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心得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电算化心得

篇1

三天的实训是在我们充实、奋斗的过程中完成的,记得实训的开始是那样的忙碌和疲惫,甚至是不知所措.。实训的内容主要有1.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2.总账系统。3..工资管理系统4.固定资产系统5.应收和应付款管理系统6.总账期末业务处理。

此次实训让我感受到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许多课本没有提及的题目我就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去解决。这一点是我必须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督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另外一点,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东西感觉自己做的是时候明明没什么错误,偏偏对账的时候就是有错误,让其同学帮忙看了一下,发现其实是个很小的错误。所以说,相互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也是很关键的。 俗话说:“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

看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与便捷性,一旦熟练掌握了会计的电算化技术,从而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提高了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这次实训是很好的,为我以后的学习做了引导,点明了方向。受益非浅。

篇2

关键词:企业 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随着计算机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和当代电子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通过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表编制等等,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缺陷

尽管会计电算化能够非常有效的让企业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够让会计核算变得规范化和标准化。然而,会计电算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在企业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核算系统和业务系统是相对独立的,这就难免会产生数据传递速率较低,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的情况。不仅如此,企业会计电算化虽然让会计核算层面的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可是没有关注到种类繁多的销售订单管理、存货管理,以及为决策服务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等,这些缺陷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发展目标是不协调的。所以,企业必须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水平,整合会计信息资源,为管理者提供更详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创新

(一)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实施方案

很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建设时仅仅购买一套财务软件就认为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却没有考虑到系统与企业特点是否契合。企业不能单凭一时冲动而斥资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计划。会计电算化的工程内容十分庞大,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中需要大量的前期辅助工作进行配合,比如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会计部门进行调查、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分析等等。一个企业在进行会计电算化之前,首先要由财务人员把关,在软件人员的指导下,业务人员负责具体操作,对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测试,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建账方案,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最后才能形成结论进行全方位实施。

(二)呈报多元化实时报告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曾经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作了准确地描述,指出报告信息质量应具备可理解性和决策有用性。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信息是多元化的,财务报告也应该是多元的。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是会计呈报的主要目标。会计呈报需要有较高的质量,确保呈报的信息无任何重大遗漏和虚假陈述,做到真实可靠。在报告中不仅要提供财务信息,也要提供关联密切的非财务信息,比如关联企业交易状况、公司经营的总体规划、公司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效益的预测、公司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等等。

(三)发挥网络的优势

企业要建立及时的,便捷的,而且是面向广大信息用户的会计报表模块,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发挥网络的优势,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来架构新时代的报表模块。网上披露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时效性与信息含量。这样一来就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搜集处理的实时化和动态化,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和使用也能够实时化和动态化,从而使用者可以随时根据实时处理得出的账簿报表,在第一时间查询自己所关心并需要的有关信息,同时可以把相关的财务信息到企业的主页上并且呈交给企业的管理决策部门,使整个会计信息市场更加有效,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四)面向电子商务

企业的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对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为网络服务目前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企业销售、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向电子商务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必须要融合数字化管理思想的精髓,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管理,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不同报告之间相互切换,查询信息,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料管理与会计核算的高度统一。这要求企业建立中心数据库或称信息中心,销售的完成,及银行对账章的传送等都能过网络来传输,实现桌面财务软件所有账务功能,数据姓理、远程报表、监控等。企业通过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加快会计电算化工作改革,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五)实现财务信息的动态核算

企业原有的财务处理是仅仅对企业经营成果的静态统计,这种财务处理方式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难以有效支持决策者进行及时而准确地决策。因此,企业会计电算化要实现事中的动态核算,丰富会计信息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企业外部的数据和内部数据一旦发生,都应该及时存入相应的服务器,相关人员要主动及时地将数据送到财务信息系统中。在这种动态核算的过程中,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告。不仅如此,企业还要与网上银行连接,从而能够随时查询企业最新银行资金信息,比如明细账目查询、账户余额查询、账户到达日期查询等等。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迅速变迁,企业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必然要做出相应的变革。会计电算化的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使企业的基础会计工作得到完善,而且为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我们知道,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以及伴随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基础首先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即通过和信息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评测和控制的自动化。为此企业采用了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个目标是实现整个企业计划、财务、人事、物资、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Intranet实现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畅通,达到了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整合。为此企业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以及自动化办公系统(OA),还有近几年来比较推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这些都是力图通过全方位考虑企业的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整体的自动化。同时企业又通过Internet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畅通,达到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比如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及物流管理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的兴起。但不管这些怎样,会计信息系统(AIS)都不可避免地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二、ERP体现了会计的思想,是会计电算化的趋势。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属于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模式,但是ERP系统则是以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中心来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据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连续运动和反馈来设计,突破传统按职能领域划分的界线,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统一。而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ERP的核心,但会计信息系统不是专门作为一个系统开发的,而是与企业的生产、分销、人事、管理等子系统之间的紧密结合,系统之间是相互融合的,从而突破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模式。同时会计系统又是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及成本会计三者于一体,体现了计划、控制和预测、决策的思想,会计子系统向有关的信息使用者传递了需要的信息。

ERP通过数据结构的统一实现了各个不同模块的实时传递,从而将整个系统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高度统一,实时反映了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然而ERP不仅反映货币计量信息,还反映非货币信息。并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因此它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三、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带来了启示。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行者,是拓荒者。企业信息化应该从它的成功与教训中受到启示。

1、企业信息化需要重构企业全局的数据库。通过对企业采购、设备、生产、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需求作全面,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石和关键成功因素。系统集成不是模块的堆砌,也不能靠接口数据传递和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来实现。而应该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该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2、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繁荣的企业管理软件咨询市场。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和习惯的ERP系统。我们不能否认,ERP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也基本上能满足我国企业的需要,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ERP系统不只是一个技术性产品,同时,它也是一个管理思想,所以,我们的企业在实施ERP前一定做好ERP的前期的咨询工作,为ERP系统的实施提供管理上的保证。这就需要我国近快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成熟的管理软件咨询市场,为企业实施ERP提供管理上、制度上、技术上以及培训上等方面的支持,以保证ERP的成功实施。所有的这些也正是会计电算化的成功之道。

3、要重视发展“一对一”的管理软件开发。

我们知道企业有千千万万,它们经营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是千差万别的,不级指望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所以我们应该提倡设计适合不同企业模型的“一对一”服务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也不能例外。

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对人员展开了全面的培训工作,要求会计人员的60%——70%通过初级培训、10%——15%通过中级培训、5%通过高级培训,并且统一了培训大纲、教材和教学软件。ERP之类的信息系统的实施比会计软件要复杂得多,而技术又总不断在和更新,因此不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系统维护、一线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信息化将是一名空话。

篇4

1.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在会计工作中。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出现在1979年,从此开启了会计电算化时代。会计电算化替代了以往的手工会计操作,并出现了数据库、信息论、和系统论等新兴理论,提高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的出现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失误率。因此我们说会计电算化更适合会计管理的要求,它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安全,同时使我国的会计审计技术得到改善,也使会计内部控制方法更加有效。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专用会计软件、通用型会计软件阶段、管理型会计软件以及核算型会计软件四个阶段。

1.2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

与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处理相比,会计电算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但是这种会计应用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忽视了管理环节;资本投入较大;信息覆盖范围小;易出现流通障碍;不利于数据的保存等。总之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会计电算化明显不能适应发展如此迅速的网络科技,因此会计信息化应运而生。

二、关于会计信息化

2.1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也就是说相关处理程序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而会计信息化是为了弥补会计电算化的不足而产生。所谓会计信息化,就是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相关业务,与会计电算化不同,会计信息化不是对人工化的复制,而是从核算方式、核算手段等多个方面改变了以往的会计工作模式。会计信息化借助网络系统实现了会计业务的自动化,实现了资源共享,适应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2.2会计信息化的优势

会计信息化以电算化为基础,并优于电算化,其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和开放性等优势。目前,ERP系统的应用完全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交换,同时确保了信息的安全。这样很好的改善了会计电算化信息覆盖范围小的缺陷,建立了开放的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的功能更加强大,不但可以实现会计核算,还能够进行会计相关业务管理和控制。与会计电算化不同,会计信息化必须有人参与,并且管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管理员做好预测和辅助决策工作才能实现工作过程。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电算化时代的模拟系统,而是更加先进和智能的人机系统。

三、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

虽然会计信息化具有会计电算化没有的优势,但是它是在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说二者具有一定的关系。首先: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人们开始认识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用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也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了会计相关理论,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会计人才以及计算机人才。因此我们说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实际上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及软硬件基础。其次: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会计工作中实现科技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会计电算化只是模拟系统,并没用真正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求会计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的重要作用,会计信息化正是诞生在这种环境下。实现了对会计电算化的改进,功能更加强大也更全面。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结合,将现代化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会计业务操作。因此我们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其指明了方向,更适合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总结

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 过渡

一、会计电算化及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等增减变化进行核算的一种信息操作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繁重复杂工作中的会计从业人员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会计信息化则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重构会计工作模式,并通过开发会计信息资源,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提升会计信息资源配置水平及应用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然而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功能向管理型功能转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企业应用中,多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改进的核算工具,并没有看到其会计职能及管理职能等;第二,会计电算化其时效性较差。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中,会计人员将会计数据输入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中,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生成财务报表,其系统原始信息仍是依靠手工录入,仍缺乏管理控制及决策支持功能,其时效性及针对性较差;第三,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企业中大部分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其知识不够全面,缺乏复合型人才;第四,软件系统安全性及保密性较差,其会计信息容易被篡改或泄密,安全隐患较大。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实现财务整体信息化,并要求财务信息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能够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且其会计信息实时性较强,通过会计信息化,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网络共享,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及资源配置水平,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可行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其数据通信、资源共享、集中控制及数据快速处理等功能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共享及传递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随着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深入,众多高校设置了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化等课程,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企业内部也越发重视会计信息化培训及学习,其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信息化奠定了基础等。

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其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实现对会计原始数据的精准核算,为企业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探究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主要如下:

(一)改变企业管理层管理观念

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及支持是企业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基础,通过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现实意义及重要性,改变管理观念,在决策及工作中给予支持,在实施过程中,推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培训,培养专业会计信息化人员。

(二)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专业及高素质会计信息化人才是推行会计信息化的关键,采取不同形式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在高校中设置会计信息化专业,培养符合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内部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三)通过会计信息化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在一些企业中,推行会计信息化后没有及时进行其他业务信息化建设,或因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用,致使财务信息无法共享,信息时效性较差,从而对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及企业管理决策带来一定影响。为此,应推动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

五、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其中会计电算化是推行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则是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重视是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重要推动力,应加强对企业领导层的学习,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重要性;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是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为此,应建立安全管理控制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系统资源风险与内部员工道德风险所带来损失;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应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化中存在问题并予以完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六、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会计业务人员从繁杂手工会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会计信息质量。然而在应用中,会计电算化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管理及决策支持功能,信息时效性较差,信息安全隐患较多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实现会计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及时性、共享性,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信息化会计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以会计管理信息、流程、知识和能力为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会计管理过程。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使得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不不可否认,会计管理也面临这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如何在提高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的同时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已成为各电算化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延伸,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产生背景及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

在知识经济的冲击中,在信息传递需要高速的要求下,信息科学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各单位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加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财务的计算方法更多,计算量也随之加大,传统的手工核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工作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另一个方面。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只有运用会计电算化,才可以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率,有利于推动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

(二)运用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会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极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会计工作由原来的手工作业发展到今天的无纸化操作,这些变革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力度,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我国的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在手工会计下,为了保证帐证、帐帐、帐实相符,在结帐前往往需进行一系列对帐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则因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不会出现帐证、帐帐不符情况。如果出现帐实不符,主要在于原始数据的审核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的问题上。

(二)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

四、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覆盖范围太小。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二)理论落后于技术。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会计电算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指导性方法,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会计部门的改革、流程的规划、人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

五、如何使用会计电算化来提高企业信息化质量

(一)企业应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范畴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全面企业管理软件的财务管理模块或部分。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明显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要求从采购、销售、库存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管理、资金和成本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和管理。管理软件作为管理工具,要保障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数据方便地进行交换与重组,将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与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职能 功能扩展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主要是由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的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处理是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全部程序化,也就是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一般对操作权限的限制设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另外,电算化会计与手工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手工记账规定日记账、总账都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采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干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本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则是通过打印输出的,可以装订成为活页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由于明细账涉及大量的二级科目、三级科口,打印数量比较大,因此,一般都是用磁盘、光盘等形式输出,对账工作一般是依靠会计软件完成,只要输人的原始凭证是正确的,计算机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手工会计下的账册核对功能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已由计算机代替,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会计电算化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采用输人“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同于红字更正法,这样就可以保留更正的痕迹。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了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可以轻松的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传统会计方式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便于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而传统会计,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的一次飞跃。审计和会计面临巨变环境的一致性,特别是两者的联系,使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直接导致审计的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这些影响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至于达到审计目的,并且能够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正因为这样,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方面尚待提高。财务数据属于机密,但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的厂家不多。所谓加密,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方面例如系统一旦崩溃,或者受到病毒侵袭,也容易导致事故。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生成管理报表。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推广较难,管理会计软件开发也不够成熟。

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动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治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其实就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就是要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要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治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的治理,加强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IT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信息化不仅改变了数据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披露和使用的方式,提高了业务运转效率,而且带动了业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影响了管理层的决策方式和效果。在信息集成的新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有所变化,风险的防范于控制方式也应随之改变。在IT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有着全新的内涵。在信息技术面前,内部控制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电算化会计处理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对象发生变化。手工会计系统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对象只要是单位的财会人员。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内部控制的对象不仅包括财会人员,还包括整个计算机系统。所以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下要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就要加强对人和整个电算化系统的控制。(2)会计电算化系统控制形式发生变化。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手工信息系统所具有的分工功能逐渐被归并。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者口令来进行业务的处理。因为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3)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内容发生变化。手工会计系统下严格的凭证制度,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科目汇总表、各种会计报表等这些纸质证据逐渐演变为直接记录在电脑磁盘或光盘上的电子数据。一些交易几乎没有可视化的痕迹,这就给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手工信息系统下严格的凭证制度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逐渐减少或消失,传统凭证的控制作用被弱化了。

二、电算化系统下内部控制的新风险

(1)在IT环境下,职务分离仍旧必要,但要以不同的存在。在手工会计系统下,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授权的人员签名或盖章,但在比较先进的计算机系统里,可直接由电子数据处理功能取得授权、批准。这就使得系统操作高度集中,相应的某些岗位可以合并,许多手续也由电算化系统统一执行,会计人员数量比手工系统下大大减少,因此企业必须建立适合电算化系统的不相容职位。(2)程序化操作易使差错反复发生。电脑输出数据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入数据的正确度,若输入的数据是错误的,电脑不会自动识别,只能将错就错地得出错误的结论,而操作人员可能毫不知情。由于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对系统形成一定的依赖性,如果程序出现差错,控制失效可能潜伏很长时间、差错反复发生才被发现。(3)电子信息处理缺乏可视痕迹。在手工会计系统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上,如果数据被修改则会很容易被辨别出修改的痕迹,这是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被记录在辞磁质的磁盘或光盘上,只要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就可以简单地篡改数据,并且不留下可视化的证据。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

(1)从会计软件入手,建立健全有效的电算化系统。从系统分析、系统开发、系统运行这几方面着手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尤其是系统的开发控制,要确保系统的可行性、合规性、合法性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同时利用一些网络安全技术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认证技术口令选取技术、防火墙技术、保密传真技术等来加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预防黑客和不法人员的入侵对企业内部控制造成的不利影响。(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人员的组织与管理控制,实行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电算化系统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加强对系统开发人才、维护人才、操作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与监督工作。制定相应的组织控制制度,明确不相容职务,进行内部职责分工,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达到补救电算化系统下不相容职务过于集中的不足。(3)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的督导的互补性作用。对会计资料定期审计、审核电子数据与书面数据是否一致,监督系统的运行和书籍资料的保存。(4)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对磁性档案的保存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做到防高温、防潮、防灰尘,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破坏而是档案流失。同时建立健全电算化系统下会计档案的建立、保管、调阅、复制、修改、销毁等环节的程序制度。

参 考 文 献

[1]陶黎娟.IT环境下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

[2]张鹏飞.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

篇9

1.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讲课方式均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或在机房用教师管理系统在机器上演示个学生,然后学生跟随教师的指挥去做练习。由于练习题多为简单的实训操作题,在实训课程中不易发现问题或虽然发现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便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但缺乏独立的思考,脱离书本或老师经常仍然不会操作。

2.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多是以工业企业为主,但学生毕业后到底从事哪个行业和何种性质的工作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会计人才的培养,除了培育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外,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使其具有敏锐的会计职业分析、判断能力,具有融会贯通、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软件过于单一,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都是学习一种软件的操作流程,且大多采用的是用友软件,并在教学过程中以“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为主,少部分学校涉及到“应收系统”、“应付系统”、“工资系统”和“固定资产系统”,而企业所用会计软件越来越多,如金蝶、管家婆、浪潮等。且各个会计软件的开发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差异较大,致使学生踏入工作岗位之初难以胜任。

4.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徐蕴芝在文章《关于高校会计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中明确指出会计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下:参加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为47人,占26%,未参加过的为133人,占74%;直接从事过会计工作的36人,占20%,而未从事过会计工作的144人,占80%;能操作电算化软件的为32人,占18%,不能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为148人,占82%;能够回答出我国到目前为止已颁布了哪些会计具体准则的有117人,占65%,回答错的和不知道的63人,占35%。教师对自身的评价是:“专业知识不足”,“实务能力差”“,科研能力弱”。

二、创新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1.创新课程设计:以企业会计岗位设计课程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首先把学生进行分组,一组8~10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岗位,按岗位职责完成自己相应的任务;其次各个岗位互相轮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把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训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遇到新的问题大家和指导老师及企业的指导老师共同探讨,力求创新,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创新能力。

2.采用多样式教学方法,因才施教

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各种教学软件,努力提升和推广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复案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等。

3.开创全新的实训基地

如果高校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自己的财税服务公司,开创完全真实的新型实训教学模式。成立自己的财税咨询公司,通过开展记账、财税咨询、审计等业务,可以为实训学生提供真实的训练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企业的会计工作中。

篇10

[关键词] 电算化;信息质量;控制

电算化的会计系统在提高会计核算速度,简化会计工作的同时,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反映及时性和数据的准确完整性。企业在用浪潮、用友等会计软件核算后,对系统数据的依赖与信赖超过了手工账。因此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是怎样来保证会计电算化后的信息质量。

1 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的信息质量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有不同的意义。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多大程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符合会计准则或制度的程度。因此,我们可以用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满足的程度大小来度量会计的信息质量,主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可比性、有用性等。

相关性要求企业做到会计信息要满足不同使用者比如股东、经营管理者、政府部门等的需要。会计信息既要能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也要能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趋势。可靠性要求数据真实可靠,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要符合各自的定义。例如销售材料的收入按规定要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而不是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对企业影响重大的经济业务应该单独进行核算、反映。财务报表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编制,来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时性要求企业尽快编制、报送年度的财务报表。企业要在会计年度终了审计后尽快报出各类财务报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管理者更需要及时获取财务信息,一年一度的财务报告已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企业实时发生的经济业务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计人员编制的信息也需要实时变化。

会计的真实特性要求会计信息能正确反映实时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的所有内容。若会计信息不具有真实的特性,就会损害到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方面的准则制度、处理信息的程序方法也会影响到信息的真实性。具有不同职业道德水平的财务人员会对信息的真实性做出不同程度的保证。财务人员根据实时发生的经济业务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处理形成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过程也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对电算化系统的会计信息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

信息是人们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对使用者有用的数据。它会影响使用者的决策或行为,这种影响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是潜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将会计数据分类到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科目汇总、计算、解释和报告后产生的信息,会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会计信息失真会使企业遭受财务损失或是影响声誉,严重时可能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困境。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会计财经法规的一项基本要求。将电算化引入会计工作后,会计账簿、报表等都是由固定的程序生成的,会计人员的工作只是录入会计凭证。

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做出了两方面的规定:会计核算软件应与会计制度的规定相符,电脑生成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但是由于软件技术、电脑设备、系统管理及财务人员的原因,尤其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过硬,所以最后自动生成的会计资料可能不太符合要求,存在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电算化数据不同于存储在纸质凭上的数据,对其更改(如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修改)一般不会留下痕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特点使一些不法分子进行违法操作有了可乘之机。

3 电算化会计系统信息控制的手段与措施

(1)首先是财务办公系统。购买一套质量好的硬件系统和适合企业的会计核算软件。硬件由电脑、网络环境及打印机等构成,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基础。一套好的硬件及有安全保护措施的网络环境为产生、输出会计信息提供了保证。会计核算软件是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系统。企业一定要购买正版软件,会计业务多或者业务复杂的公司尽量配置性价比高的电脑,可以和大型数据库链接的会计核算软件;经济内容比较少的企业可选择可链接小型数据库的会计核算软件。在为企业选择会计核算软件时,还要注意软件是否可扩充、软件使用者是否比较多、售后服务质量如何等。企业可以让财务部门比较细致地分析软件的各个模块,并现场演示一套账的操作。企业也可咨询已使用这个软件的其他企业的会计人员。企业在综合考虑此核算软件可满足企业目前及未来的经济业务需要后方可使用。古人言“凡事预则立”,对于会计软件而言,就是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 。设置的方面有企业用到的各级会计科目、初始数据的录入、核算工资的程序、坏账的计提比例、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存货的成本核算方法等。

(2)岗位的职责划分明确,相互牵制。电算化系统下会计工作是由会计人员按照岗位不同分工合作共同操作完成。会计电算化后财务人员的工作基本可以分为会计主管、出纳、银行业务、档案的保管、审核等,所有的财务人员都要承担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在电算化环境下,信息的更改、传输不易被发现,所以会计主管要做好授权工作。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牵制,主管只对每个岗位授予相应的职权。每个软件使用者都有自己的操作号,每个操作号只能在相应的权限范围内作业。比如出纳不能同时还做记账和审核的工作,做审核的财务人员只能审核,不能修改会计信息,若审核过程发现问题应让相应的财务人员做修改。主管在岗位划分时应尽量把关键的、核心的工作授予能力强的会计人员,这样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制定严格的审核和监督程序。要想提高电算化系统的会计信息质量,做好信息的审核工作是关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所有相关的输入、输出会计资料(会计凭证、账表等)。因此审核过程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企业应当安排有会计工作阅历的、经济业务熟练的人员负责审核工作。审核工作可划分分为事前的、事中的和事后的审核3类。应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审核,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提高质量。还可以建立二级审核制度,由外聘的或内部的审计人员和会计主管分别进行初审和再审。这样可以避免人为的错误。审核人员不仅要做好信息的审核工作,还要做好相关作业的监督和指导。如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进度;对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不足应予以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提高信息审核工作的质量。与此同时,财务部门也应做好部门内的检查工作,如各个岗位的工作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解决问题是否彻底,即是否存在尚未解决或解决不彻底的问题;各项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等。同时应及时做好会计工作的总结,堵塞漏洞。

(4)加强电脑的安全控制及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为保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有序运行,要做好以下各个步骤的内控工作; 首先登录账套必须经授权人员明确同意,每台电脑应设置开机密码、操作员号及其登录账套的密码。每个上机人员都要设置个人的登录密码,并不定期更换 。离开电脑时应彻底退出会计核算系统,关闭电脑。严禁插入外来的U盘等插件和安装与会计工作无关的运行软件 。财务人员要不定期用杀毒软件对系统查杀病毒。比较重要的会计信息要在两台电脑上进行数据备份,若必要企业可用光盘刻录机进行光盘备份,以防止系统受到病毒攻击导致数据丢失 。此外,要对硬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为电算化会计系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硬件环境。

从会计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由手工做账进行数据的核算发展到电算化核算,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与时俱进的会计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电脑基础常识。企业不仅要培训会计从业人员关于会计软件的知识,而且培训软件日常维护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同时还可以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去使用会计核算软件的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经常举办会计知识的比赛和技能拓展等,以此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企业应在这些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以强化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以防止为谋私利作假账的行为发生。对大型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聘用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家和教授作为企业的顾问来解决。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对会计信息的审计难度也相应加大,产生了新的问题,会计信息的审计程序和手段也需发生改变。同会计工作的发展历程一样,审计也由原来的手工审计过渡到手工和电脑相结合的审计。在审计时不能仅对其结果进行审计,而且还要对其过程进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环境中,由财务人员和会计核算软件来完成会计工作,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也演变成人和核算软件的系统风险。因此企业要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有效地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惠.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J].洛阳大学学报,200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