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设计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设计分析

篇1

关键词:城市文化空间设计城市符号

一、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性、包容性、地域性、连续性的城市典型特色。与城市的空间建筑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避免城市设计中千城一面的现象,就必须要把城市文化当做一个创新的重要来源,必须深入发掘城市文化背后隐藏的符号和文化历史资源,从而展现出不同城市的地域特色,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升形象。首先,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进程过程中慢慢积累下的城市文明程度的代表,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和环境属性,在漫长的历史中慢慢积淀下来,具有独创性和人文性,也有重要的历史资源可以挖掘。城市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物质环境,通过物质环境能够打造城市最鲜明的名片,体现鲜明的城市文化,因此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精神文明特征。同时城市文化也具有选择性和包容性。城市文化是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会让城市具备活力,而正是因为文化能够吸收多样化的文明才能够让城市文化不断延续下去。兼收并蓄,兼容并包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作用,能够形成广泛的多样性和文化自由,从而让城市里的居民有了可选择的余地。第三个方面,城市文化具有连续性和多样性,不同地域会打造出不同的城市名片,自然也会形成不同的城市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不会长时间地消灭或者灭绝,会在历史文明的演进中不断碰撞与交融,并且得到连续的发展。

二、城市文化和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

时代会给城市文化烙下深深的印记。因此,城市文化会与城市设计息息相关,能够给城市设计者提供宝贵的社会资源。城市文化和城市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离开了城市文化的城市设计势必会出现同质化的局面,会出现千城一面的消极因素,让打造出来的城市缺乏内涵而脱离了城市设计,简单地追求城市文化,也会让城市文化脱离时代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城市的未来长远规划和发展。所以本文就研究了城市文化和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很显然,城市设计是以空间为主要前提的,城市空间包括特殊的公共场所,也包括一般性的能够承载大多数活动的普通空间。其实城市文化的真正载体就是人在空间中的活动,人在城市空间中不断活动积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构成了城市文化的核心内涵。对城市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就要先体验城市文化,就要对空间设计有具体的了解。通过了解空间设计的深层次内涵,通过把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文化联系起来,通过相互关联的要素进入特定的逻辑思维,并且让人的思想和外部环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理解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之间特殊的逻辑关系,并且运用这种逻辑关系。

三、城市文化视角下如何进行城市设计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宝贵的时间资源,首先要先确定为了解城市文化,对城市文化进行透彻的分析。对一个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和情感进行维护,保护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的城市符号,才能够尊重城市文化,并且把这种城市文化内涵传承下去,尊重地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结合起来,让城市文化带动其他一系列城市设计的细节,并且把城市文化作为城市设计的中心环节。其实,要打造特色的城市符号,城市的外观表象是留给外地游客的第一印象,而符号就是这种印象的基本单位,能够将城市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特征体现出来。符号包括城市的公共设施城市的标准和城市的建筑符号,所以城市的建筑物也要围绕城市内涵和城市文化展开,例如老北京的四合院、安徽的徽派建筑都是城市文化中城市建筑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征,而公共设施也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城市设计应当利用城市文化对公共设施进行宣传,让散布在城市各个街道和空间当中的公共设施尽可能突出当地的文化特点。在城市活动方面,也要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把城市文化和城市活动整体有机的统一起来,促进城市特色设计。人与城市之间是一种互动的设计,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民俗活动、商业活动、休闲文化、特色活动,最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也能够吸引大批外来的游客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给其他人带来特殊的城市印象。所以,要注重世界文化的打造和传承,体现城市的人文精神,作为城市空间设计的重要环节。人民活动在每个城市中都普遍存在,但真正利用活动打造城市名片的就不多。例如香港就打造出了时尚、先进、国际化的大型品牌,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该地域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的空间设计特点,从而满足更多的人的需求。城市设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只是包括城市的空间设计和建筑设计,也包括微观方面的细节设计,包括城市的招牌广告、城市的标志物和交通工具形象,都是体现城市同一风格内涵的重要举措。城市文化自然也贯穿其中。为了更好的统一城市文化和城市设计,必须从城市符号入手,让城市的外观表象呈现出特色化的特点,对夸张而鲜明的城市文化进行深入的利用,积极利用细小的城市设计细节对城市进行宣传,给人留下鲜明而独特的印象,包括对城市吉祥物、城市标准字体、城市标准色彩和城市代表的花花草草进行统一设计,尽可能直观地体现出城市的形象和内涵,把抽象的符号和代表城市的文化宣传理念连接起来,在人能够感知到的方方面面,塑造不一样的城市名片。

总结

城市的空间设计和城市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为了让城市设计更具特色,全方位的塑造多样化的城市形象,必须要在城市设计全过程中融入城市文化。首先具体分析城市文化,挖掘城市文化的内涵。其次要让人的各项活动和城市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城市设计的品位,对城市文化进行巧妙的利用,塑造城市的有机风格。

参考文献

[1]文化经济学[M].书海出版社,胡惠林,李康化著,2006

[2]品牌城市[M].东南大学出版社,刘湘萍编著,2004

[3]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美)凯文•林奇著,2001

篇2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景观建筑设计

在园林中设置建筑景观 ,以此提高园林的可观赏性 ,建筑是静态景观 ,然而自然风景是动态景观 ,在这样的动静结合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景色的层次之美 ,空间之美 ,在建筑中观景 ,将感情融入于景观的观赏。

1.1桥的设计与建筑

有园林景观的地方就少不了河流,因为河流起到调节气候,湿润空气的作用,要想让人们靠近河流,呼吸其中的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氤氲,最佳的方法就是要在河流上设计一座桥梁,一方面提供了观赏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桥梁作为建筑景观的渲染美景的艺术效果 ,达到交通与艺术欣赏的融合 ,在规模比较小的园林中 ,经常把桥设计成划分水面的景观 ,以此来扩充景观的面积 ,增加景观的层次性 ,有桥的水体通常能够增加水面空间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突出水面的幽深与悠远 ,小园林的桥可以设计成质朴、精巧的拱桥 ,并与河流的水面十分接近 ,让游人在观赏园林的景观中 ,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效果。

如果是大型园林 ,桥则要作为整个园林景观的一个标志 ,桥要被设计成与整个的园林景观想呼应的人文景观艺术 ,桥体的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 ,为了丰富景观的效果 ,可以把桥的形状设计成为具有丰富形状的人文景观。这样的桥体可以设置在悬崖上方 ,腾空而起、衬托出山的陡峭与幽深 ,水的广阔无边。

例如 :在杭州西湖上有一座中外闻名的断桥 ,这座桥之所以成为天下人关注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古代的关于白蛇传的传说 ,但是更多的则是他的外形与位置的设置 ,断桥设置在西湖上 ,在西湖的美景的衬托下 ,显得格外优雅 ,有人站在桥上可以尽情地欣赏湖上的美景 ,达到自然之美与人文欣赏的有机融合 ,这就发挥了人文建筑的景观作用 ,与使用作用 ,达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 廊的设计与安置

廊是一个狭窄的通道 ,他起着链接建筑物与外部空间的作用 ,廊不仅能够为游人提供休闲的功能 ,也发挥着交通的重要作用 ,廊是一个过渡性空间 ,使园林景观更具有空间性与层次性 ,游人走在游廊上 ,悠闲地看着眼前的景观 ,一步一景 ,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游人在不同的季节能够欣赏到不同的景观,延长了顾客的观赏时间。同时游廊由于具有遮雨、遮阳的作用 ,能够达到对游人的保护 ,岭南地区的四大名园之一的“浣红跨绿”桥廊就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个十分典型的游廊景观 ,这个桥廊的前面与后面各有五级台阶 ,在桥的下面有一个石拱卷 ,在桥的前面与后面的两端分别有游廊相联系 ,当游人置身其中欣赏景色时 ,可以依靠着栏杆 ,稍微休息一下 ,以此来体会到游廊为人们带来的温馨。

二、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园路设计

2.1园路的布局

由于现代社会及技术条件的大大改善,在园林中园路设计上也逐渐丰富起来。根据功能及需要,现代园路的布局上立足在地理位置、地形等诸多方面因素来考虑。现代园林布局多以自然式、规则式及混合式三种为主。自然式布局:继承与发展了我国传统园路布局形式,多在山水园林中远用,已达到给人以心旷神怡、自然自由之效果;规则式园路布局:多用于纪念性的园林与寺庙的园林建设中,类似我国皇家园林之规范性特点,以展现庄严、肃穆的环境效果;混合式园路布局:结合了自然式布局与规则式布局两种效果,以升华其观赏性、丰富

其内容。此外,我国现代园林借鉴了西方园林的风格,并且在园路布局中结合园林的主题之需要,使得园路设计更加新颖而富于创新新。

2.2园林的铺装

在现代的园林建设中,园路的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铺装的材料也种类颇多,主要有:石材、混泥土、木材、砖制品等等。按照实际需要不同而相应选配,花岗岩坚硬而典雅,陶瓷品光滑而色彩丰富等等。近年来,园林建设者又在尝试用新兴的材料用于园林景观中的园路铺设中。如:当今广为使用的陶瓷透水砖,具有透水性好、安全性好、耐磨等优点;另外木料作为传统的铺垫材料,以其生态性、可塑性强等特点,也被越来越多的园林所采用;金属制材料则具有耐磨、轻巧、力度硬度好及高雅等被设计师所喜爱使用;玻璃作为近代文明的产物,明亮而光滑、坚硬而易破碎、透光等优点也广为使用。

2.3园路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现代化的当今,园林景观中的园路设计必须综合诸多因素慎重考虑设计规划。不可刻意追求平直或者曲折,大兴土木而忽视实际地理环境之需要。要科学合理规划与设计,节约材料资源、提高实际成效,综合考衡生态水文、地理地貌、园林景观、实际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根据经验,实际建设设计中,要减少断头路、过分占用面积、不合理规划、影响景观等现象。

随着园林景观建设的加快,园路设计在其中的交通引导、配合景点等作用也在日益重要。通过优美的图案纹身、曲折变化的形态等可以给人以贴近自然之美,给人以方向引导之效,给人以烘托景观主体之氛。总之,作为园林景观的“引导者”,园路在园林游览中发挥重要作用,园路设计的优秀也直接关系着整个园林项目建设的成败。

三、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人工湖设计

人工湖一般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挖掘出来的一种湖泊,是在非自然环境下产生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流行水景住宅,傍水而居、亲近自然成为人们一种对生活的追求。于是人工湖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成为一种以景观为目的而存在的建筑物。

3.1人工湖的布置要点。

园林中利用湖体来营造水景,应充分体现湖的水光特色。选择壤土、土质细密、土层厚实之地,不宜选择黏质或渗透性大的土质为湖址。如果渗透力大于0.005,必须采取工程措施设置防漏层。人工湖的设计,应当与当地的地质状况相结合,合理的选用防水措施。目前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工膜进行防水防渗处理。在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基层的质量,防止植物的根系对防水层的破坏。在水体深度设计时,加深水体的深度,能为水体生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改善水体环境,并防止冬季冻结。

3.2人工湖设计注意事项。

①湖体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湖底的渗漏状况。通常基址条件较好的湖底不需要特殊处理,适当夯实即可。好的湖底全年水量损失占水体积累5%-10%.一般湖底10%-20%;较差的湖底层20%-40%。②湖体设计时排水尤为重要。如果设计水位过高,会给施工造成很多不便。当因为客观因素限制,湖体设计水位过高时,为避免湖底受地下水的挤压而被抬高,必须特别注意地下水的排放。③湖体设计时同时也应对岸线开挖的稳定性进行充分考虑。湖岸的稳定性对湖体景观有特殊意义,应当予以重视。

一个好的水艺景观设计应当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追求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提供给人舒适感、安 全感、健康的生活环境。水艺景观是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在水艺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与园林整体文化主题的呼应。从而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丽的一道风景。

四、总结

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设计者严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搭配,满足园林景观的实际需要,使园林设计真正实现技术性、时效性、功能性的结合。园林中的各项目起到营造优美、舒适园林景观的作用。因此创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结构创新的景观,将会对生态景观、湿地景观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亚梅。 浅谈家庭庭院的园林景观设计[J]。 现代园艺,2013,(2)。

[2]赵一凡。 浅谈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J]。 现代园艺,2013,(2)。

篇3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基;路面排水

Abstract: city road drain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road design, it not only affects the city road service life, but also affects the city cleaning, landscap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vement subgrade drainage, drainage and greenbelt drainag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Key words: City Road; roadbed; pavement drainage

中图分类号:[P64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1 前言

城市道路设计时,为保证行车安全、以及避免路面过早损坏,要求迅速及时地排除路面积水,同时为了改善城市卫生条件,保障生产和人民生活,还需及时排除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所以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排水重点是路基路面排水和绿化带的排水,应综合合理设计使排水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排除雨雪水、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2 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主要部分,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水还可能造成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路基排水的任务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土路基湿度降到一定的限度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1 地势较低集中汇水的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立交低洼处地下水水位较高,特别是在下穿式立交中,道路低点比周围地面低3 m~6m,且形成盆地地形,这样大气降水向低洼处汇集,就会造成路面积水。这里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处理:

2.1.1 自流排水

当立交附近有低于立交最低路面的排水管区时,采用直接排水的方式,这也是城市道路立交经常采用的方式。自流排水是最经济、最安全的排水措施,它不需要消耗能源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建设。

2.2 潮湿和过湿路基的排水设计

潮湿和过湿路基应首先应该疏干和换填处理。对于潮湿路基,含水量不是太高,可以在施工前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水排到排水沟内,从而疏于路基;对于过湿路基,含水量较高,无法晾晒和疏干。只能采取换填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材料等。

2.3 降低路基地下水位的设计

降低路基地下水位,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在下穿式立交处一般路面标高较低,大部分路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特别是南方地下水位较高而雨水又多地区,若路基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导致路基湿软、变形、强度降低,最终发生破坏。降低地下水位通常可以在路基下地下水位一定高度范围内设置暗沟、渗沟和渗井等。

3路面排水设计

3.1 行车道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有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迅速将水排除,通常采取双坡排水方式,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终排入保留水系或河流中。

3.2 人行道排水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人行道的排水尤为重要。为了便于排除人行道的路面水,人行道的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行车道,雨水沿着横坡流入行车道的雨水口内。如果人行道较宽且雨水较多时,可以设置专门的雨水管道迅速排出路面的积水。

城市道路位于挖方路段时,通常在道路的两侧设置符种形式的挡墙。由于汇水面积的增大必须在挡土墙上方设置截水沟,拦截径向流入人行道的地表水。在挖方路段的道路,路面标高较低,会有少量的地下水沿着挡墙的泄水口排出,从而使挡墙的墙壁上留有含有泥土或铸铁生锈的雨水污迹,影响道路的美化。此时,为了使人行道清洁干净,可以在人行道边设置排水通道及时将挡墙上方的流水截走。

3.3 路面结构排水

由于少量的雨水通过路面空隙,路肩和裂缝是由高水位地下水、截断的含水层渗入到路面结构内,造成路面基层承载力下降,在动胀地区,融东季节水会引起路面结构的结构性破坏,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把路基内部的水排出路基之外。

首先,在道路各结构层施工时,每层均按照道路路面纵横坡度进行施工,使得每一层都形成一个排水坡度,及时将各结构层水沿道路横坡排入道路两侧设置的盲沟或排水渠道内,再通过肓沟将水排入雨水井内。在面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乳化沥青下封层,使得通过缝隙向下渗入的水分及时沿封层表面向道路两侧排走,保持道路基层于燥。路面结构内设置排水层将地表水及时排除,防止渗入路基,在路面结构以下路基以上位置设置排水垫层。排水垫层设置一定的纵横坡度(其纵横坡度分别同道路路面纵横坡度),将渗入排水垫层的水分迅速地排出道路以外。排水垫层选择透水性较好的粒料材料,如碎石,矿渣、砂等。这些材料还可以防止路基内地下细水的上升,使路面结构保持干燥。

4绿化带处的排水设计

绿化带没计是城市道路没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城市道路一般都有15%一30%的红线宽度作为绿化带,而且近几年各个城市加强环保,使得道路绿化带宽度越来越宽(特别是游览性道路、滨河路及有美化要求的道路,绿化带宽度将更大)。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道路绿地率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美化了城市和对于减少道路交通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绿化带内的排水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渗入到绿化带中的水分一部分沿道路纵坡向下排走,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雨水渗入土中,同时城市道路中埋没有各种管道,这部分雨水会沿着各种管道向路基深部渗透。这种封闭的渗流会在路基低凹处及构筑物台背等处集中,导致路基含水量增大,强度下降,年长日久会使路基损害。首先,在中央绿化分隔带内填筑30cm黏土,并以一定角度坡向分隔带中央,利用黏土的弱透水性阻止水渗入路基。并引导水流向绿化分隔带中央,然后在绿化分隔带中央修筑碎石盲沟。盲沟顶标高大致与路基顶标高相同,肓沟以两个窨井中点为分水岭,以2%纵坡分向两侧,以利于水的流动,减少下渗时间。在窨井位置没D230混凝土横向支管,连接碎石盲沟与窨井,并以1%坡将水由肓沟引入窨井。

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开展,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发展。从以往的单纯根据交通需求增加道路建设阶段,逐步发展到进行道路网络系统的建设阶段、采用交通工程理论充分发掘已有道路资源潜力阶段、重视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阶段,直至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道路设施水平还很低、机动车增长迅速、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交通管理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解决诸如此类一系列问题的首要应该在设计规划上。下面就城市道路设计方面要注重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探讨。

1.路面标高控制

城市道路要靠路面来排除街区的雨水,一般要低于街坊地坪,雨天时以吸纳路外雨水。而公路多在乡野,为防止路面积水,雨天要往路外排水。比如郑州,现在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当时修筑道路为少运点儿路槽弃土,所定路面高程偏高,如经三路偏高50厘米(含以后养护加铺)左右。而街坊内,建筑物都要按所在地的路面高程,来选定庭院地坪高程。路面抬高了50厘米,为此一平方公里的街区,要多填50万立方米土,大大增加了社会建设成本。设计带有政府行为,其目的是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不从社会整体把握,就是决策和设计失误。

那么城市道路标高比现状地面要高多少合适呢?应结合自然地势,从整个道路网络、道路横坡、高层建筑弃土(地下要建2―4层、弃土可适当垫高庭院地坪)和道路养护加铺(新建结构较薄)等因素着眼,一般认为新建道路中线标高与场地自然地坪相当即可。

2.城市道路服务对象

设计要处理好人、车、路、环境的关系。城市道路除机动车外还有大量非机动车和人流,以后可能还要有轨道交通,形成车、人和各种交通工具交织的纵横向交通网络。如郑州二七广场,机动车高峰小时进入交通量达4000辆以上,非机动车15000辆,人流积聚量每小时2万人。

3.城市道路要通过大量地下管线和地上杆线

主要管线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路灯、交通、有线广播和军用等十几种之多。各类管线中尤以电信、热力和自来水较难处理。电信和热力管道断面大,自来水管在交叉口要设闸门井、表井和消防栓,所占地面、地下空间位置都很大。各管线间还有最小毗邻距离要求,因此人行道宽度不仅要考虑通过形人,还要满足埋设或架设管线和种植行道树的需求。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正在实验建设共同沟,采用集约埋管方式,但共同沟造价昂贵,每延米约2万元,管养费用也大,并非每个城市都建得起。因共同沟内要进人检查维护,另要设置独立的给排水、照明、空调、消防系统,要不断地抽水、补气,有些管线如电力,燃气有防火要求,还需要将共同沟隔离成蜂窝状断面,而且污雨水等重力流管,往往不便接入支管,要在道路两侧各建设一道共同沟才行。像上海这样实力雄厚的特大城市,也只在浦东张扬路建设了一条几千米长的共同沟,供人参观的才一二百米。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共同沟是建不成,也管不好的。交叉口管线综合是大学问,要不断地调整规划,非一般生手所能承担。管线埋设深度最好能大于0.7m。埋深不足时,为防止碾压损坏管道,要做管道加固。

4.平、纵、横断面设计

4.1 平面设计

注意处理好交叉口扩展,人行横道定位,公交站点位置选择,公交港湾和大人流的重要出入口(公园,公建,商业中心,政府)等关系。公交站点既要靠近交叉口,又不能妨碍行人过街,一般要求公交站点的换乘距离不大于50m。站点选在交叉口前方或后方都有道理,要根据道路交通量大小分别对待,摆在前方时,公交车可看信号起步,有利于节约能源。但交通量大时,由于进口车道要扩展,往往没有增辟公交车道的余地,所以,规范规定公交站点一般设在交叉口出口道路一侧,交通量小时可置于进口侧。道路为三幅路时,在过街人流多处,隔离带断开处要大致对齐,以利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交叉口扩展与否与道路交通量(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量)密切相关。按规范设计公交港湾,需要占用很长的隔离带。道路转弯处,侧石要随路线弯曲,曲线半径不宜太小,外距至少要大于0.2m,否则显得道路转折处会显得太陡峭。与设计道路相交叉的规划道路可暂不留口,这是由于规划道路的方向,往往不能精确定位,留口不能准确把握,以后该路建设时多半要破除改建,造成浪费。

4.2 纵断面设计

要结合自然地形设计,要求线形顺畅,宁肯坡度小些,也不可故作屈曲趁坡,那样可能局部形成积水湾。交叉口纵坡要尽可能做到与相交道路横坡匹配,不可拘泥于变坡点一定要在道路交点。如一定要设在道路交点,则可能在路口形成屋脊状,不利排水。坡面交叉口尽可能消除路面新月形存水死湾,不能只靠雨水口收水。现在城市道路雨天时积水的一重要原因,就是竖向设计不合理。路面脏,初期雨水会挟裹大量漂浮垃圾、树叶堵塞雨水口,天放晴后路面上还有大量积水,妨碍行人和非机动车道交通,这是老百姓最不能接受的。还是沿路面排水最可靠。小坡度坡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尚没有见到很规范的示例,也缺少能快速引流的合理的雨水口形式的论述。

4.3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应按道路类别、等级、交通量、路幅、设计车速等统一安排。城市道路不像公路那样,征地宽度、拆迁界限由设计确定,城市一般工程建设不能突破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因此路堤段可在保留一定人行道宽度(大于2m)情况下,另加溜坡,坡脚不能伸到红线外,必要时要在红线边加设矮挡墙。同样路堑段的护坡,坡顶亦不能突破红线。这些挡墙和护坡宜按临时工程设计,因为在道路建成后,两侧土地会加速开发,这些临时工程在进行场地平整时都要废除。人行道有效宽度应扣除植树带或杆线带。注意人行道铺装要符合砌块模数(考虑路缘石、边缘石、砌块宽度和宽1~3mm的缝隙)。人行道坡宜取低值,一般取1―1.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为1―3%),这样便于与社区地坪接续。

4.4 交叉口设计

结合交叉口的交通量和自然条件进行视距三角形验算、车道扩展、交通渠化和竖向设计。人行横道最好要与相连接道路上的人行道大致对齐,以减少行人横过道路时的滞留时间。一般在用占地面积多少和通行能力大小,来评判交通渠化方案的高下。

综上所述,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要合理配置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内外交通衔接,地下空间利用,交通组织和管理,交通标识与引导系统,人性化设计等。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2. 黄一虹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广东科技 2011.09 第18期

篇5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中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有着明显的差距,对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程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程度。无论是从给水系统的规划建设还是对于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大致分类三个过程:供水、排水、循环水利用过程。这个三个具体的给排水过程构成了市政工程规划设计中关于水资源利用的全部。对于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要坚持的原则是,充分合理的使用水资源的基础之上,进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让每一滴水都不浪费。这样的给排水工程规划才是进行市政工程建设的水资源利用的重中之重。

一、 城市市政给水工程设计中设计要点分析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中的前期规划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给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给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不仅关系到城市用水的安全、及时,还关系到整体的给排水工程规划的整体施工的效果。目前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给水工程的建设存在的一些不合时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大,城市居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市政工程中的给水系统不能够与时俱进的和城市人口整体容量的加大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样就导致了在城市市政给水系统设计缺少长远的意识。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居民区、商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区的大量建设,对于给水管网线路的设计的铺设缺少相应的规划、重复设计、重复施工的现象都经常发生。鉴于这样的一种实际状况,给水系统的规划和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中应该站在前瞻性的角度进行设计,不能够只考虑到当前的给水系统建设,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到未来几十年城市发展的规划上进行设计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市政工程设计和规划不至于进行重复的设计和建设。另外,在给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具体规划设计部门不能够充分考虑到具体的用水客户的实际情况,这样就导致了给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够因地制宜的设计,导致了市政工程规划中,存在着用水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的矛盾所在。这就要求市政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单位要充分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采纳用水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给水系统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市政规划给水系统设计中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以做到因地制宜的进行给排水工程的建设。

二、城市市政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于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市政排水系统包含的具体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活污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市政排水工程规划是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市政排水工程规划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排水系统网络的建设不够完善,排水中的具体市政排水量没有能够进行具体的测算,排水系统中的具体种类的水没有能够进行细致的分类。对于城市的市政工程的排水系统没有能够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当然目前的排水系统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但是相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没有达到国外的标准。

目前对于排水系统的规划主要是分为了: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这样的专项规划主要指的是:进行了大范围的的规划排水系统,如在工业园区进行的排水系统的规划,对于生活园区进行的排水规划,对于商业区的排水规划。但是这样的规划和设计都是粗糙的规划设计不能够真正起到合理的利用和处理水资源的目的。要在城市市政排水工程中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让市政工程的排水工程成为一个系统的工程,通过对于市政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让城市的排水工程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能够统一协调的发展,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运行中合理利用水资源。所以说在对于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内容,让排水系统建设的能够保证畅通的前提下面,因地制宜的完善排水系统的建设。

三、加强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意义

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关系到在城市生活的每一个人的具体生活过程,只有将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按照前瞻性的理念进行规划和设计,才能够完善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给水工程建设关系到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及其重要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水资源的利用,如果没有好的给水系统规划和设计很难想象城市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景象。在市政给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在充分考虑到用水单位实际情况的作用下,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总之给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是市政工程建设中,相对位置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城市市政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排水规划的设计,排水工程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利用的全部。由于排水工程涉及到的面比较广,直接涉及到的有城市道路路面水的排水、城市工业用水的排水、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等。这些方面的排水规划设计由于产生的水资源污染的程度不一样,这就要求对于这些市政工程排水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具体的产生污水的单位的情况不同进行污水管道和网络的铺设,有的污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河流或者湖泊中去,有的污水就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才能够排放到河流或者湖泊中去。不同的单位产生的污水情况的不同,污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充分考虑到以上的几种具体情况,才能够不断完善城市排水工程的建设。

总之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关系到在城市生活的每一个人的具体生活,只有将城市的给排水工程规划和设计好,才能够建设出具有前瞻型、实用型的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才能够让人们在享受城市生活带来便利的时候,不断增强对于城市水资源的珍惜的程度。当然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结合当地具体的实际进行规划和设计,只有按照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水资源丰富程度进行规划设计,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四、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城市进行工作、学习、生活。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市政工程建设中的给排水工程规划的意义所在,只有在具体的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用水单位和排水单位的不同实际情况,才能将给排水系统工程建设好。另外在进行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设计和施工,只有将城市的给排水工程规划和设计好,才能够保障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水资源,而可利用的水资源又是有限的,只有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上下功夫才能够将水资源利用好。不断完善和加强城市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给排水系统的规划,才能够将有限的水资源利用好,为城市的不断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海玲. 城市规划中给水排水设计要点探讨.[J]. 科技传播.2011.6

[2]. 宋桂杰.张韵.浅谈小城镇排水体制的选择.[J].中国给水排水.2008.12

篇6

关键词:项目导向;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钱学礼(1975-),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湖南 邵阳 4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2-401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54-02

一、课程性质

“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旅行社计调与外联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旅行社计调部和外联部的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有一个总体了解,重点掌握外联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销售,计调工作的计价、报价、发团、接待业务等操作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与分析旅游线路、合理报价、准确规范地执行旅行社发团和接团业务工作。[1,2]该课程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强化学生旅行社行业岗位实操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课程应用“项目导向型”教学的重要性

“项目导向型”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教学,教学时强调始终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为教学导向,重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和锻炼能力。[3,4]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课堂更加活跃,教学主体互动增强,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引入项目导向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组形式参与教学项目设计与运作,参与个案资料的搜集和计调与外联运营业务的实际操作,从而弥补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在教学中的不足,强化项目教学和情景教学,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使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相统一,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实战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

三、课程设计理念

“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旅行社计调、外联业务工作过程及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按照“职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逻辑关系来构建教学内容,紧密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开展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学,对应职业能力的项目实训标准与要求,加强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的全面培养,通过对教学目标项目的分解、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项目训练过程中掌握计调与外联岗位所需专业理论知识,学会实务操作技能,达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本课程针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根据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流程,充分考虑行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全面跟踪国内国际职业标准,根据“必需、够用、管用”的原则,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将课程教学内容共设计为“两大模块”和“六个项目”,构建起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操作技能实训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

两大模块:打破原有教材的理论结构和目录体系,以原有教材理论体系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旅行社计调部和外联部的业务特点及工作内容,将课程内容设计为“旅行社计调实务”和“旅行社外联实务”两大教学模块。

六个项目:根据课程模块的功能,结合工作岗位所需要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设计出旅游市场分析、旅游线路设计、旅行社产品销售、计调采购业务、计调接待业务、旅游团队动态管理及突发问题处理等六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根据岗位工作所需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再分解成若干个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内容进行能力演练,将知识点与技能要求直接融入到具体操作环节中,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

运用“项目导向型”教学强调把课程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结合起来,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为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每个项目的具体教学实施,紧扣职业能力要求,设计为五个基本环节:

(1)提出项目任务——这是首要环节。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出实践操作工作内容,不仅要让学生清楚一个完整的旅游项目策划规划中的细节,还要对整个项目运营模式进行策划。

(2)制订项目计划——小组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按照项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项目,完成任务——实际操作时学生要明确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必须给予及时充分的指导。

(4)检查评估项目——这是项目教学的深化,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向性的作用,评定标准和评价过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小组互评等方法,与项目设计的目的和要求相匹配。

(5)归纳总结——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对本次项目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如在项目实施中哪些是做得好的,下次再实施时就可借鉴参考;在哪些方面存在怎样的问题,应如何避免,下次则不要再犯。通过该环节可以提高项目教学的实施效果,保证项目教学目的的实现。

3.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融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实景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体系,有效地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1)课堂讲授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用在介绍旅行社计调部与外联部的职能特点、工作原理、计调人员和外联人员的管理及管理理念、培养理念的内容。

(2)案例分析法。结合计调与外联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实际,引入具有典型作用的真实案例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设置相关业务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其了解旅行社企业工作岗位情况,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以及借鉴经验或教训。

(3)分组讨论法。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或问题,让学生课后积极利用网上资源查找、搜集资料,认真思考,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如针对旅行社降价促销、“零团费”、“境外强迫性自费”等敏感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4)角色扮演法。教师合理地把相关教学内容设计到各个项目任务中,设定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现场模拟。例如,在计调接待业务、产品销售、旅游合同谈判内容方面都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扮演旅行社的计调员、外联销售员、部门经理甚至游客,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具体事件的处理能力。

(5)实景演练法。充分利用校外合作旅行社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带着项目任务进行岗位角色的演练,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亲身体验与体会计调与外联人员的实际业务。例如:和旅行社外联人员一起实际参与客户的谈判、签订合同等工作。实景演练法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职业岗位的业务内容、操作流程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明确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作用。

4.教学环境设计

为推动“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环境的设计:一是充分利用模拟教学软件创设“贴近实战”的虚拟旅行社。项目课程实施中应配合运用专业规范的旅行社运营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开展课程教学,在网络上建立接近真实的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工作模拟环境,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职业角色”进入学习情境,亲身感受工作过程,让学生自主思考,进行体验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二是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与旅行社企业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如合作开发教学项目、聘请兼职教师、教师挂职锻炼等。即能让学生在旅行社企业完成相关实训项目的学习,锻炼职业能力,促使其就业时快速适应企业环境,胜任相应岗位工作;同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使教师在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具有较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项目设计与项目指导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

5.考核方式设计

项目导向式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能力与职业素养,在课程考核评价的设计上,需改革传统考核模式,构建多维灵活的考核体系。考核中注重过程评价,适度削弱教师评价,让学生参与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主要通过平时实训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项目能力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淡化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真正体现工学结合,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实训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三结合的“能力导向式”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是否具备旅行社计调或外联人员的从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成绩由三部分构成,用项目实践实训、课堂表现情况及期末测验成绩来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陈乾康,阙敏.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英霞.高职《旅行社外联与计调》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4):110-111.

篇7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开拓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191-01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中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基础设施维护的问题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管理的推进,相应的也带来着大量的问题。我国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中,由于基础设施在建设完成后却缺少相应的维护,导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上存在着漏洞,没有加强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良好维护管理,造成大量的经济上的损失,无法将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融为一体,影响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进程。

1.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资金管理的问题

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资金都是来自于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而这些贷款最后都是要省财政以及市财政直接对国家发展银行的进行扣款和偿债的,对于财政来说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导致这个风险出现的原因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资金来源渠道太过单一,造成资金管理存在风险问题,影响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管理的进程。

1.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出现的项目管理问题

对于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力度不够,导致现在的费力建设放松了管理、投入较多而得到的却少之又少等现象;由于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没有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如有些项目在审批程序中,就开始施工,还有些工程在基础建设前没有做好前期的空间布局,就一边实施一边策划方案,还有些项目在建设前只有个笼统的想象,并没有用现代的科学来论证该项目是否科学,就开始实施。现有的思路等等诸多的项目管理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造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步伐缓慢。

2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管理措施

2.1加强现代城市化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

在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方面,考虑到存在的管理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加快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进程。在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的管理方面,应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制度,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进行有效的监管,对于破坏城市基础设施的行为给予经济上的惩罚,定期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设施的维护等等。只有在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上管理好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才能延长,有利于节约资金,更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发展。从而更加有利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进程。

2.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资金管理力度

鉴于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预估计每年大约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大概是5400亿元左右,单单指财政作为这笔资金的开销是绝对不够的,现今为止,国家财政每年的总收入大概是8500亿元左右,所以现在主要是针对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调动,资金单一做出最好的决策,有关管理部门应推行出一些强化资金管理的对策,并且解决资金单一的问题。如可以使用BOT的方式招纳现社会资金和外在资金等。要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进程,还应对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城市交通枢纽站的管理、城市废水和垃圾处理的管理、连接城市间电网线路改造的管理、城市公路轨道的管理进一步的加强,相应的解决各方面的资金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有效的管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进程。

2.3严格制定基础设施管理的制度

针对在基础设施管理上的力度不足,我们可以针对某些环节制定某些严格的制度,而且要找专人负责要把这个制度严抓起来;在没有下发合格的项目策划前开展项目的,要给予严格的惩罚;对于一边策划一边实施的项目,这种只会空想没有科学考研的浪费国家资源者,要给予严重的惩罚,更严重着可以在国家律法上加上类似的条款来制约这种人;只有把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种种小环节都严抓起来才会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的提高,也相应的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水平。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且介绍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发展中,只要依靠有效的管理,不仅是桥梁的管理,公路的管理,城市间电网电路的改造管理等等,还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应实施有效的科学的管理。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林秀珠.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现实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05).

[2]王秀云.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变迁及改革路径[J].中国城市经济,2008,(10).

[3]吴道文.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方式改革初探[J].江东论坛,2006,(02).

篇8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景观 创新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环境,是城市设计中一种表象的物质形式,通过视觉审美而形成。城市景观规划,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发展相关任务和目标,是整个城市建设的重点部署内容。作为城市的景观设计及建设,对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改善土地相关特有功能,都十分有利。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政治气氛浓厚;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城市景观特点。

(一)具有以下人类主导性。

城市景观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特点,也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环境梦想的现实表现。在城市景观中,主要的结构成分和景观的整体格局都是人造的,或者人为地配置或调整过的;多种主要生态过程也是在人为控制或影响下进行的;城市景观的功能需要人类的维护。这些都决定了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

(二)生态脆弱性。

由于城市景观系统对人类调控的高度依赖性,城市的自然生态过程被大大简化和割裂,城市功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都很脆弱,一旦人类活动失失调,就很容易导致城市功能,特别是城市生态衰退,城市的总体可持续性和宜人性下降。

(三)破碎性。

由于城市景观功能的多样性和城市景观人为活动的复杂性,城市景观要素扳块之间及其与城市外部之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能量和物质流通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连通性,就成为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环境功能的基础。

二、城市景观保护设计及其策略

(一)城市景观保护设计必然遵循自然景观的保护,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生态设计。

生态型城市自然遗留地包含有代表性的生物群落和风景样本,其中的动植物物种、生境和地貌具有保护、教育、游憩和科普的意义。根据管理目的的不同,还可以再分为生态保护型、生态游赏型、生态科普型等。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中,生物多样性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生活及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景观设计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二)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策略。

1.城市建筑景观保护策略。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景观保护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意义非常重要。建筑景观的保护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优化利用,在城市整体设计中,资源的合理利用最为重要。取代所有旧的事物来满足新的要求会浪费资源,而且很昂贵,这会毁灭整座城市甚至一个地区。不满足今天的需要,不预测明天的需要,可能会导致经济和文化的自毁。我们必须在某处打破平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地的实际,同时参考别的地方的经验,认真做好城市景观保护工作。

2.生态景观保护设计。除了建筑景观的保护设计外,生态景观的保护设计也是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的重点。因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第一生产者―绿色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主要的纽带,其为城市整个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所以绿色植物的保护设计和生物多样性设计是城市生态景观保护设计中的主要内容。植物园以及树木园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必须全面收集相关植物,重点保护相关等级的生物,必须组建生物基因库及城市种子库,便于对生物进行离体保存。植物园既是植物资源迁地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的基地,又是对公众进行植物科普宣传和教育的基地,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核心作用。在城市生态景观保护过程中,充分利用景观规划方法,实现最优化保护效果,这样可以减少植物园以及生态园的数量。

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景观规划可以分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传统保护模式,即基于物种保护的方法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二是最优化保护模式,即基于生态系统保护的方法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种方法是从源头来避免濒临物种的产生,强调的是和谐发展,即全面联合景观系统及生态系统,让各物种以更好的状态生活于生态系统中,或适应新的生态系统。生态景观学最优化景观保护是以最优化模型为基础,从事前控制出发,充分考虑生态和谐因素,建立适合物种生物链的生态保护模式,是城市景观保护中可持续设计的重要环节,所以,最优化保护模式,是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

三、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的创新

我们要站在全球化城市竞争的战略高度,依托现有的特色景观资源,运用创新性思维,采用创新性方法,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一)城市发展重心应从“问题导向型”转变为“目标导向型”。

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城市竞争,应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就明确从“整治现状的规划”转变为“面向未来的规划”的指导方针。从国家的主导政策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程可以预见,中国城市社会的转型和城市现代化的趋势将难以避免。

(二)依托特色景观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灵魂,通过建立完善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展新的特色产业群的产业发展思路,这样既有利于充分保护和利用本地特色景观资源,又有助于从整体提升城市形象,从而使城市的城市价值全面拓展和延伸,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培育创新型城市,制定城市发展的人才战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用观念创新带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全球城市竞争的今天,我们必须勇于创新,主动化“资源优势”为“比较优势”,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区住宅;建筑空间布局;中小户型

一 功能布置合理,室内流线便捷

住宅根据使用功能概括有:私密休息区、公共活动区、辅助区等几个分区。这些分区都有明确的使用功能,有公共性与私密性、动与静的分区。

在中小套型住宅设计中正确处理它们的功能关系,满足各功能分区的要求,使之动静分区、公私分离、洁污分离是设计住宅功能良好、舒适、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门选择户型的重要着眼点。在合理考虑各区功能的同时,还要做到室内流线顺畅,交通面积集中、紧凑、减少干扰,并且还需突破单纯的交通功能,做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提高室内有效使用面积。

以柏林哈塞尔霍斯特小区某多层住宅套型平面设计为例。该住宅的居住面积为76平方米,功能分区合理、紧凑、流线便捷。进入户门后,有公共区逐渐过渡到私密区,从而使主卧室具有良好的私密性;起居室与餐厅即可相互贯通,形成大空间,又可加以分隔,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卫生间设置位置合理,方便卧室区使用。厨房不再由户门直接通达,而是通过餐厅,由此厨房和浴室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平面拥有了功能上完整的循环,而且功能与技术经济这两个重要因素得到了完美结合。

在高房价时代的今天,住宅中的每一寸空间都显得格外重要。对室内的现有空间加以充分利用,在满足居住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还要尽量压缩多余的过道或不必要的空间面积,以减少购房者的购房支出,这也是住宅设计人性化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以多年积蓄购房的购房者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对空间的充分利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其具体可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随着居民购买力的增强,以及对流行时尚的追求,人们对大规格衣橱的需求越来

越迫切,因此,在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储藏空间问题。可充分利用吊柜、内置壁柜等提高空间利用率,面积较大的住宅还可设置步入式衣帽间等。另外,还可利用阁楼、坡顶、楼梯间等的上部空间。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加上每家每户都可能有一些暂时不用,但又一时舍不得丢弃的物品,现代住宅不可避免地应考虑车库和杂物间配套设计。 (3)宽窗台、飘窗的设计增加了室内空间,扩大卧室空间感。还有一些主卧套书房,可减少墙体,利用家具作为分隔,方便使用,空间流通感也较好。 (4)对大空间进行灵活分隔,既要有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和家具、房间的重新布置,又要有利于人口变化和房间的调整。

二 注重设计灵活可变的室内功能空间,模糊某些功能区域,减少固定构件

住户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对套内空间进行改造,而住宅建筑结构和设备的设置位置是制约室内空间改造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倡大开间的结构形式,使住户可以自主的分隔空间,让室内空间形式适应不同家庭。而要做到这一点,要具备三个条件:①可再分隔的大空间的结构,在既定面积标准下,根据住宅者的生活需求进行调整;②可进行再分隔的隔墙墙体,它必须是轻质的,还要保证可拆装;③可自由调整的设备设施,如采用局部架空地板以敷设管线,创造条件去适应变动。通过以上技术解决室内再分隔的可能。

民用建筑的中小套型住宅中,套型的整体面积较小,如果将各个空间划分过细、限定过强,会给人拥挤的感觉,所以中小套型的空间配置要注意空间的组织,要有利于增大套内的空间感。可以通过整合相关功能空间、设置空间回路等方法增大套内的空间感。可以将功能联系紧密的空间完全或部分打开,使两个空间相互流通,增大空间感。例如中小套型中,设置独立书房有困难,建议可将餐厅和书房合一。此外,如餐厅与厨房的整合、餐厅与起居室的连通、阳台与起居室的连通、阳台、餐厅的连通等,都能起到扩大空间感效果。在中小套型设计中厨房位置应力求接近户门,便于食品、蔬菜及垃圾的进出,与家务阳台和餐厅应力求联系方便,减少对其它房间的干扰。厨卫空间管线密集,也是家务劳动强度最大的地方,因此,要科学合理并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布置,做到配套、综合、隐蔽的三大布置原则,以得到厨卫空间利用最大化。厨房设计要符合模数协调原则,综合考虑各类设备的配置,满足通用性、互换性、成套性的要求。竖向布置提倡厨房空间的复合利用,厨房宜设置服务阳台,方便储藏、放置杂物和设置表具,各种管道和管线宜集中敷设,并在墙角处形成管线区,卫生间可将洗漱与浴室分开,以减少干扰、也有利于洗衣机、热水器的布置。对于中小套型住宅,不必设置两个卫生间,如果单个卫生间的位置设置得当,也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节省的面积可留给起居室,以便提高面积的利用率。

三 积极采用适当的保温、隔热、换气、隔声、照明等技术,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是提高住宅舒适度和健康性的关键。在中小套型住宅设计中,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争取较好的朝向和通风环境。住宅主要房间都应做到直接采光。起居室、卧室应力争一到二间南向,特别是起居室要有一定的开窗面积,否则光线昏暗,不便使用。室内声环境主要指分户墙与楼板空气声隔声和楼板撞击声的隔声效果,目前主要要解决的是楼板撞击声的隔声技术,如可采用浮筑隔声层。光环境主要是指房间的天然采光值标准的满足,一般通过开窗而获得。而房间开窗大小需符合窗地面积比值,但应该注意窗面积并不是愈大愈好,过大会带来能耗大、私密性差,甚至不安全的负面效果。热环境是指房间保温隔热的效果,不同地区需要强调不同重点和采取不同措施,以达到冬暖夏凉的要求。一般保温宜采用外墙外保温的综合体系,隔热则需对墙体和窗户进行隔热防晒,有效措施是外遮阳技术。空气质量环境最关键是保证室内空气对流,形成良好通风。对于中小套型住宅内的环境质量,既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选用材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做好规划设计,如争取充足阳光,组织通畅风流,遮蔽西向日晒,合理的体形系数和窗墙面积比,窗地面积比等,既经济,又有实效。

四 注重提高设计中的科技含量

这需要包括设计在内的多种行业产业来共同努力,注重标准化、工业化,使得设计人员可以选择更薄的墙体来增加更多的使用面积,可以选择更多的设备去更好地满足节能、通风、采光等要求。

五 整体配套措施的协调

中小套型的比例加大,必然造成户数的增多,这又导致配套设施需要更改。如家庭的增多必然带来小孩的增多,则这个地区的学校配套必然要作修改;还有设计的停车位必然要增加,以及商业配套、绿化率的更改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城市规划工作者重新规划协调。目前,在一些大城市,鼓励降低高度和容积率,提高建筑密度,并催生集合住宅低层化、个性化发展,回归建筑与人的亲切尺度:层数由高到低,密度由低到高这些为城市中心地区空间的连续性,城市郊区住宅建筑的亲切宜人提供了条件。中小户型多了以后,户均密度提高了,这就直接牵涉到环境问题,不能因为做了中小户型,环境就糟糕了。中小户型在环境设计里面也是要创新的。必须在规划时就做到景观的均好性,每户均有好的朝向、好的景观。同时因购房人群的同质化,规划还应增加更多社区邻里之间的交流。中小户型里面也牵涉到人均住宅密度和户型密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篇10

关键词:园林规划;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

随着逐渐对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视,各个城市都加强了园林绿化的工作,提高了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但是,从目前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情况来看,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提高园林规划的科学水平,解决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

目前,园林绿地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空间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普通市民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是基础的城市公共设施。人们有了更多的生活空间,可以在生活的闲暇去享受绿色,使人们的户外活动有了更多的去处,实现人们亲近自然,提高生活品种的愿望。同时还能使人们的娱乐、锻炼、户外活动等各项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园林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园林能够把城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都吸收,对空气进行净化,留住水源和保持土壤等。人类的生存环境中空气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影响人类居住的最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借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把城市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吸收变为氧气,同时大量的树木还能把城市中众多的汽车尾气和粉尘进行吸附和阻挡。很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城市的污水有着极强的净化作用。大量的署名还能净化城市的土壤,借助繁茂的地下根系把大量的有害物质都分解到地下,对土壤起到净化和保护的作用。第二,园林还能对人的心理进行有效的调节。人们生活在绿化较好的园林环境周围,可以让人保持充足的活力,内心也十分的安宁,有利于城市居民的保持良好的情绪。城市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容易损害人的健康,而树木可以有效的吸收各种噪音,降低噪音的分贝,使城市居民感到生活舒适。第三,园林还有效的改善城市的小气候,缓解城市的热岛现象,在夏天降低城市的温度,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节省大量的电力资源。第四,园林绿化还能为城市增添很多的人文景观。在城市中进行园林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使人与自然可以协调发展,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极大的改善环境,还能增加城市的文化而后艺术底蕴。优秀的园林规划设计可以为居民提高很多的人文景观,改变城市的面貌,让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要求,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城市居民的艺术文化修养的提高。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城市对外的魅力,使城市充满了吸引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居住环境,有利于吸引外地的人才和企业来本地投资。因此园林规划对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有极大促进作用,如果园林规划搞的好,城市的文化和经济也会更加的繁荣。

二、我国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㈠片面的重视景观建设,对生态效应重视不够

目前广东的一些城市由于缺乏园林规划的经验,往往简单的把园林规划作为城市景观的附属品,而不能对园林的生态效益仔细的考虑,不考虑园林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在规划时也不能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壤特点。对城市园林的规划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味的追求园林绿化规划的广阔形式、具有视觉上冲击力以及整体的对称,放松了园林改善环境的设计要求。表现最为直接的就是不少的城市规划出的城市广场和公园看上去十分的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表现力,但植物的品种十分的稀少,往往都是比较好看单一植物,没有遵循园林坚持植物群落的原则。还存在着很多居民小区以及城市公共绿地只是简单的种植一些树木的现象,虽然这样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但很容易导致城市的生态布局不合理,整个城市的总体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现象。因为这些不合理的园林规划,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园林功能的发挥,不仅极大的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耗费大量的资金,还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㈡园林规划只重建设,日常管理比较松懈

当前广东的一些城市对园林建设的热情很高,而对园林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得很不好。这导致了很多地区用于园林日常养护的经费较少,平时的养护设备比较陈旧和不足。城市的园林部门应该对建成的园林实现统一的规范管理,把防治病虫害、除草、浇水、修剪和施肥等日常的养护工作完成好,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城市园林规划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一些城市对园林的管理很不规范,平时不注意管理,造成很多种植的树种成活率很低,即使成活了生长也很慢。往往是面临上级检查或者有重大的活动时,才会突击对园林进行养护,很难把园林管理好。

㈢园林规划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不合理

生态学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种类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能够保证整个群落的稳定发展。要保持整个城市园林系统的生态稳定和协调发展,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时要考虑树种配置的多样性。但一些城市在园林规划中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对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甚至出现了在一块园林中种植了上百种的树木,而且很多城市只是一味的追求名贵树种,这表明园林管理部门对园林规划的认识不科学,存在着很多的误解,这种只是简单的增加树木的种类,而不考虑这些树种的具体生长情况,很难真正的形成稳定的植物生存环境,不利于保持园林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很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园林规划的改进措施

㈠园林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广东地区各个城市的自然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必须根据各个城市的气温、土壤和纬度等条件,设计出符合本地特点的园林规划方案,提出的方案要能体现出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新城区土地资源较为充足,可以采用大面积种植的方法,而老城区因为可以用于种植的土地不多,园林规划时可以对原有的地块进行改造,针对所在地区的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造,为居民提供活动休闲的空间。同时应该精心规划,把城市的园林规划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在园林中要合理的配植树种,多挑选些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树种,广东的气候特点是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水丰沛,要根据这一情况挑选那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成本低、容易养护的树种。

㈡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园林的生态效应

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新陈代谢和自身能量循环的功能,最完美的生态就是自然生态。因此,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应该尽量把园林建设成最为接近地区生态的环境,种植的应该多选择那些可以有效的抵抗本地区常见的病虫害的树种,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谨慎的选择外来树种作为补充,还要与把灌草种植相结合。要结合广东夏季较长的特点,多选用一些常绿树种与彩叶树种,构建出四季的静态园林构图。能够与四级的动态变化相适应,保证实现四季见绿,总有花开的优美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