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担保范围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产保全担保范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原告甲公司与被告乙公司买卖合同纠纷起诉至法院。审理过程中,法院根据甲公司申请,依法对乙公司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冻结了乙公司账户相应资金。后乙公司向法院提出申请,由丙公司另行提供担保,请求解除原财产保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5条规定文字表述“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若甲公司以自己的其他财产另行提供担保无可厚非,相当于变更担保,实质置换,制度上就是如此设置的,如公司需对员工发工资,则另行提供厂房做担保,或者车间需要连续生产,则提供现金作担保等。但若以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担保,能否同意,司法实践中意见不一。
二、诉讼担保解除问题的处理
(一)否定的处理意见
该意见认为:不可以。第三人不是本案的当事人,不能成为财产保全的对象,被申请人另行提供担保,实质上等同于财产保全,理应符合财产保全有关对象和范围的要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第14条:“保全的范围应当限于当事人争议的财产,或者被告的财产”。第三人不是案件的当事人,对于第三人的财产不得采取保全措施,该意见认为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形式上更接近于从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0条规定:“在主合同纠纷案件中,对担保合同未经审判,人民法院不应当依据对主合同当事人所作出的判决或者裁定,直接执行担保人的财产”。
(二)肯定的处理意见
该意见认为:可以。“法不禁止即允许”,从私权处分的角度讲,被申请人可以提供第三人担保,且此处的担保性质不属于财产保全的范畴,仅是一种私法上的担保。从财产保全的目的上讲,其意义在于预防由于当事人原因而导致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故当有另一种担保的时候,也就没有继续保全的必要了。财产保全制度的设置旨在保护申请人的利益,第三人提供担保并不违反制度设置的初衷。
(三)笔者倾向于肯定的处理意见
笔者从规范性分析和价值分析角度倾向于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第一,在诉讼的过程中,将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合同定义为从合同并不恰当,该担保目的并不是为保证主合同的成立、生效和履行而设定的,因此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0条规定的限制执行规定,即也不存在先诉抗辩权。
第二,《民事诉讼法》第95条规定:“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从该条中可以得出,只要当事人提供了新的担保,就应当解除之前作出的财产保全,从法律上讲,担保并不仅限于当事人本人提供,第三人提供担保也符合担保的原则和目的,而且担保的类型可以是抵押、质押、留置、定金或保证。
第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5条所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期间,保证人为被执行人提供保证,人民法院据此未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或解除保全措施的,案件审结后如果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其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即使生效法律文书中未确定保证人承担责任,人民法院有权裁定执行保证人在保证责任范围内的财产。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规定的决定》第21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决定对财产采取保全措施时,保证人为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提供保证的,在案件审理终结后,如果被保证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其他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裁定执行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的财产。由此可见,司法实践中早已存在类似由第三人提供担保,既达到诉讼财产保全的目的,又为执行担保提供了保障,最高院的司法解释间接的认可了这样的司法实践,因此进一步完善财产保全制度的申请和解除上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第四,当前,全国政法系统正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这要求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兼顾申请人的权益与社会公共秩序,能够使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达到“双赢”效果。从有利于社会经济,企业自身发展考虑,应当提供多元化制度保障。正如博登海默所论述的“法官可以扩大或缩小现行的救济手段,偶尔还可以创制一种新的救济或辩护手段,但这须以正义要求采取这种措施为条件。”
三、财产保全解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法律规范对诉讼财产保全的解除规定过于笼统,对司法实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民事诉讼法》第95条规定“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零九条“……在诉讼过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及时作出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基于现有的法律规范及司法解释,笔者认为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从文理解释的角度说,此担保包括被申请人和第三人,担保形式可以是保证也可以是物保。物保可以是抵押,也可以是质押,留置不可以。
第二,是否只要被申请人提供了担保,法院就必须解除财产保全,抑或法院需要对担保进行审查,那么审查的标准和程序如何参照。
第三,由最高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可以看出,此处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在某种条件成就下,可能被视为执行担保,即保证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其他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在执行中第三人将直接被追加为被执行人,由此第三人提供担保时需格外谨慎,对此风险应有预判。此解释是诉讼中财产担保与执行担保两大制度的衔接,在我国执行难的大环境下,创造了一个突破口,更加应该使得第三人担保制度明确化和规范化。
第四,裁判文书是否涉及处分第三人财产,以及处分的顺序,一直是法官尽量回避的问题,因为从诉讼原理上讲,第三人非本案当事人,并没有实质的参加诉讼,若被申请人败诉又没有可够执行的财产时,将直接处分第三人财产,这有违辩论和处分原则。此处的争议最大,由于不符合我国一贯的诉权平衡原则,法院裁判文书中也会避免直接处分第三人财产,由此问题转移到了执行程序中,裁判文书的既判力确定了范围和作用,往往无法再处分第三人财产,由此逻辑推测后才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第85条。
四、完善财产保全制度有关保全解除的规范
我国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理想状态应是既能实现对申请人的权利保护,又不至于侵害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发挥财产保全制度的最大效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法律应提供多元化的制度保障,发挥当事人自由意志在该制度中的作用,法院更应立足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裁判文书中不应直接将第三人列为被告,而在执行程序中赋予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对第三人的请求权,确立诉讼程序和执行程序的衔接。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只有被保证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其他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人民法院才可以直接裁定执行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的财产,由此推断第三人承担的是一般保证责任,只有在裁判文书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中,被保证人财产穷尽而不能履行时,第三人才在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其次,对第三人提供的担保,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其担保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审查,可以制作笔录,充分行使法官释明权,告知第三人担保的风险,备案作为后续执行的依据。财产保全作为一种程序性权利,目的在于保护诉讼的顺利进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诉讼中财产保全,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担保而非必须,但司法实践中,法院几乎都要求被申请人提供担保,以取代法院的释明责任和审查责任。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由职权主义转变为当事人主义,应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处分权利和辩护权利。
最后,完善财产保全制度,确立担保解除的条件、期限、程序,明确案件审结后担保人财产解封程序等,可以借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财产保全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被申请人提供了担保,人民法院并非无条件的解除财产保全,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其担保财产合法性、可执行性以及财产价值是否能够满足申请人请求的数额等进行审查。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定解除保全,同时对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财产予以查封、扣押、冻结。因此只要被申请人提供了担保,人民法院应结合担保人个人信誉的好坏,担保物风险大小,担保财产实现的难度大小等方面综合考虑。
篇2
【关键词】诉讼 财产保全 责任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是保险公司与申请人缔结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向法院对于被保险人要求法院保全有争议的财产提供保函,在保险期间对于申请人的错误致使被申请人遭受损失的,经法院判决生效后由被保险人承担损失的,保险人在赔偿限额的范围内对被保险人进行赔偿。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不仅对被保险人提供担保,还对被保险人的申请错误造成的被申请人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如果申请人自己提供担保,申请人自己要提供被申请财产价值20%~30%的现金;如果申请人请求银行以出具保函的形式来提供担保,申请人要在银行的存款金额要超过被申请财产的价值;而保险公司以保函的形式提供担,所需的保险费仅为仅为诉讼财产价值的0.5%~0.8%。相比较于银行以保函的形式提供担保,申请人自己担保这两种形式,保险公司以保函的形式提供担保更具有优势。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不仅对被保险人有利,对于被申请人也极为有利。当申请人申请错误致使被申请人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可以迅速的对被申请人在损失的金额内进行赔偿,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被申请人的财产损失,也很好的使法院的判决得到执行,从而维护被申请人的利益和人民法院的威严。
虽然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具有诸多的好处,例如对于被保险人来说可以减少担保的压力,对于被申请人来说可以减少因被保险人的申请错误而造成的自己的财产损失,对于法院来说可以使判决得到较好的执行,但是由于我国关于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法律和各种法规不够完善,以及V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我国的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在法律上的规定
2011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规范保险机构对外担保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除保险公司自身诉讼中的担保、与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的信用担保以及海事担保之外,禁止保险公司为他人债务向第三方提供担保。”但是我国的《民诉法》对申请人提供的担保形式并没有约束,为了能够充分的实现担保,通常金钱、金钱换算性较强的财物以及信用性较高的人的担保较易为人民法院接受,后者如担保公司等。而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则是由具有高度偿付能力的保险公司提供担保的一种方式。
(二)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发展态势
2012年云南保监局同意城泰人寿在云南开办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平安保险公司自2014年的8月向中国保监会申请并获批开展诉讼财产保险以来,在全国41个分支机构实现开单,累计释放承保能力过百亿,中国平安是第一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
2015年的两会上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康为民提议将诉讼财产保全中引入保险担保的形式,这极大的促进了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1月中旬,已有云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湖北、宁夏、北京、天津、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法院采用了财产保全责任险,特别是江苏、天津等省市的部分法院相关规定明确指出保险公司的保函可以作为诉讼财产的担保形式。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超过1400多家法院认可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保,正是法院认可以保险的方式为诉讼财产保全提供担保,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才得以在全国推广开来。
二、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运行中的问题
(一)诉讼财产保全保险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
中国没有一条法律涉及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虽然在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布,其第八条规定:“申请保全人可以与保险公司订立诉讼保全责任险合同,作为保全担保。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合同的保险利益应当确保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全人所遭受的损失得到赔偿。”但是这也仅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征求意见稿,终稿还没有定下来,也就是说中国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对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进行规范。
(二)诉讼案件中投保该保险案件相对较少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在中国发展很快,并且自从诚泰承保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以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等保险公司也相继承保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承保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与此相对的却是诉讼案件中投保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案件却是较少的现象。
(三)诉讼财产保险责任保险设计不合理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是由于被保险人的错误致使被申请人的财产遭受损失,保险人要在赔偿限额的范围内承担被保险人(申请人)的赔偿责任。基于上述的分析就不难发现,在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下,造成了财产保全的行为者和责任的承担者相分离,这就为恶意诉讼、盲目诉讼、和串通诉讼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因此申请者不管恶意还是冲动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所致被申请者的财产损失,保险人都应当进行赔付。
三、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对策分析
(一)完善有关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法律法规
国家有关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积极推进诉讼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的立法工作,将以诉讼财产保全保险提供担保的形式写入国家的法律中,并行成成文的法律条文。保险公司应加大对有关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法律法规的宣传,使社会大众认识到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在社会范围内营造对该险种的立法呼声。保监会和保险行业协会应加强和立法机关的沟通力度,为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立法工作从保险专业的角度提供相应的建议,并且积极的配合立法机关的有关工作。通过立法机关、保监会、保险行业协会以及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共同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科学立法,完善诉讼财产财产保险相关的法律,从而填补中国在这方面的法律空白。
(二)通过从律师事务所获取相应的案源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涉及法律方面的专业知,一般的保险推销人员首先不能够找到需要此产品的客户,如通过传统的销售模式无异于大海捞针,其次因为保险销售人员缺少法律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难使准客户了解此产品并且相信此产品。然而律师则不同,不仅有专业的知识,也能够接触到广大需要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准客户,同时律师推销此种产品更容易让准客户接受。因此保险公司应加强同律师事务所的联系,开拓新的销售渠道。通过给介绍案源的律师一定佣金的方式,来获取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客户。
(三)加强核保和完善该险种
对于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中存在的诸如恶意诉讼、盲目诉讼以及虚假诉讼等问题,保险公司应加强对投保人的核保。根据具体的案情,申请人胜诉的可能性,案件的类型,以及申请财产保全对申请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来对被保险人进行核保。
对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重新设计,使申请行为人和责任承担人相统一,就会大大减少这种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申请人要自己承担申请错误造成的被申请人的财产损失,保险人仅对被保险人提供形式上的担保。这种形式类似于保证保险,保险人仅仅提供形式上的担保,保险人收取的保险费实际上是手续费亦或是担保费,这样跟有利于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长期发展,同时减少承保风险以及核保费用。
参考文献
[1]伊鲁.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与恶意诉讼[J].法制博览.2016(26).
[2]任柏桐,云月秋.我国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的产生环境与发展建议[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篇3
一、信用担保参与财产保全的现状
信用担保是由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当被担保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进行代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履行债务,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在一起的金融中介行为。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源于国家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进行的探索,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到目前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初具规模和实力的朝阳行业,其业务范围也逐渐扩展到司法诉讼领域。
担保机构为企业申请保全向法院提供担保,业务流程与为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担保机构与申请企业达成协议后,并不与法院签订合同,而是向法院出具担保函。在经济发达地区,信用担保机构已经较频繁地参与财产保全,在中西部地区也正在拓展司法担保方面的业务,我院近两年来就受理过3次信用担保。
法院在审查信用担保时比较谨慎,主要担忧信用担保会不会是空头支票?目前,信用担保参与财产保全尚无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各地的做法也不同,对待信用担保的态度呈现较大的差异。
二、信用担保参与财产保全无法律障碍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2-96条的有关规定,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开始前或诉讼过程中,依申请或依职权对有关财产采取的保护性、限制性措施。财产保全裁定的作出和执行将对被保全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日常生活带来一定影响甚或损失,为此民诉法规定保全申请人需提供相应担保:在诉前保全中,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在诉中保全中,申请人原则上应提供担保;申请人提供的担保,其价额应与所申请保全的价额大致相等。而且,被申请人可以提供担保解除保全。
作为新兴的担保方式,信用担保的核心是担保机构以其自有资产承担责任,以自身信用作为担保,与传统的担保方式具有同样的功能。财产保全中的担保作为诉讼法上的担保,核心仍然是保障被担保人履行义务,当被担保人未履行义务时,由担保人承担责任。虽然信用担保并不向债权人或法院提供实物资产作担保,但其自有资产及商业信用可以作为保障。因此,信用担保参与财产保全符合民诉法的相关规定。
三、人民法院对财产保全中信用担保的规范
信用担保介入司法诉讼领域,对于法院来说是个新问题,各个法院在是否接纳及如何接纳的问题上不统一,急需高院出台有关规定予以规范。
我们认为,考虑到担保的重要性及其风险,结合保全担保在审判实务中的需求及运作情况,法院在规范信用担保时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区别对待原则。信用担保机构良莠不齐,在资本实力、风险控制、经营业绩和商业信誉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并不是每个担保机构都可以参与保全担保。市高院应当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对担保机构参与保全担保的条件进行限定,排除实力弱小的机构进入司法担保业务领域。
2、适度与审慎原则。信用担保与实物资产担保相比,法院不易审查和控制,风险较大。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保全担保而言,信用担保的运用目前还不宜普遍化。另外,人民法院在审查信用担保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谨慎;另一方面,如果情况允许,应当尽可能听取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尤其是在解除保全的案件中。
3、核准备案原则。信用担保机构在各级法院开展司法担保业务,应当经各高院审核同意并经统一备案。市高院出台有关规定后,符合条件并有意开展司法担保业务的机构应持有关文件向市高院申请核准并备案。备案制有利于统一管理,建立灵活的进入退出机制,也减轻中、基层法院的审核压力。
关于信用担保机构的条件,我们提出以下意见供参考:
1、担保机构参与保全担保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1)依法经重庆市工商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在管理机关备案。(2)在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应当明确有诉讼保全担保业务。(3)注册资本不应少于1亿元人民币。(4)已经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5)建立严格的担保评估制度,配备或聘请经济、法律、技术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5)按规定有足额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及风险准备金,并实行专户管理。(6)自有银行存款每月余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60%。(7)拥有两年以上完整经营纪录且连续两年盈利。
具备以上条件的担保机构,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有较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治理结构,基本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实力承担赔偿责任,降低风险。经市高院登记备案后,可以在开展司法担保业务。
2、担保机构参与个案担保应具备的特别条件。
(1)向受案法院提供完整的工商登记资料复印件一套,并与在高院备案的资料相符。(2)提供截至申请提供担保之上一工作日的已开展业务统计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银行专户对帐单。(3)单笔担保金额不得超过担保机构实收资本的10%,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实收资本的5倍。(4)担保责任为连带责任担保。(5)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要求担保机构交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篇4
关键词:诉前财产保全,诉中财产保全。
一、财产保全的概念
①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受理前或诉讼过程中,对利害关系人或者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财产保全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之一,对于保证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顺利执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民事诉讼法》(试行)在分则第一审普通程序中规定了“诉讼保全”一节,《民事诉讼法》却将其从分则中提前到了总则部分,并设专章加以规定,标题改成了“财产保全”,还增加了诉前财产保全。《民事诉讼法》的这一不同规定,表明财产保全的地位提高,适用范围更广,更具性、准确性,这不仅完善了我国的财产保全制度,也更有利于解决执行难问题,保证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能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当事人依法履行义务。
二、财产保全的分类
财产保全以时间为标准可以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中的财产保全。
②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根据其申请为财产所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③1996年5月,三门峡市思瑞公司与银川市水果批发公司在三门峡市订立了一份购销合同。合同规定:"思瑞公司于1996年7月底前供给水果批发公司苹果2千件,每件30斤,每斤单价为1元钱,共计货款6万元。同年7月,思瑞公司将苹果运至水果批发公司所在的银川市火车站,并将苹果卸在该火车站货场里,被告以苹果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为由,拒绝提货和支付货款。因天气炎热,在货场里的苹果开始腐烂。思瑞公司在来不及起诉的情况下,向银川市人民法院申请对苹果采取保全措施。法院接到申请后,在2日内裁定变卖这批苹果。这是一起典型的诉前财产保全案件,在此案件中由于苹果属于易腐烂的商品,如果不提早对其采取措施,即使最后申请人胜诉,恐怕也得不到应有的赔偿。
④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则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下面是一例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案例:⑤1999年,沈阳平和实业有限公司以专利侵权为由,将沈阳九日实业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并于起诉后向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经法院裁定,先后查封了九日公司用于生产的二十余套模具。九日公司应诉后,立即向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宣告原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2001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复审委员会陆续对平和公司的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五项外观设计专利依法作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
关于这两种财产保全,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提起的主体不同。诉前财产保全,只能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利害关系人,不仅包括对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也包括对民事权利负有保护责任的人。诉讼中的财产保全,一是由当事人申请,一是由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当事人申请,一般是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原告一方提起,但也不能排除被告一方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在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诉前财产保全则不是由人民法院主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第二,提起的原因不同。诉前财产保全发生的原因,是因情况紧急,利害关系人来不及起诉,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诉讼中财产保全,则是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其他原因,有可能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情况。
第三,提供担保不同。诉前财产保全,《民事诉讼法》第93条第1款规定,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民事诉讼法》第92条第2款规定的是“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
第四,裁定的时间不同。诉前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必须在接受申请48小时内作出裁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对情况不紧急的,则可以适当延长作出裁定的时间。
第五,保全措施的解除不同。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解除财产保全。诉讼中财产保全的解除,则是以被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为条件,即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三、财产保全的范围
篇5
“行为保全”这个概念在我国的产生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诉讼保全的规定仅限于财产保全一种类型,现行的诉讼保全制度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存在着漏洞与缺陷,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所以理论界呼吁建立以行为为保全对象的诉讼保障制度,有学者就作为财产保全的对应概念提出了行为保全的概念。
笔者认为:所谓行为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为了保障生效判决的内容切实得到实现,避免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或进一步的损害,法院得依他们的申请,命令相关当事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民事特别程序。
二、我国现行行为保全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现行法律关于行为保全制度的规定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民事诉讼保全制度仅指财产保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财产保全制度的目的是防止一方当事人处分其财产后使将来的判决难以执行,其适用条件是一方当事人存在或可能存在处分其财产的事实并且该事实会影响到将来判决的执行。我国关于行为保全的内容最早体现在1950年《中国人民共和国诉讼程序试行通则(草案)》中(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把诉讼保全称为“暂先处置”,既包括财产保全的内容也包括行为保全的内容。但后来的两部民事诉讼法对行为保全都没有作出规定。
(二)海事强制令与“诉前临时禁令”
1.《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四章关于海事强制令的法律规定共11条,涉及管辖、申请和担保、审查和裁定、复议和异议以及海事强制令的执行等各个方面的司法程序。海事强制令是指海事根据海事请求人的申请,为使其合法权益免受侵害,责令被请求人作为或者不作为的强制措施。从严格意义上理解,海事强制令的保全对象为行为,突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保全对象仅限于财产和证据的规定。从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立法体例上看,海事强制令与海事请求保全、海事证据保全并列,形成行为、财产、证据三种海事保全制度。海事强制令为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保全制度所独有,它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保全制度来说是一个突破。海事强制令的设置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海事诉讼的涉外性强,迫切需要和国际民事诉讼规则接轨,许多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和地区均设有行为保全制度。
第二,长期海事审判实践存在大量的单凭采取财产保全无法对受害人实施救济的情形。虽然海事强制令解决了海事审判实践中的许多问题,但由于海事诉讼的专业性强,海事强制令的适用范围小、影响有限,因而并未引起社会各界对行为保全制度的广泛关注。
2.“诉前临时禁令”制度。“诉前临时禁令”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所确立的一项程序制度。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61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前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7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49条也做了相类似的规定。
海事强制令和“诉前临时禁令”的先后设立,其深刻原因在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及由此带来的人们法律观念的转变。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和海事诉讼领域中设立的有关行为保全的规定,是我国民事保全制度立法上的一大进步。然而,这些探索只是初步的,很不完善的。目前我国的行为保全仅仅存在于已有法律明文规定的知识产权领域和海事诉讼之中,其他案件还不能进行行为保全。保全规定太过简略,具体程序也不完善。
三、完善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构想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对我国的行为保全制度做出如下构想:
(一)法院对行为保全程序事项的审查1.申请主体。笔者认为根据当事人处分主义原则,对于不同法律关系引起纠纷中与申请人具有身份或者财产关系的人员都可以作为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出行为保全的申请,但法院不宜依职权对带有一定人身性的非金钱请求做出保全措施。
2.申请时间。考虑到侵权损害结果扩大或者侵权行为的重复性等因素,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均允许申请人既可在诉前、也可在诉讼中提出行为保全的申请。
3.传唤程序。笔者建议承办法官应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传唤单方或双方当事人,为当事人提供听证的机会,以求获得一个更为完整的法律事实判断。
4.设置听证程序。通过听证程序设置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听取被申请人对行为保全措施的异议;二是让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对担保方式、担保范围、担保金额进行充分协商。
5.审查担保与反担保。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提供保证、抵押等形式的担保合合法有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二)法院对行为保全实体内容的审查
1.现存证据应当能够证明申请人享有较大的胜诉可能性。要判断胜诉的可能性主要从涉案权利的有效性和被申请人侵权或可能侵权两方面来确定。申请人还须提供被申请人确实存在正在实施侵权行为或将要实施侵权行为的证明。行为保全并不是仅仅针对那些已经发生的侵权行为,对于那些即将发生的侵权行为同样可以适用。
篇6
【关键词】财产保全;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47-01
财产保全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信用意识缺乏的情况下,该制度对防止诉争当事人恶意转移、藏匿、毁损或挥霍在其占有下的争议财产或有关财产,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我国的财产保全程序在其制度设计上还不尽完善,有很多仍需改正之处。
一、财产保全之现状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程序可分为诉讼财产保全与诉前财产保全。
(一)诉讼财产保全
诉讼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其他原因,而有可能致使将来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依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而对诉争财产采取扣押等保护性措施的总称。适用诉讼财产保全制度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该案件须是具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案件。不具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案件,就不存在财产执行问题,因而也就没适用财产保全的必要。只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案件,方有适用财产保全的可能。第二,须是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将来判决不能或难以执行的案件。这里所说的“当事人一方的行为”,一般是指案件中的某方当事人出于恶意而转移、变卖、挥霍、藏匿、毁损由其占有的诉争财产或与案件有关的财产。“其他原因”一般是指该财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性等原因,而使争议的标的物毁坏或无法保存,如长期存放有可能变质、腐烂的食品等。第三,须由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或由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依职权主动启动诉讼保全程序。诉讼保全程序主要依另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启动。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财产保全的对象一般限于诉讼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案件有关的财物。诉讼财产保全中采取的措施,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法。这里所说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法”,主要包括变卖财产、保存价款等。
(二)诉前财产保全
诉讼前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程序开始之前,在紧急情况下,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并且提供了必要担保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第一,必须情况紧急,如不立即采取保全措施将会使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第二,申请人必须同时提供担保,且提供担保的数额应相当于请求保全的数额。第三,申请人必须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巧日内,否则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与诉讼财产保全相比,诉前财产保全的操作过程大致是与之相同的,但在以下几方面有其特殊性:第一,人民法院只能应利害关系人的申请采取保全措施,而不能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第二,应由利害关系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第三,人民法院接受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后,均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二、完善财产保全制度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分析,想就这些相关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相关的意见:
(一)建立紧急情况下财产保全制度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0条的规定,财产保全可以是以书面形式作出裁定,也可以是以口头形式作出裁定,所以有些法院严禁以口头形式采取任何财产保全措施是错误的。在一般情况下,财产保全应以书面形式作出裁定,这样可使财产保全措施更加规范化。但在紧急情况下,因口头裁定具有不受时间、地点及任何条件限制的优点,应允许或提倡以口头形式作出裁定进行保全,使被保全财产得以及时保全。以口头形式作出裁定进行保全的,可先记入笔录,然后在规定的时间里送达有关财产保全的法律文书,建立一套以书面裁定为主,口头裁定为辅的互为补充的财产保全机制。
(二)保全对象应包括行为从国外的立法来看,保全的对象还包括了对行为的保全
即规定可以申请责令当事人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来达到保全的目的。而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也已有当事人提出行为保全申请的情况,有的人民法院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从理论上讲,对于一些以作为或不作为构成债的内容的,若要对其保全,就必须以行为作为保全对象。因此,在保全对象上有必要增加行为保全的内容。
篇7
情况紧急——
不打官司先保全
小雯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她在放学过马路时,被一辆轿车撞倒在地,当即昏了过去。司机小马立刻停车,打电话报警后,把小雯抱上车火速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小雯的头部受到撞击,造成内出血,此外还有多处身体皮肤擦伤。
经过交警部门的勘察,事故发生时,小马属于超速行驶,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他把小雯送到医院后,付了5000元医疗费,并告诉小雯的母亲刘女士,自己是从外地来办事的,身上只有这么多钱。
刘女士担心小马会一走了之,以后很难向他索要赔偿。于是,她想马上把小马告到法院,让法院判决小马赔偿。可女儿还在医院需要她照顾,索赔多少也不能确定,打官司更不会一天两天就有结果。在她左右为难之际,交警建议她可以先申请财产保全。
随后,刘女士来到法院,拿着交警出具的事故认定书,以女儿的法定人身份申请财产保全。法院经审查认为,她面临的情况紧急,当天就批准了她的申请并作出了裁定书,交警根据裁定书扣押了小马的轿车。
经过十多天的治疗和恢复,小雯的情况基本稳定,可以上学了,只是要注意短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又过了几天,刘女士整理好女儿治疗期间所花费的各项费用凭证,再次来到法院,要求小马赔偿女儿1.8万元。
法院审理后,支持了刘女士的要求。小马很快履行了赔偿义务,法院随后解除了对小马轿车的扣押。
点评支招:
打官司之前申请财产保全,被称为诉前财产保全,必须满足情况紧急的条件。因为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了人身伤害,是典型的情况紧急。特别是像刘女士面临的情况,遇到和小马一样是外地人员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他很可能一走了之,以后去外地索赔也比较麻烦。
需要注意的是,在打官司前申请财产保全,要慎重选择法院。比如在这起交通事故赔偿案中,事故发生地所在的法院,以及小马户口所在地的法院都有管辖权。如果刘女士申请的财产保全方式是扣押车辆,自然是在事故发生所在地比较方便;如果是冻结银行账户,就是小马户口所在地比较方便。
诉前财产保全分秒必争,申请人在取得警方的事故认定书后,只需要向法院的立案庭提交,法院会在48小时内回复。需要注意的是,提前财产保全后,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需要尽快收集和准备材料,在30天内,否则,财产保全措施会自动解除。
巧打时间差——
财产保全当筹码
丽丽和丈夫大伟结婚十多年,有一个6岁的女儿。大伟和别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生意不错。2013年2月,丽丽察觉丈夫可能发生了婚外情,多番打听之后证实确有此事,丈夫却矢口否认。也许是她的话提醒了丈夫,丈夫似乎有所收敛,和情人幽会时也处处小心,让她拿不到有力的证据。
本来丽丽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希望丈夫有一天能回心转意。可没多久她就发现,丈夫在个人银行账户和公司账户里频繁转账,她询问时,丈夫却说是公司财务调整。一来二去,丈夫的个人银行账户里名正言顺地少了几十万元。她不禁担心,丈夫也许是在转移财产。
丽丽咨询律师后,决定先发制人,就悄悄到法院提出了离婚诉讼。立案后,她又找到主审法官,申请财产保全,要求冻结丈夫的银行账户。法官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暂缓了邮寄书,先发出裁决书,冻结了大伟的个人银行账户,随后才邮寄书。
几天后,大伟收到书,首先想到的是去银行尽快转移财产,却被告知账户已经被冻结。凑巧的是,几天前,他从公司账户转了30万元到自己名下,全都被冻结了。如果不能尽快取消账户冻结,会妨碍他的公司运作。
于是,在法官主持调解时,丽丽利用大伟急于解除账户冻结的心理,让大伟承认了婚外情,在财产和子女抚养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两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离婚后儿子归丽丽抚养,大伟每年支付抚养费2万元,平分夫妻共同财产后,大伟给丽丽10万元作为过错赔偿。调解达成后,法官又带着双方直接去银行,先解除了账户冻结,然后让大伟转账10万元给丽丽。
点评支招:
如果没有出现人身伤害这样的紧急情况,想在打官司前就申请财产保全是很难获得法院支持的,最好的方法是立案后尽快申请财产保全,特别是在离婚官司中,可以利用法院邮寄书的时间差,在对方还没有准备的时候掌握主动权。
需要注意的是,立案后申请财产保全,最好在一周内提出申请。一般情况下,法院邮寄的书在一周内能寄到,对方收到书后可能会转移财产。如果申请得太晚,很可能就发挥不了财产保全的作用。
有些时候,申请人收集对方的银行账户等信息,可能会需要较长的时间。此时,最好在立案后找到主审法官,向法官说明情况。如果理由充分合理,法官可以暂缓邮寄书,多给一方几天时间收集信息,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再邮寄。
财产保全出错——
赔偿损失没商量
2010年7月,晓明给了婷婷200万元,投资于她运作的一个商业项目,约定半年后获得投资收益。结果婷婷运作的商业项目一直没有起色,无奈之下,她委托中介出售自己名下的一处房产。没过多久,婷婷就把房子卖给了胡先生,卖房所得的钱,也全部投入自己的项目中。
半年后,晓明发现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觉得被婷婷骗了。他得知婷婷出售房产的事后,怀疑婷婷和胡先生串通,表面上看是卖房子,实际上是为了躲避债务。于是,他把婷婷告到法院,要求撤销当初的投资合同,要回200万元。与此同时,他还缴纳了10万元作为担保,让法院查封了已经在胡先生名下的房产。
在这场官司中,胡先生属于案外人,法院不会通知他,他对房产被查封的事也不知情。2012年7月,胡先生要和家人移民到国外,决定把国内的财产都处理掉。他委托中介出售房产,一直到办理过户手续时,才发现自己的房产被查封了,不仅卖不了房子,还赔偿了3万元违约金。
别人的官司殃及自己,胡先生越想越委屈,觉得晓明申请查封财产时出了错,导致自己受损,就把晓明告到通州区法院。能否解除对胡先生房产的查封,取决于晓明和婷婷的官司,法院就一直等待晓明告婷婷的结果。
经过审理,法院发现婷婷并没有欺骗晓明,更没有和胡先生串通躲避债务,晓明属于投资不慎,驳回了晓明的要求,也自然解除了对胡先生房产的查封。最终法院认定晓明申请财产保全时,弄错了对象,给胡先生造成损失,从晓明缴纳的10万元担保金中拿出3万元赔偿胡先生。
点评支招:
除了像晓明这样申请财产保全弄错对象,还有些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实际只需要数十万元赔偿,却申请查封、冻结或扣押上百万元的财产,超过合理范围。超出合理范围的部分,给别人造成损失也要进行赔偿。
财产保全是在审判有结果之前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法院审查时不可能做到精确,申请人提供相应担保后,一般都会获得法院支持。因此,如果不想承担财产保全出错后的赔偿责任,申请人最好有凭有据而不是单凭猜测,范围也不是越大越好,必要的时候可以先咨询律师。 (责编:孙刘扬)
篇8
关键词:侵权行为债 保护缺陷
作者简介:许江涛(1975-),男,河南灵宝人,三门峡市委党校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侵权行为之债的概念和特征
侵权行为之债,顾名思义就是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对侵权行为人而言,可称为侵权责任或侵权债务;对受害人而言,就是侵权行为之债。一般情况下,侵权行为之债主要是指因遭受侵权而获得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它与合同之债、不当得利之债和无因管理之债等共同构成了债法体系。
侵权行为之债是因侵权行为产生的债权。它首先是债权,具有债权的根本特征,明显区别于物权。其次是因侵权行为引起的,在债法中有别于合同之债。其具体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它是一种请求权。主要为损害赔偿请求权,它必须借助债务人的行为才能实现,债权人在债务人给付赔偿金之前,不能直接支配有可能作为赔偿金的债务人的财产,也不能直接支配债务人的行为,其实现途径就是直接或间接请求义务人履行义务。
2、它是一种相对权。它只能向特定之人主张权利,一般来说,债务人之外的一切人均对债权人不负履行义务,债权人也不得向其主张权利,也就是说侵权行为之债的请求对象是特定和严格受限的。
3、它是由单方行为引起的。通常情况下,产生债权的原因与债权人的意志无关,债权人(受害人)只是因被动地受到侵害而获得的赔偿损害请求权,而且事先往往难以预防。
4、它是法定之债。侵权行为之债的发生不是当事人协商意思表示的结果,而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且当事人不得预先免除加害人的赔偿义务。
二、现代民法对债权保障的弱化
原来,财产责任是以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作为债的担保。在时间上,对于债权人来说,债权未实现之前,永远存续;但现代民法制度为了衡平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利益,销弱债权人的过度强权地位,为债务人设置了一些保护制度,一是时效制度,二是债务不可继承性,三是有限责任制度,四是破产保护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债权保障进行了弱化。
1、诉讼时效制度对债权保障的影响。无论时效制度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其作用是否存在,但它都准确无误地将债权人推向不利境地,给了债务人不主动履行债务的利益趋动和法律保护。该制度的本意是督促债权人及时行使债权,从而使债权及时得到实现,但在客观上却以巨大的利益诱使债务人不主动履行债务或拖延履行债务,再加上举证责任的因素,债务人往往不但不履行债务,而且还拒绝留下债权人主张债权的证据,致使债权人无论是否主张过债权都得在两年内或申请仲裁,极大地增加了债权实现的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
2、债务的不可继承性对债权人的影响。债务的不可继承性,是指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仅限于遗产范围内获得偿还,不得“父债子还”。债务人对债权人的负债,是债务人资产的一部分,债务人基于物权,享有支配权,是用于偿还债务还是用于扶养、教育子女(包含子女的奢侈消费)完全由债务人自己决定。由于亲情和利益的趋动,债务人一般优先选择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债务人子女的消费费用实质上是由债权人负担的,而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都是需要偿还的,若债务一概没有继承性,有悖公平原则,并且在制度上造成鼓励以逃债为目的的举债消费,即举债消费时就没准备偿还的不诚信行为。
3、有限责任制度对债权人的影响。有限责任制是指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而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制是为了筹集资金设立具有高风险的公司而确立的制度,其具有减少和转移风险、鼓励投资、增进市场交易等功能。但存在如下重要缺陷:一是对债权人不公平。债权人通常无权介入公司内部的管理,甚至对公司的内部管理一无所知,而一旦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亏损,蒙受最大损失的还是债权人。如果股东负有限责任,则对债权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二是为股东特别是董事滥用公司的法律人格提供了机会。有限责任的存在,阻止了债权人对董事直接提出请求,这为董事利用公司的人格从事各种隐匿财产、逃避清偿债务等行为提供了保护。三是对侵权责任的规避。有限责任制度保护的是投资者的利益,其对侵权行为之债人的保护不够,不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和作为公司雇员的劳动者。
4、破产制度对债权人的影响。破产制度源于罗马法上的假扣押制度,即当债务人因不能清偿债务而逃跑时,扣押债务人的全部财产,由最高裁判官公告,公告经过一段时期后,若债务人不出面,债权人可以实际享有扣押财产的所有权或由财产管理人将财产变卖,按比例清偿所有债权人的债务。 显然,破产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当由罗马法时期的无限责任的商人时展到现在以有限责任为基础的公司时代,破产制度成为一种故意逃废债务的工具。
三、债权保障制度对侵权行为之债保护的不力
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现代民法设立有专门的债权保障制度。债权保障,就是对债权存续与实现的保障,具体包括对债权的实现给予保障和对债权的存续给予保障。债权保障不是单一的法律制度,而是人们对于数项法律制度因其均具有保障债权的功能所作的概括和命名,其中最主要的是债的担保和债的保全。需要指出的是,债权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合同之债而设立的,侵权行为之债在该制度中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
1、债的担保
债的担保是指对于已成立的债权债务关系所提供的确保债权实现的保障。在我国具体包括定金、保证、抵押、质押和留置等。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按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其中,定金属于金钱的担保,保证属于人的担保,抵押、质押和留置属于物的担保,又称担保物权。定金在交付之前属于责任财产的一部分,担保物权以担保物的存在为必要,而担保物是从责任财产意“圈定”的特定物。可见,没有责任财产就不会产生担保物权、金钱担保。
债的担保是对债权人最有力的保护,但其主要适用于合同之债,对侵权之债的保障非常有限。在合同之债中,往往在债的设立时,债权人为保障债权的实现,就要求债务人设定担保,将担保作为主债务发生的前提条件,否则合同不能成立活生效。但对侵权之债来说,由于债权人一般事先不可预知侵权行为的发生,当然就不可预先设定担保,而侵权行为一旦发生,产生侵权行为之债后,再让债务人提供担保,就只有靠债务人的良知和诚信,而对于一个诚信的债务人来说,又没必要让其提供担保。因此,债的担保对侵权行为之债没有多少真正的保障作用。
2、债的保全
篇9
各种担保书范文(一)
担保人:(基本情况)
被担保人:(基本情况)
担保人愿做被担保人的担保人,为被担保人向你院提出的诉讼财产保全申请做如下担保:
一、担保人负担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所需全部费用;
二、如被担保人诉讼财产保全申请错误,担保人愿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全部损失。
三、将担保人定期(存折,现金______万元)交你院作抵押,可从中支付一、二项所需费用。
此致
________人民法院
担保人:(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范文:
财产保全担保书
担保人:××公司
地址:××市××区××街××号
法定代表人:×× 职务:经理
被担保人:××公司
地址:××市××区××街××号
法定代表人:×× 职务:经理
担保人就被担保人诉××物业管理公司债务纠纷一案,对被担保人所提财产保全申请提供担保。
担保内容如下:
担保人愿以担保人银行账户内××万元人民币为被担保人所提诉讼财产保全申请提供经济担保,并保证,如被担保人诉讼财产保全申请错误,担保人愿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遭受的全部损失,并承担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所需全部费用。
此致
××市××区人民法院
担保人:××公司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各种担保书范文(二)
编号:___________
保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银行:
鉴于你行向_________(下称“借款人”)提供(币种)_________贷款(金额)_________(大写:__________________)(下称“贷款”)。该借款合同(下称“合同”)编号为___________。该贷款期限为_________,利率为_________,用于_________。本保证人已了解并同意“合同”所有条款,应“借款人”要求,现本保证人同意为上述“贷款”全额担保,特此开立以你行为受益人的无条件的、不可撤销的担保书,向你行保证如下:
一、本保证人保证“借款人”全面履行“合同”。如“借款人”未能按“合同”规定偿付各期到期(包括被宣布到期)应付款项,包括本金、利息、费用、罚息、违约金和赔偿金(以下称“到期应付款项”),不论由何原因造成,对此全部和任何“到期应付款项”,本保证人保证按下述第二条规定承担连带偿付责任和/或连带赔偿责任。
二、如果“借款人”未能按“合同”规定如数偿付上述“一期应付款项”,你行即有权直接向本保证人索偿,而无须先行向借款人追偿(/处分抵押品),本保证人保证在收到你行第一次书面索付通知后十五天内,即无条件按通知要求将上述“借款人”的全部“到期应付款项”以“合同”规定的币种主动支付给你行,应支付额计算至本保证人实际支付日。上述索付通知书,即作为付款凭证,对本保证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三、如果本保证人未能按前条规定期限履行上述担保责任,由此造成的延付利息和你行的其它经济损失由本保证人承担;同时,你行有权从本保证人存款帐户中扣收上述全部“到期应付款项”和延付利息。本保证人保证不提出异议和抗辩。
四、本保证人同意,今后若需追加“贷款”金额,对不超过“合同”金额_____%的追加贷款部分,按本担保书规定承担担保义务
五、在“合同”项下全部应付款项清偿完毕之前,本保证人不能行使由于履行本保证项下义务而获得的任何代位权和索偿权。如果“借款人”向本保证人提供抵押品,非经你行书面同意,本保证人也不应行使抵押项下的权利;如果经你行同意处理抵押品,其所得全部项保证首先用于向你行偿付上述“到期应付款项”。
六、本保证人在此同意,如果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或数种情况时,本担保书第一、二、三、四条规定的连带偿付责任(/连带赔偿责任)丝毫不受影响,本担保书继续有效。
1.本担保项下所有当事人变更各自的名称、地址、合资合作合同、企业章程、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企业性质,或借款人合并、分立、停业、撤销、解散、破产等;
2.你行延缓行使“合同”规定的权利和/或本担保项下的权利,或对“贷款”项下的还款给予任何宽限,或与“借款人”之间达成其它任何形式的和解或变通执行方式,无论是否通知本保证人;
3.“借款人”执行其上述主管部门下达的任何行政指令和规定,或“借款人”与任何单位签署任何合同、协议、契约及其它文件;本保证人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何行政指令和规定。
各种担保书范文(三)
甲方:地址:
乙方:性别: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身份证号: 邮编:
甲方因工作需要,聘用乙方为合同工驾驶员,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合同。
一、合同期限本合同期限为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二、工作内容
1、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驾驶员工作。
2、乙主同意根据甲方的规定,按照岗位责任的要求,完成本岗位工作的任务,保障甲方一切用车需要。
三、劳动报酬、福利待遇
1、甲方每月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元。其它按当月所行驶公里奖即:[大车(丰田、子弹头)0.2元/公里,小轿车0.15元/公里]。
2、在合同期内,甲方每月发放乙方医疗费15元,今后因病就医,药费由乙方自己负担。
3、国务院规定的法定休息的,因工作需要加班,甲方付给乙方300%的工资。
4、甲方为乙方提供免费工作餐和集体宿舍。
5、甲方从XX年1月起为乙方办理养老保险。
四、劳动纪律
1、乙方应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驾驶员管理制度》,对违反法规和制度所产生的后果由乙方全部承担。
2、乙方违反劳动纪律,甲方可依据本单位规章制度,给予纪律处分、罚款,直至解除合同。
五、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续订
1、本合同期限届满,即行终止。
2、订立本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的,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本合同的相关内容。
3、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
4、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可以解除合同。
(1)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甲方规章制度的;(2)不服从管理或在工作中严重有损甲方单位形象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下列情况之一,甲方可以解除合同,但应提前四十五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1)乙方因病或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驾驶员工作的;
(2)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的;
(3)双方不能依据本合同第五条第二款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的;
6、乙方解除本合同,应提前四十五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否则甲方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7、本合同期满,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可以续订劳动合同。
六、本合同未尽事宜或与今后国家、北京有关规定相悖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年 月 日年 月 日
各种担保书范文(四)
担保书
编号:
担保人: 身份证号码:
户籍所在地: 移动电话:
现居住地: 固定电话:
工作单位: 电话:
被担保人: 身份证号码:
籍贯:
现住址:
担保人与被担保人关系:
第一条:根据担保的相关规定,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下,经协商一致,签定本书。
第二条:(担保人)________愿意为被担保人______来北京小红马公司工作提供担保。
第三条:担保人应具备如下条件:
1、 担保人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担保人应当为18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者;
3、 担保人应当拥有担保能力(如有不动产或稳定的收入)
第四条:下列人员如作为担保人,必需符合下列要求:
1、 本公司服务满一年以上无违纪和事故发生的普通员工;
2、 在本公司服务满6个月以上的主管级以上人员。
第五条:被担保人有下列情形者,担保人应当负追缴及连带赔偿责任。
1、 营私舞弊或其他不法行为,致使小红马公司蒙受损失者;
2、 侵吞、挪用公司财物或毁坏公司财物者;
3、 窃取或泄露公司秘密,给公司造成损失者;
各种担保书范文(五 )
xxxx公司:
篇10
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带来商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为争端解决方法注入了创新动力。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SHIAC”)首先在自贸区内颁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
本文通过对《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有关临时措施的规定进行介绍,并和国内/国际仲裁规则进行比较,分析其对临时措施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一、《自Q区仲裁规则》对临时保全措施的完善
临时措施的目的一是维持争议双方的现状,二是保证最终裁决得以执行。从我国现有仲裁规则来看,2014年前的仲裁规则一般针对财产和证据的保全,没有对要求当事人一方作为或者不作为的临时措施作出规定。《自贸区仲裁规则》通过一个章节详细地对临时措施予以规定,其第18条规定,“临时措施是仲裁庭或法院在仲裁开始前或仲裁进行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所采取的财产、证据、行为以及法律允许的其他保全措施。”从这条中可以总结出,临时措施的范围包括财产、证据、行为及其他法律允许的保全,符合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对于行为保全的规定,同时也符合国际商事仲裁的惯例。
《自贸区仲裁规则》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包括仲裁前、仲裁中以及仲裁案件受理之后、仲裁庭组成之前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的临时措施规定。第19条同时保证了与《民事诉讼法》的一致性,即在临时措施的申请上,由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仲裁临时申请。
另一创新在于引入仲裁庭的决定权。我国目前仲裁规则大都规定临时措施的决定权属于法院。有学者指出,临时保全措施的决定和执行两者之间本身不具有矛盾性,应鼓励法院更多支持仲裁的决定权。《自贸区仲裁规则》第20条则在现有法律下给予仲裁庭有限范围内对临时措施作出决定的权力。
二、紧急仲裁员制度
《自贸区仲裁规则》的重大亮点就是紧急仲裁员制度。此规定的目的是弥合纠纷发生时的紧急性和仲裁庭解决纠纷的时效性之间所存在的差距,确保临时措施的实施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从比较角度看,紧急仲裁规则已广泛应用于主要的国际惯例。2006年,美国仲裁协会仲裁规则首次推出紧急仲裁制度的规定。2010年,斯德哥尔摩商会和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也在各自的仲裁规则中增加了紧急仲裁员的规定。根据ICC和SIAC的规定,紧急仲裁庭可适用于所有仲裁规则。我国仅《自贸区仲裁规则》和SHIAC仲裁规则中对此作明确规定。
对中国而言,紧急仲裁规则是一项比较新的规则。有些人可能会将紧急仲裁与临时仲裁相混淆。但紧急仲裁是在特定时期内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对于临时仲裁而言,仲裁员不属于任何机构,当事人更想要的是双方自主性较强的而不是现有机构化的机制。其次,两者仲裁决定效力的不同,紧急仲裁员的决定不会影响仲裁庭的最终决定,其权力也在仲裁庭正式组成之后终止。但临时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因此,临时仲裁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紧急仲裁的机制。
紧急仲裁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为效率性。以SHIAC规则为例,指定仲裁员的时间为15天,但《自贸区仲裁规则》第21条规定如当事人完成所有手续,可在3日内指定一名仲裁员组成紧急仲裁庭处理临时措施申请。紧急仲裁员的任命和临时措施决定的时间限制是仲裁机构所采纳的规则。SCC的规定最为严格,以小时而不是天作为计算标准。除此之外,SIAC使用营业日这一个概念。一般而言,工作日或营业日的表达方式更为准确,但是如果某些紧急仲裁正好发生在公共假期则仲裁程序将不可避免地被延长,因此用天作为计量单位较为直接和清晰。
《自贸区仲裁规则》第22条规定紧急仲裁庭应在组成之日起20日内作出,如果当事人提供担保,则应当在当事人提供担保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自贸区仲裁规则》第22条能加快临时措施裁决的程序。紧急仲裁庭在合理担保的情况下加速其作出临时措施能保证最终裁决的执行。与其他国内外仲裁规则相比,《自贸区仲裁规则》赋予了仲裁庭在临时保全措施上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同时紧急仲裁的程序不影响正常的仲裁程序,相反该程序保证当事人的权利得到最大的保护。
三、临时保全措施的执行
仲裁程序能否保全对方财产、能否真正执行对方财产是极其重要的。涉外合同选择何种仲裁机构,对仲裁程序中的财产保全和裁决的执行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如果中外双方约定仲裁机构为CIETAC,外方在CIETAC提起仲裁,则申请保全中方的财产极其方便。外方可以向CIETAC提交财产保全申请,CIETAC会将申请转至法院,法院则依法办理财产保全。但是,如果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不是中国境内的仲裁机构,而是境外仲裁机构,外方难以将境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财产保全指令拿到中国法院来申请执行。根据《纽约公约》及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我国法院没有依法承认和执行境外仲裁机构作出财产保全等临时措施的义务。
四、结语
《自贸区仲裁规则》中对临时措施制度的规定,一方面体现了自贸区在争议解决方面的创新,赋予了仲裁庭更多的决定权,同时也紧跟国际主流仲裁规则,为当事人的权利提供更多保护,保证仲裁裁决的最终执行力。
参考文献:
[1]黄荣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评述[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4(6).
[2]胡获.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庭的临时保全措施决定权[J].南昌大学学报,2013(4).
[3]朱玉璋.国际商事仲裁中临时保全措施的决定与执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4).