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篇1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课件运动(OCW)开始,到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TED ED(TED)的教育频道)视频等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持,促进了翻转式教学的发展。那么,在这种形势下,高中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和翻转课堂进行怎样的结合才能促进英语课堂的改变呢。

一、现行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依据的是成绩高低。因此,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行为方式受到教师较为严格的控制,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很难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影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难体现和发展。教师注重的是学生按不按要求完成任务,影响教学进度等,较少倡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精神,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很难实现。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师生的融洽度会降低,那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日渐降低,不利于实现英语课堂的培养目标。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学生利用教学视频,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安排,可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在课外或家中的视频学习可以使学生放松下来,而不用像在传统课堂上那样严格遵循课堂纪律,同时也不用因为担心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紧绷神经,造成学习压力大等情况。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候可以自己调节视频教学进度,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而且对视频的观看能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了课堂上单纯的因跟紧老师的进度而产生的厌烦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优点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于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对即将要学的课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度学习,在课堂上主要以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惑和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与互动等,充分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三、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高中教育相结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高中教育的结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课前和课上。其中,课前阶段包括观看教学视频、针对性的课前练习,课后阶段包括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并促进知识内化、总结反馈。

篇2

是什么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呢?比尔・盖茨认为"翻转课堂"预见了教育的未来。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来完成。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学结构在时空上颠倒了过来:课前,学生利用教师上传在校园网上的数字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老师在线互动交流等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授;课上,学生开展协作学习,积极参与与同伴、教师的互动交流和合作探究,实现知识的内化。

翻转课堂等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新形态可能是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教室授课模式之后的重大变革。在语文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后,引入翻转课堂意义重大。此次课改的核心是以生为本的回归、以学定教的转型,语文教学引入翻转课堂,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推动课堂转型。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可以由课程的开发、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内化、课后应用等模块构成。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转变教学观念。

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了学习过程的中心。他们需要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一直以来,教师适应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翻转课堂的实践,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需要的是教师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有前瞻意识,改变自己惯有的教学观念。伴随着教师身份和观念的转变,教师迎来了发展新的教学技能的挑战。老师们每月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总结和反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持之以恒,不断改进,实效性强。

2.进行前置学习。

"翻转课堂"的前置学习不是简单地看微课,教师若只提供几节微课给学生看,学生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习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设计出合理、有趣的任务,并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微课和其他资源),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同时达成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指导的设计是很多教师不擅长的,甚至可以说,很多教师还不会写学习指导,因为他们常常把给学生看的学习指导写成给教师看的教案。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很无趣,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许多教师所不擅长的。

3.开展练习设计。

"翻转课堂"中的练习不仅要完成传统练习的任务,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分析和掌握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练习的设计,需要更多的考虑和安排。例如选择题,每个备选项都应是学生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并且能反映出一定的认知偏差。只有这样的习题,教师拿到统计结果后,才能判断出哪些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出了错,这些错误又是由于怎样的认知偏差所导致的,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讨论的话题和流程,并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增强学习互动。

全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当教师由内容的传递者变为指导者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彼此互相帮助、学习和借鉴。此外,还增强了课后家长和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在家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在监督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其中。而互动性在语文课堂中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师生"互动演绎情思共鸣,另一方面,"生生"互动,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语文课堂互动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追求和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传统教学中,教师喜欢自己把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了这样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但语文学习要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纯粹的书本知识,或者说是单纯技巧、方法的内容似乎容易掌握一些,一些人文的要素,却只有在师生交流、沟通、互动中,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把握得更加深刻。语文课堂互动还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人能说会道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人与他人沟通的问题,与社会交往的问题,能融入群体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问题。这也是语文学科要培养的又一基本素质。语文"翻转课堂"在形式上打破传统,淡化了课的形式,消融了师生在空间上的隔膜,拉近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心灵的距离。

5.变革学习方式。

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主动地自主学习,教师是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在建构微课程时,我们尝试用系统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策划,追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效果。把一些课时较长的重点内容划分成若干小主题,把内容相关的微课程组织成小专题,供学生选学,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权重,集中精力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高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学校的校园社区已成为师生微课互动的平台,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

6.改变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一、概述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教师创建的视频在课堂外接受知识传递,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模式,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很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悟远比不上数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字词、语法等理论性知识只占极少的一部分,更多是通过对语言的探究、品味、使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不仅可以通过视频进行,还可以通过导学案等形式呈现出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谈谈如何利用翻转课堂组织初中语文教学。

二、“翻转课堂”的语文教学方法设计

1.课前学习阶段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视频。在录制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生的差异性及不同的班级特征录制多个视频。教师需要注意微视频的时长,教学内容设计应符合教学标准,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话音清晰、语速适当。录制的微视频除了完成授课内容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应为学生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其中练习的题量和难度要适宜。

(2)制订自主学习任务书。学习任务书主要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问题设计、构建性学习资源设计。设计自主学习任务书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为学生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学习任务书主要以学生为主,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定,自主安排详细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较好的学习任务书可以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2.设计课堂活动

设计课堂活动首先要确定课堂的题目和内容。教师根据学生观看教学微视频和课前练习后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课堂题目,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探讨。

其次,教师需要设计课堂情境。创建个性化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激励,活跃课堂气氛,给师生带来探讨学习的快乐。课堂中,还应设计协作交互学习环节,学生之间进行协作与交流,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交互性活动中,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并对其加以指导,设计合适的交互环节,有效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最后,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反馈的内容主要包括问题的选择、自主学习和交互活动中的表现、学习成效等方面。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习成效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正确看待和接受评价,引导学生对自身认识和学习过程的反思。

三、“翻转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变化

1.学生的变化

翻转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制订自主学习任务书,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占主导地位,掌握学习过程的控制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可以及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2.教师的变化

翻转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通过录制微视频来布置课前任务,从而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性作用,教师的职能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指导者。

3.课堂教学的变化

在翻转课堂中,课前进行知识传递,教师可利用课堂大部分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课堂题目,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巩固学习知识的目的,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翻转课堂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死板地学习课堂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此外,师生交互合作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问答,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四、结语

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挤压掉师生交流的空间,反而增加了课堂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相较于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倡导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更具针π浴7转课堂突出了学生“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倪培艳. 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项脊轩志》实例分析[J].现代交际,2014(10).

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中物理 微课 课程设计

1. 翻转课堂的优势

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普遍存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课堂:学生进入课堂后,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讲课,然后带着老师布置的练习题各自回家完成,每天再重复这个过程。第二,课后:由于课堂上“消化不良”,一些学生在课后无法独立完成家庭作业,便出现了请家教补课,甚至抄答案,抄袭同学的作业等现象。第三,缺课:一学年里,学生难免因为一些事情请假缺课,由于教师的课程安排都是有明确限定的,学生缺课的次数越多落下的知识就越多,这样学生就得花时间补缺补漏,而这样得来的知识肯定又是不完整的。

那么有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以上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切实感受到快乐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简单的讲就是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以往在课堂上做的事带回家,把在家里要完成的作业放到课堂上,在与老师同学互动中完成。在学校做什么呢?在学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些学习反馈的方式。将原本被安排在课后的作业拿到课堂上解决,例如可以以小测的形式,通过学生互改,师生互动,把问题解决。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自编试卷等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综上所述,“翻转课堂”的特点与优势在于:

①教学信息清晰度高;

②教学视频针对性强;

③教学模式吸引力大。

2. 翻转课堂的处境

翻转课堂的模式说起来近乎完美,但是对于大多数习惯于传统教育的老师、学生和家长而言,难免有些无法接受,甚至认为是天方夜谭。老师花了大把的时间录制了微课,设计好了课堂的模式,到了落实这一步时却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抑或让学生和家长产生各种顾虑。首先,学生不适应:为什么老师不上课,为什么课前要学那么多,家里没有电脑,家里不能上网,上了网视频又打不开,在家不明白究竟要做什么……;其次,家长不支持:为什么孩子回家不做作业了,孩子整天上网不务正业,这样如何考大学,老师不负责任……。

面对如此诸多的不解,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能很好地把翻转课堂的理念渗透于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这首先就得有一个很好的课程设计。

3. 翻转课堂为辅的课程设计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测验课、综合课几种基本的类型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有些就可以尝试“翻转课堂”,如有演示实验的新授课程,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好实验过程,以增强实验的可视性,让学生看清楚,看明白,并且利用翻转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于新课的资料(如视频,文献,推荐课外读物等),或让学生上网收集相关的资料,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而简单的探究性新课也可尝试课堂的翻转,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物品在家自行做探究性的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笔者以《超重与失重》一节为例来谈谈如何在普通高中物理课上实施翻转课堂。

4.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超重与失重》

4.1设计思路:

《超重与失重》是一节应用牛顿定律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应用课。笔者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理念,采用课堂翻转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后跟着视频自己体验超重与失重,自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课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

课前教师预先创建一段10分钟左右的微课,在视频中引导学生在家完成探究实验并得出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填写学习任务单(附件一),指定一位同学录制称体重时的超、失重现象并解释准备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更好地将知识消化。

4.2 学情分析

(1)对于超重、失重现象,学生有一定感性的体会,但理解超重、失重概念却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家自己体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回到课堂进行讨论将知识内化。

(2)为了保证学生自学的时间,以及家长的支持,教师将视频放在班级公用电脑上,学生自行拷贝,无需上网下载。

(3)课前教师需提醒学生:①观看视频前需准备好探究用具。②第二天上课的流程及积分方法。

4.3 微视频教学过程:

(1)以弹簧测力计和台秤测量物体的重力为例导入视重和实重的概念。

(2)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或体重计来体验物体运动时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提出问题]:物体的视重总会等于实重吗?

[自主探究]:1.用弹簧测力计探究钩码竖直向上和向下运动过程中视重和实重的关系。

2.用体重计探究人在下蹲和起立过程中视重和实重的关系。

播放用力传感器探究物体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视重变化的视频,导出超重、失重的概念,

[提出问题]: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是?

[理论推导]录制分析和演算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物体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超、失重现象,并思考产生超重、失重的条件。

[提出问题]:超重与失重是否与加速度的大小,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方向有关?

[实验验证]:结合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在理论与实际现象相符合的前提下得出产生超重与失重的条件。

[得出结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产生超失重现象的条件,了解完全失重的概念,并举例。

4.4 课堂教学过程

(1)名词和概念的解释、物理问题解答:各小组计分抢答

(2)学生展示在家录制的视频(有可能的话)

(3)小测:内容为当天的作业。十分钟,小组互评,并要求相互订正,之后互评的两位同学讨论,并提出问题。

(4)教师、同学解决疑问环节:各小组自由提问,学生解答,教师补充、纠正。

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 六步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2

当今是多元化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微博时代、移动时代、云时代,时代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教学模式也要随之改变。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曾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1 传统课堂模式与翻转课堂模式的对比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并对学习进行整理、总结,而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课堂对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了重构,将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课下,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则转移到课堂上。变“先教后学”、“以教为主”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以学定教”,优化了课堂结构,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各要素对比表。

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上,与传统教学不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由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真正体现,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

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传统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灌输知识,学生通过课下做作业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内化,而翻转课堂则把灌输式课堂的内容移出课堂。课前,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吸收新知识,课上,师生之间有更多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进行内化。

2 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程序是教学模式最具代表的构成要素,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般将翻转课堂分为两个阶段――课前与课堂。结合中职《计算机基础》的特点和亲自尝试,笔者将翻转课堂的课前、课堂两个阶段具体细分成六个步骤。下面结合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材中的《邮件合并》,具体谈谈对翻转课堂“六步法”的认识和体会。

2.1 课前:知识的积蓄

第一步:确定目标,设计素材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设计好学习任务单,明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教学视频等。教学视频制作首先要考虑到时间问题,特别要根据计算机课分任务的特点,将视频按任务分配,并将每个任务视频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任务视频还要区分难度。另外,结合多元化时代和计算机的特点,教师可以创建好班级微群、开通教学微博等,为教学做准备。

第二步: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学生在课堂外,通过网络微群、微博观看教学视频,通过教学视频进相关基础内容的自我学习,并提交作业至微群。

具体实施体会与心得:

根据《邮件合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作利用邮件合并批量制作“邀请函”和“信封”的微视频,将这些内容上传至微群,让学生在课外观看微视频,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提交作业以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通过课前组织的一系列的微教学(微群、微博、微视频等)活动不仅使学生对微群、微博等有了更深地了解,而且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微视频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中的基础部分(了解邮件合并的两个要素――主文档和数据源、掌握邮件合并操作步骤),课前知识的积蓄不仅是课堂时间和空间的一个延伸,更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2 课堂:知识的转化

第三步:分析资料、明确问题

教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作业进行分析、整理,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通过这一步,教师既可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对后面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改进。

第四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和学生通过合作交往的交互式活动,探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针对教学内容,安排两个左右的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主、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此过程为课堂的最重要步骤,也是学生能否解决本堂课重点、难点的关键所在。教师也是通过此步骤,解决如何翻转课堂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拓展任务等方面都要有所侧重,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学习视频也必不可少,让有需要的学生可以通过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要分难度,递进式地安排拓展任务,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拓展任务进行学习。

第五步:评价反馈、达成目标

每完成一个任务,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对学生交上来的作品进行反馈和评价,促进达成教学目标。

第六步:布置作业、知识升华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安排学生课后完成一个任务并上传至微群。

具体实施体会与心得:

首先是“第三步:分析资料,明确问题”环节,教师对课前学生在微群所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分析,意在检验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后面的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梳理和改进。

然后进入“第四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环节,针对《邮件合并》教学项目,安排二个拓展任务,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为主、小组讨论或小组长或教师协助为辅的学习方式。(拓展任务一:在《邮件合并》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二个突破和创新,即分别是“规则”中“如果……那么……否则”和“下一记录”的运用。拓展任务二:在拓展任务一的基础上又提出一个突破和创新,即“分栏”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中要多留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和尝试,哪怕是学生思考错了或是操作错了,也不要直接给出答案或方法,要启发学生,使学生有感悟和收获。

随后进入“第五步:评价反馈、达成目标”环节,教师对学生上传至微群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对存在问题的作品进行分析、改正。评价要及时,尤其是对巡视中发现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和当众反馈,每个任务结束后的简短总结可以让课堂变得充实而高效。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多元评价,使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互相结合。

最后是“第六步:布置作业、知识升华”。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安排学生课余完成成绩报告单的批量制作,并上传至微群。

3 翻转课堂对《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义

3.1 培优补差

传统教学,教师往往只能照顾到中间的学生,对于学得快和学得慢的学生往往难以兼顾,翻转课堂模式可以让学得快的学生吃得好,学得慢的学生吃得饱。

3.2 成绩与素质齐飞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翻转课堂,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成绩与素质齐飞”。

3.3 学生主体地位凸显

翻转课堂使学生课堂学习翻转为学生课前学习,将学生的课后练习翻转为课堂练习,这样就由教师课堂“独唱”翻转为师生“合唱”,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接触时间,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4 永久存档的学习资源

翻转课堂可以使教学内容永久存档,学生观看视频时,看不懂的反复看,还可以随时暂停教师的讲课来思考难点,学生如果因特殊原因缺课,也不必担心被落下,视频平台的存在,便于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4 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翻转课堂必将对教学产生一定影响。

(浙江省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浙江 余姚 315400)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44-01

小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层级和深度的递增,对其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要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小学生开拓思维,实现数学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过渡,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要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真正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凭借其自身独特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那么到底什么是翻转课堂呢?这里我们做简要介绍。翻转课堂与其他模式相比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是一个学习决定权的“转移”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手中。具体来说,翻转课堂就是通过课堂时间的再调整,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兼顾学生的群体需要与个性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为真实的学习。可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既是大教育背景下的一部分,具有其他教育方法普遍的工具性意义,同时又更为灵活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它是一项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型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结构与流程的一次改革。翻转课堂主要具有四个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所在,它们分别是:教学视频短小精悍;重新建构学习流程;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复习检测方便快捷。教师要充分利用翻转课堂丰富的信息资源,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落实“生本”理念,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课堂的主人。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2.1课前准备

翻转课堂主要借助视频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微课的制作也可以说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微课应该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一般来说,时间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要方便学生观看、分享和交流,教师给学生呈现的视频应该目标明确,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这就是说,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第一步就是创建教学视频。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对此,教师要在课前根据教学重点制作微课,采用PPT、语音合成软件等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轴对称图形讲解的微课视频,视频中较详细的介绍什么是“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具体特征,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等基本内容,这一方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刺激小学生的多个感官。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代表教师作用的弱化,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教师应做出一定指导。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份“学习指南”,布置一些自主学习的任务,例如记录视频观看后的收获和疑惑、自主完成微课中的学习自测任务等,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适时调整学习进度,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课前练习。

2.2 课堂学习

课前准备工作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进入到正式的课堂学习部分。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反馈自己自主学习的结果,与学生共同探讨视频观看中发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更加牢固。数学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探索问题的过程,在确定一个问题后,应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教师要仔细观察,适时点拨,加强课堂“巡视”。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解决问题,但这一方式要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翻转课堂的价值。小组合作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能够在彼此的交流中,在畅所欲言的轻松氛围下,明确解题思路,最终解决问题,这也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差距,共同进步。

2.3 课后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最后一步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收获,实现课后的内化延伸,对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做出综合评价。首先,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多次地观看教学视频,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对此,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可以将个人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收获汇集起来,整理起来向全体同学展示,这样做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短时间内完成集体学习任务,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成果展示中不断充实自己,使翻转课堂达到最佳效果,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对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学情况的反馈评价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此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够进行良好的信息反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还可以让小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评价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灵活的运用评价方式可以使数学教学变的更加有趣,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一模式也势必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建英.“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浅析[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6):35-35.

[2] 周婷婷.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12):90-90.

篇7

新课程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当前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无疑对落实课程理念提供了新平台,注入了新活力。在这种教学模式 下,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课上通过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研讨,释疑解惑,达成知识的内化。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倡导基于现代 教育技术下多元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关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团队协作、思维碰撞,并着力于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建构和内化 实践。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有助于学生学习力的提高。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在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着眼“学习力”的课堂变革——教学模式的适宜选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自有其规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使用都要考虑其适用的对象,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要对教材体系、课程目标、学生基础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新课标提出了两个能级要求, 即“了解(史实)”和“认识(影响)”。笔者在教学中将“了解”这一较低的学习层次放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将“认识”层面的要求置于课堂互动的情境中反 复交流、纠错、改善直至运用,这与翻转课堂自学接受、协作探究、互动深化的教学主旨是吻合的。同时,本课教材体系中存在一处缺陷:关于冷战后“一超”对多 极化趋势的影响以及各“极”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制约的关系语焉不详,在叙述各个政治力量发展上史实笼统简单,缺乏生动的细节。历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知其 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种缺陷既给教学带来困惑,但又给予教师和学生“主体介入”的广阔空间,为教师个性化地处理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 富学生课堂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主体参与、质疑求索中促进自身“学习力”的生成提供了更多契机。  

高一学生在初中九年级已学习和了解冷战 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基本史实;同时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对“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冷战”等历史概念初步掌握;并且通过近一学期的训练已能初步阅读、整理 相关文献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较为合理的解读,因此在本课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但是,由于学生初中 阶段对历史学习不重视,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往往只重视结论的背记,对历史问题缺乏辩证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平台,激发学生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愿,改进学习方法,拓展历史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力的逐步提升。由此,本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次适宜的选择。  

二、搭建提升“学习力”的平台——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对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按照课前自学、课堂内化、课后升华的基本步骤,精心准备微课视频、制作学习任务单、预 设学生问题、设计课堂活动。教师不仅要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技术,更要注重教学设计的深度和效度,用扎实的专业知识、跨学科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思维能力、娴熟 的学习引导技巧来应对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和课堂探究活动中的“意外”,最终达成学生知识、技能与学习力的同步增长。  

1.课前先学:激发学习动力  

“课前先学”提供给学生较为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看、感受、思考、探究去自主体验知识获取、内省体察乃至心灵感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使之成为学生内在的意识和习惯,从而促进学习力的提升。  

(1)拍摄微课视频,引导自学。学习应该是主动、自觉、积极的,一个能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的微课视频可以促使学生内驱式学习动力的形成。微视频 的吸引力一方面来自于主讲者能否合理系统地建构知识体系,能否准确透彻地分析知识结构,能否深刻而有启发地讲解知识内涵;另一方面来自于视频的内容应“精 炼”以此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理解核心知识,篇幅应“短小”从而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形式应“有趣”即视频画面清晰自然、内容呈现形式多 样、语言表述准确生动。本课播放了两段微视频(东欧剧变与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每段视频大约7 min,视频内容以文字资料、影视片断、历史图片等多种形式予以呈现。  

此外,从提升学习力的角度出发,在微课视频的设计中还考虑到:一 是视频的教学内容必须精细设计。课程知识合理细化,做到点面结合,既要涵盖所有课程知识,又要把核心知识讲明、讲透;课程过程知能结合,既要实施知识的传 授,又要予以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二是视频中要预留给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如本课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后都有适当的停顿,给学生进行思维参与的时 间,同时提供视频的副本,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思考正在解说的内容。  

(2)设计学习任务单,提高实效。学习任务单配合微课视频,借助任务 驱动,一方面针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学习惰性,给予规范督促;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学什么”“怎样学”;此外,靠近学 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练习和探究问题,让学生通过个人努力能够完成,从而丰富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也有利于良好意志品质的养 成。本课的任务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目标:通过阅读书本和观看微课视频,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基 本史实,进而把握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并提高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视频观看和史料阅读,走进“科索沃战争的历史现场”, 感受冷战后世界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从而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并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形成“论从史出”的基本意识;通过课堂探究学 习的开展,表达对冷战后世界格局发展趋势的认识,分析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辩证地看待冷战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学会与他人合作,积极借鉴合 理见解。  

[设计意图:学生对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对学习才有指向性的思考和探究。学习目标的撰写不同于教师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它 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知道用什么资源来学习,应完成怎样的自学任务,将开展怎样的课堂研讨,并且在本课的学习中自己应掌握怎样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以 促进学习力的提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目标不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生成。]  

学习方法建议:观看微视频,结合教材,掌握基础知识;记录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反馈;课堂研讨,合作交流,实现知识内化,提升学习能力。  

[设计意图:文字阐述简明扼要,要求指向明确,适合学生参照实践。]  

自主学习任务:知识建构和课前练习(略);问题导学。  

通过微课1的学习,你如何认识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演变的影响?  

通过微课2的学习,你认为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走向是单极化还是多极化?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建构和课前练习,培养学生自觉建构知识框架体系的习惯和自我纠错反思的学习品质。问题导学中抛出几个颇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拓展思维力度,又为此后课堂研讨的开展做了准备。]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是学习者需要具备的一种重要学习能力。教师要利用好“课前自学”的优势,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质疑的能力。要 求学生在看完微视频后,对学习中的收获和疑问进行记录。教师通过反馈单(如表1所示)的调查,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出评估,同时了解学生已知的、未知的、 想知的问题,据此进行合理的课堂活动设计。  

 

2.课堂互动:拓展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中的课堂互动是让学生将课前自主探索中获得的知识、感悟与困惑在课堂“场域”中与别人交流、分享、深入,最终在质疑问难、知识相遇、思维碰撞的 互动中有效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这一过程也是利用团队协作帮助个体改进学习效率和效果,获得“知识—能力—思维—实践”的转化过程,实现学 习力的开发和提升。  

(1)创设探究情境,保持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 的过程。”[3]因此,在翻转课堂下要达成课堂互动讨论的有效和深入,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资源既要与微视频内容相互补充,又要有利于创设适宜的历史情境推动 课堂探究学习的开展。在本环节依据所搜集到的学生问题和困惑的指向,以世纪之交的科索沃战争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历史现场”,丰富感性体验,在情境中 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对科索沃战争的了解和分析,让学生多角度理解冷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体会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趋势和影响。这种历史情 境的创设比课堂中干巴巴地讨论几个疑难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历史现象中总结规律,把握实质,并形成“论从史出”的基本理念。  

(2)设计探究问题,引发思维拓展。“真正的学习活动就在于把握和领悟知识本身的意义,并能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的能量——智慧。”[4]学习要有“力”就 在于转识成智,实现这一飞跃关键在于思维的矛盾运动。历史教学要善于运用多元材料和问题的设计,将学生置于认知冲突的情境中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拓展。活动 中,依据本课的教学重点,整合所搜集到的学生问题,拓展课程资源,设计了四组探究问题,试举两例如下:  

探究1: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材料:(1)关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科索沃战争爆发时的电视讲话;(2)关于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动用的军事力量及南联盟损失情况。  

问题:(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战争的理由是什么?(2)美国发动战争真的是为了维护“人权”和“人道”吗,你怎样评价这个借口?(3)美国的这种做法会对世界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旨在从歧义处设问,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设置(1)、(2)两问,旨在阐释“人权”“人道”这些当今社会倡导的价值观的本 质含义;并且从美国发动战争的动机和结果两个角度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观点,认识冷战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真正意图。  

探究2:冷战后欧洲仅甘于追随美国吗?  

材料:(1)关于科索沃战争时期美国对欧洲盟国的依赖;(2)关于战后欧洲军事力量独立的主张;(3)关于欧洲联盟的“东扩”。  

问题:(1)分析科索沃战争中美欧之间的关系,指出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有怎样的阻力?(2)欧洲在冷战结束后是如何不断推进内部合作、增强自身实力的?(3)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世界格局的演变有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通常认为战后欧洲与美国利益趋同,政治上唯美国马首是瞻的认识,提供多元材料,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辩证地看待美欧关系,拓展思维能力,认识历史的复杂性。  

(3)规范探究程序,引领有效学习。课堂研讨需要学生高度参与,只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才会生成激发学习力的课堂。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感受科 索沃战争中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分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为主题开展活动,探究过程大致分为:明确探究程序和基本方法;提供探究材料,小组自主 选择探究内容;教师示范探究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教师、学习者和同伴共同参与成果的评估;教师对探究活动总结。  

基于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考虑,笔者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对以下方面较为注重。一是注意探究方法的指导,循序渐进培养探究意识。在活动开展前对学生有探究程序 的规范,明确任务和要求。过程中从笔者的榜样示范,到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再到学生自主协作,有意识地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纳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二是优化反 馈评价的方式。教师评价要具体实际,标准明确,不能笼统用个“好”字,要讲清楚“好在哪”。要特别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不仅需要评价学习成 果,也要总结学习过程,从中发现学习力的生长点;同时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意愿和信心。  

3.课后延伸:升华情感智慧  

篇8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有一个学期,他们对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有了一定的掌握。“翻转/旋转”“拉升/扭曲”相对于前面画图软件中工具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图形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他们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材分析

《调整图形》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三年级的内容。本课主要是学习“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的使用方法,这两个命令是画图中非常重要的技巧性命令,利用它们可以创作出丰富多变的作品。学生在学习了图块的选定、移动、复制、粘贴以后,可以进一步对图块进行操作学习和研究探讨。上课前,笔者精心设计了教学情境,准备了一个教学课件和几张图片(一根金箍棒、猪八戒找方向、猪八戒整理物品、猪八戒学本领等图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形的翻转、旋转、拉伸和扭曲,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图形的变化,进一步认识计算机处理图画的强大功能,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的使用方法。

难点:翻转与旋转的不同点,拉伸与扭曲的不同点。

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创设了卡通人物孙悟空,让学生在“金箍棒的放大和缩小―猪八戒寻找花果山―猪八戒整理物品―猪八戒学本领”这四个环节的引领下,展开一系列逐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用,在情境化的技术活动中,相互合作,实际操作,完成探究。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你们都喜欢哪些卡通人物呢?(展示卡通人物图片)老师考考大家,你们认识他吗?

生:孙悟空。

师: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生1:因为本领很大。

生2: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

生3:他有一根金箍棒。

师:他的金箍棒有什么特点?

生:能变大,能缩小。

设计意图:展示卡通人物来导入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新课学习

(1)金箍棒大小的改变。

师:老师已把孙悟空的金箍棒拿过来了,同学们请看(课件展示),你们能像孙悟空一样把金箍棒变大吗?

生:能。

师:好的,请同学们打开图片试试。(学生操作探究,教师巡视)请一位同学演示并讲解步骤,如果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也可上来补充。(学生演示)同学们能不能把变大的金箍棒变小呢?请试试。

学生再探究操作步骤。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互相帮助。

师:大家已经会把孙悟空的金箍棒变大缩小了,我们再去看看猪八戒,好不好?

生:好。

(2)猪八戒寻找花果山。

教师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猜猜看,猪八戒想干什么?

生1:他想到花果山找孙悟空帮忙。

生2:他想到房子里睡觉。

生3:他想到海南岛吃椰子……

师:如果他想到花果山找孙悟空帮忙,他现在走的方向对不对?

生:不对。

师:你们能不能帮他找一个正确的方向,使他能找到去花果山的路?

生:能。

学生自由交流发言,并尝试操作。

师:已经完成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方法与步骤。请一组同学上来演示,一位学生讲方法,一位学生操作。(操作步骤:选定图案―进入图像菜单―选择翻转)你们和他们一样吗?现在请你们看看除了水平翻转外,还有其他旋转方式吗?

生: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

学生尝试各种翻转。

(3)猪八戒整理物品。

师:大家觉得很有趣吧,猪八戒在你们的帮助下,来到了花果山,却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场景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1:孙悟空很懒,不整理物品。

生2:东西放得很乱……

师:猪八戒跟同学们一样也有这种感觉,但由于平时缺少劳动,猪八戒不会整理,同学们能否帮助他呢?看谁最先完成。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鼓励优等生帮助其他同学。

教师展示几幅学生已完成的作品,学生进行点评。

(4)猪八戒学本领。

师:猪八戒终于找到了孙悟空,他看到孙悟空正在练变身法。(课件展示)大家看,孙悟空的本领真大,猪八戒看得心痒痒,他也想学猴哥的变身法。同学们,你们能帮猪八戒完成他的心愿吗?

学生尝试操作。

教师请学生演示,然后继续尝试操作。(操作步骤:选定图案―复制、粘贴―打开图像菜单―拉伸、扭曲)

设计意图: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设计的任务素材都选自《西游记》,金箍棒的放大和缩小、猪八戒找花果山、猪八戒整理物品、猪八戒学本领等任务贯穿起来,组成了一个整体,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上课兴趣更浓厚。

3.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帮猪八戒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回答)不管是对图块进行哪项操作,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什么?

生:选定。

4.充实作品

师:看来,刚才的练习都难不倒大家,这里老师为大家提供了4幅图画,请选择其中的一幅画,展开想象将它完成。比比看谁的作品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动手操作(背景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互评。

设计意图:在作品评价过程中,教师采用作品交流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说作品的创意、自评,然后根据自己的创作讲述想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和作品交流评价等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己尝试、自主探究,掌握缩放、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使用,并且能应用这一技术制作各种各样的作品。

篇9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通过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先学后教,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微”时代的来临入手,总结出微课程符合时代的学习特点,结合实践应用,探讨如何实现微课与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并进行反思。

【关键词】

微课;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反思

21世纪初,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深化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节奏明显加快。在更多的“碎片化”时间里,短小、便捷、快速的信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诸如,微博、微信,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这一改变同样影响着教育领域,微课程应运而生。综合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笔者理解微课是通过时长大约5-8分钟的简短视频,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帮助各层次的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便捷学习方式。

一、微课的特点与优势及其理论依据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会或多或少的使用视频教学资源,其中不乏一些名师名家的讲坛,对于这类视频资源,更多的是用于教师备课或者学生被动地去听,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产生的改太大的改变。而配合“翻转课堂”所产生的微课,却由于其所具备的诸多优点,对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国内微课先驱胡铁生老师将微课的特点总结为“短、小、精、悍”,下面结合教育理论谈谈我对微课这四个特点的认识。(1)短:时间段。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在碎片化时代,长时间的教学内容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多的乐于在课间、等车、睡前等短时间内,打开手机按照自主意愿选择对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2)小:主题小。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微课程的内容更加精简,主题更为鲜明,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便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选择权由老师转移到学生,从而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标。(3)精:内容精。针对性强。一般来说,一节微课对一个重点或难点进行专而精的呈现,同时配套设计相应的练习、反思等。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需简单而巧妙的对前后只是进行点播,使得学生在专注于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彻底掌握。微课可以将教学的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还能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核心方法。(4)悍:互动性强。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听讲”这一方式,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留下5%,“阅读”、“声音、图片”、“示范”、“小组讨论”、“实际演练”的方式逐渐增加,最后的“教别人”可达到90%。可见,学习效果较高的都是通过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学生在自发、自觉学习微课过程中发现问题,抓住课堂生成性问题,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从而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微课的上述特点,历史教师如何制作一节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的微课,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移动式、碎片化学习呢。笔者将以微课作品《新儒学思想的内容》为例,从选题设计、制作微课及相关资源两个维度说明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一)选题

制作微课视频首先要确定微课课题。选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在最短的时间里给学生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适合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

(二)制作微课

(1)录制微课视频。首先确定微课设计方案。(详见微课设计表)其次,确定微课设计内容后,我采用ppt制作课件,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录屏及同期录音,并进行祛除杂音、添加背景音乐等后期处理。将制作的课件和视频压缩打包,通过公共邮箱,微信,QQ,微博等工具,也可适当的选择其他媒体形式,使微课程更加灵活多变,更加符合网络时代学生的需求。(2)设计学生学习任务单及配套练习题。微课主要是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除了要有基本的微视频之外,其配套资源也应该完备,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学习、自我检查。首先,设置学习目标和方法指导,借助任务驱动,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前做到目标明确,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结合课标,我将《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微课程学习目标定为:能够复述出新儒学思想的内容,能够归纳出新儒学思想的特点。方法指导:(1)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对课本知识进行大体了解。(2)观看微课,学会独立思考,紧跟教师的提示,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并做好记录,如果遇到难懂的知识点,建议对此知识点进行重复观看。对于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记录,课堂统一交流。其次,相关习题演练。为了便于学生在观看微课之后的自我评价,在学案的后半部分增加了有梯度的相关习题。分别是5道选择题,和一道思考题,题目为:为何汉武帝会采纳董仲舒的新儒学作为统治思想?通过课后的检测,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查漏补缺。

三、关于微课的反思与认识

(1)微课选题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例如,对于文科、理科和我校动漫班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关注学生在学习微课之后的反馈,再在之后的制作中不断调整。(2)尝试开发不同课程种类的微课。现阶段微课课题多为新授课,服务于翻转课堂、先学后教或课后重难点突破补充教学,而习题答疑类、探究活动类并不常见。在新一轮的减负背景下,教师普遍感觉到课堂时间的紧迫性,我们就可以通过制作例如答疑类微课解决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一难题。

总之,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给传统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希望。制作好的微课能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使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节好的微课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飞瀑之下,必有深潭”,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模式,需要我们大胆实践创新,不断反思,设计更符合学情的历史微课程,师生共同进入“微时代”。

作者:张晓娜 单位: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热点问题解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篇10

关键词: 微课 学习任务单 高中政治 自主学习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设计学习任务单,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还是教育观念的深层次变革,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学习任务单必须考虑高中生差异化,让更多高中生感受到政治课堂的乐趣,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要借助学习任务单教会学生学习技巧,培养高中生学习习惯,让高中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学习任务单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明确目标任务,精准分析学情,摸清教材特点,切实减轻高中生学习负担。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开发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本文以高中政治学科必修3(文化生活)为例,主要探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开发策略,希望对高中政治微课导学有所帮助。

一、实现目标落到实处,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普及推动微课教学开展,将课堂教学形式由传统单一式向自主学习式转变,为高中生学习提供广阔空间,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是微课教学如果不能把握尺度,很容易使高中生感到困惑,只有切实制定学习任务单,发挥学习支架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制定学习任务单时,高中政治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实现目标落到实处,让高中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目标。如讲高中政治学科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塑造人生》时,教学重点是掌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精神世界,增强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我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设计了科学化学习任务,首先播放歌曲《超越梦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微课教学法让高中生欣赏古迹、欣赏文物、欣赏绘画等,体会优秀文化影响力。为了让高中生反思是不是所有文化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我还在学习任务单中精心设计了拓展训练,以引导高中生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知识,谈谈自己对“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看法。

二、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拓展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任务单、微课、翻转课堂等培训活动,让高中生对微课进一步了解,促进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高中政治教师还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的拓展能力,将教学知识点转化为需要学生解答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利用学习任务单将烦琐的问题简单化,让高中生逐一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各项内容,减少学习政治的畏难情绪。如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的途径》时,这节课需要高中生掌握的知识点包括: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根本途径;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等。在教学时我按照学习任务单要求组织高中生讨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为什么不是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或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而要立足社会实践呢?怎么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呢?将高中生讨论的过程拍摄下来放入微课视频中,不仅完成探究性教学任务,还锻炼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对高中生成长具有推动作用,高中政治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为高中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思路优化,促进高中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政治教师要注意不同难度内容要搭配不同练习题,以达到知识点之间的最优权重。如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本节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弘扬爱国主义。然后根据不同知识点提出不同问题,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高中生讨论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及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讲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容时,通过微课向高中生播放教学视频和课件,引导学生讨论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自主参与教学,更热爱微课教学法和学习任务单。

四、配置个性化资源,印证自主学习成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高中政治教学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策略,配置个性化教学资源,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发挥微课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设计和开发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任务单,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任务单运用,体现新时期教育目标,让高中生印证自己的学习成效。因此我设计学习任务单时听取学生意见,选择丰富多样的练习内容,并且当堂训练,以此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如讲高中思想政治必须3(文化生活)中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时,首先带领高中生复习反馈: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改造方法及产生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表现、原因及必然要求?然后在微课中展示自主训练题和拓展训练题,以促进全体高中生共同进步。学始于疑。接下来为高中生提供印证自主学习成效的练习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等。

综上所述,微课背景下的学习任务单设计和开发意义重大,需要得到高中政治教师的高度重视。学习任务单不仅有利于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高中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习任务单的真正作用,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相信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习任务单的发展前景会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黄琦冰.基于微课导学案模式教学的“微”型翻转探析――以高中《经济生活》“加强宏观调控”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