访问量与浏览率远没有商业门户网站高,发展速度也赶不上商业门户网站。主要问题还是因为传统媒体缺少互联网创新思维。

加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思想观念的改革,要树立用户观念与产品观念,不能被动地灌输,而是要与受众互动;第二,组织机构和采编流程的改革,要将传统媒体“小而全”的观念变成多兵种作战;第三,促进媒体的跨界融合,实现手机全媒体移动,将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融为一体。

倪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原执行院长强化服务观念 把网民变读者

传统媒体有很多优质的新闻内容,但由于传播方式的原因,一些内容并没有到达受众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大批读者变成了网民。传统媒体应该思考,如何提供优质服务,把受众变成用户,把网民变成读者。应增强内容传播时的用户意识,并研究用户的使用行为方式。

在转型融合上,媒体要形成互联网思维,坚持用户至上,注重读者体验,通过多渠道、多终端,使新媒体的影响力转化为产业价值。要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在新闻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建立和维护内容权威。这其中涉及到一个版权问题,互联网该怎样使用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可能需要进一步探讨。

陈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总编辑回归传播本质 直接联系受众

报纸集内容提供商、渠道开发商、终端制造商为一身,而今天受众主要通过移动终端,从互联网渠道获得信息。传统媒体在今天面临许多挑战,最根本的原因是与受众的直接联系被互联网阻断,纸媒内容产生的影响力无法被自己营销。融合发展就是要重建与受众的直接联系。

传统媒体要重建与受众的直接联系,就必须回归传播的本质――减少社会信息不对称。互联网出现之前,社会信息不对称是整体上的、显性的,媒体竞争与发展是看谁能覆盖掉谁。有了互联网,社会信息在整体上已处于对称状态,不对称则表现为对潜在的传播链条的连接需求;谁能发现这种不对称,进而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建立起新的社会关联,谁就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观点四:寻找适合路径 探索盈利模式

余长久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全面转型革新

变“一起”为“一体”

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一场深刻的传媒变革、一次难得的转型契机。我们迫切地感受到,全方位革新已经刻不容缓,一体化方向必须坚定不移。

立足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实际,我们主要有四个考虑:一是融合层级上,要从局部实践上升为顶层设计;二是融合范围上,要从多点突破扩展为全面转型;三是融合重点上,要从新闻创新为主转向制度创新为主;四是融合路径上,要从携手并肩的“一起”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推动媒体融合,最根本的是思想理念的转变,最关键的是必须要有明确的转型路径、系统设计和有力的推进,方能实现媒体深度融合。

曹三省

中国传媒大学

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注重优化成本 探索盈利模式

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首先应该注重实效,在成本优化的原则下构建新媒体平台。此前,新媒体技术相对不成熟,新媒体盈利模式不清晰,导致传媒机构在“沙盘模式”下进行新媒体技术和业务的试水,走了不少弯路,也各自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

其次,由于新媒体有大量的应用技术、内容制作业务等,协同创新和加强业内合作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主流媒体应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媒体机构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新媒体技术与内容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处于不断的爆炸性创新之中。在这种不确定性面前,主流媒体大可不必“因噎废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稳住阵脚谋发展。

李洪洋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副社长媒体抱团尝试 当互联网入口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的融合,应该是内容和经营都做到融合。首先,内容上做到完全的推送;其次,经营上实现全面的盈利模式。现在有些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做得不错,通过主流媒体打造影响力,在其他领域创造利润,还有的传统媒体打造的新媒体项目,吸引了民间资本投入等等。但这样的融合能否长远、能否复制,还有待观察。模式能否复制是关键问题,就像都市报、晚报模式能在全国复制一样,这样的模式才是好答案。目前,全国30多家报纸成立的云报纸联盟,把报纸、互联网的内容变成视频放进云报纸客户端,媒体通过收取流量费和植入广告等,所有媒体的商业模式都能利用。传统媒体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可能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一个比较好的尝试。

王晖

江西日报传媒集团社长寻找适合路径 大胆向前探索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关键在于“融”。要树立起一体化的概念,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新媒体发展带给传统媒体的,是新的传播渠道,将以往的单向传播模式转变为极具互动性的新型传播模式,新闻不再是“我说你听”,而是要借助新技术平台、新话语体系来拓展影响力。技术平台运用得好,会为传统媒体插上一双翅膀。因此,在把握“内容为王”的前提下,要培养起记者的新媒体思维、全媒体素质。

想做好新媒体,必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更要向前大胆探索,打开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观点五:培养人才队伍 提升业务素质

王志羚

《三项学习教育通讯》执行主编

注重队伍建设 坚持正确导向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媒体不仅要在业务上推进全媒体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管理体系,还要从思想上涵养一支观念科学、导向正确的新闻人才队伍。

新闻工作者要建立“三个自信”,而这种自信是要建立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深入一线、扎根基层、读懂国情、坚定信念,始终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信心坚定了,导向正确了,新技术新媒体才会真正成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助推力。因此,在融合发展道路上如何抓好队伍建设,是值得传统媒体深入思考的命题。

宋成卫

武汉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总经理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传统媒体有很多自身的优势,如公信力强、品牌效果好、重视内容制作等。新媒体有独特的传播平台,但传播的很多内容是传统媒体采编制作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既是竞争对手,又需要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相互促进和发展。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传统媒体的记者技能比较单一,而现在要求成为多面手,不仅会写,还要会拍摄,有时还要会录制。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需要增强紧迫感,不断地提升采编人员的素质。

黄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创新新闻教育 培养复合人才

人才源于教育,传统的新闻教育模式已落后于新闻业界的现实情况,难以满足媒体融合时代的需求。近些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树立“大新闻传播”的教学理念,确立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新建了本科跨专业、跨学科培养模式,打破了新闻传播类各专业的内部壁垒,开辟了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融合教学新路。

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人才,指既具有全媒体理念与技能,又具有跨学科理论与知识的新闻人才。要求其用专家的眼光来辨别新闻线索、解析新闻事实、报道新闻事件。

篇8

论文摘要:虚拟现实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旅游由现实空间发展到虚拟空间,也使虚拟旅游成为可能。本文首先阐述了虚拟旅游的涵义与特征,然后在分析虚拟旅游功能结构的基础上对其盈利模式和运营策略进行了探讨。

虚拟现实技术从兴起至今已经二十多年 ,发展迅猛,渗透至各个行业。1995年,Williams和 Hobson首次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必然对旅游业产生影响,旅游业将步入一个新的信息时代,也可称之为虚拟旅游时代。美国民众与互联网研究机构 Pew Intemet American life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美国所有的互联网用户当中,45%的成年美国网民曾有过虚拟旅游的经历;而据西班牙旅游局统计,西班牙70%的人的出行决策是通过Intemet获取的。可见,旅游信息网络化已成趋势,虚拟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虽然目前虚拟旅游仅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潜力却极其巨大。

虚拟旅游是现实旅游的补充和完善,对现实旅游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有突破。虚拟旅游这一研究主题的提出使得旅游学由现实空间发展到虚拟空间和网络空间,涵盖范围更广,学科体系更加完整。对于虚拟旅游的研究,虽然有现实旅游的相关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以借鉴,但它毕竟属于旅游的全新领域,其功能结构、盈利模式和运营策略等问题仍需探讨。

一、 虚拟旅游的涵义与特征

(一)虚拟旅游的涵义

所谓虚拟旅游是指以包括虚拟现实在内的多种可视化方式,形成逼真的虚拟现实景区,使旅游者获得有关旅游景点信息、知识和体验的过程。通过互联网和其他载体,虚拟旅游将旅游景观动态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览路线、速度及视点,还可以参与发生的事件,或与其他参与者进行交流。

除了虚拟旅游的概念中所包含的直接效用之外,它还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意义:

1.用于旅游规划。由于虚拟旅游用计算机模拟景区,能逼真地展示规划设计方案,可操作性强,并易于修改,可以预见其必将在旅游规划设计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

2.再现旅游景观。针对那些已经不存在的旅游景观或是即将消逝的旅游景观开发虚拟旅游,是保护、再现和传播自然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弥补现实缺陷。虚拟旅游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 生存和休闲空间,在其中 “人性”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社会在精神文化功能上的缺失。

(二)虚拟旅游的特征

虚拟旅游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超时空性。虚拟旅游能将过去世界、现时世界和未来世界拥有的物体和发生的事件单独呈现或进行有机组合,并可随时提供给参与者。

2.交互性。交互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沟通,虚拟旅游利用多种传感器与多维信息空间发生交互作用。

3.高技术性。虚拟旅游依托于现代化的虚拟现实技术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脱离了高新技术,虚拟旅游就不可能产生。

4.经济性。虚拟旅游摆脱了客观条件的限制,降低了费用,避免了多种不可抗力的约束,从而使得 “旅游”更加便宜。

5.多感知性。虚拟旅游环境能够给予旅游者景象、声音、接触、经历等多种感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由于时间、空间、经济等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多数人的旅游需求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这时基于计算机网络具有交互式多维可视化等特点的虚拟旅游就成为灵活便捷的选择。虚拟旅游与现实旅游的差异见表 1。

二、虚拟旅游的功能结构与盈利模式

(一)虚拟旅游的功能结构

虚拟旅游网站是一个集成虚拟旅游体验、游客交流、旅游信息和网上预订等服务的智能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组成:

1.虚拟景观游览。虚拟景观游览系统将景区的实地情景真实再现于网络中,这是虚拟旅游的核心组件。借助导航模块和电子导游系统,游客可以循着系统预先设定的线路漫游也可以自选线路漫游,不仅能通过显示器观赏这些景区的风光,而且可以通过虚拟人物的手势或口令参与到游戏情节中,以了解景点的人文历史或者进行用餐、购物等消费,从而获得宛如实地旅游的体验。

2.旅游信息规划。虚拟旅游的发展同现实旅游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虚拟旅游往往扮演实地旅游前先期体验的角色。因此,虚拟旅游便成为潜在旅游者获取各种旅游相关信息的一个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智能化的系统工具,虚拟旅游可以全面整合旅游者对目的地“食、宿、行、游、购、娱”这些咨询需求,为其提供一个规划旅游行程的网络应用服务平台。

3.旅游电子商务。虚拟景观游览系统与虚拟旅游社区对广大旅游爱好者来说是具有魅力的 “圣地”,同时也吸引了旅游相关机构的聚集,成为重要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供旅游者了解、购买或预订旅游相关商品和服务。 比如美国的 “第二人生”网站,大约有460万会员在其提供的拥有 1000多个景点的虚拟世界中旅游,同时吸引了IBM、喜达屋酒店以及便捷航空等公司,方便了游客进行网上购物与预订。

4.虚拟旅游社区。旅游不仅仅是狭义的景观欣赏,更是一种情感的皈依,人际的互动不论对现实旅游还是虚拟旅游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虚拟旅游社区是人们通过互联网围绕旅游生活而形成的生活空间。围绕旅游话题,社区成员通过文字、声音或视频进行广泛开放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旅游经历与其他成员共享,从而使旅游体验升华;另一方面,也可以分享其他成员的旅游经历,并获得各种旅游知识,为实地旅游做准备。

(二)虚拟旅游的盈利模式

虚拟世界本就是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对于虚拟旅游如何实现收益的问题,国内外仍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就目前来看,基于虚拟旅游的基本结构体系,它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旅游目的地营销。虚拟景观游览系统对旅游目的地起到了实地旅游之前的有形展示作用,在这种营销模式中,虚拟旅游网站可收取大量的广告费用。这也是目前虚拟旅游网站的主要利润点。虚拟旅游给旅游者提供了一个获取旅游信息的平台,而对那些知名度不高的景区而言,则是一个新的宣传手段。因此,虚拟旅游运营商应该主要瞄准那些有潜力但现在还比较冷清的3A或4A级景区。

2.植入式广告。当虚拟旅游网站具有较高知名度并达到一定会员规模的时候,可以与除旅游目的地的其他企业接洽,将其商业广告内置,以获取广告收入。例如,在虚拟景观游览系统的某些场景中,增设客户品牌的酒店、餐馆、茶社、商场等,或者是企业标识、吉祥物、产品广告牌等等,但要注意广告的投放技巧,避免生硬的植入,最好使其自然地融人虚拟旅游的情节之中。

3.虚拟货币及物品出售。虚拟旅游可以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在游戏环节中通过出售虚拟货币及物品等方式来盈利。借鉴网络游戏买卖武器装备的做法,虚拟旅游也可以让旅游者兑换虚拟货币进行虚拟旅行装备的交易,或者在虚拟旅游目的地营造自己的观景别墅或产权酒店等等。

4.旅游收入分成。虚拟旅游网站通过旅游信息查询与旅行线路规划的功能,一方面可以帮助旅游者设计和实施旅游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向景区、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等旅游企业推荐顾客,从而与这些旅游企业对旅游收入进行分成而获得收益。其实,虚拟旅游运营商与这些旅游企业的合作还可以更加紧密。例如,用户通过注册参与虚拟旅游,若达到一定积分或级别即可获得相应的实地旅游价格折扣,就会带来更多的实地旅游消费。

5.网上购物或预订。虚拟旅游与现实旅游是紧密联系的,在旅游电子商务这一功能结构中,一旦游客对于虚拟旅游相对应的现实景观或物品产生兴趣,网上购物或预订便可产生利润。即使用户不会真正来到旅游目的地,带有当地风情的衣帽、饰品、书画、手工艺品、土特产品等旅游纪念品的销售也会为虚拟旅游网站的盈利提供更大的空间。

6.会费征收。在虚拟旅游社区中,人们按照不同的旅游兴趣形成不同的社群,通过人际交往获得高度的社会认同,找到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归属,并且通过自我形象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实现自己的梦想。基于这些需求,虚拟旅游网站可以向长期参与者定期收取会费,并开发出某些只针对会员的高级服务,比如用户将虚拟财富兑换为现实货币的时候,可设定只有会员才能享受这项服务等。

虚拟旅游的功能结构与盈利模式的对应关系见图1它表明了虚拟旅游网站各个功能模块所能产生的利润来源。

三、虚拟旅游的运营策略

虚拟旅游的不良体验会削弱现实旅游的吸引力,甚至会导致潜在顾客群的流失。因此,虚拟旅游网站应该采取有效的运营策略,提高顾客体验价值。

1.完善虚拟旅游功能。虚拟旅游是相对现实旅游的一种旅游方式,与现实旅游的综合性相比,虚拟旅游也不仅仅是虚拟景观游览那么简单,应当结合现实旅游中食、宿、行、游、购、娱的多方面和全过程逐步完善其价值功能体系,从而推进现代旅游体系深入发展。

2.更新虚拟旅游产品。信息爆炸的时代,虚拟旅游网站所提供的冗余信息和过时信息可能会干扰旅游者对有用旅游信息的正确分辨与选择,使其难以确定旅游目的地、旅游内容和旅游进程。因此,虚拟旅游网站应该利用丰富且清晰、及时且准确的旅游信息来吸引旅游者,并面向不同类型的旅游者不断推出新颖的、独具特色的虚拟旅游产品。

3.控制虚拟旅游成本。虚拟旅游从构思、研发到设计生产,要经过结构设计、信息收集、信息数字化、模型构建、建设数据库、程序调试、广告宣传等阶段,往往一个小规模景区的构建也需要几个月乃至几年的时间,特别是调试阶段,需要认真细致地对每个环节作检测,所耗费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很高。因此,注意控制虚拟旅游开发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才会增加盈利的可能性。

4.开展虚拟旅游合作。现在80%的旅游网站以地方信息或单一旅行社信息为主,服务范围也局限于区域性。另外,旅游企业自己招募人员来完成虚拟旅游的建设,由于人、财、物等原因,质量也不高。旅游企业之间紧密的合作,特别是高科技专业虚拟旅游制作公司的引入将会使虚拟旅游的发展更加迅速。

5.加强虚拟旅游宣传。虚拟旅游网站 自身也有一个向用户宣传推介的问题。虚拟旅游企业应采用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比如通过在宣传册、馈赠品上标明网址,在广播或电视广告中展现站点,向顾客发送电子邮件并促进顾客之间的口碑推荐,在热门网站及旅游相关媒体上刊发报道或文章等来提高知名度和访问率。

参考文献

[1]WiUiams P.&Hobson J.S.P..ViuflRea1.ity and Tourism:Fact or Fantasy?[J].Tourism Manage- ment,1995,16 (6):429—435.

[2]于萍 .虚拟旅游初探 [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7O一74.

篇9

    进入新世纪,微电影的创作开始盛行。2006年初,自由职业者胡戈的视频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认为是“微电影”的雏形,其内容重新剪辑了陈凯歌当年电影《无极》和法制频道《中国法治报道》栏目,将对白经过重新改编,滑稽的视频片段重新剪接,另类搞笑的广告穿插其中。在网络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下载率甚至远远高于《无极》本身,并引起陈凯歌导演的起诉和中影公司的不满。此事件在当年引起的轰动效应一直延续至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商业定制的“微电影”是2010年吴彦祖主演的时长为90秒的《一触即发》,是“微时代”的产物,其实质是商业广告,也就是说微电影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推动的结果。这种微电影成为广告营销市场的新宠:如在网络上一夜走红的微电影《老男孩》,其背后是雪佛兰冠名;姜文的《看球记》也是与佳能合作……越来越多大牌的导演开始进入微电影领域。

    新科技不断发展,使得各种新型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3G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移动电视,wifi(无线上网),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数字化的媒介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了很大的灵活性,也使得微电影的创作和繁荣有更大的可能。就时间而言,数字化媒介打破了观众必须在某一时间观看的羁绊,可以在任何时间里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并且能无限重复;就空间而言,数字化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介地域性的局限,可以在任何地点都实现与任何形态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观众再不需要去电影院遵循规定的场次,大家一起在黑暗中非常专注地紧盯银幕了,“电影院里庄重的聚会”被“一代又一代生产影像符号的电子产品”代替。同时,数字化媒介的出现大大拓展了电影传播者的队伍,即使是普通受众也可以参与到各类传播活动当中,信息接受者又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这也成为微电影不断发展、被更多人群掌握和参与的重要原因。国家正在逐步规范和重视微电影的创作,并引导微电影产业更有效和健康发展。2010年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举行,包括“短片展览展映、新媒体产业论坛、短片交易市场、新媒体项目投融资”五大板块;面向海内外高校学子的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于2012年2月28日在南京大学拉开帷幕;播放微电影的网络平台有优酷网、V电影、微电影频道等专业网站,已经在受众当中形成很好的口碑。

    二、新媒体平台下微电影的传播特征

    微电影由于在数字新媒体平台里更为自由和互动的传播特征,使得电影艺术从曲高和寡的神圣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全民皆可参与的新电影时代。它的低门槛、广泛参与性和互动性贴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与新媒体的特征紧密相连。微电影所具有的新型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电影“电影院—观众”这样一种具有固定空间的传播模式,“电影院内部那种训导式的交流模式受到了人们的冷淡”。相比传统的观影方式,观众可以运用新媒体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观看电影。在微电影中,观众不再仅仅是一个观看者,只是被动地接受电影创作者提供的艺术理念和“训导交流”,而可以参与到电影的策划、拍摄、后期反馈的全部过程中,从而成为了电影的参与者。这种主动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微电影在新媒体中的认知度和参与性。

    从艺术爱好者到新媒体运营商,再到专业的电影制作公司,大家都有各自的资源和理由参与到其中。虽然作品水平参差不齐,但极大丰富了微电影的数量和内容,真正达到了全民参与的传播特性。随着传统媒体开始考虑跨媒体;而新媒体面临不断的更新和换代,未来真正能够实现盈利、取得影响力的微电影还是专业团队制作出的作品,并不是那些个人随意拍出来的作品。微电影具有与商业联姻的天然优势,可以将品牌、产品通过故事和流动影像来包装、传达,是一种相当高级的营销手段。大型的商业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为一些品牌创作的、旨在传递品牌价值的微电影,虽然相对来说投入成本稍高,但制作团队专业,影片在故事情节、画面质量上都有很强的可观性。像“天堂鸟影像”作为最早研究国外视频营销的专业制作机构,陆续推出了品牌微电影、品牌故事、系列网络剧等艺术与商业高度融合的微电影,使他们制作的产品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营销工具,逐渐为大品牌商家所青睐。相比电视广告,微电影营销的性价比非常高,其传播范围之广、接受度之高、传播成本之低,吸引了众多品牌商尝试和采用微电影营销。其中凯迪拉克汽车、周生生珠宝、梦洁家纺、网易等等各行业商家已经成功运用微电影营销推广了自己的品牌。这些微电影在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网络平台免费传播,点击率均在百万次以上。这些由专业团队有商业目的定制的微电影,提升了微电影的艺术质量和口碑,又达到了极大的商业利益。现在,甚至一些在院线上映的商业电影也制作出合适的微电影在新媒体上为自己宣传造势,为电影票房贡献力量。2012年上映的电影《寒战》,集结了郭富城、梁家辉、刘德华三位香港金像奖影帝,以及新生代男演员李治廷、彭于晏等强大演员阵容。与影片同时推出的微电影《唯一抉择》是《寒战》的官方前传,邀请影片的主要角色李治廷倾情出演。执导这部微电影的仍然是《寒战》的导演梁乐民与陆剑青,并用拥有魅丽拍摄体验的HTCOneX手机参与了微电影的部分拍摄,同时该手机更以秘密武器的身份在片中展现,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样大胆的尝试,极大程度推动了手机拍摄微电影的先河。在拍摄过程中,导演通过HTCOneX手机特有的“HTCMediaLinkHD功能、夜间微光快速连拍模式,让李治廷饰演的廉政公署首席调查科主任在HTCOneX手机的帮助下一步步接近所谓‘寒战’任务的真面目”。比如:其中有一场厨房戏,场地非常狭小,导演就利用HTCOneX手机体积小的优势,在特别的角度拍出了特别的画面。导演还利用手机边拍边录的功能,可以“轻松在摄像的同时抓拍清晰的图片,这样既能回顾检视录制的影像,又能同时得到最想要的剧照”,让导演在狭小的空间内保证了高品质的电影画面。因此,HTCOneX手机不仅是该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秘密道具,更是协助影片拍摄的锐利机器。这部微电影神奇之处就是把手机“广告”变成了故事“内容”,在新媒体上既为电影《寒战》做了很大的宣传,又为HTCOneX手机做了最大限度的广告营销,达到了商业利益最大化。另一种微电影强调个人的艺术表达,以短小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现实、感动观众、传递情感,用相对简陋的设备完成对这个纷繁世界的个性表达。简易设备带来低门槛,互联网又逐步延升到了各种移动设备,使得现今信息时代人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权利、互动交流的很好地与传播学中全民参与、互动交流的特性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微电影原本就兴起于草根阶层,取材于社会真实事件,相比于传统电影更接地气,更能得到受众的认可。它没有更多的商业诉求和市场回报,可以表达更多个人感受以及社会公益活动。微电影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而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创新理念。微电影优势就在于创意。中国当下最大的微电影传播平台优酷网站上,绝大多数的微电影来自于年轻人在网络上的投稿,内容包罗万象,反映当今社会的各种现象,优酷则通过在片头插入广告来实现盈利。这些不同创意形成的微电影主要的传播渠道是像优酷这样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各类媒体的相互联系互动,便可以将任何一个话题、任何一种理念、任何一个热点,传播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微电影《洞藏酒的那些事儿》、《微电影再见理想》、《我们结婚吧》、《白色恋人》、《独立包装》、《岸边的记忆》、《誓不低头》、《我的城管女友》、《空巢老人》、《假如爱情》、《老男孩》等等,都在不同时间段引起了较为轰动的社会反响,使得草根阶层也可以引领时尚话题、关注社会热点、表达艺术主张,达到了传播主体的全民参与和相互交融。微电影的传播特性可以概括为传播主体的全民参与性、传播内容的广泛丰富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开放性,而这些特性又决定了微电影发展和繁荣有着商业性和自娱自乐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全民参与,在“眼球经济”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孕育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和产业前景;另一方面,由于微电影的门槛低和开放性,个人影像表达的权利更容易被容许,人们不用再艰难地寻找森严壁垒的展示平台,也规避了严格的影视审查制度。

    三、新媒体状态下微电影的困境和解决对策

篇10

关键词 科技期刊;新媒体;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134-03

1 科技期刊新媒体发展的必要性

1.1 新形势倒逼科技期刊发展新媒体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发展的世纪。随着网络、手机、移动设备等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和普及,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手机网民规模则达到5.27亿。而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网上冲浪、移动掌上阅读、社交平台、即时聊天交友等与新媒体相关的行为已经成为人们热衷的生活方式之一。因此,在新媒体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形势下,科技期刊必须向新媒体靠拢,不断丰富自己的传播方式,在与新媒体共生融合中寻找到自身的突围之道。

1.2 产业调整要求科技期刊发展新媒体

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化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对此,以图书、报纸、期刊出版为主的传统出版企业纷纷通过不同的形式进军数字出版领域。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由表1可知,2006~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中,增速最快的是网络动漫,7年间增长超过百倍,产业收入从2006年的1000万元发展到2012年的10.36亿元;其次是电子书产业,增速接近20倍;互联网期刊产业发展较慢,增速仅为0.8倍。

2科技期刊新媒体发展与应用

当前,如何抓住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契机,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服务水平,事关科技期刊长远发展大局。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直属的公益事业科技机构,其下主办有《农村新技术》《家庭科技》《企业科技与发展》3本科技期刊,其中《农村新技术》创办于1983年,以“普及科技知识,服务‘三农’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全国知名农业科普期刊, 2013年入选“中国百强报刊”。《家庭科技》创办于1985年,是以介绍生活新知、指导建设幸福家庭为宗旨的综合性科普期刊。《企业科技与发展》创办于1985年,是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刊登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期刊。近几年,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积极研究和探索科技期刊新媒体发展之路,并在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1 建立独立的期刊网站

如今,越来越多的期刊与网站开发商合作自建网站,网站成为期刊进行数字化出版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自2011年以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新技术》《企业科技与发展》网站,使网站具备了信息传播功能、交互功能、期刊形象展示功能、娱乐功能、导航和搜索功能等(见表2)。网站的内容与期刊内容相互交融,通过网站期刊文献内容,提供网络订阅、免费下载等服务,起到宣传期刊、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等作用。期刊网站通过大容量的信息、快捷有效的编者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不但丰富了网站的内容,而且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期刊网站除涵盖纸质期刊主题的基本内容、对期刊内容进行了符合网络传播特点的再编辑外,还增加了同期刊内容相关的信息,形成刊网互动的宣传,使期刊网站成为纸质期刊的一种扩展和延伸。

2.2 充分利用微信、短信平台等交流平台

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如微信、客户端、二维码、短信平台等工具或载体,吸引读者和作者参与其中,拥有自己的现代化“粉丝”。同时,通过交流平台的扩大以及信息源的增加,让期刊更有受众基础,选题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期刊才更有品位、影响力和生命力。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短信平台,期刊与读者更频繁也更有效地互动,不仅能进一步丰富期刊内容,还有利于推动期刊品牌化建设。《农村新技术》《家庭科技》《企业科技与发展》3本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在推出不到一年时间里,通过编辑、推送期刊电子微刊,其关注人数不断上升,影响力逐渐加大。《农村新技术》设立农业科技传播短信平台,以手机短信方式定期免费向读者推送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动态等信息,并及时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读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农业技术信息。

2.3 探索期刊移动客户端的生产

当前,期刊业纷纷涉足移动客户端,各种移动电子阅读终端的APP不断涌现,而国内科技期刊的移动客户端目前还未全面起步。从发展趋势来看,移动智能终端代表未来的阅读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科技期刊移动客户端的生产与应用,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广西科技情报所科技期刊社在对科技期刊移动客户端的探索上,发现移动互联网更容易培养用户付费使用的习惯,具有复合传播的特点(除了可以包含期刊的内容外,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资讯和服务性内容),可以延续期刊的品牌效应,更易吸引读者。

2.4 打造科技期刊新媒体多元化的商业运营模式

科技期刊新媒体的商业运营有别于传统媒体,其盈利模式是基于传统媒介的多途径、多方面的盈利模式。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在打造期刊新媒体发展上,摸索出了以下几点商业经营模式:1)售卖内容。期刊内容的售卖是期刊的第一次销售,也是期刊新媒体盈利模式的基础,它是以为读者提供阅读内容来获取收入,如目前在网站上销售的电子版期刊,以及通过网店售卖纸质版期刊。2)售卖广告。期刊广告是期刊社的主要盈利手段,《农村新技术》杂志将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刊登广告的方法,提高了广告的宣传效果,获得了广告客户的青睐。3)售卖项目。为增加创收,《农村新技术》杂志每年都经营着多个农业技术项目,通过新媒体的宣传和售卖,项目经营收入也得到了提高。4)售卖服务。期刊的增值服务是以提高某种服务来满足读者的特定需求,《农村新技术》利用新媒体及相关资源,推出期刊的付费检索业务、有偿咨询服务等业务。

3 科技期刊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目前,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新媒体发展的参与度明显不够,其自主研发能力仍然薄弱,在期刊新媒体产业链中仍然处于弱势和缺乏话语权。具体表现在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长期集中在传统出版业务方向上,对于新媒体的技术研发、投入和积累极少,缺乏对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因此,期刊新媒体产业发展基本上是由技术提供商领航,除少数有实力、资金雄厚的出版集团积极着手拓展数字业务外,绝大多数出版单位在期刊新媒体发展方面建树不多。如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期刊社由于人力、技术能力、影响力的不足等原因,《农村新技术》《企业科技与发展》在自建网站的同时,也把期刊电子版经营权转让给了一些大型网站或数据库,从而缺乏对网络期刊的自,不利于期刊的网络化

发展。

3.2 忽视对新媒体的管理与更新

自广西科技情报所科技期刊新媒体集群建立起来之后,目前期刊的网站虽然也提供期刊投稿、浏览、下载等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也定时向读者信息,短信平台也回答读者相关问题,但是由于网站编辑人员、农业专业技术专家的缺乏,这些新媒体在运行上还存在以下问题:期刊网站、微信、短信平台仍缺乏周期性维护,信息更新速度缓慢;部分内容转载其他媒体的信息,因原创性少,显得老套陈旧,起不到读者、作者和编辑三者相互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短信平台上对读者的问题有时未能及时回复,同时给予的答案也缺乏指导性和实用性。

3.3 复合型人才缺乏

新媒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关键是复合型人才。这里所说的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对传统出版流程和数字技术以及经营管理都比较熟悉或精通的人才。因此,要求有关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出版、编辑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数字化的出版编辑技术,懂得期刊新媒体产品策划和数字化环境下的经营管理等。然而目前的人才结构多是单一型的,表现在传统期刊出版单位不了解技术开发和新媒体的运营模式,而技术提供单位不了解传统出版的流程。这也造成了期刊新媒体应用的成本过高,难以实现盈利的局面。

3.4 发展资金不足

期刊新媒体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购置相关的硬件设备、租用电信线路、开发相应的电脑软件等。但是,目前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对科技期刊新媒体发展的资金投入极少,绝大多数新媒体的建设投入都是部门出资。在传统媒体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期刊社在保证日常出版开支后,没有更多的经费投入新媒体建设中,资金缺少问题制约了期刊的新媒体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目前所建设的新媒体技术含量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无法保证、市场推广不力、影响力低等。

4 科技期刊新媒体发展建议

4.1 明确发展方向

作为传统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我们首先必须明白在期刊新媒体发展中的所扮演的角色,明确“内容为王” “产品为王”同样是期刊新媒体产业发展的立足之本,“服务为王”则是发展之道。我们必须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将内容做精、将产品做准、将服务做到全方位和个性化。依托内容资源、明确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是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发展的硬道理。

4.2 深入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模式

随着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应用手段层出不穷,信息传送速度越来越快,终端设备价格日益便宜,新媒体用户数量迅速增长,这些都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体的融合互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技术应用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技术优势,通过二者间的互动可以扩大优势,增强竞争力。如可就某一主题在新媒体上展开网上调查、互动讨论等,然后在刊物上发表其中优秀的、重要的内容或技术;而期刊上的文章也可以放在新媒体上让读者点评。2)多媒体型。平面媒体以文字、图片为主,新媒体则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符号系统于一体,因此可以通过信息的整合、重构和形态的相互转换,开创阅读新模式。

3)资源整合型。刊物与新媒体整合,发挥期刊以深度报道见长、阅读时间持久和网站直观快捷、辐射面广的特点,推出两者的互动栏目,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4.3 拓展科技期刊新媒体盈利渠道

科技期刊新媒体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进行市场化运作,提高自身造血功能,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因此,在当前期刊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想法设法拓展其盈利渠道,可通过网络广告、信息收费、加大力度开展电子商务、提供订制化服务、提高网络数据库服务等手段盈利。

4.4 建设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

科技期刊新媒体发展需要多方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是具备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期刊出版单位一方面要重视对现有编辑人员的培养,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时展需要;另一方面,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到新媒体发展队伍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科技期刊新媒体顺利发展的基本保障。

5 结论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技期刊媒体必须及时更新观念,通过分析未来科技期刊的内容生产模式、信息传播方式、阅读体验模式及营销服务模式等,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并积极探索和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走上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空前激烈的传播领域继续走在时代前沿。

参考文献

[1]李传熹,刘克西.我国科技期刊网络化发展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