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监督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主要是固定的从业人员所从事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这种工作主要的计量单位是货币,它是一种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在企业中,会计所体现的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通的数量,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时资金流通的管理和监督。最初的会计在企业中并没有形成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存在于人们的生产活动以外的对劳动成果和消耗,日期进行的记录。随着人们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入,生产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会计的核算内容不断的扩大,方法也不断的科学化,使财务会计由单纯的计量和记录转化成一种系统的,专业的,以货币为单位的综合经济管理活动,并逐渐参与到企业的经济决策和资源配置中,从而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财务会计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产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财务管理的含义。
财务管理是一项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它根据财务会计作出统计得出的数据,企业管理层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并作出相关的经济活动和管理的决策。
(三)审计的含义。
审计,从狭义上来讲,它是一种监督工作,主要通过对企业会计和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防止出现会计信息带来的风险。审计工作是伴随着企业进行经济活动而出现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也是不可替代的。审计工作是由相关的,独立的审计主体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审计对象进行监督和管理。这种监督具有较强的专制性。具体来说,审计工作是对审计对象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经济活动和事项获得认定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相关人的过程。
二、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三者之间的关联性
(一)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联性。
会计与财务管理与经济发展不可分割。企业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都之间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反作用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为其提供了广泛的核算和分析的目标和对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具有统一的目标。企业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从表面上看,两者的目标并不完全相同。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了解会计工作的具体方向,对会计准则进行相关的评价。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保障,并达到企业经济活动李瑞的最大化,扩大企业资本的利用率,从而实现企业在社会中的价值。但是,从两者的本质上来说,它们的工作都是通过利用相关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来完成对企业内部相关业务的管理,从而使企业的利润得到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和财务管理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和资料才能完成。财务管理工作者根据这些相关的会计资料,为企业制定未来的工作计划,并进行决策。但是,企业只有会计资料,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企业财务管理政策,那么就会出现会计资料的虚假,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会计和财务管理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调整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而服务。
(二)会计与审计之间的关联性。
财务会计和审计之间的共同点。财务会计和审计都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和活动。两者具有相同的工作过程,都是把财务报表作为工作的基础,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防止企业经济风险的出现。企业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通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来完成自身的审计工作,从而使企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会计和审计之间的区别。企业的会计和审计工作不是由相同的主体来完成的。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一般是企业服务对象和企业本身的内部。而审计工作的主体,既可以是整个企业内部,也可以是单个部门或者多个部门,甚至是员工个人。另外,两者的提供的信息对象不同。财务会计的信息对象包括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会计部门等具有利害关系的人。而审计提供的信息对象一般为企业的管理层。除了以上的不同,在其遵循的原则,工作程序等方面也有很多的不同。所以说,会计和审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工作体系。
篇2
关键词:手工会计 不足 程序变化
一、传统手工会计业务操作流程的缺陷分析
(一)信息来源上的局限性
传统的会计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没有集成,不能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许多重要资源无法用货币计量。传统的财务软件功能单一,难以将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信息使用者更强调未来,强调数据的相关性和灵活性,更多地关注非货币数据,希望从多层次、多视角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信息就明显不够。
(二)信息处理的局限性
现行会计的信息处理过程是对经过“筛选”的会计数据,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及总账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严格的处理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但它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即该过程只是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映,从中看不到每项经济活动发生、执行与完成的全过程 。
(三)信息输出的局限性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单一化的信息披露模式,将全部会计信息存放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报表提供给特定的使用者。然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越来越广,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单一的信息披露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进行相关决策的需要。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不足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在考核机制尚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机制,就很可能出现侵犯或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由于国家所有权的行使缺乏妥善措施,很多上市公司出现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等关键人大权独揽的现象。这就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2.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违法违纪常有,随着会计队伍的不断扩大,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同步跟上,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现阶段会计人员特别是主管会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而言不能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甚至有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松懈企业管理,使财务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3.内控体系不够健全,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目前有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相关的内控制制度,但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很多规章制度比较零散,未达到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控制要求,造成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控。4.内外监督制约乏力对于内部监督而言,有的企业虽然有财会规章制度,但是流于形式,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有的企业忽视财务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稽核不规范,未形成制度。这主要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三、信息化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变化
手工会计业务处理,起初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完全模仿手工业务操作流程,把计算机作为一种通过快速计算来帮助人们降低劳动速度、提高劳动效率的工具。此后会计电算化不断得到发展,一个比较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也逐步发展起来。主要变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记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账簿记录实际上就是将记账凭证按不同的形式进行组织和汇总。手工记账时必须将它们重新抄写到各有关的账簿上。但电算化后,记账凭证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将当月的输入到未记账凭证文件中的记录转存到已记账凭证文件中,使经审核的输入凭证成为正式的会计档案;二是对科目的余额、本期发生额和累计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由于手工系统存在不同的记账程序,各企业要根据业务性质、管理方式规模大小以及经济业务的数量,相应地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账务处理程序。而电算化下的记账凭证是指计算机账务处理的形式和相应的内部数据流程,显然一般只能固定采用一种账簿处理程序,而且其含义也不同于手工的账务处理流程。
(二)对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对账是对账簿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账是否正确以及账簿是否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在手工会计中,对账主要包括账证、账账、账实和对三个方面。账证核对是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账账核对是核对不同账簿是否相符,包括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辅助账、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保管明细账与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账实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额是否相符。通过对账达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的要求,用以确保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结账的含义发生变化
在计算机环境下,结账的功能主要用于结转各个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同时结束本期的账务处理工作。在这里结账是一个批处理的过程,其处理的内容是将本期所有的期末余额数据结转到下一期的期初余额,并清除本期的所有借方和贷方发生额数据,最后对本期业务执行封账。而在传统手工处理程序中为了使账簿达到账实、账证、账账相符,会计人员需要做一系列对账的工作,相比较之下电算化系统的处理程序显得更加简便易操作。
(四)期末转账的的含义发生变化
自动转账业务是所有单位在月底结账之前都需要进行的固定业务处理,并且这类转账业务在企业管理体制或会计核算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每个月都要重复进行。不论是哪一种转账业务,都要通过定义转账凭证,然后由系统自动完成期末自动转账处理。然而在传统手工会计中,转账业务处理是期末由会计人员根据某些账户的余额或本期发生额填制转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实现的。
篇3
摘 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其监督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减少会计失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保证会计工作秩序的重要体系。完善国有企业会计治理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企业发展 会计监督 职能发挥
前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计职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会计人员违背原则操作,影响企业的发展,对此,必须采用会计监督来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改善会计行业的素质,提高会计职能的发挥。
一、会计监督的含义
所谓的会计监督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会计机构与会计从业人员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需要对会计信息与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虚假信息,不完整的资料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与事实不符的资料可以拒绝受理,对于不完整的信息可以要求补充,对于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记录要按照制度采取一定的措施,分析原因,做出处罚措施;对于违背法律进行操作的工作,拒绝处理。
其次,监督的主要对象是指针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行为的监督,具体来说就是会计从业人员除了要接受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监督,还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还要接受来自其他各公司治理主体以及财政、国家审计等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经过分析辩证,我们发现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本身,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包租政府活动的需求,因此,会计监督的主体单单依赖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是无法实现的,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企业的员工,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必须参与其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保证员工的利益,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在国有企业中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1.企业发展的保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也在调整步伐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而要想保证会计决策的准确与前瞻性,就需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只有会计监督才能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传统的企业通过改造才能成为现代的公司,在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加大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才能实现,从项目的申请到两项目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会计信息才能实现,尤其是在企业的可行性研究、财产清查、财产重组、产权定夺的过程中会计职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只有会计监督才能确保提供的信息、资料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实现企业的转型。
2.内部管理的工具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运用会计监督来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这是实现企业运作目标的根本,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工作,现代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离不开会计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实现利益的目的,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
3.制度执行的核心
随着企业发展的现代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各种利益交织,要想处理好各种关系,必须处理好公司与企业,公司与国家,公司与员工,公司与股东等关系,其中都以不同的形式规定了各自的产权利益,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这就要求做好产权的界定工作,处理好多方的利益,明确经营成果,做好收益的分配工作,这是决定企业利益的关键,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这就要求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发挥其监督职能。
三、企业秩序的维护
在现代企业内部,也存在着由于监督不力,导致违规操作,影响企业信誉,影响企业利益,对此,加强会计监督是实现企业良好秩序的重要步骤。
1.转变会计监督观念
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会计监督职能,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建立新型管理理念,建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将监督工作贯穿到日常的工作中,发挥其事后监督的职能,又能为后一阶段的事前监督提供信息和依据。
2.改变会计制度
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必须不断地调整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开支标准,对实践工作中的错误问题采取必要的手段,从实际出发,修订相关的制度,做到灵活运用管理原则,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促进市场制度的合理性。
3.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
从目前我国会计队伍的现状来看,素质不足,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对企业的责任感以及对维护国家法制的使命感,促进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4.建立健全约束机制
从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在很多部门缺乏约束机制,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必须建立健全以会计为首的相关制度,促进会计体系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会计监督职能,必须采取改革措施,增强改革的深度,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注册会计师的职能,建立健全会计标准,推动会计制度的实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体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万兰芳.论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2).
[2]盛品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商场现代化.2007(26).
[3]孟红.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冶金财会.2008(03).
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 会计职能 问题 措施
一、前言
会计职能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职能也由过去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逐渐转变为反映和监控。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企业在发挥会计职能时往往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造生的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采取科学有效地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传统的会计职能主要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具有的功能,其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包括为企业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输送各种会计信息通过运用调节、指导、控制等方法,对客观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合法、有效的评价和考核,为实现预期目标,还会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 。但是进入现代会计发展阶段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职能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越来越多地专家、学者认为,反映和控制已成为会计工作的两个重要内容。
三、国有企业发挥会计职能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大多都是上级委派的,他们原本应该代表所有者的利益,但是由于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监督机制等还不健全、不完善,不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国有企业会计职能的正常发挥。具体表现为:
1.国有企业对当前会计职能的认识和定位不够充分。现阶段,会计职能已经不再只是过去单纯的核算和监督,而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向反映和控制的方向转变,并逐渐发展成为两个相辅相成的系统。然而,社会上对会计职能的普遍认识大多还局限于只是核算职能,认为会计工作只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提到会计人们还常常认为会计就是为企业做假账,是企业谋取各种不正当利益的工具,甚至就连许多会计从业人员和国有企业经理人对会计职能也缺乏科学的认识及准确的定位,在实际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
2.国有企业管理者与会计人员的主从关系,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被虚假信息替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常常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管理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在国有企业,会计职能的发挥容易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有些国有企业领导者直接要求会计人员用随意改变报表、做假账等非法手段掩盖偷税漏税、掩盖铺张浪费、挪用公款等违法现象,给国家经济和人民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大多数会计人员考虑到自己的雇员身位,无奈也只能接受领导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工作安排。
3.国有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的实施缺乏独立性,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要求会计按计划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从而保证预期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遗憾的是,在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的,要求会计活动服从企业利益的需要,企业行为凌驾于会计职能之上,会计人员在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处于从属地位,不是发挥自己的职能,而是必须服从国有企业的管理,有些国有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主管关系密切,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四、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会计职能的措施
1.建设专业性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国有企业的领导者要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大对会计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使会计人员能够学习到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了解先进的会计管理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争取培养出一批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理论又能拥有熟练地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专业性人才。
此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会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影响。
2.做到会计信息的公开通明,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层和管理者经济责任及整个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一方面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公开会计信息,相关部门做好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工作,及时发现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妥善处理;另一方面是外部监督制度的完善包括财政、税务等部门的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着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3.国家要进一步健全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国有企业内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体系。企业要根据《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在发挥会计职能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既符合自身特点又体现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会计制度和规范,并认真地贯彻执行。
五、结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制度改革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国有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都要正确认识会计职能,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国有企业有关部门还要在人才培养、规范制度、健全监管机制等诸多方面做出努力,使会计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服务,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云,谢志华.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路径依赖与创新问题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 2011(01)
篇5
一、财政预算管理的含义
财政预算管理就是对财政预算计划编制、审批、和执行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也就是对财政收支进行的计划和管理活动,也就是对于财政资金的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进行控制,通过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体现国家的政策倾向,保证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拥有充足而坚实的财政基础。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财政管理的能力,能够加强财政收支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保障国家的财政安全。
二、财政预算管理的意义
1.提升财政收支活动的计划性,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编制财政预算计划是财政预算管理不可忽视的基础环节,通过预算计划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对财政资源进行地区间的合理配置,并且可以根据预算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财政政策的调整,避免财政资源在某些地方浪费,而在另一领域不到位,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
2.强化财政监督体系,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度
财政预算管理是加强财政监督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根据财政计划,定期评估其落实程度,并且可以依据预算计划的内容进行计划执行情况的公开,发现问题及时更正,避免了预算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一些违规行为,让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公开,让民众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从而相信政府。
3.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提高政府财政服务能力
在财政预算管理的活动中,能够全面反映全国各个地区和领域的资金收支情况,也是对各地区和领域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反映,能够发现当地经济发展面临的财政问题,为国家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提高政府的财政服务能力。
三、财政预算管理模式及优缺点分析
1.国库集中支付
(1)国库集中支付的含义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于英国,其管理基础是建立国库账户体系,全部的财政收支都由该账户进行管理,财政收入直接上缴国库,财政支出也要通过国库统一支出到相应的单位账户。但是,这一管理模式还必须有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科学的监督系统为依托,否则无法开展预算管理工作。(2)优缺点分析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模式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大变革,不再使用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实行零余额管理。财政支付方式也得到了改革,不再是以往转车式的支付,而是让直接支付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并将授权相关单位财政支付为辅助手段,减少了财政资金在各单位间的流转,能够保证财政支出及时到位。另外,账户设置由以往的多头开户变为国库账户独立存在,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减少分散管理的风险。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预算执行的反馈和监督也得到了完善,由以往的事后反馈和监督改为全程实时的反馈监督,提高了对财政支出使用效果的管控程度,可以及时调整预算计划的内容。国库集中支付是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步骤,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采用国库会计核算体系,造成核算体系与预算批复的口径不能对接,加大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并且造成了支付速度缓慢,资金审核不够详细的问题。最严重的是此种管理模式侧重于支出结果的管理,而与财政计划的衔接不够,难以评估财政支出的合理性。2.集中会计核算(1)集中会计核算此种预算管理模式是指单位成立核算中心,只设报账会计,对单位的资金收支管理活动全面负责,统一管理,各部门的核算工作全部集中到会计部门,各部门不允许进行独立的核算。(2)优缺点分析集中会计核算大大增强了核算工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并且增强了财务管理的严格程度,可以减少各部门财政管理违规行为,强化了财政监督的有效性,避免了会计现象。并且,集中会计核算的科目能够与预算批复的口径进行有效的对接,通过核算信息与预算计划的比对,可以实时跟踪支付的具体执行情况,对支付的实际作用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的调整,使得预算管理更加精准,发挥其实际效用,避免走形式的现象产生。集中会计核算管理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各单位失去核算的自,不能看到自己的财政核算信息,降低各单位的积极性。另外,集中会计核算会增加支付风险,此种管理模式只看凭证,不关注业务流程,只要被核算单位能够支付即可,但是忽视了支付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导致财政支付的漏洞难以堵塞,难以确定支付风险产生的原因。集中会计核算的管理模式最明显的弊端就是核算中心工作量过大,如果单位规模较大,那么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就会大大增加,这样反而降低的核算的工作效率,核算报账的时间延长,导致矛盾冲突的产生。
2.预算进程管理
(1)预算进程管理的含义预算进程管理就是将预算管理的过程划分为不同的环节,选取其中几个关键点,由财政和预算部门提取关键点的信息,将关键点的实际数据信息与预算计划进行比对,找出预算执行存在的偏差,分析和确定导致预算实际执行效果偏离计划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挽回损失,使得预算管理更加科学有效。(2)优缺点分析预算进程管理的模式突破了以往结果式的管理,而是对财政预算活动进行全程的管理,将预算管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可以使得预算执行的关键点能够与预算计划实时对接,一旦发现预算执行结果偏离预算计划,即可及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策略,能够随时反馈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找出产生的偏差,及时制定完善和改进的办法措施,提高预算管理的时效性。预算进程管理最大的难题在与如何科学合理的划分环节和阶段,找准关键点。如果关键点错误,将会导致整个预算进程管理偏离计划方向,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重大损失。
3.部门预算
篇6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产权结构
一、会计信息失真、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带来不利影响的行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经济活动有所偏差情况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歪曲经济活动的会计事项;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可见,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蓄意违反的行为。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最大特点,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建立在委托契约关系之上的。在这种契约关系下,公司所有者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使经营者和股东利益一致,同时通过约束机制尽量避免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这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制度安排就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的关系。首先,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度保证。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既使得所有者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又保证经理层按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经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包括鼓励和监控公司经营者披露真实会计信息的制度安排。
其次,高质量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会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工具,主要体现了公司治理的机制和效果,其基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公司治理行为的有效性。
最后,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存在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关键作用,会计信息既可以衡量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也可以降低投资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降低决策风险,促使资本的趋利性流动、改善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公开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可以确保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营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从会计信息供应链来看,会计信息是从由管理当局控制下的会计人员开始生成,然后历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最终得以向公众披露。若将公司治理置于会计信息的供应链中,我们可以发现,符合一定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中的管理当局、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的责任和作用等密不可分。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制度性缺陷,笔者认为,这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最根本原因。
(一)公司外部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国证券市场缺乏有效约束经营者的条件
2.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缺乏竞争性
3.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够规范
4.缺乏有效的处罚机制
(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原因:
1.缺乏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强烈动机
2.董事会成员构成不合理
3.监事会监督功能弱化
三、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的本质是界定和保护产权,而有效的产权结构则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制度基础。我国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很大程度上缘于低效的“一股独大”的产权配置。因此,优化产权配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途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一)降低公司国有股的持股比例
一般认为,当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而又有若干相对控股股东时,可有利于形成和保持公司治理结构的制衡机制,从制度上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保护相关人的利益。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本之策。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塑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四者之间的制衡机制
1.弱化国家股股权。在完整保留国有股分配权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压缩国有股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的投票权和决策权,为中小股东腾出投票和决策空间。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一是规范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关键在于谁在选聘独立董事以及谁在决定独立董事的报酬。二是严格选拔独立董事。三是建立独立董事绩效的评价制度,激励和制约独立董事的行为。四是使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中的人数保持一定数量,并赋予应有的职权,以制约控股股东,监督经理层。
3.建立经理报酬激励制度。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经理的报酬实行年薪制,并根据利润等财务指标来确定奖金。由于经理人员报酬与本期利润等财务指标挂钩,而与公司的未来关系不大,与公司的价值变动不相关,公司经理不可避免地产生短期行为。为此,应适当采用经理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将经理的报酬与企业的业绩尤其是长期业绩联系起来,给经理以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理操纵财务报告的动机。
4.完善监事会制度。监事会应真正由股东大会选出,对股东大会负责,并保证监事会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应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监督、弹劾、起诉权。改善监事会成员结构,内部人的比例应加以限制,多吸收具备财务、会计和审计知识的中小股东代表、职工、社会中介机构和有责任感的社会人士参加。
参考文献:
[1]李维安.公司治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季小琴.公司治理、会计信息披露与会计监管[j].湖北财税,2003,11
[3]李明辉.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当代财经,2001,6
篇7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邢台市、秦皇岛市的农户作为分析样本,调查对象涉及种植户、个体经营户、教师、村干部等不同类型的农户。
在被调查的农民中,男性404人,占到67.3%,女性196人,占32.7%。这些农民年龄层次不同,平均年龄为38.6岁,其中21~30岁和41~50岁的年龄居多。年龄构成能很好的反应各年龄段的调查情况。从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学历比例最高为46%,其次是高中或中专学历占21%,小学和大专及以上分别为18%和14%,未上过学的仅占1%。
此次调查中,村干部接受问卷调查的有30位,其余570名全部为在村村民,他们对保证三资管理问题在本村是否落实,宣传是否到位,村干部是否切实得到了监督等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通过性别、年龄和学历的比对,结合河北省农村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本问卷所涉及地区人口的差异较大,涉及面较广,因此反映的问题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二、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表现为宣传力度不足
农村集体“三资”即: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它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前期宣传力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村民对“三资”含义缺乏,村民参与“三资”管理热情度低,了解“三资”清理工作的结果的积极性不够。
在调查中,了解“三资”具体含义的占9%,“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含义”的占38%,两项合计为47%。“不了解含义”的占大多数。
村民在“三资”清理工作中的参与程度的问题,在调查中参与过清理工作为95人,占16.1%。没有参与的为495人,占83.9%。村民参与其中的人数极低。
调查发现对是否了解本村“三资”清理结果的问题,填写问卷的有595人,但是“真正了解结果”仅占20.2%,“不了解”的占73.5%。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做好宣传,同时促进下一环工作的开展。否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三资”的管理工作。
三、后期管理阶段的现状及问题
(一)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
参与调查的594人反映出本村会计是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52%,而大专学历的只有53人,仅占9%。初中学历的占26%,小学和其他分别为5%、8%。
根据调查发现参与过专门,正规的会计培训占总人数的44%,会计没有专门,正规的培训,对“三资”管理的标准执行会产生影响。
(二)实行联网监管未得到完全落实
在问题“‘三资’管理是否实行联网监管”的583人中,选择“否”的为500人,占到了85.8%。对于制定联网监管,是“三资”管理的高效方式,但是现实中落实的少。
(三)资产产权不清大量存在
在回答是否存在资产产权不清的现象中,回答“是”的313人,占53.3%,回答“否”的为274人,占46.7%。可见,资产产权不清还是大量存在的。
(四)资产招标存在不公开现象
在回答资源在发包时是否签订完善的书面合同问题的584人中,回答“签订,但合同不完善”334人,占57.2%,回答“口头协议”的为90人,占15.4%,选择其他的为118人,占20.2%。对合同意识薄弱,制度约束少,没有形成完善的书面合同。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问题集体收入是否有专户管理的580人中,回答“有”的为165人,占28.4%,回答“没有”的为127人,占21.9%,回答“不清楚”的为288人,占49.7%。集体收入专户管理是基本的“三资”管理制度。但是贯彻的力度仍不是很高。在问题集体收入、资产和资源的收入是否能够按时入账的587人中,回答“是”的为161人,占27.4%,回答“否”的为73人,占12.4%,回答“不清楚”的为353人,占60.1%。
四、常期监督阶段的现状及问题
(一)监督活动开展不定期
在问题“‘三资’监管活动是否定期开展”的581人中,回答“定期”110人,占18.9%,回答“不定期”为175人,占30.1%,回答“不清楚”的占296人,占50.9%。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三资”的制度明显存在贯彻不到位。
(二)监管成员培训不足
问题“‘三资’监管成员是否具备一定财务知识”的回答。“三资”监管人员对财务知识的了解,是保障他们监管是否科学、有效的基础,一定的财务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要求具有财务知识的仅占到29%。可以说这样的监管是盲目的,不科学的。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会计的学历,参与过的专业,正规培训,以及监管者所具备的财务知识等,直接反映出河北省参与“三资”管理的主体水平有待提高。
(三)村民参与监管热情高,行动少
在问题“您认为村集体的‘三资’需要管理”回答的599人中,选择“需要”的为553人,占到92.3%,选择“不需要”的仅为46人,占7.67%。村干部如果遵纪守法,尽职尽责,他们的希望和信任也许就可以得到很好落实,但如果村干部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三资”得到民主,高效的管理将不容乐观。
五、主要政策建议
(一)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定期培训相关人员
以乡镇为先导,以村为单位开展学习“三资”管理的活动,使“三资”有效管理的直接受益人――村民得到实惠。并不定期的对参与“三资”管理的村干部,村会计,乡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不定期考核相关业务知识,逐步提高其业务水平。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三资”网络管理体系
要投入与“三资”科学管理相应的资金,完备与“三资”管理相应的设备。全面建设区(县)、街道(镇)、村三级联网三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网络管理体系。进一步县――县联网,在市县联网构建完成的情况下,构建河北省统一的管理平台,形成完备的网络管理体系。
(三)完善制度,疏通监督渠道
篇8
[关键词] 会计委派制 博弈 囚徒困境 制度
在市场 经济 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很大弊端,主要表现为:会计职能弱化、会计缺乏监督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违法现象不断发生等,一些企业以虚假的会计信息来达到其非法获利的目的,使会计诚信遭受到严重的践踏。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加强企业会计诚信建设,会计委派制应运而生。在大型企业内部,母公司对各子公司、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大都实行会计委派制。其目的都是旨在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监督,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维护财经纪律。
一、会计委派制的涵义
会计委派制是指由资产所有者向其所属的企业、事业统一委派会计人员,并对其所委派会计人员的任免、调动、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等,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企业的主要会计人员由政府或企业所有者委派,经营者不得干涉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
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学者认为是会计监督不力,并提出了“会计委派制”的对策。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降低了受派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约束控制,使会计人员敢于进行会计监督,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受派单位经济利益关联,降低了会计人员成为“内部人”的可能,从而加强了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的意愿。然而,会计委派制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其作用只是停留在形式上, 实际效果并不突出。会计委派制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不可避免地具有以下主要缺陷:
1.会计委派与 现代 企业制度相背离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政企分开,要求政府部门为企业提出供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应该有自主的经营权,当然也应有会计人员的任命权。而会计委派制将会计人员的任命权集中在上级手中,不利于政企分开,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势必会拖企业改革的后腿。
2.与当前一些 法律 法规相矛盾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其他人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立法基本精神。这就赋予了单位负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果他无法管理单位会计人员却要其承担责任,显然有失公平。同时,《公司法》规定:公司财务负责人由经理提名,董事会聘任或解聘。而委派制的实施导致责任主体权利得不到实现,两种监管制度相互冲突。会计委派制没有法律法规来规范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
3.经营者与会计人员的责、权、利分配不均衡
会计人员同时接受上级和经营者的双重领导,与现代企业管理原则不符,会计人员必将处于两难境地。从经营者角度讲,由于利益驱动, 经营者往往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从而将委派的会计人员摆在企业的对立面而将其架空, 使得会计人员虽有监督头衔却基本丧失了行使监督的权力。从会计人员角度讲,从表面上看,委派的会计人员是作为所有者的代表,以独立于经营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经营活动,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和责任。而实际上在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地位永远是个配角,这种双方权力上的失衡加上企业内部制约机制的弱化,根本无法制约经营者的行为。
4.会计委派制不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有核算、监督、管理、服务等,而会计委派制使委派的会计人员与企业格格不入,只强调会计的监督,弱化了会计的管理、决策服务职能,使会计这一领导的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这样一来表面上强化了对被委派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财务管理的功能,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三、 会计 委派制问题博弈分析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各博弈方(所有者、经营者和委派会计人员)的目标函数存在差异,而制度缺陷使各博弈方能够利用不合理的博弈规则实现其利益最大化。而且它们各自的利益追求都可能是对立和冲突的,从而形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博弈,而且博弈的纳什均衡很可能是囚徒困境。博弈主要是 企业 负责人与委派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和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
我们可以根据监督博弈的一般模型来构建企业负责人与会计人员之间的监督博弈模型。该模型是混合战略纳什均衡。企业负责人的纯战略有两个,即选择监督与不监督;会计人员的纯战略也有两个,即做假账与不做假账。这里设b是会计人员的做假账收益,s是企业负责人的监督成本,t是会计人员做假后的处罚成本。假设s
假设用α表示实企业负责人实施监督的概率,β表示会计人员做假账的概率。给定β,企业负责人选择监督(α=1)和不监督(α=0)时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πm(1, β)=(b-s+t)·β+(b-s)(1-β)=β·t+b-s
πm(0, β)=0·β+b(1-β)=b(1-β)
令πm(1, β)= πm(0, β)=0,得β*= s/(b+t)
β*的 经济 含义在于:若会计人员做假账的概率小于s/(b+t),企业负责人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督;若会计人员做假账的概率大于s/(b+t),则企业负责人的最优选择是监督。
给定α,会计人员选择做假账(β=1)和不做假账监督(β=0)时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πa(α, 1)=-(b+t)·α+0×(1-α)=-(b+t)·α
πa(α, 0)=-b·α+(-b)(1-α)=-b
令πa(α, 1)=πa(α, 0),得α*= b/(b+t)
α*的经济含义在于:若企业负责人监督的概率小于s/(b+t),会计人员的最优选择是做假账;若企业负责人监督的概率大于s/(b+t)。则会计人员的最优选择是不做假账。
综合上面讨论,可以得出企业负责人与会计人员监督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是[α*= b/(b+t),β*= s/(b+t)]。即企业负责人以b/(b+t)的概率选择进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以s/(b+t)的概率选择做假账。因此,后续的重要问题是:怎样来增大α*以及怎样来减少β*。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也是监督博弈,与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之间的监督博弈模型类似,这里不在详细论述。
在监督博弈中,增大α*和减少β*可以通过制度来解决。按照安德鲁·肖特在其《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中对制度做了描述和定义。按照肖特的博弈分析思路,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囚徒困境”弈局和其他协调博弈问题。首先,如果一个社会反复地面临一种囚徒困境弈局,那么,一个有效率的做法是演化出一种行为准则,以避免反复出现的非效率的均衡策略的应用。另外,这样一个规则成为了一个社会惯例,它规定了重复博弈情况下当事人的行为,并且将被他们所遵循。例如:两辆小汽车相向行驶,且正接近十字路口,一辆车想直行,另一辆想转弯,他们都想尽快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但是,如果不协调他们的行动,那么就会出现撞车。最好的办法是颁布 交通 规则,并且强迫他们上街前学习,希望在路口转弯的司机必须在继续前行之前等待对面开来的直行车辆。转弯的人必须等待,这样决策将被低成本地协调。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归纳制度的特征:(1)制度是一种公理化;(2)制度具有昭示性;(3)制度是自愿平等基础上的权利与义务的集合;(4)制度是在囚徒困境博弈中自发形成的,其主要功能在于降低协调成本。
但是,会计委派制本身不符合“制度”的本质与特征。首先,它不是公理化的产物。该项制度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很多持怀疑态度。第二,它的昭示性不足,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但这种约束是勉强和脆弱的。第三,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强制性,抹杀了企业的积极性。第四,会计委派制是非纳什均衡,是一种“抽刀断水”式的不理智决策,不是人人都愿意遵守。第五,会计委派制没有降低市场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协调成本,反而增加该成本。
因此,会计委派制是政府或企业为克服会计信息失真不得已而做出的过度性制度安排,其本身存在诸多矛盾和缺陷。会计委派制是通过改变现有利益分配关系,使一些人利益受损才能提高现有资源的产出水平的改进,是一种“非帕累托改进”的社会博弈过程的结果。会计委派制没有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现象得以根本解决。
四、完善会计委派制的建议
1.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加强违规处罚力度
受利益驱动,委派的会计人员与被委派单位可能结成同盟,共同造假,形成内部人控制。作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之一的会计委派制不能具备完全的监督能力,它的职能所起的作用需要与其他形式的会计监督( 如社会监督中的注册会计师, 政府监督等) 等相结合。同时,对于造假的会计人员和企业给予重处,从而促进并保障会计委派制的职能。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庞大的、严谨的会计监督体系才能较好地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现象。
2.会计人员回归企业,站在企业的立场为企业当好家,管好账,更多地发挥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同时,应该像遵守交通法规一样,会计人员必须遵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制度约束与规范。因为会计制度是人人都愿意也必须遵守的均衡的产物。这是“纳什均衡”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这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最诚实、最客观、最标准的态度与方式。
参考 文献 :
篇9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资产减值现象时有发生。资产减值会计是对企业资产减值状况进行核算的媒介。本文主要论述资产减值会计在企业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况
(一)含义
资产减值会计是指企业现在拥有的资产的价值可能高于将来有可能获取的所有经济利益,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确定、计算和曝光减值的情况,它的核心其实就是用计算价值的方式替代计算成本的方式,多出的那些价值就是资产减值,其核算的会计就称为资产减值会计。想要准确清楚其含义,就要清楚在会计界资产的内涵。其实质就是企业对估算的将来企业取得的经济利益高于企业现在已经获得的经济利益,对于会计来说,就是企业投入的成本高于资产可以回收的资金。
(二)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进程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00 年《企业会计制度》,首次强调资产减值的概念,为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正式明确了资产减值的确定、计算和曝光等方面的规范,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正式起步,为资产减值会计工作提供了依据。
二、资产减值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计量问题
因为资产减值计算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引进资料进行判断。发现资产减值的苗头,就要做其准备。除去费用,公允价值和流动资金是决定资产减值的因素。当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得知时,就无法获得结果,那么资产减值就只能把企业未来流动的现金当作可回收的资金。在国际上,公允价值是可推广的标准。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的影响,因此,公允价值的获得就会很困难,也为资产减值计量创造了困难。
(二)监督管理问题
货物可变卖的价值和能回收的资金是企业确定和计算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靠会计的计算和判断。那么,会计的专业判断能力就是资产减值确定的重要因素。这就为会计人员提出了高要求。而对于流动的资金可收回的价值更是不能完全确定,也会影响对资产减值的判断,但是,现阶段企业对资产减值会计监督管理还不到位,因此,影响可信度。
(三)会计人员专业化的问题
因为资产减值的确定与计算中存在着太多的人为因素,因此,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影响了企业的对经济利益和经营情况的判断。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所以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资产减值判断,容易出现偏差,造成资产减值信息的不准确性,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四)企业管理结构的问题
资产减值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是为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为财政部门提供真实的会计报表。但是有的企业受到利润的诱惑,只是注重结果,同时也是为了外界的考核与评价,就会使信息的准确度失真。因此,合理的企业管理结构也是确定资产减值真实情况的影响因素。
三、建议
(一)加强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
业绩考核评价是对企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手段,在企业的管理中有时会采用许多手段对会计报表进行装饰伪装,是因为外界要对其企业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因此,为了促进企业的资产管理,必须加强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结合财务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结合企业财务和经营情况的指标和客户的满意度、产品质量和企业发展潜力等指标,摒弃以往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影响结果的经过和原因。杜绝企业被利润操控的问题发生,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市场机制的完善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需要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市场机制是为企业交易提供信息的媒介。完善市场机制,是减值会计对企业资产减值情况实现可操作性的保证。公平交易创造的价值要在一个活跃的市场中得以实现,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市场氛围,那么就要找其他渠道获得需要的信息,或是参考其他企业近期交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价格和交易的细节。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完善,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获得价格和信息的市场还不完善,因此,资产市场价格无法获得准确的参考,因此,对资产减值会计工作起到阻碍的作用。针对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可以采取多方面的完善来弥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强化各部门的责任与权限;加强企业内部的制度化控制,对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地管理,以防止会计的信息失去真实性;加强建设公允价值理论和实践,提高公允价值的作用,有效地利用会计的相关理论进行资产减值管理。加强市场机制的完善有助于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提供依据。
(三)完善监督制度
因为资产减值会计在对企业资产减值进行预测时掺杂了许多主观因素,因此,经常会有错误出现的可能,对资产减值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是资产减值情况准确性的保证。因此,要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审计监督。因为资产减值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在很多方面提高了单独审计的工作量、困难度和风险,尤其是会计的主观判断或是复杂的计算过程中,如果有一步计算失误就会影响整个结果。因此,要有相应的审计标准和方法来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加强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监督工作,单独审计也是为了资产减值情况的准确性,审计标准的确立就势在必行,严格审计准则和职业标准,建立单独审计的方式,用独立的身份来对企业计提进行减值审计。因此,规范资产减值会计的审计工作,这样才能使资产减值会计在企业中有效的应用,才能推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进程的发展。
(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减值会计新标准的提出,给予会计人员很大的政策选择和职业判定的范畴,为减值会计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资产减值会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在对资产减值情况准确的判断与计算。因为资产减值工作具有主观的判断因素和复杂的计算程序,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保证企业资产减值可以实现精确的确定判断、计算和曝光。企业可以辅助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为会计人员提高综合素质提供方便和支持,当然会计人员自身学习需求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因素。
总之,资产减值会计是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的需求,而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要不断的完善中促进资产减值会计的推广,为企业降低风险,保证其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锋军.资产减值会计相关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2(17).
[2]崔毅,朱海花.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3(20).
篇10
一、财务和会计存在的基本关系
财务和会计之间的关系值得分析,只有在明确二者基本联系的基础上,才能证实其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存有紧密关系
财务和会计均属于经济核算制度中的关键,因此其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虽然会计和财务都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但是他们会借助于货币执行相应的工作,因此货币就是其发挥出基本职能的手段【2】。运用货币履行各自的职能,同时监督财政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为企业的运行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财务和会计均在管理领域体现出广泛性和综合性。
(二)独立性和联系性
财务和会计均属于财务领域,但是其具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类型,所以属于各自独立的相邻学科。财务和会计并不是隶属关系,因此会涉及到不同的工作内容,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两者是独立存在的。但是财务和会计也是相互制约的,他们在相互配合中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财务和会计的不同点分析
(一)基本的含义不同
财务属于管理上的决策体系,其重点是对投资和融资等落实基本工作。财务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可以起到协调资金的作用,同时又能处理企业中较为复杂的财务关系。其主要是依靠着企业再生产过程财务状况诞生,属于经营管理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会计则是运用货币对经济行为执行核算并落实监督的职能,可以对企业涉及到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二)职能存在显著差异
财务会依照自身的业务协调各个环节的经济行为,通过分析资金的使用路径,确保人力、物力等可以节约,达到企业高效发展的目的【3】。财务所执行的就是决策职能,也就是对于所属行业市场行情变化落实科学化的分析。会计重点是对企业中的经济行为整个过程实现合理控制,主要是完成会计监督和计划的工作。此外,通过记账和报账等方式,完成会计分析工作。重点担负的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指导和控制等。
(三)负责对象各不同
财务对象就是资金的运行和组织、财务任务等。承担的任务则是给企业的生产和在扩大提供实际需要的资金,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分析,对具有特定规模的收益加以协调,彰显出企业及各个相关单位的关系。会计的对象则是资金运动,在反映资金运动情况的时候,落实必要的监督职能。最为重要的任务是记录并分析会计信息数据,明确企业运营的基本情况,保证国家财产处于较为安定的状态下。
三、利用财务和会计关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及时的区分二者责任
财务和会计在概念、职能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差异,需要明确其不同之处,可以更好的认识财务责任和会计责任的重要性。为了妥善的处理好财务和会计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应该重视记账单位的设置,明确机构和被单位的责任情况。会计责任主体就是单位,核算中心承担的责任就是记账,因此应该重视权利的严格遵循,不可越权。
(二)对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会计在改革中逐步的发展,关注的焦点落在了对会计假账的处理上。通过颁布的《会计法》,使得会计本身的核算和监督职能能够得以明确,在适当的完善制度和准则的基础上,促使会计原则能够落实到位【4】。在具体经营活动中,应该明确财务和会计的基本含义,明确二者的平行关系,保证将会计的基础地位加以巩固。
四、利用财务和会计关系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途径
企业在完成财务工作的时候,还应该重视财务管理的细节,这是企业管理中相对重要的组成。不同单位设定了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主张实现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想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应该重视基础性工作的落实,保证更好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一)将基础性工作加以巩固
会计核算中的基础工作就是获取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由此给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通过逐步的完善基本信息,比如说会计凭证、报表程序等,依照信息制定相对完善的资产管理细则,从而分析出财务核算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督系统,给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起到积极的警示效果,保证将会计环境适当的优化,从而稳步的提升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逐步的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在具体落实工作的时候,应该重视相关条例和政策的执行,比如《会计法》的导向作用,可以督促企业中的会计行为符合国家的基本规定【5】。构建起科学且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很重要,这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趋向科学化的必要途径,管理体系中涵盖着较多的组成,如参与会计工作的成员权限及义务等等,强化员工们本身的责任意识,完善企业工作岗位责任制度,促使稽核机制可以发挥出积极影响力。
(三)稳步提升财务管理力度
1.确定科学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很关键,这是让财务和会计执行工作更加到位的依??,也是评定企业内部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指标。财务管理目标一般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同时还会主动的做出调整,可以视为企业发展导向,属于财务管理实践的基本落脚点。企业应该重视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这是企业实现长远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确定财务管理的细节,需要明确与企业相关的联系点,为保证财务更加稳定,财政和金融应该确立更为细致的关系,在企业发生了风险的时候,管理人员可以将风险程度合理的降低。
2.明确财务管理的对象
依照财政法规制度的相关规定,按照基本的管理原则,在企业组织相关活动的时候,妥善的落实经济管理的细节性工作【6】。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涉及到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会和财务管理密切相关,比如说资金的使用和资金的分配及管理等。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一般是根据财务活动内容加以确定,财务管理对象会呈现出多层次理财主体,不同资金运动确立相应的系统,凸显出复合结构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